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职院校排球论文范文通用(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6:33:38 页码:12
2023年高职院校排球论文范文通用(通用8篇)
2023-11-18 06:33:38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表达与交流的方式,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概括,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向他人传递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深入挖掘思考,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动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总结实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高职院校排球论文范文通用篇一

说明了提高对教学档案的认识,确立教学档案工作的主体地位的作用;指出了教学档案的收集范围;阐明了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教学档案形成过程的监督必要性;论述了加强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的开发利用,为教学工作服务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已从宏观体制改革进入到学校内部微观教育教学改革。

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内外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科学地引导和协调这些因素之间的矛盾运动,并有效地解决矛盾和问题,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在高职院校健康、稳定的发展过程中,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高职院校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与其规范的适应周期越来越短,已运行多年的现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已失去原有的实践根基。

高职院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的进行以教学管理为基础,教学档案的管理则是一项基本而又往复循环的工作。

它是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成果的体现。

实行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使教学档案管理既适应教学的需要,又适应专业教育的需要,是日常教学管理中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也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有力保障。

一、提高对教学档案的认识,确立教学档案工作的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积累、储存、传递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和知识传播方式。

教学档案的运用,替代了部分教学活动,从整体上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使教学实践更趋立体化。

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活动的区别就在于它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尽管它也有党群工作、行政管理和其它活动,但它们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因此,在学校档案中,教学档案是学校全部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档案的主体。

教学档案的管理是学校档案工作的核心和重点,科学、规范的教学档案工作对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匆庸讳言,在一些学校,人们一提到档案工作往往想到的是党群工作、行政管理及人事等方面档案管理问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大多也只是关注这部分档案。

教学档案是学校重要的教学信息资源,它不仅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真实记录,也是教学和教研等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直接为教学工作服务的。

如果一个学校没有齐全完整的教学档案,这个学校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等将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不仅是一个学校档案工作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还是一个学校提高教学工作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明确教学档案的`收集范围,丰富教学档案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尤其是新一轮高等教育资源的重组整合,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对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任务和要求。

在一些学校教学档案管理水平不够高,虽然有多种原因,但教学档案收集范围不明确也是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凡是学校教学管理及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学校教学工作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教师教学档案,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及讲义、优秀教案;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教学检查、教师测评、学生试卷及成绩分析、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管理、教学材料,学科建设材料、教学工作规划与总结、师资管理及学生的读书报告、作业及论文,毕业生工作等方面的方案、图表、声像材料都是教学档案的重要内容。

教学档案是招生、管理、教学、学生分配等全过程的真实的完整的记录。

为方便收集、学校应当将教学收集范围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并要求各部门认真执行。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由于教学档案形成者的特殊性,档案部门应对教师、学生及相关活动中形成的材料的收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做好这方面的材料的收集,确保这部分材料的齐全完整。

三、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教学档案形成过程的监督。

教学档案的形成过程较之其他档案来说有其特殊性,如教学文件形成者主要是师生个人,大多数材料属于“白头文件”,且未经正常的文书处理程序等,以致教学文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大多数教学人员档案意识不强,教学文件材料的收集尤其困难。

教师形成的文件材料即使他们据为已有,档案部门也无能为力。

为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学校在宣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当重点建立教学文件材料管理制度:一是教学档案归档制度,将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材料份数和归档要求制度化、透明化;二是教学档案材料形成归档情况的奖惩制度,将教学评论年材料的归档与评选、奖金、晋职等挂钩;三是将文件材料形成归档工作纳入有关教学管理制度,作为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与教学工作一起抓。

教学档案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对教学文件材料的形成归档全过程实行监督和控制,才能保证有关文件材料归档。

四、加强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的开发利用,为教学工作服务。

对高职院校而言,中心任务是将教学搞好,围绕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大量各种类型的文件材料形成了档案群中所特有的档案――教学档案,这类档案记载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效果,准确地反映出学校各个历史时期的教学管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内容丰富、成分也较复杂,在高职院校的全部档案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在教学管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收集管理档案的目的在于利用,对教学档案而言更是如此。

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要主动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活动,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有关教学活动情况,了解教学活动对档案的要求,主动为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档案部门还应根据利用者的需要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方便教职员工查阅有关档案。

