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怎样利用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写(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0:04:22 页码:9
怎样利用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写(大全8篇)
2023-11-10 00:04:22    小编:ZTFB

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探索未来、珍惜现在的重要途径。编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名人名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怎样利用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写篇一

坚持写日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助于日后查阅资料和进行日后查阅资料和进行总结。

日记,就是把自己当天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情况等有选择的记录下来。

日记的形式是比较自由的,不用审题,表达方式不同。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写进自己的日记。

日记格式:

1、第一行要写上题目、日期、星期几、天气和心情。

2、正文格式和作文一样。

坚持写日记的好处:

1、鞭策自己前进的武器。

2、今天的日记就是今天的总结。

3、督促勤奋,锤炼思想,陶冶情操。

4、提高写作能力。

怎样利用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写篇二

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写作如何“变换叙事人称”

与传统的小说家不同,西方现代小说家们在意的似乎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如何讲述故事。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叙事人称,而是尝试着不同叙事人称的变换使用。比如杜拉斯的著名作品《情人》。这部小说的线索明暗交织,明写少女与她的情人相遇相爱的故事,暗以我现在或在事情之前或之后的心理感受为牵引。前者为以“她”第三人称为叙述对象,后者以“我”的叙述者身份说话。虽然用了两种人称,但由于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转换得游刃有余,所以非但看不出故事的破绽,反而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我们认为,记叙文(尤其是叙事类的记叙文)写作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变换叙事人称的写法。

叙事学上的一句名言“虽无新鲜的故事,但永远有新鲜的嘴唇”。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废名曾经说过类似的话,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讲述故事的方式。应该说,很多人的审美情趣都是建立在欣赏故事之上的,所以无论故事本身再怎么好再怎么精彩,也都在读者的阅读期待之内。况且当前的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由于多采用单一的叙事人称,早已使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假如我们剑走偏锋,在“叙事人称”上多下些功夫,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病文扫描。

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多想要停在昨天,停在单纯的从前,那个我触手可见清晰的脸……”耳畔又想起那熟悉的声音,那熟悉的旋律。是的,我的外婆,离我远去许多年了。

记忆被一层层剥开,那惊悚的现实再次侵蚀了我的心。

那是一个下午,难得这冬日里有了暖阳,我眯起双眼,任凭那耀眼的温暖触摸着自己,而他们却偷偷地跑进了屋里,爬到了外婆的身上,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外婆的眼睛里仿佛也有了阳光的碎片,她望着窗外出神呢。

“外婆,我们去外面玩吧,外面的阳光多暖和哇。”我拽着外婆就往外面走。

“哎呦,慢点儿,你这小妮子呦。”外婆笑着,慢慢地走着。

“哇,一满院的阳光,今天的院子好亮哦~”我不禁叫道。外婆笑了,没说什麽。

“去拿你的毽子来玩吧,好久没有玩了~”外婆突然对我说道。我正对着院子出神呢,外婆的一句话把我拉了回来。

我蹦蹦跳跳跑到屋里,好一通翻找。“哈哈,找到了。”

也许是好久没玩的缘故,我有些生疏,没玩下几个来。我正感叹呢,外婆却把毽子拿了过去,自己玩起来了,外婆其实玩得很好呢,竟连着踢了一阵,一个没掉。我只顾着出神看外婆了,却不知道外婆到底踢了几个。我还记得以前妈妈对我说过的,外婆小时候可是个踢毽子能手呢。现在看来,宝刀未老哇。

我把这些话说给外婆听,外婆笑了,笑的同这阳光一样灿烂,却还带有几分得意,外婆哇,你还是像小孩子一样啊。

真的好久没看到外婆这莫烂灿的笑容了,像清泉,直沁心脾。那一刻真的很希望时间就这么停下。为什莫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而逝呢,外婆的笑竟也逝了,我仿佛看到外婆的皱纹更深了,眉头更锁了,我没有看错啊。外婆,是外婆痛苦的面庞,外婆的心脏病,该死的病。我焦急的翻着屋子,这里没有,那里也没有。

“外婆,药呢,药呢?”我喊着。却没有听到回答。外婆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

我给妈妈打了电话……救护车是来了,可是外婆却永远的离我远去了……仔细回想,竟发现自己与外婆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多少,以前,我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去看外婆,可是现在,我的外婆却永远离开了我。

外婆,天堂里有没有我的呼唤,天堂里是否流淌着我的思念?

