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范文(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1:54:30 页码:10
最新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范文(精选13篇)
2023-11-10 11:54:30    小编:ZTFB

人生是一场不断总结和学习的旅程,总结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写总结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应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实事求是。以下是媒体报道的社会新闻和事件,引起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一

二、个案分析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张莹在家里是独生女。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过重的压力在孩子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为了去除张莹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张莹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张莹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张莹同学……”渐渐的,张莹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有一次我把教学内容编成小品,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表演,我为了让张莹参加表演,对全班同学说:“给张莹一个机会好吗?”大家同意了。开始她不好意思地说:“我不行。”最后加上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她走上讲台。表现得还不错,同学给她鼓掌,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以后,有机会就让她在同学面前表现,她变了好多,不在独处,课堂活动时主动参与,学习成绩有了进步。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张莹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张莹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张莹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张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张莹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各种活动愿意参加,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五、结论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多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面对张莹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张莹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二

(有效提问分析:在导入新课时,巧妙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研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生1:我选我,谁选谁?

生2:是不是自己选自己?

生3:是谁说的?

师:请同学们把话说完整。

生3:“我选我,是谁说的?”

师:还想问吗?

生4:为什么选自己呢?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选自己当什么呢?

(关键内容除提问:“解读课题”环节,老师鼓励学生读出小问号,就是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后产生问题,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围绕“我选我”提了4个问题,问题辐射到全文的内容。这些问题不仅化解了课题,还为进入课文的学习找到了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低年级开始,从课题入手,就是要让学生读出小问号来。)

师:带着这些小问号,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

师:你们读懂了哪些问题?

生:我知道“我选我”是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这节课的第一次读课文,老师就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书就有了思考,在读书的过程就能做到眼到心到口到了。

1、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听同学读课文,有问号就在课文旁边打上“?”。

4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听,用铅笔在课文旁边打问号。

师:说说你们又有了哪些问号?

生1:为什么愣住了?

生2:为什么要补选一名劳动委员?

生3:为什么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指导几个学生读课文时,其他学生干什么,周老师有安排,让大家边听边想自己的小问号,并要求同学们在书中标出来,二年级的学生也能做到边听边思考了。这样做不仅把小同学好动的心收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同时认真倾听的习惯迁移到思考过程中来了,这样把读、听、想、问的'阅读方法内化为学生的阅读行为了,这样的阅读过程才是最有效的。

2、学习第一段。

师:我们来读第一段。

生:齐读。

师: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写了什么?第二句呢?

生思考后回答(略)。

师:“为什么要补选一名劳动委员”这个问题你们明白了没有?

生:就是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了。

师:请把话说清楚。

生:陈冬是劳动委员,他转到别的学校去了。

师:对,劳动委员陈冬转学了。

解答学生自己提出的“为什么要补选一名劳动委员”这个问题来读懂第一段,教学推进得干脆利落。

3、学习第二段。

师:读第二段,这一段有几句?在每一句后面写上序号。

师:读第二句,怎样读?

生读师指导,学生读到了“选谁呢?”的语气。

师:读第三句,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教室里为什么静悄悄的?

生:就是教室里静悄悄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师: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在干什么?

生:大家都在想“选谁呢?”

师:对,大家都在思考到底选谁当劳动委员好。

(设计问题情境,角色互换,实现情感的共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感悟。)

指名读第四句。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选班干部都是选别人,吕婷为什么选自己?(这是学生读课题时提的问题。)我们来读第三段,请你们用波浪线把王宁为什么选自己的话画下来。

生读画下的句子。

师指导学生读懂吕婷为什么选自己的话。(略)

师:读了吕婷的话,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想对吕婷说点什么?

生:吕婷,你真勇敢。

生:吕婷,别人都不敢选自己当劳动委员,你敢。

师:是啊,吕婷,你光有勇气,还很自信,你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

师:同学们,你们提出些那些问题都弄明白了吗?

