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3:09:25 页码:9
2023年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精选16篇)
2023-11-18 23:09:25    小编:ZTFB

日记是一种记录自己思想感情、经验教训以及对生活的体验与领悟的文字形式。总结需要回顾所学知识和经验,对于巩固学习成果和提高工作能力有很大帮助。总结范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本质和目的,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一

信息素养,是指一个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认识到精确完整的信息,通过确定对信息要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明确信息源,采取成功的检索方式,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从而将新信息与原由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强化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活动机,引发兴趣,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学生呢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意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引发对信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例如学习了《赵州桥》后,学生对桥的结构与力的关系领会不了,我就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同学们丛刻外资料上查到了斜拉桥、吊桥、架桥等许许多多桥的知识,通过查找学生大体知道了桥的设计原理和成立的条件,各个成了小小的“桥梁行家”,有的还说长大要造一座桥呢?对于引力、拉力、承载力等,有了最初的想学的欲望,为以后学习集合学与物理学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和兴趣基础。学了书信以后,我给全班的同学发了信,并要求他们回信,全班同学为了和老师通信一下子掀起了写信的热潮,而书信的写法在写信的过程中也逐步掌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信息产生了兴趣,才能初步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强化训练,注重时间,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得以解决。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每一步活动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方向性。比如《黄山奇松》一课,可通过师生群议确定信息任务为:黄山松究竟有哪些奇特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奇松外,还有哪些奇松呢?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及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体明确了,我门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黄山松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黄山松的诗词文章;迎客松为什么是黄山的象征,可以查找有关迎客松的生长位置、生长特点和相关图片介绍。信息来源有了,许解决技术问题,我门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黄山奇松的知识。

三、引导积累,知道运用,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目的的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以及望站地址灯油关信息,有选择有重点地摘抄,并知道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储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这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我培养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把学生集成的信息用各种途径发表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还有利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实践证明,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生就能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积累、运用、处理信息,实现课本内容、课外知识与现代信息的有机融合,提高学习效率,将“实现学生好曾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目标执行到底。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二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广阔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语文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文化界人士曾说过:“忘记母语等于亡国。”在欧洲,学校教育也很重视自然学科的建设,但他们从来都把语文学科的学习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欧洲的基础教育发展体系中,中小学的语言课程就占到课时总数的50%。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对其他基础学科的影响和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了学生们一个无限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有着无穷的文字材料和超文本材料。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一位教师在网络教室里,先打开自己事先设置的文件夹,找到要学习的古诗和一些诗人其他的描写送别的诗篇。然后公布一些相关的古站,让同学们自己去查阅想要寻找的内容。一节课,实现了几节课都不能完成的容量。老师又让同学们下课后自己回家在网上查找,在电脑上设置自己的古诗卡。最大可能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实现学生的感悟体验。

计算机的交互性,指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互。学生在学习时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感悟体验是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为学生的感悟体验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融语文知识传承、语言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的善于施教、精于指导和适当的监控,同时也表现为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工具性,所谓“鼠标一点寰宇游,上下纵横几千年。”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可查阅功能,可参考功能,可参照功能,很高的可信度,使它超过了任何版本的大百科全书。它的这个特点,可以很好地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它能使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使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使语文教学能够校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自学课文,再在网上找出三国有关的资料,可以和这篇课文有关,也可以无关。只要是三国的内容。在磁盘上直接显示出来。作业交上来后,内容丰富多彩:有人物介绍,有背景介绍,有故事的结尾,有性格的分析,也有对战斗的评价……虽然都是网上的资料,但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和知识结构,却不是老师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楚的。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新颖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网络世界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是网络的这种特点,使它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开放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因此,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公民。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尤其是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也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石。因此,语文的基本素养也应该包含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特殊性质,可以帮助老师完成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意犹未尽的。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设计结尾。计算机可以更直接地实现这个目的。在五年级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积累运用》中,有一个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介绍一种电器。一个老师这样布置作业:选择一种电器,在网上找出它最新的版本,说出它最先进的用途。可以用查阅的资料来说明,也可以用图来表示,还可以结合别人的设计,针对生活中有些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缺陷,自己设计一种让人感到满意的电器,用文字把它描述清楚,允许用图例来补充说明。这种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习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知识信心。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摈弃了传统课堂的单一、枯燥和单纯的凭借语言理解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充满生机。在网络教学中,有鲜明的图案,有活动的画面,还有各种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资料。在网络教学中,鸭子是活生生的,人物也是可以动的。一位教师在教《颐和园》一课时,了解了课文内容后,直接打开有关颐和园的网站,马上,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出现了,有各种说明,有颐和园各处景观的图,色彩明艳,十分有感染力。学生对照网上的内容,很快就理解了作者的表达。课后,学生们兴犹未尽,不肯离去,继续留在电教室查阅颐和园的其他资料。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

六、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的特点有两点: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文学、美学等诸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获得感悟和体验。另一方面,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映和独特体验。二是语文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不是主要获得知识的课程,而是主要获得运用能力的课程。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战争与和平,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都应成为语文课程关注的对象。要帮助学生看到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并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信息技术这个大环境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个目的。网络的开放性,使人机互动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计算机还是一个双向媒体,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还能够接受学生输入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诱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并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可以从计算机提供的反馈中知道结果,并能获得鼓励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讲,有时还要动手操作。从这方面来看,网络的开放性给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广阔空间。

参考书目: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等主编。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努力改革阅读教学模式》吴立岗著。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三

上课走神可以说是目前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很令家长感觉到苦恼,然而高中课堂上的走神相对于初中更致命,相对于初中而言高中的学习无论从内容还是广度深度都是无法比较的。那么对于上课走神我们该怎么办呢?接下来以高中数学课程为例分享注意力训练法。

一.上课走神原因。

首先对于学生的上课走神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就是外因也就是外部环境比如老师本节课的授课方式,学生受家庭等的影响而造成的不良情绪影响,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第二个是内因也就是学生个人无意识或有意识的行为影响,这个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从学生个人来看,上课走神主要有这两个因素:一是对该课程提不起兴趣或对上课内容听不懂,一上课就发呆,对于此种情况可能就需要有针对性的提高个人学习兴趣,第二个是个人思维活跃,思考问题上往往快于老师的节奏,在听课方式上是断断续续的。

