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大学语文范文(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55:39 页码:11
2023年大学语文范文(实用14篇)
2023-11-13 02:55:39    小编:ZTFB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总结要言简意赅,言之有物。以下是专家为大家整理的职场技能提升指南,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语文篇一

1、出勤与学习用具。由于高校对出勤情况的严格要求,学生在《大学语文》课中的出勤率尚可,但很多学生是不带任何学习用具进课堂的。《大学语文》教科书的携带率可以达到八成以上,但笔记本和笔的携带率就要低得多了。期末复习阶段对学生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查和统计发现,多数学生的教材上很少有自学读书时勾画的印迹(未选讲的篇目几乎零勾画),对于教师课堂上三令五申的重点篇目(或语段)有所标记,对教师提及的“必考”内容记录情况较好。

2、作业完成情况。《大学语文》课程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的形式比较灵活,需要分组协作或口头表达的部分较容易落实,但课外作业和课堂练习剩余部分的完成情况一般,除非直接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否则学生的完成度较底、质量也不高。对于批改后下发的作业学生少有问津,个别学生会针对教师的批改提出问题。

3、期末突击复习。学生预习和复习环节不到位,直接影响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但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结合学生的基础,很多教师采用以考促练的形式,即期末考试前给学生划复习重点,学生的学习也就大多集中在期末复习阶段。认真复习的学生可以通过期末考试,但短期记忆会在考试结束后迅速遗忘,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提升文化水平的作用。

二、探讨成因,分析不足。

1、重视程度不足。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成为专业突出、全面发展的体育专门人才。比之全面发展,专业突出似乎更容易得到重视,更容易量化分析。这就使得《大学语文》被放置在不太重要的位置上。学校层面的弱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许多凭借专业特长入学的学生将中学阶段语文基础差作为挡箭牌,逃避《大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2、积极性未得到全面激活。《大学语文》课程主要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以汉民族优美精炼的语言为媒介,通过对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交代,把古今的贤哲英雄和杰出的诗人作家的深邃睿智的思想、崇高美好的情操,呈现给学生,使继承前人宝贵的思想精神遗产,努力修养自己的道德情操。但事实上,学生的感受是《大学语文》不是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学科,看不出可预见的作用。

3、考评方式不合理。传统的考评方式是平时成绩占20%,期末试卷成绩占80%。对于学生来说,考前突击复习完全可以及格。这样一来,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受到影响。而且凭借集体背题而后考查的程序选拔出来的高分学生大多是作文题答的好则得高分,客观试题基本没有区分度。

三、与时俱进,积极创新。

1、结合体育知识选讲。《大学语文》课程的主体部分应至少包括文选和应用文部分。文选一般有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各文体作品,谈及诗歌起源,不妨追溯体育史的源头,将“体育说”引入诗乐舞唯一体的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诸子散文部分可以集中介绍与体育精神有关的中国哲学思想,使学生懂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2、运用新媒体。“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其来势迅猛,使“固定学习”变为“移动学习”,使“集中学习”变为“随时学习”,使“统一学习”变为“个性学习”。优秀课件等网络资源可以成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学水平,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借鉴,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气氛。微信平台的使用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展知识的分享、主题帖子的参与制作等,能够将《大学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相关交叉学科的关注,一举多得。当然,新媒体的应用关键在“度”,它既不应该是学生将大量时间耗费在网络游荡上的借口,也不应当是负能量信息、不可控论和不可知论的滋生基地。

3、调整考评方式。《大学语文》课程应从纯理论走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实践参与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该门课程的效果。考评方式也应注重考查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情况。我们认为,平时成绩占40%的分值分配较为合理。而且这部分应该细化:“课堂参与性”代替“出勤率”,“作业完成质量”代替“作业完成率”,“小组讨论报告成绩”代替“课堂发言次数”,“习作和发表的作品”代替“学习积极性”。期末试卷部分考核也应增加主观题目的比重,着重考查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情况,真正以考促学,实现素质教育。

大学语文篇二

大学语文虽然是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但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学生把更多时间用在外语学习和等级考试中,个人素质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现实情况是有些学生的考分很高,但不具备高尚的情操及高雅的审美情趣,缺乏责任感,有些人逐渐丧失人文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甚至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和人格尊严。其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忽视素质教育的问题。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一些学生只是在临近考试时才开始突击,考试结束后,没有多少学生向学习外语或其他课程一样勤奋苦读,想当然地认为母语学习不用花费更多时间精力最终也能有个理想成绩。在考核评价方面也主要以期末闭卷考核为主,评价的重心侧重于笔答试卷,忽视大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要求,即担负素质教育的重任。民族预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培养和输送文化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好的,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较高人文素质的一年级大学生。如果不重视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并加以考核评价,势必会影响民族预科教育的质量。鉴于此,大学语文教学亟待加强素质教育问题。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阶段。正确把握民族教育自身的特有规律,把遵循普通高等教育一般规律与遵循民族高等教育特殊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科学稳健的发展之路。有人说“世界贫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知识的差距”,“在导致民族地区落后的原因中,教育落后、人才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必须把民族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民族振兴、边疆巩固、祖国统一和团结进步的高度上来认识,要把民族教育从单纯的应试转变到以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主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大学语文课就是通过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全面提高民族预科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教育名著《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每一种社会改善的先决条件要求每个人都要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教师要唤醒人的潜在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道德。”可见,教育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应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大学语文的教学,从实际出发,发挥学科优势,注重挖掘学生的人文内涵,从而促进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思路。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高等教育中特殊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预科,同样不可忽视素质教育。但如何利用综合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以解决,已成为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新课题。而大学语文课是民族预科教育阶段开设的必修课之一,旨在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对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精心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依据现有教材读本《大学语文》(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修订本〉)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分主题进行教学研究讨论,如“理想”“爱国”“学习”“修身”等主题,可以结合孔子的《论语》、陶渊明《归园田居》、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教材内容选取可对学生进行修身、做人、学习等方面教育的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读者》《青年文摘》等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中选取适合的文章进行研读、讨论,实现教育资源多样化,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创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语文教学改革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延伸课内外教育,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和喜欢的城市进行课外的精神的陶冶,亲近自然,深入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群众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另外,在课上编成语文学习小组(五人为一个小组),主要进行讨论与课后实践。如学习小组到“七三一”部队遗址观看之后进行“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民族,不辱使命”,“中国梦,振兴大中华”等话题讨论。以学生讨论为中心,营造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的课题氛围,形成预习、阅读、实践、讨论等环节的教学模式,老师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由“让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变。

(三)优化考核评价办法。

大学语文的成绩考核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风向标,对教育目标会产生直接影响。以往的考试主要以期末闭卷的形式为主,考试内容也局限于传统试题模式,难以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创新能力,重视期末一张试卷,缺少对学生平时的考核环节。为了全面提高民族预科素质教育,应加强学生平时学习考核,注重学生个性发挥,避免出现整齐划一的具有标准答案式的考试类型,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成绩评价问题实行课上和课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并且创建独特的大学语文考核模式,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上实现民族预科素质全面提高。

(四)营造民族文化环境。

大学语文教育承担着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应该注重民族文化的宣传,陶冶审美情趣,立足教育长远规划。大学语文不只是要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程的主导功能和作用,发挥大学语文学科优势,建立素质教育考核目标,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助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的提高。民族预科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探索并实践这一目标需要不懈的努力。民族预科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关系到国家进步与发展。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内在品质,从而增强个人素养,不断挖掘他们的潜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个人的尊严和使命感。对于促进民族预科素质教育来说,大学语文教育责无旁贷,通过独特的大学语文教学,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及得体的教学方法,有效推进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提高。

大学语文篇三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是指()。

a.美好的生活。

b.一位再现的女子。

c.一轮圆月。

d.优美的舞姿。

【答案】c。

北宋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欧阳修。

d.王安石。

【答案】a。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是()。

a.欧阳修。

b.秦观。

c.王安石。

d.柳永。

【答案】d。

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风貌的作家是()。

a.王安石。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答案】b。

易安居士是()。

a.秦观。

b.李清照。

c.柳永。

d.辛弃疾。

【答案】b。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表达了作者()。

a.对国事衰微的深切的关心之情。

b.对国破家亡,晚景凄凉的悲愁心情。

c.对亡夫不幸逝世的无限哀悼。

d.对自己生活情况日渐窘迫的担心。

【答案】b。

下列词作抒发“黍离之悲”的作品是()。

a.苏轼《定**》。

b.陆游《诉衷情》。

c.张孝祥《念奴娇》。

d.姜夔《扬州慢》。

【答案】d。

陆游《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赞许的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答案】d。

词作风格“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煜。

c.辛弃疾。

d.李清照。

【答案】c。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a.套曲。

b.小令。

c.杂言诗。

d.慢词。

【答案】b。

明清传奇是()。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戏曲。

【答案】d。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剧中女主人公是()。

a.崔莺莺。

b.杜丽娘。

c.李香君。

d.杨贵妃。

【答案】b。

元杂剧的奠基人是()。

a.关汉卿。

b.马致远。

c.郑光祖。

d.白朴。

【答案】a。

王实甫最著名的剧作是()。

a.《墙头马上》。

b.《梧桐雨》。

c.《倩女离魂》。

d.《西厢记》。

【答案】d。

5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答案】c。

《西游记》属于()。

a.历史演义小说。

b.英雄传奇小说。

c.神魔小说。

d.世情小说。

【答案】c。

《红楼梦》初名为()。

a.《艳异编》。

b.《花影集》。

c.《石头记》。

d.《国色天香》。

【答案】c。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作者是()。

a.曹雪芹。

b.林黛玉。

c.李清照。

d.柳永。

【答案】a。

《红镂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

a.程伟元。

b.高鹗。

c.王希廉。

d.脂观斋。

【答案】b。

贾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a.贾政从来就不喜欢宝玉。

b.结交戏子蒋玉函。

c.鄙视功名利禄,背离封建礼教。

d.被人诬告,枉加罪名。

【答案】c。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有《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孽海花》和()。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d.《金瓶梅》。

【答案】c。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压卷之作是()。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金瓶梅》。

