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25:11 页码:8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优质11篇)
2023-11-13 00:25:11    小编:ZTFB

总结经验是人类成长的必然过程,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写总结时,不要忘记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汲取教训。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的实例,供大家借鉴和学习。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篇一

小时候,家里有十三口人,吃饭要放两张桌子。大爷,也就是爷爷的哥哥,还有奶奶和父亲母亲、很小的弟弟妹妹坐在火炕上吃,用的是一张八仙桌,梨木的,沉甸甸的。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在屋地放的一个条桌上吃,有两条长长的木板凳,八仙桌和条桌不知道是哪位祖宗留下来的,有的地方已经磨得没了棱角,从打我记事起,家里就有这两样东西,和奶奶柜子上插鸡毛掸子的大青花瓷瓶,一定是我们家的老古董。前年回家,听说八仙桌和条桌被收买老傢具的给收走了,青花瓷瓶早已不知弄哪去了。头些年回家,总要看看那个做了碗柜的长条桌,它的下面是一排放置餐具的柜橱。放置灶房烟熏火燎的,它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没有丁点儿的腐蚀,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木头做的,只是有点儿惋惜。

二姐很早就给我们做饭了,因为妈妈病了。二姐十三四岁便担起了操持家务和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大姐在外读书,大哥去服兵役了,二姐是我们的主心骨。可怜她如花似玉的年华,竟没有一天是光辉灿烂的。

烧饭用的是桔杆。堆桔杆的地方,下面是个菜窖,是用来储藏土豆的。家里每年都会收获上千斤的土豆。房后还有个大菜窖是用来储存白菜、萝卜、胡萝卜的。那时候这些蔬菜是冬天必备的,也都是自家地里产品。都说人多吃饭香,这话一点不假。十几口人一起吃饭,一大盆的小米饭和半锅的热菜一会就见底了,粗茶淡饭㫓的也香,一个个长得都很结实。二姐做饭很辛苦。气压低的天气,炕缝或者灶坑会倒烟,灶房的水气也很大,有时对面看不见人,要开门放一会儿烟气。二姐每天都要起早做饭,冬天的时候,早上到灶房,摸哪都是凉的。淘米洗菜用的都是凉水。二姐的双手,常常会有裂囗,手和脚也时常会被冻伤。逢年过节,二姐更累。年前要准备过年的食品。炕上两个大号瓦盆发黄米面,要蒸一缸的粘豆包。家里每年都要杀一头猪,要做烩酸菜,要做祭祖的供菜。这是二姐最累的时候。虽然父亲也会下厨房帮助二姐,但唱主角的永远是二姐。

秋天的时候,二姐会抽空晒一些干菜,留着冬天调剂伙食。同样的白菜萝卜土豆,换着样做。父亲喜欢吃辣的,二姐便把红辣椒放在火盆上烤,烤辣椒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三弟秋天在小河沟下蓄笼,会窝到小鱼小虾和泥鳅。这是我们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了。奶奶还养了一群鸡,可以吃到鸡蛋和鸡肉。过生日时奶奶会给煮两个鸡蛋。揣在兜里不捨得吃。家里还养了蜜蜂,产的蜜足够一年吃的。

二姐给我们做了十多年的饭。母亲去世之前她还能坚持上学读书,母亲去世后她便辍学了。她的大好前程就这样被断送了。后来弟弟妹妹长大了,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二姐出嫁离开了这个家,我也得到助学金到学校住宿了。四妹接替二姐下了厨房。大爷、奶奶也相继离开人世。二哥结婚以后。就由二嫂操持家务了,这个家总算有个家的样子了。

几年之后,三弟服兵役去了部队,四妹也结婚了,两位哥哥也都搬进了新居,家里只有爸爸和四弟五妹,很是冷清,再没有十几个人一起吃饭的热闹气氛了,五妹也下了厨房做饭了,直到四弟成家。后来五妹考上了中专。

我们姊妹五个,只有我和大姐因为在外读书没有做过饭,二姐、四妹和五妹都不同程度的为这个家吃苦受累。我很感激她们。忘不了母亲仙逝后那些艰难的岁月,忘不了小妹喝白面浆糊吃饼干小米粥活命的辛酸往事。二姐每年要做十多套的棉衣,我学针线活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是根草,这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庆幸的是,我们姐弟各个都成长,成家立业了,这对父亲是个安慰,对母亲有个交代。也不枉哥哥姐姐们辛辛苦苦的付出。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篇二

最后一次见到父亲,他显然消瘦了很多,八十六岁的老人,已经和肺结核及肺癌双重病魔,奋战了一年多,如今他,眼神有些呆滞,精疲力尽的躺在床上。

哥哥递给我一个口罩,我们都知道结核有传染,我们有些许恐慌,这是心里话。坐在床边拉着父亲的手,冰凉刺骨,那一刻眼泪迷了眼。父亲还有些潜意识,望着我挤出一丝笑容,还是那么熟悉,父亲双眼深陷,额头皱纹紧密交错,脸色惨白,嘴唇有些乌黑,消瘦的身体令我心疼。

癌症是生命的终结者,父亲却在用不屈的信念,和不舍的意志抗拒死亡,死亡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我深知,父亲随时会离开我们,那天,父亲很清醒拉着我的`手,小丫头我不怕死,我只是舍不得我的儿女,我真的舍不得儿女们,此刻父亲象极了孩子,没有哽咽声,只有热泪奔流,他太虚弱了,也太累了。我抱着父亲,他靠在我肩上,我们都流着眼泪,也许沉默是最好的安慰。

缓解之后,父亲离开我的肩膀,用枯瘦的双手替我擦拭眼泪,我静静的不动,任凭父亲用温柔的眼神注视我,父亲伟大的父爱。

父亲是座山,是我的依靠,是我的骄傲,

照顾父亲的那些日子,是我最幸福最难受的日子,我很欣慰能够陪伴父亲左右,看到病痛折磨父亲时,我特别难受,无法言语。每天靠小米粥为持生命,一个坚强的老父亲,让我学会了坚强,热爱生命。

之后父亲始终没有清醒过,迷迷糊糊的度日,我总是拉着父亲的手,自言自语说些从前的事情,说到伤心处,就会哭泣,我总感觉父亲会用力的回握我的手,这是一种心灵传递,我感觉得到。

死亡带走了父亲,在那个平凡的日子,阴历四月初四,零晨一点四十分。

其实父亲一直都在,在我尘封的记忆里,在那些快乐的时光中,牵着我的小手,血液里流徜着属于父亲独有的执着。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篇三

夕阳下,独自依偎在窗口,看到远方一对年轻的父子在操场的草坪上相对而坐,享受大自然无限的美好,不禁感慨,孩子呀!你是多么的幸福,有父亲陪你去聆听这世俗的一切合声,你要好好珍惜此时的每时每刻每秒……,看到此景让我想起了父亲。

想起父亲给我讲他的坎坷和磨难时,都会让我对生活不自觉地多一份自信,这自信也是我受益终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就像春天的雨露一样滋润着我这棵破土而出的小苗。当我情绪失落时,爸爸一句鼓励的话让我倍感温暖,一切便都重新开始;它就像夏季的风一样在酷热难耐之时送来一丝清凉。当我在人生路口徘徊时,轻轻地拍打,微微地一笑,用眼神给我指路,用心灵给我温暖;它就像秋天的累累硕果一样,给我力量,让我精神充沛,看到希望,当我考试失败时,他见此情景却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的站立,微笑着看我,让我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去掉阴霾轻装上阵,从新再来;它就像冬日的阳光一样,滋润着我滚烫的心田。

父亲说他是个半文盲(当时小学没毕业),由于他那个时代的条件所限,失去了很多读书识字的机会,但这并不影响父亲对求识欲望的蔓延和躁动。他喜欢刨根问底,对新鲜事物都会产生极强的兴趣。他总说自已永远是个需要“改造”和学习的学生。我记得学校发新书时,都会给父亲先睹为快。看着父亲如痴如醉的样子,还不停的念叨着,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我“全部”的希望都在你这儿了。看着他那渴求的眼神,对我也是一种无言的鞭策与需要不懈的努力。

每遇有时间,我都会回家看望父亲,看到父亲那永远不知疲倦的守望时,我的心里就会隐隐的刺痛,他的目光就像一把温柔的利剑,穿透我的内心深处,让我深知自已永远都不能懈怠,永远都要奋进,父亲永远是我的牵挂。

一个“人”的道理。

我参加工作后,父亲的叮咛更加地频繁了,教育我要与人为善,不要怕多干活,因为吃亏是福;做事宁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错误;做人宁可笨些,不要太巧而败事。做事可失败,做人不能失败等等。突然有一天父亲不给我说这些了,以后慢慢的少了,更少了,直到后来不说了。没有了父亲的谆谆教诲,总觉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这些教诲伴随着我走过了童年,走过了青年,直到我成年。有一天我问他为什么,他走近我说,爸爸不可能永远告诫你下去,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是个有想法的人,以后的路你要自已走。我的眼眶湿润了,泪水控制不住的流了出来,任由它在我的脸上形成一道又一道的溪流。父亲对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离他很近,暮然发现父亲对我的爱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他那日益斑白的头发和已经苍老的面容。可儿子是他的牵挂,我真的很怕,很怕突然有一天,我会失去这份父亲对我的牵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在那刻第一次发誓,要在父亲有生之年,一定要让他更加的幸福、高兴,要让他安享晚年。

们……。

亲爱的父亲,您知道吗?您的儿子现在已经长大,我一定会带着您的爱,您的教诲与叮咛上路,不管这条路上有多少的坎坷与不幸,有多少的艰难和险阻,我都会勇往直前,去做生活中的强者。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篇四

9月9日,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此刻,泪水不由得涌满双眼。

十年来,我常常想起我的父亲;十年来,我常常想写写我的父亲。

9月8日夜里,我打开电脑想写点东西,脑子里一直很乱,什么也写不了,于是就玩电脑上windows系统自带的“蜘蛛”游戏。我以为那副牌很容易就能过去,但一次次退回重来,却怎么也过不去。就这样到了9日凌晨一点,更觉得心烦意乱。这时,电话忽然响了起来,我拿起电话,听到了大哥低沉的声音:“爸不行了。”我似乎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有点发愣,大哥顿了顿又说:“已经落气了。”我一下子跪在地下,浑身颤抖不已。过了一会儿,我脑子有点转过圈来,就打电话给在省肿瘤医院陪护各自妻子的二哥和弟弟,商量立即赶回新野。

我们上午赶回新野时,父亲的遗体早已被大哥他们移到了他家一楼的大厅里,安放在了透明冷藏棺中。我们到家后,执事的亲友错开棺盖,掀开覆在父亲脸上的黄色锦帕,让我们看了看父亲最后的容颜。父亲因心缘性猝死而去世,脸色如常,非常安详。这使我觉得父亲只是睡着了躺在那里,随时都会醒来,我甚至疑心冷藏棺的低温会冻坏了父亲,使他无法醒来。