二.注意力训练法。

首先要对自己进行一个测试,以40分钟的课堂为主,将课堂时间以10分钟为单位划分为四块,看每次走神持续的时间长度以及时间段,以高中数学课堂为例,一般上课前5分钟和最后5分钟都不会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为数学课程体系性较强,不可能一开始就直奔主题需要一个回顾引申的过程。

当我们每次走神时不妨用笔画一下,然后可以让注意力稍微休息一两分钟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这些时间也要尽量保持听课状态,但可以稍微神游一下,当做一个过渡阶段,这之后就要重新回到全身心的投入状态,在这期间大家要对教师的讲解进行词语性的关键词概括,尤其是对于重点方法或某个特殊的推理,即使我们没有弄清楚过程,但对于一节课涉及的环节,重点部分要有关键词的概括,然后就可以对这些词语进行逻辑概括联想,对于中间中断部分再进行补充。

随着整个过程有意识的关注,慢慢的再缩短课堂中间神游的时间,就好像游戏的关卡一样,渐渐的我们的的注意力就提高了。整个的训练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自几加强对自己的监督,如果每天完成情况好不妨可以犒劳一下自己,完成不好就要适量的惩罚自己,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四

(一)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足。

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参训心理准备不足,参训目的过于功利,普遍把完成培训任务获得学分作为目的。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各类培训脱离实际,导致中小学教师对培训习惯性失望;二是培训缺乏完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学员容易产生惰性;三是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与教师专业关联不大,导致教师对培训兴趣不大。另外,培训规划本身的不合理也是降低学员主动性的一个因素。目前我国培训不合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一般安排在学期里,导致培训的工学矛盾突出。校领导片面注重升学,轻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导致教师客观上和主观上都不重视培训。而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实践操作,并且知识技能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必须保证培训连贯性,以及足够的参训时间。其次,空间安排不合理。培训安排在指定场所,一般离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有一段距离,交通不便,给教师带来参训压力。再次,经费不足。教育行政部门投入了大量专项培训经费,但有部分交通、住宿费和用餐费需要个人承担,造成教师一定的经济压力。

(二)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

培训组织者往往不是根据需求,而是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来提供培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培训者不熟悉中小学教学工作,不了解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以及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培训机构在审查培训教学内容上缺少严格的约束机制,任由培训教师随意组织实施。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相互之间的隔膜,使得培训成为了培训者和受训者双方各自的狂欢,而不是相互之间的和谐互动。一般学科培训的师资大多来自于中小学教学一线,这类教师深受学员欢迎,而信息素养提升培训的授课者多来自高校和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这类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较高,但不太接地气,容易脱离学员的实际需求,使得学员对于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三)培训方式过于单一,服务滞后。

目前的培训方式传统单一,主要还是以理论课程开设讲座、实践课程观摩与操作为主。培训主体仍然是授课教师,学员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不能充分表达培训意愿。培训组织者是培训项目的负责人,除了具备项目的研发能力以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好的服务意识。而实际情况是,培训组织者的日常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

(一)提高教师参训的主动性。

1.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

培训组织者不能无视学员原有水平、求知欲望、学习的目的和动机的差异,通过设置“最近发展区”,形成累积效应,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以“课件无忧”培训为例,培训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分五阶段展开,每阶段的培训内容密切联系学员的实际需求,讲授和实践相结合,部分课程以“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任务驱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应突出操作性,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简单、实用、有趣三原则。笔者组织并授课的面向浙江省的“课件无忧”90学时培训,很好地贯彻了这三个原则,受到参训学员的好评,正因为有较好口碑,每年才有大量的老师选报,-,超过3000位教师参加了本培训。由于参训学员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内容应力求简单,授课教师绝不能专业术语连篇,故作高深,一定要把培训内容讲解得通俗易懂,易于学员理解、记忆和操作,让学员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培训的内容力求实用,一定要贴近学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让学员能学以致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训内容力求有趣,通过简单、有趣、实用的课堂练习,活泼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让学员快乐地学习,通过每日学习成果的展示,给学员一定的压力和较大的成就感,让学员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从而改变他们长期以来对教师培训的'消极看法,变忍受培训为享受培训。

(二)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老师只有全面了解授课对象,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训策略。相应的,只有合理有效的学习内容,才能激发培训教师的学习兴趣,也真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两张皮,最终只能是各自为政,让教师培训活动流于形式。按照情绪心理学理论来看,参训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认知过程是对培训信息的选择和加工的过程,而参训教师的情绪和情感能促进或阻止参训教师的认知过程。因此,各级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培训组织机构和学员所在中小学校三方应该加强协作,积极提供时间、空间、经费三方面的支持,让中小学教师愉快参训。对参训学员提供时间支持,首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增加中小学校师资配备;其次要求培训机构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可以部分利用双休日、晚上、寒暑假等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次学校领导要重视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整安排好参训教师的工作任务。培训机构可以选择送教进校、送教下乡等方式。笔者组织的“课件无忧”有半数以上的培训班是送教进校的,虽然对组班老师和任课老师造成一点麻烦,但方便了学员。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训还应加大投入。教师参加培训产生的学费、餐费、交通费、住宿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大大减轻参训教师的经济压力。

(三)开展多样化培训。

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培训教师应以方便学员学习为主,倡导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把专题讲座与参与式研修相结合、面对面研修与远程交流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交流相结合、理论诠释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就培训管理而言,培训组织者应该有管理者的严肃性,要做好参训教师的思想动员工作,约束和激励学员;应严格执行点名签到等考勤制度,保障学员的参训时间;做好对学员的培训过程性评价与培训总结性评价;做好参训教师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规定发放参训证书和学分。就培训服务而言,培训组织者应该有服务者的周到性,用心做培训,真诚待学员。笔者在组织“课件无忧”培训时,非常注重培训的服务。培训前确保通知到每个学员;培训开始后要对各种状况做好预案,对突发事情及时处理;培训后关注学员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难题,给学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加强培训的“售后服务”,建立良好的培训口碑。

