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规划方案修改说明范文通用(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3:26:31 页码:9
规划方案修改说明范文通用(大全9篇)
2023-11-22 03:26:31    小编:ZTFB

一个好的方案能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指导,帮助我们高效地完成任务。在制定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问题或目标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思考。在制定方案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规划方案修改说明范文通用篇一

为扎实做好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节约集约用好土地资源,结合津南区实际,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根据天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美丽天津”的总体要求,合理确定优质耕地保护空间、生态保护格局和国土开发格局,推进津南区“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衔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地布局;完成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线”划定,为“十三五”期间全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计民生、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土地资源保障。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严格保护林地、湿地等生态用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保障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用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

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规划剩余空间情况,统筹安排全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化建设用地比例结构,注重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用好用足现有新增规模。

完善津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完成津南区规划修改需求梳理汇总工作。梳理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充分挖潜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为实施新增建设用地使用和存量建设用地消减相挂钩奠定基础。

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摸底调查,梳理各类用地需求,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目标任务,深化和完善土地利用安排。在规划目标、主要调控指标、总体布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等方面,与上级规划充分衔接,统筹各类各业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各类指标。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应保障水利、交通、能源等重点基础设施用地,优先安排社会民生、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扶持的产业用地。

“十三五”植树造林空间布局,保障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用地。

1

.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将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区内的耕地首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明确保护责任。

2

.落实全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模。按照“从中心城区周边开始,由大到小、由近及远,将城镇、村庄周边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落实基本农田布局。

3

.结合林业部门提供的植树造林方案,落实基本农田布局和规模。

4

.区国土资源分局会同区发展改革委、农经委、规划分局部门,研究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地块,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津南区城市开发边界,应根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一致的开发边界成果,进行细化落实。

1

.与津南区资源承载力和发展阶段相匹配,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明确各类需要重点保护和限建开发建设的因素,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留足空间保发展。

2

.结合城市发展方向,避开优质耕地,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布局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

3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应充分考虑各类区划和地物的法定边界线、地理边界线、行政区界等,做到清晰可辨,便于管理。

津南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要与“十三五”规划编制相衔接,重点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重大举措等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保障“十三五”期间调结构、转型升级和大项目用地需求。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在用地规模、总体布局等方面协调一致。

收集并汇总全区各类各业用地需求,完善津南区实施评估报告。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和全区未来发展战略、定位,落实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解下达的各类控制性指标,形成津南区修改初步方案。

结合“十三五”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成果,完成津南区修改方案编制,形成初步成果。各镇修改工作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同步进行。

组织专家对修改方案进行评审,征求各镇及相关单位意见,深化完善修改方案并向社会进行公示,同步完善镇级修改成果。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区、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按要求报送市人民政府审批。

规划方案修改说明范文通用篇二

一、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编制依据。

(6)国家相关建筑、场地和市政设计规范及海南省相关地方法规;(7)业主提供的任务书及其它协调沟通文件。

2、规划指导思想。

动力;

(2)强调自然、健康、精致的生活方式;

(3)全方位覆盖客户群,形成度假、养生、投资等丰富多彩的产品线;

(4)整体项目精工细作,品质优于当地现有产品,也可吸引有改善性住房需要的中高端人群。

3、规划编制的原则。

按照《临高县江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业主的要求,协调安排规划区内各项用地布局,合理确定各项建设用地,在规划中遵循以下原则:

(1)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充分结合该区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功能完善合理的现代化、生态型、风情化、地域化综合项目社区。

吻合的生态模式,控制环境污染,优化景观,形成与社区人口容量相适宜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置和协调,创造特征明显、环境宜人的新型社区。

(4)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强调和谐发展理念。

秀的环境景观。

4、项目定位。

(1)养、住、商相结合的新型生活方式——配套特色化与乐享养生生活一体化;

(2)自然主题园林——主题园林景观及药用价值植物种植,营造健康养生的环境氛围;(3)功能设施的联动,创造丰富多样的交往。

二、规划发展目标。

规划发展目标是建造一座集居住、乐活、养生、商业于一体的综合类社区。强调丰富、多元、浪漫的区域特性,突出多样化的活动选择,体现不同物业价值融合的活力社区消费形态。

我们将规划发展目标具体为人性化、生态化、形象化、多元化、现代化、整体化、地域化。

1、人性化。

维持并强化原有地形格局,建筑组团与绿色步行空间进行最大程度的契合,创造与自然生态环境共生、共荣、共雅、共乐的新社区,实现功能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环境。

2、生态化。

社区建设与世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同步,用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生态环境,保证有足够的绿化与广场空间供群体大众使用,建设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新型社区。

3、形象化。

通过对入口区、中心景观轴、主要中心绿地、建筑等一系列场景营造,创造卓越的热带居住养生社区形象。

4、多元化。

综合多种功能,形成集居住、商业、养生投资于一体的多元格局;提供景观多样性、场所多样性、交通多样性、建筑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满足居住区的多元需求,创造多样化的居住环境。

5、现代化。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保障人流、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作,做到内在整体结构的现代化。

6、整体化。

1

在设计理念上将功能、景观、生态、人性化创造等多种价值取向纳入统一的规划设计框架之中,在设计对象上使每一个建筑与周围的建筑群,每个建筑群与整个的社区环境都处于一种合乎逻辑的文脉关系之中。同时各个设计、咨询团队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整体系统,从概念规划到建筑、景观等各个设计层次贯彻执行同一设计理念。

7、地域化。

以纯正而专业的国际化团队打造具有西班牙风格的居住区,其正统而清晰的地域化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语言将赋予本区浓郁的风情和特色。

三、现状矛盾与特点:

1、基地地理位置。

基地位于中国海南岛西北部,临高县境内,距离海口市区67公里,属于海口一个小时旅游经济圈,距离美兰机场约76公里。

规划区西临昌临路,南临太波村,东距文澜江约550米。规划区由abc三块用地组成,总用地面积约为9.2公顷,南北进深约为580米,东西宽约320米。地上计容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综合容积率约1.7。

2、基地周边环境1)优势:

a)项目用地四周临城市道路,交通便利;

b)临近未来临高城新区,周边配套将逐步完善,且距离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较近。

2)劣势:

c)用地被城市道路划分为abc三个地块,而且bc地块过小,给规划带来很大的难度;d)项目周边紧邻旧村、回迁房,会拉低项目的品质形象。

3)用地分析:

观品质,作双向考虑;

i)基地内地势平坦,标高略低于外围城市道路标高,土方平衡较为容易。

结论:a地块中央位于地块腹地,不受道路与村庄影响,有一定的自然景观,属于价值最高的地块;沿昌临路和望江路沿街用地具有较高商业价值;其它临旧村的用地受村庄影响,景观价值较低。

3、气象特征。

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热量丰富,光能充足,雨量(夏季)充沛,干湿两季分明等主要气候特点。

四、主要规划理念与对应策略。

5.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创造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6.鲜明的建筑风格形态。

五、功能布局规划。

1、功能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

功能布局追求景观资源的最大化,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建筑群落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日常使用的品质,同时也确立了绿地系统和景观系统的基本格局,并且对交通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

2、功能布局规划的原则。

a、近期建设要求与远期发展相结合;

f、艺术的、风情的、地域化的、大气的空间构成。

3、规划总图布局。

本方案在总体规划及建筑布局方面强调构架的清晰及完整性,同时注重社区品质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以商业、居住、乐活、养生一体化为主要规划理念。

a地块高层住宅位于用地东侧,既能面向东侧景观,又能看中心绿地。低层建筑布置在用地中央,中心景观轴南北向穿过,景观朝向以内景为主。同时在中心绿地设置了游泳池、康体、戏水池及各类相关的活动设施,充分满足住户的配套需要。商业沿主要城市道路布置,一层为商业,二至三层为居住功能;高层裙楼下方布置两层商业功能。

bc地块小高层住宅围绕地块布置,中心为集中绿地,商业布置在沿街高层裙楼。

规划强调建筑、绿地和视觉通廊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起完整、连续的景观系统。同时保证了重要空间廊道视《www.》线的无阻碍,又强调了空间构成的丰富与变化。

