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品牌传播论文范文(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44:00 页码:9
最新品牌传播论文范文(通用13篇)
2023-11-18 13:44:00    小编:ZTFB

"总结是对我们经历的一段时期进行梳理和总结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写总结时,要注意结构的清晰,逻辑的严密,表达的准确。总结是一个全面概括和思考的过程,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品牌传播论文篇一

通过这几天的走访,我深有感触!

一、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卷烟消费结构的提升。

沂蒙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在农村市场,吸食者可以说没有品牌意识,卷烟价格是其选择的决定因素。在农村市场,销量较好的品牌就是价格较低的品牌,比如公主、老仁义、葡萄等。所以,在消费水平较低的市场,价格是决定消费者选择决定因素。不管你说得多好,老百姓手中没钱这是一个现实,这种情况决定了购买力低下,在短时间内也没法改变。关于拉升消费结构这一问题,我认为,农村市场不是主力军,农村市场潜力很小或者说暂时没有潜力。现在如果只单纯强调结构,农村这块市场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低档货源减少,烟叶、烟丝、假冒卷烟就会迅速占领市场,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二、城区市场,中高档烟的消费可以。低档卷烟有需求但不是必需!

城区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对中档烟的需求量较大!对拉升卷烟结构的潜力很大。比如精品大鸡,清香哈德门销售情况很好。高档烟销量较好的应属沂蒙山精品哈德门销量较差。总体来说,将军集团的卷烟销量好于颐中集团的卷烟。这说明人们对品牌的选择,与人们的吸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不会变化。

针对这块市场,我们要坚决切断低档卷烟的供应,虽然以前也是这样要求,但没有做到实处。城区市场虽然对低档烟有需求,但城区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这样一来,如果市场上没有低档卷烟,人们有实力购买中档烟,价位主要在20元/条—40元/条。城区市场应成为拉升消费结构的主力军。

三、卷烟市场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规范是任何事物进步发展所必需的,只有规范了,发展才会有后劲。当前的卷烟销售存在着诸多的不规范,比如,低档烟回流到城区市场,个人行为的让利,不同市场间的相互渗透等等,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的市场没有管理好,而且也搅乱了别人的市场,更为严重的是打乱了整个公司的计划,影响了整个费县市场。因此,我们不应只看自己的市场,也不要只看个人的利益,应该树立全局意识!大户批发现象也值得我们重视,有时,公司低档卷烟都没有,可是一些大的批发部却有,他们加价批发,这不仅影响了小的经销商的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规范。这样看来,进一步规范市场,要先规范我们的意识,提高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

卷烟品牌调研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本站()。

品牌传播论文篇二

品牌传播是企业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品牌传播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品牌价值,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让消费者产生认知和信任感,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如今,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品牌传播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全面化。

第二段:说明品牌传播的关键因素。

要想做好品牌传播,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运用多种媒介进行全面而又精准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品牌声誉和颜值、传播触达度和选准度等因素也至关重要。唯有通过合理的品牌策略和营销手段,切实有效地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好感度、乃至与品牌的互动程度,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第三段:总结现行传播手段和面临的挑战。

媒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品牌传播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除了传统媒介外,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公交、地铁、户外、网络等渠道都被广泛应用,形成了全媒介品牌传播格局。但随着媒介消费的个性化和深度化,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分散、传播效果受到淡化,品牌传播的效果受到挑战。因此,品牌传播需要不断创新、融合、差异化、个性化,迎合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才能得到越来越好的传播效果。

品牌的传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这种沟通要通过传递真实的品牌故事和感性的品牌形象,描绘出品牌的生命力和价值观念,打造出精神与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树立起可信、权威、专业的品牌形象,依托信誉感促进品牌快速定位,加强品牌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品牌的美誉度。此外,在运用多种媒介进行宣传的同时,需要科学评估传播效果,根据效果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传播策略。

第五段:强调品牌传播的持续性和后续规划。

品牌传播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投入,正如成功品牌经理人所说:“品牌建设是一生的事业,它对自己和公司都意义重大,品牌建设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只有通过长期的精耕细作,才能打造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让消费者真正把它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同时,还需要充分评估市场形势、竞争格局等,拟定有效的品牌规划和执行方案,使品牌传播始终保持高效性和长效性。

品牌传播作为企业深入市场、占领市场、赢得市场的重要途径,在今天的互联网格局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总结分析和人性化的传播方式,做好品牌传播,提升企业和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成为破局发展的必由之路。

品牌传播论文篇三

城市品牌是良好城市形象的缩影,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标志。一个城市的品牌和形象是它最大的无形资产,塑造传播得好,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品位,而且能使城市增值,置换出更大的政治效应、经济效应、文化效应和环境效益。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城市品牌营销已日益成为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武汉在城市品牌营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的整体营销与宣传力度与日俱增,越来越成为招商引资、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力量。但与国内外其他大城市的品牌营销相比,还存在营销措施单一、品牌影响力不大等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品牌营销的成功经验,武汉市要形成持续的品牌传播力,就必须根据城市自身的有利条件,整合各种营销传播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包装、宣传、扩散、灌输武汉城市品牌理念和风格,将武汉城市发展的目标与理念,内化为全体市民的信念和自觉行动,外化为武汉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一、 整合传媒,形成合力

媒体对于城市而言,不只是具有传播价值,更具有城市品牌提升的价值。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杂志、路牌、事件营销等多种媒介的整合营销,能够凸显城市特色,传递城市品牌核心价值,扩大城市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一)通过新闻报道等纪实方式,传播武汉城市动态,再现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城市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对于那些没有亲身到过某一城市的人来说,对这座城市精神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传媒的报道。武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革命建设实践孕育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应充分借助地区性、全国性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体,向人数众多、范围广泛的人们公开、定期传递武汉市的光辉历史、发展动态和市政建设信息,增进公众对武汉的了解。

(二) 通过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等手段,集中扩大城市影响力

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城市品牌形象的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城市自身的定位和城市面貌,也是沟通品牌和目标受众的纽带。自从1999年4月中国威海在中央电视台投放了第一个城市形象广告后,中国城市品牌传播热潮越涌越高。据有关统计,2015年,仅江苏省就有20多个市县(区)在央视投放城市形象广告。而央视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两个多小时的节目里,城市形象广告就多达一二十条。然而武汉市在城市形象宣传方面滞后,纵观各类媒体,武汉市投放的城市形象宣传广告凤毛麟角。武汉市应站在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武汉市城市品牌作为城市的重要资产进行投资和保育,制作不同档次、内容的城市形象宣传画册、系列图书、vcd形象专题片、广告宣传展板等,在各类广播电视媒体播放;在各种经贸文化活动、招商洽谈活动、展览会、重大节庆活动的现场发放给贵宾;在本市各大宾馆、各旅行社、出租汽车、主要旅游景点分别摆放一部分,供游客浏览、阅读等。

(三) 推出影视名品,打造城市魅力名片

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近代风云激荡,武汉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灿烂的篇章。武汉市应利用历史拍摄与此有关的影视剧作,深化武汉在全国公众心中的正面印象。

(四) 发展本地媒体,传媒与城市品牌联姻

一个有影响力的传媒对一个城市影响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中国传媒的兴起,湖南传媒也异军突起,不断创造着中国传媒的神话。从《快乐大本营》在全国掀起的综艺热到《超级女声》创造的收视狂潮,从电视传媒到报纸传媒,传媒湘军一次次引领潮流,成为长沙极富朝气的文化品牌。因此,鼓励、支持武汉电视媒体,纸质媒体做大做强也不失为提升武汉城市品牌吸引力和辐射力的重要措施。

二、政府发力、扩大影响

武汉作为“中部引擎”,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武汉应成为“中部崛起”最响亮的关键词。武汉市城市品牌的执行和传播,必需要有坚实的组织和制度支撑。借鉴香港经验,应由武汉市政府宣传部门负责城市品牌的设计、规范和管理,而各分类城市产品的营销部门(如旅游、投资、开发区等管理机构等相关的社会团体)则分别负责分类城市产品的营销规划和实施。因为品牌管理发挥着形象协调的作用,应由武汉市政首脑担任最高协调人角色。而政府新闻宣传部门,应从制度上进行创新,加大公共关系、城市营销、城市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只能,并负责和市民进行有效沟通。

武汉正处于大发展的战略机遇黄金时期,社区建设、农村家园行动计划、旅游、杂技、食博、文博、机博、科技教育、产业经济、名企名牌、招商引资、老工业基地改造、历史文化名城、园林城市、武汉城市圈、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等,都是城市品牌推广的重要宣传。每一张牌的使用,都意味着投入、产出与效益。武汉时下含金量最大的牌应是一个“中”字(中部、中西部、交通通讯枢纽、腹地广阔、城市化作用),其次是一个“水”字(绿色、宜居、可持续发展)。武汉市政府要抓住机遇,借力使力,把国策化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彰显武汉市魅力与活力。

其次,政府公务人员在出访、会议等活动中,也应该有意识的宣传武汉城市品牌,扩大其影响力。

三、合纵连横,品牌借力

业总产值的49%。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武汉市名牌创建工作还相对滞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名牌产品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加快名牌建设,提升武汉城市品质,还任重而道远。

(一) 强化政府规划引导,着力培育名牌产品

全面完成《武汉名牌战略“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加快制定《“十二五”武汉名牌产品培育规划》,进一步完善名牌产品培育体系。结合我市主导产业、优势行业的发展,重点支持一批消费类产品品牌,扶植一批装备类产品品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类产品品牌,发展一批服务类产品品牌。完善名牌产品扶持政策,引导鼓励更多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对获得世界名牌、中国名牌、湖北名牌、武汉名牌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

(二) 发展壮大名牌群体,扩大城市品牌效应

支持武钢、东风、武烟、武石化、神龙等名牌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利用产品、技术、管理、营销等优势,加快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使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集中,不断壮大品牌企业实力。充分运用名牌的影响力,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方式运作,积极打造行业品牌和城市品牌,促进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与行业品牌、城市品牌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三) 加强名牌宣传保护,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深入报道、集中宣传武汉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业绩、成功经验、优势产品,帮助名牌企业巩固扩大市场,提高武汉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把实施名牌战略引向深入,争创更多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产业,打造“武汉创造”品牌,提升城市品质和影响力。

