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会计职业能力范文(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1:33:47 页码:12
最新会计职业能力范文(汇总19篇)
2023-11-13 01:33:47    小编:ZTFB

在工作和生活中,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并取得更好的效果。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反复推敲和精益求精,细致入微。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会计职业能力篇一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数据核算与统计知识,还应该运行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企业经营信息作出职业判断,给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对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行业都面临着企业转型和改革,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措施。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数据统计核算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所得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传递载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核算和报表绘制的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这种优势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可以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所以,基于财会部门的这种工作对象决定的优势,企业要善加利用,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大量的企业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二)激烈的行业竞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市场竞争中,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所以,各个企业也都加大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也对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员,即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会计职业能力篇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新准则一发布,对会计人员有什么新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呢,让给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摘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准则发布,对会计人员来讲不仅是对已有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更是要求改变原有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的认识及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做了一些思考和阐述。

1问题的提出。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过程中,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应采取的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进行选择的能力。

在学习新会计准则内容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可以体会到:在原来以制度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下,习惯于按章操作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会计准则改革的现实。新准则下会计业务处理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处在核算层次,不具备达到准确进行职业判断的水平。而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如何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的价值和当期损益等财务状况,提高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等是会计人员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通过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准确判断的能力。

从客观因素分析:

首先,是会计法律、法规及其制度的影响。

(1)它是规范会计行为,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准绳。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不能超越其限制的范围。

(2)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发展,它的理念、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会计人员应转变理念、思维方式,改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这一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整体全面素质,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会计主体管理层的影响。新准则体系的原则导向属性,为会计信息造假者提供了更多空间,这对新准则的贯彻实施提出了挑战。

从主观因素分析:

第一,是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其职业经验的影响。同一会计业务,由于技术和能力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实务操作。对复杂的`会计业务作出合理而公允的判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有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是综合素质的反映。第二,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理论联系实践,重视案例剖析。经济的发展使得会计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不断发展的,通过案例剖析的实践性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第四,学习和掌握相关经济法律知识。

会计职业能力篇三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再次,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利益多元化主体的中心,无法真正归属任何一方,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坚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下,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协同完成企业目标。

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先决条件。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确认和计量的各项会计原则,作出准确无误、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

(三)避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脱离基本框架体系和程序。

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偏差,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失误。

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差。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和衡量判断对象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五、总结。

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很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业务中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也只有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可靠的备选方案。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贯彻实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08(14).

2.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10(2).

3.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09(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5).

会计职业能力篇四

在这20xx年春节来临之际,我先祝贺各位同事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中万事如意!自己在领导和全体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坚持自我严格要求、加强学习、踏实工作,工作学习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此我将过去的20xx年做个总结。

在工作中,自己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新举措的要求,在工作中要能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顾全大局,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遵纪守法,遵守财经纪律。认真履行会计岗位职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服从安排,并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岗位任务工作。主动利用会计的优势和特长,合理合法处理好财会业务。对各办公室人员所需报销的单据进行认真审核,把好第一关,对不合理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认真审核原始凭证,会计凭证手续齐全,装订整洁符合要求,科目设置准确,帐目清楚,会计报表要准确及时完整定期向领导汇报财务业务执行情况,除按时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能完成临时性工作任务。

作为财务工作人员,肩负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大家的信任,更好的履行职责,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因此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坚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坚持把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工作学习积累经验。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我们建立建全各项财务制度,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的制度化。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保证公司财务收支健康顺利地开展。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财务报表是仅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单位领导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本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认真细致地搞好年终决算和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写出分析,能过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提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更加努力工作,改正不足,勤奋务实。以事业为基础,继续补充学习。为我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计职业能力篇五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遵循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以及灵活性:首先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教材的内容。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所采取的教材主要是以对某企业的经济业务开展为对象,这样的单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多元化的市场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教材选择要以市场变化为导向,注重学生对市场最新技能的了解与掌握;其次丰富模拟实验的形式。模拟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要丰富模拟实验教学的形式,在开展单项实验的基础上丰富会计核算、会计工作岗位流程以及实验资料,以此提高实验教学与实务学习的联系性。

2.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模拟实验室。

首先高校要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会计的模拟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范畴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不仅仅被应用于会计的核算体系中,其还被应用于对会计信息的预测、分析等体系中,因此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高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会计电算化应用技能的培养,建立会计电算化会计的模拟模块;其次企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模块。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因此高校要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单位性质的会计岗位建立相应的实务工作模块,以此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当然这种模拟实验锻炼必须要建立在学生认真对待的基础上,比如高校要尽量保证模拟实务操作的真实性。

