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1:44:39 页码:11
最新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汇总15篇)
2023-11-18 21:44:39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经验的把握。总结不仅是一个闭环,也是另一个开始,我们需要在总结中学习和成长。阅读总结范文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总结的重要性和作用。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一

缜密,理论基础夯实任何研究如果离开理论的支撑,必将失去生命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信息质量基本内涵及其概念模型是信息质量研究、尤其是信息质量评价研究的基础与核心。而《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一书构建形成的网络环境中信息质量概念模型,为该书构筑夯实了理论基础。作为具有多维属性的概念,信息质量概念界定及其内涵阐释依据学者研究视角、研究观点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特征[1],经历了由以数据生产开发者为主体、站在信息系统角度审视信息资源,到以用户为主体、站在用户角度审视信息资源的信息管理理念转变过程[2]。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用户地位日益凸显,能够伴随用户信息需求而持续不断改进的信息才是高质量信息[3],信息对信息消费者(用户)的适用性及满足程度成为衡量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4]。在网络环境中,如何更为全面地界定与描述信息质量概念内涵成为信息质量理论研究的关键性问题。《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一书以信息质量内涵的演变与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为基础,重新诠释了网络环境中基于用户视角的信息质量内涵,即信息质量是对信息产品满足信息消费者需求程度的衡量,是信息用户对通过信息搜索与获取过程所获信息内容固有特性(明示的、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系统功能和服务性能的主观特性、信息需求或期望满足程度的一种全面、综合评价[4]。该概念站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用户信息体验与感知视角,既包括用户对信息产品基本特征、功能和价值的客观评价,又包括用户对信息服务、系统交互效果的体验与感知与其期望值之间比较结果的主观评价,既关注到信息的使用价值,又体现信息的社会价值,是对网络环境信息质量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拓展性分析。由此可见,该书是从信息交互过程和信息用户相交融的角度对信息质量内涵所进行地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分析,是网络环境信息质量认知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该书构建形成由信息内容质量、期望质量、交互质量和感知质量4个维度构成的信息质量概念立体模型。在该模型中,刘冰教授强调指出,信息内容质量和信息交互质量是基础,信息期望质量是关键影响变量,信息感知质量是核心构成要素[4]。4个维度彼此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构成概念整体。由此可见,该模型涵盖了从用户需求与期望到信息获取、再到最终获取信息价值收益全过程的信息客观价值属性和用户主观价值感知,更为全面地揭示了信息质量概念的基本内涵,更进一步反映出信息质量多维度、多层次特点,弥补与拓展了基于用户视角信息质量内涵的广度与深度。不但为该书的整体研究奠定并夯实了理论基础,也为信息质量领域的相关研究拓展了新的视角,将为信息质量评价理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以信息质量概念模型为基础,运用规范实证研究方法,该书进一步剖析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期望与信息质量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信息交互过程中用户体验和感知与信息质量的内在关系,构建形成网络用户信息期望构成体系和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体系模型。以上诸方面研究既包括整体关系的宏观构建,又包括内在关系的微观探析,改变了已有研究中分段式、截面式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系该研究领域对网络环境中用户心理与行为和信息质量内在关系的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由此可见,从概念模型到内在关系结构,再到影响因素模型,层层递进、逐层深入,彰显出该书坚实的理论基础,打造形成了该书的理论特色,也充分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思维逻辑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2内容观点新颖,逻辑结构缜密,打造形成完整的信息质量评价理论体系。

《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一书从网络环境中用户视角的信息质量概念模型构建与内涵阐释入手,在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期望与信息质量内在关系系统分析基础上,在对信息交互过程中用户体验与感知视角的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全面揭示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构建形成由信息价值属性、系统技术功能、服务交互品质、感观心理体验等4个维度所构成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基于用户视角的.信息质量提升机制。从概念模型到内在机理,从评价模型到应用机制,构建形成完整、系统的网络环境用户视角的信息质量评价理论体系。如前所述,信息质量概念模型是信息质量评价理论的基石。《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一书,从用户需求与期望的渐进满足过程、从过程中用户的心理与感知角度、从过程中用户对信息价值认知与判断的逐层深入,对信息质量概念的界定和内涵阐释。并强调指出,信息质量不仅取决于信息产品与信息系统的客观属性,还取决于用户交互的期望与主观体验感知[4]。该阐释突破了以往以数据和产品为中心的局限,突出了用户视角的连续性,既强调信息的使用价值,又强调信息的社会价值,是信息质量研究视角的重要转折与突破。信息质量评价模型及评价体系是信息质量评价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信息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也是该书的核心和精华所在。《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一书中,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网络环境中,虽然信息效用价值是信息质量的核心构成,但信息交互过程中用户的认知和动机、用户对网络系统的技术功能及界面设计、信息特征、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情感和观感等心理因素对信息质量评价的影响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用户偏好、习惯、素养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质量评价。由此,该书提出网络用户对信息质量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理性层面,更多的感性因素也影响和制约着最终评价结果[4]。围绕此核心内容,该书所构建的由多维角度、多项指标因素构成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既包括基本的信息产品价值特征属性维度,又包括信息交互过程中从网站各项技术功能、交互过程和服务品质、交互界面和网站设计等方面反映用户体验与感知角度的评价维度。在此基础上,该书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从主观、客观和过程角度,将用户需求、用户情感、用户体验、用户认知等因素有机融入到以信息价值属性、信息服务品质为主体的评价体系之中,构建形成的基于用户视角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指标要素基本涵盖了量与质两个角度。这些指标彼此联系、有机融合,全面、透彻地揭示了用户心理、用户行为等主要因素与信息质量评价的有机联系与影响机理,既反映出信息质量评价中理性层面的考量,也反映出感性层面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较为全面、系统反映与涵盖了用户视角信息质量概念的基本内涵。较好地突出网络环境中用户视角信息质量评价的动态性和交互性特点。搭建形成的全新信息质量评价框架,是对网络环境信息质量现有评价体系的大胆突破和尝试。与信息质量评价领域视角全面、应用广泛的mit数据质量研究项目提出tiqm(totalinformationqualitymanagement)模型相比[5],该模型在其固有信息质量、可达性信息质量、环境信息质量、表象性信息质量等4个维度基础上[6],不但在主观标准中引入了用户角色、用户体验与感知等要素,更从主观、客观、过程3个角度突出体现出全方位、多层面、全流程等特点,主观与客观指标相结合、理性与感性因素相融合,同时兼具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并着眼于用户未来需求的变化和发展。由以上几个角度的评析可见,《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一书所构建的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将用户信息心理、信息行为理论有机融入到信息质量评价理论体系之中,标志着信息用户、信息产品、信息过程相融合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理论的确立形成,成为信息质量评价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拓宽了信息质量理论的研究内涵,拓展了信息质量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该书概念界定清晰,理论层次清晰,逻辑结构缜密,是国内该领域基于用户体验与感知视角信息质量评价的创新性之作。

