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21:44 页码:13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实用10篇)
2023-11-19 08:21:44    小编:ZTFB

具体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归纳。总结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性,从整体到局部,从问题到解决方案。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篇一

门厅是博物馆观众集散枢纽,是组织引导观众或供观众游览休息的必要空间。现代博物馆的门厅还常用做社交活动。基本陈列室为博物馆常设的固定陈列室、展览厅用于举办短期的专题性展览,它们都是博物馆建筑的主体之一,在建筑总面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代博物馆为了更好的为教育服务,还须配备适当规模的教室、讲演厅等,尤其是自然和科技性质的博物馆除了配备教室、演讲厅外,尚须设置一定面积的实验室。由于现代博物馆日益趋向社会化,是公众文化游息的场所,所以有设置公共餐厅、咖啡厅、茶室等的必要。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篇二

一、坚持公益属性。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清晰地诠释博物馆的教育目标、理念与思想,着眼于中华文明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反映人类最美好的目标理想和价值追求。行业类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要面向广大公众,从较为单一的行业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个人收藏展示,提炼升华为表现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相关领域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

二、突出科学品质。深入挖掘文物、标本的丰富内涵,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增加文化含量,创造导向正确、主题突出、有丰富语境、观点和故事的陈列展览,避免缺乏价值观的所谓“精品文物展”。陈列展览应充分体现博物馆通过实物反映真实历史的特征,坚持以文物、标本原件为主;使用必要的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的,应符合学术要求,并予明示。纪念类、行业类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要进一步明确收藏政策,不断充实藏品体系。

三、强化教育功能。紧密结合素质教育,与教育部门特别是中、小学校完善联系机制,丰富面向或配合学校教育的陈列展览,以博物馆之长补学校教育之不足,真正使博物馆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常设陈列应特别清晰地标识适合未成年人认知、欣赏的重点文物、标本,充实符合青少年认知习惯的文字说明。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专门面向未成年人的博物馆(儿童博物馆)或教育类博物馆,增加面向学生的陈列展览项目。见证历史的陈列展览在弘扬爱国主义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体现文物、标本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教育作用,强调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规范设计制作。建立健全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制作行业资格资质认证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实现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和谐统一,突出文物、标本主角地位和观赏性,突出陈列展览的真实性和知识性。科学运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辅助展品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避免与文物、标本及展览内涵无关,花费超常、牵强附会的设计制作;杜绝无历史和科学事实依据的虚拟场景、蜡像或幻影成像等形式;杜绝不必要的装饰性设计和刻意文化符号叠加。

五、提高策展能力。博物馆要不断完善基本陈列和展览,确保陈列展览与博物馆使命相一致。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策展人制度。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适应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强化陈列展览策划的观众导向原则,把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陈列展览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要促进馆际交流与合作,支持省级博物馆特别是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整合区域藏品、展览、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策划优秀展览项目巡回展出,弥补中小型博物馆展览资源的不足。

六、加强专业指导。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行业类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业务指导力度,依据《博物馆管理办法》,做好新建立行业类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的评估论证,确保展陈内容符合时代要求和先进的价值导向,尽可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积极推动打破管理体制上的壁垒,充分发挥省级(含)以上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实施对口帮扶行业类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计划,完善常设陈列,培养人才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

各地要根据本意见,抓紧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我局将适时对各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进行督查。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篇三

文物是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文物书写着历史的文明。每一个民族都是通过本民族的历史文物来认识并了解本民族的,每一件文物都蕴藏着极大地感召力,经典文物的传承已经成为了民族团结的象征。文物保护的工作做得好,历史的痕迹就越明显与更加清晰,发挥的作用就会越大。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

文物在长期的收藏历史过程中,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并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民群众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提高民族意识、品鉴古人的精神文明世界知悉时至今天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价值。激发了无限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素质水平与科学文化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教育作用。

文物有着传承历史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是见证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因此,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每一件文物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承载着特殊的内涵,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与民族精神,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人们从文物的实物中增加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了解到文物的由来,认识文物的历史背景,诠释历史年代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教育人民群众感受民族精神的内涵,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出民族的自信心。有助于人民群众继续沿袭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发挥出历史文物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作用。

