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村级供水保障会议记录范文 村级饮水建设会议记录(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08:02:50 页码:14
村级供水保障会议记录范文 村级饮水建设会议记录(六篇)
2023-01-14 08:02:50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村级供水保障会议记录范文一

仁厚村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尖山乡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尖山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镇雄县城39公里。东面邻果珠,西面邻芒部,北面邻大湾。辖先峰、大山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580户,共6241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5993人,劳动力2355人。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3550亩,海拔1340米,年平均气温23.5℃,适合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079亩,林地8748亩,人均耕地0.68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和养殖收入为主,村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全村20个村民小组,有4个村民小组在坝子里,3个村民小组部分在坝子里,其余13个村民小组全部隐藏在大山里。全村有近6000亩耕地,坝子地只有1700亩,其余4000多亩全是山地。

仁厚村从过去贫穷、破旧、村情涣散的落后村,如今一下子成为了欣欣向荣的脱贫致富示范村。村支部书记陈明宣用他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一个基层党员的本色。

要致富 先修路

多年来由于路的困扰,仁厚村一直没有绕出发展的弯子,陈明宣当选为村主任后,把修路作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他深知群众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的实际困难,水果摘下了,路不好运不走,卖不上好价钱;粮食收割时,路不好,不能及时颗粒归仓;孩子们要上学,路不好,需要家长接送。20xx年农村通村公路项目实施以后,他四处奔走,跑项目、争资金,在上级政府及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事一议、农民筹工集劳相结合的办法,不顾自己身体正生着病,带领全村百姓,修成了全村29.7公里的村组公路,覆盖了16个村民组、1020户、4498人。

抓产业 促增收 鼓起群众“钱袋子”

过去,仁厚村由于产业发展思路不对,群众单靠传统的种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群众收入低,生活普遍困难。陈明宣自20xx年担任村干部以来,一直就把发展产业视为富民强村的唯一出路, 陈明宣当选为仁厚村支部书记后,多年村干部的工作经验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村里产业要怎么发展?群众增收渠道该怎么拓宽?上任伊始的他就确立了“优果兴牧抓建设,劳务输出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仁厚村产业发展从果业开始,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20xx年,国家投资280万元的仁厚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市农科所和县蚕茧办有关负责人的指导下,全村进行了1380亩的科学栽桑养蚕规划,共栽种了138000株桑苗,请了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凌英、胡明成向农民们讲解了科学栽桑养蚕技术和科学种植玉米、油菜技术,并针对仁厚村的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当前应加强桑树树型培养、科学修剪、合理施肥等田间管理。向农民们讲授了 栽桑新技术 、养蚕新技术 、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 、油菜种植新技术 ,共发放宣传资料、实用手册700余份。培训结束后,他立即组织农民铲除桑园杂草和实施追肥工作,使当年种桑户每户就养上一张蚕茧,户均增收400-800元。并带领大家搞好玉米的田间管理,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增加了农民收入。

除此之外,陈明宣还积极探索新产业,20xx年该村引进了大棚蔬菜种植,去外面学习取经,聘请专家,新建了大棚蔬菜4亩。20xx年以来,全村配套种植了板栗1600亩,水保林1468亩,改变了人居生态环境。此外,还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劳务输出当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近年来,仁厚村每年劳务输出均在900人以上,年增收近1000万元。正是有了陈明宣和村两委一班人的艰辛努力,20xx年仁厚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

