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2:38:33 页码:13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优质20篇)
2023-11-19 22:38:33    小编:ZTFB

报告通常需要通过图表、图像或实例等形式来支持和解释主要观点和结论。在写报告时,我们可以借助图表和图像等可视化工具,来更直观地呈现数据和结果。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一

长期以来,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陈规,老一套不变样,满堂灌,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教师就是这样讲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如果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教师可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教师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

再比如,高年级的数学美术字和美术字,也同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美术字的书写形式,了解方体,找出规律之后,可在黑板上书写几个不正确的美术字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美与丑,就数字美术字来说,是大小相等、粗细一致和有粗有细富有变化的协调统一的美;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都有着各自的美。黑体字粗壮,钢劲的美;宋体美术字粗细变化,俊秀力量的美,若不这样写,就会影响字的美感,也会使字写的细小无力,大小不匀,影响了字的结构。美术字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学生也学不到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总之,在每一节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会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得到明显的体现。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象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

与此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3.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结果。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共同创造了美好的当今世界。做为未来的建设者的学生,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他们将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

4.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学生感知认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故而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这里的“积极性、主动性”指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师生演示及自学指导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加强自我修养的积极作用。当然学生的发展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作用”必然要形成一定的观点,这就是学生一种独特的思维想象的开端,也为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走出课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主体,既验证了同学们的辨别能力,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同学们思维想象力。要培养创造力,就必须培养想象力。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有具体的个别的事实、概念,表象的识别和记忆,而且要启发学生能识记一般的事实、要领和表象。要能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出发,让那些在临摹作品中遇到的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养成感受美的直觉。

5.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

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同道德相依存,情感溶化在知识与道德之中。

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如何激起学生生的情感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利用幻灯、电影电视、参观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利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通过提高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在耳闻目睹的情境中将自己的情感自觉的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二

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种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要想上好美术课,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中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教学反思等一样都不能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去思考、推敲。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教具是课前制作好的,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要靠老师长期的积累。美术的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把现有的知识传递下去就算完成了教师的职责,而创新教育观念则认为,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复制以前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发展以前的成果。一个创新型老师应该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应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经常在思考: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我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制作出更多成功的作品,进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潜力。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作新作品,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另外,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一个自信十足的人,能够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对于儿童来说,从小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缺乏自信。作为美术老师,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真正获得自信,爱上美术课呢?除了在平时处处播撒暖人的话语、露出会心的微笑、投去赞许的眼神,更重要的是,我的美术课能够让孩子们喜欢。

记得在一节学做贺卡的课上,我让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贺卡上给父母写上祝福的话,回家以后送给他们。刚下课,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小女孩儿害羞地跑到我面前,把她亲手制作的贺卡递给我,悄悄地说:“等会儿再看。”然后她微笑着跑了。当我打开贺卡时,一串大大小小的字映入我的眼帘,“李老师,您好!

我很喜欢您!谢谢您让我喜欢上了美术课!”虽然这张贺卡做得很粗糙,画得也不是很精美,但是却是我收到的最漂亮的贺卡。

这张贺卡使我回想起了这个腼腆的小女孩儿刚入学时的样子,在第一节美术课上,同学们都在开心地画画,她却拿着笔不敢画,我走到她身边,用手轻抚着她的头,我问:“孩子,你怎么不画画呢?”她说:“我画不好。”我说:“那你会写你的名字吗?写出来让老师看看,好吗?”于是,她慢慢地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名字。我说:“你写得字真漂亮,你会画圆形吗?”我边鼓励边引导,她又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形,我问她这个圆形像什么?她说像太阳,我就启发她把圆形添画成太阳。然后我又因势利导,你还会画哪些形状?她又画出了三角形、方形等,在我耐心地启发引导下,她把各种形状都添画了出来。

由于过分胆怯和缺乏自信,使得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少听到她的声音。于是,在美术课上我经常制造机会请她回答问题,当我肯定她的回答,表扬她“说得真棒”时,她会露出开心的微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指导和鼓励,让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慢慢消除了她胆怯害怕的心理,克服了她不敢下笔画画、不敢大胆发言的心理障碍。现在这个小女孩儿已经喜欢画画了,而且非常喜欢上美术课。

在教育的长河中,我们伸手可触的地方,就是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只有把握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教育的田野才会蓬勃着碧绿的春意、喧腾着生活的甜蜜、流淌着生命的魅力。只要我们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收获的就一定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三

摘要:每件文物都是有灵性的。铜镜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诞生以来,一直传承至清代,存世量极大。该文作者以具象的铜镜为抓手,使学生感知文物的美和古人的生活状态,体会各个时代的不同文化。

关键词:铜镜;文化;纹饰;造型。

一、课题的提出。

如今,人们折服于鉴宝专家的慧眼和娓娓道来的精彩故事,中学生也不例外。出土文物往往深藏在博物馆中,似乎一切距离学生都很遥远。然而,学生对文物非常感兴趣,仰慕文物的历史久远、敬佩专家的学识。作为中学美术教师,笔者地发现,如果将这些知识渗透进中学课堂,将是对课本的有益补充,学生也将因此受益。在考虑编排校本课程时,笔者认为铜镜是最好的选择。铜镜兼具欣赏与实用功能,从诞生以来,一直传承至清代,存世量极大。铜镜拥有漫长的历史,不同时代的文化透过形制、纹饰都有所体现。因此,以具象的铜镜为抓手,可以让学生感知文物的美和古人的生活状态,体会各个时代的不同文化。每件文物都是有灵性的,透过文物找寻其背后的文化力量,是笔者编写《铜镜的一生》的初衷。