三、结语。

中小学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优质的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必不可少。但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虽然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愿,却不把参加培训作为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反而视为一种负担。解决这一矛盾需从提高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增强培训的吸引力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五

“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欧洲,最初是由英国学者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denysthompson)提出的。提出这一主张的初衷是为了抵制大众媒介对公众精神追求的误导,尤其是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倡导在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以此来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而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发展,西方学者开始对媒介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媒介素养培养的观点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和教育内容都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也不仅仅是为了抵抗媒介的负面影响,而是上升到受众对传媒的使用和利用以及借传媒发展自身上。到目前为止,经过近80年的演变,它已发展成一个多含义、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但是一般来讲,媒体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从能力的角度来看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媒介属性认知能力、媒介信息获取能力、媒介信息解读能力、媒介信息传播能力等。具体来讲,就是对媒介的认识以及利用媒介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来支撑自己学习或工作的能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媒介的利用程度、对媒介信息的筛选、甄别的能力,并对信息进行整合,进而作出新预测、新设想,产生新信息;媒介信息传播是有效运用媒介向公众传递和展示有利信息的过程。

自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媒介素养概念后,各个领域的媒介素养研究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首先成为媒介素养培养的主阵地之一,更有学者提出“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更适合在大学率先启动”。要在高校率先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而高校教学管理者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直接面对学校的具体教学事务及广大师生,既要为师生做好选课、排课、成绩发布等教学管理的服务工作,也要能为师生提供政策咨询、课题管理等工作,同时还要制订相关的文件、规章制度等。教学管理者的言行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形象,因此教学管理者的媒介素养的提高,必将提高这一群体的整体业务素质,进而提高一个高校的教学管理的水平。

2高校教学管理者媒介素养现状及需求分析。

为了解高校教学管理者媒介素养现状及使用媒介的习惯等,结合教学管理工作实际,设计了关于媒介素养的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媒介接触和选择能力、媒介使用能力、媒介信息批判和解读能力、利用媒介发展自我的能力以及媒介素养需求状况等五个方面。本调查取样主要在苏北几所高校,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媒介接触与选择能力解析。

在媒介接触动机方面,大多数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了解社会”、“指导工作”和“学习”,较少人选择“习惯”、“消磨时间”、“忘记烦恼”。由此可以反映出高校教学管理者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接触媒介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同时也反映出高校教学管理者在接触媒介时,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理性。在媒介选择途径方面,选择经常会通过两种以上媒介了解新闻和信息的占69.2%仅,同时,在各种新闻媒介形式中,高校教学管理者更倾向于将网络、电视、报纸作为首选的信息渠道,这表明,高校教学管理者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样的,在媒介选择上表现出较高的文化水准,也初步具有了与立体式传媒网络相匹配的多渠道获取信息的素质。

2.2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媒介使用能力解析。

对教学信息的检索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是否能够顺利检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时,77.8%的人选择“都能”,22.2%的人选择“有时能,有时不能”。由此看出,大部分人员都能较好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管理信息,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但同时在“利用媒介搜集信息时,可能遇到过的问题”时,47.22%人选择了“信息太多,不知道如何选择”,这也表明了在现在的网络化时代,获取信息已经不是问题,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才是最大的问题。另外有23.61%反映“不能确定所搜集到的信息的可信度”,这也与现代媒介的信息发布的随意性是相关的,因此需要大众要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2.3高校教学管理者媒介批判的能力和发展自我能力解析。

在“是否对媒介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产生过怀疑”的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有过,表明高校教学管理者这一群体对媒介的社会角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走出了传媒无所不能的认识误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不是依靠媒介的干预就能解决的,这有助于高校教学管理者更加合理地利用媒介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大众传媒进一步回归本位。有利于进一步引导高校教学管理者区别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进而正确地利用媒介信息。在“您原本打算用30分钟电脑,却因为一些新闻或者娱乐信息而忘记时间?”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中,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选择“经常的”,大多在35岁到50岁之间,比例达76.6%;选择“从不”的50岁以上部分占有相对较高的比率,占20%。这也表明大部分人的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对于自控力的培养也是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对媒介素养的需求,仍然有4.86%人希望可以经常培训,47.2%的人认为“至少进行一次”是可接受的,18.06%的人不希望有,29.86%的人感觉无所谓;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不希望有培训的人员主要是集中在中青年,而主要也大都集中在工作忙,没时间等方面,这占到了53.85%,其次23.08%的人认为这是不需要培训的,少部分人不感兴趣,较少的人员认为培训不如自学。这与教学管理者平时工作繁重、中青年正是家庭负担较重的状态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培养方法选择上也要充分正视这一现状。从上述调查结果看,当前高校教学管理者由于其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已初步具备了应对传媒时代的基本素养,但是对于更深层次的应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

第一,高校教学管理者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呈现出一种富于理性的动机结构。

第二,高校教学管理者对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介形式均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善于从多种媒介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来源。

第三,多数高校教学管理者已具有媒介信息的初步辨别意识和辨别行为。但是,高校教学管理者具有的媒介素养主要是在日常媒介接触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感悟,大多尚处于自发状态。

第四,多数高校教学管理者是有媒介素养需求的,特别是对媒介信息获取和发布,以及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教学管理者教育的内容之中具有可行性。

3.1加强宣传,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者媒介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1)媒介素养是高校教学管理者获取信息的基本要素。媒介化时代要求每一个公民要谙熟媒介社会的生存法则,否则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高校教学管理者作为社会的一员,工作和生活同样离不开媒介;同时,高校教学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会用到相关媒介,如果不具备相应素养,将会给工作开展带来消极影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

(2)媒介素养是高校教学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保障。开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高校向社会传播教学管理建设和发展的信息,也有利于高校充分利用媒介展示高校的实力;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会给高校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不好也会给高校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高校教学管理者在媒介运用上不得不更加稳妥,更加谨慎,增强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的媒介应对能力,同样显得刻不容缓。

(3)媒介素养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学管理者进行信息宣传的指导。高校教学管理主体对媒介在高校宣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媒介的了解和运用程度,往往直接影响着整个体系的变化。高校教学管理者作为高校舆论战的主要实施者,甚至作为高校宣传的参与者和指挥者,如果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显然难以胜任在未来信息化宣传中所担负的角色使命。

