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少先队榜样作用论文范文(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4:42:40 页码:9
少先队榜样作用论文范文(通用9篇)
2023-11-21 14:42:40    小编:ZTFB

总结是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做出正确决策。总结应该突出主要的问题和亮点,不要涉及太多次要的细节。以下是一些比较有分量的总结范文,对于写作总结有一定指导意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先队榜样作用论文篇一

摘要:高校德育是以主体性、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为特征的“大德育”,生态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德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体系、队伍体系、途径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等构成要素,并有着与环境共生,与诸育共进,与生活共融的整体协调性、和谐发展性的本质要求。走进生活,融入文化,对接生活,才能使高校德育成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态化实然存在。

关键词:高校;德育;生态化;体系;路径。

高校德育已经是一种超越传统的以道德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德育”实然状态,融合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规范、心理教育和生涯教育等诸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如何促进现有状态下的多样化内容融合共存与协同发展,建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德育”育人模式,成为高校德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课题。针对高校大德育现状中存在的空泛化、形式化、功利化、碎片化等问题,及针对性、实效性差的现状,用整体、开放、平衡、和谐和动态的教育视域,开拓一种生态化的发展新局面成为人们一种期待。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1]。德育环境是影响德育活动的开展和道德素质形成及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社会环境。德育需要在与环境的融合与共生中走向生态化。把德育置于联系而非孤立、开放而非封闭、动态而非静态的时空中,形成与社会对接,与家庭沟通,与生活相融的德育生态场域,实现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环境在空间维度的联动,实现不同学习阶段的目标、内容、形式等在时间维度的衔接,使德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理论学习延伸到社会实践。同时,我们要立足和谐发展价值取向,建构人文化的德育氛围。德育生态化的真谛在于关怀人的生命成长和所处的自然生态关系。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压抑人、束缚人[1],而是关怀人、提升人、发展人;是创造人的发展条件,构筑人的精神支柱,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提升人的'文明境界。以人为本的人文化环境是德育生态化的必要条件。

一、高校大德育生态化的体系建构。

高校大德育生态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是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体系、主体体系、途径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2]等要素构成,并有着与环境共生,与诸育共进,与生活共融的整体协调性、和谐发展性的本质要求。

(一)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德育目标体系是确立大德育生态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体现着德育的初心,对德育起着指导、调节、激励和约束作用。高校大德育的目标体系由多层次多要素组成,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从层次上说,它包括总体社会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从过程上说,它分为不同学年的阶段性目标;从内容上说,它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等素质和职业能力等目标。各目标之间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构成高校德育目标网络体系。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职业教育等。在高校德育实然状态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实际涵盖了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等内容。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同主流价值观并自觉践行其要求。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内容包括个人品德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等,其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养成高尚道德品格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法纪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遵纪的良好习惯;心理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职业教育在于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奋斗目标。各项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高校大德育的内容体系结构。

(二)组织体系与队伍体系。高校大德育生态化组织体系是统领德育全局的组织机构体系。建立以学校党委为德育工作决策部门,以党工部、学工部、校团委等为德育工作职能部门,形成党组织系统、团组织系统、学生会系统、宿舍管理与学生社团系统等多管齐下,紧密配合,整体联动的德育组织管理系统和“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厘清各机构在德育体系中的地位、职权、责任及分工协作关系,从而实现对各项德育活动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队伍体系是在组织体系规划指导与统筹管理下开展德育工作的实施群体。在大德育生态体系视角下,高校德育队伍包括德育管理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学生工作者、服务工作者,即党团干部、学工干部、授课教师、后勤员工、学生干部等。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理教育、职业教育等其它专业课教师是德育主力军,承担着课堂认知教育、日常养成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和德育考核评价等任务。学生会系统、宿舍管理与学生社团系统也是高校德育队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自身模范行为的影响,科学规范管理的约束,和谐环境氛围的熏陶等,促进学生养成高尚道德品格和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三)途径、方法与评价系统。德育的途径、方法体系是贯彻落实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实施手段。“高校德育途径是将德育内容付诸德育过程的承载体,即实施高校德育工作所依附的渠道。”德育方法是与途径相适应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高校大德育的途径体系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管理约束、传媒导向、日常养成、环境熏陶等。德育途径有着与它相适应的德育方法,其中包括理论诠释、实践锻炼、辅导咨询、规范约束、评价激励、榜样示范、行为训练等。各种德育途径和方法在特定境域中相互转化,作为一种实现目的的路径和渠道时就是途径,作为一种实现目的的办法与手段时就是方法。二者相区别又相联系,共同作用于培养塑造人的德育目标。高校德育生态化评价是综合性、过程性和立体化评价,是目标预设与动态生成的统一。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机制、评价程序等要素。一是主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是包括教师、同学、家庭和自我评价等“他评”“自评”结合的主体体系。二是内容的综合性。评价内容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定性与定量的全面考察。三是机制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是具有开发内在驱动力和自觉自愿性,能够挖掘潜力、激发活力的机制。四是程序的完善性。评价不能止于一个分数和一段评语的终结式结果,更应是过程性评价,并有自评、他评、考核、公示等完整程序。

