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5:43:13 页码:8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优秀10篇)
2023-11-19 05:43:13    小编:ZTFB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限于我们目前正在处理的事情。总结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希望下面这些范文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篇一

摘要: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机电工程是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机电工程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地成绩,为社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机电工程技术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地差距,即使是对本国而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机电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了多样化的问题,只有更好地将解决这些问题,并准确分析出机电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我国机电工程的趋势及发展现状来进行分析。

引言。

我国机电工程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好成果,但与其他机电工程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加强机电工程研发对我国工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在机电工程的发展过程之中,应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引入和研究新型技术,改善现存的技术格局,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1、机电工程发展历程及现状。

机电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电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的综合应用。机电工程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重要影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机械设备与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尤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的面世,为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立了专门的机电工程研究小组。同时,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将机电工程作为我国战略性实施策略提出来。在国内,许多大型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都对机电工程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我国机电工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机电工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特征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机械、电子、通信、光学、计算机和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已经融入到机电工程研发过程中,其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使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促进了微机电一体化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1.2、机电工程设计、分析、集成已经逐渐进入智能化时期,并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边缘学科,开始进行深入研究。

1.3、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得到重视,吸收了人工智能技术、光纤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的新思想、新技术,为机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技术,也促进了机电工程科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2、机电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在机电工程被不断推广,在各个行业都逐渐开始使用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成为机电工程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制约瓶颈。这些影响机电工程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机电工程技术性人才培养不够。

机电工程是一门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很强的学科,理所当然地就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应用技术、电子学科技术、精密仪器使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学科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胜任机电工程专业的研究和具体工作。但是因为国内教育方式的制约使得全面性人才十分缺失,即使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着力培养,但是依然不够而且也难以符合复合型需求。同时,因为机电工程专业发展迅速,经历时间比较短,所以在短期内造成培养人才的力度跟不上机电工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速度。这两方面正是造成我国机电工程人才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也为我国机电工程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问题。

2.2、机电工程技术难以满足所有行业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须要通过机电工程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因为机电工程技术的发展局限,使得有些特殊行业、领域以及一些特殊的部门或者机构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机电处理系统不够微小无法满足需要,缺乏足够的智能性,无法提供广阔的联网技术等等原因造成了很多类型的机电工程无法向社会全面推行,对社会发展速度起到了延缓作用。

2.3、社会发展对机电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从而对机电工程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简单的粗放型机电工程系统已经无法适应所有行业。对于不同的行业,机电工程系统须要因人而异,只有推出量身定制的机电工程系统才能更好更合理地适应各个行业的需求。

3、机电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工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不断推动工业、制造业等产业的技术升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尤其应重视机电工程技术的发展。机电工程的核心是电子电力技术、微电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其中,微型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更加重要。从整体来看,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趋势如下。

3.1、微型化。

蚀刻技术是半导体器件加工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我国实验室研究中,已经成功利用蚀刻技术制造出了$亚微米级%大小的微型化元件。在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微型化发展不再需要进行机械元件与控制部件的区分,而能够实现机械元件与电子零件的完全融合,尤其是_xa、执行结构、传感器等关键部位的'集成,能够不断缩小我国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体积,突破我国目前的机电工程的产品特点。目前,我国引进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微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几何尺寸越来越小,且逐渐朝着微米级和纳米级发展。例如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产品、通讯产品中,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灵敏度高、能耗低等优点,在各行业、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我国仍然面临着超精密技术、微机械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和问题,加大研发技术,争取尽早突破关键性技术难题。

3.2、网路化。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普及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色,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成为各个行业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的有效办法。我国机电工程在各个行业的使用情况也必须和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各个行业服务,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工程将网络技术应用到自己领域中来可以提升机电工程的工作性能,还能通过网络技术监督机电工程系统的运作情况,从而有效提高机电工程在日常运作中的安全性能,帮助机电工程朝着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前进。

3.3、智能化。

随着机电工程今后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是最主要的方向之一,也是我国机电工程满足更多行业需求的必要条件。机电工程智能化是指对机械本身行为进行的一系列描述,其中主要包括自动决策系统、自动进行思维逻辑换算等等。和传统的机电工程相比,智能化机电工程的发展和建立可以更加快捷地通过机电工程自身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的使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目前,我国智能机电工程使用较多的有各种智能机器人和一些新型的自动清洁技术等。智能机电工程的大面积推广将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3.4、集中监控化。