3.建立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

无论怎么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都不能替代实践锻炼的地位,因此实践基地是高校会计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高校要加强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支持力度.高校要进一步增强高校实验设备的种类,提高实验室建设规格的质量。高校会计实训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要不断提高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会计工作设备,更新会计软件;其次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与应用的具体形式,也是学生获得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共赢”的合作模式,比如高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大型企业、集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一方面为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最后建立完善的实践监督机制。高校要加强对实践基地的`监督,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约束在校外参加实训的学生,让学生在实训锻炼中真正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首先作为培养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终身技能的能力,因此高校要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并且将职业教育理念融入到相应的教学体系中;其次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注重与实务的联系性,及时根据社会中的岗位对课程进行调整,以此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平时要注意深入实际,了解目前经济发展的走向和实务中需要解决的财务问题。高校应将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制度化,定期将会计专业教师选派到企业的财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把这种实践成果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最后,应尽快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人才,充实实践教学队伍。新鲜血液的加入有利于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有利于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共同提高,也有利于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良性发展。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教师在企业的实践完成后,要对教师进行实务操作考核,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教师的考核主要采取让有经验的企业财会人员对教师进行模拟实务考核的方式,这样对教师进企业实践也是一种鞭策。对于考核后实务操作能力强的教师应当予以表彰,树立典型,提高教师参加实践的积极性。另外高校也要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考核体系中,激励和监督教师履行实践教学活动,督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保证学生确实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

会计职业能力篇六

由于新会计准则体系广泛采用谨慎性原则、公允价值计量以及经济业务处理的复杂化,在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进行明智的选择、对不确定的事项作出合理的估计。

4.1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判断能力的养成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首先在于会计人员自身要有紧迫感。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人员光靠原有的知识结构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应该更新观念,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

4.2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原则。我国应加大会计职业道德宣传的力度,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促使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

4.3树立自主、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人员只有通过持续、终身的学习,培养起职业判断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4积极参与会计实践,积累从业经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是通过长期的会计实践、在充分熟悉会计业务处理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而不断提升的。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会计实践活动,积累从业经验,才能提升会计执行能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逐步全面施行,企业在会计政策方面的自主权增大了,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会计人员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当创新思维,从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加强专业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会计实践活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会计职业能力篇七

近些年,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相对完善,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一般都具有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就我国目前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总体职业素养来看,并没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以会计核算任务为主,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非常熟练和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而随着高新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繁复的数据整理与核算工作,已经大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财务会计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将会使会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能力构成不协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根据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类目和相关资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信息。更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为企业提供一些错误的判断信息,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笔者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影响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正常发挥和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首先,主观因素。虽然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在企业发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人员,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财会人员已经流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导致了整个财会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也就无法顺应财务部门的转型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结构,导致了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不当,使其没有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等等。以上便是笔者从企业和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总结出的导致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因素。

其次,客观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市场信息充斥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这些信息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物发展规律影响下的信息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和手段予以避免的。所以,对于出现这些信息不确定性导致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失误,企业和财会人员只能尽力避免,而无法消除。此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不是完全的放任市场对经济活动进行操控,还要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的整体经济运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相关调整。所以,这些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改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以上便是笔者总结的影响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客观因素。

会计职业能力篇八

1.业务技能(competence)。

管理会计人员有义务:

·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保持适当的专业技术水平。

·按照各有关法律、规章和技术标准,履行其职业任务。

·在对相关和可靠的信息进行适当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整而清晰的报告,并提出建议。

2.保密责任(confidentialty)。

·除法律规定外,非经核准,不得泄露工作过程所获得的机密信息。

·告知下属要适当注意工作中所得信息的机密性并监督其行为,以确保严守机密。

·禁止将工作中所获得的机密信息,经由个人或第三者用于获取不道德或非法利益。

3.廉正(integrity)。

管理会计师对下列各项有责:

·避免介入实际的或明显的利害冲突并向任何可能的利害冲突各方提出忠告。

·不得从事道德上有害于其履行职责的活动。

·拒绝收受影响其行动的任何馈赠、赠品或宴请。

·严禁主动或被动地破坏企业组织的合法和道德目标的实现。

·禁止从事或支撑任何有害于职业团体的活动。

4.客观性(objectivity)。

管理会计师对下列各项有责:

·公允而客观地沟通信息。

·充分披露信息,帮助使用者对各项报告、评论和建议获得正确的理解。

5.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办法。

在应用各项道德行为准则时,管理会计师会遇到怎样确认非道德行为,或者怎样解决违反道德问题之类的问题,如遇到严重的职业道德问题,管理会计师应尊循组织制定的有关这种问题的各种政策。如果这些政策不能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管理会计师应采取如下行动: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把这些问题告知当局或非服务于组织的个人,一般认为是不合适的。

会计职业能力篇九

摘要:本文以工作情景为导向,通过实践工作过程和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会计工作流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计;实训;情景。

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而这种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还依赖于实训和顶岗实习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

1.1实践教学真实的工作情景缺失。

基于工作情景的实践教学应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和条件,只有把学生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景中,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真实的锻炼和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环节单一,教学环境更是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虽然很多学校都建立了会计模拟的实训室,但是实训室的配置远远没有达到仿真的要求。

其中很多会计资料也都是虚拟的,与真实的工作场景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来认识各种会计资料,比如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第一手的会计资料,缺少实务操作的经验。

1.2会计岗位分工的实践教学缺失。

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一般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往来结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稽核、会计电算化管理、总账报表等。

过度关注某一个岗位而忽视其他,学生在走向了真实的工作岗位后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1.3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分离。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手工模拟实训,二是会计电算化操作。

其中手工模拟实训是基础,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只有熟练的掌握了手工账,电算化工作做起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由于手工实训内容多而且繁琐,需要填制大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因此手工账逐渐受到冷落。

熟不知,手工账是基础会计课程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忽视。

2.1构建以工作情景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经费相对较少,对一些软件和硬件投入不足,使实践教学没有和真实的工作情景接轨。

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增大硬件软件各种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善实训室的虚拟环境,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

2.2加强会计岗位分工的实践教学。

在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实行的都是岗位分工责任制,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彼此牵制,互相监督。

但在我们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环节中,对岗位分工责任制贯彻的不到位,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造成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只有按照岗位分工责任制来开展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模拟学习才能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岗位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2.3加大手工账实训教学环节。

大多数企业目前都通过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但是手工实训仍然非常的重要,学生通过手工账的实训,对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会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实际中会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有益。

所以在实训环节,教师应该强调手工账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认真的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在此基础上登记账簿和编报表,手工实训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2.4建立与会计实践环节相适应的企业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与当地企业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一批行之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去实习,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当中的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给学生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真实业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秀华.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9.

