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8:02:18 页码:11
最新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大全16篇)
2023-11-23 18:02:18    小编:ZTFB

了解别人是如何看待某个问题的,对于我们的判断和决策会有很大的启发。参考相关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结构和写作风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总结范文,相信对大家的写作也会有所启发。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一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稳步前进和高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逐步享受现代化优质生活的同时也在新科技的带动下逐步完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能力。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划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效率,且更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人类发展文明渐渐走进了信息时代,信息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的应用在会计工作事务中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时期新背景下的会计工作者,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了新一代会计人员首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从事会计工作多年,将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于如何提高职业素质及加强业务能力,给予了综合的阐述,并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二

会计论文答辩是分组以有准备答辩和即席答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一般每个答辩小组有三个答辩老师和若干学生组成,每三个(或六个)学生为一轮。

首先,由第一个同学上台。

自我介绍。

介绍内容主要包括:

1、个人情况:姓名、班级、实习单位及岗位。

2、论文情况:a、论文的选题意义。b、论文的框架及主要观点。c、论文的。

自我评价。

(优点及缺点)。

以上内容不得超过3分钟(要求脱稿)。

其次,由主答辩老师提出3-5个问题,同学记下后,下去准备。第二个同学上台重复第一个同学的过程。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三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

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

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2.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

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3.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

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4.总结: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

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

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5.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注意事项。

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

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

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

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

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

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尊敬的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叫***,**级会计专业x班学生。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

我的指导老师是***老师。

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x老师的精心细致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

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回顾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发展。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有三次的提高。

起初,民营企业被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尾巴”那时的民营企业没有充分的发展。

随着民营企业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的提高民营企业被视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并提出了“国家允许民营企业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凸显,随着他们的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扩大规模,然而融资难却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这篇论文中,以企业融资难的的现状为研究背景,基于与融资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文献,研采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并运用了内因和外因和历史等辨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并且以实证分析为主;注重案例的分析和研究。

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三部分通过对欣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例分析。

第四部分基于对欣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分析,给你设计相对应的融资方案和策略。

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本人理论水平所限,使得本论文对民营企业融资的论述分析仅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尤其是理论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探索。

最后,再次感谢xxx老师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给予的悉心帮助与指导;其次我要感谢各位专业老师在这四年来对我的教育与培养,没有你们的教导,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最后也要感谢本专业同学这几年来对我的关心与支持,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恳请各位老师、同学进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xx级二班的xxx。

我的论文题目是“浅谈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

我的这篇论文是在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朱老师,也感谢各位老师在答辩过程中对我论文的指导。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我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到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最近几年来的热点话题,我也较为感兴趣,同时结合我个人在学生党支部的一些学生工作。

下面我将这篇论文选题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学习是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关键。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成长的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当今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加强学习是党组织建设的永恒话题,党的十六届四中会强调“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全党的任务,也是高校党组织面临的任务。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肩负着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对于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大的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简单讲述了建设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背景。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内涵和特征。

第三部分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主要概述了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引出第五部分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主要途径,遵循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线索。

第五部分主要概述了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主要途径,一共有五点。

第六部分结语,对文章进行小结,指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再次,我谈一下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内涵和特征,以及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经验总结法,提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主要途径。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了重庆市“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活动的背景,通过创建高效学习型学生党支部,从而带动高效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特别是在文章第五部分,在学习的平台建设方面,结合了“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和社团建设。

在丰富学习内容时把近几年学生较为关注的.考研、就业等方面纳入了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学习内容。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和资料的不足,论文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

例如对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的了解不够深入,对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够透彻。

再者文字驾驭能力也比较欠缺,在许多内容表述上存在着不当之处。

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批评指正,帮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谢谢!

通过答辩固然是大学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追求的目的。

但如果大学毕业生们对答辩的认识只是局限在这1点上,其态度就会是消极、应付性的。

只有充分认识毕业论文答辩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才会以积极的姿态,满腔热忱地投入列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中去,满怀信心地出现在答辩会上,以最佳的心境和状态参与答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水平。

为了参加答辩,学员在答辩前就要积极准备,对自己所写文章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本论部分和结论部分作进1步的推敲,仔细审查文章对基本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有无疑点、谬误、片面或模韧不清的地方。

如果发现1些问题,就要继续收集与此有关的各种资料,作好弥补和解说的准备。

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

再说,在答辩中,答辩小组成员也会就论文中的某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这样,学员又可以从答辩教师中获得新的知识。

当然,如果学员的论文有独创性见解或在答辩中提供最新的新鲜材料,也会使答辩老师得到启迪。

这正如1位外国学者所说的:“如果我们彼此交换想法,本来各自只有1个想法,而现在大家都有几个想法,因此1加1就等于4了。”

第2,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勇气、雄心、才能、智慧、风度和口才的最佳时机之1。

毕业论文答辩会是众多大学生——包括已走上工作岗位的电大、函大学生——从未经历过的场面,不少人因此而胆怯,缺乏自信心。

其实毕业论文答辩将是大学生们在即将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全面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的良好时机。

而且毕业论文答辩情况的好坏,对于国民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影响的不仅仅是毕业论文的成绩,而且还很可能影响工作分配的去向。

人生能有几回搏?毕业论文答辩就是大学生们的1次重要拼搏。

大学生们应该用自己的拼搏,为今后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组织上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提供依据。

对于在职学习的函大、电大毕业生来说,虽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来改变工作岗位的机会较少,但它也是人生中2次难得的经历,1次最宝贵的体验。

所以,大学毕业生们对毕业论文答辩不能敷衍塞责、马虎从事,更不可轻易放弃。

第3,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们向答辩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学习、请求指导的好机会。

毕业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1般是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和专家组成,它们在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1般是本论文中涉及的本学科学术问题范围内带有基本性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论文作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却又是论文中没有阐述周全、论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文章中的薄弱环节和作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四

