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困境儿童扶贫申请书范本 儿童贫困户申请书怎么写(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01:21:37 页码:10
困境儿童扶贫申请书范本 儿童贫困户申请书怎么写(九篇)
2023-01-15 01:21:37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困境儿童扶贫申请书范本一

人的成长就像是那流动的河中的一叶扁舟,有时会逆流而上,有时也会顺水而下。有些人,他们祈求平淡度过一生,他们就像那顺水而下的小舟,该何去何从,都取决于河水。也许,河水将他们冲向港湾;也许将他们推向深海;也许让他们向相反的方向流去;只是他们还没有发现……

有一些人,他们必定辉煌一世,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小船中努力打拼,他们掌握着自己的帆和桨,逆水而上。这样是苦,是累,是让人难以忍受,可是这样至少你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了!

生活中那些不顺心的事情,那些失利与失败,不就像那阻挡你前进的风雨吗?只要你掌握好自己的帆与桨,逆流而上,在逆境中成长。总有一天,你将会成功驶向属于你的那片港湾,拥抱属于你的那片蓝天!

在逆境中成长,有些人,仅仅因为一点点困难,便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种人,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他们永远不会知道其实在那片逆境中,他们已经离成功很近了,可就在这时,他们却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退缩。有些人,他们同样在成长中遇到各种困境,可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将迎面而来的逆境当成展现自己的舞台,在逆境中绝地重生,在逆境中挑战自己,把逆境当做自己成功的基础,使自己更加完美。这样的人,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正是因为有逆境给成功插上翅膀,我们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正是因为有了逆境给生活创造美丽,我们才能品尝到生活的五味。

正是因为了逆境,才有了我们的坚强,有了我们的成功,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

推荐困境儿童扶贫申请书范本二

生科院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将武汉爱心残疾儿童帮扶中心(简称中心)作为定期服务对象之一,每月定期组织志愿者去陪孩子一起看书,玩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热心与关爱,不再孤单,快乐成长。

中心的孩子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是孤单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陪伴可以留下我们的祝福,留住他们的欢笑,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当寒冬到来,他们面临着缺少御寒物品的困境。我们将收集一些废旧衣物和以前活动义卖剩余冬季御寒物品或选购一些冬季必需物品,捐献给爱康,希望给孩子们带来些许温暖。当夏季来临时我们同样会筹集一些衣物及生活用品给孩子们。

1.奉献爱心,尽最大努力为中心的孩子们打造一个温馨愉悦的生活氛围;

2.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温暖,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帮助他们快乐康复;

3.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公益平台,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激发公益热情。

武汉爱心残疾儿童帮扶中心的小朋友

20xx年3月12日

武汉爱心残疾儿童帮扶中心

1.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提前宣传每次的爱康之旅;

2.准备简单易行的互动小游戏,由志愿者带领孩子参与或志愿者与其负责的孩子进行游戏;

3.每两个志愿者负责一个孩子,活动后记录孩子的活动情况,并制作康复记录档案,为以后活动积累经验;

4 .制作活动视频或照片通过qq平台、微博、宣传板等媒介展出,得到更大的影响效果。

(一)前期宣传

活动开展之前,通过各种网络途径宣传本次活动,强调本次活动的意义与亮点,达到进一步的宣传效果。

(二)后期宣传

1.上传活动视频和照片到人人网、微博等网页上;

2.认真写新闻稿,争取上新闻网;

3.联系新闻部和宣传部,加大宣传力度。

(一)前期准备

1.做好活动前期宣传活动,在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处及时宣传;

2.部门人员提前招募好活动志愿者,做好活动安排;

3.联系中心负责人,协商好具体活动时间(提前三天了解情况);

4.部门人员提前准备好有要送给爱康孩子们的物品,包括衣物,礼物,卡纸等;

5.联系新闻部、宣传部部门达成共识,共同打响活动的影响力,提高活动宣传效果,提高活动的执行力(提前两天确定好);

6.活动前一天清点物品,做好检查,有备无患。

(二)具体活动进程

1.提前两天招募志愿者;