二、高校大德育生态化的实现路径。

德育教育是由认知教育、环境熏陶、实践感悟等教育活动组成的生活化、社会化、实践化过程,创设有效的实践路径,是德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生态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走进生活。高校德育生态化,“重要的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存、关注人的生活”[3],“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4]。德育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扎根于大学生的生活境域,才能切实解决德育“落地”问题,使之具有深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一是让德育主体置于道德生活。单纯从脱离生活实际的规范出发要求学生,是造成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在德育过程中,要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创设各种生态性道德生活场景,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参与贴身体验道德生活,突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道德生活境域中完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自我构建。通过下水练习学会游泳,通过融入生活感悟道德,才是回归真实、自然的有效途径。二是让德育内容反映道德生活。德育需要关注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斑驳陆离的,或深刻,或单调,或甜蜜,或苦涩,这一切都赋予了德育丰富多样、鲜活新颖的内容。德育传授的价值与规范,要立足于这种真实的道德生活和真确的道德资源,让道德品格形成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三是让德育方法贴近生活。生态化的德育应摒弃简单化、形式化、空洞化,贯彻“情景的”“感悟的”“体验的”“平等的”“践行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实现道德目标。

(二)融入文化。积极健康、底蕴深厚的文化是高校德育的生态环境,学生成长的沃土和摇篮。德育不只是单调的理论循环求证和枯燥阐释,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接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现代转换及其德育功能,增强德育的文化内涵,并形成底蕴深厚的德育文化环境,是增强高校德育时效性的重要途径。一是整合文化资源,拓展德育渠道。要克服课堂教学与社会、校园文化相互分割,资源浪费的状况,让学校文化活动组织者与授课教师共同制定文化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实现教学活动与文化活动的有效对接。二是创设文化情境,增强德育感知。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模拟形象的角色扮演,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美妙动听的音乐欣赏等,寓德育内容于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在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中陶冶品德操守。三是丰富文化活动,拓展德育内涵。倡导、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学术讲座、读书沙龙、演讲辩论、文体比赛、书法展览等,让这些活动展现的浓厚的学术氛围,创新的学术精神,和谐的师生关系,优良的校纪校风等,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三)对接社会。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直面现实,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当代社会思潮,改革开放态势,科技发展成果;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并为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德育生态化的内在要求。高校德育实践教学,在内容上是理论教学的深化或拓展,在途径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或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为此,应采取有效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一是走出去,让学生感受、了解社会经济、文化和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在直观感受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二是请进来,让学生结合思想认识上感到模糊、困惑和迷茫的问题,聆听专家解读,领略名师风范,感悟德育真谛。三是给平台,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阐述观点,锻炼能力。四是出题目,让学生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考察实习等的基础上,撰写观后感、心得体会、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形式,会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

[2]周向军,刘俊杰.略论高校大德育的体系结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4(6).

[3]徐雁.回归本真的大学生德育:基于生存论的思考[j].教育探索,(7):9-1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作者:陈玉书何海霞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少先队榜样作用论文篇二

[摘要]教育是儿童生活的特殊环境,幼儿园班级环境正是教师根据儿童当前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和机会施加积极有效影响的载体,教师对环境有目的的选择与提炼将潜移默化地使儿童的学习时间、空间和方式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就是一种环境的创造。

[关键词]班级环境建设;儿童学习;课程实践。

儿童的学习是在与环境中的人、事、物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如何以生态学的观点为幼儿创设最优的学习环境很自然地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幼儿学习环境从广义上看涵盖了对幼儿学习产生影响的人、事、物的总和,这一范畴是丰富而宽泛的。班级是幼儿园课程实践中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单位,它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也可以纵横结合成一个整体。对幼儿而言,班级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对教师而言,班级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空间;对幼儿园而言,班级无疑是幼儿园课程最直观的实践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建构、教师教育环境的建构与幼儿园课程资源建构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一、价值审视: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的意义。

首先是凸现儿童意义。让幼儿身处于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应成为教师建构班级环境时努力追求的境界和尽力实现的目标。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就意味着幼儿拥有了经历高质量学习过程的可能,孩子进入这样的“环境”,能深深地感觉到这里是为他们准备的地方,他们每天都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由此可见,班级环境建设应遵循并坚持从儿童需要出发、儿童发展优先的原则,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充分尊重、充分重视幼儿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需要与方式、学习过程与成效。如果说引导、支持、促进幼儿发展是班级环境建设凸现儿童意义的核心的话,那么儿童文化则是班级环境建设凸现儿童意义的媒介。因为远离了童话、童谣、梦想、游戏的教育是游离于儿童精神之外的教育。因此,从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以儿童的语言描述世界,班级环境所传递出的对儿童文化的亲近、鼓励与张扬正是教师崇尚自然、关爱童心、理解童真、赏识童趣的生动表现。