(二)鉴古知今。

虽然我们知道光阴一去不复返的不可逆转性,但是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中,可以隐约看出那若隐若现的历史痕迹。通过文物的鉴赏,可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掌握了历史知识,就是了解了一个民族。鉴赏文物就是在阅读历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对于文物的从鉴赏古人文明到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可以使人民群众的情操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审美得以提高、精神得以振奋,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无可取代的推动作用。

(三)提供科研。

文物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是进行历史科学研究的第一手史料。文物丰富的文化内容丰富了文物考古研究的参考内容,拓展了更多的思路,为历史的重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此,文物在文物的考古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史料、证史、正史、不史与科研借鉴的作用。

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措施。

文物作为贯彻并严格执行《文物法》的重要主体,要做好依法保护文物的工作,是保障《文物法》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由于文物的珍贵性与不可再生性加大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因此,保护文物工作需要从健全文物保护制度,加大政府力度获得政策的支持,在实际的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中,分为硬件措施和软件措施,硬件措施是建筑基础设施,软件措施包括:数字博物馆与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

(一)健全制度,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文物保护的工作是建立在健全的支持文物保护的制度上的,因此,要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政策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现状的科学、合理、严密的规章制度来,并且要依法管理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询方便。因此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使这些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在文物保护的资金使用中,文物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文物保护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得到政府政策上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一方面的资金是国家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开发旅游项目的政策支持,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增加社会的经济效益,为文物管理工作的持续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科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对于基础设施要加强实施措施,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增加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金量,以提高文物保护的管理水平。文物保护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是数字化文物保护管理系统。

(1)建筑基础设施在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中,国家加强了对博物馆的建设,随着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的加大,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我们的一些建筑的基础设施要向国际化的标准靠拢,向发达国家的文物保护建筑基础设施学习,建筑基础设施主要以发挥合理保护、科学管理文物与重在预防为标准,设计并实施保护措施到位的建筑,才有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

(2)数字化文物保护系统数字化博物馆是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整合全省文物资源,使观众可以在网上了解、欣赏到众多珍贵馆藏文物。通过文物信息数据库、文物信息采集处理和展示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馆藏珍贵文物的网上三维展示、基于地理信息的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推动文物在保护利用中“活”起来。数字化文物的三维展示是采用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文物建模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高新技术,全方位地展现文物的真实原貌。三维(或曰3d)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其独特的光源投射到文物本体上,形成光条纹。根据光源与机器的相对位置,按照计算机视觉理论,由光条纹的形状测算出被照射文物的三维光标,最终形成被扫描文物完整、精确的三维点云模型。然后,通过相应软件对所扫描文物进行数字化还原,生成被扫描文物的原始数字模型。这是高科技与文物资源的融合。

建立数字化文物就等于给每件文物做了一个“身份证”或“户口簿”,记录文物的原始数据。以后当遇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被人偷盗、病害侵蚀时,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调取“身份证”或“户口簿”,为修复文物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和保障,使文物复原。同时,还可以大力提高文物外展的工作效率。筹备文物外展,从查阅档案、拍照制表,告知对方,到确定参展文物,数十分钟之内即可完成。并且文物保护的工作,需要搜集大量的与文物相关的资料,才能根据文物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来。而文物相关的资料搜集是一个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工程,全面而具体的搜集工作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数字化系统。

数字化计算机强大的系统功能,不但可以完成复杂的剖所工作,而且还可以对文物进行实时监控,对于保障文物的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提高水平。

文物保护工作要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工作,从了解文物知识开始,文物知识的普及包括:对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等,以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都参与到保护好国家文物的工作中来。工作人员要做好基本的日常维护,掌握基础的维修技术。随着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使用,使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都得到了实质上的技术性突破。因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学习和进步,来获取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最先进的技术,以达到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目的。

综上所述,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政府到博物馆,以及到工作人员,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实践工作经验中才能逐步的使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助于博物馆文物文化事业的发展、延长文物的存在时间、提高文物的自身价值,为后人的博古通今与行为的矫正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丽双.关于文物管理工作中藏品的保护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

[2]杨勤.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探讨[j].大众文艺.2015(14)。

[3]陈曦.如何做好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j].大众文艺.2015(13)。

[4]张宇轩.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5(11)。

[5]郑芸菁,张立莹,张军,曹晓东.关于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思考[j].唯实.2004(01)。

