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村上扶贫申请书如何写 村上扶贫申请书如何写范文(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7:07:51 页码:14
村上扶贫申请书如何写 村上扶贫申请书如何写范文(五篇)
2023-01-13 17:07:51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村上扶贫申请书如何写一

一、履行好“两个责任”

一是积极履行好帮扶单位的责任。全县精准扶贫整县推进工作动员会召开后,县畜牧兽医局积极行动,迅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成立工作专班;迅速与帮扶村取得联系,进村入户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制定帮扶工作方案。建立了扶贫专班具体抓,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全员抓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经常进村入户调查了解情况,研究解决各方面的困难;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例会,专题听取阶段性扶贫工作情况,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扶贫专班常年驻在村上(每月驻村保持在10天以上),密切与镇、村干部及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宣传政策、协调服务,督促规划实施,指导产业、项目管理,全面了解、掌握全村的扶贫工作动态,统筹思考谋划联系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认真履行好帮扶单位所肩负的责任。

二是认真履行好干部个人责任。按照每名干部帮扶3-5户贫困户的要求,将所联系村10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安排具体到每名机关干部,并明确包户责任和要求。局主要领导和驻村工作队长时时提醒、督促、要求包户干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切实认真地履行好个人在本轮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责任,并将包保贫困户工作纳入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分期分批,适时组织包户干部进村入户,到所包保的贫困户调查了解、沟通掌握情况,帮助所包贫困户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包户干部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包保户的经常性联系,为他们提供信息、接洽协调、排忧解难、嘘寒问暖、打劲鼓气、鼓舞信心。

通过扎实认真地履行好两个责任,不断提升帮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和促进大坪村的脱贫进程。

二、全面掌握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全面掌握村级层面的整个情况。通过进村入户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同镇、村干部和群众广泛多次座谈,全面了解、掌握该村的情况,包括人口结构、主导产业、基础设施、资源状况、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并分类分项建立档案。通过全面深入掌握村级情况,摸清村级“家底”,从宏观上、整体上分析思考谋划该村脱贫发展路径,有针对性研制脱贫发展规划,找准帮扶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有效地制定帮扶措施和办法。

二是认真细致地掌握每家贫困户的情况。通过入户座谈、与贫困户每位家庭成员座谈,尤其是与当家人座谈,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每家贫困户各个方面的情况,如家庭人口状况、劳力素质、手艺技能、收入结构、主要收入来源,致贫原因、脱贫发展的意愿、信心、决心等方面的情况,为每家贫困户制定脱贫发展规划打好基础。

通过摸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目前该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冬至今年六月以来,县畜牧兽医局共向该村提供帮扶资金11万余元,指导、帮助和支持该村103户贫困户共发展香烟276亩、中药材61亩、魔芋108亩、核桃基地456亩、经济林基地282亩、梭椤基地135亩,发展牛70头、羊412只、猪655头、鸡4670只、袋料花菇116000筒,组织协调贷款236万元。

三、做到“四个到位”

政策宣传到位。今年5月,我们将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出台的各项涉农、惠家政策及本次精准扶贫的所有政策汇全部编成“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手册”(以下简称“宣传手册”),并将印制的313本宣传手册全部分发到该村所有农户及相关干部手中。与此同时,为不影响农活和挣钱,我们还充分利用下雨天、夜晚、白天劳作中的“歇火”时间,随弯就片、随院就户、田间地头、化整为零地组织学习“宣传手册”,并把政策宣传贯穿到我们驻村工作队日常驻村工作的始终,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反复多次、适时适地地开展政策宣传,力求让该村广大老百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达到熟悉、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用足用好精准扶贫政策。

