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范文(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0:56:43 页码:8
最新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范文(精选14篇)
2023-11-18 20:56:43    小编:ZTFB

见微知著,总结是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的关键。如何正确使用语言,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看看下面的一些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领。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一

我在家里养了三种小动物,有金鱼、乌龟和小鸟。在一个水池里面养了三条金鱼和一只小乌龟。金鱼的眼睛又大又圆,好像两只电灯泡,又像两粒晶莹的珍珠。金鱼的尾巴好像一片枫叶。金鱼的嘴巴小小的,肚子却大大的,样子显得十分有趣。它们身上的颜色橙色为底,加上黑色和白色的花纹。它们喜欢吃一些鱼食。每天,我都拿六粒鱼食给它们吃,不多也不少。吃鱼食的时候也非常有趣。它们把嘴巴一张,把鱼食和水一起吞了进去,很快把水吐了出来,而鱼食给它吞到了肚子里去了。它们在水中游时更加可爱。它们游动时,尾巴一摇一摇的,显得那样轻松自在。那只小乌龟不相同了,眼睛小小的,头也很小,嘴巴更加小了。它还有一个硬硬的壳和四只小小的脚,还有一个软软的肚子。它走起路来慢吞吞地爬着,显得老了。

后来,我把它们给分开了。因为放在一起喂食不方便。小乌龟喜欢吃米饭。而金鱼比较贪吃,这样下去会撑死金鱼的。一天,那乌龟生了一个小蛋,我觉得非常有趣,想把它拿出来玩,后来,我想这蛋让那乌龟去孵,说不定哪一天,真的会孵出一只小乌龟来,那不是更加好了!我没有去拿那个乌龟蛋。

后来,爸爸给我捉了一只小鸟,还拿了一只笼子,小鸟关在笼子里给了我。我拿了一些米,一碟水,放到鸟笼里面去给小鸟吃。那只小鸟开始没有吃。我想它一定是怕生,于是,我走远看。那小鸟去吃米了。我也觉得小鸟好可爱!

后来我对爸爸说:“这一些小动物,我还没有取名字呢!”爸爸说:“那你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我给他们一一取了名字。爸爸说:“这样叫它们吧!”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二

我家的小鸡十分有趣。它们有的是黄色的,看上去非常讨人喜欢;有的是黑色的,尤其是看到那只黑色的母鸡我就想打它。当它们在地上啄米吃的时候,我只要跺一下脚或者扔个东西过去,它就会从后面张开翅膀飞起来。

小鸡们经常吵架。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在打架,公鸡跳到母鸡的身上用力地啄了它一口,另一只母鸡竖起了羽毛,把公鸡摇了下来,最后公鸡赢了。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三

一、教案的含义。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教学文书。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它受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制约。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

三、优秀教案的标准。

1、应当具有科学性。

教学要求是否科学,最重要的表现在概念上,表现在概括出的规律上。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最重要的表现在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用的一切手段是否能揭示本质等。

2、应当具有系统性。

3、应当具有针对性。

4、应当具有启发性。

四、教案的写作。

1、课题--授课内容的标题或中心议题。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

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考虑给学生传授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二是考虑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困难的内容。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既要抓住、抓准教学难点,并考虑采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扫除学生理解教材的障碍,又要抓住、抓准重点,正确精当地处理好教材,以保证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通常是分课时进行设计、安排的,其主要内容有:

(1)如何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相衔接。比如,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2)怎样指导预习。

(3)采用什么方式、方法。

(4)讲解哪些内容。

(5)提出哪些启发性问题。

(6)做哪些作业、练习。

(7)板书设计。

(8)道具的应用。

(9)怎样进行归纳、总结。

(10)划分各个教学步骤的时间。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编写时要根据教学目的及教材的具体情况,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利于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衔接,把教学活动联成整体,很好地完成各项预定的教学任务。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四