2.由部门带领志愿者前往中心;

3.成果展示(展板、微博、人人等)。

(三)后期工作

1.部门人员通过对活动现场的考量,完成活动反馈,进行总结(指出认为的活动进行中的不足,为以后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写好新闻稿,争取上新闻网;

2.与新闻部考核人员交流,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今后改进;

3.后期宣传。

(一)人员安排

活动总负责:陈婷

物品管理与采购 :方灿

活动策划:谭银霜

活动宣传:冯浩

志愿者招募和管理:饶文婷

中心联系人员:刘嘉乐

1.安全问题:在乘车期间依然提醒大家注意防盗,沿途注意安全;活动现场与孩子玩耍保证安全,时刻注意到他们的特殊性,不要过于激烈,言语注意方式方法;

2.公共场合注意自身素质,维护好华农学子形象;

3.做好志愿者的健康保障,比如准备晕车药等;

4.在和同学、志愿者交流时注意说明活动背景和活动意义,以获得支持;

5.维持好活动的正常秩序,活动中保护好租借物品,及时归还,避免出现损坏。

1、意义性

本活动旨在让中心的孩子不在感到孤单,他们是残缺的不幸的,但我们可以让他们同样感到社会的温情,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

2、可操作性

1)武汉爱心残疾儿童帮扶中心是我部门长期的志愿服务点,对其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活动经验;

2)活动所需物品为青志部门统一购买,需购买物品不多,经济上更为可行;

3)有过前期活动,准备充分,后期活动只需志愿者的全力支持与配合。

推荐困境儿童扶贫申请书范本三

像所有的天才一样,除了鲜花还有荆棘,困境在磨炼着莫扎特…… 当莫扎特16岁第三次赴意大利旅行演出的时候,父亲原先的老雇主西吉斯蒙德大主教去世了,继任着是赫罗尼姆斯。

赫罗尼姆斯不能容忍利奥波德占着宫廷乐队副指挥的位子,而带着儿子整年整月的周游欧洲利奥波德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他只好回来任乐队副指挥。莫扎特任宫廷音乐师的职务。

大主教对下属十分专制,而且性格古怪、兴趣褊狭。

从意大利的米兰到奥地利的维也纳,从德国的慕尼黑到法国的巴黎,到处有对他的“天才”的颂扬声,却没有一个地方肯收留他。

原因是当年莫扎特作为一个音乐神童,在各地受到宠爱,但当他的才华随着年龄增长之后,贵族社会对他的热情却消退了。况且莫扎特在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非凡才能和独创性,并不符合那时某些权贵们长期形成的、守旧的艺术趣味。

生性敏感、自尊的莫扎特,无法忍受大主教的种.种压制。为了摆脱这种处境,他想尽一切办法走出萨尔茨堡,在外面的世界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样,莫扎特又开始了旅行求职。可这次旅行求职,莫扎特却处处碰壁。

他曾清楚地记得,6岁时去维也纳,皇后曾送给他和姐姐每人一套礼服;14岁的时候,女皇向他订购小夜曲,还把一只镶有自己肖像的金表赠给了他,这是女皇赠给她最爱的人的礼品啊!于是他再度奔向维也纳,求见女皇的儿子费尔丁南德大公。“噢,欢迎,当年的神童。“费尔丁南德去事情仿佛记忆犹新,他接着又问,”怎么,又有什么大作来这里演出吗?“

“如果您或者女皇需要的话,我可以随时效劳。”莫扎特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意思。

大公沉默了一会儿,拍拍莫扎特的肩膀说:“好吧,先在我这里住下,我这儿正好有个交响乐的谱子,请你帮助改一改。“

几天过去了。大公为莫扎特举办私人音乐会,王公贵族、亲朋好友的掌声、赞叹声充满了莫扎特的耳鼓。留下的事,大公只字未提。终于有一天,大公偶然有事离开了房间,莫扎特在微微打开的抽屉里,无意中瞥见了几行字?“难道你竟让像乞丐似的在世界到处游荡的人败坏宫廷的风气吗?作母亲的为你感到羞耻……”莫扎特愤然离去。