在机电工程设计中,集中监控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促进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集中监控技术有利于加强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管理,相对于传统的机电设备控制系统而言,集中监控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系统各部分功能的统一性;管理时,以中央监控系统为中心,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管理,当系统的某一部分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排除。在机电工程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因此,应加强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完善机电设备的应用及维护,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使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朝着集中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3.5、plc技术。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于自动化实时控制的数位逻辑控制器,主要具有逻辑控制、数字量智能系统控制、数据采、模拟量闭环控制及监控功能,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在plc技术出现之前,一般要采用成千上万的计数器和继电器,才能组成具有同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随着plc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经过编程能够以可编程控制器模块来取代这些大型的装置。plc技术系统程序不断发展和完善,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编程适合自身需求的程序,以满足不同行业的生产要求。目前,我国机电工程设计中,plc都具有a/d、d/a算术功能和转换功能,形成了一个模拟量闭环控制系统。在机电设备的速度控制和运动控制方面,plc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高速脉冲输出及接收功能,且配备了相应的传感器和伺服设备。plc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数字量智能控制,在可编程序终端设备联系应用中,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及显示,方便设备管理人员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以plc的自检信号来实现对机电工程系统的监控。同时,plc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较强通信功能,从而实现了顺序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闭环过程控制和通信联网等基本使用功能的需求。

结束语。

机电工程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地成绩,为社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机电工程技术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地差距,即使是对本国而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机电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了多样化的问题,只有更好地将解决这些问题,并准确分析出机电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篇二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很多技术得到更加成熟的提升,并且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基础上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下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切,因此需要计算机专业在原有教育基础上逐渐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创新实践教学理念。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计算机教育中非常重视的内容,同时计算机实践教学需要在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上进行教育,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需要明确掌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到计算机学习的内容,不断创新优化计算机教学的理念,在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改革方面更好的进行优化与创新。在学生刚刚接触到计算机专业学习期间,积极引进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技术,教师在教育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开展高端的计算机教育讲座,主动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对本专业的全面认识,根据实际创新的案例进行具体的教学,帮助学生清晰的掌握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上的创新,提升学生在优化创新上的能力,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超高的热情,不断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创新课程设计以及体系优化。

在进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教学体系具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提升。在这样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教学课程以及教学体系的需要进行创新,提升在课程教育改革方面的基本力度,还需要制订与学生学习相符的教学计划,更好的突出创新型人才教育的目的,教学体系的改善是优化教学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高素质以及高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体系的优化,是计算机专业在改革上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创新型教育人才中的教学重点。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育上需要重视计算机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型教学。

1.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要求下,首先需要做的是制订更合理的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其中的教学创新,在人才的培养上需要进行创新,在教学的知识与手段上进行创新,保证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进行更好的提升。根据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需要制订适当的教学标准,更加合理科学的进行教育,将知识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等进行更好的协调,更加合理的制订专业性的教学计划,重视教育上的协调,提升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上的技能以及素质方面的培养,重视教学目标的优化与创新,更好的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改善教学课程的配置。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需要根据计算机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课程方面进行更好的课程优化与配置,在合理的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的需要,创新教学的理念,制订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对于计算机教学的培养首先在于课程上的优化,对于专业课程教育与普通课程教育上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教学实验的需要进行协调的划分,不断改善教学课程的配置。

3.明确计算机专业教学导向。

对于学生而言进行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主要的目的是更好的进行就业,因此在教育上需要明确教学的导向,坚持以就业为教育的基本方向,时刻掌握市场的变化,坚持做到顺应市场需要,及时改善教育的要求。根据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更新等要求,明确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导向,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教学的优化设置。

三、做好产学研究教育方式。

对于产学研究这方面,主要是针对当下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方式展开,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主要是顺应现在的人才短缺形式,这样的教学形式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化的教学平台,更好的实现教学上的创新。首先是在合作的平台上,利用这种优化渠道更好的利用企业的设备,帮助学生实现实践,同时根据企业在技术的创新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能很好的解决企业在人才短缺上的问题,这样能够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利益均衡,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其次是在导师的教育制度改善上,学生根据兴趣进行专业的选择,建立专业的教育合作小组,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展开科学研究,进行专业的科学指导,更好的维护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为了更好的实现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需要进行具体的教育改善,针对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何丽,华斌,刘军.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5-9.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篇三

(一)经济学关于销售收入实现的层次。

销售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经营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会计准则一收入》,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的销售过程是企业货币资本循环过程的一个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将企业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描述为:/———生产资料货币资本—商品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劳动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销售收入的获得过程是商品价值形成、增值和实现过程的统一。“销售收入的实现过程”与“销售收入的实现”在经济学上是有差别的。实现过程是指企业投入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通过生产过程将其转变为产品;企业为产品寻找市场和用户,进行营销;发送产品完成销售并取得债权,直到最终收到货款的全过程。只要销售收入尚未到达终点,销售收入就仍然处于实现过程之中。只有当销售收入实现过程到达终点(即收回全部货款),才是真正的销售收入的实现。由于销售收入的获得是一个过程,因此,销售收入在获取过程中可以分为三种形态:(1)处于产品形态的销售收入。指产品尚未发出,市场交换行为没有发生之前的销售收入。(2)处于债权形态的销售收入。指市场交换行为已经发生,并己获得了索取货款权利的销售收入。(3)处于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指真正获得了货币资金的销售收入。经济活动完成程度的不同,体现了销售收入成熟程度的不同,也就是销售收入质量的高低。将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与销售收入的实现过程结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并体会到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过程贯穿于企业资本循环过程之中。其中,处于最终的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成熟程度最高,它是经济活动完成的最终表现;处于债权形态的销售收入还需要完成收帐活动才能转化为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处于产品形态的销售收入还需要完成必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才能被转化为债权形态的销售收入。销售收入的质量就是指某种存在形态的销售收入与它在经济上得以最终实现之间的联系程度。

