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2:29:46 页码:13
最新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优秀16篇)
2023-11-22 22:29:46    小编:ZTFB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和经验,参考前人的经验和总结方法。这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一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广播电视媒介对于人们观念的变革越来越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威力。同样,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渴望看到的农民观念变革也离不开媒体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深刻认识和积极参与。正是基于此目的,我们在不断推进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就是为了强化广播电视媒介在农村的服务功能,不断向农村传播现代化社会的信息和精神理念,拓展农民的视野,促使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更快地发生质的变化,以现代的精神面貌投身于农村改革发展。各村的建设速度和质量也参差不齐,还存在覆盖“盲区”,部分地区还存在起点低、入户低和“返盲”现象,农村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停留在一般的号召多,实践少。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来规划和实施我们的建设。一方面,我们要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总结经验。一是从组织体系上务必坚持“五个纳入”,即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政府的'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的考核内容。二是在技术手段和建设模式上,要因地制宜,本着“先进、安全、可行”的原则,统一建设,统一技术标准,避免各行其是。在湟源农村,应以有线联网和“村锅”、无线覆盖相结合。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手段,都要以质量高,群众满意为目的。要通过村村通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电视的覆盖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农村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村村通实现天天通、长期通。从湟源县的实际看,广大农村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目标要求,在“十五五”规划期内,要基本形成广播电视服务对象社会化、传输设施标准化、节目内容多样化、管理维护规范化的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广播电视自身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大力宣传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农村群众切身感受广播电视媒体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调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要层层责任书,明确规定乡镇、村、社相关负责人的管理、使用、维护责任,坚持责、权、利统一,确保农村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杜绝政治和各类责任事故。

二、广播应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广播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湟源县的广播事业和全国、全省一样,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过辉煌。在当时,农村有线广播可以说是农村群众了解政令、收听新闻、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广播聚集新农村建设的众多媒体中,广播以其独特、方便、快捷、最具感染力等特点,在众多媒体中优势凸显,倍受青睐,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生活的一枝独秀的传播方式。通过“广播发展年”战略的各项措施的实施,湟源县农村广播就总体而言呈现出了良好的恢复发展态势。全县实施了调频广播户户通,实现了与电视同步发展,良性互动。但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衡量我们整个广播事业的发展建设仍显得不足。部分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仍然无法收听无线广播,影响中央、省、市、地方台节目的有效覆盖。二是由于投入不足,管理缺位,难以保障长期有效运行。目前,广播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因此,要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需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需要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把这项工作切实纳入整个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体系通盘考虑。二是要从制度层面上解决谁来投入、谁来服务的问题。三是广播电视部门要多研究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价值与途径,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在技术手段上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可以更多采用共缆传输的办法实际不断创新。可以更多采用共缆传输的办法实现广播电视“双入户”。边远山区可采用小功率布点,不同频率发射。五是应尽快建立完善管理和维护体系,行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广播在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宏伟工程,广播电视在这一历史长河中肩负着神圣使命。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只要我们每个广电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付出艰辛,不断耕耘,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我们的广播电视事业才会在新农村建设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二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贸易发展现状,内外贸面临的问题,如体制性、机制性的矛盾和约束,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分割,经济实体组织化程度低,分散化经济的状态,企业较为内生性封闭型的发展模式,产品大多处在市场的低端、产业链的低端;市场与产业信息不能有效对接;企业间不能有效互动,在市场低端层面打价格战,使市场波动大,资源配置效率低,严重制约农业的转型升级。因此,需要建立结构优化、功能强劲、机制完备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连接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作用,帮助企业扩大宣传,开拓国内、国际高端贸易市场,增加贸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竞争力,从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综合商务信息服务。

库建设、电子商务建设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项目,努力打造内外贸信息服务增长极,促进商务事业跨越式发展。

三、建设重点。

按照“一轴两端两极?链”推进供应链平台建设。一轴:特色产品市场产业信息轴;两端:连接国际国内高端市场信息;两级: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组织化的基层组织;?链:肉食品、瓜果蔬菜......?个特色产业信息链。

1、一轴,依托我市特色产业链条和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一个特色农畜产品市场产业信息轴,即,以特色产业信息为主要支撑的信息服务载体。利用3-5年时间,力争实现“一轴”对全市农民与农户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经济合作组织覆盖率达到90%以上;流通企业覆盖率达到100%。

2、两端:即,连接国际国内高端市场。国际市场包括:欧洲、日韩、俄罗斯、澳大利亚、非洲、东北亚等。国内市场包括:国内上海、北京、天津等。

3、两极:即,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的基层组织。建设30家龙头企业网站,制定相应规划,并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龙头企业信息链的建设工作。覆盖农村专业化基层组织达到100个。

4、?链:即,肉食品、瓜果蔬菜....?个特色产业信息链。

围绕?大特色产业建立信息供应链,将供应链各个环节信息。

收集发布作为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沟通载体,连接、整合供应链,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实施质量、成本、准时化、标准化建设、质量溯源体系、产业预警全程监控式的信息服务机制,建立“一条龙式”信息服务机制。

(二)“三横”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三横: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通过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立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信息,充分发挥充分发挥网络的聚集辐射功能,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发展。

(三)数据库建设。建立内、外贸数据库,以国际、国内市场和产业信息数据为支撑,建立贸易价值链和建立产业价值链分析模型。

(四)电子商务建设项目。一是筹建gtm(全球交易管理)服务项目。二是开通在线中国-欧亚博览会、厦投会、广交会等。三是筹备在线国际博览会建设。四是开展第三方对外贸易电子商务业务。

(五)公共服务项目建设。(1)制定内外贸市场指南。(2)建立产业预警机制。(3)设立信息咨询中心,开展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与发布。(4)建立完善产品质量溯源体系。(5)建立企业诚信和竞争力评价体系。(6)贸易管理与政策咨询互动平台。(7)人才培训。(8)市场监管信息化系统。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三

随着实验室的数目增加,一个实验室管理员通常要兼管多个实验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上容易产生漏洞。建立视频监控系统,能有效弥补实验室安全漏洞,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投入大量资金,在每个实验室都安装了高清晰视频监控设备,监控录像实时传送到中心的监控室,并自动存储。实验室管理人员随时监控实验室的情况,大大加强了中心实验室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通过监控系统,管理员一旦发现违规操作仪器、违反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行为可以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维护实验室安全良好的秩序,促进师生中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实验室氛围。

(1)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

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构建了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了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了对教学队伍、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大纲、讲义、仪器设备、习题、多媒体课件、实验录像、仿真实验、虚拟实验等教学资源的上网开放,学生通过网络实验平台还可以进行实验准入测试、提交实验报告、在线交流答疑等。

(2)开放式实验预约系统。

中心开发了开放式实验预约系统,该预约系统采用网上预约实验的方式,即学生可以网上选定实验项目、实验时间、查询实验成绩。预约系统分为三个角色:学生、老师、管理员,按照不同角色进行登录认证。通过登录该系统,学生可以预约实验,查看、取消已经预约的实验批次,查看以往实验成绩,查看下载实验课表;老师可以进行实验批次信息的确认、查看选课人数、学生信息,查看并导出实验课表以及进行实验评价打分;管理员负责对整个系统的基础数据维护,包括学期管理、实验项目和实验批次安排、实验室管理和老师信息管理职能。同时利用设计、搭建的短信平台,实现了实验预约的短信提醒功能,即在实验开始前三天左右,通过公共短信平台向学生发送短信,提醒学生实验具体时间和地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实验预约系统的功能。实验预约系统打破了班级的`界限,改变了过去按同一模式进行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3)虚拟实验室。

我校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以化学工程实验装置为原形,开发了集3d高仿真展示、多媒体授课、预习、复习、数据处理为一体的化学工程实景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将平面流程立体化,将单元操作的流程、实验操作视频和实验原理动画等信息生动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在虚拟场景中自由漫游和穿行,实现了人机互动,大大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有效扩展和延伸了现场实验教学。中心还设计了配套的网络预习系统,进一步强化了实验教学的预习环节,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目前中心开发的虚拟实验有“原油实沸点实验”、“泵送装置综合操控系统”、“板式精馏塔传热实验”、“吸收”、“精馏”等。

