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范文(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4:26:11 页码:13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范文(优质16篇)
2023-11-19 04:26:11    小编:ZTFB

为了保证报告的质量,撰写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写作报告之前,我们需要收集足够的信息和数据来支持报告内容。最后,请记住这些报告范文只是个别示例,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发展自己独特的报告风格和结构。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一

(二)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经济适用房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本办法所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范围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

第三条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要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相衔接。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供应、使用及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各地区因地制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目标、建设标准、供应范围和供应对象等,并组织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经济适用住房工作负总责,对所辖市、县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指导和实施监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价格)、监察、财政、国土资源、税务及金融管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经济适用住房有关工作。

第六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明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项目布局和用地安排等内容,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章优惠和支持政策。

第七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应纳入当地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确保优先供应。

第八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负担。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可以以在建项目作抵押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开发贷款。

第九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除符合《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外,还应当出具市、县人民政府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准予购房的核准通知。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可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和优先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

第十条经济适用住房的贷款利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供应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严禁以经济适用住房名义取得划拨土地后,以补交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变相进行商品房开发。

第三章建设管理。

第十三条经济适用住房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

第十四条在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应当在项目出让条件中,明确配套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总面积、单套建筑面积、套数、套型比例、建设标准以及建成后移交或者回购等事项,并以合同方式约定。

第十五条经济适用住房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群众生活水平、住房状况、家庭结构和人口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和各种套型的比例,并进行严格管理。

第十六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按照政府组织协调、市场运作的原则,可以采取项目法人招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社会责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也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机构直接组织建设。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中,应注重发挥国有大型骨干建筑企业的积极作用。

第十七条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严格执行《住宅建筑规范》等国家有关住房建设的强制性标准,采取竞标方式优选规划设计方案,做到在较小的套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十八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对其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向买受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承担保修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有关住房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经济适用住房的施工和监理,应当采取招标方式,选择具有资质和良好社会责任的建筑企业和监理公司实施。

第十九条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可采取招标方式选择物业服务企业实施前期物业服务,也可以在社区居委会等机构的指导下,由居民自我管理,提供符合居住区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物业服务。

第四章价格管理。

第二十条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应当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其销售基准价格及浮动幅度,由有定价权的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依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在综合考虑建设、管理成本和利润的基础上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利润率按不高于3%核定;市、县人民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只能按成本价销售,不得有利润。

第二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应当实行明码标价,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基准价格及上浮幅度,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确定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价格主管部门应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收费卡制度,各有关部门收取费用时,必须填写价格主管部门核发的交费登记卡。任何单位不得以押金、保证金等名义,变相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收取费用。

第二十三条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成本监审,全面掌握经济适用住房成本及利润变动情况,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做到质价相符。

第五章准入和退出管理。

第二十四条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经济适用住房由市、县人民政府按限定的价格,统一组织向符合购房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出售。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实行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制度。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的具体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城市低收入家庭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当地城镇户口;。

(二)家庭收入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

(三)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标准。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商品住房价格、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居住水平和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第二十六条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申请采取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市(区)、县人民政府逐级审核并公示的方式认定。审核单位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住房状况等情况进行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二十七条经审核公示通过的家庭,由市、县人民政府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发放准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核准通知,注明可以购买的面积标准。然后按照收入水平、住房困难程度和申请顺序等因素进行轮候。

第二十八条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持核准通知购买一套与核准面积相对应的经济适用住房。购买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准面积。购买面积在核准面积以内的,按核准的价格购买;超过核准面积的部分,不得享受政府优惠,由购房人按照同地段同类普通商品住房的价格补交差价。

第二十九条居民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后,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权属登记。房屋、土地登记部门在办理权属登记时,应当分别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划拨土地。

第三十条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合同中予以载明,并明确相关违约责任。

第三十一条已经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回购。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仍应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第三十二条已参加福利分房的家庭在退回所分房屋前不得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第三十三条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完全产权以前不得用于出租经营。

第六章单位集资合作建房。

第三十四条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参加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对象,必须限定在本单位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第三十五条单位集资合作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优惠政策、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应当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计划管理。

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不得利用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组织集资合作建房;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条件的家庭出售。

第三十七条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在满足本单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后,房源仍有少量剩余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房条件的家庭出售,或由市、县人民政府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

第三十八条向职工收取的单位集资合作建房款项实行专款管理、专项使用,并接受当地财政和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已参加福利分房、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参加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人员,不得再次参加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严禁任何单位借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实施住房实物分配或商品房开发。

第四十条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原则上不收取管理费用,不得有利润。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后续管理,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对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家庭的居住人员、房屋的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第四十二条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中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

(一)擅自改变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用地性质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二)擅自提高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销售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三)未取得资格的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参加集资合作建房的,其所购买或集资建设的住房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限期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等因素作价收购;不能收购的,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责成其补缴经济适用住房或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与同地段同类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差,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骗购经济适用住房或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个人,由市、县人民政府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限期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等因素作价收回所购住房,并依法和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出具虚假证明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四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价格)、监察、财政、国土资源、金融管理、税务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可以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由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下发后尚未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执行本办法有关准入和退出管理、价格管理、监督管理等规定;已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仍按原有规定执行。此前已审批但尚未开工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凡不符合本办法规定内容的事项,应按本办法做相应调整。

第四十九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4]77号)同时废止。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三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简单介绍一下项目工程概况,但至少应包括本工程的主要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本工程的投资金额、合同工期、截止到本次经济活动日完成投资情况。责任预算已编制并签订承包合同的项目,还应说明责任预算编制情况和截止到分析期的完成情况、完成率。

第二部分:工程主要形象进度——介绍截止到本次经济活动分析日工程主要形象进度,要用具体数据叙述,如钻孔桩完成多少延米、墩台基础完成多少座。介绍工程形象进度的形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果项目包括的工程种类比较多,如一个项目既包括路基工程又包括桥梁工程还包括隧道工程,也可以分项介绍,比如采用以下方式分别介绍:

第三部分:完成投资、成本费用和盈亏情况。

(一)完成投资情况:截止到经济活动分析日完成投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程收入情况,要用数据精确到万元表示,应分别用数据显示以下内容:开累完成投资情况,业主已计量和已完成未计量情况。

(二)项目成本费用支出情况:主要介绍工程成本费用发生情况,应按照财务部门成本费用的归集项目分别说明,主要包括以下成本组成项目:

活动分析时一定要两部门核对相符再使用,如有不符应找出原因,调整一致;

2、材料成本:累计已发生的材料成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在进行材料列销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形象进度,一定要与现场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相配比。在列销材料成本时,物资部门应出具正规的《物资消耗动态月报表》,真实的列示项目完成投资已经消耗的材料,不允许以发代耗,或者是提前或拖后列销材料,虚列成本,造成经济活动分析时的虚盈虚亏。物资和财务、计划部门应进行及时对账,发现不一致的项目应找出原因调整一致。

3、其它直接费:项目部已经发生的其它直接费用,主要包括安全费用投入、征地补偿、测试费用、电费等内容,应分项列示。这里应注意区分资金支出和已经形成的其它直接费,有的资金已经支出,但不一定形成费用,比如项目部支付的土地复垦保证金和周转材料租赁押金,虽然资金已经支出,但并没有形成费用,所以在统计其它直接费时应注意区别这一部分内容。

