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命题改革讲座简报范文 命题培训简报(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1:17:25 页码:9
命题改革讲座简报范文 命题培训简报(7篇)
2023-01-13 11:17:25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命题改革讲座简报范文一

一个人凭什么自信呢?

有人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也就是说,某项重任或创新一旦成功了,这个人就会自信。然而,此话虽不无道理,却仍未道出自信的根本依据。一个人在做某件事,尤其是在担当重任或大胆创新的时候,就需要自信,也应当自信,而不是只有在成功之后才能自信。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能干和美丽,往往是因为你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的缘故,或者是把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模式相比较的结果。人们常常是看到别人怎么美好和幸运,总希望那些美好和幸运能被自己所拥有,却很少想到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和美丽,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

"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惟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突破性的新阶段。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

认识自我,是我们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赖以自信的巨大潜能和独特个性及优势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究竟如何,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拥有真正的自信。请记住,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出现应有的风采。

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或者已习惯了,不再跳上新的高度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来。

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能有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不要自我设限。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2023年命题改革讲座简报范文二

自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以来,高校招生录取各项改革不断提速,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20xx年高考更是创了多项“第一”:考生人数第一次突破700万;农村考生人数第一次超过城市考生数;参加高考的考生第一次签署诚信协议;11个省、直辖市自行组织高考命题;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增至28所;高招网上咨询历时长、规模大、范围广;严厉查处、打击“招生中介”……

20xx年高考,我们已共同走过,喧嚣渐渐远去,但高考改革的话题却依然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普通民众热切地关注着。

自主命题 今年11省市试点获成功明年改革有望进一步扩大 20xx年高考改革多,变化多,但在众多的新变化、新举措中,第一次大规模分省命题无疑是今年高考最大“亮点”。

高考统考制度自建立以来,几乎一直都是全国一张卷,统一命题。20xx年之前,只有上海、北京两市试行自主命题,而今年改革力度空前加大:自主命题增加天津、辽宁、江苏等9个省市。至此教育部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举措扩大到11个省市,723万考生共使用了15套高考试卷进行考试,进一步打破了长期以来高考全国一张卷的格局。

在今年10月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会20xx年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代表们高度评价了今年分省命题的改革成果,认为试点省市自主命题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做了很好的探索。特别是各试卷试题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考生实际,强化了能力立意,正确发挥了“指挥棒”作用。与过去统一命题相比,今年分省命制的试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实现了第一年命题“平稳着陆”的目标。

分省命题不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还具有降低考试风险的功能。这是由于现代通讯手段越来越先进,一旦一地试卷泄露,就可能立刻扩散,这对高考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而分省命题则可有效降低风险。同时,分省命题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扩大办学自主权;有利于促进高考命题的丰富与发展,促进省与省之间在命题方面的交流和提高。

分省命题改革的初步成功,坚定了教育部及各试点省市将改革继续推进的决心。许多教育界人士认为,命题权下放到各省市是深化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后应当继续扩大分省命题的范围。有关专家同时也指出,分省命题作为一项改革,应积极稳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扩大试点需选择高考制度完善、管理水平到位、已具备充分条件的省市。

据专家分析,20xx年分省命题扩大的步伐不会太大,个别条件成熟的省市也许会加入单独命题行列,现有的单独命题省市的自主命题科目有望增加。

严肃考纪 今年考前签署诚信协议明年杜绝作弊仍是重点 “我承诺在高考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与往年不同,今年全国参加高考的723万名考生在走进考场前全部签署了“诚信考试承诺书”,承诺自己将在高考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这一创举成为今年高考的一大亮点。广大考生和教师认为,签署承诺书对考生来说,不仅是个庄严的仪式,更是人生诚信教育的重要一课。

“诚信考试承诺书”是教育部狠刹考试违纪舞弊歪风、制止考场腐败的重要举措。从今年开始,这一政策不仅在高考中实行,在成人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统一考试中也开始实行。

据了解,为维护高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考试的公平和公正,国务院、教育部高度重视今年高考考风考纪。高考前,国务院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保证高考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高考前夕,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提高了有关违规处理条款的可操作性,加大了考试违规的处理力度。而首次通过“诚信考试承诺书”的形式,更是将新的违规处理办法告知参加考试的每一名考生,营造出“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