其次是彰显课程意义。学习环境是实施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资源保障,创设学习环境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班级环境无形中已成为课程的鲜活生命体,班级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相当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和幼儿积极、主动建构教育经验的过程。当班级环境的每一个细节都较好地体现着课程理念与目标时,环境就是课程,环境就是老师,环境就是对园本课程最生动的演绎。要使班级环境彰显课程意义,教师是关键,毫不夸张地讲班级环境创设标识着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只有不断增强解读环境与儿童发展之间直接与间接关系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让环境成为儿童亲自经历的课程的技术。班级环境建设对教师而言就是让文本的课程转化为活动的课程的一项工程,而对幼儿而言,班级环境则是一本铺展在他们面前的永远看不完、却始终不想放弃的一本动画书。

再次是拓展其他相关意义。班级环境建设看似是一个有固定空间的工作范畴,其实这项工作承载着更广泛的意义。其一,从文化的视域看,儿童生活于其中的家庭、社区、托幼机构及学校等是其获得文化习性的重要场所。班级环境建设中有许多的资源均来源于幼儿园、社区与家庭,是学校文化、社会文化与幼儿社会生活的缩影,超越了班级界限的环境资源观,使得班级环境成为幼儿学习的信息交互中心。其二,班级环境建设真实地记录着幼儿家庭生活的体验,接受着来自家庭的信息回馈、资源支持和积极合作,同时也更有利于取得教师与家长在促进幼儿发展上的合力:其三,好的班级环境建设凝聚着教师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的力量。由此可见。班级环境建设是一项具有深刻的课程内涵与多向的社会外延的系统工程。

二、问题反省: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的误区。

其一为唯美的误区。美好的环境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对美的创造力。环境中的美的因素也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积极反应,促进他们感官的发展。因此,班级环境建设注重美感与审美价值是无可厚非的,但过分追求色彩的刺激和精致的装饰效果是不可取的。班级是幼儿学习的地方,班级环境的创设不需要固定的模式和风格,但必须符合生活美学的原理,在展现简洁明朗的格调、呈现协调柔和的色彩、体现稚气可爱的趣味的前提下,再根据班级人、事、物、季节、节日、民族等因素的特质加以变化,以彰显班级环境的'个性。我们认为,经常变化、不拘一格的班级环境,将极大地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审美影响。

其二为文字的误区。当前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中文字大行其道已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教师、家长用文字记录幼儿学习的所思所想本身具有积极的互动意义,记录过程和结果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了解和判断幼儿个体当前的学习情况和后续的学习需要,但最终呈现在班级环境中的文字虽然具有暂时的幼儿个人意义但却对幼儿群体没有分享的意义。文字的大面积覆盖不但侵占了幼儿宝贵的表达感受与接受信息的空间,文字的呈现方式也偏离了班级环境建设追求的儿童第一的基本原则。我们有必要再次澄清幼儿学习成果分享的主体应是幼儿群体,因此班级环境选择的呈现方式应以直观、感性的符号语言、绘画语言为主,尽量贴近幼儿喜欢、认同、习惯的方式,评价班级环境呈现方式适宜性的主要标准就是幼儿想看、会看、爱看,只有环境中充满了儿童生活的气息和他们特有的流行文化,才能确保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而环境也才能不断说着幼儿能懂的话。而记录幼儿学习印迹的文字应保存到教师的工作文档中或呈现在面向家长的专栏里,因为只有在那里这些文字才具有表达的价值。

上不够均衡,造成幼儿的学习受益不平衡:四是班级环境秩序的建立还未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偏重环境呈现的有序,而忽略幼儿学习过程中外在秩序与内在秩序的培养。以上问题都是影响班级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序列,使空间的规划能适应特定年龄幼儿的学习方式,根据幼儿发展关键期来规划环境内容与活动形式;在资源的配置上要满足幼儿充分的自主活动的需要,在切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体现循序渐进的变化和学习机会的公平;同时教师更要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积累并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处理好班级环境建设中有序与无序的关系,摒弃刻板的有序,学会解读外在适度无序背后所隐藏着的潜在秩序的价值。