夜里,我坐在父亲的遗体边上,为他守灵。当兄弟、亲友们因为劳累躺在地上休息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那里,望着静静躺着的父亲,忽然觉得死亡离我是那么的近,忽然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父亲讳兆麟,生于甲戌年腊月初四,按公历算应该是1935年元月8日;他去世的这天是庚辰年八月十二,按中国传统的算法父亲享年66岁。我出生的时候父亲虚龄33岁,33年之后父亲离我远去,我33岁。以前,父亲健在,我一直觉得死亡离自己是一个无限遥远的事情,因为不论什么都有父亲挡在前面,不必自己直接面对。此刻坐在父亲的遗体旁边,我忽然发现,挡在我前面的这堵墙没了,一切都需要我直接面对了,包括死亡。这时我想,如果我的寿命和父亲一样,那我的生命历程已经走完了一半。以前我曾经对死亡充满了巨大的恐惧,此刻我忽然明白,死亡其实就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生的本质就是这样。于是霎那间,我对死亡的恐惧消失了。

父亲是祖父的长子,但祖父弟兄两个,哥哥没有儿子,所以按传统的伦理,父亲应该过继给祖父的兄长(我们叫大爷),做大爷的儿子。祖父的前几代都是读书人,他的爷爷还中过秀才。以前听我父亲说过,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侄子好像叫谭遂从京城回乡路过我家。那时已到深秋初冬,谭遂穿着单衣到我家寻求些吃食,吃过之后还写了一首诗。父亲能完整地背下那首诗,曾说给我听,我如今记得的只有最后一句:“天赐暂叫一刻安。”到我祖父这里,因为其父母去世得早,祖父似乎并没有读书。大爷是读了书的,写得一手好字,据说家乡那一带当时的碑刻什么的都出自他的.手笔,他后来做了中医。父亲因为名义上是大爷的儿子,就跟他学了中医。我小的时候,还在家里见到父亲小时候抄写的医书,整整齐齐的小楷。但父亲并没有做医生,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1年考上了河南省供销干校,并在那里认识了我的母亲。

父亲于1952年被分配在了郾城县供销社工作,母亲被分配到了许昌地区供销社工作,他们结婚后母亲才调到了漯河市供销社。当时,供销社的地位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经济工作都是供销社做,郾城县供销社有两位还是三位主任都是县委常委。父亲有很好的古文功底,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单位的各种材料也多出自他的手笔,而且也打得一手好算盘,于业务工作也很熟悉。大约当时父亲在单位因为能干是很出风头的。但父亲为人却很耿直,看到不顺眼的事都要直说,而且说话又很直接,不大中听,为此得罪了人却不自知。于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刚刚22岁的父亲很快就被打成了右派,而且是极右。此后,父亲先后被送到内黄农场、西华农场、三门峡铁路工地劳改。到1962年7月,父亲获准返乡,他放弃了到农场的安排,回到了他的祖居地何坑,作为“五类分子”继续劳动改造。直到1978底,在没有正式平反前,父亲于冬至前返回郾城县供销上班。此时,历经磨难的母亲早已调回新野,我们四弟兄也都在新野。正式平反后,父亲调回了新野。调回新野的父亲本应对口到供销社工作,但县里认为他文章写得好,让他到县广播站做了编辑。后来,父亲又到县地方志主编《新野县志》,在退休后还受聘编写了几本专业志书,撰写了《邓氏族史》,发表了很多文章。父亲是一个很敬业的人。史志办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很边缘的部门,远不如在县广播站(后发展为县电台、电视台)实惠。但父亲编起地方志却很投入,所编的《新野县志》还获了奖,他也成为全国的史志先进工作者。他喜欢编地方志也不是为了图个虚名,《新野县志》主要由他主编、撰稿,最后主编由别人署名,他只署名副主编,他也没什么怨言。

父亲性格耿直,却是个热心肠的人,非常乐于助人,而且对人十分宽容。他回到郾城后,见到那些当时整他,让他遭受20多年磨难的人,却坦诚以待,似乎完全原谅了他们。父亲回到新野,那些以前整过他的家乡人找他帮忙,他也真诚地帮他们办事。在他蒙难期间远远离开的亲戚,父亲在恢复工作后则备上礼品和我母亲一起一一看望,修好了关系,并帮他们办了很多事。直到今天,想起父亲,我都对他这种博大的胸怀感到由衷的敬佩。

父亲22岁被错划为“右派”,经过了差不多22年的改造,于1979被正式平反,又度过了差不多22年时光,最后离了我们。

他去世后,我常常深有愧为人子之憾。父亲于5月3日发现有轻度心肌梗塞,在新野的医院做了治疗。到10月22日再度出现心梗,由于当地公疗不负责任的治疗,使病情不断加重。后来检查发现,其实他第一次心梗时医院根本就没将血管疏通,我哥哥他们要求使用并承诺可以自费的特效药他们根本就没有使用,第二次又是如此。后来经过县医院的治疗,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心肌大面积坏死,出现了严重的心衰,已不能再承受到郑州治疗的长途颠簸。在父亲去世后,我常常想,如果我早些把他接到郑州治疗,他肯定不会这么早地离开。这一点,从此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子欲养而亲不在。”父亲去世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当我有一些小小的成绩的时候,我希望能说给父亲,希望他能分享我的喜悦,希望他知道由他延续给我的祖先的生命流仍在继续并对社会发挥了积极的意义,通俗地说,他和他的儿子没有辱没祖先。父亲走了,我无法将这些说给我的父亲,于是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的意义都大打折扣。当我的人生遇到难题的时候,我希望能说给父亲,希望他能以他的人生经历为我解惑。父亲走了,我只有自己默默地面对一切。

十年了,我多么希望真的有一个天国,父亲就在那里,有一天我也去到那里,承欢膝下,和他一起幸福地生活。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篇五

又到秋天了,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琐事,童年是在乡下的姥姥家度过的。那时一到秋天,姥姥就忙着准备过冬的青菜,今天晒把豆角,明天晒点茄子干……你还别说,一到冬天这还真是个稀罕物件,每逢家里来了客人,姥姥就会把那一包包的“青菜”取出来,切点肉丝一炒,别提有多香了!因为那时候天天萝卜、白菜的,早把孩子们吃腻歪了,可又没别的可吃,所以那时候晒的秋干就是宝啦!

后来,不知道是谁先建造的大棚,反正打那以后,就在冬天有了真正的绿色蔬菜。什么西红柿,黄瓜,生菜,韭菜就都有了。据说黄瓜好养活,价钱还不低,那有大棚的农户就会多种些黄瓜,连带的会侍弄些生菜一类的小菜!

姥爷过世早,姥姥一直独居,所以东院、西院的亲戚平时也会多关照的。东院的大表舅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那时他们都住在那里,他们每家都有一个大棚,冬天的时候还带我去玩过。隆冬时节,外面冷的要命,里面却温暖如春,白天靠太阳光照射取暖就可以,据说在晚上的时候是需要生炉子的,晚上那零下十几、二十几度的低温,只靠那一卷卷帘被子不顶事。早起收帘子,晚上放帘子,侍候那一棚的蔬菜一点儿都不容易。

可是孩子时候的我,却不懂得这样浅显的道理,只觉得那是他们大人的事情了。

虽然我们没有大棚,却因为这些亲戚所从事的行当也能在冬天有了新鲜的蔬菜可吃。还记得东院的二表姐,经常拎着一个篮子来姥姥家,嘴里说着:舅奶奶,这黄瓜模样不好看不妨吃,你就吃吧,别嫌弃!姥姥就会应着:你们干点啥不容易,不用总来给我送了。二姐什么也不说,笑着就走了。就在这么一推一往中不知道二姐送了多少回,大嫂子送了多少回,西院的二舅妈送了多少回。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刚出的青菜贵,他们是担心姥姥年纪大不舍得总去买。

就这么一件事,我记了20多年,至今仍被那浓浓的亲情打动着,也许这就是最淳朴的乡情吧!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篇六

前几天给父亲打电话,得知在我家地里建变电站一事马上成为现实,心里不由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想,父亲年逾花甲,可该享享清福了。

父亲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的正直善良、聪明睿智、豁达大度与见多识广,使他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都显示着他的斯文与气派,以至于我师范同学误认为父亲是教师,抑或是做其他什么工作的,反正不像农民。

我为同学们的误解而高兴。我经常听父亲说他上学时,成绩特好,但因我家不是贫民,而是中农,所以没被推荐继续上学,完小就是他的最高学历。后来,一远房亲戚是我们那一带著名的老中医,看他是个好苗子,欲传授医术于父亲,但爷爷觉得不能好好挣工分养家糊口,硬是不让学。现在想想,父亲真的是生不逢时,被埋没在那个不论知识能力只讲家庭出身的浑浑噩噩且贫穷落后的年代。

但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听母亲说,在生产队里,父亲年纪轻轻就是队长,且特有威信,当时我还不记事,对此不以为然。后来渐谙世事,眼见得家族中大小事务,以及谁家兄弟有矛盾、婆媳吵架、邻里纠纷等诸多难题,都来寻父亲帮忙,且一经公平正直的父亲调停,一切便妥妥帖帖,我便愈发崇拜父亲了。

但父亲有一样却让我老不满意了。记得我小时候,他经常与母亲吵架,甚至还打母亲,每每此时,我和二妹只会陪着母亲抹眼泪,毫无办法。曾记得,小学高年级时,我曾为此给父亲写一封信,让他善待母亲,但父亲可能觉得跟我说我也不理解,就没有理会我。及至后来我长大成熟,才清晰地认识到,母亲虽然也心地善良,但与父亲的差距何其大也!一个愚笨且一字不识,一个聪明且能力超常;一个心量狭小,一个宽容大度;一个悲观,一个乐观……现在想来,虽然他打母亲不对,但当时年轻气盛的他能与母亲坚守着这段婚姻已属不易。所幸的是,随着年岁渐长,父亲的脾气已被磨得少了棱角,且作为大女儿的我也经常劝慰母亲少管事,一切听我父亲料理,因为他有能力,家里家外全是一把好手,还老夸她有福气,跟了这么能干的丈夫。母亲其实很犟,但对于我的很多话她却听得进去,于是二人关系也比以前好多了。

父亲虽然知书达礼,豁达乐观,但生在农村,他依然没摆脱那可怕的观念:想要个男孩,虽然他那么地爱我们这三个女孩。我十岁时,三妹出生了,二姑家弟兄俩,所以特想抱养三妹,父亲也心动了些,因为他还想再要男孩,所以很清楚自己一生该有多么劳累。但第二天父亲便去二姑家,果断地把三妹接回了家,说不能把孩子送人,这辈子就算再苦再累他也认了。

天不负他,继三妹出生后两年,大弟出生了,我们全家欢乐异常。我也骤感压力倍增,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让我想不到的是,二弟在三年之后又出生了,当时我已十五岁,内心早熟的我已异常清楚这个家庭未来的艰辛,于是在二弟出生两天内我都没往近前看看,且无一丝笑容,甚至黑着个脸,只默默地照顾着三妹和大弟,做着自己该做的一切家务活儿。记不清当时爹对我当时的作为报以怎样的眼神,反正他什么都没说。后来,小弟的可爱慢慢使我消除了内心的芥蒂。现在想来,父亲竟不对我这个他一向认为懂事的女儿发一点脾气,对我该是多么地理解与疼爱啊!

