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七八十年代结婚申请书如何写 八十年代结婚证样本(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7:34:09 页码:9
七八十年代结婚申请书如何写 八十年代结婚证样本(2篇)
2023-01-11 17:34:09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七八十年代结婚申请书如何写一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处于什么状态呢?先看城里人。工人是领导阶级,20世纪60年代初以后进厂的工人,转正后的工资一律是二级工的标准——42.5元,这还是多少有点社会关系的人,托人说情才能够谋到的一份工作。当时没有自谋生路的可能,因为私有制或个体所有制被严格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马路上是绝对没有摊贩的,打零工的机会也是没有的。

工厂里普遍人浮于事,大家干活没有积极性,干多干少都一样,基本上都拿二级工的工资。收入分配是极其平等的,可又是极不公平的,因为贡献多的人事实上被懒人“剥削”了。二级工以上的工人不是没有,他们都是三年自然灾害以前评的。算上“文革”之前的几年,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调整工资了。物价倒也不涨,不过供应越来越差,凭证、凭票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就是没有货。百货商店橱窗里的东西都是陈列品,都是非卖品。售货员靠聊天打发日子。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青年人结婚时盼的是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买这三大件都要票,攒一年发的票也不够买三大件,结婚时只好找亲戚朋友凑。凑够了票还要准备钱。一个二级工不吃不喝,一年的工资才勉强能买上这三大件。

那时生活苦,没有人会想着去赚钱,现在人们一天到晚忙赚钱。那时候一天到晚忙的是搞阶级斗争。那时候最受欢迎的职业是副食商店的售货员,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非常管用,买副食品都要经过他们的手。跟售货员关系好的买东西可以不登本,本上没有记录就可以再买一次。司局级干部见了售货员也得点头哈腰,赔笑脸。物资的匮乏把人的尊严扫得一干二净。能买到吃的东西比什么都重要。

城里人穿什么衣服?那时候西装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文革”时大家都穿中山装。中山装几乎都是两种颜色——蓝色和灰色。改革开放后有人要出国,国内才开始做西装。但是一般的裁缝都不会做。在北京,只有出国人员服务部能做,但是做出来的样子特别难看,穿出国去都被人笑话。女同志很少能穿裙子。穿布拉吉(连衣裙)是资产阶级思想,大家都不敢穿。烫发就更不敢了。要烫发,需要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工作者,有烫发的需要,这才可以烫发。也没有人敢穿高跟鞋。穿的自由是没有的。中国人彼此监督着,谁也不允许有资产阶级思想。现在大家穿西装、穿露脐裤,各种奇装异服,目不暇接,还有把头发染成黄的、灰的甚至绿的。这在那时是想象不出来的。

那时候人们几乎不交流思想。和朋友交流思想,那是最危险不过的事。和自己的爱人说都十分危险,因为说不定她会告发你。也许她并不想告发你,但是怕你先告发她,她自己被揭发罪加一等,不如先下手。你也会有这样的提防。所以最好是大家守口如瓶,一点风声都不露。不过外面并不安静,到处是锣鼓喧天的宣传队。一面是绝对的静,一面是绝对的闹,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人不能说,最好也不要想,免得出问题。

农民在公社地里干活,由队长记录出勤。壮劳力干重活,每干一天记10分,年轻妇女记7分或8分,其他情况记5分到8分。到了年底,队长公布各人所挣的工分,再用全队的总工分除一年中卖余粮所得的收入,得出每一个工分能够分多少钱。社员们劳动一天的平均收入只不过两三毛钱。差的还不到一毛钱,个别的甚至出现负的工分值。劳动一天不但没有收入,还要倒贴!农民唯一的收入就是卖余粮。经营好的队,有一些副业收入,分的钱能多一点。总之,农民的现金收入少得可怜,根本不够买衣服、缝被子。我在农村时要淘汰一条穿了多年的破棉毛裤,屁股上已经快磨出洞了。隔壁的小伙子盯着我,想要我这条破裤子,天天跟我唠叨裤子的事。后来我把裤子给了他,他得以少挨一些冻。另外几个小伙子对他羡慕不已。

对农民而言,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吃饱肚子。大多数公社分的粮根本不够吃,大人一天能分一斤粮食就算不错。幸亏公社给每家每户一小块自留地。这是农民吃粮的命根子,他们竭尽全力把自留地种好,施肥浇水,不遗余力。所以,自留地里的单产比公社地里的高出很多。这说明土地的产出有很大的弹性。多投入就能多产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产量上去了,成本降低了。粮食吃不完,连年出口。大家吃得比中国几千年以来任何时候都更饱、更好。这样的对比太明显了。

要说改革好不好,比一比改革前后最清楚。

七八十年代结婚申请书如何写二

____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____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____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____岁生日!中国,这条盘踞在古老东方的一条巨龙,经过____年的风雨洗礼,焕然一新,早已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脉相承。历经____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几十年来,我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____年,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我还小,穿的衣服都是粗布料的,样式简单,颜色单一。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妈妈自己买布缝制的,家里大的穿完小的穿。即便是衣服破了,也还是要缝了又缝,补了又补,那一个个的补丁罗成了疙瘩。我小时候的鞋子也是母亲自己纳的鞋底做的粗布鞋。那时候,连一双白帆布球鞋都很少见,“穿”只能是奢侈的想一想。在建国____年中,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人们更加的追求个性、时尚、流行、品牌。衣服不再单单是为了保暖,更多的是为了彰显个人的品味。各式各样的名牌服装、鞋子还有箱包充盈着市场,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

吃的方面,我小的时候连玉米面饼子都不够吃,野菜加上红薯也只能是勉强填饱肚子,一年到头几乎很少能吃上肉。小时候做饭连柴火都不够烧,还得去搂树叶子。现在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餐桌越来越丰富:猪牛羊肉、鸡鸭鹅以及各类海鲜、水果应有尽有。现在做饭都是用电或者燃气炉,还有抽油烟机,省事儿又干净。此外,人们也越来越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科学饮食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小时候我家“住”的是爷爷和爸爸自己磊的土坯房子。一家好几口人挤在窄窄的三间半破“土”房里。每到下雨的时候总是漏雨,弄的屋里乱七八糟的。等到了冬天,外面下雪,屋里结冰,冻的不得了。如今,我家住上了二层楼房,外墙都做了保温。室内装饰的也特别舒服,有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还安上了太阳能,洗澡也方便了。冬天取暖也采用了天然气地暖,温馨舒适。

小时候,我们“出门”都是靠脚走路,家里连辆大二八自行车都没有。而现在,出租车随手可见,每村每镇都有了公交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家都几乎有好几辆电动车。而且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的的家庭都有了私家车。我们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开上了私家车,无论是外出还是旅行都方便了好多。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飞机、高铁,电脑、电话、智能手机等等,使得现代人的交流和沟通更加快捷、便利。这些高科技产品的产生体现着祖国的快速发展,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优越性。

我和我的祖国时刻相连,祖国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一切的一切,从“不敢想”转变为“敢想”和“拥有”。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____年弹指一瞬间。____年,我的祖国蓬勃发展,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康。____年的风风雨雨,洗练着顽强的中华民族,见证着发展的中华民族。

祖国是我的灵魂,祖国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作为炎黄子孙,我为我的祖国骄傲。因为祖国,我有了家,因为祖国,我有了快乐,因为祖国,我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收获。我和我的祖国永远心连心,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en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