我曾经养过一只小狗。它的眼睛水灵灵的,鼻子圆溜溜的,好可爱,要是挤一下它的鼻子,还会发出轻轻的声音,可好玩了。

夏天的时候,它经常把舌头伸出来呵气,好像一座拱桥。

它穿着灰白相间的衣服,由于白色的面积较大,可算是这件衣服的底色,所以我帮它取为“小白”。

小白可贪玩了,只要一有机会,缠着我和弟弟不放。有一次,小白追着我在家里跑,弟弟连声说:“赶快进房间,赶快进房间!”我灵机一动,说:“陈海,赶快给我饼干。”说时迟,那时快,一块饼干已从陈海手中落入我手心,我赶紧把饼干扔出去只见小白一跃而起,接住了饼干。小白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饼干,我们迅速躲到了房间,本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突然,小白在那里狂叫,好像在说:“你们躲到哪儿了,快出来呀!”没等叫完,小白又向我们冲过来,好像要与我们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吓得六神无主,我急中生智,赶紧使出一招回马枪,双手按着小白的头,将它推入房中关上门,然后我迅速跑开了。

这次历险终于结束了,可是我已经又惊又怕又累得快要虚脱了!可是过了不久小白还是被妈妈送走了,成了别人的狗狗了。

小白,我可想你了。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五

(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例1: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字字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受压制。蝉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为一体,寄托遥深。因为上书议政事,冒犯了武则天,被人诬陷下狱。宾王愤懑之极,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例2: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例3: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例4:李商隐《蝉》:“我亦举家清”。

(2)悲凉凄切。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1: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例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例3: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鸣我侧”

例4:许棠的《蝉》,“报秋凉渐至,斯夜思偏清。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行。”诗中的“默守”、“欲行”语义双关,不但写蝉,而且写人,诗人的离愁别恨寄寓于蝉身上,而蝉的孤单悲凉却是诗人的化身,而作者把这种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

例5:朱熹的《宿寺闻蝉作》,“树叶经夏暗,蝉声今夕闻。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客听到蝉鸣而惊,夕阳之蝉,凄恻哀惋。夕阳西下,蝉不得不离白昼而去,在凄寒的夜晚哀鸣,令人感到悲怆,而作者把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蝉”、“客”在一个“惊”字中合二为一,同在夕时发叹,在读者的艺术想象中,两者可以换位,物我感应、融为一体。

例6: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

(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

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例1:“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诗》)“红树”、“蝉”、“夕阳”、“白头”自然融为一体,落日相伴的“蝉”恰恰是白头之人的真实写照。加上离别之悲,是一种下降凝缩的力的运动。蝉的这一寄托,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受,即天步悠长,人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意象,蝉的这种意象,词微旨远,妙不可言。

例2: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六首其十二》“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这首诗即明写蝉,暗伤己。该诗表面写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情,实质上是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无疑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2、杜鹃。

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例2: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例3: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例4: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例5: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例6: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例7: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例8: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3、鹧鸪。

乡思、羁旅行役。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1:“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例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鸿雁。

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例1: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例2:“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例3:“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

例4:“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例5: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例6: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例7:“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例8:“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例9:“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例10:“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

5、乌鸦。

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例1: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例2: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例3: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6、蟋蟀。

思乡。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例1: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例2: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7、鸳鸯。

夫妇恩爱。

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8、精卫。

复仇、奋斗、不畏艰难。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例如: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9、青鸟。

信使。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例1: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例2: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10、燕子。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例1:“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例2:“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

例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

例1: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例2:宴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4)书信,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例1: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例2: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

例3: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例4: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11、猿啼。

凄清、哀伤、悲凉。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例1: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例2: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例3: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12、飞鸟:(自由的灵魂)。

某种理想、愿望,自由,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乡愁。

(1)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曹植有“愿接翼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九愁赋》)的感叹,闺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高亢之声。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例2: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因日夜思念的故乡。

例3:“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为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的境界。

例4:“诗佛”王维“开轩临颖阳,卧视飞鸟没”(《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的诗句,与此意境相似。

