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4:42:28 页码:12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大全14篇)
2023-11-13 04:42:28    小编:ZTFB

鉴于当前形势的变化,我们需要做一份全面的总结。写总结时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归纳。快乐来源于内心,我们应该学会发现身边的小确幸,让自己拥有快乐的生活态度。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一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其中。

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因此,语文心理素质要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以《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为例,这篇讲演辞激昂慷慨,爱憎分明,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高尚品质和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和胜利充满信心的坚定态度。教师在讲读这篇文章时,要结合讲演辞本身的特点,首先搞好范读,力求逼真的扮演好讲演者的角色,表现出讲演者沉重悲愤、激昂慷慨的情绪,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可在强调学生课外反复阅读,仔细体味,做好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举行演讲比赛;然后,教师再适时请学生谈理想、谈信念、谈人生。这样育人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造就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写作的意图所在,是文章的主旨和灵魂。教师应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育人的“枢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分析和评价作品中说理育人时,力求渗而有度,透而有力,使学生“闻而知味,吃而识味”。比如《俭以养德》一文从道德品质的高度摆事实,讲道理,阐述了提倡节俭的观点。教师应把握中心论点、分析文章的层次入手深挖教材,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本身的育人优势、心理优势,深入浅出的讲清文章所要阐明的道理;而且可以联系学生“吃零食、扔馒头”的摆阔气的心理,指出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与本文背道而驰的浪费性行为。然后让学生针对自己找差距,谈体会,因势利导进行育人,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有利于他们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提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文的命题和讲评也是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结合家学实际、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命题知道学生写作并进行讲评。仍以《俭以养德》一文为例,教师在授完本课后,为巩固育人效果,可适时布置一篇供料作文:“近年来,高消费之风刮进了校园,有的'中学生追求吃高级食品,喝高档饮料,穿名牌服装,并视此为时髦和潇洒。”要求学生针对这一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这样做,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正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常的消费心理。

我在语文教学中还经常利用日记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心交流。例如曾经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生活真没意思,另一个世界是不是很没好。我看到后立即找到这个同学,因为我意识到这颗粒有问题。果然,经过了解,原来,该生父母经常吵架,甚至要闹离婚,孩子没人管。我也由此想到她近来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我跟她谈了好多,又到她家中进行家访,跟她父母谈了很多。后来孩子告诉我,她现在很幸福了,感谢老师。其实我还要感谢她那篇日记。

让学生参与竞争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其能增长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饿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搓力,语文教学也要承担这个责任。我在教学中经常搞活动,开展竟赛。如课前5分钟讲演,故事大王比赛,普通话比赛等,在活动中,让学生首先肯定自己,:“我是个正常人,在各方面不比别人差”,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使其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评价。避免因失败而产生自卑心理。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尊重、关怀、信任学生是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罗散塔鲁教授说:“我的实验,证明了老师和学生间有巧妙的交互作用。老师通过说话声音,面部表情,无意中把他的期望传给学生,学生接受这些信息后,就会寻求改变自己。”可见,教师作用的不可低估,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适用能力大有裨益。

利用文学社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文学社团的成员在走向生活、观察生活,如参加夏令营、访问老红军等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生理素质,而且可以激发自己的情趣,磨练自己的一直和毅力,培养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联想与想象能力。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心理教育这块阵地。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二

随着金猴的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又将踏上一个新的征途。当我再次捧读《数学课程标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原来“双基”的提法变成了现在“四基”提法,《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贯穿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与过去的课标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呢,通过学习,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

一、要广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感到有些枯燥,困难,特别是学生对于抽象性、逻辑性的东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达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具体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他们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的心理特点,广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学习它、应用它。作为数学教师,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时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与学之间才能达到真正的合谐统一,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二、要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

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要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必需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三、要注重个性发展。

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程度、认识角度会有所不同,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体现差异性培养,一是要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侵犯!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三

逻辑和语文学习。

一、梳理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逻辑的角度看,“概念”揭示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我们凭借概念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与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2)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

(3)“命题”是,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4)推理是的思维过程,往往要通过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5)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不能中途,。“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肯定一个,就必须,不能两个都肯定。“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

2.根据所学知识举例。

(1)概念与词语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有的概念有许多词语与之对应,例如:

有的词语能对应多个概念例如:。

(2)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例如;“包含关系”,例如;“交叉关系”,例如;“矛盾关系”,例如,和“反对关系”,例如。

(3)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句子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如:“小刚打碎了暖瓶”可以说成,或,三个句子表达的是同一个命题。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例如:“我喜欢杜鹃”,可以表达和两个命题。

(4)“三段论”是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形式。例如: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1)下面的语句能表达命题的是()。

a.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b.能不忆江南?

c.多么蓝的天哪!

d.请把门关上。

e.你去过杭州吗?