姐妹兄弟五人便注定了爹一生的艰辛与劳累,更可恨的是,在二弟出生后两三个月,又发生了一件无异于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的事一一父亲因卖棉花出车祸了。车上好几个人,有一位年龄大些的本家摔死了。现在想起来我还心有余悸。父亲虽然保全了性命,但右肩的肩胛骨外侧上翘,并且永远治不好,所以每每干重活右肩膀尤其不舒服。

但家庭的重担犹如一支鞭子,催促着身有伤残的父亲没有一丝消停。他起早贪黑,经营着自家的十里地,除此之外,他先后和人合伙包荒地、喂鸭子、开磨坊、开推土机,自己又养羊、养牛……但家里孩子多,且都上学,还是入不敷出,自我记事以来,家里或多或少地没少过外债。

后来我师范毕业,虽然每月只有一百多元的工资,但毕竟能接济接济家里了,且在本村教学,不上班时还能帮父母干干农活,家里大事小情也能帮着处理,内心甚感欣慰。父亲也很高兴,有一次喝醉酒了,他跟我说:“闺女啊,你要是个儿子多好啊!”听了他的醉话我内心阵阵酸楚,若非生活重压,他会说出这样的话吗?他多想让人帮一把啊!可他知道女儿大了要嫁人,嫁了人便不再属于他!可他却不知道一直崇敬他的`女儿一刻都没忘记为他分忧解难!

所幸上苍保佑正直善良的父亲,安排给他一个好女婿一一我的老公。我俩每每接济于他,并把姐弟三人都带到我这儿读初中,吃穿住用全由我俩包了。父亲在倍感欣慰的同时经常又会自责与内疚,觉得对不起我,那次因为我给儿子断奶早,父亲竟当着我的面哭了,说是因为弟妹在我这儿上学,我负担重太忙才这样折磨自己的孩子的。我一个劲儿地解释,孩子都一岁了,该断奶了。可他就是不听,只是埋怨自己。唉,我可敬可怜的父亲!

正是因为父亲身体力行的无言的教育,我们姐妹兄弟在邻里中是出了名的懂事,更可喜的是小妹考上了河南财经学院,小弟竟然考上了北京大学,让父亲在全县都出了名。当时学校领导也接见了他,县乡两级领导纷纷到家里问候、资助,父亲还上了电视,十里八村的人都因此认识了他。这时的父亲真的是打心眼儿里高兴啊,写满沧桑的满脸褶子也开成了一朵花。这不仅是给他挣足了面子,更是圆了他一生未圆的求学梦啊!

街坊四邻都夸父亲教子有方,家里出了三个大学生,可父亲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一般都会稍带着夸夸我俩,说要不是大女儿和女婿,小姐弟俩也走不到这一步。邻居习惯称我为大学生,其实我只是一个中师生,一为当时这是初中毕业后最流行的捷径,二为家庭条件所迫,我也打消了上高中考大学的计划。后来每提及此事,父亲便有悔意,我马上劝解,上中专是我们那时流行的,不怪他。

自二弟考上北大,连母校带县乡两级政府资助,还有二弟自己办助学贷款,且领学校的助学金,基本上不花家里的钱,家里便宽松了些,父亲心里畅快极了。三妹和大弟都成了家,且都过得不错。我、三妹、小弟都不在他身边,所以三妹或二弟回来,父亲便召集我们去家里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父亲更是合不拢嘴,孙字辈的都爱亲近父亲,每听到父亲回应一声声“姥爷、爷爷”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父亲透心的甜蜜。

前年过年的时候,父亲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当着弟妹夸我和老公的劳苦功高,并执意要给我两万块钱,说是我们结婚后因为什么什么的借的钱,其实我都记不清什么原因了,他却牢牢记得,并说他们姐弟三人在我们这儿,我们一应全包的就不算了,想我不会要。唉,我可敬的父亲!别说是我,就连老公也是坚决不要,但不接着,父亲便心不安。于是我们公开宣布,暂时给他存着,等他盖房子时一并再给他。

这两年,父亲年逾花甲,体力已大不如以前,家里的十里地对于他来说已力不从心,大弟年轻不通活路,且长年在外打工。现在虽然二弟尚未成家,但他北大博士马上毕业,前途自是无量,我们都不担心。父亲任务不大,也该歇歇了。但若让他把地租给别人种,得少得可怜的租金,他定会不同意。现在变电站占一半地,给一大笔补偿款,那一半用作材料及工人居住用地。父亲今年可以歇歇了,等将来再种另一半也不紧张了。

可父亲闲不住,又去县城医疗器械厂做些建设方面的杂活儿,父亲的组织领导能力又一次显现,干了几天之后被老板看中,自然成为十几个人的领导。我们都心疼父亲,可他说歇着难受,且干这活儿靠的是恒劲儿,倒不像农活抢收抢种的那么紧张和劳累,让我们不要担心。

父亲操劳了大半生,也该享享清福了。我去年就跟二弟安排,等他在北京安住脚,趁父母脚腿还利索,一定要让父母去北京玩几天,也见见大世面!但愿我的愿望能尽快实现。

父亲从没打骂过我们每个人,但他在我们姐妹兄弟面前却极有威严;父亲从没絮絮叨叨地教我们这个如何做,那个如何做,但他的为人处事的朴实厚道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父亲从没说过甚至想过我们能回报给他什么,但我们姐妹兄弟,包括他的女婿、儿媳及孙字辈,都对他尊敬有加,孝顺备至。

人说父亲是山,但我觉得比山还高,欲与天齐;人说父亲是海,但我觉得比海还深,深不可测;人说父亲是梯,但我觉得比梯还长,直插云霄。

谨以此篇献给我敬爱的老父亲,愿他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篇七

再回首,背影已远去,再回首,泪眼已朦胧。

是啊,再回首,青春已远去,再回首,青春容颜已不再,再回首,有多少的酸辣与无奈,又有多少的甜蜜与幸福,再回首,都在时光里斑驳成记忆。常说时间像一阵风,转瞬即成过去,今天,就是明天的过去,今年将成为明年的永远,时光从不会给你悔过的机会,更不会让你重新来过,所以,记忆的长河珍藏了许多时光的珠贝,时不时的在静夜里闪烁,在寂寥的一偶里发光。

那个青葱的岁月,是记忆里的'温暖。

我从小就喜欢听音乐,只是那个年代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录音机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手机,只能从村里的广播喇叭和收音机里收听,大都是新闻和其他节目,每天的音乐节目仅仅不到一个小时,有时还经常的错过。

真的不知为什么,自己五音不全,唱歌是自己的弱项却会如此的迷恋音乐,经常和几个姐妹学唱,抄词,传阅。谁有新歌曲的词就会是几个人之间的亮点,我们几个就会一起去她家抄写,一个挨一个的抄,也少不了对人家说好话,唯恐人家不让抄似的。新歌曲也必定是电台常播放的,所以,我每天注意电台音乐节目的播出,好跟着学着哼唱。后来,我的一个姐妹家买了一台录音机,我们几个每天晚上就会疯涌至她家,听到半夜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女孩子晚回家最是父母担心的事,每天和几个姐妹相约,父母就是一通唠叨,什么别玩太晚了,早点回来,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有时几个伙伴正在兴头上,母亲却找上门来,只能在优美的音乐中恋恋不舍的回家。有时也常常奢想,无论如何我们家也要买一台录音机,可是看到父母如此辛苦的为了全家的生计,就只好打消了这个奢想。

那时候舅舅在我家附近工作,常常到我家来,看到我如此迷恋听音乐,经常笑着说我,听那个有啥用,又不当饭吃。每次听到舅舅这样说,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心底暗自盼望着舅舅不要再来了,所以,舅舅每次来我都是脸上阴阳怪气的,母亲总是说,这孩子咋给她舅舅不亲了呢?舅舅笑着说,孩子还小。我则偷偷的扁扁嘴,不以为然。

没过几天,天正好下着雨,舅舅又来了,穿着雨衣,头发淋得湿湿的,母亲问舅舅:这几天怎么来的这样早?舅舅说,在家也没啥事,我要求加几个班,说着,将湿漉漉的雨衣挂在墙上。母亲说,我给你做点饭,吃了再去吧。母亲递给我些零钱让我买醋去。家里只有一个雨衣让父亲穿走了,我只能穿上舅舅的雨衣。去村里的小卖铺正好路过有录音机的姐妹家门口,从她家里正飘出来优美的旋律,在唱着,酒干倘卖无,我不由自主的迈进了姐妹的家门,看姐妹正坐在那听歌曲,我问了一句,和我一起去小卖铺吗?姐妹回答,下着雨,我不去了,你听完这首歌再去吧。我说好吧,心里说正和我心意。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一曲又尽,又传来委婉的小城故事、乡间的小路,在希望的田野……忽然间记起了自己的任务是去买醋的,我还穿着舅舅的雨衣,舅舅还要去加班,我慌忙穿上雨衣,告别好友,奔向蒙蒙的雨雾。等我买醋回来,正看到母亲在扶着门张望,看到我回来,生气的说小祖宗,你干嘛去了,一包醋买了这么久,你舅舅冒着雨去上班的。母亲埋怨着,数落着,我则亏心的低着头默不作声,悄悄的躲进房间。

隔了一天,舅舅又来了,进门就高兴的问我在家吗,我则因为前天穿走了舅舅的雨衣,害舅舅淋雨愧疚的叫了声舅舅。舅舅看到我笑着从自行车后座上解下了一个盒子,上面的图片是一个手提录音机,舅舅笑着说,这是给你的,听去吧。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和耳朵,心里说是给我的吗?这时又听舅舅说,拿去吧,还愣着干什么?母亲在一旁说:你上班也不容易,还有一大家人要养,咋给她买这么贵的东西。舅舅说,也没花工资,我加了几个班,挣的加班费,听到舅舅的加班费我眼前浮现了舅舅冒雨去上班的情景,想着舅舅为了加班费淋雨上班,我去买醋贪图玩耍,害舅舅淋雨去上班,还有平时对舅舅的态度心里充满了愧疚与后悔。

舅舅送我的录音机,陪伴了我近十年,一首首经典的流行歌曲悠扬的想起,歌声也飘出了我的窗外,不会唱歌的我,也会哼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什么,一剪梅,梦驼铃,再回首应是我唱的最好的了。

