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寺庙义工安全协议书 寺庙义工注意事项(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19:10:08 页码:12
寺庙义工安全协议书 寺庙义工注意事项(9篇)
2023-01-14 19:10:08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寺庙义工安全协议书(精)一

进寺首先是天王殿,为“灵隐三殿”之一。天王殿上的“威镇三洲”匾额,古代神话中的四洲为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而名。

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进天王殿正中佛龛里坐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正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两边为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弥勒佛后壁佛龛里站着手执金刚杵的韦驮菩萨,韦驮佛像造型端庄,由独块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过天王殿为庭院,院中古木参天,正面是大雄宝殿,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

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

天王殿后是主殿——大雄宝殿,是一座单层重檐的三叠建筑,高达三十多米,雄伟庄重。八方各地的游客、香客几乎将大雄宝殿前的平地站满,灵隐寺真不愧为全国十大寺庙之一,香火如此旺盛。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灵隐寺处处透露着江南文化与佛教文化。

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据说建于公元969年。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贴金木雕像,由香樟木雕塑而成,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整尊佛像是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释迦牟尼佛端坐莲台,心心相印,面白发蓝,体态丰盈,慈祥和蔼,高二十米,金光灿烂;侧立二十诸天、护法两班;后趺十二圆觉,似有心丹。

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旋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两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二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叫天盖。整体大气宏伟,震慑人心,充满感化力量。

寺庙义工安全协议书(精)二

各位游客“湖山昼明寺,明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灵隐寺。灵隐寺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叫慧理。见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一时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前面。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那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云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28年,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同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之间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的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300多年来,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从看天王殿前两座经幢,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遗物,宋时由迎珊移置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活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志物,作为镇邪祈福之用,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殿内参观。

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在当时的地位。可惜后来,灵隐寺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边有东西禅室、碑室、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建筑。实现了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的梦想。

讲解八 天王殿 (2分10秒)

请大家抬头看,在天王殿上有“威镇三洲”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驮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故名。

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皆大欢喜”的弥勒木雕像,只见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他正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的财神,他用宝幢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手缠龙绳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的首领,众龙必须“顺从”于他。这四位威武凛然的四天王不仅是佛法的守护神,也充当了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背面是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各位游客,汉化的韦驮菩萨在中国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柱地。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果韦驮像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里为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握杵拄地的,则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内韦驮的姿势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

讲解九 大雄宝殿(4分5秒)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是清宣统二年修建的。是座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这块“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雄宝殿”扁是书堂泰斗,原西泠社长沙孟海书写。

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的金塔,它八面九层,上面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它与天王殿门前的两座经幢称得上是灵隐寺最为古老的遗迹,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殿内参观,请看,在这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像。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为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6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作的。整尊佛像是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只见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旋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两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二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叫天盖,全国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边的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东侧这尊携小孩的女神是鬼子母神,听其名似非善类,确实这个鬼子母神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善神。二十诸天进入中国后已被汉化他们穿戴的服饰很多都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的文武百官。

殿后排列有十二尊跌坐的像,是佛祖的十二个大弟子,民间称为“十二缘觉”意为像佛那样圆满的觉悟者。据说现在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大雄宝殿有十二缘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寺院中是非常罕见的。

讲解十: “五十三参”群塑 (4分)

各位游客,在释迦牟尼像的后壁是一组气势恢弘的“五十三参”彩色立体群塑,高20余米,全部用粘土,不掺一点水泥,塑造了以童子样观音为主体的150尊佛像。大家看到的图中那位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孩童叫善财童子,简称“善财”,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阜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有种.种珍宝涌现,故名。文殊菩萨路过阜城,看出善财有佛缘,就指点他去南游100城,参访53位名师,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不折不饶的行动经受了考验,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所以佛教建筑中的阶梯常铺为五十三级,比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

整座佛像分上、中、下三层。最下层为“海”,正中脚踏鳌鱼,手持净瓶的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又称“观自在”,据说世上众生遇到灾难只要念诵她的名字,她就会寻生来救,所以称“观世音”。唐代因避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观世音菩萨原为男性,因佛教传入中国,逐步融合进中国民族文化而渐渐演变,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塑造成女性像,迎合了善男信女的心理要求,使观音称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女菩萨。观音脚踏鳌鱼,传说鳌鱼一动,就会天翻地覆,所以观音将其镇住,是人间得以太平。观音的左右两侧是善财,龙女,他们是观音菩萨的左右胁侍。