三、行为决策: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的实践。

第一,规划幼儿园班级环境。首先,要明确规划班级环境的主体应是教师,幼儿可以适度参与,这并不会影响幼儿成为环境建设的主体,因为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与环境的高质量互动。其次,班级环境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参与者的态度、参与的可能性、受众的可接受性和实施的现实性。班级环境规划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构想:一是时间规划,教师应根据当前课程实施内容的周期来考虑环境建设的长期性、短期性和暂时性,使持续的环境创设与阶段性的环境创设相辅相成,以构成幼儿完整的学习过程和经典的学习经验。二是内容规划,班级环境的内容一般由主题与非主题两部分构成。属于主题的那部分内容要兼顾上一个主题、现在的主题与下一个主题的传递关系与价值区分,而属于非主题的那部分内容则应考虑主题以外有关学习的、生活的、游戏的、评价的多方面内容,虽然不强调内容的全面,但必须体现各方面内容存在的必要。主题与非主题的内容基本以预设为主,但也要为环境创设中将可能生成的内容预留一些再规划的空间。三是空间规划,班级环境建设的空间规划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显性与隐性的关系、立体与平面的关系、整体与个别的关系、固定与变化的关系,这四对关系的核心就是联系,教师要努力地增强不同形式的班级环境元素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环境对幼儿多维度施加的整体教育影响。

第二,呈现幼儿园班级环境。幼儿园班级环境呈现的一般原则是安全、自然、美观、有利于互动,而特殊原则是因地制宜、顺应变化、张扬个性。我们将具体的呈现方式主要归纳为以下7种:1.专题呈现,即根据幼儿当前学习的一个重点来建构墙面环境与材料环境,以保证单位时间内幼儿的学习效益:2.一次性呈现,即将幼儿一次活动或一个系列活动的成果一次性发布,这比较适合幼儿作品展出和进行阶段性活动小结;3.持续呈现,即环境创设由一个小的切入点展开,伴随着幼儿的活动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一个具有主题的环境,这比较适合于反映幼儿生成性的学习过程:4.根据活动组织形式呈现,即根据幼儿学习活动的形式以集体、小组、结伴、个别的形式呈现他们的学习成果;5.根据活动内容变化的需要呈现。这主要体现在幼儿操作材料的提供上,即相同的材料由于活动功能的不同,其呈现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6.根据幼儿表达方式的特点呈现,即根据幼儿选择的记录活动的符号来呈现幼儿的学习成果;7.以交流为目的的呈现。即教师选择出幼儿个体学习过程最有价值的内容加以整理,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在环境中,以此为线索引发幼儿间积极的互动。

第三,评估幼儿园班级环境的效益。幼儿园班级环境效益评估应着眼于发挥诊断、强化、调节的作用,以自我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采取系统观察记录的评价方法,抓住幼儿、环境、课程三要素,确立评价重点。具体可分别概括为:1.幼儿的参与态度、幼儿的参与程度、幼儿的活动受益;2.环境的安全性、真实性、自然性、结构性、自主性、审美性、社会性;3.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课程实施的开放性、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这三个方面评价项目在观察与评价的过程中是同步进行的,正是通过三者之间的比较才能发现班级环境建设的适宜性与不适宜性,以利于教师在动态的调适与控制中做出对班级环境建设发展更趋理想的预计与决策。

少先队榜样作用论文篇三

1、遥感技术简介。

“遥感”是根据“不同物体的电磁波不同”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的工作过程是通过遥感平台远载的传感器来探测地物电磁波特性。遥感平台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常用的遥感平台为卫星、飞机和气球等,当在地面试验时,还会用到像三角架这样简单的遥感平台。传感器是安装在遥感平台上探测物体电磁波的仪器。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波段范围,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物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传感器会把这些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用户用这些处理过的影像开展自己的工作。由于遥感在地表资源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等许多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正处于飞速发展中。更理想的平台、更先进的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以促进遥感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在九五期间增加接收五颗卫星的观测数据,包括radasat、spot、eosat等,其中eosat能提供分辨率达一米的卫星影象数据,这大大促进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方面,由erdas公司研究制的erdasimaginf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以其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友好、灵活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面向广阔应用领域的产品模块,服务于不同层次用户的模型开展工具,以及高度的图象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ip/gis)集成功能,为遥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用户提供了内容丰富而功能强大的图象处理工具。我国已有不少研究机构或生产部门将该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应用于环境变化监测与规划、荒漠化监测等重大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详查、资源利用动态、灾害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已得到较广泛应用。而在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监测、生物量评估与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的贡献,只是刚刚起步。

遥感在城市环境污染调查与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举例如下:。

(1)大气污染监测。在大比例尺的遥感图像上,可以直接统计烟囱的数量、直径、分布以及机动车辆的数量、类型,找出其与燃煤、烧油量的关系,求出相关系数,并结合城市实测资料以及城市气象、风向频率、风速变化等因素,则能够估算城市大气状况。

(2)水污染调查。由于溶解或悬浮与水中的污染成份浓度不同,使水体颜色、密度、透明度和温度产生差异,导致水体反射光能量的变化,而在遥感图像上,能反映为色调、灰谐、形态、纹理等特征的差别,根据这些影像显示,一般可以识别水体的污染源、污染范围、面积和浓度。