[6]李慧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7。

[7]薛超.博物馆数字化与数字采集中需改进的问题[j].文物世界.2004(01)。

[8]董如亮.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j].文物世界.2004(01)。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篇四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四)适用年级:2011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时间:

教学作业指示书。

一、作业题目:岭南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

二、教学目的:

1.熟悉博物馆建筑的空间特性及各功能部分的组成关系;2.学习博览建筑中的流线组织和室内外空间设计方法;3.初步学习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技术方法。

三、设计内容:

注:以上为主要功能用房,各部分相应的卫生间、交通集散空间面积自定,结合不同使用空间适当安排休息空间、交往的室内外空间,面积灵活掌握,总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0m2。

四、成果要求:(每2人组成一个设计小组共同完成)。

(一)图纸。

1.图纸规格:1号白图纸(不少于4张)2.图纸内容: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篇五

摘要: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是在继承传统博物馆陈设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实体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收藏、信息传播、教育、研究等功能,是运用数字技术对博物馆职能的再现、延伸与扩展。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数字技术,做好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化的实体博物馆结合数字博物馆的方向转型,将陈设模式以传统的“实物导向”向“信息导向”发展,即将展品三维化的基础上对展品的内涵作为展示的重点。从而突破传统博物馆陈设模式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关键字:数字博物馆;实体博物馆;陈列设计;三维展品。

博物馆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法国拥有1700个博物馆,平均三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陈列设计各具特色。我国文物资源丰富,但人均所享有的博物馆资源却十分有限而且分布不平衡,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依靠传统的博物馆显然已不能很好的承担教育、保存、研究以及资源共享的任务,数字博物馆作为传统博物馆功能的延伸,它为文物鉴赏和保护提供了跨越时空的全新方式,陈列展示是履行现代博物馆中心职能———教育职能的主要手段与方法[1]。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形式并非以简单的二维、三维形式呈现,而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实体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收藏、信息传播、教育、研究等功能,是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对博物馆职能的再现、延伸与扩展。不同于将实体博物馆文物陈列展示数字化成照片、影像连接到互联网上展示,更不是将文物数据库的所有信息进行初级分类的罗列[2]。相对于实体博物馆陈列语言,它以互联网作为展示平台,将展品数字化、动态化和互动化,是另一种新型的向观众传递信息的传播媒介。

1三维展品陈设是传统陈设的革新。

2三维展品陈设是数字化陈设的延展。

数字博物馆展品陈设形式以投影、二维动画、三维静态模型展示为主要陈设形式,而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是在此基础上将三维展品动态化、全角度的展示,是以陈设形式为依托将一个展品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观到内涵,由个体折射时代特征、文化背景的延展。2。1360度全息成像展示360全息成像也称为全息三维成像、三维全息影像,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四面锥体,从任何一面观众的视线都穿透它。通过透明材料表面镜射和反射,四个视频发射器将光信号发射到这个锥体中的特殊棱镜上,汇集到一起后形成具有真实维度空间的立体影像,观众能从锥形空间里看到自由飘浮的影像。

2。2多媒体4d影院展示。

从视觉角度讲,摆脱了平面视觉束缚,采用180度的柱面环幕立体影像———它是指银幕保持在有相同圆心的一段弧度上,而不是一个平面(平幕)上。银幕的高宽比例为16:9,柱面环幕3d物体运动影视范围变广、视野开阔,影视空间和现实空间也更为接近,以产生横越、环绕等多种运动方式产生时空变换的感觉。

2。3幻影成像展示。

幻影成像系统是由立体模型场景、造型灯光、光学成像、影视播放、计算机多媒体、音响及控制系统组成。将所拍摄的影像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中,把“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演示故事的发展过程,虚实融合,给人留下生动、直观的印象。

3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与实体博物馆陈设特点比较。

3。1陈设载体不同。

实体博物馆展品数字化的陈列展示,需要大型展厅或陈列室,一切与展览相关的实物要素都要通过组合构成体系化的陈列形式展现在参观者面前,而参观者也只能在此展览空间接受有限的信息,展厅承载了陈列展示的全部。数字博物馆的展示载体只需要一台电脑。所有数字化信息通过数字技术综合运用于电脑上进行呈现。它比实体博物馆更有开放、自由的优势,浏览者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打开一个广阔空间的数字化信息展厅更便捷的从中获取信息。