3将网络环境中信息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现实价值凸显。

随着信息质量评价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如何将理论研究与社会问题有机结合,解决社会各个领域中信息质量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成为信息质量研究所关注的焦点。《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一书是该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成功之作。《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一书所构建的网络环境中基于用户视角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是一种具有较强可操作性与适用性的评价体系,极具实用价值。一方面,该书所构建评价体系各维度、各指标均来自于实证研究结果,是用户网络信息选择与评判实际行为的体现。与此同时,该书还对各维度指标释义及来源做了详细的阐释,为网络信息生产机构、网络信息服务机构站在用户角度,对其所生产或提供的信息的质量的客观评价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与工具,也为网络信息用户选择评判高品质的网络资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与方法。另一方面,该书中为评价体系构建所研究获得的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和期望、信息体验和感知、信息质量三者间内在关系,所揭示的交互过程中基于用户体验与感知视角的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也为网络信息生产者与服务机构全面透彻地理解、有效把握信息用户情感认知与信息质量评价的有机联系和影响机理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一书构建的以提升信息用户满意度为目的的信息质量改善机制,提出的用户体验与感知优化途径、信息质量综合提升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一方面,该书在分析外动力与内动力在信息质量综合提升中不同作用与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形成的网络环境中信息质量综合提升动力模型,系统分析了信息质量提升动力建设结构、提升路径。另一方面,以动力模型为基础,通过对网络环境中用户体验与感知的优化、信息价值属性提升、网络系统功能提升的研究,根据网络环境的现实特点与用户需求未来发展变化趋势,阐明了基于交互视角的网站系统优化、基于用户信息体验与感知的信息质量综合提升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以上模型与策略是以该书所构建的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用户信息需求与期望、信息体验与感知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变化规律而提出的。该书所提出的信息质量改善机制和具体策略,全面系统地剖析了信息质量提升的内在机理,同时也全面、均衡地考虑到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力,彼此协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推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并着眼于用户未来需求变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网络信息生产者与服务者以用户为中心改进与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改善与优化系统设计和功能、制订提升信息质量策略措施提供可资借鉴、切实可行的路径与方法。由此可见,该书将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一脉相承,既凸显其学术贡献,更加突出了其实践价值与意义,这也是该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对网络环境中信息质量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导向作用。

4结语。

纵观刘冰教授的《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一书,研究思路严谨,研究方法规范,既重视研究的规范化,又突出研究中思辨特色,以创新的视角、大胆的探索,围绕网络环境中信息质量展开研究,是信息质量管理领域的一部佳作。该书的出版,为我们深入透彻地了解与把握网络环境中信息质量本质提供了有力工具,为我们科学、全面地评价信息质量提供了有力利器,是我们在网络环境中从用户角度优化信息质量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当然,该书所构建完成的网络环境中基于用户视角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是一种基于共性的研究。如果在研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取不同类型、不同用户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可以在本著作成果基础上做出更有力的推论,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提升研究结果的实用价值与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如果能够在本书所获成果基础上,选取若干具体的、典型的不同类型网站,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获取真实的基于用户视角的信息质量评价结果,则可以对本研究成果的可行性、适用性做更一步验证,也可以通过对各类型网站信息质量所做出的总体性评价,发现所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该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规范、多样的研究方法,保证了研究数据的科学、有效,提升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但是,基于用户视角的信息质量研究,其核心对象是信息用户。因此,如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引进心理与行为研究中的更为先进的研究方法,如眼动实验法、行为实验方法、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等,在现有研究发现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相信会有更新的研究结论。同时,如果能够采用从网络平台(网页)截取或抓取客观内容数据,再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则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全面地获取用户信息心理与信息行为特征,有效提升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有效性。瑕不掩瑜,相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一书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将大大推进信息质量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服务创新,为实现网络信息质量的优化与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毕强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二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基础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建设人才市场持续升温,建筑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适应市场和岗位的需求有了较大调整。现在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建筑工程、基础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给排水工程、港口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等多个专业[1]。高等学校按照统一的人才标准进行培养,已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和不同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人才的需求。基于此,20xx年9月,新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颁布实施。新规范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核心知识为载体,以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切入点,提出本科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为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和办学基本条件提供了指导意见。新规范执行以后,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变得更加重要,各高校应该根据具体的生源、师资和毕业生就业方向等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

1课程定位与特点。

1.1课程定位。

《土木工程材料》是在第3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新规范规定总学时为48,其中包括36个理论学时、12个实验学时。该课堂的先修课程为《大学物理学》、《理论力学》、《普通化学》,后续课程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施工》等。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主要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使用方法、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获得主要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方法的基本技能,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提供合理选择正确的使用材料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提供必要的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知识。

1.2课程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各章基本没有联系,缺乏系统性;工程应用性强,经验性内容多,概念多,专业术语多,逻辑性较差,看似简单易懂,实则不宜把握[2]。上述特点使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枯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差,学生对课程往往理解不深,应用不灵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欠缺,影响了教学效果。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善教学方法,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高能力、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是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1.3教学目标与内容根据新规范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新规范规定了该课程必修的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无机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与砂浆、钢材、砌筑材料、木材、沥青及沥青混合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其他工程材料共9个核心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并规定了需要“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2)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方法的基本技能。强化实践是新规范要求的重点,新规范明确规定了6个必须掌握的实验知识点和技能点。

3)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新规范对创新提出了明确的原则要求,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2课程建设。

2.1师资建设。

较强的师资力量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理想的课程师资队伍应该在职称、学历方面满足合理的比例,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合理的梯队建设对保证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面,我校构建了合理的教学团队,11人均具有该课程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其中包括教授5人(其中1人为黄河学者),副教授2人,讲师2人,实验师2人。学历结构:博士5人,硕士6人。我校还积极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和工程实践培训,提供国内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创造条件提升教师素质,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学术及教学水平都比较高的优秀的师资队伍。

2.2教学资源建设。

2.2.1教学文件的修订与完善新规范颁布后,相应的教学文件,例如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授课教案、实验指导、习题库及试卷库等均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等作相应调整。应该根据新规范修订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有科学的学时分配和进度安排,有明确的能力培养要求及培养措施。教案编写要依据大纲要求,遵守教学基本规范和程序。课堂教学内容要系统、完整、不断更新,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学术进展,并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联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根据新规范中规定的核心知识单元和核心实践单元建立配套习题库和试卷库,实现教考分离机制,以形成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

2.2.2教材建设教材的编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专业方向对口,是否符合最新相关规范,能否反映行业前沿与动态等,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校一直重视教材和相关教辅材料的建设,一线教师积极积累教学素材和资料,积极参与各类统编、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例如,由白宪臣教授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已分别被列为住建部和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张承志教授编著的《商品混凝土》、《建筑混凝土》等专著也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已经根据新规范完成了再版的统稿工作。

2.2.3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可以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土木工程材料》为我校校级精品课程,配有丰富和完善的课程资料,比如课程概况、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习题库等,便于学生课下查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2.2.4实验、实习和实践条件建设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重理论,实验、实习和实践环节的仪器、设备和场地等硬件设施欠缺较多,不能满足新规范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依据新规范我校积极加强实验、实习和实践条件建设,2014年共完成总价值300余万元的相关设备的购置工作,新增河南三建、河南省祁湾建筑公司两个教学实践基地,“混凝土工程生产实训基地”也已顺利投入使用。

