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3:34:07 页码:9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通用19篇)
2023-11-12 23:34:07    小编:ZTFB

旅游是人们放松身心,体验不同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写总结时,要避免主观臆断,要有客观事实支撑。总结范文中的例子和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总结的方法和技巧。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一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主要探讨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作用。

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物理课程的难度较大,课程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可以使用实验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此外,教师可以亲自操作相关的实验设备,通过实验的现象,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结合多媒体技术做物理虚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授基础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物理情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将物理知识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更为形象直观地展现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物理实验的实效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三维磁感线”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磁场空间的分布情况,让学生能够从二维平面的思维空间进入三维空间,形象直观地感受磁场的三维画面,快速地了解相关的难点知识。

2.创建物理实验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创建物理实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的水沸腾现象时,利用“纸杯烧水”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探究杯中水烧开了,而纸杯却没有烧破的原因。在进行气体流速和压强的教学时,可以进行以下实验的操作:首先,在倒置的漏斗中放一颗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接着,老师开始提问:“如果将手移开,乒乓球是否会掉落下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乒乓球会落下来,原因是球的重力作用,作用方向向下。但是,最终的实验结果却是乒乓球并没有落下,反而悬挂在漏斗中。这时,很多学生都想知道其中的缘由,产生了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又或者,老师可以创建游戏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温度”时,对于物体冷热程度的教学,可以这样制定教学计划:首先,准备六个烧杯,然后,分别装有冷水、热水和温水。接着,请两位学生在讲台上感受一下,并对比两个学生的温度感受。两个学生的左手和右手的手指需要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经过8到15秒之后,再放入到温水中。另外,注意热水的温度不宜过高,老师需要提前感受一下水温,以免学生出现烫伤的情况。这样,利用课堂游戏的情景模式,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也可以让学生勇于参与其中,感受实验的乐趣。

3.教师要有开放意识。教师提出问题和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要创造新的思维方式,对物理的某一种问题进行探讨和实践。有的老师在做物理实验时,都是亲身示范之后,以讲述的方式结束实验教学,并没有让学生自己亲自体验实验过程和实验操作的方式。为此,老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利用探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课内外的知识,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疑问,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寻找答案。

4.教师演示实验。目前,很多学校都配有教学设备。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老师需要合理地利用相关的教学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示范,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进行实验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师操作实验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如果老师没有按照规章制度的顺序进行操作,很容易发生意外,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疑惑,从而走进误区。正确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在上课之前,老师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并理清思绪,从而保证物理课堂的实效性。这样,才能真正地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可以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线路的连接”时,很多物理知识难以理解,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线路。在操作的过程中,物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但是,所有的实验过程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又或者探索“窗花”形成的原因,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定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让学生打好物理知识的基础。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的基础物理知识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必须要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开展探究式的实验活动。目前,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为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法的作用,必须要了解实验教学法的功能。首先,在进行理论基础的讲解时,必须要导入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一定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电路知识”时,学生必须要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例如,电流表和电压表在闭合电路时的状态,这样,才能正确地连接线路,使小灯泡发亮,接通线路的电流。为此,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教学。

2.结合生活例子,进行实验探究。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的生活例子,运用学习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对于初中生而言,观察和分析物理的实验,是为了验证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以,老师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要结合生活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过程。比如,在学习“密度”时,老师可以使用问答的形式,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老师提问: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外观有什么区别?导致它们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多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中寻找答案。比如,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老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饮料瓶用手挤压的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为此,老师必须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

3.提高物理实验演示的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通过实验的现象,了解实验现象发生的原因。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演示的实验过程并不是很明显,所以,很多学生难以观察到物理实验的真正现象,这样也就无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为此,教师应当改进实验教学的方式,尽可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惯性”时,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两个质量不同的小车,让它们在没有摩擦力或者不计摩擦力的情况下,在平面上进行运动。在保证它们运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两辆小车同时停止加速。这时,如果老师只是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很难发现其中的道理。为此,老师可以继续提问:“在两辆小车停止时,它们之间停止的距离是否相同?”接着,再选取几名学生在讲台上操作这个实验,并仔细地观察实验的现象,通过现象找到实验的结论。又或者,在学习“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时,只是简单地观察氨分子的变化,是很难发现其中的实验现象的。但是,如果将氨分子与酚酞试液结合,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为此。老师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方案:首先,准备一个饮料瓶,在饮料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拧紧瓶盖,上下倒置并旋转饮料瓶子,接着,在管壁的内部涂上一层无色的酚酞试液。然后,再将瓶盖拧开,在瓶盖内滴入两滴酚酞试液,接着,将饮料瓶倒置,拧紧瓶盖,在2秒之后,可以仔细地观察饮料瓶中氨分子与酚酞的反应。瓶口向上逐渐变红,这说明了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更为清楚地理解教材中的难点知识。4.解决抽象疑难问题。根据调查得知,物理实验比语言阐述的说服力更强,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更为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视觉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感官器官,更为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所以,老师应当将物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实验教学法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物理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活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而保障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昝永禄,李霞.初中物理教学合作理念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xx(2).

[2]张生珠.浅议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速读旬刊,20xx(10).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二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织成分,他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计讨的。

初中物理第一、二册课本中安排的小实验有21个,练习中的试验题就更多了。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这些小实验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一方面,煎蛋易做,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做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教材,让学生既动又动脑筋,从中领悟学习物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促进他们的智能融洽结合,和谐发展。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整个体系,按照各个小实验和实验题的不同特点和作用进行分类,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包括实验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和效果检查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设备不太复杂,材料容易收集,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特别是小制作和设计实验,教师要给予指导,甚至做出示范,;还要注意提前“备料”,平时注意收集资料。

首先,我们举办实验的小展览,把前届学生的小制作,获奖作品,实验报告或小论文及科学家的小故事等展览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其次,要注意抓“起步”。第一册物理练习――关于长度测量的观察、实验题,课后第一个小实验又是自制的卷尺测量身高,我们挑了几个学生把自己测量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因为他们的数据各不相同,我们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并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和如何多动脑筋,多想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让学生重新测量,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二年级做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虽然橡皮筋容易找到,但实验时不很准确,我们稍作改变,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弹簧,指导他们制作弹簧秤,并逐一校准。由于弹簧秤的实用性,学生高兴,家长欢迎。在初中三年级,为了加深学生对摩擦起电的理解,我们把课后摩擦起电的实验与练习中,自制简单验电器的实验结合起来,利用第二课时活动时间进行分组实验表演评比,学生分组比赛,都希望自己小组获胜,遇事翻资料找“顾问”,情绪很高。评比时,实验器材有:塑料泡沫,牙刷,梳子,兽皮,腈纶布等,验电器式样也各异。有一个学生好当场讲了一段梳头发,脱腈纶衣见鬼火的模拟故事,使活动更具声色。