二、课题研究内容。

1.了解主要时期的铜镜战国时期在古代铜镜发展史上是第一个高峰期。礼崩乐坏导致夏、商、周三代以来的'青铜礼乐器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日常生活用器的迅速增多。此时的铜镜制作精良,纹饰生动,其中,“山字镜”最为有名。唐代铜镜在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比重,使铜镜表面银亮、美观。装饰手法也多样化,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艺。造型上突破了汉镜的传统,出现了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纹饰除传统的鸟兽、画像、铭文以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宋代以后,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铜镜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宠,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笔者曾收藏了一面宋代铜镜,直径12cm,桥型纽,镜背铸有铭文——湖州石家上色青铜照子,整体绿锈。当铜镜走进课堂,学生感到惊诧,传阅时十分小心,虔诚地感受着古代的器物,这份历史的馈赠,使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思绪万千——“这个是镜子吗,它通体都是锈,怎么照啊?”学生带着好奇发问道。笔者解释:“这不是镜子,而是照子,仔细看铭文,分明就是‘湖州石家上色青铜照子’。”宋代称镜子为“照子”是因为要避讳,在古代要避皇帝的讳,宋太祖的祖父为赵敬,“镜”发音同“敬”,所以宋代镜子一律改称“照子”。青铜照子布满绿锈说明在地下埋藏时间久了出现铜绿,倘若用水银粉对镜面进行打磨,还能使用。镜背的铭文标明了地址与作坊,可见宋代商品经济相当发达,告知世人购买照子要认准商标,质量才有保证。把照子在手里掂一掂,感觉分量比实际要轻一些,镜背上的一些小孔洞说明了问题。此镜经过长时间氧化以后出现了金属元素的流失,造成镜子背面的孔洞。实物走进课堂使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思维异常活跃,那些滔滔不绝的鉴宝专家在他们眼中也不再神秘,原来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普通的鉴定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2.铜镜发现之旅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对实物的亲身感受,学生对铜镜有了初步了解,并总结了一些方法,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网络搜索等。3.铜镜的拓展练习临摹铜镜的造型、纹饰,加深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理解,并结合现代审美理念进行铜镜的再设计。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年的学习与研究,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学生的影响其一,学生在欣赏文物的时候,能够理性看待文物。文物价值体现在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经济价值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但要透过经济价值看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物本身的美和所传达的文化。其二,学生了解了铜镜产生、发展和消失的发展历程,能够从大的时代特征、纹饰辨别铜镜的年代,能从纹饰中了解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其三,通过研究,学生学会了自学的方法,面对未知领域有多种获得认知的途径:教师、网络、社会等。其四,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体现合作精神。2.对于笔者的影响最初选择这个课题,首先是源于笔者的兴趣爱好。在铜镜领域,笔者比较了解,想把铜镜文化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懂得一些初步的辨别知识,从而触类旁通地了解其他文物和古代传统文化,并能够自觉进行保护。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制作校本课程,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进行论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修正完善。起初还担心学生无从下手,但经过沟通,笔者发现学生是极具可塑性的,“问卷调查—材料搜集—纹饰设计—发现之旅—‘专家’点评”,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序开展。有序的课堂设计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3.对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影响在美术教材有限的篇幅里没有涉及铜镜,但铜镜文化的确是古代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其纹饰、图案体现出古人的生活情趣,是原生态的反映。通过参观博物馆、调研古玩市场、走访亲朋好友,学生对古代文物展现了极大兴趣,很好地体现了合作精神。笔者认为,铜镜文化可以进入校本课程,成为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四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美术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有特色,但不孤立,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许多理念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的内容,了解事物的本质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是难以表达清楚的,如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而且图像从视觉上、意识上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科教学,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是拓宽审美教育的一条良好方法。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美术教师也大多固守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千篇一律的上课,这与教师的教法有关。对于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随之走进不同以往的课堂氛围,美术教师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变而重新寻找自己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结合了许多其他课程,涉及到音乐,文学,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在美术这一学科里学到除了画画以外的东西。

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课程标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基于这几个方面,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力的调动。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谁画的鱼最大”教学中,创设学生捉鱼的机会,体验鱼的活力与手感;通过观看海洋热带鱼的视听体验,丰富了学生对各种美丽的热带鱼的认识;通过动手绘画漂亮的大鱼的体验,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滚动乐园”教学中,学生在把玩、抚摸水果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水果圆的实体,果皮的细嫩、光滑、舒服;通过鼻子对水果的嗅觉体验,闻到了水果的清秀与芬芳;通过滚动水果的观察、视觉体验,不但认识了圆,而且发现滚动的水果与静止的水果的区别;通过动手绘画体验,才发现平面上的圆与生活中的圆有很大的差别,但又互相联系。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按人体的功能可分为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象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媒材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等。学习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让我的飞机上蓝天”的教学,教师利用送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礼物给学生的悬念,吸引学生,创设了听声音猜礼物的体验,学生从声音中辨别是飞机,于是进行了动手制作飞机的体验,最后让自己做的飞机在蓝天上飞翔。在和谐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制作飞机成功的喜悦,当飞机在蓝天翱翔时,也放飞了孩子们的理想。身心愉悦,神物交融,这是多么鲜活的生命体验。

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互相联系,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利用视觉、听觉、手感触觉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各个器官的学习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无法割裂分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使原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将会有一些困难,我相信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将在新课改中谱写更美的篇章。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五

美术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美术课中体验轻松快乐,在轻松快乐中产生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要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等。多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欣赏美术作品,增强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审美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理解并感悟生活中的自然美。通过美术教学,学生能在图像视觉方面正确地反映现实,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培养对造型与色彩的喜爱,增强学生绘画才能。在欣赏作品和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感和评价美的能力得到大大发展。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多种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步培养学生的'情趣性、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构建艺术环境的建设,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绘画与创作,促进思维、情感、创新等各方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技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养及独立生活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把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入绚丽多彩、有滋有味的美术活动中,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注意营造艺术学习气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通过美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充分发展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度、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如何运用水彩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

1.了解水彩画的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知悉水彩画是用大量的水和透明颜料在水彩纸上进行绘画的,水与色彩的透明感是它的特点。水彩画讲究用水,调配得当可以在纸上形成透明且爽朗的艺术特色,给人一种特别整洁纯净的美感,同时也要注意水用多了,画面水迹太多,颜色游移,得不到所需要的形体和颜色,反之则没有润泽与透明,使得颜色脏而干[1]。水在水彩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懈的练习与结合驾轻就熟的笔法才能逐渐掌握与适应。

2.运用技法与特殊技法。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彩画技能。比如:干画法、湿画法的不同运用与不同效果。干画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可以多层叠加,这种方法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技法。不过这种画法多次的叠加会使画面变得脏污、浮色和呆板。湿画法顾名思义是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着色的方法,也就是在画第一遍色未干时再画另外一种不同的颜色,两种颜色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美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干画法与湿画法的结合上,指导学生干画法与湿画法要恰到好处,胸有整体,并从局部画起,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精力集中,掌控水与时间变得容易,两种画法并用合理,顾此失彼的现象就能降到最低。画出的效果爽朗流畅,运用自如,就能于对比手法中出现丰富生动的效果。

3.大胆实践,张扬个性,培养审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让学生尝试用一些特殊技法绘画一些肌理。如:酒精、盐、松节油、菜汤的喷溅,塑料包装物的肌理,有规律的印章刻印法,用蛋清或蛋黄调色加厚处理,利用丙烯和树胶调色,等等[2]。开始动笔时一些学生胆小,怕弄脏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典型示范,尽量让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绘画。例如用松节油、菜汤喷溅在纸上,一开始在白纸上喷溅或在画过颜色的纸上喷溅,再用水彩颜料覆盖,画面出现排斥第二层颜色的斑点露出第一层的颜色,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丰富的颜色对比和所需要的肌理。通过水彩画学习,指导学生用特殊技法作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开拓题材,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利用使得生活和学习水乳交融,使学生更容易发现美,强化创造美的意识。四、结语美术教育是中小学必须学习的课程,作为美育的一项,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材料性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使用不一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会使得作品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与美感。要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水彩画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水彩画创作,在水彩画创作中全面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六