随着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且已经成为了今天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于会计工作事务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各个领域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计信息化就是把传统的会计工作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将以往的会计数据作为如今的信息资源,全方位利用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手段等作为首要的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对于会计事务进行数据化的信息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信息化普及,不仅为会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更好的做出自己的贡献给予的重要的技术支持,也为相关服务企业部门提供了更快捷准确的财务服务,使相关经营管理人员正确把握经营策略提供更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提高竞争实力,从而使其经济实力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对于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会计信息化是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无法适应和涵盖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的情况下,由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一种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它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上升发展的新的阶段。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具有账务处理职能集中化的特点,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其涵义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

2.1范围广。从范围上看,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会计教育以及政府对会计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从功能上看,会计信息化不只是进行会计核算,还包括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并根据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从技术手段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而且要以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为主,进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2.2开放性强。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大量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而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授权,通过互联网从系统直接获取信息,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将日趋开放。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系统通过与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接受货币和非货币形态信息,提供历史信息、现时信息和未来信息,空间渠道多元化;会计期间已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可以快速地生成所需信息,并可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提供信息时间多元化;会计系统在采用主体认定计算方法的同时,如果需要亦可选用其他备选方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提供信息渠道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会计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之外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和语音化信息。

2.3智能性高。会计信息化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未来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加强会计人员能力培养的途径。

3.1提高专业素质和自身素质。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从传统的会计转向计算机网络会计,能编制财务预算,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对子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管理决策所用的各种内部报表,审查管理方案,编制内外部用户所需的财务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咨询等。网络经济时代的财会人员应该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3.2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在计算机网络化的环境下,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网络会计的一般知识,而且应该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网络财务模式下,财会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维护者。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必须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让财会管理人员具备与管理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库、网络技术及计算机软件设计、操作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知识。

3.3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从事财务会计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要求财会人员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事业心和人生态度。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必须廉洁自律、坚持原则、秉公办、遵纪守法,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财经纪律,敢于抵制、纠正、揭露违法乱纪行为,保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

3.4加强会计人员职后教育。会计人员的执后教育是针对于在职的或已经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在其工作期间进行不定期的继续培养,以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是如今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财会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做好自身职能的转化工作,学习大量新的专业知识,努力向参与管理、参与经营决策方面转化。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五

摘要: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效益的提高更是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本论文首先论述了现阶段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从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会计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

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会计管理信息、流程、知识和能力为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会计管理过程。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

(一)网络普及应用带来会计管理的风险。

信息化最大的促动力在于网络迅猛普及发展,渗透于社会、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企业内的业务逐渐集成到系统的过程中,网络在企业内也开始大量地应用。不仅是各个部门,网络也把异地的分支机构也连接起来。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或者病毒的侵扰,而且内部人的非法访问成功的几率还很高,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电子商务也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的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与时俱进显得尤为必要。

(二)业务流程的改变带来的风险。

首先,信息化的发展就像最初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影响一样,和原有的手工账务处理差异很大,会计人员不能马上适应新的操作方式,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造成了风险。其次,业务流程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架构趋向扁平化,内部控制由程序执行,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业务人员大大减少,给个人身兼多职带来可能,因而导致控制风险。再次,流程化管理进一步密切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跨职能部门的流程管理使得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其他流程的运作。过去职能化的管理也许还有绕过某些环节变通的方法,而集成系统就必须经过每个流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流程的实施。最后,由于集成系统采用的是单一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采取一次性单点输入,如某产品入库的具体数量若只有仓库确认,如果有差错,将直接影响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统计。

(三)信息化为会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

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发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使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分析、辨认企业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适时地加以处理。把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风险防范的工具,将能大大减少错弊的发生,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信息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例如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企业潜在的应用风险,电子数据可以被方便地改写和删除、数据处理过程无法直观观测等都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

同时,信息化的实施增强了控制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预防、检查和纠正功能。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使企业摆脱人员和资源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限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控制理念:内控体系不再仅仅依赖过多的检查、审批、核准人员或复杂的控制程序,而是依靠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合理设计,经济、高效地达到控制目标。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使会计管理面临无法回避的挑战。

二、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建议。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在信息化发展日益重要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被淘汰,继续沿用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的特征,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

(一)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会计管理。

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和2006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抵御在会计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内部控制风险。具体说来,涉及一下几方面:

1、企业应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各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企业还应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

2、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

3、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应加强职责划分,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评价监督部门,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特殊的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协助企业最高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有效防止内部控制失控,促进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

同时,信息化环境下要加强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特殊性,其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企业会计管理有效性的实施。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角度,借助于信息化技术,以数字和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把握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尺度。正确处理好界定经济责任,统一评价标准,核实单位家底,划分遗留的潜亏挂帐等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内部控制。

(三)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管理。

会计档案作为企业经济业务交易的载体,信息化环境下,给会计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到会计管理的整体成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信息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数据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4、建立信息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信息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四)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建设。

会计委派制不仅是传统会计管理下的一种手段,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更应发挥特有的作用。当前,财务负责人对企业的延伸监管不全面。现行财务负责人制度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财务总监的监管范围,主要定位在“一级”企业层面上,对有产权关系的“二级”、“三级”企业,即控股、参股企业的延伸监管尚无具体规定。一些由产权代表或董事会确定的委派财务负责人,在确定其权责范围时中常常出现偏差。信息化环境下,有利于委派下的财务负责人将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当然,这对会计委派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赖于会计委派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务委派负责人应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财务负责人在企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当好一名财务负责人,要具备一些特定的素质,以满足这一职位的要求。包括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财务负责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总体思维能力。历史赋予了财务负责人新的使命,也对财务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财务负责人应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有维护资产安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善于学习,敢于负责,忠于职守,遵纪守法,保持敏锐的触角,捍卫所有者权益。其次,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企业财务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经济、财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实务操作能力,熟悉审计规范和技巧。同时,会计委派人员还需要系统掌握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等信息化技术,以更好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最后,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善于应变,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进行沟通等。这样才能使财务负责人的监管作用真正实现。