4、分期开发。

综合考虑规划次序、开发难易度和社区形象展示等功能需求,分期开发如下:一期工程为a地块西侧低层建筑群;二期工程为a地块东侧高层建筑群;三期工程为bc地块。

5、建筑退界要求。

依据控规要求退界建筑控制线。

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指导思想。

道路系统是形成社区结构的基本骨架,建设新世纪的高品质社区,就应建设高标准的道路系统。道路系统的规划建立在对地形,对功能分布要求和对绿地景观系统要求高度综合把握的基础之上,它的规划是对各种矛盾和各种线索的有机综合,有机发展。

2、道路交通规划的原则:

a在遵从控规的基础上对内部进行合理调整;b合理的路网密度;c便捷通顺地服务于各功能区和建筑群;d造就空间艺术感;e尽端式与通过式道路相结合,尽量保证社区的私密性;f能降低车速,充分照顾人行安全;g充分结合地形,减少对土地侵扰;h道路相交尽可能垂直相交,加强交通安全与地块完整性和宜建性;i内部绿色交通优先考虑。

3、车行道路系统。

缓和的曲线形主干道加上尽端式分支道路的道路骨架。a地块两个主要车行出入口位于用地南北两侧,一个次要出入口位于用地东侧。主要车行道环绕用地一周,再通过尽端式分支道路进入低层建筑组团。b地块的主要车行出入口位于用地北侧,次要出入口位于用地东南侧,两个方向车道互相连通,主要车行不进入组团内部。c地块的主要车行出入口位于用地西南侧,次要出入口位于用地东北侧,主要车行不进入组团内部。

社区车行道路系统分为3个等级:主要道路6米、次要道路5米,支路4米。

消防通道:尽端式道路均设有12m×12m回车场地。规划区内的车行道均充分考虑消防车的转弯半径,社区支路及人行道紧急时可供消防扑救使用。

4、人行道路系统。

在地块的组团内部都有完整的步行区域,人行流线主要沿着主要环道和中心绿地设置。步行道与车行道形成了互相补充,互相镶套的格局,车行道对步行道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5、静态交通系统。

停车场规划结合道路网络进行,机动车停车位按0.2个/户配置,停车位以地面停车为主。

1、设计原则。

(1)将社区景观设计与用地竖向工程设计充分结合;

素进行综合设计;

(3)综合考虑景观、环境、安全、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

2、道路竖向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充分结合场地处理与排水需要,利用有利地形条件做因地制宜的处理。

规划范围内道路最大坡度为1%,最小坡度为0.2%。规划区内场地标高比周边道路标高略高,有利于场地排水,建筑室内地坪比周边地坪高出0.3米左右。

八、绿地系统规划。

1、绿地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

社区绿地系统不仅是良好休闲环境的要素,而且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绿地系统对于提高社区的整体环境质量,保障社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居住社区,应适当提高绿地系统的用地标准与建设标准。

绿地系统规划应建立在对现状自然生态环境和道路网络及地块组成的高度把握的基础之上,遵从原有控规格局并顺应社区路网和用地布局,因地制宜,合乎逻辑地形成优良的生态环境。

2、绿地系统的设计原则。

结合的网络系统,维持较高的形状指数。

空间层次。

(3)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系统的设计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应注重场所精神的塑造,以利于社区活动的组织与延续。

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5)用有限的土地投入增大绿色量。

3、绿地系统设计布局。

规划区绿地由小规模的建筑组团绿地、街头绿地、道路绿地和大规模的集中绿地及用地周围分隔绿带组成,各类绿地以点、线、面的形式连成鱼骨状和网络状结构,构成富于层次的体系。并充分结合功能分区,形成边界和屏障。展现出空间的气势,突出现代大气、大方的规划理念,而且分布较为合理,使更多人可得到绿色享受。绿地和建筑相互渗透,形成大实大虚的有机整体,也达到了艺术化的空间效果。

道和广场、庭院、廊和水景。绿地内可以视情况修建一些体量较小的游憩设施,但是要保持整体布局的协调与视线的通畅。

够的绿色量以及庭院园林景观的现代感特征。通过景观主轴南北向贯穿整个社区,再由便捷的园路引入组团绿地。

提供了街道游憩空间。沿街商业区布置有硬质铺砖小广场、成排的树阵、规则的水池,突出舒适宜人的度假特征。

4、环境空间设计手法。

公共空间设计采用热带风情地域主义风格和西班牙风格相结合的方式,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和谐一致。设计形式自然感、地域感强,不仅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植物本身的配置通过树种的高低与颜色的变化也营造了强烈的风情效果。建筑周围和建筑内部的环境另外采用自然主义风格,以坡、坎、石、水等仿自然的元素进行搭配,形成返璞归真的山水效果,清闲静雅,充满了诗情画意,为休闲度假提供优美的环境。

九、环境景观设计。

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在景观设计上体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并注意布局的疏密有致以作为建筑的背景和衬托,同时又在构图和尺度上分别与各种类型建筑相融合。在景观上与建筑布局的角度相配合,给人以景观与建筑的统一感。而在架空层的处理上则强调内外空间的渗透感,让人足不出户就能尽享社区美景。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采用“相地构形”的规划布局手法,有机组织景观及视线通廊、相互间对景和借景,丰富景观层次,创造鲜明的景观特色和收放有序的开放式景观格局,创造具有特色的居住区景观形象。环境设计风貌取向与地形特征充分结合,突出热带风情,保护原貌的景观和植被特点。

1、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体现着新时代的城市形象,它的建设更应该是面向未来,突出体现自然生态与现代化开发相结合,延续地域文化的内涵。

(1)环境设计应顺应自然,创造社区建设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

(2)全局一体化景观理念,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突出系统性、序列感和整体感。(3)以人为本,突出场所感,综合提高居住区环境品质,创造怡人空间。

深入执行规划思想并配合建筑群的空间造型特征,通过地域风情化、生态化、人性化的合理设计,创造与规划、建筑设计一致的独特园林风貌,使特有的文化气氛深入到每一个环境空间细节。3.

理念与策略。

空间组织以灵活多变的自由模式作为景观的基调。

于节奏感的韵律感,沿街建筑与街道比例尺度恰当,突出了景观的一致性。

筑有机衔接,建筑与步行空间关系比例适当,给人以鲜明、安全、愉悦、流畅和丰富之感。

观的表现力。4.绿化配置。

植物和有色植物的搭配,观叶、观花、观果植物的搭配。

求铺以灌木和鲜花。对于人流活动集中地段宜采用耐践踏、四季常青的草种。

街道绿带宜以常绿灌木为主,并辅以鲜花,局部选用较大树冠的乔木作为点缀,从而创造新切宜人的尺度和氛围。

行道树应用树冠大、树杆高的常绿树种,以避免对道路车辆通行的影响。道路分隔带绿化采用低、密、几何性形体的树种,以常绿为宜,要求有较强的抗污能力。建议树种为冬青、小叶贞、侧柏等。

步行系统、林荫道、户外休闲场所等地段宜采用阔叶落叶树种,夏季可形成大面积遮阴树冠,冬季不防碍人们活动和享受阳光。

对于地面停车需种植加网盖的草皮。5.环境设施。

各类环境设施应统一布置,色彩、形式及风格需统一协调,并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地区环境相和谐。地面上尽量减少立杆数目,强弱电管线均应埋入地下。

公共汽车候车亭、电话亭、小卖亭、垃圾筒,其形式和色彩应简洁、优雅。其布置位置应统一综合考虑。

各种标识牌设计,有特色、外形简洁精致、色彩协调。

文化和休憩广场空间以及步行系统中,特别强调结合绿化小环境的营造,提供较充足的座椅和避雨棚架设施。

(1)组团景观。

以南北向景观主轴为主要步行主轴,连接各个组团花园,“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怡然自乐景象。

7、高层区域景观。

(1)景观视线。

高层建筑的主要朝向和重点区域的视线都朝向中心景观和主要景观面,达到了景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组团景观。

以休闲度假特色为主题,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通过建筑群的围合院落,形成完整的景观系统。

十、建筑形象设计:

对建筑形象的考虑:地中海式西班牙风格。1.总构思:

通过风情化、人性化的合理设计,创造明朗夺目、风格独特、群体协调一致,能够反映文化气息的建筑聚落。在建筑风格的选择上实现艺术性、实用性与象征性,经济性与高雅性的和谐统一。2.