再回首,再回首最暖是那难忘的亲情!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篇八

儿时的记忆是从很多小事开始的,在那些难以忘怀的小事中,清晰地浮现出我和我的家人。通过这些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能勾勒出那时的社会大环境,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有人说:父母的离去,对儿女们而言,可能是山坡上那个新培起来的一个土堆,但自己的孩子离去,却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痛。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偏颇,但在这一小节里,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

“儿时的记忆”这一章里本不该穿插这一节,然而,如果没有这一节,以家为轴心的“儿时的记忆”总感觉缺点什么。于是,我就凭感觉补写了这一节。

小时候,姥姥曾领着我和三弟去过那里。那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那时小山村不通车,姥姥领着我们哥俩走了大半天才到了曲柳川。曲柳川四面环山,一条日夜不息奔淌的母亲河——哈泥河,从村边缓缓流过。那时候曲柳川仅有十几户人家。现如今,草房都变成了一座座砖瓦房,已经是拥有五十多户人家的大村落了。几十年后的故地重游,妈妈别有一番心绪在心头。

一天,我和妈妈漫步河边,走着走着,她突然停下了脚步,站在河边沙滩上原地踱步,久久不肯离去。我感到很奇怪,就凑过去问妈妈,妈妈含着混浊的眼泪对我说:“你脚下站的位置就是咱们最初的家,是幢用木头磕成的小木屋,那时还没有你。你身上曾经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是在这个小木屋里出生的。他俩都会说话了,你的姐姐都能满炕跑了,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出疹子,还伴有高烧,浑身像火炭一样热。你爸又不在家,加上住的地方太偏僻,没钱医治……”说话间,妈妈浑浊的眼泪已经掉下来了。

千百年来,哈泥河一如既往地流淌着,可它却带不走妈妈对往事的回忆,做为一个母亲,生活中所有的艰,所有的苦难,都无法与失去自己的儿女而更令她伤心。

提起这件事,仍健在的八十三岁的李桂珍大娘对我说:“你姐姐死后的第三天,我们家你大爷赶着牛爬犁上岭后去拣烧柴,在大岭上遇见了正在往家赶的你爸爸,你大爷直巴笼筒地对你爸说:‘你家的小闺女大前天扔了……’。当问明详情后,你爸爸从兜子里掏出一件小花衣和一条小花裤,掩面大哭了起来……”可以想象爸爸当时满怀喜悦奔回家的心情,当听到这个噩耗后,他是多么的悲伤啊!

我身上的哥哥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可怜我那唯一的一个姐姐竟连张照片都没来得及留下,就这样匆匆地走完了她暂短的一生。

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个姐姐啊!我曾不止一次傻傻地想:姐姐如果还活着,她一定长得很漂亮,一定会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按年龄推算,那时刚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她至少会有两个孩子,我可以当舅舅了,我们可以经常走动,或许我还能帮她一把。

哥哥姐姐的到来,曾经给父母带来了无限喜悦,同时,他们匆匆地离去,又给父母带来了一辈子都抹不去的思念与悲伤。妈妈眼里含着浑浊的泪水对我说:“姐姐叫程远珍,哥哥叫程远德”。这是我从妈妈嘴里第一次听到这俩个陌生的名字,这两个人在我的记忆中一点儿印象都没有,然而,他俩真真切切地造访过我们的这个家,他俩分享了父母的宠爱,又匆匆地结伴而去了……姐姐和哥哥未曾与我和弟弟们谋面,他们俩就像流星一样从我们的上空悄然划过,可那殷殷的手足情,冥冥中那两双稚气的大眼睛,那模糊的轮廓,我似乎能够穿越时空看见他们,既然动笔了,我怎忍心在我的笔下把他俩遗漏呢?毕竟他们曾经光顾过我们这个家,毕竟这是我们完整的一个家,一个略带苦涩、一个曾经八口人的“家”呀!

儿时的记忆如彩虹、如天空不断变幻的白云,尽管有些模糊,仍能从中筛选出一些令我难忘的片断。

都说不谙世事的小孩整天就知道淘气,其实那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孩童,看似愚顽无知,单纯幼稚,不明事理,其实在大大咧咧的背后,对社会的大环境是有感知的。对不设防的大人们的一些事情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它们的眼睛像一部照相机,记忆的底片在心中珍藏,拍下的一张张照片是能穿越时空的。纵然是一个幼小的心灵,对大人们的言谈举止,做人做事,对来自大人们的呵护、关爱、训斥淡漠的眼神,他们都会分别记在心里,然后留存在心灵的“光盘”里。

我的“儿时的记忆”就是这样冲洗出来的。

父母给了我们血肉之躯和思想灵魂,社会给了我们教诲,上苍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让我们以生之灵,血之躯,一次次感受了人生的精彩。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篇九

蓦然回首,岁月已老。童年的往事历历在目!

在家排行老四的我,上有三个哥哥。也算是母亲唯一的小棉袄,父母及亲戚对我也是百般的宠爱。

表姐是个淳朴善良乡下妇女,她比我大二十岁,微胖身材显得更加憨厚。表姐特别喜欢我,平日里家有好吃好喝的,都得给我留点。每次去她家都是忙前忙后的,摆上一大堆好吃的好喝。

表姐针线活虽然做的不是多么精巧,但表姐对我的那份亲情却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表姐家住在长寿塬东边半坡里,地里位置看起来不是多好,但五谷杂粮样样都丰产。特别是我们塬上没有的大米,这可是表姐家独有的特产,表姐家在我们长寿塬,也可称为鱼米之乡。每次去表姐家就像是过年一样,得盼很久才能如愿。

每次走进表姐家,表姐都会做上我最爱吃的调合捞饭(米和菜烩在一起蒸成的米饭,当地称为调合捞饭)。把白菜、萝卜、豆腐……和捞饭烩在一起,那个香啊!真是回味起来口水直流!

记得那是秋叶正黄时,柿子红红的挂在枝头上,母亲带着我去看望怀有身孕的表姐。

行走在沟沟坎坎的长满野菊花乡间山路上,从小就喜欢闻着菊花那淡淡的清香味的我,边走边采。路边的毛娃草长着高高的胡须,随着秋风摇曳着舞步。喇叭花匍匐在路边,开的正艳。

在那个给生产队干活的年代,母亲为了多挣几个工份,整天忙的在地里干活很少有时间带我出远门。好不容易能盼到这样的机会,童年的我怎能不开心。

转眼间到了表姐家门口,表姐看到我和母亲的到来,忙喊姐夫赶快摘苹果,苹果树就在表姐院了里,红彤彤挂满树枝,站在苹果树下面那股香甜的味道好馋人。在那个水果稀少的年代,能吃到苹果可是多少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母亲和表姐唠叨了半天,便走进厨房。表姐和母亲在厨房里忙边活着,边聊着今年的秋收。在母亲和表姐的唠叨声中,香喷喷的捞饭味扑鼻而来。

暮秋的天比平常要短一点,就在我们吃完饭不大功夫。母亲便告辞表姐说;带着孩子走路慢,我们该起程回家。当我和母亲刚要迈出表姐家门时,表姐告诉母亲:姑,等一等,我还学着给表妹绣了双花鞋。表姐打开当年的嫁妆,一个老式的大红柜子,从里面取出一双黑面绣着红色荷花的鞋子,递到母亲手里羞涩的说:“这是我学着绣的第一双花鞋,是照着表妹脚大小做的送给表妹”。当母亲从表姐手里接过那双绣花鞋时,我十分的不喜欢,死活不让母亲带回去。因为童年的我感觉自己穿上绣着荷花的鞋子,还是有点害羞。老是觉得自已大了,鞋上绣着花怎么能穿出去。就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路上都和母亲怄气,不让母亲手牵着我,一个人撅着嘴跟在母亲后面走着。母亲看我不高兴,就给我讲着表姐为给我学着绣这双鞋子,可是费尽了心思,你怎么能辜负表姐对你的一片心意。

一路上母亲给我讲了好多的表姐是多么、多么辛苦,还有表姐怀着身孕挺着大肚子,坐在炕上做鞋绣花有多么艰难。从母亲给我讲的那些道理中,我也慢慢认识自己不应该那样对待姐姐一片心意,更应该好好感谢表姐。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这双在黑色布面绣着一对荷花的鞋子,荷花一大一小。做工虽然不是多么的精细,但在黑色的布面上绣着那对荷花,格外鲜艳如诗如画,不仔细看手工,远远看还真的蛮好看。

其实说心里话,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能有双新鞋穿,真是爱不释手。

从不喜欢到舍不得穿,每次走亲戚,我才拿出那双心爱的绣花鞋,在亲人面前好好的显摆、显摆。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篇十

岁月匆匆,光阴似箭,转眼快到了不惑之年。而我们姐妹仨在一起的温馨历程却依然历历在目。

父母生了我们五兄妹,大姐大二姐五岁,二姐大我三岁。由于吉山村属于丘陵地貌,田少山多。父亲为了养活我们一家人,让我们都能读书。他秉着精湛的手艺,常年奔波在外。他每年只有快过年时才回家一趟,正月份又会匆匆离家。养儿育女的重任全权交给我母亲打理。

我母亲不到一米五的个头。家里家外却是一把好手。母亲读过私塾,人特别聪明。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并且特能干,性格温和却很坚强。但对儿女的教育却相当严格,从小教育我们尊老爱幼,学会自强自立,大的让小的,小的必须尊重大的。她很少打骂我们,但她在我们兄妹中却相当有威严。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姐妹仨从小乖巧懂事,我们传承着母亲的善良,大姐二姐长得漂亮,性格很温和,也特别能吃苦耐劳。我受宠于哥哥姐姐,父母的溺爱,性格略显任性,但我们骨子里天生都很坚强。

我六岁前,跟大多数家庭一样,土地集体制,每家起早贪黑也解决不了暖饱。小孩们又是长身体的时候,感觉每餐都吃不饱。

当时很多家庭一到吃饭都会骂声一片,争抢食物,有的父母必须把食物分着吃才不会打架。我们家当时条件也差,但我们家遵循母亲的教导,有什么大家会自觉分着吃,让来让去,很多时候食物都会多出来。我们围坐在八仙桌上,每餐虽然是简陋的,但我们也会其乐融融。

大姐在女孩中最大,也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二姐也会参与其中。我最小,几乎不要我做事,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放牛。

我们小的时候,母亲清早出工,很晚才能回到家中。大姐二姐每天早晚要杀牛草、扯猪草,喂猪,早上做了饭吃了才能去上学,做饭菜烧的又是柴火,整个早上都是在忙碌、慌张中进行。大姐现在手上的多处疤痕,都是那时剁猪草留下的。

二姐有时爱偷懒。(现在想来也不是偷懒,是年纪太小的缘故。)记得一个冬天的早晨,大姐手忙脚乱中多次喊二姐起来,二姐却依然睡觉。大姐把火箱里烧好木炭。掀开棉被并用棉被把我包好抱在火箱里,我温暖舒服地躺在火箱里。大姐再次喊二姐起来,二姐却把垫被盖在身上继续睡觉。大姐火了,抱着二姐让她站在屋外的石头上,二姐穿着一套单衣,寒风凛冽,嗖嗖发抖。幸好此时母亲从生产队回来,才免去二姐的一场灾难。

我读小学一年级时,那时吉山村还有初中部,大姐还在吉山读初中,二姐也就读于吉山小学。每天我们姐妹仨会同时上学、放学。更多的是她俩在照顾我。

从我家到小学的路,唯一的一条狭小石阶山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森林密布。一到春夏季,松树上爬满毛虫,地面上也到处都是爬的毛虫。偶尔灌木丛中还会窜出蛇来,我惧怕的两种动物,经常会吓得我毛骨悚然,魂飞魄散。大姐会走在最前面,二姐走在后面,我小心翼翼地走在中间,在大姐二姐的护送中,一路上还心惊胆颤。肯定大姐二姐当时也怕极了吧!

