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对儿子写信的范文通用 写信给孩子的格式范文(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7:30:38 页码:8
对儿子写信的范文通用 写信给孩子的格式范文(四篇)
2023-01-12 07:30:38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儿子写信的范文通用一

你好!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年满十八周岁、迈入成年人行列了,爸爸妈妈祝贺你!

很长时间了,我们一向在研究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以怎样的方式向你表示祝贺——过生日,太普通了,送礼物,太轻飘了,想来想去,还是写信吧。

是的,祖先创造了字,让我们把想记录的记录下来,让我们把口头不便表达的表达出来,让我们把语言不能够保存的保存下来,而此刻,又让爸爸妈妈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日子里把要对儿子说的话说出来、留下来。

然而儿子,关于你的孕育、你的出生、你的成长,关于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对你的期望、对你的祝福,又岂是一封信能容得下的。

十八年前的九月十五日上午九点零五分,就是那个你口中的“永远的月圆之日”,妈妈剖腹产生下了你,清晰地记得当医生刚刚把你从妈妈的腹中取出时,你来到人间的第一声啼哭让躺在手术台上尚处于麻醉状态的妈妈落下了眼泪,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喂你吃奶时妈妈动作笨拙、需要姥姥手把手地教,清晰地记得爸爸第一次抱你时怜惜无比却又手足无措,清晰地记得奶奶放鞭炮庆贺添了胖孙子而任炮皮落满了楼下晾晒的衣服、又去跟人家赔礼道歉,清晰地记得近八十岁从不出远门的老奶奶乘车近两小时、让人搀扶着爬上四楼只为亲眼看到重孙子……儿子,你的到来,是咱们家多大的喜事呀!

第一次看下雨;长出第一颗小牙;第一次叫爸爸妈妈;“大汽车,笛笛笛,小朋友,洗洗澡”,这是你在两岁时的第一篇大作,妈妈心里最美的诗;“妈妈,你给我生个小狗吧,你喂我,我喂它!”这是你在三岁时向妈妈提的最英明的要求……这一切,不只记在妈妈的日记里,更记在爸爸妈妈的心里。

三岁了,上幼儿园;六岁了,上小学;而小学毕业,你凭借奥赛证书和选拔考试进了全市最好的初中的奥赛班;初中毕业,你又靠自我的力量被全市最好的高中提前录取进实验班。顺风顺水。

学少儿英语,学手风琴,学小提琴,学奥数,学书法,学新概念英语,学武术,学跆拳道……身处大环境之中,你跟绝大多数的中国孩子一样,既有向素质方向的欢乐行走,也有无谓跟风和为成绩的疲惫奔波;

小提琴考级,英语级别考试,数学奥赛,英语口语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创新英语大赛,化学联赛,一次次的考级和竞赛,让你体味了胜利的喜悦,也早早地体味了竞争的残酷,看到了失败的无情。

而让我们倍感幸福的是,一向陪伴你左右。

陪伴着你,见证了你的成长,见证了你的诚实,你的热情,你的正义,你的节俭,你的阳光,你的文采,你的顾全大局,你的善解人意,你的不讲吃穿,你的努力,你的孝顺,你的自律,你的不服输,你的善于把握机会,你的勇于承担职责,你的敢于自嘲,见证了你的幽默,你的时时替别人着想,你的与人为善,你的宽容,你的处事低调……儿子,你的优秀是爸爸妈妈心中永远的骄傲!

如今,你成人后的第一场考验愈走愈近,那,就是高考。

为高考,你已经在教室里坐了整整十二年,为高考,你已经参加了一次又一次这样那样的竞赛和考试,为高考,你体验了升上高位的喜不自禁,也忍受了跌入低谷的失意落寞,如今,高考最终要来了,站在这人生给你的第一份特殊的成人礼面前,爸爸妈妈要求你,首先,明确你的目标高校,然后,拿出四样东西:

一,必须能到达目标的信心,

二,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的状态,

三,性格中沉着理智的那一面,

四,再仔细点、再认真点。

这些,你必须要做到。

儿子,十二岁,你漂亮地小升初,十五岁,你漂亮地免掉中考,十八岁,你也必须能漂亮地度过高考关!宝贝,你必须会成功的,爸爸妈妈静等那一天的到来!到那时,高考将成为你化茧成蝶的一场奢华仪式,将成为人生给你的一份再厚重可是的礼物!

