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绿色发展案例申报范文汇总 绿色发展案例议论文(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6:10:53 页码:7
绿色发展案例申报范文汇总 绿色发展案例议论文(5篇)
2023-01-13 06:10:53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关于绿色发展案例申报范文汇总一

2、公交优先,市民优先,环保优先。

3、健康生活,低碳出行。

4、传播低碳理念,倡导绿色出行。

5、节能减排不可少,低碳绿色出行好。

6、争做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7、绿色出行,让自己更健康,让城市更宜居。

8、低碳绿色出行,让城市更美好。

9、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文明交通。

10、倡导绿色环保,坚持低碳出行。

11、共建绿色交通,同享低碳生活。

12、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13、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片清新,多一些健康。

14、健康低碳生活,从绿色出行开始。

15、低碳生活无处不在,绿色出行天天坚持。

16、享低碳绿色出行,用行动护卫蓝天。

17、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你我。

18、倡导绿色交通,构建和谐社会。

19、绿色低碳生活,从环保出行开始。

20、绿色健康生活,低碳环保出行。

21、倡导低碳出行,传播健康理念。

22、多拼车,少开车,绿色出行健康些。

23、绿色交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24、发展公共交通,方便市民出行。

25、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健康生活。

26、选择公共交通,选择绿色出行。

27、打造低碳风尚,提倡绿色出行。

28、 绿色出行,低碳经济。

29、将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付诸到生活中。

30、健康生活,绿色出行。

31、让绿色出行的旋律环绕每一个健康生命。

32、倡导绿色出行,构建健康家园。

33、发展低碳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34、低碳环保生活,绿色文明出行。

35、使用低碳节能产品,倡导绿色健康出行。

关于绿色发展案例申报范文汇总二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厂年员工培训的工作目标是:全面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岗位工作能力。按照油田分公司培训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从我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探索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用“xx大”的精神武装头脑,进一步加强全厂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

⒈以改进学风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干部的政治思想建设

⒉结合岗位特点,抓好操作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一是要以班站为单位,通过开展“绿色井站”等活动,讲清国情、厂情、站情,使他们即有熟练的操作本领,又有爱岗如家的主人翁意识。

二是利用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在集体中才能发挥个人价值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积极进取的态度,培养诚信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是结合我厂生产经营实际,树立不畏困难和挫折的决心和勇气,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全力打造奋发向上的企业形象。

(二)从实际出发,立足“内容求新”、“方法创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⒈加强经营管理人员新理念、新知识培训

一是根据油田分公司培训计划选送经营管理干部参加分公司组织的管理人员培训班或到省外的其它地区进行考察学习。二是各科室职能部门要根据本行业的特点,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行业管理知识培训。三是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或有计划的业余自学等形式,抓好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

一是抓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选派业务技术骨干参加股份公司举办的高新技术培训班和选拔专业技术人员功读硕士研究生,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二是同机关科室联合举办培训班,搞好业务知识的更新培训,以适应新机制新体制的要求。三是依托地质研究所和工艺研究所两家科研单位,举办采油工艺和地质工艺的“三新知识”培训班,使培训与生产紧密结合,直接为油田开发服务。四是聘请的专家教授来我厂讲学或专题讲座,拓宽思路和知识面,做好技术创新培训。

⒊加强操作服务人员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

一是配合油田分公司组织好班站长的集中脱产培训。二是在继续抓好操作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基础上,聘请工艺、地质两研究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采油井区的操作人员进行采油、地质的新工艺新技术培训,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激发创新意识。三是组织开展技术能手、管理能手和计算机能手竞赛活动,要结合生产实际,选好载体,积极开展技术比赛、技术比武等活动,选拔一批技术能手和技术尖子。四是要紧密围绕技能鉴定工作,认真抓好技术等级培训,在严培训、硬考核上下功夫。五是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认真抓好转岗人员培训。