(五)加强对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的控制。

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并监督会计部门实行,以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破坏。应建立严格的系统开发与维护、设定数据输入与输出权限、批准、复核、文件备份、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同时,设置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定期、不定期对硬件和软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系统软件及杀毒软件及时进行升级,使会计管理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刘颖。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0,(22)。

[2]杨硕珍。信息化会计管理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3]谷文辉。电算化会计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5)。

[4]徐华。浅析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05)。

[5]许允。对新形势下会计管理制度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12)。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六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对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内部控制程序、增强内部控制手段,将信息技术有效地集成到业务和信息处理进程,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判断内部控制措施,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防范与控制经营风险,将使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如果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处理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隐患。

一、会计信息化概念及内部控制的概念。

1.会计信息化一般是指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信息化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发挥其作用而进行的会计工作。在会计工作中要广泛应用以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服务。会计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会计信息的生产,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会计信息资源,从各种渠道搜集和生成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应用,是在会计工作中向各方面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并利用会计信息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2.内控制度被定义为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安全,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二、会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会计信息化技术引入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准确、全面、及时的为董事会和监事会提供履行其监督职能的信息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使小股东以较低成本,通过网络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发布或披露的各种财务信息,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维护自身的权益。会计信息化为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了便利,而良好的治理机制为内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信息递减传递原理,组织层次越多,信息传递后所含“杂质”越多,也就越容易降低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信息的准确度。会计信息化系统就克服了这一障碍,通过网络将信息同时传递给所有使用者,内部控制的组织层次由此将减少。但这时对会计信息系统下权限划分的要求却更加严格。因为,企业生产经营将更加依赖会计信息系统。而在会计信息系统下,利用信息从事非法活动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风险大大增加,企业潜在的损失风险也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研究相应增加。同时,这也要求企业通过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员工进行激励与约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道德。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财务管理者能获取的信息量倍增,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抓住重点,及时做出决策,这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利用良好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去降低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风险,为内部控制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基础,将变得十分重要。

2.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化的反作用。

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影响是互动的会计信息化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反过来又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不同阶段,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也不同。这些影响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企业已有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化推广的影响;企业已有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化推广的影响;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优化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居于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位置,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完善的控制环境才能使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控制制度得以贯彻实施。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环境加以改进和完善。

(1)政府应加强针对会计信息化舞弊案的立法,加重处罚措施。

(2)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

要加强审计的作用,先要提高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只能是形同虚设。同时要把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上来。当然,内部审计体系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赖于其自身的完善。

(3)完善公司组织控制结构。

为了规避矩阵型组织带来的权责不清、多头领导的问题,公司可考虑采取更为中立的组织结构,跨越功能的团体是个可参考的选择。与矩阵式组织相似,也是从功能部门中借调其成员组成团队,不同的是它的领导者具有完整的权力指挥其成员。跨越功能组织的生命周期短暂,任务一旦完成,团队随即解散。这种弹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可随时根据问题成立弹性化的组合,避免专业分工带来的僵化与协调问题。同时还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成就感和责任心。但是,它也可能导致跨单位事务的协调与沟通成本,引发单位间的冲突,因而团队成立之初,就必须向组织成员灌输合作的信念,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4)重塑企业文化氛围。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成员的道德论理、价值观念、工作态度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企业员工的诚信程度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对企业员工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减少或避免组织结构“扁平化”下属部门为追求小团体利益而牺牲公司整体利益行为的发生。建立基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道德价值观、规章制度、基本信念,从而有效解决信息时代组织结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5)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重视员工的'作用。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做到人尽其用,留住重要的会计信息化方面人才,是加强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2.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会计信息化意味着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各作业单位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如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通过实时互联的网络实现信息、作业高度共享,网络的开放性把企业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中。企业除了要建立传统的风险管理机制之外,还要结合信息化的特点,建立基于信息化的风险管理机制。

3.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会计与审计人员在建立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技术的能力,打破传统上独立的、反映的和检查性的模式,而具备实时的控制思想即利用信息技术将控制嵌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在更广泛的环境中来看待企业内部控制,针对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手段,强调预防、业务操作和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从传统的发现问题、事后补救的做法,发展为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4.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使企业当局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首先,信息化战略性计划应当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紧密相关。管理当局应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支持,确保各职能部门信息系统高度藕合。其次,各部门应按控制系统的需要识别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和经济地传递给企业内的相关人员,使他们能够顺利履行其职责。第三,通过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会计及相关信息的报告负责制度,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艾文国,王亚.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七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答辩人陈述。

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论文标题。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2)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3)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

(4)重点讲述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5)侧重创新的部分。这部分要作为重中之重,这是答辩教师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6)结论、价值和展望。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展望本课题的发展前景。

(7)自我评价。答辩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要求客观,实事求是,态度谦虚硕士论文答辩流程与技巧硕士论文答辩流程与技巧。经过参加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撰写,专业水平上有哪些提高、取得了哪些进步,研究的局限性、不足之处、心得体会。