1.对于美术教育在教学安排上没有引起重视目前,我国的部分学校在中职教育中,注重实用性的技能课程开展,在美术教育教学安排上,课程设置较少。除此之外,学校一味的追求教学成绩和教学质量,追求学生的就业率,而忽视了美术教育等关乎学生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开拓的课程,美术课程的教育教学一般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开展,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落到实处。

2.教师专业知识和相关审美鉴赏技能不足在中职教育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局限于教师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师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的不足,导致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程度降低。学校的科研教学能力薄弱,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加之,部分中职教师在校时间少,承担的教学和行政任务较多,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美术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忽视,不能专注的开展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然拘泥于传统形式。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美术教育仍然是以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为主。对于课外实践以及综合性活动学习很少开展,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得不到提升。大部分的中职美术教育仍然是以写实为主,在实际的作品应该引导学生尽量融入自己的情感,倡导真情流露,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相信力。

中职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中职美术教育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会专业知识,开展技能训练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课程。良好科学的中职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更是为中职美术教育向高等美术教育拓宽的基石,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一)增强专业美术知识的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在中职美术教育中,必须加强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教学,只有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创造奠定基础。专业的美术知识理论学习不仅包括书本知识还包括相关的技能专业知识。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也要注重相关的辅助知识的学习,摄影、ps、颜色搭配以及构图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化知识。

(二)增强社会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1.通过校园环境陶冶熏陶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操中职美术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熏陶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校园是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场所,学校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花都是学生创造创作的良好素材。同时,学校每天有各色各样的学生,他们衣着搭配以及行为举止等都是教育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的的最贴近生活的素材。通过教师对于特定学生的行为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能力,更加注重对于细节的处理。

2.通过参观美术展览馆、陈列馆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中职美术教育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还应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实际生活中。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以及相关的画展以及摄影比赛等等活动,以多样化的视角带领学生认识美术创作。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以及高雅的情趣活动,陶冶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视野。

3.充分利用当地名胜古迹开展乡土课程特色美术教育中职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多样化的发展,不断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为顺利开展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名胜古迹作为案例纳入实际的教学中,开展乡土校本课程。一方面,校本课程具有当地特色,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乡土校本课程,利用当地的名胜古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对名胜古迹的线条、结构、着色、创艺等方面的鉴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1.根据作品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提升鉴赏能力利用优秀作品,立足于作品的历史发展背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于作品的历史背景,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作品的立意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更能提升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同时,立足于历史背景发展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后的艺术创造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得艺术作品更加精彩。

2.通过开展课堂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心得良好的课堂互动是中职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交流互动,互相学习交流彼此之间的心得,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取得进步。同时,对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要进行相关的反馈性的评价,针对相关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解决,对于相关的可操作性的交流活动,教师要提出可行性的'评价。

3.加强师生交流,通过互动反馈了解学生的艺术鉴赏发展情况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外交流互动,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帮助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在课下也要注重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情况。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帮助。针对不同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相关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不断增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自我创造能力和审美艺术能力。

(四)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不断改善美术教育模式以及相关的教学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向课外实践。改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积极互动以及课下的多元沟通交流,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同时,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研成果。加强与高校之间的交流,通过聘请专业画家开展教学教育活动,提升中等职业美术教育的发展水平。

我国中等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中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趋势愈演愈烈,中等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占有更加重要的比重。在中职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不仅是教学能力和目标的要求,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需要。随着新时期中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发展挑战,中等职业美术教育只有不断迎难而上,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2]陈永清.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学周刊,,(03).。

[4]王丰.学生审美能力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培养.现代交际,2016,(07).。

[5]张振国.浅谈新时期中职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美术教育研究,,(08).。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七

中学美术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大纲的提出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把美术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了美育轨道,强调了以艺术修养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方式,社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太多的追求美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中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

1,只追求外在美,而不懂得追求内在美。

中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内在美。他们往往认为仪表漂亮就是美,根本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形成的内在美的重要性,不懂得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把美育纳入培养人才的轨道,同德育、智育、体育一块融入教学之中,开创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美育天地。

2、片面追求美,不能正确分辨美与丑。

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他们常把新奇的东西视为美。这种现象当前集中表现为:一、校园追星视为美。他们把一些歌星、影星视为自己的崇拜偶像,甘当这些歌星、影星的追星族和粉丝,甚至达到疯狂。二、江湖义气视为美。一些中学生年龄虽小却模仿电影,主要以讲义气和个人英雄主义为特征,把广交朋友、出手大方、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视为美。铺张浪费视为美。不管在家庭还是学校以我为中心,把自己的生日和朋友聚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遇事摆阔气,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懂得勤俭节约,没有一点美德。四、把享乐主义视为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把花钱,只知享乐,不知劳动,不懂得劳动创造价值。五、把缺乏美德视为美。满嘴脏话,行为不轨,不讲卫生,随手乱扔,以大欺小,校园称霸,不能遵守公共秩序。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讲,尽管这一部分学生比例不大,却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上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1)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审美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使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使人感到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马克思曾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了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中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人产生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舍科特尼科夫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民族美术的浓厚感情,提高了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审美因素,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让青少年能够把握是非标准,分辨生活中的美与丑,知道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目的之一。

(2)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改造自己、创造生活、面向未来。这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实施审美教育。

(1)开展丰富的课外美育活动。如定期举办艺术节、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和书画展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认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伟力,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游览名胜古迹,鉴赏历史文物,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走向社会,参观现代建筑、现代企业及现代设施等,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劳动创造的美,感受科学技术、人类劳动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热情。

(2)举办美育演讲报告会。要用来自现代社会的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心中美好、高尚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促使学生感受时代的脉博,激励学生去追求远大理想、追求奉献精神,为国家强盛奉献自己的才智,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在校园建设中实施美育。作为求学求知场所的校园,应当追求洁净、井然、宁静、典雅的格调,给学生以鼓舞、启迪,激励向上的力量。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高雅的言谈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和谐优美的校园中美的力量的存在,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净化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关心学生的成长,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美育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八

一、因地制宜,让美术课堂凸显地方“特色美”

1.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摆脱教材束缚,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开展“以农为本”的系列活动,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2.开放教学过程,丰富素材库。

农村有着广阔的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别具一格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家乡之变化,农村清洁工程等,为了丰富美术教学资源,美术课堂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让这些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走进农村学生的心间,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丰富的美术素材。

二、应用多媒体,让美术教学呈现“动态美”

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有机体,形成了颇具“活色生香”的形感、声感、语感、乐感、动感,大大超越和丰富教材的内容,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神经,突破了言传身教的局限性,从而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多媒体的魅力。