在教育部门、全社会以及广大考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全国各地考场秩序井然,考风考纪显著改善。考试期间及之后发现的作弊考生已依照新的处理办法,被取消考试成绩。

据记者了解,今后全国依法治考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酝酿制定《教育考试法》,今后各类考试将依法治考,考试组织管理工作也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而明年高考,不论考试法是否出台,保密安全、杜绝作弊依然是高考考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主招生 今年试点院校增至28所明年期待改革继续深化 20xx年是大范围试行自主招生改革的第二年,在20xx年22所试点院校的基础上,再次增加武汉大学、东北大学等6所院校。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在政策上做了相应调整,今年自主招生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也更加合理,为在某方面具有突出特长和培养潜能或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学生提供了全面展示自己和脱颖而出的机会。

20xx年试点高校在自主招生的规模上普遍有所扩大。从一组数字可以看出招生规模的变化:今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名额计划在100人至120人之间,而去年该校仅招了50人。清华大学20xx年自主招生仅占当年总体招生比例的2%,而20xx年自主招生计划为总招生计划的5%左右;而且去年该校自主招生仅以文史类为试点,小范围地进行选拔,今年选拔对象则由文史类考生扩大到所有考生。

今年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荐方式的变化:由过去的指定地区、指定学校推荐改为“个人推荐与中学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并且不仅仅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可以报名,一般中学的学生如果认为自己有较强的实力,也可以自荐。这一改革,使更多有实力的学生有了自我推荐的机会。

参加今年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还享受到了比以往更加优惠的录取政策。例如,去年清华大学在高考录取时给予自主招生对象的优惠政策比较谨慎,多数考生只享受清华线下降10分的优惠。而今年清华将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扩大到“清华大学在同地同类科目录取分数线下20分”。

“自主招生”意味着高校在招生工作中享有更多的自主权,但同时也对高校招生的自我约束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年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会20xx年年会上,许多高校招生工作人员认为,自主招生的试点院校在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的情况下,在选拔高素质和具有特长的学生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希望在此基础上,明年适度扩大试点范围。

高招咨询 今年网上搭建大型服务平台明年跨越时空方便更多考生 开办网上招生咨询活动,是20xx年全国高校招生工作的又一大“亮点”。为了协助高校做好20xx年招生宣传工作,使招生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公正、透明,同时避免大规模现场高考咨询活动易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从20xx年5月起主办了“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此项活动共持续3个月,分三个阶段有条不紊地进行。

参加网上招生咨询周活动的高校超过500所,其中包括在全国招生的全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部委所属的“211”工程院校。高校在网上开展咨询,使广大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到更多的高校招生信息,同时又为考生报考高校提供了一个横向比较的机会,它的最大特点是为跨省市招生的高校提供了一个网上咨询服务平台。

“咨询周”活动期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各省招办负责人以及高校的领导亲临现场,在线回答了各地考生及家长提出的问题。教育部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咨询周”活动的进展情况,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特发来书面致词,他希望各参与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好咨询活动,认真负责地回答考生和家长提出的问题。

“一切为考生着想,热情为考生服务”,网上高招咨询经过精心组织,赢得了考生和家长的赞誉。考生和家长感慨地说,高校在网上敞开大门,开展咨询活动,真是一种快捷、方便和廉价的方式。炎炎夏日里,不出家门打开电脑,通过查询就能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的招生信息,遇到疑惑难解的问题还可以与高校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准确、权威的指导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太有启发了!

许多高校校长纷纷发来贺信,他们说,教育部主办“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是“办人民满意高考”的具体体现,是与时俱进、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服务考生、服务社会的重大举措。相信20xx年的网上高招咨询活动会跨越时空阻隔,吸引更多的考生、更多的高校。

招生录取 今年严厉查惩不法行为明年全面实施阳光招生 高考招生录取是全社会瞩目的焦点,高招工作历来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度,公平、公开、公正的录取原则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肯定。然而近年来,在一些“招生中介”和个人眼里,高招录取却成了发不义之财的“摇钱树”。每到录取期间,当各省市、各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有序进行的时候,录取点外,一些“招生中介”和个人却做起了“录取生意”。

今年高招也出现了令人痛心的不和谐之音:北航违规招生、西安音乐学院借录取向考生乱收费、招生骗子伪造高校录取通知书诈骗钱财……“招生中介”的不法行为,以及个别高校违反招生纪律的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考生和家长的利益,损坏了招生录取部门的形象,使高招录取的公正性受损,给招生工作造成恶劣影响。