3.2与工作实际结合,优化媒介素养培养方式。

高校教学管理者虽然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但是对媒介信息获取和发布,以及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而开展媒介素养培训不失为一个可以快速提高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他们的培训不同于普通的教师和学生,必须要考虑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和教育管理者的岗位特点。高校教学管理者既要完成具体的教学事务,要接待教师和学生的咨询,要处理繁杂的工作,还要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研究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

因此,我们在对高校教学管理者进行媒介素养培养的时候,要从他们的实际工作出发,结合他们工作的特点和工作的安排、进度等,选择和工作关系紧密相连的主题来开展,使媒介素质培养和实际工作保持一致,做到两促进、两提高,这样既能帮助教学管理者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又能提高他们参与媒介素质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媒体具备社会动员的力量,虽然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媒介素养,但更重要的是高校教学管理者自身要重视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因为自我教育的动机要强于外界的规定,而且自我教育的形式要更加灵活多样,社会丰富的案例和题材也给自我教育提供了可能,高校教学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自身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增强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可以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进行媒介素养的自我教育,提升媒介素养能力,积极参加媒介素养活动,在工作中、甚至家庭中开展媒介素养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个性化将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为自我教育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自我能力提升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六

体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使人有一个好的体格来享受生活,更在于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之中,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素养是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及参与体育活动所形成的体育能力及行为的综合表现,这需要较长时期的学习与锻炼。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作为体育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大学生积极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所以,高校应该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作为体育教学中心工作来加以重视。

二、认识体育文化素养。

1、内涵。

所谓的体育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在先天因素(生理方面)基础上通过特殊的体育教育影响而产生的后天因素(精神方面)和体育能力等品质所形成的一种体育素质。

2、要素。

(1)体育知识:作为意识对体育规律的反映,体育知识是身体从事体育锻炼的心理基础。由体育基础、卫生保健、身体锻炼指导等各方面知识组成。

(2)体育意识:所谓的体育意识是指人在体育活动中对于体育的客观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及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总和。是由体育价值、体育与自身关系等相关内容的认识与体验。

(3)体育品德:所谓的体育品德是一个人依照相关体育道德规范,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也是道德在体育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4)体育行为:所谓的体育行为是指一个人从事体育活动具体的表现形式,更是体育文化素养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直接反映。包括体育活动、体育消费及体育绩效等。

(5)体育技能:所谓的体育技能是指人在意识支配下,借助身体表现外在的动作系统。包括运动技能、娱乐技能及体育审美技能等。

(6)体育个性:所谓的体育个性是指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表现出稳定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具体包括需要、兴趣、性格及能力等。

三、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现状。

1、体育人文素质相对匮乏。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教学过于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大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保健知识、身体锻炼及评价等方面知识非常有限。

2、体育品德普遍不高。

很多大学生在竞赛中好胜心过强,无视规则,甚至会产生与体育道德相背离的种种偏激行为。

3、体育个性未得到充分展现。

大学生的锻炼方式趋向于大众潮流,大都跟随同学、朋友的喜好选择锻炼,其体育个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4、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

目前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身体素质等指标呈整体下降趋势,特别是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耐力素质,其下降幅度最明显。

四、提高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目前的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竞争所必备的个人品质的积淀。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不仅是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道德要求。体育知识是基础,而运动技能是重点,作为体育文化素养的外在形式,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基础上提高运动技能,最终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五、提高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途径。

1、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改革创新,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束缚,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积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帮助大学生在愉悦中体验体育魅力,提高教学效果,发挥教学效能。

2、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视频及动画等一系列信息有机融合,并通过计算机的处理与控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与交互性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实施体育教学能够进一步增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更快地掌握并提高技术技能,同时可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3、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各高校需要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及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各种“体育俱乐部”及“个性发展”等一系列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及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并将其作为健身手段,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最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

4、对大学生实施体育人文知识教育。

高校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从理性层面来加强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即对体育知识的合理应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及体育能力。

5、积极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会改变一个人,人的文化素养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塑造,反过来而言,提高人的.体育文化素养也需要特定的文化氛围,所以,各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中体育文化的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该氛围一旦形成,则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个性行为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得到熏陶,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体育锻炼风气,有助于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6、注重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归根结底还在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水平,所以,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提升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并通过一系列在职培训,加强高校间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体育文化素养,才能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相适应。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校体育作为与社会体育的对接点,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及习惯不仅可以反映出高校体育教育效果,同时也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的实现。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借助在职培训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同时着力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及习惯。

【参考文献】。

[1]秦翠萍,赵勇.论体育文化素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胡素霞.体育教育中加强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6(6).

[3]张勇.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刍议[j].商场现代化,.

[4]于霞.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5]周海浪,黄伯钢.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科技信息,.

[6]别怡.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研究[j].高校管理,2009.

[7]王洋,贾振佳.对我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问题的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3(6).

[8]李贤彪,夏志琴.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七

教师职业素养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由教师的教学能力、思想素质、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等几部分共同组成,而职业院校是培养国家技工人才的摇篮,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至关重要,但是很明显现下的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因此在现代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能够从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入手是职业院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为实现可持续教育发展的目标,在职业院校之中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为学生专业学习以及岗位就业做出保障。具体而言,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种职业素养。第一,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在现代教育中学生要掌握多种技能知识,因此职业教育是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的教育,每一个学科都不能被看作一个独立的学科,各个学科之间必定会存在着某种联系,因此对于一名职业院校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本学科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跨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综合结构知识[1]。第二,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可以为学生创作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为此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要不断的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教师职业规范标准,是否做出了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能否运用一种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去帮助学生解决最实际的生活问题,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素质。第三,要具备敏锐的信息素养,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更新十分迅速,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要具备强烈的信息获取意识,对于信息可以有很好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并且可以快速地提取信息,运用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能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课堂的教学载体,推动教学发展。第四,教师要充满个性与魅力,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可以积累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拥有气质、风度等多重魅力,进而让学生更加的亲其师、信其道,这也是教师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一种体现。

