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古代生日请柬格式范文模板范本 生日请柬怎么写 范文 样本(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0:33:12 页码:8
古代生日请柬格式范文模板范本 生日请柬怎么写 范文 样本(4篇)
2023-01-12 20:33:12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古代生日请柬格式范文模板范本一

这句适用于女生,因为每个女生都是人间“可爱”的小仙女。

它原本是寿联,古代给人祝寿,除了用南山、松柏、鹤、蟠桃作比以外,还会祝对方如星辰日月恒久,既然如星辰恒久,自然不知道人间年月增长了,也就没了生老的烦恼,小可爱也就无忧无虑了。

♥岁岁年年,万喜万般宜。

“万喜万般宜”的意思是“所有喜事都遇到,所有事情都顺心。”也是很好的生日祝福呢~

♥旦逢良辰,顺颂时宜。

今天是良辰吉日啊,恰逢生日,祝自己顺顺利利,万事皆宜。

♥祯平吉祺,来日可期。

♥良辰吉日时时有,锦瑟年华岁岁拥。

♥去岁千般皆如意,今年万事定称心。

♥往事不忧,未来何惧。新岁渐长,无忧无虑。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今夜星光为贺,明朝暖日相伴。愿我的xx岁,日月星辰闪耀。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不念不惧,永葆天真。

♥平安喜乐,得偿所愿。

有关古代生日请柬格式范文模板范本二

1、知识目标:

⑴能读会写“碣、澹、竦峙、萧瑟”等生字词。

⑵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⑶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

⑴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⑵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德育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

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解题: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没有联系。

2、诵读:

⑴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投影:

碣石(jié)澹(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sè)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⑵教师声情并茂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的音韵美。学生轻声跟读。

⑶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3、研习诗歌:

⑴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

投影:

1、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⑵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①教师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②学生合作探究: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教师点拨: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

三、研读《次北固山下》

1、解题: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诵读:

⑴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教师领读两篇,学生自由诵读。

3、研习诗歌:

⑴疏解诗句:

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⑵整体把握:

问:

①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③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①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⑶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4、学生练习背诵全诗。

四、课堂练习

投影:

1、文学常识填空:

⑴《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⑵《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⑵,江春入旧年。

⑶,风正一帆悬。

3、下面的译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日月的运转,就像从海中升起;星汉的明亮就像从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运行,星汉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假如都能出于沧海之中。

〖参考答案〗

1、⑴《乐府诗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慷慨悲壮曹丕曹植

⑵停泊王湾

2、⑴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海日生残夜

⑶潮平两岸阔

3、c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

2、诵读其余三首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饱览西湖早春景色,学习辛弃疾《西江月》,体会侧面点染的烘托美;学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艺术匠心。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研讨与练习”题(二)中三组诗句的出处: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句写仲春之景)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句写暮春之景)

3、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意”句写初春)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指名学生适当点评诗歌。

二、研究《钱塘湖春行》

1、解题:

(多媒体显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诵读:

⑴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⑵学生自由朗读。依据注释疏通诗意,整体感知。

教师点拨: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3、讲讲问问,探究诗的意境。

问:

⑴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⑵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⑶“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⑷“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⑸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⑹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明确:

⑴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⑵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⑶“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

⑷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⑸第五、六句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⑹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4、学生练习背诵。

三、研习《西江月》

1、解题:(多媒体显示)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上饶带湖期间写的。

2、教师领读,学生体会轻松活泼的情调。

3、品析探究词作的情趣。

问:

⑴从什么地方能看出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这时是什么季节?“说丰年”的是谁?用自己的话叙述上片的。

⑵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两三点雨山前”对骤雨将至的信号,词人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吗?词作中表现出的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展开丰富的想像,创造性地表述下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⑴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清风、明月,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又从词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从蝉鸣可见,从“说丰年”可知,是丰收在望之时,即盛夏;又,雨是骤雨,也是盛夏时有的。

词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还有三三两两出来纳凉的村民。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纳凉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⑵这意味着天空已布满乌云,仅天边尚余几颗星。从“旧时”二字可知词人对这条路是熟悉的。因为找到避雨的地方,表现词人的惊喜心情。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骤雨将至,词人急忙转过溪头看到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小结:凡双调的词,重点大多在下片。这首词也是如此:上片写月明之景表达轻松、喜悦的心情,其实只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到。

词中“忽见”二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之情。是“炼字”的匠心所在。

4、《西江月》为了平仄的协调、押韵的方便、对偶的工整和突出某些词语,篇中某些句子的词序有所调动;同时,为了语句的凝练,中间也有所省略,请把它补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半夜,明月(照射)别枝,乌鹊惊(栖)(不定),清风(吹送)蝉鸣(声)。稻花香里,(阵阵)蛙声(连成)一片,(有如)(预)说丰年。七八颗星(挂于)天外,两三点雨(落在)山前。(赶)路转(到)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5、背诵词作。