尤其一到刮风下雨寒冷的日子更加艰难。家中当时没雨伞,大姐、二姐、我三人上学时会撑一块塑料布,提着小火箱。大姐在左,二姐在右,我在中间。她俩各扯着塑料布,塑料布从头罩到脚,大风一吹,塑料布在空中飞舞,哪里还避得了风雨,雨水和着风吹进大姐二姐的头发里,浸透进衣服里。加之下雨天山路泥泞,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而她俩却紧紧压着盖在我头上的塑料布,依靠她们的身体躲雨,让我免去风雨的吹打。她俩会一直送我进教室门,如果小火箱里的炭火熄灭,她们会从别处弄来火种,重新给我烧好,让我暖暖地度过寒冷的每一天。而她俩却穿着湿漉漉的衣服直到放学回家。

读小学时我成绩比较优秀。大姐也一样。堂屋的墙壁上挂满了奖状,大哥二哥也有,连母亲也是优秀社员。二姐读书时爱运动,成绩略差一点。家中就剩二姐和老爸榜上无名。每次我们坐在堂屋中吃饭会笑话他俩。二姐每次都默默地吃饭。

当时区教育办在司门前举行了一次体育运动,各学校的都报名参加,二姐也是其中一名运动员。她参加了一项田径运动并获得了大奖。而当时的奖励是一张奖状和一个包子。二姐获奖后欣喜若狂。从司门前到吉山,十多公里崎岖不平的小路,二姐手拿着包子,怕包子冷了,小心翼翼地捂在衣服里,一路狂奔,天黑时赶到了家。当晚母亲把包子分给我们姐妹仨,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美味佳肴。从此堂屋的墙壁上多了二姐的一张奖状。

大姐二姐追求时尚,那时候流行剪学生头,刘海齐,后头也齐。大姐二姐哪都没学,在家中自己琢磨给我剪头,前面剪齐,后面剪齐。流行卷发时,把铁丝烧烫,把头发卷在铁丝上,我任由她俩摆弄,也不知美不美。第二天会美滋滋地去读书。就这样我们在相互陪同下长大。

转眼间我们都成了家。姐妹仨都选择呆在怀化。当时我家在市中心,大姐家稍稍远点,而二姐家却在中方,离市中心更远点。每到星期天我们经常会聚集在一起。而大多数时间会在堂姐家聚会,因为她来怀化时间长些,条件各方面都比我们好。而且她特精明能干,炒的菜也特别美味。我们每次去她那都会热情接待,做上一桌满满的佳肴,每次都会在愉快的谈笑中就餐,聊着我爸和她爸及我大姐和她小时候的趣事。当时一点都不会感觉不好意思,也没想过会给堂姐一家增添麻烦。现在经常会想到堂姐当时的无偿付出而备怀感激之情。

随后,大姐二姐举家迁往深圳,虽然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我们会经常qq联系。

20xx年初,是我最低谷的时候。我一个人孑然一身来到深圳,在大哥家的小区旁边开了家米粉店。过惯了多年养尊处优的日子,初开小店,心里落差特大。此时的大姐二姐,在深圳已拼搏了多年,多少有点成就。但为了我能走出去,从店面装修到经营,日夜操劳着。小店虽小,但经营了很多品种,早上五点开门,营业到晚上十点。初来乍到,人手不够。每天清早大姐二姐会赶来帮忙,然后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后继续帮我,直到关门休息。上班时还到处招揽客人。因店铺太小,有的客人要吃炒菜,大姐还要帮我把他们安排到她的住所,亲自炒菜。从店铺到她那,要经过好几个红绿灯,还有个上坡,大姐骑着单车,把东西托在后面。有次我在她后面,看着她佝偻着身子奋力踩着单车,我真痛恨自己像个蚂蝗一样,把吸盘紧紧地吸住她们。

20xx年十月的一天,忽闻大姐在上班途中出了车祸。我心一下沉到谷底,我打电话给大姐,而大姐谈吐却泰然自若,要我不要担心。而我赶到时才得知腰部被撞成骨折不能动弹,差点失去生命。住院期间,我没赶到时,二姐会每天煲好汤送来,抽空陪护照料大姐。我每天在担心中度过,给大姐精心做好饭菜送去医院,端茶送水,接屎接尿,擦洗身子,尽心地服侍她。万幸的是我大姐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终于康复出院,望着大姐依然能唱歌跳舞,我内心真的很欣慰。

灾难不断,此后大哥又突发脑梗,医生的诊断是能保住生命,坐上轮椅是最好的结果。在大哥生病期间,我们姐妹仨加上侄女,一天一换,一星期一周转,每天亲自做营养餐送到医院,精心陪护按摩。从鼻子里灌流食直到能吞噬,经历了两个月,终于我们从死神中把大哥夺了回来。经过长达六个月的治疗,大哥终于能下地走路,连医生都说我哥能恢复到走路简直是个奇迹。

我们姐妹仨虽然经历过大嫂的早世,父亲的离世,大哥的生死考验,母亲的多灾多难,事业上的风雨彩虹。但我们姐妹仨依然相互依偎,相互支持。一直以来承担着赡养父母的义务。我们姐妹仨就像家乡的松树,任风吹雨打却高耸挺拔。各自的儿女也传承着我们的善良,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奋力拼搏。大姐二姐工作之余会参加各种业余演出,并多次获奖。大姐领头组建的《夕阳红》歌舞团队人数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二姐的瑜伽练得越来越好,成了不老的妖精。我通过二年的调整,心态已走出了低谷。大姐二姐依然关照着我。

回忆性散文范文亲情简短篇十一

欢迎阅读与支持,如果喜欢记得常来!内容简介:近几日做梦,总是梦见外婆,不知是我太想念她了,还是冥冥之中,外婆的灵魂依然陪伴着我们,因为这梦,我回...觉得不错就继续看完以所有内容吧!

欢迎大家阅读《》,此文由随笔网小编推荐,大家多多指教!

近几日做梦,总是梦见外婆,不知是我太想念她了,还是冥冥之中,外婆的灵魂依然陪伴着我们,因为这梦,我回忆起外婆在世的情景,回忆起和外婆疼爱,回忆起外婆的笑容。

记的小时候,我最开心的事便是去外婆家,一到外婆家,外婆就会拿出各种好吃的给我,摸着我的头笑呵呵的说:“吃慢点,憨妮”,之后,就准备给我们做一桌好吃的饭。

那时候,因为经济条济不好,平时大人都吃窝头,吃馒头和肉只有在过节才有,因为我从小挑食,不吃窝头,既爱生病,又瘦小,因为外婆家经济条件好,所以每次去了外婆家,她都很心疼我,给我准备肉和馒头,及水饺和包子给我吃,我吃的肚子圆鼓鼓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这时外婆就说,这回吃饱了,她开心的笑了,临回家时,再给我和哥带上十多个鸡蛋,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后很远,望着我们看不到影子了,才转身回家。

记得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去给姥姥家送甜瓜,因为小,大约8、9岁样子,不会骑车子,妈妈准备好大提包,大约能装十多个大甜瓜,说:“去给姥姥送瓜吧,孩子,路上累了歇歇”。出了门,我背着瓜就跑开了,我才不舍得歇呢,得赶快给姥姥吃,路上跑得满身是汗,遇到一个给学校照相的,他说:“你背这么多瓜去哪里,给我一个吧,我花钱买一个”,我说:“不行,这是给我姥姥的,怎么能卖呢?”,那人摇了摇头,说:“这孩子,钱都不要。”等我跑到姥姥家,背包的甜瓜全变了形,因为摘时正好是口感最好,刚刚熟的,一路颠簸,甜瓜有的张开了口,有的淌出了瓜瓤,身上也沾了些甜瓜汁,姥姥一边笑呵呵的拿出大盆,用来盛我带来的甜瓜,一边说:“这甜瓜真香,我都闻到香味了”,我心里刚刚因为甜瓜变形升起的自责立刻被姥姥的笑容淹没,我又开心了,姥姥给我拿出一身新衣服换上。中午吃完饭后,再带我到她家的果园里摘些桃和苹果给我带回去。

因为两家离得近,大约有5里地左右,小时候,一有空就去姥姥家。

记得有一天,那次去的时候情况是最特殊的,我和哥哥从姥姥家回家后,看到3个月的妹妹自己在厨房里,家里找了一遍,也没看到爸妈,问了邻居也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怎么办呢,妹妹饿了可不行,家里没大人,我和哥哥就商量好再带妹妹回姥姥家,姥姥有办法不让妹妹饿着,我和哥哥一人抱一会妹妹,一路小跑,一会到了姥姥家,姥姥说怎么刚走又回来了,我们说:“家里没人,只有妹妹,怕她饿了,就带回来了”,因为妹妹和表弟大的差不多,姥姥赶快把妹妹抱到舅妈怀里,说:“快喂喂小妮,别饿着好了”,看着妹妹吃上了舅妈,我和哥哥笑了,感觉完成了一个大任务。不一会,妈妈气喘吁吁跑来了,问:“见我家小孩了吗,小妮的找不着了”,我用手一指舅妈怀里的妹妹,说:“在哪里”,这时妹妹已吃饱,妈妈又惊又喜,她不敢相信,是这两个几岁大的小孩把那个更小的给抱过来的,而且还是从家里翻过锁着的木门抱出来的。小时候,姥姥家就是我和哥哥的乐园,有事就自己跑去,家里没人也去姥姥家。

等到我上了初中以后,去姥姥家的时候就少了,大部分是放假后去,姥姥年纪大了,经常腿疼,我就给姥姥捏腿,姥姥就给我讲故事,讲一个人小时候家里很富,吃水饺从不吃两头的角,大人就把角晒干收起来,有一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这时候,这个人没办法,只有把原来剩下的水饺的边角也吃了。故事是否真实不说,目的就是教育我不要挑食,不要浪费粮食。姥姥虽然不认字,但要求我要好好学习,她说你看我小时候没上学,干什么都不方便,你一定要上好学,临走时,再给我100元钱,我拿着姥姥的钱,望着她慢慢变老的背影,心里暗暗想,一定要学好。

