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寺庙修缮捐赠协议书怎么写 捐建寺庙倡议书(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2:14:39 页码:11
寺庙修缮捐赠协议书怎么写 捐建寺庙倡议书(2篇)
2023-01-13 12:14:39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寺庙修缮捐赠协议书怎么写一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民革命历史沿袭景区灵谷寺,我是今天的导游。接下来让我为大家介绍这里的美景。

【景区概况】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

各位游客,现在呢我们已经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灵谷景区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梁代,高僧宝志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在紫金山下独龙阜玩珠峰修建了一座宝公塔安葬高僧宝志,后来又建了寺庙。明初朱元璋看中了玩珠峰这块风水宝地,决定迁寺为自己修建陵墓,几经辗转后,宝志的灵塔和寺庙就被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朱元璋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并题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可惜的是,寺庙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1920xx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灵谷公园,1981年改名灵谷寺。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

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以及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修建成为公墓大门,门为朱红色,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原先门上是蒋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有我国着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脊高10米的大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大牌坊修建的,牌坊的瓦当上有民党党徽的图案,滴水上则采用了梅花的造型,牌坊上方同样也镶嵌着瓷质党徽,牌坊两面均有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所以这个牌坊被叫做大仁大义坊,坊的背面写的是“救国救民”四个大字。

牌坊下有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的一对神兽,通体用汉白玉雕刻,乍看起来象虎,又有点象豹子,可是仔细看来,却又都不是,其实,它是传说中黄帝的阵前猛兽---貔貅。据传,在黄帝和其他部族的战役中,貔貅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十分英勇。将貔貅立于陵前一来是为阵亡将士守灵,二来也是赞扬阵亡将士如貔貅一样威武英勇。

【无梁殿】

1、建造时间、规模、特色

2、内部陈设:中供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前面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无梁殿。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通体采用砖石结构,没有动用一根木头和钉子,所以得名无梁殿。又因为原先殿中供奉着无量寿佛,所以,我们也称它无量殿。它建于公元1381年,从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梁殿。大家抬头往上看,无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还有三个喇嘛塔,虽然是砖石修筑,但却仿照了木结构建筑的造型。

步入无梁殿,可以看到正面有三个券龛。这三个拱券高台最早是佛龛,分别供奉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现在我们看到的券龛里镶嵌的是三块石碑,正中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侧是总理遗嘱,右侧是民国时期的国歌。在祭堂的四周,还有110块青石碑,刻有33224位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名字,以示纪念。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馆名由陈果夫先生题写。共展出了22组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57位名人的英姿,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人物和历史。

【一号公墓、松风阁】

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

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绿化

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及名称演变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旧址。这里原有墓穴1624个,葬有烈士1029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公墓的中心墓区,葬有128位在淞沪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和第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给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中国的野心。在一号墓东西两侧的纪念碑下,分别葬入了50名第五路军的烈士,78名第十九路军的烈士,共为128人,以示不忘“1.28”事变。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

绕过西式公墓围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松风阁”,采用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由蒋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

【灵谷塔】

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

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等

3、塔基座简介

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它修建于1933年,九层八面,高60米,原为“阵亡将士纪念塔”。在塔前丹陛上刻有是“日照山河”图。在塔的门楣上,有“灵谷塔”三个字。外墙壁有蒋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塔内有螺旋式石梯252级,可拾级而上。在2—4层的内壁上,刻有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的孙先生在黄浦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词。5---8层,是吴敬恒所书的孙先生黄浦军校开学训词。登临九层,钟山气势,尽收眼底。

a.【其他(东线)】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闿墓及墓园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这里是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中国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中国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正北是谭延恺墓,他是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为他举行了国葬。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旧址上,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1931年被蒋秘密杀害,1957年迁葬到这里。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b.【其他(西线)】

1、至公殿及宝至简介

2、宝公塔及三绝碑3、西部三号墓址

在无梁殿的西侧密林中,还有南朝时高僧宝志和尚的舍利塔。说起宝志大师,很多朋友不一定很熟悉,但说起济公和尚,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相传,宝志禅师就是济公和尚的原型。