请大家再看那中间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地藏王菩萨,他曾是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削发为僧后到中国的九华山修行得道。地藏曾立下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意思就是直到地狱里没有一个“罪鬼”受苦,自己才愿意成佛。

最上层的那尊瘦骨嶙峋的塑像是释迦牟尼成佛钱在雪山茹苦修行的形象,又称“恶佛像”。它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麋鹿献的奶。这就是和尚只能吃素,但可以喝牛奶的缘由。

各位游客,在这里还要特别介绍两位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左上方的那位侧着身拿破伞挡住脸的就是济公。俗名李修缘,浙江台州人。南宋初年在灵隐寺出家,是高僧瞎堂法师的徒弟。虽然他不收清规戒律,但为人正直善良,见义勇为,又神通广大,因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至今仍流传着“济公斗蟋蟀”、“运木古井”等许多有关他的传奇,老百姓尊称他为“济公活佛”。

我们再瞧右壁中间手执扫帚,身黑如墨的就是“疯僧”。相传他本是南宋时灵隐寺以僧人,长得非常丑陋,但他心灵美好,一身正气。据说当年秦桧陷害岳飞时,到灵隐寺求签,这位疯僧就用破扫帚朝秦桧没头没脑的扫去,扫得秦桧失魂落魄、狼狈而逃,这就是历史上“疯僧扫秦桧”的故事。人们对这位伸张正义的疯僧非常敬佩,就在群塑中为他立了一个席位,让他享受人间烟火。灵隐寺的群塑中,将人间曾出现过的两名血肉之躯与佛国菩萨供奉在一起,可见灵隐寺的立场。

讲解十一 药师殿 (1分25秒)

在大雄宝殿的后面的这一座单层重檐歇山顶的大殿,这就是1993年正式开光的药师殿。“药师殿”匾额是原佛教协会原主席赵朴初先生所书。殿内正中手持宝塔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右分别是手托太阳象征光明的日光菩萨和手托月亮象征清凉的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伟东方净琉璃净土的教主。成佛时,曾立下十二打誓愿,愿除去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他能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

从宗教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心病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一切病皆由心而发,由心而生。药师佛它不可能消除人们肉体病痛,但可使众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医治信徒的心病。大殿两厢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药叉神将”,按中国的习俗给他们配上了十二属相的图案,你属什么就直接找他,让他给你和亲人朋友开张延年益寿的“药方”吧!

讲解十二 后殿 (1分25秒)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第四进,第五进是藏经楼分为云林藏宝、法堂与藏经楼三部分。这里陈列着历代佛教文物珍品,收藏了各种佛经书籍,重放“灵隐书藏”之光彩。

华严殿,是寺院的最高处。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以释迦牟尼法身经过修习后而大彻大悟的报身佛形象来塑造的,体现佛祖从法身、报身、应身的“三身”变化,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佛像都用楠木雕成,工艺精湛,成为佛教艺术的精品。

各位游客,在灵隐寺西面有新建的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有说是参加第一次与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还有说是五百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灵隐寺的罗汉堂原来就有,且声名远播,对苏州西园寺、北京万寿寺、香山碧云寺的罗汉殿建造有重要影响。可惜罗汉堂在1936年毁于火灾。1999年共耗资5000余万元的五百罗汉堂重现灵隐寺。占地3616平方米,殿内供奉的五百罗汉呈“卐”字形布局,均用青铜铸成,像高1.7米,重1吨,造型形象生动。殿中间建有高12.62米的铜殿,四面透空。供奉我国大乘佛教佛教名山的主佛像,其造型之别致,气势之雄伟,已列入吉尼斯纪录。灵隐寺的罗汉堂又为佛教世界增添一处文化珍品。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讲解就到这里。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