针对这些现象,教育部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坚决打击、查处招生录取中的各种诈骗违法活动。同时强调,高校招生要严格遵守国家收费政策,严禁以任何名义乱收费,高考录取过程中一旦发生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将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手软。

录取期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还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普通高校招生有严格的工作程序,招生学校须具备国家认可的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录取须经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办理相应的手续。高招没有中介,花钱不能买分。

为防止高校招生过程中违规招生、违规收费现象的发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高校也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山西、广东、江苏等地招生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在公安机关等部门的配合下,纷纷掀起了“招生打假”风暴,查处了一批黑中介。湖北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了在鄂118所普通高校招生负责人和收费负责人的名单及电话,受到考生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确保高招录取公平、公正,办人民满意的高考,教育部已提议,明年高校招生将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届时,高校招生将完全杜绝暗箱操作,在招生录取过程中,高校会将更多的信息和录取规则向社会和考生公开。考生可以按照高校公布的规章制度来查询是不是能够被录取以及能录取到什么专业,并且不但可以知道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在做什么、怎样做,同时还可以监督高校是不是在按照国家相关的要求进行录取。

高招业内人士相信,“阳光工程”能真正实现招生工作的公开、透明。我们期待着20xx年的“阳光”更灿烂,期待着高考改革一路前行,驶向新的辉煌。

2023年命题改革讲座简报范文三

20__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方案》破立并举、多点发力,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办教育、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纠偏了传统教育“重分数轻素质、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同时对新时代人民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也倍感责任重大,惟细照笃行,不负初心。

用心用情,立德树人是根本

《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这是新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一日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能力及行为习惯培养,更要关注思维发展,着力在良好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上做好启蒙,为未来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课题。记得在我们小时候,聪明懂事听话、学习名列前茅往往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倾向长期以来都存在。记得寓言般的故事:有人问到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获奖者这样答道:“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答案,却道出了教育的根本——以德树人。

新时代,智商、分数不再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五育”均衡的观念尤为重要。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却无法正确的判断是非。都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很重要,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坚持以德,智,体,美,劳“五育”新型教育观为指导,从实现促进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日常教育教学目标出发,在活动中突出“德育”的统领地位,全面把握“德育”教育“方向盘”,让每个孩子都能以德为基、以德树人,切忌强行用单一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幼儿个人的活动行为。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寓德于教、寓德于学呢?我认为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游戏、日常教育的开展,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向幼儿传递真善美,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将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确保德育成效。

比如,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集体教育活动、舞台表演、国旗下讲话、观看革命传统影片等方式,了解我们党的成长历程,熟知那些优秀党员的动人故事,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又比如,可以利用“雷锋日”、“重阳节”等契机,组织开展学习雷锋、孝敬老人等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形成诚实、勇敢、谦虚的思想品质,培养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优秀品德。再比如,开展“小熊请客”、“乘火车”等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感染到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知道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铭记初心,为爱坚守是前提

《方案》要求:要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一个时期以来,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突出,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实际与初衷。《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克服小学化倾向”的要求,指明了中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新风向、新目标,是发展学前教育、幼儿园办园、幼师育人的根本遵循。

清澈童年,青纯幼师,幼儿园启蒙教育就应该永葆清新之色,常吹清爽之风。落实《方案》要求,都是局中人,没有旁观者。我认为铭记育人初心、践行服务理念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幼儿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孩子初次接触社会的引路人,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百分百投入百分百的爱,用爱诠释对党的幼教事业的绝对忠诚,让孩子能真正健康快乐成长。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打乱了孩子们的开学节奏,虽然我深知,孩子们在家长身边是安全的,但对这些“小可爱”的牵挂却始终萦绕在心头。孩子们在家听不听话?有没有认真吃饭?面对未知的疫情,会不会感到害怕?本着对孩子们的深切关爱,我第一时间向家长介绍科学的自我防护知识,每天在群里发布疫情最新信息,通过微信、qq视频和家长们热切交流孩子的健康情况,随时关注孩子们每一点动态。此时我虽不在孩子们身边,但我希望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热切关怀,而孩子们也时常通过家长的微信与我视频、问候我,让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绕在心头,给予是相互的,爱亦是如此。