(二)经济学关于收入的确认。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销售收入在其刚刚形成(产品完成)时,由于其质量层次低,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与它在经济上的最终实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这时我们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确认与计量,而使其仍然以成本的形态存在着。当销售收入质量提高到一定的层次,伴随于产品价值的不断增值,以及各种后续费用的明晰化和风险的弱化,这时我们就有必要对销售收入进行确认和计量。销售收入形态的变化及其成熟程度由低到高的过程为:产品形态销售收入一债权形态销售收入一货币形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所体现的经营成果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大小,同样也体现在质量的高低上。因此,销售收入的确认不仅要确认数量,同时也需要确认其质量,其质和量必须同时并重。销售收入的确认,是指将处于某种存在形态和某种质量层次的销售收入在账簿中加以记录及在财务报告加以反映和披露的财务行为。人们常用“实现原则”来决定应确认的销售收入。经济学意义上的“实现”,就是指经济上的“真正实现”,即只有当货币资金真正完成了它的整个循环过程,才被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在商品变为货币资金时被确认的销售收入叫做“已实现的销售收入”,也就是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

二、会计学中关于收入的实现和确认的理论,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的启示。

(一)会计学的收入确认原则。

收入确认在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在收益信息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目标和会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批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报表提供者利用收入确认进行利润操纵和报表粉饰。传统会计的收入确认标准在会计理论上称为收入实现原则或收入确认原则,它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经济环境,它与经济学关于收入确认的理论是一致的。在当时的环境下,经济活动极为单一,绝大部分市场交易是钱货两清的一次性买卖行为。或者说,交易要么不发生,要么就一次性发生完成,与交易对象(商品)有关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也是一次性完成的,这样收入实现的时点比较容易甄别、确定。因此,传统收入实现原则强调,只有在收入的赚取过程已经完成、且收入是己实现(收到现金)或可实现(有收取现金的法定权利)时,才在账面上确认收入。当时,国际上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规定,对收入的确认除了必须符合确认的一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外,还应满足:已实现或可实现;己取得;收益过程基本完成。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不断创新各种为顾客降低风险的交易活动,如分期收款销售、售后回购、售后回租、期权期货等。在交易创新下,各项活动很少是一次性行为,大部分交易活动都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甚至商品的交付、货款的清收也是逐期的,不再像传统交易下者的风险提高。这样,传统的收入实现原则难以合理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会计界开始提出新收入和交易活动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而易于辨认。同时,购买者承担的风险降低,而商品销售的收入确认标准。1982年颁布和1993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认为会计学意义上的“实现”,也就是会计准则中规定的销售收入实现的标志。即销售已经形成,并满足了一定的确认条件:(1)如产品已经交付,劳务已经提供,销售方己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者;(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售出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就可以而且应该被确认为销售收入,而不论它在经济上是否己得到了真正的实现。用这种观点确认的销售收入,我们可以把它称作“已确认的销售收入”。由此可见,会计学上“已确认的销售收入”分为两种类型收入:一种是“可实现的销售收入”,包括债权形态和产品形态的销售收入;另一种是“已实现的收入”,指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从销售收入质量的角度来讲,“可实现的销售收入”是一种在会计上予以确认,但在经济学上还未真正实现的收入。它的质量层次低于“已实现的销售收入”。会计学关于收入的确认,其优点在于:可以全面、及时、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缺点是企业的销售收入成为具有不同质量层次销售收入的混合体;重视了销售收入的数量,忽视了其质量,从而影响了对企业业绩的正确评价。就已确认的销售收入来计算本期损益,必然要超前交纳税金,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还有可能会虚增销售收入。如果公司销售的产品质量、规格有问题,发生销售退货,这时该笔已确认的销售收入就构成了虚增的销售收入,依据它去计算公司损益,就会虚增利润;即使没有退货,上述收入不是虚增的销售收入,在未到达“已实现的销售收入”的层次时,依据它计算本期损益也会导致公司利润超前体现。

(二)经济学相关理论对会计收入确认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依据收入准则确认的收入,对于销售收入的数量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对于质量的把握则更多是依靠会计人员对经济事项的职业判断,而准则中对收入的确认标准又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实务操作中难免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笔者认为,通过经济学关于收入确认的原则较为谨慎,对会计学中关于收入的确定也有一定的启发性:会计人员有必要对销售收入的质量层次进行区分,以求更为客观、贴切地刻画和表现企业经营的原貌。具体的改进操作方法为: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总账账户下增设两个二级账户,即“己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可实现的销售收入”,用以分别核算上述两个质基层次的销售收入,并同时在会计报表中列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真实、全面、及时地提供销售收入的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科学性。

