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辽宁省考选人报告范文(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6:18:48 页码:13
最新辽宁省考选人报告范文(实用8篇)
2023-11-19 16:18:48    小编:ZTFB

报告是一种系统性的书面材料,用于向特定对象传达信息或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在报告中,我们可以借助图表、表格、图像等可视化手段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和结果。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写好每一份报告,并从中获得满意的成果和认可。

辽宁省考选人报告篇一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辽宁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以下是豆花问答网为大家整理的辽宁省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逐季回升向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城镇新增就业45.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5%和8.3%。我们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去年1月24日,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坚决做到“四早”“四集中”,发挥沈阳、大连、锦州区域集中救治中心作用,统筹全省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头,派出11批2054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等地,支援武汉雷神山医疗队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组织企业迅速形成产能,全力生产口罩、医用防护服等重要防疫物资。辽宁制造负压救护车、医疗方舱ct机,以及研发的“10合1”混检技术、核酸检测信息化系统等在疫情防控中作用凸显。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建立起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管理和信息化追溯体系,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7月22日、12月15日和12月23日,大连、沈阳接连出现疫情后,快速处置、全域检测、流调溯源,强化人、物和环境同防,发扬伟大抗疫精神,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扩散,取得了这三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二是坚持稳中求进、以保促稳,全力实现经济正增长。多措并举促进就业,核发稳岗返还资金43.9亿元,稳定就业岗位437.6万个。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720亿元、提供低成本资金579亿元,及时出台支持企业发展25条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两新一重”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深化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企一策”推动200万吨以下炼油企业退出,退出落后产能742万吨。积极发展网上消费等新业态,开展“全民乐购·约惠辽宁”系列促消费活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8.1%。面对严峻挑战,顶住下行压力,我省经济显示出很强的稳定性和韧性。

三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保持攻坚态势,确保决战决胜,推动1.42万剩余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高21万低收入脱贫人口脱贫质量,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3.6%,93个国考断面河流劣v类水质全部消除,优良水质占比73.3%。我们强化危机意识,严格管控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着力化解重点企业债务,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四是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省级行政职权1005项,精简率50.7%。推进百日攻坚,“一网通办”实办率达到46.7%。加强改革创新平台内涵建设,全面完成辽宁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6条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136万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驻辽央企厂办大集体改革基本完成。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支持直接融资,新增挂牌上市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2.6%。政府服务市场主体效能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

五是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开放水平明显提升。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获批设立,金普新区成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辽宁段投产。沈阳至莫斯科别雷拉斯特中欧班列开通。鞍山西柳服装城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新增营口、盘锦两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丹东启动国家边民互市贸易试点。阜新、朝阳成功创建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深化辽宁江苏对口合作,开展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全省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3.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7%。成功举办首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展现了家门常开、兼容并蓄的开放辽宁形象。

六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展新动能加速积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的贺信精神,成功主办20xx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并争取到会址永久落户辽宁。制定数字辽宁发展规划,建成5g基站2.3万座,重点培育10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和园区。i根镜像服务器落地辽宁,6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铁岭、葫芦岛等地上线运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碳化硅复合材料助力嫦娥五号探月,110兆瓦级重型燃机总装下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8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2163家。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4%。大力实施“兴辽英才计划”,支持科技领军人才80名、创新创业团队36个。辽宁的创新要素正在集聚、创新协同加速形成、创新力量逐步展现。

七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把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抗御干旱,抵御台风洪涝,去年粮食产量达到467.8亿斤,生猪存栏恢复到常年水平,在特殊的年份再夺农业丰收。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白羽肉鸡、小粒花生入选全国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建成49.5万座农村无害化厕所,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371公里,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八是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学前教育普惠率超过80%,新增“双一流”建设国家级成果163项,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中培训。推进健康辽宁建设,成功创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和东北地区儿童医疗中心。实现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举办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辽阳继沈阳之后成为我省第二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得到保障。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积极回应民众关切,依法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年初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政府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60.1%,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4.6%,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在共享发展中诠释初心使命。

一年来,我们加强国防动员、边海防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帮助部队解决营区改建、设施保护等实际问题,做好随军家属安置、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双拥共建氛围更加浓厚。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xx周年活动。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老龄委、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关工委发挥重要作用,事业健康发展。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作用不断强化,第七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港澳台、外事侨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气象地震、地质测绘、社科研究、参事文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履行“一岗双责”,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623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79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期办结。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废止和修改政府规章36件、行政规范性文件1693件,进一步为基层松绑减负。深入开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政府落实效能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两次亲临辽宁视察指导,亲自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东北振兴发展把舵领航、指引方向,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根本遵循。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补齐“四个短板”、努力做好“六项重点工作”,蹄疾步稳促改革,心无旁骛谋发展,净化政治生态,推进法治建设,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辽宁力量。

“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筑底企稳、回升向好,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2%,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3%和7.7%,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改革开放取得关键突破。率先出台省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解决厂办大集体等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村改革成效明显。沈抚新区成为全国首家改革创新示范区。宝马沈阳新工厂、宝来巴赛尔等重大外资项目落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产首艘航母等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攻克关键技术300余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8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化解和淘汰钢铁产能602万吨、煤炭产能3857万吨,“僵尸企业”依法顺利处置。粮食年均产量达到464亿斤,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15个省级贫困县、179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8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年纯收入达到9648元,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28.4万人,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人均预期寿命79岁,文化强省、体育强省建设步伐加快,平安辽宁、法治辽宁建设成果显著。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我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省委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在于省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省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向驻辽中央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辽宁振兴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我省虽然遇到很多严峻挑战和难以预料的困难,6项预期性指标、2项约束性指标没有实现;20xx年受疫情严重冲击,主要指标与年初预期也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迎难而上、奋力攻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清醒认识到,辽宁振兴发展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有效投资不足,消费拉动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营商环境亟待改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任务重,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不强,民营经济发展不活跃;一些企业债务负担较重,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不容忽视;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创新意识、担当精神、岗位能力有待增强。我们要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辽宁和全国一样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要求,省政府编制了《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纲要》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实现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纲要》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一是围绕经济发展,提出11项指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二是围绕创新驱动,提出9项指标,其中到202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3%。三是围绕民生福祉,提出8项指标,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四是围绕绿色生态,提出8项指标,其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国家要求。五是围绕安全保障,提出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5亿斤,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133万吨标准煤。以上共计38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28项、约束性指标10项,兼顾了当前与长远,考虑了现实与可能,体现了中央要求和地方特色。为实现上述指标,《纲要》规划安排了17项重点任务。