四、 城市个性,文化是魂

(一) 发掘历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提炼武汉城市气质

汉市的发展过程中,却没能很好地彰显荆楚文明。因此武汉市应重视文化建设,发掘文化资源,展示文化品牌。通过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推动城市的发展。

(二)科教兴市,吸引人才,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武汉市影响

目前就武汉来说,各级各类学校2739所,其中高等院校59所,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是国家“211”和“985”工程名校,在全国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据统计,武汉每3.5人中就有一个是教育人口,教育文化产业是武汉扬长避短的“撒手锏”。因此,教育文化产业应作为武汉的城市名片,成为武汉市城市品牌的定位点之一。同时,政府应重视科技,着力于吸引人才来武汉创业,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高素质的有生力量。

五、环境景观,提升品位

城市环境与城市品牌好比绿叶与红花,没有前者的装饰和衬托,就难有后者的美丽与鲜艳。因此,打造城市品牌必须把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之中。

(一)城市标志物

武汉城市的名片一般是黄鹤楼、归元寺等,这些都是在古代形成的,多少年没有变化。近代至现代还没有形成一个武汉市民与国内外游客普遍都认可的标志物,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因此,对武汉城市标志物的确定,可通过组织专家和发动市民相结合的形式,对现有建筑物进行确认;或在新建公共设施时,专门设计具有武汉特色的建筑。城市的标志物一旦形成共识后,应调动所有的舆-论工具,利用一切对外交往的机会,特别是代表政府部门的对外联系,在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中进行宣传,在旅游景点和旅游用品中进行标识,在城市的入口处进行显示。确定武汉城市标志物应及早提到议事日程。

(二)道路桥梁

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是中国第一条横跨长江的桥梁,不仅功能齐备,而且样式美观。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眺望四周,望大江东去,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尽收眼底,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可谓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五十多年来一直是武汉这座美丽城市的标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建设道路桥梁时着重解决“功能”问题尚力不从心,无暇再顾及成不成风景的问题。但2015年,在检修武汉天河机场时,不仅注意了工程本身的造型,而且讲究了环境的美化,力图把天河机场路沿线建得有层次、有色彩、有规模,不仅有立体绿带、还有水域、湿地,从机场一出来就能感受到武汉的魅力。而188公里长的外环线两侧,绿化厚度将达100米,构架气势恢宏,现已完成140公里,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飞跃。在今后的武汉城市形象建设中,如能更注重道桥上的规划,如在城市入口的道路交叉处设置供人欣赏的标志物,这对外来入城者定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布局中的“闪光点”,有人把广场称“城市之厅”,可从中显示城市的品位与文化素质。

广场的“文化氛围”应该是“气质”型的,而不是标语口号型的。应该以高雅的环境来烘托,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其文化品质。上海人民广场是近年来改造得比较成功的,布置了绿化和雕塑;在具有现代气息的地铁自动扶梯出入口,都有雅致的绿化和建筑小品点缀;广场一边是朴素大方的市政府大楼,一边是线条流畅的博物馆;入夜灯光衬托,花团锦簇,成了一道洗脱商业之气的风景线。所以,借鉴上海人民广场的经验,改造武汉原有广场和新建城市广场时更应注重“文化氛围”,以此提升城市品位。

(四)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是初入一个城市最先感觉到的城市印象。近年来武汉城市建设发展较快,每年几乎近有10条道路进行改建、拓宽和延伸。由于武汉城市性质的特殊(省会城市、经济中心城市),车流量、人流量都较一般大中城市频繁而集中。但道路交通管理不严,乱穿马路、乱停车辆、人车混行的现象严重存在。在有些道路上,人行道已被占作他用或已被汽车压得高低不平,行人走在马路上,马路又成了停车场,原来尚可通行的道路变成了狭窄的管道,有时大小车辆与行人挤成一团。到夜晚,一些人行道上都停满了汽车,原来按行人重量设计负荷的人行道被压得七高八低,无人去管。改善武汉城市交通也是提升武汉品牌影响力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五)市容环卫

有人形容武汉的市容环卫好似“懒人洗脸”,只图脸上鼻梁旁边一圈好看、干净,耳朵后面再脏、再难看也不管了。即便在闹市区主干道旁边,有些“脏、乱、差”现象也是触目惊心的,路人皆掩鼻而过。与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的形象要求,实在是格格不入,必须迅速改观。

六、居安思危,危机管理

世纪之交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sars疫情的冲击及印度洋海啸等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影响,使得城市危机管理(包括危机预警和危机处理等)受到城市管理者和学界的高度重视。人们认识到,如果没有充分的机制保障和专业的应对措施,再好的城市形象也可能因意外的事件而毁于一旦。香港回归祖国不久即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一度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但还是坚定实行既定汇率和自由市场制度,同时大力倡导和弘扬香港人不惧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特质,稳定了国际舆-论对香港的重重疑虑。在sars疫情后,香港为重振经济和旅游,推出了一系列大型营销推广活动,其间成功的危机公关和营销沟通,被业界传为美谈。总之,城市危机管理,已成为城市品牌管理中的重要议题。武汉市应积极建立一个与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危机管理模式。以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复杂的危机处置问题。

武汉城市品牌传播是一个整体的营销系统,是城市营销者将武汉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貌等向外界持续传播以形成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武汉印象的过程。营销者应综合以上所述传播策略,武汉城市的正面形象要保持和强化;弱势的形象可通过基础的建设和营销沟通大为改观;矛盾的形象(如不同群体对同一城市所持的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变;负面形象则需要精心的策划和长期的努力去扭转,从不利因素中发掘积极因素,持续努力排除不利因素。从而通过成功的武汉城市品牌营销,提升武汉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一部分 武汉背景分析

一、人文历史分析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正式动工,历时两年建成通车。

武汉人文历史丰富,具有黄鹤楼、古琴台等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地理位置

武汉位居中国经济地理中心,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根据国家新一轮综合交通规划,武汉将建成为全国四大铁路主枢纽之一、全国区域航空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通道。依托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武汉历来是中国的商贸重镇和国内外客商的投资目的地。

如今,漫步武汉三镇,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实施,大桥飞架、隧道掘进、地铁延伸,“水、陆、空”立体建设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推进,武汉步入前所未有的大建设、大发展时期。

三、自然资源

(一)气候: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

(二)水资源: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布,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从市区两侧汇入长江,形成以长江为干流的庞大水网。

四、金融商业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武”字头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

(1)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

汽车工业: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等;

通信:武汉烽火、楚天激光、武汉长飞、武汉凡谷、nec等;

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烟草:武汉卷烟厂;

医药:武汉健民药业集团等。

(2)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

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截至2015年10月18日,

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 另外,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

(3)金融商贸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的主要金融指标均处于前列。

截至2015年8月,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有汉口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交银国际信托、天风证券等5家,已有20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在武汉设有营业机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武汉的营业网点均超过100家,武汉的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同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唯一设在中部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负责管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依托武汉市金融业现有基础以及未来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湖北省及武汉市计划将武汉打造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周边省份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武汉商业高度发达,2015年商品零售总额达1850亿人民币。本地商业零售企业有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中商集团、汉商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总部。宜家也于2015年进军武汉,在汉建设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计划2015年投入使用。知名商场和购物中心有汉口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武汉国际广场、江汉路步行街、新世界百货,武昌的群光广场、光谷家乐福、光谷大洋百货、销品茂,汉阳的汉阳商场、21世纪百货等。

五、科学教育

(1)科技资源丰富。

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大学52所,重点学科65个,在校学生有76万人,居全国第一,每年有12万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全国。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科研单位105个,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共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两院院士49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0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7个,科技产业化基地14个。武汉市是全国第一个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谷),全国第一个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唯一的生物安全最高等级p4实验室。武汉市科技竞争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全国第三。

(2)科研活动活跃。

2015年,武汉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投入科技活动人员8万多人,比2000年增长62.7%;投入科技经费92.56亿元,增长118.1%。民营科技企业4600户,增长102.2%。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959项,项目经费4.81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国家"十五"期间设立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中,除磁悬浮列车外,武汉市参与了11个专项攻关。武汉市是全国技术市场发源地,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从2000年的23.3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1.59亿元,增长78.4%,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

(3)科研成果丰硕。

2015年,武汉市专利申请量8125件,其中发明专利1733件;专利授权量2855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武汉市高新技术产值从2000年的`332.2亿元增加到2015年1110.7亿元,年均增长22.3%;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0.8%提高到14.8%,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武汉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武汉市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产业。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从2000年的134.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80.7亿元,年均增长23.6%。

六、创意产业

(1)动漫产业生机初显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动漫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美院等15所高校专门开设了动漫专业,培养从专科到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动漫人才,年招生规模超过千人。武汉东湖高新区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建设的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中心,为武汉动漫产业提供着有利的技术支撑。

武汉迎来了动漫产业的春天。一个集动漫研究开发、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动漫制作和公共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光谷动漫产业园已初步形成。此外,2万平方米的光谷动漫城已完成规划设计,将成为动漫产品展示、体验、交易和技术交流的平台,成为国内最大的动漫城。

(2)文化创意园方兴未艾

光谷数字创意产业将分为5大区域:核心区包括国家动漫产业园、国家数字媒体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园、工业设计产业园等;数字体验中心位于光谷广场大厦内,将成为数字创意产品的展示窗口和交易中心,并形成环绕高新区的创意产业带,包括珞珈创意园、华科创意园、华师创意园等。

(3)创意设计之都风华初露

武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多优势。盘龙古城、琴台知音、黄鹤名楼、归元古刹、碧波东湖、百年名校等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武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不竭源泉。而武汉居全国大城市第三的科教综合实力,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智力与人才支持。所以把武汉打造成“文化创意之都”,这样的目标并非奢望。

2015年中国钢铁冶金科技奖暨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评比中,武汉钢铁公司多项成果榜上有名;几家较大规模汉派服装企业注重设计,其中乔万尼与法国知名设计师合作,共建工作室,定期交流,红人在意大利、深圳建起设计工作室,对接国内外流行最新资讯这些企业原创产品逐渐增多,产销量也直线上升。

湖北美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等,共同构成了武汉设计行业强大的人才输出库。

雄厚的传统优势和强大的科教资源构成了武汉设计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 swot分析