抓基础 强建设 群众建起新房子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热潮中,作为村支书的陈明宣更是敢于创新,他从长远出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在新农村示范建设中,敢出新招。 为了解决石笋泥石流滑坡地带农民的居住问题,经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石笋涉及45户百姓的异地搬迁工程于20xx年10月正式启动,党总支部的成员们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从工程计划到选址到方案实施,全程参与。该工程总建筑6120平方米,现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并硬化了院坝1870米,修建了连户路,修建了30立方米的水池一个,安装pe管道6662米;安装了10千伏的变电器一台,架设了输电线路3000多米,使该居民点成为尖山乡第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20xx年,得到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投资42万元,新建了一幢376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20平方米的食堂,另外修建了围墙160米,硬化院坝200平方米,并配备了价值两万多元的村级活动场所办公设备,进一步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在20xx年抗旱救灾期间,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抗旱救灾,身先士卒,共投入抗旱救灾的党员干部550人,搞好生产自救,积极寻找水源,在祁家湾凉风洞内勘测到水源,修建了20立方米的水池一个,安装管道20xx米,修建了爱心水窖34个,蓄水2740立方米,铺设pe管道55662米,覆盖16个村民组,解决了939户,396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为了丰富全村百姓精神生活,20xx年在县委宣传部得支持下,该村又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农家文化大院一个,设置了书柜、书桌、音响设备等。自行编排的文艺节目《彝族舞蹈》、《仁厚新貌》等得到了县领导的好评。正是陈明宣支书的辛勤付出,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谋划发展,带领百姓脱贫致富,这位村支书时刻都在思考着,对于 “”期间的工作,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村情,与全村百姓一道制定出了仁厚村“”规划和经济发展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100%,粮食生产达219.65万斤,人均纯收入1900元;发展经济林果(板栗1600亩、核桃1400亩、蚕桑500亩)3500亩,搞好仁厚村集镇道路硬化,继续招商引资,开发5平方公里的硫铁矿,完成全村20个村民组的通组公路,劳务输出产业产值达20xx万元。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陈明宣连续三年被评为全乡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在当地老百姓口中,更是这样评价他们的当家人:我村社社通公路,菜地即将修大棚;村道条条将硬化,来年运菜更舒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位一心为民的村支书将本着一心为民的宗旨为全村的老百姓的幸福继续忘我工作。

关于村级供水保障会议记录范文二

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强化村级财务监督,严肃财经活动纪律,管好用活集体资财,提高集体资金使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有关财经法规和政策,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财务收支管理制度

(一)各类资金的收、支管理

1、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由财政机关按照有关政策转入农经专户按村记帐,开支时按照乡政府确定的方案支出不足部分。

2、“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严格按照《甘肃省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筹集、管理和使用,其开支范围主要用于村级道路建设、植树造林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筹集体生产性公益事业,筹集资金实行上线控制,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5元,严禁自立项目或提高标准向群众筹资,加重农民负担。

3、专业承包合同收入的资金:无论是公地、园林、房屋,还是其它集体资产,只要是承包经营,就必须签订合同,依照合同收承包费,壮大集体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其它公益性支出。

4、外来投资和拨付资金(包括捐款、各种赞助款、补助等):要做到专款专用,按时交存农经专户管理,不得随意乱花乱用,做到物尽其能,财尽其用。

5、经营性收入和其它收入资金:做到应收尽收、不准隐瞒虚报,更不得设置帐外帐。

6、各种结算类资金:要及时清理应收、应付款和内部往来款项,往来款项,积极催收欠款,清偿债务,提高资金的周转利用率。

(二)核算方法:各村财务收支由村报帐员具体经办,款项的拨付有政府乡长审签,支出票据由村主任审批,大额支出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主任分别审批,乡经管站统一管理帐务的记载和核算。同时,实行全乡统一报帐日,对村社收支凭证进行报销。

二、现金管理制度

1、建立岗位责任制:各村现金由村报帐员(文书)负责管理,其它人员一律不得插手经管现金。

2、向单位和个人收款,必须开据统一收据,不得用白条和以表代据收款,用完的收款收据必须及时销号交存。

3、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不准坐支现金,不准平调、挪用公款,不准公款私存,不准白条顶库,不瞒报收入,收入现金及时入帐。