要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实现新发展阶段奋斗目标,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系统观念,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三个维度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工作惯性、路径依赖;要一体践行、立体推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经过多年积累,我们具备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矢志不移、笃定前行,奋力实现辽宁振兴新突破。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辽宁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十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聚焦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继续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形成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正常年景下产量468亿斤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份额稳中有升;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上述指标,既考虑开局之年的良好预期,又与“十四五”目标相衔接;既考虑到现实基础,又估计到面临的不确定性,坚持实事求是,体现积极进取,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做得更好。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执行国家宏观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过紧日子,压减非刚性支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落实直达机制,当好“过路财神”、不做“甩手掌柜”,兜住基层“三保”底线,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引导金融机构更多支持三农、科技创新、制造企业、中小微企业,让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就业优先,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全力稳住和扩大就业。

推进消费提质扩容。提升传统消费,鼓励新型家电、新能源汽车消费,改造提升21条省级步行街。培育新型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网红产品和电商直播基地。发展服务消费,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支持电商、快递进村。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深化文旅融合,整合旅游资源,建设东北亚旅游目的地。继续开展“全民乐购·约惠辽宁”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消费快速复苏。

拓展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引育并重,聚焦“两新一重”建设和产业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冲动,滚动实施“三个1万亿”项目。加快辽河储气库群、朝凌高铁、沈阳地铁3号线、大连地铁5号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沈白高铁、徐大堡核电二期、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输供水工程续建、5g精品网络建设工程、阜奈高速等项目,形成更多投资量。做好大连新机场、桃仙机场二跑道、京哈高速绥中至盘锦段扩容改造、绥凌高速、本桓宽高速、能源输送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支持宝马扩大投资和沈飞局部搬迁,加快建设新松机器人未来城、沈阳中关村科技园、大连日本电产产业园等项目,加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推进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社会投资占比大幅提升。我们上项目、抓投资必须践行新理念、体现高质量,决不要带血的gdp,决不要污染的gdp。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与住建部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综合改造1000个城镇老旧小区,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精细化管理城市,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着力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完善长租房和土地要素保障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以“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为指向,全力优化发展生态。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链条、全流程下放行政审批权,多措并举确保接得住、管得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一网通办”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依法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坚决整治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失信欺诈受到惩治,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好华晨集团司法重整,推进本钢等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沈阳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升级版,统筹推进驻辽央企、省属市属国有企业综合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开展经理层市场化选聘。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依法整治违规涉企收费,着力破除招投标、投融资等隐性壁垒,切实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引导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拿出真招实策,付出真心实意,让各类市场主体壮起来、火起来。

强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数据等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打通要素流通渠道。强化普惠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发展直接融资。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依法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二级市场。加快售电侧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利用。

推进制度创新。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开展制度创新成果评价奖励,意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以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振兴发展加快向效率变革和创新驱动转变。

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在辽宁落地,组建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精细化工等研究中心,集中力量创建区域综合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施高新区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高质量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和跨界融合,培育一批产学研联盟“盟主”,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500家,让辽宁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茁壮成长。

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实行“揭榜挂帅”,努力攻克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增长7.5%,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创投基金,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升级“兴辽英才计划”,完善“平台+人才+机制”工作模式,实施“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人以上。支持用人单位开展柔性引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更多“辽宁工匠”。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松绑减负,让越来越多的人创业在辽宁、扎根在辽宁、圆梦在辽宁。

(四)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辽宁振兴首先要振兴工业。发挥工业支柱支撑作用,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奋力书写“三篇大文章”。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老字号”。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布局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100个以上企业改造升级标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聚焦精细化、规模化、高级化,深度开发“原字号”。发展循环经济,壮大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推进冶金产业精深加工,加快菱镁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字号”。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等未来产业。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补短板、锻长板,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启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数字经济增长10%。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2.5万个,谋划建设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拓展应用域名根镜像服务器,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规模化数据中心。支持沈阳、大连等地软件业加快发展,推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推广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抓好法定数字货币应用试点。办好第三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组建省大数据管理局,健全政务数据共享机制,建设数字政府。推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深植“数字基因”,加速辽宁“数字蝶变”。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高技术服务业。引导服务业数字化赋能,创新服务模式、服务业态。提升物流业全链条水平,推动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全国会展名城。

(五)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沈阳、大连率先发展,加强协调联动,引领形成“一圈一带两区”区域经济布局。

加快发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牢牢把握时与势,支持沈阳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上作出示范。推进沈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城际交通网和互联互通水网,城市间留白留璞增绿,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东北振兴增长极。

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支持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对标自由贸易港,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当好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排头兵。释放港口整合效能,推进太平湾“港产城创”融合发展。推动沿海六市协同开放,制定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上辽宁、海洋强省。

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释放阜新、朝阳、葫芦岛等城市区位优势,加强通道、产业、平台、人才、市场对接,加快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开放合作西门户和新增长极,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绿色是辽东地区最靓的底色。我们要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支持辽东九县(市)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着力发展生态经济,做强做大绿色农业和生物医药,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六)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东北亚经贸合作中心枢纽,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开展辽宁自贸试验区新一轮改革试验,推动海关监管区协同发展,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中日韩经贸合作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高水平建设中日韩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英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牵头举办中国—中东欧“17+1”地方领导人会议,精心办好第二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支持外贸创新发展。培育壮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继续实施外贸双量增长计划。建设海外仓等服务平台,支持企业高水平走出去。畅通海陆空网四位一体国际大通道,提升中欧班列密度和效率,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深化国内区域合作。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化辽苏、京沈、沪连对口合作和东北区域合作,在产业链嵌入、供应链协同、创新链提升、人力资源交流等方面形成一批实质性成果。开展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8%以上。

(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壮大乡村产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保护好黑土地,新建高标准农田325万亩以上。加强种源保护和种业技术攻关,抓好水稻、玉米、蔬菜实用技术开发。改造大中型灌区,加固病险水库,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抓好生猪等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建设一批经济强县、产业强镇。精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成为有余粮省份,夯实农业大省地位。

推进生态宜居。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抓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强化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设美丽宜居村1000个。因地制宜、建管并重,推进农村改厕合用适用惠民心。让传统村落宜居,让乡村特色永驻,让乡村建设留得住乡愁。

完善乡村治理。优化配置县域内公共资源,提升乡镇为农服务能力,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促进农民增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做好土地承包延长政策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深化供销社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探索完善乡村振兴项目、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八)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科学编制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氢能规模化应用和装备发展。建设碳交易市场,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营造林202万亩,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强化能耗“双控”管理,推进绿色化生产,我们既要把能耗增量控制住,又要把能耗存量降下来。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方向不变、工作不松、力度不减,提升气、巩固水、治理土。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pm2.5浓度改善到38微克/立方米以下。强化河湖长制,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辽河干支流排污口整治规范化试点,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实施湾长制,加大渤海、黄海辽宁段综合防治力度,确保近岸海域水质稳定向好。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治理试点。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提高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