寺庙义工安全协议书(精)三

各位游客“湖山昼明寺,明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灵隐寺。灵隐寺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0xx年,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叫慧理。见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一时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前面。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那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云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20xx年,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同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之间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的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300多年来,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从看天王殿前两座经幢,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遗物,宋时由迎珊移置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活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志物,作为镇邪祈福之用,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殿内参观。

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在当时的地位。可惜后来,灵隐寺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边有东西禅室、碑室、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建筑。实现了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的梦想。

天王殿

请大家抬头看,在天王殿上有“威镇三洲”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驮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故名。

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皆大欢喜”的弥勒木雕像,只见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他正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的财神,他用宝幢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手缠龙绳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的首领,众龙必须“顺从”于他。这四位威武凛然的四天王不仅是佛法的守护神,也充当了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背面是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各位游客,汉化的韦驮菩萨在中国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柱地。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果韦驮像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里为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握杵拄地的,则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内韦驮的姿势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

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是清宣统二年修建的。是座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这块“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雄宝殿”扁是书堂泰斗,原西泠社长沙孟海书写。

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的金塔,它八面九层,上面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它与天王殿门前的两座经幢称得上是灵隐寺最为古老的遗迹,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殿内参观,请看,在这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像。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为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6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作的。整尊佛像是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只见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旋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两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二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叫天盖,全国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边的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东侧这尊携小孩的女神是鬼子母神,听其名似非善类,确实这个鬼子母神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善神。二十诸天进入中国后已被汉化他们穿戴的服饰很多都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的文武百官。

殿后排列有十二尊跌坐的像,是佛祖的十二个大弟子,民间称为“十二缘觉”意为像佛那样圆满的觉悟者。据说现在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大雄宝殿有十二缘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寺院中是非常罕见的。

“五十三参”群塑

各位游客,在释迦牟尼像的后壁是一组气势恢弘的“五十三参”彩色立体群塑,高20余米,全部用粘土,不掺一点水泥,塑造了以童子样观音为主体的150尊佛像。大家看到的图中那位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孩童叫善财童子,简称“善财”,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阜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有种种珍宝涌现,故名。文殊菩萨路过阜城,看出善财有佛缘,就指点他去南游100城,参访53位名师,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不折不饶的行动经受了考验,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所以佛教建筑中的阶梯常铺为五十三级,比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

整座佛像分上、中、下三层。最下层为“海”,正中脚踏鳌鱼,手持净瓶的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又称“观自在”,据说世上众生遇到灾难只要念诵她的名字,她就会寻生来救,所以称“观世音”。唐代因避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观世音菩萨原为男性,因佛教传入中国,逐步融合进中国民族文化而渐渐演变,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塑造成女性像,迎合了善男信女的心理要求,使观音称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女菩萨。观音脚踏鳌鱼,传说鳌鱼一动,就会天翻地覆,所以观音将其镇住,是人间得以太平。观音的左右两侧是善财,龙女,他们是观音菩萨的左右胁侍。

请大家再看那中间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地藏王菩萨,他曾是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削发为僧后到中国的九华山修行得道。地藏曾立下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意思就是直到地狱里没有一个“罪鬼”受苦,自己才愿意成佛。

最上层的那尊瘦骨嶙峋的塑像是释迦牟尼成佛钱在雪山茹苦修行的形象,又称“恶佛像”。它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麋鹿献的奶。这就是和尚只能吃素,但可以喝牛奶的缘由。

各位游客,在这里还要特别介绍两位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左上方的那位侧着身拿破伞挡住脸的就是济公。俗名李修缘,浙江台州人。南宋初年在灵隐寺出家,是高僧瞎堂法师的徒弟。虽然他不收清规戒律,但为人正直善良,见义勇为,又神通广大,因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至今仍流传着“济公斗蟋蟀”、“运木古井”等许多有关他的传奇,老百姓尊称他为“济公活佛”。

我们再瞧右壁中间手执扫帚,身黑如墨的就是“疯僧”。相传他本是南宋时灵隐寺以僧人,长得非常丑陋,但他心灵美好,一身正气。据说当年秦桧陷害岳飞时,到灵隐寺求签,这位疯僧就用破扫帚朝秦桧没头没脑的扫去,扫得秦桧失魂落魄、狼狈而逃,这就是历史上“疯僧扫秦桧”的故事。人们对这位伸张正义的疯僧非常敬佩,就在群塑中为他立了一个席位,让他享受人间烟火。灵隐寺的群塑中,将人间曾出现过的两名血肉之躯与佛国菩萨供奉在一起,可见灵隐寺的立场。