三、会计学中关于收入确认的方法以及方法的改进。

(一)会计学中关于收入确认的方法。

收入确认的核心问题是收入何时确认的问题,解决收入何时确认的一个前提是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基础,对此通常有两种选择:

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足以现金收到为标准来确认收入,以现金付出为标准确认费用。在收付实现制下,所有收到的现金都作为本期收入,所有现金支出都作为本期费用。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纯粹的收付实现制是不存在的,实际应用的.是一种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即在遵循按现金收入来确认收入,现金支出来确认费用的总体原则之下,对其它一些事项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加以确认。

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与否作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是现代财务会计的三大支柱之一,正因为有了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确认中大量的应收、应付、预提、待摊项目才会存在,大量的估计判断程序才能得到应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的基础,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财务会计确认的基本原则。

(二)会计学中关于收入确认方法的改进。

权责发生制取代收付实现制成为收入确认的重要基础后,仍然受到一些会计学者的批评:其一,权责发生制的最大缺点是面向过去,其所确认的收入和费用都是已实现的收入和己发生的费用,这样确认的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不具有相关性;其二,权责发生制不能直接取得有关企业过去和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净收益的计算并不考虑现金收付的时间;其三,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将不可避免地运用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程序,这就难免使会计确认和损益计量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作为决策的依据不太可靠。因此,一些会计学家提出了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是基于可能的现金流量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并确定净收益的。在现金流动制下,净收益的确定采用盘存法,即净收益是前后两期净资产的变动额,期未持有的净资产被视为虚拟的现金流入,期初的净资产被视为虚拟的现金流出,二者比较相当于当期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对比,其差额(虚拟的现金净流量)就是当期所取得的净收益。可见,现金流动制体现了“资产负债表重心说”。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现金流动制是与不同的经济环境相对应的,收付实现制适应于早期商品买卖为主、商业信用不发达的经济环境,权责发生制则适应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而现金流动制则更适合金融活动充分发展的金融社会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因此,我们在确定收入确认的基础时,必须联系具体的经济环境。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商业信用仍普遍存在,金融活动和知识经济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工业仍是最主要的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权责发生制仍将是收入确认的主要基础。同时,为了适应日渐增多的交易创新,还应该结合采用现金流动制,对知识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加以确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篇四

摘要:《秘书心理学》作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文秘专业领班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基础,也是关键。基于领班人才的培养需要,对《秘书心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践后效果明显,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老师的自身职业发展。同时发现,由于是初次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仔细分析,从加强小组学习的监督、改进课堂展示的内容和方式等四个方面加以提升和完善,使课程教学完成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的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领班岗位人才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贯彻落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体现了立足21世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完全符合企业用人的需求。课程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秘书心理学》作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文秘专业领班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基础,也是关键。基于领班人才的培养需要,对《秘书心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践后,学生反响很大。

一、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原因。

(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生毕业后就业的主要是面向企业,企业对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不是很满意,有一企业办公室主任曾说企业要的人学校培养不出来,而学校辛苦培养出来的人又不是企业所需要的。学校没有错,企业也没有错。错在教育和需求的错位。譬如,企业很重视员工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还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企业有时宁愿录用有一定学习能力、认同企业文化和有较好职业道德素养的人,也不愿录取只有分数没有学习能力、没有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技能、技术是短期内可以培养起来的,但是职业道德素养是难以短时培养的[1]。

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还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等都是要通过课程学习日积月累完成的。但目前大多数高职生在校学习具有滞后性和有限性的特点,重视记忆性的`知识或是纯粹的技能型操作,往往忽略对理论知识的积淀和对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任何一门课程都有意识、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协调沟通、热爱工作和忠诚单位等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达到企业所需的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同时还拥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各方面的素质。

(二)高职生目前学习特点。

用人单位对员工需求很明确,但是对于高职生来说,却有点目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与做法。他们在学习方面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重实操,轻理论。

高职生往往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而喜欢学习技能和技术即动手操作。因为不重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就容易导致专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阻滞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思永远都是行的高标。

2.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足。

在对历年高职生自我成长分析报告研究中发现学生存在一个共性:高中或初中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学习成绩下降明显,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厚,往往是为了“考上大学生活就很幸福了,不用再辛苦读书,想干什幺就干什幺”的天堂生活才苦撑着学习的。主动自觉去学习得很少。同时,经多次对高职生的课外书籍阅读量进行的调查,学生生均阅读书籍每年不超过3本,部分学生甚至没有踏进过图书馆,没有借过一本书。

3.学习意识淡薄,自学能力较弱。

受长期的学习模式“老师要求怎幺做就怎幺做,上课老师说学生记,然后不断地去背诵、去做练习应付考试”影响,学生自己通常不会找重点,也难以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更不要说是解决问题了。到了大学后沿袭旧的学习模式,自己拿到教材基本上是不预习或是自学的。