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修复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推进抚顺、阜新露天矿综合治理,加快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建设绿色矿山。制定实施水资源空间均衡规划。修复河道湿地生态,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创建辽河国家公园,倒逼产业转型、绿色发展。

(九)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履行维护“五大安全”使命,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守牢发展底线,筑牢安全屏障。

坚决扛起安全责任。做好军地资源整合需求对接,建设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加强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维护国防安全。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自给率,巩固能源安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持“一链一策”,提升我省34条重点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高制造业本地配套率,做强做大产业集群,确保产业安全。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实施农合机构改革,推动城商行改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加强风险排查,防范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上项目、铺摊子。

加强平安辽宁法治辽宁建设。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创新基层治理,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党政军警民联管联防。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公安、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十)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注重解民忧、纾民困,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民共同富裕。

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和厌倦情绪,压实“四方责任”,做到“四早”“四集中”。抓实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防控,做到精准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做到及时发现;严格闭环管理,守住风险边界,强化流调溯源,做到迅速处置,严防发生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落实省市分担机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做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及时精准救助困难群众。依法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推进社会事业进步。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稳妥实施中、高考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教考分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提质创优工程。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积极备战北京冬奥会,推进“三大球”振兴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乡村卫生室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智慧医疗,加强健康医学研究。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推进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共建工作。完善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做好援藏援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扎实做好外事港澳侨务、地矿、测绘、气象、档案、参事文史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百姓办实事是政府的中心工作,今年省政府将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新改建、维修改造农村公路6500公里,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5500公里。二是全力做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工作,为新生儿实施免费疾病筛查,为5000名7岁以下符合救助条件的残障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三是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0个,配置城市健身路径器具800套、球类设施400套,配发冰嬉器材5000套。四是建设4540个居民评理说事点。五是帮扶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六是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提高幅度不低于6%,集中和分散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平均分别提高5%和7%以上。七是完成1万户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八是增加4万个优质普惠幼儿园学位。九是建设20个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十是改善11656个行政村村容村貌,建设946个农村中小学厕所。我们要说到做到、做就做好,以政府的有力作为,践行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神圣职责。

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明灯,百年传承。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诚信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在推进人民事业发展中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推进人民事业,政府重在落实。新的一年,政府系统要开展“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专项行动,全力缩短工作部署与工作落实之间的距离。一要以坚定的政治站位抓落实。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成效书写担当、诠释忠诚。二要以顽强的斗争精神抓落实。奔着问题去、奔着挑战去、奔着困难去,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化解重大风险。三要以过硬的业务本领抓落实。着力提升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的能力,提升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辽宁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精深细实、科学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四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抓落实。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争做振兴“实干家”。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攻坚克难之风、深入一线解决问题之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全面振兴重在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辽宁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11月15日)。

我受省委常委会的委托,对《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如下说明。

“十二五”规划《建议》稿是在省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辽宁实际研究制定的。省委对《建议》起草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同志任副组长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11月10日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建议》稿,决定提交本次全会审议。省委书记王珉多次到各市调研,听取省直有关部门汇报,对《建议》起草工作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后,省委分别组织各市委、省直各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召开座谈会征求副省级以上老同志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

《建议》形成的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建议》经过这次全会审议通过后,省政府据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请省十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建议》共六个部分。分别是:全面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

“十二五”时期的形势与总体要求;

加快经济转型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加快社会转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加快体制转型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一、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时期极不平凡。

《建议》对我省“十一五”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全面。

总结。

五年来,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振兴东北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难得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就。

主要标志:一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预期、高于“十五”,持续达到振兴以来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支柱产业优势增强,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协调推进,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区经济发展有了新进展。

显著成效,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继续巩固。

三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利用外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医药卫生等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实践证明,这五年是辽宁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十一五”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建议》提出了全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好中央进一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为主线,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建议》突出把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当代中国,只有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加快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举措。科学发展是目标,创新发展是手段,和谐发展是保障。

《建议》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基于长期以来我省经济一直以投资拉动和资源消耗为主,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才能适应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建议》强调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长期指导性,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就是在加快振兴的历史阶段,通过扩大增量做大经济规模,为优化经济结构赢得空间、创造条件。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就是通过增强创新能力,集聚创新要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和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就是把发展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通过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确保主题主线的贯彻落实,《建议》提出“五个必须”基本原则和“五个力求”的基本要。

求。

“五个必须”,即必须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五个力求”,即力求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相统一,强省与富民相统一。这些原则和要求,指明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的重点和方向,需要深刻理解、认真贯彻、具体落实。

《建议》在深化省情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即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社会文明程度都要再上新台阶。这里重点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关于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辽宁作为工业大省和经济大省,必须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加快全面振兴步伐,同时老工业基地振兴又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两字也为“十二五”之后的振兴发展留有余地。第二,关于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目前我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七、东部第六,未来五年只要保持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发展速度,就有望在“十二五”末位次前移,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步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第三,关于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尽管增速加快,但仍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力求“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增幅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显著提高。

《建议》提出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既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供了依据,也为具体指标确立留下了空间。

三、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建议》根据“十二五”的主题和主线,确定了以“三个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即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的经济转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转型、以消除体制障碍为重点的体制转型。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加快破除制约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体制性弊端和制度性障碍,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创新创业和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个转型”的关键,是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到集约发展、协同拉动的轨道,把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把社会建设重点转换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公共服务的轨道。

“三个转型”的目的,是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四、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建议》对加快经济转型、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等经济建设任务进行了重点阐述。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扩大内需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建议》提出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完善鼓励消费政策,逐年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强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引导投资建设重要产业功能区,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

二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议》首次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辽宁作为发展战略核心,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解决我省工业体系完整但产业不大不强问题的必由之路。重点要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依托重点工程和骨干企业,提高技术突破能力,由“辽宁制造”向“辽宁创造”转变。

三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战略重点。第一,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提高产业集中度、完整度和丰厚度,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原材料工业向高加工度化迈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重塑工业大省形象。第二,以发展工业产业集群为品牌、载体和突破口,走出具有辽宁特色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路,重点培育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第三,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物联网等领域,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第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

