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四川农村取暖通知范文通用(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11:42:40 页码:13
最新四川农村取暖通知范文通用(四篇)
2023-01-14 11:42:40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四川农村取暖通知范文通用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文殊院坐落于天府之国成都市中心,占地90余亩,四川著名佛寺,全国佛教重点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修持场所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称文殊院。

1988年新建一座千佛和平塔(铁塔)初建于隋朝,原名信相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明朝末年,该寺毁于战火,康熙年间,慈笃禅是由在废墟中结茅打坐,诵经修持,于禅定中出现红光,化出文殊菩萨形象,谓其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因此改名为文殊院[1]。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称文殊院。

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 丈殊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600 平方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宏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两相对峙的三檐式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公斤的铜铸大钟一口。观音大士像为青铜铸造,可称雕塑精品。护法神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0xx年)第七代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而成,工艺精细,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的风度。还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20xx年(1920xx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

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艺术价值。 文殊院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佛经、文献上万册,如院僧先宗等3 人于每日清晨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明神宗的田妃绣的千佛袈裟;清杨遇春长女以自己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

院内所藏唐僧玄奘顶骨尤为珍贵;1942年在南京发现3块唐僧顶骨,现1块留存南京,1块送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1块就送成都。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城北文殊院街,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清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庐,苦行修持。传说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人们认为慈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改信相寺为文殊院。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697—1720xx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文殊院坐北朝南,殿宇五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土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东西两厢是钟鼓相对,斋堂与客堂对称排列。各殿堂之间有长廊密柱相连结。全院共有房舍190余间,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房舍为木石结构,柱础石琢磨精细;柱上斗拱雕饰玲珑;各殿堂的镂空花窗式样繁多,图案精美,是研究我国古建筑雕饰艺术难得的实物样本。藏经楼收藏有各种佛经上万册,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金刚经》等,十分珍贵。

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200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当,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20xx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

成都,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名胜古迹,文殊院就是其中的一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带我去过,可是因为我太小已经没有印象,但是星期六爸爸妈妈又一次带我去了,因为那天是妹妹的生日,所以爸爸妈妈才带我去。

文殊院坐落在成都的北门,当庙暮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不禁诧异了,因为比我想象的还要壮观。庙门前有块方匾,上面写着三个有力的大字“文殊院”,放眼望去,只见它古朴端庄,历史悠久,是我们四川的佛教中心。我走进文殊院更是惊呆了,只见雄伟的大殿前香火缭绕,钟声阵阵,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身穿袈裟的和尚端坐在大殿里念佛诵经,绿树成荫的参天大树遮掩者殿堂,游人、居士、和尚若隐若现,使文殊院又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特别是寺里面的一幅幅对联,一段段经文,虽然我不了解它们的意思,但我却感受到深邃的文化内涵,每一座大殿每一尊佛像,乃至每一幅对联,都有一个优美的传说故事。

在这里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菩萨虽然不是救世主,更不是靠念佛诵经来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却从佛义上来明确了做人的道理,善待他人,善待一切事物,热心助人,对生活抱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更会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小朋友们,热爱生活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最新四川农村取暖通知范文通用二

各位朋友,我们离开美好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满怀着对大熊猫的恋恋不舍之情,踏上了前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的旅途的必经之路,也是四姑娘山景区的第一站——巴郎山。巴郎山海拔5040米,矗立在阿坝州的汶川、小金和雅安地区的宝兴县三县交界处,绵亘八九十里。此山巍峨雄伟,高人云天,峭壁峻岩,奇险难行。公元1747年,清朝的乾隆皇帝订金川,镇压当地的土司暴乱时,小金土司派兵扼守巴郎山垭口,曾使清军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伤亡代价。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走拢巴郎山,性命交给天;走到万人坟,死了又还魂。"可见其险峻程度。今天,我们乘车走在这条1999年才建成的水泥公路上,平稳安全,已经很难体会原来的山高路险,从而有良好的条件来尽情欣赏巴郎山的壮丽风光。因此可以说,现在到四姑娘山旅游的朋友们都是幸运的客人。

这座大山为什么叫巴郎山呢?《懋功厅方土志》说:《巴郎山,一名斑斓山。古称冉龙山",没有解释。但我们从山的柽柳树和居住小金的嘉绒藏族称此山叫"巴郎柱"(意思是桂柳山或红柳山),可以明白巴郎二字的来源。