例5:宋代文豪苏轼“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自请放外任期间,在诗词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但是从“卧视”“欹枕”之语中,我们可以体会他们内心的平静怡然。“没”是一个延续性的动作,表明诗人的目光追随飞鸟,看了很久,诗人精神的翅膀也许正随之自在地飞翔;飞鸟隐没天际,平淡无奇的现象中,体现着诗人与自由的那份和谐、认同之感。

例6: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鸿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

(2)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

历代表现人鸟和谐相处的诗句很多:

例1: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与。(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例2: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例3:无机终日狎沙鸥,得意高吟景且幽。(李中《思九江旧居》)。

诗人不仅与鸥鸟为友,还要与它们定下永远相守、忘怀世事的盟约。

例4:北宋黄庭坚的《登快阁》可以说是“盟鸥”诗中最著名的一首:“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在处理完公事之后,诗人于傍晚时分登上快阁,落木千山、澄江映月的壮阔景色,让他生发出乘扁舟、弄长笛、归隐江湖的愿望。

继黄庭坚之后,南宋诗人屡有“盟鸥”之作:

例5: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例6: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姜夔《庆宫春》)。

(3)乡愁、羁旅、漂泊。

跳出自身局限、与大化同一的境界,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芸芸众生有的是烦恼:他们为衣食生存而奔波,因战乱灾荒而漂泊……夕旧西下,薄暮冥冥,飞鸟纷纷返回故林的场景,触动了多少游子思乡的愁肠!在中国古诗中,飞鸟意象经常与乡愁主题联系在一起:

例1: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曹植《情诗》)。

例2: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乡。(《玉台新咏·艳歌行》)。

例3: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例4: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中,清泗与淮通。(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翔鸟高飞云天,行士却羁于徭役;堂前燕子冬藏夏现,兄弟三人却漂泊异乡;入春以来,大雁飞回北方,出使南国的诗人却迟迟不能北返;苏轼将由徐州南下杭州,正与北飞的鸿雁背道而驰……飞鸟依物候变化自然而自由地来去,比照出人世间的无奈与辛酸。

例5:这类诗中最著名的恐怕当属有“百代词祖”之称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此词相传为李白所做,缠绵悱恻的情感蕴含在每一个景物之中:远树含烟,寒山苍碧,昏暝暮色渐渐笼罩高楼,使登楼望远之人倍增忧愁。他在白玉的台阶上久久伫伫,只见鸟儿迅疾滑过天际,飞返故巢。他不由地想到:自己要是能够回到故乡该多好啊!可是故乡是那么遥远,那一路之上,不知要经过多少座长亭,多少座短亭!

有人认为《菩萨蛮》从女性角度着笔,是一首望远怀人的思妇词,这也可以解释得通。这位忧愁的女子祈盼丈夫归来,傍晚时分,看到出外觅食的鸟儿回巢,在心中为丈夫暗计归程。家人盼归主题下的诗篇与游子思乡诗形成对应,飞鸟也是其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比如“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等。

天遥地阔中一只飞鸟,在诗人看来,可能是孤凄无伴、漂泊无依的,而这种孤独漂泊的感情,无疑正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反应:

例6: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例7: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例8: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例9: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陆游《秋思》)。

例10:以飞鸟比喻人生,苏轼有一首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苏辙(字子由)原诗有“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之语,苏轼的和诗即从“雪泥”引发,变实为虚,创造出“雪泥鸿爪”的有名比喻,喻指往事在人心中留下的痕迹。雪泥上指痕还在,如诗人心中记忆犹存,然而那只鸟早已不知飞到哪里,保存着昔日记忆的诗人兄弟也已历经磨难。苏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

拓展阅读。

唐诗形式风格。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源于原始的近乎图画的符号,如“日”“月”“水”“火”“山”“川”“马”“牛”。相对于西方的拼音文字,汉字与诗的意象表达手法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甚至有人据此提出“字思维”。不过,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已逐渐抽象化。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法,由于汉字越来越丰富,象形的比重越来越小。现代汉字系统更加复杂完整,表现力更强。于是,诗的意象表达,主要是借助一个个代表物象的词汇,而不是依赖组成词汇的单字本身的形象性。尽管如此,汉字残存的象形特征,对于诗的意象表达,还是不无助益的。对中国古典诗歌推崇备至的美国诗人庞德(1885-1972)就曾感叹道:“用象形构成的中文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的是诗的,相反,一大行的英语字却不易成为诗。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六

