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字化转型论文范文汇总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毕业论文(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06:31:57 页码:7
数字化转型论文范文汇总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毕业论文(二篇)
2023-01-15 06:31:57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数字化转型论文范文汇总一

“用字母表示数”是新课标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中第一节“列代数式”的第一堂课、这节课的内容是整个代数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与初中代数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从具体的数的运算到带有字母的运算、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是本章的重要特点、在这节课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学会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或数量关系、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了如下的

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表达简洁、便于交流、具有普遍性等);

2、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描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特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代数化意识、发展抽象思维;

3、经历一些具体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重点: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难点: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描述、

其理论依据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同时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对刚入初一的学生进入代数王国是一次飞跃、对他们来讲有较大难度、

(1)初一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训练、对运用具体数字去表示一个量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而造成在接受用字母表示数这个新的讯息时、会有一定的冲击、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也就是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是什么、

(2)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事例、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讨论”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渴望成功的情感、

具体做法是:

1、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情景之中、通过丰富而有吸引力的探索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激发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通过从“特殊——一般——特殊”的思维过程、对难点进行层层铺垫、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和思维升华的过程、感受自我奋斗后成功的喜悦、

(一)课堂结构: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理解运用、巩固新知、回顾反思、布置作业、

(二)教学简要过程:

1、导入新课

情境一:向学生展示图片、如ctv台标、扑克牌a等符号、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符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情境二:向学生出示等式、如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三角形面积计算等公式、让学生体会数学中、也有大量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

最后让学生列举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一拓宽学生的思路、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以这部分内容设计总的原则就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会符号应用的广泛性、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讲授新课

(1)在经过三个简单的小题训练后、学生对应用字母表示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抛出第一个例题、寻找鞋码与鞋长的关系、进而求出姚明和自己的鞋长、

这个例题的特点在于:一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二这题的设置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具有了普遍性、从而再求特殊值时会很方便、

(2)第二个例题是有关数学计算的、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与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上述算式和结果的共同点)、猜想(规律)的过程、学习数学思考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要关注学生是如何进行思想和得到规律的、通过探索得到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或一般规律的优越性、

3、理解运用

“寻宝游戏”中包含学生的动手实验、讨论等多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先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体会第一层有一粒棋子、第二层有二粒棋子、……第n层有n粒棋子的规律、然后进行讨论、寻找能否通过适当的方法、找出第十层最右一格、第一百层最右一格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呢?这个环节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个性、同时让他们很自然地就想到选择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先求出前n层共粒棋子(第二例题已埋下伏笔)、再从结果的奇偶性上就可以得出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从玩中学习知识、而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又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要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

4、巩固新知

利用5个小题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巩固、这些题与例题类型相近、但难度有小幅度的递进、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回顾反思

本堂课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与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用字母表示数或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体会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反思、梳理知识网络、体会数学思考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和认知建构、以获取更大的收获、

6、布置作业

《数学》课本p88练习1、2、

2023年数字化转型论文范文汇总二

“1只小猴去钓鱼,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这首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数字手指谣。结合小班数学活动宜情景化、游戏化的特点,以及孩子们已经学习了4的构成的基础上,我以这个手指谣为引子,设计了这个《智救小猴,勇闯难关》的数学游戏,引导幼儿初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斗志,渲染活动氛围,使孩子们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即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通过动手操作,逐步建构抽象的数概念。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步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初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进行4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乐于参加集体游戏。

一个数字转盘、大鼓一个、1—4的数字卡若干

“数、物拼板”、印章若干、雪花片若干

一、预备活动:

教师带幼儿边念手指谣,边走到相应的位置。

二、集体活动:

1、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可怜的小猴们在钓鱼的时候都被坏鳄鱼给吃光了,猴妈妈可伤心了,为了保护其他的小猴,猴妈妈他打算搬家,离开这个坏鳄鱼,你们说这个主意好不好呀?但是,坏鳄鱼在小猴家旁边出了许多难题,猴妈妈和猴宝宝他们搬不出去呀。小朋友们,小猴他们这么可怜,我们帮他们解决难题,好不好?

我昨天呀,乘鳄鱼不在,偷偷的到小猴家旁边看了看,我发现了四个难题,我们就先来解决这四个难题吧。

2、复习4以内的数字

师:我们现在就来解决第一难题——数字大转盘。

在这个转盘上有数字和指针,教师来转动指针,当指针停止指向数字几,就请幼儿大声地说出这个数字。

3、记忆4以内的数字

师: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解决乐第一个难题,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题——“谁不见了”

教师出示1———4的大数字卡,拿掉其中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是哪个数字不见了。

4、4以内的按数取物

1)听鼓说数

师:第二题我们也顺利解决拉,我们每个人都表扬一下自己,真棒。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

我这有一个鼓,请小朋友们根据鼓声来说数字,告诉我我敲了几下。

2)按数取物

师:现在,我们第三个难题来啦,准备好了没有?

4套1—4的物卡,请幼儿根据教师说的数找出相应的物卡。

三、分组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拉,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三个难题。现在我们就要向第四题出发拉,刚才前几题都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通过的,第四关呀坏鳄鱼要把小朋友们分开了,要分组考你们。

教师一一介绍每组的活动

第一组:盖印章

第二组:数、物拼板

第三组:数、物对应

幼儿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讲评:

针对幼儿在操作中的现象加以讲评

五、收拾教具: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下子就帮小猴他们解决了四个难题,让猴妈妈能搬去离鳄鱼远一点点的地方啦,但是这只是前面四题,而且在分组解决第四题的时候,有些小朋友只去解决了其中一组。老师会把这几组投放到区角里,小朋友们你们有时间还可以去练一练。

后面还有许多的难关等着我们呢,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更多的本领,解决更多的难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