4、备用金实行限额,村一级不得超过500元,社一级不得超过200元。

5、村级建立现金日记帐,准确核算现金收支,及时清点现金,并在每月报帐日和乡上进行帐面余额的核对。

三、票据管理制度

1、必须使用统一收据,即财政统一的收据和经管站监制、提供的票据。

2、收据不得随意涂改、撕毁、转让、代开、倒卖、丢失和拆本使用,收据存根必须及时销号。

关于村级供水保障会议记录范文三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发展特色产业型集体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不多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集体经济薄弱,集体收入低,有的行政村连正常的经费开支都难以维持,长期靠政府“输血”和负债度日,特别是当下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如何突破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以村富引领民富的课题亟待研究。笔者通过对xx县xx乡13个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了一些思考,形成此调研报告。

xx乡位于xx县城北郊,距县城4公里,泉南高速xx互通口至县城连接线穿境而过,全乡国土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5万亩,林地9.5万亩,下辖13个行政村,236个村民小组,9630户农户,农村人口3.9万人,总人口4.2万人。xx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有以水稻、烟叶、脐橙、花卉苗木等为主的农业产业,特色产业以种养为主,其中烟叶生产历史较长,2008年该乡种植烟叶1920亩,此后每年都种植千亩以上,但2013年以前烟叶生产存在散户居多、技术落后、前期投入成本大、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留村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土地流转难等制约因素。自201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支援xx县烟叶发展以来,该乡烟叶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该乡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优质烟叶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做大做强烟草农业,把烟叶产业放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高度,推动烟叶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带动贫困对象致富,是该乡近期短效产业扶贫的方向。2013年,该乡开始打造塘石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点,覆盖区域含xx乡塘石、河坪、园塘等3个村,耕地面积2750亩,宜烟面积2460亩,基本烟田2120亩,有劳动力人口2085人,现涉及25个种烟村组,126户基本烟农。除烟叶生产外,该乡努力培育资源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的种养示范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大力发展蔬菜、生猪、肉牛、草莓、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合富村现代农业园、上社村苗木基地和草莓基地,塘石村肉牛基地和苗木基地,仁塘、泗望村蔬菜基地等产业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拟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烟叶为支柱,苗木花卉、大棚蔬菜、生猪养殖共繁荣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现代家庭农业等模式,促进群众增收。

xx乡共辖13个行政村,“十三五”贫困村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盘活资产资源。通过盘活村集体所有荒山、荒地、荒水、荒滩资源、集体林地,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资产资源的经营权、使用权,增加村集体资产收益。如石燕村、合富村、大塘村等林地面积较广的几个村。

(二)流转土地增收。村集体将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承包等形式流转,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如泗望村、大塘村将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租赁给砖厂,获得租金收入。

(三)物业租赁经营。村集体将村委会闲置房间、旧建筑资产等物业租赁给经营户,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泗望村、榔木村、集瑞村、上社村,均是通过店面租赁的方式将村委会一楼或老村委会租赁给经营户获得集体经济收入。

(四)烟叶税收返还。20xx年xx乡全乡计划种植烟叶3100亩,收购烟叶77.5万斤,乡政府依据村烟叶收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按照任务完成比例返还烟税,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

近年来,xx县下大力气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但离“有钱办事”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能维持日常开支,部分村甚至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就拿xx乡13个行政村来说,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仅5个,3-5万元的村3个,无任何集体经济的村达5个,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集体资源缺乏

拥有集体资源的多少是集体经济有无和强弱的重要因素,很多村集体拥有资源少,少量预留地、林地、荒山、果园都已经承包到户;村集体资产由于多年来的变卖、吃老本,流失严重,可利用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资源少之又少。

(二)政策投入不足

xx县虽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也投入了一批资金,但由于财政吃紧,再加上多种惠农政策都是直接扶持到农户,直接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太少。

(三)发展意识不强

各行政村广泛认为村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村级功能要转型,要从经济发展、引导结构调整转变到为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上来,强化服务职能,退出经营性领域;个别村干部开拓创新精神不够,有畏难情绪和后顾之忧,怕经营不善被群众指责,不能安心发展集体经济;部分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低,安于现状,多有等、靠、要的思想,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和开拓进取意识,村级战斗力严重不足。

(四)发展差距明显

区域位置较好的村,如榔木村、泗望村等工业园、县城周边村,依托工业园区,通过土地承包、租赁经营等办法获得了一定的村集体收入来源;而位置偏远的村依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增加集体收入,集体经济薄弱,且交通条件落后,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难度大。