思想鼓励到位。贫困户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顾虑多、不自信、怕担风险,有的甚至还有等、靠、要、懒的依赖思想。因此,做好贫困户的思想鼓励、鼓舞、鼓动、鼓劲等引导工作,唤醒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鼓起他们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把做好贫困户的思想鼓励、鼓动引导工作,放在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做广大贫困户思想鼓励、鼓动的具体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大力宣传勤劳致富光荣,因等、靠、要、懒导致贫穷为耻的思想;另一方面,从具体家庭实际情况入手,本着鼓励的原则,实事求是、因户制宜、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分析贫困原因,分析脱贫的优势、潜力,分析增收的渠道、路子,帮他们想办法、找出路,把他们的思想引导、统一到县委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思想、思路和要求上来。

项目实施督导到位。规划只是个蓝图,规划制定后并不能保证所规划的内容能自动、顺利地实现,也不能保证所有贫困户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去实施规划,还必须下很大力气、毫不松懈地去督促、指导、帮助广大贫困户按照时间、季节的节点,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必须持续不断地为他们打气、鼓劲,不断地帮助他们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当该村1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规划制定工作完成后,驻村帮扶工作队就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各家贫困户规划实施的督导上,深入、往返到各家各户及各家各户的田间地头、畜栏禽舍里,了解、察看规划项目的实施情况;指导规划项目的具体实施,督促规划项目的推进实施进度,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保规划内容全面认真地得到实施。

协调服务到位。大多数贫困户都是智力相对比较弱、主意少、门路窄、世面小、不愿求人或找不到支持、帮助的人。因此,凡是贫困户需要的,而他们自身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驻村工作队总是积极主动介入,尽力帮助他们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贷不到款,我们就帮他们找相关的金融机构协调,帮助他们贷款;需要搞养殖的,我们就协调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帮他们选择养殖场地址,办理土地、环保、动物防疫等方面的手续,为他们提供养殖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发展袋料花茹户的菌棒发育不好,我们就积极联系食用菌技术人员前来开展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教他们如何翻菌棒、如何控制菌棚温度、如何搞好管理。总之,不管轻重、巨细、大小事务,只要贫困户需要,只要贫困户感到为难,我们驻村工作队总是急他们所急,全力以赴,及时跟进,施以援手,力争做到不因我们的协调、服务不力或协调、服务不及时而影响了他们的脱贫发展。

四、达到“五个精准”

发展规划精准到户。规划是脱贫发展的方向,是脱贫发展的目标,是脱贫发展的路径。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地帮助每家贫困户制定好一个切合实际、有效管用的规划,十分重要。我们在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发展规划过程中,充分综合考虑各家贫困户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劳力状况、劳力素质、实施能力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不搞形式,只用实功,不贪大求新、不好大喜功,不图虑名、不图花俏,只图实效、实在,只图贫困户能挣钱、增收。在此基础上,精准再精准、精细再精细,与贫困户的家庭成员、镇、村干部一起共同商讨研制脱贫发展规划,力求为每家贫困户制定的规划“合身”、合宜。

精准到挣钱门路。一切围绕“挣钱”转,我们在与贫困户商讨制定规划的时候,不机械教条,不唯产业而产业,不唯项目而项目,而是量体裁衣。根据贫困户家庭劳力的能力素质大小,能挣什么样的钱,就挣什么样的钱,能挣大钱的挣大钱,不能挣大钱的挣小钱;能挣智力钱的挣智力钱,不能挣智力钱的挣力气钱。如,对有些贫困户家里劳力智力弱、无手艺技能,不能外出务工,也没有产业的经营实施能力,对这样的贫困户,我们将其家里的劳力,联系、安排到本村或互近的产业大户或有关地方进行打工。

精准到产业。对有产业经营实施能力的贫困户,我们根据其经营管理能力,将其增收目标逐项逐项地精准到相关产业,并通过综合细致地算账,再精准到相应规模,不大而化之。四是精准到时段。根据不同产业的生长周期或月份、季节性活计情况的不同,我们还把每家贫困户的增收目标精细分解到每个产业周期或月份、季节等每个时段,并经常上门督导,督促他们按时间进度实施和实现增收目标,确保增收目标的实现进度与时间能够同步,不留时间空档,防止因松懈怠慢而使增收目标流产。