提问与答辩。

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答辩教师提问的范围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内,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提问的重点放在论文的核心部分,通常会让答辩人对关键问题作详细、展开性论述,深入阐明。答辩教师也会让答辩人解释清楚自述中未讲明白的地方。论文中没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辩小组经常会问到的部分。再有就是论文中明显的错误,这可能是由于答辩人比较紧张而导致口误,也可能是答辩人从未意识到,如果遇到这种状况,不要紧张,保持镇静,认真考虑后再回答。还有一种判断类的题目,即答辩教师故意以错误的观点提问,这就需要答辩人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精神高度集中,正确作答。仔细聆听答辩教师的问题,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组织好语言。回答问题时要求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完整全面、重点突出。如果没有听清楚问题,请答辩教师再重复一遍,态度诚恳,有礼貌。当有问题确实不会回答时,也不要着急,可以请答辩教师给予提示。答辩教师会对答辩人改变提问策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问题,降低问题难度。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展开讨论,但要特别注意礼貌。答辩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与答辩教师争吵,辩论应以文明的方式进行。

总结。

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致谢。

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答辩注意事项。

(1)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2)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3)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4)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硕士论文答辩流程与技巧论文。

(5)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6)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7)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8)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9)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八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会计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实现了企业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建立了方便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甚至部分企业建立了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因此,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深入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模式,使企业财务信息处理更专业、更有效,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但是,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应用又对传统的审计工作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加强审计监督,优化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充分审查经济业务行为真实、合法、效益性,就应当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技术、手段、方法,促进企业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能力的提升,实现审计信息技术在会计电算化时代的全面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述。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科学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是基于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为会计信息的数据处理建立一种全新的系统性的发展模式。通过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为相关用户提供更为准确、更为专业、更加便捷的财务信息服务。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处理模式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电子数据统一处理,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数据处理模式,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二是可以为会计信息的查询提供更为便利性的服务,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下会计数据查询、收集颇为耗时,而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查询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数据查阅的时间,而且也保证了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三是可以实现数据内部控制的系统化,改变过去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会计信息人为分割的局面。因此,通过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可以确保会计数据处理的统一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中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制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1.对审计工作中相关线索的影响。在传统会计的核算过程中,对于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信息的处理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进行,而且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也是通过其中的纸质材料进行收集,从而在每一步的会计业务及经济业务流程中都留下了较为可靠的纸质线索,审计人员通过这些线索采用顺查、逆差、详查或抽查等多种审计方法,深入核实审计疑点,可以落实审计问题。然而在会计电算化的处理条件下,实现了信息的电子化、虚拟化,会计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处理,会计信息存储通过专门的电子信息存储材料或者网络,大大降低了纸质材料的使用,同时也使传统审计赖以实施的审计线索减少甚至消失。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审计人员很难弄清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导致相关的审计工作无法满足其要求。因此,在信息化逐渐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审计查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的需要。

2.对审计工作中相关内容的影响。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原始凭证、明细账目以及会计报表等信息的深入分析,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函证等方法人工实现。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大量的会计数据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但同时也带来新的审计风险,扩大了审计内容的范围。会计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数据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数据被非法窃取、篡改、删除、覆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数据保存的安全性面临巨大挑战。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其相关内容不仅包括对原始数据的传统内容审计,还应当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以核实信息系统的真实合法性、安全性、数据处理流程的科学性和数据质量。如果信息系统被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就会为企业造成巨大风险隐患,因此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时候还要着重关注数据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3.会计电算化为审计工作带来的相关风险。由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其中的风险主要包括系统控制风险、软件系统风险以及人员操作风险等。系统风险主要是指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风险,从而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导致相关的统计数据出现异常的现象。软件风险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软件的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如果在审计的过程中,相关的审计软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会导致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提取缓慢、操作困难等现象,从而增加了相关的审计工作的难度,使得审计工作量大大增加。

三、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工作的基本对策。

1.建立健全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相关标准。就我国现阶段企业审计的发展现状而言,会计电算化带来的深刻影响尚未完全适应,新的审计技术、内容、方法、手段并未完全建立,急需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积极构建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信息化审计体系。随着传统的会计信息纸处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的电子数据处理模式,这种转换过程必定会减少可见的审计线索,加速相关审计证据的消逝,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企业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探索增加适应新条件的审计规范,为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审计建立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制定科学化的审计工作方案,从而使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企业审计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2.加强会计电算化流程的管理和控制,明确相关责任。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企业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帮助建立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构造一套适应会计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流程,加强事前和事中的管理和控制,防患于未然。首先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应当考虑审计工作的需要,尽量满足全过程审计监督对会计数据实时提取的要求,明确审计部门对会计信息数据合法正确性实时审查的职责和权限。二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应当预先考虑审计软件数据接口,使得会计信息数据能够符合标准化输出要求,顺利实现数据在审计软件中的转换。三是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固有风险,明确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关分离,建立科学规范业务流程。四是加强对会计信息数据存储和电子档案的管理控制,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完整。

3.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在企业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工作要注重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审计过程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安全性、准确性以及系统性的信息化审计模式的建立,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审计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对于企业审计人员而言,在掌握传统审计方法应用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从而为会计信息数据庞大而繁琐的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审计技术支持,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保证。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化的财务知识和传统审计技能以及财经法律法规,也要熟练掌握利用审计软件采集、转换会计数据的方法和利用审计软件编写各种查阅、测试模块,快速发现审计疑点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能。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逐步加强对会计软件、erp软件和审计软件的全面认识,掌握相关软件的数据结构、数据字典和编写方法等,通过深化对相关辅助软件的认识和应用促进整个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应用对审计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若要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积极改进企业审计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用审计信息化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逐步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会计和现代审计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杜希杰: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3).

