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新闻稿范文引言 新闻稿中的导语怎么写(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20:19:39 页码:10
新闻稿范文引言 新闻稿中的导语怎么写(3篇)
2023-01-14 20:19:39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新闻稿范文引言(精)一

通过实习,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 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 闻学, 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 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 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 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 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 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这些只有在实 习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抓“活鱼”和“抢”新闻。实习是由 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学 会习畅网通。

到新闻单位去实习, 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 力, 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 掌握新闻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 向那些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学习,交流经验。深入现场去采访, 接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会,用真情写出有 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 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 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 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 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 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 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 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 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 ,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 写一些有价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 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 个环节,俗话说: “文怕修改” ,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 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 ,可以

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 通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 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4、印刷出版 在短短的实习期内,我深入到各地去采访,真正的锻炼自己 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真正做 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新 闻稿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讯 的写法,包括各种新闻文体,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 人物消息、 评述性消息、特写性消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 貌通讯、人物专访等。还有电视新闻的写作,广播新闻的写作, 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 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 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 “识”“才”“学” 、 、 ,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适应 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 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关于新闻稿范文引言(精)二

在院团委领导、老师的亲切关怀下,我院新闻通讯部渐渐成长壮大。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对学院的各种活动都做了相关的报道,但是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我们能把工作做的更好。

虽然,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大家对我们部门的工作都有了了解,但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我们的能力,职责,我部制定如下工作计划如下:

1、为了提高我们部门成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对相关成员进行意见征求,对部门工作想要退出的给予裁员。对内部成员进行及时的调整。

2、加强我们内部成员的感情,可以通过内部的联系或者活动方式,及时调节好内部各种关系。

3、加强我们部门与我们学生会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到我们学院的活动和相关动向,提前做好人员安排使之能够做好新闻的采集和报道。

4、在学院的每个活动中,做到不错过任何一个活动,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的报道。在第一时间知道院内活动。全方位地采访、报道,及时投稿、整理、存档。在保证稿件数量的同时,所写新闻及时准确,经审核后向学校新闻网投稿。

5、对新闻稿完成后的仔细校对。校对工作的任务是对原稿负责,尽量消灭一切语法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予以解决。保证稿件质量。

6、除了积极做好本质工作外,还要配合和帮助其他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使部门与部门之间能够体现出和睦友爱,积极主动。同时还要加强与外院的联系。

新学期,新的心情,新的收获,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也做到,只要努力,没有什么可以吧我们难倒,新的学期里我相信我们部门能够做的更好!

关于新闻稿范文引言(精)三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 李毅中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是国家安监总局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对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发生的几起特别重大事故,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月23日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国家安监局升格为总局,并专设由总局管理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同时确定了7项煤矿瓦斯治理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抓好安全生产的决心。

2月28日,中央宣布了安监总局和煤监局的领导班子,调我任总局局长。这是对我的重托和信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上任至今,刚好一个月零五天。这一段,我们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集中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贯彻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精神,狠抓煤矿各项安全治理措施的落实。 第一,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大检查。抽调105名同志组成21个检查组,从2月23日至3月10日,分别对20个产煤省和中央煤炭企业的安全工作进行了大检查。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当场责令停产整顿8处;对检查出来的497条隐患,都已反馈地方政府研究落实。对没有经过"三同时"验收而擅自生产的18处煤矿下达停产整顿通知单,对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尚未进行鉴定的17处煤矿下达停产整顿指令,今天向社会公布。 第二,针对大检查发现的共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治理。一是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开采活动,整顿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矿井。对纳入"五整顿、四关闭"矿井,将向社会公告,严格监管;二是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补还煤矿安全欠帐。目前,做好国家投入30亿元治理国有煤矿安全隐患的工作;三是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三同时"制度,把住安全生产源头关;四是落实地方政府对煤矿的监管责任,推行向煤矿派驻安全监督员制度;五是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总结推广山东省、淮南矿区等典型经验。 第三,贯彻瓦斯治理的7项措施,打一场瓦斯治理的攻坚战。一是20个重点产煤省已成立瓦斯治理领导小组,对45户重点煤矿派出安全督导组;二是组织专家对瓦斯灾害严重的45个煤矿开展技术"会诊";三是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严格实行"以风定产",制止超通风能力生产;四是加强对发生瓦斯动力现象矿井的监管工作;五是推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六是由科技部组织加快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及预测预报科研攻关;七是由国家发改委组织成立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此外,对煤矿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监察。对瓦斯治理的七条措施,我们要抓住不放,经常调度,加强督查,确保到位。

二、结合落实国家安监总局的"三定"方案,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作风。"转变职能",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履行好国家监察和综合监管的职责,督促落实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监管责任,落实企业安全责任主体的责任。"转变方式",就是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出资人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安全生产职责,总局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健全安全法律体系,制定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监察执法和综合监管上来。"转变作风",就是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克服工作中的不深入、不扎实和形式主义现象,严格执法,抓紧抓实。

三、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着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主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促进安全生产"五要素"的落实:一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二是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三是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四是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五是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机制。

四、公正、严格执法,加大事故查处力度。最近发生的五起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资料已经发给大家。这五起事故,都是由于无视国家法律、无视政府监管、无视矿工生命,非法开采、违法生产造成的,也暴露了一些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不扎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对这五起事故,以及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液氯事故,地方政府正在组织调查处理。我们的态度是:

第一、支持地方政府加大严惩力度。对违法矿主和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高事故赔偿标准,实行行政问责制,严查公务人员失职渎职和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第二、认真组织并督促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以瓦斯治理为重点,抓紧抓实煤矿安全整治的各项措施。

第三、针对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如经济增长方式落后、行业管理弱化、人才流失,素质下降等问题,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并积极呼吁,促使问题的解决。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