四是推动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大发展。“十二五”期间,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必须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抓好三项工作:第一,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第二,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全国百强县。第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扩大内需的强劲动力。我省的城镇化率在全国领先,要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为主线,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有序转移为重点任务,以建设新城新市镇和发展产业集群为重要载体,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继续保持我省城镇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六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朝阳市享受沿海经济带政策为标志,全省14个市已全部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因此全省区域总体发展就要以这两大战略区域为引擎,以沈大经济带为轴线,构建“双擎一轴联动”、三大板块互动的发展格局。第一,加快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支持沿海重点区域率先崛起。第二,以建设沈阳国家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突破口,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建设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第三,促进两大战略区域对接,使沈大经济带成为独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带。第四,强力支持突破辽西北,落实扶持政策,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力争五年大变样。第五,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形成区域互动机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五、关于加快社会转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加快社会转型、保障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建议》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在提高居民收入、推动文化发展、加强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更加积极促进就业。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坚持在经济发展中培育就业增长点,以公共投资和创业带动就业,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探索和创新住房保障模式,继续开展开发式扶贫。

三是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是“十二五”时期的工作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鼓励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促进劳动者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同步增长,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四是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需要文化的繁荣发展。《建议》围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搞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另一方面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资源整合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区、先导区,推动文化产业与各领域各行业相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是创新社会管理。面对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必须创新社会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效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七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辽宁作为重化工业大省,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节约能源资源,提高利用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搞好生态区和保护区建设。

六、关于加快体制转型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加快体制转型、深化改革开放,是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才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提供动力。

《建议》根据“十二五”发展需要,对深化改革开放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要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扩大城区和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合理调整行政区划,规范行政审批,改善发展环境。推进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

二是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代表辽宁形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同时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完善支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大发展。

加快区域金融体系建设,培育和引进高端金融机构,大力推进企业上市;

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五是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六是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五”时期,我省对外开放将进入进口和出口并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辽宁发展至关重要。《建议》从五个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第一,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依托,争取国家支持在大连长兴岛设立自由贸易区,把辽宁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经贸枢纽和功能服务区。第二,进一步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拓宽渠道、提高质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完善投资软环境。第三,稳定和拓展外需,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第四,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和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第五,积极推进与东北亚地区合作,构建东北四省区以及环渤海地区合作新机制。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建议》结尾部分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等问题提出要求,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在全面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同志们,科学制定、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实现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辽宁省考选人报告篇二

在当今的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医闹”现象的发生:患者家属围堵医疗机构,殴打甚至杀害医护人员,甚至在医疗机构滞留患者的尸体或者设置灵堂等等。医患关系本是鱼水共存、唇齿相依的关系,医患双方的利益应该是统一的,但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种种暴力事件也是时有发生。因此,通过法律途径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对于减少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缓解医患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疗纠纷案件专业性强、争议大、矛盾突出,是司法实践的热点和难点,所以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解决这一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法谚有云:“举证责任分配是民事诉讼的脊梁。”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自然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举证责任的分配关系到医患双方实体权利能否实现,关系到医患双方在诉讼中的胜败,因此,如何在医患双方之间合理地分配举证责任,如何让医患双方公平的承担举证责任,是医疗侵权诉讼的焦点之所在。

所以,我选择了“医疗纠纷制度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作为我的论文主题。对于此篇论文,我打算从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的发展阶段入手,比较国外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找出我国现在实施的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制度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只有合理的分配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才能公平公正的解决医疗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对于本文,拟从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的发展阶段入手,比较国外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找出我国现在实施的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制度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

提纲如下:

一、我国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举证责任由患者承担。

(二)第二阶段:举证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

(三)第三阶段:区分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

二、外国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一)过错原则——专家责任体系。

(二)“说明责任”分配。

(三)过失大概推定原则。

(四)表见证明规则——生活经验法则。

三、现阶段我国区分医疗纠纷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1.学理上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2.立法上不同归责原则下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二)不同医疗纠纷类型下举证责任的划分及其缺陷。

1.医疗技术损害纠纷举证责任的划分及缺陷。

2.医疗伦理损害纠纷举证责任的划分及缺陷。

3.医疗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损害纠纷举证责任的划分及缺陷。

四、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制度。

(一)举证责任缓和制度的充分适用。

(二)专家辅助鉴定制度的建立。

(三)降低医疗风险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我国关于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研究。

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施行之前的“谁主张,谁举证”阶段;第二阶段,2002年4月1日以后至2010年6月30日以前的“举证责任倒置”阶段,医方就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及没有因果关系进行举证;第三阶段,2010年7月1日《xxx侵权责任法》施行以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实行区分类型确定举证责任的制度,一般由患者证明医方存在过错,医方在特定情况下就医疗行为没有过错进行举证。就目前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实行区分类型确定举证责任的制度也存在着学历上的分类与立法上的分类的分歧,以至于在举证责任分配上也存在分歧。

(二)外国关于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研究。

外国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使用比较广泛地有以下几种类型:

1、欧洲大部分国家将医疗行为责任归入专家责任体系。专家责任的核心要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专家责任基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技术性被赋予了高于一般人的注意义务;另一方面,专家只负过程义务,而不负结果义务。

2、目前英美法院主要采用“说明责任”分配法则。在事实说明自己法则之下,原告无须对被告的过失行为举出直接证据,仅需依据情况证据,基于普通常识判断,即可推论被告过失存在及被告行为与原告之损害间具有因果关系,而令被告负责。

3、在日本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诉讼程序中,司法实务中经常引用“过失大概推定”原则作为医患双方举证责任分配的指导原则。

4、德国的医疗纠纷诉讼程序中一般适用“表见证明”理论来分配举证责任,其主要源自英美法上的“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

本文以合理的分配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为目的,通过了解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的发展以及外国对该问题的研究,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相关问题的建议。你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以下几点:

1.不同根据下我国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2.现阶段我国区分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存在的缺陷。

3.如何完善我国区分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

本文通过了解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外国关于此问题的一般研究及规定,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区分医疗纠纷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以期待达到公平公正的解决医疗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本文多采用调查法对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外国关于此问题的一般研究及规定做了初步的了解和学习,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现阶段区分医疗纠纷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研究,大量掌握相关知识,为提出完善建议提供了知识基础。

1、第1周(20xx年2月24日—2月28日)开题答辩并完成开题报告。

2、第2—12周(20xx年3月3日—5月16日)完成论文一稿,并于20xx年4月25日(第九教学周)前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

3、第13周(20xx年5月19日—5月25日)完成论文二稿。

4、第14周(20xx年5月26日—6月1日)完成论文三稿。

5、第15周(20xx年6月2日—6月8日)论文定稿。

6、第16周(2010年6月9日—6月13日)论文答辩和毕业鉴定。

1、陈聪富:《美国医疗过失举证责任之研究》,载朱柏松等:《医疗过失举证责任之比较》,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