(2)下列命题不是真命题的是()。

a.鲸不是鱼。

b.一个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

c.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d.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4.指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1)a.看b.瞧。

(2)a.瞥b.看。

(3)a.瞥b.仰视。

(4)a.看b.仰视c.俯视。

二、实践探究。

5.请指出下列句子的逻辑错误,并加以改正。

(1)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唯一的幸存者。

(2)空军战士的雄姿在万里长空飞翔。

(3)行车速度的快慢是造成这次车祸的重要原因。

(4)隆重纪念五四青年节的到来。

(5)他因为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

6.探究释疑。

(1)一位小学生了解了智能机器人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机器人会不会比人更聪明?”

教师回答:“不会比人聪明,因为机器人毕竟是机器。”

学生质疑道:“机器人会看病,而我们都不会,许多人下棋下不过机器人,这不是是说明机器人比人更聪明吗?要是它太聪明了,把人关进动物园怎么办?”

这位学生的思维犯了什么逻辑错误?如果你在场,该怎样为他释疑?

答:

(2)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求婚者可运用什么逻辑规律来猜测?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2.(该题答案不是唯一的,答对即可)(1)例:母亲、妈妈、娘等词语表示同一概念。“书”这个词语分别表示“书信”“书写”“书本”等不同的概念。(2)例:全同关系的如“教师”和“老师”;包含关系的如“数学”和“高等数学”;交叉关系的如“青年”和“解放军官兵”;“矛盾关系”如“生”和“死”;“反对关系”的如“哭”和“笑”(3)“小刚把暖瓶打碎了”“暖瓶被小刚打碎了”“我喜欢杜鹃花”“我喜欢杜鹃鸟”(4)例: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无一例外。

3.(1)abc(d是祈使句,e是疑问句,都没有明确地做出判断)(2)d(努力奋斗只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条件之一,仅此一项条件是不够的。)。

5.(1)自相矛盾。可改成“他是众多遇难者中唯一的`幸存者。”(2)概念不明确(词语搭配不当)。可改为“空军战士驾驶的战鹰在万里长空飞翔。”(3)自相矛盾。可改为“行车速度过快(或过慢)是造成这次车祸的重要原因。”(4)判断不当(句子杂糅)。可改为“隆重纪念五四青年。”或“五四青年节来到了。”(5)推理不当(将目的关系误作因果关系)。可改为“他为了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

6.(1)概念使用不明确,“人”既可以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整个人类,应该区别对待。正确的解释是:机器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比某些人能干,但他的智能永远不会超过整个人类,因为它的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求婚者可以运用排中律猜中肖像放在银盒子里,从而赢得爱情。金盒子与铅盒子上写的话刚好互相矛盾,根据排中律的知识,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中,必有一真。根据题意,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这句真话应该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之中,即不在金盒子上,就在铅盒子上,而银盒子上的话肯定是假话。既然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这盒里”是假的,相反的就可以断定肖像是放在银盒子里!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四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的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新课标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从理念到目标、从实施到评价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

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小学语文低段注重提高孩子的识字量,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成语接龙背诵、古诗文诵读、每月共读一本书等三管齐下的办法来激发孩子的背诵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比如说利用节假日的契机,让孩子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教育培养的孩子是为了孩子个人,也是为了家庭发展,还有社会竞争,也有国家需要。这些需求是相互依存的家国需求。所以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有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最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社会主义为发展服务,为人民幸福服务,为党和国家的需求服务,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五

1、疾:厌恶,憎恨,如疾恶如仇;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痛苦,疾苦;缺点,毛病,如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2、恨:遗憾,不满意(古人多用“怨”怨恨,恨不表,只有怨恨连用时才有仇恨义)。