药师殿

在大雄宝殿的后面的这一座单层重檐歇山顶的大殿,这就是1993年正式开光的药师殿。“药师殿”匾额是原佛教协会原主席赵朴初先生所书。殿内正中手持宝塔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右分别是手托太阳象征光明的日光菩萨和手托月亮象征清凉的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伟东方净琉璃净土的教主。成佛时,曾立下十二打誓愿,愿除去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他能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

从宗教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心病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一切病皆由心而发,由心而生。药师佛它不可能消除人们肉体病痛,但可使众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医治信徒的心病。大殿两厢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药叉神将”,按中国的习俗给他们配上了十二属相的图案,你属什么就直接找他,让他给你和亲人朋友开张延年益寿的“药方”吧!

后殿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第四进,第五进是藏经楼分为云林藏宝、法堂与藏经楼三部分。这里陈列着历代佛教文物珍品,收藏了各种佛经书籍,重放“灵隐书藏”之光彩。

华严殿,是寺院的最高处。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以释迦牟尼法身经过修习后而大彻大悟的报身佛形象来塑造的,体现佛祖从法身、报身、应身的“三身”变化,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佛像都用楠木雕成,工艺精湛,成为佛教艺术的精品。

各位游客,在灵隐寺西面有新建的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有说是参加第一次与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还有说是五百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灵隐寺的罗汉堂原来就有,且声名远播,对苏州西园寺、北京万寿寺、香山碧云寺的罗汉殿建造有重要影响。可惜罗汉堂在1936年毁于火灾。1999年共耗资5000余万元的五百罗汉堂重现灵隐寺。占地3616平方米,殿内供奉的五百罗汉呈“卐”字形布局,均用青铜铸成,像高1。7米,重1吨,造型形象生动。殿中间建有高12。62米的铜殿,四面透空。供奉我国大乘佛教佛教名山的主佛像,其造型之别致,气势之雄伟,已列入吉尼斯纪录。灵隐寺的罗汉堂又为佛教世界增添一处文化珍品。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讲解就到这里。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

寺庙义工安全协议书(精)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人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新修建的。

庙前广场(2分钟)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位于大家身后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遮蔽、避邪及装饰的作用,全长1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照壁前的这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古时皇帝讲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等级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便称为泮池,位于泮池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因此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左右,天上明月的倒影便会被桥影分成两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文德桥畔广场西侧有一聚星亭,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四柱三门,它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牌坊南侧有魁星阁,古有“奎主文章”之说,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也是科举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在广场北方便是棂星门,相传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是主管教化的星宿,取名之由是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

大成门、露台(1分钟)

大成门是大成殿的正门,也是夫子庙的正大门。在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门后两侧墙壁上镌刻两个大字,分别为“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本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大成门后,大成殿前有一甬道,甬道两旁立有孔子十二位门生中的八位,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分别为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庸、宰予、言偃和仲由。甬道的尽头为露台,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四周围以石栏,前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有一尊孔子铜像,铜像前设有铁香炉,上刻“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国内孔庙中最大的一尊铜像。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石碑30余块,供游人欣赏。

大成殿(2分钟)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标志性建筑,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三个字。大成殿屋脊鸱吻中有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灵秀美之势,与北方孔庙采用黄色琉璃瓦所体现的恢弘气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这也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上方挂三块匾额都是出自历代皇帝之手,分别为康熙所书“万世师表”、乾隆所书“与天地参”以及光绪所书“斯文在兹”。在画像前两侧立有孔子的四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在四周墙壁上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为《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200名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广东、广西等地的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等石中名品及黄金、珠宝等贵重饰件,耗3年之工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价值人民币1亿多元,这38幅壁画分别为: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等。

碑刻(1分钟)