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加大教学档案的系统开发力度,将那些常用的教学档案汇编成册,以满足教职员工系统利用的需要。

利用工作做得好了,必将极大地促进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必将极大地促进学校档案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排球论文范文通用篇二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加强非课堂教育从而促进课堂教育。

通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广泛的、非功利性、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的教育。

课堂教育和非课堂教育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把通识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各种载体上,才能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

关键词:通识教育;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一、通识教育与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指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养形成并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一代代师生的传承、积累、沉淀和创造,所形成的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的具体表现的总和,主要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方针、教学模式、校风、学风等。

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加强非课堂教育从而促进课堂教育。

(二)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广泛的、非功利性、非专业性的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的教育。

通识教育开放性地吸收接纳社会中各个领域的知识,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

我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实践成果,例如:把通识课和相关素质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有的高校设立相关专业等,这些成果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效果。

但通识教育毕竟和专业教育不同,其教育成果不能够完全依赖课堂教学来实现,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一步丰富通识教育,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

通过以往的实践和研究,我们了解到学生的自学、学校的相关通识课程教育和校园文化教育都是学校进行通识教育的主要方式,并且这几种方式之间也相互影响着,形成一个相互缠绕的整体,共同对学生的通识教育产生作用。

但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各种环境当中,因此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要比单纯的教学更加深远,在通识教育中校园文化常常作为隐形的课堂出现,进一步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只有把课堂教育和非课堂的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促进通识教育理念的实现。

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把通识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种活动载体上,这样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时就能切实体会并学习到它。

而校园文化活动相对于其他教育方式来说,其本身独具的吸引力、感染力也让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理念更容易接受。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的途径。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院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风、教风、学风等,这些往往是通过学校的一系列育人工作、制度执行和各种文化活动展现出来,使学校师生在校园生活中逐渐理解、接受并形成,使师生价值观向校园文化所倡导的方向同步,从而达到在精神层面对全校师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一)通过不断优化办学理念加强通识教育。

学校的办学理念更是这种精神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是能够体现出整所学校的灵魂所在。

办学理念的含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大体上分为几种:在哲学上是指教育精神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它反映一个学校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和办学思想,具有指导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人的意志的作用。

也有研究认为办学理念是一种可以指导师生行为规范并对行为起到积极导向作用的一种精神准则。

而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不同在于,既要教导学生理论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应用知识,甚至更注重实践能力。

每个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都有一定的差异,但学生一定是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所以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大体都包含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

学校想要更好地发展,就要既保留高职院校共有办学理念又突出自己院校的特色,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这样就可以通过办学理念和通识教育的相互促进,使两者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得以发展。

(二)通过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加强通识教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物质载体就是校园的物质文化,校园里的各种建筑物、花草树木、雕塑景观、图书音像设备和资料等都是物质文化的一种,这些往往能够从侧面体现出学校师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观念。

每个学校的这种环境各具特色形式不一,使每个学校的风格得以突出显现,通过直观可见的事物帮助每个进入校园的人理解学校的深层次精神内涵。

而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工作一线的技术人才,并继承和发扬大国工匠的传统精神,所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继承和创新的`能力,因此在课堂学习外的其他校园生活中,要能够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在环境中吸取这种精神营养。

这样也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熏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通识教育,可以与时俱进紧扣社会背景地进行真实性、新鲜性、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教育。

(三)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通识教育。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

如果只通过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状态,这时就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发挥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活动同课堂教学相比,更能够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师生的热情,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特长也能更深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引领师生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显现出学校的特色,也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校园文化与师生融合到一起相互支持相互提高。

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认真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将通识教育的知识渗透到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这样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潜移默化地把学院的精神理念根植到学生的内心,增强对学校的荣誉感,当校园文化活动一年年形成传承,成为学院的品牌时,这种荣誉感和归属感将更加强烈。

(四)通过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加强通识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两个群体:教师和学生。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作为文化思想的传播者,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校园文化的接受一方,教师与学生的这种教与受的互动形成了校园文化的体系。

在学校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毕业离开,也会有新生的加入,学生是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而教师是一种职业,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工作于学校,相较于教师来说学生在学院内生活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所以教师在学院文化中属于相对稳定的一方。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学生的思想相对于教师来说没有那么成熟,易发生变化,比较容易受到相对稳定的另一方的影响。

也就是说,教师的思想理念、价值观、人生观、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文化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文化素养的教师在通识教育课堂上,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把通识知识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同时高文化素养的教师在无形中把通识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自己一言一行中的能力更强,在与学生相处时更容易润物细无声地把通识教育的理念传达给学生,避免了说教方式产生的反弹情绪,使学生接受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卢立波,刘金花.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艺术教育,,(06).