【答案】c。

下列作品不属于“四大奇书”的是()。

a.《红楼梦》。

b.《金瓶梅》。

c.《西游记》。

d.《水浒传》。

【答案】a。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祝福》。

d.《伤逝》。

【答案】a。

鲁迅的《狂人日记》所揭示的封建家族制度与礼教的本质是()。

a.仁义。

b.温情。

c.欺骗。

d.吃人。

【答案】d。

下列作品属于鲁迅小说集的一组是()。

a.《呐喊》《彷徨》。

b.《呐喊》《野草》。

c.《朝花夕拾》《故事新编》。

d.《彷徨》《野草》。

【答案】a。

《灯下漫笔》一文收入鲁迅的杂文集()中。

a.《野草》。

b.《坟》。

c.《三闲集》。

d.《朝花夕拾》。

【答案】b。

老舍的《茶馆》,代表的是()。

a.海派文化。

b.西洋文化。

c.京味儿文化。

d.岭南文化。

【答案】c。

冰心的散文语言精练、清新婉丽,文体自成一家,被读者誉为()。

a.“白话文西化”

b.“新文艺腔”

c.“工笔美文”

d.“冰心体”

【答案】d。

艾青的成名诗作是()。

a.《北方》。

b.《向太阳》。

c.《大堰河——我的保姆》。

d.《旷野》。

【答案】c。

徐志摩所属的社团是()。

a.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语丝社。

【答案】b。

闻一多所属的诗派是()。

a.格律派。

b.自由派。

c.象征派。

d.婉约派。

【答案】a。

朱自清发表的第一部散文集是()。

a.《背影》。

b.《春》。

c.《欧游杂记》。

d.《你我》。

【答案】a。

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未名社。

【答案】b。

大学语文篇四

1、《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b)国。

a、颛臾b、鲁c、齐d、宋。

2、韩愈《答李翊书》一文的主旨是(c)。

a、赞扬李翊好学上进 b、反对骈俪文风。

c、强调道是为文的根本 d、阐述“无望其速成”的道理。

3、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的作家是(a)。

a、孟子b、庄子 c、孔子d、刘向。

4、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c)。

a、1927年b、清代 c、汉代d、元代。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a)。

6、鲁迅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

7、下列人物与张巡不构成相互映衬关系的是( )。

a、南霁云b、于嵩 c、贺兰进明d、许远。

8、下列不属于作品主人公的是( )。

a、李广b、沙子龙 c、水生嫂d、王恺。

9、《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居是州”的“是州”指( )。

a、柳州b、永州 c、苏州d、徐州。

10、宋代作家中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

a、欧阳修b、苏轼 c、王安石d、苏洵。

11、“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 )。

a、《春秋》b、《论语》 c、《尚书》d、《左传》。

12、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的作家是( )。

a、冰心b、朱自清 c、巴金d、茅盾。

13、“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 )。

a、温柔而沉静b、超绝而威严 c、神秘而有容d、乐观而深沉。

14、朱自清《背影》中说:“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 )。

a、动作描写b、表情描写 c、铺垫手法d、侧面烘托手法。

15、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

a、李商隐b、王昌龄 c、李白d、杜甫。

16、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

a、曹操b、陆游 c、辛弃疾d、苏轼。

17、《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8、《东篱乐府》是( )。

a、诗集b、词集 c、曲集d、文集。

19、对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是( )。

a、李白b、李商隐 c、杜甫d、王维。

20、孙犁的作品多以( )农村为背景。

a、河南b、河北 c、湖南d、山西。

21、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 )家之理。

a、儒b、佛c、道d、法。

22、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国作家。

a、英b、法c、美d、俄。

23、李斯《谏逐客书》中所写的重在四面扩张的秦国君王是( )。

a、缪公b、孝公 c、惠王d、昭王。

24、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 )。

a、欧阳修b、王安石 c、白居易d、苏轼。

25、培根认为,学问上“装饰”的用途是指( )。

a、幽居养静b、熟习辞令 c、改变气质d、增长才干。

26、柳永《八声甘州》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 )。

a、羁旅思乡之苦b、伤春惜时 c、亡国之痛d、情场失意。

27、《左传》的记史方式是( )。

a、国别体b、编年体c、纪传体d、本末体。

28、《马伶传》所讽刺的真正对象是( )。

a、李伶b、严嵩 c、顾秉谦d、杨继盛。

29、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

a、茅盾b、鲁迅 c、郭沫若d、成仿吾。

30、李白《行路难》中用以表现自己自信之情的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 )。

a、吕尚b、伊尹 c、宗悫d、曹操。

31、杜甫的《登高》是( )诗。

a、七律b、七绝 c、五律d、五绝。

32、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

a、杜甫b、白居易c、辛弃疾d、韩愈。

一、单项选择题。

1、《赵威后问齐使》所褒扬的人物是( )。

a、叶阳子b、钟离子 c、北宫婴儿子d、齐使者 e、於陵子仲。

2、下列有关《谏逐客书》说服力来源说法正确的有( )。

a、从着眼点看,重在攻心   b、从论据看,主要是事实论据。

c、从论证方法看,主要是对比论证 d、从语言看,主要是铺陈排比。

e、从写作角度看,主要是由大到小。

3、朱光潜在他的《选择与安排》中认为,选择常犯毛病的表现有( )。

a、脱节断气b、面面俱到 c、前后重复d、浮光掠影 e、意思杂乱。

4、郁达夫参加的社团有( )。

5、下列作品中使用详略方法的有( )。

a、《郑伯克段于鄢》 b、《李将军列传》 c、《马伶传》。

d、《种树郭橐驼传》 e、《报刘一丈书》。

6、《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阐发的艺术创作思想是( )。

a、胸有成竹b、庖丁解牛 c、轮扁斫轮d、心手相应 e、车过腹痛。

7、侯方域的《马伶传》中提到的《鸣凤记》所述的人物有( )。

a、杨继盛b、严嵩 c、阮大铖d、魏忠贤 e、顾秉谦。

8、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 )。

a、鲁迅b、茅盾c、朱自清d、冰心e、瞿秋白。

9、下列诗歌属于绝句的有( )。

10、下列作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a、白朴b、关汉卿c、马致远d、王实甫 e、张养浩。

11、下列属于宫调的是( )。

a、“越调”b、“天净沙”c、“正宫”d、“端正好”e、“朝天子”

12、散曲的特点是( )。

a、长于比兴,注重寄托 b、通首同韵,句句押韵 c、不能换韵,可用衬字。

d、讲求文采、对仗  e、以问答方式行文。

13、引起宝玉挨打的人物有( )。

a、袭人b、蒋玉函 c、柳湘莲d、贾环 e、金钏儿。

14、下列属于老舍戏剧名作的有( )。

a、《离婚》b、《茶馆》c、《龙须沟》d、《三姊妹》e、《四世同堂》。

15、“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所用的修辞格有( )。

a、借代b、拟人c、比喻 d、夸张e、顶针。

16、下列对高尔基《鹰之歌》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

a、歌颂了革命者的斗争精神和献身品格 b、鞭挞了市侩哲学和庸俗心理。

c、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斗  d、揭露了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e、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

17、下列人物属于虚构的有( )。

a、河伯b、共叔段 c、海若d、郭橐驼e、南霁云。

18、读书为学的目的是( )。

a、娱乐b、装饰 c、长才d、权衡轻重 e、审察事理。

19、冰心的《往事》中出现的人物除作者外,还有( )。

a、涵b、波c、杰d、涛e、楫。

20、下列属于山水田园诗人的是( )。

a、王维b、陶渊明 c、谢灵运d、王昌龄 e、岑参。

21、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用的修辞有( )。

a、夸张b、比喻 c、拟人d、对偶e、互文。

22、郭沫若《炉中煤》中的“重见天光”,其象征意义是( )。

23、下列词汇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

a、“灰烬” b、“奇异的芬芳” c、“那么细,那么软”d、“血和灰、阴暗”e、“没有渔船”

24、屠格涅夫作品中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的作品有( )。

25、下列作品采用象征手法的有( )。

a、《往事》b、《鹰之歌》c、《前赤壁赋》d、《炉中煤》e、《苦恼》。

26、“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使用的修辞有( )。

a、比喻b、比拟c、夸张 d、对偶e、用典。

27、下列作品中采用了抑扬兼施手法的有( )。

a、《往事》   b、《五代史伶官传序》c、《寡人之于国也》。

d、《石崇与王恺争豪》e、《种树郭橐驼传》。

28、为了救国救民,曾在年青时就弃医从文的作家有( )。

a、鲁迅b、闻一多 c、郭沫若d、茅盾e、老舍。

二、多项选择题。

24、abd25、abd26、acd27、abd28、ac。

1、梁启超《论毅力》引用了孔子的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这里引用了成语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以为官戒”的是___________。

3、冰心的《往事》中反复说“海太单调了”、“我的话太乏味了”,这里使用的表现方法是___________。

4、词是配合___________歌唱的新诗体。

5、白居易《杜陵臾》:昨日里胥方到门,___________。

6、陆游《关山月》中笼罩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

7、《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

8、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概括力最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

9、辛弃疾《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___________。

10、张养浩有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里的“山”指________,“河”指________。

11、苏轼《江城子》词中化景物为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2、辛弃疾《破阵子》的写景特色是___________。

13、杜甫《登高》一诗形式上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

14、《秋思》中有句:夕阳西下,___________。

1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

16、《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17、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

18、议论文是以议论、_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19、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两个方面。

20、赋是___________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三、填空题。

17、欲辩已忘言18、述说19、社会环境20、汉。

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

2、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3、中不索交诸侯。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7、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8、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1、万姓胪欢。

1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13、尔有母遗,?我独无。

14、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15、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6、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17、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18、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19、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20、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2、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23、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2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25、上下相孚。

26、回波电笑。

27、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

28、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29、首身离兮心不惩。

30、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枉用相存。

31、直挂云帆济沧海。

32、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3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

34、帝心恻隐知人弊。

35、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36、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37、五十弦翻塞外声。

38、请赓一绝,以剖寸心。

3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4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1、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42、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43、擅造潭府。

44、该当何罪。

45、县官急索催,租税从何出。

四、解释加点的字。

44、判决、判处45、催逼。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6、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7、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9、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10、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五、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不要耽误了耕耘收获的季节。

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敬老人、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

2、从没有停止过,但海水并未枯竭。

一年四季都不发生变化,不受陆上水灾旱灾的影响。

3、放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对的国家。

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给予强盗粮食啊。

4、油灯里的油充足,它发出的光就特别的亮。

讲仁义道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非常和煦(指内容充实、气势充沛)。

5、城市的城墙超过一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现在今不合制度您将会受不了。

6、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按照文书执行。

面带怒色回到自己的军部。

迷惑走错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

7、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制造夸大失实的邪说帮助他们攻击张巡、许远。

8、使我们人丁兴旺、心情安定困苦而且疲劳。

9、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小洞穴。

远在千里之外的景物,仿佛只在咫尺之间。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

视野之外山水与高天连接。

10、画竹之前,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的形象。

动笔作画,一气呵成。

稍一放松,时机就消失了。

11、漂浮在旷远迷茫的万顷江面上。

在天空中乘风遨游脱离生世独立于世外。

12、枝叶茂盛分披,世上少有与之并列的事物。

1、契诃夫的《苦恼》中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小母马有何作用?