2.3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根据新规范规定的核心知识单元、知识点及要求学习深度和推荐学时,结合国内外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并及时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构建以知识单元为主的新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使学生掌握工程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教学内容应贴合当前工程应用实际和需求。比如,关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教学内容,目前绝大多数教材仅介绍以砂、石、胶凝材料与水为组分的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基本理论,但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调节混凝土的性能、降低造价以及适应不同工程要求和环境等,除上述四组分之外,一般都要添加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其他组分。另外,工程中应用的混凝土早已实现了泵送化,因此,完全按照传统教材教学内容讲授必然导致与工程实际脱节。鉴于此,教学内容应增加反应工程实际应用的信息。比如增加泵送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内容,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设计的同时重点介绍耐久性设计的指标和方法等。

2)教学内容应能反映土木工程材料发展动态。比如,在教学中介绍目前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热点及轻质高强材料、保温隔热墙体材料、储热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等。让学生了解当前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瓶颈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3)教学内容应涵盖新规范规定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并力求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并兼顾与不同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的内容衔接。教学方法。进一步推进创新课堂建设,强化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问题式以及协作互动式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比如,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与新规范规定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手段,引入flash动画讲解相关试验,将教学内容立体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加强学生感性认知,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加大教学信息量的同时增加了材料图片和实验视频,有利于学生对理论和实验方法、实验内容的掌握。结合建筑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案例讲解引出理论知识,易于学生理解。

2.4强化实践教学、学科竞赛与科研活动。

土木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实践性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验、创新性实验等环节组成,将传统验证性实验与发展创新性实验有机结合,并对实践和实验教学模式进行“角色”转变,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者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即由“教”师变为“导”师,在“教”与“学”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实现了个别化交互与协作学习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1)课内基础实验教学方面。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为教师指导,预习、实验方案制订,实验材料和仪器准备,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撰写等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与教师交流,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创新性实验方面。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研究,结合本专业研究动态与教师的研究方向,选择内容新、难度适中和可操作性强的实验题目,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材料竞赛活动。经过积极组织和指导,20xx年度我校有5项创新性实验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

3)学科竞赛方面。每年组织“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参加两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为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搭建平台。20xx年度我校代表队分获第二届和第三届“苏博特”杯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实践技能奖”和“团体三等奖”。

3结论。

土木工程材料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实践并重的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作。基于土木工程专业新规范的课程建设,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应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优化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主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实现课程建设的系统化、立体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培养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课程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点,例如灵活性、互动性和自主学习等。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通过参加网络课程,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的网络课程心得体会。

首先,网络课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通过网络课程,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学习,无需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一点对于像我这样工作繁忙、时间不稳定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在网络课程中,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这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经常有人问我如何在工作之余还能坚持学习,我就会向他们推荐网络课程,告诉他们它的灵活性是如何帮助我解决时间管理问题的。

其次,网络课程强调互动性。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机会相对较少,而在网络课程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通过讨论区、在线讲座和群组讨论等方式,我能够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互动能够使我更好地理解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网络课程中,我还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交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这为我开拓了眼界,拓宽了知识视野。

再次,网络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在网络课程中,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和压力。这种自主学习能够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培养我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好地管理我的时间和资源,学会了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自主学习不仅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课程,我学到的知识更有深度,更加系统。

此外,网络课程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网络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没有老师的严格监督和约束,学生容易产生懒散和拖延的问题。在网络课程中,我也曾面临过这样的困境,但我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制定目标和与同学进行互相监督等方式来克服这些问题。其次,网络课程中的学习资源相对固定,学生难以获得实地实践的机会。虽然网络课程中的实践部分有限,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参加线下培训班或实习机会,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综上所述,参加网络课程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灵活性、互动性和自主学习,我从中获得了很多的经验和体会。网络课程为我提供了便利的学习环境,使我能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并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在参加网络课程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积极参与,我一次又一次克服了这些困难。未来,我将继续保持对网络课程的热情,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四

一、引言。

(1)网络课程(web-basedcurriculum)。

为了使教育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使我国的远程教育蓬勃发展,我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网络课程评价方法很多,每种评价方法有其自己的优势。针对不同目的的评价,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不同的评价模式来进行操作。例如,对于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形成性评价,多采用以实验为主的方法。而以选优和鉴定为目的的评价,多采用评价指标体系为主的方法。但是,由于评价目的的不明确,导致许多评价方案的设计、评价模式选择上的有些混乱,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是网络课程评价活动的核心。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关于网络课程科学而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许多评价项目和指标数目差得很多,各级各类指标之间权重分配不合理且有重叠、相斥和不可测等的弊端。指标体系缺乏普遍的实用性,难以对网络课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控、确保网络课程的质量。

5.量化评价和非量化评价没有很好地结合。

5.量化课程评价和质性课程评价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2]celts-22.网络课程评价规范[s].北京:教育部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4.

[3]黄建华,张淑君.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

[4]刘志波,鬲淑芳.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3.

[6]何文静,孙杰远.网络课程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8]南国农.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5,(2).

[9]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五

摘要建构教学模式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笔者在反复探索实践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远程学习、操作性较强的教育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得到学员的认可,并为今后该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模式案例教学。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因特网的出现而诞生的网络教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合的教学模式,否则教学过程就会出现不稳定性、非理性和无序性。因此,笔者在承担青岛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中,结合本专业课程具体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逐渐探索形成了网络环境下教育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

该模式可具体表述为: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在教育类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最后完成相关的案例分析报告,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案例教学主要包括“创设情境、导入案例——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网上讨论,分析交流——理论升华,面授反馈——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案例。

首先要发布案例,为案例创设真实的情境。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同时将网上案例制作成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激发他们学习欲望和兴趣。

二、自主学习,深入思考。

教师在发布案例之后,学生应自主地阅读教材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案例材料。通过阅读,对案例有一个整体印象,而后经过独立思考又会对案例有一个具体的认识,甚至能够明确案例反映的教育教学关系以及涉及的有关理论知识,并且会产生一些疑问。

三、网上讨论,分析交流。

学生个人通过上一阶段的阅读、研究,获得关于案例及讨论问题的见解后,便可进入网上讨论阶段。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及对问题的见解的机会。在讨论中,教师要力保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

四、理论升华,面授反馈。

经过网上讨论之后,学生将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上传给教师,教师应以面授辅导的形式对该案例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对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给予补充和更正。

五、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评价,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分,一般包括学生上网发帖的质量、数量和以及在线讨论的时间。结果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上交的案例分析报告的情况给予评分。

虽然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没有与教育类课程相配套的案例教材,这就不能保证案例的质量和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使得讨论成为讲授的“翻版”,使得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讨论时难以适应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变等等。希望通过该论文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9。

2.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5。

3.邓云洲.案例教学:一个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4。

4.李素立.教师教育中事例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比较.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2。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六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型学科,要确保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进行教学方式革新时要着重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宏伟目标。

2.1教学方法革新案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近十年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建立起了系统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不灵活等问题,极大提高了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推广双语教学的实践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转变教学理念。要提高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应用现状,首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明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思想理念促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最后,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我校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和创造平台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切实改变了过去讲细、讲透、“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我校采用了讨论式、推演式、课内外结合式、理论联系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和发现。