4、期:期望,要求,如良剑期乎断;一定的时间期限;约定(日期);约会;周(年、月)

5、冀:希望,如冀复得兔。

6、幸:希望,如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宠幸,宠爱;特指皇帝到一处,驾幸;侥幸,如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幸亏,如幸来告我。

7、矜:怜悯,同情,如矜恤孤羸;注重,慎重,如人矜节行;庄重,如矜持(竭力保持庄重);骄傲;夸耀,如自矜功伐。

8、伐:夸耀,如无伐善。

9、施:夸耀,表白,如无施劳。

10、耻:耻辱;羞愧,羞耻心;以---为耻。

11、厚:看重,如固前圣之所厚;深,重,优厚,如厚待;(为人)厚道,不刻薄。

12、多:称赞,如人以此多之。

13、少:轻视,看不起;稍微。

14、易:轻视;交换;改变;容易。

15、鄙:看不起,轻视,如时议以此鄙之;庸俗,浅陋,如孤陋寡闻;边疆,边远的地方;谦称自己。

16、哀:同情,如吾哀之。

17、贷:宽恕,如虽亲属不贷;借出;借入。

18、患:担忧,忧虑,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忧患,灾难,如有备无患;得-----病。

19、尚:崇尚,尊重,如尚轻侠;尚且,如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还,如尚能饭否。

20、厌:通“餍”,满足,如“抑为之不厌”;讨厌,如“与可厌之”。

21、异:惊奇,奇怪,如“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奇特,与众不同,如“君子生非异也”。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六

篇一: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自我认识。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五、对大学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更多热门文章:

1.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论文。

2.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七

逻辑思维的强弱与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的好差呈一种正相关关系。也许有人说学生不必学逻辑学,但能说学生可以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吗?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有所作为。

一、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似乎是两码事,实际都是将语言组织起来表达思想感情。语言是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要能说会写,就操作层面而言,除了语言学方面的技能外,就要掌握一定的逻辑方面的能力,主要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知识在语言的表达中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记叙性文章的写作,着重记叙人物的命运,事情的过程,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语言要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议论性和说明性文章重在剖析事理,说明情况,主要运用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有说服力.无论是记叙文或论说文,都应有明确的主旨,并围绕主旨组织材料由词生句,积句成篇,做到脉络分明,语言清晰,令人看得明白。

审题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环节。命题作文的题目如果是概念性的,那么概念要确定,不能违反同一律。如题目是《学会》,全文却着重写了如何“会学”,语言形式上“学”与“会”互换了位置,从逻辑上说,就是偷换了概念。审题一旦换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就会造成偏题,跑题和离题的后果。但命题作文的题目有的大而抽象,有的小而具体,都在写作时遇到障碍怎么办?学生可以利用概念间的属种关系审题。如作文《理想》,题大且空,可采用扩大内涵,缩小外延的办法;可以写成“仁人志士的理想”,“弱小者的理想”,“青年学生的理想”甚至“我的理想”等或将其中的两个组合起来写;也可以成“理想的重要性”,“理想就是动力”写前者包括和后者,写后者只是写了前者的一个方面,都可以。这叫大题小做.在如《父辈》题小且实,可采用缩小内涵,扩大外延的办法:可以写成“父亲和叔伯们”,也可以写成“父亲和叔伯一样辈分的人们”等或将其中的两个组合起来写。这是小题大做。一般来说命题或自己拟题的作文,审题出现的问题进本上都与逻辑问题有关。立意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立意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读者便是主旨,虽然这两者不尽一致。立意(有的题目就体现里立意)往往是判断,不完整的推理不多。记叙性文章即使是主题先行,有时也会看不出所立之“意”是否违反逻辑,因为这类文章意在写个别的人,偶然的事,只要作者不出来说理或说理概括得正确即可。但学生常常在升华主题的习惯驱使下,学《伊索寓言》做法,为自己的记叙内容说理,弄不好会出逻辑问题。议论性文章任务就是说理的,出逻辑问题的情况要多。如将“勤奋出天才”作为文章“意”。根据逻辑判断原理,“勤奋”是天才的必要条件,但一些学生常会误将“勤奋”当作“天才”的充分条件,甚至当作充分条件。