2、鲁讯《灯下漫笔》的一、二两部分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

4、李斯《谏逐客书》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梁启超《论毅力》是针对什么情况写的?

7、培根的《论学问》分别讲了哪两个问题?

8、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为什么叫“后叙”?

9、柳宗元所写的“西山”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线索是什么?

10、《文与可画??谷偃竹记》阐述了哪两个文艺主张?

11、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北京秋天的“色”和“味”分别是什么?

12、《爱尔克的灯光》中为什么要写姐姐?

13、曹操《短歌行》的主题是什么?点题的句子是什么?

14、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用的是谁的`典故?

15、李商隐《无题》诗抒情的特点是什么?

16、郭沫若的《炉中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无形的手掌”指什么?

18、高尔基《鹰之歌》中的“鹰”、“蛇”象征什么?

19、李煜《虞美人》的主题是什么?

20、李清照的《声声慢》反映了哪些人的共同感受?

21、辛弃疾《摸鱼儿》的主题是什么?

22、九斤老太的口头禅说明了什么?

23、老舍《断魂枪》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展开的背景是什么?

24、《米龙老爹》中一、三人称交互为用的特点有何表达作用?

六、简答题。

1、姚纳的苦恼有:丧子、心中的痛苦无人肯听其倾诉小母马的作用有:一是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对比,反映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二是运用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从而暴露社会的黑暗。

2、鲁迅《灯下漫笔》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主要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的中国现状进行揭露。

3、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从而说明“民不加多”的原因。

4、劝说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5、“百日维新”失败后处于逆境的同人。

6、点题,点明“惜今”的具体内容。

7、治学的目的、治学的方法。

8、本文是韩愈读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感到有所不足,用来补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守卫睢阳的英勇事迹和其他轶事,因此名为“后叙”。

9、“特立”、“不与培?为类”“始得”

10、“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11、色是“清、静、悲凉”

味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索”

12、暴露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罪恶,启发青年人:必须彻底挣脱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束缚,才有希望、才有出路。

13、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积极进取“天下归心”

14、宗悫。

15、回环往复、婉转深微。

16、爱国和无私奉献精神。

17、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

18、“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19、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20、反映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

21、抒发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弱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2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一方面,古老的传统文明正在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另一方面,两种文明的冲突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被压迫民族的愚昧麻木和帝国主义的强大凶残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与对比。

24、(1)可避免叙述的呆板、单调。

(2)可以全方位地叙述英雄形象。

1、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回答:

a、指出本段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

b、这段文字中的立论体现在哪里?

c、这段文字的双重比喻有何意义?

2、阅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回答:

a、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b、本文驳斥的对象是谁?立论原则是什么?

c、本文驳论的形式是什么?

3、阅读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回答:

a、鲁迅先生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哪两种时代的循环,这种划分的目的何在?

b、鲁迅先生文章中的两部分着眼点有何不同?

c、中国固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4、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回答:

a、文中的“城”指哪里?

b、本段运用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是什么?

c、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5、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奚谷。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回答:

a、“是州”指哪里?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b、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c、本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6、阅读茅盾《香市》中的这段文字: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请问答:

a、“革命”指什么时候,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b、“公安分局”的衙门、蚕种改良所分别指什么?

c、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7、阅读《国殇》第一段: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木包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回答:

a、该段文字分几层?试概括层意。

b、该段文字描写战斗进程有何特点?

c、屈原写作本文的原因何在?

8、阅读《兵车行》(杜甫),请回答:

a、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b、诗歌的叙事方式是什么?叙事次序安排有何特点?

c、诗歌对主题的揭示有何深刻性?

9、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一段文字: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请回答:

a、“那边”指哪里?“血和灰”、“阴暗”是什么意思?

b、“辽远的一角”指哪里?

c、该段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高尔基《鹰之歌》中的一段文字:

“在浪涛的狮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的歌声,山岩被浪涛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的歌声震撼得战栗了:

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

请回答:

a、“高傲的鸟”、“天空”象征什么?

b、“山岩”、“发抖”、“天空”、“战栗”说明了什么?

c、该段用了哪些修辞?

11、阅读辛弃疾《摸鱼儿》一段:“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请回答:

a、“长门事”是借用了谁的典故?该典故说明了什么意思?

b、“闲愁最苦”是何意?

c、“斜阳正在”指什么?

12、阅读老舍《断魂枪》一段文字: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回答:

a、这段文字是用什么写法刻划人物形象的?

b、沙子龙的镖局为何改了客栈?

c、沙子龙是怎样的一个人?

13、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一段文字: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上,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回答:

a、盘庚之迁的典故说明了什么?

b、该段文字的语言有何特色?

c、概括本文的主旨。

14、阅读《论毅力》一段文字: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此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己。

请回答:

a、概括本段意思。

b、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孔子话中“为山”之喻包含了什么成语?

15、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请回答:

a、本段的含义是什么?

b、本段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c、“要塞”指什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1、(1)论据类型:事实(历史、现实)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法。

(2)周任有言曰:陈列就列,不能者止。

(3)一方面将季氏比作虎?,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就比如虎?从笼中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 就好比龟甲、美玉在柙子中被毁坏;另一方面,将冉有、季路比作虎?、龟玉的看护人、看管人。季氏攻伐颛臾,是冉有、季路的责任。

2、a、主旨是:驳斥保守势力对新法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表明坚持改革,绝不向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b、司马光名实必须相副。

c、驳论点。

3、a、鲁迅先生把历史划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和循环。划分的目的在于揭示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本质是主子和奴隶的阶级对立与主子对奴隶的阶级压迫。

b、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现状进行抨击和揭露。

c、人有十等的封建等级制度人吃人。

4、a、“睢阳”

b、论据类型:理论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法。

c、赞美英雄、斥责小人。

5、a、“永州”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

b、排比、顶针、对偶。

c、铺垫手法突出由游览西山而得到精神解脱的写作意图。

b、军阀无所不在的反动统治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c、交代了重兴香市冷落的根本原因。

b、作者按战斗开始、进行、结束的自然程序展开描写,描写了战斗的全过程,层次井然、场面真切。

c、以楚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以振兴楚国。

8、a、表明对朝廷穷兵黩武开边政策的强烈谴责。

b、代人(役夫)述言把本属事件展开过程中的咸阳道旁送别“行人”的场面置于一篇之首。

c、深刻性主要体现在:揭示了造成悲剧的总根源在于“武皇开边意未已”的好大喜功;结尾以白骨遍地、鬼声啾啾的虚幻场景与开头的写实场景相映衬,以凄凉衬喧闹,以鬼哭衬人哭,增加了谴责力量;不仅写了抓丁,而写了催租逼税;进一步把笔触深向社会心理现实,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开边政策的残酷无情。

9、a、敌占区(或沦陷区)写出了沦陷区的沦亡景象。

b、解放区。

c、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对解放区的向往。

10、a、革命勇士革命勇士搏击风云的战场。

b、雄鹰之死的影响力,雄鹰的献身精神必将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奋斗。

c、拟人、反复、象征。

11、a、陈皇后暗喻忠良之士遭到谗害,不被理解信用,虽有思君爱国之心却无处倾诉。

b、写出了作者遭受压抑、排斥的悲愤和苦闷。

c、南宋摇摇欲坠的衰微国势。

12、a、心理描写。

b、性格(与现实格格不入、孤傲、保守)处境(走镖没有饭吃)。

c、既没落保守,在狭小天地里自我叹惜、自我欣赏,又孤傲执着,具有顽强抗衡力量。

13、a、坚持改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b、寓刚于柔,比较委婉。

c、第本题型第二大题之a。

14、a、用孔孟名言,说明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

b、对比论证,归纳论证。

c、功亏一篑。

15、a、做文章必须切中要害。

b、类比论证、归纳论证。

c、文章主旨选择与安排重要。

大学语文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孔子的思想内核是()。

a.民本思想。

b.仁和礼。

c.克己复礼。

d.自然无为。

【答案】b。

2.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a。

3.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是()。

a.礼和仁。

b.无为而无不为。

c.民本和王道。

d.严刑峻法。

【答案】c。

4.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c。

5.“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来源于()。

a.《逍遥游》。

b.《秋水》。

c.《大同》。

d.《谏逐客书》。

【答案】b。

6.先秦时代的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伟大时代,当时出现众多的思想学派,学术史上称之为()。

a.诸子百家。

b.百花齐放。

c.文人荟萃。

d.建安风骨。

【答案】a。

7.先秦诸子散文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c。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

a.《战国策》。

b.《论语》。

c.《孟子》。

d.《左传》。

【答案】c。

9.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的是()。

a.《诗经》。

b.《左传》。

c.《春秋》。

d.《孟子》。

【答案】d。

10.《礼记》是一部()。

a.儒家著作。

b.道家著作。

c.墨家著作。

d.法家著作。

【答案】a。

1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答案】d。

1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收入诗歌()篇。

a.300。

b.242。

c.305。

d.350。

【答案】c。

13.《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

b.五言。

c.杂言。

d.七言。

【答案】a。

14.《诗经》中“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的艺术手法是()。

a.赋。

b.比。

c.兴。

d.比兼兴。

【答案】c。

15.开创我国“悲秋”主题先河的文学家是()。

a.宋玉。

b.杜甫。

c.屈原。

d.柳永。

【答案】a。

16.鲁迅称其“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是()。

a.《诗经》中的“风”

b.屈原的《离骚》。

c.《古诗十九首》。

d.汉乐府民歌。

【答案】b。

17.《离骚》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艺术手法,在助词的运用上,多用()。

a.乎。

b.也。

c.兮。

d.之。

【答案】c。

18.《汉乐府·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民歌中一篇优秀的叙事诗,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美丽、坚贞、机智勇敢的()形象,而反面形象是()。