后来,等我上了大学,姥姥病了,假期去看她,身体又瘦又弱,一看到我来,姥姥又开始招呼小姨给我做好吃的,坐在床上给我拉家常,拉着我的手说:“妮来,学得不孬,考上了好啊”,脸上布满了开心的笑容,我说:“姥姥,病好点了吗?”姥姥说:“好了,好了,放心吧,我没事了”,后来舅舅说是姥姥得的是癌症,因为怕她担心,所以没告诉她。

秋季刚开学一个月,哥哥来信说姥姥去世了,怕来回路程远,没让我回来,收到信的那个晚上,我梦见了姥姥穿着医院的病号服坐在床上,醒来之后,我真有点不相信,我那慈祥的,疼爱的姥姥去世了,难道晚上出现在梦中是向我告别吗。

春节回来时,去祭拜姥姥时,出了姥姥家的大门,我的眼泪就止不信的流下来,我的姥姥啊,我还没孝敬您呢,您就走了,走到坟地,来到了姥姥的坟冢,我确信我的姥姥再不回不来了,我那一次是第一次体会的至亲的离去,内心无比的悲痛,亲人在经历病痛之时,作为亲人,我们却无能为力。

但愿我的姥姥在那边的世界再没有病痛,谨以此文记念我的亲爱的姥姥。

破旧的槐木门,坍塌石头磊成的石墙,布满了岁月雕琢下的痕迹。门,还是那扇吱吱嘎嘎作响的门;墙,还是那堵一砖一石堆起的墙;家,还是我熟悉的家。院子里的东西一切好似都没有变,还是像往常一样寂静,美好,不,变了,少了一棵树,一棵活了九年的柿子树,一棵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许多的果实的树,一棵不求回报,一棵默默无闻的树,一棵只知道付出的树。

就在前一年,那棵柿子树,好像发了疯了一样,拼命的开花,结果,它把所有的养分全部输送给了它的孩子,让他们能够长的更好些。到了八月多,柿子熟了,金黄色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那是它一生中,结过的最多一次,超过了它自身承受的能力。到了第二年,它没有像往常一样,发芽,抽叶,开花它死了,真的死了,它是累死的,因为前几年的过度劳累,结太多果子累了。她想好好的休息一次。这些都是我妈和我说的,我听着很不可思议,但它就是这样。

走进屋里,少了我熟悉的身影――疼爱我的姥姥。她累了,她困了,她静静的躺下了,她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

骑车去单位等红灯时,我在不经意间远望,哎呀,爷爷正在前面骑着三轮呢!我急忙追上去,突然“嘎吱”一声急刹车,“你不要命啦?”被正常行驶的汽车司机一顿训斥。我慌慌地向司机道了歉,退回来等着绿灯亮了,三下两下猛蹬就追上了骑三轮车的老人。虽然也穿着蓝色的中山装,虽然也弯着腰,可是我熟悉的山羊胡子在哪里?老人张着嘴愣在那里,我也停在三轮车前动也不动,一瞬间,只听见冷风吹着树梢上的枯叶沙沙地响……我明白,我又一次认错了人。爷爷已经去世十年了,而这样的错误也已经犯了无数次。我也无数次地期盼,天那么蓝,花那么红,爷爷要是还活在世上该有多好啊!

一我的回忆。

从我记事起,作为村长的爷爷除了管理村子里的大事小情,侍弄地里的庄稼,剩下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我们姐妹三人身上了。曾记得秋日的午后去棒子地里打叶子,小小的我把劈下的叶子顺顺溜溜的抱在怀里,满头汗水地穿梭在密不透风的棒子地里跟着爷爷劈了一垄又一垄。爷爷替我擦擦汗,接过我那一抱一顺儿又整齐的棒子叶子时,忍不住夸奖:这孩子真板生,有条理!望着大马车上高高的叶子垛,我的一小抱浮在上面,微风一吹,沙沙作响。这时候就感觉到浑身的轻松与凉爽!晚饭后,就着屋子里透出的灯光,我和爷爷就在院子里的大枣树下给牲口铡草料,爷爷把我整理的齐齐的青草或者棒子叶子一抱一抱地递向铡刀,早做好准备的我手起刀落,一段段齐整整的草料就准备好了。这时候爷爷会笑着说:“咱家的牲口可有口福了,吃这么精细的草料呢。”这时候,我会捡起树下被风摇落的红枣先放进爷爷嘴里,然后放进自己嘴里爷孙俩甜甜的吃上几颗。爷爷也会眯着眼睛,边整理草料边悠悠地说:“马无夜草不肥呀!”然后爷俩儿把草料装满筛子,端到大门外的马槽里。因为秋后的活儿重,爷爷还会在草料里加些豆粒儿、玉米粒儿作为犒赏。我一边捋着大马长长的的硬硬的鬃毛,一边欣赏大马美丽的丹凤眼。那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好看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大大的双眼皮儿炯炯有神、脉脉含情。等到大马吃饱了,我就两手并用,去抚摸大马光滑的皮毛,鼓鼓的大肚子。大马温顺的垂着眼睛,把大尾巴摇来摇去,为我驱赶夜晚的蚊虫。有时候,爷爷就拿了大的猪毛刷子,细心的为大马刷去浮土,刷去疲惫,只刷得大马在月光下闪闪发亮。而我就调皮的拿着长长的青草逗弄大马,甚至会拿着狗尾巴草的长穗头儿去痒痒大马,只逗得大马咴儿咴儿只叫,安静的夜幕顿时生动起来。爷爷从来不着急,只是笑着望着我和大马,头上的皱纹在夜色里仿佛舒展了。

农闲的冬季,爷爷不那么劳累的时候便教我们识字。虽然他自己因为家里穷没有正式上过学,但是他的四则运算烂熟于心,称粮食算账、鸡兔同笼等难题答案张嘴就来,算盘打得特别精准。很小的时候爷爷自己就借来别人的书,认字、写字,他的肚子里有无穷的谜语、故事、诗词、顺口溜。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无所不会,大千世界所有的知识与道理在他那里应有尽有。还记得他领着我们吟诵:“燕子,汝又来乎!衔泥衔草,重筑新巢——”他摇头晃脑地用家乡话唱读,妹妹还小,用奶声奶气的声音学唱,还时不时的引得我们放声大笑。还记得晚上昏暗的灯光下,他教我们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一点儿一横长,一撇儿到南洋,十字对十字,日头对月亮”,他耐心的让我们在纸上反复试验,直到我们猜出,一个“告”,一个“廟”字(“庙”字的繁体字),换来他的舒心一笑。还记得他给我们讲孔老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刘罗锅的故事,只讲得我们兴致勃勃,缠着他讲了一个又一个。还记得他教我们打算盘,我贪玩儿始终没有学会,只有姐姐学得精,噼里啪啦的把算盘珠子拨得滚瓜烂熟。还记得爷爷教我用古代的格式给远在易县的叔叔写信:“尊敬的叔父、婶母大人,一向安好?”他拿着我写的信给四方邻里观看,身为医生的老爷爷郑重其事地说:“字写得如此整洁,将来最差也能考上中专”。而爷爷拿着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像是又舍不得寄出去似的。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无忧无虑的乡野生活中结束了。上了中学,要到离家四五里地的场部去上。姐姐骑着新买的自行车,穿着漂亮的时兴衣服,系着红纱巾和同学们相约着早走了,而我,作为家里的老二,没有新衣服,没有红纱巾,只有门洞里的破旧的自行车可以骑着去上学了。这辆旧车,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响,连个车梯也没有。关键是前后车轮都没有瓦盖子,晴天还好说,雨天不但溅一身泥水,而且时不时的在泥路上被烂泥塞满车轱辘而动弹不得。在学校里只觉得同学们都用轻蔑的眼光看我,而自己的旧车在同学们的新车面前像拔光了毛的鸡在孔雀群里上不得台面。上学的时候,我每天不敢把车子停放在车棚里,找个没人的角落偷偷地倚在墙上。放学的时候,等同学们都走光了,我再去找到车子悄悄地骑回家。

终于有一天,我和爸爸说起要买一辆新自行车。在八十年代的农村,一个家庭要想买辆新自行车谈何容易。爸爸默然不语,我一看没有希望了,躲在套离间偷偷地哭泣,爷爷拉着我的手来到正房里他的炕头上,语重心长的跟我说:“华,你从小啊,最懂事、最听爷爷的话。听爷爷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范仲淹家里穷,自己在庙里读书,每天以粥充饥。他成为有名的人以后,哪里还会有人笑话他?”一番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又骑着我的旧车上学了,只不过下雨时我改成走路去上学了,穿上爷爷给准备好的雨鞋,路上掐几朵儿野花儿,看着摔倒在泥地里的同学们迟到,竟然觉得有一些不可言说的安慰。中学时期的我就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鞭策中成长了。

我不知道,在我眼里无所不能的爷爷竟然会被病魔打倒。那年春天,我买了他只能吃得下的八宝粥去看他,他已经水米不进,瘦得只剩皮包骨头。昏迷中他睁开眼睛,浑浊的眼神掠过众人,无力的胳膊在空中一顿乱抓。我哽咽,活生生忍住哭声,面对缠住他的疾病束手无策。谁知道,那一别竟然是天人永隔。田野里麦浪翻滚,似是为爷爷送行的人群,爷爷走完了他顽强的一生。

二爷爷的生活。

老人们都说:你爷爷,这辈子不容易啊!爷爷的一生,岂能用“不容易”三个字概括,可是除了这三个字,还真找不出更合适的词来。他年少时丧父,身为长子,得为两个弟弟、两个妹妹操心。结婚后,二十八岁鳏居直至终老。当时,爸爸四岁、叔叔三岁。据说奶奶长得白净好看,且身形高大,是干活儿的一把好手。独自一人能装一辆大车的麦子。铁叉一把手里一攥,一捆捆的麦子就飞上了车顶。套牲口、赶马车、做家务,里里外外绝对干净利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特别贫穷的时候,奶奶和爷爷照顾着弟弟妹妹帮着老奶奶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又添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刚刚解放的农村算是好日子了。突然间,邻居大娘因为肺痨去世了。她死前用过的衣物家人怕传染就扔在了宅坡子上。奶奶不信邪,日子也过得穷,见衣服挺好的就捡了几件回家洗洗烫烫穿上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不久身强力壮的奶奶也得了肺痨,爷爷到处买药、找偏方,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奶奶迅速消瘦,吃奶的几个月大的小女儿也只好打糨子喂,连哭的声音都要没有了。那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北风呼啸,干硬的盐碱地仿佛都要冻裂了。爷爷作为村长要带领社员们下洼割苇子去,他放心不下奶奶,只好去求签算卦以佑平安。大神说:母子二人争一条命。爷爷不信,看着炕上躺着的奄奄一息的娘儿俩,炕下嗷嗷待哺的两个刚走利索的小儿子,却无计可施。到了下洼的这一天,心神不宁的爷爷怕孩子们冷又将身上的大棉袄脱下扔在炕上只带着一个小铺盖卷儿匆匆忙忙的被催促的社员们叫走了。谁知道这一下成了千古恨,棉袄压住了小女儿,是因为虚弱还是因为窒息,小女儿没了。奶奶痛不欲生,紧跟着也走了。爷爷从大洼奔丧回来,自责悔恨将他彻底击垮了。他搂着两个儿子欲哭无泪,只有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脸,也剜着人的心。这一年,爷爷二十八岁。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煎熬,他一语不发。只在黑夜里,点起一袋袋旱烟,两个儿子就在这个忽明忽暗的红点儿的映照下睡熟了。