在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之前,我总是怀疑自己不太适合这份职业。但是回顾自己从教10多年的点点滴滴,我认为我在工作中不断磨砺,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不断成长。看着这些孩子从黏人的“小不点”到成熟的“小大人”,从曾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如今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在育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丰盈充实的满足感,收获了沉甸甸的爱与快乐,更看到了幼教工作的意义所在,明白了自己的牵挂所在。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守。幼儿教育工作看似单纯,实则责任大、任务重,选择做一名幼儿教师,就选择了一份特殊的责任与担当。工作中难免会有倦怠之感,但什么样的力量伴我同行,我觉得可以是一个拥抱、一次感动,可以是一个渴望的眼神,一句温情的话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读懂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老师与孩子的爱,存于空气中,融于点滴间。

强化师德,提升自我是关键

《方案》也对教师考核晋升标准作出了根本性规定,强调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立身之本,尤其作为幼儿教师,给孩子一小杯水,本身更应该有一大杯水,更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20__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调研时提出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问,要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我对师德认识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也认真思考了“我是谁,我该怎么做”这个命题。

学习实践要“两手抓两手硬”。要深入学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时刻保持学习的劲头和热情,通过学习以更好地引导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不断提升自我。

言行举止必须打铁自身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始终坚持“为人师表”的高线,时时处处事事有“师”的样子,以身立德、以身立教,美其道、慎其行,重言教、更重身教,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因为在乎所以付出,无论再苦再累,我也始终无怨无悔;因为责任所以坚守,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幼儿教师要勇敢的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将全面贯彻落实《方案》要求,始终满怀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孩子们付出所有的青春与心血,让祖国的花儿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2023年命题改革讲座简报范文四

新时代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旨在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应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要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在学习历史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这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习“四史”对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四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党的建设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

1.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营养剂”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需要从“四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历史文献蕴含丰富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经典著作史,经典著作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创作、传播并接受检验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从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胡锦涛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再到习近平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党内教育提供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从延安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1983年整党运动到1998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从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到2013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借鉴党的历史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党员、干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警示案例折射历史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发挥“惩前毖后”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从新中国初期发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犯贪污腐败罪被判处死刑,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查处包括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在内的多起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这些必须引以为戒、自我镜鉴的反面材料,就是历史提供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修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有助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政治本领,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提升党员、干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机面前临危不惧,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机。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再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清醒、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提高党执政的战略思维。

提升党员、干部谋大局的能力。谋大局的能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毅然放下政党恩怨,连续两次推动“国共合作”,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置身于历史视域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提升深刻认识和自觉服从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定政策就是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对党员、干部决策能力的考验。“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解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农”政策、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党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党执政的决策水平。

3.科学认识“三大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科全书”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四史”中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经验与智慧,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学习“四史”、把握“三大规律”,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马克思正是总结了历次革命的这个历史经验,这个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但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出现严重的个人崇拜,没有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多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学习“四史”,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16世纪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图景。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其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转变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发展规律。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现实矛盾等各不相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其后又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深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淖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救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先辈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领导革命进程中,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四史”是理论宝库,是精神荟萃、经验集成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借鉴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是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备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四史”,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弘扬精神——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蔡和森、左权、叶挺等为坚守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义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被捕入狱仍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向导,党员、干部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廓清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迷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从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借鉴经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这些历史,就是要以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四史”,就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被写入七大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既有丰硕成果,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纵观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党员、干部学习“四史”,重在抓住本质、明晰主线,核心是把握要义,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通,不断提升学习和研究水平,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1.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

学习“四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思、信、行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要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四史”,要做到学思结合,“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学习“四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正视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差距,查摆漏洞,提升理论思辨能力,做到不仅能科学解释历史发展问题,还能以历史之光照亮现实之路。

要学而信。学是信之基,信是学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在学习中坚守信仰。党员、干部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在思想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觉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护,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学而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四史”,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四史”,旨在为指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本领与能力,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

2.学习历史和把握规律相统一

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培养敏锐的历史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学会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具体结论,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历史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历史学习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又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针对历史问题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光辉典范。学习“四史”,就要做到以史为镜,坚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认识标准,不可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交相呈现中不断前进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既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学习“四史”,就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3.学习历史和走向未来相统一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学习历史则是为了以史鉴今、昭示未来。“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学习“四史”,就要站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根基之上,借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成功经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累智慧、提供方案