生:略。

学习第二段课文,老师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读懂,用读课题时学生自己提问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理解句子的意思,思路清晰,读懂句子效果好。这一段教学过程很很细致,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读懂,较难的句子,让学生提出问题,用问题启发思考,解决问题,读懂句子。用问题促思考,还能整合学生思维,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零碎解读。

这节课采用“质疑解疑”的阅读方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地开展学习,效果明显。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一个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为了较好地开展阅读活动而进行的,没有形式上的虚设,学生学得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提问,学会了在课文标注,学会了怎样解决问题,读懂句子。

“问题阅读法”可以根据学情采用不同的方式。但不管什么方式都要建立在“真”和“实”上。我们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个个有问题意识,人人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三

最近几年,各大幼儿园不仅重视自身的环境建设,同时普遍关注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及相关的智力开发,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将教育行为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是这个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其重点体现在几个层面。

一、有智力开发超前的问题。

幼儿阶段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引导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开发幼儿的智力更是家长非常关注的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可是在针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的时候,需要具体关注到每个幼儿的身心状况是否符合他们自身的需求。倘若过分进行超前教育,反而使得幼儿不适应,不能达到很好的智力开发效果,造成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现象。部分幼儿园直接开设了小学课程班,设置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并且配套建设了相关的学科技能班等,要求幼儿提早学习读写算等技能。但是,对于幼儿来讲,对其进行小学授课已经严重超出了其心理接受范围,由于幼儿的记忆力不足,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即便存在一定的效果,可是当幼儿进入小学的时候,他们会失去对该阶段学习内容的新鲜感,会滋生上课开小差等不良学习习惯。部分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如使用的.授课方式是直接灌输式,而且偏重文字,很少借助丰富多彩的图案或者色彩进行辅助教学,不懂得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不懂得借助游戏的方式,增添幼儿学习的乐趣等,上述幼儿园状况在偏远的山区较为普遍。

二、幼儿的教育形式陈旧。

通常能够将人的心理划分成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叙事性思维,另一种是例证性思维,前者需要借助相关情境产生,展示的是人际上的各种场景,是针对真实环境的一种描绘。后者侧重从哲学以及逻辑学等层面进行思考问题,不受具体情境的影响。针对幼儿来讲,他们的思维实质是叙事性思维,需要依靠相关情感进行引导的,相比逻辑性,情境性能够给幼儿产生更为有效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幼儿教育大都偏重孤立的讲授方式,逼迫幼儿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造成很多幼儿出现早熟现象,产生的问题就是影响很多幼儿创造力的发挥,乃至出现厌学心理,严重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时期,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状况,合理地进行思维的引导,不能只关注逻辑性的教育。能够合理地借助丰富的寓言、图案等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忽视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解决好幼儿出现的自负问题,幼儿会有过分评估自身的能力情况。如在班上经常会有部分幼儿,由于擅长某个领域时常受到老师赞扬,就表现出目中无人的状态。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其懂得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需要学会取长补短。并教育幼儿“不管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还是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可以骄傲自满”。逐步让幼儿们懂得“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克服自卑心理: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教师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如幼儿的爸爸是火车司机,教师可以说我们有空去坐你爸爸开的火车,幼儿就会非常高兴,并树立自信。消除嫉妒心理: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或获得进步时,心理就不平衡。这时,幼儿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找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并制止嫉妒心理的萌芽。

四、忽视对幼儿体能的训练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很多幼儿园在幼儿基本生活能力以及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表现出很多幼儿已经认得很多字,美术作品还获过奖,可是在幼儿园已经接受三年教育的幼儿仍旧不会使用筷子。上述种种问题都证明中国的幼儿教育在体能的训练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做得还不够。

五、存在品德教育知识化的现象。

有的家长把灌输知识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不良言行缺乏引导,造成幼儿独立性差,自私、摆阔气等。有的教师把许多传统美德的故事只是作为一种知识讲给幼儿,缺乏有力的行为指导。多数幼儿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当他看到不爱吃的食物,就会到处乱扔。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在幼儿品德教育方面还需努力。六、结语“顺着孩子的天性走”,予之合理的方法教导,不要以大人的想法和思维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不盲目教育,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做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不做一个严厉粗暴的驯兽师。在他面前树立好的榜样,给幼儿创造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高贝贝.“教学做合一”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03):7-8.

[2]罗烧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科技创新与应用,(06):278.

[3]李召学,姜春华.浅谈当前幼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石油教育,(05):106.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四

1.1教学准备的科学性不强。

小学教育的备课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部分小学教师对备课工作不够重视,备课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要求,有的把过去的备案重复多次使用,有的甚至将参考书中的教案内容抄写一遍。有的学校对备课要求过于刻板,不符合小学教育实际,缺乏有效性和创新性。集体式备课没有真正达到集中教学智慧、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有的甚至将备课的教案分工准备、集中抄袭,没有真正发挥集体式备课的作用。

1.2课堂教学过程的针对性不强。

有的小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事前准备的刻板教案实施教学,没有认真倾听和解答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听课遇到的难点问题,影响学生听课效果和积极性。有的在讲课中满堂提问,简单地认为这样就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和地位,导致学生被问得头脑混乱、无所适从。有的对课堂教学采取放任式方法,过于强调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未对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清楚课堂教学要实现的目标,对于课堂教学各环节缺乏清晰的条理,对课堂教学活动无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控制和引导。