[2]傅军: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华章,(13).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九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稳步前进和高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逐步享受现代化优质生活的同时也在新科技的带动下逐步完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能力。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划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效率,且更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人类发展文明渐渐走进了信息时代,信息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的应用在会计工作事务中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时期新背景下的会计工作者,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了新一代会计人员首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从事会计工作多年,将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于如何提高职业素质及加强业务能力,给予了综合的阐述,并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人员能力培养。

前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且已经成为了今天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于会计工作事务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各个领域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计信息化就是把传统的会计工作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将以往的会计数据作为如今的信息资源,全方位利用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手段等作为首要的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对于会计事务进行数据化的信息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信息化普及,不仅为会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更好的做出自己的贡献给予的重要的技术支持,也为相关服务企业部门提供了更快捷准确的财务服务,使相关经营管理人员正确把握经营策略提供更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提高竞争实力,从而使其经济实力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对于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会计信息化是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无法适应和涵盖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的情况下,由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一种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它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上升发展的新的阶段。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具有账务处理职能集中化的特点,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其涵义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

2.1范围广。从范围上看,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会计教育以及政府对会计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从功能上看,会计信息化不只是进行会计核算,还包括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并根据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从技术手段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而且要以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为主,进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2.2开放性强。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大量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而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授权,通过互联网从系统直接获取信息,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将日趋开放。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系统通过与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接受货币和非货币形态信息,提供历史信息、现时信息和未来信息,空间渠道多元化;会计期间已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可以快速地生成所需信息,并可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提供信息时间多元化;会计系统在采用主体认定计算方法的同时,如果需要亦可选用其他备选方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提供信息渠道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会计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之外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和语音化信息。

2.3智能性高。会计信息化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未来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加强会计人员能力培养的途径。

3.1提高专业素质和自身素质。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从传统的会计转向计算机网络会计,能编制财务预算,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对子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管理决策所用的各种内部报表,审查管理方案,编制内外部用户所需的财务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咨询等。网络经济时代的财会人员应该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3.2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在计算机网络化的环境下,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网络会计的一般知识,而且应该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网络财务模式下,财会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维护者。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必须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让财会管理人员具备与管理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库、网络技术及计算机软件设计、操作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知识。

3.3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从事财务会计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要求财会人员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事业心和人生态度。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必须廉洁自律、坚持原则、秉公办、遵纪守法,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财经纪律,敢于抵制、纠正、揭露违法乱纪行为,保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

3.4加强会计人员职后教育。会计人员的执后教育是针对于在职的或已经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在其工作期间进行不定期的继续培养,以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是如今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财会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做好自身职能的转化工作,学习大量新的专业知识,努力向参与管理、参与经营决策方面转化。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十

(一)信息来源上的局限性。

传统的会计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没有集成,不能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很多重要资源无法用货币计量。传统的财务软件功能单一,难以将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信息使用者更夸大未来,夸大数据的相关性和灵活性,更多地关注非货币数据,希看从多层次、多视角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信息就明显不够。

(二)信息处理的局限性。

现行会计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对经过“筛选”的会计数据,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及总账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严格的处理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但它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即该过程只是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映,从中看不到每项经济活动发生、执行与完成的全过程。

(三)信息输出的局限性。

现行会计信息系同一般都是采用单一化的信息表露模式,将全部会计信息存放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提供给特定的使用者。然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越来越广,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单一的信息表露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进行相关决策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不足。

1.公司治理结构不公道,在考核机制尚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没有一个公道有效的机制,就很可能出现侵犯或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由于国家所有权的代理行使缺乏妥善措施,很多上市公司出现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等关键人大权独揽的现象。这就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2.会计职员整体素质不高,违法违纪常有,随着会计队伍的不断扩大,对会计职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同步跟上,根本起不到进步会计职员素质的作用。现阶段会计职员特别是主管会计职员的素质相对而言不能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甚至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松懈企业治理,使财务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会计职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

3.内控体系不够健全,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目前有些企业固然也建立了相关的内控制制度,但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很多规章制度比较零散,未达到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控制要求,造成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

5.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起初是由计算机专业职员完全模仿手产业务操纵流程,把计算机作为一种通过快速计算来帮助人们降低劳动速度、进步劳动效率的工具。此后会计电算化不断得到发展,一个比较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也逐步发展起来。主要变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记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账簿记录实际上就是将记账凭证按不同的形式进行组织和汇总。手工记账时必须将它们重新抄写到各有关的账簿上。但电算化后,记账凭证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将当月的输进到未记账凭证文件中的记录转存到已记账凭证文件中,使经审核的输进凭证成为正式的会计档案;二是对科目的余额、本期发生额和累计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由于手工系统存在不同的记账程序,各企业要根据业务性质、治理方式规模大小以及经济业务的数目,相应地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账务处理程序。而电算化下的记账凭证是指计算机账务处理的形式和相应的内部数据流程,显然一般只能固定采用一种账簿处理程序,而且其含义也不同于手工的账务处理流程。

(二)对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对账是对账簿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账是否正确以及账簿是否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在手工会计中,对账主要包括账证、账账、账实和对三个方面。账证核对是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账账核对是核对不同账簿是否相符,包括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辅助账、会计部分的财产物资保管明细账与使用部分的有关明细账;账实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是否相符。通过对账达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要求,用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结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在计算机环境下,结账的功能主要用于结转各个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同时结束本期的账务处理工作。在这里结账是一个批处理的过程,其处理的内容是将本期所有的期末余额数据结转到下一期的期初余额,并清除本期的所有借方和贷方发生额数据,最后对本期业务执行封账。而在传统手工处理程序中为了使账簿达到账实、账证、账账相符,会计职员需要做一系列对账的工作,相比较之下电算化系统的处理程序显得更加简便易操纵。

(四)期末转账的的含义发生变化。

自动转账业务是所有单位在月底结账之前都需要进行的固定业务处理,并且这类转账业务在企业治理体制或会计核算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每个月都要重复进行。不论是哪一种转账业务,都要通过定义转账凭证,然后由系统自动完成期末自动转账处理。然而在传统手工会计中,转账业务处理是期末由会计职员根据某些账户的余额或本期发生额填制转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实现的。

结束语:。

在大部分会计电算化方式下,固然会计职员的压力有所减轻,但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并未突破手工会计核算方式的框架,仅仅是手工会计业务流程的高度仿真。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一