立足现实。学习历史、面向未来,要以现实为基础。李大钊曾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借鉴历史经验服务当下,才能行稳致远,增强对未来的预见性,实现历史与未来的接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奠基石,创新是守正的原动力。在学习历史中坚持守正,就是坚守历史正道,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学习历史中实现创新,就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学习“四史”,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开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

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是一种历史视野,是历史发展必然性认识的能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写进了党纲和决议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之接续奋斗。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强调:“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告诫全党:“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学习历史中走向未来,就是坚定信仰、把握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孜孜以求、阔步前进。

2023年命题改革讲座简报范文五

我流过多种泪水,有高兴的泪水,有悲伤的泪水,还有痛苦的泪水。而这次,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我学习单簧管已经三年了,在这漫长的三年中,我快乐过,悲伤过,厌倦过。

记得刚学习的时候,我兴致很高。认为自己要学会一种乐器,将会有一技之长。于是练习很用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也很满足。可学了一段时间后,我的热情减少了,练习的曲子难度也大了,常常出错,检查作业时还受到老师的批评。每当老师让我重练时,我难过好几天。在学了一年的情况下,我开始厌倦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认为一直练音阶没意思,也不好听,没有优美动听的乐曲就不想练。殊不知,音阶是基础。只有基础练扎实了,后面的曲子才能迎刃而解。就这样,我几次想提出不学了,可后来再想想,妈妈为我付出那么多,不仅是学费,还有时间、精力。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在老师和妈妈的鼓励下,我硬坚持到了第二年。这时候,曲子比以前好听了,我的演奏技巧也比以前提高了,我的自信也增加了。每天认真练习,遇到难点,就主动打电话请教老师。然后一遍一遍的练习,直到练会为止。每次练习完毕,我的大拇指关节总会发红,疼痛难忍。但我还是坚持一丝不苟的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暑期学习结束时,我终于可以上台表演了。当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回响在表演大厅时,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当我流利的吹奏完后,想想这三年的功夫,再看看今天的小小成就,我感慨万千,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小学六年级命题作文600字2

我的奶奶是一个退休教师,在我们居住的单元里,大家都说她是一个勤劳、有爱心的人。中等的个子圆圆的脸,头发从来都是短短的,平时一件胸前戴花风衣穿在她的身上,脚下一双红皮鞋。一路欢声笑语,一路莺歌燕舞,一看就是一个特精神的老太太。

我的奶奶三件事最重要;一是照顾我和爷爷的衣食住行;二是和她的姐妹们打麻将、扭秧歌;三是楼梯是否干净。奶奶有句口头禅:“干活吗,累不死,闲着才会更难受。”每天上学的时候奶奶总是叮嘱啊我,红领巾要戴好,衣服要整洁,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是对别人的尊重。她平时总是那样,无论对人还是做事我很佩服她。

记得一个春天刚刚到来的日子,燕子回来不到两天,乍暖还寒。清晨,窗前燕子早早就叫醒了我,朦胧中看见奶奶在搓洗昨天晚间撒上菜汤的毛衣,凉凉的水,红红的手不停地在搓着。我感动了,不由自主地问:“奶奶用洗衣机呀?”我可爱的奶奶没有抬头,只是轻轻的说:“毛衣用洗衣机会开线的”。她的语速有些迟缓,可能是被那冰冷的水冻的。然后又体贴地对我说:“再去睡一会儿,要不然上课会困的,头会疼的。”我回到温暖的床上含着眼泪又睡着了。

还有一件事令我感动,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奶奶把家务活都做完了,想出去逛街。走出门口,看见了没“洗脸”的楼梯,于是她拿出拖布,清扫起来。我看见了,便问:“奶奶,你不是要上街吗?怎么干起活来了?”“我正在为人民服务——清扫楼梯呢!”我又问:“那你不累吗?”“不就是干活吗,有什么累的!”说完,她继续干着。过了好一会儿,我听见了一阵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奶奶呀!只见她满头大汗,不停地喘息着。我又低下头一看,哇!好干净呀!简直能照出人影呢!这就是我亲爱的奶奶。

我们居民楼三单元里人都夸我的奶奶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我说,奶奶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的都是平凡的事情。奶奶始终如一的勤奋、善良、有公德心让我感到骄傲,让我自豪!