[2]刘春华.关于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

会计职业能力篇十

会计作为一个重要的职业,需要具备一系列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些能力,才能在这个领域中获得成功。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会计工作中学到的一些职业能力,希望这些能力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有所启示。

第二段: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

会计是一个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处理的职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必须具备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深入了解业务流程和会计准则,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和其他数据处理工具。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

第三段:强大的沟通能力。

会计在工作中需要和各方面人士打交道,如高管、客户、审计师和其他同事。因此,强大的沟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一名优秀的会计需要具备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能力,也需要倾听对方的建议和疑虑,以提高合作和有效性。

第四段:敏锐的观察力和手艺。

在会计工作中,精密和细节至关重要。一个小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敏锐的观察力和手艺是会计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复杂的财务报表,会计应该能够一眼辨别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纠错。与此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提高手艺水平,使自己变得更加专业。

第五段:正确的时态管理能力。

在会计工作中,时间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力。准确地管理时间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完成任务,使业务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会计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安排,遵循时间表进行工作,确保任务能够按时完成。同时,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灵活性,应对突发事件,并在紧迫的情况下快速反应。

结论:

会计职业需要多方面能力的加持,职业人士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企业和职场环境。我希望能为希望进入或者正在从事会计职业的同学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会计职业能力篇十一

企业应该建立和制定一个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该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内部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机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效果是:首先,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即在财会人员的各项工作活动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原则,否则其所做出的工作将被视为无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使其自己遵守职业规范进行作业。如果配合相应的监理机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即在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委任专门的监理部门和人员对其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起到更好的敦促和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内部管理机制的落实更加完善。其次,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内部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并制定措施予以强化和改正,尤其是对于会计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工作。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会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系统内所涉及到的各种类目以及信息作出的评价和评估。从形式上讲,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一种财会人员的主观意识,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不是自由随意的,而是要收到一定的条件约束的。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就是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职业判断框架。遵循行业会计准则,就是指财会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和评估所得会计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会计职业范畴外的判断;遵循职业判断的基本框架,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发挥职业判断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基本判断程序和步骤,不得随意做出假设,或者依照不被认可的计算以及统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总之,会计的职业判断同会计审核工作相比,虽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但是也并非随意进行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准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对信息中所表达的数据进行片面武断的认定。

作为财会工作人员,对于不同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判断时,要面对形态各异、难易程度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所以,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代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的选择是绝对自由和灵活的。虽然每一项职业判断工作的具体对象和表现形式不同,且具体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其判断过程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骤和程序,并且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会对应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这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准则决定的,所以,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职业判断方法,并在工作中严格的予以执行,实践证明,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方法原则,就是掌握了问题的精髓。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并依据程序办事,才能较好地发现、解决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的问题。

(四)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必须善于实践,因为会计职业判断工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另外,在实践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实践中的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丰富的经验。同时,由于经济运行和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的成长一日千里,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更新中被淘汰,其职业判断能力也将不进则退。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的参加各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还能够使其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

会计职业能力篇十二

新准则与现行准则相比较,无论是适用范围、无形资产的定义、还是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披露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变化。从整体构架来看,新准则内容较现行准则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科学和规范,它预示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走向成熟化和国际化。

1、适用的范围界定更明确。现行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但同时规定,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这样在范围界定的表述上前后就有了矛盾。新准则明确规定本准则不包括商誉,商誉在企业合并相关准则中规定,同时还规定矿区权益和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也不得适用本准则,应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

2、无形资产的定义更加简单明了。现行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新准则给定的定义,简单明了,既点明了无形资产必须是企业的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又界定了无形资产是可辨认资产,同时又强调了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非货币性资产的本质。

3、无形资产确认标准富有操作性。新准则在无形资产的确认上较现行准则更富有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1)新准则明确了达到无形资产可辨认性的两个标准,为会计人员进行无形资产的确认提供具体的、富有操作意义的政策依据。(2)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规定“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提供政策依据。(3)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准则“一刀切”的办法,界定研究开发费用“两阶段确认法”:企业在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的支出要求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这样不仅使无形资产实务操作有章可循,而且从根本上解决研发费用在资本化和费用化之间“无序游离”的问题。(4)新增加了“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内容。