初中物理第一册82页关于光的折射现象实验中,我们学生做了“水中分币折射现象”的小实验。学生倒水时往往会把分币冲浮而游动,达不到实验目的,即使慢慢倒水,保持分币在杯底的位置不动,学生对倒水后能看见分币,并随水面的升高而上浮的现象,往往怀疑为分币被水冲浮起来了,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将这个实验作了改动,把课文中的往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的做法改成在空的杯底图上一点红漆或者直接用搪瓷牙标底部有年瓷的黑点代替分币来做实验,使实验更为简单易做,效果更好。

为了更好的配合课内教学,我们增加了一些练习性的小实验。例如利用磁极相互作用的性质做“自动跳棒”、“小猫钓鱼”小制作。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做“空茶壶变茶”的魔术表演等。讲到光学时,我们拿了一些口径相同的凹凸透镜、平面镜、玻璃镜让学生分辨。结果,同学们各显神通,有的用手摸透镜中央和边缘厚薄来分辨;有的同学提出了用放大或缩小的像来分辨的方法。

有些小实验、实验题跟课内的物理概念、规律密切相关,可把它们引进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我们把上述水中红漆点折射现象和用纸盒烧开水的小实验等引进课堂,分别给学生做和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现象无不感到新奇,产生疑问,并由“凝”激“趣”,随时进人新课,效果很好。

在第二册114页练习中,关于“一位同学做实验时,需要阻值为2ω、5ω、40ω的电阻各一个,但是手边只有一些阻值为10ω的电阻,请你为这位同学考虑一下,怎样用10ω的电阻组成所需要的各个电阻,一共需要多少个10ω的电阻“的实验设计题,有些学生感到困难,我们利用习课题的时间,引导学生计算。经过计算,然后引入实验设计,再不感到困难了,这样既巩固掌握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初中学生的特点就是爱动手,在养成做好物理小实验习惯的基础上,可以布置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给他们做,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在创造因素。如在平面成像时,我们布置学生拿两个平面镜,平行相对而立,中间放一只小车,从一镜旁看,能看到另一镜里有几个小车的像?起初,学生的答案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经过争论和实验,学生激动的对老师说:“我们从镜中看到一列车队,有无数个像!”我们又以理发店里的人在两面镜子中间,可以看到对面镜里有无数个像来启发他们,其中两个学生还制成了一个小作品――万里街。

初中物理第二册中有一个小实验:“楼梯电灯开关电路”在楼梯中间安装的电灯,需要在楼梯的上、下两头都能控制,当上楼时,能用下面的开关开灯,人上楼后能用上面的开关关灯;当下楼时能用上面的开关开灯,下楼后能用下面的开关关灯,让学生根据设计的电路图,组装电路。有一个家住在医院的学生,做实验后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联想,病房1、2号病床上分别装上了一个电键,各控制护士室里的一盏小灯泡,则病人与护士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

在智力竞赛上,我们又启发、引导学生利用电磁继电器控制工作电路的作用,结合上述的形式,自制了一个简单的“抢答装置”。

通过这样的实验制作,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被不断地挖掘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三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而言,能自己控制实验进程的科学经历是令人兴奋的,这种早期经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严谨科学的.物理学学习态度。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重,淘汰并更新与实际应用脱节的实验内容和测量方法,补充完善部分经典基础物理实验。采用“两阶段教学法”。第一阶段是基础训练阶段,实验内容以理论验证型实验为基础。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创新思维,实验内容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两阶段相辅相成在解决基础物理与专业课衔接的问题方面,物理实验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通过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将基本的物理知识应用于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2]。

(二)建立配套有效的开放式实验室。

教育部在教高[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第11条指出:“高等学校的所有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都要想学生开放,建立大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开放性实验室是利用实验室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一个实验空间,它不仅可以实现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有效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有利于他们根据各自的专业有目的选择相应的物理实验。

开放式实验室有诸多优点,在实际的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开放性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多样化,因材施教,讲求实效,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不断完善实验教材。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大举措,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3]。教材作为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必须适应教学法要求,必须及时修改补充。实行开放实验教学,就应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新教材,减少验证实验性的比例,增加有启发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其具有适合学生自学,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等特点。

(四)重视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声音、动画模拟实验操作。对于实验课堂教学的指导,教师可以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保存在计算机内,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实验,在预习的基础上调出程序,就可以在程序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若遇到困难,还可以从计算机中调出课件反复学习、研究再进行实验。这种课件指导比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更详细,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四

摘要: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是指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历经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技能,在情感和态度上获得快乐体验和满足。在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多创造实验机会,通过做好演示实验,让演示更有效;做好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是指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历经各个环节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在情感和态度上获得快乐体验和满足,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和实践能力发展。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灵魂,实验能力的培养要从实验过程和方法入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实验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享受实验、快乐学习的关键。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一种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直观性教学,具有真实、形象、生动、有趣和示范性功能,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官剌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个演示实验。为了使演示实验更有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使演示实验更有效,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实验器材的性能,实验改进、试做,考虑实验可能产生的不同效果和不利因素并加以改进。如:在“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环节时,要考虑到天气变化。能否成功地做好这个实验,关键是实验所用的器材一定要干燥、清洁。天气越干燥,实验越容易做成功。晴天需要把毛皮、丝绸洗净晾干,遇到阴雨天,空气的湿度较大,就需要上课之前将器材物品烘干。这样实验容易成功,现象明显,效果很好。又如:教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压缩空气点火”。先要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按教材介绍的做法,上课前要试多几次,保证上课时能成功地演示。经过几次尝试发现,浸乙醚胡棉球不能太大,乙醚的用量也不能太多,否则演示不易成功。由于乙醚容易挥发,在实验室不易保存。没有乙醚时也可以用硝化药棉代替,还可以直接用火柴药来代替药棉,把火柴药剥下放进玻璃管底,每次只需用两根火柴药就可以了,点火是否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压活塞一定要迅速有力。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才能成功,教学任务才有可能完成。