4、间接费用:项目部累计已发生的间接费用,也就是项目部自身发生的管理费用。此部分内容由财务部门按照会计明细科目分别统计提供,应发生未支付部分也应考虑列入成本,比如项目部管理人员工资有可能因为资金紧张未及时发放,财务未记账,但进行经活动分析时应将这部分费用考虑进去。

5、工程税金:按照完成投资和既定的税率计算即可,但也有个别项目财务上是按照业主拨款缴税的,这样的项目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工程税金就要按照完成的投资额进行调整。

6、管理费用:项目管理费用中的科研经费要单独填写。

7、财务费用:财务部门负责提供,主要是由于资金借贷产生的收支差额以及银行存款利息收支和手续费用。

(三)工程盈亏情况:按照以上。

(一)(二)数据计算出项目实际盈亏情况,亏损项目还应进行亏损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资金收支情况——详细统计列示项目部资金收支情况,以及预算情况,分析出节超。

第五部分:上交货币资金情况——介绍项目上交货币资金情况,主要介绍应上交货币资金和实际上交货币资金情况。

第六部分:项目债权债务情况——介绍债权债务情况,债权债务应以账面数为基础,加减账外收入或成本计算出实际的债权债务情况。

第七部分:合同管理情况——是合同管理情况,简要叙述本项目各项经济合同的审批、签订、合同交底情况,重点对合同进行风险分析和履约情况说明,如存在合同变更也要进行说明。

第八部分:对各项成本要进行节超分析——对各项成本数据的节超分析,包括对施工方案优化情况的分析说明,对工程数量、劳务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间接费、电费等主要成本项目的节超分析。

第九部分:下一步工作重点——通过分析总结出截止经济活动分析当期项目盈亏的原因所在,找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第十部分:上期存在问题整改情况——对上期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介绍,排查落实问题整改情况和取得的效果。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四

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集团公司上半年经济活动情况。

上半年集团公司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电力生产和基建安全形势总体良好。

上半年,未发生电力生产、基建人身死亡事故和群伤事故,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未发生责任性重大设备事故,未发生垮坝和水淹厂房事故,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发电生产人身重伤事故1次,同比增加1次;发生一般设备事故2次,同比减少7次;发生设备一类障碍77次,同比减少48次;发生非计划停运108次,同比减少135次。

(二)在电力供应紧张形势下,充分挖掘现有机组潜力,克服煤炭供需矛盾突出和南方来水偏枯等不利因素影响,发电量和售电量保持稳步增长。

上半年,集团公司发电量637.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4%,完成全年计划的50.49%。其中:火电537.48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84.26%,同比增长4.97%;水电100.43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5.74%,同比增长10.75%。

从区域来看,华北地区的发电量占集团公司总发电量的`20.45%,同比增长6.55%;东北地区占16.5%,同比增长7.82%;华东地区占31.4%,同比增长1.48%;华中地区占23.21%,同比降低3.03%;西北地区占8.45%,同比增长65.28%。

火电机组利用小时进一步提高。上半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3167小时,同比增加130小时。比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高出207小时。

水电来水呈现“北丰南枯”态势。福建、江西、湖南由于降水量少,来水相对偏枯,发电量均有所下降。福建减少2.51亿千瓦时,同比降低43.36%;江西减少2.26亿千瓦时,同比降低64.51%;湖南减少7.05亿千瓦时,同比降低15.12%。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来水较好,发电量增加2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28%。

新投产机组对发电量增长贡献较大。新投产机组发电量11.37亿千瓦时,占发电量增量的32.3%,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和发电量稳步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半年,售电量增长速度高于发电量增长。集团公司售电量593.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3%。其中:火电493.78亿千瓦时,水电99.27亿千瓦时。

(三)供电煤耗和综合厂用电率均有下降,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成效。

上半年,集团公司综合厂用电率7.03%,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其中:火电8.13%,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水电1.16%,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

上半年,集团公司供电煤耗366.74克/千瓦时,同比下降1.04克/千瓦时。

(四)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电量增长。售电量的增加和火电售电单价的提高推动了电力收入的增长。

上半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7.87亿元,同比增长10.11%,与预算执行进度基本同步。其中:电力销售收入132.76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96.29%,同比增长9.97%;热力销售收入3.74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2.71%,同比增长7.65%。

电力收入中,火电114.1亿元,占电力收入的85.95%,同比增长10.39%;水电18.65亿元,占电力收入的14.05%,同比增长7.47%。电力收入增加中,七成来自于电量增长,三成来自于电价提高。

上半年,平均售电价格226.13元/千千瓦时,同比提高6.03元/千千瓦时。其中:火电受7厘钱调价和电价矛盾疏导作用影响,售电均价同比提高8.93元/千千瓦时。水电因价格相对较低的黄河上游电量比例升高,售电均价同比下降7.01元/千千瓦时。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五

(一)从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来看,县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桃源经济在内需的有力拉动下,宏观经济继续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运行。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实现桃源县生产总值36.16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8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45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结构由上年同期的32.4:33.1:34.6,调整为30.1:31.7:38.2,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大。

(二)从三次产业角度来看,社会有效供给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1、农村经济形势看好,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今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国家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强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春收作物喜获丰收。据统计,今年全县油菜籽实收面积69.85万亩,总产量8.2万吨,比上年增产0.64万吨,增速8.4%;春粮播种面积3.58万亩,总产量5261吨,比上年增产1123吨,增速27.1%;春茶产量吨,比上年增产300吨,增长17.6%。二是养殖业总体形势良好。上半年共出栏肉猪40.3万头,同比略有下降;出栏肉牛2.78万头,增长0.4%;出栏羊32.4万只,增长1.3%;家禽出笼879万羽,增长0.8%;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19840吨和9900吨,分别增长1.1%和1.0%。由于上半年肉禽蛋价格猛涨,农民从中得到更多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三是粮食生产得到巩固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民“两补”政策的全面实施和对粮食的保护性收购,以及县内粮食加工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粮食的加工转化率进一步提高,粮食的销路也进一步畅通。桃源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高涨,他们以科学种田为依托,以提高机械化作业为手段,以推广使用高产优质稻为重点,以增加复种指数为突破口,以增产增收为目的,全县粮食生产迎来了又一次高潮。全县夏粮播种面积112.8万亩,比上年增加3.7万亩,增幅为3.3%,预计夏粮总产45.12万吨,比上年增产2.92万吨,增幅为6.9%。桃源县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序推进,主要工作有:一是推进了基础建设。主要是在公路建设、水利建设、沼气建设、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等方面成效显著。二是扩张了特色产业。全县已形成了果、茶、竹、畜4大特色优势产业。今年新发展水果2.2万亩,楠竹0.5万亩,繁育大叶茶种苗160亩(可移栽6000亩),新发展蛋鸡养殖大户120户等。三是突出了示范建设。全县共启动了5个示范乡镇和105个示范村建设。各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按照“十有”、“五通”的要求,有序推进了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四是强化了争项争资。全县已争得国家投资项目19个,落实项目资金3500万元,正在申报的项目有33项,申报资金1.7亿元。

2、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今年来,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工业兴县”战略,全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上半年,全县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6亿元,增加值5.52亿元,增长18.0%。上半年桃源县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村工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共完成农村工业产值17.19亿元,增加值4.82亿元,增长19.9%,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二是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桃源县自创元铝业落户桃源以来,轻重工业比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轻重工业比重由的48:52调整为的25:75。今年元—6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94亿元,同比增长11.6%,而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58亿元,同比增长19.3%。三是销售收入、利润、税收同步增长。元—5月全县规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33.0%;实现利润1.37亿元,增长2.2倍;完成税收0.59亿元,增长2.8倍。四是项目扩改的工业企业增多、完成进度快,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今年来全县先后有创元二期21万吨电解铝、湘鲁万福、林宏锅炉、科辉墙材、洞天竹业、磊鑫科技、杰新纺织等一大批工业企业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到5月底共完成扩改投入4.5亿元,同比增长1.6倍,这批扩改项目投产后将大大提升桃源工业的发展后劲。