[2]侯莎莎.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通识教育为视角[j].教育新纶,,(11).

[3]杨真.基于通识教育视角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报,2014,(09).

高职院校排球论文范文通用篇三

体育部网站建设:随着网络的发展,高职院校体育部建立了体育部网站,网站中对各个代表队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奖杯和证书进行公布,网站中栏目较多,有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群体竞赛、体质测试等栏目。对体育部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进行公布和公告。体育宣传栏建设:目前,学院的教育宣传栏较多,基本上张贴一些先进个人、获奖情况、就业信息等方面的宣传栏,体育专用宣传栏只是在体育比赛前后才出现在宣传栏当中,比赛结束后,这些地方就会被占用。各所学校基本上没有固定的体育宣传栏。体育比赛建设:体育部负责的主要校园体育比赛是每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其他体育比赛如迎新生篮球赛、公寓杯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部分学校开展较为积极。能够满足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需求。

高职院校排球论文范文通用篇四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一些学生常常存在以下问题:理论不扎实,实际动手能力也不强;既不能独立解决实际的计算机硬件问题,又不能独立承担实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这种不正常局面应该尽快得到改观。

我院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有些收获。

笔者认为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计划灵活安排,创造良好开端。

以往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计算机的硬件基础知识、数制转换等,再讲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且晦涩难懂,往往在几个星期的理论课讲完后,学生还不知道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兴趣。

有鉴于此,在教学计划上,可根据实际,灵活安排,先导入实例进行教学,再讲解理论,而不必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

如在讲授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时,可选取一个实用或典型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导入到教学内容的开头,先行教学,至于枯燥的理论,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适时穿插进行。

如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工资表”入手,通过讲解“工资表”的功能、应用方法,并上机操作运行,以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内容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是有实用价值的,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开好头、起好步。

二、授课讲究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授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能否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充分注重实践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教学中学习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首要问题。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笔者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创新,就必须让所有学生充分展示他的个性,使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不压制,不打击,不欺骗,使学生各尽所能、各展其才。

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活泼而又赋予创新意义。

要做学生的朋友,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是人机交互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教学,我们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技能学习的真正主体,利用这个教学特点,让他们意识到你是今天学习的主人,实验结果来自于你的努力,老师只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老师的演示操作仅仅起着指导作用。

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就应以此理念要求学生,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产生“断奶”的痛苦,从而去寻求学习的方向,使自主学习的观念渗透到其内心中。

三、课后强化训练,娴熟操作技能。

“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娴熟的操作技能需要大量的训练作前提,而课堂的练习是宝贵且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用大量的时间来强化训练。

1.充实实验例子,强化训练。

加强训练是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自我测试光盘》是与教材相配套的cai课件,具有题量广、可随机抽题、能自动评分等特点,而且操作环境与考试的环境非常相似。

因此,应将《自我测试光盘》作为学生课后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

俗话说:“十指伸出来有长短。”由于学生之间程度上存在差异,而与教材配套的实验内容有限,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需要,教师可结合实际,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计算机问题入手,挑选一些操作性强,并且切中学生胃口的项目,凭借教学经验自创实验例子,充实实验内容。

高职院校排球论文范文通用篇五

摘要:培养是手段,使用是目的,使用是培养的“试金石”。只有学用一致,才能把高职院校人才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实践、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协调统一,才符合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坚持训用一致,为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效性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同时对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才培养;搭建平台;优化环境。

一、依据岗位要求培养人才。

适应岗位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心和基点。因此,应该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统一部署,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章可循。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缺什么人才、急需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各类人员缺什么,差距多大,要做到心中有数;每类人才重点学什么、练什么,怎样搞好定向培养,都要分门别类地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紧贴社会急需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防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工作中摆不上位、排不上队和随意性大的问题,着重对培养内容、方法、手段及保障措施进行规范,形成抓机制、抓工程、抓整体的工作思路。具体指导中,要紧紧围绕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设备、练好新技能、研究新方法,始终坚持用社会岗位的需要牵动人才培养,从实际出发,把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在高起点上筹划,谋求整体素质的跃升,为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可持续发展储备一大批高素质新型高职院校人才。