4.探究学习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高职生之所以就读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于学习成绩不良,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学能力弱,学习动力不足造成的。大部分学生几乎不会问诸如“为什幺是这样”、“为什幺要这样做”等的问题,而且由于知识储备贫乏,学习的迁移能力也较差,创新能力就难以养成。

5.自控不足,惰性十足。

90后的大学生,见多识广,手机不离手,网络不能断,身上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懒”。学生经常会说:“不是不会干,而是不想干。”平时学习中,几乎是不预习、不思考、不复习。等到考试到了,临时抱佛脚,匆忙背考点以应对。手机管理目前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学生是难以自控的,只能依赖外界的监督与控制。

(三)教学环境。

目前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为严峻的对手是“手机和电脑”。

一方面,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只要网上一搜,基本上想要什幺就能够找到什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在不断扩大。

另外一方面,手机功能大增,大有取代电脑之趋势。现在手机有交流功能、游戏功能、阅读功能、聊天功能、搜索功能、记事功能、拍照录像等众多功能。高职生因为在中学阶段受高考限制、家长和老师管制,使用手机和电脑少。一上大学,学生买的手机都是智能机为主,加上校园网络信号都很畅通,q天、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小说则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学生一下课往往马上打开手机,聊天、玩游戏、看视频、看小说比比皆是。师生间、同学间不再有亲密的交谈或是交流。有的甚至是上课都控制不住而掏出手机玩的。

(四)课堂教学。

一方面,网络资源丰富了教师的备课资源,减轻了备课压力,另一方面,受考核和奖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师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变得淡漠。再者,目前很多学校很多课程开展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等的教学方式,但受专业和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硬软件影响,很多专业很多课程还是难以采用的。满堂灌还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主流,老师习惯了自己讲、自己说,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讲、记老师说。按本宣科,师生习惯,师生皆大欢喜。最后,由于手机的普遍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减弱。课堂教学成为了一个固定的程式,学生现实人际沟通能力没有提升反而下降。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篇五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使用计算机,而计算机专业是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课程,是技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放,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创新。本文对技工学校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育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创新教育。

0、引言。

在技工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偏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掌握,有针对性地对技工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应该要注重实践性、参与性,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只是一味地强调要从逻辑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如果对技工学校学生太多限制,反而对其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新时期必须要加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专业是技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专业,同时,计算机本身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工具,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新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和各种媒体平台的应用使得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专业教学变得更便捷、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教材还比较单一,当前很多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单一的大纲教材,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另外,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变。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促使教学模式也应该要相应地发生转变,尤其是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专业教学注重实践教育,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为实践教育提供帮助,在新时期也应该要结合互联网平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策略。

(一)加强创新意识的应用。

在技工学校教育过程中,创新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对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知识传输方式,单纯地给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主体性的考虑不够。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认识,借助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创新,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师明确自己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技术手段,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与支持,同时多媒体技术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体现。具体说来,多媒体技术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整合传统和现代的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制定教学大纲,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从而为该课程教育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比如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程序编写和调试,都要在计算机上完成,计算机程序语言类别较多,学生对这些语言的区分不清楚,很容易导致编程时出现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借助多媒体设备和软件,对各种编程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以生动、形象的图表形式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各种深奥的知识的理解。第二,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全面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是一个实践教育的过程,在各个国家都是重点工科专业,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技工学校可以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经验,构建在线教育平台,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通过设计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进行结合,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频繁,也能逐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转型。同时,通过学校之间的合作,也能实现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便于学生开拓视野,比如计算机应用开发理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解,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三)注重实践教育。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实践教育,要将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教育效率更高。比如先在课堂上提出关于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方面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分析和理解,然后教师对这个课题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反复思考,再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和练习。另外,要结合职业要求,对技工学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教师要及时掌握社会动态,了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企业的应用需求等,并且遵循计算机科学内的本质规律,体现技工学校教育的特色,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学生可以加强对各种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学习,从而满足企业的应用需求,确保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结构能够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技工学校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很强,而且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技工学校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引导学生加强对各种知识点的理解,并且要学会自主思考问题,成为复合型、专业型人才,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2]于长华.强化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篇六

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儿教学中,幼儿还没有形成学习的思维,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存在着极大的乐趣,他们爱玩、喜欢游戏,如果不加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会使幼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游戏教育通过实践证明,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特点,在幼儿教育阶段利用游戏教育更好地指引幼儿教学。要结合幼儿特点选择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措施与游戏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推进幼儿教育顺利开展和提高教育实效性创造条件。

一、结合幼儿特点科学选择游戏教育形式。

有效有趣的游戏形式,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需求和性格特点,这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幼儿教学活动中来,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的应该结合幼儿兴趣、幼儿教育内容考虑:一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兴趣,选择和制定幼儿感兴趣的、喜欢的游戏形式。对于幼儿教学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开展教育教学的起点,要根据他们的兴趣来选择游戏形式,满足他们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幼儿学习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错误的教学方式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甚至导致他们学习走神、态度不佳,从而产生哭闹等影响。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制定科学的游戏形式,根据幼儿的个性正确运用游戏形式,增强游戏的可行性、趣味性,激励幼儿学习,让他们在独立作战和朋友相互帮助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二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内容,选择和制定与教育内容相符合的游戏形式。在幼儿教学中开展游戏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幼儿教学阶段他们学习的内容有限,更多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要根据他们学习内容选择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游戏形式。比如,在幼儿学习识字过程中,可以与画画结合起来,开展画图与看图识字比赛的游戏,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易画的内容筛选出来,在其中再加入举手竞猜等方式,通过这类游戏形式来引导和助推幼儿更好地学习。

