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3:24:31 页码:14
最新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大全13篇)
2023-11-22 23:24:31    小编:ZTFB

教案的编写应思路清晰、具有逻辑性,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操作和控制。写教案要注重细节,包括时间控制、教具准备和课堂管理等方面。下面是一些教学策略的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一

本单元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又一次扩展。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运用学具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苏教版教材第一学段前四册教科书中的认数教学安排得很细致,学生经历了20以内数、百以内数和千以内数三次认数过程。他们从中积累了利用小棒、计数器、正方体木块等学具帮助认数的经验,积累了研究数的组成理解数的意义的经验,积累了读写较小的数以及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经验,已经整理了个、十、百、千四个数位的顺序……这些都是继续学习更大些数的重要资源。本单元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己有的认数学习经验。

(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体育馆的照片,并告诉学生: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一万”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数,教材希望这个情境能激起一万有多大、一万怎样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一万等疑问,引起学生继续认数的愿望。

(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二年级(下册)认识一千时使用正方体木块作教学具。学生己经知道一个小正方体表示1,10个小正方体排成一条表示十,10条小正方体拼成一片表示百,10片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表示千。教材从一个大正方体表示一千为起点,让学生看着一个个大正方体一千一千地数,依次直观认识一千、二千、三千……九千。当出现10个大正方体时告诉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首次直观描述了一万的含义。然后在计数器上确定万位,在千以内数位顺序表上添万位,这些都在帮助学生加强对10个千是一万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借助计数器学习整千数的组成与读写,又一次理解整千数的意义。

(3)及时安排口算。

把认数与口算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由于学生已经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法、整百数加减法的能力,所以教材把整千数加减法口算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自己学习。口算思路是开放的,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联系一位数加减法想整千数加减的得数,如6000-4000仍是6个千减4个千得2个千或因为6-4=2,所以6000-4000=。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第23页第2、3两题结合介绍自然知识练习读、写整千数。第5、6两题联系操场上跑步和书店进货进行整千数加减计算。第7题是开放性的题,男孩与女孩的家可能在少年宫的同侧,可能在少年宫的两侧,两种情况的算法不同。这道题除了计算内容外,还含有空间位置和可能性的内容,是一道数学思考含量较高的题。

2.科学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入写的教学。

教材第25-28页教学非整千四位数。四位数可能各数位上都不是0,也可能某些数位上是0;数位上有0的四位数,0可能在数的中间,也可能在数的末尾;中间有0的四位数,可能只有一个0,也可能连续两个0。不同情况各有读、写技巧,分析学生学习四位数的读与写,一般会出现这些情况:。

d.三位数的中间不可能连续有两个0,因此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的读与写是学生首次碰到的情况。

根据以上分析,教材编写时注意了两点。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第25页例题有计划引导学生把读写三位数的方法迁移到四位数上,先读写各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再读写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然后读写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至于末尾有0的四位数安排在“想想做做”里教学。学生能自己读写的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数中间的连续两个0由教材告诉学生“只读出一个零”。

(2)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

教材让学生结合家用电器的价钱写数,有助于他们联系生活感受数的意义;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读、写数,使他们增加一些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让学生结合找规律读、写数,同时整理了数序。

3.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首先,题材是开放的。第30页例题提供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器的单价,这四种家电可以两两相比价格的高低。例题只比电视机和空调器的价钱,试一试比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钱,其他比较都留给学生,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比较对象。

其次,思路与方法是开放的。在比较两个具体的数的大小时,学生从各自的数学现实、个性爱好出发,设计自己比较方法。学生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例题里的两种思路又是学生众多方法中的一部分,教材鼓励学生策略与方法多样化。

第三,练习是开放的。“想想做做”第2、3题联系实际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看到生中经常应用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

4.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标准》要求教材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第28-29页“你知道吗”是根据《标准》要求编写的,简要介绍了数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从原始人采用石子、结绳、刻痕等物体记数到甲骨文、算筹、早期的数字等符号记数,直至现在的阿拉伯数字记数,使学生看到数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智慧的结晶,从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第一课时认识整千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

2、掌握个、十、百、千、万的计数单位,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3、探索掌握整千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4、体会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借助直观材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直观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整千数和一万,会并结合具体的情景感受较大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计数器、学具卡片(正方体图)、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观看图片--鲜花(一朵,几十朵,几百朵……)。

教师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很大。

二、新授内容:

1、认识整千数。

下面的这样一个大正方体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动画演示: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

你是怎样数的?

