手机阅读

最新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3:53:00 页码:10
最新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实用17篇)
2023-11-22 13:53:00    小编:ZTFB

高效沟通是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它可以减少误解和提高效率。如何写一篇令人信服的演讲总结?如果你正在写总结,这些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和技巧。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一

我院自xx年开展试行临床路径工作以来,对部分病种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总结了不少经验,现总结评估如下: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成立了由医务科长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病案管理员,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试行病种,实践临床路径管理。确定了1个试行病种—痔疮折,并制定了相应的文本文件,第一季度来共实践临床路径病种9例,其中1例因合并其它疾病、患者转院治疗、初诊有误、病情变化等情况退出或终止路径,其余8例皆正常完成路径程序。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试行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小组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小组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并对下一步试行工作提出质量改进建议。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试行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5。6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0。8天,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诉,试行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

2、加强医疗质控室成功推行基础。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不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适合的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它疾病或有并发症,或者病情变化较多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1、逐渐增加试行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

2、继续加强质量控制。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科室质量监控,确保临床路径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二

我院于20xx年5月1日来对临床路径进行试运行,通过对部分病种的具体统计,对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市卫生局《关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了实施方案,定期与医院个案管理员沟通、协调工作。

2.确定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卫生局相关通知,及医院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确定病种:tai、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慢性硬膜下血肿、急性左心衰竭、结核性胸膜炎、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干骨折开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下面就近3月来我院路径情况进行分析: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织对相关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20xx年第一季度,全院共入径病例130例,其中tai39例、腹股沟疝24例、急性阑尾炎52例、下肢静脉曲张4例、卵巢囊肿2例、股骨干骨折6例、子宫平滑肌瘤2例、腰椎间盘突出1例,变异8例。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使我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历内涵质量,医护人员行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双丰收。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

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

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

三是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专科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

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

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科室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医院要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今后深入执行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警告值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相关医疗纠纷及事故,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三

第一段:介绍临床路径的概念和目的(约200字)。

临床路径是一种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程管理方法,旨在优化患者的护理和治疗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明确患者的诊疗计划,提高医疗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路径以多学科团队为核心,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共同参与制定和执行路径,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全方位、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第二段:归纳临床路径的优点和挑战(约200字)。

临床路径在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它通过对整个诊疗过程进行规范化,加强了医疗流程的连贯性和协同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临床路径还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参与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然而,推行临床路径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制定路径过于繁琐、医护人员接受度不高、路径的个体化难度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第三段:分享个人在推行临床路径中的体验和感悟(约300字)。

在我个人的临床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了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价值。制定一个完善的临床路径可以将复杂的诊疗流程简化为明确的步骤和时间节点,有利于提高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在执行临床路径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将其纳入我们的决策中。这种患者中心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增加了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信任感。

第四段:总结其他医务人员的心得和经验(约300字)。

除了我个人的经验,我还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探讨了临床路径的心得体会。有的同事强调了路径制定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制定合理的路径是实施的基础,因为只有在路径上设置的规范性步骤清晰明确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求。同时,还有的同事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在执行临床路径过程中需要密切的团队合作,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协调解决,确保路径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第五段:对未来临床路径推行的展望(约200字)。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管理方法,有着广阔的前景。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临床路径将会有更多的应用领域。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路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提高路径的个体化程度,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建立起更为高效的路径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通过临床路径的推行,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体验。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路径制定和执行的问题,共同努力推动临床路径的发展,为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做出更大的贡献。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四