a.刘兰芝家庭巧妇焦仲卿。

b.秦罗敷采桑女太守。

c.貂禅歌女吕布。

d.秦罗敷歌女焦仲卿。

【答案】b。

19.汉乐府民歌中较多的是()。

a.抒情诗。

b.叙事诗。

c.爱情诗。

d.田园诗。

【答案】b。

20.《世说新语》是一部()。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传奇。

d章回小说。

【答案】b。

2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志怪小说有()。

a.《搜神记》。

b.《西游记》。

c.《封神榜》。

d.《海上花列传》。

【答案】a。

22.《左传》是一部()。

a.编年体史书。

b.纪传体史书。

c.通史。

d.国别体史书。

【答案】a。

23.《战国策》是一部()。

a.编年体史书。

b.纪传体史书。

c.通史。

d.国别体史书。

【答案】d。

24.《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国别体断代史。

【答案】b。

25.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报刘一丈书》。

【答案】c。

26.陶渊明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

a.田园诗。

b.咏怀诗。

c.咏史诗。

d.叙事诗。

【答案】a。

27.王维山水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

a.意境宏大。

b.慷慨雄壮。

c.诗中有画。

d.沉郁顿挫。

【答案】c。

28.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a.李白、杜甫。

b.韩愈、孟郊。

c.王维、孟浩然。

d.杜牧、李商隐。

【答案】c。

29.下列诗人中,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的是()。

a.曹操。

b.李白。

c.岑参。

d.王维。

【答案】c。

30.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陶渊明。

【答案】a。

31.有“诗史”之称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陈子昂。

d.李商隐。

【答案】b。

32.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答案】a。

33.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白居易。

b.韩愈。

c.刘禹锡。

d.杜甫。

【答案】a。

3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d。

35.晚唐诗歌史上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的诗人是()。

a.李绅。

b.李商隐。

c.李白。

d.李翱。

【答案】b。

36.晚唐诗坛上,擅长写“无题”诗的诗人是()。

a.杜牧。

b.贾岛。

c.李贺。

d.李商隐。

【答案】d。

37.李煜《虞美人》一词表达的情感是()。

a.爱情失意。

b.羁旅行役之苦。

c.亡国之恨。

d.伤春悲秋。

【答案】c。

38.李煜以水喻愁的名句是()。

a.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b.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d。

39.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甘茂亡秦,且之齐《战国策·秦策》。

b.生庄公及公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c.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答案】c。

40.宋代“三苏”是指()。

a.苏舜钦、苏轼、苏辙。

b.苏武、苏辙、苏洵。

c.苏洵、苏轼、苏辙。

d.苏舜钦、苏武、苏轼。

【答案】c。

大学语文篇六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与审美价值,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利有弊,本文对大学语文都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做出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对策。

一、多媒体教学概述。

多媒体(multimedia),就是指多种媒体的综合,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以上媒体的、能够实现人机交互信息交流的传播媒体就是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可控性、非线性、实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广告、艺术、娱乐、商业、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依据,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到同一课题中,实现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以及监控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式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用数字化学习方式来取代传统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其局限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宜生搬硬套,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运用信息技术。

二、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激发兴趣与分散注意力。

高校大学生,处于求知欲、好奇心特别旺盛的阶段,对新鲜的事物愿意投入很大的热情。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模式,相较于其他学科较为枯燥,普遍不受学生的欢迎。在大学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确保他们的心思始终留在课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保障课堂效率。但是另一方面,过于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过于色彩斑斓的图片与特效,很容易造成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导致重点不突出,甚至出现喧宾夺主、折本逐末的现象,虽然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的注意力很可能已经被分散,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二)情境创设与限制想象。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产生于个体参与到情境运动的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过程。情境教学,就是实践共同体,在情境中,利用可得到的资源,承担学习责任,为了同一个目标,进行实践活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与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但是,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也会反过来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文字本身是抽象的,经过多媒体的呈现,往往简化了在大脑中再创作的过程,剥夺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利于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一)适度使用多媒体。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需要遵循适度性原则。并不是所有的文体、所有的篇目都适合多媒体,教师需要有所选择,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应变,突出实效性。多媒体的应用,需要有针对性,突出教学的重难点。通常来说,诗词、小说、散文,以及一些记人写景的屏幕,文学性较强,比较适合创造情境,发挥多媒体生动直观的优势;议论文、说明文逻辑性较强,重在说理,使用简单的图表即可。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造获取知识的平台,扮演一个促进者、协助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教师不能盲目追求课堂效果而过度依赖多媒体,学生自身的感悟、对文本独特的解读,才是最重要的。

(三)注重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需要遵循适度性原则。多媒体的功能在强大,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也不能侵占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索时间,如果整堂课都在播放音乐、视频,教学效果反而不好。我们需要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比如,诗词曲赋的教学,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朗读示范,但也要留给学生自主朗读的机会。另外,多媒体素材的使用数量也要与学生的认知负荷相匹配,大胆取舍,确保教学内容简洁明晰、重点突出。

(四)重视语文素养与审美意识。

大学语文教学不能过于功利化,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意识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需要讲究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要追求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第二,活动内容的整体性。听、说、读、写组成的智力活动,情绪、心理、意志等组成的心理活动,需要保持整体性。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可以借鉴优秀的作品,但不能盲目照搬,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

四、结语。

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会分散注意力,在扩大知识容量的同时会增加认知负荷,在创设情境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需要遵循适度性、主体性、时效性原则,重视语文素养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的完美融合。

大学语文篇七

摘要:目前的大学语文课堂往往忽视高校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把关注点放到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试图通过既有的文献和教学行动实践,结合大学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阐释开发与利用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的相关原则和策略,为具体实践提供较充分的理论前提和操作路径。

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古代文的教学始终面临若干问题,比如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对于经典作品,怎样使学生掌握它们?文言文的语育障碍如何排除,如何避免老师讲得难学生听得也难的尴尬?从中学到大学,古代文的教学花的时间最长,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更何况中学阶段选学的篇目多是历代名篇短制。而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无论是从篇幅还是思想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教学方法而言,我们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先说读通,我们在解放后才有语文这门课,是国语和国文的统一体,或者说是语言和文学的统一体。因此,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充分理解继承我们祖先遗留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要提高能力,就必须过古代文这一关。

目前文言文的教法仍然遵循古老传统。由老师先念,念一句翻译一句,学生听一句笔记一句,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串讲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无益处,只是课堂的主角是老师而非学生。

学习文学作品主要是读,说朗读说诵读都可以,既要听人家读也需要自己读,作品读出来了,好处也就容易体会了,读得越多能力就越强。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任何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阅读古代文的能力更是如此。古汉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出来的书面语,他简清生动,古人平时说话用不到书面语,我们今人更难有鲜活的语境,而学习语言恰恰需要有一个“活”的语言环境,对周围人们时刻在用的语言人们很容易接受并掌握,能触摸到语言文字的肌理,看清每个音节的面容和表情。没有语言环境,学到的就是死的知识,我们的外语教学就是最好的例证。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老师的单方面灌输,“词类活用”“宾语前置”等等古汉语语法的问题在中学就已经基本解决的问题重新又拿到了大学课堂,真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工作。那么,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读一读呢?因为古代私塾的诵读场面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教法陈旧,近代也有讽刺先生教书无能的笑话,仿佛诵读成了教师逃避劳动的方法。“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学生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古今中外都能寻到有力的“证据”。老师的讲解固然重要。但是不是学生学习的万能药,被动学习的结果就是内容不能完全理解,文章拆的过散,美感也就所剩无几,没有审美意义,厌倦情绪随之而来,甚至哈欠也来了。

诵读是一种综合训练,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才能通顺流利地把文章读出来,文言文中很多生僻字,还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还要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了解单句和段落的大致意思。客观地讲,大部分古代文都是非常适合诵读的。古人的文章写出来也是要念的,刘勰所标的“六观”最后一观就是“观宫商”。所谓宫商本指音乐的声调,这里泛指文章的声调和韵律。就拿他这篇《知音》来说,“采用骈文的形式写理论性的文章。无异于戴着镣铐跳舞”,可是他这个舞跳的潇洒跳的优美,怎么个潇洒,怎么个优美就需要学生亲自读一读了,骈文体的特点一读就知道,这比老师辛辛苦苦讲半个小时的效果好得多,学生读熟了,感觉就在声音符号和大脑思维的互相作用中建立起来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感。再如苏轼的《留侯论》,文笔纵横捭合,文势舒卷自如,“泉源涌出”“行云流水”,非读不可以体会苏文如海,汪洋恣肆,雄辩宏放的特点。由此可见,诵读是文言文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大学语文教学需要学生的读通,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学好。

语言障碍已经克服了,下面就是学好的问题,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根本出发点是加强学生的美育和德育教育,美育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是实现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引善,以美育人,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既有文化知识又有优雅气质的人才。大学语文可以培养人对美的感受、鉴赏、创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古代文学作品是对于人生、对于生命、对于文化、对于存在甚至对于宇宙的严肃思考,这些优秀作品无不充满了智慧。20世纪德国哲学家阿多诺在他的《审美理论》一书中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就在于它永远就是一个比自身更多的存在(一个超自我的存在)。

这些优秀的古代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一粒粒璀璨的明珠,更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不是学生备战考试的复习资料。作者将自身的情感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读者要能够从文字人手,正确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人情,沿彼讨源,虽幽必显”。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显而易见,欣赏的过程就是修养提高的过程。教材节选的《礼记大学》中一段,“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围之而后天下平”,这样的人格理想,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不正是一种有力的德育教育吗。司马迁的《刺客列传》,从文学角度看,这是一篇精彩的小说,它具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结构完整,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图穷匕首现”和“秦庭一击”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也堪称经典:荆轲的沉毅豪迈、太子丹的坦诚躁进等等,尤其令人感动是作品体现的侠义精神,“感于恩义,忠于所托,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轻生死,忘安危”,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真的让人爱不释手啊!