4、无形资产计量规定更加科学、精确。新准则对无形资产计量分别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章内容进行表述,与现行准则相比,计量规定不仅操作性强,而且更加精确到位。(1)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内容更加具体化,强调必须是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对超过正常信用期限购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以购入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规定可以将一部分资本化之外,其余的应在信用期间确认为利息费用,如此处理充分体现该无形资产的融资性质。(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明确了“两阶段核算法”,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并且对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开发阶段的支出在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时记入无形资产的成本,新准则将企业研发支出分阶段处理,既允许研究阶段支出费用化又允许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既遵循了稳健性原则又更好地体现了配比原则、真实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而且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协调一致。(3)对于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取消了现行准则“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规定,既考虑了需要,也考虑了可能,避免了现行准则引发的许多难题。(4)企业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应分别不同的来源按照相应准则的规定内容来确定其初始计量。(5)新准则分别规定了两类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方法,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同时又规定其摊销的起止时点、摊销方法的选择依据、应摊销金额的确定、摊销费用的具体归属。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明确规定不应摊销,应运用稳健性的原则,进行减值测试。(6)对于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取消了现行准则“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的内容。(7)无形资产的减值,要求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在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5、无形资产披露的信息量更为宽泛。新准则关于无形资产披露内容较现行准则更为宽泛,除了现行准则披露内容外,新准则还增加了:(1)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披露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2)对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披露。(3)用于担保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当期摊销金额等情况。(4)记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等内容。这样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无形资产会计内容有比较全面。

的了解,也便于管理层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

二、新准则实施研究。

在经济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无形资产作为企业一项特殊资产,不仅是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且也是反映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比任何时代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地核算和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资产管理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资产的管理应是双重的,不仅需要制订完善的准则制度,而且更需要将准则制度具体落实,并且其实施比制订更为重要。所以,目前,准则已经制定颁布了,是否能起到规范效应,关键取决于落实。

1、深刻理解企业会计准则与时俱进的特点。本次颁发的38个具体准则,无论是准则体系、还是准则内容,均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它的制定和实施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颁布和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不仅是健全和完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的需要,而且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既是我国会计工作的需要,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实现会计国际协调的需要。它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也表明我国会计制度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水平。它不仅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而且更是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见证。

2、全面理解企业会计准则多元化的理念。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多元化,多元化意味着企业经营环境是多样的,经营形式是多样的,会计主体是多样的,会计核算对象是多样的,会计核算方法也绝非是单一的。从本次38个具体准则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准则除了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和明晰性的原则外,更重要的是将多元化的会计理念渗透其中,其主要表现在:从整体来看,既体现向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又非全盘照搬,同时还不失中国特色;从内容上看,38项具体准则,除了基本准则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实质性修改、补充和完善外,其余的具体准则涉及领域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扩展到涉足金融、保险、房地产、农业等众多领域,覆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从其计量基础来看,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坚持历史成本计价的前提下,在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3、正确运用新准则赋予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权力。与现行准则相比,无形资产新准则给了会计人员更多的选择权,如:要求会计人员根据给定标准判断可辨认资产;对企业自行研发项目,要求对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进行认定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要求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进行判断进而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要求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要求对以资产交换产生的无形资产,根据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分别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等。会计实践证明:选择权的增多和选择空间的加大,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会计人员对相同的会计交易或事项做出不同的判断和估计,最终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并且只有正确运用职业判断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会计信息,所以,新准则的实施更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

4、正确运用稳健性的原则。无形资产新准则,无论是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还是对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以及披露等规定,处处体现谨慎性原则,如此规定非常必要,因为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最大特点是将会面临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当企业面临不确定因素时,为增强企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保持适当的谨慎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在超出不确定性范围时,通过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以达到低估资产、低估收益、或隐匿净资产和收益为目的的做法,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或者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为达到自身相关利益的目的,选择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会计政策,属于误用谨慎性原则。无论是滥用谨慎性原则还是误用谨慎性原则,均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且会损害国家、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所以,执行无形资产新准则要求企业更应该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全面提高会计行为选择的科学性。

文档为doc格式。

会计职业能力篇十三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再次,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利益多元化主体的中心,无法真正归属任何一方,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坚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下,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协同完成企业目标。

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先决条件。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确认和计量的各项会计原则,作出准确无误、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

(三)避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脱离基本框架体系和程序。

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偏差,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失误。

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差。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和衡量判断对象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五、总结。

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很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业务中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也只有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可靠的备选方案。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贯彻实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14).

2.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

3.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5).

会计职业能力篇十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将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改为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将基础会计教学培养最终目标变成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培养、基础会计技能培养、基础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合理的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将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减少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础会计技能的练习。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及时的对自己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有不会的知识点能够及时的'请教老师,增加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有效互动。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中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中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为当前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2]。

2.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在基础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对基础会计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探索,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针对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课堂教学中节省出的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条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实践练习中出现问题就是对相应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可以重点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讲解,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进行知识点指导,减少课堂教学中没有必要的时间浪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进行改变[3]。有条理的将知识建立成相应的知识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知识串联起来记忆,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效率,减少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基础会计知识是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基础,只有对基础部分的理论掌握扎实,才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

3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要了解传统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和原因,将会课堂教学改进方法中有效规避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增加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能力型的人才,提高基础会计教学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会计职业能力篇十五

会计是一个细致而又有挑战性的职业。在这个行业中,职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优秀的会计师需要具备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高超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在我从事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很多职业能力,这些经验与感悟在这篇文章中将被分享。