第一,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强化优良教风。职业院校能够从人事管理制度入手,通过相关的岗位机制去强化教师优良教风,这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首先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并且强化激励保障,职业院校可以从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职业素养要求出发,制定科学的考核依据,探索有效的考核方法和评判标准,进行师德与业绩的双重考核,并且实行末位淘汰制,可以让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地规范自身,同时在院校之中还可以形成一套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岗位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通过这种监督与奖励双重并进的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加地适应岗位要求。其次完善合同聘用制度,打造教师命运共同体,教师与院校本身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但是这种关联必须要通过相关的规范条约以及聘用制度结合实现,这样就可以将院校的利益与教师的利益联结在一起,同时在职业院校之中还可以建立青年教师发展,老教师导引制度,在实现青年教师发展的同时,体现出教育的传承性。最后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制度,如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或者采用多劳多得的方式落实增长福利待遇,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这也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一种保障,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创作更好的条件与空间。第二,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师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职业院校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关键。为此院校必须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院校要从教师的思想入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教师在工作中可以有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可以有强烈的责任心,把教育当作一项光荣的事业,积极地投入教学工作之中,并且在教学中可以奉行育人为上的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教学工作之中,运用自身的知识修养和人格魅力发挥出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摆渡人。其次在院校之中要完善师德建设制度,现下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院校可以建立属于自身的校园网站,并在网站之中开设教师师德考评模块,通过多种考核内容与考核指标,将评价的权利交托给学生,这样可以最真实地反应出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第三,注重教师职业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在终身学习的今天,教师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这也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一种体现。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院校要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时刻以教师发展为导向,以教师能力为依据,有目的有方向地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同时院校还可以在校园之中开展一些知识讲座,从而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与学术视野,并且要将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下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职业院校可以与一些事业单位合作去创建师资培训基地,进而通过各种信息化平台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职业学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是为国家培养技术技工人才的摇篮,因此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就显得越发重要,尤其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院校可以动用一切力量去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促进教师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分析[j].教学与管理,(24).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八

我们在各个学段,可以在语文课里面梳理出与财经素养教育相关的课文、阅读或写作题材,对教材或教学内容做二次开发,对教材或学习内容进行重构和再造,有意识的增加或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的财经素养教育内容。比如课文《妈妈的账单》,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家里或家族里开展收入与开支的调查等,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收入与消费的了解。又比如,课外阅读材料《月饼里面的小秘密》《打折的秘密》等,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有意识的渗透财经素养教育;还可以让学生去解读、理解一些广告信息,比如撰写商家促销、企业销售广告词等等。

(二)融入数学课。

充分结合、利用现行的数学教学内容,数学课里相关经济学内容,重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环节,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参与真实生活体验的机会和资源;强化“财经意识”和“经济学思维”,学会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例如,讲“利率”这课,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策划教学活动,观察利率表,揭示储蓄的秘密,同时还可以观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等等。还有学习百分比的知识时,通常会讲到商家打折的问题,通过数学题揭示销售的策略、捆绑销售等等。教学内容涉及到阶梯电价、水价的计算时,我们有意识的鼓励学生节约资源、节约经济等等。

(三)融入道德与法治课。

在道德与法治课涉及到家的内容部分,我们可以设计活动“说说我的家人”,有意识的引导、挖掘家人的辛勤劳动,获得报酬,养育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做小调查《我家的日常消费》等。在执教节日部分的内容时,例如春节红包经济等,尤其是新年发红包,要特别的教育学生红包的本意和衍生财经素养教育。还有关于环保、节约资源、不乱扔等教学内容,都可以因教材内容而有机融入财经素养教育。比如《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一课,我们的教师尤其要利用好教材本身的内容,再对教材进行重构和开发利用,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消费等。

(四)融入班会课。

在每年春季开学的班会课上,老师可以认真的准备一堂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用好压岁钱的班会课,让各个小组自己探讨如何开销或储蓄这笔钱,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消费观。有了正确的教育,就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比如,我们可以设计“赊与还”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经济契约精神,了解信贷与风险等。再如,我们还可以在班上成立金融知识兴趣小组,开展金融方面的班级主题活动等。

(五)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为财经素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设计一堂特别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做财经预算方案。比如设计班级要组织一次外出旅游,让小学生分小组自己去预算,自己去规划,还可以实地考察一些金融机构等,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鼓励自主探索,创建和管理自己的预算,估计不可预知的困难,先行做好财务准备等。高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比如做跳蚤市场计划,做班级手工作品成果展并出售,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游戏活动。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九

摘要: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最重要的课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应该是一句口号,更应该落实到实际中当中来。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素养。

很多小学生并不了解什么是体育素养,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是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完成基本的讲解。体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水平,体育技能。但是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一时很难接受这么理论系统化的知识,教师需要进行有趣生动的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利用课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对基本运动技能的讲解,基本运动的技能就是具体的体育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精彩的体育运动瞬间,借助这些经典的画面,完成基本赛制的一些讲解。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要知道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精彩瞬间是非常吸引注意力的。在培养他们体育意识方面,教师就需要多下功夫,因为意识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持续性的,是需要逐渐建立的。只有,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基本的体育活动意识,才能增加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热爱,最终实现体育行为的增加,体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体育技能的增强。

2.2丰富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致。

我们很容易发现,很多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他们更喜欢安静的坐在教室里面学习,这种情况在小女生身上有更多的体现。体育课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对于运动并不感兴趣。传统的体育课,要求学生跑步热身,然后讲解基本的动作要领,学生按照教师的做法进行练习,下课之前教师进行最基本的考核。下节课学习的又是一些新的内容,小学生很快就忘掉了学习到的基本动作,这样就不会有体育技能的提升。教师应该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就能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致。小学生一旦有了上体育课的兴致,就能改变学习体育的态度。比如说,教师可以安排体育素质较高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培养他们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在立定跳远时,平时谁跳的远谁总是能拿第一,但是组成一个小组之后,跳远比较好的学生就有了压力,为了能拿到比较好的成绩,他们就需要帮助平时跳远比较差的学生,教给他们一些相应的练习技巧,怎样才能跳的更远,跳的更省力。小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更容易实现整个集体的进步。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有趣的活动形式,比如:两个班级进行拔河比赛,往返跑比赛。体育的最大特点之一就在于比赛的激烈性,很多的小学生一听到比赛就热血沸腾,这时候教师对学生讲解基本的技巧,学生的记忆就会更加的深刻。体育课程跟所有的课程一致,都是需要教师仔细思考教学方案的,教学形式也不会是特别单一,只要用心肯挖掘,就能有所实现。