二、结合幼儿兴趣不断调整游戏教学内容。

幼儿教学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尤其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主要以拼音、简单数学加减、画画和跳舞等项目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没有限制。要根据每个地区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调整幼儿教育内容,从而调整游戏教学内容。在幼儿游戏教育中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游戏教学目标,高度重视游戏作用的基础上,促进游戏与幼儿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提高游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一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教学目标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分解教学内容,明确幼儿游戏教育目标,立足于幼儿个性发展和喜好来对传统游戏项目进行创新,促进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提高游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执行效果。二是要通过游戏教学来丰富幼儿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将幼儿难以掌握的内容穿插进去,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要深入研究幼儿阶段的学习内容,选择多样性、趣味性和变化性的教学内容,根据幼儿喜好不断调整游戏教学内容,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入深的原则,合理安排游戏教学项目与内容。其中,要促进个人游戏项目与团队作战游戏项目结合,通过个人游戏项目培养幼儿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团队作战游戏项目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对幼儿教学对象分层提高针对性。

要明确游戏教育对象,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特点,分层制定幼儿游戏活动,提高游戏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提高幼儿游戏教育的针对性,必须明确教学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小中大班幼儿在学习思维上会呈现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分层次制定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首先,要对幼儿进一步进行分层,明确各个阶段幼儿的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基于幼儿需求不断调整游戏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在设计游戏活动中也要考虑课堂纪律与可行性,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其次,要把握好游戏教育的性质,作为教学方式它被赋予了特殊性,要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戏项目,结合幼儿应变能力、思考能力与学习兴趣来合理编制游戏,并根据幼儿的现实需求不断修改游戏活动。最后,要分层次制定差异化的游戏教学活动。比如当前我国幼儿家长及其部分教师存在着教学误区,认为早重视教育对幼儿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幼儿阶段开展大量的学习活动,反而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正确区别对待这种现象,以培养幼儿健康人格、发展个性为目标,结合幼儿特长和兴趣去分小组开展游戏活动,从而通过层次化活动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四、结语。

游戏教育通过实践证明,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幼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思维,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存在着极大的乐趣,他们爱玩、喜欢游戏,好奇心重。因此,要充分利用他们这些特点,结合幼儿特点选择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措施与游戏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推进幼儿教育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华。幼儿习惯养成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2014(28)。

[2]刘晶晶。浅议综合室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j].群文天地,2014(08)。

文档为doc格式。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篇七

摘要:“web应用开发”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实践环节尤为重要。通过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并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在选取实践项目时充分突出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以医药类信息系统为主线,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实践深入了解具体业务领域,为从事医药信息化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web应用开发;实践教学;教学改革;项目驱动;学科竞赛。

1引言。

“web应用开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核心在于通过所学知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web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并且在提升能力的同时能够突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将web开发技术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24课时,实验课时为24课时。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静态网页制作技术html、css和javascript和动态网站开发技术jsp、servlet和jdbc,要求学生熟悉web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b/s系统。该课程的前驱课程包括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应用开发类基础课。“web应用开发”课程的实践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如何结合学校的医药特色,对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充分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web应用开发”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了不断优化和调整,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和实践,并与相关学科竞赛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真实项目的引导下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并了解所学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2.1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

标记时,要求:在“本草纲目”文字上方插入一张banner图片,图片路径为“images/”,图片居中显示;在水平线的下方插入一张书籍封面图片,图片路径为“images/”,图片居中显示,图片边框宽度为1像素,替换文本为“本草纲目”;在网页的最下方插入一张“立即购买”图片,图片居中显示,图片路径为“images/”。通过一系列小任务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分解,并结合实例演示对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在实验课中,基于实验项目“杏林网校”布置一道类似的实验练习题,例如与上述教学实例对应的实验练习题为:请为“杏林网校”设计一个“查看课程基本信息”页面,要求显示如下内容:课程名称、讲师名称、课程图片、课程简介。通过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将一个完整项目分割为一系列小的知识单元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和实验环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真正实施“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此外,在“web应用开发”课程中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通常从课程的最后两次实验课开始,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个基于b/s的web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学生3-5人一组,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最后整合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项目。在整个过程中进行两次项目检查,第一次主要检查小组分工及界面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第二次主要检查功能完成情况,期末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答辩。同时对课程考核进行适当改革,课程设计项目的开发与答辩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此外,平时实验成绩和课堂表现占20%,末考成绩占40%。通过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2学科竞赛引导式教学。