精准到每个家庭成员。贫困户家庭增收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勤奋努力,而贫困户家庭往往在算计、安排上比较差。因此,帮助贫困户搞好家庭成员和劳力安排,围绕家庭增收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个家庭成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在给每个贫困户制定规划时,先给每家贫困户开一个家庭成员会,再根据每个家庭成员能力、体力、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和分工,能做什么就安排做什么。比如,只能放羊的就安排放羊,只能喂猪的就安排喂猪。除了重病、重残,生活不能自理者,不让一个家庭成员玩着、闲着、懒着,号召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为家里的脱贫致富尽智尽力作贡献。

最新村上扶贫申请书如何写二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借鉴阅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0%以上,有四社已经通了硬化路面,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20xx年底,xx村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从产业比重看,xx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477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112头,户均0.8头;羊存栏240只,户均1.7只;猪存栏30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5个社133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20xx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手机150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8户,21人,22孔;有房有窑洞户36户,132人,房屋间数130间,窑洞37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34户,130人,194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15户,72人,104间;楼房户数1户,1人,四间;彩钢房户数2户,6人,4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105平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20xx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826元的贫困户44户,涉及人口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32户116人,社会保障水平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龄妇女89人,其中无孩6人,一孩40人,独生子女户3户,二孩44人,二女户10户,多孩12人。落实节育措施89人,其中放环31人,结扎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xx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台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亩产量约50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220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133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530亩,全社有5户25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温棚牛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户户养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倡和推广温棚养牛,真正做到科学养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二要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内道路建设和外界交通连接建设,促使村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户大力发展运输业,拓宽家庭收入来源。三要加强村卫生所、文化书屋建设,通过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选用德才兼并的村医,配备专业的农业技能书籍、配备全面的信息传播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医治,知识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学习,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真正达到改善该村农户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牛产业在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实有5社23户养牛,牛存栏112头,其中基础母牛98头,能繁母牛87头,依然处于“原始”阶段;出售依然单靠上门贩子拉运,农户对周边市场无掌握。因此,要在省、市、县、乡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销售网络。确保产出、销好、收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村内部分群众外出考察效益养殖学习,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实现规模养殖。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实现小康生活。一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将“五星”户逐步将其培养成入党的积极分子,进一步壮大村级党员队伍。同时加大对村上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常用的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知识。要持之以恒的把培训农户、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把简单的“需输血”变为“能造血”。二要通过谈心、交友等方式,向农户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读书学习的必要性,使农户转变观念,重视学校教育,从长远上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素质,为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长期改善打好基础。三要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农户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供智力支撑。

三、对策及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2、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这类低收入户多为“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残”、“因小孩上学”致贫的低收入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第一、政府的民政部门要向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第二、政府还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他们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这部分低收入户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积极引导,大力提倡自主创业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黄牛饲养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牛产业经济效益。村内80%以上的农户养牛在3头以上。目前该村存栏基础母牛98头,以计划增购能繁母牛50头以上,总体达到能繁母牛150头。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养殖示范点2处,温棚牛舍50栋,完善销售网络。通国家扶持,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奖补政策,确保温棚养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从长眼看,低收入户的脱贫应以自主创业为主。根据目前现状,帮助低收入户自主创业的最佳办法是“政府投入、农户承包、公司销售”。对一些能够自主创业的低收户家庭,政府要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便利的条件,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主动性。政府应采用优惠的政策,依托本地区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种植、养殖小区,将本地区的低收入户集中起来,共同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等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三)积极争项改善基础条件