在我四岁的时候,家里开过饭店,因为把有老鼠,所以,爸爸从老家抱回来一只小猫崽。

现在,我还清楚的经记得猫咪身上是黑白相间的,当时没给他起名,大家都管他叫猫咪,慢慢的,“猫咪”成了他的名字,当时我小,猫咪可能怕伤到我,所以不跟我玩,有时候,我心情不好,爱欺负猫咪,猫咪一直躲,任凭我怎么欺负他,他也不伤害我,慢慢的,我便不跟猫咪玩了,当时心里很生气很生气,为什么猫咪不跟我玩,过了几天,我跟着姥姥回老家呆了几天,老家的猫不少,当我想跟他们玩的时候,他们都不搭理我,有的还想挠我,那时我想他们还不如猫咪好呢!

回到家后,我把饭店找了个遍,可是是找不到猫咪,于是我便问爸爸,爸爸沉默了很久,才说,猫咪死了。当我听到这句话时,眼泪刷的流下来了。

我升到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写完作业,无意间,看到了一张我和猫咪的合照,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我感到鼻子酸酸的,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于是,我问爸爸猫咪是怎么死的,爸爸起先不告诉我,可是最终还是拧不过我,告诉了我:那天猫咪像往日一样出去玩,在过马路时,被一辆车撞死了。我哭了,哭得好伤心好伤心。

猫咪,我爱你!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七

1、上网是中学生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此也众说纷纭。请你针对上网的利弊进行分析,写一段简短议论文字,字数不超过300字。

2、请你为黑板报写一段200字的议论性文字,对出现在中学生中的某种现象(如抽烟、化妆、外语热、学电脑、开生日party……),谈谈你的看法。

3、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参照示例的文段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看法。要求换一个角度分析。

材料:今有人,是襄(偷)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肘襄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示例:古时有一人,每月偷一只鸡,别人告诉他:“这不是君子做的事情。”他回答说:“我以后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来年就不偷了。”

偷邻居家的鸡当然是坏事情。偷鸡人听到别人指出错误理应立即改正错误。但是,对有些人来说,由于恶习太深,改正错误就要有个过程,如果嘴上讲“立即改正”,未必能改得了。现在这位偷鸡人决定逐步改正偷鸡数,如果这话是出自真心的,那么,这种态度我们不应该加以否定,我们应该耐心地等待他最终彻底改正错误。

无论是对个人的错误,还是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我们主要是看它们的发展趋势。如果发展的趋势是好的,我们都应该欢迎。我们千万要记住:即使是出于好心,急于求成往往把事情搞糟,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4、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发表你的看法。篇幅不论,字数不限。

材料:日本中学生旅游团到北京,带队老师曾让他们在天安门数数一分钟里有几辆日本汽车经过。每年八月,日本的许多中小学校都要播放广岛、长崎挨原子弹袭击时的资料片。

在中国的心脏测数日本汽车,无疑是为了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在“国耻日”回忆国家所受的浩劫,当然是为了永记战败之痛,如果剔除其军国主义的复仇因素外,其作用还是为了激发、振奋民族精神。

近年来,搞政治思想的同志老是感到头痛,愿望与效果老是相悖。日本人对青少年教育则确是做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5、请认真思考并修改下面这一文段。

二、整篇作文。

1、阅读下列语言寓言诗《鸟的评说》,按照要求作文。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但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请根据上述寓言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2、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绵羊开了家发廊,刺猬第一个光临,绵羊给刺猬烫了跟自己一样的短发。刺猬气坏了,他的头发是“防敌的武器”,这下可没用了。于是告到工商局,吊销了绵羊的执照。