优势

1、九州通衢的交通位置

2、万象之城,天生中心

3、丰富的水资源

4、科教发达,人力资源丰富

5、创意产业锋芒毕露

6、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7、历史悠久

8、工业和金融产业发达

劣势

1、市内交通拥堵

2、环境质量较差,居民素质不高

3、产业规模大关联不足

4、经济较改革开放地位下降

5、核心竞争力没有明确

6、城市的历史文化有所淡薄

机遇

1、政策机遇

2、产业发展机遇

(一) 世界制造业中心战略转移

(二) 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

3、创新跨越机遇

挑战

1、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2、立足区域竞争新格局调整和提升了武汉在国家的城市定位

3、对武汉长远发展做出前瞻性预测,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大大拓展了城市的

发展空间

4、落实“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重点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区布局

5、着力彰显城市特色强化了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6、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与宜居城市

第三部分 武汉城市定位以及传播方案

一.武汉城市定位

综合对于武汉城市背景以及武汉城市swot的分析,为提升武汉的核心竞争

力,以点带面准确定位有的放矢,将武汉定位为“潜力之都”,主要是基于人才这个概念,在全国城市科教发展中武汉的科教水平是位居前位的,而科教的发展会带动城市创意产业,商业,金融业的发展,科教的发展最终还是人才的发展,一个城市对于所需人才的定义应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所以武汉市一所具有爆发潜力的城市。

目标受众

武汉现有的人力资源,以及其他城市的人才来武汉发展,主要是发展自己城市人才为主,吸引其他城市人才为辅,带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最后达到对整个城市的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人文气息的提升。

目标传播范围

武汉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主要范围是针对于全国以及武汉本地,武汉现有的

象,也是通过这个概念让武汉人更加自信,武汉市一个内涵的人文城市,正是这些武汉才迎来了诸多领域的发展和优秀的人才。

二.武汉市口号-------------武汉潜力之都

三.武汉城市品牌形象传播推广方案

公关活动策划

公关活动——校园文化游·工业科教游

活动一:感受名校气氛,陶冶自身情操

活动形式:1.通过报刊杂志发放赠券,与武汉知名旅行社合作;

2.组织游武汉各大知名高校

2.了解武汉各大高校的历史、文化并相互交流

活动时间:2015年12月20日

活动地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目标客户:全国各地游客

活动二:高水准科技游

活动形式:1.通过报刊杂志发放赠券,与武汉知名旅行社合作;

2.组织参观游览武汉各大知名科技园

活动内容:1.为游客介绍武汉各大科技园

2.参观游览华工科技园、光谷科技园、富士通科技园

3.分享各自感慨

活动时间:2015年12月21日

活动地点:华工科技园、光谷科技园、富士通科技园

目标客户:各大公司高层次职员

走进武汉,了解武汉

活动:武汉走进每个人的心

活动形式:通过购物,抽奖,邮寄等方式派发武汉形象明信片

活动内容:1.制作武汉城市印象的明信片1万张;

2.派发、赠送给武汉市民;

3.通过寄发抽奖的方式吸引市民使用该明信片寄往各大城市

活动时间:2015年11月~12月

目标客户:有意了解武汉在武汉发展的人

平面广告文案

标题:精彩现在 无忧未来 ——武汉潜力之都

正文:

这个城市公汽拥挤,交通堵塞

却给了思考生活的时间

创造了精彩的工作业绩

紧张而有节奏的生活

享受它,是因为它值得期待……

电视广告文案

镜号一

画面:一个青年大学生口述自己在武汉的学习经历,在图中出现华科的深邃,武大的悠久,武汉理工的精细,湖大的惬意。

对白:早上在武大的图书馆

中午在华科的实验室

傍晚在湖大的林荫道

晚上在武汉理工的创意工作室

所以精彩现在,无忧未来

镜号二

画面:一位工程院士,回忆自己在武汉见证武汉在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回顾自己学生为武汉所带来的贡献。

对白:自己从未在很多需要科研的企业呆过

但是我的学生却在不同企业运用科研成果

成就自己,一只潜力股永远在升值

不止是现在精彩

未来会有更多期待

镜号三

画面:创意产业的牵头人,武汉光谷创意园,光谷动漫城

对白:这里有活力

这里有团队

这里有供我们不断挖掘的创意

最重要的是有可供选择的潜力

所以对味的才是最好的

镜号四:

画面:一位投资商

对白:愚蠢的投资看到现在看不到未来

聪明的投资是看到现在也看到未来

我看到了现在的武汉也看到了未来的武汉

镜号五

画面:一对中老年夫妻

对白:它就像孩子一样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成长 所以我们学会了耐心等待它长大

它给予了我们一个未完待续的未来 镜号六:

画面:以上五幅画面汇总

对白(齐声说):潜力之都,等你来参与

第四部分 媒体投放计划

第五部分 效果评估

小组成员:梁仁洁 李圣 谌苗

工作总结:

1、辅助池州城市品牌案的修改;

2、优化巨成中皖文化案;

3、学习:ppt撰写。

杨海蓉陈凤玲程婧

2011年8月1日,以“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为主题,一部制作精美、立意宏大的贵州形象广告片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等黄金时段播出,打开了一扇让世人了解贵州的窗口。同样是在2011年,与贵州形象广告片同步,“贵州”形象标识发布。符号化了的“贵州”两个汉字中,隐约展现了贵州喀斯特地貌的景观,民族风情、物产资源、多样文化,贵州的山,贵州的名胜古迹,贵州的酒都以大写意的挥洒整合其中。通过几年多方位的策划传播品牌营销,切切实实给贵州带来了多方面的收益。多彩贵州风在贵阳天天演出,2012年演出收入突破了5000万。多彩贵州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占地7000亩。多彩贵州沉淀了很大的商业价值。多彩贵州酒,投资7.2亿,解决了1000多人就业。贵州旅游业近几年每年增长30%,2012年贵州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300亿,较上一年增加300亿,旅游业占到gdp的6成到7成,已经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事实上,早在2015年贵州就开始启动吕牌宣传活动,当时贵州省形象的严重缺失以及误读,改变贵州在他人眼中落后、贫穷的形象。正是在宏观的意识大背景下,贵州省制定了一系列贵州形象传播策略。

双轮三化:打造 :“多彩贵州”名片

贵州城市品牌塑造主要采取“双轮三化”模式。所谓双轮,就是通过对外宣传等公益化的活动培育品牌,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支撑品牌。公益化活动由贵州省政府主导,比如“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歌唱大赛,国际原生态摄影大赛等,针对贵州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寻找提取特色和提升品牌的方式、方法。关于品牌市场化运作,2015年底,贵州成立了直属于宣传部的副厅级单位多彩贵州中心,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专门的机构解决市场化的问题。

此外,为了专业化地运作品牌,贵州省寻求外脑帮助,请品牌专家介入。“我们考虑的问题,一是品牌价值标准化,二是品牌市场运作专业化,三是品牌宣传多样化。

整合传播: 立体式推广“多彩贵州”

对“多彩贵州”品牌,贵州省进行多方位、组合式传播,将文化与经济、新闻与文艺、境内与境外糅合到一起,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首先,从以旅游文化对外宣传为主,转变为时政经贸与旅游文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对外宣传。“近年,贵州省大力开展旅游文化对外宣传活动,初步树立了贵州宜游、宜居的形象。但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在既继续抓好旅游文化对外宣传工作的同时,又把搞好经济贸易、社会发展、投资环境等领域的对外宣传提到重要位置,逐步让外界对贵州省形成宜业的认知,进而形成系统性的品牌形象识别。在时政对外宣传方面,贵州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座谈会、金融支持贵州发展大会等一系列对外宣传活动,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周晓云说。

其次,从以形象对外宣传为主,转变为形象对外宣传与新闻、文艺对外宣传并重。事实上,要更有效地塑造贵州形象,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周晓云认为:“近年来,贵州外宣办继续加强贵州形象宣传的力度,在央视大规模投放贵州形象广告,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已成为贵州形象的代名词,赢得广泛赞誉。今年3月,经过近一年拍摄制作,新版贵州形象片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大屏幕,引起较强反响,扩大了贵州形象宣传的渠道。”同时,贵州加大新闻对外宣传的力度,整理推荐重点选题,争取重要媒体在重要时段和版面刊播贵州正面报道,通过第三方,更加权威、客观地向外界展示真实的贵州。此外,贵州还高度重视影视作品创作,借助影视作品讲述贵州故事、塑造贵州形象,《绝地逢生》、《奢香夫人》等贵州题材的电视剧先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引起广泛关注。

纲举目张:放大“多彩贵州”集群效应

贵州高度重视品牌形象塑造,提炼出“多彩贵州”品牌概念,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形成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贵州“符号”。

首先,研究分析贵州的独特性,确立“多彩贵州”地域形象品牌。2015年“多彩贵州”注册商标,作为国内率先全面注册的省级文化品牌,目前已有46件“多彩贵州”商标注册证,460项“多彩贵州”商标权注册 到位。目前,“多彩贵州”品牌整合演艺、会展、工艺、金融等产业,在市场上不断发展,拉动投资4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和延伸。

其次,挖掘优势资源,致力于形成“多彩贵州”品牌集群。近年来,贵州围绕各市 州的特点,培育了一批地域性的子品牌和子概念,如贵阳“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遵义“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等。通过打造了品牌使“多彩贵州品牌形象越来越丰满。

最后,策划实施对外宣传活动,不断丰富“多彩贵州”品牌内涵。连续4年,省政府领导率队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举办旅游推介,“多彩贵州”国片展,多彩贵州风文艺演出等系列旅游、文化交流活动,扩大“多彩贵州”品牌影响力。

双渠道触达:高空覆盖与近距离互动

在“多彩贵州”形象宣传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后,2012年5月10日,贵阳地域形象宣传广告片在央视1频道、新闻频道午间12点30分《新闻30分》栏目播出,时长15秒。此次在央视投放贵阳地域形象宣传广告片,是贵阳加大地域形象宣传力度、突出贵阳生态优势、展示贵阳现代化发展成就的一个重要举措。