3。2陈设形式不同。

实体博物馆的陈设形式是在实体空间里进行实物展示,大都以静态形式展示,缺少“活”的气氛,文物被玻璃窗封闭与参观者产生距离感,观者被动接受有限信息。削弱参观者学习、交流的主动性。数字博物馆的数字化展厅是个虚拟的场所,陈设形式由数字技术通过电脑屏幕来实现静态、动态、二维、三维等功能展示,浏览者自由选择参观藏品种类从而获取藏品相关信息,增加了浏览者对文物参观的主动性。

3。3陈设内容不同。

实体博物馆展出的实物藏品信息量仅限于文字、图片、视频影像介绍,内容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数字博物馆藏品资源丰富,加以多种数字技术和艺术形式结合,能够挖掘出藏品自身及藏品间更多的内涵及其历史脉络。可以随时把新的信息、相关热点等时效性强的内容添加其中,让浏览者在把握前沿信息的同时感受到展品展示的不仅是过去的辉煌还有现代的精彩。

3。4陈设媒介不同。

实体博物馆通过单体实物、展柜等客观媒介展示藏品,形式单一、展示效果不太理想。数字博物馆主要运用数字化陈设展示技术,包括文字、图片、超文本链接相互组合的二维和三维展示技术。把文物通过三维建模还原其真实面貌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并利用有效地技术手段通过互动对其功能性展示。

3。5传播途径不同。

实体博物馆在时间、空间及陈设形式上的局限性给观者带来不变。数字博物馆可以使浏览者在无需受时间、空间限制,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到“故宫”“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实现高效、便捷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让浏览者尽情享受异国的文化和数字宝藏。

3。6信息载体不同。

传统博物馆陈设模式是简单的实物陈列、图文介绍,形式单一、片面。浏览者获取信息量有限。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管理相关信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综合展示。信息载体由传统博物馆的实体藏品变成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3]。把“实物展示”转换成“数字展示”,以静态转换为动态的陈设形式为浏览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4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应具备的条件。

三维技术和虚拟技术在文物复原及交互方面都较为成熟,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新的陈设应用形式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4。1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贯穿整个展示构架,如何去表现主题和藏品信息,是所有类型博物馆必须涉及的首要问题。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运用。逻辑思维主要展示信息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展示内容符合客观规律。形象思维主要运用陈列语言对展品进行组织、展示。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才能设计出既符合客观规律的又有展示特点的陈设形式。

4。2丰富的数字化藏品信息。

以丰富的博物馆馆藏品、标本以及相关文化资源和信息作基础,还可以不断的进行资源的扩充和信息的更新,对藏品相关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声音、配乐、视频、藏品三维模型及内在信息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展示。只有这样,数字博物馆才能起到较好的文化传播、研究、教育功能。

4。3辅助信息组织。

辅助材料是为了帮助浏览者更好的了解主题、加深文物印象的一些非实物展示材料。如禹墟展厅三维展品陈设就是将复原场景作为祭器功能展示的“展厅”,目的就是让浏览者身临其境,通过互动让浏览者体验虚拟文物内涵展示和动态的情景模式带来的妙趣。从而达到丰富展示形式,完善整体展示效果。

4。4技术团队。

拥有一批开发、设计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及一套多媒体数字系统软件。这样有利于数字博物馆陈设的建设更加科学化、艺术化和人性化。

4。5三维虚拟场景。

虚拟场景是对文物当时所处的环境进行模拟,将场景作为“展厅”这种新的陈设形式应用是文物进行全方位展示的良好载体。

4。6立体仿真。

通过数字技术制作,将文物复原,要做到尺寸、纹理、颜色和实体文物没有差别。将仿真的文物放置那个年代的虚拟环境中,可翻转欣赏、观察其细节,满足用户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加了鉴赏文物的乐趣。浏览者从一个被动接收转为主动获取,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陈设理念。