(4)远程控制实验。

远程控制实验是一种崭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学生通过对虚拟仪器面板的操作,实时操作控制远程的硬件设备实体,并通过视频把实际实验场景反馈给学生,从而得到真实的实验数据,加强了实验操作的真实性。远程控制实验弥补了仿真实验和虚拟实验的不足,在实现软件共享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实验硬件资源共享。目前我校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正在筹建远程控制实验,将远程控制实验作为仿真、虚拟实验的延伸和扩展,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实验模型。

3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

要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成为一个重点。中心多次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派出实验技术骨干到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开展得较好的同类院校进行学习交流,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吸取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新理念和新经验,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管理经验。

4结语。

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实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方式。我校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今后还需要不断深化、完善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四

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和自治区健康惠民有关政策,深入推进全国健康促进旗和自治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为医疗卫生领域提供完整、系统的居民健康数据信息,更好地为城乡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通过全民健康体检,促进广大基层群众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了解,普遍接受健康知识教育,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进一步提升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各类人群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干预策略与应对措施,让城乡居民享受健康惠民带来的红利,实现全旗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全覆盖。

(一)坚持人人享有、为民惠民的原则。坚持把保障全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党和政府对全民的关心关爱政策惠及到保障全民健康工作中,坚持把全民健康体检作为一项“惠民暖心工程”来实施,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行业牵头、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完善体检工作保障政策与支撑条件,各苏木镇政府、嘎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要共同参与、分级负责,确保如期完成体检各项工作任务。

(三)坚持属地化管理、全覆盖的原则。按照属地化管理要求,认真落实各族群众健康体检的组织、协调和建档工作,实现苏木镇属地化管理和全覆盖,确保应体检群众一个不少、重点体检项目一个不漏,切实保障体检质量与成效。

(四)坚持信息化支撑、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互联网+健康”的新型服务模式和完整、系统的健康信息数据库,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闭环管理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五)坚持建立常态化、长效机制的原则。要及时总结完善,不断查找问题,归纳、提炼好的方式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和制度,建立符合实际的健康体检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一)体检机构

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在旗内公立医疗机构和旗内有资质的健康体检机构负责开展,各医疗机构要合理安排技术人员、设备和场地,保障体检工作顺利开展。

(二)检查对象

按照试点先行方式,20xx年、20xx年,为乌审旗户籍xx―65周岁适龄妇女群众免费健康体检(分批执行,每人每两年体检一次);20xx年起,对乌审旗户籍xx―65周岁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分批执行,每人每两年体检一次)。该体检项目不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职工和流动人口(含已办理居住证的外地居民)。

(三)体检时间、地点

1.20xx年,第一批试点地区的乌审旗户籍xx―65周岁妇女,于10月31日前自行体检;20xx年,第二批试点地区的乌审旗户籍xx―65周岁妇女,于20xx年10月31日前自行体检。

2.20xx年,第一批试点地区的乌审旗户籍xx―65周岁城乡居民,于20xx年10月31日前自行体检;20xx年,第二批试点地区的乌审旗户籍xx―65周岁城乡居民,于20xx年10月31日前自行体检。每年完成一个试点,逐年推进,两年一轮,以后顺延。

(四)检查方式

1.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将嘎鲁图镇、乌审召镇、乌兰陶勒盖镇列为第一批试点苏木镇;将无定河镇、图克镇、苏力德苏木列为第二批试点苏木镇。

2.凭身份证(或户口簿)到户籍所在地苏木镇卫生院(嘎鲁图镇区居民,到嘎鲁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取免费体检卡,凭体检卡和身份证参检。

3.领取了免费体检卡的居民群众在规定时间内体检,不得由他人顶替体检。为避免拥堵,建议体检人员环保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五)体检费用。全旗符合条件的居民健康体检费用按每人xx0元/次为标准,体检经费根据体检人数列入当年财政预算,由旗财政统一拨付体检机构或凭票据报账。增加自选检查项目,超出费用部分由参检人员自行承担,通信、交通、食宿等其他费用由参检人员自行承担。试点结束后顺延。

(一)卫生健康部门职责:负责全旗符合条件的居民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及实施方案的草拟;组织成立全旗符合条件的居民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组织开展项目培训和宣传工作,管理相关信息,负责组织项目质控及效果评估等工作。

(二)苏木镇职责:大力宣传“健康中国行动”工作要点和自治区、市、旗有关健康惠民政策,动员全旗符合条件的居民积极参加免费体检项目。

(三)医疗机构职责:总体组织实施全旗符合条件的居民免费体检项目,确定参检对象;苏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参检对象填写并发放免费体检卡;按照项目方案及相关技术指南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制作开展全旗居民免费健康体检项目的相关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并对参检人员,尤其是大病、慢病患者要提供诊治、转诊或随访等健康服务。

(四)医共体牵头医院职责:作为旗级医共体牵头医院,旗人民医院和蒙医综合医院要全面发挥“传、帮、带、教”作用,委派检验、彩超、放射领域专家到苏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旗内有资质的体检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定期组织专家质控体检任务,规范操作流程,复核检查结果,尽量避免误诊和漏诊。

(五)财政和审计部门职责:财政部门负责将全旗符合条件的居民免费体检项目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定期开展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并解决项目实施配套工作经费,促进项目顺利开展。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年度审计和项目终审工作,增加项目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六)妇女联合会职责:各级妇女联合会要协助卫生健康部门推进全民健康体检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密切合作、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项目的组织动员和宣传工作。

(七)民政部门职责:对体检中发现的重大疾病患者给予经济或物资的救助。

(八)宣传部门:负责政策宣传报道及健康知识宣传。

(一)健全健康档案。各体检机构要确保全民健康体检信息及时记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进一步普及电子健康码和智慧医疗建设成果,使居民群众随时随地调阅个人健康档案。

(二)完善卫生信息平台。全面实现旗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承担体检任务的医疗机构将体检信息及时上传到信息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强化体检结果运用。

(三)推行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在旗内医疗机构检查实现结果互认,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结合,参检人员不重复体检,切实减轻老百姓家庭就医负担。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全民健康体检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健康乌审”战略民生实事来抓,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旗人民政府成立由旗长任组长,分管副旗长任副组长,旗财政、人社、卫健等部门和各苏木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民健康体检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各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保证健康体检工作顺利实施。

(二)广泛宣传动员,密切工作配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对全民健康体检工作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加强对健康体检相关政策宣传,使广大居民群众熟悉了解党和政府的医疗惠民政策,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参检率,营造人人皆知、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旗宣传部门要深入基层,对健康体检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周全广泛的报道,注重挖掘和宣传在健康体检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提高影响力。

(三)统筹卫生资源,保证体检效果。体检医院要统筹内部人、财、物等各类医疗卫生资源,充分考虑辖区内各年龄段人群特点以及时令节气特点,结合农忙农闲、交通状况和人员结构等情况,采取集中体检与上门体检相结合的方式;对偏远、行动不便的居民,积极开展上门体检办事,确保惠民政策的落实。体检机构要认真制订体检工作流程,成立技术指导组,对健康体检工作和健康档案建立等工作开展督导和指导。体检机构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各种疾病,体检医师要及时给予健康指导和咨询。对于需要及时入院治疗的疑难重症患者,要畅通转诊转院通道,协助患者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四)建立报告制度,强化目标考核。旗卫健委要及时通报体检工作进展情况,反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强居民健康体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旗委、政府督查部门和纪委监委部门组织开展督查工作,对落实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追责并督促整改。体检医院要加大自我督查力度,确保健康体检工作保质保量、有序实施。各相关单位在开展健康体检工作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切实把这项医疗惠民工程办妥、办实,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五

所谓实训课程,就是指区别于理论课程的授课模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课程。

对于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约束性都比较弱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实训课程比理论课程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课程往往和岗位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更使得学生对行业产生极大的兴趣。

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基本上能做到1比1。

学生所有的实践技能和对知识的使用强化都是依靠实训课程来完成的。

例如ps课程,在教室里上48节课,然后在机房实训2周,学生就能将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操作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图片处理中。

由此可见,实训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用也很大。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时,都采用了面面俱到的策略,即将技术类和商务类的实训课程平均分配。