(一)资产负债观的定义。

资产负债观是指以资产、负债的概念为基础和核心,定义利润及其构成要素,企业中所有存量的变动是其增加经营活动成果的最好且惟一的证据。它把会计看成一种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定期和经常地估价来计量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乃至整个企业的价值,因此以为企业净资产的保持和增值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资产负债表加以反映,损益表的确定仅是计价过程的一个副产品。资产负债观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夸大全面收益,收益由净资产的期初期末余额之差产生。

资产负债观以为收益的本质是某期间净资产的增加,不考虑交易或非交易,只要引起净资产变动就确认收益(所有者的投资及对其分配利润除外)。它不主张采用历史本钱,要求资产和负债采用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夸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应当着眼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述,是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

(二)资产负债观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在fasb和iasc中都把“未来经济利益流进”的资产特征(或“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负债特征)作为资产(或负债)的原始确认和决算确认的依据,那些不符合资产和负债定义的事项则不作为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另外不仅将部分存量的公允价值计进资产负债表,还将不能视作已实现的收益,或计进所有者权益部分,或作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计进全面收益表之中,待该收益实现时再将其转进利润表。

具体体现在:ias39将金融资产分为买卖目的的金融资产、到期持有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四个种别。对买卖目的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当有可靠和可计量的公允价值时,用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进发生期间的利润或所有者权益中。在选择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时,规定存量的计价差额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

(三)资产负债观在我国的应用。

在我国,资产负债观典型的体现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对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原《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既有应付税款法,又有纳税影响会计法,但不论哪种方法,都是收进用度观的具体体现。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则同一规定:对于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准则这一核算方法的改变,正是资产负债观的典型体现。此外,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方面的大量使用以及有关研发用度的处理规定都是资产负债观的具体体现。

二、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中的具体表现。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涵义。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终极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说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进低于按照税法规定答应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以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与未来期间应纳所得额,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以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加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关注交易和事项的发生引起资产或负债的变化,夸大必须严格按照资产及负债的定义反映有关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二)暂时性差异的理解。

所得税会计准则引进计税基础来计量会计与税收背离的差异,使得暂时性差异比收益表债务法下的时间性差异范围更加宽泛。这是由于,时间性差异反映企业会计税前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而利润固然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暂时性差异反映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而资产和负债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全部。因此,引进计税基础,可以计量会计与税收背离的所有差异。即:暂时性差异=所有时间性差异其他暂时性差异(其他直接计进资本公积或企业合并的交易和事项产生的差异)。

在计算暂时性差异的时候,则需要确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比如,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这种确认的标准完全遵循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体现了资产负债观中以资产、负债的概念为基础和核心的特点。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根据资产负债观的理念,会计准则首先规范和重在规范所得税会计的主角,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确认及计量。原来的递延法或收益表债务法下的“递延税款”项目,主要起到差额平衡作用,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本质上与其他资产或负债无异,反映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进或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即未来与所得税相关的现金量。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引起企业承担所得税义务增加,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应确认一项负债即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引起企业未来纳税义务减少,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减少可视同未来经济利益流进的增加,形成一项所得税利益,应确认一项资产即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会计中,还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作为一项资产或负债分别列示在财务报表中,严格地遵循了资产负债观的宗旨;在处理所得税税率变动的题目上,为了能真实反映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金额,还规定了应按照已知未来的税率来计量,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并根据资产或负债的增减变动,确定对变动当期所得税用度的影响。

(四)所得税用度的计算过程。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核算程序如下: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

4.根据暂时性差异和适用税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5.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增减变化及按税法规定本期应交所得税额,确定所得税用度。

由上面不丢脸出,所得税用度的计量取决于有关资产或负债的增减变化,而且,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在报告期内随时可能发生增减变动,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会随之相应变化,因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时点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清楚地体现资产负债观的理念,先确认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后确认所得税用度。在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得到可靠、完整反映的基础上,根占有关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增减变化确认及导出所得税用度。

(五)所得税中特殊题目的会计处理。

在核算所得税会计中,某些可抵扣项目,答应抵减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或直接抵减未来的应交所得税额,从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它们的特点是确以为资产,但却有计税基础。实质上,它们是企业获得的所得税利益,即企业整体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未来流进时可在税前列支或直接抵减应交所得税的金额,是一项隐性资产。此类特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实在是资产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比较的结果,该项目计税基础所反映的将来可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为暂时性差异。

除此之外,在处理企业合并时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和计进权益的交易事项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的时候,也是本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基本定义来确认计量的,严格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基本特征。

三、结束语。

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确认及计量的规范,是资产负债观的典型体现。所得税会计准则所采纳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观”的会计理念构筑其方法体系。理解资产负债观的理念,可以解除实施新会计准则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困惑,纠正某些熟悉上的误区,以及把握所得税特殊题目的会计处理,有利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资产负债观已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势,因此应当结合我国现阶段不断发展变化的会计环境,积极鉴戒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加强对资产负债观的理论深进研究,并将其作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指导基础,加快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协调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毛剑芬,韩存.资产负债观以及应用[j].财会月刊(会计),.11.

[2]汤滨,段成铎.新会计准则体现的新理念[j].合作经济与科技,,(04).

[3]张维宾.所得税会计准则解析――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01).