怎样利用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写篇三

2.回忆一下,人们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

3.再回忆一下,这个节日中有哪些风俗习惯令你特别感兴趣。

一)舟山人的春节。

资料1.舟山过年的时间很大,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过小年算起,一直到正月十五为止,人们都为过年而忙碌而高兴。

十二月二十三日那天,传说是灶神上天汇报家家户户一年情况的日子,人们为了让灶神在玉皇大帝那儿替自家说好话纷纷点起了香,供起了东西。祭灶果一般是又甜又粘的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等物,为的是堵住灶君嘴巴,上天不能讲坏话了。供毕,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与草扎的马一起烧掉。到了年三十夜,再将灶君接回家来。我们小孩子就盼着早点供好,吃那美味的供品。

十二月二十四那天,是掸尘的日子,各家的主妇们拿起笤帚掸起了灰尘,一来让家里变得干净些,二来希望扫走一年的秽气,明年交个好运。

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到大年三十为止,是各家送年(谢年)的日子,是年前期间的一个高潮点。谢年时间选择涨潮时分,宜在子夜后进行。供品有:鹅、鸡、猪、鱼、猪肚、年糕等“七牲”,素菜、水果、干果、糕饼等物。供奉结束,送神时还要燃放鞭炮、烧经箔等,嘴里要说吉利语,此谓“散福”。

那几天,很多人家准备了丰盛的物品,拜起了菩萨,祭起了祖宗,早上和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整个舟山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大年三十,各家邀请亲朋好友吃起了年夜饭,小孩子们都得到了压岁钱,开心地到处乱喊乱叫。

正月初一开始,各家都带着礼物是走亲访友的日子,舟山到处充满着安逸和谐的气氛。

资料2.

大年三十晚上,长辈把压岁钱放在晚辈的枕头底下,这是每个舟山人做小孩子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满米缸,用一碗饭和一碗豆腐放在米缸里,豆腐表示田。正月初一是不可以动刀的,所以一般大年三十晚上都动好了。动刀了老鼠要咬东西的。正月初一地不可以扫的,财气扫掉类。所以很多有院子的,鞭炮一般都不去扫的。垃圾水也不可以倒掉的,油水都倒掉类。大年三十把正月里的饭都烧好了,寓意为饭富家财。

资料3大年三十祭祖。

舟山人大年三十晚上是要祭祖的,俗称“祖宗羹饭”,是除夕那天举行的一种节庆礼仪,其实质是感恩祖先。在舟山人的传统礼仪中,祖先是血脉,是根。若一个人忘了祖宗,则是大逆不道。所以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办一桌最丰盛的酒席,并以最隆重的礼仪、最纯结的心情来祭拜祖先。怀念先人功德,并希望能在先人的庇荫下,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收获。

年三十晚,阖家团聚,长辈坐上位,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鱼是不能少的,因为“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以前,定海人桌上的鱼品种很多,但至少要用一条完整的大黄鱼。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年夜饭后,长辈开始给小辈分“压岁钱”。

资料4大年初一。

1)拜菩萨岁。

初一早晨,信徒们都早早去庵堂寺院拜菩萨,俗称“拜菩萨岁”。大家都在菩萨前点燃香烛,磕头,祈求菩萨保佑全家顺利发财,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拜坟头岁。

初一早上,还要上山去祖宗坟墓前祭奠,俗称“拜坟头岁”。

亲属上山到祖宗坟头祭奠,需背上锄头畚箕,带好供品,供品多为水果、糕点。到坟头摆好供品,点上香烛祈祷几句,一般是“请祖宗大人,保佑合家平安”等。祭奠完毕,在坟头上洒上土,打扫坟墓周围的杂草。大年初一,舟山人基本上不走亲戚的,而是拜“坟头岁”,是怀念已经逝去祖先的一种方式。拜“坟头岁”时要摆上点糕点糖果,点上蜡烛、烧炷香。保佑他的子孙平平安安。”

对祖先的敬重,是一种孝的体现,在传统上,只有敬重祖先,才能维持家运昌盛,因此,在舟山市民心中,祭祀祖先,给祖先上坟,是十分神圣的事情,也是对祖先敬重的直接体现,尤其是春节的时候,祭祀祖先,更是隆重,也更是神圣。由此可见,春节上坟,也是一种不错的感恩表达方式。

资料5。

元宵灯会。

传统的元宵灯会,不仅有各商铺、人家的灯彩展出,又有各种文艺演出,俗称“元宵出会”。出会时,首先是各类精致的花灯巡游,由专人进行舞动;其后是各类节目,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马灯舞等等。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旧时,有好事者准备各种奖品,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例文1:家乡的春节。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广州,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除夕前一两天。