2、陈刚:《证明责任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王泽鉴:《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强美英:《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分担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

7、彭秋红:《我国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分配研究》,山东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8、代全喜:《医疗纠纷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辽宁省考选人报告篇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的艰巨任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及省委的安排,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筑底趋稳,社会和谐稳定。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9.3亿元,增长3.4%,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60元,实际增长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70元,实际增长4.9%。

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36万亩,超额完成调减任务,粮食产量420亿斤,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2.2%,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8万户,增长12%。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6.7%,有效发明专利增长21.8%。

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超过75%。27.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减少贫困村621个,城镇新增就业42.1万人,均超额完成计划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1.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可以概括为“一加四”,“一”是抓了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四”是抓了“四个着力”的全面实施。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振兴发展取得新进展。

认真落实中央7号文件、国务院62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实施方案,编制了三年滚动计划,出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率先拓展到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体育等领域。分别制定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并且全面推动落实。

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辽宁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组建沈抚新区。民营银行、保险公司、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法人机构陆续获批,一些期盼多年的重大政策举措落地辽宁。

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大连金普新区等改革创新试点扎实推进。鞍山职业教育双元试点、锦州督考合一机制改革、营口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阜新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朝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盘锦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效显现。

我省6000多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三年滚动计划。抚顺清原抽水蓄能电站、辽阳石化俄油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葫芦岛徐大堡核电站、铁岭燃料乙醇等项目加快推进。

(二)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进一步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356项省级职权,放权力度位于全国前列。14个市都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多个部门的审批权集中到一个部门。省(中)直40个单位422项审批事项进入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

二是推进了省政府内设机构精兵简政的改革。率先推动新一轮“三定”规定调整,55个部门优化职责750余项,精简处室85个,减少干部职数192名,收回人员编制104名。

三是推进了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省本级率先组建了7家国企集团,各市组建了41家企业集团,带动全省658家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改制后的企业集团起步良好,收回事业编制1.5万余名。

四是推进了国有企业管理改革。吸引各类资本569亿元,国有资本初步起到了放大作用。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2.3个百分点,“三项费用”压减5.1%,“两金”占用下降22%,上缴国有资本收益15亿元。

五是推进了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激发了创业活力。

六是推进了风险管控机制改革。去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并实施了19号和21号文件,对政府债务和养老金风险防范提出了管理措施。省本级化减政府性债务1122.5亿元,各市化减政府性债务570亿元。发行置换债券2708亿元,节省利息支出140亿元。将424亿元国有股权益、100亿元财政资金纳入养老保险风险基金,补充养老金缺口,落实“收支平衡、预算兜底”责任制,基本保障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七是推进了财税体制改革,落实了国家各项税制改革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出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106个,吸纳民营资本294亿元。水价、不动产登记、农垦、林业、供销社等领域改革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八是推进了开放发展体制的改革。利用外资30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600亿元。进出口总额实现5825亿元。“三互”大通关、大连港、营口港集装箱多式联运,成为全国首批示范工程。铁岭保税物流中心获海关总署验收并封关运行。华晨集团、东北特变电工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项目达97个。

(三)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化解煤炭产能1361万吨,超额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年度任务;化解钢铁产能602万吨,提前完成“十三五”任务。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10.4%,缩短了去库存周期。帮助企业去杠杆,新设股权投资基金和管理机构40家,新增新三板企业92户,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556亿元。落实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减少涉企各项税费850多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7亿元。加大力度补短板,安排扶贫资金6亿元,增长36.6%。

狠抓项目年工作。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葫芦岛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6个,朝阳推进“五个一工程”,在每个县区都搭建了项目集聚平台。营口、盘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270个和131个。大连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沈阳至铁岭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通车,京沈客专辽宁段工程过半,大连英特尔存储芯片、鞍山缘泰石化、抚顺石化油品深加工、丹东黄海新能源汽车等一批结构调整项目投产运营。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推进首批50户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17.2%,石化产业精细化工率51.5%,均提高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沈阳机器人产业主营收入增长27.3%,i5智能机床销量增长4倍。鞍山激光产业园、盘锦辽东湾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26%和12%,本溪药都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5%。

农业生产稳中调优。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3250万亩,流转面积占比34.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达到14个、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有678家。农村信息进村入户量居全国首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考核居全国第二位,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抽样合格率96%以上,畜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99%以上。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业发展呈现新局面。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新增金融机构110户,推出信贷创新产品86个,新增综合融资8180亿元。建成24个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运营平台。邮政服务实现“一村一站”。旅游业、文化产业总收入分别增长12%和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4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步提升。

(四)着力鼓励创新创业。

出台了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滚动计划,沈阳浑南区成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大连高新区“双创”工作被纳入国家整体众创空间示范体系。

全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38个、创新战略联盟12家。攻克核心关键技术34项,开发重大产品18个。备案众创空间105家,创业孵化基地吸纳企业9500多户,一大批创客走上创新创业之路。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00多人,企业博士后设站单位增至208家。

制定了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积极推进科技、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与三次产业的融合。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用在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上,牢牢守住民生底线。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月230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城市低保平均标准提高到每月522元、农村提高到每年3903元。受灾群众、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保障,优抚对象、特困职工生活待遇得到落实。关爱老年人健康工程取得实效。

棚改开工14.1万套,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75%。改造农村危房2.28万户,改建农村公路4402公里、村内道路6051公里。抚顺市地质灾害区避险搬迁安置居民6141户。

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3.5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上学。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5%。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成效,分级诊疗试点顺利。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基本药物制度覆盖了所有乡镇和行政村。“两孩”政策全面实施。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免费开放,举办了第五届全民读书节。电影《毛丰美》入选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芭蕾舞剧《八女投江》获文华大奖。全民健身更加活跃,辽宁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出重拳治理雾霾天气。在全国率先启动秸秆焚烧防控问责机制,秋季火点数量下降63%。推进“煤改电”项目,拆除燃煤小锅炉5951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2.1万辆。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15.1和16.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84天,比上年增加26天。

实施辽河、凌河保护区生态封育工程。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依法取缔65家“十小”污染企业,河流水质总体稳定,82.6%的断面达到水质考核目标。海洋生态整治成效初显。

完成人工造林130万亩,封山育林80万亩,森林抚育90万亩。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建成省级生态乡镇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00个。

平安辽宁建设扎实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持续向好,群众的安全感逐步提升。国家安全、信访工作、应急管理、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加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援疆、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

去年,我省连续5次遭受强降雨,紧急转移安置群众30余万人,实现了大雨大汛无伤亡,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去年,在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中,盘锦市受到通报表扬。

支持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14个市都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国防动员、边海防建设、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呈现新局面。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整改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努力做实经济数据。以查处辽宁拉票贿选案为镜鉴,警示教育政府公务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尊法守法、依法办事。坚决贯彻国务院“约法三章”,全省净减少公务员5717人、事业单位人员23970人,“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7.6%。

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607件人大代表建议、602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时办复。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6件。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中共辽宁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认真履职、有效监督和对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包括中央驻辽单位)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表示诚挚感谢!向参与辽宁发展建设的中直单位,向解放军驻辽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辽宁的各界友人,表示诚挚感谢!