关于如何欣赏文学作品,刘勰的“六观”应最有实践指导意义:“一观体位,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而他所讲的“博观”――广泛阅读的标准,则可以看作一个总则,这个总则,是学生和老师应该终生记取的。学好不仅靠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与学生的情感投入和领悟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滋味了,心灵受到震动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古代文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闪耀着我们祖先几千年来的智慧光芒,在语文教学中理应给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了使我们的民族文化顺利地传承下去,哪怕最微薄的努力也是有价值的。

大学语文篇八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普通高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与语文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实践,总结了现阶段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从明晰学科定位、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以及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期通过改革与实践,使大学语文课程更好地适应应用型院校的发展需求。

作为普通高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大学语文肩负培养学生通用技能的重要作用。这门课程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目标,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大学语文课程必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就应用型院校而言,大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育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全面有效地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科地位边缘化。

很多应用型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其地位可用风雨飘摇来形容,随意教学的情况非常严重。当前各高校都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应用型院校的实践性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学校管理者在课时安排上认为可多可少,因而这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经常遭到其他课程的排挤,大学语文课时被一减再减,甚至有部分应用型院校为了安排其他专业课,让大学语文课程中途“下岗”,这最终导致大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

(二)教材实践性不鲜明。

当前绝大部分应用型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都是通过增删高中语文教材编排而成,因此,在内容上更多侧重选编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教材中言语训练、应用文写作等内容极为匮乏。此外,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仍以知识为本位,而应用型院校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用这样的教材教学,难免会使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生出厌倦情绪。

(三)教学方法陈旧。

“填鸭式”和“灌输式”仍是现阶段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不少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时就是在唱独角戏,呆板保守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用说与学生展开良性互动和交流。这种以知识为纲,落后且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其思维滞涩,原有的学习兴趣也慢慢被消磨殆尽。

(一)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科定位。

要想有序地实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及作用,树立“能力本位”的“大语文”教学观,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二是提升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重点强化课程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另外学校还需不断优化师资配置,加大对语文教学科研的投入。

(二)改革教学内容,强化能力培养。

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在内容上也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任课组成员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编写了大学语文教材。我们将教材分为说写专题和经典美文两大系列,不仅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还兼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全面考虑教材内容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以及实用的基础上,非常注意对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探究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大学语文课程更加实用、更加丰富。

(三)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且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经典美文赏析教学时,必须根据文章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调整。例如,教师在讲解《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这篇文章时,可以使用借鉴法,从李白的入职途径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为切入点,进而为学生更好地介绍一个与现代人思想、行为同步的李白,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善于学习古人智慧的李白,一个敢于毛遂自荐的李白。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联系目前社会的普遍现象:有少部分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就放弃生命选择自杀,进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点化其人生信念。又如,在《雪国》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自己赏析,之后让他们到讲台上分享自己的赏析心得,并鼓励他们制作ppt,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展现在其他同学面前。教师这样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而且还能有效地锻炼他们的课件制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有效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件制作技能、思维能力等,便于在之后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师生共同教学的形式,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辨性,启智益兴,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再如,在讲授《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导入月夜美图和古筝曲,进而让学生赏析作品情景交融、诗哲归一的意境,感悟吟诗赏月与团聚思乡、两地相思情感的契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四)改进考核方法,力求多元评价。

传统的大学语文考试是非常呆板的,所以,我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创新大学语文考试。大学语文考试要打破过去单一且生硬的试卷考试形式,侧重对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核,一方面可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进行累计加分,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举办如辩论、朗诵等比赛,对参与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此外,教师还要将这种多元化的考核形式贯穿到大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创建“学即考”和“考即学”的大学语文新课堂。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可避免学生课堂听讲不认真,在课堂上打瞌睡以及玩手机等不良习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概言之,应用型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对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评价体系进行积极有效的改革,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掌握各种技能,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大学语文篇九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结合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目的,调整教学内容,革新评价体系,加强课程外延建设,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支持。

“技术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形态,主要是在本科教育层次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为期四年的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紧紧围绕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变革传统教学中的观念、方式和手段,积极探索课程教学与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契合点,为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宽口径、厚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实质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岗位适应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一种实施技术基本训练的教育。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点是对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其中创新能力更是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在完成课程本身的培养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树立只有创新教学才能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在教学目的上,不仅要以增加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己任,更要针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深层目的,转变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与失衡状态,促使二者的相互融合、渗透与协调发展。

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古人说:“诗无达话”,西方也有“一千个人里面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类似说法,就是鼓励人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技术本科院校的学生终日埋头于公式数据的演算或实践技能的操作中,其思维方式普遍具有科学严谨性,往往关注于答案的唯一和操作的准确,而忽视了发散性思考的训练,甚至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让他们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地去理解和体会文章,有利于改变已有的思维模式,拓展思维空间。经验表明,加强文学阅读、丰富情感,是提高想象力、改善思维习惯、促进科学创造的一个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以文学想象力激发技术创造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人才的创新是最直接、最有针对性的创新,而创新的关键点是想象力。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理智状态中认知事物多采取理性的逻辑的方式,但如拘泥于此,很容易陷于对人与事物关系认识的唯一性,而忽略了世界存在的多样性。文学与现实世界建立一种想象的、丰富而复杂的关系,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其想象和联想活动都极为活跃,心灵空间特别开阔,想象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激发。另外,大学语文中的写作训练也是一种高度的精神劳动和思维创造,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从而为技术创造得以实现提供前提和基础。

第一,注重教学拓展,向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开掘。“应用型本科不同于普通木科,也不是三年制高职高专的增容。它和普通本科相比,更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它和专科层次相比,强调一定的基础教育,强调一定的后续发展。”大学语文课在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仅是基础课,更应该是提高课。特别是在学生基础文化课程不多的情况下,大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有限的`课堂中,以文本为中心,由文字而文章,由文章而文学,由文学而文化,积极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偏向于理工科的技术应用型院校学生来说,在单调的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大学语文不仅能让他们了解许多优秀的文学经典,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可缓解或替代理工科课程的枯燥和单一。更能通过语文课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在丰富语文知识、汲取文化精髓营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鉴赏品味,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有利于他们在日后工作中走向管理岗位以致承担领导角色。

第二,针对职业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技术观。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一线科学技术人才的地方。在教育学生科学求“真”的同时,更应赋予科学技术教育以“美”和“善”的目的。大学语文教学应结合不同篇目的讲读,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技术观。首先,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道德观念,千百年来不知影响了多少志士仁人。通过对有关篇章的讲解,让学生明确理解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工作应如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人类进步服务;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执著的科学精神。爱因斯坦用“深挚的宗教感情”来形容他探究科学奥秘的虔诚态度和执著追求,而这样的科学精神对于日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技术人才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再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现代科技分工越来越细,团队已成为普遍工作模式。可以借助大学语文《张中传后叙》中许远、张巡、南雾云合作抗敌的故事,在语文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他们进行团队精神教育。此外,还可结合《大自然在反抗》这样的文章,介绍科技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会由于对生态的破坏给自然、环境、人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让学生更加关注科学技术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三,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也应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训练。在专业技能方面,语文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在个人技能方面,则能够强化他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技能。而在公民技能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及对多元文化进行客观分析的能力。普通话训练、课堂讨论、课后随笔、阅读笔记、演讲比赛、社会调查、学期、读书活动、系列讲座,等等,都可作为大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落实课程的技能培养目标。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课业任务较重。以一次考试的成败来论英雄,既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难以考出他们的真实水平,还往往冷却了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试题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平时的创造性表现也难以评价,对其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更是难以考察。因此,必须建立能够全方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开放式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

大学语文考核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能力为目的。课程考核采取闭卷考核、开卷考核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理论部分采取闭卷方式,考试设计基于但又不局限于教学内容,适当关注当前语文研究问题。主要考查学习者理解与掌握大学语文的基本知识的程度,考查他们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实践部分采取开卷方式,考核形式以自主阅读、写作为主,只做统一要求,不出统一试题,不设固定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把被动应试变成主动思考、辨析、创新和提高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全过程,给予相应评价。在日常学中设置普通话练习、演讲、讨论、辩论等小环节,对积极参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适当加分。这样,采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学习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考核评价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评价体系,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为了使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在课程内部挖潜的同时,还要积极加强课程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等课程外延建设。

首先,要提升大学语文教学的技术水平。作为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应该自觉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个人的技术教育能力,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充分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字、图像、声音、图片集为一体,化静为动,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上,增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其次,要提倡小班授课,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出现了一定的边缘化倾向,教师流失严重。加之大学扩招,造成师生比失调。因此,大班灌输成为时下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就目前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数量比综合性大学要少一些,在师资和教学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完全有条件开展大学语文的小班教学。

再次,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拓展教学空间。大学语文课程不仅关乎语言、文学,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追溯和感悟,对人生、社会的哲学思考,还应文理相通。因此,大学语文学习需要一个“大”的视野。语文最重要的教育,除了表达之外,就是阅读,大学语文需要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量的文学经典来加以支撑。高校图书馆是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因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文社科类藏书往往相对较少,加强此类书籍的馆藏无疑十分必要。大学语文还可以与专业背景相链接、与校园文化相链接,与社会生活相链接,注重与其他人文学科乃至自然学科之间无法割舍的关系,丰富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开阔学习视野。

大学语文篇十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及学生个性的发展,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因而创新高校大学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语文教师使用老套刻板的传统课堂教育方式讲解传统文化,重视了文化发展,而忽略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大学教师优化髙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讲解方式,建立立明确的教学目的,改编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做到传统文化与现实教育的相互融合,这是提髙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而提升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课堂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激情,扩展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同学们传统文化的道德素质水平,树立同学们的爱国敬党品格尤为重要。

一、重视离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学习意识是顺应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条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为推动新课标的深化改革作了重要的准备。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和创新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创新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学课堂的授课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摒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等不合理的传统文化学习方法,同时提高了同学们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并加强了学习和认知能力。高校大学生对语文课程传统文化学习意识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同学们提高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还能帮助增强大学语文教学的监察力和教育方式的掌握力度。更进一步说,引导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实现中国教学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同时消除了大学语文教师基本一致性的情况再次出现,进而增强高校大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二、离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基本概况。

(一)髙校对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现阶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传递速度的丰富性和迅速性对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文化教育的需要,高校往往只关注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培养而忽视了髙校大学语文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因而往往缺乏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投资力度,阻碍了开展高校大学语文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为了保障高校大学语文文化教育课程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高校增加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经费投入是保障现阶段传统文化教育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然而,高校每年在专业项目成果的研发方面资金投人较多,对文化资金方面的投入还无法满足开展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使得传播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不利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降低了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大学领导缺乏对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如果说教育是承继传统最主要的形式,那么学校教育就是民族精神塑造的最主要阵地。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优秀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品质,只要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成功抵御住外来不良文化的诱导,进而形成正确的思考观念。