1.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的绘画氛围更加活跃。

多媒体技术表现美术语言中的线、形、色、质,引起人的回忆、沉思和心灵的创造,多媒体课件在展示欣赏图片时,就可以把整个绘画过程高度概括为几个关键性的画面展示,按照细致结构上的先简后繁的条理性和色彩上先淡后浓的条理性,适当插入有动态的绘画历程,学生看着优美的图片,心里充满了激情,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在细心观看、有的在相互讨论的、有的则请教老师学生思维随着情境不断迸发出火花,画出的画面也越来越精彩。

2.多媒体音乐的运用能使学生“美”色飞舞。

美术课中常会因静谥有余而活泼欠佳,在美术课中注入音乐元素,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与遐想空间,深化作品的主题,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有利于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创设出美好的意境,使学生身心愉悦,灵感激发。

三、变废为宝,让美术课程再现“创造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被遗弃的却极有应用价值的废旧材料,像各种布料、旧报纸、易拉罐、废旧挂历、矿泉水瓶等。把这些材料的特点、美感与具体的艺术形象完美地统一起来,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发现、收集与创造使用,再现艺术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中国人熊正刚用几块防水用的麻袋布片拼贴并融合绘画技巧创作了《蒙娜丽莎》画,一位德国人出价几万元买了他的这两幅作品。所以,美术课教学,教师可让学生用一些废旧物品有目的地按一定的想法剪拼、粘贴、加工,结果一定会变成一件学生意想不到的艺术品,如将易拉罐制成的电视天线,可以增加电视收视率;将旧画报、旧挂历、旧书彩图等结成串做门帘、窗帘或在节日装饰活动场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激发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四、总结。

总之,美术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激活学生美育情趣,美术教学才能更“美”。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九

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教育中,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开好美术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从教14年了,始终教职业高中的美术专业课。这学期我又开始教美术了,这是我的老本行。我把学生们的作品都精心保存着,我可以在其中感受学生们的成功。每次学生们看见了自己的作品,都异常兴奋。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绘画积极性,上课的纪律更好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更高了,一幅幅学生作品渐次涌现,让我应接不暇,爱不释手。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听到我给的良好的评价之后,想我提出了一个请求:“老师,我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送给我的语文老师吗?”我看了看手中的这个学生的作品,又看了看孩子恳切的眼神,我微笑着把他的作品递给他:“老师肯定会特别高兴的!”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蹦蹦跳跳地回到座位上。我看着学生的背影,为这个学生感到高兴。因为,这个学生体会到的是经过自己一番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功,而他没有独自品味这份成功,而是想着把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与老师分享,这不仅是学生的自豪,也是作为美术老师的我的自豪。我被学生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感动,想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应该把自己的成功和人一起分享。我也感动于自己的一颗敏感的心,能够从教学生涯中的点滴小事,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生一起成长、发展。

教师要带着一颗师心而来,师心里面也要有童心、爱心,这样就会感动学生,感动自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思考: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制作出更多成功的作品,进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潜力,同时更多的鼓励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不一样,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由注重传授单一,高深,繁难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美术视野,使学习更有趣更容易。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十

1.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态度。

随着现阶段课程的发展,初高校生已经不像小学课程那样轻松,学生所面临的中考使得美术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受到忽视。学生对美术逐渐形成了可有可无的态度。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其重要程度虽然不等同于主要课程,却也是不能或缺的。为了加强学生的审美情感,要从根本上改变美术课程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不严谨。

根据美术教材进行教学的教师都有相似的感觉,就是只能挑较为重要的课程来讲。美术教育的任务重,课程时间少,内容多,不能很全面地完成美术教学的所有任务。在美术课程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高校生的审美情感自然得不到培养。

1全面培养学生情商。

在先天条件与后天培养的共同影响下,学生表现出的情商水平也是不同的,例如,看到同一幅美术作品时,学生对画作的喜爱程度和欣赏水平会呈现差异,在作品内涵的理解上也不尽相同,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帮助学生对作品产生正确的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对自身的心理行为进行调节,使学生深切体会艺术欣赏的乐趣,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真性情,心理健康程度进一步提升,情商的培养目标也可以达成。

2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蕴含着较为深厚的人文特性,尤其是新课改的推行,使人文精神更加全面地渗透到美术教育当中,高校的美术课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或是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美术课程,教师在全面授课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重点培养,学生还应具有材料工具及作业表现手法的自主选择权,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关注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发散,使学生的兴趣能够得以持久保持。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高校生所处的成长阶段使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更加重要,美术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生情感,修养,品格等方面的提升作用不可小觑,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建康成长,美术教育包含着理性和感性的因素,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需要体力运动,因而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材料工具,动手制作或是绘制图画。

三、培养审美情感的几项策略。

学生的态度及美术课自身的局限使得美术课程长期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也使得原本对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失去了发展自身特长的机会。同时,学校和教师要了解到,美术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它的存在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美术鉴赏能力的人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人才特性之一。只有对美术进行系统和专业的学习,才能充分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培养美术审美情感教育一方面对学生美术课程的开展十分有益,另一方面也对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美术课程的审美情感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学生的艺术文化审美。

培养高校生审美情感首先要从加强学生的文化审美做起。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开拓眼界的机会,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达到精神层次的陶冶。比如在欣赏世界名画的课程中,让同学们赏析西方著名画作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莫奈的《睡莲》、丢勒的素描《手》,同学们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会受到精神的熏陶。在对这些画作的感受中,学生最初只是感到惊奇,但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之下,通过感受画家的生平、所经历的社会背景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进一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作品本身的美学内涵。只有学生可以独立欣赏美术作品,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审美感情的积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合理设计课程,深入解析作品,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重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积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影视等方式使艺术表现变得多姿多彩。对于高中生来说,多媒体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学生好奇的天性,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法应用恰当会给美术赏析课堂以“锦上添花”之感。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教师的审美情感教育息息相关,教师自始至终对学生情感都具有启发性作用。教师自身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注入能构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因素对培养艺术审美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纵观整个高校美术教学,无论是作品欣赏还是技巧训练,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提高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须知任何一个艺术事物的价值判断都离不开审美情感的丰富和充实,它是美术教育给予学生的情感动力,对学生的健全人格起到提升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作者:邢程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十一

1.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摆脱教材束缚,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开展“以农为本”的系列活动,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2.开放教学过程,丰富素材库。

农村有着广阔的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别具一格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家乡之变化,农村清洁工程等,为了丰富美术教学资源,美术课堂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让这些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走进农村学生的心间,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丰富的美术素材。

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有机体,形成了颇具“活色生香”的形感、声感、语感、乐感、动感,大大超越和丰富教材的内容,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神经,突破了言传身教的局限性,从而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多媒体的魅力。

1.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的绘画氛围更加活跃。

多媒体技术表现美术语言中的线、形、色、质,引起人的回忆、沉思和心灵的创造,多媒体课件在展示欣赏图片时,就可以把整个绘画过程高度概括为几个关键性的画面展示,按照细致结构上的先简后繁的条理性和色彩上先淡后浓的条理性,适当插入有动态的绘画历程,学生看着优美的图片,心里充满了激情,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在细心观看、有的在相互讨论的.、有的则请教老师学生思维随着情境不断迸发出火花,画出的画面也越来越精彩。