四、指导自读《天净沙秋思》

1、解题:(多媒体显示)

1、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2、《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曲牌名。

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并补充解释。

补充解释:

⑴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⑵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展开想像,写一般描述性文字,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小组间交流,教师可选一、二篇当堂进行集体评议。也可拿参考例文让学生评议。

例文: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探究: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并归纳: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5、背诵这首小令。熟背读歌五首,依学习小组进行竞赛。(提示:可从熟练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语气节奏等方面评议优胜组)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文学常识填空:

⑴《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作者,字,晚号,唐代诗人。

⑵《西江月》一词选自,作者,字,号,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并称为“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⑶《天净沙秋思》体裁为,作者,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⑷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唐代宋代。

元代明清。

2、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

b、稻花香里/说/丰年

c、断肠人/在天涯

d、海日/生/残夜

3、按原文默写:

⑴《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⑵《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⑶《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4、五首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请简要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1、⑴《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

⑵《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⑶小令马致远

⑷赋诗词曲小说

2、a

3.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夕阳西下

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略

六、课常小结

随着二十世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开起宝马,穿起皮尔卡丹,用起摩托罗拉……西方国家的意识已从消费渗透到我们文化中,“酷”“帅”成了我们青少年的口头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血液中的特质。经常读读这传统文化中的优美诗篇,它会带给我们无比美妙的愉悦,会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七、布置作业

1、阅读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回答文后问题:

⑴填空:

《西江月》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词,词因句子长短不齐又叫。这首词用空行分为两段,这两段分别叫做、。词中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时的气象的句子是。

⑵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惊”和“鸣”是否分别专写“鹊”和“蝉”?

⑶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并翻译。

⑷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悦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艺术上没有虚词,没有关联词语,却用了一连串的意象,叠加成一幅山水人物画。比较阅读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请你从词类使用、意象、创设的意境几个角度,写出两首曲子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⑴长短句上阙(片)下阙(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⑵另一个树枝;不是专写,而是说“鹊”“蝉”都是既“惊”又“鸣”的。

⑶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翻译略。

⑷起初月明天晴,后来乌云骤起,阵雨将至。是清新、欢跃、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稻花飘香、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使辛弃疾产生了愉悦的心境。

2、两首曲子都使用了大量名词,通过名词叠加,把丰富的想像材料切换成一幅幅画面,从而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山水人物画。(抓关键词,抓大意即可)

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召开一次诗歌赏析会:

诗歌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所以对诗歌的探究是无止境的,同学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次上,说出自己对某首诗的最深刻的感受,在交流中,提高赏析能力。

2、举办一次配乐诗朗诵活动,让学生自选音乐,配乐朗诵这几首诗,师生共同对所选音乐及朗诵水平做出评价。

有关古代生日请柬格式范文模板范本三

古人很喜欢描写侠客,而且写得很有气势,譬如盛唐诗人李白的《侠客行》,写了一位行侠仗义的侠客,敢爱敢恨忧国忧民,把侠客身上独特的个性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不仅有气势而且意境悠远;中唐诗人贾岛的《剑客》同样如此,写了一位行侠仗义的剑客,用了十年的时间打磨了一把宝剑,为得就是锄强扶弱,为人们鸣不平。

李白和贾岛的这两首诗尽管是不同的风格,可所表现的正是侠客的精神,人们从侠客身上看到了高尚的品格,还有敢爱敢恨独特的个性,所以侠客也是文人笔下的宠儿;除了李白的《侠客行》,以及贾岛的《剑客》之外,还有清朝诗人郑板桥的《题游侠图》,也是一首难得的剑客佳作,写了一位行侠仗义的游侠,佩带宝剑行侠仗义,整体很有韵味,短短的几句,气势磅礴。

作者: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全国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兴旺、西域交通发达的盛唐时代有关,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

因此,李白自幼除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一生都不离剑,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李白青年时代曾“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他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

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任侠意识为尚的社会背景之下创作的。此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所以,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前八句描绘赵地侠客的形象与行为。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写:“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侠客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

“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乱发突鬓,身佩弯刀,白马银鞍,扬鞭疾骋,这是一幅粗犷英武的侠客肖像画。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用《庄子》典故,夸剑之锋利,诗未言杀何等样人,不过所谓侠客,总是杀不义之人,为人报仇之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侠客解人之难不求回报的节操。这几句高度概括了侠客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的高尚人格。