巴郎山景色十分幽美,云海、杜鹃、典型的植物垂直带谱景观,会使你在翻山途中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由于我们要从海拔20xx米左右,走到4000几百米的山口,所以能看到巴郎山植物垂直带谱的清晰分布:从海拔2500—3000 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带,进入3000米以上的针叶林带,然后是 4000米上下的高山灌丛草甸,最后是4500米以上的高山寒漠带和峰顶的光山流石。大家可以观景,通过山景植被变化,衡量自己所在的海拔高度。如果此刻是金秋时节,巴郎山不同植物带的色彩变化将会把全山装饰得出奇的五彩斑斓,那才更令人目眩神驰,不忍离去。

现在我们已进入雾区,其实是走进了巴郎山的云层。茫茫云雾,山林飘渺,使人如置身云霄。如果遇上雨过天晴,站在巴朗山垭口,就可以看到巴朗山的浩荡云海。巴朗山的云海有三奇。第一奇是无风云涌动。深谷大壑之中,茫茫白云蒸腾翻滚,波澜壮阔;第二奇是有风云过山。有时看不到白云,眼前大雾弥漫,将你包裹着、簇拥着,轻柔的、如雾的云拂过你的脸,一股清凉的寒意中,似乎听得见云雾流走的声音,风声呼啸,飞云迅疾,再大的山也阻挡不住,向你铨释出一条以柔克刚的道理。第三奇是云海幻境。有时会在山间现出一群楼房,一片湖泊,一群怪兽,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垭口处立有牌坊。牌坊上写着:"琼玉硕果案案飘奶香,奇峰翠谷山山尽仙境。"这里海拔高度4850米。也就到了小金县的境内了。左边这座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小庙供着一位既和蔼可亲又美丽善良的白百神"木姐珠",保佑着此山。在小庙的旁边这个百堆叫玛切堆。这个白石堆是羌民族神圣之物。过了垭口,视线比较开阔了。大约再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小金县的日隆镇。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下山的公路象一条蜿蜒曲折的带子,一直绕到对面的尖子山下。传说尖子山是四姑娘的绣花针变的,不像?它变成一座山当然粗大得多了。

汽车在这里停一下。这里是巴朗山的猫鼻弯,是遥看四姑娘山全貌的最佳位置之一。当然也是以四姑娘山为背景的摄影最佳位置。请顺我指的方向看去,那就是四姑娘山。你看她白玉般的容颜,银光闪烁,亭亭玉立如一位少女,她的脸庞虽然被风雪侵蚀长久,看上去略显憔悴,但俊秀恬静的仪表,秀美端庄的体态,风采依旧。时而有一缕白云象洁白的哈达绕在腰间,云动似山移,四姑娘像一个翩翩起舞的藏家少女,柔美中不乏阳刚之气。与四姑娘相邻,相对矮些的山就是她的三个姐姐。四姑娘害羞,很不容易露面,请大家抓紧时间拍照,以免错过机会。(上车后)四姑娘山位于邛崃山脉中段,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西部盆周山区的交接带上,隶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东距成都 220公里,景区总面积为450平方公里,由四姑山、巴朗山和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组成。1994年、1996年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内雪峰耸峙,冰川横陈,空气十分清新。自然生态保护良好,植被茂密,生物种类繁多,有金丝猴、扭角羚、毛冠鹿、雪豹、盘羊、黑熊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0多种,还有"雉类和画眉乐园"的美称。是一处景致奇特,生态原始,别具情韵的风景区。外国的游客惊叹她的美丽,称之为"东方的阿尔卑斯"。

四姑娘山是四座高度不同的女神山。主峰四姑娘山海拔 6250米。为邛崃山脉的最高峰,也是横断山脉仅次于"蜀山之王"贡嘎山(7556米)的第二高峰,有"蜀山皇后"之称。其余3座依次分别为三姑娘5664米,二姑娘5456米,大姑娘5355 米。需要说明的是,大姑娘山只看得见她的身体,所以没有峰尖。1980年秋,四姑娘山对外开放,开展登山运动,1989年7 月3日,日本同志社大学登山队在5次试登后征服顶峰。迄今已有美、日、荷兰、尼泊尔、瑞士、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登山队到四姑娘山登山探险。在日隆镇的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就挂满了各国登山队员署名的旗帜和留言。

