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弘扬传统歌曲广播稿范文通用(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6:44:45 页码:8
2023年弘扬传统歌曲广播稿范文通用(汇总8篇)
2023-11-19 16:44:45    小编:ZTFB

总结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技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推荐一些总结技巧和写作要点,供大家借鉴。

弘扬传统歌曲广播稿范文通用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2)班的x,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后天,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的,冬至,在我们眼中,或许只是一个在地理书上记过的日子,一个平淡的12月21日。但是在中国古代,我们的老祖先们对这一天却极为重视。

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因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足见人们对冬至的重视。人们认为:冬至过去,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吉日,应该庆祝。许多地方在冬至这一天,都有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即用糯米粉捏成许多动物的形象,放入蒸笼,蒸好后将其放在祖祠的牌位前,以示祭祀。祭祀之后,亲戚们还要一同举杯畅饮,联络感情,称为食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记住冬至,记住的不仅仅是冬至这个节日,而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每个人时刻铭记这句话,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脉才不会中断。

过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来了,我们很快就要进入20xx年了,最后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开开心心,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弘扬传统歌曲广播稿范文通用篇二

大家好,我是来自信息技术系xx软件二班的马xx。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4节气的歌谣伴随着我们度过一年又一年。转眼间,冬至已悄然而至。它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温暖的20xx年,迎来崭新的20xx年。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汉代,在古代,冬至比过年还受人们重视,同时,冬至日还被人们称为“安身静体”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互赠好礼,相互拜访,将抛开所有的烦恼,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一天。为什么冬至的影响这么大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先民们最容易直接观察到这些气象的变化,毕竟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太阳升得最低;也因此,冬至的极寒对于先民们是最危险的。而过了冬至,阳气反生,下一个循环就开始了。老人又过了一个寒冬,孩子又长了一岁;太阳要高起来了,冰雪要化下去了;天要亮起来了,水要动起来了因此,冬至是轮回的起点,是值得庆贺的大吉之日。

据说,在冬至只要吃了饺子,无论天气再冷,耳朵也不会冻下来。说到吃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东汉时候,南阳有个名医,叫张仲景,他医术很高,不管什么疑难病症,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有一年冬天,张仲景在路上看见许多穷人,穿的破破烂烂,脸上生了冻疮,耳朵都冻烂,张仲景看到后心里非常难过;回到家,他把一些治疗冻疮的药材放到锅里煮,煮好把它们放进面皮里,煮好就分给那些穷人,大家吃了饺子后,脸上的冻疮都好了,耳朵也好了,身上也暖和了。张仲景的'爱心是严冬中的一缕温暖的阳光,爱心更是每个人心中的光明!

过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来了,我们很快就要迎来20xx年啦,最后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健康快乐!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弘扬传统歌曲广播稿范文通用篇三

节目主持人: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到的是校园广播的专题节目,我是主持人。在上期的专题节目中,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倡导继承并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并且给大家留下了怎样去继承和发扬的思考。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继承并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趋势及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看似属于纯然的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实则蕴涵着非常巨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

之所以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是因为现存的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逐步融合,这固然是个好事,但是也避免不了存在弊端。因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流失——看韩剧,玩动漫,听hip-pop,过圣诞节,这些看似很跟得上时代脚步的一切背后又是些什么呢?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专家证实韩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东医宝鉴》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把皮影戏申遗成功;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成功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免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感到遗憾,同时,更让我们感到愧疚——更多的,是我们自己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可见,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势在必行。

可喜的是,我国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这一方面日渐重视,正在做出努力,并实施了一些有利措施。我国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强调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可以看出,这是十分有必要的。文化兴,民族兴;文化衰,民族衰。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而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有许多东西都化为乌有的时候,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着。

当然,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

社会是民族文化的大染缸,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那么,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如何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呢?我们随机地采访了几位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和意见吧。

(采访录音略)。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有别于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些传统文化对几代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作为大学生应该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现今校园文化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使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当然,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也不少,相信朋友们在收听本月专题的同时内心也一定有了对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希望朋友们带着爱国之心从自身做起,保留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俱进,与世界文化和谐相融。

好的,以上就是本次专题的全部内容,主持人谢睿感谢您的收听。

弘扬传统歌曲广播稿范文通用篇四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力量,引导中华民族应付各种挑战,适应形势各种变化,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

精神。

文明。

:抗倭名将戚继光、精忠报国的岳云;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英雄豪杰匡扶正义,为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为民族尊严献身成仁,共同铸成可歌可泣的中华历史。

章。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历史中,更令我心生钦佩的是三国丞相诸葛亮与。

中国。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刘备去世后,丞相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事无巨细,都必躬亲,后写了震撼人心的《出师表》。作为丞相,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德,难道不让人由衷敬佩吗?毛泽东在。

中国。

即将存亡之际挺身而出,

领导中国。

共产。

参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壮美地成立。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他以及那个年代的人们面对困难迎刃而上,为和平解放不畏牺牲。这些美德,这些。

精神。

在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永不泯灭。

目已深入。

中国。

人的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孝顺父母的最重要体现之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更是长辈对后辈从小的教导……但诸如儿女殴打父母等与“百善孝为先”背驰而行的做法着实令人费解与感到心寒。经过五千多年的沉淀与洗礼,中华文化固然有它可敬可赞可传承的地方,但一些落后。