回顾去年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辽宁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坚持“四个着力”,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治本之策,把推进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鼓励创新创业作为动力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耐心;必须强化责任担当,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在压力面前不退缩,在矛盾面前不躲闪,特别在改革攻坚上敢于涉险滩,在关乎民生福祉问题的解决上不怕得罪人,以动真碰硬、知难而进的勇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讲真话、报实数、求实效,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使经济增长实实在在、没有水分,靠真抓实干来实现振兴发展目标。

总结去年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投资营商和人才环境亟待改善,新旧动力转换的矛盾亟待解决。国有企业离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教育对产业的支撑不够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民生保障压力较大,在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等方面与群众期盼还有距离。特别是少数干部不担当、不负责,个别地区和部门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企业和群众意见较大,我们要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

各位代表:2016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等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这里固然有“三期叠加”的影响和经济结构偏重等因素,也有过去一段时间原省委书记王珉主持省委工作期间,经济发展思路一度背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导致经济数据弄虚作假。对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巡视组和国家审计署反馈意见的要求,坚决整改。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夯实经济数据。目前正在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严格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做到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当前,辽宁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遇到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既要增强责任意识,更要坚定发展信心。信心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新一轮振兴战略;来自全省政治生态的不断净化和修复;来自辽宁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科教实力;特别是来自经济趋稳向好的势头,目前,工业用电量结束23个月下降开始逐月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结束51个月下滑由降转升,公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这些都反映我省经济筑底趋稳的积极变化;信心更来自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辽宁人民,只要我们牢牢抓住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4300万辽宁人民排除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2017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奋力追赶全国发展平均水平的攻坚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振兴实体经济为重点,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为扎实推进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我们面临的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依然较大,必须坚决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稳预期、稳大局,在稳的前提下,努力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奋发有为。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6.5%左右,主要考虑是:今年要召开党的十九大,我省经济发展要符合全国的大局大势;要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要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实现预期目标的支撑点:一是去年一些项目因环保违规被清理整顿,现在已经有8000多个项目实现合规生产,将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通过帮扶停产半停产企业,解决市场、融资和人才等问题,将使企业释放新的产能;三是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830个工业项目,将有一批竣工投产;四是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结构调整项目,年内将陆续开工,形成有效拉动;五是通过房地产去库存、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乡镇等措施,将扩大增长空间。省政府已经将支撑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1个指标和其他指标,向各市提出了分解落实意见,只要我们压实责任、苦干实干,就可以实现预期目标。

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概括讲:就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国务院62号文件精神,抓好关键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实体经济;抓好五大发展任务;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一)抓好关键性改革,优化投资营商环境。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着力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合作、重信守诺、亲商清商、尊商护商的营商环境,打造“诚信辽宁”。按照《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规定,凡是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规章、文件一律清理、修改或废止;凡是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审查、投资限制、资格认证、中介服务、行政收费一律取缔;凡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准入门槛一律破除;凡是限制民营企业、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各种壁垒一律拆除;凡是政府依法作出的书面承诺,必须按期兑现;凡是对企业进行的执法检查,必须制定计划、经过批准、公开公告,不准随意处罚;凡是企业和群众对损害营商环境的举报投诉,必须在七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凡是违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行为,一律追责问责、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实现全覆盖。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深化“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大力整治垄断性服务行业。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全省国有企业吸引各类资本1000亿元。打好国企提质增效攻坚战,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再下降5个百分点,“三项费用”压减5%,上缴国有资本收益达到20亿元,提高国企资产利税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按规定提取折旧。积极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基本完成国企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放宽民间资本准入行业和领域。疏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在辽宁大地上,我们一定要让投资者合法获利,让企业家施展才华,让发展动力竞相释放,让市场活力充分涌流。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抓好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强化风险管控。认真贯彻国务院88号文件和辽委发21号文件精神,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格禁止无效投资。认真落实辽委发19号文件精神,加强养老金收支预算管理,多方筹措扩大基金规模,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抓好公共财政建设,落实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用于保民生、保运转,为老百姓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继续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抓好电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二)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关闭落后产能低于9万吨的煤矿179个,产能9万吨及以上煤矿,务必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坚持分类指导、因城施策,将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调整到合理水平,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以降低企业杠杆率为重点,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投资效益,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中介评估费用、用能成本、物流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抓好重点领域补短板,重点在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服务业发展、抓好精准脱贫等方面狠抓落实。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守耕地红线,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建成高标准农田179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推进设施农业扩产增效。支持辽阳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市,支持盘锦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经济作物、高效特色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农作物良种选育与推广。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养殖示范场50个。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2000万亩。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

深化农村改革,抓好“三权分置”改革、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国有林场和农垦改革。搞好第三次农业普查。

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和八大门类产业发展政策,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瞄准中高端,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航空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汽车等八大重点领域。推进100户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建设。围绕精细化,调整优化石化产业,抓好产业链项目,在精细化工等领域与央企深度合作。聚焦深加工,改造提升冶金及建材产业,重点发展精品板材、高品质特殊钢、高端有色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支持辽阳建设千亿元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注重上规模,做优做精消费品工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程,大力开发辽宁轻工产品。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在集成电路、数字视听、现代通信服务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民用航空、海洋工程装备、燃气轮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积极引导“军转民”和“民参军”。牢固树立质量品牌意识,培育省级名牌产品630个,创建特色品牌示范区10个。

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优质化、便利化提升。加强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构建直接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服务体系,破解融资难问题。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

推进数字辽宁,建设网络强省。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力争年内城市家庭具备百兆光纤接入能力。依托沈阳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及我省网络优势,发展位置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新产业。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强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管理。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抓紧编制临港临空产业规划,抓好第三方物流、跨境物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等新模式。支持快递物流产业园建设。

深化旅游业改革,组建旅游集团,发展全域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集聚区建设,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2%。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组建一批文化企业集团,抓好一批影视、出版、演艺等增长点,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信息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动批发市场融合发展。发挥供销社、邮政网络服务优势,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

