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常考语文范文汇总(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1:47:29 页码:11
2023年高中常考语文范文汇总(精选9篇)
2023-11-18 21:47:29    小编:ZTFB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道德和伦理的规范和引导。写总结时要注意文字的简洁和清晰,言之有物,不啰嗦和冗长。总结范文中的亮点和精华,可以为我们写好一篇总结提供启示和借鉴。

高中常考语文范文汇总篇一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7、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16、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17、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18、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19、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高中常考语文范文汇总篇二

1.谨小慎微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2.寄人篱下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3.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

4.入不敷出收入不够支出。

5.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6.吞吞吐吐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7.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8.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9.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10.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11.胆战心惊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12.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13.地崩山摧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15.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多形容像野兽一样嗜杀。

16.杀人如麻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17.千呼万唤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18.切切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19.珠盘玉落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20.整衣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21.秋月春风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22.暮去朝来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23.门前冷落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

24.杜鹃啼血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25.司马青衫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26.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27.五十步笑百步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好或重的区别。

28.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9.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0.席卷天下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31.包举宇内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32.囊括四海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33.追亡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

34.因利乘便凭藉有利的形势。

35.云集响应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36.斩木揭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37.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38.同年而语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39.瓮牖绳枢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40.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高中常考语文范文汇总篇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有关高中常考文言文虚词,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安an。

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例解]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

3.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4.沛公安在?(《鸿门宴》)。

[例解]用作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

而er。

1.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例解]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例解]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例解]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例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例解]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7.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例解]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8.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解]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9.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例解]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尔er。

1.尔何知!(《殽之战》)。

2.中寿,尔墓之要拱矣!如有营,(《殽之战》)。

3.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

4.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伐檀》)。

[例解]用作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5.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

7.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例解]指示代词,相当于“此”“如此(这样)”“那”。

8.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例解]用作副词,用来修辞动词,相当“这样(地)”。

9.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

10.子路率尔而对曰:……(同上)。

11.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祭妹文》)。

1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例解]用作助词。作形容词、动词的词尾,和“然”的用法相似:相当于“的”“地”“着”。

1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例解]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而已”。

14.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例解]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同虚词“耳”的用法相同。表叙述语气,相当于“了”或不译。

夫fu。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例解]用作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或在“这”后加适当的量词。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4.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例解]用作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或在“那”后加适当的量词。

5.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

6.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问说》)。

[例解]用作助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议论或叙述的开端,称为“发语词”,也可用复音虚词“且夫”,不必译出。

7.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促织》)。

8.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问说》)。

9.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例解]用作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或“了”。

盖gai。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2.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例解]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概”推想”的意思。

3.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与妻书》)。

[例解]表示这种意思的“盖”,也有用于句中的。

4.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5.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雁荡山》)。

[例解]用作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

故gu。

1.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例解]用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是故”“以故”。

4.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史记·刺客列传》)。

5.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解]用作副词。有“从前”“故意”的意思。

何he。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例解]用作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例解]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5.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6.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例解]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8.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解]用作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9.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例解]用作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10.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11.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2.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谭嗣同》)。

[例解]“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13.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14.何以战?(《曹刿论战》)。

[例解]“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或huo。

1.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3.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例解]用作代词。有时分指它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人或物中的一部分,有时泛指某人、某物或某种情况,可译为“有人”“有的”“某人”等。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例解]用作副词。表示不敢或不能肯定,可译为“或许”、“也许”、“可能”等。