由大成殿出,右手边的古井即玉兔泉,据记载,玉兔泉是由秦桧发现并挖掘的。泉旁侧立有《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考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城市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另外是南京市仅存的三块元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

a学宫 :学宫大门(30秒) 明德堂(1分30秒)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南向门楣上书“大明国子学”,由曾国藩题写,北向门楣上书“东南第一学”,由清乾隆时期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走进学宫大门,可以看见左右两个亭子中竖有一钟一鼓,亭额上分别写有“习礼”“仰圣”四个字,是古时士子们用于祭拜孔子的。

正对着学宫大门的是明德堂,堂名由文天祥题写,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朝圣后,学子们便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明德堂原名“明伦堂”,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时,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和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后的尊经阁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原为专奉孔子先辈之所,现为梨园。青云楼在清朝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的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情。

其他(1分钟)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期,秦淮河上就又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饱尝独具风味的秦淮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导谢安故居、李香君故居等名人踪迹,都是赏心乐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b贡院 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贡院前街,在街道中竖立着六尊人物雕像,他们都是历朝历代从这里走出去的才子,分别有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和张謇。在雕塑的东侧,立有石碑11块,记载着这座贡院的历史兴衰以及各朝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评价和题咏,前街正前方是贡院,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写的楹联,始建于南宋,是专门用于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起初,应试人数不多,规模也不大,仅仅供府、县学的考试之用,偶遇考生增多的年份,甚至需要借用寺庙作为临时考场,时至明永乐年间,重建了这座贡院,后南京贡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待至清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时,已达到空前之势,形成了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号舍多达两万多间。民国之后,贡院冷落,直至今日,只有明远楼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了下来。明远楼是历届科举考试时用于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一楼拱门内保留有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有效地保存了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

号舍(1分钟)

现在贡院内恢复了四十余间号舍,以千字文为序,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仅陈列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全在这里。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贡院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至公堂(1分30秒)

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20xx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熬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横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而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关于夫子庙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寺庙义工安全协议书(精)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人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新修建的。

庙前广场(2分钟)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位于大家身后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遮蔽、避邪及装饰的作用,全长1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照壁前的这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古时皇帝讲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等级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便称为泮池,位于泮池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因此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左右,天上明月的倒影便会被桥影分成两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文德桥畔广场西侧有一聚星亭,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四柱三门,它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牌坊南侧有魁星阁,古有“奎主文章”之说,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也是科举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在广场北方便是棂星门,相传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是主管教化的星宿,取名之由是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

大成门、露台(1分钟)

大成门是大成殿的正门,也是夫子庙的正大门。在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门后两侧墙壁上镌刻两个大字,分别为“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本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大成门后,大成殿前有一甬道,甬道两旁立有孔子十二位门生中的八位,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分别为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庸、宰予、言偃和仲由。甬道的尽头为露台,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四周围以石栏,前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有一尊孔子铜像,铜像前设有铁香炉,上刻“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国内孔庙中最大的一尊铜像。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石碑30余块,供游人欣赏。

大成殿(2分钟)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标志性建筑,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三个字。大成殿屋脊鸱吻中有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灵秀美之势,与北方孔庙采用黄色琉璃瓦所体现的恢弘气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这也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上方挂三块匾额都是出自历代皇帝之手,分别为康熙所书“万世师表”、乾隆所书“与天地参”以及光绪所书“斯文在兹”。在画像前两侧立有孔子的四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在四周墙壁上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为《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200名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广东、广西等地的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等石中名品及黄金、珠宝等贵重饰件,耗3年之工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价值人民币1亿多元,这38幅壁画分别为: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等。

碑刻(1分钟)

由大成殿出,右手边的古井即玉兔泉,据记载,玉兔泉是由秦桧发现并挖掘的。泉旁侧立有《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考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城市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另外是南京市仅存的三块元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

a学宫 :学宫大门(30秒) 明德堂(1分30秒)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南向门楣上书“大明国子学”,由曾国藩题写,北向门楣上书“东南第一学”,由清乾隆时期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走进学宫大门,可以看见左右两个亭子中竖有一钟一鼓,亭额上分别写有“习礼”“仰圣”四个字,是古时士子们用于祭拜孔子的。