(五)产业缺乏支撑

一是农业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虽然有花卉、脐橙、烟叶等特色产业,但受山陡地少、土壤贫瘠、传统农耕思想严重等因素影响,并且缺乏龙头企业,导致经营规模小、管理粗放、效率低、效益差,产业效益不明显。二是工业经济几乎为零。因受地理位置、历史因素、交通条件等影响,没有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的零星分布在个别村的小型砖厂也多为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近一年来大部分已关闭停产。三是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全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网点;商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没有一个1千平方米以上的超市;旅游资源优势转化率低,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规划滞后、开发不足、宣传不力,存在景点分散、看点不多、吸引力不强等问题,经济效益不明显。

(一)强化村级班子建设

一是优化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国家正式干部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三是进一步落实干部干事创业容错机制,打消干部求稳怕乱、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的思想包袱,增强干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解决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二)加大金融信贷扶持

提高金融信贷服务水平,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集体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贴息资金,解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第一桶金”的问题。如20xx年xx县出台的村级光伏发电设备安装政策,由县一级统筹金融资金,以行政村为单位办理贷款安装集中式光伏电站,惠及部分贫困户至脱贫,脱贫后直接成为村集体资产。

(三)创办集体产业基地

以村委会为经营主体创办集体产业基地,通过直接投资经营或委托经营获得产业收入,在不改变集体资金实际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能人进入村集体经济,形成完善的股份制运营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民主制度,强化资产管理,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管理有序、运作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如依托金融扶持政策及各级产业扶贫政策,流转农户土地,并将其土地作价入股,建设好产业基地后村集体自主经营或通过出租等方式交由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从而获得集体经济收益。

(四)盘活村级集体资产

对各行政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点、造册登记、确权颁证,通过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山塘、水库、门面、老校舍、生产加工场地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采取对外招标承包、租赁、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等方式提高利用率,实现稳定、可持续在收入来源。

(五)充分开发旅游资源

鼓励合富村、xx村、石燕村、塘石村等拥有一定民俗文化、农业特色、生态资源的村,通过深入挖掘自然、历史、人文等资源,兴建乡村游、生态游、农家乐、采摘园等项目,大力发展田园经济、观光经济,开辟集体增收新渠道。

(六)加大政府政策扶持

县政府应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方面加大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公共财政向村级集体的倾斜幅度,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加大公共财政向村级的倾斜幅度势在必行。

关于村级供水保障会议记录范文四

根据县委统一安排,20-年9月14日至10月31日,县委第二巡察组对我镇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集中巡察,巡察组全面客观地反馈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发了《关于巡察驿前镇党委的反馈意见》,并对我们整改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镇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会安排部署,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领导,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年12月30日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已完成全部问题的整改工作。现将我镇落实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不够深入。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学习,严格执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抓好党员个人自学的同时,各支部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每月开展集中学习,重点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并由镇党委书记带头,全体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轮流上党课,不断提升履责能力和党员干部素质。二是强化宣传,促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通过邀请县委党校老师讲课,召开宣讲会,张贴宣传标语,走村入户开展宣讲活动等,确保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

2.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到位。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贯彻落实县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因地制宜,研究制定驿前镇2019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巩固脱贫质量和成效。二是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防止执行走样和打折现象发生。

3.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

整改措施:厘清原党委会议和党政班子会议记录,建立完善驿前镇党委会和党政班子会议议事制度;调整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20-年党建工作计划;坚持党委书记带头上党课,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打造20-年党建项目化建设和示范点;加强各党支部党建工作指导和督查;规范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和上墙制度牌。

1.“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严。

整改措施:一是强化教育。结合村两委新任班子培训、村小组长培训、党员全员轮训等内容纳入“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党员固定活动日”等的学习教育。二是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培训,规范“三会一课”等会议记录的书写。三是加强督查,镇党委定期对各支部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四是撤销整合部分无法发挥作用、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党支部。

2.基层党支部建设重视不够。

整改措施:整点对软弱涣散苦竹村两委班子进行调整,配齐班子,提高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