既开设c语言、数据库、ps、网页制作,也开设市场调研、网上开店、数据分析、seo等实训。

这样的实训课程的设置,固然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储备更丰富,专业技能更全面,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

尤其是走商务方向的院校,虽然开设了技术方面的实训课程,但是学生却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些技术内容,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反映上了课和没上一个样。

这是因为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而走商务方向的学生在技术方面基础太差,理解不了。

而对于走技术方向的学生来说,他们经常会有自己是学习的计算机专业的错觉。

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路。

1、突出人才培养的方向,抓住重点。

每所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都有区别,在进行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时,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围绕人才培养的方向来开设实训课程。

要大胆的砍掉和人才培养方向不匹配的课程,哪怕这些课程别的院校都有开设。

例如走商务方向的院校,完全不需要开设c语言、数据库等实训课程,甚至连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都可以忽略,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点放在商务能力的提升上。

电子商务行业本来就是一个讲求合作的行业,没有人能成为全才,我们要勇于面对这个现实,不要苛求学生成为万金油,哪个岗位都能胜任。

2、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实训课时。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少,学习习惯也不够好,在接受新知识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在进行实训课程的课时设置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合理设置,如果两周不行就三周甚至是四周,不能因为课时的限制而减少实训课程的课时。

实训课程课时不够的后果就是浪费教学资源和师生的宝贵时间。

3、紧跟行业发展步伐,适时增加新的实训课程。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很快,经常会出现新的技术,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针对行业的实际需求开设新的实训课程。

新的实训课程能让学生贴近行业发展,了解行业的岗位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新的学习方向。

例如在以前,绝大多数的院校都没有开设seo的实训课程,但是随着搜索引擎在推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seo的重要性逐步显现。

在高职电子商务学生的技能抽考的考试大纲中,明确将seo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实践技能之一,这使得所有的高职院校纷纷增加了seo的实训课程。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建设好了就能一劳永逸的。

高职院校应该随时关注电子商务行业的新变化和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调整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课程,以达到预期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目标。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六

为推动我市外经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出本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我局坚持高端引领战略,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基本上形成了以番茄、葵仁(无壳葫芦籽)、肉食品、脱水菜等农产品为主导的良好出口格局,主要农产品已经进入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今年我市农产品出口数量增加、价格也大幅上涨(主导出口产品蕃茄目前价格为1200美元/吨),预计全年可实现实际出口额3亿美元(包括区外报关和代理)。

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综合商务信息服务。

按照由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到信息供应链平台再到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的三级跳战略,以“三化”(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改造为主线,以创新电子商务模式为核心,以提高信息商业价值为生命力,以重点工程为主要推动力,以重大项目为主要支撑,通过供应链平台建设、“三横”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数据库建设、电子商务建设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项目,努力打造对外贸易信息服务增长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建设重点。

按照“一轴两端两极六链”推进供应链平台建设。一轴:特色农畜产品市场产业信息轴;两端:连接国际国内高端市场信息;两级: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组织化的基层组织;六链:番茄、肉食品、脱水菜、葵仁、绒纺、瓜果蔬菜六个特色产业信息链。

1、一轴,依托我市特色产业链条和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一个特色农畜产品市场产业信息轴,即,以特色产业信息为主要支撑的信息服务载体。利用3-5年时间,力争实现“一轴”对全市农民与农户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经济合作组织覆盖率达到90%以上;流通企业覆盖率达到100%。

海、北京、天津等。

3、两极:即,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的基层组织。建设30家龙头企业网站,制定相应规划,并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龙头企业信息链的建设工作。覆盖农村专业化基层组织达到100个。

4、六链:即,番茄、肉食品(羊肉、鹅肝、鹅肝疆)、脱水菜、葵仁、绒纺(羊绒、鹅绒制品)、瓜果蔬菜六个特色产业信息链。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建立信息供应链,将供应链各个环节信息收集发布作为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沟通载体,连接、整合供应链,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实施质量、成本、准时化、标准化建设、质量溯源体系、产业预警全程监控式的信息服务机制,建立“一条龙式”信息服务机制。

(二)“三横”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三横: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通过外经贸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立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信息,充分发挥充分发挥网络的聚集辐射功能,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发展。

(三)数据库建设。建立对外贸易数据库,以国际市场和产业信息数据为支撑,建立贸易价值链和建立产业价值链分析模型。

(四)电子商务建设项目。一是建立gtm服务项目。二是开通在线广交会。三是筹备在线德国科隆、法国巴黎、日本东京食品博览会。四是开展第三方对外贸易电子商务业务。

(五)公共服务项目建设。(1)制定国际市场指南。(2)建立产业预警机制。(3)设立信息咨询中心,开展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与发布。

(4)建立完善产品质量溯源体系。(5)建立外贸企业诚信和竞争力。

评价体系。(6)贸易管理与政策咨询。(7)人才培训。(8)建立对外贸易联系机制。

四、申请支持项目。

外经贸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共需投资170万元。其中:供应链平台建设30万元,“三横”信息高速公路建项目10万元,数据库建设项目25万元,电子商务建设项目25万元,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项目80万元。

二00八年十一月九日。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七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理念,茶文化体系就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内容,通过对我国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整个文化机制中包含了诸多元素内容,无论是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知识元素,还是其中所具有的积极精神理念和行为规范,都是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能够被借鉴和应用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从学生出发的教育模式,当然也是衡量学生是否遵守相关规矩和要求的重要标准和要求。通过对当前整个高校学生培养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多数学生培养活动中均缺失素质内容的教学与引导。而对于现阶段整个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整个高等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求来说,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当然,引导学生参与素质教育又是当前整个教育机制所欠缺的内容。就高校学生素质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其作为高等教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内涵和行为理念关系到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价值发挥。同时,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更重要的是一种行为规范的培养,通过开展合理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其能够在丰富教学理念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体系、完善的行为规范。结合当前整个高等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看,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元素,是当前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和历史内涵看,完善的茶文化元素,正是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教学培养体系创新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融入的重要元素和内容。在学生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素养、行为规范的价值大于其他元素,可以说在当前学生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学习理念的全面提升。如果能够将茶元素融入其中,那么首先就需要寻找到茶元素与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合理定位。当然,茶文化体系不仅仅是一种具有丰富理念内涵的元素,同时也是一种融入多元化物质元素的体系,在整个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元素中,所具有的具体特点融入其中。比如直接用茶元素的特点,直接融入到素质教育活动中,从而丰富提升茶文化元素的应用效果。对于当前我们所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来说,其不仅仅是教学元素的应用欠缺,也是当前整个文化理念的不足与匮乏。所以,通过融入茶文化元素体系,能够在满足素质教育活动要求的同时,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品位,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体系应用的最佳效果。

5结语。

茶文化体系作为我国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与关键,在现阶段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价值日益提升的今天,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培养的各项元素,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最佳培养,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全面融入。当然,对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开展来说,将传统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不仅是优化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优化学生培养机制,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学生培养的有效融入。

参考文献。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八

1.会员消费后短信告知卡内余额2.三天后短信自动回访3.跟顾客紧密的互动和沟通4.顾客生日自动提醒5.人性化的短信群发功能1.数据店内电脑和网络双重备份,店内电脑出现任何问题损坏、被盗都不会丢失顾客资料和营业数据。2.数据多重加密保护,防止泄露。3.独有的店内业绩缩水开关,防止工商税务稽查。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九

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健康吴忠建设,全面提高我市居民健康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力争到20xx年,全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重大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努力完成自治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的指标要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xx%,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5‰和14/10万。

(一)实施健康素养提升工程

1.加强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六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科学健身及疾病防控知识等。深入推进“三减三健”活动,引导居民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2.推进全民健身。加大健身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举办品牌赛事及体育活动。

(二)实施健康细胞建设工程

3.开展健康社区(乡村)建设。加大城乡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治理垃圾污水,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实施饮水安全保障工程,推进厕所革命。合理布局社区健身设施,开展居(村)民健康监测评估、健康管理和扶老、爱幼、助残、心理咨询等服务,完善社区健康公约和居(村)民健康守则。

4.开展健康企业建设。落实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加大废水、废气及固废垃圾处理力度,严格落实工作场所健康防护措施。支持节能环保低碳项目建设,建立健全职工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5.开展健康机关建设。加大机关环境卫生整治和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做好环境绿化美化工作。完善机关基础卫生设施及体育锻炼设施建设,推行工间健身制度,积极开展符合各单位特点的健康知识讲座和体育健身活动。加强机关职工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建设健康食堂,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体检。

