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献资料分析法范文怎么写 文献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08:57:38 页码:7
文献资料分析法范文怎么写 文献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三篇)
2023-01-15 08:57:38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献资料分析法范文怎么写一

其实归根到底,你引用的sci的参考文献必须对你的论文发表有帮助,才可能引用。其中引用参考文献还有原则呢,一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引用直接的相关的,特定的,清晰的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直接的引用参考文献优于间接的引用的文献,但是还有二个必须记住的原则︰其一是要引用原始的文献,千万避免引用二手的文献,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错误或冲突。其二要正确地引用自己看过的文献,如果你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引用文献,常常会有出错的可能性,所以文献要经过心思的消化,引用要谨慎,毕竟这是学术创作,要知道对待学术必须是严谨的态度,千万不可以马虎,三心二意。

那么对于参考文献我们应该如何引用呢?sci论文发表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又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尽管直接引用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比较少见,但是对于原始资料的改写却很常见。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就需要在正文里注明出处,并将其列在文章最后的文献列表里。

参考文献不仅是对他人贡献的一种承认,也可进一步引领读者获取其他感兴趣的文献中的信息。另外,文献还给编辑提供了审稿人信息,并显示了作者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

大多数作者会收集超出稿件所需要的文献。从所有文献中立刻筛选出相关文献比较困难。评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献,而研究论文则不同,它应当只列出最相关的文献,并且为使读者容易阅读,应尽量将文献数量控制在合适的或期刊要求的规模。

最相关文献通常是期刊论文、书籍和博士学位论文。会议摘要、会议论文集、个人通信和未出版的数据可以在文中以括号引用,但这些文献一般不列在文后的参考文献里,通常只能用来支持研究结果,而不应用来支持任何重要的结论,不能作为最相关或有效的文献。

为降低文献数量,引用原始文章并选择最重要的、水平最高的或最近的论文,而不是列出关于某个话题的所有论文。应当引用第一手资料来证实特定的研究结果,此类资料是经过同行评审出版的科学家的原始数据、结果和理论。在主题的概述中,也可使用评述文章,意在提供关于某个主题的全面概述。

在论文撰写中,不论是蓄意或者无意窃用了别人的话或观点,并让别人以为是你自己的话或观点,这都属于抄袭现象。这是一个常见且容易混淆的问题。下面是有关避免论文抄袭的三条基本法则。

不能在不使用引号及给出完整出处的情况下,一字不漏地使用别人的文字。完整地给出出处可以指示引号中文字的来源,读者可以由此找到引号中文字的原始出处。原则上(在美国),使用别人的作品中一个段落的8个字或者超过8个字却没有注明出处的,就违反了联邦著作权法。所以,论文引用过程中,引号的`使用是十分的重要的。

至于重新编辑或重新叙述别人的著作中的文字,并将修改过的文字以自己的作品方式呈现,也是抄袭。对别人著作的重新编辑和叙述都属于对该著作的引用,并不因为自己对文字进行修改便是自己的作品,所以切莫混淆自己。

不管你使用原著观点时是否将文字进行了修改,把别人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观点来呈现,一样是属于抄袭现象。引用别人的作品都必须注明完整的出处——脚注或者尾注都可以。以下情况是不当引用,容易被认为是抄袭现象:直接引用别人的作品,而不使用引号或者提供出处;重新编辑别人著作中的文字,并将编辑过的文字以自己的作品方式呈现;重新叙述别人的观点,并以自己的观点呈现。

通过引用别人的试验、理论来证明自己的论述,这是一篇论文撰写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不适当地使用别人的作品就是严重的侵权,涉及抄袭的现象。所以能够灵活而正确地运用别人的作品,是成为一个真正学者的一个重要部分。引用需要智慧。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eb/ol]。http://www.c,1998-08-16/1998-10-01.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文献资料分析法范文怎么写二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陈清辉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的、最长效的平台。因此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个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进行理论铺垫。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绩效;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当然也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不断发展和革新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在不断的发挥它那独特的影响力。同时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企业文化理论也呈出不穷的涌现出来。作为企业文化的精华集成,企业文化理论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管理丛林理论等的不足,强调了“软”、“硬”结合的最佳管理方式,把管理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学者们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成果显著。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gar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中提出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成果,学者们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不少。

在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方面,汪凤桂(2009)[1]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致性机理分析表明,企业文化通过内部化为员工的行为理念,进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行为能力,进而对竞争力的形成产生作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同时也指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差异化战略实施的结果,其目的都在于提升企业的个性化特征,但这二者的作用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前者重点是培养良好的员工行为习惯,降低员工之间交往成本;后者的作用则是使其顾客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识别本企业,进而获取更多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王德胜、辛杰(2009)[2]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契合度。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带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增加。陈光(2010)陈光.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的实证研究证明我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八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3.5年,造成我们企业寿命如此之短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原因主要有研发能力底下,管理能力不高,产品质量问题多,战略定位不明确等。要想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提高管理者的战略意识,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组建优秀的职工团队和合理的管理结构,集中资源专注一个领域的生产经营,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等。