4。7集成展示。

弥补传统陈设造成的内容分裂和时空限制。通过数字化实现文物的集成展示,可以梳理馆中繁杂的藏品信息,一是建立起藏品的关系。二是数字技术可以把这些出土的器物陈设在当时的时间、地点背景中统一展示祭器的实用功能,使祭器之间的关系以互动的形式变为“现实”。目前全国中小型博物馆面临较普遍的问题,文物藏品不够丰富、陈设形式不够新颖、文物研究不够深入、事业经费不够充裕、人才结构不够合理、观众参观不够踊跃。要摆脱困境,解决问题,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推进数字化建设。因为一件文物不但能体现出制造者的思想和世界观,同时也能反映出当时的民俗风貌、工艺水平以及相应的生产消费能力、社会关系等具有艺术、实用价值的信息。因此,通过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来展示文物本身这件信息化了的历史见证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士进。数字博物馆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4。

〔3〕(美)tayvaughan。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6—38。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篇六

2.临时展室展览内容需要经常更换,在设计中应单独设置,并尽量设计成大空间。

3.根据陈列内容的性质和规模,确定陈列室布置方式,

当整个陈列内容为一个完整系统时,其各部分之间和每个部分内的陈列品都要求先后衔接,连续不断地陈列,一般为单线陈列方式;当整个陈列由各个独立部分组成,各部分内的陈列品不要求明确的先后顺序时,可平行陈列,一般采用多线陈列方式。

4.大、中型馆应设报告厅,位置既接近陈列室又相对独立。

5.陈列室内应简朴无华,不要喧宾夺主,以免影响陈列效果。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篇七

摘羞:河北省地处华北、外绕渤海,内环京津,自古即是京畿要地,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就是在河北由征战到融合,从而开创了中华文明史。

河北省是中国著名的文物大省,其文物众多,而且兼具文物的历史连续性和品类齐全性。早在二百多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文物不仅演绎着200万年来河北热土上活的历史,而且众多精美绝伦的国宝级文物更是震撼着世人的心灵。

随着改革开放深度的加大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文物以其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对于河北这个文物大省来说,文物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创造能力,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0年来,我国的文物保护研究科学技术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文物建筑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木构古建筑的防腐、防虫和维修技术,石窟摩崖的化学灌浆、锚固处理等加固技术,石刻防风化保护技术,土遗址加固保护等。在出土文物和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方面也取得长足进展,如饱水漆木器脱水、纸张保护技术、壁画修复和揭取技术、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字画装裱修复技术等。文物工作需要社会各部门及许多领域的多种学科的共同合作,其中化学便是必不可少的一门,文物与化学自古便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人类的生产实践带动了化学的产生与发展。

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人类大约在公元前5万年,就发现了火,从此,便开始了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古代冶炼技术、炼丹术、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等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瓷器是我国独创的发明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有了瓷器,它是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明的。所谓”瓷器”,其原料是由瓷土、长石和石英混合而成的,置于1200℃的高温烧成,质地坚硬,它以卓越的艺术成就为世界各国所瞩目。从陶器的出现,发展到精湛的制瓷工艺,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粘土的可塑性,逐步掌握了用烧制以改变物理化学特性的技能,虽然当时人们并不了解高温下化学反应的过程,但却自发地用这种反应原理,这实际上是早期的实用化学。

古代冶铁技术的兴起和铁器、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使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最早炼得的熟铁叫块炼铁,是矿石在800-1000℃条件下,由木炭还原直接得到的,是一种含大量非金属夹杂的海绵状的固体块。冶铁技术是古代化学工艺的应用实例,也是应用化学知识的集中表现。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对化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公元7世纪的唐代。我国已发明了火药,到了北宋末年,人们创造了”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力很强的武器,公元1126年,李纲就是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对开封的围攻,抵抗外族的侵略。火药的王要成分是硝酸钾、硫磺、木炭的混合物。其反应原理是:

s+2kn03+3c—kzs+3cozf+nzf。

由于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使体积急剧膨胀而产生爆炸,所以,火药的发明是我国占代应用化学科学的光辉范例,同时也推动了其它相关科学的发展。

我国古代炼丹家的炼丹实践,一是用各种无机物,经过化学处理制作”长生不老药”的研究;二是为制造”药用”的黄金或白银进行的冶金研究:三是为寻求植物性”长生药”而进行的药用植物研究。尽管炼丹术的目的是荒诞的,但就炼丹家进行的活动来说,则是在吸取劳动人民大量生产实践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炼丹家利用溶解、熔融、升华、结晶、取代等简单的化学方法,推动了许多物质的合成,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由此可见,化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基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结果,而早期的化学实践为化学成为一门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物。