讨论式教学: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多路访问相关协议时,首先划分小组让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创设情境来启发学生将协议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并尝试自己归纳总结出协议的基本步骤、思路以及特点。另外,对于实践性强的内容可以安排专题让学生自学,在实践前可以安排实践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或小组事先完成实践任务,比如网络设备互连及基本配置时,可以事先安排一组学生在课前完成实践内容,在上课时让学生来进行课程讲授及演练操作过程,事后全班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

推演式教学:针对较复杂,具有一定层次性且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比如在讲授网络可靠性原理时,通过推演式教学使学生理解可靠性原理,并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大多数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比如在讲授回退n帧协议、流控机制、分组排队等内容时,在讲解协议原理的'同时使用可视化模拟软件来实现协议运行的动态演示,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增强了教学效果。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在高校的普及,为了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方法来实现教学手段的丰富。

多媒体课件制作:所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难点都制作了演示文件,通过融入多媒体(含动画)让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形象。比如在学习多路访问相关协议时做了演示文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协议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整体的提高。

建立网络学习的平台:通过建立起校内网络课程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在教学前将制定好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全部传到网络课程学习的平台上,学生登录到平台去下载资料和在线学习。此外,教师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建立qq学习群,微信群),做到及时向学生分享最新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并及时提醒学生在线学习、准备学习资料、完成线上检测、在线提交项目任务等,让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理论联系实践:推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实践教学法,其通过选取、模拟、参与工程项目来创设实践情境,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来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完成项目实践来实现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是适应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程教学需求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推进实施项目教学法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具体实施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选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由于项目教学法具备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在项目制定或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五个特点因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项目,通过制定阶段性项目和长期项目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能力,并确保项目的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符合,让项目教学更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

(2)项目实践:保证教学的开放性。要确保项目实践的开放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需求来精心设计项目;创造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项目设计的层次性,要确保每个阶段的项目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构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在制作网页时可以给出一个开放式的专题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网页内容来进行设计,在设计时首先划分好小组;教师给出项目任务——制作一个类似网易的网站,给出科技、军事、时尚、女性、历史、财经、旅游、汽车、房产、新闻、娱乐、体育等网页专题,每个小组选择两个专题来进行网页制作(每个专题不少于十张显示网页),并确立起短期项目计划(每个小组完成网页制作)和长期项目计划(专题网页制作汇总并制作首页,以及后期运行、管理维护等)。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巡查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并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讲解、提出建议,从而引导学生围绕项目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的知识应用能力,确保整个项目过程的开放性,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3)实践延伸:设计留白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在项目设计时教师应当适当留白,通过故意制造漏洞来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考虑并不总是全面的,教师也像学生一样需要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去积累、去提升、去完成新的知识体系构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带动他们一起去完成项目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潜能。

3结束语。

当前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程教学方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是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等方式来丰富双语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七

摘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优势也为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提供了新内容。然而在网络营销过程中,电商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电商企业和网络营销做简要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改革,规范化管理,进而更好、更快地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通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务贸易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是对传统商务中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一种创新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企业在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络营销的同时,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电商企业和网络营销的内容。

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在网络环境下,全球各地广泛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买卖双方不需要实地会面,从而实现消费者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在线支付以及各种商务、交易、金融活动。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实现公司内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将企业间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效率。狭义上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电子工具,在全球范围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构成电子商务核心的四大关键是商城、消费者、产品和物流,由网络平台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消费者购买促进商家入驻,商家与物流公司建立合作,为消费者提供购买服务。

2.电商企业的特点。

电子商务有异于传统的商务活动,使得支付手段现代化、信息数据化,电商企业也区别与传统的商务模式,具有普遍性、方便性、整体性、安全性、协调性,电子商务普遍适用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人们不受地域的局限,消费者可以使用简单快捷的方式代替传统复杂繁琐的商业活动,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从业时间灵活;电子商务将工作流程规范化,把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结合成一个整体,提高了人力和物力的利用率;在安全性能方面,电子商务结合网络的特点采用加密处理、防火墙、防病毒、安全管理等措施,这与传统的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电子商务将银行、通讯中心、配送部门、技术服务部门连接成一个整体,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保障消费者的权力。

3.网络营销的特征。

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营销将买卖发展成为一种便利的手段,企业将计算机网络、数字交互式媒体、计算机通讯的功能结合起来进行营销。网络营销具有以下几种特性,一虚拟性,在虚拟市场中,买卖双方可以随时随地交易,扩大了市场交易空间;二实时性,交易平台大多都是在网上进行,使各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高效快速;三沟通性,客户可在相关公司的网站上与公司员工进行沟通讨论,描述自己喜欢的产品特征,并且可以通过网站及时了解新产品的发布。

在电子商务不断推广的过程中,各商家利用网上交易、微信、qq、支付宝等软件增加网购业务,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聚美等网上购物平台不断出现,信息的大量化、复杂化使消费者迷失方向,不能辨识真假,容易上当受骗,网上的交易平台链接不够完善,使得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买卖双方出现争议,双方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2.电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强。

电商企业依赖于互联网的发展,较传统的企业而言,企业员工较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非常重要,而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源方面不重视,在售后和服务方面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阻碍企业的发展。消费者相关的消费数据可以为电商企业提供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方向,将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准确地推送到消费者的视野中,优秀的管理者可以挖掘到这些重要信息为企业服务,而现实中,不少企业遭受投诉,在相关咨询、物流、售后方面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态度和实力未达到特定水平,这对企业来说局限着发展。

3.电商企业网络管理的结构不合理。

电子商业在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电子商务平台使用范围广,在财务管理方面容易被一些网络骇客、道德低下的计算机高手利用漏洞泄漏客户的信息。由于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仅局限于照片和卖家提供的产品信息,不能对实物直观体验,当商家利用虚假产品进行交易时使消费者受骗。电商企业的发展很大因素依靠科技的创新,所以创新和技术对企业来说很重要,目前传统企业在向电商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商务的各部门衔接工作不完善,出现断层问题,处理方式也比较传统单一,企业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也需重视管理方面的创新。许多电商企业没有紧抓政策加强管理方面的创新,组织结构不合理,网络规划不完善,使得创新理念不能沿着体制落实下去,这些问题阻拦着电商企业的发展。

三、提高电商网络营销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1.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

电商企业需要完善管理运营体系,避免一些快递、物流公司在产品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朝着物流一体化方向发展,提高自身能力,促使信息准确传达。电商企业在对技术、程序流程方面创新的同时,需要设计出符合大众口味的营销策划,引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财务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在电商背景下,需要结合网络平台进行财务管理,所以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管理的风险也相对较大,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时刻确保网络稳定,交易平台正常化,同时需要结合国际化战略目标,保持全球经济一体化。

2.提高电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为适应电商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提高,就财务管理方面而言,其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地点和形式都时刻发生改变,不再像传统的工作形式,同时利用大数据还可以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对各企业的信息也能初步了解。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人才的争夺,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了解并掌握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内部人员学习电子商务的管理知识,相互交流学习经验,选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参加大型重要的电子商务活动,吸取先进经验,拓展见识,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3.完善合理的营销管理理念。