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合理的资源配置出经济效益,同样,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也出人才效益。当前一些单位看似缺乏人才,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人才,而是由于配置不当、管理不善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认真做好毕业学生的考核和推荐工作,对学生的使用应有一定的建议权。要根据社会实际和人才特点,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毕业学员分配信息库”,并为其建立人才档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分析,给他们定准位,坚持“学用一致”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工作需要,力争把他们推荐到最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正确对待和使用高职院校毕业学员,自觉接过人才培养使用的接力棒,在本单位内部合理配置、优化使用。

其一,建立动态分配机制。对岗位不合适、专业不对口,在本专业无发展潜力的高职院校人才应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整安排,打破一次分配制,建立“再生工程”,进行再分配,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二,建立人才共享机制,使有限的人才“聚”起来。对高职院校人才实行矩阵式的双重管理,即高职院校人才可到各单位,遇有新任务时,由各级教育部门分层统一调整使用、适时参与,使有限的人才实现“联合作业”,形成拳头。其三,建立竞争上岗机制。对部分通用性强的岗位,可以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竞争上岗。

对“待岗”人员实行有计划的交流调整,采取计划强制和措施引导的方法,加强人才合理流动。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办法,更好合理配置高职院校人才,逐步形成才岗匹配、人事相宜的局面,为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搭建人才工作平台。

雄鹰翱翔大海,终会力竭;五湖水族,亦不敢愈越池潭。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尤其是不断的进步壮大,是要有后天的条件扶植培养的。当今时代,多维复合和持续更新的知识,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益差呈倍增趋势。要开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益这一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必须把粗放自流的传统培养模式,纳入科学理性的轨道。当前条件下,要想迅速扭转人才素质滞后的局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途经之一是我们必须为其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首先,要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要积极改善高职院校人才的工作环境,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硬件”,并提供不断学习深造的机会,加大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力度。

其次,要提供良好的精神条件。体贴暖人心,理解出动力。如果人才在单位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宽容,就会获得很大程度的心理满足,对工作单位产生“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决”的认同感,就能不断坚定立足本职岗位拼搏奉献的信念,发挥出最佳的效能。单位的领导者必须注重非权力影响,多发挥人格魅力的作用,在工作中善于放手放权,充分尊重人才的自主精神,要秉着“择其高峰,舍其深谷”的态度,坚持用适用性强和操作性强的各项措施作支撑,确保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高职院校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辩证地对待人才的个性,正确对待人才在工作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通过心灵的沟通,感情的认可,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使人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充分发挥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人尽其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充足的机遇。

四、优化人才任用环境。

万木葱笼需要阳光和水分,人才辈出需要良好完善的任用环境。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用人公,事业兴;用人歪,事业衰。历史一再证明,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来说,良好的人才任用环境往往是高职院校人才的“孵化器”,是激励人才加速成长的关键,因为用人导向是鲜明的旗帜,无声的命令,有力的昭示。有了适宜的环境,在纵向上就会因师承效用形成人才链,在横向上就会因共生效应形成人才团。所以,在人才使用上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做到注重实绩,公平公正,超常举措用人才。首先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拔使用人才,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打破“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和“凭个人印象好坏定优劣”的封闭、半封闭的选人方式,形成“靠实绩进步,靠环境提升”的良好局面,同时建立“上”的破格晋升制度,引入“下”的竞争淘汰机制,实行“活”的柔性管理办法,使高职院校人才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干有目标,干有标准。让素质强的“香”起来,素质一般的“慌”起来,素质差的“学”起来。

其次还要大力营造鼓励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浓厚氛围,让高职院校人才的聪明才智在推进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中竞相迸发。把那些有真才实学、政绩突出的优秀人才用起来。要大力宣扬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抓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级抓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大张旗鼓地表彰学习成才的先进个人,对学习成效显著、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使各类优秀人才都有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自豪感,献身事业的成就感,得到广泛尊重的荣誉感,从而更加自觉地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使高职院校人才成长始终有一个自然的、绿色的、生态的和谐宽松环境,让一切有助于现代化建设的智力财富充分迸发出无穷力量,不断把高职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高职院校排球论文范文通用篇六