除夕前一两天,大人们忙得手忙脚乱,买鸡呀,买鱼呀,买鸭呀......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把屋和被都清洗干净,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除夕。

除夕夜家家热热闹闹。主户们准备着一年中最丰富,最有意义的团圆饭。煮好饭后,大大小小必须”祭祖宗”,然后用焚香祷祝。最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能体现出家乡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放鞭炮。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绝。烟花“嘭嘭嘭”一声,响彻云宵,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人人脸上扬溢着幸福的微笑。有一首诗这么写:”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年。”意思是说,除夕夜直到午夜时分,人们都还没有睡意,都在祈求神灵除灾降福,大家都迫切地等待着新一年的临近和到来。所以,人人都不睡觉,都要守岁,都盼望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没有除夕那么喜气洋洋。潮州人在正月初一不能讲脏话,不能哭,不能打架……这一天还不能扫地,应把扫帚藏起来,让垃圾积下,说是堆金积玉。到了晚上,长辈要给小辈钱,而且都是用一块红纸包着,这称为”压肚腰:意味一年都富富裕裕。然后,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后辈先祝福长辈,长辈再给小辈期望。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所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向亲戚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到了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家,通常都是大包小包一提,什么饼干呀,什么糖果呀,什么瓜子呀……虽然礼物都颇薄,但礼轻情义重,表达了对家乡的切切思念。

元宵节。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可仍和除夕夜有得一比.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照亮了大街的每个角落。几百个灯,各有各色,各有各图案,各有各形势,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人们就开始了舞狮,舞狮由两人合扮一头大狮子,一人扮小狮子,另一个扮武士,狮子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摇头摆舞,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怎样利用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写篇四

场面描写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以展现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1.场面描写首先要交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为后面的场景描写作铺垫,也给文章作一个背景介绍。不过,活动前的介绍不宜过多,只要简单地说明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写比赛场面,往往要在赛前交代一下比赛的`规则,有时还要写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例如《看中秋烟火》一文的开头:

早就听说今年的中秋节在金鸡湖文化水廊有烟火晚会,一吃完晚饭,爸爸和我就来到湖滨大道。

简洁的一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了作者热切渴望的心情,也为下文的场面描写作了铺垫。

2.场面描写要注意主次。有时一个场面中往往会有很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描写时要突出主角,详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如:《看企鹅》中的场面:

……看企鹅的人可多啦。大家排着队很有秩序地边走边看。这时候,李敏跑过来,使劲往前挤,把一位叔叔挤到左边,把一位阿姨挤到右边。大家向李敏投来责备的目光。李敏毫不在乎地挤到前面望着企鹅高兴得又蹦又叫。在这个场面中,主要人物是李敏,作者对他写得很详细,而对次要人物“大家”“叔叔”“阿姨”却写得简单。

3.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场面描写有要以整体描写反映全貌,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人物特写突出主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把整个场面写好。如:

这些学生在号召群众募捐,帮助灾区人民解决困难,重建家园,围观的人听了都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纷纷把钞票放进箱子里表示一点心意。站在外围的人焦急地等待里边的人快出来,好让自己进去捐款。一位叔叔还大声地叫嚷:“你,你快一点行吗?真是急死人了。

在这段话中,作者不仅写出了群体的活动,还写了一位叔叔的神态和语言。这样就叫做点面结合,让场面显得热烈而不单调。

4.场面描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可以用先总后分、由概括到具体的办法来写,也可以按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每个场面都有一个基调,有个总的气氛。比如,开追悼会的场面,它的基调是肃穆的,气氛是悲哀的,而开庆祝会基调是热烈的气氛是喜气洋洋的,因此,要把场面的气氛描绘出来。

我们在描述场面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同时还要兼顾个人与群体,做到点面结合。在写的过程中,不要忘了营造气氛。做到了这些,写好一个场面就容易多了。

怎样利用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写篇五

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若选材不能说明观点,则属牵强附会;若材料单调,则说理空洞无力;若材料平庸,则落入俗套。

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使文章细腻、动人。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要做到:

(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

(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

(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要做到:

(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

(2)有漂亮的书写;

(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怎样利用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写篇六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怎样利用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写篇七

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进行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育、经历、性格等的不同,必然会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因此,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成功的肖像描写是深刻解读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还可以形传神,进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人物的身份和生活际遇等内涵。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达到以形传神?