第一段:基本的财务知识。

在会计行业中,初级会计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和会计制度。准确和熟练的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日常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会计制度,它是公司全年财务报告的基础。如果对会计制度不熟悉或掌握不牢固,就会对财务报表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我初进公司时,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基本的财务知识,这是打好职业基础的重要一步。

第二段:时间管理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时间管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每个月都需要撰写大量的财务报告,整合各种账目,确保账目完整无误。管理好时间,让每一项工作都能按时完成,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我每天都会在日程表中规划好每项工作的时间和任务,尽量避免时间上的冲突和失误。

第三段: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会计行业中,需要和其他部门的同事或者客户进行合作交流,因此强化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与同事沟通时,我尽量用简单和清晰的语言,将复杂的会计概念和操作方式传达给别人,确保每个人都理解和了解了需要的信息。此外,合,主题:会计的职业能力心得体会作是团队协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团队合作时,我和其他同事积极主动配合,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完成作业。

第四段:强调细节和逻辑思维。

会计工作是一个要求严谨和准确的职业。在处理财务报表时,需要非常注意细节,包括准确记录各项支出和收入、核对数据、检查账目等等。此外,逻辑思维是进行账目核对和记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能力,需要勇于发现和解决各种复杂的会计问题。

第五段:持续学习和提高。

会计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职业目标,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下一步,我将继续专业学习并拓展我的会计技能,不断提高我的职业能力和水平,成为一名更好的会计师。

总之,会计行业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职业能力,这些职业能力的体现包括各个方面,如基本财务知识、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细节和逻辑思维等等。只有不断地提高和加强这些能力,才能保证我们成为一名出色的会计师。

会计职业能力篇十六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产业类型不断升级,企业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新兴行业越来越多,业务模式也越来越复杂,收入确认的复杂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现行的收入准则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实务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部于7月5日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新收入准则的修订,将对众多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建筑安装行业的影响尤其深远。文章从新收入准则的主要变化展开,结合建筑安装行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其对建筑安装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新收入准则;建筑安装行业;变化;影响;。

我国现行的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准则是发布的,距今已超过十年,财政部此次首次对收入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新收入准则的修订进一步规范了我国收入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了一致,同时新收入准则对我国收入核算的传统理念产生的影响是具有颠覆性的,对具体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深远的。

1新收入准则的主要变化。

1.1统一收入确认模式。

新收入准则统一了收入确认模式,不再区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和建造合同,对于以上业务类型,原准则采用多种收入确认方法,因不同合同的划分界线不是十分清晰,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财务报表的列报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建筑安装行业常见的ppp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建造方因提供了建设服务需要按照建造合同确认收入,那么在运营期间是执行收入准则还是继续使用建造合同准则,无法进行明确的划分,在实务中经常陷入两难境地,新收入准则比较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

1.2改变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

原准则强调企业应当在如下情况下确认收入: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但在实务中往往很难判断,从而给企业财务人员在确认收入时点方面增加了难度,新收入准则推陈出新,将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变更为控制权转移,即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也就是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新准则同时对企业何时确认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提供了五个基本条件,从而更加合理地、更加科学地反映企业的收入确认全过程。

1.3明确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

新收入准则要求企业对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在合同开始日,首先要对合同进行评估,以识别合同中所包含的各单项履约义务,然后根据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或服务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再确定各单项履约义务是在某一时段内履行,还是在某一时点履行,最后在履行了各单项履约义务时分别确认收入。新收入准则同时还提供了“五步法”模型,来分解确认收入,提供了市场调整法、成本加成法、余值法等方法来合理估计单独售价,新收入准则对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会计计量,更加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质。

1.4明确规定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方法。

对于特定的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新收入准则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如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区分主要责任人的总额法和代理人的净额法、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向客户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售后回购、预收销售商品款、收取无须退回的初始费等,对于以上这些特殊交易规定了明确的确认方法,能够更好地指导财务人员的实务操作,更具有实用性。

2.1改变了建筑安装企业对收入确认的时段或时点,收入确认的进度可能改变。

根据原建造合同准则的规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如果能够可靠估计的,企业就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来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但是新收入准则统一了收入确认模型,即不再区分建造合同收入和其他一般现行收入,新准则按照客户取得对商品的控制权来确认收入,确认方式的'改变,可能导致收入确认的进度加快或推迟。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月,a建筑安装公司与b客户签订合同,为b客户装修一栋办公楼并安装一部电梯,合同总金额为300万元,预计合同总成本为240万元,其中包括电梯的采购成本40万元。年12月电梯运达施工现场并经b客户验收,b客户已取得对电梯的控制权,但是根据装修进度,预计至3月才会安装该电梯。截至2017年12月31日,a公司累计发生成本100万元,其中包括电梯采购成本40万元,假定该装修服务(包括安装电梯)是一个单项履约义务(办公楼装修和电梯安装不可明确区分),并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a公司是主要责任人,但不参与电梯的设计和制造,a公司按实际发生成本比例确定履约进度。本例中,根据新收入确认准则,a公司的履约进度为(100-40)/(240-40)=30%,2017年12月31日应确认收入=(300-40)×30%+40=118万元,应确认成本=(240-40)×30%+40=100万元,但是根据原建造合同准则,因根据装修进度,a公司预计至203月才会安装电梯,那么根据完工百分比法,2017年12月31日,a公司不应确认收入。由此可见,因为新收入准则改变了收入确认的时点,导致了a公司提前确认了收入。