一是该村3社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致使产量逐年下滑,争取水保部门分年度列项整修标准化梯田1500亩;二是该村姚家湾社现还居住在山顶,全社7户实际居住不到4户,饮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新村上扶贫申请书如何写三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扶贫移民局的正确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扶贫帮扶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驻村帮扶工作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走基层”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干部真正下沉到村、扶持到户,扎实开展相关工作,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于中共广安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安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广委发〔20xx〕13号),根据此文件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驻村相关文件精神,庚即先后制发了《关于印发〈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方案〉的通知》(广组通〔20xx〕7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的通知》(广组通〔20xx〕92号)、《关于印发〈广安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广直委发〔20xx〕10号)和《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广直委发〔20xx〕17号)等文件。建立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驻村工作制度,我市38名市级领导、132个市级部门和区市县572家单位结对帮扶820个贫困村,近10000名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亲结对,全市每个贫困村实现1名联系领导、1个驻村工作组、1-3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的“五个一”包村包户全覆盖。今年8月,各部门(单位)准确把握省、市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我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大实践,全市所有驻村干部全部按要求脱产到岗履职,在全市形成领导力量统筹、部门力量整合、干部力量集中的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二)立足民生,倾情帮扶。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坚持水、电、路、田、房“五位一体”同步攻坚,全力夯实贫困村基础条件。一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就地解决和改建农户住房1122户,异地搬迁贫困农户466户;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山坪塘、蓄水池289口,新修和修引水灌溉68.18千米,新建垃圾处理房(池)200余个,自来水入户2105户;三是加强交通建设。今年新建、改建村级公路、便民路579.5公里;新建、改建桥梁32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四是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增强了农民致富能力。五是实施教育扶贫,救助贫困学生65466名,有效解决农村上学难的问题。各级帮扶单位(部门)共为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807.59万元。六是修建村级公共服务场所。修建维修村卫生室5个、村文化活动室13个、村级活动场所27处,有力改善了贫困村等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1.落实扶贫帮扶机制。建立完善定期走访、帮扶协调、长效管理等一系列扶贫帮扶机制制度。市县两级领导、机关干部参与帮扶的每个月至少定期走访两次帮扶贫困户,深入村、户,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帮扶干部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认真分析贫困主要原因,理清扶贫帮扶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扶贫帮困措施,改变以往单一的阶段性或节日性捐助形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引导和帮助帮扶对象逐步提高生产自救能力。一是在思想上帮扶。与被帮扶的贫困户多次谈心交心,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引导梳理勤劳致富观念。二是在生活上帮扶。帮扶责任人根据当地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饮水难、读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协助贫困户引进项目、发展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同时协调、跟踪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帮扶措施,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帮扶。三是在培训上帮扶。帮扶责任人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智力扶贫,主要推进其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熟悉掌握1-2门职业技能,为今后脱贫打好基础。四是在生产上帮扶。在贫困村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更好地建立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五是在就业上帮扶。协助有就业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用人单位、企业的沟通联系,配合人社局为其提供劳务、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2.落实产业项目精细规划。在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第一书记带领村级干部,按照先“差”后“好”、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原则,由所在乡镇、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扶贫对象,根据贫困原因和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制定扶贫规划和脱贫计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做到了村村有规划、户户有计划,并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以期实现贫困村如期全部脱。

3.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按照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要求,重点帮助联系村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各帮扶部门党组织通过与村党组织援建活动阵地、共过组织生活、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引导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协调帮助820个村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举办各级培训班1060期,培训各级干部群众23100人次。

4.密切干部群众联系。各联系单位和驻村干部把“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要载体,把专题教育作为“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有力保障,不断强化群众观念,组织广大联村联户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提升技能中开阔眼界、脱贫致富,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共促发展中密切关系、双向受益。全市干部职工和第一书记们深入农户家中,奔赴田间地头,感知百姓冷暖,共谋致富之策,收集村民反映*11460条,化解矛盾纠纷9642起,帮办各类实事28226件次,解决各类急难事1749件,开展义诊15124人次,捐送棉衣、大米、面粉、食用油、书籍、化肥等折合资金2654.8万元。各驻村干部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中,接地气、受教育、炼意志、提本领,真正使“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三)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切实加强驻村帮扶下派干部的日常管理,市委、市政府将“双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实行单项考核。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双联”办、市委农办、市扶贫移民局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结合重点工作推进,采取“查、看、问、核”等方式重点督查。同时,注重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职责,强化日常督导、跟踪问效。按照考核细则的要求,从“职责要求、吃住要求、走访要求、纪律要求”等方面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和对驻村工作组及成员“工作职责、到村时间、帮扶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市所有下派干部都能做到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认亲戚、结对子,切实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宣传惠农政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贫困户年均收入明显提高。