3、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今年上半年,桃源县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长速度达14.3%,高出上年1.6个百分点。桃源县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措施得力,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大调度力度。县三产办对全县第三产业工作进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并对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随时调度;二是强化目标管理。将全县三产业发展指标进行量化、细化,纳入全县年度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三是增加资金投入。首先是政府增加对三产业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工作经费;其次是鼓励引导金融部门为三产业发展提供低息贷款;再次出台优惠措施,鼓励民间投资兴办三产业实体。另一方面,得益于有一个良好的三产业发展环境。既有硬环境的改善,又有软环境的优化。增长较快的行业有交通运输电信业、批发与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

(三)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观察,内需主导作用继续加大,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投资需求高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以来,桃源县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元—6月,共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46亿元,同比增长1.5倍,其中,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05亿元,增长1.6倍;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1亿元,增长1.4倍。

2、消费需求稳中趋旺,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更新,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居民消费由过去的传统消费向多元消费转变,休闲消费、时尚消费、保健消费等已逐渐为人们所推崇,桃源各大超市、商场、娱乐场所及餐馆酒楼等生意火爆。尤其是以住房、汽车、通讯工具为代表的新型现代化消费已经形成,消费不断升级。上半年,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5亿元,增长15.7%。

3、外贸出口稳中有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今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一些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政策对外贸出口有诸多制约,但作为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出口10强的桃源县来说,今年外贸出口仍然保持较快较好的发展势头。元—5月,全县完成外贸出口9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1%。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达8家,比去年新增2家。

(四)从经济运行质量来看,经济运行质量较高,经济景气呈良性状态。

在全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依然较高,经济景气呈良性状态,真正体现了桃源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具体体现在:

1、财政收入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来,桃源县财政收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收入增幅快。上半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7533万元,同比增长28.4%,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3011万元,增长19.7%;二是税收比重大。从前6个月入库的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3%,高出上年同期9.2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企业贡献多。创元铝业自落户桃源后,对桃源县的财政收入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该企业元—5月入库税金7957万元,其中县级收入2200万元,占县级税收的比重达38.8%。

2、税收入库全面飘红。元—5月全县共完成国税入库12493万元,占年度计划的54.6%,同比增长167.0%,提前1个月完成过半任务。

3、工业企业效益明显上升。今年来,全县工业企业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元—5月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5亿元,增长2.2倍,应交增值税5728万元,同比增长2.9倍。

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桃源县农民收入在去年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今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26元,同比增加110元,增幅为7.2%。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劳务输出人数有所增加、务工行业有新的变化及本地工价有所提升所致,另外,种植业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养殖业由于肉禽蛋等价格上涨也给农民增加了部分收入。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随着全县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就业人数的增长以及股票、基金升值和社会保障坚强有力等原因而有较大幅度上涨。据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8元,同比增长15.7%。

(五)从影响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来看,经济运行的支撑条件进一步完善。

1、银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桃源县金融运行形势良好,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到6月底止,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53.94亿元,比年初增加5.56亿元,增长11.5%;各项贷款26.14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增长9.6%;金融部门实现利润1150万元,真正做到了银行企业双赢的局面。

2、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来,桃源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办了很多实事,虽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总的环境还是比较优化和宽松的。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六

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集团公司上半年经济活动情况。

上半年集团公司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电力生产和基建安全形势总体良好。

上半年,未发生电力生产、基建人身死亡事故和群伤事故,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未发生责任性重大设备事故,未发生垮坝和水淹厂房事故,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发电生产人身重伤事故1次,同比增加1次;发生一般设备事故2次,同比减少7次;发生设备一类障碍77次,同比减少48次;发生非计划停运108次,同比减少135次。

(二)在电力供应紧张形势下,充分挖掘现有机组潜力,克服煤炭供需矛盾突出和南方来水偏枯等不利因素影响,发电量和售电量保持稳步增长。

上半年,集团公司发电量637.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4%,完成全年计划的50.49%。其中:火电537.48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84.26%,同比增长4.97%;水电100.43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5.74%,同比增长10.75%。

从区域来看,华北地区的发电量占集团公司总发电量的`20.45%,同比增长6.55%;东北地区占16.5%,同比增长7.82%;华东地区占31.4%,同比增长1.48%;华中地区占23.21%,同比降低3.03%;西北地区占8.45%,同比增长65.28%。

火电机组利用小时进一步提高。上半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3167小时,同比增加130小时。比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高出207小时。

水电来水呈现“北丰南枯”态势。福建、江西、湖南由于降水量少,来水相对偏枯,发电量均有所下降。福建减少2.51亿千瓦时,同比降低43.36%;江西减少2.26亿千瓦时,同比降低64.51%;湖南减少7.05亿千瓦时,同比降低15.12%。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来水较好,发电量增加2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28%。

新投产机组对发电量增长贡献较大。新投产机组发电量11.37亿千瓦时,占发电量增量的32.3%,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和发电量稳步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半年,售电量增长速度高于发电量增长。集团公司售电量593.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3%。其中:火电493.78亿千瓦时,水电99.27亿千瓦时。

(三)供电煤耗和综合厂用电率均有下降,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成效。

上半年,集团公司综合厂用电率7.03%,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其中:火电8.13%,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水电1.16%,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

上半年,集团公司供电煤耗366.74克/千瓦时,同比下降1.04克/千瓦时。

(四)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电量增长。售电量的增加和火电售电单价的提高推动了电力收入的增长。

上半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7.87亿元,同比增长10.11%,与预算执行进度基本同步。其中:电力销售收入132.76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96.29%,同比增长9.97%;热力销售收入3.74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2.71%,同比增长7.65%。

电力收入中,火电114.1亿元,占电力收入的85.95%,同比增长10.39%;水电18.65亿元,占电力收入的14.05%,同比增长7.47%。电力收入增加中,七成来自于电量增长,三成来自于电价提高。

上半年,平均售电价格226.13元/千千瓦时,同比提高6.03元/千千瓦时。其中:火电受7厘钱调价和电价矛盾疏导作用影响,售电均价同比提高8.93元/千千瓦时。水电因价格相对较低的黄河上游电量比例升高,售电均价同比下降7.01元/千千瓦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七

“三个经济”的深化理解、贯彻落实,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以下报告。

“资源诅咒”“低端锁定”,原有的比较优势若不善加运用可能会成为新的发展劣势,市场化配置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把我省独特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着力推动发展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追赶超越。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聚焦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聚焦“三大变革”,大力推进发展模式创新;迫切需要自我革命,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满足发展的制度需求;迫切需要对标先进、集成创新,最大限度节约探索成本、赢得赶超先机;迫切需要把握信息化、智能化大趋势,敢于另辟蹊径,善于换道超车,大幅提升陕西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发展。

“三个经济”,是新形势下对陕西传统优势的重新审视,是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在共同作用下构成系统化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思维。“三个经济”的本质是发展模式创新,核心是提高生产要素的集聚、辐射和整合能力,根本任务是立足满足内需,用足用好区位、科教、文化等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陕西换道超车新优势,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追赶超越。