大数据的发展为电商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网络数据,对数据进行精确分析,统计消费者的需求,这也象征着经营模式的改革。分析国内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需要重视大数据带来的信息,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和转变,建立新型的数据管理模式,定位产品的核心目标人群,建立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从消费者的日消费量、月平均收入等信息科学性分析预测,从而有目标地为消费者介绍喜欢的产品。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中,由计算机和网络代替传统的大量基层人员,结构合理化,完善企业发展。

四、结语。

网络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能忽视网络营销的规范化管理,企业唯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营销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更持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八

摘要:网络的普及,使企业在开辟市场营销中多了一种新型手段:网络营销。如何使企业利用信息网络进行高实效的销售回报,是本文所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全文针对当前企业网络营销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希望提出相关策略。希望研究对于推动企业网络营销发展有借鉴意义。

一、前言。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中国网民规模冲破4亿关口,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攀升,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全国网购规模达到2670亿元,网购人数达到1.3亿[]。基于此,本文旨在建议企业在当前互联网平台是销售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希望通过研究论述这一环境下的特征,使得企业能够建立适应消费者主导这一特征的营销模式,进而能够做到精准营销、互动营销、一对一营销,提高企业的网络营销实效性。由于博客、虚拟社区的存在,出现了“窄众传播、圈子文化”,通过对他们的研究,能够给提供这些交流平台的网站,在探求博客、网络社区的盈利模式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现状。

(1)网络营销已经得到初步应用,但总体水平较低。

中小企业对网络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低,网络营销仅停留在产品的网络广告、市场调研等环节,或者只是将企业名称、公司简介“上载”到网上,功能很不完善,甚至根本无法满足网络销售策略的实际需要;一些企业虽然拥有独立的dn、url,但多数只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既无对企业产品及企业形象做系统、具体介绍,也没有借助网络开展销售活动,很多企业网站无固定的人员做维护,内容陈旧。目前大多数网站还是遵循“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则,网上销售活动就只是发布公司资料,公众可以通过点击一般名为“新闻”的链接来获取这些信息。对于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不能及时解答,产品问题无法得到客服回应。所以,大多数企业的网络营销效果不佳,方式不活,缺乏实效性。不少企业的网络销售大多是形式主义,欠缺实在内容。

(2)企业网络销售受到人才、技术、品牌等资源条件的约束。

2、原因。

针对上面的`现状,笔者认为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

首先,媒体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媒介,社会公众往往通过媒体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由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普及性高,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对公众的影响力,远远高于网络,所以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第一考虑的是传统媒体。

其次,互联网改变了商业规则,同样也改变了媒体规则。在这个所谓的“you”时代,网络媒体野蛮生长的力量既令人惊喜,也令人生畏。显而易见的是,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平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平,也让这个世界更难摆平。当营销与网络媒体紧密相联,此前网络媒体的所有优点骤然变身为致命的杀招。

最后,网络营销在中国也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而网络营销目前更是处于发展的初期。中国网络发展只有时间,而在美国已发展了100年。现代社会生活,导致一个组织的社会关系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投资人、员工、客户、竞争者、当前和潜在的合伙人、特殊利益群体、政府,还有各种媒体,都时刻萦绕在当今企业的周围。企业所面临的这些复杂的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的目标和发展,均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影响和约束力,甚至决定企业的成败。

三、企业营销策略。

针对当前企业网络营销现状和原因,笔者建议采取秒杀营销、微博营销和网络社区三种当前最新型的销售方式以替代当前企业网站营销的尴尬局面。

1、秒杀营销。

秒杀营销是当前网络上企业营销手段较新型的方式,源自一些大型企业的秒杀事件而引起的新型网络销售方式。“秒杀”原指电脑游戏中的词汇,即瞬间击杀对手。但站在企业网络营销方式中,则就是采取极低的价格,但限制商品数量,往往一放上网,就瞬间抢购一空。秒杀相当于实体促销,但比促销价更便宜,而且平台在网上让受众群鼠标点击即可。

2、微博营销。

微博客是传统博客的衍生品,但比传统博客来说,企业利用微博营销,有传统博客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传播渠道更远,相对于传统博客,微博客不但能网上传播,还能手机传播,这样不但放大了网上用户潜力,也吸引了手机用户的购买潜力。其次,微博传播效果更优于传统博客。微博客由于字数限制,加上支持文字图片,信息传播较传统博客而言,更快捷、广泛,体现出相对的广度,更适合企业产品宣传。

3、网络社区。

和上面的秒杀营销和微博营销相比,网络社会则是提高企业产品忠诚度的一个最佳方式。一个产品一旦拥有了顾客信任,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拓展这种信任,使其转变为对产品品牌的满意和忠诚。只有通过各大门户网站、品牌网站的社区,进行网络产品潜在销售,不再停留于与在线顾客之间短期交易关系的建立,而是谋求与在线顾客之间长期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巩固的方式。

四、结束语。

罗素曾经说过:“差异乃是幸福的本源”,现在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的繁荣,消费者消费行为比之传统的购物方式的巨大改变,空前解放的个性化需求的产生,这些变化无论对企业发展来说,还是对网络营销理论的发展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文中所涉及的三种营销策略都是当前企业网络营销新型手段,只要企业合理运用,将为推动企业网络销售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白长虹.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j].南开管理评论,,1(2):34—35.

[2]钱旭潮,汀群.网络营销与管理[m].北京:北京火学山版社,.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九

本文对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例提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改善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方式的方法策略。

双语教学改革是现代化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和必然趋势,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受到自身网络技术发展快、专业知识更新迅速快的特点影响,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十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铁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化学习,为职工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的平台。是职工素质适应岗位的要求、适应铁路现代化的要求。

本文以blog为平台,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使教师引导铁路职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blog具有先进的教学功能、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铁路发展需要自主学习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在blog与铁路职工教育中搭建平台四个方面来阐述问题。了解铁路职工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找到二者结合的合理性和结合点。然后,探索出blog平台的学习模型。进而又在学习模型基础上,设计了提高铁路职工自主学习能力功能结构图。把blog的过程学习、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应用到铁路职工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搭建教师职工合作培养职工自主学习能力博客,有效地促进铁路职工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blog具有先进的教学功能。

1.1blog的定义。

“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翻译而来。blog是weblog的简称,而weblog则是由web和log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简称“网志”。blog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是继email、bbs、im等之后出现的全新的网络交流方式,我们可以利用blog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布自己的心得。blog绝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发布系统,它有着很好的交互功能。与以往的几种网络交流方式相比,bbs过于公共化,而e-mail和im则过于私人性,blog的出现则将公共性和私人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1.2blog的强大功能。

blog首先具有论坛功能,比论坛更有利于教学,它们可以将内容相互推送和收藏;blog可实现与论坛数据整合,同一账号可相互登录;blog可使不会做网页也拥有功能强大的个人主页系统和门户站点,拥有二级域名、个人日志、相册系统、播放音乐、放置flash特效等功能,提供便捷的内容调用功能,内容丰富的站点首页和分类页面,也可分享他人的博客主页;blog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让你快速地寻找你要查看的博客和文章;用blog创建一个朋友圈,可邀请几个朋友交流;功能强大的用户风格模板定制功能可为自己创建具有特色的主页;用blog可以将优秀的文章和浏览主题加入到自己的博客主页中,永久收藏。