(三)用活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员工培训的检查、考核力度

通过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建立行之有效的检查与考核机制,努力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上有所改进。建立和完善以促进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将干部考核和工人考核结合起来,调动和激发广大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而言之,年,我们要一步细化“素质培训实施方案”,不断求新务实,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和智力支持。

关于绿色发展案例申报范文汇总三

前人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青山绿水蓝天,共创美好人间。

全民动员,真抓实干,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岱山建设。

群策群力创建绿色常山,同心同德打造和谐家园。

群策群力绘生态画卷,同心同德建绿色海淀。

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让环保扎根现在,用绿色昭示未来。

热爱生命,首先要爱护绿色的家园。

人类节约资源的习惯,比资源存在本身更宝贵。

人人播撒绿色爱,处处享受环境美。

人人参与环保,共创绿色世纪。

人人关心节能减排,时时注意保护环境。

人与绿色共存亡,生态经济促发展。

生命源于绿色,生态促进发展。

生态常山你我共建,绿色生活你我共享。

失去绿色,也就失去了人类自己。

守护绿色家园,共创低碳生活。

同撑生态保护伞,共护绿色新海淀。

同创生态产业,共享绿色生活。

同建绿色温馨家园,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

问淮水清谁保护,两岸儿女共担当。

携手同绘生态画卷,齐心共建绿色常山。

以法保护自然环境,以德创建社会文明。

引导绿色经济,壮大生态产业。

拥有绿色,人类将不会失去梦想。

有了绿色,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有发展。

造林植树山川秀,种草栽花庭院香。

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珍爱生命,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争创绿色示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争做环保使者,共创绿色文明。

政府发动,社会参与,迅速掀起绿色生态岱山建设新高潮。

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美化环境、改善生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乐园。

重视生态功在千秋,保护环境造福万代。

追求环保是你我的心愿,参与环保是你我的责任。

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关于绿色发展案例申报范文汇总四

1、保护蓝天碧水。

2、绿色出行,低碳经济

3、健康生活,低碳出行

4、健康生活,绿色出行

5、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6、绿色出行,你我共行

7、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8、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9、点滴做起,清洁生产。

10、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11、绿色出行我看行!!!

12、绿色出行,从身边做起

13、清洁生产是企业的生命。

14、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15、创模你我他,实惠在大家。

16、创建绿色学校美化学习环境

17、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8、用我们的小手放飞绿色的希望

19、倡导低碳出行,传播健康理念

20、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

21、选择公共交通,选择绿色出行

22、提高环保意识,建设美好家园

23、倡导绿色交通,构建和谐社会

24、传播低碳理念,倡导绿色出行

25、绿色健康生活,低碳环保出行

26、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企业效益

27、低碳绿色出行,让城市更美好

28、发展低碳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29、创建绿色学校,美化学习环境

30、打造低碳风尚,提倡绿色出行

31、倡导绿色出行,构建健康家园

32、发展公共交通,方便市民出行

33、低碳环保生活,绿色文明出行

34、共建绿色交通,同享低碳生活

35、积极绿色出行,共营绿色家园

36、绿色低碳生活,从环保出行开始

37、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38、健康低碳生活,从绿色出行开始

39、绿色交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40、争做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41、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健康生活

42、让天空永远湛蓝,让绿荫拥护家园

43、毁坏环境一同损,绿色出行一同利

44、蓝天之下你我他,优美环境靠大家

45、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46、享低碳绿色出行,用行动护卫蓝天

47、草木无情皆愿翠,行人有情多爱惜

48、青草绿树你我他,咱们同住在一家

49、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资源观

50、绿色之路传神州,低碳经济暖人心

51、建环保模范城市,创美好幸福生活

52、蓝天之下你我他,优美环境靠大家

53、爱护我们的家园

54、少开车,多走路,减少污染空气好

55、节能减排不可少,低碳绿色出行好

56、争做环保小卫士,共建环保模范城。

57、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58、大手小手齐动手,共创环保模范城。

59、推广使用节能交通工具,倡导绿色出行

60、节约和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1、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62、自觉遵守环保法律,加强企业污染治理。