为服务生产和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全方位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所在。而针对这一目标,高职语文教学的改进需要密切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通过语文教学的改进,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起到学而有用、学而能用的效果。

当今喧嚣的社会,各种潮人充斥着大街小巷,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下,作为对新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高职学生来说,“温文儒雅”的文学被渐渐的忽视,有着不断下降的边缘化趋势。同时语文作为三大主科,家长们往往以功力的眼光,强迫孩子生硬的学习,长久以往,很多孩子对学习语文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另外高职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所需语言,因此对深度的语文知识缺乏兴趣爱好。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都是2+1的,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在校外实习一年,这样短时间的基础教学,就迫使语文教学要高效实用。通过改进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尽可能发挥语文教育的辅德、益智和健体价值,把语文教育完全渗透到德育、智育中去,是语文教育德育话、智育话。高职语文教育应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健全教学体系,推动课程改革,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标准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

第一,调整高职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引领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高职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的目的。培养学生善于求索的文学追求,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的爱国情感,以及敢爱敢恨的坚贞气节等,通过品鉴优秀的文学作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高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同时通过文学著作的人物特点,引导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人格品质,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引用实际的例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从兴趣出发改进语文教学方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牵引着学生的导向。传统生硬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高职语文教育改革需要从实际出发,贴合孩子的实际生活,进行改革。增加文学赏析、举办语文朗诵比赛、进行角色分配表演、固定时间地点举办语文沙龙,让生硬的.文字变成现实的可参与的课程。同时可以通过影片片段和设计教学情景,这种视觉和感官的刺激即丰富了情感、增进了认识也提升了境界。适当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教师要求阅读,到自己发自内心的喜爱阅读,使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表在语文学习中的看法,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第三,创造相应的教学背景实施语文教学改革。高职学生所处的时期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的时期,是进入社会的准备时期。高职老师可以通过建立项目教学情景,创立一个虚拟的公司,聘用学生为该公司的员工。学生最初的招聘到最后的上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准备简历、投递简历、面试和试用期等很多公司现实中实际的上岗流程,不仅提前熟悉了工作岗位,而且通过案例展示、完成布置任务,为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辨析和应用了语文的差异,体会到的魅力。把语文教学真正地融入到实际生和工作中,让学生有机会提早感受和适应社会。

第四,通过育人教育改进高职语文教学。语文教育实际是一种育人的过程,而育人教学又是通过美育来实现的,美育教育的过程即是一种贯穿所有审美因素的审美过程。通过长期的美感刺激,语文教育顺理成章地会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向产生深远影响。高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美感,启迪、激发、唤醒和感染语文魅力,采用多种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种多元素的教学条件喝氛围。

第五,尊重和引导学生改进语文教学。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承认并维护其在语文素养上的个体差别,欣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赏析才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为学生成长提供平等的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欣赏和鼓励。高职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克服旧版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为学生营造生硬死板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生活,根据自己内心发真实的想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高新人才的沃土,其培养出的学生要能够立即步入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就要求其有较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在这一改革过程中,通过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来培养其观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作为媒介,通过多种途径,探索教学思路,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而且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实现服务于社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叶飞.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6(22):168.

[3]李平.浅谈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才智,2016(25):22+24.

文档为doc格式。

高职院校排球论文范文通用篇七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众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使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高职学生自身的素质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重点,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深入有效的开展计算机教学。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大。

第一,地区差异。

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之间经济的繁荣程度不同,使得有些学生有机会接触电脑,但是也有一部分经济不发达城市的学生,很少接触电脑,甚至从未接触过电脑,因此导致不同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

比如我曾接触过一名学生,学习非常努力认真,其他课程的成绩也都相当优秀,只有计算机这门课程,对知识的接受较慢,操作能力也较差。

之前以为是因为学生对计算机没有兴趣,后来经过了解,发现该生家里条件比较困难,来校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基础非常薄弱,了解原因之后,才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第二,重视程度差异。