在渲染侠客精神后,“闲过”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将侠客与战国时期信陵君这样的“明主”联系起来。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接着十句写信陵君救赵用两位侠客的故事。写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两位侠客为信陵君的大义和感情所感动,意气慷慨激昂如白虹贯日,许下比五岳还重的诺言。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而震惊赵国,虽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但在魏都留下盛大声名,侠骨传香,不愧为当世英雄。

诗人不仅在热烈地颂唱侯嬴和朱亥“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末二句以扬雄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和伟大。

作者: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相传诗人贾岛在韩愈的劝说下,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天真地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学一定能考中,所以,并不把“八百举子”放在眼里,一入考场,挥笔就写,在《病蝉》诗中,痛骂:“什么黄雀、乌鸦,都一样想害蝉。”结果被认为是“无才之人,不得采用”,与平曾等人一起落了个“考场十恶”的坏名。贾岛心知是“吟病蝉之句”得罪了有权势的人,可又无可奈何。便创作了这首自喻诗。

第一二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先侧写一笔,已显示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颜色如霜雪,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此剑一出,定会使人“咨嗟叹奇绝”的,这里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充分自信。

这位剑客经过潜心修养,苦练多年,身怀绝技却还没有机会一显身手,便不禁跃跃欲试,期盼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两句咏物而兼自喻,意在以宝剑未试来比喻自己抱负和才华不得施展。诗人未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未正面写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然而通过托物言志,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第三四句“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把剑客的豪情抒写的十分鲜活。为何铸剑十年却从未露过锋芒呢?只是因为能识此宝之人尚未出现。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怀才不遇者正如抱玉的卞和,如果赏识自己的人始终不出现,岂不是要活活哭死?幸运的是,韬光十载,而如今终于得遇知贤善任的知音——“君”,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于是,今日剑客便毫不犹豫地亮出了宝剑,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此句将剑客的豪侠之风表现得痛快淋漓,仿佛剑鸣于匣,呼之欲出,读之使人顿感血脉偾张,怒发冲冠,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同样以咏宝剑言志的诗还有唐代郭震的《古剑篇》,此诗化用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的传说。诗中有“虽复沉埋无所用,渊能夜夜气冲天”的句子,与贾岛的这首《剑客》一样,在借咏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感慨的同时,表现了一种虽然身处困顿之中,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终究不会被埋没,终将破壁飞腾而去的强烈自信。

这首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自然而巧妙。由于这首诗是借咏剑以寄托理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在于语言平易,诗思明快,诗句短小精练,更有一种干练豪爽的侠客之风,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总之,全诗感情奔放,气势充沛,读来剑中见人,达到人剑合一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发了兴利除弊、实现政治抱负的豪情壮志。

清朝:郑燮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

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字家、书画家;在清朝诗坛名气很大,而且他在民间也是有口皆碑,深受读者的追捧。虽然清朝相当来说比较落后,但是在文学上其实一直很强盛,无论是散文 ,还是诗词和小说,那都是自成一派;郑板桥作为文学大师,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首《题游侠图》正是他后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题游侠图》顾名思义,那就是画了一幅游侠图,然后在旁边题写了一首诗,对于诗人来说,他也是极为敬重侠客。从侠客的身上,看到了他们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勇敢,经常是佩带宝剑行侠仗义,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看到了不公平的事,侠客就会出面,会为大家主持公道;所以整首诗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个字,可是写得很有气势,也写出了侠客独特的个性。

开篇两句“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描写了侠客外在的形象,冬天大雪纷飞,到处都是纷纷扬扬的雪花,地上已经有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整个世界都银装素裹白皑皑的一片,前路其实很艰难,可为什么还要佩带宝剑行侠仗义呢?诗人在这里反问,立马让这首诗显得与众不同,也是突出了侠客身上独特的个性。

最后两句“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则是表达了诗人的敬意,侠客身上那种高尚的品格,还有行侠仗义的精神,让诗人非常的感动;如果想要诉说心中的不快,那么我们就一同去饮酒,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那是何等的畅快。在这两句中,尽管从字面来看是在写侠客,便更多的还是表达了诗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自己也希望成为侠客,可以去到各地行侠仗义,去做一番实实在在的事情。

侠客来无影去无踪,经常是佩带宝剑行侠仗义,郑板桥也是非常的羡慕,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侠客,所以在这首《题游侠图》一诗中,他用很细腻的笔触,先是描写了侠客的样子,以及侠客身上的独特的个性,然后再进一步地表达了敬意。侠客不像普通的人,他们有武艺敢于站出来为世人主持公道,而且为人品格高尚,这也正是侠客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而诗人骨子里也是有着侠客的精神,希望有一天可以像侠客一样行侠仗义。

有关古代生日请柬格式范文模板范本四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比较简单,这里不作研究)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色彩的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反衬。其次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事物特点和人物形象,去探究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技巧达到这一表现目的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