(3)热污染。利用热红外遥感图像能够对城市的热岛效应进行有效的调查。

我国在沿海城市地区(天津、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一些河口三角洲如黄河、长江及珠江等三角洲地区)完成了遥感应用试验,还在攀枝花、沈阳、洛阳、西安、太原等城市进行了城市环境遥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198q年在天津曾试用不同高度和多种时相的遥感信息,检验其对水、热、植物污染的监测范围和限度,证明通过热红外图像研究城市热力景观效应和热岛效应,可以综合反映城市工业布局、建筑密度和绿地水域的环境效应,作为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依据;同时,以韭菜和树木生态季相规律的异常,追踪水域和大气污染的扩散范围,指示污染程度,可以作为经常监测城市环境的生物标志。通过红外遥感,还获得了海河下游海水倒灌,沿岸污水渗漏的红外图像,查明了塘沽新港的污水回游和富营养化。通过航空像片,监测了主要街道的车流、车速和密度。在广州采用彩红外和天然彩色航空像片进行城市环境检测,应用结果表明:彩红外片对检测大气污染源、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生态影响均有良好效果,对水污染中出现富营养化也有明显反映。天然彩色片对研究水污染、检测污染源范围分布、确定污染等级效果良好。但上述像片难以检测水体的油污染。由于环境监测不仅着眼与物质的空间分布,还要追踪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动态规律,即由二维、三维研究延伸到多维分析,从而反是地球动力学所产生的时间与空间变化,达到解释运动现象,查明来龙去脉的目的,因此有待于对遥感信息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少先队榜样作用论文篇四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社会经济所依赖的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已进入“向未来借债而生活”的。面对如此困境,我国政府已颁布各项保护自然,改善环境的法令法规。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扭转生态恶化趋势,必须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变过去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绿色gdp”指标,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成本的`计量。为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进行反映,客观上要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体系。

在这种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和转变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然应该首当其冲。因为,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传统发展模式的主要体现者和执行者。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行为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直接原因。不难理解,就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看,企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不仅是一个产品产出系统,而且还是一个环境产出系统。也就是说,企业首先以一定的方式从其周围的环境获取某些资源,包括经济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社会资源(政治、、社会文化等)和自然资源,经过生产经营活动对投入的资源进行加工转换后再输出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在投入方面,企业对自然资源的获取规模和速率不应该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即要低于资源再生的速度,否则,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输出方面,它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这种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影响如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吸纳劳动力就业等,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消极地影响如“三废”的排放、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它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破坏、景观的破坏、生态的破坏),影响人体健康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由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自然资源的主要利用者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企业的经营行为对环境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企业应该正视生态环境问题,实施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核算,不仅承担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而且担负起推动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3环境建立的措施及原则。

3.1要充分认识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一是我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的,人口的增加,需求膨胀,造成了资源被极度开采而日趋耗竭,环境污染日渐严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环境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三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环境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四是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五是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准确地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3.2创建环境会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政策性原则,即在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要求。二是社会性原则,环境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能在企业内部使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标准。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管理和调控。三是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即我国环境会计的构建不能全盘沿袭,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四是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即政府会计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做出明确的和强制性的规定。当然,如果企业主动地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政府及社会公众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3.3我国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是修改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无疑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二是完善会计准则,就是将涉及环境的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三是建立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四是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会计的计量。五是要有适应的会计导向,就是要求政府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环境会计方面做些,以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服务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于玉林.面向21世纪“大会计学”的发展[j].财务与会计导刊,(8)。

2宫学栋.环境管[m].北京:环境出版社,2001。

3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出版社,

少先队榜样作用论文篇五

学生社区作为高校重要的德育基地,它的工作成效必须通过学校的系统教学和社区的教育管理来共同实现。就目前高校学生社区的德育环境建设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下面一些主要问题。

1.1部分高校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在高校学校环境建设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1],即在学校建设发展上重规模、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轻德育内涵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在投入上重物质的硬件投入,轻精神的软件投入;在对学校建设的评估上重物质的外在评价,轻思想道德内涵的考察。思想上的不重视是造成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学生社区德育软、硬件环境建设落后的根本原因。

1.2物质环境建设相对比较落后。

投入不足是造成高校学生社区物质环境建设落后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高校连续扩招,学生人数大增,社区建设满足不了学生人数增长的需要。二是社区设施不完备,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社区内只有必备的生活起居设施,学生社区仍只是作为一个为学生提供在校期间生活住宿的区域,隐性德育功能往往被忽视。

1.3缺乏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关注。

目前,部分高校所采取的学生社区软件环境建设措施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缺少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关注,以至于工作方法简单化,进而导致这些活动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质性效果。例如,入驻学生社区的管理人会员因缺乏心理学知识而不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社区内的德育活动仍以灌输的方式进行导致效果甚微等。

2.1充分认识学生社区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

高校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休息、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学习道德知识,进行德育实践的重要基地[2],在思想上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增加德育能量的投入,则是加强学生社区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学校领导应以负责、务实的态度,高效投入、专人负责,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员工和学生团体的积极性,全力支持学生社区德育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