由于学生之前就读的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不同。

有些学校比较重视计算机方面的教育,学生在中学接触过计算机课程,也进行过上机实践练习,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也有部分学校并不重视计算机方面的教育,以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对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

第三,个人因素。

有些同学对计算机学习缺乏兴致,认为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很无趣,加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的课程很枯燥,丧失了学习热情。

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同也会引起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失衡。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设置,在计算机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是以为社会培养高技术型人才为根本目的,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倍注意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设置,努力提高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

(三)当前社会发展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无法协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教材的更新速度越来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在就业后发现很多已经过时。

另外,计算机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硬件、软件、程序、网络等等,导致很多学校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学内容多而复杂,但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全面系统的知识,却没有能过硬的精通的技术。

三、计算机教学方法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学习是以兴趣为基础,因此我们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争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因为高职学生的基础总体来说比较薄弱,而计算机的学习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就应该从学生进校门开始,就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课引起重视,如快速打字、熟练应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的计算机专业课做出好的铺垫。

在课余时间,可以开展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课外活动,既能巩固计算机知识、熟练各种操作,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对计算机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并能学以致用。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因材施教。

高职学生的显著特点是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这个差异体现在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接受和理解能力等很多方面。

我们平时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没有层次,没有重点,因此导致优生不够优,差生却越来越差。

我认为,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层次,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思考,哪部分内容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哪部分内容能更深入的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哪部分内容能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取得更大进步。

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而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当然,在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能让学生产生过强的对比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反正会弄巧成拙。

(四)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建立以计算机教室为主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等特点。

特别是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应采用以计算机教室、多媒体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五)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能否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计算机考试主要通过笔试和上机两种方法,但会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考完就忘,不能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因此我认为,要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价,比如分节考核,每节课上课时都布置本节课任务,在下课时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集中进行回收,然后做出评分,在下节课上课前进行简单的总结,而每节课考核的分数最后在期末成绩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所有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

四、总结。

总体来说,我们身为教师,更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用与时俱进的知识、多变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体会计算机带来的'快乐。

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个高科技的时代,只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加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成为具备各种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35)。

[2]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12)。

高职院校排球论文范文通用篇八

(一)化学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中职教育中不重视中职化学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认为化学教学无需特别形式,不需要进行很多投资,致使很多学校在化学教学上迟迟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必备的化学实验仪器没有采购,很多化学实验在中职教育中没法完成。这使得中职化学教育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与校方以及上级部门不够重视有密切的关系。很多中职院校过分重视学生数量,而忽略教育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化学教育上不能加大投资力度,实验材料缺乏等问题,制约了化学课程改革的进行,留下了很多的教学难题。

(二)化学教学课堂气氛死板。

中职教育一直没有进展的另一层原因,在于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多中职化学教师对化学课堂讲解仅停留在老师讲理论,学生记笔记时代,没有实践创新性的课堂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中职化学教师对于新形势下课堂改革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总结,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其最重要的根源在于我国对中职化学教材没有深入的`研究,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没有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职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三)有关部门对中职化学教育改革缺乏有效支持。

中职院校对教学缺乏一定创新,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度,把相应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上。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发展缓慢,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课程改革形式,致使中职化学教学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同时,应该看到在中职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建立化学实验基地。

中职教学课程的改革最主要是从形式上的改变,从之前注重理论到现在实践培养的转变。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变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建立中职教育的实验室,让化学教学真正走向实践。实践是化学最好的表现形式,很多化学结果在实验中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记忆,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起到督促的作用,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学习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中职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改革,而是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自觉领悟能力。培养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有效的增加教学的乐趣,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并把学习兴趣带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三)编制新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形式。中职教育化学教学的知识体系过于陈旧,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跟上新教学模式。国家应该加强对中职化学教材的研究和出版,编制化学教材也要与时俱进,以供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上的使用。很多中职教材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与社会脱节,不利于在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教学实践的形成。

(四)培养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中职教育不仅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更重要是对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注重教师观念和知识构造的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鼓励化学教师在课改的前提下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学校在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建设。

三、结论。

中职教育化学教学在新形势课程改革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需要教育部门一方面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实践性很强的化学教学,提供应有的实验设施,并重视化学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新教材的研究出版,为一线教学人员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本。中职教师也就更新观念,在教学创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新课改中不断摸索适应现在学生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共同促进中职化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