6.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和无烟学校建设。做好学校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加强学生近视、肥胖和营养不良等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和干预。加强医校协同联动,按要求设置学校医务室或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有条件的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或心理咨询师,认真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7.开展健康家庭建设。推进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对影响家庭健康因素进行干预,加大家庭基本应急救护技能普及和培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家庭、居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

(三)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工程

8.加强重大疾病筛查救治。对心血管病、脑卒中等9种重大慢性病开展医疗机构机会性筛查干预,实施上消化道肿瘤精准防治项目。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救治及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和分类管理,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加大产前检查和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等。

9.加大意外死亡综合防治。加强学校安全教育,落实溺水、踩踏等易发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加强乡村及城市公路养护管理,加大急弯陡坡、长大桥隧等路段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及适老环境建设。加强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防护技能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0.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市级营养健康专家库,各县(市、区)成立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和会商。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三位一体”的检验检测体系和信息化追溯体系,强化药品流通监管。

(四)实施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工程

11.促进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全面开展市县两级医院等级提升行动,重点支持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功能科室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县域医疗分中心。

12.规范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推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有效增加产科床位,全面改善产科、儿科诊疗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

(五)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3.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依托市人民医院积极建设心血管、呼吸、妇产、儿科、创伤、传染病专科类市级区域医疗中心。

14.加强特色优势专科建设。依托县域医疗健康集团,加快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中心建设,提升县域影像、心电、超声诊断等能力。

15.加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加快市级综合医院传染病病区和4个县级综合医院标准化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加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重症病区(病房)建设。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设置和管理。

(六)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6.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推动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标准,新建红寺堡区中医医院,改扩建同心县中医医院。加强市、县中医医院呼吸科、急诊科、感染科等科室基础条件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提标扩能。

17.加快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以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为重点,推进技术、管理和品牌扩容提升。加快中医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七)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程

18.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实施人才交流、潜力人才培养计划及紧缺人才、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瞄准国内知名院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通过校院、院院、校企合作,引进全日制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或团队。

19.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配合自治区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安置工作,支持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到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落实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职称“凡晋必下”制度,推进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

20.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晋升和倾斜政策,提高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

(八)实施智慧医疗健康升级工程

xx.加快信息一体化建设。加快建成全市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专网,加大医疗机构应用、服务、资源等云化部署,对接涵盖互联网医疗、诊断、医药、运营监管的一体化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平台。

xx.推进标准化应用。加快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数据库标准化应用,逐步推动“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健康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应用,加强传染病、免疫规划、慢性病、食品安全、120急救、血液等业务领域信息标准化应用。

23.加大服务智能化建设。大力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推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日间手术、预住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探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家庭病床试点工作,实现远程影像、心电、病理、超声诊疗系统全覆盖。合理引导医疗机构增加对辖区高龄、失能等行动不便老年人护理服务供给。

(九)实施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工程

24.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新、改(扩)建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和实验室,配齐实验室仪器设备,完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完善疾控机构职能设置,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落实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

25.深化县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落实县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五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要求,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分级诊疗落地见效,县域内群众就诊率达到90%以上。

26.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支付方式改革措施,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付费改革试点,积极开展调整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及比价关系试点工作。

27.深化医疗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规范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审批程序,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支持政策,完善多元化办医格局。

(十)实施健康产业培育工程

28.加快医养康养产业发展。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创新合作模式,全面整合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及社区等服务功能。加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中心和老年医学科建设,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活动。

29.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逐步培育2―3个中药材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实施中医药养生保健行动,加快中医养生保健与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紧紧围绕吴忠特色中药资源,开展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中医药健康养生产品的集成创新与应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市、县(区)级领导同志包抓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各部门(单位)要将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或清单。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制定具体工作清单,明确重点任务、重点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

(二)加大投入保障。建立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补助等及时足额到位。对履责到位、成效显著的县(市、区)通过以奖代补机制在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支持。各县(市、区)要全面落实政府投入责任,统筹安排经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健康需求的投入保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三)强化宣传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将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纳入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和健康吴忠建设考核内容,建立考核约束奖惩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每年12月将各县(市、区)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考核情况及时报市委和政府。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十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赣办字[20xx]45号)和《江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20xx-2017)》等农村信息化相关文件精神,制定20x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以来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的,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多方受益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江西省“1236”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规模,大力提升我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围绕五年方案中“1236”总体工作目标,20xx年着力完成“1333”工作目标任务 :“1”即建立和完善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333”即建设300个“信息化乡镇”,其中重点建设300个乡级信息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300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培训活动,培训3万名农村信息化人才。通过完成“1333”工作目标初步建立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体系基本框架。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启动建设省级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工程

1.建设省级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以省级统一管理的网络、软硬件设施、应用系统为基础,集成省级及省级以下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统筹规划建设一个江西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6月份前组建“江西省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中心”, 以江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江西“三农”信息网为依托,做大做强江西“三农”信息综合平台。逐步实现与各部门涉农信息系统的应用接入和资源共享,从而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2.推广使用乡村电子政务。依托江西省“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广乡村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实现电子政务与村务管理、社会管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紧密结合。争取年底完成300个乡镇、3000个行政村村务管理应用的推广工作。

3.建立咨询专家队伍。依托农业厅12316、科技厅12396、组织部12371、信息田园11868等农业呼叫热线,整合资源,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和“三农”政策咨询专家队伍的建立,为“三农”信息服务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二)启动实施江西省“信息化乡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300个“信息化乡镇”

1.结合“百镇示范”工程和“乡乡通”工程建设,开展以“八项达标”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乡镇”建设。即乡(镇)中心服务站建设达“六个一”标准、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达到100%、行政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正常运行达100%、“信息技术乡村行”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行政村培训率达100%、村务管理应用达80%以上、有线电视普及率和自然村广播达80%以上、农村手机报普及率达40%、宽带入户普及率20%以上。

2.加快共青城市“全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2012年上半年,共青城市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工程要全面启动,当地政府要加强项目组织和资金筹措工作,把共青城市打造成全省农村信息化和智慧工程示范区,做到项目有资金、进度有调度。

3.通过开展“宽带入户”、3g到村等通信基础建设活动,为农民提供低价格高品质的有线、无线上网产品,同时有效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络门槛,全方位为农民提供“三农”政策、产品市场信息、务工信息等各种惠农助农信息。继续开展“宽带入户”活动。采取与企业联动,对宽带入户农户实行“政府贴补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户支出一点”的办法,各县(市、区)要出台对入户宽带的奖补政策,2012年试点乡镇达到宽带入户率20%以上。

1.加大乡镇信息服务中心站建设力度。依托乡镇农技推广站和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将乡镇信息服务中心站初步建成农村综合信息发布、收集、咨询、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产供销、行政事务代办、农民培训等的中心。中心站要达到“六个一”标准,具体标准为:(1)一处固定场所:要求交通方便,在乡镇集镇临街地段的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原则上信息服务站专用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并具备一定培训条件。(2)一套信息服务设备:有宽带上网的电脑、电视机、电话、打印机、门牌、桌椅板凳等办公设施,并且要接入乡村电子政务平台。(3)一面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有向涉农企业、种养销售大户和农户等显示各种政策、社会、市场等方面实用信息的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led电子显示屏幕或者投影设备)。(4)一名专职信息服务员:信息服务员应能够操作各项信息服务设备,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及上网,能够帮助和指导农村客户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及信息查询服务和相关服务,代办电信相关业务。(5)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有一套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及对村级信息服务站业务指导的管理制度。(6)一套绩效考核办法:有一套考核村级信息服务站的考核办法,同时并接受县信息化办考核管理。乡镇中心信息服务站建设由政府负责投入,整合部门资源,公益使用。

《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十一

1.构建企业文化,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

近几年来,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容易诱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思想。如果企业的党政工作缺乏引导和教育,那么其副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企业要想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往往就要依靠党政工作。由于企业文化的发展要靠党政工作去推动促进,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要将党政工作放在第一位。