2.3增加体育活动时间,让小学生得到基本的锻炼。

操场上会写着很多鼓励学生进行运动的话语,“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但是小学生一天的运动时间多半是低于一个小时的,很多小学生不喜欢运动,另外的原因就是作业压力的增大。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小学生的书包都非常的沉,很多时候作业都要写到十一二点。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小学生真正的实现减负,增加他们运动的时间。很多学校在这一方面做的非常的好,利用大课间的20分钟来完成广播体操的练习,放学之前进行20分钟的跑操训练。不要小看每一个小的20分钟,积累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不管学生是安静还是淘气,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是喜欢玩耍的,教师可以增加他们在课外玩耍的时间也是有利于学生进行锻炼的。学校需要增加学生进行锻炼的时间,适当的增加学生进行锻炼的场地。开辟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这些场地一开放,就能发现众多的小学生都是十分喜爱运动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的降低他们学习的压力,分散出多余的多巴胺,帮助他们更有精力的进行学习。

2.4适当放手,增加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之后,教师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玩法。小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系统,很多东西成人并不会觉得那样是有意思的,但是他们就能玩的非常的开心。小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踢毽子的技巧之后,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比赛,三三对阵,一组能踢到6个就算赢。比赛规则的制定并没有教师的参与,他们也能很好的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需要经过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行的完成任务就好。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阶段的体育素养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早已经不低于语数外。体育素养培养的好,他们就会更好的锻炼身体,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光。教师必须要重视他们体育课程的学习,更好的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十

摘要: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科研素养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本文主要对教科研素养的组成和加强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对策进行介绍,以期幼儿教师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提升自身的教科研素养。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课题研究。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也在逐渐的发展之中,幼儿教师教科研能力已经逐渐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但是目前的幼儿教师教科研能力难以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制订合理的方案,提高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科研素养的组成。

1.专业知识及教科研方法。

教科研能力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幼师在培养教科研能力时,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但需要掌握专业的教育知识,还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才可以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同时,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教科研能力,才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科研素养。

2.自我反思能力。

教育反思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经验,是提升教科研素养的主要因素。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方式,进而提高教科研素养。

二、提升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对策。

1.增强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幼儿教师进行教育活动中,需要不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来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幼儿教师培养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而且还可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书籍中汲取到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吸收,并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方式。只有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才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另外,培养写作能力可以加强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幼儿教师需要根据每天的工作内容进行总结性的记录,通过对自身工作历程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另外,可以总结课堂上的教育案例,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幼儿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增强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才可以有效提高教科研素养,进而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1]。

2.加强小课题研究。

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不断进行小课题研究。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可以融入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教育反思能力,并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例如:教师在教过程中,发现幼儿总会模仿其他人的一系列的动作或者话语,在这时应该积极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小课题的研究对象,通过不断总结和调查,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模仿是一个学习过程,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通过以上实例可以发现,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就是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只有幼儿教师不断地关注生活,才可以不断发现一系列的研究题目。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可以培养自身的反思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训,进而在提升自身教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2]。

3.加强行动定位。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自身的教学行动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的教学研究相比,对自身的行动定位教师可以独立完成,并且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目前,幼儿教师对自身的行动定位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科研项目之一。在对自身行为定位中,幼儿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制作教学道具,制订教学方案,布置教学环境。由于工作量较为繁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状态,不要盲目跟风教育,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积极地投入教科研的活动中,而不是被动地参加调研。其次,幼儿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充分理解自身需要进行什么样的科研活动,而不是盲目地进行科研调查。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地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对于出现缺陷的教学计划要及时进行调整。教师只有加强对自身教学行动的定位,才能够有效提高教科研能力[3]。

三、结语。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相关介绍,可以使幼儿教师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经常进行反思,同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自身的教科研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静.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才智,,2(25):74―76.

[2]贾宗萍,高燕.谈幼儿园科研型教师队伍的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3,4(17):93―94.

[3]王崇丽.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内涵及提升策略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29):99―101.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一

所谓人文素养包含有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实是说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掌握人文能力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到底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将在下文谈论自己的想法。

1关注学生人性,发展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人性,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把教师当成课堂上的主体,整个课堂一直都是教师在侃侃而谈,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主体,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要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教学不能够只是浮于表面,要真正能够让学生打开自己的心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很多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都是非常被动的,他们完全是跟着教师的脚步来进行语文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存在,学生就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去朗读课文、阅读课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人性,从而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很多的语文课文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学生认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让学生有一种更真切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都有很好的帮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很好的发展。

2在注重情感交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拥有情感交流。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材中包含有特别深刻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来体会这些情感。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可以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学生由于阅历太少,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文章中的很多内容都理解不透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比如,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要让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悟情。在教导本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激发主体潜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合理想象,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还要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让学生体会多种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多种情感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接受正确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情感,让学生认真体会这些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能够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时,要注意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要肯定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教师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教师还要通过这篇课文教学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也要注意让学生自由地理解文章,发展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邵红儿.初中语文课堂人文素养培育策略例探[j].学周刊,28期.