1.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严。

整改措施:一是严格落实公务接待出具公函、电函使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接待标准及陪客人数,做到公务接待一律严禁上烟上酒。二是接待报账写清公务原因、来客姓名、陪客姓名。

2.村级公务接待存在中餐饮酒和同城吃请现象。

整改措施:制定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日常督查方案;镇纪委不定期开展公务接待督察工作,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1.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不力。

整改措施:第一压实主体责任。一是细化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履责清单,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使一把手真正把领导之责、示范之责、监管之责担起来,确保班子和班子成员、下级党组织履行责任真正尽心尽力。二是细化领导班子集体责任清单,明确班子集体责任,强化有责同担、有过同究的集体意识,避免主体责任虚化空转。三是细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清单,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正确处理带队伍与抓业务的关系,强化“一岗双责”,管好“责任田”。第二强化监督问责。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对存在“三会一课”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执行不严的进行监督问责。围绕便民服务,镇纪委不定期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督查,对存在“怕慢假庸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进行监督问责,同时公布省、市、县、镇四级举报电话、邮箱和电子邮箱,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第三强化制度管党。健全完善廉洁教育制度、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公务接待制度、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干部工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制度等。

2.民政补助资金管理不严。

整改措施:一是对全镇五保对象104户和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1324人进行一次家庭摸底,建立摸底台帐。二是对问题对象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台账。三是完善救助资金申请发放管理制度。四是对造成较大影响的干部启动问责。

1.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

整改措施:一是把好预算审核关。对预算中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工程内容,不予认可。二是严格落实《广昌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精神,加强对项目变更、工程量签证的监管,对于确实需要变更的内容,必须提供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的意见,必须到实地查看,决不允许坐在办公室凭空签字。三是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实施方案》(驿府发〔20-〕66号)文件精神实施项目管理。

2.财务监管不严,财务制度不够规范。

整改措施:一是严格村级零接待,镇“三资办”不再办理村级接待费用报账,各村开展整改。二是加强村级财务人员培训,提高报账员财务知识。明确村级各项会议需安排工作餐的必须在村内部食堂准备,并设定费用标准上限为每人每餐30元,严格执行三审三议三公开程序。三是镇财务将未入账的大额资金固定资产登记,建立台账。

3.姚西莲花风景区管理不够规范。

整改措施:一是辞退景区负责门票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景区员工会上予以通报,开展警示教育。二是制定规范的景区管理制度,明确景区各部门工作职责,特别是对前台票务和岗亭验票人员制定明确的工作细则。三是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景区管理制度,人员定岗定责。四是严格按照《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接待公务来客,对不符合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政策的人员,坚决不予减免,避免国家财产流失。

为推进工作,镇党委结合全镇各项工作实际,将巡察整改各项成果制度化,建立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切实促进全镇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建立完善了驿前镇党委会和党政班子会议议事制度,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2.制定了镇干部绩效考核方案,完善镇党委议事决策系列制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3.制定了《驿前镇做好村级财务管理的通知》,明确村级公务外出补助标准,村级会议餐标准,其他报账相关事项。

4.制定规了中国莲花景区管理制度,严格公务接待,对不符合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政策的人员,坚决不予减免,避免国家财产流失。

关于村级供水保障会议记录范文五

乡村振兴战略在价值、制度及组织三个维度上的创新是新时代的产物。价值维度上的创新是根本方向,制度维度上的创新是重要保证,组织维度上的创新是强劲支撑。这些创新耦合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将日益推动乡村振兴由蓝图走向现实。

继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对多年“三农”工作的继承与创新,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正在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之处可以从价值、制度、组织三个维度来认识,意义重大。

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文件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明确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明确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高起点。与新农村建设不同,乡村振兴战略首先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规划。《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包括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等,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高标准。乡村振兴,法制法规先行。一方面,文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把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多年来,特别是2005年新农村建设以来,中国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需要制度化、法制化,同时各地方可以从本地乡村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文件提出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这意味党对“三农”的领导法制化了、制度化了。