2.多媒体音乐的运用能使学生“美”色飞舞。

美术课中常会因静谥有余而活泼欠佳,在美术课中注入音乐元素,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与遐想空间,深化作品的主题,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有利于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创设出美好的意境,使学生身心愉悦,灵感激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被遗弃的却极有应用价值的废旧材料,像各种布料、旧报纸、易拉罐、废旧挂历、矿泉水瓶等。把这些材料的特点、美感与具体的艺术形象完美地统一起来,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发现、收集与创造使用,再现艺术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中国人熊正刚用几块防水用的麻袋布片拼贴并融合绘画技巧创作了《蒙娜丽莎》画,一位德国人出价几万元买了他的这两幅作品。所以,美术课教学,教师可让学生用一些废旧物品有目的地按一定的想法剪拼、粘贴、加工,结果一定会变成一件学生意想不到的艺术品,如将易拉罐制成的电视天线,可以增加电视收视率;将旧画报、旧挂历、旧书彩图等结成串做门帘、窗帘或在节日装饰活动场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激发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总之,美术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激活学生美育情趣,美术教学才能更“美”。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十二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以技能训练为价值取向的年代,欣赏教学只偏重于作为在学习和体验造型表现时起到某种参照和补充的功能,但是现在,当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面貌出现时,欣赏教学的功能就有了新的拓展,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从四个角度构建了欣赏教学在中美术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它充分体现出人文性质,使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在作品欣赏中被唤醒,提高他们的审美的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学生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欣赏教学呢,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实施欣赏教学几个环节,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感受环节。

感受是进行美术创作表现的基础和前提,学生表现活动缺少感官刺激,就不能获得感性认识和创造灵感。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两个程序,美术课有利于两种认识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美术教学中一方面通过感知启发学生的美感潜能;另一方面,注意发展学生视觉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直觉训练提高学生的感性知觉、审美知觉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主动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美术创造性语言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欣赏教学也要从学生的自主感受入手,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搞满堂灌。学生对一些艺术作品知之甚少,但目睹这些艺术品,总会有所感受和感觉,而学生不知道的正是教师设置质疑的宝贵契机。抓住这个契机,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追求新的鉴赏知识,使审美的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上升。在这一环节,要鼓励学生看和触,多渠道获得感知信息,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赏评环节。

在这里,笔者把美术教学中的赏析改为赏评,其目的是欣赏课要有意识地开展对美术作品的评论,也是美术课程标准所说的“评述”。尽管在创作课中的赏析环节也有理性的分析,但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论;而在欣赏课中,细致的评论就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评论的内容包括作者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和作品在美术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本身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当然,评论的深度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审美经验水平确定。同时,评论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赏评中学生的审美实践活动应包括听、读、说等等。比如,在学生初步感受了白石老人精美作品的基础上,整理出白石老人的画作,让大家欣赏、分析、议论:“作品美在哪里?为什么那么惹人喜爱?”学生们可以分组讨论,教师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白石老人的画与真的一样,很好看,都是活生生的,充满着生命和生机。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加以点拨:这就是艺术家作品的动人之处,他把自然界中生物的形象同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融为一体,抓住最能表现生命力的特征而删掉累赘的细节,把它的活力表现出来,这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但又形神兼备”。就以虾来说吧,同学们都觉得像极了,虾体透明,似乎活泼地在水里游动、在跳跃,但是与真的虾相比较,可以看出,虾的头、颈、足等细部都经过了提炼和概括取舍,与真的虾不一样。白石老人通过长期的.仔细观察,按着自己的审美规律,进行夸张取舍,画作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激发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师生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并转变了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并在共同合作中发展了教学。

三、表现环节。

本环节实践中,教师可以把一堂欣赏课的美术作品分成两组:一组是用于赏评,另一组是用于表现。在赏评环节中通过欣赏第一组作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因为审美是美术实践活动的源泉,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文化教育。在表现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表现,让学生在对第二组作品进行自由的感受和自由的赏评,鼓励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个性发展唯一的目标是使个体活动自我满足、自我完成或自我实现,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立的分析思考能力。教师主要起组织、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表现是一种应用,在应用中去复习、巩固前两个环节的学习所得;表现又是一种开发,启发学生依靠直觉感受、想象和灵感,通过自由的表现去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说、写,还可以是表现性地搞点小创作,让学生对范画作品的形式美特别是技法等形成更深刻的体验。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并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获得参与活动的乐趣。写和作不必局限在课堂以内,而应该鼓励学生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寻找感兴趣的主题,围绕主题去拓展阅读、拓展欣赏、创新构思、创新技法等。这实际上就是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

四、总结环节。

这里所说的总结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中的评价环节,其目的不在于比较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更在于让每个学生认真归纳、概括本课学会了一些什么。既要总结本堂课所欣赏的同类美术作品的共同艺术特征,又要总结所学习到的鉴赏知识,还有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经验。总结不仅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还应该说和写。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推荐好书、好的艺术节目等。让学生课外去欣赏、看展览、去继续延伸学习。

总之,中学美术教育中应加强艺术欣赏,在美术欣赏教学要力求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最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更好实现新美育中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

[2]邓福星.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3]常锐伦.全国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教育论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十三

美术教育除了对智力发育有所帮助之外,对于审美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地形成审美观。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逐渐学会分辨什么是美和丑,从而加速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并逐渐学会认知身边事物的价值与美感。学生在审美观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发觉那些美的事物并且加以靠近和模仿,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学生对美丑、善恶越能分辨,就越有利于对于社会正能量的接纳和学习。学生在早期的美术学习中所形成的审美观对于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高考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一些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可以让孩子在文化成绩不好的情况下有第二条进入大学的路。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兴趣来看,一些学生其实本来不喜欢美术,仅仅把它当成上大学的跳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类学生往往在艺术之路上走不出多远,到头来只是得到了一张文凭。真正的美术专业学生往往把美术这一学科以及它的延伸学科作为自己个人的追求,会主动地学习美术、思考美术。这类学生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专业上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毕业后能够进一步学习或者在所学领域获得进步。综上所述,没有深厚美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往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美术高考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当今的美术教育要实现对人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革新在未来仍然任重道远,美术教育者应该为建立一种更符合艺术规律和适应新形势审美的美术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作者:陈胄郭有为。