绵羊改开缝纫店。乌鸦第一个光临,绵羊给他缝纫了一身跟自己一样的白衣服。乌鸦气坏了,他的家族从无穿白衣服的。又告到工商局,绵羊的执照又被吊销。

绵羊接着又开饮食店,狐狸第一个光临。绵羊给狐狸做了一份自己最爱吃的炒青菜。狐狸气坏了,他一贯吃荤菜,素菜怎么吃呢?狐狸一气之下,操起板凳把绵羊的营业执照砸个稀巴烂。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位天文学家在黑夜的旷野上观察星空,边走边看,不料一脚踩空,掉进一口枯井里,于是大声呼救。一个农夫闻声赶来,把他拉了出来,问他:“你是怎样掉下去的?”他说:“我因只顾看天,没有注意到脚下。”农夫说:“唉!地都没有看清,怎么看起天来了!”

请联系现实生活提炼观点,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4、有人骑着自行车从北京到西藏;有人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还有一位妇女,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到原始森林去观察动物,在森林里生活了许多年。对此,小张说:“这些举动很有意义,很值得学习。”小李说:“这些人是闲得无聊。”小王说:“这些人是没事找事。”

请你以其中的一种看法为中心议题,兼评其他两种看法,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5、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请你在文中每个分论点后的空格内填上的适当的内容进行论证,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敢为天下先。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先于人,众必非之。”老子处世三宝之一就是:“不敢为天下先。”我斗胆唱两句反调,划去“不”字,便是“敢为天下先”。

勇猛争先吧!“敢为天下先”的人,即使倒下了,身躯也是向前的!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八

小白兔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似的`小眼睛。全身雪白的绒毛像披着一件洁白的白棉袄,难怪它冬天都不觉得冷呢。一条又小又短的尾巴藏在它的“白棉袄”里,不仔细看几乎看不见。它四肢灵活,玩游戏的时候蹦蹦跳跳的,玩累了休息,这时,它身上的绒毛有点湿润,摸上去像妈妈刚做过面膜的脸一样舒服。它睡觉时,静静地趴在地上,像一位文静的仙女躺在那里,真漂亮啊!

刚出生的小白兔很难养活。小白兔要一雌一雄在一起才容易养活、以及繁殖下一代,而且它的饮食还很“挑剔”呢。小白兔喜欢吃白菜叶、包菜叶、胡萝卜……但是它不能喝水。我心想,它如果不喝水,那它怎样解渴呢?难道它不会渴死吗?妈妈告诉我,刚出生的小白兔胃肠功能还没发育好不能喝水,它只能吸收菜叶中的水份来解渴,等到它长大了才能喝开水解渴。

我每天放学回到家都会先看望下小白兔,给它喂食。看着它一天天地变化、长大,我的心情越来越激动。过了好几天,我突发奇想,这么多天小白兔都没喝点水多可怜啊。于是我悄悄地倒了一些稀饭给小白兔吃,看到小白兔欢快地舔着稀饭,我高兴极了。结果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了一幅永生难忘的场面,小白兔死在了笼子里。我又后悔又难过极了。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只可爱的小白兔。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九

在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你喜欢哪种动物呢?反正我最喜欢的动物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狗。

我最喜欢的狗是我邻居家的那只京巴狗圆圆和柯利牧羊犬帅帅。他们天天在一起玩耍,是一对棒打不散的好朋友,我也很喜欢他们,他们一见到我摇着尾巴向我跑来。

帅体型彪大,身体大约有六十多厘米长。两只腿站立时,完全能够到我肩膀,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比圆圆大多了,我最喜欢看他奔跑时的身影——卷毛飞扬,活像一匹骏马。我经常会和圆圆、帅帅一起跑步,每次都是帅帅第一、圆圆第二、我第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帅帅奔跑时的速度丝毫不亚于纯种骏马的速度。一般狗跑起来时,都会发出“嗒嗒”声,可帅帅跑起来的声音很小,不仔细是听不见的。帅帅跑起来的样子也很帅:卷毛飞扬,身体呈弓状。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帅帅,那是:帅。如果用一个词语,那是:无可挑剔。