2.演示时操作要规范。

实验时,教师边讲解边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教师的演示起到示范性作用,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正确、规范的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如:利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教师演示时规范地操作,突出几个关键点。即: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要磁到容器壁、容器,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把温度计拿出后来才读数。再让学生通过动手练习,学生很快就掌握温度计的使用了。

3.增加实验的.可见度。

演示实验要让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楚。实验时,尽量使实验器材或实物抬高,确保全班同学都能看清。但有些演示实验要观察目标的现象很细微,学生不容易看清楚实验现象,就不获得实验所提供的感性知识。如果实验器材简单且方便移动,可以采用走动法进行演示,即走到学生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如:做各种磁体的磁感线分布情况。用手拿一块透明的玻璃,它的下面放磁体,上面撒一些铁屑。展示每一种磁体的磁场分布时,在教室内走动几遍,这样虽然花了一定时间,但是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磁场的分布规律,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如果实验观察现象很细微,又受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台上进行演示时,克服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将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能便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提高了现象的可见度,增强了实验的效果。例如: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规律”。在通电、断电、改变电流方向时,小磁针的摆动情况就要放大,学生才能看清楚。

4.由教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

传统的实验演示教学常常是教师表演,学生观看。教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看实验。现代的教学理念是把学生的主体放在首位,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作用。对于比较简单且容易操作的实验,最好是教师引导,让学生来演示。因为让学生演示时,学生对实验更有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得出的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对实验原理、过程和现象印象更深刻。由学生历经过程获得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掌握,更有成就感受。例如:在演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可以让几个学生上讲台来演示,教师在旁边组织指导:两名同学用丝绸跟玻璃棒摩擦,另两名同学用毛皮跟橡胶棒摩擦。由于有几名同学来共同完成摩擦工作。这样不但节约的教师的体力,也减少的摩擦所花费的时间。这个实验还可以判断各种磨擦产生的电荷是哪一种电荷?学生用身边的学习用具与头发、衣服磨擦后自己来演示。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不论是操作实验的同学还是从在下面观察的同学都特别认真。再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实验。改为让两名学生来协助完成演示,学生会更兴奋,更有激情,实验更有趣,教学效果也非同一般。

二、做好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分组实验,是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充分利用手、眼、脑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在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情感上的积极变化。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验,亲自体验历经实验过程。分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享受乐趣,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喜悦的心情满满地写在他们的脸上。

1.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在实验各个环节中学生进行有效合作、交流和讨论的保证,也是实施学生有效实验的关键。分组时,先由学生自愿分组,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和个性特点进行合理调整。为了在实验中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与交流,笔者把学生分为:小组和单元组两种。由于实验器材不充足,一般是2~3人为一个小组,相邻的两个或三个小组作为一个单元组。在单元组中选定一位能力较强、工作较负责的学生为组长,以便于在实验的一些环节中作为总负责。如:组长组织组员分工,交流、实验方案并讨论评估;小组内不能排除的故障,组长负责协助排除;各单元组在互帮行动中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成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的发现,及时记录下。在要求的实验完成后,单元组可以共同研究解决新发现的问题或利用课外时间继续探索实验。这样分组的好处: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交流更有实效,实验的收获更丰富;实验课堂更容易管理;教师在巡视时,需要帮助的面更少,能及时了解全班学生的实验情况,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2.组织学生科学地进行实验。

传统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图方便,向学生讲清楚怎样做实验,并演示一番,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实验。表面上学生都很容易完成实验,学生也能够历经动手操作过程,但学生没有学到科学实验的方法,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显然不符合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当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最大的功效。

(1)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2)训练学生学会合理地猜想。

合理的猜想就是对自己提出的猜想要有依据。对于一些探究实验,要引导学生合理地猜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些教师因为怕学生乱猜,与教师原先设想不一样,怕浪费时间影响做实验,就索性由教师包办。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大大削弱了物理实验的功效。其实猜错了或猜得不合理总比不猜、不思考强得多。我们都知道,学习总需要一个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开始学习物理的时间段,学生的猜想往往很不合理。在平时的实验,包括小实验或演示实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猜想,教给学生猜想的方法。猜想时要能简单说出依据,依据可以从实验现象中获取,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是已有的知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多次实验后,学生养成猜想的习惯。如:“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流过的电流大小是否一样,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a.l1比l2大,(依据是l1更靠近电源的正极,而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的);b.流过l2比l1大(因为闭上开关时,l2比l1亮):c.流过l1电流与l2一样大(串联只有一条路径,象一条水管中的水一样,流过l1的电流也流过l2)……学生在快乐地猜想。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猜想活动的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由学生主动设计实验方案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教师给出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做实验,虽然学生能很顺利地做完实验,而且节省时间。但学生没有历经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环节,没有获得体验和实践的经验,情感上得不到充分满足。这样不能称得上学生真正完成了实验。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实验方案甚至改进教材的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验前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独自设计实验方案,再由小组交流实验方案或单元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也可以由小组代表展示实验方案,全体同学讨论评价方案是否合理,可行、优点。如: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时,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设计或者讨论,结果学生们一共提出了三种与课本不同实验方案。笔者再让他们用自己发现的方案进行实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

4.鼓励学生敢于实验,善于发现。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积极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新知,在实践中敢于创新。在实验中学生往往有许多教师意料不到的新问题新发现。笔者鼓励学生在实验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继续进行探究或利用课外时间实验研究。对于能力弱一些的学生或纪律不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敢于动手去做。不怕不会做,就怕不去做,因此对做错了的学生,不能横加指责,要肯定他做出的努力,引导他找出失败和做错的原因,鼓励他寻找合适的新方法。巡视时多些关注,耐心指导,注意保护他的积极性。实验时,要充分发挥单元组的职能,对实验结论、新发现进行交流。例如:学生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完成课本要求实验后。有一组学生,用一支笔贴近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没有出现笔的像,烛焰的像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变化,好象烛焰的像比原来暗了一点。笔者对他们的发现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他们爱想好做。结果后他们更来劲了,索性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一半,还是发现烛焰的像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变化,好象烛焰的像比原来暗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只会有好的平台、机会、条件,就可能被释放出来。