也就从这一年起,爷爷终生没有再娶,无论谁来提亲,无论什么理由。此后五十年的岁月,两万多个日日夜夜,爷爷的苦闷与孤寂都埋藏在他的心里,都藏在无数个黑夜里。

爷爷的一生,没有大的丰功伟绩。他年轻时带领社员们大刀阔斧的改造新农村,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亩产量,我不甚了解,但是爷爷的口碑甚好,村里、周围村子每个认识他的人说起爷爷都是挑大拇指,这我是知道的。我上学时去同学家玩儿,同学的爷爷奶奶一听说是汝田的孙女儿,都会拿出家里唯一的好吃的并说:好,多吃点儿。退休后领着妈妈种的十几亩自留地,是全村的样本,老人们都说:汝田种的地跟绣花儿一样。养的牲口溜光水滑,高大健硕。业余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我们姐妹三人身上,如今三姐妹都从事教育事业,在村子里也是首屈一指的。在爷爷的葬礼上,妈妈说:你爷爷一辈子虽然老是挤兑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他这辈子真是不容易,你们也都有文化,给爷爷写个祭文吧。我点头,亲朋好友们都在,爷爷也还在。灵堂里的照片上他微笑的看着我,一如小时候我不听话时他娓娓地劝说。我用一只瘦笔能倾诉对爷爷深切思念,却无法言传他一生的坎坷坚强。我用满腔爱恋能表达对爷爷的无限感激,却无法挥去他终身的遗憾孤寂。

爷爷的书还在,发黄的纸页,繁体的汉字,孤零零的躺在床头。爷爷的眼镜不见了,我经常淘气戴上晕乎乎的装小瞎子的眼镜遍寻不见。也许,是爷爷自己带走了。也好,有个伴儿就好。

三葬礼上的祭文。

爷爷,再喊一声我的爷爷,您的灵魂慢点儿走。爷爷,我的话您还听得见吗?我的好爷爷,您一生明事理、意志坚、懂人情、疼弟妹、护儿女。把自己的一切给了别人,直到病重也曾不说自己有多难受,只是用凄凉的声音诉说您的痛苦,用无助的眼神表达对我们大家的留恋。爷爷,我的好爷爷!

爷爷从小头脑睿智。虽未进过学堂,但识文断字,无师自通。计算数目,脱口而出。家中大小事情,均有您的深谋远虑,街坊四邻的矛盾,都有您的出面调解。因此,事无巨细,大家都以您为先生,而您也乐此不疲。

正是因为您的机智,因为您的顾全大局,您曾一度担任村长之职。为了邓庄子的老少百姓走上幸福之路付出了心血。您是邓庄人的楷模,是我们张家人的骄傲。

您拉扯大爸爸和叔叔,随后有了我们姐妹三人和弟弟。爷爷,您好高兴呀,您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身上。还记得您教我们识字,念“燕子,汝又来乎。衔泥衔草,重筑新巢”;还记得您教我们猜字谜、讲故事;还记得姐姐单位当现金,您教她的算盘让她得心应手;还记得我爱下象棋,您教会了我双炮将;还记得三妹贪玩儿,您教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记得弟弟调皮挨打时您焦虑心疼的眼神;还记得您病重时舍不得让弟弟给您端屎端尿……您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可是,爷爷!曾经生龙活虎、身强力壮的您怎么突然就倒下了呢?爷爷,您站起来呀,那个刚刚骑三轮儿过去的老人不是您吗?爷爷,我天天梦见您又健步如飞了,天天梦见您教我写字、读书啊!

爷爷,爸爸妈妈常说,你爷爷一辈子吃苦受罪不容易,你们一定好好孝顺他。我们听话,可是您怎么就不多活几年让我们尽尽心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我常想,等您病好了,我带您去吃大饭店,逛大商场,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爷爷,你在哪里?您常教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您吃尽了苦中苦,却没来得及享受人上人的生活。

爷爷,我的好爷爷!阴沉的苍穹是天公为您悲伤,静止的空气是大风为您默哀,悲凉的哭声是亲朋好友对您的哀悼。爷爷,您放心的去吧,您睿智的一生,您顽强的毅力,您勤劳朴实、深谋远虑的优秀品格是您给我们的巨大财富。您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愿您和奶奶早日相聚,在地下安息!爷爷,您一路好走!!

童养媳,是个遥远的名词,现在人对它已经非常陌生,只有走进民国的影视或书籍方能知晓那段历史的苦难。因为旧社会非常贫穷落后,众多的民众因家境贫寒而娶不起儿媳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到外地抱养一个女孩来做童养媳,待养到十四、五岁时,就让她同儿子完婚。

虽然童养媳时代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今天提起,是对于一个无私无畏的封建社会女性的一种追忆。因为她就在我身边,一位值得敬重的人——我的二姨。

是二姨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由一个封建社会的童养媳成为驾驭人生,主宰自己命运的女强人,尤为值得后人敬仰和牢记!

二姨姓袁,名满荣。名字意欲深刻,荣,是袁氏家族的传承和象征。外公广学在世时十分讲究风俗、家规。希望子孙能光宗耀祖,所以兄弟姐妹中的名字都带“荣”。“满”意味着女孩的降生到此为止。为了延明香火,父母求子心切。

二姨生性可爱,打小思维敏捷,她坚持强不过分,懂得爱憎分明。有不对的地方,还敢与大人理论。很独立,很像男孩子性格。

看她自立,吃不到“唠吧”亏,家里人很是放心。九岁她就能自食其力,并作为童养媳送她到了唐龙谢家村的谢氏家。听到后二姨十分难过,她坚决不从,大哭大闹:“我不去,打死我也不去……”在封建社会,父母的话金口玉牙,女孩只好唯命是从。二姨家家境不错,父亲没有职务,但是个文化人,母亲知书达理,村里诗书氛围浓郁,突然要到另一个不同意味的环境里生活,她实在受不了这种强行和委屈,还经常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不吃不喝。

在父母的再三劝说之下,选定好良辰送她去了谢家,从此二姨成了谢家的人。谢家人懂得珍惜,只是家境贫寒。一个充满梦幻的少女虽然勉强接受了这一事实,但在她纯洁缤纷的世界里已经感到路途的迷茫。虽没有涉事,但她已经开始懂得。可谁又能读懂自己的内心呢?好几次她偷偷跑回娘家,看着眼前未成年的孩子做母亲的心里十分难过,并想:家里不是揭不开锅,为何要将女儿送出去呢?娘亲一把搂着自己的女孩失声痛哭。“如果不是谢馨香人好,娘也不会这样做啊。只要一生勤劳,你就不愁吃穿。儿啊,听娘话!”

在当地,曾氏的为人教养屈指一数,尽管男孩家境窘迫,可送出去的女儿决不能坏了家风,嫁出去的女孩应该孝敬公婆关爱丈夫,抚养好儿女。每次跑回家来,外公总要好说歹说地送她到一个叫唐龙坳的岔路口,但好几次她都躲到路口的丛林,直到谢家人找来父母才知晓。此后每次回来外公要费尽周折将她送到谢家庄去,直到迈进家门外公这才打道回府。一路上只见她晃晃悠悠,慢慢吞吞,边走边采摘着路边的树叶或小花,三步一回头,眼里依然含着泪水。

馨香这孩子人品很好,他的豁达、勤奋,像个成就家业的人。人正儿八经,从来不会花言巧语,在外公看来这些都是优点。看来这辈子也只能任由天命,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难道还改变不了自己?二姨想。从那以后她经常背着背篓,带着镰刀,隔三差五地回娘家看看父母,看看曾经和自己打闹的姐妹。未来成为定局,她尊重父母,选择了孝忠。打那后欣然面对生活。每次回来她都要带着背篓,准备觅猪草,拾些柴火,带回谢家去,每每满载而归。

一个睿智的女孩众观家人,自然一举多得。

对于岳父的教养,馨香记在心上,为之感动。

谢家人待二姨很好,慢慢的二姨也安下心来,好好地爱这个家庭。

二姨美好的年华在谢家度过,经历了苦难,但没有受到过欺凌;没有过自己理想的幸福,但得到过尊重和爱戴。

二姨说话直爽,有时甚至尖刻,一个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性格的女性。可偏偏很多人喜欢她,说这样性格的人让人安全。殊不知刚毅的女人在一个七尺男儿的心理会是什么感受?有人这样看。一个把爱当成责任的人,又怎么会不爱自己的丈夫呢?尽管语言不多,爱却深藏心底。一个不爱家人的人又怎么去爱身边的其他人?平时很少交流,只在歇下来时,二姨会想起姨父“做什么鬼,这个时候还不回来!”回来后她又说:“还不快吃饭去,饭菜还热着呢!”她表情自然,不带一点儿温情,但急切的话语饱含了关爱。爱是从风雨里走来,对于阳光并无过多奢望,幸福是多元素化的,真诚平淡的相处也没有什么不好。

二十二岁那年,二姨她们有了自己可爱的孩子,首先是个男孩,她很高兴。女孩一样很好,但男孩不再重复自己的苦难,不再重返贫瘠的大山……。她坚决送孩子上学,哪怕“肩膀顶不起背脊扛”劳动虽然辛苦,但她很快乐。耕地犁田伐山种菜,每每出去,她首先想好许多当天要做的事情,梳理之后一并兼顾完成。工夫不分男女,体力活她不在话下,做起事来甚至比男同志还行。

大自然是无私的,在她眼里自然界的所有植物是珍宝。山花和野草给了她的灵性,诗一般的生活给予她无尽的向往与追求,她没有文化,却能把心交与身边的人和事,交与古老的农庄和美丽的大山。从接受现实的那一刻起,她心灵沉静,随之事事称心如意,大概这就是福祉,是勤与爱的惠及。是挚着和坦然所收获到的快乐。

尽管家境贫寒,不爱不行。二姨完完全全爱上了这个家,她起早贪黑,从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过,她种瓜得瓜,再多的收成她不变卖,而是用来惠及更贫困的人。她始终觉得富有,与其不同的是她会精打细算,她付出的劳动是常人的好几倍,所以她收成多多。也因为胸怀坦荡所以她生活得很快乐。听说谁家困难,她会毫不犹豫地施舍。在她自信的同时也给予了身边人的勇气和力量。人,因为付出,所以坦然。也因坦然之所以付出。