旅行寻职失败后,莫扎特只得回到萨尔茨堡。

推荐困境儿童扶贫申请书范本四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进程推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加快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目前0—17岁少年儿童15、7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7、69%。其中留守儿童4、45万人,占全县少年儿童总数的28、29%。其中留守女童2、16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48、51%;留守男童2、29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1、49%。留守儿童中,由祖辈抚养照顾2、67万人,占60、08%;由父母一方抚养照顾1、47万人,占33、06%;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0、3万人,占6、85%。

20xx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为贯彻文件精神,**省印发专门工作方案,在全省部署了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本文结合全县留守儿童摸底结果和走访调查,揭示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建议。为全面掌握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现对相关村镇、学校200名儿童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有关调查情况具体如下:

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本调查报告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留守流动儿童的父亲在外省务工的占22、6%,母亲在外省务工的占22、5%,而父母双亲都在外务工的54、9%。留守流动儿童父母亲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具有初中、中专(含高中)和大专以上三类文化程度的分别占65、6%、20、5%、2、9%,从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岗位情况来看,从事技术工的占19、9%,从事中、高层管理工作的只占1、8%,而从事体力劳动的占78、3%,他们因缺少知识和技术,往往只能在建筑、运输等部门干体力活。

1、 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调查走访发现,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较差。6、5%的留守儿童连一日三餐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52、1%的留守儿童月生活费不足300元。7、8%的留守儿童生病时没人照顾。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家长的探访频率的严重偏低。59、4%的家长一年仅回家探访一次,12、8%的家长回家探访频率超过一年。此外,留守儿童长期无法与法定监护人共同生活。59、1%的留守儿童与祖辈亲人共同生活,13、9%的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11、3%的留守儿童与哥姐一起生活或寄居亲戚朋友家中。

2、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比例更高。在笔者调查走访的对象中,过去两年内有51%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

3、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兴趣相对不足。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然而,有八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其学习态度与状态的差异,一方面缘于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与留守儿童自身的情况有关,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有62%的留守儿童表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个百分点。

4、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更突出。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

1、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社会体系根源。**县是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全县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父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是离手儿童问题产生的家庭背景根源。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现实条件根源。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教育体系根源。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5、关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制度体系根源。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未能确立,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未能强制依法履行到位;基层政府和组织的统筹协调、督导监督、宣传引导、摸底排查、帮扶联系等工作职责未能有效落实到位;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不够,相关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不深入,安全防范和动态管理机制不完善;此外,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的行业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工作的全面性还有待加强。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重点在于实施源头治理,关键在于构建长效关爱机制。

(一)加强农村儿童留守现象源头治理。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在落户准入、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措施。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和落实财政、金融等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推荐用工岗位信息或创业项目信息。

(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责任体系。一是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应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对监护、教育职责不到位,造成重大伤害的,要依法追究监护主体责任。二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三是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依托现有服务阵地,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四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一是建立强制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对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应实施行强制报告制度,未能履行报告职责的应严肃追责。二是建立评估帮扶机制。相关部门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科学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于监护人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应将其纳入保障范围。三是建立信息共享管理机制。发挥电子信息管理功能,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尽快建成运行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整合现有民政部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卫生计生部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公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功能,实现数据信息互通互联,做到精准定位、动态管理。

推荐困境儿童扶贫申请书范本五

人生能得几回搏?人生在世,我们始终在成长。成长之程,逆境百回。人的成长不能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那样的生命是毫无价值的,毫无意义的。成长中的种种逆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实现了目标。在逆境中成长,我们将会收获更多……

人的成长就像是那流动的河中的一叶扁舟,有时会逆流而上,有时也会顺水而下。有些人,他们祈求平淡度过一生,他们就像那顺水而下的小舟,该何去何从,都取决于河水。也许,河水将他们冲向港湾;也许将他们推向深海;也许让他们向相反的方向流去;只是他们还没有发现……

有一些人,他们必定辉煌一世,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小船中努力打拼,他们掌握着自己的帆和桨,逆水而上。这样是苦,是累,是让人难以忍受,可是这样至少你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了!