三、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演示实验是教师或学生代表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全体学生做示范实验。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观观察,对实验的可信度不高。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每位学生经过动手进行操作,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理解会更深更全整,可信度更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验能力,能有效实现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

如: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课本的编排是演示性的探究实验。把小桌子分别正放、倒放在平整的沙面上,看小桌对沙面的印痕深浅程度。由于学生看不到水平放置的沙面,实验效果不明显。笔者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笔者用海绵块代替沙子,市面上容易买到海绵块。在厚纸板或小木块上钉上四颗小铁钉作为小实验用的小桌子。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科学实验探究的几个要素进行实验,学习掌握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由于学生能亲自动手,学习更有精神,深刻地理解实验过程和方法,结果学生很容易掌握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理解。

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进行分组实验,由各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特别要开清楚怎样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发动学生利用生活中、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破坏作用来显示现象。如:观察掉入沙中的深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亲自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切切实实地感受实验过程和方法,主动地获得知识。在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使他们的收获更充实、更丰富,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2]周平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运用低成本实验教具[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s1).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五

由于物理自身特性,其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不具备较好的学习积极性,认为物理过于枯燥和复杂,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致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遇到了较大阻碍。实验教学旨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偏重理论讲解,致使实验教学质量并不高。主要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观点。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中教学有了较大进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逐渐突出,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较大便利。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物理教师虽然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进行了一些实验操作,但依旧以理论讲解为主,没有让学生较好地参与进实验操作中,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较好地被调动起来,难以有效理解各种物理知识。因此,基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物理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教学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物理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而且其涉及的内容较多,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很容易降低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从而给其物理知识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有些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由于其自身认知水平不高,不能较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在物理问题的解决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认为其过于困难,所以没有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也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物理知识,致使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较大困难。由于学生不具有较好的学习经验,难以对题目进行有效解答,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降低物理学习的信心,最终对自身提高物理水平造成极大影响。很多物理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依旧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即使进行了物理实验,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度不足,致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最终可能对物理学科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给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不良影响。很多学校物理实验设备的投入不足,致使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较好地完成各种实验,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提升物理水平,并能够利用各种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进行了实验操作,但大都自己独立完成,并没有让学生有效参与其中,且实验过程较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动手时间,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有效激发。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对实验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让学生有效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可以先将一些实验设备准备好,包括细绳、砝码、两个带有定滑轮的光滑轨道以及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几名学生自愿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则加以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小车放到光滑轨道上,将小车一端系上细绳,另一端通过定滑轮挂一个小盘,并在盘中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让小车在不同拉力下做匀加速运动。由于此时学生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小车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并分析小车位移距离与拉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能够较好地得出小车位移距离与其所受拉力成正比的结论。

2.优化实验教学模式。

以往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只是依照实验过程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操作,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致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所获取的知识并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教师可以选择合作模式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互相配合、共同探讨,逐步解决各种实验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3.合理选择实验案例。

物理实验虽然较多,但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对实验教学的接受效果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析,选择合适的实验案例进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实验内容,之后教师则可逐步增加实验难度,并增设一些探究环节,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高中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在教学方面对物理教师提出了较高标准,要求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法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对物理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应用实验教学法,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1]李红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六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十分重要。而高中物理又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常常感到非常困難,导致对学习物理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学科整体教学质量也不高,为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压力。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推进,20xx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需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因此,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被学生普遍认为是高中学习中的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因为其涉及到的多项内容都已经设计到了科学的范畴,所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在学习中存在有相当大的难度,此时不仅需要物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上更加直观化,同时海还要学生调节自己的心态,进而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在实验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应该改变其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积极落实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提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

20xx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基本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及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其中,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大项。

二、概述。

对于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来讲,其主要是站在物理学的视角对外界的各种事物进行分析,包括有物质的运动情况以及其产生的相互作用等,学生通过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可以用于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同时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其中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强化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本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在高中生中存在动手能力弱的学生,由于教学时间不足,教师不能反复操作或逐一指导,此时便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该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协作意识得到充分的提升,对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极大的正面影响。例如,在学习《静电场》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对学生展开分组,遵循优帮差的原则。分组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静电除尘器”,使用的材料包括塑料瓶、笔芯、螺丝,塑料瓶在运转中便可触碰到烟尘粒子,从而产生作用带动其运动,最终烟尘被吸附,就达到除尘效果。在此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静电的概念及其除尘效应,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热情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并纠正其中存在的错误,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实验成功的小组和失败的小组分别总结经验,在提升协作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根据实验建立模型,强化科学思维。

科学的探索往往是根据生活中的启发得到的,因此将生活与物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往往认为物理知识晦涩难懂,通过生活化实验能在知识融入生活的实验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求物理的痕迹,强化物理思维,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例如,测量长度实验,在此实验中可以使用到器材有两种,一种是轮旋测微器,另一种是游标卡尺,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这些仪器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其中有瓶子的直径,水杯的高度,指甲的宽度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踪影,培养物理思维,从而使其核心素养得到挖掘。

(三)凸显主体,增强学生的物理观念。

新课标下,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改良教学模式,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将学生设置为整个教学的主体,物理实验也应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出精细的实验,增强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唯有参与才能在实践中领会其中的科学和知识,从而提升物理思维和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电阻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构建问题模型,在实验中展示三个电路图,让学生通过试验来分析出哪个设计更优,让学生总结每个电路的原理,对各个试验中的数据进行总结并分析,从而选取出最优设计。在其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行实验,增强参与度进而深化培养核心素养。

(四)鼓励创新,增进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物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和科学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此方面的功能深化,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在实践中挖掘其创新潜能,将生活中的用具结合到实验中。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创新实验,对摩擦力的变化展开研究。

四、结语。

新课改所提出的“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向我们传达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是我们人民教师的共同责任。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能为实验而实验,要有意识地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对出现的各种现象,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时应精心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可提出问题:

(2)两个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说明什么?这样设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将物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协同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边提出问题,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与应得的结论不吻合,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反复实验,直到实验成功,让学生在主动否定自我和超越自我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运用实验启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相应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这里一定要注意有意识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尽可能做到一个物理规律可用多个实验方案来探究。例如,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经过学生思考,分组讨论设计出多个方案:

(1)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反映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系列点迹来进行探究;

(3)利用直尺、停表记录物体下落高度和所用的时间进行探究;