首先,着意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特征进行肖像描写。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在现实社会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因此在描写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仔细观察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的独特之处来进行肖像描写。

鲁迅先生讲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了,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采用画龙点晴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其次,善于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

在肖像描写中,别致巧妙的比喻和夸张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会让你描写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传神。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在肖像描写中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鲁迅先生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杆肩膀一扇一扇的走路的姿势,“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是“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妇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把张开的两脚比做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生动的刻画了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形象。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马玉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就运用了确节的比喻,把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形象地写出了马玉祥——一个来自北国青年的淳朴的气质。刘鹗《绝唱》“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把他的都是疙瘩的脸比作风干的福橘皮,突出他面容的丑陋。

有时描写人物外貌,可用漫画的笔法。契诃夫的《套中人》在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貌时,就是这样漫画化的:“他(指别里科夫)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总是用套子包好,表也总是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包好;遇到他拿出小折刀削铅笔,就连那小折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一个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上耳朵眼;他一坐马车,总要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在这人身上可以看出一种经常的、难忍难熬的心意,总想用一层壳把自己包起来,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境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实际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了现实生活”。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写阿q头上的癞疮疤: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这两段文字,都没有全面地去写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而是抓住人物外形的某一特征,用漫画笔法,带有一点夸张式地去勾勒。尽管在作品中,这两个人物在这时还是和读者初次见面,但他们的可笑的外表,一下子就深深地刻印到人们的心上。对他们的性格特征:一个是思想僵化的畸形人,一个是精神胜利法的可怜虫,也获得了具体的感受。运用漫画笔法描写人物外貌,往往在“点”上用力,漫画夸张的地方,正是人物外貌中最能反映其性格特征的关键部位。它不全面铺开,而是选准一点,把镜头对准它着力描写,好比把一个物件放到显微镜上让人们观看一样。

怎样利用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写篇八

考试范围:

记叙文(写人、写事)、状物文(景物、动物、植物、物品)、古诗改写、编写童话、看图写作(所给词语编故事)、应用文(写封信、建议书。)。

考试和竞赛的区别:

考试文章和竞赛文章是不同的!它一般可以遵循一定的写作章法。而竞赛作文往往随意性很强,表现手法多样。

记住写作思路:

记叙文。

第一段:抒情式开头(优美词汇+排比修辞)、开门见山开头(直奔主题),注意词汇的运用要准确,把文章题目带进来,免得跑题。

第二段:写人的作文(抓住人物肖像描写“年龄、身材、穿戴、长相、举止、习惯,也要注意运用优美词汇。过渡。)写事的文章(通过环境描写过渡,注意词汇和修辞运用。)。

第三段:不管是写人、写事都要有一个具体的事情(注意一连串的动作描写,配合六大细节描写,使文章内容充实。)。

第四段:抒情结尾+卒章显志结尾(把题目扣进去免得跑题)。

状物文。

第一段:抒情开头。(写小动物和植物,词汇+修辞)。

第二段:描写动物、植物的外形特征(整体、局部、典型特征。参照《翠鸟》。)。

第三段:动物的生活习性或与你之间的趣事。(一连串动词表现出来。)。

第四段:抒情结尾+卒章显志结尾。(把题目扣进去。)。

景物作文。

第一段:抒情开头。(注意词汇和修辞的运用。)。

第二段:静态描写。(观察有次序、一景一物一词一修辞,还可以加入五觉描写。要是遇到具体的物,就要抓住特征来写。)。

第三段:动态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出活动的场面。要有开始、发展、结局。)。

第四段:抒情结尾+卒章显志结尾。

古诗改写。

忌讳:将古诗的翻译,随意加入几句话就完成!

第一段:开门见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环境式开头(抓住诗里相关景物,一景一物一词一修辞进行渲染)。

第二段:根据诗的意境、内容,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和不同的状物描写进行写人记事。

第三段:卒章显志结尾。

编写童话(给几个词语编故事)。

注意:一定要将童话里的“人物”拟人化,要设置一定的故事情节,能表达一种感情或说明一个道理。

第一段:通常是环境描写(抓住相关事物进行联想,一景一物一词一修辞,渲染气氛,引出下文。)。

第二段: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抓住童话里“人物”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将过程叙述完整。可分几层,每层都是一个新的自然段。

第三段:抒情或蕴含哲理结尾。

看图作文。

首先:要弄清图画所给的内容,看清它要表达的是什么中心思想。

其次:将图画归类为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

最后:写作方法可以同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