实现总构思的理念与策略:

(1)整体一致性与单体特性的协调统一;

本项目户型新颖多样,空间丰富,各户型平面各具特色,力求功能合理,面积紧凑,有效合理利用景观资源为居者提供舒适、健康、怡人的居住场所。

求使消费人群突破地域界限,体验不同地区的感受。

4、建筑风格。

在空间层次的布局中,力求室内空间的独立性与私密性及室内与室外环境的交融。晒台、过街楼、组团门廊、变幻的屋顶等等,共同营造出一个生动、亲切的居住区氛围。6.

建筑装饰用材。

材料和色彩的选择方面,遵循与人亲近、与自然和谐的原则,突出材料的原生性和色彩的亲和力,以达到“回归”自然的视觉效应。

其中:高层建筑选用主材料:文化石,涂料,陶土瓦,金属栏杆,乳胶漆,铝合金门窗,清玻璃,少量木材或面砖或仿石材。

低层建筑选用主材料:文化石,涂料,陶土瓦,金属栏杆,乳胶漆,铝合金门窗,清玻璃,少量木材面砖或仿石材等。

十二、防灾规划。

1、消防。

十一、夜间景观照明设计。

1、指导思想:

以建设特征鲜明,国内一流的居住社区夜景照明为目标,把搞好重点区域的夜景照明作为突破口,(1)消防通道:主次干道和支路均为主要消防车道,特殊情况或紧急时可以进入步行路及其它车行道和场地,成网络状分布。

(2)高层建筑的消防扑救面满足规范要求,并设环形消防车道或上下两个面进行扑救;实在有困难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的,考虑足够的消防扑救面。所有高层、低层建筑的防火间距满足消防要求。将夜景照明和社区建设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处理好整体和局部,长期和近期的关系,实现夜景照明和社区建设协调统一的同步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系。

(2)规划的起点要高,应具有良好的前瞻性。

与技术文件规定的精神。

(5)应远近结合,分步实施。

3、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构思:

总体构思是以高层住宅为重点同时兼顾低层建筑区。以各公共绿地为中心,以沿街商铺的照明为主轴,有主有次,把建筑物和各景点的照明、道路照明和有关的构景元素的照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分高、中、低三个层次规划布置,高低错落,点线面兼顾,构成一幅庄重大方、亮丽壮观、简洁明快并富有生机活力和时代精神的夜景照明系统。

4、夜景照明建设措施:

行廊道上的绿色景观。

烈。

(3)道路两侧的树木在灯光照射下凸现出来,形成一条条“绿色长廊”。

等部位,灯光基本色调以低色温暖色调为主,其它彩色光只能用于点缀性装饰。

(5)设计时注意节能和避免光污染。

(3)消防栓沿道路不大于120米的间距设置。

2、防震。

工程应按7度设防。

3、地质灾害。

该区内无地质灾害。

十三、结构设备综合管网等专业。

规划方案修改说明范文通用篇三

“十四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xx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xx县抢抓发展机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为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准确研判未来一个时期xx县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阶段特征,科学合理的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编制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要求,注重规划统筹衔接,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总结分析xx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短板、弱项和优势,准确把握好“十四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使“十四五”规划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符合xx发展实际,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规划支撑。

(一)坚持目标导向。立足我县发展实际,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从我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打好发展基础。

(二)坚持统筹协调。在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厘清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注重规划衔接,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

(三)坚持务实管用。在规划编制中,对规划编制目录进行严格遴选,确保规划接地气、可操作。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规划的内容要明确思路方向、重点任务、空间布局,既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四)坚持民主开放。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广开言路、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一)总体规划编制。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县委、县政府对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和安排,是全县各级各单位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发改局牵头,县级各有关部门、各镇全力配合、共同完成。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实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二)空间规划编制。空间规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细化落实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起草。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按程序报批。

(三)专项规划编制。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报审前须送县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与总体规划和空间规划进行衔接,编制完成后,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并发布。未纳入重点专项规划但是需要编制的行业专项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实施,报县发改局备案。

(四)区域规划编制。区域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各镇政府组织编制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县总体规划在各镇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各镇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区域规划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应报送县发改局与总体规划衔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县政府备案。

(一)重大项目谋划及重大问题前期研究阶段(2019年x月~2020年x月)。

2019年9月份,县发改局启动了“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目前已征集到“十四五”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各镇、县级各部门要对拟列入“十四五”规划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进行再梳理、再论证,尤其是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及社会投资新方向,谋划上报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重点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旅游、通讯等领域谋划项目,要加强项目的前期研究论证及手续办理工作,为做深做实“十四五”规划编制打好基础。同时着手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本行业领域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找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举措等建议。2020年x月x日前,将各自研究成果、基础设施工程、重大项目汇总表,经主要领导审签后及时报送“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重大项目基础设施专班办公室,各单位报送质量将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重要支撑。承担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任务的部门和单位4月底前要将各自“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一并报送。

(二)拟定纲要框架阶段(2020年x月~2020年x月)。

2020年x月底前,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研究课题和各专项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形成全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报县委、县政府审核。全县各规划承担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县级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并做好与中省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空间、专项、区域规划初稿,并报送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县“十四五”规划纲要。2020年x月底前,根据中央和全省、全市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结合xx实际情况,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形成纲要框架,并与中省市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三)纲要起草审定阶段(2020年x月~2020年x月)。

在2021年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听取各镇、县级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意见,修订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提请县人大审议。县“十四五”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原则上与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21年x月前全部出台。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保障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和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具体工作。各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同时为了做好“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申报等各项具体工作。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成立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班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并确定联络员与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联络和协调,同步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各镇、各部门联络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文件下发2日内,报送县发局。

(二)组建专家委员会。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参与规划编制咨询和研究,对规划重大课题组织评审验收,对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进行评审论证。

(三)落实经费保障。规划编制经费由县发改局向县政府专项申请,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以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要加强谋划,突出项目。全县各镇、县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十三五”期间项目进展情况,依据“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中省市战略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认真梳理提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突出政府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领域履行公共职责的作用,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中央、全省、全市相关规划之中。

二要积极对接,有效衔接。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县发改局要协调好总体规划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各镇、各部门要主动做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衔接工作。专项规划须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审议批准后公布。

三要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统筹力量、形成合力,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各项工作任务。县级财政做好配套保障,保证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是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的关键一年。“十四五”和未来的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挑战因素不断增多,国际贸易和投资也可能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更依赖创新累积形成的新动能。

(一)从供给侧宏观增长模型看趋势。

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描述,经济增速是由技术进步增速、资本投入增速和劳动力投入增速共同决定的。

从我国目前趋势看,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超过18%,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接近15%,在上海等超大城市,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30%以上。

由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集中影响,这一比例还在快速上升。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以上,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接近18%。

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直接后果是储蓄率逐渐下降。事实上,我国总储蓄率过去几年已经由51%左右下降到了48%左右,虽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属较高之列,但下降速度比较明显。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总体储蓄率会进一步下降至40%左右。

储蓄资源增速下降,加之资本产出率增速也在下降,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近几年逐渐下降,由过去较长时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6%左右的个位数增长。

从劳动力供给看,老龄化毫无疑问会降低劳动力供给增速。事实上,过去几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平均每年净减少200万-300万人。