图1图3。

图2图4。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我们就用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

(依次出示1-10个正方体)。

问:这是几千?(3个正方体表示3个一千就是三千)。

10个一千是多少?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讨论交流)。

一起来数一数,一千,二千……一万。

一万里面有几个一千?

【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2、整千数的读写。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万有多大,看计数器,你能说说计数器上有哪些数位吗?(个、十、百、千)。

在千位上拔上三个珠子,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在千位上拔上五个珠子,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一万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

3、学生自主交流,练习在计数器上拨珠。

4、制作数位顺序表。

师:谁来总结一下,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师:你能用老师给你提供的卡片,制作一张属于你们小组的数位顺序表吗?

数位顺序表。

……()位()位()位()位()位。

5、小组活动,制作数位顺序表。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p17/2、3读出横线上的数,说说自己的感受。写出横线上的数(练习纸)。

在生活中的延伸。

2、p17/1填数轴图。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小组讨论:7000接近1000,还是10000?为什么?

3、口算练习。

4、应用题:

图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奥运片断。

邢慧娜跑一万米长跑,已经跑了8000米,还剩多少米?

四、小结:你了解了什么?对几千、一万这样的数有什么感受?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要进一步建立“万”的概念。在练习中,感知“万“。

第二课时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p1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会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读法,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计数器、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想一想:我们昨天学习了哪个新的计数单位?

2000+1000=2000+5000=6000+2000=。

二、学习新知。

1、拿出计数器,在个位上拨“2”,想一想“2”表示什么?

2、继续在十位上拨“5”,它又表示什么?它和个位上的“2”合在一起,表示什么?

3、继续在百位上拨“6”,表示什么?与个位、十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又表示什么?

6、请学生来报一个数,请另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要求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及读法。

7、再出示“3个千、5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请学生试着写一写、读一读。

8、想一想“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的?

10、读一读:300430403400(体会:如果0出现在数的末尾是不用读出来的。)。

三、练习。

1、做“试一试”

先说出数的组成,再写一写,读一读。

学生先独立完成,做完后进行交流,比较。

2、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先在书上写一写,再读一读。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出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3745516060308002。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写出下面商品的价钱。

三千五百五十元九千零二十元二千八百零八元。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明白了什么?

五、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的第6题。

教学后记: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二

本文文辞兼美、意境深邃。教学时鉴赏语言之美,领略意境之妙是重点和难点。教师必须对文章全面了解,深入领会,然后深入浅出,引导学生自我诵读、理解、赏析、领悟,教师做精当点示,而不必过细的讲解。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文脉。在教师范读或学生试读、自读后要求学生自我理解,找出写景角度以及每个角度上所描写的内容,理解文章脉络,并写在笔记本上,教师稍作点示。

二、鉴赏语言。让学生将自认为美的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写下自己认为美的理由,即理解、感受、评价。然后由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出来。教师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一点一滴的感受都是可贵的,在评点归纳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语句:

“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含蓄而有风度”

“轻灵而自由”

“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

“举目千里”,“俯仰天地”,“游目骋怀”

“开放性的院子”

“觉得呼吸的是香”

“独立的,安静的”

“快乐的起点”,“幸福的终点”

--这些语句将主观情志寄托于客观描写,表明了作者精神状态,心灵的向往与追求。具体分析可见《教师教学用书》,但对学生不作太细的分析,点明即可。

通过语言鉴赏,可以理解,作者写了屋的可爱、自然的美,从中可以感受作者对小屋、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对小屋和大自然的热爱有说明了什么呢?可以留给学生一个疑问。

三、文章结构点示。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不同角度,实写小屋之美--依赖大自然,含蓄超然。

第二部分,在小屋的生活情状--自由独立,无限开阔,心灵享受。

第三部分,渐入虚境--路是空中走廊,小屋是空中楼阁,如烟、如雾、虚无缥缈,是幻境,是心灵的追求。

文章由实到虚,最后含蓄的点示,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回归自然!