央视作为全国性的大众传播平台,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可以为贵阳地域形象传播提供强有力的品牌背书。此外,央视也是传统媒体领域受众最为广泛的传播平台,覆盖面广,受众群体庞大,可以确保广告片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触达最广泛的受众。

从2015年至今,贵州在央视的形象宣传片投入,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从1亿到近2亿,高投入得来的是高回报。从2011年8月贵州开始集中投放央视,据ctr监测统计,到2012年12月31日,共有9亿人通过央视收看贵州形象宣传片,平均每人收看20次,收看3次以上的观众达到6.3亿。

在运用传统大众媒体进行广泛传播的基础上,贵州还运用新兴媒体平台进行补位,使传播更加立体化,全方位触达受众。2011年7月,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网推出“微博贵州”,每天实时发布党委、政府重要信息,目前拥有近54万粉丝,在中国600多个政府宣传官方微博中名列前茅。贵州省政府新闻办还相继在腾讯网、人民网开通官方微博,并被人民网评为2011年“十大政务微博”。继“微博贵州”开通后,贵州9个市、州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在腾讯网集体上线,“贵州微博大厅”也在2011年年底推出。目前,贵州各级政府机构开通微博60多个,涉及外宣、公安、旅游、医疗卫生、工商税务、市政等部门。

周晓云说,贵州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起来,使80/20法则与长尾效应共同发挥作用。一方面借助权威的强势媒体央视进行高空覆盖,一方面通过新兴媒体与受众互动,贵州以双渠道塑造多彩贵州形象,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央视广告公司 中视海澜 营销部推荐)

文选自:《新营销》

品牌传播论文篇四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及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品牌设计以及传播渠道正在受到严重的打击,比如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的品牌传播渠道已经开始逐渐退出市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非常猛进,对品牌的设计与传播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这种新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在品牌设计以及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实现产品价值,帮助企业更够更好的推广产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品牌设计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对于不同的传播方式,对品牌所进行的设计方案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在早期的品牌設计中主要是以平面设计为主并且大多是静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也只是文字以及图片,人们在只能通过视觉来感受到品牌的新颖。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现阶段品牌设计由简单的平面化逐渐向立体化相转变,并且融入了动听的感受,使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品牌所体现的内涵。视觉是信息传播最高速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载体,同时视觉所感受到的信息与媒介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品牌设计的主要大体方向也是依靠媒介的选择来具体划分的。新品牌的设计特点要能够与传播媒介相适应,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媒介与品牌设计的互动更加统一,关系更加紧密。

(二)对品牌传播的影响。

互联网对品牌传播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传播的方式、内容方面的改变。首先在传播方式上,由于互联网的特点使得传统媒介的局限性慢慢体现出来。传统的传播媒介与客户的互动性不强,客户只能从视觉上看到品牌,是品牌形象显的单一不能凸显个性化,并且为了达到加高的品牌识别效果,导致传统传播方式的成本现阶段也比较高。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改变品牌传播现状,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先对品牌信息进行分类,使客户在选择时更有针对性,同时又能对客户类型进行分类,使消费的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同时因为对互联网的应用使得消费由被动的接受品牌变为主动的去接触品牌,这种效果更加能够塑造品牌的形象。其次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播的内容也有所改变。互联网模式下的品牌传播为消费者提供了公开的发言权,可以及时的对品牌提出意见,以此打造了一个更加透明公开化的传播平台。企业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不再是单向的对客户表达品牌,而是建立了一个互相交流的传播模式,以此还能进一步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使公众能够对品牌作出直观的评价,并且能够及时为企业提供反馈信息,能够帮助品牌提升形象。

1、通过沟通方式的改变,实现品牌功能的提升。

品牌是一个企业运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市场中关注的焦点,尤其在现阶段,民众对于品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专业人士需要思考怎么更好的将品牌设计融入到互联网模式中国,在现阶段要想使品牌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必须为品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通过互联网的传播途径,深化民众对于品牌的印象。简单来说品牌设计其实就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一个品牌主要是通过加深客户印象来实现品牌价值。由于互联网便捷的沟通模式多种多样,使的品牌的功能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实现了品牌功能与美感的融合。在此方面交通银行做到就比较成功,作为一家传统的商业性银行,能够与时俱进及时运用互联网途径,提升品牌的亲和力。交通银行在网民聚集众多的微博上发布企业最新的动态信息,为网民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也发布一些银行产品信息,同时还发布一些社会焦点话题。另外还通过互联网发布一些主体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还准备了丰厚实用的礼物作为奖品,进一步增进了与民众的距离,提升了大众对于品牌的认识,为此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2、设计创意更加符合品牌的传播特性。

传播载体是进行信息交流的核心。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传播媒介的运用对于品牌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往往通过五官的感受来获得信息,对信息进行识别筛选,获取信息最普遍的主要是依靠视觉和听觉来完成。所以在进行品牌创意设计,主要体现在听觉和视觉感受上。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视觉信息和媒介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的视觉设计都需要依靠媒体的形式来表现品牌信息。所以在进行品牌设计时,设计者应该紧密联系传播媒介的形式,在设计的.思维、创新以及表达手法上都需要考虑到所应用的媒介,必须能够相互配套进行。不同的媒体,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发展,相应的品牌形式也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够及时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进行设计创意,提升人们对品牌的喜爱感,加深品牌印象,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1、借助多渠道树立良好口碑。

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运用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处。企业在一些社交、信息交流软件上,只需注册信息就可以发布品牌信息,让广大的用户来了解品牌。在自媒体时代,人们更愿意接受主动的品牌接触,不再倾向于传统的品牌介绍被动的接受品牌信息,所以在新时代下,企业运用自媒体渠道能够为企业品牌树立更良好的形象,使传播的效果更好。近几年企业普遍使用微信和微博的媒体形式将企业信息以及创新产品推向大众,这种营销方式越来越受青睐,在推广的过程中还能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更加能体现品牌的亲和力,以此达到营销的目的。

2、实现社会化的媒体双向传播。

互联网的普及运用为品牌的传播进一步拓展了渠道和空间,一些更加公开性社会化的媒体形式也随之产生,为品牌的传播带来了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充斥着一定程度的挑战。在这个方面企业充分运用了搜索的资源,能够使消费者在想要了解企业品牌时能够更加方便的找到,同时也能够体现企业的正规化。同时在消费者进行线上选购时,企业要及时能够对信息进收集,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对产品进行改良,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优势互补,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结语: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对互联网的与运用,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根据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做好品牌设计,实现与客户之间的良好沟通。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李洋(1991-),男,籍贯:河南周口,学历:硕士,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品牌与传播。

品牌传播论文篇五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载体,其中的各种视觉符号显示出了一个城市的魅力,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进行研究探讨,分析了城市品牌的概念和英应该坚持的原则,并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元素进行加工,希望通过视觉传播元素的系统化整个对城市品牌进行重新的塑造,促进城市形象的整体提升,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关系到全球竞争。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城市发展问题倍受关注。城市特色品牌想象成为城市政府推销城市、经营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锐利武器。因此,也成为城市规划师和政府领导者时常思考与谈论的焦点话题,如何对城市品牌的视觉符号进行重新的加工和重塑,如何避免在“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的政府的急功近利的现象,做出了重新的思考。

一、城市品牌的基本概念。

城市品牌的指的是城市的特有资产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所生成的特殊的自然资源、土地、人口、文化、生产能力等资产等识别效应,是城市特有竞争优势的体现。是城市定位和核心价值确立的基础,是城市识别的实质,是城市专业化的核心体现,是城市品牌的本源。城市品牌在一个动态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提升、延伸和维护,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是城市的远期利益,它会使城市总体管理、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运转模式等多方面发生巨大的改变,能集聚更多生产资源,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对城市品牌进行视觉传播元素整个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的原则,以避免急功近利的现象。第一,是尊重当地真实的情况,这是城市品牌形象定位的首要原则。任何一个城市所确定的城市品牌必须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地区的实际情况。一个名不副实的城市品牌,既没有生命力,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假设,一个城市想要成为历史文化旅游胜利,但是却没有典型的历史文化因素,一个城市想成为旅游度假村,却没有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定位本身就是不准确的,这将不利于打造真正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城市品牌和城市真实形象的塑造。第二,要为这座城市制定独特的发展方式。独特性也就是专属于当地的特色。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座相同的城市。一个城市的品牌不能出现太多雷同的情况,如果都是海边的度假村,完全是出自同一个模式,这个城市品牌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第三,使包含的城市品牌体现出文化性。城市品牌所蕴含的文化,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它可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可以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辱与共的思想,可以提高城市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将文化内涵融入城市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识别,能大大提高城市品牌的'品位,使城市形象更加独具特色。

城市品牌视觉传播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志,在坚持创立品牌原则的同时,就要研究探讨视觉传播元素系统化整个的策略。

(一)美化城市环境,打造花园城市。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最基础的最典型的城市品牌元素,因此,打造城市品牌须把环境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之中。城市的环境就是相当于产品的包装,包装精美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才能提高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城市环境为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谁把城市环保质量的优化摆在重要的位置,谁就即将拥有塑造城市环境品牌想象。当然其中也包括了文化环境建设,即营造文化之都,让人们都享有文化资源,提高整体的文化素养。

(二)做好城市网站设计,为城市的对外发展制作精美的名片。城市的网站设计包括城市的基本情况,工农业生产以及生活现状等,在这个网站中提供多种链接。要做好设计,展示精美内容展示,也要注重互动。美国企业品牌顾问公司一项持续十年的研究调查显示,历史悠久的城市品牌未必能永远维持影响力。而互联网时代是有实力的品牌支配世界市场的时代。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有迹象显示城市的主题网站将会成为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合作的重要的品牌资源,甚至是核心。一些发展迟缓的城市也在加大对互联网品牌形象的尝试,希望宣传自己的城市形象。

(三)依靠品牌企业带动城市品牌的建立。企业的品牌也是一种强大的视觉传播符号,它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这些品牌产品人们都能知道这些产品出自于哪,以青岛这个城市为例,青岛啤酒、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等“五朵金花”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品牌名牌。因此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发展优势产业,从而带动城市品牌的建立,整合这些优势的传播符号,使之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结语:城市品牌形象不仅是可供城市经营的资本,而且还是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城市的特色是城市立足的根本,发展的动力之源,城市品牌形象塑造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形象塑造才可能促使城市竞争资产不断增值,从而实现城市竞争力提升之目的。对未来的城市而言,给自己塑造一个品牌,整个视觉传播符号,就等于是为城市的发展助力。