所谓。

“枢纽”,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和关键之处。枢纽经济实质是以交通枢纽、信息平台、科技平台为依托,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围绕枢纽进行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供应链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我国枢纽形态正进行代际更替,内陆枢纽城市必将再次崛起。陕西交通枢纽地位明显,但“枢纽”不一定带来“枢纽经济”。随着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改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货物区域分发中心快速崛起,虹吸效应明显,甚至各类要素“穿境而过”,交通枢纽地位被忽略。在高铁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必须准确把握枢纽经济发展的时代变化,统筹谋划枢纽经济所必需的软硬件建设、产业布局、制度环境等关键环节。在以快速交通为工具和载体、以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基础上,赋予技术创新、信息网络等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特征,巩固提升陕西区位优势,形成新的枢纽增长极。立足构建枢纽经济发展新优势,我省应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枢纽、信息网络枢纽、交通物流枢纽、商贸枢纽。

1.科技创新枢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陕西科教资源富集,原创性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前列。要把创新驱动作为追赶超越的战略重点,以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为目标,努力打造科技创新枢纽的主引擎。要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型发展转变,加快建设国际化的创新生态环境,打造高素质创新人才聚集政策洼地,有效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支持西安打造“世界硬科技之都”,使陕西成为全国创新资源密集、产业高端、创业孵化活跃的发展高地之一,成为全国引领技术成果转化的策源地,向全国领先的创新中心迈进。

2.信息网络枢纽。信息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信息流动具有非常巨大的指数效应。我省信息化水平居西部第一,“十三五”末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可望达到0.997。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建立统筹推进机制,提高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早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按需有序共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大数据产业集群快速培育,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作用明显增强,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数字大枢纽。

3.交通物流枢纽。现代交通是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支撑。我省作为中国大陆版图几何中心,是毗邻省份最多的内陆省,形成了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成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获批。要围绕航空高端带动、高铁与地铁无缝对接、高速公路县县全覆盖,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能力,建成高效、便捷的铁路、航空、公路网络和功能完善的“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全链条、可溯源、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全力打造“中国孟菲斯”,建成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

所谓。

“门户”,是指出入口和必经之地的信息聚散及合作互动平台。门户经济是依托对内对外开放的地缘便利条件,扩大宣传企业,寻求合作,开拓市场,构建互利共赢大格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陕西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具有“八面邻省”的独特地缘优势,产业互补性强,对内对外开放条件较好。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下发展门户经济,是对内陆地区开放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和功能再造。要围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着眼打造互利共赢新模式,高质量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全面提升陕西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在更大范围放大资源优势“共享”,实现区域优势资源在陕西的集中配置和有效辐射。

1.文化交流门户。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陕西是中华文明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重要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文物点密度大、数量多、等级高,馆藏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位,“文化国门”的地位不可动摇,“了解中国从陕西开始”世所公认。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粗放型向集约型、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变,打造有国际范、中国风、陕西味的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广泛与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互鉴,为坚定文化自信作出更大贡献。

2.向西开放门户。我省是丝绸之路起点和向西开放的前沿,“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为沿线区域对外开放搭建了国家平台。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和国家级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将陕西打造成“一带一路”上的五大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陕西质量、陕西标准、陕西品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陕西打造成更高水平向西开放的门户。

3.东西合作门户。区域合作是实现不同区域优势互补的重要途径。我省处在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开展东西部合作条件优越。要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积极承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等发达地方产业转移,推动苏陕、津陕等对口深度合作,将陕西的科技、产业优势向西部其他地区辐射,建设面向西部的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协同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呼包银榆能源经济区、汉江生态经济带、黄河“金三角”经济区,促进大协作、大开发、大融合,发挥陕西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门户作用。

:发展流动经济重在激发流动整合能力,打造要素交易平台,提升陕西经济特色优势。

所谓。

“流动”,是指物体在外加力作用下引起的运动。在创新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发展流动经济,是顺应世界进入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全球流动为特征的开放创新时代要求,积极打造有效支撑规模要素流动的载体和平台,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高端化、国际化要素资源在区域内高效整合,促进陕西产品、陕西标准、陕西文化等陕西特色的流动范围和速度,全面激发陕西发展活力,带动形成经济高端化发展模式。

1.要素流动无障碍。要素顺畅流动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要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三大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破解部门分割、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提升,提供五星级优质服务;进一步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建立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便利化机制,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统一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2.要素流动数字化。信息流能够有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智能化提升产出效能,是推动“三个经济”的重要引擎。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构建数字陕西创新平台,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产业变革和商业、服务、管理等模式创新,促进跨界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力争成为“领跑者”。

3.要素流动有平台。近年来,基于网络平台的产业发展和融合已经形成巨大的规模,具有高度粘性的平台经济已成为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要抢抓机遇,大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智慧“三农”平台、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各类人才供需平台、文化旅游资源信息化产业化平台等,同时用好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杨凌农高会等各类国际化展会,为资本流动、技术合作、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搭建一流平台,发挥对物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引流作用,实现高端要素资源同现实生产力高效对接。

1.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亟需加强。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省市均在抢抓机遇,勇立潮头。四川大力扶持壮大集成电路相关产业,在成都、绵阳、遂宁、内江4地建设信息安全产业集聚区。武汉搭建“光电技术公共服务与测试平台”和“高端电子组装服务平台”,提供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服务,让初创企业实现“成果”到“产品”的快速转化。青岛创新发展集成电路及元器件等关键基础产业,超前布局传感器及物联网、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北斗导航、3d打印等新兴未来产业。我省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能源化工、航空航天都具备了全产业链研发生产能力,但这些资源分散在军工、省部、院所等各个领域,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等先导产业领域“有创新优势、缺产业规模”的问题更加突出。

2.信息网络枢纽竞争加剧。信息网络枢纽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抢占信息网络枢纽对于各省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全国已有15个省市区制定了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西部省份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低廉的能源价格优势,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贵州:提出到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达30%以上,建设全国“数谷”。重庆不断完善大数据智能化平台载体,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高新区人脸识别与图像处理产业园、大数据及传感器产业园。武汉作为全国“光谷”,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引进高科技人才,目前已经吸引数千家企业落户,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四川以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产业融合创新为核心,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大数据生态建设高地、大数据研发创新高地、大数据示范应用高地、大数据人才聚集高地。我省政务数据部门、行业、省市之间的壁垒依然存在,数据互联互通仍未实现,构建网络信息枢纽面临着巨大挑战。

3.航空物流枢纽短板明显。周边各省在航空产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四川、河南、重庆、云南、宁夏、青海等18个省区制定出台了促进本省区民航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我省航空客运尤其是国际客运量较小,居全国第16位,主要原因是航空起降架次受航权、时刻资源、通关效率等限制较多,周边的户县军用机场的资源未开放,全球国际航线网络不完善等。货运方面,2017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货邮量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但总量仅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41%,郑州机场的1/2。主要原因是机场密度低,相关产业布局不完善。目前,我省运输机场布局为“一主四辅”,仅有一个通用机场在运营,与深圳、四川、河南等省市相比,空中资源严重不足。外围路网与机场互联不畅,全国十大机场只有西安咸阳机场目前无轨道交通。相关产业布局不完善,西部机场集团整体实力不强,大型机比重低,远期难以支撑枢纽建设。以“长安号”为代表的跨境铁路货运仍存在发运计划审批难、运费偏高等问题。