相对于帅帅来说,圆圆的体型小了很多,身长只有三十厘米左右,比帅帅小了一半左右。他名字的含义来自于他的那一双眼睛,实在是太圆了。如同发亮的黑宝石。而且他的腿也很圆,圆圆的名字是这样得来的。并且他的腿也很短,所以即使他撒开脚丫子跑,也跑不快,但我还是很喜欢他的那种简单的可爱。

这是我喜欢的动物,你喜欢的呢?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十

一、写景:抓住特点,一线串珠。

游记与一般的景物描写存在着不同之处,做好“选”“画”“串”三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第一步“选”。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会看到许多景物,如果通通写进游记,文章肯定会冗长且使人不知所云。所以同学们要选择那些与中心联系得最紧密、最能突出景点风格的景物。第二步是要将景“画”活。不同的风景区,其风景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华山险峻、黄山奇秀等。在描写时,同学们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特色,写出神韵。第三步,同学们还必须突出时间或空间线索。或由高到低,或由远到近,或由物到人,或由动到静,或移步换景,逐步将精美景物巧妙“串”连起来。这样,结构才会浑然一体,内容也会锦上添花。

二、抒情:情景交融,神形兼备。

游记类作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让人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所以写作时,同学们不要刻意在“游”上下工夫,而要用心于“记”上,要突出个人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内心的特殊感受交融在一起。

三、语言:善引辞章,巧注文蕴。

游记不能只以景取胜,还应讲究语言的优美,展示出扎实的写作功底。同学们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得美不胜收,可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得多情动人,也可以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景色描写得如在眼前。

【例文引路】。

矮寨大桥游记。

一根铁索,承载起了一座桥的重量,也承载起了千万人的心愿;一座大桥,连接起了峡谷的两岸,更创造了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这,就是矮寨大桥。

早就听闻矮寨大桥的盛名了,今年国庆节,我终于来到了这个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

仰望矮寨大桥,第一感觉就是险。要接近矮寨大桥,车子就必须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我们一行人到达山脚时,雨已经淅淅沥沥地落了下来,原本崎岖的山路也就更加难走了。车子缓慢地向前行驶,随着路面向上倾斜的角度越来越大,车子拐的弯也就越来越多。从车窗向外望,公路的旁边就是万丈深渊,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似的,让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但一抬头,就见矮寨大桥高高地耸立在云端上,下面没有任何的桥墩支撑它。为了矮寨大桥而辛勤工作过的人们,你们倾注了多少心血,才铸就了这样一座举世罕见的大桥啊!

接近矮寨大桥,最深的感触就是摄人心魄。由于国庆期间参观者太多,矮寨大桥已经禁止行人通行了,所以我们只能站在桥边观看,但矮寨大桥带给我心灵的震撼仍旧是我所始料不及的。因为天气的原因,大桥已深深地被浓雾所笼罩,就算是站在桥边,也只能看到大桥周围白茫茫的一片。我们恍若置身仙境,而大桥仿佛就是一座仙桥,漂浮在云雾之中,想想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虽与矮寨大桥一样凌空耸立,却总是少了一份壮美,而这壮美的矮寨大桥,却让“天堑”变成了通途。

观看矮寨大桥,我的心中多了一份感慨。离开观景台,我们驾车上了途经矮寨大桥的高速公路。车子行驶在矮寨大桥上,高速公路跟以往的没有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以往的高速公路下是坚实的土地,而矮寨大桥下却是幽深的峡谷。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想必要穿过这样的峡谷就只能步行了,不知道要历经多少艰险啊。是人类的智慧征服了自然,才有了今天的矮寨大桥。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征服,才造就了一个个永恒的传奇!

游矮寨大桥,和文明对话;观神奇之景,与心灵交流。这是多么难忘的一次旅行啊!