1.3学校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不强。

一些小学的班级规模设置上千差万别,有的小学的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存在教育资源浪费严重问题,有的学校特别个别重点校普遍存在大班现象,影响教学实际效果。有的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不够大,缺乏系统性规划和安排。有的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缺少专业化人才队伍,现有教师队伍缺少课程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及能力,严重制约和影响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2.小学教育中教学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生源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的家长对于优质类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此外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学校在教学基础环境和条件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生的家长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对优异时,就努力把孩子转到基础条件更好的小学就读,从而导致学校间生源分布情况不均衡。同时,由于受到教学类资源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优质校录取人数超过学校教学承载总量的问题时有发生,使各个层次和水平学生被安排在同一个班级中,从而不利于差异化教学的开展,不利于教学水平提升和教学质量管理。

2.2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部分家长把主要精力用在赚钱养家上,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失或不科学、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小学教学质量提升。有的对孩子成长关心得不够,对孩子过于溺爱,无力对孩子进行必要教育和指导,更缺乏必要督促和帮助,导致孩子学习自觉性较差。有的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不科学,对于孩子没有耐心,动辄就打骂,更不会给予必要的激励,家庭教育效果不好。

2.3教师素质方面的原因。

部分老师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认为教师待遇和公务员相比差距很大,从而导致个人心理不平衡,敬业精神弱化,责任心不强,甚至有的存在师生关系庸俗化倾向。有些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专业理论素养和质量管理观念不强,影响小学教学质量提高。有的缺乏创新性意识,满足完成现有的教学任务,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考虑不够、研究不多,导致教学质量、水平和层次长期得不到提升。

2.4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教育中教学质量监测与管理体系不健全,部分小学虽然建立了教学管理体制和框架,然而在教学质量的`激励方面还没有真正建立制定,只停留于约束、限制及管理的初始阶段。学校教科研活动有效性不够,小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结合得不紧,教学科研水平不高。部分小学教学的基本设施和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在实验室、图书室及实验类器材设备等方面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制约教学质量提升。

3.进一步加强小学教学质量控制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进一步推进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集体性备课工作,定期开展大集体式备课,组织科组中所有教师参加;不定期开展小集体式备课,组织年级组教师参加,通过备课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注重教案的个性化特色,要求教师备课时将规范性与特色性统一起来,防止教师备课教案千人一面的问题。重视课后辅导,强化课后作业管理,按要求对各年级学生的作业量进行统一,防止额外增加作业的问题。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对各校进行教学质量调研式考试,促进各校、各科教学质量实现均衡性发展。

3.2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课堂教育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源泉和保障。强化课堂教学指导,通过公开课和竞赛课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工作,对听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进行通报表扬,对听课发现的问题用集体通报谈共性、私下讲个性问题等方式,确保课堂教学任务和效果落实到位。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学校通过每周抽查方式,表扬课堂教学比较规范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科目及班级,组织科任老师与班主任对习惯不好的班级进行会诊,推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

3.3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以研究课题项目为有效抓手,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科目教研活动,自觉开发校本类课程,努力形成学校办学的个性特色,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以科研促教学,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注重加强对小学教育学科业务骨干及专家人才的培养,做好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帮助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将脱产学习与在职学习相结合,鼓励教师增强个人学历层次、专业素养及教研能力,促进小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

4.结语。

小学教育成效如何,教学质量管理是关键,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小学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小学教育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推广有效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推进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推动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和培养我国未来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五

在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效率越高效果越好。规定的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教学效果的大小。教学效果(包括数量和质量);限制教学效率的一个因素是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教学效率指的是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和知识有什么影响。限制和影响教学效率的三个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式。

二、吃透教材,打下效率教学的基础。

教材现今仍然是我们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要熟悉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目的,做到教本研读,做好自身,做到参用教材而又不唯一教材,毕竟教材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并不能时刻做到与时俱进,而且一些教材中也有自相矛盾的说法或者缺陷。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教前准备工作,研读主要是研究课本的语言形式,如课本语言的表达形式,节奏的快慢,比如《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课,读起来朗朗上口,合辙押韵,教师应该根据文字掌握节奏带着学生朗读。当然教学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位置进行朗读,进行教学,能受而教,不能受略过。