思想。

还需淘汰。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中华文化发展中产生一定影响的重男轻女。

思想。

在现在是不应传承、不应追捧的。毛泽东说继承中华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继承其民主性的精华”。所以中华文化还需批判性地继承。他还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亿万。

中国。

人民正以新的风貌跨入新的世纪,

中国。

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

中国。

梦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华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美德、民族。

精神。

等共同形成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古灿烂辉煌,在今愈发生辉。当下,全国人民豪情满怀、信心百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而努力。

弘扬传统歌曲广播稿范文通用篇五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

有白蛇与许仙真挚的爱情有秦皇与汉武雄霸的才干有嫦娥与万户伟大的梦想有唐诗与宋词不尽的哀怨。

中国。

继承大禹治水的智慧才华,愚公移山的锲而不舍,运用女娲补天的。

精神。

与盘古开天辟地的胆识谱写了。

中国。

古文化的传奇与美丽,留下了彪炳千古的灿烂文明。

俊朗了。他们闲话自在,毫不逊色于国际时装周上的模特。而如今,为什麽这个枯于野火却长于春风的汉文化得不到发扬?它们像长城的方砖一样方正敦厚,像黄河一般的雄壮悠远,却屡屡受到韩文化的冲击,难道是韩国文化优于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文化吗?我不甘心,我们需要的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人吃粽子、赛龙舟,祭奠屈原,韩国江陵也举行盛大的农耕祭祀活动——端午祭;江陵、襄阳、汉阳、汉江、洞庭湖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名也出现在韩国的地图上……这些现象仅仅是离奇巧合吗?打开尘封的历史,韩文化与。

中国。

文化究竟又有什麽渊源呢?我们应该崇拜韩文化吗?对于韩文化,

中国。

文化是否就要不由自主地为之倾倒吗?那麽,这样与被外国入侵。

中国。

领土又有什麽区别了?与其遣责韩文化的软入侵,倒不如去发扬光大。

中国。

五千多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毕竟东亚文化的根在。

中国。

,我将再次为你而欢呼!

弘扬传统歌曲广播稿范文通用篇六

乙:留住一阵清风,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丙:付出一份真诚,打造出温馨的世界。

丁:带走一丝烦恼,让快乐与我们同行。

合: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啦!

甲:我是广播员。

乙:我是广播员。

丙:我是广播员。

丁:我是广播员。

乙:还是说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吧,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丰富多彩,蕴含深厚。主要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唐三彩、面人等;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等。

传统文化四艺,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丁:是啊,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到一个知音。一日,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他在曲子中领会到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乙:伯牙子期的友情真是让人感动啊!那我们今天就与大家一起来听听这。

中国。

十大名曲之一的《高山流水》吧!

丙:《高山流水》这首古琴曲可真是好听啊!不愧为。

中国。

十大名曲!我还知道。

中国。

十大名曲分别为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阳春白雪、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醉渔唱晚。他们都是我国古乐的智慧结晶。

丁:你可真牛,这些知识都知道。这十大名曲中还有不少。

中国。

传统器乐,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

中国。

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弘扬祖国优良传统文化吧!

弘扬传统歌曲广播稿范文通用篇七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再过几天就是传统的冬至日了。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冬至日,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在这一天朝廷上下放假,边塞军队整修,人们互相拜问,以美食互赠。《周礼春官》曾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我国古代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到了,我们又大了一岁。多了一岁,是否应多些成熟,多了一岁,是否应多些责任。从小处上讲,我们身上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希望,从大处上讲,我们背负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当我们面对如山的功课,徘徊在无尽的黑暗中时,想想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们的身后,有永远支持我们的家长,关心我们的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犹豫在成功的大门举步不前呢?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迈向阳光,唱响我们青春的赞歌!

弘扬传统歌曲广播稿范文通用篇八

广播稿就是为了广播需要而准备的草稿,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下面是一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专题校园广播稿,欢迎阅读!

节目主持人: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到的是校园广播的专题节目,我是主持人。在上期的专题节目中,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倡导继承并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并且给大家留下了怎样去继承和发扬的思考。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继承并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趋势及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看似属于纯然的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实则蕴涵着非常巨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

之所以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是因为现存的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逐步融合,这固然是个好事,但是也避免不了存在弊端。因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流失——看韩剧,玩动漫,听hip-pop,过圣诞节,这些看似很跟得上时代脚步的一切背后又是些什么呢?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专家证实韩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东医宝鉴》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把皮影戏申遗成功;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成功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免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感到遗憾,同时,更让我们感到愧疚——更多的,是我们自己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可见,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势在必行。

可喜的是,我国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这一方面日渐重视,正在做出努力,并实施了一些有利措施。我国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强调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可以看出,这是十分有必要的。文化兴,民族兴;文化衰,民族衰。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而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有许多东西都化为乌有的时候,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着。

当然,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

社会是民族文化的大染缸,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那么,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如何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呢?我们随机地采访了几位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和意见吧。

(采访录音略)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有别于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些传统文化对几代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作为大学生应该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现今校园文化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使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当然,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也不少,相信朋友们在收听本月专题的同时内心也一定有了对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希望朋友们带着爱国之心从自身做起,保留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俱进,与世界文化和谐相融。

好的,以上就是本次专题的全部内容,主持人谢睿感谢您的收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