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旨在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全方位高质量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其中,若干制度创新值得关注: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上述举措旨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创新性政策举措改变了以往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均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做法,通过跨省域调节,可以大大提高节余指标的含金量并用以反哺农村。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这些制度创新有助于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打造一支新时代“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为此,文件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打造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

惩治“微腐败”,打造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从基层党组织抓起。文件提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文件首提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上述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的骨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件指出,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现有两亿多小规模兼业农户,多数年龄偏大,有的是老人和妇女。现阶段的迫切之举,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之分享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文件提出,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能够引导小农户参与系统内的分工协作,使农民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的现代产业工人或农业企业家转变,从而解决土地配置细碎化、生产经营分散化问题,整体提升农业的产业层级和质量效益。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和其他组织、个人参加,为维护和增进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础上依法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可以跨地域、跨组织发展,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提高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经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

关于村级供水保障会议记录范文六

(一)编制目的。为加强对农村公共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统一组织和指挥,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农村公共供水突发事件,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供水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保证农村供水安全,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标准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菏泽市公共供水管理办法》。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东明县行政区域内农村供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发生在本行政区域以外,但可能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供水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害的突发事件,适用于本预案。

(四)分级标准。按照农村供水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其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

ⅰ级(特别重大)包括: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

(2)5万户以上居民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的城乡供水突发事件。

ⅱ级(重大)包括: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造成3万户以上居民连续停水24小时以上的城乡供水突发事件。

ⅲ级(较大)包括: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造成1万户以上、3万户以下居民连续停水24小时以上的居民供水突发事件。

ⅳ级(一般)包括:

造成1千户以上、1万户以下居民连续停水24小时以上的未达到上级标准的农村供水突发事件。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五)应急预案体系

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分为三级:

1.县级应急预案:县水务局负责编制完成全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县政府批准并备案。

2.乡级镇应急预案:乡镇(街道)政府负责编制完成本辖区内供水应急预案,报县水务局批准并备案。

3.村级应急预案:村民委员会负责编制完成本辖区内供水应急预案,报乡镇(街道)政府批准并备案。

(六)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饮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一领导,分级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制订当地的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县指挥部办公室,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各有关部门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并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发展。要强化疫情期间责任落实、值班值守、应急处置、水质检测等各方面落实措施,进一步做好制水供水过程中的消毒工作,确保供水稳定、水质安全。

(一)领导机构。成立东明县农村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指挥部),总指挥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长由县政府办公室分管负责同志和县水务局局长担任(具体成员名单见附件)。

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城乡供水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农村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召开农村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完成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办事机构。东明县农村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作为县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县水务局局长兼任。

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重大生产安全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及时了解掌握农村供水重大安全事件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上级报告事件情况和应急措施;制定县级农村供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负责指导、督促、检查下级应急工作。负责分析和上报预警信息;承接突发事件报告;根据现场处置指挥部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和建议,向指挥部提出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建议;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突发事件现场;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处置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突发事件和处置进展情况;落实县委、县政府领导关于突发事件处置的指示和批示;完成县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现场指挥机构。县指挥部可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县现场指挥部,县现场指挥部负责人由县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主要职责:统一组织、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县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为决策提供建议;完成县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专家组。专家组由县水务局,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县公安局、应急管理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卫健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气象局、交通局、供电公司以及交警、消防、供水公司等有关专家建立县专家库,并依据实际情况组建专家组。

主要职责:参加县指挥部统一组织的活动和专题研究;按照县指挥部的要求研究分析事故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参与事故调查,对事故处理提出咨询意见。

(一)预测与预警

1.预测与预警系统

建立预警预防机制,及时收集、分析预警信息,判断危险程度,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预警信息主要包括气象、水文、地质、水质、污染等预报信息;相关单位和个人监测、发现到的异常信息;可能影响或者威胁农村供水安全的其他信息。

2.预警信息来源

(1)县气象局、水务局对天气形势、水文、汛情、施工等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可能对供水水源、设施安全等方面造成威胁的信息;