基金项目:“广西工学院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院科社1166216”。

参考文献:

[1]静湘明.造塑艺术美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忠智,秦冬梅.城市他与创建城市品牌的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

品牌传播论文篇六

烟草在线专稿。

随着“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逐渐形成,卷烟新品牌的引进与培育在烟草商业企业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现阶段品牌的培育和整合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而品牌培育是一件复杂、细致、系统、个性化、长期性的工作。那么如何搞好品牌文化建设,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客户营销能力。

做好宣传推荐工作,把新品牌内在品质、吸味风格、外在包装和价格毛利以及品牌培育的意义,对客户进行有效地宣传。要站在客户的利益上为客户着想,帮助他们分析预测新品牌实际销售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度,充分调动零售户销售新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同时给予卷烟销售推荐和库存、订单指导,防止客户盲目订购等服务措施,可以有效的推进卷烟上柜,也能取得客户对公司服务的信任。

二、细分市场,合理选择目标客户。

目标客户能否选择准确,对于新品牌培育能否成功,促进市场推广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认真分析不同的区域与新品牌同档次卷烟销售情况,选择销售较好的区域作为上柜首选区域。选过之后,通过对自己所辖片区客户的销售动态和卷烟消费档次,以及周边消费人群特点,在合适的区域选择合适的客户,做为目标客户,有针对性的选择目标客户,使目标品牌的卷烟能有效地贴近市场需求,可以收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假如选择一些不当的客户作为目标客户,不仅客户不愿上柜,就算勉强上柜之后,也不会在新品牌培育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因此,在合适的区域选择合适的客户,是做好新品牌培育的良好开端。

三、加强对客户经营的新品牌的后期跟踪和维护工作。

新品牌投放后,要及时关注零售户的动销情况和库存量,使零售户在新品牌上做到既能保证市场的有效供应,又不出现脱销现象,如果出现零售户滞销的现象,要及时了解原因,做好货源调剂工作。要经常做好新品牌培育调研工作,对于反馈来的信息要及时进行分析,评价客户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并对那些销售不好的客户进行耐心地解释,对销售较好的客户进行鼓励。

品牌培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为客户经理要深入市场调查、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服务水准,以创新的服务来带动新品牌的培育销售。

品牌传播论文篇七

品牌跨文化传播,是指品牌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进入不同文化区域的传播和管理活动。品牌的传播不仅有内在的科学规律,而且需要根据输入国的外在社会文化特点和对品牌的既有认知和态度调整策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沟通。

“隐含语境”概念的提出。

“语境”一词是“语言环境”的简称,由波兰人类学家马利诺夫斯基于1923年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最早强调要从语言产生的环境本身来理解语言的意义,后来将语境细分为内部的“语言语境”和外部的“非语言语境”,再不断丰富“非语言语境”的内涵。

至此,“语境”都局限于具体的语言产生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之中,而“隐含语境”是将具体的语言环境抽象为沟通环境,是指沟通参与者在沟通活动开始之前,对彼此的既有认知和隐含态度所形成的沟通环境。沟通活动产生之前,沟通双方会根据既有信息产生对彼此的一些认知,这个认知的过程不是机械刻板的反映,它是一种积极的、带有创造性的`活动。任何认识理解的过程都不可避免地会加入主观因素,带上感情色彩,加进想象成分,进而产生对彼此的“隐含态度”。清华大学李彬教授在《传播学引论》中对于沟通互动过程中的认知理解制约,提出五种主要因素:心理预设、文化背景、动机、情绪和态度。

其中,心理预设和文化背景是最具有普遍共通性的因素,也是“隐含语境”的重要内容。心理预设是人们在认知理解活动开始之前,就带着某种根据生活经验、既有印象而形成的心理期待,不知不觉地预先设定了理解对象的面貌。这种预先设定事物格局的心理定势非常顽强,它常常把理解的车轮导向理解者本人所期待的方向,结果导致对实际情形的扭曲和变形。由于心理预设因素的干扰,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常常难以实事求是。这种既有印象和经验形成的心理屏障,不但很有可能是片面的、落后的、错误的印象,而且由于这种“预设”的强大心理效应,还会影响到正确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它形成“隐含语境”的既有认知部分。文化背景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特定文化环境,每个人的行为、观念、习惯、性情都不断地受到这种文化模式的塑造和熏陶。

因此,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不免要受到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带有鲜明的文化烙印。文化背景影响我们对政治、经济、宗教、历史等很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它是我们认知领域的一个参照系,我们以此为参照系去把握事物的性质以及相互关系,对事物进行比较、衡量、评估和判定,形成“隐含语境”的隐含态度部分。无论是既有认知还是隐含态度都表明,沟通者的彼此认知不可能是纯客观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含有某种先入之见的片面因素。这类因素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人们认知活动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种隐含的沟通环境中,如何突破对方对自己不利的既有认知和隐含态度,成为顺畅沟通的关键问题。

品牌传播论文篇八

塑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最有效的传播工具和方法就是在开展城市形象内部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城市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活动.文章从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信息传播策略的拟订、各种传播手段的整合运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城市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策略.

品牌传播论文篇九

信息通道越丰富,广告主和受众面临的选择就越多,注意力被分散和稀释的可能性就越大。如何在渠道多元的纷争中发出声音塑造品牌,成为新形势下传统广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近两年,上海广播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加大了品牌传播的力度,营销与经营并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利用行业媒介,进行平台价值的宣传

上海广播的品牌传播自20xx年初开始发力,首先体现在对传播平台价值的深入挖掘和大力推广上。

20xx年伊始,以“上海广播逆生长”为主题,借助xx年底广告收入盘涨的势头,上海东方广播公司利用行业平台开始了“蓄意”宣传。2月,《中国广告》杂志用10个页面的版面刊登了一组上海广播的特稿文章,分别是《上海广播媒体的价值在创新中提升》《上海广播的价值升级与“私人”定制》《透过音乐,做消费者的好友》等,以采访的视角对上海广播的传播价值进行了全方位阐释,其中既有对内容创新、平台布局、经营理念、创意策略的介绍,也有对交通广播和音乐广播两大频率的推介。3月,这组文章稍加修改,配以“上海东方广播公司”的视觉标志在《广告大观》《广告人》等杂志上再次出现,梅花网等行业网站也刊登了类似“采访”稿件。5月,smg广播广告刊例调整说明会召开,相关行业杂志刊发新闻稿,并对新闻广播和动感101两个频率进行了推介。

2、积极主动发声,传播广播改革的理念和规划

20xx年6月,在完成“大小文广”合并之后,上海文广将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广播业务层面。6月9日,上海东方广播中心成立,12套广播频率整合于一体,人民日报、人民网、新浪上海、东方网以及东方广播网、smg官网等媒体相继报道这一新闻。与此同时,smg高层开始接受杂志专访,详细阐述此次上海广播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发展设想。6月底,《中国广播影视》刊登《上海广播求变》专题,讲述上海广播改革的背景、亮点和举措,提出了“尊重广播的主体地位”“尊重广播规律”等观点,这篇文章很快被发布到网络,传媒网站竞相转载。接着,《中国广播》8月发表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王建军的专访,再次解读上海广播改革。深度文章的先后涌现让上海广播的变革显得隆重而有韵味,相关话题引发业界对于广播发展转型的关注和讨论。

此后不久,smg推出公益媒体群,旗下2套广播频率和2套电视频道转型为公益频率/频道,不考核视听率、非广告经营。此举再次引发传媒圈极大关注,成为业界竞相讨论的话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网等媒体同日刊发这一消息。相较于改革试水的探索意义,上海文广此举更收获了品牌传播的效益。

3、音视图文并用,立体构建电台广告形象

相对于电视和平面媒体,广播广告的创意和制作一直没有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上海广播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将广告创意提升到经营构成高度,作为吸引客户投放的重要因素,而且率先把创意用到了电台广告宣传上。20xx年起,上海广播连续推出《只听最贵》《八点广告一位难求》等数支广播广告片,段子式的幽默创意,辅以音效的渲染,让听众一笑之后留下深刻印象。形象广告还获得了行业评比大奖,在业内得以传播,诸多电台效仿。

广播之外,上海广播开始在视频、平面渠道展示上寻求突破。借助招商会时机,发布了《听见上海,听见你》(全英文配音版)和《上海广播广告·尼尔森报告篇》两支制作精良的视频广告,并印制了精美的《新广播、新传播》的广告宣传图册,用全新的方式向客户传达传播价值。这些视频在发布会后借助多种渠道、多个平台继续传播。为了配合招商和行业竞标,除继续利用行业杂志进行整篇幅推广外,上海东方广播公司积极接受钛媒体、广播广告圈等新媒体平台的采访,不断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经营理念,并不断参加行业论坛、行业活动,发表观点,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态势。

4、异业合作,开展跨界传播

五年之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与幸福航空公司达成合作,在飞机机身喷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标志,进行广播品牌的空中宣传。20xx年,上海广播成功将广播声音引入地下轨道。上海广播与上海地铁多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业缘关系,双方各取所需,于20xx年开发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上海广播而言,品牌宣传和自我营销的意义重大。今年5月,上海地铁推出四座主题音乐车站,东方广播旗下“动感101”“经典947”“kfm981”和“love radio 103.7”四套音乐频率分别为四座地铁车站量身定制专属广播节目,节目内容和曲目每月更新。乘客在这四座车站的通道和站厅能够收听到风格各异的音乐节目,还能在乘坐和换乘地铁的过程中听到知名电台dj灌录的各种安全提示。同时,上海广播在地铁站台和换乘通道投放了大量的通道广播、巨幅展板,甚至设计了特殊造型台,用以宣传各频率。在此之前,上海欧美流行音乐频率kfm981开播,曾包揽一辆地铁专车,打出“爱乐号文化列车”的口号,在车身、车门、车厢等处投放了大量的海报、贴士和扶手广告。