那么,小屋是实、是虚?还是既实又虚?作者最终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留给学生第二个疑问。

本课教学到此即可结束,要求学生结合三个问题进行整体思考、感悟,并将自己的认识写在笔记本上。教师不再作纠正、归纳,学生的任何一种认识和感悟都应给予肯定。

文学作品的教学,不宜作太细的分析,或是太具体的一步步引导,使学生按部就班,应当以学生的自我诵读、理解、领会、感悟为主,教师只作恰当的引导和点示。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机会,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允许学生学习。学生学到了感悟到了十分之一,也比由老师讲出的十分之九强得多。

11月24日。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三

a.课时安排:11月19日共1课时。no.64。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表达式;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作者情感世界。

3.能力培养目标:掌握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备相关的能力。

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e.教学方法:新授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的点拨法,将学生导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味,捕捉情感信息,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例体会散文“情”与“景”、“形”与“神”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检查背诵。

一、鉴赏要点。

(一)变换观察点,多角度描写景物。

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要讲究抓住特征,讲究多角度描写,讲究情景交融。

多角度描写景物,需要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观察,需要不断变换观察点(也叫立足点)。描写对象不变,观察点方位不断变换,于是就有了不同角度下的景物特点,从而描写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本文在对小屋的描写时,作者就运用了这种写法。远望,小屋点缀着山,“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近看,树点缀着小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看到小屋的整体,大小,与树的动静搭配。站在山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大的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鲜明的局部,一些线条、一排屋瓦、一片蓝、一片白,小屋在树的遮掩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

仰视,小屋“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俯视,“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从小屋的里面向外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cccc名叫自然。”

总之,作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写出小屋的千姿百态,写出小屋的神韵。作者能够远近俯仰地放纵笔墨,正是心灵自由,襟怀开阔的内在美的自然外露。

(二)笔调清新,语言优美。

全文多用短句,且多用两相对称的句式。

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其他同样的句子,略)。

适当地运用了文言词句,使本文语言显得隽逸潇洒。

例:“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举目千里”。

独创性的词汇如“领土”、“领空”、“空中走廊”的使用让人感到清新的气息。

系列化的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蕴。

例:“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树与人有了共同点,赋予树以人的活力与精神,也正是作者自身活力与精神的形象化写照,写出作者的心胸与情趣。

(三)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本文写作的意旨,是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意旨不明写,却寄寓贯穿在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之中。写外在的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而外在的景物则是带着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的景物。虽然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写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就是“托物言志”写法。

作业:1.完成3+x中的本课内容,明天交。

2.完成质监,明天交。

3.背诵苏轼《江城子》、李煜《浪涛沙》,周三课上检查。

4.预习《灯》,并完成《3+x》中的预习部分,周三课上提问。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四

1.了解诗歌在传达思想方面的特点,体味抽象的思想在诗人的笔下如何转化为丰富的感性。

2.分析诗人在运思、用词、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创造性,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诗歌独特性的认识。

3.以诗歌启迪学生的智性思考,激发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4.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中,发展健全的人格。

单元教学设想。

诗歌虽然以抒情为本,但往往也包含了对世界、人生的思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诗歌与思想的'关系,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所提供的有关人生、世界的特殊知识,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不是抽象的说理,而是从具体的形象、经验出发,让思想本身也有可感性。读者就像闻玫瑰花一样,可以直接闻到思想的香味。

本单元编选的诗作都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耐人寻味,值得反复咀嚼、回味:歌德的《漫游者夜歌》以一个登山人的视角,简练地勾勒出山巅之上万籁俱寂的自然,含蓄地暗示出人与宇宙之间的隐秘关联;《石榴》将人的头颅比作阳光中开裂的石榴,在二者的类比中,探讨了人思想的成熟过程;《雪夜林边驻脚》则以雪夜之中神秘又迷人的树林,象征了人生某种不确定的状态。自主阅读部分的《鲁拜集六十六首》(节选),是伊朗古代的诗歌名篇,短小精悍,擅用譬喻,寄托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的咏叹;《园丁集》(节选)、《你无法扑灭一种火》,也都选取某种独特的人生感受,从中引出微妙的哲理。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诗歌内涵的讲解当然是重要的一环,但注意不要提供“标准答案”,应注重启发,留出解释的“空白”,在意义的不确定中,让学生更自由地进行感知。

二、在内涵的讲解之外,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作品的形式分析上,要引领学生思考诗人采用了哪些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将思想转化为诗意的感受,如《漫游者夜歌》中特殊的空间构成,《石榴》中意象鲜明、有力的使用,以及《雪夜林边驻脚》中动与静、“有声”与“无声”的反差等。

三、本单元也安排了实践的环节,如不同译本的比较、类似诗作的举例等,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敏感,扩张阅读的空间,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咏物诗的写作练习,也能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写诗的甘苦。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五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不拘一格的文章体式。

课标定位:

2.学习鉴赏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散文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使阅读体验更多元。

考纲说明: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展、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量层级。

选修古文单元,一方面,要继续必修古文狠抓基础落实的传统做法:熟读成诵,字词句的疏通整合,内容情感主旨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用来培养学生深度和广度思维,合作探究意识,读写结合能力等。稳中出新,实中求活。