2.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的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如何将石油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变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石油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要想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3)当石油企业员工的行为与规章制度相符合,并且员工为石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时要通过党政工作来表扬该员工,相反如果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规章制度不相符,并且员工的行为还损害到企业的利益,此时要通过党政工作来批评教育该员工,从而促使员工可以认同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将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他们行为的指南。规章制度是一种外在的监督以及控制,其要求企业内的每一位员工都要遵守,然而党政工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员工的自觉性以及自律性。通过党政工作可以广泛教育员工,增强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的认同感,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有效实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且也可以进一步推动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

3.以党政工作为基础来营造和谐的氛围。

任何事物的健康发展都与良好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环境,然而党政工作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是员工工作、学习的场所,因此石油企业要努力为员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学习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学习环境可以让员工心情明朗,还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理念,但是西方文化一些消极因素也会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此时要通过党政工作来营造稳定的、稳定的环境,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人是党政工作的对象,因此在党政工作中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套和谐企业文化的架构体系。

二、企业党政建设管理对企业文化的作用。

1.有助于塑造企业精神。

首先,石油企业文化的内容是企业党政工作内容的延伸。石油企业文化与党政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石油企业文化的内容融入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经营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石油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企业精神正是对企业党政建设中集体主义教育的具体化以及企业化。石油企业文化中的职工价值观念、职业技能等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且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活力。其次,党政工作指导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且也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党政工作可以增强员工的道德意识以及法制观念,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公平竞争、奋发向上的氛围,促使企业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党政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员工、关心每一位员工、理解每一位员工,不断提高石油企业的凝聚力,实现石油企业的发展目标。最后,当前,在石油企业管理工作中,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石油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员工的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在开展党政建设管理工作的时候要重视员工的主动性,如果其忽视了员工的主动性,那么此项工作是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的。石油企业如果发现在党政建设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违背员工利益的情况,此时要马上纠正过来。石油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要切实保障员工的利益,增强员工对石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2.有助于培育企业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这就会规范、调节以及约束人们的行为。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成长背景不同等,因此每一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面对这种情况,石油企业要通过党政建设工作来引导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增强石油企业的凝聚力。在石油企业文化中,价值观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石油企业如何培育价值观呢?此时党政建设工作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石油企业在开展党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搞好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让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员工的价值观形成之后,石油企业要借助党政建设工作来大力宣传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这样做便于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

3.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石油企业党政建设的工作对象就是人。石油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员工之间会因为利益、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因素发生摩擦。如果石油企业不及时解决这些摩擦,这会增加员工间的矛盾,最终不利于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了能够改变这一局面,这就要求石油企业要重视党政建设工作,并且要将其侧重点放在“教育人”上,通过教育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化解员工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又营造了和谐的企业文化。

三、总结。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十二

摘要:文章以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应用处理+信息交换”运行机制为主线,从信息平台设计思路、技术模式、业务模式、账务管理模式等角度,分析了邮政电子商务价值链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经营平台;业务模式;账务管理;客户资源。

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是邮政电子商务专业的技术平台、业务平台、数据营销平台、运营管理平台的集合,“多媒体互动平台”是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商业包装,“经营平台”是邮政电子商务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商务运营模式,即经营以商务信息交易为主体的“多媒体互动平台”。“多媒体互动平台”定位于供应链和分销链的结合点,客户资源和供销渠道构成了邮政电子商务价值链的轴心,通过“应用处理+信息交换”机制,实现价值链“多赢”的格局。

1.1技术设计邮政电子商务第一要素是商品的信息接入,由其组成的“信息”、“信息+支付”、“信息+支付+配送”、“信息+配送”等基本业务模式,是完成供应链和分销链连接互动的基础。但无论采用哪种分销(接入)渠道,实现模式都可基于“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的技术平台机制完成,见图1。

商户的应用系统通过信息转换,将应用处理点延伸到“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使商户应用资源适应邮政电子商务技术平台运行环境,从而完成供应链的应用接入。图中,信息转换包括通信接口、加密解密、电文格式、传输协议、交易代码、函数变量等业务数据定义。11185、183、短信、网点等分销渠道的接入网关(或前置机)通过网络交换,完成与“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的网络连接和应用连接。图1中,网络交换包括接口转换、协议转换、参数转换等以itu协议为基础的数据。分销渠道向“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发起交易请求,收到交易后请求应答,由此完成查询、交易、撤销、打印等系列业务功能。

“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的运行基础是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即完成“应用一点接入,多渠道辐射”。通过读写、请求、中断、响应、应答、延时、标志位、函数换算等操作指令,各进程将不同的数据按相应的通信端口和传输接口转发到对应的供销渠道,实现供应渠道和分销渠道的信息实时互动。从而完成资源型产品——多媒体互动平台的技术环境。

1.2业务设计根据以客户数据库资源换取应用接入资源的思路进行业务设计。在业务发展初期,商户的应用(服务)接入到“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邮政通过分销渠道为客户办理“代”字号业务,主要服务于存量市场,这是邮政电子商务的低级形态。

产品供过于求是当今市场经济的特点,商户的症结是分销渠道不畅。当多媒体互动平台客户资源积累到一定数量,形成强势卖方市场,用于帮助商户开发增量市场,这是邮政电子商务的高级形态。

1.3营销设计客户数据和“诱因”是直复营销的基础。数据归集到“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后,通过整合,可以提高营销精准度。

客户原始信息通过i1185电话外呼等方式进行维护更新,形成了客户资源库。以交易信息为基础,通过关系换算,演变成“名、址、卡、号、证”客户信息库,用于完成客户数据静态管理。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客户群都有其特定规律,以量化的客户特征值为参数判断,从“名、址、卡、号、证”客户信息库中筛选目标客户数据,由于筛选的都是潜在客户数据,直复营销活动的精准度必然提高。

1.4运营设计以渠道整合为基础,完成业务流程创新;以客户资源为基础,完成营销方式创新;以业务(服务)为载体,以渠道管理和客户管理为基础,完成经营方式创新。

2.1构建物理平台目前全国还没有全网性“应用处理+信息交换”平台,只有少数省份初步具备了专业归属的增值应用处理平台的雏形,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接入环境较差,不能适应市场化需求。11185、183网站、短信平台的应用系统局限于个性化通信平台,需要“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支撑其增值业务二次开发,支撑网点、11185等分销渠道的营销创新。

构建“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以下简称“应用交换平台”或“应用交换中心”),提供供应链和分销链渠道整合环境,满足多种应用接入、多种渠道接入已迫在眉睫。为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应用处理信息交换”概念的网络技术实现模式。

2.2网络架构全国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包含全国中心、省中心两个级别,按功能分为应用交换层、分销渠道接入层、供应渠道接入层。

3.1省中心应用模式流程简述:网点(或11185)通过省应用交换中心获取商户(产品)信息,以网点终端界面(或语音)方式提供给客户选择;支付;打印交易凭证;后台从省应用交换中心提取订单或派单。

业务模式:网点+支付(参考案例:.网点代收费);网点+支付+配送(参考案例:铁路客票订送业务);11185(参考案例:代理保险产品直复营销业务);11185+支付(参考案例:11185电话福利彩票投注);11185+支付+配送(参考案例:11185代理机票业务)。

3.2全国中心应用模式流程简述:网站(或短信)通过全国中心平台获取商户(产品)信息,以web(或短信)方式提供给客户选择;支付;交易凭证以电子表格存储在全国中心;后台从全国中心平台提取订单、派单。

业务模式:网站+支付(参考案例:网站游戏卡充值);网站+支付+配送(参考案例:网上订购礼仪鲜花);短信(参考案例:ems邮件到达通知服务);短信+支付(参考案例:绿卡短信通知服务);短信+支付+配送(参考案例:电视、dm+短信订购)。

3.3全国中心应用+省中心交换的大集中模式流程简述:网点(11185)通过省中心平台交换,从全国中心平台获取商户(产品)信息,以网点终端(或语音)方式提供给客户选择;支付;打印交易凭证(或电子表格存储在全国中心);后台从全国中心平台提取订单或派单。

业务模式:网点+支付+配送(参考案例:农资产品预订/分销);网站+支付+配送(参考案例:集邮珍藏品订购/分销);11185+支付(参考案例:11185电话体育彩票投注)。