数字显示,上海东方广播的市场占有率从20xx年初的92.66%飙升至20xx年1月的97.06%,成为上海收听市场名副其实的霸主。资源整合、节目改版、新增频率一系列措施为其经营创收推波助力。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上海广播上下联动,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广播品牌加以推介。无论是高层领导对广播发展布局的适时解读还是旗下各组织单元(广告部门、各频率)的宣传呼应,其中既有对上海广播品牌整体推介,也有对各构成部分特点的充分展示,直接或间接地向目标消费者——受众、广告客户甚至投资者传递“信号”。从其传播手段来看,有些是资源置换,有些是付费推广,有些是顺势借力,有些是主动营销。

从传统的广告杂志、行业网站到新锐媒体、社交平台再到人流量密集的轨道交通,上海广播突破“自说自话”的传播路数,将形象推送至更多更广的渠道,提升行业影响力,直抵受众,并提振客户投放信心。因势利导,传播自身动态和观点,并将品牌传播的效益导向营销和经营,是其高明所在。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传统广播除了要做好内容、渠道、平台、技术等方面的长远规划外,对于品牌传播功能不容忽视。适时、及时、恰到好处的品牌传播往往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然,品牌传播也是长期、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上下联动,有机配合,整合推广,方能见到当下或长远的效果。

品牌传播论文篇十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其中旅游、传媒等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在相互促进中飞速发展。旅游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与当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开始寻求精神方面的慰藉,旅游恰恰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概念以及其文化传播在全球旅游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大众媒体对生态旅游文化的传播仍旧停留在表层,不仅生态旅游文化传播不透彻,大众媒体的发展也相对缓慢。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生态旅游文化的发展。

生态旅游指的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的能够产生可持续旅游资源的旅游发展活动,它以生态自然美吸引游客,在保证游客获得自然观赏和生态享受的同时资源管理者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生态旅游并非传统旅游的新阶段,而是传统旅游的一个分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生态旅游是当下传统旅游的发展方向。大多数生态旅游是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地貌景观等,游客能够得到与自然零距离的美好体验。与不能发生空间位移的生态旅游资源相比,生态旅游文化的传播引人关注,有学者认为生态旅游文化的传播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大众媒体语境下,促进生态旅游文化的传播成为传媒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各类媒体为谋求发展而努力的方向。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具有保护性、专业性和普及性。与传统旅游不同,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需要达到人景合一,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生态旅游的魅力。因此,对于管理者而言,生态旅游的保护要求更高,成本也更高。对于游客而言,生态旅游需要游客有更高的环保意识,并能够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这也是生态旅游文化传播期望实现的。另外,生态旅游专业性更强,需要在不破坏任何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开展认识自然的活动,因此需要管理者和旅游者具有专业的生态环保知识,并有能力付诸实践。生态旅游的科学文化内涵较高,需要在旅游设施、项目设计、路线安排、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专业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大自然。同时,游客也需要有较强的生态修养和素质,能够真正领会到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而非一味追求时尚和豪华。

但是,从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来看,生态旅游还没能实现普及,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也没能被人们理解,因此,不能使各个阶层,各行各业的人们成为生态旅游者以及生态旅游文化的体验者和传播者。因此,生态旅游文化的传播在大众媒体语境下仍需进一步探索发展思路,构建发展模式。

二、大众媒体在生态旅游文化传播中的缺位。

1.大众媒体与生态旅游文化传播关系不清。

之所以大众媒体在对生态旅游文化传播中出现缺位的现象,是由于大众媒体没能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旅游业和传媒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具有相似的发展路径。具体来看,大众传媒具有较强的信息覆盖能力,能够为空间占有量大的旅游业提供广阔的信息发展平台。而具有独特性的旅游资源又能够为大众传媒提供具有接近性、独特性的传播内容。由此来看,两者存在互为推进的密切关系。但是,从目前调查中看,在没有理清大众传媒与生态旅游文化关系的情况下,虽然大众媒体上有许多关于生态旅游的信息,但大多数是简单的广告,而非对生态旅游文化进行了深层次挖掘,无法引起受众关注。因此,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只把生态旅游当成与其他传统旅游同等对待,生态旅游文化传播因此而失去了原有意义。另外,生态旅游管理者也在没有认清两者之间关系的情况下,随意投放信息,使大众媒体原有的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广阔性等方面的优势失去了效力。

2.大众媒体没能抓住生态旅游文化传播重点。

旅游业看似简单,但在信息传播方面对准确性、及时性等要求很高。但大众传媒对生态旅游文化进行实际传播时,没能真正抓住传播重点,使传播内容流于表层。除此之外,由于电视台、电台等媒体的旅游栏目没有抓住生态旅游文化的传播重点,导致栏目内容空洞、雷同,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差异性,传播效果不容乐观。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备受关注的云南普者黑原本是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有淳朴的民风和广阔的资源,但自从栏目组在该景区进行拍摄之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在游玩的过程中一味模仿栏目中明星的旅游路线和娱乐体验,并没有真正关注到这一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意义,使原本安静的区域变得喧闹,甚至自然资源遭到了破坏。由此可见虽然栏目大众媒体具有良好的跨区域性,但是不管哪一类栏目在节目制作、广告策划等环节都要注重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对文化的传播。

3.大众媒体对生态旅游文化传播媒体投放错位。

在大众媒体语境下,生态旅游文化传播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文化信息、旅游资源信息、旅游服务信息可以被变换成多种形式在各类媒体进行投放。比如,电视媒体上除了可以投放画面广告外,还可以制作成专题栏目。电台除了播放声音广告外,还可以制作情景广告、实地采访等。另外,还有对新媒体的应用,也能够对区域内生态旅游文化传播进行多种形式的传播,如游戏、购物等app。但是,目前大众媒体对生态旅游文化信息的媒体投放并不准确,甚至产生错位现象,有的区域电视台仅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广告进行文字编辑制作,使生动的景色变成了枯燥的文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三、大众传媒语境下生态旅游文化传播的方向探析。

1.理清大众传媒报道与生态旅游文化传播的关系。

大众媒体报道的可信度是确保生态旅游文化传播的前提。生态旅游能够给人们带来与传统旅游不同的非常体验,但是由于这种体验性不可试用,不能像快消品给消费者提供快捷、真实的体验,因此需要凭借大众传媒以多元化的符号传播生态旅游的美感和文化内涵,从而搭建起良好的期待感和向往感。因此,大众媒体在传播生态旅游文化的过程中要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推动关系。大众媒体不单单是推动生态旅游文化传播的'服务器,还需要生态旅游文化大众媒体提供可靠的传播资源,确保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能够在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大众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不能事先夸大宣传,过度美化生态旅游产品和文化,给受众营造过高的心理期待,而在最终旅游過后并没有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强烈的落差感。大众媒体在认清其与生态旅游文化传播的关系之后就要以多样化的符号语言真实的呈现旅游产品和文化内涵,把握好传播方式运用的程度,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使受众在真正体验之后仍旧能够认可媒体的呈现方式。

2.抓住生态旅游文化的传播重点。

目前各类传播媒体上的旅游文化类栏目不少,但是真正对传播生态旅游文化产生良性效果的却不多,许多栏目仅仅抓住了传统旅游中人们关注的热点,美食,娱乐,新奇等要素,没能对区域内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进行多样化制作。尤其在目前真人秀类栏目增多的情况下,栏目组在选择拍摄地点的时候应该注意对该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更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对生态旅游文化的传播。

另外,当下关于游记的书籍、专题栏目也在不断增加,这类栏目更加注重表达旅行者的内心体验。在制作这类栏目或书籍时也应该向生态旅游文化侧重,引导人们用心体验自然资源带来的非凡感受。只有抓住生态旅游文化的重点才能确保相关信息以及深层体验得到重视,使生态旅游文化得到高效传播。

3.合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信息投放。

信息投放的准确性是提高传播效果的必然要求。在大众媒体语境下对各类媒体的受众细分不能停留在初级阶段,也不能固话某类媒体的受众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受众在各类媒体之间的流动,在提高信息投放准确度的同时留住受众的眼球。在频道细分的行业规划中,各个卫视都有了自己的旅游专业频道,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投放的准确度,使大众媒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除此之外,生态旅游文化传播中仍旧可以对新媒体进行充分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无缝隙传播。利用网络能够打造出旅游信息的无缝隙传播,使生态旅游文化真正实现无边界畅游,并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信息共享,在规范的网络信息管理下使生态旅游文化信息渗透在受众的网上冲浪中。

其次可以利用手机建立全方位服务型旅游信息传播系统。在足够准确、及时的信息量的支撑下,区域旅游文化才能得以体现和传播。比如手机的应用,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随时了解区域生态旅游信息以及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变化情况,并能够通过短小精悍的语句吸引手机用户点击阅读和体验,使生态旅游文化得到有效传播。

最后还可以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在户外传播中的标志作用,如楼宇广告、车载电视等。目前我国户外电视媒体公司正处在发展阶段,许多地区的户外电视媒体正在被利用起来,如地铁、高铁等。这些户外媒体能够抓住旅行车在旅途中的琐碎时间,以低廉的成本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吸引旅客,使区域的生态旅游文化被充分利用和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户外媒体、车载电视等在制作旅游文化信息时也应该提升制作标准,变换呈现形式,使传播内容能够深刻抓住受众的眼球,并深入人心。

品牌传播论文篇十一

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对内凝聚人力、提高士气,对外则面向社会、面向消费者塑造品牌、宣扬企业。企业以品牌为媒介与消费者接触,与社会接触,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主要通过品牌向消费者传递、向社会宣扬。社会公众通过品牌了解企业,因对品牌的忠爱而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印象。所以,企业文化离不开良好的品牌文化,离开了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则没有立足之地,就失去了向社会公众传播的载体和主要渠道。

品牌文化由可见的实物产品和不可见的无形部分构成。如卷烟品牌文化,可见的实物部分包括卷烟的外观形态和内在吸味,主要用来满足人们感官与生理需求;无形部分以有形部分为载体而存在着,包括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誉度、忠诚度和企业赋予品牌特定的概念、文化内涵、品牌精神,产品的无形部分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誉度和忠诚度是在社会文化、习俗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对品牌的心理反应,形成对产品的综合印象即产品形象。企业、员工及产品是品牌文化的载体,企业、员工及其产品展示给消费者和公众的外在形象及其精神面貌,与产品的无形部分一起构成品牌文化。所以说品牌文化是企业形象,员工形象,产品形象,以及品牌特有的概念、文化内涵、品牌精神等给公众和消费者产生的综合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是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是企业对社会文化的贡献,是物质产品的升华,是把物质产品推升到高级的文化境界的基础,是品牌竞争的最高境界。优秀的品牌文化能够让企业、员工和消费者(或者客户)产生共鸣,从而在品牌文化引领一下,凝聚员工,占领消费者心智。