那么,许多“勤奋”者而不能成为“天才”,便无法作解释了。在这样的虚假的违反逻辑的说理中,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勤奋”的真正涵义,一方面会滋长了说假话的习惯,一方面会形成放弃“勤奋”的意念。在立意上有这样的问题,在文章的行文时也有这样的问题。议论文的归纳和演绎两种论证方法就是两种逻辑推理形式。在实践中,完全归纳法很少用,在议论文的论证时更少用,而经常用的是简单枚举推理。但运用枚举归纳如果选用材料不当,极易造成以偏概全的蛮横之理。因此,在材料准备上要选择各类有代表性的尽可能多的材料,然后再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几个材料进入文章。演绎推理在使用时,最多的三段论。学生在学过三段论知识后,深有感触地认为,原来我们经常在使用三段论。事实上,无论是学过还是没学过逻辑的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三段论说理,只是更多用地是省略形式。懂得三段论概念,公理和规则可以更自觉地掌握说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二、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所谓整体阅读,就是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逻辑思路。凡是好文章其思路必然体现逻辑性。我们告诉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整体阅读的方法有所不同。

说明性文章以说明为主。从逻辑角度看,说明一个事物,总离不开揭示反映该事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各种说明方法都是在说明该事物的性状,功能,种类和关系等,说明顺序也必须符合逻辑性。如《眼睛与仿生学》主要说明眼睛的功能及如何利用仿造功能。其说明顺序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先单眼后复眼,先眼睛后仿生。在最后介绍仿生学时涉及到许多具有属种关系的科学逻辑。

记叙性文章以记叙为主。其逻辑比通常所说的推理以及复合命题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处理命题间的'关系的。记叙的逻辑主要反映为记叙线索,记叙顺序,语境推理和从题材到主旨的推理。如巴金的散文《等》从五个材料:眼前的灯;给我指路的灯;艾尔克的孤灯;为恋人点燃的灯;拯救友人的温暖的灯。运用归纳推理得出:“在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这样的结论。

议论性文章以议论为主。议论的主要表达手段为论证。论证是由断定一个或一些判断的真实性,进而断定一个或一些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和表达的过程。整个论证过程,至少有一个推理。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在古代诗歌的阅读中同样需要逻辑思维。如苏轼在写给宋代书法家石苍舒的诗《石苍舒醉墨堂》中有“人生识字忧患始”句,要理解这句诗非运用逻辑思维不可。“识字”与“忧患”有何关系呢?因为识字就会明理,明理就会说理,说李白就会惹事,惹事就会招致忧患。通过条件推理我们就能明白而深刻地理解苏东坡将“识字”与“忧患”两者写成因果的道理了。

无论在阅读的教学中还是阅读的考试中,学生会遇到不少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课文之处,我们需要切实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八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以便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对于学生来讲,形成逻辑思辨能力,可以帮助其更好的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各种专业问题,从而得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逻辑思辨能力为目标开展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得到加深,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问题更好的认识事物。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社会的用人单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同时更需要拥有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确保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实现事务的灵活处理,更好的取得自我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加强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的职业发展水平,也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重要作用。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九

语文是一门基础科目,也是一门综合性科目。它不仅仅是一个字一个字拼凑成的文字,更是一门有深刻内涵和思想追求的学科。学习语文不仅需要注重理解文字表面意思,更关键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理解、领悟和运用语文知识。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语文心理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心态决定语文学习成败。

语文是一门属于语言类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运用的数理思维,语文需要的是语言思维。因此,学好语文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语文必须认真、敬畏。有时候,我们在语文考试之前就给自己设定了已经失败的心态,这样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发挥。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调整自己的语文心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语文时要有高度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第二段:汲取阅读体验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两大方面,阅读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事实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领悟文字背后的思想与情感,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和哲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阅读素材,这些素材可以丰富我们的内涵,并带给我们更加自由的想象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相应的阅读体验作为支撑,只有广泛的阅读积累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传递给读者,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和风格。

第三段:对课文情感投入加深认识。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课文深入地了解,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涵和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对课文情感投入。通过对课文情感的投入,会让我们更加认真地去思考和理解,进一步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同时也会让我们对课文产生更深入的印象,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随时应用。同时,也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尝试多读并理解课外读物,这样能够更好地认识语文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段:交流合作提高集体语文水平。