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使得我国过去十年劳动力成本年均提高约12%左右,迫使不少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退出或转移到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不仅如此,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也开始下降,由过去10年年均增长9%左右下降到过去5年年均增长5%左右。

从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看,也存在下降的趋势。

(二)从供给侧部门模型看趋势。

从增长的供给侧部门模型看,gdp是由各部门国内生产增加值+净出口构成的。各部门增加值的增速及其权重共同决定了gdp的增速。

从不同产业门类变动看,考虑到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未真正实现市场出清,制造业传统部门和农业生产增速会比较稳定甚至有所下降。

在制造业众多门类中,过去五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年均增速的只有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和通信类电子产品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与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应用相关新兴部门或新经济部门增速也相对较高,甚至超过两位数增速。但由于对同一领域的传统模式具有替代效应,未必会产生对整体行业增速的实质性提升。

服务业表现出高于制造业和农业的增速,特别是服务业中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体育健康等部门增加值增速超过两位数。

增长的收入弹性很高,具有持续稳定的扩张性,这与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比重提高的升级趋势是一致的。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速超过了18%。

(三)从需求侧宏观模型看趋势。

经济学教科书描述的宏观模型十分简单,gdp=c+i+(_-m),其中c为消费,i为投资,_为出口,m为进口。这说明支撑gdp增速的是所谓“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速。

从目前态势看,我国国内消费增速逐年下降,已经由过去10%以上两位数增长下降到8%左右的个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由高点期30%左右的增速,下降至如今6%左右的增速。

由于投资收益总体上趋于下降,市场投资增速难以出现新动力。净出口因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恶化,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总体呈下降趋势。

再加上世界经济在未来几年仍有较大概率出现周期性回落,恐难有大的作为。

制造业景气的逐渐收缩会逐步蔓延至服务领域,从而导致就业增速的进一步转弱,失业人数可能会有所增加,会使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下降,并进而使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保守。

因此,未来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似乎也在进入弱化的通道。

总体结论:综合上述多重因素、相关约束条件的变动趋势,得出的基本推论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具有下降趋势。

如果我们假定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速基本稳定,综合考虑我国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变动趋势,未来5-1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会下降至5%-6%的区间内。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客观接受在未来10年,我国经济只能取得6%以下的年均增速。

国家五年规划预期增长目标的选择是否合理,对各地设定各自的五年规划预期目标具有重大导向性影响。

从过去的经验看,过高的预期目标一般会使各级地方规划预期目标跟随性加码提高,最终会导致因整体目标过高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不必要的刺激性政策,产生杠杆攀升、违约增多、产能过剩、泡沫加大等副产品,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既然未来潜在增长率已经落入5%-6%的区间,如何更多向6%左右靠近,稳定并延长经济增长平台期,是制定新的五年规划时需要认真考虑的政策和改革重点。

从中国目前的基础条件看,我们有较大空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更长时间的经济稳定增长,并通过更好的创新激励,延缓因要素红利逐步减弱、外部环境更加恶化导致的降速压力。

(一)以全方位创新为核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明确的发展主线,这一任务不可能在五年内完成历史使命,需要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深入推进。应该在一下几个领域采取措施,深度发力。

1.努力稳定劳动力供求关系。

化解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要做法包括:

四是在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政策基础上,尽快实施自主生育政策,必要时视情况采取措施鼓励年轻人多生育,以扭转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国家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2.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质量。

应对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提高劳动力素质,以质量提高弥补数量不足。这需要强化实用型技术教育和培训投入,为更多劳动力提供更高质量的免费技术培训和技术教育,通过更专业的技术培训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题。

应该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教育能够针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员工教育和培训服务,并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缓解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导致的人才浪费。

要全面提倡专业精神,减少教育的功利性,真正培养个人专业兴趣,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能人文化。

提高各领域专业人员、技术工人的社会待遇和认可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可度,使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专家和工人都能成为更受尊敬和尊重的职业人士。

3.强化全方位科学技术创新。

以研发投入规模和专利申请数量看,我国算得上一个研发大国,我国也是一个产业体系门类齐全的大国,但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来说还远不是强国。

从创新效果看,我国虽然专利数量虽然名列前茅,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大致只有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平均水平。

从产业体系看,我们很多产品和服务在品质上不能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和消费多样性、精细化的需求,很多领域不具备与海外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竞争的能力,一些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还完全不能自主研发并生产,必须高度依赖进口。

在自由贸易环境下,通过互通有无和比较优势形成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这原本不是问题,况且我国还属于贸易顺差国。

但不幸的是,我国还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国家安全保障、意识形态差异、制度体制差异、获得竞争优势等为借口的高技术封锁和禁运且这一和平时期不应该出现的美国主导的技术禁运还在进一步强化。

在外部压力遏制下,任何对全球化产业链和技术链抱有期待和幻想的技术和产业政策政治上都不容易被接受。

我们还不得不在关键领域继续采取以进口替代为目标的产业政策,加强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国内研发和进口替代,以摆脱对进口产品和技术的严重依赖。

鉴于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体系,强化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更多投入资源用于研究开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激励,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依然需要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更好利用国际上最优秀的研发资源,形成更具激励性的产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环境,以及推进研发成果商业化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环境。

4.深度推进全面对外开放。

过去中国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对外开放,未来的发展依然离不开对外开放。但是,今后的外部国际环境对中国可能会带来诸多挑战。

这些新挑战可能要求我们的对外开放不能仅限于货物与服务市场的扩大开放和准入,可能还涉及体制机制的与国际接轨。

这是因为更开放的中国经济需要中国企业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投资往来,这涉及到跨国间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和对参与主体法律保护的一致性。

这可能会颠覆我们过去一些传统的习惯思维。比如,我们过去常说制定产业政策是一国主权,不容别人说三道四。

这一听起来合理的论断在新环境下可能恰恰是不尊重国际规则的表现,因为一国在使用产业政策工具时,所使用的政策手段特别是政府补贴等手段,极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使受补贴企业相对于不接受类似补贴的企业形成不公平的贸易竞争优势。

所以,在一个开放环境下,如果尊重国际规则,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基于国际规则对他国可能扭曲贸易的国内政策说三道四。

因此,从产业政策角度看,出于对国际规则的尊重和提高政策手段实际成效的考虑,我们需要更好发挥竞争机制对市场主体的激励作用,而不是简单利用政府补贴予以支持,避免给别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或反补贴、反倾销措施留下话柄。

在服务领域,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通过国外先进和高品质服务模式的引进,促进国内服务业市场的高水平竞争,通过竞争尽快提高国内服务业的服务品质和服务能力。

在城市开放发展方面,中国需要加快沿海城市群和重要都市圈的全方位开放,特别是改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以更好吸引国外创新性资源和高品质企业参与中国城市的发展,培育形成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5.优化能源结构并强化节能。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燃料,能源革命和创新对中国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资源的人均自然禀赋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为3吨标准煤左右,与美国人均11吨标准煤、俄罗斯13吨标准煤的水平有很大差距,只相当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一半。

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行为会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居民消费行为趋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会趋同。

我们不能向美国和俄罗斯趋同,但即便是向日本和德国趋同,我国人均能源消费还将提高约1倍,但前提是达到日本和德国的能效水平。

这也意味着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最终会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这将给中国带来能源安全和减排方面的双重挑战和压力。

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46190.1万吨,总金额15881.7亿人民币;天然气9039万吨,2551.8亿元,总价值约3000亿美元。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45%,而且还在进一步上升。

相对于粮食安全而言,中国的能源安全更具有风险敞口的特点。解决能源问题和挑战的出路只有两条。

一是全方位加大节能力度,特别是在建筑领域和制造领域加大节能力度,用更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用能主体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国家整体能效水平。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重点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特别是要加快推动电气化和电动化,减轻对原油和天然气的持续上升的进口依赖,降低进口依存度。这是因为我国在风能、太阳能、核能发电方面,还有较大空间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发模式创新扩大电力供给能力。这一替代不仅是绿色低碳的,还具有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自主安全保障能力的长远战略意义。