(4)用滴水法进行探究(找一敞口输液瓶,在其下方放一个金属盘);

(5)利用在本地拍摄的频闪照片进行探究;

(6)利用单摆进行探究。通过多个实验探究同一个物理规律,不仅让学生感到通过探究所获得结论是可靠的,更让他们感到课本上的实验不是唯一的,而且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欲望,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得到培养的目标。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将同一套器材尽可能地应用于不同实验之中,凸显尽可能多的实验现象,发掘实验器材的新用途,从而实现创新。

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常见的物理方法,如模型法(即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表示)、叠加法(物理学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测量的同一物理量叠加起来,测量后求平均值的方法)、控制变量法(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殓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八

:

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重理论、轻实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更多采用的是偏重记忆理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重结果、轻过程,轻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的倾向。

: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以实验为基础,而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概念、规律、结论往往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概括得出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重理论、轻实验,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更多采用的是偏重记忆理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轻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学生做实验时我们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长期习惯于按照老师教的去做。实验没有学生的自我参与性,学生就只剩下了枯燥的任务。这样学生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在遇到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我们的学生能力有限、水平低,而应该认识到,这样做学生会失去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也很难达到培养动手动脑的效果,最终将使学生失去创新能力。

实验课注重程序化和验证已知的结论,学生做实验常常是因为去实验室好玩或只是被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实验课上,教师总是先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统统讲一遍。各步骤都规定好了该干什么,只要按照老师设定的程序做实验,获得与老师实验数据差不多的数据。做好实验后很多学生也不会积极主动得去分析、处理得到的实验结果,就更谈不上发现问题了。而且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但与应达到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少数学生进入实验室根本就呆在那里浪费时间,由于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老师往往也顾不过来。时间长了,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物理实验不仅仅为物理教学提供典型模型及案例、验证已知的物理规律和定律,更在于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实践,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用实验解决问题,连接生就是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然而目前的实验教学只重视与高考有关的物理实验知识与技能,与学生的生活脱节,这样造成了物理实验的课堂化,学生认为物理实验就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离自己的生活有相当远的距离。

1、改变实验重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验的主体是学生,实验的重心应当放在学生上。我们重新审视物理课堂实验,理应给它一个新的定位,实验不应再被看作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附属品或者是学生的可有可无的活动,而应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应从教师指导下地被动观察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观察转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亲身观察体验和操作中,加深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学习一些实验操作方法,为自己实验奠定基础。在平时的实验课中,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例如,讲解“水流星”时,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桶在最高点时,桶内的水对桶底的压力是竖直向上的,有必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实验可以用细线系一小球来代替小桶,让学生在竖直面内转动,感觉一下细线对手的作用。还有像“单摆”、“内能的变化”、“摆的共振”等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堂上演示给全班看,这样的演示不仅完全可能,而且获得了更好的效果。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操作加强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学到更为鲜活生动的物理知识,能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能培养动手实验的意识。

2、改变实验形式,多进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各有特点,在教学中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在未知结果的情境下,在教师引导和配合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实验形式。它以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教学目标,它不仅关注“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经历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高中阶段,由于受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限制,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探究性实验数量相对较少。对于这部分验证性实验,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实验的操作、更不参与实验的设计,只是按部就班地观察、读数和记录,无须认真观察和思维就能成功,这和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容易造成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简单化、片面性认识。所以,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变部分教师验证性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把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设计成探究型实验,先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想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受到的阻碍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明确好探究方向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通过讨论得出实验方案、步骤,设计好表格,自己组装好实验器材,按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把实验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学生完全能在实验数据的反复比较分析中找到金属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这样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相应的思维方法步骤,学会如何控制物理条件,学会在什么条件下测量哪些物理量,学会选择怎样的测量手段,数据记录表格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九

经过分析发现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1.为了预定的结果,学生会主动弱化自己的实践能力。物理实验一般是2人组成的小组协作进行的,对于物理实验的好奇心驱使着学生们抢着去完成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实验出现了很多状况,用错仪器,称量不规范,打碎实验器材等等最后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时间久了学生会默契地推举组内一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实现整个实验,直至得到教师预定的结果。

2.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甚至不知道从何思考。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操作过的成熟实验,实验环节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有过先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往往他们会很被动地问教师,问实验指导员他们该怎么办,甚至还会慌张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知思考,联系曾经学过的物理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而且对该实验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如果只靠教师的帮忙,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就不深刻,更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物理实验抱有消极态度。初中生的知识比较不完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会起到一定引导作用。但是现如今的物理实验教学却是教师在讲实验、做实验,学生观察实验,这在学生看来教师迟早都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述实验的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个实验现象,每一个实验结果,只要考试前记住了就足矣,不用重视自己动手实验。

4.教师对物理实验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实验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实验的能力和素质。

针对前面所述的实验教学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实验教学策略,来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1.对实验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实验方法。

教材中有些实验控制的条件很严格,在通常的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这样的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演示给学生看,而不是让学生动手去做。对于像是阿基米德原理这样的实操性非常强的实验是可以让学生去做的。还有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测量教材每一页纸的厚度,头发的直径等则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带着教具,与学生一起做实验。还有像是小孔成像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理解在家里自制成像工具,带到课堂里供同学们分享。

2.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实验误差。

物理实验是一项非常严谨而又充满什么的实践。许多实验即使是对实验步骤,实验用品,实验工具控制的非常精准也是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的,这时候需要教师对这种误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引导,给学生多些建议和鼓励,少一些责备和轻视,甚至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实验,或者教师自己做的实验也出现了问题,对这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寻找误差出现的原因,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待误差的正确心态。

3.让学生担任临时教师,体验教师的角色。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微格教学。这种方法在大学里被普遍应用和看好。如果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做适当调整。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要做哪个实验,然后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个10分钟的讲演,在讲演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要对他的演讲进行质疑,或者提供建议。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在20分钟内完成,剩下的时间就直接开始实验,这样做实验学生既减少了学生出现的问题,又很好地丰富了实验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和信心,真正体会到实验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和影响。

4.实践与创新结合。

许多实验不见得一定要严格遵守教材上提供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根据疑问设计或改变实验的步骤或者是实验工具。以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通常的实验是用弹簧测量沟码的质量,沟码的两端都有跟弹簧秤可以直接连接的吊钩,但是对于学生日常见到的书本、水杯等却是无法用弹簧秤可以测量出其质量的,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其他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如天平、公平秤、磅秤等。这些小小的改变与创新说明了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在家里或是其他任何地方只要有合适的工具一样可以进行实验。