四姑娘山,嘉绒藏语叫做"斯格拉柔达",意思是保护山神。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日隆这个地方洪水泛滥,人们饱受自然灾害的苦难。万山之祖扎依扎嘎为拯救生灵,派遣了三位非常精明能干的山神下凡,他们是斯格拉、阿叶仁娜和都尔麦。在拯救苍生的过程中,阿叶仁娜和斯格拉相爱了。但与此同时都尔麦也爱上了阿叶仁娜。当三位山神完成了拯救生灵的任务之后,阿叶仁娜嫁给了斯格拉,这就便都尔麦陷入了"痛苦和落泊之中"。后来阿叶仁娜为斯格拉生下了四个可爱的女儿,长大成人后更是一个比一个美丽,最小的四姑娘当然是最美最聪明的。她的一举一动重新打动了都尔麦的心。

都尔麦备上礼物向四姑娘求婚,斯格拉拒绝了他。都尔麦再次受到打击之后,便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开始由神转化为魔。都尔麦趁斯格拉和阿叶仁娜熟睡之际,打开了天河,让天河的水奔泻到人间。大地又被洪水淹没。斯格拉和阿叶仁娜化为两座大山,挡住了天河的水。四位姑娘和都尔麦搏斗一番后,选到了外祖母阿妣婆婆那儿。四姑娘为了拯救苍生,同时也拯救都尔麦,留下三个姐姐在阿妣婆婆那儿养伤,自己骑上阿妣婆婆的神雕,找到了万山之主扎依扎嘎。她向扎依扎嘎的儿子贡嘎大哥学习用绣花针编织云朵、风、雨、雷、电等本事。四姑娘不仅美丽,而且非常能干与好学。不久便赢得了贡嘎的喜爱,并给了他一件定情之物——雪山白玉石。又送她三件宝物:一付弓箭;一面日月宝镜;一件变幻无穷的五色百鸟衣。好去降服都尔麦。

当四姑娘返乡时,扎依扎嘎大神给了四姑娘三颗沙棘。要四姑娘找机会给都尔麦服下,这样就能救都尔麦。并叮嘱地,雪山白玉石千万不要吞进肚里,要不然会化成一座山。然后目送四姑娘骑上神雕离去。

四姑娘回到日隆,先放出神雕,通知姐姐和阿妣婆婆。自己穿百鸟羽衣找到了都尔麦。四姑娘试着说服都尔麦,都尔麦根本不听。他们进行了一场恶战,四姑娘一边变化一边打一边劝说都尔麦。都尔麦凶像毕露;又去扒开天河。四姑娘无奈,只得抛出宝镜将都尔麦照住,并用弓剑射中了他。趁都尔麦嚷叫时,给都尔麦吞下了三颗沙棘。此时大地已一片汪洋,万物生灵又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沙棘发挥了作用,都尔麦消除了恶性,感到万般惭悔。为了恕罪,便化为一座大山去挡天河的水。可是根本挡不住。于是四姑娘接连抛出了弓箭、百鸟羽衣、日月宝镜,化为一座座大山去挡天河水。阿妣婆婆此时和三个姐姐也骑着神雕过来。阿妣婆婆看水势很大,首先和神鹰变成山挡住了西边缺口,可是东边的缺口仍然很大。最后,四姑娘和三个姐姐牵着手,吞下雪山白玉石,她们一起化为四座山峰,终于挡住了天河下来的洪水。姑娘们以他们博大的爱,让万物生灵重建了自己的家园,让这里处处尽仙境,案案飘奶香。

现在我们己经到达住宿地——四姑娘山的日隆镇。顺便通知大家,这里海拔较高(3160米),大家要注意休息。明天7点起床,7点半早餐,8点出发。祝大家今晚睡个好觉!