63、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环保绿色家园。

64、低碳生活无处不在,绿色出行天天坚持。

65、让绿色出行的旋律环绕每一个健康生命。

66、使用低碳节能产品,倡导绿色健康出行。

67、绿色出行,让自己更健康,让城市更宜居。

68、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69、将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付诸到生活中。

70、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71、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72、树立科学持续发展观,全民共创环保模范城。

73、保护环境,功盖千秋,破坏环境,祸及千古。

74、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75、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片清新,多一些健康。

76、汽车尾气漫天,好似战火硝烟,倡导绿色出行,健康幸福无边。

77、绿色出行,少一天汽车,就少一点尾气,也就少一点二氧化碳,也就少一些哭声,多一点笑声。

78、低碳环保,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少开车,乘公交,倡步行,单车环保又锻炼,环保健康两不误。

关于绿色发展案例申报范文汇总五

为明晰现状、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策略,促进学校更稳、更好、更快的发展,特制定此三年发展规划。

某某学校是某某区的一所优质公办初级中学,其最早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百年前的某某书院。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此处概述历史不具体描述)而今学校更名为某某分校,借助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潜心进行衔接教育研究,学校迅速发展,特色鲜明。如今,座落在美丽西山湖畔、全新改造而成的新校园,占地19亩,有教师90余人,共4个年级,25个教学班,学生近1200人。近年来,学校扎根学术土壤,把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潜心衔接教育,深研体悟式学习,积极推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行进在追求“最宜于学生发展”的理想教育之路上。

近年来,学校迅速高位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有一定发展优势。过去三年,学校以“文化凝神,课程着力,追求理想的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教学质量提升快速。中考成绩连年攀高,重点硬上线率达到85.2%。衔接班重点率更是突破95%。济身市名优质学校行列。

(二)学生素质发展全面。近80%的学生在国家省市区各类活动和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北师大监测数据显示:在学生社会性发展和体质健康方面,学校各项数据均保持在全区前三,绝大多项数据位居全区首位。

(三)学校品质大力提升。以衔接为核心的“四年制初中”课程初步融合建构并实施,衔接教育阶段性成果初显。学校三年发展目标考评稳居一等奖,被评为成都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四川省首批阳光体育示范校。国际化教育工作特色突出,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结为友好学校并定期互派交流。承担全市中小学国际友好学校交流现场会,9月在省教育厅指导下成功接待俄罗斯海洋儿童中心代表团来访。今年7月,学校得到市教育局对我校进行“四年制初中”改革试点的批复,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明确。

(一)硬件不足的问题。学校占地面积不足,功能室和学术厅严重缺乏,这是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学校现占地面积和校舍已不能满足现在教育教学需要和学校品质发展需求。学校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功能室严重不足(设备没地方放),无心理咨询室;教师办公室小而拥挤,没有较大一点的会议室,办公室、功能室、教室混杂在一起,谈不上相对独立的区域;学术厅选址勘察5次,均因场地问题没能实现,导致众多的大型校园活动和学术交流研讨会议无法按计划进行;学校体悟式学习所需要的开放式实验室等校园开放设施,一直因场地问题流于空谈。

(二)教师团队持续发展问题。一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近41岁,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动力缺乏,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高位发展不够;二是教师

 

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激励作用还不够。三是教师发展课程及课程体系还不够成型和完善。

(三)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问题。一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文化提倡的体悟式学习融合度不够。二是课堂教学的效益还需提高,学生需要从课余作业中进一步解放,真正向40分钟要绿色质量。三是以人为本还没真正做落实,如何关注个体、个性的发展需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如何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正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认真思考和努力实施的。

三年发展目标:以人为本,办理想教育,全面提质,创一流学校。

三年发展思路:未来三年,是某某分校坚持追求绿色质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三年。某某分校将在追求“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教育目标引领下,以“人本”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改革”为路径,从知识衔接走向学习力衔接,从课程改革走向课堂改革,从软件资源建设走向硬件夯实,全面提质,促进师生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发展,努力创建有鲜明特色的四年制一流初中。