(2)县卫健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按照各自职责,通过各个环节的监测,发现污染、疫情等影响供水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3)县水务局、供水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者分析得出影响供水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4)其他单位和个人报告的信息。

3.预警级别及发布

(1)预警信息级别。县指挥部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分析,根据可能对城乡供水造成危害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将预警级别从高到低划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2)预警信息的发布权限。特别严重、严重级别的预警信息,由县应急办报县指挥部批准,统一对外发布、调整或者宣布取消。较重、一般级别的预警信息,由县指挥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对外发布、调整或者宣布取消。

(3)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通信、手机短信息、微信等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二)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

农村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责任单位应立即报告县指挥部办公室,说明事件发生地点、类型、影响范围、损失情况等。县指挥部核实情况后,立即报告县政府。

2.先期处置

农村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属地乡镇(街道)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要立即启动相关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报告。

3.应急响应

(1)ⅰ级应急响应:确认发生特别重大农村供水突发事件时,由县指挥部报请县应急办启动预案。

1县指挥部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作出应急工作部署,在2小时内将情况上报上级。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事发地乡镇(街道)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2)ⅱ级应急响应:确认发生重大农村供水突发事件时,由县应急办报县指挥部同意,启动预案。

1县指挥部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作出应急工作部署,在2小时内将情况上报上级。并立即派出工作组,有关部门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当地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ⅲ级应急响应:确认发生较大农村供水突发事件时,由县指挥部启动预案。

1县指挥部在接到应急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先期进行处置,做好抢险救援和事件调查工作,并在2小时内将情况上报上级。

(4)ⅳ级应急响应:确认发生一般农村供水突发事件时,由县指挥部或者属地乡镇(街道)政府启动预案,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4.指挥与协调

发生农村供水突发事件后,县指挥部立即组织、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县指挥部办公室立即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将情况通报县指挥部成员单位;召集相关专家对事件进行研判,提出处置的决策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县现场指挥部成立后要立即采取措施,封锁现场,派遣专家,协调部署应急力量开展现场处置工作,县指挥部应在组织会商后,尽快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必要时,请求上级支援。

5.应急联动

县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开展通信、交通、物资、生活、资金、治安等保障行动,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县指挥部。属地乡镇(街道)政府以及县有关部门、单位要服从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配。

6.应急结束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并确认危害因素消除后,由批准预案启动的指挥机构作出终止执行相关预案的决定,宣布应急状态解除。

(三)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

卫健部门对伤病人员进行救治;民政、人社部门依法妥善安置伤亡人员,做好抚恤、救助、慰问等工作;对因应急处置造成的财产损失,由应急行动实施单位负责恢复和补偿。

2.社会救助

财政、民政部门负责落实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并对救助资金和物质的分配、调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调查与评估

应急处置结束后,县指挥部要及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书面报告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基本内容:事件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经验教训等。

4.恢复重建

较大级别以上农村供水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工作,原则上由县政府统筹安排;一般农村供水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工作原则上由属地乡镇(街道)政府和事发单位负责。

(四)信息发布

由县委宣传部门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有关规定执行。

(一)人力保障。县水务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应急管理局、乡镇(街道)政府和相关企业组织成立城乡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及时处置城乡供水突发事件。

(二)财力保障。县财政局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为人员培训、应急演习与实施、设备维护、日常运作、物资奖励等提供资金保障。

(三)物资保障。县水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明确物资存放地点和联系人员,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应急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

(四)医疗卫生保障。县卫健局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

(五)交通电力通讯保障。县公安局、交通局、供电公司、交警、消防、通讯要确保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应急救援人员、救援物资、救援设备等,确保运输安全畅通。

(六)治安维护。县公安局建立供水设施安全保卫机制,应急处置治安保障机制,维护应急处置现场的治安秩序。

(七)人员防护。县水务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应急管理局及各乡镇(街道)政府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一)预案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原则上每年演练1次。

(二)宣教培训

1.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农村供水相关的应急基础知识,增强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2.定期组织对应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救援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考核奖惩

1.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2.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预案修订。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适时进行修订。

(二)预案解释。本预案由县水务局负责解释。

(三)发布实施。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