6.深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

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最关键最复杂的内容。

一是更好依法保护各类产权特别是私有产权,我国民用经济占比已经大大超过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对就业、创新的贡献日益显著,都达到了70%左右。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后,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加强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可以稳定私营部门企业家的长期预期,更好激励民营企业和研发人员投入创新、投资未来。在实体经济并为资本市场造就更多面向未来、创新驱动、依法经营,更具创新动力和竞争力的百年老店。

二是要创新性化解主流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基础的民营比重还在继续提高,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发行主体越来越多是民营企业,但由于主流意识形态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且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的理解依然是传统的最终要革资本家的命,这使得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信心。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选择海外上市,或在国内上市后变现部分资产转移出境,是这类担忧的一种表现。

过去,执政党创造性提出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部分民营企业家的顾虑,缓解了主流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化解这个矛盾。对这一结构性矛盾,需要执政党进一步予以重视并实事求是、创新性地加以探索解决。这是一个十分敏感但又不容忽视、无法回避的历史性话题,值得立足长远、认真研究,找到可行的根本出路,否则我国资本市场的微观基础是不稳固的,以资本市场作为资产配置场所的资产安全也是不可靠的。

三是强化统一市场制度建设,扫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内要素自由流动、企业公平竞争的任何不合理规定和做法,规范地方政府补贴招商引资的不合理竞争行为,废除各类地方政府实施的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行为,使我国具备的大国经济统一大市场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

四是依法行使政府治理和管制,减少政府决策、监管和管制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和随意性,减少政府对微观主体市场经营行为的随意干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真正改善基于规则和法治的可预见的政府监管,促进形成更加便利可靠的营商环境。

(二)如何更有效促进内外需增长。

从需求侧提高内外需对增长的贡献度,发力点不见得就在需求侧,也不在于简单增加消费补贴和扩大政府支出,很多功夫实际上在供给侧,与供给侧的改革、开放、创新密切相关。

1.基于就业和收入预期稳定的内需扩大。

国内需求总体上是就业和收入的函数。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根本措施是保持就业的持续稳定增长,而稳就业的根本措施在于在制度上放水养鱼,养活更多的企业。

这需要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和创业就业环境,特别是城市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环境。

在中国,尤其要注重发挥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规模经济带来的创业和就业效应,一些城市试图通过赶人的做法控制城市规模,实际上扼杀的是城市内生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从企业税费负担来看,在前期降低企业税负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研究降低企业社保和公积金负担,并通过更多划拨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以更好地通过稳定就业、优化保障来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减少居民扩大消费需求的后顾之忧。

从长远财税制度建设和财税制度国际竞争角度看,应该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税收结构,改变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逐步向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过渡,使企业税费负担具有国际竞争力。

为了使降税具有可持续性并不对政府民生支出形成挤压,需要进一步优化并精简政府支出项目,削减不必要的政府支出。

特别是削减那些锦上添花的政府支出项目、面子工程和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开支,逐步降低预算内经济建设支出比例,提高民生福利支出的比例,政府要带头勒紧裤带过紧日子。

2.基于深度城市化的城乡融合发展。

我国较大的城乡收入和福利差距、明显的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依然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从国际国内经验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2倍后,城市化动力才减弱并趋于稳定。

我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还在2.7倍左右,落后地区城市人均收入与发达地区城市人均收入的差距更大,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差距还十分明显。

这说明我国还远未到逆城市化的阶段,需要继续消除城市化的体制障碍,为城市化的自然发展创造条件。

以人为核心推进深度城市化本质上属于供给侧改革和创新的内容,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还具有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效应。

我国现有统计制度下的城市化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城市化实际水平,很多城市常住人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应该采取措施允许2.7亿进城农民工和近1以亿城市间流动就业的城镇人口自主选择获得就业居住所在地户籍并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

政府相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多用于进城落户人口的城市保障房建设和公共服务支出。

这有利于稳定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形成政府支出与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效应要强于简单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对社会结构的改善和公平正义的维护也具有积极作用。

考虑到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服务业就业机会都在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应该完善城市社会治理模式,禁止城市政府采取限制外地人流入或是以疏散为名驱赶外地人的错误做法,还城市社会应有的开放包容姿态。

这在经济减速、失业增加时显得格外重要。在深度城市化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用地供地机制和农村建设用地的高效配置机制。

使建设用地特别是住宅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城市常住人口特别是落户人口的增加相适应,使进城落户农民工的农村闲置宅基地有更好的入市变现通道和市场化权益价值实现机制。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也要与人口流入地的人口流入规模特别是流入人口落户规模相适应,形成对吸纳转移就业人口落户的正向激励机制。

在城市房地产调控模式方面,要改变目前通过行政管制限购限价的扭曲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的不合理做法,通过税收手段调控抑制不合理炒作行为,使正常的房地产需求得到有效释放。

3.基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我国未来城市化率将达到80%以上,主要城镇人口将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20个左右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地区,这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的。

如果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的协调发展做好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就形成了。

以往以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的四大板块区域战略,加上点菜单式的碎片化区域政策,经过20年左右的实施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考虑到任何一个板块内部不同省区市之间的较大差异,延续如此大尺度的区域战略或过于碎片化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指导,实际操作性、指导精准性和市场统一性都面临挑战,最后极有可能沦为不同板块之间争相寻求中央优惠政策的政治借口。

我国作为一个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区域差距甚至远远大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这本身就有值得检讨的制度原因。

事实上,从他国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经验看,真正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恰恰是市场机制,因为市场机制会允许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并产生要素报酬均等化的趋同效应。

而我国最大的不同就是户口制度制约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公共服务的平等配置。因此,区域战略和政策应该基于统一市场下的要素自由流动和要素聚集机制,做顺势而为的引导而不是逆势而为的干预。

因此,应该根据人口流动的趋势,将原有的以四大板块为主要构架的区域战略和政策,转变为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空间单元的城市化空间格局优化战略,通过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网络共建、生态环境协作补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机制。

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不同规模城市和城镇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会实现真正有市场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在要素分布和经济分布空间协调基础上实现区域人均收入差距的收敛,而区域人均收入差距的缩小最终会有利于内需的稳定扩大。

从大的城市群格局看,中国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城市群主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大湾区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这些城市群中,只有环渤海大湾区城市群(京津冀地区、辽宁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地区)未纳入国家规划视野。

这个行政区经济总量达到18.7万亿元,占全国的21%,值得在"十四五"时期作为国家战略,像"十三五"时期谋划粤港澳大湾区那样来予以认真研究、全面谋划。

在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环渤海大湾区可能是中国北方地区基础条件最好、创新能力最强、集聚效应最显著、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这一地区有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还有大连、沈阳、青岛、济南、滨海新区等知名中心城市和新区,以及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如果在这一地区结合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实施深度对外开放,将是缩小国内南北发展差距最值得发力并取得成功的地区,具有缩小区域差距和南北差距的全局性战略意义。

4.基于宏观审慎的财政货币政策优化。

在面临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导致的外部需求剧烈萎缩时,为了避免对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强烈冲击,可考虑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对冲外部冲击导致的明显波动。

但在考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时,依然需要顾及我国经济的货币累计发行量偏大、债务杠杆率偏高的隐患,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中让财政政策扮演更积极的主导作用。

货币政策主要是在流动性供给方面保持适度宽松的配合,使债务工具的发行利率保持在合理较低水平,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到期债务置换创造条件。

要避免过于宽松的货币放水导致地方政府、企业、居民杠杆率的再度攀升。

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服务方面,一方面要通过强化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还要细化优化金融监管举措,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

特别是提供有利于降低债务杠杆率的股权融资服务,为各类股权投资机构的市场化募资和投资运营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激励环境。

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将更多支出用于与深度城市化相关的大城市住房保障、城市地铁网络、城市群都市圈快轨、生态环保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依据区域人口密度完善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减少在偏远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的不合理基础设施投入和浪费,减少锦上添花类基础设施项目。