(一)制定部分病种临床路径。科学合理的选择各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流程较为明确的疾病作为重点病种,组织临床专家按照循证医学证据、最新的指南和规范等,起草各病种临床路径初稿,由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委员会审核把关。2009年3月至2011年底,卫生部共制定下发22个专业33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二)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2009年,卫生部在23个省份11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组织召开了相关会议,建立了临床路径管理质控数据网络上报平台,开展了业务培训、督导调研和总结评估等工作。各地也积极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3467家医疗机构,共计25503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天津、上海、江苏、河南等省(市)二级以上医院均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的病例数均超过了1万例。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配套措施。一是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各地建立完善了组织管理、评估反馈、绩效考核、信息上报、培训交流等一系列机制。河南省制定下发了《临床路径操作手册》,指导各医院科学开展工作。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北京、黑龙江、江苏、浙江等省(市)将临床路径管理与医院等级评审、推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三好一满意”活动等工作相结合,同步推进。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试点医院,将临床路径管理列为科室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科主任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三是整合医疗资源。各试点医院充分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理顺内部管理,协调医技、护理、检查检验、后勤保障等科室关系,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保障临床路径顺利完成。四是提高信息化程度。部分试点医院积极探索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利用已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系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立了“学习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实现了临床路径表单和医生工作站的有效衔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试点医院,建立了临床路径管理电子化系统。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逐步实现了全院、全部病种信息系统临床路径管理,路径管理病种覆盖全院80%的住院病人。

二、取得的成效。

(一)保障医疗安全。各试点医院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指标控制良好。入径人数和完成人数排前10位病种的病死率、医院感染率、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率等指标发生率均为零。随机抽取的病种病死率下降了0.12%-1.34%。

(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一是平均住院日下降。90%的试点病种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如乳腺癌的平均住院日由19.44天降至14.99天,降幅达19.86%;子宫平滑肌瘤的平均住院天数由10.10天降至8.77天,降幅为13.17%。二是手术等待时间缩短。如计划性剖宫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慢性鼻窦炎术前住院日下降了0.06-0.16天。

(三)规范临床合理用药。随机抽取的病种中66%病种次均药品费用下降了4.5%-65%,部分病种药品费用持平或轻度增加(3.9%-23%),80%病种抗菌药物次均费用下降了9%-65%。随机抽取的5种行手术治疗病种,4个病种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较试点前升高了6%-37%。四川、甘肃等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术前0.5-2小时应用抗菌药物率为100%。甘肃省各试点医院药占比下降了1.78%-16.33%。

(四)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次均住院总费用和次均药品费用绝大部分下降或持平,个别病种诊疗费用上升,但涨幅减小。路径完成人数排前10位病种中,90%的病种临床路径组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低于非临床路径组。

(五)提高患者满意度。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好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临床路径管理患者满意度为97.3%,未开展临床路径的对照组为95.6%。河南省临床路径患者满意度为99.12%。

(六)为支付方式改革奠定基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是进行医疗成本核算、测定单病种费用标准的基础,也为单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drgs)等付费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北京市已将北京协和医院等7家医院作为drgs试点医院,把临床路径管理和drgs工作相结合。

下一步,卫生部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协调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修订和完善相关绩效考核指标,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多专业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继续深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五

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医务科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不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上一篇:中美律师制度比较下一篇:没有了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六

本年度下半年我科入径中风病患者35人,出径5人,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

1 我科以内科疾病为主,患有中风病的老年患者居多,多数患者由于在中风病治疗过程中合并其他疾病及治疗而出径。

2 较多中风病患者病程迁延不愈,最终导致住院天数过长而出径。

解决措施:

2 尽量完善中医诊疗规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针药并举的情况下,提高中风病的治愈好转率,缩短面瘫病程。

1、存在的问题

1.1临床路径设计标准不明确,有的医院自行设计临床路径,由于资源不匹配,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有的医院为了减少药品在医疗过程中的消费比例,增加了多项服务内容,使得单病种医疗消费反而增加。

1.2医疗费用控制不理想,实施效果无法评价,很多医护人员为完成医院交给的任务,只是在病员出院时一并打印出来,医护人员在相应栏签名。根本就没有达到国家要实行临床路径的真正目的。