宝志大师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据说大师还能够预知吉凶,通晓未来,这样一位神通广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梁代的菩萨皇帝梁武帝将大师奉若上宾,而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更是拜宝志大师为师。大师圆寂以后,梁武帝将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风水宝地上,永定公主捐钱为大师修了一座“宝公塔”以安放灵骨。后来由于朱元璋看中了原灵谷寺也就是今天明孝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把寺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当然由于历经辗转迁移,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公塔已非当年原物,是后来修建的。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

参拜过宝公塔,继续向南走,不远处是志公殿前,里面供奉有宝志大师的塑像,殿内两块石碑记载了两次迁葬的经过。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是飞来剪,二是蟠龙石。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接下来大家可以各自游玩,注意安全!

有关寺庙修缮捐赠协议书怎么写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参观游览五台山以及它的建造年代最早的寺庙之一显通寺。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的基本概况。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北部,西南距五台县城70公里、忻州市140公里、太原市240公里,北距大同210公里。总面积约为2837平方公里,以台怀镇为中心的景区面积376平方公里。五台山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地,以岁积坚冰、曾无炎暑、夏仍飞雪故曰清凉,又因五峰耸出、顶无林木、犹如垒土之台名曰五台,是中国佛教著名的活动场所。以台怀镇为中心分别为,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山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不仅风景秀丽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我国抗日革命根据地。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显通寺,显通寺占地面积43700平方米,共有400间房屋,65间殿堂。始建于东汉永平11年,距今已有近20__年历史,因菩萨顶那座山峰与佛经上记载的印度灵鹫峰极为相似,因此建成后依山得名灵鹫寺,后来汉明帝为了表示自己信佛,在灵鹫寺前加了”大孚“两字,因而寺院全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期再建,因前有花园,又叫花园寺。后唐太宗重建,武则天以新译华严经藏在此处将其改名大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后赐额——大显通寺。整个显通寺共分为七个大殿,由南至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七处九会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后高殿。下面请大家跟我一同游览显通寺。

站在显通寺的门口大家会觉得这里的布局有些奇特,当地人说显通寺有四大怪:钟楼建在外,山门斜着开,经阁前后盖,殿殿文殊在。大家可以看到钟楼没有按照传统的建筑布局建在寺庙之内,而是建在了山门之外。钟楼为两层三檐结构,楼内梁上悬有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叫长鸣钟,也叫幽冥钟,是明万历年间铸造,重达9999.5斤。

大家可能还注意到显通寺没有天王殿。显通寺有著名的“三有三无”——有门无佛,有碑无字,有殿无梁。这就是其中的有门无佛,门前只有两通石碑,分别为龙虎二碑,寓意有龙虎把门就不用劳驾四大天王了。

走进院落第一座殿堂是观音殿,门顶这幅“霞表天城”的金子匾额是乾隆皇帝御笔。殿内供奉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侧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称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绕过大文殊殿,我们来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又称大佛殿是显通寺的主要建筑。里面供奉横三世佛,殿堂采用以木结构为主,尚未四阿顶,下位四出廊的建筑形式修建,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墙壁只起到挡风寒的作用,此殿占地一亩二分,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大雄宝殿之后的是无梁殿,这就是三有三无中的有殿无梁,因其通体没有一根梁柱所以叫做无梁殿,同时象征佛法无边无量,也称为无量殿。外观上看似欧式建筑,并且涂成白色,象征佛教净土与无限光明。整个大殿外观7间实为3间,外观2层实为1层,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建筑。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9次讲经说法之意。

千钵文殊殿内供奉的是千钵千手千释迦文殊,象征文殊菩萨的无量智慧。

绕过铜殿我们来到后高殿,也叫藏经阁。里面供奉甘露文殊和讲经说法八大论师。

好!游客朋友们五台山显通寺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请大家自行游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