单元定位:

1、本单元是选修三个单元的收束篇,应完成对前两个单元的呼应,使选修古文浑然一体:

选修古代散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重“形象”分析;

选修古代散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贯通”重“意蕴”解读;

选修古代散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重“写法”赏析。

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完整统一。

同时,本单元还是高三总复习前最后一个古文单元,充分利用本单元,系统梳理整合高中必修和选修古文,帮助即将迈入高三的学生,扎扎实实加强语文素养,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文无定格”。

“文无定格”是指散文的体式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自由活泼,不拘一格。了解高中古文常见文体基本知识,能帮助教师确定课文需突破的教学点,帮助学生迅速大体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和意图。对必修选修课程中最常见的几种古文文体稍作梳理:

序---------必修:《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选修:《伶官传序》、《陶庵梦忆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序”有书序(《伶官传序》、《陶庵梦忆序》,意在简介文章内容、写作目的、心路历程、情感世界等)、赠序(韩愈《送区册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主要意图应是对所赠之人的态度、评价、情感等,以及借此来抒已之怀)、宴集序。

志-----选修:《项脊轩志》。记和志都是古代记叙类文体。“记”通常用以记事、景、物;“志”则大多用于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要理解作者写了何事、何景、何物、何人来抒发什么情感,表达何种观点。

橐驼传》。“传”体由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发展而来,常用于记述人臣和庶民事迹的列传。高考古文阅读常选人物传记类作品,一般先介绍人物基本情况,再叙二三事来表现人物性格情态和精神品质。

赋(辞)-----必修:《赤壁赋》、《归去来兮辞》;选修:《阿房宫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把握借何景,抒何情,发何感慨。

论(说)-----必修:《过秦论》、《师说》;选修:《六国论》。“说”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论”重在析理推论,《过秦论》、《六国论》均为史论,要明确作者借何古讽何今。

3、“贵在鲜活”。

鲜活体现在:

(1)、情感真切真挚真诚。如《种树郭橐驼传》中作者关注民生和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国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老师关爱学生,学生敬重老师的师生情;《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豪迈之情;《项脊轩志》中感人至深令人泪下的亲情。白居易说“根情”,此言极当,情是文章的根本,无情,何来文章的鲜活。

(2)、取材世俗化和生活化。如《种树郭橐驼传》中驼背之人种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师生聊天;《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饮酒作诗;《项脊轩志》中非常平常的生活场景和日常小事,保持生活原汁原味,呈现生活千姿百态,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3)、形象鲜明生动活灵活现。如《种树郭橐驼传》中豁达自信技艺高超的种树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各具鲜明性格的师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飘逸洒脱的太白;《项脊轩志》中的慈母爱妻。

(4)、意蕴不落俗套,平中有味。如《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之道喻为官之道,不乏理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作者一扫“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高妙的教育艺术;《项脊轩志》一句嘘寒问暖的话,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5)、语言极富个性,闻其声,如见其人。《种树郭橐驼传》中种树秘诀一番话,非常贴近生活真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短短的对话中,情态性格志向各异的师生形象跃然纸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诗化语言;《项脊轩志》中一句话见神态性格情感。

(6)、鲜活还体现在文章体式的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比如:《种树郭橐驼传》,名为传记,实为寓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开对话体小品文之先河;《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揉诗、文、赋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诗化散文,《项脊轩志》,名为记物,但实际内容是记人。

4、,借助读写结合练习,引导学生扎扎实实提高写作能力。

(1)、选择熟悉的生活素材来写,内容细腻具体,避免空洞无物;

(2)、刻画鲜明灵活的形象,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

(3)、具有真实情感和体验,让自己的文章充满情趣理趣,不作无病呻吟;

(4)、锤炼个性化语言,“唯陈言之务去”,鲜活生动;

(5)、写出有内容有情感,形象鲜明,意蕴丰富的好文章来。

5、引导学生初步探索阅读通法:读懂---读通---读透。

读懂是为了引导学生抓准文章主体,即景、人、事、物;

读通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确景、人、事、物的特点;

读透是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景、人、事、物所蕴含的观点、道理、情感、思想、精神等。