学者们对企业文化与绩效研究多是实证研究,内容包括了企业(组织)绩效、创新绩效等几个个方面。

朱瑜等人(2007)[22]以19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文化、智力资本及组织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官僚型文化对结构资本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创新型文化和支持型文化对人力资本具有正面影响,而关系资本仅受到支持型文化影响;人力资本能够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及成功新产品/服务绩效,结构资本有助于市场绩效提高,关系资本对市场绩效、人力资源效能及成功新产品/服务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企业文化、智力资本和组织绩效的关系链中,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niki hynes(2009)[3]用新的复杂关系建模方法研究企业文化、战略定位与企业绩效,这种复杂的生化模型作为管理结构建模的替代方法,可将其纳入到组织内部结构改变中,回顾两个完善的管理概念(战略定位和企业文化),并讨论两者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发现企业文化对战略方向/经营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组织企业文化在市场导向/企业绩效间关系的中介变量,然后对传统简单模型的代表性和他们对处理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变化的限制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个基于酵素作用机理更复杂的模型。刘志雄、张其仔(2009)[11]从公司层面、员工层面、社会层面界定文化强度,采用财务指标企业总资产盈利率来衡量企业绩效,并加入企业规模、企业成长年限、企业资产负债率和成长性等控制变量,收集了321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对企业文化对公司绩效影响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发现企业文化对

公司盈利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影响,即与文化弱势企业相比,文化强势企业通常拥有较高资产回报率;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与成长性指标与公司盈利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朱兵等人(2010)[5]选择江苏、安徽、浙江三省182家高新科技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企业文化、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官僚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直接显著影响,也不通过利用式学习间接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支持型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影响,而且还通过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分别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创新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影响,同时还通过探索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间接影响;组织学习包含的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均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直接影响。

在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研究上,梅强,孙旭雅(2010)

[7]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前人对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影响的理论研究指导下,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路径,提出了凭借企业文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相应对策,即:(1)从观念上提高员工企业文化意识,树立正确人才观;(2)从制度上完善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3)从实践中培养中小企业特色文化。

闫庆收,孙福田(2010)[8]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引导和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的作用、对员工日常行为的约束和引导及对职工凝聚激励的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员招聘、人才培养与开发、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留人方面的作用,强调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要靠企业文化来指导,而人力资源管理反过来又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目前对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促进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机理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在这方面的定量和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未来要加强对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相关文献就发展性文化和人力资源系统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讨论较多,而发展性文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应该远比前人所研究的

复杂。目前研究中还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第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一致性的概念没有充分地阐述,对其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解;第二,当前的研究在理论模型分析和方法的应用上没有统一;第三,发展性文化可能与人力资源的其他实务存在交互作用进而产生不同的组织绩效。对以上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发展性文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目前关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定量的、实证的研究主要是以国外企业为样本,以国外环境为背景环境的研究,以我国企业为样本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非常少见。因此,发展在中国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未来研究的一大方向。

以往研究基本把企业文化看成一个稳定因素,很少注意企业文化的变化过程。从发展的角度看,可将企业文化看作动态的因素,研究变化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影响。

国外在企业文化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比国内研究成熟,但由于文化的特殊性,其成果难以移植,适用于中国环境的研究还很缺乏。未来的研究要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应以中国环境为背景,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

当今世界,开放与竞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说,前20年企业间更多的是某种单一的、表层的优势之间的对比与打拼,那么,今天,是否能够通过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是企业的灵魂,是区别于竞争对手最根本的标志。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保证企业绩效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企业绩效从表象讲来源于卓越的管理,而从根本上说则来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越好,管理的成本就会越低,管理的效率就会越高,企业绩效也会因此而增长。

企业文化是亚社会文化。企业的员工走进企业时,他不是一个抽象的自然人,而是一个社会人,是有一定意褒、信仰、价值观念的人,这正是人力资源区别于物力、财力及自然资源的显著特征。 也就说,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是社会化了的人。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把企业文化的这两个方面,双向生成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好的企业文化,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源有效管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分析时代需要,考虑文化背景,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法,扩展研究视角,有利于推进对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从而积极推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革新企业观念,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汪凤桂.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致性机理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0):157-159.

[2] 王德胜,辛杰.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26-128.

[3] niki hynes.corporate cultur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busine performance: new approaches to modeling complex relationships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9,(76):644-651.

[4] 彭红霞,达庆利.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系统、企业文化与创新绩

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292(4):100-105.

[5] 朱兵,王文平,王为东,张廷龙.企业文化、组织学习对创新绩

效的影响[j].软科学,2010,24(1):65-69.

[6] 田建文,田永新.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研究[j].商场

现代化,2007,(10):260-261.

[7] 梅强,孙旭雅.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路径

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5):125-128.

[8] 闫庆收,孙福田.浅谈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5):130-131.

[9] e w macintosh, alison dohtyer.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ntion to

leave [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0,(13):106-117.

[10]胡玉成.培育文化软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胡玉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60

[11] 刘志雄,张其仔.企业文化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9,(2):108-112.

[12] 孙剑,薛惠锋,寇晓东.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10):182-183.

[13] 陈明,周健明.企业文化、知识整合机制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4):580-587

[14] sjoerd beugelsdijk,carla koen,niels noorderhaven.a dyadic approach to the impact of differences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relationship performance [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38):312-323.

[15] e w macintosh, alison dohtyer.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ntion to leave [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0,(13):106-117.

[16] 田建文,田永新.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260-261.

[17] 彭红霞,达庆利.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系统、企业文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292(4):100-105.

[18] 徐向农.企业文化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7):118-120.

[19]张旭.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再造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77

[20]周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科技资讯,2010,

(1):156

[21]李桃,王志刚.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9]

[22]朱瑜,王雁飞,蓝海林.企业文化、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5):952-958.

导刊,2009,(11):32-33

文献资料分析法范文怎么写三

参考文献按专著、论文等分类后顺序列出,置于致谢之后,由另页开始。

论文正文中须标识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顺序用小四号字体标识,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上标)。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1];×××××[4,5];×××××[6-8]。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参考文献题头用黑体四号字居中排写。其后空一行排写文献条目。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按论文引用顺序编排,文献编号顶格书写,加括号“[ ]”,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等内容。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

著作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翻译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刊物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文献——[序号]□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其中:文献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 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