小学六年级命题作文600字3

你想认识我的一家,了解发生在我们这个家庭中的趣事吗?那么,先请你看看这张“全家福”吧。

瞧,那位坐在椅子上的帅气的大男人就是我的爸爸;靠在爸爸旁边的带着恬静笑容的大美女就是我的妈妈。搂在爸爸身上的就是我;我的弟弟也很可爱。您从这张“全家福”上看出点什么?一个字——乐。

有一天,“嗯,真香啊!妈,做什么吃的了?”弟弟一进门,就冲着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叫。妈妈没顾得上答话,爸爸却笑呵呵地接过了话茬:“你的鼻子可真灵啊!”“那当然!人家的鼻子是世界第一流,领导鼻子新潮流!”我一边放下羽毛球拍,一边学着播音员做着“广告”地讽刺弟弟。“哈哈”爸爸大笑起来。弟弟狠狠瞪了我一眼。便钻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又笑嘻嘻的出来了好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过。

15分钟后,妈妈终于把菜做好了。有红烧排骨、“狮子头”、剁椒鱼头……我看的都快流口水了。我实在忍不住了,拿起筷子就夹了一个“狮子头”放进碗里,妈妈却又把它放进菜盘,说:“你们猜猜今天是什么日子?”我回答:“今天不是您的生日就是爸爸的生日,不然怎么会做这么多好菜。”妈妈说:“今天是爸爸入党的日子”哦,难怪做这么多好菜;并且爸爸今天这么兴奋肯定有事,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于是妈妈就夹了一个红烧排骨给爸爸,不知怎么这个排骨就掉进我的碗里。爸爸无可奈何地说:“看来我今天只有自己夹了,唉!”我们听了都笑翻了天。

我们家像这样的趣事还很多,想知道吗?那就来我家吧!我们家人非常欢迎。

小学六年级命题作文600字4

蜡烛的心愿是贡献自己,照亮别人;园丁的心愿是果实累累,一片翠绿;人民的心愿是国家和平,一切安详;学子的心愿是努力学习,考上理想大学;而我的心愿,像石头一般敲出星星之火,步入我的心中

我的心愿是成为一名作家,畅游在自己的故事世界里,在我的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诞生了,他们讲述着不同的经历,也总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小时候,母亲会带着我出去游玩,看着高楼大厦,小小的我充满惊奇,在母亲和别人聊天时,我总会在旁边牙牙学语,但是,这些话终究不是我说出的话,而是复述别人的,那不属于我

长大了一点,我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已的方式,不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母亲开始捧着故事书,给我讲睡前故事,我感觉到这种感觉像我小时侯一样,什么事都惊奇,我的脑袋里出现了一个小故事,它是我创作出来的,我兴奋地拉着母亲的衣角,兴奋地说:‘妈妈,我要……讲……书……书。’母亲将书本推到我的面前:‘你来读?’我摇着头,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对母亲说:‘是这里面的。’母亲噗嗤一下笑了出来:‘好啊,你来讲。’那天夜晚,我破天荒地说了一个梦幻的故事。

在那以后,我步入五年级,学业繁忙了起来,老师纷纷”慷慨解囊”,把自己的卷子复印下来给我们做,母亲也不像儿时一般,会笑着把我抱到床上,讲一个睡前故事,而是送我一套又一套她认为含金量高的试卷,时间过得这么认真,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一天晚上,我拿出故事书,送到妈妈面前,泪水不争气的往下流个不止:‘妈,再给我讲一个故事吧……’母亲怔了一下,泪水顺着我们俩的脸往下流……内心坚固的城墙被彻底的击垮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到了六年级,即使晚上睡得再晚,我都要缠着妈妈给我讲睡前故事。这便是我的心愿。

2023年命题改革讲座简报范文六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四、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2023年命题改革讲座简报范文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大量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对这一时期毛泽东早期文化观以及毛泽东文化观产生的渊源、特征、文化领导权等研究成果的梳理,为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2-0016-03

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引起学界高度重视。学者从毛泽东文化观产生的渊源、特征、毛泽东早期文化观、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成绩斐然。本文旨在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概括,以期为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笔者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梳理。

这一阶段出现了研究毛泽东文化观的热潮,对毛泽东文化观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1对毛泽东早期中西文化观的研究