1.3blog具有先进的教学特性。

blog的教学特性是:以时间为序,实现读写结合、网上交流和学习;实现资源高度共享;蕴含了建构主义、过程学习、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先进教育理念;实现了个性化的内容、大众化的参与、深度化的交流、集成化的知识管理。

近年来,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也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一定的网络设施和相关的媒体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自主获取信息、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包括:学习者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计划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者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其含义有宽有窄,说法不尽统一。可以把“自主学习能力”定义为: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本领。是学生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3铁路发展需要自主学习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建设的战略目标中提出:“到,基本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铁路发展需要自主学习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将为我国铁路发展注入新活力,促其进入新阶段。从动车组到客运专线,从城际铁路到磁悬浮列车,铁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我国已经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动车组9大关键技术和10项配套技术,整车国产化率超过85%。这意味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世界的最前沿。京津城际铁路的最高时速为350千米,达到世界最高运行速度;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开始,铁道部就已将实现铁路信息化列入铁路和-谐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确定了3大重点领域,就是以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为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实现调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铁路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经过5年至的努力,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铁路信息系统。由tmis领跑,涉及dmi、ctc、tr等38个信息系统的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将开始一次新的跨越之旅。曾有外国专家表示,中国铁路的信息系统只要建设完成,一定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

铁路六次大面积提速、动车组的开行、城际列车、客运专线、铁路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等等。铁路创新和科技的发展,铁路信息化的发展,都迫使要提高职工的素质。铁路现代化发展需要有现代化的铁路职工队伍。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铁路实现现代化、实现和-谐铁路建设的根本保证。目前铁路职工队伍,存在着知识老化,学历不达标的现象,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全路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进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需要;职工队伍素质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铁路各级管理者和铁路职工都必须认清形势,从思想观念上、职工业务技术上、从原有培训模式上找准差距,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切实抓好职工教育工作,为建立一支适应铁路和-谐铁路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而努力。让职工树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岗位做起”的观念,使个人素质更好地适应班组现场的需要,适应站段安全生产的需要,适应铁路和-谐铁路建设的需要。

4在blog与铁路职工教育中搭建平台。

利用blog,搭建铁路职工教育平台,使教师与职工、职工与职工相互沟通,知识与信息迅速传递,并引导职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铁路快速发展的今天,铁路科技、信息化含量在不断地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运输一线的铁路职工,如何才能成为适合铁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职工呢?每一个铁路职工都要用“学习”的理念取代“教育”的观念,树立终身化学习的理念,自觉地学习铁路新科技、新知识、新设备;学会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自己的素质与从事的岗位不仅目前能相适应,而且将永远能相适应。自主学习能力是成为高素质职工的首要因素。职工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则是判定能否成为21世纪合格铁路职工的重要前提。因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半衰期在缩短,知识的老化在加速,你会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于每日忙于工作和家务的职工来说,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只是靠单位班前提问、日常学习和适应性培训所能解决的;铁路职工大多都采用轮班制,在单位组织培训,非常困难,必须分班次、分批次进行,时间上极为有限。更多的是工作之余,在家里来进行学习,所以要培养铁路职工良好的学习能力,联结网络力量就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手段。

电脑已悄然走入寻常百姓家,从新闻时政到天气查询,从网上购物到网上炒股,从qq聊天到网络游戏,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然而,大家似乎真正用到学习上的时间却极少。因为成年的职工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家务、孩子的烦扰,学习意志力较为薄弱、坚持性差、缺乏自觉性,而网络学习主要是在家中进行,网络游戏和影视视频往往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要培养职工良好的学习能力,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化学习,为职工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的平台,还必须联结单位的力量。

让铁路职工在繁杂的事物中、纷繁的诱-惑中拥有神闲气定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心情。为教师和职工提供一种有效、便利、及时的沟通平台,使教师和职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轻松地进行交流与沟通。blog平台,它的零技术要求,使得它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关注。blog平台具有实时性和匿名性的优势,使教师、职工之间可以无话不谈,教师、职工的真实思想会在blog平台,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暴露无遗,教师能更好地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和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引导。教师可以为职工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在线作业、在线指导、疑难解答等学习帮助,增加了对职工学习过程的检查与督促,职工的学习,无时无刻不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和督促,从而有效地保证每一个职工自主学习的完成。blog可以监控学习计划和评价学习结果。blog将总结性评价(期中、期末成绩)与形成性评价(作业、提问、学习进度、学习态度等)结合起来,如实反映学员的整体水平与素质。有利于教师及时帮助职工改进学习方法、态度,并做出正确的引导。这样,职工就可以克服自身的懒散和盲目,有计划、有条理地展开学习,并及时修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职工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习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同时为教师之间、职工之间提供学习、交流的空间,可以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学习方法,开展教学讨论等。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一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商贸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业就业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也要进行适当的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以及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营销学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创新创业形势下如何做好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创新创业;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界、业界都纷纷响应,社会活力也因此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在这个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下,与创新创业有着紧密联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营销学教师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能够有效适应创新创业环境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现阶段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就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依然采取教育计划制度,教材版本相对滞后。在这个瞬息万变、知识每天都在更新的社会市场环境下,这种老版本的教材内容明显存在脱节情况,缺乏时代感。受现代资信影响,现在的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也愿意去学习新生事物。这种与社会环境相互脱节的教学内容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就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更偏向于理论化,忽视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少,甚至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这对学生职业能力、专业素养的培养极其不利。这种类型的课程设置没有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接轨,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

(二)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就目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不够了解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无法进行明确定位。此外,由于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还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所以人才培养上存在系统性、实用性缺失问题。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难以培养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这就会间接地导致社会需要的人才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相互协调。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仍旧是主攻场所,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实践知识。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或载体,比如社团、企业、专业软件、实验室等。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践平台对于教学需要还难以满足,而企业实践也仅仅局限于参观,没有真正发挥出实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得到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考核体系不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授课教师本身就不具备创业经历,所以营销实战经验匮乏。大多数教师掌握的营销知识也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对接企业的营销实战。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市场营销学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获得营销知识,但是教学过程比较乏味、枯燥。虽然有部分教师会使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情境和案例本身,不能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也难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考核体系不完善也是当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依然采取卷面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让很多学生依赖考前突击、强记考点知识去获取高分,但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平时的知识积累有所忽视,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在创新创业形势下的改革策略。