2.2在行动上加大对学生社区德育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同时要注意方法得当。

学生社区德育环境建设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软件建设方面,目前已有的一些涉及管理队伍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和网络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措施有其积极意义,但要注意方法得当,在工作的过程中应适当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德育活动方面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共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学生有广泛认知的.基础上选择贴近生活的典型事例开展德育活动;二是活动的开展要在学生有所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三是注重对活动的总结,扩大活动影响。

2.3加强后勤服务环境建设,树立服务育人理念。

“在学生社区中,住宿师生、开发商、社区管理部门是构成中的几个基本要素”[3],目前高校在注重对住宿师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学校应当加强对后勤服务部门和物业公司的管理,要求他们在选聘员工的过程中注重考察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否具有责任心以及敬业精神等;在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全体员工的育人意识,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学生,以真诚的服务感染学生,以辛勤的劳动方便学生,切实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形成良好的环境育人氛围。良好的学生社区德育环境是一种潜在的德育力量,新形势下,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社区德育环境建设工作,及时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并加以解决,以良好的社区德育环境促进高校德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少先队榜样作用论文篇六

摘要:现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在林业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科技技术。所以要想促进林业建设,就要做好林业科技的推广。能够促进相关县和林区的物质文化水平的建设。文章就新形势下林业科技推广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科技;形势;发展。

现在我国的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林业的发展。所以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推广方法。实现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在林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中,靠推广机构进行推广,相关的推广机构对于林业科技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领导者的领导能力非常重要,领导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站在一定的高度,听取不同的意见,从而为林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1林业科技在林业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

从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以来,对林业的发展不断重视,林业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给生态建设产业升级,服务民生提供了重要的还自称。林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林业推广技术主要包括种苗管理,公益林管理,科研,封山禁牧等。在一些重大科技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林业的生态化建设程度。一些退化了的植被重新生长起来,增加了森林的面积;有了新的产业核心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了林业的转型和升级。现在我国的.一些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比如农林剩余物热解气化技术等,另外一些技术取得了突破,比如木材改性增强处理技术等,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木材的性能;一些林业的科技转化成果不断推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效增加了广大农户的收入。现在逐渐建设成了省,市,县,乡一体的林业推广体系。还有通过进行林木的转基因技术研究,提高了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2林业科技推广的现状。

2.1科技支撑不是很充分。

虽然我国的林业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发展。在林业技术推广部门中,作为桥梁,要能够把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实际的生产中,给广大农户带来价值。林业科技推广部门和科研院所不一样,需要科技成果作为支撑。但是有些地方的林业研究所转化成了企业,这样就缺少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有些地方的林业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研究成果作为重要的支撑。

2.2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需要提高。

现在,彰武县的林业推广机构是相对独立的机构,有很多职能,比如种苗管理,植物的检疫等功能。现在编制越来越少,而且还有编制被占用的情况存在。所以,很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工作量非常多,应付各种工作。导致用于林业科技推广方面的时间有效,相关的林业科技的推广工作涵盖了整个林业的范畴,对推广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3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3.1健全推广机构,提高队伍的建设。

在林业科技推广中,应该逐渐把机构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要保障推广机构的完善,提高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的编制,提高公益性的职能。政府要建立林业的科技推广机构。进行公开招聘,选择技术过硬,有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从事相关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经过统一考试和培训以后才能够上岗,保证业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相应的队伍建设。

3.2增强林业科技支撑,提高推广服务。

推广机构要加强和相关科研院校的联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把林业的推广工作做好。形成一个自己的林业推广体系。根据本地区的生态林业发展的特点,提高相应的技术水平。由相应的林业研发单位进行研发工作和技术攻关,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提升服务的职能。

3.3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在林业推广机构中,要鼓励科技推广工作人员深入到基层去进行推广。推广工作不是表面文章,只有到基层去,帮助农户进步,带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够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现在在推广机构里面也要进行绩效考核,每个人有不同的任务,形成有效监督,制定奖金,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根据林业发展的情况,建立实验室,并且进行验收工作,增强林业成果的转化,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

3.4加强培训。

林业推广人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推广机构里面要组织相关的培训,尤其是基层的推广体系中,进行远程网络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大家的服务能力。深入到基层去给农户进行示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结语。

现在我国的林业推广技术在不断进步,给林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需要科技人员不断努力,带动林业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军光.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36):112.