[2]陈宗霞.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j].学周刊,12期.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二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许多地方的新的课程评价系统却尚在构建之中导致教与学中诸多矛盾日益突出,成为新课程的桎梏。

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是套在语文教学上的一个“紧箍咒”,因此,训练仍是握在教师手中的一根如意精骨棒,用以除魔斩妖。昔日的题海战术,便在新课程推进中愈演愈烈。课后作业,《课外作业》,据称是与“新课程同步”的各类版本的辅导资料,使学生苦不堪言。大量机械重复的语文作业,不仅霸占了学生学习时间,还蛮横地剥夺了学生学习的快乐,严重地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语文作业重要,而且必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道理也很简单,任何技能的获得,都必须凭借作业,进行练习。说到底,技能是一种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因此,语文作业便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题海战术的危害,其实质是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牺牲的是学生的发展及创造潜能,为此,许多有识之士曾痛心疾首的奔走呼号。

题海战术的再度泛滥,已严重地把新课程的实施推离正确航。故而,只有从题海中空围,新课程的航船才会正常的扬帆远航。

从题海中突围,突破口应选定在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即减少大量刻意追求纯语文知识、抄抄写写、机构重复的作业,在精选精练的基础上,将语文作业转移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以实现“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中的一项研究任务、一次专题采访、一次调查报告、一件用品制作及说明、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一个主题绘画、一套摄影作品等等,都是语文作业。这些作业的完成,不仅有助于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而且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丰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造才能。

把语文作业转移到实践活动,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搜集材料,积累语言。

事实证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其基本途径是大量的语文实践和丰富的语言积累。那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搜集语言材料的作业,诸如收集成语、俗语、谚语、网络语,分类摘录名言警名,抄录背诵精短古诗,剪报收集时文等,可以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有效扩大阅读量,拓展语文视野。这样的作业不但形式丰富,更为主要的是学生易做能做,兴趣浓厚,因而在积累知识语言的同时,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二、利用媒体功能,丰富语文素养。

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是学生求之不得的`。利用媒体学语文,既迎合了学生趣味,又简便易行,对丰富学生语文素养十分有益。如:让学生经常性地从从收听的广播节目或收看的电视节目中,选印象深刻的进行播报、评述;或让学生网上就老师选定的话题聊天。这样做,不但有益于口语交际,更能让学生“事事关心”,丰富语文素养。

三、手脑并用,情景中学语文。

有句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无疑是至理名言。让学生做贺卡、书签,并为之说明;为课文搜集图片,配以解释;给课文插图,写解说文字;办手抄报、壁报、黑板报等,将语文作业渗透其中,置于情景里,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促进绘画、联想、想象、创新等能力的有效发展。

四、体验角色,提高语文素质。

学生个性,千差万别。有的好奇心足,有的好胜心强;有的喜欢画画,有的擅长音乐,

[1] [2]。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三

摘要:小学生诵读古诗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诵读经典诗文的氛围,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还可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诵读经典;涵养。

古代的很多经典著作内容生动、人物鲜活、情感真挚。所以,我觉得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促使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可以汲取到先民的智慧,领悟到人生哲理的睿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对经典的文化魅力的感受,则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营造诵读经典诗文的氛围。

经典诗文是人类知识的结晶,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学生阅读经典更容易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从而接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

1.学校环境。

营造诵读经典诗文的氛围,首先要建设书香校园。对此,建议学校把《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的语段和一些古诗词名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校园教学楼的外墙、楼道中张贴名诗名句,教室里张贴发人深省的哲理,在学校的阅报栏中张贴或者墙报上宣传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学生基本随时随地就可以从墙报、牌匾、阅报栏中读到经典诗文中的名句,学生在充满书香的校园环境中学习,他们的精神世界由此而丰富,人格由此而变得更加完美。其次,语文教师要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属于语文的早读时间语文老师要到教室里指导学生诵读,每一节语文课之前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几分钟的经典诗文诵读,教师提前到教室门口落实诵读。如果教材中经典诗文欠缺,语文教师可以开发校本课程。()每周抽时间安排一节诵读课,教师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篇目,进行简单的阅读指导,长期积累,把所选篇目慢慢进行分类,几年下来就可以装订成校本教材,供师生长期使用。

2.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教师在平时要开一些书单,不强制要求学生买书,但要宣传读书的好处,耳濡目染,总会有学生会买一些书阅读。同时,教师要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以及“家长学校”等机会,向家长宣传看电视不如读书,宣传学生具备一定国学知识的好处,引导家长对学生阅读支持,引导家长做好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诵读,构建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二、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是开发人生记忆力的“黄金阶段”,抓住最佳开发期,背诵一些经典名篇,学生能永恒地记忆在脑海中,这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为了让学生爱上古诗文,从而爱上经典书籍。首先,积累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古诗文,对此,我个人觉得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是:诵读为主,体会悟情为辅,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教材中的古诗文,诵读具体的方法落实是每天的语文课固定一个环节――每节课前安排学生诵读几分钟古诗文。时间长短不完全固定,但以5分钟适宜,这样可以形成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我把这种做法称为“古诗文助学生成长”.其次,选择和利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进行诵读。教材中经典诗文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诵读需求,这个时候教师要适时地引入一些课外的.经典诗文到课堂教学中,主要作为诵读内容的补充,如,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经典美文等,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文。对于引进的诗文,教师要做适度讲解,指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在的情感,这样学生能够对诗文有所感悟,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其中的声韵之美,学生就有兴趣了。再次,分类分时分形式诵读或者背诵。根据诗文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理解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的不同内容,指导学生多诵多背,也可以根据时间来背,根据月份来背诵。比如,有关三月的诗文就可以主要放在三月诵读等;也可以根据季节来背诵,比如,3、4、5月,教师可以多选写春天的诗文并积累背诵,秋天以及冬天时就积累描写秋冬的诗句;也可以根据节气来背诵,比如,24节气的每一个节气来到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诗文让学生诵读;也可以根据传统节日来背诵,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诗文让学生诵读。这些做法让学生可以记得有序,记得牢固,不仅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分形式背诵或者诵读,主要是采用一人领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以及限时背、接龙读等方法,方法灵活多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笔者一直在所教班级中进行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新鲜的活力。首先,在班上定时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看哪个学生诵读得好,背诵得快,奖品是笔者买的一些橡皮擦、铅笔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对中华经典从略知一二到兴致盎然。其次,在传统节日时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办手抄报进行评比。再次,在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就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们在字里行间萌发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和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诵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县第四小学)。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十四

一、财经论文的“论”

“财经”限定了财经论文的内容,“论”则表明了财经论文最基本、最主要的表达方法,“论”实际包括论证确立、解释阐说、议论评定三种近似而又有功能和形式上的差别的表达方法。这是现在所说的论说文(又称议论文)常用的三种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的不同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章内容、目的、样态的不同。古人把我们今天所统称的论说文曾细分为“论”“说”“辩”等类。今天我们所说的论说文其实也分两大类:理论文章和评论文章。