【名师点评】。

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了游览矮寨大桥的过程。文中先写矮寨大桥的险,然后围绕“险”这一特征介绍了矮寨大桥所处背景和地势。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通过古今对比,抒发对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的自豪感,升华了主题,其立意高出一般游记。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十一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一支团结而勇敢的种群。它们威武雄壮、合作捕猎,分享所得的食物,它们就是狮子。

狮子属于大型猫科动物,它们视力很好,夜视能力极强,像探照灯一样,雄狮的颈部有长而密集的绒毛,可以在决斗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颈部。狮子的心脏很小,奔跑速度快、爆发力强,但耐力不好,所以狮子通常都是采用突袭或团队合作来捕获猎物。狮子的四肢强健有力,一旦猎物接触到它的爪子,猎物逃生的几率几乎为零。狮子多以小型或中型动物为食。主要猎物有野兔、斑羚等。

现在城市中的宠物狗和宠物猫都是好吃懒做的,根本享受不了自由奔跑捕捉猎物的快感。它们平时娇娇气气、胆胆怯怯,永远学不了狮子那种勇敢无畏的气派。

狮子是威武的象征,是勇敢的象征,是大自然的主旋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狮子凭着威武和勇猛一定会延续下去。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十二

习作要求:

可爱的小狗,温柔的小猫,活蹦乱跳的鲤鱼,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多讨人喜欢呀!一说起动物,许多小朋友就会滔滔不绝,流露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请你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它长得什么样的?它喜欢吃什么?玩什么?你和动物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事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由你决定。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写时要注意日记格式,要在正文上面写清楚记日记那天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习作指导:

1、准确地写出动物的外形特点。在写动物外形时,一般要写它的整个样子,然后按一定顺序写它的局部。写动物的外形,要抓住各自的特征。

2、具体地写出动物的动作特点。要特别注意动物的特有的动作及连续性的动作。如壁虎、青蛙、啄木鸟都是“捕虫能手”,它们捕虫的动作各有特点。

3、注意写出动物的性格特点,就能把动物写“活”。a写出相同动物的不同的性格特点。b写出相同性格的不同表现。

4、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逼真。

5、写出人和动物的`生态系统,以情动人。

例文:

可爱的小猪。

9月9日星期六晴。

有人认为猪又懒又脏,令人讨厌,可我却特别喜爱我家那两头肥肥胖胖的小猪。

这两头小猪都是白色的,长着一对蒲扇般的大耳朵,长长的鼻子,尾巴一般卷起来,紧贴着屁股,高兴时便摆来摆去,显得十分可笑。

这两头小猪很懒,成天吃了睡,睡了吃。早晨,妈妈刚煮好饲料,它们便叫起来,好像在说:“我们肚子饿了,快给我们吃的吧!”它们吃饱后,躺在地上,不一会儿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那头大一点儿的猪腿很短,吃饱后,肚子像个皮球似的滚圆;小一点儿的猪腿长,肚子也不怎么大。

这两头小猪可不脏。妈妈每天都给它们冲圈、洗澡。每当洗澡时,它们就乖乖地躺下,让妈妈用刷子刷洗。它们俩还会互相妒忌呢!当妈妈给这头洗澡时,另一头就朝着落头直瞪眼,嘴里还发出“哼哼”声。这时,妈妈总是笑着说:“别急,别急嘛!”然后轮流给它们俩刷洗。

瞧!我家的小猪可爱吧!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十三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5、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用动物为意象化写作篇十四

飘逸可人的潇洒,兴奋热烈的眷恋,清新如画的别离,旖旎迷人的风光,是《再别康桥》传递给读者的美感。那挥手作别云彩的轻柔,蕴涵了多少至真的情丝。静谧的康桥满载丝丝离情是这般的动人,轻轻的,悄悄的,脉脉的,不许一点儿尘世声响破坏此刻的佳境。充满生机的“金柳”“青荇”已将康桥装点得情意绵绵,诗人又超越眼前的景致,将“天上虹”“星辉斑斓”也融入了康河,幻化出天上人间为一体的妩媚,为我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秀美的风光,浓浓的情趣融会在一起,在“轻轻的招手”中定格为永恒。

逐节讲析并评价:

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5、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6、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诗境恢复寂然。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激动不安的安静、娇美的新娘。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己的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那水草轻柔的随波而摇,像在同诗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谁不想做一条这样的水草呢?一泓闪亮现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滨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诗人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我两眷溢于诗表。

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