一齐给你写下这些字时,爸爸说,想掉泪。是啊,孩子,你是我们感情的'结晶,是我们人生的主题,是我们全部的全部,十八年了,你呱呱坠地,你咿呀学语,你蹒跚学步,你从幼年到童年到青年……今日,你成年了,步入你人生的分水岭了,不久的将来你就要成就学业,成家立业,到那时,我们双双老去,而你,我们的儿子,就要接替爸爸,担负起为这个家庭遮风挡雨的重任。几多感慨呀……

很遗憾,今日,我们恰巧不能在你身边,你当然能理解个中原委,不会怪罪我们,然而不能陪伴你度过这意义非凡的一天,不能不说是我们的遗憾,可是,于你,这独处的日子也许正是你自由思想的绝好机会,而这,正是你所需要的,是吗?

到那里,这封信就告一段落了,把它当作载体吧,它承载着爸爸妈妈给你的爱、给你的期望、给你的祝福。

这就是我们在你成人之际送给你的唯一礼物。

写信人:

日期:

对儿子写信的范文通用二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日是我的儿子和儿媳喜结良缘的大喜日子,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衷心地感激各位亲友,各位来宾的光临!

此时此刻,当我看到一对新人从大学学校相识相知谈了五六年恋爱的初恋情人,今日最终修成正果携手步入神圣的婚礼殿堂,作为家长,我衷心地祝福你们,祝福你们永远幸福欢乐!

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小儿与儿媳的美满结合,不仅仅意味着您们两个人的结合,更意味因为您们两个人组建新家庭而带来双方家庭的结合,带来双方家族以及亲朋戚友的结合。所以,一个幸福家庭的结合,更意味着一份职责道义的担当,意味着一种鱼水相依的相守,意味着一腔互敬互爱的依恋。

借此机会,我要感激我的亲家、亲家母,感激你们养育了一位美丽善良、聪明贤惠、知书达理的好女儿、同时又是好媳妇;感激你们对我儿子的信任,愿意把你们的掌上明珠嫁给他;在此,我衷心地祝福亲家、亲家母,身体健康、永远幸福平安!同时也请你们放心,你们的女儿到我家既是媳妇也是女儿,会让她过得开心、欢乐,过得有尊严、有地位!

同时,我十分感激我的太太,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一位知书达礼的母亲,我的太太对儿子的教育培养付出了太多的辛劳与心血,所谓一代好媳妇,十代好儿孙。借此机会,我由衷地对老婆大人说一句:这么多年来,辛苦您了,多谢!

最终,祝各位亲友,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幸福欢乐。多谢大家!

对儿子写信的范文通用三

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种花为父,写信教子第一部分的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所以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个方面。第二部分看似简单,其实含义深刻,值得反复品读,读到文字的背后。信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仔细读来,每个部分都有侧重点。

1、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高尔基在说这句花的时候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骄傲、自豪,为有这样的儿子,为儿子这样的行为感到高兴。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是高尔基对儿子的肯定与赞扬。

2、要是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啊!

以儿子的这次种花为起点,对儿子的未来提出了希望,希望儿子能延续这样美好的行为,延续这样积极的生活态度。

3、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是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让儿子明白拥有这种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幸福感、成就感,告诉儿子这么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导读中,我问孩子们,高尔基怎么会从儿子在岛上种的花联想到要求儿子时刻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的呢?谈着谈着,话题延伸到了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种花是为了孝顺爸爸,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用在父子之间。作为父亲,一位伟大的作家伟大在能将这种爱延伸到社会的群体,面对所有的人们,这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博爱!是一种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是只考虑给,不思考拿的无私行动。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出现了思维的碰撞:高尔基作为爸爸对儿子提出了信中的要求,我们的父母为什么不会?为什么高尔基信中所说的在我们今天的现实中会被认为是傻瓜呢?这些问题对一群五年级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些沉重,但也是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思考的问题。人的价值观应如何树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又如何解释今天的社会现象呢?课文学完了,可是我们的教育还没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常读常新的,应该可以经常对照的好文章。教学环节的结束是暂时的,相关问题的思考是长久的,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永恒的。

对儿子写信的范文通用四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一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整篇文章都体现了一个“爱”字。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找到儿子种花的句子。让学生自读体会儿子的不怕辛苦。学生能找到“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接着,通过一个填空让学生想象儿子劳动的场景,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而后,让学生闭眼感受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及指导学生读出鲜花的美丽芳香;并相机切入“高尔基面对这样的晚霞这样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高尔基赏花时的情感并读出感情。——这些都是子爱父的表现。学习写信这件事时,学生通过朗读,知道这是高尔基在教育儿子,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高尔基赏花想着种花人——儿子,并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这种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我启发学生默读信的内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想。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对“给”与“拿”的理解,交流自己给人予“帮助、安慰、关心……”等的切身体验,突破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在高尔基给他的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句话使我马上想到了我们《练习3》中所学到的小诗《幸福》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很显然,这两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引导学生回忆这句话,他们的理解还是挺到位的。这使我想到我们应该要把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我力求以读代讲,读悟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不足之处是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有点匆忙了。学生在写回信时,也只是泛泛而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