二、文物的保护与研究离不开现代化学技术。

第一、研究制造工艺。我国古代有不少工艺位居世界前茅,可惜后来失传,为继承发扬这些工艺,需用现代分析化学技术研究其制造工艺。例如秦箭不锈之谜,经分析研究其表面镀有一层含2%铬的氧化膜,因而能防锈保锋:我省满城陵山一号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玉衣,其金丝采用”抽拔”工艺制作而成,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了退火的热处理工艺,有的`金丝横断面直径仅为几微米,这些都是我们先祖的光辉科技成就,研究其工艺,可继承发扬,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第二、辨别文物质地。出土的古代青铜器有的是纯铜,有的用铜锡、铜铅或铜锡铅合金制成的,光凭肉眼难以分辨,用现代分析技术则迎刃而解。例如,我省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的一件铁刃铜钺,过去认为是人工冶炼的,现在通过技术手段验证,它不是冶炼而成。而是用碳铁锻打而成的。

第三、探明文物及用料的所属地。

通过测定文物的成分和含量,可以探明其来源和产地。我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出土的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其科学研究价值很高。青花和釉里红对窑炉的烧制氛围要求不一,此罐将青花和釉里红两种创新性品种集于一器烧制,使青花和釉里红的发色都达到极致,青花呈色浓艳,聚釉处有黑褐色”锡光”斑点,经分析,系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烧制而成,可为研究进口钻料提供素材。

第四、鉴定文物的真伪。文物是不能再生的历史遗产,许多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科学或经济价值。国际上常有伪造文物的案件发生。以前判断文物真伪主要是观察:而应用现代分析技术,例如热释光测年法、碳十四等技术,可为鉴定文物真伪提供可靠依据。

珍贵的文物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对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化学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与文物的关系源远流长,随着化学及其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有更多、更新、更有效的保护处理方法出现,使人类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最大限度的延长文物的寿命,使这些瑰宝流传百世。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篇八

陈列属于博物馆的特有语言,也是博物馆和观众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现阶段,国内博物馆的事业发展迅速,各个省市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博物馆,很多博物馆策划方案纷纷涌现,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博物馆的陈展质量,拓展了博物馆面积,从而为博物馆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策划是一种智慧型活动,是为实现某个目标所实行的举措与活动。陈列展览的策划主要是为达到博物馆的预期陈列展览的目标,通过一系列合理与科学方式,经目标设定与目标策划等步骤以及应用相关策略或者是手段来实现目标的行动。此外,在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策划过程中,需要全面的进行调查与研究,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与制定方案,在该方案中既要包含某一个单项策划案,又要包含总体策划,还应包含内容与形式策划,确保策划案推广与宣传工作可以顺利进行。而对于博物馆的陈列而言,陈列展览的策划是其发展中的必要方式与手段,只有提高陈列展览的水平,才可以保证博物馆的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现今要想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推出一批特展与临展,难度比较大;究其原因,博物馆陈列展览需要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艺术性和思想性、观赏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等特点,因此,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策划过程中比较复杂。加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推出经常会涉及各个环节、众多方面以及诸多层次,其不仅是宣传推广、内容与形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还是多个业务部门统筹兼顾以及协调运作的过程,可见,陈展策划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展览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应用创造性的思维、科学方式以及系统性方法,全面设计与规划陈列展览过程、目标与步骤,尽可能编制出全面、具体性行动的方案,保证博物馆陈列展览顺利进行。本论文着重强调了临展策划人和一般展会商业策划者之间的区别,对于博物馆策展来讲,商业的`利益并不是博物馆策划宣传核心。在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过程中:首先,要求策划人具备高文化素养,同时要对文博的事业充满热情;其次,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者应该不断地充实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全面掌握博物馆具有优势的一些藏品信息;最后,博物馆策划人市场眼光必须敏锐,可以全方面了解观众与业界对于展览形式、类别的喜好与需求。