学科竞赛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对于计算机类专业而言,积极参与各项学科竞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多计算机类学科竞赛的赛题都源于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竞赛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5-6]。对于“web应用开发”课程而言,可以建议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命题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软件服务外包大赛)等学科竞赛,通过学科竞赛引导教学并改善教学。如果学生组队参加这些学科竞赛,可采用参赛项目来取代课程设计,如果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以上,则给予该团队所有成员“课程设计”分40分满分。通过这些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情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历年的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赛题中,有部分赛题完全可以作为“web应用开发”课程设计项目,例如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赛题招聘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赛题医疗保健类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由博彦科技命题)、办公用品网上商城(由东软集团命题),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赛题企业大学e-learning培训及管理系统(由博彦科技命题)、办公自动化系统(由海康软件命题),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赛题互联网学习社区(由智翔集团命题)、在线考试系统(由智翔集团命题),20(第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服务外包大赛赛题b2c网上商城系统等,都是非常好的课程实验和实训项目。以20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赛题“医疗保健类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为例,该题的命题企业是博彦科技。在赛题中给出了较为完整的“背景说明”和“项目说明”,要求结合医药企业(行业)的特点和优势,为虚拟的“宁州医药”公司提供一套传统医药流通企业突围电商的解决方案,实现包括商品展示、站内搜索、商品管理、营销推广、广告投放、订单管理、信息发布、内容管理、账户管理、用户中心、系统管理和统计报表等功能,赛题要求采用javaee开发技术,b/s架构,mysql数据库等技术和产品,并充分考虑性能、可扩展性、可用性等非功能属性。该赛题项目需求明确,学生可以运用“web应用开发”课程所学知识完成项目的研发工作,并在实现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参加竞赛,提升综合能力。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系统功能、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角度对项目进行深入剖析,探寻创新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提高学生项目实践开发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3结束语。

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体现特色的实验项目对于医药类、农林类等高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实践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避免出现同质化,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相关业务领域的行业背景和知识,为将来从事这些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奠定基础。此外,采用项目驱动式和学科竞赛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及时消化和理解所学知识并掌握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2]沈维政,苏中滨,赵洁.项目驱动教学法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66-67.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篇八

自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以来,对我国基础教师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有了新的提升。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首次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小学音乐教师项目的培训任务,作为负责该项目教学的骨干教师,作者着重对培训课程体系设计进行研究与总结,以提升今后音乐教师培训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一、培训主题确定。

该项目由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培训学院负责组织实施,作为项目的参与者,按照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调动和有效整合优质培训资源,项目组成员多次赴西安市区周边及陕西省各地区县与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座谈调研,重点了解当前陕西省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以及在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广泛征求“国培计划”培训专家、省市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的意见,最终将本次培训主题设计为“基础教育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全省小学音乐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培训目标定位。

本次培训以提升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和从教能力为核心,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成为能够发挥辐射作用的学科带头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培训前数据统计,本次参训学员年龄集中在30~40岁,30岁以下有15%,40岁以上有4%,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占到40%,大部分教师是通过函授学习或其他性质的考试得到提高自身学历的目的。针对本次参训音乐教师的基本情况,我们制定出三方面具体目标,以体现“国培计划”培训课堂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针对性。一是通过新课标模块帮助参训教师理解掌握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明确小学音乐学科的新课程培养目标;二是通过音乐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促进参训教师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三是通过专家讲座、名校观摩、主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方法,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熟悉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指导等方面的科学规范和教学方式,从而帮助提升参训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课程设置。

在前期项目调研中了解到,西安市区及周边学校40%以上教师参加过国家级培训,而只有不到20%的区县音乐教师参加过省级形式的培训,另外大部分区县农村教师没有参加过省级或省级以上的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同时,我们也获悉多数农村音乐教师认为目前农村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研意识薄弱,缺乏专家引领;最感兴趣的培训主题为“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和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因此,根据“国培计划”(2014)培训要求及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培计划课程标准,按照“遵循规律,按需施训”的原则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构建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多层次培训体系。本期培训共在三个维度设置十一个模块开设了十七门课程。

四、培训团队与培训方式。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注重优化教师资源,遴选近几年教学工作业绩突出,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担任“国培”授课教师,组成专门的培训教学团队。授课教师中有“国培计划”音乐学科首席专家,有“国家特级教师”,有省市教研员、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师范院校教授等,力求全方位多层次不同角度优化师资结构,保证培训课程与培训教学的一致性和各位主讲教师课程之间的逻辑性,为本次“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实效性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质量保障。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以及教学时数的限制,在不断推进培训模式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专家引领授课、现场观摩研讨、实践技能训练等多种培训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课例为载体,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研讨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切实改进培训教学组织方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先开展面授课程,凸显专家的引领作用,为了保证讲授内容的系统连贯,由学员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作好记录,但面授课程在课堂上一般不与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培训团队组织参训学员深入名校实地观摩不同形式、不同特色的小学音乐优质课、常态课以及学员的实践展示课,同时,参训学员与专家团队共同参与课程设计、说课、评课、案例分析,将观摩考察与互动实践相结合,进行主题研修与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加强学员的演唱演奏舞蹈等基本功训练,提升参训学员音乐专业技能与教学实践能力。