(三)抓好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狠抓工业平稳运行。围绕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开展解困帮扶,围绕因环保问题被关停企业开展整改帮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对接帮扶,围绕中小微企业开展精准帮扶。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产能更新换代、质量服务提升。抓好民营工业企业“大做强”“小升规”“个转企”三项工程。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大力拓展养老、医疗、旅游、教育培训、体育、文化等新消费领域,引导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品和食品工业发展,增加辽宁产品有效供给,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实体经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落实国家鼓励出口政策,扩大信用保险覆盖面,推广“互联网+外贸”服务新模式。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高通关效率。出口总额占全国的份额不减,力争有所增加。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各类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抓好招商引资,与中国银行合作,办好跨境投资贸易洽谈会。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用足用好开发性金融产品,保障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5000亿元,其中利用外资100亿美元。开工建设华晨宝马x3、恒力炼化一体化、兵器华锦石化改扩建、燃料乙醇等项目,积极推进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续建。抓好京沈客专及连接线、铁岭至本溪高速公路、宽邦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红沿河核电二期及输变电送出工程、辽西北输供水工程等续建项目,开工建设徐大堡核电站一期、盘锦至朝阳高铁、沈白客专、沈康高速(三期)等工程项目。力争阜新至奈曼、本溪至桓仁(宽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推进大连新机场、沈阳桃仙机场二跑道、锦州特高压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抓好创新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出台科技强省建设实施方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持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开展一批重大政企产学研用合作,促进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

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聚焦培育新兴产业、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等七项任务,抓好创新政策先行先试。

加强各类园区建设。55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15个高新区、23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11个旅游度假区、17个大学科技园,都要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各类科研机构、创客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使创新成果广泛覆盖一二三产业。

大力实施人才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积极引进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命名表彰百名优秀企业家、百名杰出科技工作者、百名辽宁“大工匠”,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社会氛围。

抓好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调整设置学科专业,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强高校“双一流”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重点抓好21所省属高校整体转型发展、30所高校200个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提高毕业生在辽宁各类企业的就业率。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省属院所结构布局。落实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五)抓好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以沈阳大连为主轴,把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有机联结起来,增强整体竞争力,打造辽宁经济发展新引擎。支持沈阳建设东北亚地区重要国际中心城市、引领东北振兴发展中心城市,推进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沈抚新区发展建设为重点,落实42项政策举措,争取一批项目落地,推进中部城市群协同发展,促进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支持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作用,带动沿海经济带各城市互联、互补、互动发展。大连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沿海六市要完善对外开放的功能。抓好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支持辽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行区。支持抚顺、阜新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争创可持续发展示范市。支持朝阳抓好全国行政体制改革试点。支持阜新、铁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

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县域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盘活闲置厂房。集中力量规划并建设好100个产城融合的特色乡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切实解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

(六)抓好绿色发展,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推进蓝天工程。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力度拆除建成区老旧低效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及焚烧管控,严格控制城市扬尘等各类污染。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抓好电能替代工作,扩大煤改电供暖范围,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比重。力争完成“大气十条”终期考核任务。

实施碧水工程。推进辽河、凌河保护区生态建设,实施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河长(库长)制。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强化工业园区环境监管。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加大力度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抓好青山工程。完成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计划。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林产业。完善辽西北风沙阻隔带。

开展沃土工程。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地肥力。

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巩固东部山区生态优势。抓好大连市、本溪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展,推动“气化辽宁”“电化辽宁”建设。做好基础测绘,推进地理国情监测。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200个畜禽标准化生态项目。创建20个省级生态乡镇、200个生态村、3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农村公路3520公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4500公里。

(七)抓好开放发展,提升开放水平。

加快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沈阳、大连、营口要加大力度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大连金普新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促进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完善营口中韩投资贸易合作园区功能。推进丹东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

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沿海港口实施港区联动,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国际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重点推动钢铁、煤炭等富余产能参与国际合作。

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辽宁、沈阳、大连与江苏、北京、上海对口合作机制,推动供需对接、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深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做好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工作。

(八)抓好共享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去产能分流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工作。

继续适当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6%左右,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7%。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更有力、更扎实、更精准的措施,确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突出做好企业困难职工、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帮扶工作。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关爱老年人健康工程,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发展。

抓好棚户区改造,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计划新开工棚改住房10万套。

实施第三个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改造薄弱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均衡配置资源。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实施《健康辽宁2030行动纲要》。抓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锦州开展“三医联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扩大新农合异地就医即时结报转诊覆盖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实施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试点。

大力推动“文化小康”“书香辽宁”建设,办好第六届全民读书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诚信文化”“家文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净化网络空间。推进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举办第十届艺术节。推进公共体育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辽宁建设。落实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和暴力恐怖活动。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督促企业务必落实主体责任,开展涉渔“三无”船舶整治行动,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信访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抓好气象地震灾害预测、预防和救援,推进应急测绘保障和农村应急广播建设。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大力支持驻辽解放军、武警部队改革和建设,进一步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军地团结与协作。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提高边海防和人防建设水平。加强军事设施保护。健全完善驻辽部队社会化保障能力。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全面提升双拥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九)坚持执政为民,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

坚持从严治党,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向核心看齐。全面落实省政府党组、各组成部门和各单位党组织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厚植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廉政勤政,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细则。认真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省纪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开好省政府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部署并落实好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加强行政监督,推进审计全覆盖,下大力气抓好省政府及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落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党的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改进政府立法,推进公正执法。

坚持为民服务,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政府工作人员要勤勉敬业,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察民情、接地气、解民忧,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使政府工作符合中央要求,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发展规律。

坚持真抓实干,为振兴发展建功立业。建立督考合一评价体系,健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施展才干提供制度保证。对振兴发展的有功人员和出色完成指标任务的市县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努力形成崇尚实干、奋勇争先的氛围。

各位代表,辽宁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是英雄模范辈出的省份,是共和国长子。现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完成好中共辽宁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部署的各项任务。我们要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要有重上九天揽月、再下五洋捉鳖的激情,还要有长子情怀、担当奉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努力开创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辽宁省考选人报告篇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去年,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455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6亿元,增长2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16亿元,增长3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7亿元,增长22%;经济增长不仅继续保持了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平均速度,不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速度,还在全国位居前列。

去年,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3元,实际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5576元,实际增长10%,与沿海省份的差距正在缩小。