2.2引入新的估计与判断,对建筑安装行业收入确认的金额或时点产生影响。

新收入准则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多项估计与判断,如建筑安装行业中普遍存在的提前完成工程的奖励款或激励款,在新准则中应当是认定为纳入交易价格的可变对价,根据新收入准则的规定,对于合同中存在的可变对价,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来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这就可能对该部分估计数提早确认收入,而原建造合同准则中是在奖励款或激励款最终确定时才确认收入,相比新收入准则,可能存在延后确认收入的情况,同时,因为涉及估计和判断,确认收入的金额也可能与建造合同准则确认的收入金额存在一定的差异。

2.3新准则收入确认方式的改变,对建筑安装行业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造合同准则是20发布的,至今已逾十年,建安行业的会计人员一直遵循着完工百分比法的核算方法,新收入准则的颁布,颠覆了一代会计人对收入确认的传统做法,用现代流行语来说真可谓是“秒杀”了一代会计人,因为新会计准则与原建造合同准则的收入确认模式完全不一样了,各位会计人员要一切从头再来,重新学习收入确认、计量和披露的相关知识,这也印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语,这将对建筑安装行业的会计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建筑安装行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及早学习起来,研究起来,不断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才能跟上不断更新的会计知识和税收政策的步伐,从而顺利做好新旧收入准则的衔接过渡工作。

3结论。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收入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新收入准则基于合同确认收入,这必将促使建筑安装企业强化合同意识,加强合同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安装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地更加成熟和完善;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后,建筑安装企业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收入信息,但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必然会促使企业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并及时充分地沟通相关交易的业务模式、核算情况及交易条款等,这都将有力地推动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股东等投资人、银行等债权人、供应商与客户、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等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经济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2]新“收入”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7(8):13.

[3]谢智勇、史淑霞.新旧收入准则的比较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7(9):105.

会计职业能力篇十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会计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职业,拥有良好的职业前景。作为一名会计,他们的职业能力是企业稳定运营的核心之一。因此,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会计师,我想与你分享我的职业能力心得体会,以帮助像我一样的年轻会计师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第二段:审慎的思考(200字)。

会计师必须具备审慎的思考能力。会计师处理的信息往往关乎企业的重要财务数据,包括报表和税务申报等。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必须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审慎的判断。因此,会计师需要具备深刻的分析能力和对细节的高度敏感性,还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推敲,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段:合理的组织(200字)。

一个优秀的会计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组织能力。这意味着他们能够高效地制定工作计划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以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在组织过程中,会计师还需要管理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储存。这些过程都需要精准的时间管理、任务分配和数据管理等技能。在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中,会计师应该学习并掌握各种计算机技术工具,以更好地表现自己。

第四段:甄选利润(200字)。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会计师不仅需要保持关注支出,同时也需要注意和甄选利润。会计师在监测和分析财务状态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留心支出、收入和利润的情况。他们需要清晰的思维和坚定的分析能力,判定企业利润的来源和可能的风险点。这将帮助会计师在利润信息上作出明智的决策,从而更好地保护企业的未来。

第五段:行事规范(200字)。

作为一个职业要求高度专业性和规范的领域,会计行业需要会计师具备行事规范、法规意识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领导能力。只有在切实的推动和履行这些规范和要求时才能真正为企业和客户创造价值。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我们必须要遵循职业伦理和法规要求,在保护客户权益的同时保持独立和客观,严格遵守专业规定,打造良好的信誉度。

结论:

职业能力是企业稳定运营的核心之一。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必须具备五个能力,即审慎的思考、合理的组织、甄选利润、行事规范、因而才可以在会计行业获得成功。此外,我相信努力学习和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新的技术和新的挑战将使我们在未来更加成功地发挥自己。

会计职业能力篇十八

在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三大目标,即“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文件明确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取向。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倡导树立“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对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与理论相结合的保教能力”,“研究幼儿的专业能力”,“反思提高的自我发展能力”等三项能力。因此,作为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应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当前高师院校对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偏差。

(一)认识层面,对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到位。

传统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素质轻教学技能的弊端。有人认为职业能力就是教师职业技能、教育知识运用能力,就是教育工作能力和教育实践智慧。过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较为偏重艺术技能课,轻视教师教育类课程,淡化对学生师范精神的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单项技能的培养,忽略学生整合能力的提升,致使学生缺乏幼儿教师必备的保教实践能力。高知低能甚至低知低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弊端,致使培养的学生进入幼儿园无法胜任保教工作或保教实践能力薄弱化。总之,目前高师院校对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还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层面,未能保障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一是培养目标中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并未在课程中体现。二是过度重视艺体技能,忽视保教能力。三是专业实践课程分配较不合理。理论课程往往占据大量课时,实践课程课时不足,且主要安排在毕业年级,致使课时分布过于集中,整体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四是实践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没有真正与幼儿园实践场所需的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这样的课程设置和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不相吻合,而且实践过程中也主要是一些理念的引领、理论框架的构建,缺乏统领全程的课程和具体化的可操作方案。

(三)教学层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脱节。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知识为支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才能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一些学校一味地强调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忽略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教学。部分教师把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主要使用一些传统理论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有的教师虽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使得课堂教学没有生机,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也有失针对性,这势必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一)构建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系。