为便于品牌文化的操作和执行,可将品牌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精神层(思想层)、概念层、载体层和操作层。

品牌精神是品牌文化的精神层,是品牌文化的构成部分,但品牌精神又是对品牌文化的凝练与升华,是品牌文化的核心,是品牌文化的更高层次。所以说品牌精神属于品牌文化又高于品牌文化。品牌文化通过产品的销售和消费过程、企业与社会联系和交往的过程,有意识和无意识地传播给社会公众,或有意识地通过媒体向公众宣传。

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及品牌特定的文化内涵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是其概念层,是对特定品牌文化的表征和描述,一般用文字、图案、符号和色彩来表现。

承载品牌文化信息的实物为载体层,如产品、员工、厂容厂貌和宣传促销物品等。

塑造品牌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为操作层,体现在生产、销售、宣传、公关和产品消费等活动中。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品牌及其文化的生成、培育和传播活动。所以,企业看起来是在做产品,实质上是在做品牌,本质上是精神和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

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泰山的品牌文化内涵是:质量稳如泰山,环境美若泰山,安全重于泰山,创新勇攀泰山。既是企业方针,又是品牌文化,把品牌文化有机融合到企业管理体系中,通过企业管理体系和一系列管理文件,把企业文化、品牌文化落实到企业各方面的工作中。“泰山”代表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对环境的承诺,对安全的态度,代表企业勇于创新进取,是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企业管理的完美结合,必将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又如“儒风”之品牌精神,儒者,仁、义、礼、智、信也。“儒风”是泰山系列品牌之一,是企业文化、“泰山”品牌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提高泰山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商标图案山、水、人有机结合,体现了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二、品牌文化对卷烟品牌的重要作用。

(一)品牌文化是卷烟品牌个性化的根本要素。

国内卷烟市场上曾经同时拥有近2000个不同规格的卷烟产品销售,大多都是昙花一现。同质化是此类卷烟产品无法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的问题所在,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离不开卷烟品牌文化。

卷烟品牌的个性化要通过产品的外观形态、色彩、图案以及产品的内在吸味、风格特色和品牌文化来体现,简称为外观、吸味风格和品牌文化三要素。其中,吸味风格和品牌文化都具有差异性、专有性和持久性,是卷烟品牌个性化的两个重要因素。但是,卷烟的吸味风格容易被跟进者模仿或复制,难以长时间保持其“专有性”,久而久之,就成了众多普通品牌中的一员,甚至被跟进者超越。而品牌文化是从品牌特定的社会、经济、人文、历史中发源而来,具有无法复制重写的历史特征、民族文化特征,让后来者或竞争对手望尘莫及,所以,品牌文化是卷烟产品个性化的根本要素。

(二)品牌文化是卷烟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企业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如质量、服务、性能、技术、成本、文化等,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对产品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关键的少数。如电脑的技术性能是关键的,而不同品牌电脑的质量、成本差异性不大,因而是相对次要的;作为医药产品,疗效是关键的,而价格高低、服务好坏则是相对次要的。在这里说的次要不是不重要,如果质量不合格性能再好也没有市场。

在商品匮乏的卖方市场,产品的物化价值即质量和性能是市场卖点;在商品丰富和逐渐富裕后,产品的无形价值成为关键卖点,物化性能沦为附属性能。在卷烟市场的竞争中,企业间技术、人才、质量等各因素的发展水平非常接近,形成企业竞争的同质化,使行业竞争处于胶着状态,强者不强,弱者不弱。要脱离这一状态,鹤立鸡群,就必须有过硬的品牌,从而使企业竞争进入到品牌竞争时代。但品牌竞争不仅是人才、技术、物力、财力的竞争,更是企业精神、文化的竞争。物力、财力是有限的,精神是无限的。企业的社会性决定了缺乏文化、精神的品牌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品牌仅是干瘪、无生命力的有形产品,遇到一点风浪便轰然倒下。产品一旦有了“灵魂”,就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卷烟是嗜好性产品,就这一消费需求而言,所有的卷烟产品都含有尼古丁,不同品牌、档次的卷烟都能基本满足相应层次消费者的生理需求,所以,卷烟在满足消费者生理需求方面的差异性不大。对于高档卷烟,不同品牌卷烟的香气、余味、刺激性等感官性能也很相近,为什么消费者厚此薄彼呢。这是由于消费者对卷烟产品既有生理需求,又有很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不同卷烟品牌给予消费者不同的精神享受。“中华”给人以权贵之感,“万宝路”的牛仔形象给人以“威猛男人”的感觉和勇敢进取的美国精神;“鹤舞白沙,我心飞翔”能够满足儒雅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对于高档卷烟,因其感官性能指标差异不大而显得不很重要,相反,其不同含义的品牌文化内涵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成为卷烟品牌成功的关键因素。品牌内涵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品牌就得到消费者的拥护和支持,就能获取消费者的忠诚。如果品牌内涵空洞低劣,就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不同档次卷烟品牌的关键要素不同,低档卷烟的消费者,满足对尼古丁的生理需求是主要的,而品牌的其它感官性能及文化内涵相对次要,而价格是低档卷烟品牌取得消费者芳心的关键,价格越低越受消费者欢迎。高档卷烟的利润丰厚,各厂家纷纷推出高档卷烟品牌参与市场竞争,所以高档卷烟的市场表现代表了企业的实力和水平,品牌文化内涵的优劣则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一句话,卷烟市场的竞争就是卷烟品牌文化的竞争,优秀的品牌文化是卷烟市场竞争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构成卷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经过科学提炼、准确定位后的品牌文化,高度浓缩凝练,含金量极高,不仅能够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推向最高境界,以较少的经营管理成本、最短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果,而且由于内容凝练集中,易于对公众宣传,以较小的沟通成本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对品牌文化的宣传途径有两种,一是宣传品牌文化所蕴含的品牌精神;二是品牌精神的体验式沟通。

(一)宣传品牌精神。

对品牌精神的宣传可经由大众媒体、小众媒体、口碑传播等途径。宣传方法除了媒体宣传、造势宣传外和利用形象代言人宣传。在当今普天盖地的广告环境中,公众已经厌烦了普通形式的广告。具有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精神的人物的事迹本身就是非常感人的新闻,对公众有很强的感染力,利用其感人的故事,宣传品牌文化和精神,既能感染受众,又能给受众留下较为深刻的烙印,提高品牌美誉度。尤其是卷烟品牌的宣传越来越受限制的情况下,这是一种很好的宣传途径。

为便于品牌文化的传播,应将品牌文化符号化,通过视觉符号表达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以品牌符号为基础,设计徽、旗、标志服、吉祥物等。还可以采用口号、诗歌、歌曲、漫画等宣传形式。

(二)体验式沟通。

品牌化验式沟通有三种形式,一是消费体验,即品牌消费过程中对品牌文化和精神的体验;二是接触体验,受众接触企业、员工、产品及宣传促销物品等相关实物时的感受;三是对品牌所倡导的进取精神的实践活动和对典型实践者的宣扬。

“万宝路”的消费者体验到美国西部牛仔所表达的“自由奔放”的感觉,在消费过程中体验到“美国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述传播,让人们感受到吸用“泰山”卷烟带来“积极进取”的感觉,或者吸用“泰山”卷烟的人具有儒家风范。第三种形式是对品牌精神典型实践者的宣扬,对企业内外、社会各界特别是品牌消费者中涌现出的典型代表加以宣传。几种方式相得益彰,互相认证,不断强化,不断为品牌文化增添光彩。多次的认证和感觉,久而久之,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逐渐被广大公众认知和接受,消费者因受品牌文化的感染而成为品牌的追随者。

品牌传播论文篇十二

跨文化交际或传播的研究,均以各种符号系统里的人群行为及其行为动机为首要研究对象,这其中所涉及到的正是文化习俗以及其基础思维。故而即便跨文化新闻传播的内容看似与政治或是经济相关联,但实际上精神文化才是其最值得关注的核心内容。跨文化新闻传播是信息与背景的全球化体现。而信息全球化则是信息领域中全球化的具体体现,其应该高度关注的是,相比其他领域的全球化它对全球化的.反作用力更甚,通俗来说,全球化进程如何取决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那么,在这样一个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新闻的挑战源自何处呢?笔者认为,其主要源自于两方面:

1)跨国媒体集团所带来的压力,就目前国际上的局势分析来看,最大的五家跨国媒体集团全部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其中在中国大陆地区落地的就已占两个之多,如今在广东地区已有时代华纳和新闻集团,另外贝塔斯曼及迪士尼也通过各种渠道大张旗鼓的进入中国市场。

2)国际传播秩序不均衡,其实纵观现阶段全球新闻传播的现状不难看出,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新闻传播,其中80%~90%被美国为首的西方通讯社占据,也就可知当前国际传播秩序尚需调整。其实,早在1995年便有学者进行了跨文化新闻传播相关的探讨,而这一探讨用时长达十年之久,直至才最终归纳出跨文化新闻传播主要的三大体现方面:

1)误读,即中西方双方对新闻报道的误读;

3)文风,即通过文字报道的具象层面对中西方新闻进行对比。而之所以研究跨文化新闻传播,大部分原因在于跨文化传播令人忧心的现状。失衡问题向来是世界范围内新闻传播最典型的表征之一,它的背后隐藏着经济和政治的博弈,可更多是根植于文化层面的原因。中国目前尚处在发展中,自然避免不了在占据垄断地位的西方新闻中以丑态出现,相对具有积极意义的正面报道人权问题、发展失衡等负面报道明显更多,这也是我国必须亟待改善的新闻现状。