1.3大部分医院重视程度不够,普及范围小,开发病种少。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多以手术处置的外科疾病为主,病种数量少、相对单一,慢性疾病中临床路径应用的报道罕见,仅停留相对单一病种上。

1.4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自主权与标准化的冲突:部分医生认为,临床路径是一种有限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完善的实施需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和一定的经费投入,治疗方案僵化,会减少医生的自主权,对患者的治疗产生消极影响,限制了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

1.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临床路径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发挥了病人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对治疗的作用,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对预防此类医疗纠纷未见相关规定。

2、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

2.1临床路径的引进、推广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临床路径的先进性,认识到医疗服务继续提高的现实以及加入wto后医院所面对的激烈竞争,必须采用更先进的质量效益管理模式,才能统一思想,带领广大医务人员深入认识临床路径的内涵,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2.2临床路径服务模式的目的:是降低医疗费用,培养营销理念 临床路径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最有效最捷近的标准,无行中强化了医务人员营销意识。临床路径设计应通过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保障基本医疗,在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不适合实施临床路径,那种照搬国外模式,乱增加服务内容的“贵族式”的临床路径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

2.3临床路径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变异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结合诊疗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改进、修正路径,从而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临床路径的计划性、系统性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医疗缺陷的.发生,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

2.4临床路径的施行,应每天记录,随时修正差异,每一位患者出院后都需填一份差异报表,对较大的变异应及时地分析、讨论,找出差异报表与预期成果不同的原因,修正为最合适的临床路径,最大限度的发挥临床路径的优越性。

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

2.6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

2.7医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临床路径进一步深入认识,临床路径以其能够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经营效益、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等优势,在我国各级医院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将得以广泛应用。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七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安排》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我院临床医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结合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院外科系统对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股骨干骨折、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计划性剖宫产等五个疾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现将20xx年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于20xx年8月6日成立了思南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院长陈明贵担任主任,业务副院长陈绍发、汪小英、林平担任副主任,由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院感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科主任为委员会成员。拟定了委员会工作职责,认真履行其临床路径的实施管理工作。

科主任冷亚飞冷亚飞张波黄贵孝黄贵孝护士长陈鹤陈鹤陈鸿张兴维张兴维

20xx年8月24日由医务科周仕军主任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培训学习,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临床路径包含以下内容或执行流程:疾病的治疗进度表;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项目的时间、流程;治疗目标;有关的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的调整;有效的监控组织与程序。

路径的制定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这些学科包括临床、护理、药剂、检验、麻醉、营养、康复、心理以及医院管理,甚至有时包括法律、伦理等,路径的设计要依据住院的时间流程,结合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规定检查治疗的项目,顺序和时限;其结果是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实施临床路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不断遵循疾病指南、循证医学的进展调整路径的实施细则,使之符合医学科学的发展,从而提供给患者最新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实施临床路径,可以加强学科之间、医护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保证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减低费用;实施临床路径,还可以为无相关经验人员提供教育学习机会;同时,改善病人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也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内容。

建立要推行的手术或疾病的临床路径:

(1)路径内容及表格制定

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对临床路径的设计内容和表格的框架,如治疗、检验、饮食、活动、护理、健康教育、出院计划和变异记录等方面进行适用性的评估。

(2)制定标准化医嘱

所谓标准化医嘱,是指依据某一病种的病情发展与变化,制定出该病种、基本的、必要的、常规的医嘱,如治疗、用药等等。这标准化的医嘱应与临床路径的内容相对应。使之相对全面化、程序化,并相对固定,方便明确临床路径的进行。

(3)实施结果的评估与评价

临床路径是由一组专业人员为病人提供的,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以及提供服务品质,使病人获得最佳的照顾的服务方法。因此在对临床路径进行结果评估和评价时,应包括以下项目: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病人的平均住院成本;照顾品质/临床结果;病人/家属的满意度;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资源的使用;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病人再住院率。

(4)追踪与评价

除了对临床路径的预期结果,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价外,临床路经应随着医学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因此对某一病种与其临床路径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追踪与评价。