今天的目标是:游览双桥沟景区。这条沟全长34.8公里,面积216.6平方公里。由于有两个木桥,所以称为双桥沟。也是目前唯一能够坐汽车进入的一条沟。我们8:40左右即将到达该沟。双桥沟有37条纵横交错的沟壑溪涧,高山雄峙,山水林木十分秀美迷人,是四姑娘山最有代表性的景区。

我们左边这条河叫沃日河,它发源于巴朗山,流经小金县城,流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注入大渡河。当地老百姓也称它为赞拉河,意思是山神河。总长度为125公里。从日隆镇到小金县只有51公里。小金县原名懋功,解放后以境内的小金川河而改名小金,小金县面积有5582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26万人。小金的苹果十分有名,近年开发的沙棘饮料也非常好。大家不妨今天回镇上以后去尝一尝,或带一些回去。

小金县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文物古迹不少。县城有三关桥,建于民国20xx年(公元1920xx年),是一座长60米,宽2米的铁索桥,红军长征时曾经过此桥,现已作为文物保护起来。小金县东南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还有红军一、四方面军达维会师的"会师桥"和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北上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战略方针?quot;两河口" 会议遗址。这些史迹便小金县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而名播四海。

除此之外,小金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天主堂,猛固桥、营盘街清真寺、结斯喇嘛寺等。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讲述,以后如果有机会到小金县,大家别忘了去看一看。

现在已经到达双桥沟。我们进入的这段峡谷称为阴阳谷,两岸绝壁对峙。山林耸翠。阿妣河从中流过,河宽仅10米,水流湍急。现在太阳已出来了,这边有太阳光照着,而另一边却照不到,真可谓是一阴一阳。这大自然的美昆就全靠大家用心去领会,用爱去拥抱,用眼睛和照像机去捕捉每一处美景了。

过了阴阳谷,我们正面有一座山,那就是阿妣婆婆的神鹰变的山了,请大家下车看看,象吗?

现在大家已进沟8公里,可以看到四姑娘的百鸟羽衣化成的五色山了。也就是大家门票上的山,山顶海拔高度4473米。五色山是阿坝州最典型的褶皱山,因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山体在一条约1公里长,由赤、黄、青、兰、白五色镶成一个大半圆彩弧岩层,色彩排列近30层,非常规则,又象古树横切后现出的半圈年轮。每当太阳正照时,它便会反射出五道淡淡的光晕。尤其是雨过天晴,五色山就会清晰地现出一条彩弧,非常神奇。

请大家注意看我们两边的株形特别漂亮的绿树,它们就是被称为维c之王的沙棘树,双桥沟的沙棘树不仅仅成片成林,生长茂密,而且特别高大,很多人认识的沙棘树是粗不到碗口,高不过五米,这里的沙棘树却有不少粗大到一人合抱不住、高出七八米的"沙棘王"。一走进沙棘林,那碧绿泛光的伞状树冠,虬曲傲岸的黝黑枝干,营造出景区亮丽的风景。如是秋天,树上密密排列的金色果实,如寒冬腊梅怒放,更是让人兴奋不已。请大家继续上路,再往前去还有很多处风景如画的沙棘林等着各位呢!

这片沙棘林的上方就是日月宝镜岩,请大家顺着我指的方向看,对面山色像古铜色、白色和黄色的石头相嵌在山间,好似一面镜子的镜架,而峰顶上那巨大的四方形岩石、平整如镜,中部一条巨大的裂缝将镜面一分为二,这就是四姑娘的日月宝镜变化的山岩,由于峰高海拔4800米,镜面多数时间积雪不化,阳光、月光照射下,就会出现金光万道或者寒光四射的壮观景色。

我们面前这个上千平方米的宽阔草坡叫人参果坪,因生长人参果而得名。人参果,藏语叫觉玛,长在草根,大小不一,味道鲜美甘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能益气补血。人参果坪的风景 十分美丽。草坪上绿草如茵,星星点的小花点缀其间;曲折盘绕的河流泛动着清亮的波浪;河对面山坡上千姿百态的绿树,掩映着银白滚动的小溪,几支野牧的看不清是小羊还是小猪,悠闲地在溪边移动着……。多么宁静、多么清纯的大自然景色!难道还不值得你举起像机,把它同你一起留下来吗?如果你穿上沟民们专门准备的民族服装,牵着一匹马或者傍着一头牦牛摄影,那味道就更绝了。

那是金枪岩,距沟口约17公里,海拔5472米。山峰如古代兵器的金枪。它在山中独峰高耸,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传说是四姑娘神弓箭变的,也说是后面猎人峰的打猎武器变的。民间传说总是把四姑娘山山水水都与四姑娘降魔除害的故事联在一起,以表示对造福生灵的神的崇敬。