正对着学宫大门的是明德堂,堂名由文天祥题写,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朝圣后,学子们便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明德堂原名“明伦堂”,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时,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和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后的尊经阁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原为专奉孔子先辈之所,现为梨园。青云楼在清朝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的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情。

其他(1分钟)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期,秦淮河上就又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饱尝独具风味的秦淮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导谢安故居、李香君故居等名人踪迹,都是赏心乐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b贡院 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贡院前街,在街道中竖立着六尊人物雕像,他们都是历朝历代从这里走出去的才子,分别有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和张謇。在雕塑的东侧,立有石碑11块,记载着这座贡院的历史兴衰以及各朝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评价和题咏,前街正前方是贡院,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写的楹联,始建于南宋,是专门用于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起初,应试人数不多,规模也不大,仅仅供府、县学的考试之用,偶遇考生增多的年份,甚至需要借用寺庙作为临时考场,时至明永乐年间,重建了这座贡院,后南京贡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待至清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时,已达到空前之势,形成了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号舍多达两万多间。民国之后,贡院冷落,直至今日,只有明远楼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了下来。明远楼是历届科举考试时用于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一楼拱门内保留有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有效地保存了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

号舍(1分钟)

现在贡院内恢复了四十余间号舍,以千字文为序,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仅陈列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全在这里。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贡院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至公堂(1分30秒)

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20xx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熬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横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而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关于夫子庙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寺庙义工安全协议书(精)六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灵谷寺元坐落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的独龙阜,也就是现在明孝陵的所在地。最初为南朝时宝志和尚的指定墓地。明朝初年,迁蒋山寺于此,改名灵谷寺。有“天下第一禅林”之称,原灵谷寺规模宏大,规模之大:;财力之雄:统领南京12座寺庙,寺外有庄田40余处,有耕地,山地,池塘共3万5千余亩;僧侣之多:最多是达千余人,灵谷寺是接待寺,许多僧侣到此来学习、交流。灵谷寺在历时变迁中被毁坏很严重,清咸丰年间被战火严重破坏,在同治年间,遭破坏最为严重,除无量殿外基本以全毁。1920xx年1北伐胜利后,成立了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筹备委员会,改灵谷寺废址为“阵亡将士公墓”,用以纪念北伐阵亡将士,成为民国时期益处重要的中山陵园附属纪念区。1949年后,改为灵谷寺公园。“灵谷”二字,是朱元璋来自命名,其来历有多种说法,但均有山有灵气,谷有合水之意。

现在我们站的这座小桥叫“迎驾桥”相传是众僧为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从前面不远处过去是一个半圆形的水池就是“放生池”,又叫“万工池”。寺前放生池是一般寺庙的传统布局,据说当年朱元璋曾动用万名军工筑成这个池子,所以放生池又叫做万工池。绕过万工池,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座单檐庑颠式的仿古三拱文武方门,文武方门是建立在原灵谷寺金刚殿,门上面施以彩绘,绿色琉璃瓦庑殿式顶,蓝色的瓦当是特制的,上面饰有党徽图案。门外的一对北试汉白玉石狮,是从北京运来的肃顺墓遗物,是由北平分会所赠,原门额上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为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书写的“灵谷胜境”。进入山门,我们看到的就是纪念牌楼。这里是灵谷寺的天王殿。现在的纪念牌楼为一座五门十一脊的钢筋水泥仿古牌楼,是仿照北京明十三陵入口牌楼的形式而建。正中横额上南向有“大仁大义”匾额,北向有“救国救民”匾额,所以牌坊名为“大仁大义坊”。这些字均出自中常委主席张静江之手。匾额两边刻有梅花图案,嵌瓷制党徽图案,绿色琉璃瓦当上同样有党徽图案。牌坊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石兽,名为貔貅。貔貅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把貔貅放在这里既是为了守卫陵墓,也象征着国民革命军能征善战。这座石雕是由陆军十七军赠送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灵谷寺著名的无量殿了,无量殿因其主要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它通体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一寸梁木,故又叫无梁殿。正因为无梁所以它才得以在战火中幸存。在造公墓是加修重檐庑殿顶。它是我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拱券结构建筑,比苏州开元寺、宝华山隆昌寺、山西显通寺、峨眉山万年寺的无量殿都要大。现殿东西长54米,南北进深38米,高达22米,重檐九脊,正脊上有三个琉璃制的喇嘛塔。现在大家跟着我进入无量殿,殿内顶部呈穹窿状,里面设有门窗,外观面五间三门,室内进深三间,实际上是三排筒子券,中券最为高大,横跨11米,高14米,,前后券宽4.8米,高7米,侧面为纵连三间的大筒券。中券正中三个券胧内,原供奉西方三圣,即大势至菩萨、无量寿佛和观音菩萨。在造公墓是,请走佛像,改为公墓的纪念堂,正中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东为“国父遗嘱”,西为“民国国歌”,上有采光孔,有光透入,增加了佛像的神秘感,也有透光的作用。四周的墙壁上嵌有110块青石碑,上面刻有33224名北伐阵亡烈士的战役地、军阶职务和姓名。现在大家看到的无梁殿已开辟成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此名是陈立夫所题,馆内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57位名人,组成22组场景,再现了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