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医院管理模式,它可以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改善医护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进行,临床路径也将被认识和推广。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实施临床路

径重要性认识。我院已于20xx年8月17日起开始对外科系统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股骨干骨折、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计划性剖宫产等五个疾病实施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各临床科室严格按照各病种临床路径进行诊治。

临床科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能遵循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并同步填写病例临床路径表。每月对本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持续改进。8月至11月份三个科室五个病种符合路径进入标准共436例。其中普外:急性阑尾炎78例,因患者要求进行腹腔镜手术,退出路径14例,13例均因个体差异,年龄较大、或较小等因素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而退出临床路径管理;腹股沟疝98例,均按路径管理出院。骨科:股骨干骨折34例,均按路径管理出院。妇产科: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69例,计划性剖宫产57例,均按路径管理要求完成,无一例变异及退出。总计进入路径人数436例,完成路径例数409例,占93.8%,退出27例,占6.2%。进入路径的科室能按照相应病种临床路径进行诊治。

对患者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了满意度调查。

调查相关医务人员19人,其中医师17人,护理人员2人。有2位医师认为对住院天数的设计不满意,其中有1位认为依从性不满意,1位认为作为考核医师依据不合理。医务人员的满意率为89.5%。普外科有2位医师提出对阑尾炎按临床路径执行只使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对其他类型阑尾炎实施比较困难。

调查入径患者及家属共22人,其中患者本人21人,家属1人。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100%。

临床科室存在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骨科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数极少,统计指标不完善,已同相关科室主任进行沟通,并进行整改;同时因信息软件未能到位,对各病种路径的实施难以进行同步监控。真对满意度调查情况,特别是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路径实施,我们需进一步调研、完善和改进。今后需加大检查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我院临床路径的管理实施工作。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八

第一条。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疾病诊疗指南为指导,由相关专业的诊疗小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建立一套具有严格的工作顺序和目的、准确的时间要求、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诊疗的综合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第三条。

(一)以患者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第一原则;

(二)临床工作标准化原则,责任落实到人;

(三)院科两级管理原则,多部门分层次监管;

(四)持续改进原则,管理工作有记录、有书面文件。

第二章。

第四条。

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为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第五条。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六条。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一)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二)各相关职能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1、医务科为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负责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日常督导、检查工作;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报告。

2、医务科负责协调解决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各科室间存在的问题;负责临床路径实施中依法执业日常督导、检查工作。

3、医患沟通办负责协调解决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医患间存在的问题;指导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事项,避免和预防医患纠纷。

4、护理部负责组织开发与修订护理版临床路径表单;负责临床路径实施中护士执行临床路径情况日常督导、检查工作;负责监管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满意度调查工作。

5、信息科负责配置和调试信息系统,以满足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要求;负责临床路径相关信息的收集、统计工作;完成卫生局要求的有关临床路径信息上报工作。

第七条。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促进实施本科室各病种临床路径,制定标准化医嘱;

(五)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个案管理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九条。

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参与开发与修订临床路径文本;

(二)与个案管理员共同决定患者是否进入临床路径;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修订建议。

第十条。

(一)依据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二)监测并执行临床路径表单上应执行的项目;

(三)负责患者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

(四)协助和协调患者按时完成项目;

(五)负责提供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六)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

(七)参与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第十一条。

(一)实施临床路径麻醉相关部分的内容;

(三)参与临床路径文本中麻醉内容的开发与修订工作,为其提供与本科室有关的建议。

第十二条。

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临床药学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监测合理用药;

(二)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

(三)协助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并协助分析变异原因;

(四)参与临床路径文本开发与修订工作,为其提供与本科室有关的建议。

第十三条。

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医技科室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时限执行临床路径表单上本科室辅助检查项目;

(二)协助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并协助分析变异原因;