这里叫撵鱼坝。上百亩的草甸伸向山沟,坝上一条曲折迂迥的藏式木栈桥供大家步行观景,青草萋萋,野花遍地,山水相融,草木增辉,四周一片安静,仿佛世外仙境。栈道尽头处就是牛棚子。顾名思义,那本项土墙的藏房就是牧人之家。现在也是旅游者不想和午餐的一个接待点,走了这么远的路,进去坐一坐,品尝主人为我们准备的鲜奶子、酥油茶,吃一吃喷香的牦牛肉和藏民自制的烧漠漠,这是双桥沟特有的风味餐,千万不要错过。

右边这座山,有一条红色的岩石,好像是流淌的鲜血染成的,传说是大姑娘砍头的地方。因为山形象一个硕大的牛心,又叫牛心山,海拔4942米。四姑娘山区这种红色的岩百很多,据说是石上寄生的一种虫类,也有的说是一种藻类,究竟是什么? 有待考证。

过了鹰咀岩,前面就是阿妣山了。阿妣婆婆是四姑娘的外婆,海拔5033米。你看她头顶藏式头帕,满面皱纹,背部微驼,像一位庄重慈祥的藏族老人。山腰上部那道灰暗的冰带是第四纪古冰川,比较莹白光亮的就是现代冰川。

朋友们,双桥沟游览就走到这里了,前面的景观就在此眺望吧!明天,我们将游览长坪沟,那里只有山径和马道,可以骑马进沟。密林古道、嘉绒藏寨,景色更显原始生态美,也是攀登四姑娘山的登山通道。希望大家今晚休息好,为明天的行程作好准备。

最新四川农村取暖通知范文通用三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欢迎到中国黄龙风景名胜区旅游。希望我的讲解能使您满意,如果您有什么要求,请随时向我反映。我将尽力为您服务,尽力满足您的要求。

黄龙风景区由黄龙景区、丹云峡景区、雪山梁景区、雪宝顶景区、牟尼沟景区等五大景区组成,总面积达700平方公里。人们称黄龙为"人间瑶池"。1993年黄龙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我们今天只能游黄龙景区中的主景区——黄龙。黄龙是因流水中岩溶沉淀的堆积,形成相连成串的8个主要群体,共计3400余个高山彩池,加上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的钙华流滩"金沙铺地",5 个岩溶瀑布,4个钟乳石溶洞,造就出举世无双的露天喀斯特奇观。什么叫喀斯特?一会儿到了迎宾池我们再说。

本次游程是不很轻松的。理论上我们将从海拔3199米爬到海拔3853米,垂直高差达659米。虽说实际上只到3569米,也直上了370米。因此大家在游览中一定要"平心静气",缓步而行,普通话说的"悠着点"。我相信沿途的妙景,会让你忘掉上山的艰辛。我们四川人形容上山下山有两句押韵的话,上旬是 "上山脚杆软",下旬呢?等下再说给大家听。

您现在看到的就是黄龙的第一个彩池——迎宾彩池。这个彩池的水一般要在农历6月15前后才有。大家看彩池的池埂,这就是喀斯特。大家知道这个水,如果一加热(比如茶壶),或者是热水在温水瓶里,常常会形成一层水垢,其实这水垢就是碳酸钙沉积。因为一般水中,特别是硬水中,都富含钙镁离子,当有了一定温度,钙镁离子就从水中析出附着在壶壁或瓶胆壁上。九寨沟的翠海有些也是这个原理形成的。那么什么叫喀斯特呢?在我国就叫岩溶,或称为钙华堆积。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境内伊斯的利亚半岛北部一个山地的地名。19世纪末,南斯拉夫地理学家司威治首先将那里的地貌命名为喀斯特。喀斯特成为国际上对岩溶地貌的通称。19历年,我们国家的一次岩溶学术会议决定,在我国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岩溶地貌在贵州、云南的地下很多,那是溶洞为主的地下景观,桂林山水也是岩溶地貌。但黄龙这样大型的、美丽非凡的露天岩溶地貌景观,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大家看,这是飞瀑流辉,从这里到后寺也就是景观的尾声部分,共有3.5公里的路程,屈原说"路迢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不走到底的话你会终身遗憾。旅游的求索是精神需求的满足和知识的积累,到了后寺你会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留下几个题目给大家:一是黄龙形成的时间。你可以从一把新茶壶到积上半厘米水垢的时间去推算。二是黄龙彩池形成的原因。第三是黄龙后寺负离子的浓度多少。