生活中那些不顺心的事情,那些失利与失败,不就像那阻挡你前进的风雨吗?只要你掌握好自己的帆与桨,逆流而上,在逆境中成长。总有一天,你将会成功驶向属于你的那片港湾,拥抱属于你的那片蓝天!

在逆境中成长,有些人,仅仅因为一点点困难,便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种人,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他们永远不会知道其实在那片逆境中,他们已经离成功很近了,可就在这时,他们却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退缩。有些人,他们同样在成长中遇到各种困境,可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将迎面而来的逆境当成展现自我的舞台,在逆境中绝地重生,在逆境中挑战自我,把逆境当做自己成功的基础,使自己更加完美。这样的人,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正是因为有逆境给成功插上翅膀,我们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正是因为有了逆境给生活创造美丽,我们才能品尝到生活的五味。

正是因为了逆境,才有了我们的坚强,有了我们的成功,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

推荐困境儿童扶贫申请书范本六

1、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张海迪

2、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所压倒。——贝多芬

3、逆境帮助生存,危机提高警觉,困境刺激思维。——余世维

4、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5、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泰戈尔

6、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海明威

7、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兰

8、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9、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毛泽东

10、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歌德

11、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2、逆境是通往真理的大道。——拜伦

13、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运。——贺拉斯

14、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拜伦

15、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16、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泰戈尔

17、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18、顺境中不无隐忧和烦恼,逆境中不无慰藉和希望。——培根

19、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洪战辉

20、逆境总是有的,人生就是进击。——冯定

21、必须体验过痛苦,才体会到生的快乐。——大仲马

22、伟人在逆境中得到欢乐,如同英勇的士兵从战斗胜利中获得喜悦一样。——基涅卡

23、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歌德

24、逆境使人发奋向上,要是你从未遭遇过失败,为了事业着想,也许应该经历一次。——莎士比亚

25、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

26、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今人惊佩。——塞涅卡

27、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夏普

28、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培根

29、处于顺境的时候,良心的谴责就睡着了;处于逆境的时候,良心的谴责就加剧了。——卢梭

30、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歌德

31、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培根

32、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所惊奇。——培根

33、上天给人一份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份智慧。——雨果

34、并非每一个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常是幸福。经过克服的困难不但给了我们教训,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奋斗有所激励。——波普

3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轲

36、莫向不幸屈服,应该更大胆、更积极地向不幸挑战。——维吉尔

37、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雨果

38、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

39、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培根

40、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41、逆境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尽管不能使人变得富有。——托夫勒

42、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强、毅力和信心。——列夫·托尔斯泰

43、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在任何逆境中,她都能充实和丰富自己。——丁玲

4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裴休

45、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遇到从各个方面袭来的劲风,然而每一阵风都会加快你的航速。只要你稳住航舵,即使是暴风雨,也不会使你偏离航向。——西·切威廉斯

46、逆境是事业之路上的不速之客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在任何逆境中,他都能充实自己。——丁玲

47、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雨果

48、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徐特立

49、顺境造就幸运儿,而逆境造就伟人。——小普林尼

50、天才在逆境中才能显出,富裕的环境反而会埋没它。——贺拉斯

推荐困境儿童扶贫申请书范本七

没有狂风和暴雨的吹打,哪来果实的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来坚韧的松柏;没有冰天雪地;哪来傲骨的梅花。彼得逊说过:“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的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中。”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刘伟十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但他却用双脚练出用手进行钢琴演奏的七级水平,对他来说,当命运的绳索无情的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开始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二十三岁的他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用那变换的旋律,向世人展示了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只有经得起困境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唉声叹气不是办法,幻想憧憬也不是办法,只有信心十足的去干,才能走出困境。我们要正视困境,一旦身处困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恒心,有勇气,有毅力,有实干的精神。我们要相信,即使山穷水尽,也一定会柳暗花明。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一生坎坷,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他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了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被称为“乐圣”。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贝多芬学习,敢于面对困境,在困境中,汲取精华,不畏惧困境,敢于与它斗争。

困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因此。困境是强者走向成功的基石,也是弱者走向毁灭的加速剂,我很欣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的生命因为挫折而精彩,让我们在困境中成长吧!