无量殿后的半圆形大草坪,即为第一公墓的中心墓区,是原五方殿旧址,供奉五方五智大佛。墓园南侧的中心花坛中有一株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花丰叶密,被称为金陵桂花王。花圃实际上是一党徽的标志,越过花圃,在公墓北侧东西各有一墓碑,东为参加淞沪会战的第五路军的50名战士,西为第十九路的78名战士,这里的128名烈士,是纪念淞沪会战的标志。建公墓时采用了西式的背向数百米长的半圆形围墙,弧形起伏,类似中国的太师椅,颇有中西合璧的风格。这是美国工程师茂菲为追求古典庄重的效果设计的。在高大栎树的浓荫覆盖下,绕过墓墙,我们看到陡阶高台之上,有一宽阔恢宏的殿宇,它是一座大型仿古建筑,屋顶为重檐庑殿式,琉璃瓦顶,重檐间悬有松风阁的匾额。松风阁原为阵亡烈士遗物陈列的地方,抗战中遭到破坏。现在的松风阁已辟为茶室和小卖部。松风阁后广场中央有一石鼎,上刻“铭鼎垂勋”,意为烈士功绩流芳千古,是当时安徽省政府主席刘镇华赠给送公墓的纪念品。

灵谷寺公墓中轴的终点是一造型精美的巍峨巨塔,建成于1933年初,为阵亡将士纪念塔,后改名灵谷塔。塔是钢精水泥结构,仿照古典楼阁式建造,造型优美典雅,具有民族特色。塔基是直径30米的平台,正面为丹陛式台阶,丹陛上有石雕“日照山河”图案。塔身九层八面,高61米,是目前南京地区最高的塔,底层外壁四面刻有手书“精忠报国”四个楷书大字。四个门楣,前门是“灵谷塔”,后门是“有志竟成”,侧门是“成功”“成仁”。塔内中立巨柱,螺旋扶梯盘旋而上,共252级。2至4层内壁镌刻着《孙总理北上是在黄埔军校的告别辞》,那有力而洒脱的标准草书,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元老于右任先生的手笔。第5至8层是民国元老吴敬恒的篆书《孙中山黄埔军校开学训词》。第9层没有碑刻,供游人登高赏景,有“高瞻远瞩”之意。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单层覆鉢型的墓塔,就是宝公塔,是南朝高僧宝志禅师的墓塔。塔正中有一块三绝碑,图文已模糊不清。在塔南的宝公殿中堂后壁有一块三绝碑的拓本,其中吴道子绘宝公像,李白写赞词,颜真卿书法,即为三绝。后乾隆南巡之灵谷寺,在第三次重刻该碑是,题上“净土指南”四字,似乎要凑上“四绝”的热闹。现在大家跟着我往宝公塔南面的志公殿走,这座志公殿是造公墓时为保存一些宝志的遗迹特地建造的。宝志是南朝宋的一位高僧,据说他为一朱姓妇人在鸟巢中发现收养。传说宝志有语言的能力,宝公肩上扛的事物都有预示作用,预示着南朝齐(刀)、梁(尺)、陈(拂尘)相继更替的隐语。他惩恶扬善,为世人所敬重,是床说中“济公”的原型。志公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是有着起重作用的飞来剪,二是双龙石。据推测,双龙石仅是灵谷寺巨碑的碑帽,而碑身和碑座早已不知所踪。再向西几十米即为第三公墓旧址。