散文体式课文散文读法:读懂。

散文读法:读通散文读法:读透课时安排。

寓言类传记《种树郭橐驼传》事:种树特点:生活化理趣情感:顺天致性精读,三课时。

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景:宴游特点:真切化感情情感:乐观洒脱略读,二课时。

志、记《项脊轩志》物:书斋特点:世俗化情趣情感:醇厚亲情精读,三课时。

这样的一个阅读通法,可以打通高考的`古文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大小阅读。以08高考为例:古文阅读写人(韩延寿),通过实施道德教化、下属自责、下属敬父等事,表现人物主张文德教化、和睦礼让等理政观念和律己严待人宽等人格魅力,表明作者对儒家“仁政”和修身等思想的赞同。诗歌鉴赏写人(顾炎武自己),人物特点是:惊、愁、存肝胆、鬓华;情感是:两鬓已白,惊时光易逝,叹年岁已高,愁复国无望,但依然有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爱国志肝胆心。现代文小阅读写物(塑料袋),物的特点是:污染重,解决难;情感是:环保意识。现代文大阅读写景(碧云寺的秋色),景的特点是:丰富多彩,情感是:唤起欢快情感,古今感受相通。

目标定位:

1、理解:

理解并梳理高中古文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的意义或用法,学会归类总结,注重在具体语境中来掌握文言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据文体知识和作家作品知识来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图;理解所写为何事,何人,何景和何物,整体理解文意,把握文脉。

2、鉴赏:

鉴赏本单元选文各具特色的文学韵味。

鉴赏《种树郭橐驼传》全文充满理趣,及新颖活泼富有创意的写法;

鉴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个性鲜明的形象和亲切熟悉的生活气息;

鉴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抒发情感不落俗套,精心锤炼语言;

鉴赏《项脊轩志》平常小事日常细节见真情的选材和抒情特点。

3、探究:

(1)、深入发掘文本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情感,民族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品格。

(2)、重视文本的个性解读,就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成文;

(3)、掌握比较阅读方法,把高中必修选修勾连整合,提高思维广度;

(4)、注重课堂内外的小组合作探究,对某一专题有较深入的研究,提高思维深度。

邓仲达。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六

教学目标。

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学习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定景换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可能背诵一些比喻句或对称、排比句。

2、比较欣赏法。如将本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比较阅读。

3、讨论法。如对文章托物言志中“志”的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脉。

2、美读文章,品味清新淡雅的优美语言。

一、导语设计。

学生背诵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托物言志的美文借“陋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旨在表达陋室不陋,在于室主的道德高尚,含有对自己激励和对权贵愤懑的意味。

二、解题。

李乐薇(1930~)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脉。

1、听录音。

2、指定两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提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明快、乐观的,要带着欢快的感情,读出明快、跳荡的节奏来。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诵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明确:文章开头说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已易使人产生悬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远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瓦、墙、窗,颇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的院子”,而山路被称为“空中走廊”;到最后才点明,夜间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1、品味生动明快、清新淡雅的语言。

(1)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文中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

“山上有了小屋,……一点情调。”

“花好比人的面庞,……在于精神!”

“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我出外,……山路自动地后退;……”

明确:文中多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使用散句,又使语言灵活多变、生动感人;整散句交错运用则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气韵流畅。这样就使语言增强了音乐感?。

(2)品味语言的诗意美。

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如“山如眉黛”,来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山也虚无”来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与“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近似;“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与“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近似。

有些句法也是近似于古诗词的。如“眉梢的痣一点”与“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都以数量词置后;“十分清新……角度上”与“满地残红宫锦@,昨夜南园风雨”(王安国《清平乐》)都是倒装语序。

有些句子是直接引用的,如“雾失楼台”出自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之句,颇有人间仙境之意。

(3)品味语言的画面美。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明确:这些情文并茂的语句,把小屋的淡淡影像和山下明亮的万家灯火对比,给小屋创造了一种如烟似雾、朦胧缥缈的背景。淡淡的灯光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真如蓬莱仙境,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4)品味语言的修辞美。

明确:作者把碧绿的稻田比喻成浩瀚无际的“绿海”,给人以整体感,真是恰切至极;而作者把风吹稻秧所呈现的情态又喻为起伏的“波浪”,则更加深了人对“海”的印象。这种一个比喻建筑在另一个比喻的基础上,且两个喻体间又有内在联系的“续喻”形式的精当运用,形真态切地表现了稻田如大海一样壮美的景色。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七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2、难点: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阅读课文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思考题:

1、本文寄托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作者对小屋的描写是如何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的?