(三)参与临床路径文本开发与修订工作,为其提供与本科室有关的建议。

第十四条。

(一)参与临床路径文本开发与修订工作,为其提供卫生经济学成本核算建议;

(二)监测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卫生经济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时向实施小组提出建议。

第三章。

第十五条。

各临床科室应结合本专业实际,优先实施卫生部已经制订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第十六条。

各临床科室自行开发临床路径文本时应按下列条件选择病种:

(一)常见病、多发病;

(二)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第十七条。

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第十八条。

临床路径文本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

第四章。

第十九条。

实施临床路径应具备以下前提条件:

(一)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标准;

(二)临床路径文本中所列项目医疗技术服务可及性、连续性有保障;

(三)相关科室有良好的流程管理文本和训练;

(四)关键环节具有质控保障;

(五)有处置紧急情况的能力。

第二十条。

(一)参加培训的人员包括:

3、临床医护人员,药学、医技及其他相关人员;

4、各相关职能处室人员。

(二)培训内容应包括:

2、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3、临床路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和工作流程;

4、科室级培训内容为本专业实施病种的临床路径文本。

(三)培训形式和要求:

1、医院通过讲座、业务例会、院刊宣传等形式进行全员培训;

3、实施临床路径的医护人员应通过自学掌握本专业病种临床路径文本,并开展临床工作。

第二十一条。

(四)医院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后,按相关规定权限管理。

第二十二条。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第二十三条。

(六)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第二十四条。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三)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四)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第二十五条。

(四)上级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按变异处理或是否退出临床路径;

(五)已经退出临床路径的病例,当紧急情况警告值解除后,是否再进入临床路径,应重新进行入径评估。

第二十六条。

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二)分析: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四)讨论: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第二十七条。

各医技科室做好配合工作,保证按规定时限完成各项辅助检查,不得延误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

第五章。

第二十八条。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第二十九条。

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相关制度的制订、临床路径文本的制订、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

第三十条。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二条。

执行临床路径的病例,将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等指标列入重点监测范围。

第六章。

第三十三条。

信息统计管理。

(一)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与医院信息统计系统的衔接;

(三)医院信息科根据相关职能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指标的需求情况提供相关数据。

第三十四条。

(一)各临床科室新开发或重新修订的临床路径拟实施前应申报;

(二)申报程序。

4、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的临床路径文本,临床科室应予以修改。

(三)临床路径文本应标记“某年某月版”,新版本下发后,旧版本同时作废。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未按要求执行本制度的科室,将依据医院相关规定予以考核。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九

我科卵巢良性肿瘤为临床路径病种,本季度我科入临床路径例数8人,其中1例因术中盆腔黏连较重,渗血较多变异,其余7例均正常完成路径程序。现将7例总结如下:

项目平均住院天数(天)平均住院总费用(元)诊疗效果无痊愈痊愈无4169,261月份(无)无2月份(2例)3月份(5例)综上数据可以看出,自第一季度临床路径管理中,病人平均住院总费用成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稍增加,但在标准住院日内;此外我科临床路径治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甲级切口愈合率,住院患者满意率可达100%;术前检查项目选择合理。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了我科的诊疗,避免了滥检查、乱用药,提高了病人就诊满意率。但从此资料中我们也发现以下问题:

1、临床路径入住率不高,第一季度仅有8例,其中变异1例。这主要与科室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部分科室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目的认识不清,医疗行为中对临床路径工作有抵触情绪。

2、能够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能入住临床路径的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或需要中途变异;另外我县一些病人得知自己患有卵巢肿瘤后一部分人转至上级医院就诊也是病源少的原因。

3、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科部分医务人员对这一点认识不足,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不够,不能很好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基本治疗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针对问题我可准备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

1、科室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工作,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增加入住率。

2、继续加强妇科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例从路径准入、病历书写、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监控,降低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3、做好医患沟通,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检查项目、平均住院天数和费用等指标。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xx〕8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启动会议精神,我院于xx年xx月启动了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探索、不断深化,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医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评价组、科室实施小组等组织网络体系。