美术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美术课中体验轻松快乐,在轻松快乐中产生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要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等。多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欣赏美术作品,增强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审美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理解并感悟生活中的自然美。通过美术教学,学生能在图像视觉方面正确地反映现实,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培养对造型与色彩的喜爱,增强学生绘画才能。在欣赏作品和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感和评价美的能力得到大大发展。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多种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步培养学生的情趣性、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构建艺术环境的建设,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绘画与创作,促进思维、情感、创新等各方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技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养及独立生活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把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入绚丽多彩、有滋有味的美术活动中,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注意营造艺术学习气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通过美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充分发展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度、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了解水彩画的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知悉水彩画是用大量的水和透明颜料在水彩纸上进行绘画的,水与色彩的透明感是它的特点。水彩画讲究用水,调配得当可以在纸上形成透明且爽朗的艺术特色,给人一种特别整洁纯净的美感,同时也要注意水用多了,画面水迹太多,颜色游移,得不到所需要的形体和颜色,反之则没有润泽与透明,使得颜色脏而干[1]。水在水彩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懈的练习与结合驾轻就熟的笔法才能逐渐掌握与适应。

2.运用技法与特殊技法。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彩画技能。比如:干画法、湿画法的不同运用与不同效果。干画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可以多层叠加,这种方法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技法。不过这种画法多次的叠加会使画面变得脏污、浮色和呆板。湿画法顾名思义是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着色的方法,也就是在画第一遍色未干时再画另外一种不同的颜色,两种颜色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美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干画法与湿画法的结合上,指导学生干画法与湿画法要恰到好处,胸有整体,并从局部画起,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精力集中,掌控水与时间变得容易,两种画法并用合理,顾此失彼的现象就能降到最低。画出的效果爽朗流畅,运用自如,就能于对比手法中出现丰富生动的效果。

3.大胆实践,张扬个性,培养审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让学生尝试用一些特殊技法绘画一些肌理。如:酒精、盐、松节油、菜汤的喷溅,塑料包装物的肌理,有规律的印章刻印法,用蛋清或蛋黄调色加厚处理,利用丙烯和树胶调色,等等[2]。开始动笔时一些学生胆小,怕弄脏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典型示范,尽量让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绘画。例如用松节油、菜汤喷溅在纸上,一开始在白纸上喷溅或在画过颜色的纸上喷溅,再用水彩颜料覆盖,画面出现排斥第二层颜色的斑点露出第一层的颜色,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丰富的颜色对比和所需要的肌理。通过水彩画学习,指导学生用特殊技法作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开拓题材,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利用使得生活和学习水乳交融,使学生更容易发现美,强化创造美的意识。四、结语美术教育是中小学必须学习的课程,作为美育的一项,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材料性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使用不一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会使得作品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与美感。要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水彩画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水彩画创作,在水彩画创作中全面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十四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视知觉能力,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从开发智力的意义方面考虑,美术教育发展了学生的视知觉能力,每个人的视觉是不一样的,同一个物体给不同学生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物体,不同的人去感受,去画,会出现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美术流派。美术教育中学生的视知觉能力是其它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审美的收益,而且,直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可以提高视知觉能力。在提高视知觉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学生视知觉能力的观察力,记忆力等。本身也就促进了其智力的发展。

2.对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力。

想象力是指在人脑中对以往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就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赋予事物以千姿百态,例如,看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会使人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敦厚俭朴的传统美德。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会使人想起中国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美术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对周围进行观察、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经过想象和构图,从而创作出新的作品来。美术教育通过诱导和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力。在学校美术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观赏美景、鉴赏字画,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力有所提高。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是智力的成果。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就创造不出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终目的。从世界科技史来看,那些惠及全球的科学成果,正是创造者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统一、审美追求与科学追求的相结合,达芬奇的美术与科学的结合,令人信服地印证了美术教育对人的创造力的诱导和激励、启发作用。因此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和创造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3.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学习中,创作一幅美术的画面,决不是以画的像为最高标准,而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比例、透视、结构的前提下,去高度的概括对象的形象特征,体现出画面的精神特征,使它形成一种具有体积感、具有蓬松质感的`头发。因此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分析、判断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二、智力的开发途径。

我们要想使美术教育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真正实施,必须改变对美术教育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认识而在开发学生的智力上下功夫。使美术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重视基础教育与知识应用,提高理解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中学习透视、解剖、构图、色彩、鉴赏、美术史及各种美术技法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操作性活动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在于使其应用于欣赏、写生、创作和设计等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2.重视风格的多样化,促使形象思维转化。

美术的形式是多样的,各种形式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形式的不同是一种正常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创作风格各异的作品。因此重视风格不同,采取多样形式是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重要条件。

3.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美术是用绘画表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情趣,音乐是用美妙动听的声音来感染听众,表达思想感情,文学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如果将各种认知手段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综上所论,可见学校的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功能不是其它学科所能代替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融汇与促进作用,美术教育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其增强感受力,培养观察力,提高记忆力、丰富想象力,发展思维力,促进创造力,因此,必须以美术教育观念开发学生智力的主导意识。使学生在参加审美活动中,培养审美情趣,明确审美标准,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十五

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体现,而审美教育的实施当然离不开美术教育课程的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审美个性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个性对于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审美个性的不同,才能创造出丰富且别具特色的审美对象来。同时在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审美个性的发展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喜好、能力、素养各有差异,而审美个性肯定也会不尽相同。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其中个性的发展较为关键,这一点已被人们所认同。审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无疑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专业的艺术家,美术教育的目的既是开发思维、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但最重要的是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净化心灵。另一方面,美术教育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美术知识,通过不断的感受、体验、鉴赏、品评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和了解已有的艺术手法、形式、风格的基础上,并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这些技法和技巧,并对现有的风格特征与个性特色根据自己的所学去进行综合的评判,不断对自己的审美标加以反思,提高艺术观察力与敏感程度。审美教育及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是美术教育中的重点;离开了美术教育来谈审美个性,就如同人离开了空气,审美个性也将变得毫无意义。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鉴赏与品评优秀的作品及对作品的感悟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具体是通过客观形式的比较及对作品韵律与节奏的把握及美的规律的领悟和研究,从而把握形式美,培养和提高审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的鉴赏能力。审美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培养学生富有想象能力及自由发挥的创造性等。然而美术教育正是能把具体的蕴藏着情感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供其欣赏品味和领悟,从而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与境界的享受。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都能体现所在社会时代的历史背景,包含着对人类真善美的`不同追求;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历史文化背景加以了解也可感受作者蕴含在作品中丰富的情感,领悟其中意境,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高审美趣味,陶冶审美情操。美术教育不较之于其他学科来说,他更为灵活性,没有绝对标准,也不会存在绝对的对错,自由认识上的差异与审美上的差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自由,也不会感觉到压力,心情会比较的放松和愉悦。所以美术教育符合形象性,自由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的特点,是审美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

(一)尊重学生审美个性的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术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画画的材料也丰富多彩,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各种需求,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更加方便了美术教育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去影响或者干涉学生的审美喜好,为适应不同学生的审美喜好,应该多选择一些风格迥异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学生欣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选择性的学习。在讲解或分析作品时,切忌绝对化,鼓励学生在画画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要有创新精神。大胆的去尝试各种表现手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清楚看出学生所要表达的情感,顺着学生的逻辑思维,找出学生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优点;学生的画,往往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们要指出一些手法上的不足,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并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