髙校开展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当中,往往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才储备,不利于开展高质量的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推动高素质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因而,重视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推进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大需求。由于现阶段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缺乏专业的文化人才,使得许多语文教师肩负起传递传统文化的重任,不利于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的深人研究,因而在传授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足。加上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的年龄也趋于老化,使得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带头人,不利于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科学有效的进行,不利于实现我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三)学生参与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新世纪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人,我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然而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单一性和传统的文化教学模式使得我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降低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现阶段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内容的单一性,也使得我国高校传统文化的教育规模比较小,很少能够出现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不利于实现我国髙校大学更大范围内高质量传统文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降低了大学生参加有关传统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四)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单一性。科学技术的飞般展使得传统的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多样性可言,只是依靠老师讲解和板书来进行课堂学习,不能合舰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影视扩展方等进行教学内容讲解。在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采用传统“三步走”方式进行教学,没有新意,乏味无趣,这和大学语文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这种以讲解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大学生很难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剖析,同时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探讨,造成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课堂的单调沉闷,枯燥无味,降低了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且在进行高校语文聽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测验中,同学们只是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背诵记忆,不能进行自我观点分析陈述,对学生自我发展不利,不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功能。各髙校教师应首先发挥先行者的模范作用,以提升自身传统文化修养为先任,再选用适合的方式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融人现代教学体系中。学校也应适当地给予教师自主权,不能拘泥于传统模式课堂的文化教育方式,给予大学传统文化教育课堂积极活跃性,只有不间断地创新和超越,才能发挥出传统文化固有博大精深的影响力。

三、加强离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加大高校对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经费投人。由于经费问题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创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为了有效实现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满足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应当加大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经费投人。高校应当重要实现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资金的专项投人和使用,积极推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经费的合理、高效使用,充分提升有限专项文化经费的利用率,引导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大学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与改革大学语文教育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相结合,确保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的准确性’这是决定大学语文教师提髙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大学领导对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为了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水平,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应当引进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创建高素质的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学队伍建设。高校大学应当积极组织和开展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中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和教师自觉参与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和创新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高校在对传统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改编时,编撰人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探讨交流,建立明确的改编方向和构思网络,增加能够开发同学们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的课后作业,同时结合当前大学生的认知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对大学语文教材做出整体融合,得到逻辑与现实结合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参与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学的积极性。现阶段,为了增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开阔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视野,丰富传统文化活动方式,提升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髙校语文教师应当自觉提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质量,进而增强大学生参与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大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课堂应当营造出良好的思考和交流环境,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探索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

(四)创新高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为了创新高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高校大学老师应当改进讲课方式,适当增添活跃开放的知识内容,营造丰富有趣的课堂环境,提升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学语文老师就教育改革的要求,重视对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技能的教育,这是提高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水平的一种高效方法,为了增加大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学习的趣味性,大学语文老师应该多采用高科技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开展文学讲座、文艺汇演、书画比赛等活动,促进同学们进行分享与交流,加强了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概括和汲取吸收,使学生实现对传统文化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进而实现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希望使传统文化意识能够在教师和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结语。

为了推动我国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应添加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以此培养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建立合适的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改进大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同时整编大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部分的系统融合’开展文化活动,则可以促进大学生亲历传统文化,体会古老文明的精神,让大学生走近传统文化,学习、理解、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彩世界,营造开放活跃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进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大学语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文明的高度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尤其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本文立足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入分析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针对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促进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大学语文是大学教学的基础课程,承载了人类的知识、情感和思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媒介。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包含了众多的思想精神,汇聚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特色,对现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和人文情怀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大学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知识培训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具有了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心由原来的基础能力培养进入了更高一级的阶段,接受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与内容。在大学语文学习阶段主要以文化修养为培养的重心,而不是重复之前语文学习的内容与学习方式,如果依然进行重复教学就无法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也会令学生产生乏味感。依据大学语文授课的这一特点,不难看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正确地引导作用,能够推动大学生三观的形成,推动其文化素养以及人文情怀的形成。第一,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学语文的开设不仅仅是教授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更是为了提高大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与表达,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运用在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一种方式,通过传统文化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形成高度的道德标准,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入了传统文化教育,这使得大学语文课程更具有鲜明的文化性,加深了学生对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更全面地了解了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在内心留下深深的烙印。第二,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与文明,是历朝历代人们的智慧结晶,从文人雅士到普通百姓、从道德伦理到思想价值,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代代先辈们薪火相传下来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和下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与价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当代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当前在大学语文的授课中虽然引入了传统文化教学,但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演绎给同学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传统文化也只是一种摆设性的知识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在语文课堂应用的时候对一些传统文化的应用也只是照本宣科,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并未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足导致传统文化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不大,而这种传统文化可有可无的授课方式使得课程开展并无实际意义,长此以往,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会悄悄疏远学生与教师的亲密关系,不利于教学课程的开展。第二,当代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手段不够合理。虽然大部分大学语文课程中都加入了传统文化,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地教学手段使得传统文化无法在教学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还是通过老旧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种草草了事的教学态度不仅不能引发同学们的兴趣,也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但不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反而会令其固步自封,难以实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更不用说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三。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加强师资投入,提升师资力量,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大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一直不高,这与很多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关。例如,大学语文本身学时较短,而大学语文的培养任务又非常繁重,再加之传统文化的渗透也需要占用一部分学时,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导致大学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效果不佳。有的学校一味促进大学语文教育向实用性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对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过于重视,导致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效率较低。有的学校因为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经常聘请一些代课老师进行授课,而这些任课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专业素养不高,实际经验不足,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存在很大不足,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过于肤浅不具备创新能力,难以堪此重任。为了推动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前进,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培养高素养的教育人才,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学团队,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提升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创新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第二,在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择上,以蕴含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选择。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单纯地将传统文化与课程相结合比较耗时耗力,良好的工具书能够帮助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因此,合适的教材在应用传统文化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材的选择不能一味注重听、说、读、写能力,选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浓厚的教材有利于开始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对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思想、培养自身文化素养有莫大助益,促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在大学语文应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大部分高校教师在大学语文教授过程中,教育手段陈旧、教学方法老旧毫无新意,因此诱导学生厌烦、抗拒的学习心理,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师不但要做好课程准备,还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多多参加教育教学探讨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设置必要的情境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感悟人生哲理,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第四,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彰显传统文化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涵意味深长,很多学生对此感到乏味、枯燥,探究学习兴趣淡薄,不利于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应用的开展。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能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刻思想,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不足且不够牢固,这迫切需要在课堂上解决此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培养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利用情景教学,虚拟文化环境还原历史故事、事件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味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对于工艺类的传统文化,可以采取开展手工制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手段展开教育教学,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信心、兴趣,在彰显文化特色与文化趣味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第五,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倡导文化实践,拉近学生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真真切切地体验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实际操作、演练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于传统的理解、对于文化的感悟,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摒弃腐朽落后的文化,促进文化创新与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为世世代代的民众薪火相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革新与发展,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大学语文篇十二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企业还是其它单位,都不缺人,缺乏的是人才。因此,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高等学校为了自身利益以及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必须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设置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获得了发展,然而,由于技术教育的价值超过了人文素质培养的价值,使得一些大学生处在学习阶段的时候,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思想表现非常严重,失去了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和追求。

1.2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素质低下。

大学期间,由于是以专业来进行学习的,人文素养等通识类课程在一些学校开设的比较少。除此之外,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热衷于考取各种证书,而对人文素质类的课程重视不够,这也造成了人文知识欠缺以及人文素质的低下。

1.3缺乏社会责任感,独立性较差。

由于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较多,再加上受社会上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一些大学生盲目地追求个性,对他人和社会缺应有的责任感。再者,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缺乏挫折的历练,因此一旦遭遇困难,或者求救于人,或者退缩,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2.1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大学语文上,众多的名家名作中的精华可以供我们汲取。通过学习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中的精华,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从而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了语录体散文《论语》以及《孟子》之后,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领悟到做人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好地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2.2拓宽文学视野,提升人文修养。

从高中进入大学,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一些在高中时代没有碰到过的问题,在大学时代都会出现。如何去学习,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以及如何与老师相处,这都是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而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在名家名作中汲取了人文素养的汁液,可以大大提升自身素质。人文涵养提升了,才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才能赢得同学的尊重,从而为踏入社会大舞台提前做好准备。

2.3提升审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大学语文的功能还在于通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学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层次。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增强了调控情绪的能力,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1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大学语文也不例外。因此,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去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以及不断提升自己的想象力。教学时,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该教给学生受用一生的处世哲学。教师可以创新方式方法,利用电影、讲座以及演讲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传递做人理念。要将“授业”与“育人”结合起来,使用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来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不断增强人格的修养。

3.2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由于大学的课时有限,因此要精选教学内容。大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把重心放到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上面,因此,要选择那些经过历史检验的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作品的魅力依然不减,它们所蕴含的哲理同样适用于今天。在大学语文教学上,要按照不同时代,选择不同的经典作品,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充分领悟到先哲过人的智慧以及作品高超的艺术性。

3.3改革考核方式。

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考核方式沿用的还是中学时的闭卷考试方式,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客观题较多,能够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题目较少,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考核上,应该将试卷考核与平时的考核相结合,同时试卷题目应该以主观鉴赏题目为主,这样才能真正考察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领悟程度。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作为高等学校文科基础课程之一,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不断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人文素质不断提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语文篇十三

1、《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b)国。

a、颛臾b、鲁c、齐d、宋。

2、韩愈《答李翊书》一文的主旨是(c)。

a、赞扬李翊好学上进b、反对骈俪文风。

c、强调道是为文的根本d、阐述“无望其速成”的道理。

3、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的作家是(a)。

a、孟子b、庄子c、孔子d、刘向。

4、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c)。

a、1927年b、清代c、汉代d、元代。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a)。

a、选择要恰到好处b、安排要有条不紊c、层次要清晰明了d、轻重要分明得当。

6、鲁迅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a、中国文明的实质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c、奴化心态d、中国历史的可怕。