(1)领导小组由院长任主任,业务副院长任副主任,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院感科、信息科、财务科以及试点科室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确定本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审核临床路径文书,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2)指导评价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学科专家为成员,负责对本院制定实施临床路径、开展试点工作进行指导,组织培训临床路径试点科室医务人员,组织制订并实施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定期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及时反馈领导小组和试点科室。

(3)科室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该科室高年资医护人员

为成员,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定期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20xx年,我院根据卫生部下发的112个病种临床路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选择5个专业6个病种(内科专业肺胀;外科专业乳痈、腹股沟疝;骨伤科专业单纯胸腰椎骨折;针灸科专业项痹;妇产科专业盆腔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在取得一定经验后,我院不断深入探索,20xx年,扩大了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范围,外科专业增加痔(混合痔)、精浊病;骨伤科专业增加股骨颈骨折;内科专业增加中风病;针灸科专业增加偏痹病;妇产科专业增加癥瘕病。随着业务发展和收治病种变化,20xx年,我院深入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进行调整,现有四个专业15个病种(外科专业胆石、痔(混合痔)、脾心病、肠痈、泌尿系结石、精浊(慢性前列腺炎);骨伤专业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胫腓骨骨折;针灸专业腰腿痛、项痹病、中风;内科专业肺胀、胸痹、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实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1、通过院刊、简报、院内网等方式积极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专业科室和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通过强化培训,让各科室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概念和内容,掌握本科室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目标要求、步骤、环节、措施等。

3、指导评价组加强对各科室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1、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范畴,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医务科、质控办负责平时督导、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院考核,考核结果与各科室评优评先挂钩。

2、实行单项考核。医院于20xx年下发了单项考核指标的通知,要求各临床科室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质控办负责考核,根据各科室完成情况严格落实奖惩规定。

通过不断探索,深入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促进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化、流程化,提高了疾病诊治的准确性、预后的可评估性;二是降低了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三是降低了医疗费用;四是改善了医患关系,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以20xx年、20xx年为例,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1、现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专业病种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凸显专科特色。

2、有些患者较难按路径规定时间做好相关检查,存在认识的误区,住院不愿意检查,仅要求药物治疗;患者的习惯或工作状况使部分患者无法按路径要求实施下去,从而出现变异退径现象。

理工作的推进。

4、督导力度有待加强,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评估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过程评价资料不完整,不利于总结总结和积累经验。

1、应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专业病种范畴,根据病种收治情况,做好调查研究,适时调整病种,不断优化路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2、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要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积极的正面信息,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院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强院、科两级培训教育,转变医务人员传统观念,想方设法调动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4、不断总结,勇于创新。要加强对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做好资料的收集、存档、总结,善于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稳步推广。

xx医院

年月日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十一

通过仔细学习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参照卫生部下发《临床路径管理汇编》、《临床路径管理汇编20xx—20xx增补版》,儿科已开展了3个单病种的临床路径。

自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分病种完成例数列表如下: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可控性强;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科室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做好临床路径规范执行。促进科室间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临床路径要整合相关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形成多方位、团队式诊疗方案,涉及科室多、人员多,无论制定还是实施,都需要进行组织协调。

3、临床路径提供了标准化的诊疗过程并对其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有利于医院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按临床路径培训新的医护人员,使之在短期内掌握医护规范,避免处置失当。

5、严密监控医疗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医疗延误,并可及时吸收医学科技新进展融于治疗计划,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6、缩短住院天数,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浪费,增加经营效益。

7、随着经验的积累,应制定更多的临床路径。

1、科室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对实施临床路径目的认识不清,导致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少。

2、在下医嘱时,出现较多的操作错误。

1、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的宣教工作,研究并开发临床路径的应用,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和高效运用医疗资源。