1.地理门户优势尚未转化为门户经济优势。呼包鄂榆城市群、关天经济区、黄河金三角、陕西东大门等门户经济作用尚不明显,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属起步阶段,与相邻的八个省市之间的融合协作机制还不健全。三大区域中,仅有关中区域对周边的山西、甘肃、宁夏等有较强的吸引力,陕南、陕北的区域影响力较弱。从进出口贸易看,2017年陕西进出口总量仍不足全国万分之一,配置全域资源的能力较弱,对外贸易度仅为1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2个百分点。迫切需要既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缩短物理、空间的距离,同时实行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税率、通关便利化等,在非物理距离上进一步缩短距离,解决省内外的经济分割问题。

2.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方式单一,加工贸易占比重达63.9%,未形成多点多面发展。在外商投资中,韩国和香港在合同外资方面占比84.0%。实际利用外资排全国第19位,与gdp总量相近的安徽、重庆、天津、四川比较,分别占其33.9%、44.2%、49.6%、58.6%。实际利用外资停留在浅层面,90%以上流入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业。发展不平衡,西安进出口占比93.8%,实际外资方面占比90.0%。

3.产业影响力带动力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高科技和产业链高端产品占比普遍较低,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低,新经济新业态培育缓慢。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推广不足,旅游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发育不足,2017年完成产值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55.7%。世界500强115家中国上榜公司,陕西仅有延长、陕煤2家入榜。2017年世界品牌500强中,我省无一家入围。

1.电子商务对我省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还不明显。2017年,四川、浙江、广东、河北依旧保持着第一梯队的增速,尤其是广东、浙江在巨大的基数上还保持超过30%的增速。西部的甘肃、贵州、西藏为全国电商销售增速最快的三个省份,尤其是临省甘肃通过阿里平台卖出的商品金额比去年增长114%,位列全国第一。河南引导建立了ewto(电子wto)贸易制度和规则,占领新的国际贸易制度体系制高点和话语权,成为中西部跨境电子商务的“领头羊”。而我省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快递业务量及活跃度均比较低,跨境电子商务增速高、基数小。2017年陕西快递业务量为4.58亿件,同比仅增长24%。

2.营商环境仍不够优,难以形成政策高地、成本洼地、营商福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进步不小,但仍总体靠后。在去产能等方面成效不明显,降低企业成本方面企业获得感不强。西安相比北上广规模小,经济总量小,目前除了对本省各地市的虹吸效应外,对外省各要素聚集吸引力有限。

3.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不活跃。科技对产业发展贡献率不足,旅游资源禀赋价值发挥不充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不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突出,高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流失现象仍然比较明显。

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研发平台和科研设施实现共建共享,推进重点军工单位股份制改造、混改试点和专业化重组,积极支持引导“民参军”。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交易信息平台和产业联盟资源整合能力,搭建全国性协同创新平台。二是大力发展枢纽产业集群。围绕“陕西2025”确定的14个重点产业领域,按照“强链、补链、扩链”思路,积极谋划一批补短板、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加快打造300万辆汽车产业集群,继续推进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等建设。三是全力支持西安建设硬科技之都。强化顶层设计,精准发展定位,激发内生动力,聚焦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痛点、难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技术交易平台、金融支持平台,打造国家硬科技战略策源地、创新引领区、产业集聚区、政策先行区。借鉴中关村经验,引入前端“挂号”、云端存储、后端生态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政务服务、认证服务、金融服务、行业服务、快制服务、营销推广服务等一站式精准服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构建“西安研发、辐射”+“其他地市承接、制造”的模式。

加快构建骨干通信网络,鼓励大中城市实现全域公共免费。

wi-fi接入,推进ipv6改造和建设,开展5g网络建设试点和商用部署,乘势而上建设西部网络枢纽。推动网络与公共服务、实体经济、民生发展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优化集成作用,力争在数字城市、高效物流、协同制造、智慧能源、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13个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和产品。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构建数字驱动的工业新生态,建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加快能源互联网发展,因地制宜推进能源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模式先行先试,鼓励建设能源互联网交易平台。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培育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农业生产服务业,推广云到端直连农户的精准农业服务新模式。加快全领域全类型电子商务全覆盖,鼓励b2b、b2c、c2c等多种电商模式在陕西落地生根,鼓励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通过陕西口岸开展跨境业务,支持本地企业开展电商跨境贸易,建设好跨境电商园区,力争把陕西建成辐射“一带一路”乃至全球的电子商务中心。加快大数据行动计划和“云端陕西”建设,尽快打破区域间、行业间的信息壁垒,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开发、数据安全等数字经济业态,建成大数据产业的生态体系;创建云计算产业园,重点发展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物联等产业,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和“西部云高地”。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相关互联网产业,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与人工智能开发机构和应用企业深度合作,进行机器人、机器视觉、智能搜索等多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

按照。

“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大服务”的思路,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和米字型高铁网、“辐射+环”状城际铁路网建设,不断完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借鉴美国孟菲斯发展国际航空货运的成功经验,以海航、京东两个千亿级现代物流大项目为引领,加快建设航空货运和数字物流,统筹推动陆路、空中、信息、管道立体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进一步放大空港“临空+自贸+保税”的叠加优势,促进空港、陆港、高铁港“三港联动”,加快形成以机场为核心的普货、快递、仓储等多功能航空物流中心,持续提高“西安港”和“长安号”班列运营水平,增强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统筹推动航空货运、机场管理、仓储物流、物流金服、智慧物流等核心板块建设,按照“实体+金融+数字”的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促进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切实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多式联运技术装备水平,努力为物流产业和企业发展营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发展环境。向国家申请牵头构建丝绸之路货运网络信息系统和政务通关系统,把我省打造成“网络丝绸之路”的物流信息枢纽。

“一单制”为核心的便捷运输机制;搭建全省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多式联运无缝衔接、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打通集信息、支付、保险、金融于一体的物流信息链;出台高速公路货车分时段差异化收费、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补贴多式联运示范项目等政策,促进空港与陆港融合发展,开展陆海空国际多式联运。建设全品类进出口口岸,支持西安申请进口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二是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依托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按照分圈层布局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机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空港基础设施产业,航空服务、航油航材、航空物流、航空食品、航空快件等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产业,黄金宝石、鲜活产品、高级冷冻食品、贵重药品、精密机械和高档电子产品加工业等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强的产业,以及临空总部经济和会展业、旅馆业、航空竞技业等产业。三是全面提升优势产业外向度。发挥我省中高端制造业、科技和原料、劳动力价格等优势,积极拓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的国际市场,加强整机、整车、整装配套出口能力建设,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优势产业出口竞争力,精心构建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精工制造出口模式。

一是打造。

“全球最佳中转枢纽”示范基地。以世界文化旅游大会永久会址将落户西安为契机,大力推广“ai旅游+智慧出行”新思路,搭建文化丝路全球文旅产业营销平台,实施全球智能民宿示范工程,推进全球文化旅游产业研发基地,培育万亿级文化旅游大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和文化企业的资金、人才优势,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打造企业、院校、创业者共同参与的文博创意产业生态体系,打造陕西“互联网+中华文明”文博创意产业联盟暨“丝绸之路”国际文创交流基地,建设全国文物复、仿制品中心和旅游纪念品基地。三是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探索对文化创意人员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鼓励的机制改革,鼓励数字出版、网络视听、动漫游戏、文博创意等产业发展,支持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创建,加快“西安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大数据平台、“国家级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等建设。