我们现在的高度是3233米,脚下是钙华沉积,当夕阳斜照时,可以看见金黄的钙华在水的映照下闪光。

大家看那一道钙华堤埂,中间那个溶洞叫洗身洞,民间传说洞中沐浴,就可以怀上孩子,过去还真有不少人想怀孕就钻进去蹲一会儿,洗了身子,把内衣换下挂在洞外树上。有效没有效,只有天知道了。

先生们,女士们,您现在直面的正是壮丽的金沙铺地。这是一个大规模的钙华流,它长750米,最宽处122米,最窄处40 米,面积8万平方米,相对高差116米,海拔为3281米至3397 米。大家仔细看,水在斜坡上跳跃的时候又生下钙华沉积,片状的钙华层层搭叠,好象龙的鳞甲,所以有人把这称为黄龙的背,到了冬天,片状钙华结为冰,冰上覆盖着雪,那真?"战罢玉龙千百万"。明代有一位不见经传的诗人偶然来到这里,写了一首诗:"碧野两岸是绿洲,垂地金沙莽莽流。珍珠浪落玉倒碎,雪岭深处是源头。"

清代有一位学者曾写了一幅对联,上联"玉嶂参天一径苍松迎白雪",下联的开头四个字就是这个滩的名字:"金沙铺地",怎么样,谁来说出后几个字?对"千层碧水走黄龙"。

大家稍稍休息一下,"劳其筋骨者"感受最多。虽然是路漫漫,但漫漫路上有景观。

您现在站在了500彩池的边上,请大家爱护景观,因为钙华是十分酥脆的,轻轻一摁可能就会破坏它自然的美。这里最大的彩池可以用亩来计算,最小的呢?有句话说"小可藏袖",就是说小巧的可以装在袖子里,当然请您别把彩池装在衣袖里。您看,彩池的形状有的与地势有关,有的与枯枝败叶有关,还有的和动物踏踩有关。至于色彩就更丰富了,这池是蓝色,那池是黛绿,这池蔚蓝,那池紫红,真是五光十色、绚丽出奇。古人有诗赞叹这里,说"溢出红蓝青橙紫,彩池彩波同争艳 "。这片池群也得名于此诗,叫争艳池。而每一个彩池也应有名字,您也可以给它们取些名字:荷花池,龙嘴含珠池……。

看到这里,人们总是想起一句形容美的音乐时说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如此美好的景色匀灰彩此景只应天堂有,人间那得几回看"。所以人们称黄龙景观为人间瑶池。带相机的朋友可不要吝啬胶卷。

怎么样,再前行吧,大家齐努力,"无限风光在险峰"。请看栈道两边的杜鹃林,当地人叫"姿萝"。"婆萝"是杜鹃的别名。您别小看这一大片杜鹃林,它有16个品种,有凝毛杜鹃,樱草杜鹃、红背杜鹃、皱皮杜鹃等等。品种不同,花期也不同,从春到夏,陆续绽放,杜鹃花与彩池相映,更增添娇柔美艳。因而这个景点叫做 "姿萝映彩"。现在已到"中寺",是登山的中途休息站,请大家稍事休息。

我们现在走上了后寺。这里是黄龙洞,这个洞也叫佛爷洞,三佛洞,寻真洞。请大家慢慢下到洞里,有带手电筒的吗?请走前面。这个洞也就是一般的溶洞。溶洞里面形成的主要有石笋、石钟乳,也是由于水的作用形成各式的钙华沉积,但与露天岩溶的差别很大。看见这三尊被碳酸钙沉淀物覆盖的雕塑吗?这就是三佛像,中间的那一尊就是黄龙。古人有诗说:"石床与古佛,构造知何年?天浆滴出石钟乳,洞底应有龙潜渊"。这洞里的水最后在百里之外的松潘县岷江乡观音岩鱼洞口流出,而且还产一种头上有红星的鱼,据说是当年专供黄龙食用的。

现在我们返回地面。"洞中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再不出去您可能不认得一切了。

大家可以去看看后寺。看门上的匾额:正看是什么:"黄龙古寺",右看:"飞阁流丹",左看:"山空水碧"。其实这一匾额启示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什么景观,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色彩和形状,都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凡事都要多方面了解,不能大而化之。否则,就象一首打油诗所说的: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除了石头,什么也没看出来。