2、适期进行临床路径修改,淘汰不适宜或无法开展的临床路径、增加新的文本,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3、进行电脑操作培训,减少下医嘱时的操作错误。

4、施行奖惩制度,以更好的督促临床路径的落实、执行。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十二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近三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近三年来我市临床路径试点病种数150余个,进入路径人数64741人,完成路径人数58218人,完成率89。92%,退出人数4366人,退出率6。7%,平均住院日9。5日,平均住院费用8653。66元。

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同时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职责。

1、带动了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的更趋合理,依托临床路径管理手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全院门诊平均人次费用和住院平均人次费用更趋合理。

2、带动了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天数,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从而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

3、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体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近年来我市重视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为加强基础医疗质量,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

4、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每天的诊疗活动在入院时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且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同时需要患者参与和配合,医务人员、患者、家属都清晰了解整个诊疗流程和安排,有利于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医患和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1、信息化程度滞后于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

大部分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的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国家无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

2、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历经要求实施诊治。

3、部分医院、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路径要求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缺乏等,阻碍了临床路径单病种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1、加快电子化临床路径进程。下一步将逐步实现电子化路径管理覆盖所有路径病种,实现全面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建立科学高效、特色鲜明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提供支持。

3、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试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院两级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及纠纷,确保临床路径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十三

根据医院下发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小组,明确了我科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以母婴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病为临床试点病种,全年收治10例病人,完成临床路径管理且治愈6例。变异4例,均为经济因素自动出院。治疗效果满意,治疗时间大大缩短,治愈病例均未超过7天。病人家属满意率为100%。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试点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5.6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0.8天,提高了全院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试点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

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

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专科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

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

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

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1.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十四

我科于20xx年7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妇科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通过6个月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1.妇科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科室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我科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确定了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黄玉梅主任担任组长,吴秋云副主任、刘跃群护士长担任副组长,曾声雯任个案管理员,邓映岚、黄春燕、郑玉梅、王丽娜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科室于7月1日制定了《妇科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我科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7月1日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妇科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因科室病例条件限制,7月无符合本科临床路径病例,20xx年8月1日妇科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正式实践临床路径。近6个月来,收治卵巢良性肿瘤病例中,除两例因严重合并症和诊断不明确未进入路径,其余病例均进入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共33例。进入路径管理病例中1例因家中出现意外情况中途退出路径,其余32例皆正常完成路径程序。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妇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妇科每月将分析和评价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医务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并于每月低组织妇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对前期临床路径实践工作进行小结、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科室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试点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5.6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0.8天,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试点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

3.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我科执行和开展与各职能及相关科室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医疗、护理、医技、机关等部门密切配合,机关加强指导和检查,妇科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配合制定好临床路径文本并及时安排各项检查,做好药物应用的指导工作,各部门要共同抓好数据统计及分析工作。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科室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科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妇科要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科室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同时,在稳定开展好现有病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在全科全面推行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继续加强妇科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例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警告值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及纠纷,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妇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妇科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十五

开展门诊电话预约挂号、病房出院患者随访活动,根据病人需求告知经治医生电话,便于病人联系预约、咨询,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超声科、放射科、检验科等提供检查结果现场查询及电话查询服务,承诺一般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既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又缩短了等候时间。严格执行国家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一站式”服务,降低农保住院病人押金金额,按比例交纳住院押金,做到方便于民、服务于民,让广大农村患者“看上病、看起病、看好病”。制作新农合报销补偿公示栏及药品价格公示栏,及时公布信息,方便患者,随时接受社会的监督。建立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确保急救生命绿色通道“畅通、规范、高效、安全”。

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今年我院购进检验信息系统1套,健康体检信息系统1套,科室之间建立了网络连接,方便了检验结果查询,节省了患者就医、检查时间,便捷、准确、按时完成市干部职工及人民群众健康体检工作。为加快门诊综合大楼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环境,特成立门诊综合大楼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整改实施的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办,及时调整了方案,于9月26日完成施工项目招标工作。对原收费室、西药房、发热门诊进行了拆迁,腾出工程建设用地,确保了工程顺利进展。