以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为抓手,围绕构建。

“一圈一轴三带”的空间格局,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大西安都市圈,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创新一体化、同城化合作机制,以“互换区域代管”“区域共建”等模式,聚焦多方资源优势,形成相向发展合力,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科学统筹“三大区域”发展,充分把握现代交通、信息网络发展给“三大区域”合作带来的便利条件,发挥大西安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促进相互开放、相互支撑,协同联动、互补融合,合力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拓展对外合作,向东:发挥三星项目示范效应,深化与韩国各领域合作,建设韩国在我国内陆最大的产业聚集区,积极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向西:加强与中亚各国在能源资源、装备制造、商贸旅游、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并延伸至欧洲,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向南:深化与港澳台、东盟地区在金融、旅游、新兴产业等领域合作,加强与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现代农业、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全面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北:依托比较优势,拓展共同利益,开展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交往。

“一枚印章管审批”,以压缩相关项目的办理时间为硬指标,倒逼相关部门和行业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实施人才强省重点工程。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创业,放开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岗位总量、绩效工资等限制,搭建一流科研平台,在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科研经费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流服务,大力引进国际顶尖人才、产业支撑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三是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着力打造丝路国际金融中心,集中力量建设“两区两园”,争取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开发银行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等国际性开发机构入驻或设立分支机构、代表处,支持省属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提升国际化经营和辐射能力,积极与上海、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开展离岸、清算、结算金融合作;发展金融新兴业态,以股权投资基金、融资性担保、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为重点,加大能源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创新力度,加快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消费金融、“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新兴金融业发展;增强创新创业融资能力,制定财政资金、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投入、管理与退出标准及规则,积极设立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广泛参与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兼并重组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创新创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指标体系。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八

中共xx县委、县人民政府于xx年x月成立了由xx任组长,有关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xx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住址:xx镇,法定代表人:xx,负责承担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实施工作,土地使用、地质勘察、规划、设计、项目预算、资金筹划、项目方案编制、项目招标、项目建设实施、住房销售、物业管理、服务等。

第二章、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1.1、《关于对xx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1.2、xx。

1.3、xx。

1.4、《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工程)xx省预算基价》;。

1.5、《xx省建设安装工程综合费用定额(99修订本)》;。

1.6、xx;。

1.7、《xx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汇总表》;。

1.8、《市政工程预算定额》;。

1.9、《xx省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

1.13、其它文件规定要求。

二、报告编制原则。

2.1、可操作原则,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情况、结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经济承受能力,按照社会购房需求和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2.2、合理性原则,对建设项目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是有较好的合理布局性和科学性。

2.3、整体性原则,突出项目开发的整体布局,连片开发,确保项目的整体效果。

2.4、环境保护原则,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建筑与绿化按规范实施,塑造优美、舒适的经济住房小区。

2.5、政策稳定性原则,经济适用住房始终坚持国家、职工个人共同承担的政策。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镇居民住宅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国有土地,合理布局、规模建设,集中连片,城市居民住宅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以城市发展配套,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推动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

三、城镇居民住房市场化的必然趋势。

国家对城镇公有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建设进一步深化,公有住房制度改革推动了城镇住房市场的形成,同时推动房地产产业的发展。

城镇居民住房以实物分房转变为货币分房,从而推动了城镇居民住房市场化的形成和发展。

城镇居民可以在房地产开发商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商品房。

对此,城镇居民住房市场化住房分配货币化是必然的趋势。

第四章、项目建设相关条件。

一、住房政策的扶持。

1.1、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住房奖励政策。

1.2、国家税收优惠。

1.3、土地使用优惠、低成本使用划拨,“三通一平”用地。

1.4、金融部门扶持信贷。

三、居住观念的转变。

随着城镇居民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国家对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住房以市场化、货币化方向发展日趋成熟,城镇居民以居住面积、居住条件、居住环境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以高标准要求,适用、舒适、经济、美观、功能齐全为标准的新型住房需求。

第五章、项目规划及建设规模。

一、规划的基本构思和建设原则。

1.1、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面向未来”的要求,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成为经济、适用、美观、功能齐全的现代园林小区,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1.2、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集住宅、商铺、车位、健身休闲广场、绿化为一体的园林住宅小区,符合“安全、适用、舒适、环境优美”的原则。

经济、社会、环境三效原则。

二、建设规模及内容。

2.1、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经济适用住房xx套,xx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实施xx套(户);二期工程实施xx套(户),规划用地规模xx亩(xx万平方米)。

2.2、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内容。

2.2.1、经济适用住房xx套,总建筑面积xxm2,(其中:住房面积xxm2,商铺面积xxm2)。

a户型(xxm2)xx套,b户型(xxm2)xx套,c户型(xxm2)xx套,d户型(xxm2)xx套。

三、总体规划与分区建设规划。

3.1、总体规划:xx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布局为xx、xx、xx、xx4个区域。

第六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市场分析。

1.1、住宅市场。

公司经过调查摸底,报名购房xx个单位,报名购房干部职工xx户(套),其中:报名a户型xx套,报名b户型xx套,报名c户型xx套,报名d户型xx套。

按单位性质分:(1)县级地方行政单位xx个,住房xx套,占报名总数的xx%;(2)县级地方事业单位xx个,住房xx套,占报名总数的xx%;(3)县级企业单位xx个,住房xx套,占报名总数的x%。

二、市场预测。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充分考虑到当地职工城镇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生活习惯,统一规划、布局合理、设计适度、功能齐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需要购房xx户,购房率为xx%(未含各乡镇购房户数)。

经济适用住房、商铺、车位市场前景看好。

第七章、项目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规划方案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

(2)《市政工程预算定额》;。

(3)《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工程)xx省预算基价》;。

(4)《xx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汇总表》;。

(5)收费标准为;。

(6)《给、排水设计手册》;。

(7)《工程建设监理收费标准》;。

(8)《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9)地方建筑材料市场价。

二、总投资估算及结果。

投资估算:本报告采用概算法和98定额进行估算,根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有关规定和当地建筑市场现行价格为依据,并考虑不可预见因素,项目建设期为x年,第一期为x年,第二期公建、商铺、住房为x年,建设期资金占用利率以年利率x%计算。

经测算,该项目总投资为xx万元,其中:经济适用住房投资xx万元;商铺公建xx万元;其它投资xx万元(详见表1)。

第八章、实施计划及资金筹措。

一、实施计划。

1.1、一期实施计划进度。

xx年x月至xx年x月为项目前期工作阶段;。

xx年x月至xx年x月为基础施工阶段;。

xx年x月至xx年x月为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xx年x月至xx年x月为室内外装修施工阶段;。

xx年x月至xx年x月为室内外装饰施工阶段;。

xx年x月底至xx年x月中旬为室外管网、道路、景观施工阶段;。

xx年x月中、下旬验收阶段、总验收;。

xx年x月底交房。

1.2、二期实施计划进度。

xx年x月至xx年x月总工期。

二、项目资金筹措(详见附表2)。

1、银行贷投xx万元。

2、住房户购房预付资金xx万元。

3、自筹资金xx万元。

第九章、主要财务指标及项目效益评价。

一、主要财务指标。

1、投资利润率。

经济适用住房、商铺投资利润率=利润总额/项目总投资*100=。

2、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税率=利税总额/项目总投资*100=。

3、净现值。

经济适用住房、商铺=。

万元(i=8%)。

以上各项效益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主要经济指标均能满足要求,财务内部收益将高于社会基准收益率,由于财务净现值大于零,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盈利水平,财务足可以接受的。