实验教学和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对实验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实验方法,是对实验进行差异性教学和管理的补充,不能盲目地遵照教材的安排,对实验的设计进行思考和分析,就已经是一种“实验”,与学生一起做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进行对实验的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对实验误差的态度,并帮助学生对误差进行分析,降低实验误差,是强化学生心里素质的手段之一。利用微格教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既锻炼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培养新型人才的体现。实验教学的好处还在于将实践与创新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建构学生对实验的自信心,这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在实验教学中,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验与科研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创新相结合、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使实验课教学既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所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帮助学生完善实验环节,推动物理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需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整个实验环节,实验设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而在设计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准确掌握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让学生将实验和物理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便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现象及过程。

在实验设计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找出实验现象及过程的关键点,并重点解决重难点知识,科学梳理物理实验知识,同时,详细解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水平。

3.引导学生注重分析和总结教学实验。

在实验教学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分析实验过程,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肯定并鼓励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自主完成实验目的和目标以后,产生相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需要对学生的不足予以指正,让学生看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有计划地进行弥补。

在实验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事先设定好教学方向,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完成模拟实验后,教师应为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四、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再现和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物理公式、概念和原理,夯实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一只小皮球,要求高个子学生进行演示,将皮球举过头顶,然后向下抛,让学生直观、真实地感受到自由落体的过程,即落体运动就是在不受外力阻碍的情况下,物体受重力自由下落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引入启发式、发问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探讨自由落体的规律。学生在真实的情景模拟状态下,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的相关概念,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这一概念的感受会更加深刻,同时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一

初中物理的教材上有着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很多重要但是相对较为容易的物理原理和物理定律都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通过简单的分析总结而轻易得出。但是大部分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瞻前顾后。要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信任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要么因为学校物理实验设备的短缺而直接将探究性的物理实验转变成演示性的物理实验。通常情况下,初中的物理教师都会为学生提前设计和规定探究性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设定好的实验过程走一遍形式就可以了,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实验中问题的提出,步骤的设计,成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这些探究性实验所必需的活动中去。基本上就是教师的牵线木偶,以旁观者的身份按照老师设定好的套路走了一遍探究实验的形式和过场。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既不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也没有对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实验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所以,初中的物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找准自己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正确定位,从旁协助学生独里完成探究性的物理实验。

例如,在学习《浮力的大小》这一课时的时候,物理老师在动手进行实验的同时,应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实验中的物理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比如“乒乓球从刚入水时的下沉,经过快速的浮起,直到最后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那么乒乓球在这整个过程中受到的浮力有着怎样的变化?”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和鼓励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变化的因素进行大胆的猜测或假设,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探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化操作、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例如,在学习和电压相关的基础知识时,物理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苹果和柑橘等酸甜可口的水果除了可以吃以外,还能用于电池的制造。这种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随处可见的实验主体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对水果导电性实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制作出来的水果电池进行探究性实验,对水果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和假设,并通过实验加以证明或推翻。如此一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验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新编教材对物理发展史上的典型事例以及事例中著名的物理实验有着详细的介绍与讲解。

实验方面,以《科学之旅》中伽利略的摆动实验为例,年轻的伽利略通过小球摆动的实验对摆的时间和频率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发现和总结出了“摆的等时性原理”,还根据这一物理性原理制造出了流传至今的“机械摆钟”。这个典型的实验向学生们展示了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对物理科学家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肯定的赞扬来启发和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事例方面,以《凝固》这一章节中的“姆潘巴”现象为例,央视十套的《走近科学》栏目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上海市某中学的三名初中学生为了证明“姆潘巴”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上百次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得出了上万个实验数据,耗时几个月,最后终于论证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物理教师在向学生讲述这一事例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例的关注重点。既要要求学生向事例中几位初中生质疑权威、创新实验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又要以这个事例中的教育意义来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的物理教师要想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就应该从探究性物理实验和实验事例这两方面入手。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和完成物理探究性实验,利用物理实验的历史和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和落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创新方面的改进和革新。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二

2.2实验训练与集体备课阶段实验训练。

2.3教学训练阶段。

2.4教学反思阶段。

3.1将集体备课融入到教学中。

3.2以职前教师的角度看待学生。

3.3培养学生组织探究式教学的能力。

3.4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三

物理学是一种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对物理的学习很有帮助。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图: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所谓“正立”和“倒立”,当然是相对于原物体而言。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四

物理实验是辅助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的操作方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只是全程自行操作,而不关注学生的实践或者学生对实验的问题,这种实验一定是失败和无效的。所以学生仍然是实验过程的主题,教师进行实验也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物理知识,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关注,生活化的实验方式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力”的学习,实验要针对“重力”、“弹力”、“摩擦力”、“液体的阻力”这些内容进行探究。因此教师便可以从生活化的例子中进行引导,教师可以说:“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力’的现象,包括你们现在坐在教室,或者走路,或者睡觉等等一系列活动都受着各种力。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物体的受力情况。”教师可以邀请两位学生走上讲台,相互双手按住对方的肩膀,然后教师让他们互相推对方进行“摔跤”游戏。这时候教师便可以问学生:“这个时候,两位同学分别有哪些受力点呢?他们周围存在着哪些受力点呢?”学生们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受力现象:肩膀受到的压力、脚上的摩擦力、讲台承受着双方身体的重力……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便能发现这些受力现象。教师通过学生现场演示的实验法向同学们讲解了力现象的问题。从“摔跤”这个实验中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方式就是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也会相应提高,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能动性和探究性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所以物理实验教学也要落实到学生本身,只有学生在自主性的操作中才能感受到物理的奇妙之处,也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分量,从而也激励着学生更加关注知识的探究性学习,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中有关“能源环境”的内容,其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探究,学生们就可以自行准备物理实验的器材和相关材料。在准备器材时,学生就面领着实验准备过程的重要环节,便是实验器材和材料的选择问题。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模式使得学生无法刻意留意到教师在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导致学生在进行习题训练或者在评述物理实验现象时难以进行判断实验操作的对错,对物理教学的持续型发展起着不利作用。所以学生只有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操作、自我总结才能达到对物理现象和物理本质理解的目的。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常见物质的三种状态,学生进行探究时需要一个完整的思路和操作流程,才能完成对这三种状态的实验探索,得出相关的结论。这个过程考验了学生自主计划、自主实践、自主总结的能力,也只有在这样种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锻炼相应的实际能力。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学生从自主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思考和认识,从而推动着他们更加深入物理的学习。