三、弹性教育,为效率教学保驾护航。

弹性教育对应刚性教育,严师出高徒这种教育方式固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人本主义,民主主义时代,俞有跟不上时代的意味。教育也要改革要发展,实施弹性教育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正所谓堵不如疏,教学也应该因势而行,利用课堂进行有效引导,课堂上多的是教学成点,就看教师如何抓住机会进行指导。比如在学习《老人与海鸥》这一课的时候,第一句话“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的热闹”,教师可以提出让学生把这句话进行精简,看谁精简的最完美。在这个活动中,就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要实现有效的指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很高,课堂指导无处不在,以引代教,取得更大教学效率。比如课堂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由学生进行分组,把文章中心分成几部分,交代给各小组进行描述,然后分别指出写作中的失误,并对写得好的进行鼓励。

四、生活教学,让效率教学生根发芽。

语文是我国的母语,母语无处不在,她充斥着我们生活存在的任何地方,每人都将会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如果将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和课堂中的语文学习比较来看,生活中的学习要比课堂的学习有效的多,从空间上说,生活学习对于语文来说空间更大,时间来说,毕竟生活远比课堂上的时间多得多,只要进行交流就会用到语文,从内容上来讲,生活学习更加灵动,生动,它不仅是学而且学以致用,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学习并不指的是简单地看几本课外书就可以了,生活学习中要是把语文融入生活中,比如在街上看到广告牌要去想它用的广告语对不对,这个词为什么这样用,生活学习远远没有课堂学习的压力,并且生活教学,更加贴近形象教学,这种情况下,人的记忆往往也会更加的深刻。当然生活教学并不是只是看看课外书,思考一下广告牌这么简单,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看名著、学成语,比如去书店看书、背书,比如写随笔、做剪报……生活教学无处不在,做好这些才会使得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五、前学苦练,扬效率教学之帆。

语文的学习相对远比其他一些学科要生动有趣,但是也要讲究勤学苦练,语文知识脑容量很大,知识拓展性也强,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增长自己的知识容量,只有知识量上去了,才能更好地学习运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当一个人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出口成章。语文的学习重要的在于运用,即是你所要表达的要让别人清楚地理解,这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数学讲究勤学苦练,语文同样也是如此,可以练习说,可以练习写,读写双全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比如小学课本上有许多的古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进行朗读,可以进行拓展,把一句诗写一篇小短文,当成作业给学生布置下去,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进行练习。总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长而久远的课题,需要我们共同不断的探索,教学目标是一定的,但是教学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来达成教学目的,进行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小伟.语文教学低效的美学洞察[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

[2]农玉娴.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

[3]余宗奇.追求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教师,(s1).

[4]于长影.浅谈如何追求简单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中华少年,(01).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也逐渐成为了限制我国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也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综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创设条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不再限于过去传统的认字与识字,开始逐渐向着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理解能力培养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等角度发展。为了更好的迎合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如何顺利开展也就成为了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就必须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传统教学观念在我国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提升知识的密度来充实学生的综合文化能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基础的文化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客观需求,学生必须掌握更多的能力与习惯才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够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然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与学生都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少数不使用的也具有固有的教学观念。在实际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课堂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只需要配合即可”,显然主体性缺失明显。

1.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出现原因较多,一些情况下是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较多,时间紧并且任务重,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添加一些其他的任务,所以只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而效率高就意味着多样化程度低,其结果必然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另外一个方面,导致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原因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不高,对于课本知识框架以及教学活动的理解不深入,无法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节与变化,导致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1.3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

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也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不但包含了传统的文学知识与常识,同时还肩负着道德修养培养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情感学生们本身都或多或少的具备,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富有不同程度的体验,如果能够将这些体验与课程教材进行连接,显然可以提升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性,提升教学的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方面的内容,更加重视教材与知识本身,而这同样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

2.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当前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没有受到教师的关注,导致一部分教师尽管转变了教学的模式,但是依然没有转变观念,其结果就是学生依然只能够通过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来提升自己,却没有充分调动其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另外,由于主体教育缺失,学生在课堂中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大家一起观看教师的演出,然后顺便学点东西,这样的心理状态显然不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以及学习的价值和意义。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绝不帮忙,学生暂时做不到的事情则引导学生尝试去做,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可以真正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枯燥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由于单一、无聊失去了吸引力,影响学生对于学科特征的判断,同时也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尝试选择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相结合的策略进行教学,这样不但可以体现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点,对于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具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在对李白的诗句教学时,我往往会选择一些学生过去了解、学习过的诗作为教学的案例来导入,让学生先回想起李白诗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分别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于记忆中的李白进行判断,然后再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完成教学后,由学生再次进行教学评价,并对李白不同的诗句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对比赏析,说出区别与异同点,最后再由笔者试着对其存在的异同原因进行评价,包括诗人的创作背景以及所处的境遇等,从而结束整堂课的教学。在一节课中,教师不但运用了对比教学、引导教学以及情境教学方法,同时还注重了课堂评价与总结反馈环节,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2.3重视教学的生活化。