二、项目效益评价。

该项目是集经济适用住房、商铺、车位与室外绿化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建设项目,其经济效益分析,本报告中经济适用住房效益与商铺、车位效益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经济适用住房分析。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面积xx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商铺。

项目总成本测算:

1、住宅。

建安工程投资。

万元(可变);。

2、商铺车库。

建安工程投资万元(可变);。

3、勘察设计、监理、预算、质监管理费、规划等万元(固定);。

4、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万元(可变);。

5、土地费。

万元(固定);。

6、管理费。

万元(固定);。

7、税金。

万元(固定);。

8、贷款利息。

万元(可变);。

9、不可预见费万元。

以上1—9项合计总成本为。

万元(详见附表3)。

销售总收入。

万元。

1、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收入。

万平方米*988元/m2=万元,二年内销售。

2、商铺销售收入万平方米*。

元/m2=。

损益分析:房地产开发利润总额为。

万元,盈余公积、公益金按10%提起,为万元,未分配利润为万元,利税总额为万元。

(详见附表4、5)。

第十章、项目不确定性(风险)分析。

一、盈亏平衡分析。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九

1、明确对象:对项目设计方案的对象进行论证。

2、内容真实;

3、综合分析、准确;

4、论证严密;

相同点:都是以调查研究作为手段,掌握真实的全面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不同点:重点和目的不同。市场调查报告是掌握真实的全面的情况,寻找规律性的东西,

供领导作决策;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综合的论证其可行性,并得出结论,可行还是不可行。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十

1-8月,全省累计进出口14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6%,比全国水平高7、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比全国水平高16个百分点;进口61、21亿美元,同比增长4、9%,比全国水平低2、4个百分点。

8月当月,全省累计进出口21、16亿美元,同比增长31、5%,环比下降1、2%。其中出口12、16亿美元,同比增长47、8%,环比下降13%;进口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环比增长21、2%。

(二)全国及中部六省状况。

201-8月,全国累计进出口27043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其中出口14293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12750亿美元,同比增长7、3%。

同期,中部六省合计进出口1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出口882亿美元,同比增长17、4%,进口488亿美元,同比增长8、2%。

二、运行特点。

(一)对香港、欧盟、美国等主要市场出口持续平稳,对东盟出口今年来首次实现增长。1-8月,我省对香港出口19、08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全省出口的21、7%;对欧盟出口10、91亿美元,同比增长46%,占全省出口的12、4%;对美国出口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占全省出口的10、5%。对东盟出口1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系今年来的首次同比增长。其他主要出口市场中,对非洲、拉美、中东、俄东出口增幅在12%至49、8%不等,对日本和韩国则出现16、7%和11、1%的同比降幅。进口方面,我省资源类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地,如南非、巴西、秘鲁、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均持续增长,增幅均在9%以上,而以机电、高新技术类产品为主的进口来源地大多出现降幅,如日本和欧盟,降幅分别为53、1%和12、2%。

(二)电子电器类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有色金属产品增长较快,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大幅下滑拖累全省进口。1-8月,我省机电产品出口3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机电产品中,受手机零部件带动,电子电器类产品出口增速到达50、9%。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服装、陶瓷、鞋类、烟花爆竹、纺织品、箱包、打火机等合计出口18、9亿美元,大幅增长70、2%,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21、5%,除打火机小幅下滑1、1%外,其余商品均不一样程度增长。有色金属产品出口7、24亿美元,同比增长47、6%,其中未锻造银和未锻造锰出口增速分别到达76、8%和205、2%。其他主要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3、6%,农产品出口增长23、4%,钢材出口下降21、9%。进口方面,我省机电产品进口20、06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3、14亿美元,同比下降65、8%。铁矿砂共进口16、58亿美元,同比增长21、2%。

(三)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进口快速增长。1-8月,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11、03亿美元,增长14、9%,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4、4%,其中出口65、86亿美元,增长34、4%;进口45、17亿美元,下降5、2%。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35、76亿美元,增长20、3%,占24%,其中出口21、58亿美元,增长5、9%;进口14、18亿美元,增长51、6%。

(四)民营企业对全省出口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1-8月,我省民营企业进出口67亿美元,增长41、5%,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5%。民营企业出口52、21亿美元,大幅增长73、8%,占同期全省出口总额的59、5%。此外,三资企业进出口41、58亿美元,增长6、9%,占27、9%;国有企业进出口37、62亿美元,下降7、3%,占25、1%。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十一

经济分析报告是对现有的经济活动作出科学评估而写成的,它实质上是一个总结性的文书。但它与一般的总结不同,它专业性强,有一系列科学的、专门的分析方法。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经济管理和决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做好经济工作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有助于领导决策和计划的科学性、正确性。领导要作出决策、制订计划,必须对经济发展的现象有个透彻的了解。

2.有效的控制生产经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有助于政府部门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一)总结性。

(二)数据性。

(三)定期性。

(四)专业性。

(一)按分析的范围分。

可以分为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如《对冶钢集团公司20xx年生产经营完成情况分析》、《大同乡20xx年农民副业收入状况分析》等。

(二)按目的和内容分。

(三)按时间分。

可分为定期(年度、季度、月份)分析报告和不定期分析报告。

(四)按经济领域的角度分。

可分为宏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和微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宏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从整体或全局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系统的经济活动作横向纵向分析,它一般涉及面广、影响较大,如《影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价格因素剖析》。微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从一个局部或部分对具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一般都是局部性的/涉及的面有限,如《西安化工厂20xx年下半年财务分析》。

(一)对比分析法。

活动的情况和分析问题形成原因的一种方法。这是经济活动中运用得最多、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

对比分析法包括:

1.纵向对比。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相比;本期完成的指标与过去或历史指标相比。

2.横向相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客观条件大致相同或相似的行业相比较。

3.综合比较。两种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对比;部分与总体对比等。

运用对比分析法要注意指标间的可比性,相互对比的指标在时间、单位、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等方面必须要一致,这样,当各项指标具有了可比性时,才可以进行比较。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指把综合指标分解成各个因素以探索和研究差距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对对比分析法的补充和发展,对比分析显示出差异,而因素分析法分析形成差异的'各个原因以及差异的实质。

运用因素分析法应该注意几点:一是要抓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不必面面俱到;二是注意分析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即包括现阶段的、也包括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可能上升为主要倾向的问题);三是主客观因素要同等重视,不能以此代彼。

(三)动态数列分析法。

动态数列分析法就是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排列起来进行比较,求出比率,然后用以分析该项指标增减速度和发展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形式,由于分析的目的、对象不同,格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是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

1.公文式标题。由分析单位的名称、时间、分析对象和文种四要素组成。如《西安市民生百货大楼20xx年下半年财务分析报告》。有的根据实际情况在标题中可以省去其中一项或两项要素。如《库存结构分析》《20xx年上半年库存情况分析》等。

3.双标题,以上两种标题的结合,用文章式标题作正标题,用公文式标题作副标题,如《国有经济保持健康发展,国有企业盈利水平回升——20xx年第四季度家电市场简析》。

(二)正文。

正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1.概述。这是分析报告的开头部分,一般是概括地叙述分析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的背景、对比差异等。这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揭示矛盾,为下面进行分析打好基础,准备材料。

2.分析。这部分回答概述里提出的问题,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是分析报告的关键所在,要求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作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分析要突出重点,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针对性。

在写法上,有的先摆情况、数据,再分析说明;有的先说明情况,再用数据证实;有的边归纳、边说明,并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