发展具体体现:

学生发展——习惯养成良好,学习力增强,全面个性发展,综合素质提高。

教师发展——教育观念持续更新,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执行能力持续增强。发展更加主动。

学校发展——改革更加深入,特色更加鲜明,品牌更加牢固,辐射引领作用更强。

(一)深化内部管理:调整、优化、提高。加强“学理悟道”文化下的教师民主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一是打破原有的部门建制,设立七大管理中心,明确工作重心,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体现学校的文化核心和目标理念。三是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加强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增强教代会和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力度。四是以“自主管理”为基本思路,加强学生内部管理改革,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学会“做事之理”,体悟“做人之道”。

分年实施:

2019年,改革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增强教代会和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力度。

2020年,切实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体现学校的文化核心和目标理念。

2021年,加强学生内部管理改革,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自主管理更落实。

(二)强化学生学习力提升,完善以衔接为核心的四年制初中优质课程,重心向课堂改革推进:系统、整合、落实。一是基于“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借力专家,继续优化发展以衔接为核心的四年制初中优质课程,构建更为科学成熟的课程体系。二是以“整合”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加强四个方面的整合:学科内部整合、学科与学科间的整合、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整合。三是在课程实施上,强化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学生的“学习力”,加强课堂改革,确保衔接教育理念与思想在课堂中得以高效落实。

分年实施:

2019年:梳理、搭建起以衔接为核心的四年制初中课程框架,为构建成熟的课程体系做好准备。

同时,强化学习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及专题培训活动,深入学习学校的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某某分校四年制初中课程”目标,进一步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学校四年制初中课程中,为课程执行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020年:以“整合”为突破口,加强四个方面的整合(即学科内部整合、学科与学科间的整合、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整合),以一些学科组为试点逐步形成特色整合课程。并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通过整合“做减法”,使之更科学、系统。

开展主题活动,提升课程执行力。开展“体悟式学习”、“学生学习力提升”、“四年制初中课程目标、理念贯彻”等为主题的活动,促进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升。如: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主题教研活动,全校教师参与的主题说课、赛课活动,教师自由组合的主题研究活动等等。

2021年:借力专家,完善以衔接为核心的四年制初中优质课程体系,从课程全面走向课堂。强化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教师。实现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持续全面个性发展。同时总结课堂执行活动经验,固化研究成果。

(三)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更新、机制、评价。一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在培训内容上,更新教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强化对人的个体的尊重,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聚焦课程标准的学习,领悟课程思想,把握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为下一步深入的课改提供保障;重视通识性培训,保证整体水平提升,强化个性化培训,突出教师的特长,促进个体的错位特色发展。二是在培训机制上,加强不同类型、不同类别教师学习团队建设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提升教师学习力,保持教师活力,促进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三是将培训落脚到课堂,以督促评,为教师提供更为专业的发展性评价。

分年实施:

2019年:根据培训需求调查,围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教育观,调整校本培训的内容,梳理出面向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系列并实施,初步探索教师个性化培训和发展性评价的新思路。

2020年:实施教师通识性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升。试行教师“分类、分层”的培训机制,形成针对教师个性发展的培训系列,探索教师发展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2021年: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在整体通识性培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师个性特长的发展,促进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升,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四)加强后勤及设施保障:流程科学、服务专业、改扩提升。一是加强新形势下管理流程的研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加强后勤人员的岗位专业性培训,提升后勤队伍的服务水平,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大力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优化设施设备,为争创四川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四川省中小学实验示范学校作准备。

分年实施:

2019年,加强新形势下管理流程的研究,修订后勤管理流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邀请专家论证可行性。

2020年,完善后勤管理流程,加强后勤人员的岗位专业性培训,自主申报培训计划,学校审核实施,并纳入期末绩效考核。配合教育局进一步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优化校园环境。

2021年,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探索byod模式,助推学校教学改革。优化硬件设施设备,为争创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省中小学实验示范学校作准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