词语注释:

俯仰天地:随宜应付一切。

游目骋怀:放眼观看,使人开怀。

绚烂:灿烂。

柔静:柔和恬静。

宁谧:安宁、安静。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也作飘渺。

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结构:

第一部分:(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

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写作特点:

虚实结合,由实到虚。

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八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整体把握思想感情,赏析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比较,品味语言(比喻、短句等)。

3、初步总结散文鉴赏的常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初步总结散文鉴赏的常规方法。

教学难点:举例品味语言。

设计一。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散文鉴赏教学设计,针对中等水平学生,目的是进行散文鉴赏常规方法的示范与总结。需要2课时。

第一课时。

【准备与预习】。

1、准确朗读课文,积累美词。

2、想一想,本文与《荷塘月色》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整合与建构】。

一、读课文,理结构。

学生个体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根据描写角度的变化,梳理课文结构,在课本上做出勾画。要求学生朗读、听读、理解、勾画同步。

二、读课文,悟情思。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课本上勾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以及表达这种感情的比喻句。

2、讨论:课文写的空中楼阁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吗?通过讨论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悉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应用与拓展】。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句、段,特别注意比喻句。

2、借助图书馆或网络,了解托物言志手法和比喻的`表达作用。

第二课时。

【整合与建构】。

3、读课文,品语言。

1、讨论:本文与《荷塘月色》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3、学生四人一组,结合课后练习二,举例赏析课文语言(特点、手法、效果等),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优美生动、形式独特(组合式,很少单独使用;喻体独立成句)的比喻。品味比喻句一般从本体、生动性、传情三方面人手。本体、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距离越远,给读者提供的想象、联想的空间越大,带给读者的审美愉悦就越强烈。

形式活泼(整散结合)、节奏明快的短句。这是由本文的感情基调决定的。《我的空中楼阁》“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是一个轻盈、欢快,充满热情的少女;《荷塘月色》“背着手踱着”,是一位沉静、舒缓,有点忧郁的中年男人。

4、学法归纳。

1、散文鉴赏的一般流程:理结构――悟情思――品语言。

2、基本原则:由文入情,因情品文。“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

板书:

山脊上的小屋痣帆雁生气、情调。

树丛中的小屋鸟蝶轻灵、自由。

人含蓄、有风度。

花丛中的小屋国家独立、自由。

破晓、入暮时的小屋花蕊绽开、收拢生动、浪漫。

白天的小屋起点、终点快乐、幸福。

夜晚的小屋空中楼阁飘渺、朦胧。

(物)(托物言志)(志:自由生活、独立人格)。

【应用与拓展】。

书面赏析《张家界》(练习册42页),不少于300字。

设计二。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研究性学习鉴赏设计,目的是引导高一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性学习尝试,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散文鉴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要高一些。

【准备与指导】。

1、学生自愿分成文学、美术、电脑三个小组。

2、教师分别对三个小组的骨干成员进行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培训。

【实施与反思】。

一、文学小组研究下列三个问题,形成书面研究材料。学生如认为有必要,也可以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

3、比较《我的空中楼阁》和《荷塘月色》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朗读来表现。

二、美术小组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的语言描写转化成一幅幅画面。

三、电脑小组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的语言描写制作成一幅幅动画。

【展示与评价】。

1、用一课时交流,或制作展版来展示。

2、以学生评价为主,突出学生的参与,突出学生对课文的把握。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九

1、学习助跑跨跳,增强幼儿的跳跃能力。

2、培养幼儿的.弹跳力和玩球的兴趣。

每人一个皮球,塑料长绳。

1、开始部分。

集合幼儿:幼儿自带球入场,迅速站成四路纵队。

2、基本部分。

(1)自由分散玩皮球,如玩拍皮球、抛球、运球、滚球、追球等,看谁玩得花样多。

(2)学习助跑跨跳。高度2个球高。

动作要领:跑,跑,跑,一只脚用力蹬地,另一只脚跳起跨过障碍物,继续向前跑。

教师示范,让幼儿跟教师做动作,再自找空地分散练习,提醒幼儿不要相互碰撞。

(3)比赛“看哪队先胜利”。

幼儿听信号站成四队,教师交代游戏名称和规则后,先示范一次,再请每队的一个幼儿进行示范,然后再进行比赛。

3、结束部分。

(1):教师简单比赛情况,表扬遵守纪律和夺得胜利的小组。

(2)做放松动作。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十

一、单元教材简介:

本单元以“好习惯”为主题,编排了《不懂就问》,《字典大楼》两篇主题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林卡上学》以及一个“语文天地”。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自觉的改正不良习惯。