现在出寺到寺后去看五彩池群。"飞来玉璋叠茏葱,雪岭晶寒峙碧空。谷口云霞香绚烂,溢水彩池信玲珑。天开图画芳池里,水漾琉璃夕照红。层层仙池参芳艳,镇海玉池精华中。"写这首诗的人早已魂归天外,也没留下名字,但是他却眼光独到地描绘出五彩池的绝妙景观。

这里海拔3522至3569米,形成有400多个彩池,面积达 1056平方米。请大家一直保持深呼吸。

看见池中的百塔和石碑了么?相传唐代开国元勋程咬金的孙儿夫妇,也就是程世昌夫妇,在这里修炼,羽化后葬在池边,日积月累,钙华沉积掩盖了碑和塔。唐朝至今有千多年,那么千年的钙华这么高,黄龙的岁数有多大?清末有个叫祈鼎求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前几句说:"君不见,程生访道居此间,洞中七日证仙缘,渴饮玉泉食石髓,夫妻羽化上池?"好了。如果有力气的朋友愿意,可以跟我去"喊泉"看看,不愿走的可以在这里照像休息,等会儿回来的人给你们谈谈观感。

这是"喊泉"。大家轻点。一齐来大喊一声"达美溪修"。看,泉水出来了。"达美溪修"是赐圣水的意思。其实这是声场不同引起的现象。距地表一定的高处的水同一定的地面空气压强处于相持平衡状态时,水不流动,当喊叫声使空气震动,压强超过一定限度时,地下水就被压迫而出。

传说,黄龙真人在这里修炼时,附近三寨十八堡山民生了一种怪疮,夏天一到更是蛆涌脓流,痛不欲生。黄龙就叫义女达美去拯救山民。达美目睹惨景,忍不住热泪奔涌,乡民们就捧泪点疮,全都好了。后来达美就摘了一只眼放在这里让人们喊她的名字来祈水。少了一只眼的达美也就化为玉翠山。大家看,那就是黄龙睡美人,达美变的。

现在我们又回到后寺,让我们来想想上山前的几个问题。请大家深呼吸。为什么?大家知道当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达到 11104个/立方厘米时,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免疫力得以增强,这里的负离子浓度为18400个/立方厘米,比大连海滨还高三倍。所以我刚才叫大家深呼吸。

现在我们来谈谈黄龙形成的时间。

相传玉皇大帝的七仙女下凡不归,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就骑马往这沟里跑,天兵天马乱踏在沟里就铸成了彩池。

还有一个传说是黄龙真人的弟子磨豆腐,因贪玩忘记锅中煮沸了的豆浆,豆浆溢出来顺沟而下,变成彩池和金沙滩。

传说毕竟是传说,那么黄龙究竟形成于何时呢?大家猜猜, 1万年,不对,10万年,太多。我们现在站的脚下是一条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底碛。大约距今3万年前,当冰川退缩后,地下泉水开始重新塑造这一古冰川遗迹 ——底碛,让它披上五彩缤纷的外衣,科学上称为"冰川型钙华"。具体说来是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冰川退缩后,森林茂密地生长起来,那时松、柳丛生,根系交错。这时上游,也就是我们站的这地方往上一带浅层中富含重碳酸钙的潜水出露地层后,呈片状流撒向整个沟床,在那些杉树、柳树和其它树中穿行。因为气温、水温、潜水承压力等多种因素条件的骤然变化,水中富含的碳酸盐纷纷析出着于这些冰川底碛横七竖八的断枝残根上,慢慢就形成一个个彩池。由于地貌的凸凹不平,加之树根的盘曲,枯枝、败叶、石块、局部阻塞和受热不均,使水的蒸发量速度不一,造成钙华堆砌上差异很大,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彩池和滩流。