教学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生活与课堂的连接上。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握不好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连接,如果强行连接有可能会出现生涩的感觉,如果不连接又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结合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生活与语文的连接应该表现的更加自然,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来感受文章的特征。比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荷花的景象来产生联想教学,对于一部分没有荷花的地区而言,可能学生没有见过荷花,那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不同的荷花影视资料来强化教学的生活化特征,以此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实践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对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以及提升综合语文核心素养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立足于教学实际现状,分别通过介绍巩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重视教学的生活化等角度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优化策略进行了阐述,也希望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七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本着破解小学语文教学“作文难”问题及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目的,笔者分别从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素材积累、写作手法使用和作文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提高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策略与建议。

一、“合理化”教学目标,避免与教学实际相脱离。

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是导致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由于目标设置过高,进而对学生作文写作提出过高、过严等不切实际的要求,也直接造成了“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写作水平提高有限”等教学实效性不高现象。除了上述可见“现象”外,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还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作文写作心理障碍”,使学生产生“惧怕”作文之感,这是非常不利于作文教学后续开展的。为此,建议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进行优化、改进,避免其与教学实际相脱离,奠定作文教学高实效性的基础。首先,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设置“阶梯式”的教学目标,随着年级增长逐渐提高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够得着”的作文写作体验和喜悦。其次,针对某一年级学生,依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知识基础等优化、改进作文教学目标,在掌握学生的不同层次、情况基础上,尝试开展“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作文学习压力,避免产生相应的“心理障碍”。

二、引导学生更多积累、使用“生活化”作文素材。

如前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一个体现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有限,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无好的写作素材可用,以及可以用作作文素材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比较好的“生活化”素材又由于没能有效积累而无法使用。为此,建议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教会学生积累、精选和运用作文素材,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学、所见、所闻和所感中寻找好的作文素材,逐渐使学生养成处处留心、时时积累作文素材的好习惯。第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使用“迁移法”积累、使用作文素材,将生活中看似与作文写作不相关的内容通过“迁移”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以此激发作文写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第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精彩内容进行“拍照留念”,养成“留意生活”的好习惯,将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内容保存下来以备进行作文写作时使用。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学生使用“生活化”作文素材的作用就在于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是学生的真情实感,是学生的有感而发。

三、“个性化”所需,允许学生选择不同写作手法。

学生作文的过程,即是一次学生自然表达、坦诚交流的过程,更是一个展示自我、倾诉感受的过程。所以,每个学生作文的过程及最终的作文作品都与众不同,是学生“个性化”的真正表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同化”现象极为严重,结构同化、内容同化、写作手法同化,乃至作文情感同化,也让我们看不到教学的实效性。这一方面与我国学生所学内容统一化有关,也与集中化、班级式的教学体制有关,统一的模式让学生变成了统一的样子。为克服上述弊端,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更多地鼓励创新,鼓励学生使用“生活化”的素材写作,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写作,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愿”,而不是老师所希望的“意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写作手法作文,让学生有多种写作手法可以选择,而不是只教学生一种写作手法;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写作手法,给予学生支持的态度。就二者对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而言,后者可能比前者更有效。

四、以多元评价为指导,促进评价方式“多样化”

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是保证作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做到科学评价学生作文,才能使学生认可、喜欢、爱上作文教学和写作。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基本都是按照“教师拟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流程进行,一方面整个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对于作文评价,学生很少或者说无法参与其中,导致多数学生对教师对作文的评价只是“看看”,无法起到评价应有的激励、改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激励、改进作用,有必要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更多采用多元化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入更多的评价主体,既有教师又有学生,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评价及自我评价,切实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多元化评价中多样化评价方式的使用,可以从更多角度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而更加全面评价学生的进步状况,以及对学生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爱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路径探析[j].吉林教育,2017(30).