少先队榜样作用论文篇七

叫刘xx,是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今年10岁了,是xx小学四年级六班的一名学生,也是学校的大队长。我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争章。别看我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在学习上,我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从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四好少年。读书是我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我都读的津津有味。如果你翻开我其中的一本书,会发现书中有很多圈圈点点,那是我标注的好词好句。正因为如此,在回答问题时,我经常出口成章;在写作文时,经常妙笔生花。

我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在家里,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注亲人的冷暖,让亲情其乐融融。对待邻里,我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深得邻里喜爱。在学校,对于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我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我的身上有着一股强烈“向上”的追求。我一直在追求着思想的向上。在我进入小学校园不久,通过学习,知道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后,就时时刻刻以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标准来要求自己。在班级中,我用专心学习文化知识,用热心为同学服务,用诚心做老师的得力助手。老师给我的评价是:做事认真、主动,组织能力强;同学们给我的评价是学习成绩好,举止大方;我给自己的评价是:充满自信,喜欢挑战,乐于奉献。通过老师的教导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一张张红色的证书如美丽的花瓣飞到了我的面前,我曾荣获过“济宁市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济宁市三项活动“全能小明星”;还获得过市中区“四好少年”、“优秀学生”;第四届“运河之都”阳光少年荣誉称号;在学校得到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有:“优秀班干部”“数学小状元”“语文小状元”“读书之星”“班级小作家”“故事大王”“小小书法家”“发言小能手”“运动之星”等等。我曾参加过中区电视台举办的“运河之都首届小主持人大赛”,在比赛中,我自信了,成长了!还曾多次担任济宁市电视台“花儿朵朵”栏目的小主播;有:“四好少年”、“优秀班干部”、“读书之星”、“班级小作家”、“故事大王”、“小小书法家”、“数学小状元”、“语文小状元”、“发言小能手”等等。

在20xx年春节来临之际,成功主持了济宁市首届少儿春晚·花儿朵朵像太阳,得到了导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前年,我参加了“中区电视台首届小主持人大赛”,和已上初中或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竞争,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作为年龄最小的一位参赛选手,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我喜欢跳舞,舞蹈已过四级,在山东省教育厅举办的“青少年舞蹈大赛”中获得了儿童甲组铜奖。在家中,随着音乐我就能自编一段舞蹈,常常开心地跳的满头大汗。你看,那个背着吉他弹唱的也是我哦,那是我在“运河之都阳光少年”颁奖盛典上的精彩表演;学校编写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案例设计》,并以付梓出版。翻开它,你可是能看到我的身影哦,在《我有一双巧巧手》、《我在家中也文明》和《我是家庭小主人》三课中,我为同学们示范了很多正确的行为。

多年来,我在老师的关心、呵护下健康成长,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地锻炼,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这些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催化剂。小学时光,人生的一瞬,就在这一瞬,我必将收获源源不断的学识。在知识的海洋中,踏浪而歌,奋勇前进,向星星火炬指引的方向奔去,去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少先队榜样作用论文篇八

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而被认为是“灵魂工程”。学生的思想是否正确、健康,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所以我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抓好“两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习惯是在千百件不起眼的小事中逐渐养成的。因此,德育工作必须从小事抓起,于细微处抓“养成”。刚接这个班时,由于各种原因,班级纪律涣散,学习落后,班级缺乏凝聚力。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狠抓纪律,把这个班的状况扭转过来。发现有在楼道里跑跳打闹的,就带领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做有益的活动;发现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我就教育引导。但问题仍然时有发生。我发现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结果是顾此失彼。要想根本改变班级面貌,就不能按老方法办。于是我就狠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德育规程》的落实。为此我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我班怎样落实《规范》和《规程》”的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对班级和自身的问题有了认识。对于我班应怎样落实《规范》和《规程》达成了统一的认识。我还结合学校的卫生、路队、纪律的评比情况,在班内开展“文明礼貌、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热心助人”等项评比。每天小组长逐条检查,详细记录;每周小组评比,公布成绩;每月班内评比,先进个人、先进小组的名单端端正正地写在光荣榜上,以此来激励全体同学积极向上。

事实告诉我,孩子的教育不应仅在学校,还应该包括家庭和其他社会场所。德育工作只靠老师是不行的,他还应有家长的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和家长加强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对学生实施教育。为此我想了几种与家长进行联系的方法。因为家长工作忙,我就用书信的方式,把每月评比中孩子的情况,有了哪些进步,存在哪些问题都汇报给家长,再由家长写回执,并给孩子写上鼓励的话语。这一封信,立体、全面地反映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沟通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我还经常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老师、家长,学校和家庭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工作,目标一致,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丰富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教育。

小学的德育工作仅限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德育规程》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针对孩子年幼、天真、求知欲强的特点,在轻松的气氛中,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鼓励他们奋发向上。班队活动,主题是灵魂,没有明确的主题,东拉西扯,学生不会有大的收获,受不到什么教育,还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我注重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际中去寻求对学生教育的主题。如“爱我中华诗歌朗诵会”,“中华英烈故事会”,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激发了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热情;“我身边的一件小事”,“我班里的一件小事”等使同学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中,领悟到于细微处见精神;“做交通小卫士”使大家增强了法制观念,也培养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们懂得不但要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而且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刚接班时,我发现我们班同学缺乏集体荣誉感,对批评、表扬都无所谓。为此我有针对性的组织了“我与班级荣誉”的主题班会,会前一周,动员大家为班级做好事,为集体争荣誉。在班会上各小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反映班内的好人好事,气氛活跃,大家一致表示,要珍惜班级荣誉,班荣我荣。最后,我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37=1,请大家讨论,怎样才能让37人等于1人。讨论的结果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三、身正为范,以自身言行影响学生。