《不懂就问》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一个小故事,通过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描述这件生活中的小事,体现了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字典大楼》是一首儿歌,节奏明快,语言清新,读起来琅琅上口,很贴进儿童的生活。儿歌形象的把字典比喻成了字典大楼,而小作者又是字典大楼真诚的拜访者。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字典与“我”的密切关系。查字典给我带来的好处,从而说明了经常查字典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语文天地”安排了读一读,比一比,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照样子说一说,读一读,注意逗号和句号,自读课文《林卡上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改掉坏习惯”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改错字的方法指导。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学会了部首查字法,但能主动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帮助识字的同学很少,也就是说同学们并没有意识到字典和我们学习的密切关系,还没有养成经常查字典的好习惯。

2、学生以前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看拼音,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偏旁表义。根据上下文猜字、查字典等方法。

3、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基本上能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但感情朗读做得不够充分,能回答课文中一些浅显的问题,但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能有见解的,流利的谈出自己的想法的不多,而且对于词语积累的主动性方面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

4、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合作与探究的意识了。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已初见成效。

三、单元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字:正确的认读31个生字;

2、写字:正确地书写17个生字,而且要把字写美观。那如何把字写美观呢?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第一册呢,我们侧重孩子们在笔画、笔顺方面打好基础,二册、三册学生意识到了间架结构的重要性,那么从本册的本单元开始,我们要引导学生揣摩字的形体结构,比如说自主细心观察,仿写后小组内互相鉴赏、提出优缺点后自主改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会,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词-语-句:渗透形声字,选词造句,照样子写句子,注意逗号和句号。

4、阅读:熟读《不懂就问》,《字典大楼》,在熟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在学生朗读、诵读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文章的主题。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力求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自读《林卡上学》,感受短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在小组内合作检查识字情况。

2、通过演读自悟、角色体验等方式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二年级的孩子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只顾自己抢着发言,而不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写字时,咬铅笔杆,上学来时丢三落四。爱花零钱,爱挑食等。而本单元恰恰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学生的这一情感、态度目标落到实处。

四、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1、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鼓励学生对以前的识字方法进行总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以教材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实施建议:

关于识字教学:

鼓励孩子们采用多元化的,富有个性化的方法识字。比如,在课堂中,我们可让学生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如“看拼音识字,猜一猜,问一问,查字典等办法识字。因为有了以前的基础,学生课上认字我感觉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有一种情况就是,今天课堂上认识的字,过几天就忘了,也就是当时课堂上学生们有那种识字的氛围,他会自然而然的运用以前的识字方法来识字,但有时在课下,让他单独去认以前学过的字呢,他又不认识了,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呢,我就采取了到了一个阶段,就把课本上已经学过的要认的字,编成一些句子或者小短文,打印出来,分发到同学们手中,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同学们来认,这样,在具体的语文环境中,学生又再现了以前的生字,掌握起来就很容易了。在对学生的识字进行评价时,我特别注意延缓评价。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们进行课外识字,如利用本单元学过的字和以前学过的字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认识新字,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看电视,看广告牌等方式进行课外识字,让每个学生进行课外识字收藏记录。教师定期对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将记录和评价结果收藏在成长记录袋里。长期坚持,会加大学生的课外识字量和识字的兴趣。我们还定期进行评比,看谁识的字最多。这样,学生的识字兴趣特别浓。

阅读: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想,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朗读、诵读、欣赏和品味上。首先,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认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其次,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学生只有用真情实感读书,用心来读书。才会真正读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对于课后的思考题,力求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学生生活的实际,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拓展和延伸。那么在初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对文章内容和疑难之处的初步感受,进行小组内交流,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细读课文时,来交流对文章的主题,精彩之处的看法。本环节,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但不是说学生什么样的想法都是正确的,他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过程中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保护每个孩子的问题意识,即使他说的不对,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了,而是应该慢慢引导他如何会读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具体建议:

1、《不懂就问》一课的教学建议,教学本课时,可先让学生自读,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一下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让学生深入读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就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读书的体会,谈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这个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做好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笔勾一勾,划一划,抓住“流利、很快又背下来,一点也不懂、壮着胆子、吓呆、鸦雀无声、一字不错。主动地问”等词句来理解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这些重点词句的理解,注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重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要鼓励各种层次的学生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实现生生、师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碰撞。最后,在处理课后问题时,组织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讨论:学习时,你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呢?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问”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字典大楼》一课的教学建议,教学本课时,先让学生自读,想想这首儿歌主要讲的是什么。然后小组内交流,通过读文,懂得了什么?可以引导学生勾划重点词句来理解,并注重引导学生朗读。交流时,要明确查字典我们常用的两种方法,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重点抓住“真大真大,好多人家,满意,离不开它”等词语来了解到查字典的好处。最后,再感情读文,鼓励学生将文中的内容表演出来。通过这种角色体验的形式来深化文章的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让他们充分谈一谈查字典给自己的学习带来过哪些帮助,能不能象文章这样,自己试着把体会也编成这样的小儿歌的形式。在充分的交流中,学生就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常字典的好处了。慢慢就会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3、注重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完自读课文《林卡上学》后,结合林卡生活、学习没有规律,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这正是目前咱们的学生所经常犯的毛病,这样,联系学生的实际,我们就开展了以下活动。