5.基于深化开放的出口稳定增长。

深度对外开放不仅是对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放开,还包括国内有可能导致贸易和投资行为扭曲的制度改进并与国际规则接轨。

这有利于为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营造稳定友好、安全可靠的外部营商环境。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扩大出口规模,是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努力方向和职责。

对政府来说,更重要的是努力为企业营造公平稳定友好的贸易环境。面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变化,中国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多边、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和投资体制的建设,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和经营创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公平竞争环境。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国内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降低产品关税、扩大服务业对外资的市场准入,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相关格局。

要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对我国贸易和产业政策的重点关切,基于国际规则做出相应调整和改革,以提高产业政策实效为出发点,避免对我国产业和贸易政策的“重商主义”指控或不对等开放的指控。

有了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出口企业才能更好地专心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提升,稳定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的来看,“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可能会难于以往,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国内外环境。从国内条件看,今后甚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呈现潜在增长率下降趋势。

这需要我们不满足于近三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与短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配合,形成供需两侧更有利的增长支撑。

从国际看,我国经济的开放度和信息化世界的形成,使得我们即便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也离不开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努力维护友好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自由贸易体系。

尽管如此,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包括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在内的全方位创新,来更好激发国内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增长能力,进一步改善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更平缓并延续更长的增长平台期。

因此,相对于“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十四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涵应转变为全方位创新,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全方位创新实现上述目标情景,中国就可以用10年左右的时间,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稳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都会有新的提高,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抓好“十四五”时期五年的工作,对加快____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十四五”时期,____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做旺集镇、做美乡村、做强产业”的目标,努力构建“开放、繁荣、和谐、秀美、幸福”新____,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以扩权强镇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卫星重镇,实现与县城的无缝对接;规范镇村建设,保障民生,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是打牢基础,进一步完善道路、桥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做强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富民产业,打响以金兰柚为龙头的特色品牌;三是做美新农村,扩大新农村点的覆盖面,打造提升乡村特色旅游;四是做旺新城镇,完善集镇功能,建设好有特色的____广场、公园、商业中心和住宅中心,全面提升集镇品位。

1、牢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改桥修路。通村通组道路修建到位、大小危桥改造到位、水利设施工程改造维修到位。重点要改造枫塘桥、新屋桥,进一步拉通镇区循环路;结合“农旅融合”石溪郊野公园的打造,完善石溪进出路网;二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东谷水河堤的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泸水河____段的“五河”治理工程,做好渠道的维护和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三是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打造枫塘等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四是力争全面铺开全镇范围的农村清洁工程,花大力气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五是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将空心村整治与贫困村帮扶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各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实现贫困村“摘掉贫困帽”、空心村焕发新活力。

2、强产业,打响特色品牌。一是做大做强以金兰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以基地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积极引进金兰柚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打响____金兰柚品牌。二是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把开放型农业、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耕作技术及经营理念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将金兰柚、烟叶、葡萄、苗木、油菜等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我们今后几年发展的重点来抓,力争井冈蜜柚种植面积突破10000亩,烟叶面积达2000亩,苗木面积达5000亩,油菜面积达22000亩。引导成立合作社,集中规划,规模推进,加强技术指导,在产、供、销各个环节搞好综合配套服务,建好果品专业批发市场,形成江背至利田的“金花走廊”,盆形的“蜜柚产业廊”和石溪的“生态绿廊”。三是做强做大林产工业园,做好百福玛瑙玉、兴和木业等现有企业的帮扶工作,积极引进新企业入驻园区。

3、美乡村,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是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村生活的惠民工程,“十四五”期间,全镇要实现80%的新农村建设覆盖面,并力争达到100%,同时,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积极挖掘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旅游品位。一是按照“农旅结合”思路打造好乡村旅游产业,抓住全县打造“一线一带两点”的乡村旅游发展契机(“一线”即泰山至____旅游精品线,“一带”即____生态观光带,“两点”即____石溪、泰山楼下两个4a级乡村旅游点),以规划设计为先导进行总体规划、整体开发,突出“农旅”结合,主打“绿色生态”牌,以石溪郊野公园为基点,将江背、石溪、路口、东谷等村串联开发,以香樟园、湿地公园、万亩井冈蜜柚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为布局,以乡村农家乐、采撷园为载体,将石溪打造成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及生态农业为一体的郊野田园观光休闲带,力争打造“最美旅游乡村”和“最美旅游名片”。二是加强乡村旅游的策划、宣传和推广,通过“乡村旅游年”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扩大乡村旅游和金兰柚产业影响力。

4、旺集镇,促进集镇品位提升。一是拉大集镇框架,做好与县城的衔接,打造好液压元件厂、物流园等地块,做好____镇集镇规划的整体修编工作,加快推进镇村联动各项建设。二是完善集镇路网建设,重点做好学府路、锦园路等主干道规划建设。三是建设____特色餐饮一条街,做好龙翔新区建设,打造高端的住宅小区。四是完成移民新区安置房建设,提升城镇人气。五是按照“九个一”标准完成垃圾清理、娱乐、宾招、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完善中小学教学基础设施,为学生营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加快公立幼儿园建设,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学。六是完成果蔬批发一条街和农贸市场建设后续工程。七是做好森林公园、____广场、专业市场的建设工作,完善综合配套功能,增强承载力,聚集人气,提升集镇品味,以更高的标准、更完备的功能,全力将____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秀美小城镇,成为____县真正的后花园。

规划方案修改说明范文通用篇四

本项目位于都匀市。项目用地面积25532.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24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10178.42平方米,总户数74户。用地范围内具有一定高差。用地周边交通较为便利,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二、规划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院达成的有关设计联络会议纪要。

2、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3、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现行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和贵州省颁布的相关政策、技术规定。本工程使用的主要规范、标准如下: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2/49-200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三、现状用的条件分析。

地块整体北高南低,东西最宽处约为150米,南北最宽处约为210米,对外交通便利。本场次自然标高在743至759之间。

四、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1)规划原则。

1、本项目地块位于都匀市,相应商业配套也正在逐步完善。在规划住宅方面我们考虑到地域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减少工程量。

2、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对居住者人格的尊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居住者的安全性,舒适性,私密性,具体表现于:对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和强调居住归属领域的意识,满足居民生活的意识;齐全的配套设施及相关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生活方便与舒适的需求。

3、经济原则:统筹考虑企业开发经济效益和地块开发和社会效益,结合地形,深度挖掘地理优势,降低各种建造成本。

4、本工程从平面上始终贯彻“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指导方针,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对住宅的细部、平面、立面进行了多次创造,务求精益求精。

3、“多节点”:利用小区开阔空间营造出多个公共交流空间。

五、规划建设用地功能布局。

六、用地竖向规划。

七、道路交通规划1)出入口2)道路系统3)停车。

八、各专业工程及管网综合规划1)给水2)排水3)电力。

九、绿地系统规划。

项目打造生态景观,将“山灵水动”的优雅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各景观节点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形成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又各富特色的景观系统。

十、植被品种选择。

十一、景观规划。

规划方案修改说明范文通用篇五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xx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xx县抢抓发展机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为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准确研判未来一个时期xx县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阶段特征,科学合理的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编制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要求,注重规划统筹衔接,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总结分析xx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短板、弱项和优势,准确把握好“十四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使“十四五”规划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符合xx发展实际,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规划支撑。

(一)坚持目标导向。立足我县发展实际,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从我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打好发展基础。

(二)坚持统筹协调。在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厘清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注重规划衔接,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

(三)坚持务实管用。在规划编制中,对规划编制目录进行严格遴选,确保规划接地气、可操作。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规划的内容要明确思路方向、重点任务、空间布局,既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四)坚持民主开放。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广开言路、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一)总体规划编制。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县委、县政府对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和安排,是全县各级各单位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发改局牵头,县级各有关部门、各镇全力配合、共同完成。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实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二)空间规划编制。空间规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细化落实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起草。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按程序报批。