语文学习是一项集体活动,只有相互交流合作,才能够为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切实掌握语文知识而不仅仅限于应试。在集体中,我们可以与同学们分享语文学习中的感悟和心得,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提高。并且,交流的过程也会引发新的思路和新的话题,进一步增强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也会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广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解。

第五段:借助智能工具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

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也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加高效、便捷。如今,许多语文类的应用已经涌现在市场上,比如说各种字典、词典、作文软件等。这些工具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便捷的文献查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辅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写作。而我们也不仅仅是盲目地依赖这些工具,还应该学会怎样正确地使用它们,因为它们只是一种辅助工具,我们的目的还是要通过它们来更好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结:语文心理是学好语文必须重视的一环。要让自己更好的学好语文,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内心始终保持充满活力和信心。通过对课文的情感投入和阅读理解,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出对语文的内涵的理解和热爱。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多多交流合作可以让我们共同探讨语文知识,共同提高语文水平。而智能工具的运用,更是语文学习的现代化必备方式。只有综合利用好各种资源,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十

人的素质是蕴含着先天、后天、生理、心理和社会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结构系统。然而,心理素质又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需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体现。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语文教学中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特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

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它在学生个体心理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的发展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动力。

通过自我意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启发学生自觉,使他们有一个符合实际的自我意识。首先,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学生行为的反映。在语文活动中,教师对“优等生”过分关注,而对“差等生”过分淡漠或过分热情地帮助等教学行为和伴随的情绪反应所传送的信息。会使成绩差的学生认为老师觉察出他们学习能力差,从而助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产生自卑,压抑、消极的自我意识。为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一视同仁。如在课堂上,要把发言机会洒遍到每个角落;在作业批改中,多发现一些“差生”的优点,错了以后,允许他们在修改以后再进行批改并同样给予优秀的机会;平时,能把“差生”在学习成绩以外的一些优点公布于众,并请他本人向大家作有关经验介绍,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其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控制过多过滥的竞赛和考试。

通过竞赛、考试,“一半喜欢一半忧”,竞赛情境下的失败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一种相当大的破坏力。原因在于竞赛情境加强了社会比较。这种条件下的失败表明了个人能力缺乏的倾向,不必要,过多过滥的考试和竞赛强化了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错误归因和消极的学习行为,长此以往,学习只会看到自己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人,会使人丧失信心,遇事畏缩不前,导致人形成怯懦、沉闷,无生气等特点。反之,在考试和竞赛中,成绩一直优秀的那些人容易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处处都比别人强,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容易形成盲目乐观、傲慢、自以为是的心理品质,这同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成功心理学家们认为,人际关系在一个人的成功中占80%的比例。人际关系的外延很广。包括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同志关系等。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比如真诚欣赏对方,善于倾向,宽以待人,增加主动性,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求大同、存小异等,都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技术。需要指出的是人际关系的辅导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障碍,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人际交往的积极功能,使人的性格逐渐趋于完善、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可挖掘教材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

(1)欣赏对方。人都有自尊的需求,而儿童自尊的获得常常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人的称赞、夸奖,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也往往会给儿童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十分有利于增强儿童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和愿望。同时,善于恰如其分地称赞别人,也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个技巧,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学会倾听。在人际交往中,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能了解他人心中的感受和想法,才能了解到别人希望自己怎样对待他。儿童常常不容易做到这一点,他们更多的是凭自己的需要和意愿,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这将妨碍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辅导学生学会倾听。

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的而共同进行的某种行为。在当今这个时代,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作已越来越显现出了它的重要性。不管是个人要取得成绩,一个组织要发展,一个国家要强大,还是社会要进步都离不开“合作”两字。而目前的学生,由于认知发展的局限性,再加上“独生子女”等带来的许多主客观因素,做事情常常容易以个人的角度出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合作,对他们来说仅仅是留在口头上写在文章中的“。

口号。

”而已。为此,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挖掘教材内部蕴含着的教育因素,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感受合作、尝试合作,并逐渐走出“自我中心”的阴影,从而形成良好的固定的合作心理。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一个适应社会,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应该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并了解自己价值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基础,且不断内省。当今的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美好年代,见多识广,思维敏捷,生活安逸,但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偏面理解,只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而看不到事物消极的一面,有的还为此挺而走险。价值体系的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价值体系的建立过程并学会澄清自己的价值体系。使得每个学生对“金钱”这一物质能一分为二、客观地看待。