教师是学生智慧的启蒙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行为的榜样。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不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为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如教育学生去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等,如果只在言语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去为学生做榜样,久而久之的光说不做,学生就会言行不一。相反,如果班主任用实际行动来影响教育学生,学生就会真正做到有爱心、肯付出。例如:刚接班时,我班的卫生状况不好,值日小组的学生总不能彻底的做好卫生。学校卫生评比我班总扣分。为此,我要求每天来的早的学生,只要看到教室不干净,就先做卫生,再做其他事。可事后我发现按老师要求做的没有几个,大多数早来的同学还像以往那样看书、聊天。于是,我先表扬了那些一到学校就做卫生的同学,要大家学习他们热爱劳动;然后又私下找了那些早来但没有做卫生的班干部,告送他们这是在班内树立自己威信的好机会,要他们起到带头作用;我也在这之后每天早来与他们一起做卫生。从此学生们逐渐养成了习惯,我班的卫生状况也不断的好转。因此班主任要尽力约束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为学生树立一个言行的榜样。

所以,班主任工作要做好,要抓住和利用一切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契机。要把德育工作真正渗透于学生的心田,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少先队榜样作用论文篇九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职业院校的生源日渐窘迫,学生素质越来越低。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持续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就业压力加大,原来要求从事管理岗位、理论研究工作的大学生不得不从事技能操作型岗位。在高等院校中处于劣势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竞争。

常言道:先做人后做事,做事容易做人难。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文化水平低,组织纪律差,缺少上进心,对人生没有合理的规划,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把这样一批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技术、有贡献的“六有”青年,需要我们这些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花大力气、集思广益、改革创新,细致分析学生的特点和情况,方能找出一条出路,我想,先做人后做事,思想教育是关键。

根据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观察发现:刚入学时的新生相差无几,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开始拉大。有的班级学习气氛浓,纪律卫生好,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有的班级纪律涣散,学生厌学,甚至打架斗殴。刚入学时,班主任都是随机分组安排宿舍,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的宿舍学生都很优秀,有的宿舍学生都很落后;有人说“什么样的班主任有什么样的学生”;还有的说“班级好不好,班干部最关键”;甚至不同的系有不同的系风……由此,我归纳出这么一个结论:一个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榜样和环境非常重要。

“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精神影响了我们几代人,可见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无穷的。在校园里,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在学习知识的旅途中走在了学生前面,虽然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像名人、英雄那样成为几代人的楷模,但是,在道德、情操、人格上也应该像学习知识般走在学生的.前面。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不仅如此,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方向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学校环境包括:班级环境和课外活动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学生环境和教师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学校大环境和个人小环境,等等。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成长受其周围环境的影响甚大。

所以,学校在育人教育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学校的环境影响作用应当高度重视,并加强其建设。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师德建设,让教师起到良好的模范榜样作用。

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包括各级领导、班主任、理论或实习教师、任课或非任课教师、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都要遵守职业道德。领导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政策,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主任应该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授课教师应该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教书又育人,让学生无论是在传道方面还是授业解惑方面,由敬佩到崇拜再到学习模仿。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工作要认真,兢兢业业,对学生要热情,尊重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学生的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校和教师对他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成就感,进而正确地认知社会,真诚地感恩学校和教师,回报社会和祖国。

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果学生处处看见学识广博、品德优良、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潜移默化地受其感染、影响,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动力。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让学生随时随地得到精神文化的渗透和熏陶。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报栏、黑板报、校报、广播等各种媒介。校园文化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具体可感、有针对性,贴近学生思想。既要有国事天下事,也要有学生关心的日常琐事;既要有正面的人物事迹,也要有反面的警示案例;既要有学校主办的,也要有学生自办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制度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报栏和校报的投稿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这一途径让学生明辨是非荣辱,从而形成正确的学风、文风、校风。

三、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实践的体验和阅历。

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所以,学校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活动经费,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适时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保证课外活动规范化,可以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如排球协会、篮球协会、演讲协会、舞蹈协会……并给予表现优秀者一定的荣誉和奖励。

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既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同时,通过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改变了学生无聊、枯燥的生活,避免了学生无事生非问题的发生。学生之所以谈恋爱、打架斗殴、上网玩游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感到寂寞无聊,无事可做。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体会到受尊重的感觉,进而享受到成就感和荣耀感,逐步改变以往的自卑感和自甘落后的心理。

有的学校认为学生到职业学校是学技术的,只注重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忽视文化基础课特别是道德品质的教育,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选择。通过环境建设的熏陶、榜样作用的影响,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人、做好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而掌握一门技术,提高专业技能,我们职业院校就会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具有竞争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