陕西电大在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强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首批“国培计划”培训任务中我们注重考虑参训教师的专业现实和成长需求以及教学实际情况,以有效提升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为核心,构建合理科学课程体系,顺利完成为期10天计划60课时的培训任务,培训结束后收到学员的整体满意度测评达96%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篇九

摘要: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人们的思想上、法制上、软硬件上及安全措施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研究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通过财政部认可的软件就有40多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再加上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更是不胜枚举。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还很低,约80%的企业还处在手工记账阶段的实际情况下,这就迫切要求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从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单位的经验教训及将要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来看,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充分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尚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性。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二)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近几年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电算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另外,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例如成都某公司计算机被盗,内存价值百万元的资料而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该公司的损失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四)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但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五)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制度没有作相应的修改。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大多数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软件使用上,财务会计制度的滞后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六)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而我国财务软件还不具备有多国语言、多种货币处理能力,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会计软件不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七)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偏低。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二、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及理论认识。

会计电算化,顾名思义就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们应当而且是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并与市场细分相结合。

财务软件协议可以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譬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使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以被识别、被接受,这样不同软件系统下的数据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作处理,这样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使不同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建议按农业、工业、商业、外贸、金融、行政机关、科研单位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

(三)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安全要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

在财务软件中增加安全功能,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及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会计电算化软件各层数据处理应层层设防,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操作人员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在系统中应建立起操作日志,记录所有人员对系统所做的操作,包括操作的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依据操作日志所提供的线索,对有关人员进行核查。为了防止病毒的侵袭,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不能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来的软盘要先进行病毒检测,方可在计算机中使用,在计算机中装入防病毒软件,这样在开机时进行时实控制,对硬盘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并杀死病毒;定期备份数据和文件;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等。此外,要建立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黑病毒的侵入,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采用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防护措施,将非法用户拒之网络之外,面对重要商业秘密泄密的问题,可以对软件的重要信息采用加密技术,以防重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

(四)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还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工作,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同时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即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或不一致。前一种情况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后一种情况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五)建立一致的会计电算化协议。

应由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企业管理电算化软件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有效应用系统,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数据的共享。

(六)使系统开放并使软件具有国际水准。

这就要加强自身软件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从我国会计文化的传统出发,兼顾西方会计文化,开发出适应全球范围的会计软件。

(七)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施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有效的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复杂而又枯燥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使会计的两个主要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等等。

但如果我们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上诉问题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实践中的作用和发展;如果重视并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更远层次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爱亚。谈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j]。财务与会计,2003,5。

2毕树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9。

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燕惠兰。经济信息概论[m]。成都:西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5黄正端。会计信息系统[m]。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2004。

6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袁树民。电算化会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医院领导的改革论文范文通用篇十

在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中,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不够清晰导致地方政府、企业等钻空子侵占土地的现象比比皆是,要想解决这样的现实困境,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健全农村土地产权责任体系,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由村内所有农户建立农户集体组织,农村土地的变更等情况必须经由农户集体组织商议通过后实施,这样就可有效避免由地方政府或村委会对土地的擅自处置,有利于肃清农村土地管理的“灰色地带”。第二,对土地的收益分配方面要做到透明化,包括程序、过程、方案的透明化,农民享有土地收益过程的知情权。第三,国家应当通过立法来约束地方政府在农村的征地行为,改变由于政府垄断土地市场造成的土地收入不平等的局面,允许不同所有制的土地进入到土地市场,在法律的框架内减少审批环节,明确农民对土地产品的权利,通过多主体的土地供应来逐步消除城市和农村在土地收益分配方面的差距。

2.2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改革。

在我国,出于国家性质和国情方面的考虑,仿照国外将农村土地彻底私有化的做法并不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户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并使农村土地市场更有活力,可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方面尝试改革。具体来说,要延长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年限,除了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对公共用地的征用外,农民承包的.耕地和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可永久归农户所有,允许农村用地的使用权进行交易、出租、入股、抵押和出售等,不仅能够形成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长期行为,而且还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促进农业生产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提高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2.3合理征收土地使用税和房地产交易税。

在明确农村土地产权责任和延长土地使用权限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势必受到影响,为稳定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可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和房地产交易税的方式来代替从前土地出让金等各种收费。在土地使用税和房地产交易税征收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科学统筹,秉着公平、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采用高收入者多征,占地过多、房产面积过大者多征,低收入者少征的方式,既稳定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

2.4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制度。

要消除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收益差距,并协调好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之间的关系,就要在制度的层面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将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基本农田、工矿用地都纳入到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范围之内,对用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和增量控制。具体来说,首先,要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决策的实施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接受社会的监督;其次,明确不同区域土地的用途,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产权登记制度,设定红线,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对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基本农田等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用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不合理之处很多,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相信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一定会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