(二)重视师生关系的培养。

美术课现在之所以备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美术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体会和美的享受。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是同教师一起来欣赏美和创造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一件属于师生共享的艺术品,双方不是艺术家和观众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是相互影响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第一种模式,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只是一个演讲的角色,是课堂上的主体也是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的听讲,强制的接受教师所讲内容,听从老师的安排,赞同老师的观点,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更加谈不上一点点的反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单方面的教,学生单方面的听,师生关系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任何的交集,更加不可逾越。现在美术课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相互影响的;教师往往与学生一起来欣赏美和探讨美,从而创造美。教师在授课时,要多多考虑怎样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避免那些不良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一样,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思考的方向也不同,所画出来的画也各具特色。要知道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艺术,探索艺术,创造艺术的能力并有自己独立的审美观。

(三)编定适应学生审美个性发展的教材。

美术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而教学的依据是教材。传统的美术教材主要偏向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要学会一种甚至多种技法,是很困难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与接受;而美术教材知识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更加增大了学习的难度与高度,渐渐致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了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在编制教材时要遵循一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要灵活,能让学生有选择的可能;二是教材的内容要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这样有利于个性的展现及审美情感的流露。使学生确立自我对审美教育的认识与自我表达的自信。

(四)寻找适合学生审美个性发展的方法。

随着科教改革,美术的新教材很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个性也得到了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和情感的交流。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寻,人们依照美的规律,创造了这个世界,同时也依照这个规律来发展自己,在评价学生审美个性时,要考虑到学生多个方面,体现其主体性,从而突出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多种功能,要意识到美术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审美教育深入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中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感受美并创造美,最后去实现美术的审美价值。

三、结语。

在探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审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涉及到其他许多学科的知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其实也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与当代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因此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总之,美术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个性心理及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实践中应尊重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培养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最后把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完善人格和个性教育的重要部分。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十六

首先,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由于受到升学的影响,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然而,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由于学校领导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再加上美术学科没有升学方面的硬性指标,导致美术教学不受重视,教师以一种敷衍的态度进行教学。再次,美术教育比较抽象。美术课程与其他主科课程不同,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同时,如果美术教师的授课没有个性,那么美术教学就成为一种再现性教学。最后,美术教学的变化性。艺术与时代背景、时代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艺术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美术教学会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习内容要多样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美术是艺术形式的一种,美术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在初中阶段,学校通过设置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最后,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艺术创作。只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二)注重开放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要想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主导者的角色,逐渐向辅导者角色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指导之后,再对学生的创作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写生”,让学生感受美术和大自然的联系。参加这种课外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一样,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术成绩,就要在上课前先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

(五)通过阅读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和审美活动关系密切,情感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所有的审美活动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美术课程,每次阅读与欣赏活动都应该有所收获。初中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还处于表面阶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还较弱。教师要在阅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赏析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创新和美感等,美术作品中色彩的浅重、线条的粗细都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情感,要通过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去感受创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是美术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审美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美术教育过于抽象等。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加强课外拓展,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转载)。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十七

篮球教学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对篮球知识技能有组织活动的学习和传授,来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的教学过程。通过篮球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掌握篮球运动的方法和技术技能,把篮球运动作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的方法手段。同时,篮球运动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篮球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篮球一直以来就是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在校学生最喜爱、参与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目前,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采用的是选项教学,篮球运动已经成为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热衷的运动项目之一。同时,在中学体育课的教学中以篮球作为素材的教学内容日益得到广泛运用与提高,充分显示出篮球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日益突出的地位。笔者通过对目前中学篮球课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中学篮球课程教学的质量。

1、篮球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中学篮球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引起学生动机、维持兴趣以及促进学生有效率地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展现。目前,中学篮球教学通常是由易而难、简单而复杂、基本到应用等原则,循序渐进。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中篮球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个部分;高中篮球教学阶段则是以复习和巩固初中学过的技术、简单战术为主要内容,适当增加难度较大的技术(抢篮板球、跳投)和其它一些简单战术配合。由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作为教学内容之一的篮球课程,其教学时数有限。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把篮球教学内容分为移动、球性练习、传接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等几个主要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侧重于技、战术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体能的提高、篮球意识的培养以及篮球理论方面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体能薄弱,对抗能力差以及篮球理论知识的匮乏。这是与“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相违背的。

2、篮球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工作开展的成败以及教学效率的高低。中学篮球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示范法以及纠错法。近年来,尽管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法、发现法、竞赛激励法、游戏法以及多媒体教学等虽已被应用,但使用的频率相对偏低,说明教师在教法选择与应用方面思想转变较慢,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方法使用的效果。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篮球教师一般都是按照动作概念讲解、动作示范、学生练习以及老师纠错等步骤进行,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学生在课外半场三对三、四对四打得积极、尽兴,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甚至出现厌课、逃课现象,所以出现了学生喜欢打篮球,但不喜欢体育课上的篮球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技术好的学生想要学些难的技术,基础差的学生想要学些基本的、有用的技术,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较少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导致学生掌握技术、战术以及理论知识参差不齐,从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3、篮球教学设施场地缺乏,篮球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体育场馆、器材的配备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体育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物质条件。篮球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篮球教学、课外篮球活动和课余篮球训练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随着全国中小学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篮球场地、设备设施的缺乏问题慢慢凸显,近年来,虽然有的中学都在不断修建室内篮球馆,以弥补篮球教学场地不足的问题,但是这些场地大多数只是用于少数学校篮球队队员,并未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另外,中学篮球教师一般都是身兼篮球、田径以及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任务,有的体育教师并非篮球专项出身,他们在篮球专业理论知识、自身篮球运动能力的这些方面有明显不足。这些都是限制中学篮球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4、篮球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价方法过于固定。

目前,中学篮球课程对于学生篮球学习成绩的考核、学生学习篮球的评价是以技术评价为主,考勤、课堂表现为辅。在技术方面,教师往往评价学生的传球、运球、投篮等,至于整体比赛表现的评价,例如,进攻、防守、何时传球及如何传球等细节,则常常被忽略。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整体水平的差异性,导致有些篮球基本功稍好的学生能轻松地拿到高分,而对于一些女学生和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无论其课堂表现、考勤再好,其最终的成绩也达不到理想的分数,导致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折,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这种心理甚至会影响到他一生都不再热爱篮球,严重违背了终身体育的`教学宗旨。