杨伟认为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是在近代中西文化论战的广阔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列主义文化观,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其主要特点。[1]蔡四桂指出毛泽东深刻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特点、明确地提出了对待中西文化的基本方针、形成了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西文化观。[2]汪澍白在《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演变》一文中,对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的演变进行了一番探讨。陈增辉对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探索,指出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是在运用中西文化中的精华正确回答中国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产生。[3]黎永寿认为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综合了当时先进人们文化观的时代特色、时代局限和毛泽东本人的个性特征,作者进一步指出五四时期毛泽东文化观本质上是中西文化比较观,破旧出新是其特点。[4]田彤认为青年毛泽东经过中西文化熏陶,逐渐形成马克主义文化观基础。[5]

1.2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特征研究

这一时期学界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特征研究以段书勤、牟岱、张文联和王炯华最为典型。段书勤指出毛泽东文化观核心特色是批判继承和吸收中西文化精华,发挥其为人民服务的作用。[6]牟岱认为毛泽东的文化观因时不同,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文化观的特点,最终指出毛泽东文化观的四个特征即鲜明的党性和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开放性。张文联、王炯华认为毛泽东文化思想思维独特,实际化思维特色、群众化思维特色、政治化思维特色、形象化思维特色贯穿毛泽东文化观始终。[8]

这一阶段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研究趋于成熟、稳定,且侧重从微观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梁念琼认为毛泽东文化观的特征体现在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并重、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人民主体论特征、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等六个方面。[9]王海梅认为毛泽东文化观具有民族性、民主性、实践性、继承性。[10]陈志杰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毛泽东早期文化观明显地具备双重色彩,既有中学的传统又有西学的印记,而西学占据主流。[11]杜艳华从不同角度出发,指出毛泽东中西文化观具有开放精神、广采博取的精神、创新精神。[12]

这一时期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更为客观地论述毛泽东文化观,牟岱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为目的出发,对毛泽东倡导大众文化观的原因、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指出毛泽东倡导大众文化观与其家庭生活经历、传统文化教育、“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关,受马列关于文化论述的影响、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结果、是政治斗争的必然要求。[13]张慧明以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为目的出发,深刻分析了毛泽东文化教育思想,指出毛泽东关于新文化教育的基本观点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同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方针。

在这一时期,孙铭有对毛泽东的文化学思想进行了讨论,作者指出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文化学思想的基本构成,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毛泽东文化学思想体系。[15]李建英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结构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结构的形成及特点,指出毛泽东文化思想结构具有兼容性,结合了中西文化中的精华和马克思主义,并指出毛泽东文化思想以政治为主体,重视人的意志力。[16]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更加细致丰硕,主要研究成果分為以下几个方面:

3.1对李大钊文化思想与毛泽东文化思想关系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陶红霞等人的研究最为典型。关于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趋同性的研究,陶红霞认为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趋同性表现在对待中西文化都采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态度,都主张中西合璧创造中国新文化。[17]管晓莉则认为李大钊与毛泽东对于中西文化观的趋同性主要表现在李大钊、毛泽东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主静,西方文化主动,对中西文化都进行辩证的否定,均认为中国新文化源于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关于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影响研究,陶红霞认为李大钊文化思想及其所展现的先进性对毛泽东影响深刻,且成为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丰富思想源泉。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吸收了李大钊文化思想的东方文化观、西方文化观、文化发展观的认同和吸收。[19]杜艳华则认为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内容与李大钊文化思想表现了诸多的联系与一致性,李大钊对毛泽东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使毛泽东在中西文化问题上能超越近代思想家康、梁、严复等人,并迅速走向科学的重要原因。[20]

3.2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界对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做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黄卫星、李彬将葛兰西与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思想进行比较,认为葛兰西和毛泽东有关文化领导权的思考与论述颇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比如双方都重视精神的力量、文化领导权的意义优于政治和经济的统治等一般原则。[21]郑祥福和范虹邑进一步分析了葛兰西“阵地战”策略与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针,认为毛泽东的方针更具实践性和现实性。张士海提出毛泽东虽未明确提出“文化领导权”的命题,但在其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领导权思想。[23]作者深刻分析了毛泽东关于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战略地位、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等方面,认为对当前我国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李雅兴、韩贤胜探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文化领导权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24] 3.3从微观入手对毛泽东文化观进行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后,很多学者试从微观入手研究毛泽东文化观,譬如对毛泽东法制文化观、民俗文化观、民主行政文化观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對毛泽东民族文化观进行研究最为典型的代表是严考亮,严考亮从民俗文化的视角研究毛泽东民俗文化观,对毛泽东民俗文化观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特点与独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作者认为毛泽东民俗文化观是毛泽东对民俗文化进行社会实践和理论思考的结果,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和应用性等特点。严考亮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中对毛泽东民俗文化观的现实启示进行探析,他指出要正面教育和引导传统信仰习俗、注重人文关怀、积极传承优秀传统习俗文化。[26]