职业能力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定技术、技能和素质。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教学技能的训练,是多项能力的综合;不仅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专业情感的养成;不仅要求实践教学的技能、教学场景的把握,还要求学生自我建构,获得专业成长的能力。[2]依据《专业标准》中规定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范畴,立足于当前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要,我们将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解析为:职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职业技能(语言技能、保教技能、艺术技能、研究幼儿的能力、反思提高的自我发展能力)、职业情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教师自身应有的修养与行为)这三部分。

(二)设置完善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本着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合理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即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三大模块。职业知识模块,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幼儿园课程概论等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根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的原理、规律、理念等。职业技能模块,包括艺体类课程:乐理与视唱、钢琴、声乐、舞蹈、绘画、手工、幼儿歌曲弹唱与创编、幼儿舞蹈创编、幼儿律动操创编等,艺体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幼儿艺术创作能力;专业技能课:幼儿游戏与指导、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教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专业技能课重在培养学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自我反思与成长能力等综合能力。职业情感模块,包括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幼儿教师语文素养、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专业认同、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的教育情感。通过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课程保障。

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发展和提高。所以,构建全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际,立足幼儿教师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设置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实践目标在内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了系统化的“1234”实践教学体系。“1”是指一个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2”是指来自校内外技能训练指导的两支师资队伍;“3”是指校内实训基地、校外教育见习实习基地、以及学生社团活动平台等三个实践教学平台;“4”是指包括《见习实习指导方案》、《实训活动指导方案》、《毕业论文指导方案》、《专业成长指导方案》等方案。

(四)探索多维立体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相对较多,丰富的职业技能训练项目与形式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学生为主体,行动取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全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多维立体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对应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系,我们详细制定了各能力模块对应的具体要求,通过多种训练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我们初步拟定了“142”职业能力训练模式,“1”是指“一个体系”,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全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4”是指内容上包括基础课程教学、保教模拟训练、幼儿园实践、艺体技能训练与竞赛等四种训练模式;“2”是指空间上不仅立足于校内,还扎根于校外,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职业能力。

(五)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还能规范引导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高师院校应立足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依据《专业标准》、本校学生自身实际特点,有机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科学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在“全实践”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步建立了囊括多方位、多主体、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教知识、语言技能、保教实践能力、艺术技能等;评价主体包括校内教师、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学生自身和班级其他学生等多个主体;在整个教学实践评价过程中,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评价的科学化、合理化。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近年来,学生获得各类技能比赛奖项明显增加,在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年年获一等奖,在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满意度较高,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现拥有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先后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教育厅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单位。

【参考文献】。

会计职业能力篇十九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重担。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是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一)青年教师的优势。

高校青年教师朝气蓬勃身心处于人生的最好的发展期,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学历层次较高,基础理论扎实,思想活跃,干劲十足,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和信息,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年龄上与大学生差距小,有共同语言,便于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艺术教师更感性化,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青年教师的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对教学很生疏。他们虽然都是硕士、博士毕业,但是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训练,不懂教学的艺术和教育的规律;生活压力大,高校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面临着成家立业,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常常使他们面临困境;青年教师任教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对于教学规范和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是在摸索阶段,要有一个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技能,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科研方面处于弱势,高校青年教师在读硕士、博士期间有过一定的研究经历,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但由于踏入工作岗位时间短,科研经验不足,学术积累不够,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也不多,很难形成明确的研究领域,研究出高质量有特色的科研成果。艺术教师由于文化课基础较差,更需要丰富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二、青年教师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一)加强岗前培训,做好入职前的准备工作。

高校艺术教师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缺少做教师方面的训练。因此,对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接受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为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行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决定其一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教师职业独特的教学专长往往是在这一阶段形成。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参加工作最初养成的良好教学技能和职业操守会对今后的教学生涯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为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治学严谨、责任心强、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其指导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在编写教学大纲、撰写教案和讲稿等方面给予指导,听他们的试讲,提出修改意见。也要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总之,为青年教师定学习目标、勇于实践,使他们尽快成长。艺术教师由于比较突出专业技能,更重视绘画和唱歌以及演奏各种乐器,所以理论功底比较差,从事科研和撰写论文更是比较困难,所以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三)走出去请进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

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社会音乐活动,参加教育部及所属各级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如高级研讨班、访问学者等,多种渠道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要选拔30至50名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活动,他们不仅跟随所在大学听课,而且还直接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很多青年教师把国外的研究项目带回来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会选拔一部分青年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进修学习。凡接受培训项目资助的青年教师,在项目结束后,必须在所在学院的全体教师大会上进行交流,使所掌握的信息和成果为全体教师所分享。这些活动使青年教师掌握了本学科一流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开阔了学术视野。笔者所在的艺术学院这两年分别派一名青年教师去意大利学习美声唱法,派一人去奥地利学钢琴,派一人去英国学习建筑艺术,声乐教师回国后开了两场独唱音乐会,还定时给声乐教师上课,使成果服务于全体师生。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请国内外大师来校讲学,开大师班,举办各种音乐会,使青年教师不出校门就能接受一流的指导。