(一)合理设置课程,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课程是主要的实现途径。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学校首先要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确保教学内容具有规范性、前沿性。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既具有较强实践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践。就笔者个人经验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教师在选择市场营销学教材的时候,尽量选择最新版本的、融入创新创业内容的教材;其次,教师应当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最新营销案例、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等,以此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又如,教师可以与校外部分企业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然后采取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的方式,将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案例加入到教材之中;最后,由于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都留在本地就业,习得的市场营销知识和技能最终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当地企业进行走访或者关注媒介等方式了解到当地的营销情况和营销新动向,然后将一些本土化的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对当地的营销要求和产业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7]。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设置上面不仅要重视市场营销内容与创新创业内容的融合,还要确保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范围内。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设置项目的实施、营销计划拟定、目标市场的定位和选择、市场调研等方式,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由于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掌握理论知识的人才已经难以受待见,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有一定工作能力且参加过社会实践的`人才。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应当迎合当前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再根据社会需求去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对自己今后就业创业有帮助的内容。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市场营销学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实践应用。学校以及市场营销教师要结合国家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规划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等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就目前情况来看,创新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落实,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强化,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通过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室、课堂等平台,多方位、多层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模拟实训营销活动的开展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性认识;开展校内实践教学,比如依附模拟软件、建设营销实训室等,目的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营销思维。除此之外,学校以及营销学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书”项目比赛等一些创新创业比赛,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锻炼。校外实践教学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展开。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对真实的职业场景有所了解,在实战训练中完成营销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吸收。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理清教学思路。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定价策略,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对于价格变动的应对策略做到明确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促销策略,以此引导学生掌握促销预算方式和促销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对市场分析有关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对市场营销预测效果以及基本方法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在理清教学思路之后,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式创新。首先,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模拟实践对抗式教学、分组研究性教学、视频体验式教学、情境创设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各种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除了要看学生的卷面成绩,教师还要以实现学生能力提升、让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积累为目的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创新教育活动的积极程度和效果折合成学分,此外还可以使用实际操作、市场调查、营销策划、案例分析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提升考试的灵活性和应用性,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核。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对市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市场营销学对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市场营销教师必须要做好课程改革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业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市场营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0):155—156。

[2]赖育青,陈桃利。基于专业基础课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以普通本科财会类专业为例[j]。时代农机,2017,44(09):198+201。

[3]赵晶。以创业创新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464。

[4]李燕。基于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7(03):62—64。

[5]彭绮。浅谈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j]。民营科技,2017(03):231。

[6]高金城。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22):193—195。

[7]赵锋。基于创业导向的《市场营销学》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n]。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9):125—12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二

中学是学生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十分迫切。体育教学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其根本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然而,在施教和培养兴趣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出现片面的或倾向性的误差,使其成效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如何正确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加深对体育锻炼的理解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中学生体育兴趣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1、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成效。教育实践证明,使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只有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训练的整体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

2、中学生体育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当前,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足,主要原因是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或是由于基础较差对体育锻炼缺乏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对待体育的兴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中学生体育教学应紧密围绕学生兴趣开展,体育兴趣是体育教学展开的核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育锻炼需长久坚持,只靠区区几个课时无法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体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养成健康的生活锻炼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要求学生达到无限的时间所能达到的成果是不可能的.,但使学生获得使之不断锻炼的内在动力(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是可能的。要达到如此的效果,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切实围绕学生兴趣将体育教学推向新的局面。

二、评价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四个标准。

1、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体育成绩是体现身体素质好坏最直接的指标,我们所普及的体育教学,其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达到体育健儿或运动员的标准,而是通过体育训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在锻炼和竞技的过程中感悟体育本身所带来的精神意志品质,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单凭体育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学生对待体育教学的热衷程度,即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兴趣是片面的。

我们在评价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兴趣时,应该注重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待体育训练的兴趣。通过积极、适当的参与并取得综合的成长效益,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以加强和锻炼,学习效率明显提高,精神状态日趋好转,各科成绩协调提高。使学生在感受通过体育锻炼带来的综合效益的同时,更进一步地加深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加深体育锻炼的认识,这是检验学生体育兴趣科学提高的自身素质标准。

2、学生们更为广泛的参与和组织体育活动。体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人们的广泛参与,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这一重要的原则。应该说体育活动以它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参加积极健康的体育活动,并适当地坚持体育锻炼,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加强心理素质。但也有个别学生,因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对待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炼有恐惧、厌烦和逃避的现象。如何想方设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这部分学生渐渐扫除心理的障碍,在体育锻炼中逐渐树立自信和兴趣,是我们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考察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重点。此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十分重要,就是说离开教师的硬性规定要求,学生们能否自发组织和开展广泛、健康、安全、合理的体育锻炼与活动,这是衡量学生体育兴趣是否广泛与积极的参与标准。

3、中学生的体育发展引起来自家庭、社会更为广泛、切实的关注。以往在谈到体育兴趣时,通常是指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兴趣除了自己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外,主要靠体育教学让学生不断加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但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的逐步重视,体育带给社会的效益也在不断提高。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单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是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立体式的互动。此外,社会能否对学校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提供一定的便利,这些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对全面快速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是衡量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社会关注标准。

4、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强、教学方法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师队伍。去的体育教学更多的侧重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技巧,随着人们对体育事业的不断认识以及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的体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如何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理解,使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提高改进自我健康的能力,加强理论基础并通过体育强化中学生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青少年成长发育期的巨大作用,取得明显的体育效益。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由以往单一的“技术型”向“智能型”过渡。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掌握普通的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的理论以及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的手段;在能力素质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体育教学、训练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科研、生理保健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们应在转变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不断学习和扩大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将其融会贯通并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更高需求。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三

笔者运用定量研究方法,以英语网络课程为例,对常州大学城3所高职院校2009级230名学生就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使用、给学习者的帮助,以及学生网络学习效果评价四个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不高,学生使用网络课程的主动性较差和使用频度太低。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五项原则和六大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步伐的加快,网络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趋势,而网络课程是网络学习中最广泛的学习载体。查阅国内研究网络课程的文献资料,本科院校以及中小学的网络课程开发较多,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才刚刚起步。尽管许多高职学院也正在积极开发网络课程,但部分网络课程的效果不太理想,网络教学手段不充分,协作与自主学习资源不够,互动效果不好,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较差。而高职院校英语网络课程作为英语学习的一大阵地,因其学习人数多、覆盖面大等特点,英语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已引起了国内外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英语网络课程的开发质量和应用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本文以英语网络课程为例,对目前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开发应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发原则和对策进行研究。

2009年12月我们对常州大学城3所高职院校2009级高职一年级非英语专业5个班级共计2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问题,英语网络课程使用中的问题,英语网络课程给学习者带来的帮助和效果问题和英语网络课程学生学习及其效果的评价问题。学生是否满意网络课程某类问题中某条具体情况陈述是通过五个不同程度等级来体现的,百分比越高,表明网络课程的某个部分的情况越好。根据百分比的高低,学生的满意度分为高(70%~100%)、中(50%~69%)、低(0~49%)三个等级。通过分析与讨论,高职院校在英语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和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高职院校英语网络课程学生满意度问题。在开发、使用、对学习者的帮助与学习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学生认可度不高,属于中等满意程度,而这四类中英语网络课程的使用情况的满意度最低(53.6%),情况最差,英语网络课程给学习者带来的帮助情况最好(64.1%)。

2.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存在的问题。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水平不高;课程缺乏明确的学习指导;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单调,表现形式单一,内容更新慢;课程结构和功能模块不合理、不齐全;网络自主学习资源不丰富等。

3.英语网络课程的使用问题。学生利用英语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网上学习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不够;学生没有系统的目标与计划;缺乏有效的网络课程学习方式;学习者缺乏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反馈;教师缺乏对学生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跟踪、监控及全面评价。