实验教学的模式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也才能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才能进行学习思想的对比,促进自身的学习发展。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学生在实验准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分工,比如设备的安防、实验数据的记录、数据的总结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小组成员进行协调和安排,这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一大锻炼。学生在准备器材时比如线圈、电源、永磁体这些器材,仍然需要留意线圈需要闭合回路,电源需要可调电流等情况,这些细节关系着实验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这些细节的准备也是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所忽略的事情,教师演示时往往忘记或者忽视对器材细节的强调,导致学生认识物理现象仍让存有漏洞,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利影响。而学生在进行合作实验时能够根据自己的操作发现这些问题,加深了对物理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地方的印象,有助于他们学习态度的改善,学生因此会更加认真地专注于细节问题,避免大问题的产生。所以合作式的实验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够有机会去发现问题,完善学习。

总之,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模式对于物理的学习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实验模式的生活化,以及学生自主操作实验和合作操作实验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物理学习中获得有效的知识。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五

所谓的实验能力,是指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后,能够自己创造实验、观察条件、进行操作、取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得出结论的能力。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在要求上是不同的,能力是技能的升华。实验教学是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如何避免在物理教学中把实验作为一种掌握知识的方法来提倡和作为一种专业的技能来训练,科学地、正确地、有效地使用实验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还将技能转化为一种能力,是我们要着重研究的一个问题,下面谈谈一些关于实验教学改革的个人看法。

一般来说,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有课堂导入、激发兴趣、知识验证、情景再现、学习引导等,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最后共同得到正确的物理知识,整个过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配角,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明显的不足。探究实验参与的主体是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有学生的感官、思维的参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有极好的培养效果,其效果远大于演示实验。因此,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把演示实验放在配角地位,把学生探究实验放到主角位置上。

八、九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14-15岁,他们具有好动、好奇且喜欢亲身体验的本性,把课本中图片内容改为学生体验性实验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图片展示和体验性实验对学生学习掌握、理解物理概念规律、能力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两者虽都为感性认识,但后者比前者更直接,感受也更深,记忆理解也更深刻,因而根据实验条件和学生情况,将图片内容改为学生体验性实验是学生掌握知识、加深理解、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课本中安排的实验因受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都只限于“就事论事”,没把隐藏在实验中丰富的物理知识完全展现出来。如果对这些实验进行改造、拓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对知识的承启作用。如在学完滑动变阻器后,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的改变电池节数来改变电流和电压,改为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和电压,既复习巩固了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这部分知识点,又加深了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对后面的测小灯泡功率实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对知识面的拓展。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增加一个同样形状同样光滑的橡胶块,就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材料、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当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在蜡烛这边能否看到另一个像,这像是怎么产生的?等等,这些知识面的拓展,不仅能克服学生由于错误的生活“经验”造成对物理知识的误解,还能巩固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初中生最不喜欢重复老师做过的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日常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将这些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改为不常见的类似的实验,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物理课教学的趣味性。

实验设计是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最综合、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既有利于他们运用知识,又有利于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实验设计可分为实验理论验证设计和应用产品设计两大类:1.实验理论验证设计,指的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现有的条件(器材)设计一套科学的实验方案,采用控制变量、等量替代等科学方法对自己的猜想、疑问进行验证与推翻,实现自我答疑,在不断的设计、完善、推翻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螺旋式升华。只要教师有足够的准备,完全可以大胆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课本中的每个实验,学生的能力就在设计中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2.应用产品设计,指的是学生通过设计,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活生产的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学完电磁铁后,可让他们设计一个自动控制电路。许多学生都完成了任务,设计出自动报警装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防盗报警装置等等,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应大胆创新,积极改革,把能力培养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邢耀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刍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1)。

[2]周建峰.通过物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j].物理教师.2005(04)。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六

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选器材或自制器具,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自己身边的物品做实验,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科学的实验方法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对于探究性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科学的实验步骤和仪器的操作技巧,增设开放性实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对所给的材料和信息进行合理取舍,对所得信息分析加工,整理归纳。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全局观念,又要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探索精神。实验结束后,师生互动,积极总结归纳,总结实验成败得失,归纳不同测量方法,只有不断的总结归纳,才有所创新。如:学了密度测量后,可归纳出天平量筒法、浮力法、压强法等多种测量方法;学了电学有关知识后,对于电阻的测法可归纳出九种以上,使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归纳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

创新是通过实践来探索,通过探索有发现,通过发现而创新。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引导性、研究性、发现性、归纳性等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的核心是发散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创设物理情境,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物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物理课件,不断创设生活物理情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无处不在处处在,物理就在自己身边。如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模型小制作,制作软尺和直尺、弹簧秤、天平、液体内部压强演示仪等。引导学生去研究、去探索、去创造,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习中若不积极归纳总结,就没有进步和发展,更谈不上创新。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总结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和仪器的正确使用,善于总结探究性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成败得失,善于归纳总结不同的实验方法,善于总结自然现象和身边物理的再现和应用。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七

物理实验一直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改以后,这一点更为突出。物理学中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学习的,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物理学习所具备的素质以及能力。在分析了实验教学对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究了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物理是一门由理论课和实验课共同构成的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因为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自身的探究去学习知识,这和新课改所提倡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要求也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这更突显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进行自主的观察和思考,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来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物理课堂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课业成绩只是机械地增加作业与练习题的难度。最终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应付考试,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偏低。而物理学的实验教学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应用这一教学方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教学的直观性以及可操作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拥有学习的乐趣,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度。

高中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其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对于很多物理课本上的概念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机械地记忆,他们很难通过课本上的描述与教师的教授领悟到所讲知识点的精髓。而实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并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通过自身实践去学习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原理有一定深入的理解,这为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日后的运用都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因此,在高中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应用实验教学对重点、难点等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理解性的实验,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去认知物理学知识点,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较为抽象的物理学概念。