(三)专项规划编制。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报审前须送县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与总体规划和空间规划进行衔接,编制完成后,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并发布。未纳入重点专项规划但是需要编制的行业专项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实施,报县发改局备案。

(四)区域规划编制。区域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各镇政府组织编制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县总体规划在各镇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各镇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区域规划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应报送县发改局与总体规划衔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县政府备案。

(一)重大项目谋划及重大问题前期研究阶段(2019年x月~2020年x月)。

2019年9月份,县发改局启动了“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目前已征集到“十四五”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各镇、县级各部门要对拟列入“十四五”规划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进行再梳理、再论证,尤其是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及社会投资新方向,谋划上报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重点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旅游、通讯等领域谋划项目,要加强项目的前期研究论证及手续办理工作,为做深做实“十四五”规划编制打好基础。同时着手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本行业领域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找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举措等建议。2020年x月x日前,将各自研究成果、基础设施工程、重大项目汇总表,经主要领导审签后及时报送“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重大项目基础设施专班办公室,各单位报送质量将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重要支撑。承担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任务的部门和单位4月底前要将各自“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一并报送。

(二)拟定纲要框架阶段(2020年x月~2020年x月)。

2020年x月底前,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研究课题和各专项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形成全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报县委、县政府审核。全县各规划承担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县级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并做好与中省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空间、专项、区域规划初稿,并报送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县“十四五”规划纲要。2020年x月底前,根据中央和全省、全市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结合xx实际情况,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形成纲要框架,并与中省市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三)纲要起草审定阶段(2020年x月~2020年x月)。

在2021年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听取各镇、县级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意见,修订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提请县人大审议。县“十四五”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原则上与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21年x月前全部出台。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保障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和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具体工作。各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同时为了做好“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申报等各项具体工作。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成立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班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并确定联络员与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联络和协调,同步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各镇、各部门联络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文件下发2日内,报送县发局。

(二)组建专家委员会。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参与规划编制咨询和研究,对规划重大课题组织评审验收,对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进行评审论证。

(三)落实经费保障。规划编制经费由县发改局向县政府专项申请,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以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要加强谋划,突出项目。全县各镇、县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十三五”期间项目进展情况,依据“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中省市战略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认真梳理提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突出政府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领域履行公共职责的作用,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中央、全省、全市相关规划之中。

二要积极对接,有效衔接。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县发改局要协调好总体规划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各镇、各部门要主动做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衔接工作。专项规划须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审议批准后公布。

三要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统筹力量、形成合力,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各项工作任务。县级财政做好配套保障,保证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规划方案修改说明范文通用篇六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贯彻落实xxxxxx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承上启下的五年规划。研究编制好我校“十四五”时期的事业发展规划,对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推进我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总结我校“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以往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成熟做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入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xxxxxx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统一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更好发挥“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把短板做长,把长板做强,为我校各领域工作谋发展、上水平提供可靠的策略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坚持客观分析与科学定位相配合客观分析我校“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和当前面临的形势,挖掘发展潜力,找准发展定位,解放思想,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以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指导,提升目标的前瞻性、可行性。

(二)坚持改革创新与固本强基相平衡既要把革新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各领域各环节,以综合改革的思路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又要聚焦我校内涵发展建设,紧盯日常管理规范,狠抓质量水平提升,以务实扎实的规划设计补短板、强弱项。

(三)坚持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既要全面统筹高等教育领域各方面工作,又要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特殊需求,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攻坚。注重登高望远、问题引领、突出重点,强化理念与方法创新、内容与功能创新、体制与方式创新。

(四)坚持问题导向与专业导向相统一既要围绕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晰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聚焦与我校工作相关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又要充分利用专业力量,发挥专家咨询作用,汲取兄弟院校和先进机构的经验,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参与度。

在校事业发展规划研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设立xxx组、xxx组、xxx组、xxx组、xxx组、xxx和xxx组。

规划起草工作组xxx同志负责,抽调其他学院、学部、机关处室相关同志参加,负责具体起草工作。相关人员安排及分工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xxx同志、xxx同志为xxx组相关内容的统稿人和执笔人。

其他各组分别由分管校领导负责,相关处室牵头组织人员参加,围绕各自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拟定调研选题,明确调研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编制相关子规划。

(一)前期部署与研究阶段1.成立机构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设置各工作组。(2020年3月底前完成)2.动员部署召开全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4月底前完成)3.确定思路与调研内容在梳理我校“十三五”规划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各组研究提出子规划的基本思路和相关调研内容,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汇总后,研究提出校“十四五”规划总体基本思路和各专题调研内容。(2020年5月底前完成)(二)形成纲要框架阶段1.进行专题调研各组按照确定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与发展需求,进行专题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子规划框架。(2020年6月至8月)2.形成规划总框架以规划总体基本思路为指导,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校“十四五”规划总框架,并面向全校征求意见。(2020年10月底前完成)(三)规划起草与完善阶段1.起草规划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框架进行完善充实,形成校“十四五”规划草案。(2020年12月底前完成)2.征求意见面向全校师生和相关专家广泛征求意见。(2021年1月底前完成)3.形成规划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校“十四五”规划。(2021年2月底前完成)(四)审议发布阶段按程序提交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和教代会进行审议,根据审议情况修改后发布。(2021年3月底前完成)五、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队伍建设统筹指导、总体协调规划编制工作。各组要尽早组建本组的工作队伍。在全校范围,打造一支眼界宽、知识广、专业强、素质高的规划编制队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其他领导协调抓的格局。

(二)提高认识站位,抓住战略重点各组要从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重点、兼顾一般,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经验,主动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全面落实时代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增强规划的创造性、指导性和可实施性。

(三)科学制定目标,注重规划实施各组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立足本职工作、我省的发展基础和支撑条件,把握好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科学设定规划目标,突出可操作性、可实现性以及相关规划目标之间的衔接性。坚持规划编制与实施并重,更加注重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的有机统一,加强政策配套,完善落实机制,引导资源配置,推动规划落实。

(四)注重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组要始终坚持“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把规划研究编制作为统一思想、整合资源、协同步调的过程,加强信息沟通、数据交换、成果共享,形成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合力规划的互动机制,在我省教育发展的全局中谋划各领域的发展。

(五)做好经费保障,确保工作顺利为保障规划编制的质量,将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总体规划、子规划编制和相关课题调研等工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时间跨度大、工作任务重,各处室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力量上着重加强,在工作上切实抓紧,在实施上精心组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高起点谋划好我校事业未来五年的改革与发展建设。

规划方案修改说明范文通用篇七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经济将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各地区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的压力和面临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复杂多变。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各种问题和矛盾叠加,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转型的阵痛与新动能培育的困惑交织在一起。城投公司如何趋利避害、顺势而为,这就迫切需要有一部纲领性的文件来指导城投公司发展。“十四五”规划可以帮助城投公司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升服务城市发展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城投公司如何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本指南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方法,不足之处请业内专家批评指正。

国家层面“五年规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五年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五年规划”还有更丰富的内涵。从国家到地方,“五年规划”呈现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自上而下的四个层级;从横向看,每个层级除了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以外,还有针对行业的五年专项规划,如城市园林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除政府外,许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部分大型民营企业也纷纷制定“五年规划”。

首先,制定“五年规划”符合城投的属性诉求。城投作为一类特殊国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五年规划”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规划期内对城投行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国资国企改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规划等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制定与上位规划相匹配的“五年规划”,有利于城投找准发展方向。

其次,制定“五年规划”是城投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没有规划引领而力求保持稳健发展已然成为空谈。城投通过制定“五年规划”,系统研判未来将面临的发展趋势,制定明确的总体发展战略、业务发展战略和职能战略,并匹配详细的行动规划和计划,可以指导企业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提升效益和实现更好发展。

城投的“五年规划”主要包括总结回顾、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规划、规划保障措施等。

总结回顾主要是明确取得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分析包括pest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等;。