理论文章,对社会生活等研究讨论对象采取高层次整体分析,力求揭示深藏的本质规律,以论证某种理论、确定某种观点、表明某种主张;也有的对某种理论观点进行阐释说明、扩展补充,或者批驳对立面的理论观点。理论文章主要运用抽象的概念、判断,进行富于逻辑性的严密推理,推理论证过程较为完全、细致。论据多理论论据、概括性事实或统计数字。表现出较鲜明的抽象理性色彩。

评论文章,对讨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当前社会生活较为突出、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采取迫近逼视姿态,与日常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不但关系密切,而且直接参与、干预。事例具体、就事论理、夹叙夹议、判明利弊、提出建议主张,论析具有较强跳跃性而不求完全。论据有理论,更有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经验和熟知的古今典型事例。写法灵活,形式多样,有较强的时间性、针对性、现实性。如果说理论文章侧重的是基础理论研究,那么评论文章更注意的是应用理论以及直接对生活和实践发生影响的具体政策、制度、措施等。

二、论文主体的结构问题。

所谓“切割分解”,就是把所要表明的主论点分解成若干分论点,并依论点的分解对内容材料进行“切割”、归并,形成若干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单元”;所谓“排列组合”,是将分解切割开的“单元”组合起来形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严密统一的文章结构布局。文章的结构布局是主、客观的统一。

选题,是论文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向、研究角度、论文规模的体现。论文的选题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课题的选择是否适当,不仅影响论文的水平和成果的价值,也关系到论文的撰写能否成功,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选题对财经论文的写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财经论文选题的出发点,是从研究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出发,从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研究我国的宏观财政经济;宏观财经论文选题的范围,是侧重于研究宏观经济决策是否得当,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否反映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某一措施的利弊得失如何权衡等。

微观财政经济是社会再生产中单个经济单位的财政经济活动,是宏观财政经济的基础,只有组织好微观财政经济活动,宏观财政经济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因此,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决策,必须落实到微观财政经济。二者的关系是:微观财政经济的活动要受宏观财政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以适应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要求;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组织好微观财政经济活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微观财政经济和研究宏观财政经济同样重要。

微观经济论文应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中选择课题,应遵照有关的方针政策,研究各个企业和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动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政策鲜明、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五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为“语文素养”?巢宗祺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它应该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积累。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课内积累。

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内的积累必须要提高效率。这就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珍珠泉的外观,第三自然段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想象丰富,情景交融,加上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丰富,语言精练,极富感染力,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指导学生诵读记忆。而对本文中其它非重点段落的教学则应该一带而过。这样合理地取舍,省时、高效。

2、课外积累。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例如,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我积极利用电视、广播、学校的报刊,以及学生订阅购买的一些杂志等媒体资源,指导学生关注战事发展,多角度、多侧面了解战争情况,让学生自主地实践语文,积累语言。

二、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也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的。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也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培养语感的过程。正如许纪霖在《我们的教育制度在理论上存在着误区》所说:“我们知道,学任何一种语言,绝对不是从规则学起,而是从语感学起。”

1、反复诵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正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得意忘言论”所说的,言辞有时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意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对这些文章的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绝妙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既要保证诵读量足质高,又不能过度;既要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又不能把语文的学习当作玄学,对感悟的内容不加区分。

2、对比揣摩,培养语感。

有些词语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领悟到其中精妙传神之处。因此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词语、句子进行揣摩,以体会蕴涵在文字里面的深层含义。比如,我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通过对重点词句进行增、换、删等形式,使学生感受语言的形象、具体、生动与抽象、空洞、罗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结尾:“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不知道前两个句子运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但却体会到了这里的强调作用,强调的是因周的到来,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难忘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对某些词语、某些句子的欣赏、玩味,而忽视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感悟。把一篇文章支离、破碎,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的。

三、指导运用。

儿童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运用语言,即运用明确具体的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交流。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关于习作的批改。它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习作的实际,又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习作的优缺点。我在具体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不同的形式:我先师范,再让学生自己改;采用教师批学生改,我使用一些固定的符号,写几句简明的要求,让学生据此修改;有时,我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采用面批面改;还有时,我采用互批互改,以若干学生为一组,选择某个学生的习作互相讨论,共同修改。

关于习作的讲评。这是对一次习作的总结,对于今后的习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学生的习作写成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否积极认真地写,能作到这一点,就应该视为合格。在一次讲评中出现的问题可能较多,因此,习作讲评课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讲评例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就可以了。其中关键的环节就是采用恰当的方式,组织全班学生讲评、修改例文,再与学生自评相结合,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亦指出:“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让语文课程“致力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不断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小学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十六

学校要充分的挖掘家庭教育中的财经素养教育资源,在家长会上与家长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财经素养,可以推荐一些别的国家的做法,比如英国的家庭给孩子从小灌输能省的钱不省是很愚蠢的概念、从小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等。我们学校可以引导家长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契约精神教育。比如关于储蓄,我们的老师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建议家长给孩子开设一个专门的账户,鼓励他们合理储蓄和花费;父母要求孩子从小就通过做家务来赚取零花钱,零花钱的使用由孩子去负责;建议家长的家庭教育强调自力更生,勤俭持家,要求孩子有零花钱、小账本和小钱包等。同时,我们可以建议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穷,不当着孩子和别人攀比;给孩子适当的金钱去支配,培养理财观念,让孩子知道钱的来龙去脉,引导孩子合理消费等。总之,财经素养已成为个人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影响我们的财富价值观。对小学生实施财经素养教育,需要各方力量的紧密配合、尤其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组织、机构等的力量,形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合力。根据《中国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标准》(小学)结构,我们的小学财经素养学校教育应该围绕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财富与人生五大维度来实施开展。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丰富的公益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在小学开展财经素养教育,促进财经素养教育的有效落实,为孩子们的未来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小学)[eb/ol].微信公众号“财经素养协创中心”,2018-2-1.

[2]张男星等.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标准的“中国范儿”[n].中国教育报,2017-3-2(7).

阅读次数:人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