5.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察今》)。

6.蛟或浮或没。(《周处》)。

[例解]用作连词。表示两种(或以上)情况可供选择或者动作行为的交替发生,可译为“或者”“有时”。

高中常考语文范文汇总篇四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高中常考语文范文汇总篇五

前几天,回想起来很可怕。只是感冒让我尝到了什么是真的天旋地转,什么是真的苦。

很久以来,我一直远离我的疾病。我已经两三年没生病了。突然被重感冒袭击,被打得毫无防备。然而,从生病到康复的过程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一周的深夜,我突然从梦中醒来,发现我的腿酸痛,无法忍受。睁开眼看不清,头也止不住昏厥,以至于闭不上眼睛。我摸摸额头,好像有个炉子。这一切都说明我发烧了。我用力闭上眼睛,心想:“这个小问题过去了。不要大惊小怪。第二天我要去上学。”。但这该死的病毒显然不是省油的灯。它就像一个不倒翁。不管你有多讨厌它,它永远是你脚底的口香糖。我昏昏沉沉,半梦半醒,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渴望黎明。我想翻身下床,心却做不到。发烧的症状似乎越来越严重,嗓子疼。我爸妈看我情况不对,我总是活蹦乱跳的。这时,我改变了正常状态,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很快就把我送到了医院。

医院里的一系列程序让我坐回了过山车。检查完了,抽血了,开药了,皮试了,吊水了,累得完全被感冒击倒了。躺在病床上,因为头晕,睡不着。我只是用无聊的眼神看着天花板,心里却在痛骂病毒。要不是它的崇拜,我早就能做物理实验了,可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

挂水的作用只是消炎,不是退烧,所以体温计一直没有离开我的身体。39℃,39℃,5℃和40℃。我也被折磨过。对抗病毒的战斗直到周六才结束。我的体温终于恢复正常了。一个正常人回来了!

但是感冒病毒还是没有灭绝。经常感觉到。可惜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奇妙的人体也懂得从中学习。

感冒治好了,就是浪费时间。窗外,阳光依旧明媚,生机勃勃,但我仿佛看到了无数黑暗之后的黎明。前几天,我在黑暗中徘徊,大地似乎停止了跳动,但当我睁开眼睛,一切又回来了。

高中常考语文范文汇总篇六

一、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

铺天盖地势如破竹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

二、形容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

三、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万人空巷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川流不息。

四、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蔚为壮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巧夺天工锦上添花粉妆玉砌别有洞天。

五、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山明水秀高山流水白练腾空烟波浩渺。

六、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

七、说明知事晓理方面: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滴水穿石发奋图强开卷有益。

高中常考语文范文汇总篇七

今天,我们进行了第一次汉语拼音考试。题目很简单。我和身边很多同学考了100分。老师说下周还有一次学校考试。我愿意认真复习,努力取得好成绩。

第二部分:语文考试。

今天参加了学校拼音验收测试,考了80分,因为80分是满分。我好开心。这和我周日在家认真学习拼音是分不开的,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每次考试都取得好成绩。

第三条:语文考试。

今天考了拼音练习1,考了98分。有一个短语的拼音写错了。是因为我不小心,不好看。我昨晚做对了,但今天又做错了。很难过。应该不会错!

第四条:语文考试。

我昨天和今天在语文考试中得了100分。我很开心。我会继续努力,努力在每一次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五条:语文考试。

今天是语文考试,我考了95分。因为我在复合元音的大鸭蛋里写了前后鼻韵母,所以减了5分。孩子们,不要像我这样做,否则你会得低分。

高中常考语文范文汇总篇八

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2.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内市场狭小、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良港。

3.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

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1)为什么日本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因为日本所需的工业原料,特别是石油绝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许多产品的出口也经过马六甲海峡。

(2)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5.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因为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呈“饱和状态”。

6.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高科技产品。

(1)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产品在国际上占重要地位。

(2)与中国的贸易:

从中国输入: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

向中国输入:钢铁、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工业品。

7.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1)日本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沿海温带大陆架广阔,又有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海上捕捞能力强;日本沿海养殖业发达;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

8.日本的经济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9.日本的工业为什么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懒户内海沿岸?

(1)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矿产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2)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

(3)充分利用岛国多良港的优势。

(4)工业布局在沿岸可利用廉价的海运,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高中常考语文范文汇总篇九

1《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日本老师全名是藤野严九郎。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散文诗《雪》,选自他的诗歌集《野草》。

2《雷电颂》选历史剧《屈原》,作者郭沫若,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3《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作者高尔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4《五柳先生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5《马说》选自《韩愈文集》,作者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

6《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作者刘禹锡,唐朝诗人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

8《赤壁》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唐朝著名诗人,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9《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0《水调歌头》选自《东坡乐府集》,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