生活中,悲观厌世、自暴自弃的学生少了,而热爱生活,性情开朗的学生多了。更为主要的是,通过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发展性心理素质的辅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得到了和谐、同步地发展,每一个学生日臻趋于完美。(上接第107页)。

综上所述,21世纪是一个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多元文化交际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扫除学生在英语实际交流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培养出语言基础扎实文化知识丰富、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强的外语人才。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十一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从逻辑与语文的关系看逻辑思维训练。

人的大脑机制最能说明逻辑与语言的密切联系。科学家很早就发现逻辑思维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这个功能分区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大脑分区是一致的。发展逻辑思维,锻炼了大脑左半球,也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老师们都有这种体验,数理能力强的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也很强;很多科学家如物理学家吴健雄、钱三强,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学时期就首先以他们出类拔萃的语文能力而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逻辑思维与语文的联系还可以从语文领域的四大要素来看。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这四种能力都是以思维,包括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写是说的书面形式,作者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必须遵循人类共同的思维规律,没有逻辑思维,是不可能把复杂的道理和感受讲清楚的。至于读和听,如果弄不懂人家话语间、文章中的逻辑架构,实际上就是没有真正听懂、读懂。叶老对语文与思维关系的精辟阐述,为语文教师揭示了发展思维,尤其发展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逻辑学科知识为基础,而逻辑学科知识也正是语文知识的组成部分。传统语文总是把语、修、逻相提并论,逻辑知识短文也曾进入语文课本。目前流行着语文八字宪法之说,这八个字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生画知识树,总少不了“逻辑”的位置。可以说,逻辑是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语法、修辞等专科知识共同建构了语文知识的整体框架。可以说,缺了逻辑的语文知识是缺腿的、不完整的。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普及逻辑知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十二

1。运用积极心理暗示行为。

威廉杰姆士认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实验均表明积极的心理暗示能产生“情绪效应”和“期待效应”,让学生树立与保持积极的心理,积极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获得学习的巨大效益,体验到极大的学习乐趣。因此,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时时以富有人格魅力的“德漠克利特式的微笑”溢于脸上,不遗余力地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心态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营造和谐、融洽、亲和的课堂,创造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暂时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找到自信、赢得力量,学习优秀的学生能感到欣赏与赞许,从而更加促使学生自主、自愿、自由学习。

2。构建和谐师生环境。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民主和平等的,要有较强的凝聚力、向上的活动风尚、积极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乐教,教得效率高,学生乐学,学得质量高。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人格修养,以积极的心理投入师生关系的建设,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人生感悟去理解、影响、塑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给予学生过多的约束和控制。其次,教师应“弯下腰、蹲下身”,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生平等、互动交流,耐心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应优化评价策略,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要适当通过学生间的心理互助和情感交流,实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的案例。

接下来以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为例,谈谈积极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为了将本课多而零碎、枯燥抽象的知识讲得条理清楚、形象生动,笔者以“花的梦想”为线索,将有性生殖过程中复杂的生命现象有序地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不零乱,富有整体感,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树立为实现梦想努力学习的决心;指导学生制作、使用简易实用的“植物双受精”的简易学具,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得隐性世界显性化、抽象世界具体化、静态世界动态化、单一世界多样化,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显得生动活泼;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提高素养,生成情感,促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教学过程中,以“花如何实现梦想”为主线进行线索教学,通过“一步曲:开花、传粉;二步曲:花粉管的萌发和双受精;三步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梦想“三步曲”的呈现,借助问题的引领和生活化的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假设、验证、结论,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生成。最后,借助视频再次重现“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和种子的形成”一系列过程,总结升华:花的梦想———形成果实和种子终于变成了现实,每个同学今天的梦想可能就是明天的现实,让我们调整好人生航船的方向,瞄准目标,拥抱梦想!在课堂结束的同时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结语。

“处处留心皆学问”,积极心理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效利用积极心理的正向功能,有助于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风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十三

语文是我们人类最为普遍和基本的工具,也是人类交流和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语言的运用涉及到许多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之一就是心理因素。在我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语文和心理学之间的紧密关系,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语文能够影响情感。