[2]于少梅.刍议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j].课外语文,2017(10).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八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对小学生的教育具有积极作用,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师资力量不够、对其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计划实施困难等现实性问题。因此,教师要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现实性问题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现实性问题;。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更是为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教育带来无数便利的科技发展的产物。小学阶段作为教育基础培养的重要起点,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门技术是当务之急,因此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是一种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只有小学阶段为学生学好基础性知识,才能让小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这些技能对其今后的发展起作用;其次,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学生在信息检索的过程中切身实地地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再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设整合性课程能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在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其他学科内容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最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娱乐性的学科,符合小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相符,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有限,他们学习知识主要依赖的是自身的求知欲和对认识对象的兴趣,所以兴趣在小学阶段是影响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因素。

(一)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不够,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

这个“不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学校的专业师资充足,但在信息教学能力方面欠缺,有些比较难得知识甚至连教师都不会,所以很难提高其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是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其配套的基础设施跟不上,很多偏远山区是没与网络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从而使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存在问题。

(二)学校总体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够重视,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性的.基础课程当中,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重视不够。然而,小学作为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基础性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制定切实可行教学计划,使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进行安排以及落实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失衡性。

(三)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计划实施困难。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属于实操性课程,需要学生积极地动手练习。处于小学基础阶段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一点即通”,不需要教师的反复指导,而有的学生则接受的慢,需要反复的教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很难把握教学计划的,很难适应所有学生的要求,因此这也是信息技术面临的又一难题。

(一)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话。

微课是利用网络技术跟学生对话的一种上课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随时随地地进行情景再现和对话语境,同时通过“微课”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讲解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初次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时,会因为自身对于新奇事物的探索与好奇心理,进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例如,教师可以事先整理教学内容,在充分理解课本知识后,开始设计微课的内容,选题、设计完成后,开始进行编写、录制视频,后期剪辑等工作,生成学习视频,完成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便可以将这个教学内容放到“微课”的云盘上供学生下载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初高中计算机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状态。

(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景,呈现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法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把具体的学习任务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积极地做出反应,把学到的知识上升为新的理论高度,通过对学习任务和过程的分析来知道怎么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成为惯性意识与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把生活中的某个实际现象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合作探究+教学展示法进行分组教学。

教师可以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差异对其分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学习能力和有机配合能力来制订教学计划,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层次的、个性化的划分。在小组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调动小组成员的有机配合,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四)加强学校的专业教资力量,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

学校应录用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加强学校的基础设备建设,软硬件都要硬。此外,还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投资,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的设置,可以影响小学生的生活、工作、娱乐等。学校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认知习惯,改变以面授形式直接面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通过网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龚胜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

[2]余瑶.农村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困境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1).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九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学校很多教师对这个问题都感到很困惑。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摸索,我觉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常常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其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将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立足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请小学语文教师同行们批评指正。

1关于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始终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划分成三个方面,既:知能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但是,这三方面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并重,也就是说根据教材特点各有侧重,一般来说知能目标要重些。

知能目标指的是识字与学词、积累与运用,朗读与背诵、听说与练笔、思维与想象等。方法目标指的是读书方法、观察方法、自学方法、写作方法等。情感目标指的是教材渗透出来的价值观念、师生之间的沟通,个性的体验,以及行为习惯等。从理论上说,目标分类很复杂,但在操作上不必求全。笔者认为目标应该简单化、具体化、有可操作性。虽然有些目标没有提出来,但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在里面。例如,获取知识必然隐含着方法与过程问题。所以,教学目标不要过大,过繁,表述明白就可以。

语文教学目标,既有具体的,也有模糊的。既有近期的,也有长远的。既有课内的也有生成的。

2关于教学结构。

我说的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流程。课堂教学应该不应该有流程,一段时间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新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有很大生成性,所以不应该有完整的流程,更反对教学模式化。笔者认为,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课堂教学没有预设的流程,也就成了断线的风筝。俗话说“成事在天,谋划在人”,这谋划者就是教师。没有科学的谋划,也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按着现代教学方式,我归纳有三种教学流程结构。即:“导学”结构、“学导”结构、“双主”结构。“导学”结构的特点强调教师为主导,也就是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生成的体验,练习的设计都是教师来引领的,学生是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每个步骤要完成哪些任务,用多少时间都有周密的计划。“学导”结构的特点强调学生为主体,也就是纯脆的以学论教,例如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选择,练习由学生设计,体验由学生生成,教师的作用就点拨、引导、评价。“双主”结构的特点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都是主体。教师与学生始终都是以平等、商量的口吻建构学习内容或过程。教师靠人格的力量获得平等中的首席。

三种教学结构各有其利弊。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例如小学低年级,选择“学导”结构显然就不适应。另外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都有明显的差别。理想的教学流程,应该三种方式的交错运用。

3关于教学活动。

语文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所以语文学科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学习,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为此,在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上述特点,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活动形式多样,错综复杂,例如,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思维……都属于教学活动,但是,课堂教学主要看师生的互动过程是怎么样的,教师是否保障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占有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主要有:

教学式学习活动。这是教师主导的学习过程。如教师导语染渲情境,调动学生的情趣,身临其境地学习。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要点是教师采用的主导手段均要服务于激活、维持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

自学式学习活动。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如以自读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或学生以圈圈、画画、评评(打批注)的操作方式自读自悟某一部分文章内容。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要点应是学习者的操作活动(如圈圈画画,有感情朗读,配乐诵读等等)要与他的内部思维活动紧紧相连,相得益彰,使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处于主动进取的状态。

互助式学习活动。生生之间进行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要点应注意对生生互助方法的指导。如教师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1)共同学习某个自然段(划定学习范围);(2)讲一讲你读懂的内容,再把读懂的部分有感情地读出来征求组员的意见(授予交流的方法);(3)把不懂的内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解决等。布置学习任务的导语要明确,易于学生操作,以调学生互助学习的方向,保证活动的效率。

4关于学习体验。

笔者认为,语文学习必须在语言实践的活动中生成体验。脱离了言语的实践,即使是学生也生成了体验,但是不是语文学习的实质。语言的实践活动贯穿在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无论课堂教学是怎么开展活动的,都必须遵循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原则。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情感的过程。如此之说,就是要摆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十

由于改革策开放负效应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法院干警队伍中与职业道德相悖的消极腐败现象及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的问题社会上反映强烈。个别干警思想意志颓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干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不端,形象不佳;有的特权思想严重,工作作风粗暴。这些现象相对而言是发生在少数干警身上,却严重影响了法院干警形象和声誉。削弱了法院干警的战斗力。上述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有关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滞后。长期以来,法官职业道德的培养只是以政治思想工作的形式体现出来,被看作是一项上级对下级,领导与被领导进行的教育活动,没有把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当作一门管理科学提出来。教育灌输的除了一些马列主义等大道理之外。没有系统的与审判工作联系起来的教育内容。

2、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在实践中,对法官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没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点。目标不明确,教育培养的活动围绕实用的目的`转,而不是针对培养的目标有步骤地进行。

3、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在法院基层建设中,职业道德建设年年提,但在实际培养中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培养法官职业道德的工作难度大,见效周期长,成果表现不直接,自然难以引起重视。这项工作往往又被认为是属于务虚工作,可抓可不抓,不如业务培训、监督管理工作,容易抓牢、抓实,出成效,以致于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到一边,即便有计划,也是一纸空文。

4、教育方法不妥当。目前进行的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只是一味地组织学习理论和制度,受教育者记笔记,在年度考核中只是检查学习笔记的多少来定是否达标,令人感到枯躁乏味,以致于大家失去了兴趣。教育过程中还存在“重他律,轻自律”的问题,试图用监督、强制、处理的方法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

二、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法官制度沿袭前苏联的一些做法,在制度建设上一直没有摆脱这种模式的影响,导致司法不够独立,影响了司法公正,损害了司法权威。主要原因有:

1、法院的人、财、物从属和依赖于地方行政机关,现行的制度使法院的工作人员从领导的配备到一般工作人员的进出,均由地方行政机关任命、审批、把关。法院从基本建设到法官工资、福利均由地方财政拔付,基层法院有求于地方行政机关。领导又是地方从政治需要的角度配备,因而在审理涉及地方利益的案件时,不得不考虑对法院的影响,无形中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司法公正,损害了司法权威。

2、在监督制度上,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经常异化成领导得个人意志,容易引发司法不公;法律监督机关(人大、检察机关)和社会监督(新闻媒体)对法院审判活动进行事前监督,往往左右法院判决,容易导致司法不公。

3、法院内部审判管理的行政化模式,也影响公正和效率。如把法官混同于一般行政人员进行管理,甚至考试录用也按公务员要求进行。法院内部的审批、汇报制度就是行政管理模式的延伸,这种制度影响审判效率。上、下级之间的水平差异、认识差异,影响裁判结果,不利于法官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三、法院物质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法院的物质建设严重滞后,办公场所,审判场所,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离现代化。

[1] [2]。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不仅仅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培养出更多全能型的人才。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相应的规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及现阶段的教学重点开展体验式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自主性;有效性。

1引言。

小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学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认识。体验式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之前需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在有效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对学生产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开展针对性的数学教学,从而改善数学教学现状。