(1)自检:找出自己的坏习惯。活动开始,先让学生认真自检,找出自己受哪些坏习惯。

(2)共同研讨,制定改正措施:

首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改掉自己的坏习惯。然后把各组的办法拿到全班讨论。最后,制定出有效改正措施。比如,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不良习惯制定近期小目标,在落实小目标的过程中,除了自己监督自己,可请老师、同学、家长监督。

(3)多元评价,关注孩子的实际行动。

在活动评价中,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实际行动,可采取自评,同学评,家长评,教师评的评价方式,让孩子们真正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4、注重“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有机结合。

(1)将5页“读一读,比一比”的第一横行穿插在《不懂就问》一文的字词学习中。将第二横行穿插在《字典大楼》的字词学习之中。对于“你发现了什么”的处理,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学生可以说每一组字都有一部分相同,还可以说有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当然有的学生还可能提到形声字声旁表音这一性质也可以。但没有必要做细致的讲解。

(2)将5页“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和金话筒“照样子说一说”分别穿插在《不懂就问》一文的学习中。

(3)将5页“读一读,注意逗号和句号”穿插在《不懂就问》一文的朗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体会出逗号和句号的区别与作用。如:逗号表示一句话沁有说完,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了。逗号在朗读时,停顿的时间稍短,句号则停顿的时间稍长。但教师不用上升到理论上来讲解。

5、关于金钥匙“学改错字”则从第一课的教学开始,就向学生介绍这种方法。让每个学生用一个小本子去改,去评价。评价时,重点关注学生平时的实际。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方式,让学生把这种的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和平时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十一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泉水吧?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第二段(2--4);第三段(5--6)。

2、指导学生分段朗读。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读第二段。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句)。

(3)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第四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3、读第三段。

(1)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十二

1.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在自己心中建立积极的“小屋”

二、教学重难点。

1.对文中优美语言的把握。

2.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

三、课型。

鉴赏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语。

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间小屋,它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林间,也可能在海边;可能是放飞的小鸟,可能是天边的云彩,也可能是海洋中的半个夕阳……那是回家的感觉,是回到自然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李乐薇的小屋,看看他的小屋是怎样的。(板书: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生于1930年,是江苏南京市人。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他以散文见长,文笔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婉丽而富有感情。他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积淀,有接受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故而作品善于借助有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主观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色、有光、有味、有形的物象幻景暗示出微妙的“自我情绪”。

〈三〉教学过程。

1.解题。

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含义,即没有根基的.房屋,是不切实际的,是想象的。那这种精神、情思究竟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不急于作答,让我们看完课文后再说!

2.课文分析。

现在进入课文。同学们都熟读了课文,有什么感觉呢?(直觉:语言优美)像不像你在幽静的环境中,当早晨第一束阳光升起的时候,你坐在家门前品味着一杯淡淡的香铭,品味着它的色品味着它的味?刚才我听同学说,这篇文章中的语言很美。确实。这篇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可以说是俯拾皆是,看来同学们都很有鉴赏能力。那你们每一个人肯定都有自己喜欢的语言,那你们都喜欢哪些语言呢?为什么呢?(请同学回答并点评,结果有如下板书:)。

小屋。

我山玲珑。

的树轻灵。

空花开阔。

中李光浪漫。

楼乐路幸福。

阁薇夜朦胧。

好了,还是以开场白作结吧,“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间小屋,它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林间,也可能在海边,可能是放飞的小鸟,可能是天边的云彩,也可能是海洋中的半个夕阳……那是回家的感觉,是回到自然的梦想”。希望你们没一人都建好自己的小屋,一间美好的、积极向上的小屋,愿你们幸福!

附:板书。

小屋(物)志。

我山玲珑自生活方式。

的树轻灵然生活环境。

空花开阔独独立人格。

中李光浪漫立美好事物。

楼乐路幸福安心灵归宿。

阁薇夜朦胧静。

教案教法一览范文通用篇十三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