20xx年,我市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市单位(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与省上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单位和联户干部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推进节奏慢,进展不平衡,措施落实不到位,帮扶成效不够明显。二是跟踪服务不够到位。个别单位和干部对村情户情整体把握不够全面,制定的帮扶规划和方案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发展定位还不够准确,在产业跟踪服务上,缺乏长效性、连贯性、持续性。三是协调配合不够紧密。个别牵头单位作用发挥不明显,沟通、协调等制度落实不够有力,统筹协调不够,沟通衔接不及时,配合落实还不到位,缺乏整体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联村与联户不协调。

下一步,我们将很抓扶贫帮扶工作管理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方法,理顺各方关系,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提档升级。

一是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多向贫困村倾斜,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难题。进一步明确派出部门是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管理服务的责任主体,对驻村工作组既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更要在政治上、生活中主动关心爱护,帮助解决资金投入、物资帮扶、项目信息等问题。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和帮带指导,着力提升驻村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帮扶干部的任职培训,采取组织观看电教片、邀请农村干部授课、组织帮扶干部交流讨论等方式,丰富帮扶干部农村工作技巧、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基层情况、规律和特点,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建立帮带制度,引导乡镇党委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派驻村情况的包村干部,带领帮扶干部开展工作,教授基层工作经验。

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管理,突破重点难点,干好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工作例会、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加强对选派工作的管理和考核,确保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要求各驻村工作组到村任职后,尽快开展走访调研,尽快拿出工作的思路,突出抓好扶贫攻坚、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等重点工作。

最新村上扶贫申请书如何写四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0%以上,有四社已经通了硬化路面,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xx年底,xx村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从产业比重看,xx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477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112头,户均0.8头;羊存栏240只,户均1.7只;猪存栏30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5个社133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xx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手机150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8户,21人,22孔;有房有窑洞户36户,132人,房屋间数130间,窑洞37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34户,130人,194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15户,72人,104间;楼房户数1户,1人,四间;彩钢房户数2户,6人,4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105平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xx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826元的贫困户44户,涉及人口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32户116人,社会保障水平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龄妇女89人,其中无孩6人,一孩40人,独生子女户3户,二孩44人,二女户10户,多孩12人。落实节育措施89人,其中放环31人,结扎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xx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台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亩产量约50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220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133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530亩,全社有5户25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温棚牛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户户养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倡和推广温棚养牛,真正做到科学养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二要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内道路建设和外界交通连接建设,促使村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户大力发展运输业,拓宽家庭收入来源。三要加强村卫生所、文化书屋建设,通过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选用德才兼并的村医,配备专业的农业技能书籍、配备全面的信息传播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医治,知识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学习,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真正达到改善该村农户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牛产业在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实有5社23户养牛,牛存栏112头,其中基础母牛98头,能繁母牛87头,依然处于“原始”阶段;出售依然单靠上门贩子拉运,农户对周边市场无掌握。因此,要在省、市、县、乡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销售网络。确保产出、销好、收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村内部分群众外出考察效益养殖学习,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实现规模养殖。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实现小康生活。一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将“五星”户逐步将其培养成入党的积极分子,进一步壮大村级党员队伍。同时加大对村上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常用的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知识。要持之以恒的把培训农户、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把简单的“需输血”变为“能造血”。二要通过谈心、交友等方式,向农户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读书学习的必要性,使农户转变观念,重视学校教育,从长远上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素质,为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长期改善打好基础。三要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农户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供智力支撑。