语文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其中所体现的语言情感是会被直接传递到我们的心理上的,比如,一首令人感动的诗歌、一篇激励人心的演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些语言作品都可以直接激发我们的情感反应,让我们充满热情。

二、语文能够增强认知。

语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和语言认知能力,这是因为语文包含了许多语言的基本要素,如:语法、词汇、逻辑和修辞等,而这些要素恰恰是认知的重要元素。例如,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在增强我们对思维方式的认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

三、语文能够塑造人格。

语文在人生的决策和选择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语文本身就承载着我们社会和个人价值观念,影响我们的人生道路。在语言的使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随时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并通过不断的语言反应加深自己对人性和社会价值观的认知,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形象和人格魅力。

四、语文能够促进沟通交流。

语文是人类交流的最基本工具,同时语文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身份标识的象征。在有效的语言交流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积极参与语言的传承和推广,使得我们在沟通中更加得心应手。

五、语文能够促进情绪调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总是介入我们的心理状态,语言的内容和方式都能够影响我们的情感和心理反应。所以,我们需要学会使用语言来调节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例如,在工作中,我们需要以准确的语言表达表达自己,同时也需要以正确的语言方式来处理他人的情绪问题,这样才能够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

综上所述,语文和心理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语文的使用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认知、人格和沟通、情绪调节等方面,所以我们需要注重语文学习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对语言的使用方式和语言环境所承载的价值观的认知,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只有摆脱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才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语文心理范文范本篇十四

【提要】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要增强学生竞争合作能力;最后,要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育。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素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青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提倡“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亮点。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很棒、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心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最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不爱提问也不爱发言。在上《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这一课时,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其他同学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我”这一形象特点:聪明伶俐、有才能、会写文章、又幽默等等。只有那位同学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他没有同情心。”(教学论文)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同学们纷纷针对他,说他什么没有同情心了,他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那么小的年龄就出来打工挣钱了,他不同情他父母亲的辛苦,他能这样做吗?那位同学面红耳赤,嘴里蠕动,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自以为是不识人情世故的人,面对失意的希金斯,他不但不同情,反而用与己无关的那种幸灾乐祸的心态来嘲讽和挖苦别人,这种不尊重他人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他说得有道理,在他说完之后,我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位同学的自信心得到了肯定,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了,想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更持久、更主要、会更有力地促进其对语文的学习。

二、增强学生竞争合作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是维持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抗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承担起这个责任。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有意的操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为了让学生适应初中生的生活,在课堂上搞抢答比赛,即以班里自然组为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小组抢答,正确者十分,回答不正确,继续抢答,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回答得多且都正确的组分数就高,期末给小组每个同学嘉奖。刚开始学生不太适应,有些拘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背一些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背诵比赛,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同样是自然组为小组进行。在朗诵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诵流畅,诵出情感。老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经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例如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计”成功实现,除了他遇事沉着冷静外,应该还有一点就是合作的力量。试想,在施行“空城计”时如果稍不留神或没有好好合作,“空城计”还能成功实现吗?可见合作是多么重要。

三、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约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做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的人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是老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育和锻炼学生的意志。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事迹,如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自身周围的典型人物,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吸取精神粮食,磨炼意志。例如,第三册中的课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要表现袁隆平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灭的奋斗精神,体现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当时的处境怎样?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悟到他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极,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思考:学生学习上的失败怎么看待?如果在身处逆境时,你会怎么办?以此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的坚强意志。

其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引导学生读《名著引读(一)》时,有意识地推荐并强调学生去看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让学生知道高尔基是在经历怎样的磨难,完成自我的提高,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又如在引导学生读《名著引读(二)》时,有意地输灌给学生们关于音乐大师贝多芬一生坎坷,似乎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给他遇上了。但他并没因此退却,并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事实。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就这样,他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在痛苦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从而学习他那种在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电视给人以视听的感受,因此,也可以结合语文教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收看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近段时间湖南台播出的一栏目:“极限大挑战”,要求参赛选手们在种种阻碍下完成任务,达到挑战成功目的。这需要选手们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增强学生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当然,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很广,培养的方法也很多,以上只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看法和体会。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作者),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电子版)。

2.汪基德等编著:《教育信息化与学生心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8。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民族学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