3.4全国中心交换+外省中心应用的漫游业务模式流程简述:网点(1ll85、183、短信)通过全国中心平台交换,从其它省应用交换中心获取商户(产品)信启.,以网点终端(语音、web、短信)方式提供给客户选择;支付;打印交易凭证(或电子表格存储在应用处理省中心)。

4.1架构和定位以应用处理点为参照,分全国中心、省中心;以支付处理点为参照,分网点、支付网关;以支付方式为参照,分网点现金、卡/折的在线支付。其中,11185、183、短信平台(系统适度保留账务管理功能,满足个性化平台运营管理需求)技术上可视同应用交换中心的网点接入,除了业务的在线支付,款到发货(货到付款)支付方式可纳入网点现金的特例。账务管理的架构分为以下两个级别。

全国中心账务管理。内容包括全国性业务数据和支付网关交易数据的汇总、统计;与供应链(全国性商户)对账、清分、结算;与分销链(各省)对账、清分、结算,全网性业务交易数据、支付网关交易数据分给各省。

各省中心账务管理。内容包括本省处理的业务数据汇总、统计;与供应链(本省商户)对账、清分、结算;与上游供应链(全国中心)对账、结算;将全国中心处理的业务数据和本省处理的业务数据,按网点清分;确立动态结算代办酬金的网点结算机制;以网点为单位,统计各县、市的业务量收。

4.2营业资金回笼方式一是11185、183、短信平台的业务在线支付。二是网点委托银行代收现钞。三是网点捆绑结算账户,预存营业款;应用处理中心根据网点的代码、结算账户、营业资金数据的一一对应,向支付网关提交批扣(或实时扣)申请。

4.3异地业务、漫游业务的账务管理各省业务在全国推广,既可移植应用到全国中心平台,采用“全国中心应用处理+省中心交换”大集中处理机制,也可采用“全国中心交换+省中心应用处理”漫游机制。账务管理只将业务“落地省”逻辑上当作全网性商户即可,其它不变。

参考文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信息办.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十三

1.经济学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在生源的数量方面,经济学专业发展的时间相对较长,其生源有一定的基础,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优质的经济学专业人才,致使其生源方面相对乐观,在数量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各个高校均设有经济学专业,专业数量的增多,提升了其学生的规模。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生源的增多,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与专业发展的要求,经济学专业聘请了众多的优秀教师,不仅在数量方面有所增加,同时教师的质量也有所保证,其教师的学历基本保持在硕士学历以上,对高学历人才的重视,如:海归人才、博士等,促进了经济学专业发展。同时,各个高校为了促进其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对其教学科研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制定了激烈机制,从而吸引了高素质的教师。在政策方面有提供住房、安家费,改善办公条件等措施;在激励政策方面,鼓励创新、积极进行科研等,如果在其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取得成果,教师的奖励是十分丰厚的,从而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质量与科研成果方面,现阶段,各个高校均注重与企业、政府部门、科研结构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为其科研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保证了科研的环境与资金。高校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与科研成果,积极重视研究性人才,通过一系列政策实现了对人才的吸收,进而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人才保证。经济学专业的科研项目较多,通过不断的努力,其科研成果不断发表,其科研的数量与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在教学设施方面,教学设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是教学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均有所影响。教学设施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条件等方面。教学环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优质的教学环境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其学习,保证其学习的质量。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各个高校均重视经济学专业的发展,通过对其投入的增加,改善了其教学环境,主要是经济学专业的教学理念、专业发展方向、专业发展的方式等方面的改进,从而为教学提供了必备的资源。同时,经济学专业的资金投入明显增多,使其教学设备与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多媒体、计算机与教学实验等各个方面条件的改善,利于经济学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2.经济学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经济学专业经过不断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在其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制约着其专业的稳步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学专业特色路径的建设,下面将分析影响经济学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在其建设过程中,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或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特色路径的建设。在专业构建方面,经济学专业在其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外延发展,忽视内涵建设,主要是由于经济学专业在不断扩招,使其学生的数量大幅增多,但面对其专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办学能力不能满足专业的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等等方面的不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高校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其经济学专业的数量有所增多,其生源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学校的转型,提高专业的竞争力,高校纷纷采取重视外延发展的方针,这一方针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降低了其教学质量,使其在科研成果方面也未能获得较大的提升。同时,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未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制约着其专业内涵建设,不能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师资源方面,经济学专业由于盲目扩招,学生数量的急速增多,但经济学专业的优秀教师资源却相对较少,教师资源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教师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机会较多,其稳定性较弱,教师往往担任多学科的课程,多领域的职位,从而教师的精力未能全部放在经济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中。由于高校的教学任务重,科研经费不足,致使教师的教学、科研动力不足,教师为了实现自身发展,往往选择其他行业。在学生就业方面,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整体经济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在此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对人才的需求有所减少,导致就业机会也逐渐减少,直接影响着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同时,由于经济学专业的重视其理论知识,轻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致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足,其就业更加困难。

二、实现经济学专业特色路径建设的措施。

经济学专业特色路径建设的实现,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如: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方向、教师素质等,办学理念将指导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培养目标将利于其教学的实现,教学素质将保证其专业的持续发展,因此,经济学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特色路径的建设。

1.确定办学的理念。

经济学专业的特色路径建设中其办学理念是最为关键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其专业建设的成败,专业的发展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进而确定其办学的方针、理念与方式等。办学理念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将指导专业的发展,同时影响着专业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等。办学的理念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与系统性,从而使其专业的发展更加完善,同时办学理念要不断创新,使其专业具有特色与竞争优势,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进而才能实现特色路径建设。经济学专业的办学理念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在满足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特色,根据时代的需要,实现其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高校要更新其经济学专业发展的理念,教师要转变其教学的理念,逐渐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研究学生培养的方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针对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学校管理方面,经济学专业也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从而实现人性化管理,促进其培养目标的实现,实现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规划专业的方向。

经济学专业特色路径的建设要规划其专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办学理念的调整,其专业发展方向也要实现多元化发展,才能促进高校的发展,实现专业特色路径的建设。专业发展方向的规划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工作,合理的规划,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经济效益的增涨,因此专业方向的规划是必要的。经济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要适应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等方面的需求,经济学专业仍需坚持扩招、合作办学等方式,同时要注重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的有效结合;经济学专业要确定长远的战略目标,根据国际经济的形势,调整其专业定位,使其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经济学专业要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如: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办学条件等,逐渐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交叉学科的教学,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进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其满足企业的需求,并实现专业的特色路径建设。

3.完善教育的资源。

教育资源主要包括生源与师源,二者的完善有利于专业的特色路径建设,经济学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其师资力量,不仅要保证其数量,还要保证其质量,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专业的发展,教学的质量与科研的成果等,经济学专业的教师要具有特色,具有专业特色,才能建设特色路径的经济学专业。高校要采取相应的政策,从而吸引优秀的教师人才,并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使教师通过科研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培训、留学等机会,使其教学能力不断提升,通过交流将使其更加了解经济学专业的发展;高校要健全其用人机制,其机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提高物质待遇,采取关怀手段,进而保证其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经济学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其生源,通过大力的宣传,树立学校的形象,通过各个方面的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生源,为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高校的生源要注重其质量,进而实现人才的培养,学校要注重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总结。

综上所述,经济学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实现其特色路径的建设,要明确其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积极利用其优势资源、降低其劣势的影响,同时,要明确其办学理念、专业方向、人才培养与教育资源等,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多元化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相信,经济学专业将实现特色路径建设。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十四

为贯彻落实陈扬常务副市长关于建设基础信息平台的`有关指示精神,3月28日下午,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在我局联合召开了扬州市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座谈会,市经信委等15个市级机关相关部门参加了座谈会。

市发改委孙景亮副主任介绍了扬州市经济地理信息管理平台(一张图)的建设背景,根据陈市长的两点要求,提出了由国土部门率先开放国土资源管理平台,其他部门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叠加应用,实施社会管理,不断积累数据,实现资源共享的建设思路,并对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了部署。市国土局叶卫东副局长对我局国土资源全生命周期智能监管决策系统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作了说明,会议听取了我局具体建设方案及全市基础地理相关工作情况的介绍。