3.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新课改以来,高中物理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要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高中课堂的实验教学恰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其能够引导学生从事物理学的探究过程。教师在物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让学生去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并自身进行操作,最终总结最后的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与探究能力,从而培养起其基本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授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在给学生讲述了知识的由来以后应该组织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实际模拟实验。例如,可利用教学楼的高度模拟比萨斜塔实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这样不只是让学生看到模拟实验或者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由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取了知识,这种知识获得的探索过程对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也是应用物理实验教学所具备的最大优势。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实验教学,本质上一直贯穿在高中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例如,课本上所见的演示实验以及物理实验课上所讲授的实验内容。但整体上来看,物理的实验教学与物理教学整体的融合度还不高,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因此,笔者认为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点应该在于使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且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笔者认为要做到物理教学实验的创新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设立良好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

新课改以来,我们整个教学过程更多地倾向于以学生作为实际授课的主体,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物理实验教学必须以学生需求为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评判,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再结合我们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准备,从而使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存在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自发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就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从而使物理实验教学更加具备科学性。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一物理第六章第五节的“圆周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就要在课下首先了解学生关于圆的知识掌握到了什么程度,需不需要在课堂上加以复习,需不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简单讲授。在应用问题教学这一授课方法时就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设问,最终发现学生对于圆心角和弧长的关系还有弧度部分的知识遗忘严重,在授课的过程中,笔者就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引导,然后结合这一部分的知识设计了一些涉及圆周运动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验证所补上的知识,从而使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使其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这样物理实验教学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改变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习惯。

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在物理教学实际应用实验教学法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教学过程的延续性,在这个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索,从而教给学生如何去运用物理思维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能力,这对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物理也是很有帮助的。

3.改进课程设计,提高授课的效率。

我们在把握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对于我们所要讲授的内容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为了使实验教学更加有效,我们应该遵从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只有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学习到知识。例如,笔者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就采用了翻转课堂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是,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给学生准备了一定量的视频进行实验的课程演示,并揭示这一实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这样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所要做的实验原理、操作和意义都有一定清楚的把握,这就能使我们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增加。另外,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高度重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受到启发,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态度。物理是一门探究的学科,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想办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课程的设计,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最后再就所教授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反思,针对物理的实验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这样就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达到较好的效果,为学生探索物理世界插上一双翅膀。

[1]周鹏.“问题生成”实验教学模式: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实验课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20xx(12).

[2]张开洋.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教师,20xx(34).

[3]范济伟.浅议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xx(4).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八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应用,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我们认真调查研究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思想状况,我们发现在做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同时,在学生物理分组实验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多,仪器少,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二是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一个方面。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学习者自己的活动,把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万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应当努力通过动手做的实践活动,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1.要开拓实验的范围。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我们有必要想方设法将尝试实验扩展到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2.增加实验时间。将主要在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并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刺激,去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物理实验对被动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者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加上物理实验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操作的同时,积极去“深省”和“回味”。但学生实验中有一大部分是测量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中懒于思考或不求甚解,满足于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需要教师在增强实验过程的启发方面下工夫。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疑,造就强烈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要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猜想,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益处的。牛顿正是根据苹果落地现象进行猜想,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预测和猜想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再用实验去验证,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有积极作用的。

实验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引出实验步骤,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进行操作实验,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尤其是能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能问题之处提出有些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脑的活动不断纠正着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也不断修正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手脑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实验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适应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物理实验教改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九

摘要: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教学,应用实验教学的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和学科思维提高。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能够在物理课堂中为学生设计较为适用的实验,对于巩固学生的物理基础,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分析和探讨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能够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改革,促进对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和作用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原理。

我国在课程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化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物理学科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并且能够在相关原理的分析和设计实验中对其进行验证,然后应用这种原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原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和重要内容,在物理实验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考,使学生能够在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中,深入性的探讨其中的原理,使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与实践练习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奠定课程学习的基础。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策略及作用等需要从实践分析中展开研究与探讨。

物理学科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一味的进行理论部分的学习,无法进行更加深入性的学习,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应用程度也有限,因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对于其中一些概念、原理等的讲解,需要老师通过实验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教学演示。物理实验中,老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问题,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学生在实验观察中,产生疑问,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提出自己的实验猜想,然后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中,对其中的原理性内容进行综合探究性学习。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考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参与度明显提高,对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老师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教学中,老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对实验内容、组织安排顺序以及实验操作方法等进行合理规划,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能力和综合逻辑思维。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相互作用部分,在对摩擦力讲解时,学生在实验小组中要分析摩擦力形成的条件,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和操作验证性实验。如学生使用两本书翻开,将其内页交错叠加,用手压一下内页重叠部分,然后组内两个成员向相反方向拉书装订的一端,受书页挤压摩擦力影响,书本难以被拉开。

(二)启发学生思考物理原理。

物理实验教学,是为了能够简化书本中较为抽象的内容部分,使学生能够在生动的实验现象观察中,思考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因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等提出猜想,学生自身要善于通过实验操作,研究分析其中的学科原理。例如在高中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分析,在实验中,物块放入容器清水中会有部分清水被挤压出来,对于这部分挤压出来的清水体积、质量与物块体积、质量的关系,学生要引起思考,并在实际计算中得出关系结论;对于实验中不同物块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学生要猜想其中的原因,并计算比较其体积、质量以及外形关系等。实验猜想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全程化的参与到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三)锻炼学生自主化探究能力。

高中生在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内容部分要有积极的学习思考,对于物理实验的操作,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规划、学习总结能力。在实验操作前,学生对于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器材、物品,以及实验操作顺序和实施方法等要提前做好规划,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整合书本中的相关知识内容,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的观察,及时记录测量的数据,以表格统计的形式,对实验中产生的数据内容等予以记录,为后续的实验分析奠定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思考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内外原理,而在实验后,要及时计量数据关系,检测实验的有效性,最后在总结性学习和信息归纳中得出实验结论,整个操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我组织性学习能力。

三、结语。

物理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高中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需要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思考能力。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老师大多会应用实验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演示其中的原理,使学生在实验现象的观察中,思考其中的物质关系或者运动规律,高中物理课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对于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和学科思维培养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在高中物理课程实验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应用引导性教学的办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实验方式可以是老师集中为学生操作演示,也可以是应用微视频,实施微课教学,老师也可以组织实验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性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物理实验课堂中综合化、全面性的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5]曾雪琴.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146-14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