4.网络课程对学习者的帮助问题。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但目前的网络课程对学习者英语成绩、与他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明显。

5.英语网络课程学生学习及其效果的评价问题。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主体单调,缺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评价内容不全面,缺乏学习者学习基本信息;评价形式单一;评价手段较落后;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缺乏科学的网络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课程目标、内容的发展性。网络课程具备实时快速更新的特点,具备能够及时获取新思想、新观点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尤其要运用发展的眼光,注重课程目标在提高高职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注重课程的内容选择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领域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自主性、超越性、创新性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内容、教师、学生、环境之间的交互性。网络课程具有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方向多向、应用灵活等特点强大的交互功能。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应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坚持交互性原则,为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的空间,丰富网络课程“交互性”的内涵:一是课程内容的可交互性;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四是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交互;五是教师与课程内容之间的交互。

3.学习模式的协作性。布鲁纳曾提出著名的“脚手架”概念,他认为,一个学生通过教师或者同伴的帮助,能够掌握其发展能力之外的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网络课程开发设计者应根据学习项目来为学生确定协作学习目标、分组原则,提供协作资源和协作空间,发挥网络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促进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协作,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协作、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

4.学习方式的个性化。网络课程设计应体现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设计网络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的学习条件、多层次的学习内容、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网络课程目标多元化,内容难度层次化,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的灵活性、选择性和自主性,课程服务的人性化。

5.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呈现的情景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依据自身旧的图式对学习内容进行信息重组构建自己新图式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考虑学生自身原有图式,即经验,尽量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似的真实情境与情景,如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投影仪、投影片等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化学习是网络课程得以运行的必要环境,能让学习者更快捷地浏览学习资源、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1.课程开发与应用应贯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网络课程设计者要以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弹性理论、杜威的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等为指导思想,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和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适合网络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开发者要能正确地组织、引导学生构建知识,重视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鼓励学生积极手脑并用,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学习概念和规律,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课程内容组织应采用模块化、任务驱动、问题中心的形式。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在遵循协作性、交互性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应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合理设计网络课程的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模块化设计网络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同时获得;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模块内容,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杜威的教育理论要求我们在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中,要“以问题为中心”和“任务驱动”的形式来进行设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从问题和学习的任务入手,通过寻找解决问题方案和实施任务,促进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促进摄入的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图式之间的互动、连接、交融与整合,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运用把知识和技能提升为能力。通过任务的完成和问题的解决,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课程结构和功能模块齐全,适合学生交流、协作与合作学习。网络课程功能模块应完整、有益于学生学习。网络课程应具备以下功能:提供该课程学习内容的浏览;提供沟通途径,包括讨论、观摩、合作与答疑辅导;能进行学习评价;实现教学管理等。网络课程模块大致可分为课程教学模块、课程学习模块、虚拟教室模块、教学管理模块、答疑系统模块、评价测试模块和系统导航模块等。

课程教学系统模块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课程介绍、知识讲解、教学进度、实例演示、新闻动态等。课程学习模块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内容、录像视频资料、电子讲稿等,还有学习指导以及在线练习。虚拟教室模块或协商交流模块为处于不同地方的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一起讨论、共同学习的“场所”,如非同步的讨论区和电子邮件、同步的聊天室等。教学管理模块包括学生学习记录、成绩统计以及讨论记录。答疑系统模块主要包括网上答疑和讨论、常见问题解答库等模块。评价测试系统模块包括在线测试、考试模拟、作品上传、学习跟踪、作业上交等。系统导航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系统信息集成的框架,以避免学习者在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里迷航。学习工具系统模块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

4.课程资源丰富、实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需求。网络课程设计应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课程设计,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案等),二是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和学习资源库。课程资源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资源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以良好的方式来组织资源;资源有丰富的信息量;资源的表现形式多样化;资源的内容和深度多层次;资源之间应有相对的独立性,实用性强;资源有一定的涵盖面。课程资源内容的组织可以按各个专题分为若干个模块,各个模块可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选择一个恰当的链接与其他资源模块链接。

5.网络课程学习评价应重视过程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网络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事实把握和价值判断,从而考察和促进其学习质量,以促进学习者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及时性、反馈性、全程性,并从生生、师生间的交互程度、答疑情况、资源利用情况、作业和考试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对网上学习过程评价我们通常采用如下具体办法:通过网络日志实现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通过对学习者相关基本学习信息的收集实现对学习者学习态度、学习状况的评价;通过讨论区、问题解答实现对理解类知识的评价;通过电子档案袋和成果展示区实现对技能类知识的评价。其次,还应特别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学习者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评。学习者通过自己学习前后比较可以了解自己及团队的进步情况,通过与学习伙伴的横向比较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缩小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习者主体意识。

6.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的课程观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成为这种变革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表现,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网络课程中,影响在线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以及他对学习者的指导,而不是技术。教师要能在网络课程中真正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就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的角色要从原来的课堂主讲者和学习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者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过程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和激励者,能够组织和激励讨论,引导和参与讨论,并且最后要对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是情感的支持者,能够与教师、同学沟通感情同样有助于学习,增强持续学习的信心。

笔者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引发人们对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学习效果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开发应用原则和策略的思考,以提高高职学院网络课程的开发质量和应用效果,从而加快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四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教学正是基于internet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其设计目标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合理有序的管理和利用教学资源,建立一个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为网络课程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共同目的。

在网络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网络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教学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安排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享受完全个性化的学习,彻底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上网学习、讨论、作业、提问、自测练习、考试,既锻炼了同学的计算机网络使用能力,也加强了自学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

虽然目前妇产科学网络课程建设的速度、规模和质量比前几年有大幅度的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带有明显的传统课程痕迹;缺乏灵活多样的交互和反馈机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师生间交流沟通不够。因此,科学、先进、系统以及良好交互性的妇产科学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将有助于妇产科学教学迎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挑战,对妇产科学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对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网络公关课程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五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课程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一种新方式。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学习模式,网络课程有着诸多优点和特点。通过学习和参与网络课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网络课程的优势,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学习动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我自己的学习经历为基础,分享我对网络课程的心得体会。

网络课程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相比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模式,网络课程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安排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我曾经在大学期间参加了一门在线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我的专业领域,但是在自己的课表排得很满的情况下,很难参加实体课程。通过网络课程,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完成课程学习,不仅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还提高了我在学习中的效率和积极性。

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也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在网络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网络课程中带有更多的互动形式,例如在线讨论、问题解答等,学生可以随时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网络课程还能够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网络课程中,学生需要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任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在参加网络课程时,必须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和任务安排,每周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让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提高了我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当然,网络课程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惑。与传统面授课程相比,网络课程中的独立学习需要更多的自律和坚持。而且,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有时候会感到孤独和乏味。此外,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可信度也需要引起重视。一些网络平台提供的课程质量良莠不齐,学生需要慎重选择。

综上所述,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和特点。通过参与网络课程,我深刻感受到了它的灵活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动力的提高等。虽然网络课程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惑,但我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网络课程会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成熟和完善。对于学习者来说,更好地利用网络课程的优势、克服困难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课程将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