三、对策及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2、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这类低收入户多为“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残”、“因小孩上学”致贫的低收入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第一、政府的民政部门要向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第二、政府还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他们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这部分低收入户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积极引导,大力提倡自主创业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黄牛饲养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牛产业经济效益。村内80%以上的农户养牛在3头以上。目前该村存栏基础母牛98头,以计划增购能繁母牛50头以上,总体达到能繁母牛150头。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养殖示范点2处,温棚牛舍50栋,完善销售网络。通国家扶持,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奖补政策,确保温棚养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从长眼看,低收入户的脱贫应以自主创业为主。根据目前现状,帮助低收入户自主创业的最佳办法是“政府投入、农户承包、公司销售”。对一些能够自主创业的低收户家庭,政府要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便利的条件,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主动性。政府应采用优惠的政策,依托本地区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种植、养殖小区,将本地区的低收入户集中起来,共同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等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三)积极争项改善基础条件

一是该村3社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致使产量逐年下滑,争取水保部门分年度列项整修标准化梯田1500亩;二是该村姚家湾社现还居住在山顶,全社7户实际居住不到4户,饮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新村上扶贫申请书如何写五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0%以上,有四社已经通了硬化路面,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xx年底,xx村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从产业比重看,xx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477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112头,户均0.8头;羊存栏240只,户均1.7只;猪存栏30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5个社133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xx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手机150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8户,21人,22孔;有房有窑洞户36户,132人,房屋间数130间,窑洞37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34户,130人,194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15户,72人,104间;楼房户数1户,1人,四间;彩钢房户数2户,6人,4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105平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xx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826元的贫困户44户,涉及人口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32户116人,社会保障水平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龄妇女89人,其中无孩6人,一孩40人,独生子女户3户,二孩44人,二女户10户,多孩12人。落实节育措施89人,其中放环31人,结扎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xx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台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亩产量约50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220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133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530亩,全社有5户25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温棚牛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户户养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倡和推广温棚养牛,真正做到科学养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二要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内道路建设和外界交通连接建设,促使村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户大力发展运输业,拓宽家庭收入来源。三要加强村卫生所、文化书屋建设,通过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选用德才兼并的村医,配备专业的农业技能书籍、配备全面的信息传播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医治,知识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学习,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真正达到改善该村农户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牛产业在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实有5社23户养牛,牛存栏112头,其中基础母牛98头,能繁母牛87头,依然处于“原始”阶段;出售依然单靠上门贩子拉运,农户对周边市场无掌握。因此,要在省、市、县、乡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销售网络。确保产出、销好、收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村内部分群众外出考察效益养殖学习,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实现规模养殖。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实现小康生活。一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将“五星”户逐步将其培养成入党的积极分子,进一步壮大村级党员队伍。同时加大对村上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常用的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知识。要持之以恒的把培训农户、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把简单的“需输血”变为“能造血”。二要通过谈心、交友等方式,向农户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读书学习的必要性,使农户转变观念,重视学校教育,从长远上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素质,为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长期改善打好基础。三要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农户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供智力支撑。

三、对策及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2、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这类低收入户多为“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残”、“因小孩上学”致贫的低收入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第一、政府的民政部门要向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第二、政府还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他们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这部分低收入户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积极引导,大力提倡自主创业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黄牛饲养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牛产业经济效益。村内80%以上的农户养牛在3头以上。目前该村存栏基础母牛98头,以计划增购能繁母牛50头以上,总体达到能繁母牛150头。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养殖示范点2处,温棚牛舍50栋,完善销售网络。通国家扶持,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奖补政策,确保温棚养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从长眼看,低收入户的脱贫应以自主创业为主。根据目前现状,帮助低收入户自主创业的最佳办法是“政府投入、农户承包、公司销售”。对一些能够自主创业的低收户家庭,政府要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便利的条件,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主动性。政府应采用优惠的政策,依托本地区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种植、养殖小区,将本地区的低收入户集中起来,共同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等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三)积极争项改善基础条件

一是该村3社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致使产量逐年下滑,争取水保部门分年度列项整修标准化梯田1500亩;二是该村姚家湾社现还居住在山顶,全社7户实际居住不到4户,饮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