无量殿后东侧即为现在的灵谷寺,是于右任题的寺匾,但却不能喝明代的灵谷寺相比拟,只是同治年间的两江总督曾国藩所造的龙神庙,民国时造公墓蒋无量殿的佛像迁到这里,改为灵谷寺,规模小了很多。灵谷寺本来是祀奉宝志遗骸的寺庙,所以门前照壁上书写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和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山门里就是天王殿,除了供奉弥勒、韦陀和四大天王塑像外,东墙上有碑铭《灵谷寺龙王庙记》是曾国藩撰写的,西墙上的“祈雨碑”是明代的遗物。塔内有玄奘的顶骨舍利,在木镏金的佛牙塔中,是中国佛教界的至宝。灵谷寺东侧的这池泉水,即是大有名气的“八功德水”是曾国藩祈雨的地方。在这里路分二道,正北是民国元老谭延闿的墓道,向东是邓演达烈士墓。谭墓墓道起点是一块精致的汉白玉石碑,原刻字被磨去改为“灵谷深松”四字。谭墓墓道周围有国葬令碑、牌坊、祭堂、花坛、华表、铜鼎、祭台、墓冢等,做工十分精美。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的旧址上,它是党内军要员,1957年遇难二十六周年纪念日,有农工民主党各界人士在这里举行安葬公祭典礼。“邓演达烈士之墓”由何得凝女士题写,碑背为农工党中委撰写的铭文。

好了,各位旅客们,灵谷寺的介绍在这里就将结束了,希望大家在游览之后留下鲜明的印象。

寺庙义工安全协议书(精)七

中卫高庙位于中卫城北,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

高庙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之间飞桥相连,极富变化。在仅20xx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翘曲廊有致而闻名遐迩,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高庙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还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庙,共塑有各类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极,令人目不暇接。高庙地狱是我国四大鬼城之一,进入阴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叹为观止。

登上中卫高庙的最高层,又是另一番景象。极目云天,泼黛浮蓝;大漠绿洲、黄河、长城尽收眼底。近处,云蒸霞蔚;远处,飘来的瀚海驼铃深沉悦耳。

1、交通:高庙距离中卫火车站较近,可以直接走过去。

2、中卫高庙门票:10元

3、开放时间:08:00-18:00

美食:

中卫是宁夏红的故乡,据说光宁夏红去年就创造了7个亿的产值。可见一颗颗枸杞的经济价值。所以带上几斤高品质的枸杞回家熬粥泡水喝还是比较划算的。

因为是在宁夏,所以手抓羊肉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烤肉串,糊辣羊蹄等清真食品,味道没有平罗一带那么辣了,主食当然是各种面食,个人以为还是揪面片比较好吃。

寺庙义工安全协议书(精)八

中卫高庙位于中卫城北,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

高庙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之间飞桥相连,极富变化。在仅20xx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翘曲廊有致而闻名遐迩,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高庙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还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庙,共塑有各类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极,令人目不暇接。高庙地狱是我国四大鬼城之一,进入阴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叹为观止。

登上中卫高庙的最高层,又是另一番景象。极目云天,泼黛浮蓝;大漠绿洲、黄河、长城尽收眼底。近处,云蒸霞蔚;远处,飘来的瀚海驼铃深沉悦耳。

1、交通:高庙距离中卫火车站较近,可以直接走过去。

2、中卫高庙门票:10元

3、开放时间:08:00-18:00

美食:

中卫是宁夏红的故乡,据说光宁夏红去年就创造了7个亿的产值。可见一颗颗枸杞的经济价值。所以带上几斤高品质的枸杞回家熬粥泡水喝还是比较划算的。

因为是在宁夏,所以手抓羊肉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烤肉串,糊辣羊蹄等清真食品,味道没有平罗一带那么辣了,主食当然是各种面食,个人以为还是揪面片比较好吃。

寺庙义工安全协议书(精)九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20_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笔心经和自己手书的诗篇赐给了潭柘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