7、下列人物与张巡不构成相互映衬关系的是()。

a、南霁云b、于嵩c、贺兰进明d、许远。

8、下列不属于作品主人公的是()。

a、李广b、沙子龙c、水生嫂d、王恺。

9、《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居是州”的“是州”指()。

a、柳州b、永州c、苏州d、徐州。

10、宋代作家中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苏洵。

11、“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

a、《春秋》b、《论语》c、《尚书》d、《左传》。

12、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的作家是()。

a、冰心b、朱自清c、巴金d、茅盾。

13、“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

a、温柔而沉静b、超绝而威严c、神秘而有容d、乐观而深沉。

14、朱自清《背影》中说:“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

a、动作描写b、表情描写c、铺垫手法d、侧面烘托手法。

15、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a、李商隐b、王昌龄c、李白d、杜甫。

16、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a、曹操b、陆游c、辛弃疾d、苏轼。

17、《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8、《东篱乐府》是()。

a、诗集b、词集c、曲集d、文集。

19、对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是()。

a、李白b、李商隐c、杜甫d、王维。

20、孙犁的作品多以()农村为背景。

a、河南b、河北c、湖南d、山西。

21、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家之理。

a、儒b、佛c、道d、法。

22、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国作家。

a、英b、法c、美d、俄。

23、李斯《谏逐客书》中所写的重在四面扩张的秦国君王是()。

a、缪公b、孝公c、惠王d、昭王。

24、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

a、欧阳修b、王安石c、白居易d、苏轼。

25、培根认为,学问上“装饰”的用途是指()。

a、幽居养静b、熟习辞令c、改变气质d、增长才干。

26、柳永《八声甘州》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

a、羁旅思乡之苦b、伤春惜时c、亡国之痛d、情场失意。

27、《左传》的记史方式是()。

a、国别体b、编年体c、纪传体d、本末体。

28、《马伶传》所讽刺的真正对象是()。

a、李伶b、严嵩c、顾秉谦d、杨继盛。

29、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茅盾b、鲁迅c、郭沫若d、成仿吾。

30、李白《行路难》中用以表现自己自信之情的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

a、吕尚b、伊尹c、宗悫d、曹操。

31、杜甫的《登高》是()诗。

a、七律b、七绝c、五律d、五绝。

32、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a、杜甫b、白居易c、辛弃疾d、韩愈。

一、单项选择题。

1、《赵威后问齐使》所褒扬的人物是()。

a、叶阳子b、钟离子c、北宫婴儿子d、齐使者e、於陵子仲。

2、下列有关《谏逐客书》说服力来源说法正确的有()。

a、从着眼点看,重在攻心b、从论据看,主要是事实论据。

c、从论证方法看,主要是对比论证d、从语言看,主要是铺陈排比。

e、从写作角度看,主要是由大到小。

3、朱光潜在他的《选择与安排》中认为,选择常犯毛病的表现有()。

a、脱节断气b、面面俱到c、前后重复d、浮光掠影e、意思杂乱。

4、郁达夫参加的社团有()。

a、夏社b、创造社c、左联d、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e、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5、下列作品中使用详略方法的有()。

a、《郑伯克段于鄢》b、《李将军列传》c、《马伶传》。

d、《种树郭橐驼传》e、《报刘一丈书》。

6、《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阐发的艺术创作思想是()。

a、胸有成竹b、庖丁解牛c、轮扁斫轮d、心手相应e、车过腹痛。

7、侯方域的《马伶传》中提到的《鸣凤记》所述的人物有()。

a、杨继盛b、严嵩c、阮大铖d、魏忠贤e、顾秉谦。

8、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

a、鲁迅b、茅盾c、朱自清d、冰心e、瞿秋白。

9、下列诗歌属于绝句的有()。

a、《山居秋暝》b、《从军行》c、《送孟浩然之广陵》d、《登高》e、《无题》。

10、下列作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白朴b、关汉卿c、马致远d、王实甫e、张养浩。

11、下列属于宫调的是()。

a、“越调”b、“天净沙”c、“正宫”d、“端正好”e、“朝天子”

12、散曲的特点是()。

a、长于比兴,注重寄托b、通首同韵,句句押韵c、不能换韵,可用衬字。

d、讲求文采、对仗e、以问答方式行文。

13、引起宝玉挨打的人物有()。

a、袭人b、蒋玉函c、柳湘莲d、贾环e、金钏儿。

14、下列属于老舍戏剧名作的有()。

a、《离婚》b、《茶馆》c、《龙须沟》d、《三姊妹》e、《四世同堂》。

15、“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所用的修辞格有()。

a、借代b、拟人c、比喻d、夸张e、顶针。

16、下列对高尔基《鹰之歌》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a、歌颂了革命者的斗争精神和献身品格b、鞭挞了市侩哲学和庸俗心理。

c、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斗d、揭露了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e、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

17、下列人物属于虚构的有()。

a、河伯b、共叔段c、海若d、郭橐驼e、南霁云。

18、读书为学的目的是()。

a、娱乐b、装饰c、长才d、权衡轻重e、审察事理。

19、冰心的《往事》中出现的人物除作者外,还有()。

a、涵b、波c、杰d、涛e、楫。

20、下列属于山水田园诗人的是()。

a、王维b、陶渊明c、谢灵运d、王昌龄e、岑参。

21、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用的修辞有()。

a、夸张b、比喻c、拟人d、对偶e、互文。

22、郭沫若《炉中煤》中的“重见天光”,其象征意义是()。

a、诗人的新生b、历史的新生c、祖国的新生d、感情的新生e、学术的新生。

23、下列词汇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a、“灰烬”b、“奇异的芬芳”c、“那么细,那么软”d、“血和灰、阴暗”e、“没有渔船”

24、屠格涅夫作品中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的作品有()。

a、《前夜》b、《父与子》c、《警察和赞美诗》d、《贵族之家》e、《猎人笔记》。

25、下列作品采用象征手法的有()。

a、《往事》b、《鹰之歌》c、《前赤壁赋》d、《炉中煤》e、《苦恼》。

26、“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使用的修辞有()。

a、比喻b、比拟c、夸张d、对偶e、用典。

27、下列作品中采用了抑扬兼施手法的有()。

a、《往事》b、《五代史伶官传序》c、《寡人之于国也》。

d、《石崇与王恺争豪》e、《种树郭橐驼传》。

28、为了救国救民,曾在年青时就弃医从文的作家有()。

a、鲁迅b、闻一多c、郭沫若d、茅盾e、老舍。

二、多项选择题。

24、abd25、abd26、acd27、abd28、ac。

1、梁启超《论毅力》引用了孔子的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这里引用了成语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以为官戒”的是___________。

3、冰心的《往事》中反复说“海太单调了”、“我的话太乏味了”,这里使用的表现方法是___________。

4、词是配合___________歌唱的新诗体。

5、白居易《杜陵臾》:昨日里胥方到门,___________。

6、陆游《关山月》中笼罩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

7、《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

8、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概括力最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

9、辛弃疾《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___________。

10、张养浩有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里的“山”指________,“河”指________。

11、苏轼《江城子》词中化景物为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2、辛弃疾《破阵子》的写景特色是___________。

13、杜甫《登高》一诗形式上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

14、《秋思》中有句:夕阳西下,___________。

1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

16、《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17、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

18、议论文是以议论、_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19、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两个方面。

20、赋是___________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三、填空题。

1、功亏一篑2、顺天致性3、欲扬先抑4、燕乐5、手持尺牒榜乡村6、和戎诏下十五年。

17、欲辩已忘言18、述说19、社会环境20、汉。

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

2、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3、中不索交诸侯。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7、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8、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1、万姓胪欢。

1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13、尔有母遗,?我独无。

14、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15、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6、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17、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18、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19、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20、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2、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23、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2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25、上下相孚。

26、回波电笑。

27、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

28、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29、首身离兮心不惩。

30、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枉用相存。

31、直挂云帆济沧海。

32、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3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

34、帝心恻隐知人弊。

35、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36、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37、五十弦翻塞外声。

38、请赓一绝,以剖寸心。

3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4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1、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42、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43、擅造潭府。

44、该当何罪。

45、县官急索催,租税从何出。

四、解释加点的字。

1、相与,都2、安定3、谋求、希望4、担任、居5、通“赈”,救济6、制止7、并列。

44、判决、判处45、催逼。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6、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7、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9、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10、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五、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不要耽误了耕耘收获的季节。

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敬老人、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

2、从没有停止过,但海水并未枯竭。

一年四季都不发生变化,不受陆上水灾旱灾的影响。

3、放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对的国家。

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给予强盗粮食啊。

4、油灯里的油充足,它发出的光就特别的亮。

讲仁义道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非常和煦(指内容充实、气势充沛)。

5、城市的城墙超过一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现在今不合制度您将会受不了。

6、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按照文书执行。

面带怒色回到自己的军部。

迷惑走错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

7、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制造夸大失实的邪说帮助他们攻击张巡、许远。

8、使我们人丁兴旺、心情安定困苦而且疲劳。

9、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小洞穴。

远在千里之外的景物,仿佛只在咫尺之间。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

视野之外山水与高天连接。

10、画竹之前,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的形象。

动笔作画,一气呵成。

稍一放松,时机就消失了。

11、漂浮在旷远迷茫的万顷江面上。

在天空中乘风遨游脱离生世独立于世外。

12、枝叶茂盛分披,世上少有与之并列的事物。

1、契诃夫的《苦恼》中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小母马有何作用?

2、鲁讯《灯下漫笔》的一、二两部分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

4、李斯《谏逐客书》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梁启超《论毅力》是针对什么情况写的?

7、培根的《论学问》分别讲了哪两个问题?

8、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为什么叫“后叙”?

9、柳宗元所写的“西山”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线索是什么?

10、《文与可画??谷偃竹记》阐述了哪两个文艺主张?

11、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北京秋天的“色”和“味”分别是什么?

12、《爱尔克的灯光》中为什么要写姐姐?

13、曹操《短歌行》的主题是什么?点题的句子是什么?

14、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用的是谁的`典故?

15、李商隐《无题》诗抒情的特点是什么?

16、郭沫若的《炉中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无形的手掌”指什么?

18、高尔基《鹰之歌》中的“鹰”、“蛇”象征什么?

19、李煜《虞美人》的主题是什么?

20、李清照的《声声慢》反映了哪些人的共同感受?

21、辛弃疾《摸鱼儿》的主题是什么?

22、九斤老太的口头禅说明了什么?

23、老舍《断魂枪》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展开的背景是什么?

24、《米龙老爹》中一、三人称交互为用的特点有何表达作用?

六、简答题。

1、姚纳的苦恼有:丧子、心中的痛苦无人肯听其倾诉小母马的作用有:一是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对比,反映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二是运用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从而暴露社会的黑暗。

2、鲁迅《灯下漫笔》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主要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的中国现状进行揭露。

3、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从而说明“民不加多”的原因。

4、劝说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5、“百日维新”失败后处于逆境的同人。

6、点题,点明“惜今”的具体内容。

7、治学的目的、治学的方法。

8、本文是韩愈读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感到有所不足,用来补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守卫睢阳的英勇事迹和其他轶事,因此名为“后叙”。

9、“特立”、“不与培?为类”“始得”

10、“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11、色是“清、静、悲凉”

味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索”

12、暴露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罪恶,启发青年人:必须彻底挣脱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束缚,才有希望、才有出路。

13、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积极进取“天下归心”

14、宗悫。

15、回环往复、婉转深微。

16、爱国和无私奉献精神。

17、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

18、“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19、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20、反映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

21、抒发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弱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2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一方面,古老的传统文明正在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另一方面,两种文明的冲突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被压迫民族的愚昧麻木和帝国主义的强大凶残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与对比。

24、(1)可避免叙述的呆板、单调。

(2)可以全方位地叙述英雄形象。

1、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回答:

a、指出本段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

b、这段文字中的立论体现在哪里?

c、这段文字的双重比喻有何意义?