进行中医特色护理的培训,把特色中医护理应用到临床实际中去,在每个科室都开展了2个以上的中医特色护理,使中医护理的特色渗透到每个病区,让病人得到实惠。为了进一步方便病人就医需求,更加准确掌握患者的服务信息,在各个病房门口制作了医师、护士责任卡和床头便民服务卡,公布了经治医师、主管护士姓名。这样以来,医患沟通将更加快捷,病人的服务就医需求和疑难问题将会更快得到解决,同时对医务人员的服务监督也会随之落到实处。

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参加安徽省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引进医疗医患双方的第三方调解机制,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十六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安徽省卫计委下发《关于做好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推广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它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的时间等,增强诊疗活动的计划性。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改革下,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促使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医院管理专业化、精细化重要过程,也是落实中医治疗和特色疗法的可靠方法。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主要职责包括:

主要职责包括:

科室指派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至少包括一名护士、一名医师(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实施小组主要职责有:

—2—。

实施小组成员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认真收集科室近1年来各病种的常规信息,共同商讨,拟订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临床路径。

对这些资料归类、讨论和分析,明确诊疗环节上的处理改进目标,以时间为序对整个诊疗活动进行描述,设计合理的执行实施计划。包括接收患者的护理工作流程、治疗与监测的标准化医嘱、护士每日标准工作计划、患者每日康复训练、饮食营养要求、健康教育计划以及预期目的。

医务科将临床路径病种目录及标准下发各相关科室,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组织讨论,选出切实符合我院工作实际的病种,报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审议修订后实施。

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对选择的病种修订临床路径标准及临床路径表,上报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实施。

与变化,制定出该病种基本的、必要的、常规的医嘱,如治疗、用药、检查等等。标准化的医嘱与临床路径的内容相对应,使之相对全面化、程序化、并相对固定,方便临床路径的顺序进行。

实施之前召开专题会议,对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医、护、药、技及其他各科室人员明确各自职责。

通过临床试行对临床路径进行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逐步完善。

实施临床路径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每一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实施后,每次都要对实施过程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上报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严格遵照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生素分级使用》等规范要求执行,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

查,了解病种的费用变动情况,定期考核入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检查费用所占比例、治疗有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病人满意度、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路径管理效果评价。定期对药品进行筛选,降低药品费用;定期对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进行通报。

临床路径考核结果纳入医院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同劳务绩效分配直接挂钩,严格奖惩兑现。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临床路径协议书通用篇十七

根据卫生部、省、市各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按照医院的整体部署,自2010年09月开始,我院成立了以肖培元院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试点实施工作方案。首批入选的慢性支气管炎病种临床路径。

内科进行了认真的甄别、筛选,对于进入路径的患者和家属进行了沟通和详实的告知工作,严格按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表单规范诊疗和护理工作,减少变异。

截至2012年11月底,本院共完成5例,其中变异1例。从经管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各方面的反馈意见来看,都是非常满意或满意。

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们体会到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

1.带动了全院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的更趋合理:自2010年09月份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医院依托临床路径管理手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门诊平均人次费用和住院平均人次费用更趋合理。

2.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我院依据卫生部临床路径规范模板制定适合我院的临床路径模板,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天数,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从而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3.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体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为了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全院更加重视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加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

4.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加速:临床路径管理体现的是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要实现诊疗、护理及质量监控的全面管理。

5.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大家认识到临床路径管理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推行临床路径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护理、医技、后勤等各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住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有效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

6.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每天的诊疗活动在入院时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且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同时需要患者参与和配合,医务人员、患者、家属都清晰了解整个诊疗流程和安排,有利于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医患和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要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是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第一关键,我院继续加大对此项工作的宣传教育,让全院职工充分理解到临床路径管理的重大意义,使全院医务人员统一认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