覃梦早对毛泽东民主行政文化观进行了讨论,作者着重论述了毛泽东民主行政思想的提出、民主行政价值观的界定、民主行政本质的定义以及民主行政的一系列运作原则和方法,指出毛泽东民主行政文化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民主行政文化观,对于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文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27]吴燕对毛泽东法制文化观进行分析,阐述了毛泽东法制思想的要点和党的法制方针以及共和国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探讨了毛泽东法制文化观对当今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周直对毛泽东革命文化观进行了探析,分析了毛泽东革命文化观的内涵、特点,论述了其发展历程,对毛泽东的革命文化观进行了反思,提出在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毛泽东革命文化观仍然有着警示作用。

除以上学者外,还有学者从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文化创新思想、文化批判思想、文化政策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譬如潘娜从建构现代国家文化治理体系的视角出发对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的核心要义进行分析,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指出传承和发扬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要正确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强化法律和制度建设,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现代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亓娇分析了毛泽东文化大众化理论,指出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是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杨成敏分析了毛泽东文化创新思想,指出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这一时期学术界渐重视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研究毛泽东文化观。这一时期主要代表有康渝生、孙宏健等人。康渝生认为梳理毛泽东有关文化问题的理论建树,透视浸润于其中的致思理路,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毛泽东文化观的精髓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33]孙泽学在分析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础时提出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应与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新文化建设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文化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等思想,为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孙宏健在分析毛泽东文化观的基础上提出毛泽东文化观关于文化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成功经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积极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毛泽东文化观及相关问题探讨深刻而广泛,研究成绩斐然,但还有一些研究薄弱环节需加强。笔者认为纵观目前研究成果,一是对于现实价值还需深刻探析,深入把握,深入挖掘毛泽东文化观对现代文化建设以及文化自信建设的现实价值;二是笔者发现学界对毛泽东文化观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影响论述欠缺,有待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杨伟.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3):21-27.

[2]蔡四桂.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略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0(4):14-17.

[3]陈增辉.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j].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91(1):53-57.

[4]黎永寿.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毛泽东的文化观[j].社会科学研究,1989(6):43-50.

[5]田彤.毛泽东的早期文化观[j].广东社会科学,1993(5):11-14+47.

[6]段书勤.试论毛泽东文化观的核心特色[j].理论探讨,1993(6):27-29.

[7]张文联,王炯华.试论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思维特色[j].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92(5):1-4.

[8]梁念琼.简论毛泽东文化观的主要特征[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3.

[9]王海梅.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特点[j].湖湘论坛,1995(3):91-92.

[10]陈志杰.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主要特点[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85-88.

[11]杜艳华.试析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特征[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0-14.

[12]牟岱.论毛泽东的大众文化观[j].江西社会科学,1995(2):4.

[13]孙铭有.试论毛泽东的文化学思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5(1):7.

[14]李建英.毛泽东的文化思想结构浅议[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

[15]陶红霞.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趋同性[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6-120.

[16]杜艳华.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03(1):6.

[17]黄卫星,李彬.葛兰西与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5-133+158.

[18]张士海.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论纲[j].科学社会主义,2012,(2):90-93.

[19]李雅兴,韩贤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7-52.

[20]严考亮.毛泽东的民俗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j].求实,2008(6):26-29.

[21]覃梦早.论毛泽东的民主行政文化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5):29-31.

[22]吴燕.毛泽东的法制文化观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1):62-64.

[23]周直.毛泽东革命文化观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4):1-5.

[24]潘娜.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核心要义与当代省思[j].科学社会主义,2014(6):133-136.

[25]杨成敏.毛泽东文化创新思想简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3):40-47.

[26]康渝生,张路杨.毛泽东的文化观与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17-21.

[27]孙泽学.毛泽东文化思想与初级阶段文化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03(4):50-5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