2、阅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回答:

a、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b、本文驳斥的对象是谁?立论原则是什么?

c、本文驳论的形式是什么?

3、阅读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回答:

a、鲁迅先生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哪两种时代的循环,这种划分的目的何在?

b、鲁迅先生文章中的两部分着眼点有何不同?

c、中国固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4、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回答:

a、文中的“城”指哪里?

b、本段运用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是什么?

c、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5、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奚谷。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回答:

a、“是州”指哪里?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b、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c、本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6、阅读茅盾《香市》中的这段文字: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请问答:

a、“革命”指什么时候,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b、“公安分局”的衙门、蚕种改良所分别指什么?

c、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7、阅读《国殇》第一段: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木包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回答:

a、该段文字分几层?试概括层意。

b、该段文字描写战斗进程有何特点?

c、屈原写作本文的原因何在?

8、阅读《兵车行》(杜甫),请回答:

a、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b、诗歌的叙事方式是什么?叙事次序安排有何特点?

c、诗歌对主题的揭示有何深刻性?

9、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一段文字: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请回答:

a、“那边”指哪里?“血和灰”、“阴暗”是什么意思?

b、“辽远的一角”指哪里?

c、该段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高尔基《鹰之歌》中的一段文字:

“在浪涛的狮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的歌声,山岩被浪涛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的歌声震撼得战栗了:

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

请回答:

a、“高傲的鸟”、“天空”象征什么?

b、“山岩”、“发抖”、“天空”、“战栗”说明了什么?

c、该段用了哪些修辞?

11、阅读辛弃疾《摸鱼儿》一段:“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请回答:

a、“长门事”是借用了谁的典故?该典故说明了什么意思?

b、“闲愁最苦”是何意?

c、“斜阳正在”指什么?

12、阅读老舍《断魂枪》一段文字: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回答:

a、这段文字是用什么写法刻划人物形象的?

b、沙子龙的镖局为何改了客栈?

c、沙子龙是怎样的一个人?

13、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一段文字: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上,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回答:

a、盘庚之迁的典故说明了什么?

b、该段文字的语言有何特色?

c、概括本文的主旨。

14、阅读《论毅力》一段文字: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此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己。

请回答:

a、概括本段意思。

b、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孔子话中“为山”之喻包含了什么成语?

15、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请回答:

a、本段的含义是什么?

b、本段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c、“要塞”指什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1、(1)论据类型:事实(历史、现实)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法。

(2)周任有言曰:陈列就列,不能者止。

(3)一方面将季氏比作虎?,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就比如虎?从笼中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甲、美玉在柙子中被毁坏;另一方面,将冉有、季路比作虎?、龟玉的看护人、看管人。季氏攻伐颛臾,是冉有、季路的责任。

2、a、主旨是:驳斥保守势力对新法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表明坚持改革,绝不向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b、司马光名实必须相副。

c、驳论点。

3、a、鲁迅先生把历史划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和循环。划分的目的在于揭示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本质是主子和奴隶的阶级对立与主子对奴隶的阶级压迫。

b、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现状进行抨击和揭露。

c、人有十等的封建等级制度人吃人。

4、a、“睢阳”

b、论据类型:理论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法。

c、赞美英雄、斥责小人。

5、a、“永州”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

b、排比、顶针、对偶。

c、铺垫手法突出由游览西山而得到精神解脱的写作意图。

6、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1924—1927年间的北伐战争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b、军阀无所不在的反动统治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c、交代了重兴香市冷落的根本原因。

b、作者按战斗开始、进行、结束的自然程序展开描写,描写了战斗的全过程,层次井然、场面真切。

c、以楚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以振兴楚国。

8、a、表明对朝廷穷兵黩武开边政策的强烈谴责。

b、代人(役夫)述言把本属事件展开过程中的咸阳道旁送别“行人”的场面置于一篇之首。

c、深刻性主要体现在:揭示了造成悲剧的总根源在于“武皇开边意未已”的好大喜功;结尾以白骨遍地、鬼声啾啾的虚幻场景与开头的写实场景相映衬,以凄凉衬喧闹,以鬼哭衬人哭,增加了谴责力量;不仅写了抓丁,而写了催租逼税;进一步把笔触深向社会心理现实,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开边政策的残酷无情。

9、a、敌占区(或沦陷区)写出了沦陷区的沦亡景象。

b、解放区。

c、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对解放区的向往。

10、a、革命勇士革命勇士搏击风云的战场。

b、雄鹰之死的影响力,雄鹰的献身精神必将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奋斗。

c、拟人、反复、象征。

11、a、陈皇后暗喻忠良之士遭到谗害,不被理解信用,虽有思君爱国之心却无处倾诉。

b、写出了作者遭受压抑、排斥的悲愤和苦闷。

c、南宋摇摇欲坠的衰微国势。

12、a、心理描写。

b、性格(与现实格格不入、孤傲、保守)处境(走镖没有饭吃)。

c、既没落保守,在狭小天地里自我叹惜、自我欣赏,又孤傲执着,具有顽强抗衡力量。

13、a、坚持改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b、寓刚于柔,比较委婉。

c、第本题型第二大题之a。

14、a、用孔孟名言,说明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

b、对比论证,归纳论证。

c、功亏一篑。

15、a、做文章必须切中要害。

b、类比论证、归纳论证。

c、文章主旨选择与安排重要。

2009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大学语文篇十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饮酒》是一首。

a.五言律诗b.乐府诗c.五言绝句d.五言古诗。

2.下列作品中带有寓言性的纪传作品是()。

a.《张中丞传后序》b.《李将军列传》c.《种树郭橐驼传》d.《马伶传》。

3.小说《苦恼》的作者是()。

a.契柯夫b.莫泊桑c.巴尔扎克d.都德。

4.“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a.《韩非子》b.《墨子》c.《论语》d.《诗经》。

5.曹操《短歌行》诗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a.借喻b.借代c.比拟d.比喻。

6.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

a.《陌上桑》b.《氓》c.《短歌行》d.《杜陵叟》。

7.“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暗”从语法角度看是()。

a.意动用法b.使动用法c.为动用法d.一般用法。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句诗出自()。

a.《行路难》b.《杜陵叟》c.《蜀相》d.《泊秦淮》。

9.诗集《死水》的作者是()。

a.鲁迅b.郭沫若c.艾青d.闻一多。

10.我国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a.李白b.杜甫c.王维d.岑参。

11.《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d.洗涤灵魂。

12.下列四句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的一句是()。

a.姜氏何厌之有?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姜氏欲之,焉辟害?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13.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

a.骚赋b.古赋c.骈赋d.文赋。

1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a.关汉卿b.王实甫c.汤显祖d.马致远。

15.“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句中的“暂”字的意义是()。

a.暂时b.突然c.新颖d.姑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镇在题中横线上)。

16.“填然鼓之”中的“鼓”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

17.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_________》、《大学》和《中庸》。

18.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19.王维《山居秋暝》:“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20.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

21.《论毅力》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2.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__。”

23.《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

24.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___________。

25.《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体史书。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

27.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28.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

29.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30.拘于虚也。

虚:

31.然而不王者,未知有也。

王:

3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其宫者。

宫:

33.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绝:

34.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无论:

35.冬雷震震,夏雨雪。

雨: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郑伯克段于鄢》)。

必自毙:

37.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冯谖客孟尝君》)。

贫乏不能自存:

38.(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李将军列传》)。

谨于文法:

39.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能!(《种树郭橐驼传》)。

故不我若也:

40.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报刘一文书》)。

袖金以私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国殇”的含义是什么?

42.《季氏将代颛臾》的`议论方式有什么特点?

43.《陈情表》中李密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理由是什么?

44.《关山月》里“月夜”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5.怎么理解《再别康桥》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0~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46.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7.兵士为什么爱乐为李广所用?

(二)阅读《往事(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他们都笑了——我也笑说,“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辑说得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48.大海有哪些优良品质?

49.“海化”的青年应怎么样理解?

(三)阅读《国殇》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50.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1.“族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2.本节体现战斗结果的是哪一句?

(四)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53.韩愈在这段文字里,怎样论述了张巡、许远的功劳?

54.文中韩愈所批判的“自比于逆乱”的是指什么人?

55.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七、作文(50分)。

56.题目:人人争做环保使者。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b.不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a4.c5.b6.a7.b8.a。

9.d10.d11.c12.a13.d14.d15.b。

二、填空题。

16.孔子17.孟子18.黄河伯19.长宜子孙20.悠然见南山。

21.传记22.权者23.子魂魄兮为鬼雄24.杜牧25.杜陵叟。

三、词语解释题。

26.此27.凶年,灾年,收成不好28.仰视的样子。

29.杜绝30.谦词,鄙31.和煦的样子。

32.沉溺,执迷不悟33.屡次34.活捉35.熏染。

四、翻译题。

36.必定自己倒台。37.贫穷困乏不能养活自己。

38.严格遵守法令条例。39.所以不如我呀。

40.把金银藏在袖子里偷偷给他(门者)。

五、简答题。

41.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未成年而死或客死在外。

42.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议论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

43.为了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祖母。

44.“月夜”在结构上是贯穿全诗的线索。月光笼罩着权贵深宅、边境戍卒和沦陷区遗民。

45.所谓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是指:飘逸是举重若轻,潇洒自得,一、七两节最明显。清丽是清新柔美,二节写金柳,三节写青荇,四节写潭水,是具体例证。

六、分析题。

46.表现了李广爱兵如子的性格特征:打仗时他身先士卒,饮食上他让士卒优先。

47.因为李广关心、体恤、爱护他们。

48.大海的优良品质是: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神秘而有容,虚怀、广博。

49.“海化”的青年、就是像大海一样的青年,具有大海的优秀品质的青年。

50.描写战斗进程、战斗结果。极言战斗的残酷和激烈。

51.夸张和比喻的手法。

52.体现战斗结果的句子是“严杀尽兮弃原野”。

53.面对强大的叛军,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城长达一年以上,保卫了江淮地区,对扭转战局、捍卫唐朝中央政权,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54.主要是指诬蔑了张许的人,还有那些弃城逃遁的人,还有就像贺兰进明那种拥兵自存、见死不救的人。

55.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反问等艺术手法。把张许的“守一城,捍天下”’的正义行为、报国之举,与“弃城图存”的、“擅兵坐观”的、责怪张许的,作了对比,使得忠奸、正邪十分分明。

七、作文(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