篮球是一项集体的竞争的运动,由投入篮圈的球的多少来决定胜负的游戏。在整个篮球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必须有实践、比赛和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篮球技术,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由英国洛夫堡大学的体育学者邦克和桑普(bunkerthorp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领会教学法”,经过20多年的不断实践与改进,目前正日趋完善,被许多体育学者推崇为体育改革中球类教学的新趋势。按照“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指导思想,篮球教学过程中将不再以基本技术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以篮球规则、战术意识、抉择和解难能力作为教授重点。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重技术、轻意识等缺陷,使学生在不断了解篮球之后,再来学习基本技术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将不断强化学生的篮球知识,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目前,中学大多数体育课程的教学,无论什么项目,都是沿用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近年来,所提倡的快乐体育教学实际上就是将传统、固定的体育教学模式变成一种随意、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篮球教学要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教授学生学习篮球规则及战术意识,发展学生抉择及解难能力,使得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能力来运用适当的技术,进行篮球比赛,从而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例如,教学中用针对性的伸展活动代替传统教学中的开始部分;用篮球游戏或者比赛来作为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和战术意识的手段。在组织形式教法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技术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小组,然后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小组,采用不同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并佐以教师或体育骨干的指导后,再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将原来各低水平组的学生在其动作技术提高的情况下,上升到上一阶梯水平层次的小组中去练习,余以类推,直至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篮球技、战术的教学,可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加以解析,同时将这些技战术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实地教学。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调动不同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学生课堂上的身心负荷。

对于那些有条件的中学,在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篮球教学场地设施基础上,提倡上级领导主管部门对于中学篮球场地器材设施的投入;对于那些经济条件稍差的中学,则需要体育老师充分运用不同创新教学手段开发更多试用篮球教学的设施。例如,通过篮球规则的简化和教授学生的减少来满足教学需求。在师资方面,学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篮球专业教师的考核,在篮球技术以及篮球理论知识两方面,来提升教师的篮球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师的引进方面,要转变思想,按学生男女比例引进符合教学要求的女性老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新的评价标准。在篮球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应该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为中心;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中着重看学生的进步幅度;对于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学习进步程度,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最后评出等级,取消过去的百分制。另外,为了尽量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可以采用多人同时评价,然后取平均成绩的方式,来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些新的评价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初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m].江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3]甄利芳.临沂市中学篮球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9).

[4]李琼.新课标下的中学篮球教学改革[j].体育师友,2008,(4).

[5]林政梅.领会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2).

[6]李守祥.中学篮球阶梯式教学初探[j].新课程(新高考版),2008,(1).

[7]廖玉光.领会教学法的评价[j].中国学校体育,2003,(5).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十八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也被提上议程,现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美学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发展因素和时代变化因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不但表现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上,也渗透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信息化大环境,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推动大学美术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大学美术;教学特点;价值;措施。

本文探究分析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的教学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希望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中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性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也受到了影响,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断显露信息化特征。本文归纳总结了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的突出特点,详情如下。

1.多元化。

多元化是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学的突出特征之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区域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学美术教学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够利用互联网收集和筛选先进有益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们接触到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资源的丰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扩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实现百花齐放,从而促进了大学美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2.自主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自主性更强。上文提到,受到网络资源共享的影响,大学美术的教学资源会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发展方向也更加多元。除了能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培养。

3.交流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交流性增强。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地的交流联系变得更加便捷,交流活动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师生间交流、校际交流以及国内外学校的交流。交流的主要方式有网上教研、教学资料共享、网络课程等。

二、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的价值。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美术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网络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促进了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利用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对此,有关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刺激了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的衍生和发展,也丰富了现阶段大学美术的教学方法。此外,大学美术的信息化教学,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资源贡献条件,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发展,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三、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措施。

1.完善信息化设施。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美术信息化教学措施。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设施进行信息化调整,主要的实施方法有兴建多媒体网络教室、规划区域教学网络等。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不同的教室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授课教师也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及时、了解每一位听课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和不解,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学习。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收获到了更多的知识;也缓解美术教师上大课的压力,减轻了教师的实际工作强度。本文认为,学校建立的多媒体授课教室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分别是广播功能、转播功能、监视功能、私信功能等。广播功能是指授课教师可以将屏幕上的内容呈现到每一位学生的屏幕上,避免大屏幕授课的简单杂乱;转播功能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某一位学生的屏幕内容呈现在其他学生的屏幕上,这一功能主要是适用于示范教学、提问等;监视功能是指教师的主机能够监控所有学生的电脑运行情况,防止学生用电脑做与教学无关的事;私信功能是指教师能够接收到从学生电脑中发出的私信,主要适用于答疑环节、或者是学生向老师提出建议等。

2.收集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各种积极有益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应该建立校内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将收集到的资源存储在专门的数据库内。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可以随时访问资源数据库,调取信息资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数据库来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用于学习研究、写论文等。

3.实践能力。

大学美术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联系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美术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画,为将来从事艺术设计的学生丰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大学美术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突破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大学美术的教学水平,促进我国美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澄.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17).

[2]王凯.中日美术教育的比较――以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的教学模式为例[j].美育学刊,2010(1).

[3]林叶红.广西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4]曹国洪,牟云刚.对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5).

[5]刘靖君.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

[6]殷会利.发展中的民族美术教育――记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j].美术观察,2005(4).

[7]王利.大学美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才智,2015,07:37.

[8]袁佳琳.分析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大众文艺,2015(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十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通过初中美术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与创造性成为我国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的是美术技法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美术技法实际运用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美术技法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充分重视学生对美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兴奋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美术教学,从而不断地开发和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充当和扮演着知识的接受者,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美术教学原本就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新思维的课程,因此,初中美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改相关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和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点拨,同时,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平等的师生师生关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平等、宽松、活动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获得满足感,体验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巧用教学资源。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的教学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结合新课改内容中对初中美术教学的相关要求,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巧妙地、合理地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获得更多的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适时地渗透美术技法理论教学和美术技能应用教学中的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水油纸伞―――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一章内容的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ppt课件播放一些世界各地的油纸伞,让学生能够通过幻灯片了解本堂课的大致教学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真实的情景,通过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并适时地予以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总之,新课改要求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教学的出发点,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中学美术教育测评报告范文汇总篇二十

美术教育除了对智力发育有所帮助之外,对于审美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地形成审美观。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逐渐学会分辨什么是美和丑,从而加速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并逐渐学会认知身边事物的价值与美感。学生在审美观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发觉那些美的事物并且加以靠近和模仿,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学生对美丑、善恶越能分辨,就越有利于对于社会正能量的接纳和学习。学生在早期的美术学习中所形成的审美观对于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避免美术高考误入歧途。

美术高考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一些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可以让孩子在文化成绩不好的情况下有第二条进入大学的路。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兴趣来看,一些学生其实本来不喜欢美术,仅仅把它当成上大学的跳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类学生往往在艺术之路上走不出多远,到头来只是得到了一张文凭。真正的美术专业学生往往把美术这一学科以及它的延伸学科作为自己个人的追求,会主动地学习美术、思考美术。这类学生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专业上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毕业后能够进一步学习或者在所学领域获得进步。综上所述,没有深厚美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往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美术高考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当今的美术教育要实现对人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革新在未来仍然任重道远,美术教育者应该为建立一种更符合艺术规律和适应新形势审美的美术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作者:陈胄郭有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