市各有关单位就本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资源情况进行了交流,对基础信息平台和我局项目方案提出很多积极的建议和意见.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十五

应急救援。

信息系统一、概况(一)综述。

安全生产作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的具体体现。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二)建设背景。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把安全生产摆在了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策同等重要的位置。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的奋斗目标,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安全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任务。(三)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防方针;本着突出重点、紧密结合国情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整合和引导社会科技资源,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防科技保障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安防的贡献率,全面提升安防科技水平,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整个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划分为四个主要的系统平台建设,每个系统平台下面又分为多个应用子平台。我们强调,信息系统是为了给实际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参考手段而建设,信息系统决不能取代实际的工作职能,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整个系统平台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安全生产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系统总体规划框架图1所示。

图1系统规划框架图(一)系统平台层。

1.生产安全监察与监控平台。

本平台主要是针对公共危险源、事故源进行静态、动态监察和监控的平台系统,该平台通过有效的采集、分析手段,包括:视频监控、感应器、gps、对讲系统等对各种危险源、事故源进行监控,并主动报警,第一时间进行反应,并可以联合“应急处理指挥与调度平台”进行有效地处理,及时将事故消除,将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2.生产安全应急处理平台。

生产安全应急处理平台包含重大安全事故辅助决策系统和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两大部分,这个平台主要是针对出现的事故进行协调的处理平台,该平台可以接收来自“生产安全监察与监控平台”和“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的事件触发而启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合理的应急方案,第一时间对事故进行处理。3.企业安全生产电子政务平台。

电子政务平台是安监局提供“服务”的平台,是政府相关部门、安监局、企业之间的协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进行信息发布、电子办公、救援体系管理和安监信息网络管理。4.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平台。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信息平台,企业通过这个平台来完善自身的安全机制和应急能力,而安监局可以通过该系统密切监察和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制度,从而将安全隐患从根本上进行消除。(二)应用平台层。

应用平台层是在系统平台层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子系统平台,包括数据申报与采集、电子政务、信息发布平台等;为系统平台层提供服务,是系统平台层的细化。在建设过程中,整个系统按照总体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需要和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配置和功能扩展,并能保证建成的国家、省、市、县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之间能够无缝的接口和进行信息交互。

在应用平台层的建设中,特别要研究的是重大事故应急处理平台的建设;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是生产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但目前应急响应是政府管理职能中的薄弱环节,它存在着文化、管理、机制、技术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参照国外经验,重大事故标准应急救援体系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一个4×4的矩阵。如图2所示:

图2重大事故标准应急救援体系构成建设重特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体系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组织机制、运作机制、法律基础和保障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应该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应急体系,设立专门机构,组建职业队伍,制定相应的职责、权限和流程方案。构建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指挥模型、应急联动业务模型、部门协作模型、管理与运营模型,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理顺政府应急救援体系。(三)系统支撑层。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需要硬件系统、网络通信系统、gis等的支撑。地理信息数据与业务应用系统相结合,构成安全生产监控点的电子地图。通过安全生产支撑层的建设,可通过电子地图和网络通信实现对重大事故源的远程指挥、监控。便于重大事故预防、应急计划制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事故的预防工作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四)数据存储层。

完善、及时的数据资料和信息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数据库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功效。而一旦建立了这样数据库系统,由于整个系统是一个网络化的体系,将能够很好地保证这些信息和数据在应用平台之间的流动。数据库储存的信息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l

安全信息:自身存在危险性或有安全需要的对象的属性信息(不含地理信息)。

l

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的各层不是孤立存在的,层与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层内的各个系统应该要互联互通、动态管理、扩展性和灵活性兼顾。武汉邮科院与国家安全科学研究院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下属的虹信公司是院集团的主要子公司之一,在安全生产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章主要介绍基于上述层结构基础上虹信公司实际开发的子系统。

(一)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管理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集中监控系统”是在生产、安全及管理方面的一个实时监控系统,对于煤矿的生产运行状况、安全水平、灾害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系统解决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远程、实时、集中和在线监控问题。系统逻辑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系统逻辑结构图。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集中监控系统”为我国各类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防范提供了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在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现在湖北大冶煤矿、湖北建始煤矿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二)省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

组建省级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解决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问题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件大事。为了满足省级安全生产的迫切需要,按照安全生产层次图设计了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图4)。

图4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功能图系统的主界面如图5所示:

图5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主界面。

建成后的平台可以实现对全省范围内的重点应急对象与应急资源的显示、传输、统计、上报、接收、分析功能;特大事故灾难的预警、接警、处警功能,在应急救援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联动、协同救援的功能;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实现应急指挥决策工作中的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应急信息处理、图像、数据交换和信息发布;为省委、省政府领导提供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支持。

该系统在湖北省得到了应用。(三)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

图6cnumen-01型定位监控系统组成框图。

1《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2004~2010,2004。

2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技术、方法与程序研究专题。

总结。

报告”,2004。

3吴宗之、高进东、魏利军,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4吴宗之,中国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届中国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

5民盟中央灾害与社会管理专家组,建立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人民日报,2005年1月21日第十三版。

信息平台建设协议书范本篇十六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xx〕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xx〕32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xx〕12号),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地见效,加快健康南通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xx―20xx年)》,加快实施《“健康南通20xx”规划纲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到20xx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程度显著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全民医保制度显著完善。到20xx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全面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全面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全面下降,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1.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完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全民健康教育制度,加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教育。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建立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为市级媒体等有关单位和各地开展健康科普提供支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市广电集团和其他媒体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有效激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主动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加强健康教育科普基地建设,组织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到20xx年和20xx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9%和32%。

2.合理膳食行动。制定并实施居民营养计划,普及合理膳食营养知识,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加强有针对性的营养和膳食指导,推广使用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等健康工具,促进减盐、减油、减糖。开展人群营养健康状况、食物消费状况监测和总膳食研究。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评价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在养老机构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加强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普及食品营养标签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控制过量饮酒,加强限酒健康教育,减少酗酒。到20xx年和20xx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保持低于3%。

3.控烟行动。利用世界无烟日等卫生健康主题日开展控烟宣传,促进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的社会风气。发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的控烟引领作用,建设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努力营造无烟环境。建立戒烟服务体系,开展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推行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强化控烟监督执法。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严格落实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等有关法律规定,将青少年作为吸烟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努力减少新增吸烟人群。到20xx年和20xx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不低于xx%和80%,全市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xx%和20%。

4.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居民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加大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设立心理卫生援助热线,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加强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建设,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流动人口聚集地推广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精神障碍防治工作,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率和管理率,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奖补政策,对经济困难的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实施免费救治。以镇(街道)为单位,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加快组建专业化、社会化心理救援队伍,加强灾害和事故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到20xx年和20xx年,全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20%及以上和xx%及以上,减缓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

(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5.全民健身行动。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健全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均衡布局构建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完善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高标准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健身中心、户外健身营地等全民健身设施,推动“10分钟体育健身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推动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向基层和不同人群覆盖延伸,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实施特殊人群体质健康干预,有针对性地为各类人群提供运动健身方案。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等职工健身活动,促进在职人群体育制度化、常态化。整合公共体育和医疗卫生资源,推广建设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和平台,创新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培训可开运动处方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加强各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打造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综合服务平台。到20xx年和20xx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不低于16.2平方米和16.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不低于2.7平方米和3.1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3.3%和9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41%和45%。

(三)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6.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行动。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规划指导与调控引导,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健康服务网络,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全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加快南通创新区综合医院建设,加快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儿童、妇产、肿瘤、精神、传染、口腔等专科医疗机构建设及全面推进胸痛、创伤、卒中、新生儿和孕产妇危急重症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医保引导基层首诊差别化报销比例力度。全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加快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所有县(市)和涉农区全面建立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县域医共体,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加入。加快建立市、县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中心,完善乡镇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全面优化整合乡镇卫生院与卫生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完善基层卫生人才招引、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落实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稳步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工资水平。鼓励各地调剂部分事业编制,定向招聘在村卫生室工作满六年的执业(助理)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配齐配足执业医师及注册护士。加强学校卫生室建设,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建立政府购买校医服务的机制。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督、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现代化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构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链,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推进疾病诊疗全程质量管理,建成市级医疗服务质量综合监管平台。到20xx年和20xx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7.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向公众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监测评估和规范管理。建设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心,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心脑血管急症救治体系。到20xx年和20xx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8.癌症防治行动。组织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强化癌症患者康复管理,发挥慈善救助在困难癌症患者救助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强市癌症中心建设,根据肿瘤发病情况,打造重点癌症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健全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到20xx年和20xx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9.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慢阻肺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管理率。建设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心。到20xx年和20xx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0/10万及以下和7.6/10万及以下。