离她家一里地远便是国营矿区,住满了工人家属,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穷富不均。河南籍的老董,家有六口,仅靠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生活十分拮据,二姨知晓后,经常拿些米、鸡蛋、红薯之类的送到他家里,好几年,直到董师傅的孩子渐渐长大,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董师傅一家十分感激,日后常来常往。

如果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源于二姨小时候的机灵和霸气,她看管十亩山林从没有被人偷盗过,只要听到她的响声,小偷就被吓得心惊胆战,掉头就跑。她总是无所畏惧,从没有害怕过什么,到深山峡谷采摘山药,到杂草丛生的沟壑寻觅山珍,甚至连好高的树她都能攀爬上去……。

虽自己没有出过远门,但这个世界仿佛早已被她熟知。一个通情达理的女人秉持着爱和善良,走到哪里所收获的便是幸福和快乐。为孙儿的降临,她毅然打理行装独自北上,一路到达儿子居住的地方湖北咸阳。对于她的远行家里人十分担心,而她若无其事,连连说“不怕不怕,没事。我一点儿也不怕,路在嘴边!”两个月后听说她回到家里,姐妹们纷纷带着针线活,围坐在农庄前院的荷树下,听她“讲那过去的事情”。她将前后的所见所闻讲给身边的人听“那树,那原野,那青山擦肩而过。那刺激仿佛在驾驭飞船穿越时空,穿越地球……。”“武汉的街市美丽极了,武汉长江大桥真壮观……。”她说个滔滔不绝。姐妹们听得津津乐道。她觉得人活着很辛苦,其实快乐就是要让人分享。

听得出平时风风火火,精明能干的她,照顾好一个月子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伺候着的她在孙儿和儿媳面前却是温文尔雅,像只温顺的“老兔”。

二姨依然离不开曾经相处的山和水,田和土。回来后她像往常一样到山上去,到地里去,看看久违的翠竹,看看葱容着的大树。所不同的是,自己多了一重身份,人变得年轻了些。喜出望外时没有想到的是,幸福和天伦之乐正张开双臂拥抱自己的时候,毒蛇夺去了她的生命。永远记得,一个夏天,是个晴朗的下午,在新龙上的水渠边,终结了生命,年仅57岁。

噩耗传来,让许许多多了解和认识她的人都为之叹息而落泪。所有的亲人和好友、路人,许多了解她的矿区职工和家属纷纷前来为这位善者道别、送行。

瞬间的离去,如晴天霹雳一般,怎能叫儿女们接受?一片夕阳下的红霞却永远定格在碧空之上。

姨妈一生,最大的财富是勇于战胜困难和迎接新的挑战。一路走来,沿途绽放美丽,用信念改变自己,以良好的心态正视身边的一切。

在辞谢宴席上,烫着短卷发、脸上已布满岁月皱褶纹理的李书记嬢嬢那一番话点醒了我心目中对母亲的定位。

你妈妈是个很有远见的人。

高小学历的妈妈,从荣远嫁到隆(在交通不便的60年代,几年才有一次探亲机会,也算是远嫁吧!),嫁给做石匠的父亲,而父亲是过继到隆的蔡家大院的,随住不随姓。年轻时代的父母就过着谨小慎微的日子,耽于同族虎视的目光,努力承续着罗氏和蔡氏的重任。

日子贫苦,父母靠种地和打石养育着罗氏三姐妹。在村落里其他孩子都外出打工之时,父母培育了一个幼师和两个大专生。不只因为孩子读书的勤奋,更多的源于母亲长远的目光。最小的那个,我,是复读之后步入大学的。

人生是一场修行,母亲的修行,尤为苦难。

年轻时候的母亲便经常生病,依稀记得,小学的我就频繁出入隆昌的公馆巷那个三角转弯处的药房甘草片、氨茶碱......有时无钱买药,就这样拖,虚耗着身体。再大一点,我初中了,家中光景亦如是。一次回到家,时值寒冬,母亲躺在病床上。她叫我把喂养的母兔和一窝小兔送到张家坝子的某家去(无精力喂养,也要为它们谋个好去处)。其间,父亲在厨房做饭,近一段时间经济的拮据,伙食甚是简单。父亲尽自己所能,多做一些家务。贫苦兼有疾病,那是一段惨淡的日子。

身体好点时,为了生计,母亲尽可能的多方努力。那个时代,粮站在每个城市都是个香饽饽。粮站炼油需要大量煤炭的燃烧。未燃尽的二炭,便成为周边农家们争先捡拾的燃料。临近郊区,土地粮食匮乏,燃烧更是紧缺。初中的我每每放学,路过粮站仓库的外围,都能看见倾倒煤燃烧物所堆积的半圆锥形小山,高约7-8米。村里人密集在小山的最外围,捡拾二炭。其中便有我的母亲。而粮站工人倾倒煤燃烧物时,是最激烈的时刻。浓厚的热气与烟尘由上往下扑面而来。大块的二炭,黑灰色块状由高往低处垂落,冒着未烬的热气,滚落到了最边沿。这时的大家都争先恐后捡拾这些大块状,瘦弱的母亲也在其中。倾倒产生的烟尘还未散尽之时,污染最为严重。想那时候的母亲,旧疾未除,新患又添。为了生计,为了全家,母亲顾不了太多太多。

母亲不仅勤劳,而且是方圆几个村落中的缝纫编织高手。母亲织的一手好毛衣,且业务繁忙。用父亲的话来说一年到头都在打毛衣,五伏六月都在赶功。母亲不仅为全家编织毛衣,而且左邻右舍的要求都一一答应,连我的高中同学也曾享受过这种福利。编织带来了摩肩接踵的热闹。最热闹时,多在周末。隔壁在内江火车站上班的大姐,定会准时来到我家。她一口一声李嬢嬢,加入这聊天的队伍中,摆谈着这一周来车站的逸闻趣事,交流着编织毛衣的手艺。她们各自背倚着堂屋的左右两扇棕黄色大门,坐在小竹凳上谈笑风生。有时大姐还未来,街边守店的胖大嫂就会提前光顾,打着毛线,时不时的交流着成年女子谈论的话题。而如今的胖大嫂早已成为胖婆婆,时常抱着她的孙儿从我家门经过。

母亲还会一手好裁缝。每年春节前夕,最让人兴奋的便是采购各种布匹后,母亲将它们一一制成成衣。有父亲的中山装,姐妹三人色彩明媚式样各异的大衣。而母亲的新衣样子,我大半已经忘却,可能是母亲专注于我们的新衣,而忽略了自己的式样吧!与新衣有关的就是旧裳吧,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喜的是新衣,忧的是姐姐们换下的旧裳,等着我的传承。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两件。青黑块与灰白块夹杂的格子纹的单衣。姐姐们各穿过一件,到我那就一下有了两件。而两件的衣袖肘弯皆已磨破。母亲用耐穿的涤盖棉布块贴上两肘弯,又可穿好几年。那时的我,极厌烦这两件。别人皆是完整的新衣,漂亮可爱,而我要时不时换上这两件打了补丁的衣服,相形见绌,甚是懊恼。现在回想,树欲静而风不止,若能换回母亲在世,叫我穿多少年补丁衣物皆可以!

作为农家人,劳作是艰苦的。春种秋收夏打谷,各种体力活,不是语言可以描述出那种辛苦的。

母亲身体羸弱,但每年的收获时节却是父亲的好搭档。仲夏时分,农家田地里处处收割打谷的场景。我家的田地分散,而有两处在兵站和黄得利。记得我6、7岁光景的盛夏,在黄得利的水田里。骄阳下,母亲戴着草帽,帽沿下可见大颗大颗流淌的汗珠。汗水浸到系绳上,沿着脸颊,滴落下来。此时的母亲,正用镰刀收割着成熟的水稻。金黄的稻束,被母亲迅速地收缩成一束,右手的镰刀随即跟上,迅速割断谷草,一缕一束一叠。转瞬间,水田里,堆砌了好几堆稻谷丛。而父亲则用板筒、筛子等工具,一把一把将稻束上的稻谷震落下来。辛苦了一上午,这块田地的稻谷已大半收割清打。在休息时,父母喝点水壶里的水,吃点我们在家中早已削好的水果。运气好时,可看见父亲捕捉水田里的田鸡。而那一晚,我便可以吃上油炸的美食了。说来惭愧,田鸡,是我从姐姐们背回的稻谷上拿回的;而且是经我手,将谷草系的田鸡一一解剖的。或许我的天性中也有一股子狠劲吧!而一天劳作后的父母,回到家,早已疲惫不堪。依稀记得,看到父母回家,我会用大蒲扇给他们扇扇,再端上一大杯调了白糖的温开水。追忆至此,往日历历在目。

母亲亦是村落的出纳人员。接触各色人等,母亲都热情而细心,宽容而大度。隔壁家的蔡家老婆婆,祖母在世时曾借住在我家,父亲初过继,她便虎视眈眈于我家房屋。后来迫于上天夭折其两子的压力,搬迁成为邻居后,便以老者身份乡村泼妇样,坐在她家门口时不时地对我们家进行人身攻击。有些日子,老婆婆的措辞,如复读机样,隔三差五地循环播出,连她家儿女出来制止都未果。母亲经常安慰我们说,让了你四两秤你都认不到,不和她一般计较。打那,我们从小便知道了有一个词,叫忍让。

农家的人最注重春节前的好彩头,也忌讳好运气的丢失。村子里春节前都有人均补助的领取与发放。款项若能尽快发放,母亲的工作便能早些完成。虽然每次母亲都一一托人转达带讯希望在大年前领取,但总有些人拖拉耽搁。有年大年三十,全家人都在厨房忙碌,准备过年的菜肴时,有人冒冒失失地闯进来,要领取款项。看到此人,我们都很愤怒,因为过年时节的忌讳。但母亲短暂犹疑后,就应承了。想来,与人方便,终会与己方便。善待别人,亦善待自己!

母亲是个善良的人,亦是个严厉而慈爱的母亲。

犹记两画面。幼小的我自认为水果分配不公将水果掷出后,母亲苦口婆心地对我一番诉说;初一时,调皮被请家长,班主任拿出玩耍之物,母亲对我的既呵护而明晰的分析道理。

每一个孩子,都是母亲掌心的至宝。

每一位母亲,都是孩子家园的依靠。

当这个依靠抽身远离,孩子的伤心只有自己知道。

时值2016年的1月2日,时间已过31日。

在隆昌,在龙市。

母亲,你在里头;我,在外头。

叩首祭拜,冬阳暖辣。

灯下泣书,寒意阑珊。

远去的母亲,在那方,一切要皆安好!!!

以上就是关于《》的内容,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持续关注随笔网,精彩不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