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自然村更名申请范文简短 自然村更名申请范文简短版(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21:14:40 页码:10
自然村更名申请范文简短 自然村更名申请范文简短版(7篇)
2023-01-11 21:14:40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推荐自然村更名申请范文简短一

渐渐的,天空被夕阳染上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江面上,整个江面焕然一新,此时此刻天边像燃起了熊熊烈火。瞧,那一朵朵白黄相间的云朵,一朵连着一朵给夕阳织成了一件金红色羽绒服,不一会儿,又变成红色,把太阳打扮得像公主似的。

俯视江面,一道残阳像一束金黄的激光斜射到水面上,像无数的鱼儿在跳跃。大约6点钟,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圆球,周围的云更加绚丽多姿,时儿像小狗,时儿像小鸟,时儿像桃花……远处巍峨的山丘在夕阳映照下仿佛涂上了一层金粉,显得格外瑰丽。

又过了一会儿,夕阳那微弱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蝉翼般的光彩。云朵披上了金辉。

云朵像少女一样姗姗而行,渐渐靠近江面。天边逶迤着几块白丝绦般的云彩,宛如鲜艳夺目的彩缎,装饰着红蓝色的天空。

想着想着,眼前的太阳便又向下溜了一截,更接近江面了,则变得越发的红。慢慢地,太阳笑红了脸仿佛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

太阳亲吻着江水的头,向大地、天空喷出红彤彤的光芒。太阳把红光借给了珠江,借给了世界的一切。

太阳展示完自己的美貌后,快活的一跳,消失在江面上,又回到了妈妈的身旁。傍晚的云,真美。

推荐自然村更名申请范文简短二

《大自然的语言》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下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诗歌具体介绍了7种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鱼鳞的圆圈,树的年轮都是“一圈一岁”,“三叶虫”推测地质,又可分为表示天气变化、季度变换、推测年龄、推测地质四个板块。其中表示“三叶虫”这个小节是学生难于理解的,是本诗歌的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观察与发现”。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教学本课时应重点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特点。

这首诗歌的教学目标是

1、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朗读的节奏。

3、情意目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研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本诗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处理教材

(2)重视朗读训练,把握诗歌节奏。

(3)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视自读自悟。

(5)紧扣单元主题,注重知识的拓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已有预习的习惯和自读的能力,也有不同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与愿望。其次,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

情景教学法

(自读自悟,培养能力)

领悟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下面重点说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1、带入情境读全诗

课件演示:黄叶纷纷飘落,满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景象,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叙: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

2、合理处理教材: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但诗歌有9个小节,篇幅较长,要在40分钟内完成,比较困难,因此我采用分板块教学的方法。

第一步:学第一小节,初步感知大自然语言无处不有。师问:为什么睁开眼就能看见大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到处”一词,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大自然的语言随处可见,无处不有。

第二步: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过渡:大自然说了哪些话?分小组学习2-8小节,把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在小组内多读几遍。

教师参与小组小学

第三步:利用直观手段,长文短讲,感悟内容。

小结诗歌

结合课后练习“大自然用什么跟我们说话?”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出大自然用自然现象跟我们说话。师问:那你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妙不可言)请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第9小节。

抓住“只有……才……”这个句式,让学生明白只有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奥秘。

第四步,回归整体

请生再次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齐读全诗。

3、有机整合教学资源,进行知识拓展。

在学完表示天气变化的语言时,请生读表示天气的谚语,说谚语,课后收集这类谚语。

大自然的语言

妙不可言

观察、发现……。

推荐自然村更名申请范文简短三

各位游客,你们好!

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庐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庐山的概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国伊始,政府就开始谋划修筑庐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组成庐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处,这年冬天,这条公路正式开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这条长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车。后来,人们称这条公路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盘山而进,有近四百处弯道,所以毛泽东在《登庐山》一诗中,有“跃上葱茏四百旋”之句,其实呀,这条公路的弯道只有399个弯,所以有人说,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点点牛的。这条公路庐山居民常称之为“毛泽东路线”

1970年10月,庐山南部登山公路开工,第二年7月1日通车,人们把这条路称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为上庐山的国内外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以后,又有人在庐山修筑数条缆车道与公路。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便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xx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类活动。长久以来,人们在这里创造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

传为大禹时所作的《禹贡》及稍后的《山海经 》,均有庐山古称的记载。公元前120xx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载入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东晋淘渊明、谢灵运、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陆续来到庐山,进行了杰出的文化艺术创作,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推荐自然村更名申请范文简短四

全体少先队员们:

你们好!我国改革六十年,生活越来越富裕了。然而,我们的环境却遭到了无尽的破坏。沙尘暴频发,荒漠化严重,污水四溢,空气污染,乱砍滥伐……这所有的事情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地球虽然无言,但是,因为地球的环境的恶化给人们带来的却是报复和惩罚。在各种灾难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极其渺小,当我们在追究原因时,往往忘记了这正是人类自己破坏环境所造成的恶果。所有的灾难都在向人类提示:人类在破坏地球的同进,也在毁灭自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也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尊重地球就是尊重自己的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所以,善待自然资源就是善待自己。因此,我提出一些建议:

1、不乱砍滥伐,即使需要树木,伐过树后,也要植树,那样,才能使生态平衡。

2、不丢一粒米,白米饭,香极了,我们吃饭不忘种田人,每一颗米来的都不容易,是大豆粒的汗珠换来的,优秀的儿童一定要爱惜它。

3、不在树上乱刻,你看,你在树上乱刻,小树流下的水就像在流眼泪,小树苗哭了。

4、多种树,春天,我种下一棵小树,我永远也忘不了它,因为它和我一起长大,它开出一朵朵小花,和我一起拍照,而且不止这些,还结出甜甜的果子请我尝,又香又甜可好吃啦!我种下一棵小树苗,却年年有回报,所以我们要多植树。

5、不乱扔垃圾。乱扔垃圾不仅影响市容,还污染环境。

6、如果上班需要开车,那你还不如骑自行车出去呢!自行车又省钱,又不污染空气而且,长时间骑车还可以煅炼身体,增强体质,灰尘也小。

7、节约用水,如果全世界的水都没有了,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8、节约用电。如果没有电,人们在夜晚就会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有了电,我们大家才可以工作,学习呀。

9、节约用木质东西。大家可能都知道,做木质的东西一定要用到树木,而那些人把树砍后又不植树,最后使树木大量被砍。

10、护花草。花草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保护环境是人人有责的,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地球吧!为了我们的未来,一定要保护好地球。

推荐自然村更名申请范文简短五

1.支持和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废旧材料。

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不同的叶和果实。

3、 通过种植和料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1.用大可乐瓶、油桶等废旧材料,制成各种列车,并种上幼儿喜欢的不同植物。

(1)将废旧的大小不一的油桶、太太梦洗衣液桶中间部分裁掉一长方形,

再用一块较大的长方形玻璃把裁掉的缺口封好,这样就成了一个透明的窗口里面放入土,

种上玉米、蚕豆、吊兰。另一油桶里面放入水养水竹,透明的窗口部分用来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再利用废旧的塑料插塑、积木和粗铁丝围成圆形作为油桶车的轱辘。

(2)也可利用废旧大饮料瓶或易拉罐若干个及插塑玩具制成小火车的造型,并用即时贴装饰成列车窗及动物的头饰。

1.利用适宜的时机,渗透废物利用的。意识,提示孩子想一想

能不能用这些废旧物品做成孩子们喜欢的、又在自然角能用的东西。

2.满足孩子制作需求,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将这些废物做成孩子喜欢的汽车、火车、大炮车等。

3.支持孩子们对植物的探索活动,允许孩子在他们自己制作的容器里种上各种他们喜欢的植物。

4.引导幼儿料理所种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推荐自然村更名申请范文简短六

我想许多人都是因为大自然给予了他们财富,温饱,幸福而对大自然充满谢意的吧。而我不是,我感谢大自然,是因为它那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质深深启迪了我。

受挫折而奋起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殊不知,那雪是多么的寒冷,那青松的信念是多么的坚定!青松不像墙角的小草那样,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毫无“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势。一个“直”字就完全能够体现出青松不畏挫折磨难的高尚品格。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就要像青松那样,受到挫折不能一撅不振、自甘堕落,要奋起、要拼搏。要知道在哪儿跌倒,就要哪儿爬起来,风雨之后的彩虹会绽放绚烂的光辉。

知虚心而前进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在自然界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句诗所印证的事实。无论是山川中的,还是平原小的,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竹与梅竟都是那样的统一。哪怕是一片瘦弱的竹叶,一朵娇嫩的小花也都是低头下垂的。我想它们会是自然界中最谦恭的典范了!我们在学习上缺不了它们那时刻谦虚的品格。俗话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不错的,为什么不尝试着不耻下问呢?我想勤问勤学会使每个人都登上新的台阶。

弃世俗而独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莲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自古都被文人雅士所赞扬。确实,我们应该学着独立,而不应该盲从。哪怕自己的特立独行会被人指点,那又何妨。就如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感谢大自然给我启迪!让我懂得坚强,永往直前,让我懂得虚心,不耻下问,让我懂得独立,坚持自我。我想这些会使我终身受益!

推荐自然村更名申请范文简短七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

早晨,秋高气爽,空气中带有一丝丝凉意。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上了南山。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闻着芬芳的青草香味,体会着山中的清幽宁静。路旁的花花草草在微风中摇摇晃晃,好像在热烈地欢迎我们。头顶飞过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谈笑着。我猜想他们津津乐道的,一定是飞行中看到的好秋景。不知不觉,我们到达了山顶,放眼望去,石楼县城像缩小了几十倍似的,一览无余。

路上景色美,山上景色更美。看!秋,把树上的叶子带走了,黄叶纷飞。从远处看,那叶子像一只只蝴蝶在风中飞舞,美丽极了。

秋,来到了田野里,把谷子染成了金黄金黄的。谷子迎风飘扬,像是在招手,示意秋天的丰收。

瓜果飘香,许许多多的果子成熟了。苹果涨红了脸,黄梨金灿灿的,使人“口水直下三千尺”。

在田间劳动的农民伯伯,虽被太阳晒得汗流满面,但脸上却带着一种丰收的喜悦。一辆辆收割机从田间驶过,发出“隆隆”的轰鸣声。

不觉已近中午,大家都叫喊有些饿。我们在草地上,围成一圈,或躺或坐,吃着喝着,交谈着,遐想着……

我被这秋天随处展现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忍不住拿出相机,“咔嚓”一声把秋天照了下来,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