对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而言,创意属于展览策划核心部分,在组合与提炼相关创意的前提下,可以使创意转化成具体策划的方案,同时融入文创产品、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及宣传手法中。但是创意源自于哪里?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创意并不是人类灵机一动就可以形成的,更多的源于深入市场分析与调查、科学调查研究结果。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博物馆的临展项目排定,并不是源自于客观科学调研与分析,主要是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与领导意志,导致博物馆策展缺乏独特性。因此,在前期社会调查中,不仅需要对各种博物馆中受欢迎的展览题材、类型进行考察,同时还要应用网络多媒体的形式展开调查,尽可能充分了解观众想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展品以及自身需求,保证博物馆陈列展览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以上调查,既可以贯彻落实展览开放思路,又可以响应政府走群众路线的方针。同时还要针对问卷调查与考察结构进行分析与汇总,总结出当下热点题材的展览,按照分析的结果与博物馆藏品、展品特点相结合,对展览主题的方向进行确定,编写形成展览大纲。

三、展览的形式设计。

在展厅布局与施工过程中,同样需要紧密结合创造性的思维,这个过程主要包含版面设计与制造、展线划分、陈列的环境改造。其中,展厅展线设计比较灵活与多变,为使展厅与不同临展的展线设计安排相符合,常用方式就是通过轨道活动的隔断,对展览空间进行分割,即临展厅活动隔断的轨道使用井字形进行排列,在活动隔断基础上,按照展览文物与内容对陈列展览进行安排与组合,尽可能实现合理应用空间与扩充展线的效果。每一个隔断间进行互相锁牢以后,可以保证组成墙面的牢固性与平整性,不管是用来悬挂大型的画作或者是当做固定喷绘的背景,都有较高的可靠性。

总而言之,就博物馆陈列展览而言,无论是最初的策划创意产生,亦或是对策划方案进行贯彻落实,都充分体现出人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既可以表现为陈列展览策划者的思维能力与思想内容,同时表现出陈列展览策划人的专业素养,以及对陈列展览的控制力和社会影响的洞察力。换句话说,陈列展览策划者就是博物馆灵魂。因此,博物馆若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同行中脱颖而出,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重视培养策展团队与专业策展人,建立与博物馆可持续地发展、文化定位以及市场定位相适应的发展机制,尽可能提高博物馆核心的竞争力,充分体现出自身文化的价值,推动博物馆永久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振红.试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以《傅山书画精品展》为例[j].艺术科技,(04).

[2]吴沫.试论多学科视野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及其团队建设[j].艺术科技,(04).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篇九

众所周知,博物馆已从设立初期为少数贵族服务的“殿堂等级”发展到今时今日以“创造一处令大众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过程感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能共同参与”为目的的大众化场所,尤其在博物馆免费面向公众开放以后。无论是出于研究需要、教育需要,还是欣赏需要,随着参与人群的增加,对其“核心”人的尊重,“以人为本”的设计也愈加凸显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成为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话题。

一、当代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多样化。

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当代的博物馆更多的关注社会现实、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价值风貌,其功能与职能从“保护文物藏品”延伸到“保护文化遗产”从展示文物到宣传文化,从单一的展览、研究目的,迈向更广的展示传播、宣传教育、文化交流、智性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场所。面对多样化的文化资源,从文化要素到自然要素,从历史遗产到当代遗产,从物质文化到思想观念,当代的语境下,博物馆是一个更为丰富、多维的语汇。它承载历史,记录文明,传播文化,交通信息,“海纳百川”以博物扬文明。表现出多向性和多维性的发展趋势。创新的陈列展览内容、形式、手段,加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能力,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实现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博物馆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精神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不断发展的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促使博物馆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中。逐步从“以藏品为本”向“以人为本’的精神回归转变,充分满足人的需求,考虑不同观众群体的特性,即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又要雅俗共享满足各类观众普适性和大众性的需求。实现博物馆文化的教育性、时代性、科学性、服务性。以多样化的功能吸引观众经常走进博物馆。这是时代对当代博物馆的呼唤,更是当代博物馆价值的体现。

1、注重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身心舒适”

1.1参观动线设计的灵活性。

就陈列设计和通道分布而言,除了陈列密度、陈列高度、通道宽度的要求外,对于动线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怎样引导人们有序、合理地进行参观,既严格遵从了展览的时序性,线路安排又不显得呆板,做到灵活有变化呢?可以设置“之”字形、曲线形动线,配合展示场景与展览柜、展示道具和指示标志,共同为公众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

1.2灯光照明设计的合理性。

(1)就展品而言,要保证珍贵展品的安全,避免强光、紫外线对展品的损害;其次,增加视觉的相对强度,弱化周边环境,突出展示重要展品;再次,为特殊效果增加色光时,注意其对展品固有色彩的干扰。