2.1构造数学情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相应的数学情景,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进行图形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发的构建这样的图形,学生不仅仅可以对图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情境也有了有效的创建。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构建数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走进这样的情境当中,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2.2重视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通过生活中清晰明确的关系和现象来反映数学知识中的逻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反应,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引导学生对数字进行掌握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买东西的实例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将数字与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联系,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将数学知识充分的与生活实际进行融合。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体验过程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3加强教学实践,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受: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完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体验的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引入一定的教学实践,这样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图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发的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学生不仅仅可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同时对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掌握。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进行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相应的分组,在提出相应问题或进行相关实践操作之后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和学习可以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3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因此有效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3]焦从利.关于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初探.《西部皮革》.2016年8期.。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如潮袭来。语文课程已经不仅仅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教授。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话题。在执教时,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修养,以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以在欢乐中学习成长,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教师;兴趣;实践。

一、责任中提高教师修养。

在杂志读者俱乐部上,我曾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二十年后的道歉》,讲述的是人大附中的一个数学老师——王金战。他是一个神奇的、优秀的教师,能将学困生培养成最优秀的学生。可是这样一位教师,在一次学生聚会上,却含泪给学生道歉。那是在,他的第一届学生邀请他参加聚会,当他一一叫出分别学生的名字时,学生们哭了,而他看到学生脸上那不符合年龄的沧桑时,他觉得好是心酸,眼泪就不禁流下了。原来想好的开场白也就被连连的道歉给替换了,他说:“今天来到你们面前,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20年前的我,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一味注重成绩,而不关心你们的其他方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很多做法,其实对你们是一种伤害……”

看到这景,我感悟良多。教师,远远不只是个“教书匠”,他还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想要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仅会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语文教学走什么路,关键是看语文教师,看教师的语文素养。在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上,党委书记黄蓉生曾寄语学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是一条河。”因此,为使作为教师的我们避免更多的遗憾,提高自身的修养就是十分迫切的事,我们要上进好学,不断提升,做志存高远的人民教师。

二、兴趣里奠定语文基础。

语文素养是分阶段的,在什么阶段就应当具备什么语文素养。“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在我们教学生涯中,应当始终铭记。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2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形象地把握小学生的心理,融入学生当中,探索有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文学之美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子,适当地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让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

“语文课程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有合适教材的同时,我们亦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无论是思想还是感情上,都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民主的、和谐的课堂。并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发挥想象力,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践下提升学生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传授知识是智育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离开智育的另一方面,就是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练习,找因果关系。”这说明学习需要知识,但更需要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正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开辟了道路。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学习,以期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发展他们的独特的性格魅力。

那么,语文综合实践学习到底是什么?它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伽利略也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我们应本着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且又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态度,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和社会,感受生活,初步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所以实践是认识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体现在认识问题的结果上,而且在整个认识真理的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自己切身体会所获得的知识远胜于一本书的呆板教条或者一个教师的苦口婆心,触动学生灵魂的一次感受总要比喋喋不休的空谈效果要好得多,影响也更加深远。因此,学生必须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提升自己的素养。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等,都需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强烈的责任心和坚定的信念中给学生一个轻松融洽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收获他们应会的知识,还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并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孟润朵.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教育,2012(11).

[2]仲崇菊.开展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36).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十三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练习,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意愿和主动性。其实,学生更愿意教师将课堂留给他们,自己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既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为此引入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内心的意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的能力,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围绕着某个问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究,获取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1)主体性。在整个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只扮演着指导和参谋的角色,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2)主动性。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地分析和探究未知的内容,而不是消极地等待。(3)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以探究问题为中心,不要求唯一的答案,更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的策略或者是答案的多样性。因此其结论是开放性的,是不断发展的。(4)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模式需要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由于学生之间各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观点得到丰富,从而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5)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验性,通过直接的体验获取最为直接的学习经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性实践,实现学习的目标。

三、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1.开放性练习促进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型的学习,分析和探究问题敢于从不同的角度着手,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对于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变形题目考查学生的思考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另外,这一类型的题目能够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拓展。数学知识其实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只要掌握其中的核心理论方法,写生可以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进行解答。

3.理论联系实际一个授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中一定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假如只知道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不仅学生听起来会感觉很枯燥、很抽象,而且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只有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学习项目,才能将当天的课堂知识巩固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合理规划教材内容教育改革是一项漫长的工程,不是一气呵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地自我完善。教育模式的改革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并且为探究性教学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实践,促进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

5.激励评价,延伸探究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而在于唤醒和鼓舞。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且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进行表面的探究,而且要向更深层次的探究延伸,从课堂走向课外,能够使学生体验到一些课堂中无法体验的快乐。为了实现探究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即既要注重学习的结果,也要看到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也要关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四、总结。

实施探究性的学习模式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还应该学会转变观念,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新知识和新规律,从而实现创造性的学习。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为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打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