在结构层次上,有的用序数并归纳段旨分析,有的用小标题方式逐项说明。

3.建议措施。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结论和估价,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办法,建议和对策,或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建议和措施一定要切中要害,切实可行。有的分析报告没有这一部分,而是将其与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揉合在一起来写。

(三)结尾。

现在大多数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不专门安排结尾部分,写完建议后自然作结。也有些分析报告另起一行,写几句总结式或展望式的话,作为结尾以结束全文。

最后一般是署名和日期,写在报告结尾的右下方。

(一)从方针政策和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

(二)抓住主要矛盾,切实解决问题。

(三)用好数字。

(四)既要报喜,也要报忧。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十二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经济适用房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经济适用房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经济适用房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经济适用房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经济适用房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十三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经济适用房行业发展。

(二)经济适用房市场前景广阔。

二、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适用房行业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适用房工业技术水平。

(三)……。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十四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经济适用房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十五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经济适用房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经济适用房国际市场调查。

(二)经济适用房国内市场调查。

(三)经济适用房价格调查。

(四)经济适用房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经济适用房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经济适用房市场竞争调查。

二、经济适用房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经济适用房国际市场预测。

(二)经济适用房国内市场预测。

(三)经济适用房价格预测。

(四)经济适用房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经济适用房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经济适用房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篇十六

今年以来,桃源经济在内需的有力拉动下,宏观经济继续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运行。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实现桃源县生产总值36.16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8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45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结构由上年同期的32.4:33.1:34.6,调整为30.1:31.7:38.2,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大。

1、农村经济形势看好,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今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国家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强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春收作物喜获丰收。据统计,今年全县油菜籽实收面积69.85万亩,总产量8.2万吨,比上年增产0.64万吨,增速8.4%;春粮播种面积3.58万亩,总产量5261吨,比上年增产1123吨,增速27.1%;春茶产量吨,比上年增产300吨,增长17.6%。二是养殖业总体形势良好。上半年共出栏肉猪40.3万头,同比略有下降;出栏肉牛2.78万头,增长0.4%;出栏羊32.4万只,增长1.3%;家禽出笼879万羽,增长0.8%;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19840吨和9900吨,分别增长1.1%和1.0%。由于上半年肉禽蛋价格猛涨,农民从中得到更多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三是粮食生产得到巩固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民“两补”政策的全面实施和对粮食的保护性收购,以及县内粮食加工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粮食的加工转化率进一步提高,粮食的销路也进一步畅通。桃源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高涨,他们以科学种田为依托,以提高机械化作业为手段,以推广使用高产优质稻为重点,以增加复种指数为突破口,以增产增收为目的,全县粮食生产迎来了又一次高潮。全县夏粮播种面积112.8万亩,比上年增加3.7万亩,增幅为3.3%,预计夏粮总产45.12万吨,比上年增产2.92万吨,增幅为6.9%。桃源县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序推进,主要工作有:一是推进了基础建设。主要是在公路建设、水利建设、沼气建设、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等方面成效显著。二是扩张了特色产业。全县已形成了果、茶、竹、畜4大特色优势产业。今年新发展水果2.2万亩,楠竹0.5万亩,繁育大叶茶种苗160亩(可移栽6000亩),新发展蛋鸡养殖大户120户等。三是突出了示范建设。全县共启动了5个示范乡镇和105个示范村建设。各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按照“十有”、“五通”的要求,有序推进了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四是强化了争项争资。全县已争得国家投资项目19个,落实项目资金3500万元,正在申报的项目有33项,申报资金1.7亿元。

2、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今年来,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工业兴县”战略,全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上半年,全县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6亿元,增加值5.52亿元,增长18.0%。上半年桃源县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村工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共完成农村工业产值17.19亿元,增加值4.82亿元,增长19.9%,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二是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桃源县自创元铝业落户桃源以来,轻重工业比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轻重工业比重由的48:52调整为的25:75。今年元—6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94亿元,同比增长11.6%,而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58亿元,同比增长19.3%。三是销售收入、利润、税收同步增长。元—5月全县规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33.0%;实现利润1.37亿元,增长2.2倍;完成税收0.59亿元,增长2.8倍。四是项目扩改的工业企业增多、完成进度快,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今年来全县先后有创元二期21万吨电解铝、湘鲁万福、林宏锅炉、科辉墙材、洞天竹业、磊鑫科技、杰新纺织等一大批工业企业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到5月底共完成扩改投入4.5亿元,同比增长1.6倍,这批扩改项目投产后将大大提升桃源工业的发展后劲。

3、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今年上半年,桃源县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长速度达14.3%,高出上年1.6个百分点。桃源县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措施得力,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大调度力度。县三产办对全县第三产业工作进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并对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随时调度;二是强化目标管理。将全县三产业发展指标进行量化、细化,纳入全县年度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三是增加资金投入。首先是政府增加对三产业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工作经费;其次是鼓励引导金融部门为三产业发展提供低息贷款;再次出台优惠措施,鼓励民间投资兴办三产业实体。另一方面,得益于有一个良好的三产业发展环境。既有硬环境的改善,又有软环境的优化。增长较快的行业有交通运输电信业、批发与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

1、投资需求高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以来,桃源县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元—6月,共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46亿元,同比增长1.5倍,其中,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05亿元,增长1.6倍;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1亿元,增长1.4倍。

2、消费需求稳中趋旺,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更新,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居民消费由过去的传统消费向多元消费转变,休闲消费、时尚消费、保健消费等已逐渐为人们所推崇,桃源各大超市、商场、娱乐场所及餐馆酒楼等生意火爆。尤其是以住房、汽车、通讯工具为代表的新型现代化消费已经形成,消费不断升级。上半年,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5亿元,增长15.7%。

3、外贸出口稳中有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今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一些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政策对外贸出口有诸多制约,但作为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出口10强的桃源县来说,今年外贸出口仍然保持较快较好的发展势头。元—5月,全县完成外贸出口9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1%。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达8家,比去年新增2家。

在全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依然较高,经济景气呈良性状态,真正体现了桃源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具体体现在:

1、财政收入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来,桃源县财政收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收入增幅快。上半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7533万元,同比增长28.4%,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3011万元,增长19.7%;二是税收比重大。从前6个月入库的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3%,高出上年同期9.2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企业贡献多。创元铝业自落户桃源后,对桃源县的财政收入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该企业元—5月入库税金7957万元,其中县级收入2200万元,占县级税收的比重达38.8%。

2、税收入库全面飘红。元—5月全县共完成国税入库12493万元,占年度计划的54.6%,同比增长167.0%,提前1个月完成过半任务。

3、工业企业效益明显上升。今年来,全县工业企业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元—5月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5亿元,增长2.2倍,应交增值税5728万元,同比增长2.9倍。

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桃源县农民收入在去年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今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26元,同比增加110元,增幅为7.2%。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劳务输出人数有所增加、务工行业有新的变化及本地工价有所提升所致,另外,种植业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养殖业由于肉禽蛋等价格上涨也给农民增加了部分收入。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随着全县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就业人数的增长以及股票、基金升值和社会保障坚强有力等原因而有较大幅度上涨。据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8元,同比增长15.7%。

1、银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桃源县金融运行形势良好,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到6月底止,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53.94亿元,比年初增加5.56亿元,增长11.5%;各项贷款26.14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增长9.6%;金融部门实现利润1150万元,真正做到了银行企业双赢的局面。

2、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来,桃源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办了很多实事,虽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总的环境还是比较优化和宽松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