10.糖尿病防治行动。落实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建设市糖尿病防治中心,健全糖尿病防治服务体系,推进糖尿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到20xx年和20xx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0%及以上和75%及以上。

11.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宣传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感染者扶贫救助等公益活动。筑牢口岸检疫防线,防控境外传染病输入。加强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消除血吸虫病危害,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有效控制饮水型氟砷中毒和水源性高碘危害。建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格化基层监测体系,实现乡镇(街道)监测哨点全覆盖。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乡联防联控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发传染病防控物资储备清单,完善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消毒设备、红外体温监测仪、宣传设备等防控物资日常储备,提升疫情应对能力。到20xx年和20xx年,完善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与儿童预防接种标准化门诊,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分别保持在96%和98%及以上。

(四)保护重点人群健康

12.妇幼健康促进行动。针对婚前、孕前、孕产期、儿童等阶段特点,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健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和基层妇幼健康服务门诊规划建设,强化妇幼卫生紧缺人员培养和配备。深入实施妇女健康保障行动计划,规范孕产妇保健和助产及计生技术服务。规范实施城乡妇女乳腺癌与宫颈癌筛查,孕前、孕早期补服叶酸及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实施儿童健康保障行动计划,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疾病筛查和常见病防治。进一步规范高危新生儿专案管理,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体检、饮食和生活的有效干预,提高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推动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出生人口健康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初筛、转诊、确诊、干预和随访相互衔接的服务网络。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加强孕前优生服务项目,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全面开展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到20xx年和20xx年,婴儿死亡率均控制在3‰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10万以下和4/10万以下。

13.学生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把学生健康纳入全民健康工作体系,健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配齐人员和设备,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中小学每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不少于7课时。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普遍开设健康教育必修或选修课。探索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关口前移,渗入课堂。持续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扎实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级证书制度。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健全体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课外锻炼和业余训练、丰富竞赛活动,着力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除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加快建设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区域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加强学校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学校卫生工作评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形体、生理、心理健康素养监测、干预和评价体系。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常见病监测、环境监测、体质监测等工作。到20xx年和20xx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市健康促进学校比例达85%及以上和90%及以上。到20xx年,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低至56%及以下;到20xx年,全市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14.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依法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利,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宣传职业健康知识,指导用人单位做好员工健康管理,建设健康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从源头消除、减轻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大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和个体防护能力。实现职业健康检查不出县、职业病诊断不出市,优化职业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到20xx年和20xx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15.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老年病医院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标准和规范,健全全市统一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促进基本医保与医养结合政策配套衔接。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衔接。构建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相互衔接的医养服务模式。鼓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到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多点执业;鼓励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普及老年健康知识,落实老年人健康管理,推进安宁疗护工作。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电子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开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健康教育指导。支持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护理院,鼓励发展品牌连锁护理机构。依托居家养老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护理站,推进高龄和失能老人医疗护理康复上门服务。到20xx年和20xx年,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的比例分别不低于60%和65%;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16.残疾人健康促进行动。全面开展残疾预防,大力推进康复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深化人工耳蜗手术、白内障复明、助听助行等健康行动。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残疾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社区康复能力,依托各级医疗卫生及专业康复机构,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康复服务。实施精准康复,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配套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康复场地设施,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康复活动,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实施残疾预防行动,增强全民残疾预防意识,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发生和发展。加强对致残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防控,推动实施残疾预防综合干预。到20xx年和20xx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分别达90%及以上和95%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范围。

(五)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17.扩大中医药服务行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努力使中医药融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培养优秀中医人才,强化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及诊疗中心建设。推进中医药理论与技术创新,实施中医药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项目工程,加快培育和集聚高水平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慢性病中医药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基层建设工作站,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开展以乡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诊疗方法。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个性化服务。到20xx年,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到20xx年,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

(六)健全全民医疗保障

18.全民医保制度完善行动。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实行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逐步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及个人缴费比例,不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开展医疗保障扶贫行动,对医疗救助等困难群体和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加大保障力度,提高医疗救助制度托底保障的精确性,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保政策和基金的导向作用,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开展紧密型医联体总额付费试点。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到20xx年和20xx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左右和70%左右。

(七)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19.食品安全保障行动。贯彻食品安全战略,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构建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和宣贯工作。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完善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建立职业化检查员制度,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企业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加快推进食品小作坊登记管理和食品摊贩备案管理,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实施“进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和“出口食品质量竞争力提升工程”,构建进出口食品安全现代化监管体系。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守护校园食品安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责任制,推进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提高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量化等级优秀率。全面提升食品抽检合格率,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时节以及群众的关注点、食品安全的风险点食品的抽检监测。到20xx年和20xx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及以上。

20.药品安全保障行动。加强对药物研发机构及研发过程的动态管理,推进药品生产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进上市持有人制度改革,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鼓励新药研发,提升药品质量,强化合理用药。综合运用检验检测、监督检查、监测预警、风险管控、应急处置、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手段,加强中药质量源头管理,强化特殊药品监管和药物滥用监测,提高药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净化药品市场环境。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加大药品行政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加强行刑衔接,严厉打击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完善制度和程序,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预警。加强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制度建设,提高日常监管水平。到20xx年和20xx年,社会公众对药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并持续提升。

(八)促进健康环境建设

xx.农村供水保障行动。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一体化供水为目标,严格落实农村供水保障责任,按照农村供水新标准以及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新要求,加快农村供水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水源地达标建设、水质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城乡供水保障工程体系、规范化管理体系,健全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到20xx年和20xx年,农村供水保证率稳定在100%,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9%及以上,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四同目标。

xx.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广泛开展教育引导,加强督促指导,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标准规范体系,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立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置,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到20xx年和20xx年,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分别达82%及以上和96%及以上。

23.健康环境促进行动。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突出抓好长江保护修复。构建有针对性的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体系,开展典型行业、典型区域等环境与健康试点调查监测及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等。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爱国卫生工作,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健全卫生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和日常监督,改进评价标准和办法,完善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巩固扩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成果。到20xx年和20xx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九)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24.健身休闲产业培育行动。加快体育健身休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适应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推动体育项目协会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创新健康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打造“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加快建设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船艇码头等设施,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产业带,培育一批健身休闲特征明显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健全健身休闲业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服务内容创新。加大青少年体育培训服务供给,培育潜在体育消费市场。

(十)促进“智慧健康”建设

25.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行动。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和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构建集成高效、统一权威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数据归集质量,健全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目录,提升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推进医疗卫生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医疗机构内部流程,提升医疗健康服务和行政审批服务便捷化水平。建设“健康南通”应用服务,以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等形式,面向居民提供网上预约、线上支付、在线随访、健康咨询等互联网健康服务。发展智慧医疗健康惠民服务,推动居家养老、居家护理、医养结合等健康服务智能化、便捷化。到20xx年和20xx年,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率分别达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将卫生与健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级层面由健康南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南通建设全局性工作,指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与推进健康南通建设有机结合,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全面落实各项目标、指标和工作任务。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并抓好落实。推进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发展,健全卫生健康联动发展体制机制。

(二)动员各方参与。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南通建设,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社区(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金融、保险等机构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支撑体系。加大财政卫生健康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对健康南通建设投入予以重点保障。加强科技支撑,围绕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和重大疾病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加大普法执法力度,以法治保障健康南通建设任务落实和目标实现。强化信息支撑,健全监测体系,提高疾病与健康监测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部门间、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推进健康南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监测评价。建立监测评价制度,把健康南通建设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重要民生项目。对照健康江苏、健康南通建设主要目标任务和监测评价指标,将部分核心指标纳入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考核,由健康南通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对各县(市)、区开展监测评价,监测评价结果作为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的重要参考。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引导群众树立和增强健康意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强化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建设健康南通、促进全民健康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强政策解读,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健康南通建设的良好氛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