(2)就公众,也就是人而言,照明设计除了保证基础照明与局部照明比例合适外,还要注意过渡区域的照度,如出入口、走廊通道等,使人眼尽快适应环境,减少其疲劳程度;其次眩光问题,注意展示空间亮度差与极亮光源的的处理,避免人眼产生酸痛流泪等不适感。

2、注重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兴趣盎然”

2.1多变形式的引人入胜。

(1)版式设计。传统意义上的版面设计已经摆脱了平面化固有模式,呈现出半立体或立体的三维形象,较之以前更直观立体,具有视觉凝聚力,使读图时代由二维迈向三维。

(2)气氛照明。利用光影的深浅、强弱、明暗和有色光源对环境气氛进行渲染,采用色彩暗示心理的特点达到既定效果。比如,匈牙利民族博物馆曾经展出的“伊斯特凡”国王王冠,硕大的展厅仅采用照度很低的基础照明,来衬托出强光照射下的熠熠生辉的王权象征,虽然没有其他影像或实物资料,却引领观众进入了舞台剧般的场景之中,好似经历了那段撼人心魄的历史。

(3)场景再现。这是现今博物馆采用最多、效果最好的展出形式。再现重点展品所处的时代,通过那个时代的经典事件或典型情境,带领人们经历一场时空错位的旅程。比如,沧州博物馆历史展厅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城铁狮的铸造过程和创奇故事等内容,真实的再现了铸造铁狮子的全部步骤,内容直观明了,浅显易懂,几分钟内就能让观众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形。还有吉林省博物院“黑土军魂”东北抗联军史陈列展,真实的呈现出冬日密营生活的.艰苦,五名战士围坐火堆,背后依旧冰凉刺骨,而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一景,由此可见其艰苦卓绝的抗争精神。

2.2互动体验的魅力。

相对于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其中更加富有魅力,“主动”就是出于自我意愿,这样的学习更能加强记忆,培养自信心,而这也是博物馆展示设计之中互动性体验的非凡魅力。如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门设置了互动体验专区,其中有几台叫做“酷写”的毛笔字互动游戏机,参与者可以一展挥毫泼墨的风采,可选格式、字体,可以描红,可以随性……这一区域,更加受到练字孩子们和渴望尝试中国书法的国外游客的欢迎。

再如洛杉矶的格莱美博物馆,除了记录下不朽的乐章、音乐的发展史、缅怀乐坛巨星的展览区域外,互动体验区域也是引人流连的所在,这里可以让音乐爱好者和发烧友亲自体会从说唱,合音到录歌及打碟的过程,实现自己初时的梦想,一展自己的音乐才华。

三、结语。

人文理念下的展览建设,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人性化展览的博物馆,对社会事业来说,它是一个收藏、保管、研究、展示的永久性公益性机构,对普通公众而言,又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文化学习、艺术熏陶、娱乐休闲的场所,在公众对知识文化诉求日益增长,以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引领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冒晶.服饰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人文精神[j].山东纺织经济总10期.

[2]徐征野.“文化的设计”与“设计的文化”[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第7期.

[3]王峥.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8版.

[4]闻晓菁.展示空间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版.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范文范本篇十

x1:合同文书:明代合同文书主要是在当时社会中,对某一具体事物,由当事双方或多方乃至家族订立的有关权力和义务的文字凭据。一般合同文书有骑缝字,或一式几份,强调了立合同人的权力与义务,反映了产权、使用权、经营权的互动关系。虽大多为白契,但如违约可“凭此公论”,并仍依此合同为准,显示出该合同文书具有民间的法律性约束力。此合同是兄弟立房屋清白合同。

x2明代卖山、卖屋赤契:赤契是土地买卖契约,已税契并经官府盖印的契约文书。

x3明代制式契:由官府统一印制的契纸,业户自行填写所卖产业,不多见。

x4清代康熙合同:各执一份,有齐缝字。

x5清代卖田赤契,民国验契,反映了历史的延续性。

x6与上同。

x7与上同。

x10推xxx(吊xxx、订xxx、割xxx、推单):土地卖出后,税同时转移至买主户上。

x11商业文书:徽州商人一般有两种:一是坐贾,二是行商。徽商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