[4]杨曙.资产负债观与所得税核算方法[j].财会审计,2006,(10).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d].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84.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二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来的,指的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发生紧密联系的所有活动的统一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订单、采购、计划、生产、库存、运输、销售及服务在内的企业业务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由内部活动管理扩展到相关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联系活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其敏捷性高、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引起了制造企业的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运用,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方法发生了的变化:传统的库存管理关注的是个体的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就必须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和优化库存。

为了克服传统库存控制中的不足,需要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简单地说,是一种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与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这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

联合库存管理的总体思想。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联合库存管理更强调的是企业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通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库存控制和优化来达到控制的目的——追求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低。将库存管理方法由过去关注单个企业的优化转变为站在供应链角度来考虑库存规模与水平的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的具体策略。联合库存管理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以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联合库存管理在供应链中实施合理的风险、成本与效益平衡机制,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风险的预防和分担机制、合理的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分担机制与风险成本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进行有效激励的同时,避免供需双方的短视行为及供应链局部最优现象的出现。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起到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作用。具体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供应链共同愿景。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应链各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共赢的目标。

(2)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应链各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联合库存管理中心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

(3)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各级供应部门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其二,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整个供应链通过构建库存管理网络系统,使所有的供应链信息与供应处的管理信息同步,提高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并且要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

其三,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实现联合库存可借助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具体实施。tpl也称物流服务提供商,这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把库存管理部分功能代理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使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其四,选择合适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有两种模式:

(1)各个供应商的零部件都直接存入核心企业的原材料库中,就是变各个供应商的分散库存为核心企业的集中库存。集中库存要求供应商的运作方式是:按核心企业的订单或订货看板组织生产,产品完成时,立即实行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式直接送到核心企业的仓库中补充库存。在这种模式下,库存管理的重点在于核心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保持合理的库存量,既能满足需要,又要使库存总成本最小。在我国目前,电信营运商多采用此模式。

(2)无库存模式,供应商和核心企业都不设立库存,核心企业实行无库存的生产方式。此时供应商直接向核心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连续小批量多频次的补充货物,并与之实行同步生产、同步供货,从而实现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要品种和数量的原材料送到需要的地点的操作模式。这种准时化供货模式,由于完全取消了库存,所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但是对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运作标准化、配合程度、协作精神要求也高,操作过程要求也严格,而且二者的空间距离不能太远。

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只是针对物料的物流管理,更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程管理。库存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要降低企业库存,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必须要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企业库存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涉及到企业内部供应链及处于供应链环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库存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组合运用,可以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战略。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荣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版。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3]施先亮、李伊松:《供应链管理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版。

[4]熊伟、刘南:《供应链竞争力与经济发展》,航空工业出版社20版。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三

摘要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的不断增多,会计电算化随之被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中,对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会计电算化仍然照搬手工会计流程,致使其存在信息及时性、相关性和共享性不足的缺陷,阻碍了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的实质性提高。所以,对企业会计流程进行再造突显其必要性。本文对会计流程再造的意义及其在企业财务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会计流程再造的意义。

企业财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流程再造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根据用户需求对原有的会计信息处理流程进行整合、简化和优化,进而改变信息收集、处理和输出的方式,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信息生成与使用交互的一种新型会计业务流程。企业会计流程再造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有利于实施集中化财务管理。会计流程再造为企业实施统一的财会制度和财会工作流程带来了契机,通过在线生成记账凭证、集中自动划转资金、协同处理财务和业务,使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信息汇总成一条连续的信息流,信息使用者可依据自己的权限从信息系统中获取所需信息;其二,有利于强化事前和事中财务管理。根据企业财务信息化要求再造的会计流程,可以实现财务管理重心由事后财务核算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通过实时结账提高财务信息的实效性;其三,有利于增强企业数据处理能力。再造后的新会计流程支持高性能数据库,极大地提升了财务信息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支持会计信息录入、会计信息查询、会计凭证生成和会计报表报送的远程操控,进而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的便捷性;其四,有利于实现财务与业务的相互协调和协作。会计流程再造后,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企业业务要求自动生成财务处理方案,确保财务与业务协同开展,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实效性。

使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过渡,增强财务决策能力;最后,会计流程再造要为网络化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保障,确保移动办公和远程控制更为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会计流程再造在财务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再造后的会计流程简化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流程,为会计工作提供了高效的业务处理手段,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直接从原始凭证中主动采集信息、归类信息,不需要手工处理,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同时,会计流程再造后,使会计信息采集工作与业务活动协同进行,大幅度地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完整性。会计工作从单一的货币信息处理延伸到非货币信息的处理,在将各种源数据信息存储于共享数据库后,再通过信息指令将相关信息同步输送到财务信息系统的会计数据库中,从而确保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输出同源,提高了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三)会计流程再造在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会计流程再造可对现有的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在深入分析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进而提出解决意见,确保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会计流程再造有效解决了企业会计工作重复性强的问题,通过简化冗余工作环节,提高会计业务处理的效率;其次,会计流程再造统一了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使得企业降低了财务数据的分析难度,增强了同口径信息数据的可比性;再次,会计流程再造可支持高性能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财务信息共享,便于各企业和部门了解财务状况,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四)会计流程再造在财务信息系统构建中的应用。

首先,会计流程再造应当充分考虑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确保系统的管理权集中于企业总部。企业要建立与再造后会计流程相适应的内部监管制度,对系统使用者查询、审计权限进行设置;其次,实现在线财务处理,可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在线或远程处理信息录入、记账凭证生成、会计信息查询、报表报送等工作,以减少业务流程运行时间,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再次,通过会计流程再造,可确保信息反馈机制的有效运行,使企业决策者及时准确地获取财务信息。

(五)会计流程再造对财会岗位结构的影响。

移到对信息用户需求的获取以及优化信息等非事务性的工作上,同时财务部门的岗位也会随之减少,这样一来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部分财务人员只需要熟练掌握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即可,而财务管理人员除了精通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以外,还应了解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知识。由此可见,会计再造流程对财会岗位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高秀兰,张秀霞.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与会计流程再造.沿海企业与科技.(2).

[2]王海芳.再造会计流程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中国管理信息化.(15).