战略制定包括总体战略、职能战略和业务战略、子公司战略;。

战略规划包括目标规划、时间规划、项目规划等;。

保障措施包括内部组织保障和外部政策及资源保障。

城投“五年规划”编制的核心思路简单归纳为: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去?whoami?whereamigoing?howdoigetthere?简称为“wwh规划编制思路”。

“我是谁”简单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并解剖作为城投企业的我,找出我存在的问题,发现我的优势、我的短板,找准确我的定位等。

针对“我是谁”,我们要用好分析工具,找出我的优势和长处、瓶颈和短板,设定出我的愿景和目标,实事求是地将企业画像描绘出来。

“我要到哪里去”简单说就是城投公司结合市委、市政府、国资委的战略意图以及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劣势,定下我的目标和方向。

针对“我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建立起1+n的总体目标体系。首先我们要确定最核心的战略大目标“1”,围绕战略大目标“1”的实现,找出“n”个阶段性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形成战略规划总体目标和阶段性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清单。

“我如何去”即是我的经营模式,我的管控模式,我的激励机制,也就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我的战术、我的打法。

未来五年的变化会越来越快,诸如“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产生变化的不确定因素会很多,因此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我们用何种方式方法把“我如何去”这个阶段的事情做好非常关键,也就是城投战略规划的制定显得非常重要。

孙子兵法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城投的决策管理者不了解城投的本身,就不能做到扬长避短。要了解城投对其进行分析必不可少。分析过程必须建立在充分、扎实的企业内外部调研基础之上,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外部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趋势、区域、产业、市场、竞争对手、对标企业等。内部调研究查涵盖业务、组织管理、人员、财务、资源等各个方面。通常可采用的方式包括资料研究、内外部访谈、实地走访和问卷统计、战略研讨等。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梳理信息,层层抽丝剥茧,为制定战略奠定基础。

武功厉不厉害看马步站得稳不稳;汽车是否跑得快,要看底盘稳不稳;企业是否能够制定好的发展战略目标要看定位准不准。不同定位的企业,战略目标设定不同。一般而言,城投企业的战略定位有三类:一是定位为公益类国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营业务,这类企业以如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二是定位为商业类国企,这类企业要考虑如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创造营业收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三是定位区域开发或者行业类企业,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存在。现实当中,很多城投公司有着多重定位,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核心定位,选择战略规划的方向也不同。

编制规划要善于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我们如何做到专业的战略分析与规划?这就要求我们择优选择专业工具和模型,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战略。这些工具和模型通常有波特五力竞争模型、swot分析模型、pest分析、space矩阵模型、波士顿矩阵、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等。

在编制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并让企业的战略变得明朗。

编制规划要有逻辑思维和战略思考,不能拍脑袋、想一出是一出。企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共同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我们首先要看城投公司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区域、产业、资金等维度,其中核心在于产业,我们要分析企业机会、看核心要素;其次看内部环境,包括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能力、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等,核心是分析自身的条件,看清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结合内外部环境,抓住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明确经营哲学、战略定位、方向、目标、模式,再进一步制定业务规划、管理保障等。

要编制高质量“十四五”规划,必须充分体现规划的高度、宽度、亮度和精度。要做到政策匹配、语言规范、层次清晰、言之有物,要具有创新开放的理念,规划文本要体现前瞻性、规范性、系统性、层次性和操作性。编制过程要以“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为原则,做到规划成果既要接地气,又要有前瞻性,既要准确把握政策又要体现先进性和实操性。

城投集团本部与子公司在“十四五”规划目标、文稿编写、产业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目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技术创新等具体规划方面要相互衔接,确保集团本部与子公司参数及目标相一致,保持高度融合。这一步可以在本部规划大致框架思路出来后,再对本部和子公司间差异点进行调整。各子公司先期基于城投本部战略和中心任务上,牢牢抓住本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和企业核心需求,重点围绕本企业战略目标,如何发挥企业优势,聚焦企业内部资源和力量,差异化编制子公司规划。

基于前期做的各项战略研究、分析判断,要重点对其进行成果转化,最终形成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的最终成果是清晰完整的一套体系。发展规划首先依据城投集团本部的使命自上而下逐层展开,子公司服务于本部的发展内容和方向,从城投本部分解至子公司的规划通常分别是:事业规划(使命愿景、定位、目标)、竞争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路径、行动计划)、职能规划(各项职能的配套,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支持,战略分解实施等)。在城投本部使命愿景之下,也可以按照横向划分为业务规划、资本规划、组织与人才规划等。实际编制过程中要根据调研情况不断总结、调整、提升,才能做到规划不成为空中楼阁、半途而废。

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预留自我调整机制,避免出现因政策变化导致无法落地的情况。“五年规划”能否落地取决于三个要素:量化的目标体系、清晰的实施路径、强力的推动执行。具体来说,目标体系要与公司的预算体系、员工的绩效考核相结合起来;实施路径要将目标细分到业务和项目、细化到时间表、落实到责任人;推动执行需要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和赏罚分明的制度保障。

国家从“十五”规划开始,发现了规划落地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开始对规划进行中期评估,即在第三年开展评估工作,评估内容包括目标实现情况、任务推进情况、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等。城投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五年规划”中期评估机制,还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一年一评估、内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规划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偏。

好的“五年规划”,既是城投公司实现五年发展目标的指南,也是激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制度保障。

规划方案修改说明范文通用篇八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包括国内外现状、知识产权状况和发展趋势;技术突破对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项目可能形成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前景。

二、国内外市场分析包括国际市场状况及该产品未来增长趋势、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产品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和产品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三、项目主要开发和建设内容包括项目的主要科技攻关内容、项目目标及开发任务。

四、项目实施的技术方案包括项目的技术路线、工艺的合理性和成熟性,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点;产品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本项目的优势。五、项目实施的现有基础包括项目承担单位注册地点、股权结构、资产和负债情况、员工构成、主要业务和主要产品、生产规模、主要装备和技术水平、近年来经营状况;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的后续开发能力;企业资质、信用和融资能力等。

六、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包括项目的组织形式、产学研联盟运作机制及分工安排;项目的实施地点;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领军人物主要情况;项目开发的人员安排。七、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包括项目阶段考核指标(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能取得的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和国外专利情况)及时间节点安排;项目的验收指标。

八、项目资金需求及来源包括项目新增总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含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科教兴市专项资金、推进部门配套资金等)、投资使用计划。九、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项目未来三年或五年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和利税估算;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的动态财务分析;社会效益分析。

十、项目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包括项目技术、市场、资金等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十一、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十二、有关附件1、项目承担单位工商登记营业执照(复印件);2、企业资质证书、专利证书、特殊行业许可证和产品获奖证书(复印件),3、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审计报告(复印件);4、项目银行贷款承诺书、自有资金证明材料(原件);5、项目若有基本建设内容,还需有项目规划、土地、环保意见(复印件);6、与项目相关的其它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规划方案修改说明范文通用篇九

为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学校第二届党代会2019年度会议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学校办学实际和发展阶段特征瞄准社会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彰显办学特色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建设高水平水利特色大学目标。

经验及问题,深入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编制学校“十四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对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1、坚持科学定位与明确目标相结合。在充分总结“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近几年我校的发展思路,总结办学主要经验与教训,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认真分析国家、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论证“十四五”期间我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重点,制定出有效的战略举措,使规划做到既立足实际又富有远见,既有科学性、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实现办学质量、水平与效益三统一。

2、坚持深化改革与创新思路相结合。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找准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抓住发展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出新的改革创新方案和措施,消除办学短板,形成有利于学校改革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重大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奖突破、办学层次提升等重点工作,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分阶段建设,整体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坚持加强调研与注重衔接相结合。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和吸纳全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真实情况,抓住关键问题,认真研究规划内容,注重与江西省“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与学校自身条件和特色相结合,把规划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做细做实。规划牵头单位要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学院之间的协调,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与学院规划之间的衔接。

1总体规划。由高等教育发展中心负责牵头编制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专项规划。由相关单位负责牵头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

3、学院规划。由各学院负责制定学院发展规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