推荐困境儿童扶贫申请书范本八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进程推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加快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目前0—17岁少年儿童15、7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7、69%。其中留守儿童4、45万人,占全县少年儿童总数的28、29%。其中留守女童2、16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48、51%;留守男童2、29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1、49%。留守儿童中,由祖辈抚养照顾2、67万人,占60、08%;由父母一方抚养照顾1、47万人,占33、06%;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0、3万人,占6、85%。

20xx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为贯彻文件精神,**省印发专门工作方案,在全省部署了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本文结合全县留守儿童摸底结果和走访调查,揭示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建议。为全面掌握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现对相关村镇、学校200名儿童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有关调查情况具体如下:

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本调查报告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留守流动儿童的父亲在外省务工的占22、6%,母亲在外省务工的占22、5%,而父母双亲都在外务工的54、9%。留守流动儿童父母亲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具有初中、中专(含高中)和大专以上三类文化程度的分别占65、6%、20、5%、2、9%,从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岗位情况来看,从事技术工的占19、9%,从事中、高层管理工作的只占1、8%,而从事体力劳动的占78、3%,他们因缺少知识和技术,往往只能在建筑、运输等部门干体力活。

1、 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调查走访发现,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较差。6、5%的留守儿童连一日三餐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52、1%的留守儿童月生活费不足300元。7、8%的留守儿童生病时没人照顾。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家长的探访频率的严重偏低。59、4%的家长一年仅回家探访一次,12、8%的家长回家探访频率超过一年。此外,留守儿童长期无法与法定监护人共同生活。59、1%的留守儿童与祖辈亲人共同生活,13、9%的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11、3%的留守儿童与哥姐一起生活或寄居亲戚朋友家中。

2、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比例更高。在笔者调查走访的对象中,过去两年内有51%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

3、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兴趣相对不足。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然而,有八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其学习态度与状态的差异,一方面缘于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与留守儿童自身的情况有关,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有62%的留守儿童表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个百分点。

4、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更突出。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

1、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社会体系根源。**县是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全县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父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是离手儿童问题产生的家庭背景根源。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现实条件根源。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教育体系根源。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5、关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制度体系根源。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未能确立,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未能强制依法履行到位;基层政府和组织的统筹协调、督导监督、宣传引导、摸底排查、帮扶联系等工作职责未能有效落实到位;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不够,相关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不深入,安全防范和动态管理机制不完善;此外,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的行业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工作的全面性还有待加强。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重点在于实施源头治理,关键在于构建长效关爱机制。

(一)加强农村儿童留守现象源头治理。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在落户准入、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措施。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和落实财政、金融等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推荐用工岗位信息或创业项目信息。

(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责任体系。一是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应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对监护、教育职责不到位,造成重大伤害的,要依法追究监护主体责任。二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三是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依托现有服务阵地,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四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一是建立强制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对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应实施行强制报告制度,未能履行报告职责的应严肃追责。二是建立评估帮扶机制。相关部门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科学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于监护人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应将其纳入保障范围。三是建立信息共享管理机制。发挥电子信息管理功能,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尽快建成运行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整合现有民政部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卫生计生部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公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功能,实现数据信息互通互联,做到精准定位、动态管理。

推荐困境儿童扶贫申请书范本九

xx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0.7万人,农业人口约占75.4%。全县在外务工人口为43043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7317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

为全面了解xx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xx年以来,xx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况先后两次做了调查,一是对劳务输出量较大的乡镇下发了调查问卷,二是对全县26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面普查。

普查结果显示:全县留守儿童共计9545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7317名,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已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县45740名儿童中,有7317名农村留守儿童,占16%,其中女童有3624名。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643名,占留守儿童的6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674名,占留守儿童的37%;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783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31%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

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7317名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

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

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由于我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量大,涉及的面广,近而在开展的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们县对留守儿童工作做了一定的努力,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教学原因。由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

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