那么谁知道彩池为什么色凋不一呢?是光线吗还是矿物质? 都有原因。科学考证,首先是硬水型钙华池透明度高的基础,再加上大气辐射损失小(空气洁净),使池中水体颜色又有蓝色的基调。在这个基调上,影响人们对湖泊色彩的感知,因此有什么?大家仔细看,是不是有树叶的色彩——橙黄、红色、橙红。水底有什么?附生藻类的淡黄、黄褐色、绿色,流水附近岩石中所含钙、镁、硫、磷、钡、锶、铁、钛等多种矿物质,而矿物质有其独特颜色,使池底呈现出颜色。我们读中学时老师说水是什么?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所以水的颜色都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而且黄龙彩池的水很少超过两米深,如果池底的钙华在沉积中混入了粘土、有机质及金属离子,就便钙华的色彩向棕黄、黄色或者灰黑色变化。底色一固定又加上钙离子富于吸收蓝、绿光,当然水的颜色就更丰富了。所以有诗人写诗说:"山溪澎湃欲渲天,流入池中色色鲜。漾出丹青谁点缀,滴来苍翠更芳妍。"

好了,游程将尽,让我们一齐高歌下山。还记得上山时我说的一句四川话吗?"上山脚杆软。"现在你可体会到下山的滋味了:"下山打闪闪"。就是这脚好象支不起力似的。可你一想到您又游览了一处世界自然遗产,你就会非常非常高兴的。

在游程结束的时候,请大家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不久的将来黄龙可能会架设索道,到那时欢迎您再来与黄龙相会,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最新四川农村取暖通知范文通用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上里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城区27公里,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亦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

古镇初名“罗绳”,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又为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又因场镇内有韩、杨、陈、许、张(韩家银子-钱、杨家顶子-官、陈家谷子-田、许家女子-靓、张家锭子-斗)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称“五家口”。

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益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上里的得名与当地的一条陇西河有关,因为古时候当地的统治者沿着陇西河的流向,分十里建一镇,陇西河的上游叫上里,沿河南下,分别是中里和下里,上里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整个小镇真是古香古色,象水墨画一样,因此又有水墨上里之说。漫步在古镇的街上,真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美感呢!

上里古镇有五古:古桥、古塔、古泉、古牌坊、古建筑,五古的代表分别是二仙桥、文峰塔、白马泉、双节孝牌坊和韩家大院。

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是先参观古镇风貌,观赏古桥,古塔,然后经红军石刻游览白马泉,再返回参观“双节孝牌坊”及韩家大院。大家在参观游览的同时,请注意爱护历史文物,现在就请跟着我一起来。

好了,感受了上里的古桥和古塔文化之后,我们现在已经来到白马泉。大家看到前方的古庙了吗?那就是白马寺。

闻名遐迩的白马泉就在寺庙的右边。白马泉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宋乾道元年诏封泉池为“渊泽侯”,被奉为神泉。

白马泉究竟神在何处呢?大家不要着急,请随我来看一看。该泉是全国独具特色的十大恒温间歇泉之一,泉水四季恒温14℃,泉水潮涌不定期,有时一日数潮,有时数日不潮。

大家面前这个的四方水潭的龙头处就是白马泉的泉眼了,潭底巨石上镌刻有龙马浮雕。潮歇时潭水非常平静,当潮来时,刹那间石刻龙嘴和龙腮处涌出泉水。潮退时,泉水一节一节下降,巨石上镌刻的龙露出腰身时,池中便传来“啼嗒啼嗒”的马蹄声,古人曾形容此情此景为“灵泉白马嘶芳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传说古时泉中有白龙,后来龙化为马腾空而出,马因迷恋此泉,常在夜晚月静时来泉边饮水,久而久之,当泉水涌动时,便像马在奔驰,故称此泉为“白马泉”。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其实,这种现象是由独特的地理因素造成的。白马泉一带属石灰岩区域,泉水下面溶洞中的气体常因压力作用而形成虹吸现象。当地下水涌入溶洞时,水位逐渐升高,导致溶洞空间越来越小,而气室中的压强却逐渐上升,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虹吸口被水冲而决口,水从洞中涌出;而水位下降时,压强变小,水往回倒流,回落时便产生了清脆的像马奔跑一样的声音。

间歇泉在世界各地并不多见,与此类似的有 美国黄石公园的“老实人泉”,乌拉圭内格罗湖畔的‘三餐泉’,我国贵州的猫跳河间歇泉和西藏昂仁县的高温间歇泉等,但仅有白马泉会发出如此独特的马蹄声,并且历史最为悠久。

好啦,各位朋友,请朝前走,我们一起继续去参观游览“双节孝牌坊”和韩家大院。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