(四)组织教学技能大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教学技能大赛,大赛先从教研室开始,每个教师进行半小时的教学汇报,选出一至两名教师代表所在系,参加学院的教学大赛。学院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观摩,比赛由教授委员会和学院教学督导进行现场打分,分出一、二、三等奖。在此基础上,选派一等奖获得者,参加学校的教学技能比赛,选出优胜者进行奖励,并通过有线电视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观摩。同时会请专家对参赛教师所讲的课程从内容、板书、课堂语言、重点、难点、教案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点评,其目的不仅要使参赛选手获得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要在青年教师的头脑里明确什么样的课才是成功的课,知道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这种活动参与面广,受益人群大,有效地提升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五)针对不同专业的青年教师制定专项培养措施。

前面论述的是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普遍方法。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培养措施。例如,笔者所在的单位是艺术学院,有艺术设计和音乐表演等专业。这两个专业都有自己特有的专业内容。所以在青年教师培养上除了应具备共同的能力外,还应具备专业特殊能力。

1.收集信息,勇于创新的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包括景观设计、平面设计和室内装璜设计等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实用性强,能够直接应用于社会生活。这就需要青年教师不仅要了解市场需求和设计潮流,还要了解新的施工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用户要求和市场需要的新作品。所以年轻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紧跟时尚潮流,使自己的创作能够保持领先地位。

2.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

作为表演专业的老师,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很重要。要组织一场音乐会,从创意到节目的设计和筛选都是对老师综合组织和协调能力很大的考验。所以作为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都会有艺术实践的环节。要让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每个教师可以先组织自己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排练,然后把节目串到一起组成一场完整的音乐会。青年教师可以各有分工,有负责舞台监督的,有节目单定制的,有串联词撰稿的,有组织学生准备服装道具的,等等。要在实践中培养青年教师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目前,每年教育部以及各类学会举办的艺术比赛类型很多,派青年教师组织学生参赛也是很好的展示和锻炼。例如,每年的哈尔滨冰雪节期间都会有冰雕比赛,我们都会组队参加,已经连续五年获得一、二等奖。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绘画、设计比赛累计获奖20多项。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开阔视野,增加积累,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青年教师更了解学生,师生关系更加紧密,教育教学更能事半功倍。

3.表演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音乐教师除了具备课堂上授课的能力外,还要能拉,能唱,具有在舞台上展示的能力。既是演员,又是教师,这就需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我们的青年教师都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但是表演这个专业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几天不练就会生疏,所以为了督促青年教师练功,每个学期都要安排音乐专业青年教师的业务汇报。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比赛。

三、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在此基础上,各高校还会根据本单位的不同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教学督导跟踪听课和意见反馈;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首次开课试讲,等等,以监督、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逐一陈述。然而,上述措施在施行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如:有些学校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系统的岗前培训、入职和在职培训制度;虽有责任人员但未成立专门师资培训部门进行规划和管理;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建全;实施制度分散在各个学院,执行起来随意性大等。另外,导师制的执行情况也不容乐观。制度不健全、各个参与方面职权和义务不明确、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对传帮带的认识不深入、监督执行力度不够等原因都会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再加上青年教师正处于成家立业的阶段,较低的工资使得很多教师在社会上兼职或者跳槽,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对教师的培养工作。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培训过程,提高培训质量。

教师培训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2]。现在,普遍反映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效果不好,就是因为在培训过程中有些地方没有做到位,要加强培训工作的实效,就要完善培训中的各个方面。首先,培训内容要多元化,既包括教育理论,也要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文件的撰写、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技巧。其次,授课方法随教学内容的变化也应有不同,系统的理论讲授和具体的案例教学缺一不可。特别是艺术教师的培训,一定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培训,例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汲取养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构图和对色彩的感悟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每年暑假让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去宏村进行写生实习,活动期间,青年教师和学生同吃同住,不仅教学生绘画,还要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吃住行都由青年教师来带领协调,对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大有裨益。

(二)导师制应该成为学校制度,使之落到实处。

青年教师导师制应该作为学校制度,成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职称评聘时,被选为青年教师导师的老教师,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时,应在津贴方面有所体现。每学期,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评语和听课记录,应列入青年教师考核内容并作为重要依据,并在权责方面有明确规定,使之落到实处。

(三)提高青年教师物质待遇,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付出与收获不平衡的问题。教师的经济地位不高,对人的吸引力远小于其他很多职业。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对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我国教师教育,有重要意义。经济收入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社会价值,较高的经济收入有利于教师在公众中树立较好的职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教师的整体水平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经济待遇的提高,从实际上为高校青年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于本职工作,这个问题政府的决策是关键,下定决心着力解决,就一定能够使高校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和提高。

(四)完善法律法规,走依法治教之路。

要保证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必须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具体的法律法规应涵盖高校青年教师职前、入职、在职的教学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和阶段。对于现行法规条款中的不足部分,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例如,建议对现有的《教师资格条例》进行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师资格条例》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教师资格认定和管理起到了规范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不做任何考核就可以直接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更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就可以直接走上教师岗位,这导致了现在存在的很多弊端(已在前文阐明)。这说明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很多高校要求进入学校的基本学历要求必须是博士学位的今天,导致岗前培训的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其作用,导致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问题。综上所述,培养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事业发展、科技进步过程中所面临的新课题。要使青年教师培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各高校就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在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培养重点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发展、为学校自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