2.1全面认识到文化的差异性。

针对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而言,首要任务是充分认识到不同文化间的诧异,夯实其文化基础。全球化涉及范围广,而不同区域间的文化均存在差异性,特别是中西方国家间文化差异破巨,故而只有认识到这一方面的差异,才能真正找到打破文化交流差异的有效手段,由于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以及宗教信仰对于文化的接受程度千差万别;而异种文化的传播必然需要客服差异所造成的困难持续进行。因此,在我国当前新闻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对目标文化具有全新的认识,根据传播目的文化的差异性做好适当的调整,切不可对本民族文化过分守旧,造成文化交流障碍;另一方面,在对新闻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从多个视角来观察,考虑不同文化以及不同地域特征的文化群体所注重的视角,以包容开放的新视角去探索和交流其他文化;此外,从新闻的基本功能点看,我国新闻的传播还必须对世界各国不同的人群心理进行深入了解,对西方媒体受众的心理进行充分研究考虑,由此把握出中西方新闻观察角度的正负方向。

2.2坚持创新,提高认同感。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过程中利用文化的亲近性,对拉近不同文化背景及主体间的心理距离意义重大,其奠定了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必要的心理接受基础。笔者建议,我国在跨文化新闻传播方面,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充分考虑各个文化背景下的国家或区域差异,在每篇报道每个字符间,透露出必要的人文性关怀,方可取得良好的跨文化新闻传播成效。实质上,整个新闻传播的过程,就是对文化认同感提示、文化亲近性创新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新闻传播规律的尊重。

2.3协调本土化和国际化文化间的关系。

上述分析中指出跨文化新闻传播最关键所在,便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性,针对目前西方主流媒体独霸新闻控制的现象,我国新闻传播还应注意处理本土化与国际化文化间的关系,要做到不过分追求西化新闻,从而对于西方新闻的过分个性与极端观点加以改正;同时还要避免使用固步自封的单一新闻视角,绝不将新闻视角仅仅局限在本国以及本民族视角的限定之中。综上所述,新闻在文化传播方面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对于观点与视角求同存异的基本要求。新闻传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并非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新闻传播能够做到对外来文化以及其他观点的客观分析,就能够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使新闻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矛盾不断调和。故而,新闻传播在主要依托于优秀的本土化文化,坚持其特质的同时,合理借鉴全球化文化的精髓,会增加新闻传播的生机与活力。值得肯定的是,中国五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博大精深,但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化人文气息又略显不足,进而,站在新闻传播角度来看,在认识全球化过程中本土文化现状的前提下,应夯实历史性民族文化彰显其优势,并积极吸收借鉴全球文化的优点,切不可冒昧的使二者对立,以免造成新闻传播的固步自封。

3讨论。

综上,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我国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难题和挑战之一。跨文化新闻传播是一个国家展现自身文化及优势的最佳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若能与观众共鸣,表演出色,将获得普遍认同,成为主角立足舞台中央,从而得以更长久和完善的发展。中国新闻媒体在对外传播方面,应积极采取各种应对策略,勇于尝试以跨文化的视角对新闻信息进行收集理解和传递,并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吸收优质的国际文化,针对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新闻传播策略进行调整,争取在全球化进程中使中国文化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赢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品牌传播论文篇十三

内容摘要:北京奥运余热渐渐褪散,后奥运营销迅速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此为背景探求后奥运时期的营销中存在的误区,进而提出保持和提升企业品牌持久生命力的方式与手段,以期为企业在后奥运时代的营销策略调整提供借鉴。

关键词:奥运营销后奥运营销品牌持久性品牌塑造。

伴随着奥运会的开幕,奥运营销的话题已经接近了尾声,在2008年12月之后,大多数赞助商企业和非赞助商企业又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奥运会的结束是否意味着与奥运相关的品牌营销的结束?很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重大体育赛事是一个可以突破文化、地域疆界的营销平台,能够吸引无数的消费者眼球。但本文认为,品牌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因此,后奥运时代不是一个企业营销的终结,而是新的奥运营销的开始。

一,后奥运营销的前提反思。

对于希望改变自身在价值链中地位的企业,需要考虑后奥运时代的业务模式,下列问题要被提上企业的议事日程:企业品牌定位是否利用了奥运会这样的机遇?在奥运会之后,企业品牌策略是否需要调整?下一步的体育营销策略究竟该走向何方?是继续参与奥运还是选择其他赛事的体育赞助?在后奥运时代,首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对过往的奥运营销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不仅是为了总结,也是为了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品牌行动,越是把体育营销作为重要的营销战略的企业,对于这步工作就越重视,如三星专门有一套奥运会评估的系统,由四项内容构成:第一项是信赖度、第二项是品牌的喜爱度、第三项是品牌知名度、第四项是品牌的美誉度,并对预期的目标进行修订,将其用到后续的体育营销活动中。

(一)走出“盲目奥运”的误区。

对于奥运营销企业而言,要如何持续“奥运营销”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产品与运动的关联性越紧密,奥运营销的效果就会越好,而在后奥运时代继续采用体育营销策略或者奥运平台也就顺理成章,而一些跟体育关联性不强的企业和品牌,就需要思考是否需要进行营销转型了。

作为长线的体育营销,首先需要行业的适合性,比如运动产品、it通信、啤酒、运动饮料行业都能够和体育赛事本身建立很好的产品属性关联,其次考虑品牌元素与体育赛事的吻合度,品牌是不是能够与体育赛事所包含的“活力”、“拼搏”、“畅快”、“自由”等精神结合,都是需要考虑的。第三是商业的空间度延展性,奥运本身是高度商业运作的,企业在传播奥运精神和奥运的文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商业运作的投入产出,逐步带来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品牌塑造的资金投入成为企业长期成本。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一旦选择了奥运营销,在后奥运时代必须坚持体育营销的策略,否则之前的所有投入都将变成沉没成本。消费者需要一个稳定的不断为他们带来惊喜的品牌,而不是一个品牌“投机分子”。

很多品牌都将奥运营销继续下去,并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例如,可口可乐已经连续赞助奥运会长达80年之久,是公认的奥运营销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在80年的合作历程中,可口可乐将奥运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中,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没有节点,一届奥运会的结束就是下届奥运营销的开始,可口可乐借助奥运营销所建立起来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大,“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和持续的传播,让可口可乐的品牌特点得以清晰的展现。

二,后奥运营销的品牌塑造。

(一)充分利用后奥运的余热期。

期盼与等待是漫长的,从2001年申办成功到2008年成功举办,整整历时七年。然而奥运会毕竟只有短短的十六天,随着奥运大幕的落下,奥运热也必将逐渐降温,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的奥运余热期只有半年到一年有效期。

后奥运影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由面集中到点,即奥运盛宴过后,热点将主要集中在夺得金牌的明星身上。二是随着大众的激情逐步回归平静与理性,奥运留给大家的将更多的是内涵的回味与分享。

(二)应更注重品牌内涵。

对于很多品牌而言,有影响的体育赛事固然是很好的媒介平台,但品牌不能只看到这一点,体育营销不仅仅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问题,而要很好地把体育运动的激情、拼搏的体育精神注入品牌内涵中,使整个品牌充满活力。

作为后奥运时代的体育营销,品牌的赞助不能太随意,什么项目都去赞助,只有变“散弹打鸟”为“定点爆破”,才能不断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提炼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首先需要对这个品牌抱有全面而深刻的认知。什么都说就等于没说,处处都浓妆艳抹就成了东施效颦,贻笑大方。联想在后奥运时代,将通过f1、高尔夫、nba等体育赛事进行全球宣传,塑造高端的品牌形象。因此,奥运会结束并不意味放弃体育营销,这种营销的结合更有助于其品牌的延续性。

三,后奥运营销理念创新。

(一)时尚融入运动与运动塑造时尚。

对于运动品牌而言,时尚化将是品牌创新的关键点,比如特步品牌在近期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运动时装的口号,聘请了潘玮柏、蔡依林、谢霆锋、twins做代言人,将时尚的态度展露无遗;做内衣起家的猫人开始进入运动服装领域,其设计理念是以时尚风格演绎性感态度,赋予运动装以时装的剪裁,为此他们特意聘请有亚洲第一天王之称的演员rain作为形象代言人,这种旗帜鲜明的观点为运动品牌带来了活力。而企业借助运动氛围展开的时尚营销也为很多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二)数字化营销。

数字化营销是指使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沟通、销售和支付等营销活动。由于现代连锁企业的出现,零售企业的`规模空前庞大,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数字化的意义已远远超出技术的层面,数字化改造已成为许多零售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数字化营销的概念也成为现代营销管理的一个子系统。

数字化营销具有空间的广域性、时间的快捷性、供需的互动性、成本的可控性等特点。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与互联网的配合使营销活动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其效率。借助于it技术的数字化营销,数据传输只需一瞬间,并且维护方便,有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特别适合后奥运时代的品牌推广。数字化营销能与客户进行互动,增加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式感受,增添顾客的购物乐趣;而且商家也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从而提高营销活动的成功机率。

毋容置疑,巨额奥运营销的费用使部分企业不得不对后奥运时代的营销成本持审慎的态度,而数字化营销可提供多种方式的组合,改变单一选择的被动地位,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规划营销的费用预算。总之,数字化营销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后奥运营销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营销理念。

(三)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精准营销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精准的营销思想,营销的终极追求就是无营销的营销,到达终极思想的过渡就是逐步精准;实施精准的体系保证和手段,而这种手段是可衡量的;达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精准营销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的个性化营销活动,通过市场定量分析的手段、个性化沟通技术等实现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

以前的营销理论和实践是一种定性的科学,从4p到4c,都是一种定性理论,通过他们实现服务的细分。精准营销通过现代数据库技术和现代沟通技术实现了对目标人群的精准定位,实现了对营销过程的定量跟踪,实现了对营销结果的定量预测。所以精准营销的一大贡献就是使营销理论从定性跃升到一个定量的高度。

精准营销对于后奥运营销的意义不言而喻,他将定量管理的思想融入到营销管理中,以最直观的方式时刻监控营销的效果,尤其对于前期投入巨大的奥运营销企业意义更为重大。

参考文献:

1.肖明超.后奥运时代的奥运营销[j].亚洲财富论坛,2008.9。

2.刘义.后奥运时代的体育营销[j].市场观察,2008.4。

3.王宏鹏.后奥运数字营销[j].互联网周刊,2008.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