[3]庞永强.信息形势下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分析.中国经贸.(4).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十四

摘要: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效益的提高更是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本论文首先论述了现阶段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从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会计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

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会计管理信息、流程、知识和能力为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会计管理过程。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

(一)网络普及应用带来会计管理的风险。

信息化最大的促动力在于网络迅猛普及发展,渗透于社会、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企业内的业务逐渐集成到系统的过程中,网络在企业内也开始大量地应用。不仅是各个部门,网络也把异地的分支机构也连接起来。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或者病毒的侵扰,而且内部人的非法访问成功的几率还很高,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电子商务也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的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与时俱进显得尤为必要。

(二)业务流程的改变带来的风险。

首先,信息化的发展就像最初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影响一样,和原有的手工账务处理差异很大,会计人员不能马上适应新的操作方式,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造成了风险。其次,业务流程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架构趋向扁平化,内部控制由程序执行,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业务人员大大减少,给个人身兼多职带来可能,因而导致控制风险。再次,流程化管理进一步密切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跨职能部门的流程管理使得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其他流程的运作。过去职能化的管理也许还有绕过某些环节变通的方法,而集成系统就必须经过每个流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流程的实施。最后,由于集成系统采用的是单一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采取一次性单点输入,如某产品入库的具体数量若只有仓库确认,如果有差错,将直接影响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统计。

(三)信息化为会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

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发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使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分析、辨认企业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适时地加以处理。把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风险防范的工具,将能大大减少错弊的发生,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信息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例如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企业潜在的应用风险,电子数据可以被方便地改写和删除、数据处理过程无法直观观测等都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

同时,信息化的实施增强了控制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预防、检查和纠正功能。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使企业摆脱人员和资源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限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控制理念:内控体系不再仅仅依赖过多的检查、审批、核准人员或复杂的控制程序,而是依靠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合理设计,经济、高效地达到控制目标。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使会计管理面临无法回避的挑战。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五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最后,我想谈谈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这篇论文。

烧玻璃的过程以及这篇论文的写作,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

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烧玻璃实验和论文写作,但所测数据并不完备,对许多还是一知半解,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辩程序。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

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

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2.答辩人陈述。

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

自述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论文标题。

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2)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3)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

(4)重点讲述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5)侧重创新的部分。

这部分要作为重中之重,这是答辩教师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6)结论、价值和展望。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展望本课题的发展前景。

(7)自我评价。

答辩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要求客观,实事求是,态度谦虚。

经过参加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撰写,专业水平上有哪些提高、取得了哪些进步,研究的局限性、不足之处、心得体会。

3.提问与答辩。

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

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答辩教师提问的范围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内,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

提问的重点放在论文的核心部分,通常会让答辩人对关键问题作详细、展开性论述,深入阐明。

答辩教师也会让答辩人解释清楚自述中未讲明白的地方。

论文中没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辩小组经常会问到的部分。

再有就是论文中明显的错误,这可能是由于答辩人比较紧张而导致口误,也可能是答辩人从未意识到,如果遇到这种状况,不要紧张,保持镇静,认真考虑后再回答。

还有一种判断类的题目,即答辩教师故意以错误的观点提问,这就需要答辩人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精神高度集中,正确作答。

仔细聆听答辩教师的问题,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组织好语言。

回答问题时要求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完整全面、重点突出。

如果没有听清楚问题,请答辩教师再重复一遍,态度诚恳,有礼貌。

当有问题确实不会回答时,也不要着急,可以请答辩教师给予提示。

答辩教师会对答辩人改变提问策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展开讨论,但要特别注意礼貌。

答辩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与答辩教师争吵,辩论应以文明的方式进行。

会计报销流程论文范文简短篇十六

企业财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流程再造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根据用户需求对原有的会计信息处理流程进行整合、简化和优化,进而改变信息收集、处理和输出的方式,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信息生成与使用交互的一种新型会计业务流程。企业会计流程再造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有利于实施集中化财务管理。会计流程再造为企业实施统一的财会制度和财会工作流程带来了契机,通过在线生成记账凭证、集中自动划转资金、协同处理财务和业务,使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信息汇总成一条连续的信息流,信息使用者可依据自己的权限从信息系统中获取所需信息;其二,有利于强化事前和事中财务管理。根据企业财务信息化要求再造的会计流程,可以实现财务管理重心由事后财务核算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通过实时结账提高财务信息的实效性;其三,有利于增强企业数据处理能力。再造后的新会计流程支持高性能数据库,极大地提升了财务信息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支持会计信息录入、会计信息查询、会计凭证生成和会计报表报送的远程操控,进而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的便捷性;其四,有利于实现财务与业务的相互协调和协作。会计流程再造后,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企业业务要求自动生成财务处理方案,确保财务与业务协同开展,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实效性。

使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过渡,增强财务决策能力;最后,会计流程再造要为网络化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保障,确保移动办公和远程控制更为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会计流程再造在财务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再造后的会计流程简化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流程,为会计工作提供了高效的业务处理手段,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直接从原始凭证中主动采集信息、归类信息,不需要手工处理,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同时,会计流程再造后,使会计信息采集工作与业务活动协同进行,大幅度地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完整性。会计工作从单一的货币信息处理延伸到非货币信息的处理,在将各种源数据信息存储于共享数据库后,再通过信息指令将相关信息同步输送到财务信息系统的会计数据库中,从而确保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输出同源,提高了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三)会计流程再造在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会计流程再造可对现有的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在深入分析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进而提出解决意见,确保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会计流程再造有效解决了企业会计工作重复性强的问题,通过简化冗余工作环节,提高会计业务处理的效率;其次,会计流程再造统一了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使得企业降低了财务数据的分析难度,增强了同口径信息数据的可比性;再次,会计流程再造可支持高性能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财务信息共享,便于各企业和部门了解财务状况,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