去年,继续保持了社会稳定,和谐辽宁建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去年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一方面狠抓经济建设不动摇;一方面必须抓好北京奥运会相关工作这件大事,处理好“蚁力神”问题、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些难事。在省委的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再一次证明,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一)努力推进三次产业加快发展。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仍然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603亿元,增长17.5%,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四个行业,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87.6%,其中装备制造业又独占鳌头。企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全省100户重点企业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45%。

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产业集群不断形成并成长壮大,本溪的生物医药工业园、铁岭的改装车基地就是典型代表。

颁布实施了《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广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400项,攻克重大关键技术300项,研制新产品1.2万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37%。这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启动了从国外收购100个科技型企业,引进100个研发团队的双百工程。

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7407亿元,增长20.3%。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粮食产量达到37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召开了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开始实施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各县抓农业产业化、工业产业集群和县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44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5252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亿元,增长37.5%,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和12.3个百分点。

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大会,确定了今后的发展目标,提出了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100个重大项目,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我们高兴地看到,过去的一年,工业经济优势继续发挥,县域经济和服务业这两块短板不断拉长。

(二)加快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

去年,我们继续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将辽宁中部城市群确定为沈阳经济区,并将阜新纳入沈阳经济区;适时推出了突破辽西北战略。至此,辽宁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开始实施,辽宁三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开始形成,辽宁沿海与内陆互动发展开始迈出新步伐。

一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纳入国家战略,21个国家部委前期调研业已完成,根据国务院要求,正在由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共同编制发展规划上报国务院。目前的沿海经济带,以建设中的1400公里滨海大道为依托,一条连绵不断的城市带、一条充满生机的产业带正在形成。大连港与锦州港整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

沈阳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市场要素一体化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了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产业带规划,启动建设了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际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沈抚、沈本、沈铁、沈阜、沈辽鞍营5条重点产业带和10大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加快。

实施了突破辽西北战略,提出了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明确了在突破辽西北中,重点抓好环境建设,特别是绿化工程;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产业化,特别是畜牧业养殖;抓好工业化,特别是工业产业集群。要通过努力,尽快改变辽西北面貌,尽快提高辽西北人民生活水平。

(三)坚定不移地抓好对外开放。

我们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狠抓全省的对外开放。事实证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峰值确实来到了辽宁。

推进主题概念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全省组织了六次高密度的招商活动,使国内外更加重视辽宁,使各种生产要素涌向辽宁。

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20.2亿美元,增长32.1%,由2007年的第五位首次跻身全国三甲;引进内资2052亿元。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420.5亿美元,增长19.1%,自2000年以来首次高于全国平均增幅,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40%以上。

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亿人次。引进外国专家3万人次。新开通了21条国内航线、沈阳直飞慕尼黑的国际航线和大连到台北的直航客运包机。

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沈阳奥维通信、大连华锐铸钢等10户企业成功上市。

(四)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去年,我们一直努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省的竞争力,提高发展的承载力。

铁岭至承德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年新增高速公路790公里,创历年之最。国电康平电厂、阜新风电一期等项目基本完工,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加快推进,绥中电厂二期、阜新风电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大伙房水库输水一、二、三期工程和沈阳地铁一、二号线建设进展顺利。

采用综合手段治理辽河流域污染。新开工建设99座污水处理厂,关停整治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417家、印染企业60家、小水泥65家、小钢铁220家。辽河、大凌河、绕阳河等重点河流污染有所减轻,辽河26个干流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全面下降,43条主要支流水质明显改善。辽河流域水质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向各位代表承诺的治理辽河流域的计划,肯定能落到实处,我们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生机。

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预计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8%左右。全省城市环境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13天。节能减排走在全国前列。

全面推进辽西北边界1000公里防护林工程和1400公里滨海大道绿化工程建设,两条绿带将和东部青山相连,形成合围的绿色屏障。辽宁的生态环境将更加美好。

(五)全力做好民生工程。

民生一直是我们去年工作的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年新增实名制就业112.6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3.8%,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完成5万平方米以下城市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新建33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55万平方米廉租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由50元提高到10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0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了18%。

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资助55万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城镇贫困家庭学生和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45所。

实施农村整村扶贫开发500个,覆盖贫困户16万户、53万人,人均增收600元。实施“阳光工程”和普惠制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

新建93所区域性敬老院,改造75所乡镇敬老院和14所市级光荣院。

新建农村公路黑色路面2920公里,重点解决1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2000个行政村文化共享服务点,提前两年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省财政安排3亿元,重点解决了城市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冬季取暖问题。努力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基本解决企业历史拖欠工资问题。

以开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为载体,帮助解决了一批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在民生方面向全省人民作出的承诺全部兑现。

(六)大力促进社会事业进步。

我们在努力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做好社会事业工作。

继续加大对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各类教育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序推进,职业教育能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规模质量同步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优秀作品获得全国大奖。城乡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全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4.8岁,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

全面完成奥运会火炬在我省传递、奥足赛沈阳分赛区和“环京护城河”三大工作任务。我省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摘金夺银,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均列全国首位。辽宁人又一次向全中国、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七)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

过去一年中,我们努力抓了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省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9件,建议、批评和意见449件,办理政协提案627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100%。提请省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省政府规章22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16件。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平稳。加大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力度,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突出问题。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加强消防管理和基础建设。

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做好安县灾后重建工作。

国防、人防、边海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

国家安全、质监、统计、审计、新闻出版、粮食、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贸促、档案、保密、文物、地方志、参事、文史工作不断加强,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慈善福利、气象、测绘、农垦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凝聚着全省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体现着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省政府,向为辽宁发展作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省各族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参与辽宁发展建设的中直单位、驻辽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对辽宁影响越来越明显,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经济增速下滑压力越来越大,今年保增长任务十分艰巨。还有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难度很大,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加以解决。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辽宁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的部署,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加快实现辽宁全面振兴。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5%,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8%。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做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平均水平,力争走在全国的前列。我们应该敢于说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力量。

今年,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增长。

保增长是中央所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胡锦涛总书记就冒着严寒来我省考察,对辽宁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全面要求。在举国一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关头,我们要不负党中央厚望,不负总书记嘱托,不仅要确保辽宁经济增长,还要为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贡献。

保增长是人民所盼。辽宁人民在困境中奋斗了十几年,终于轮到我们大发展、快发展,轮到我们更快地提高生活水平了。我们决不能停步,更不能倒退。我们要通过保增长进一步造福辽宁人民。

保增长是我们所能。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辽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主要是:我们的经济仍然在快车道上运行,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有战胜危机的基础;通过结构调整,我省的产业集中度较高、企业集中度较高,有战胜危机的实力;我们的市场主要在国内,外向度不高,有战胜危机的主战场;我们已经摆脱了东北现象的困扰,社会稳定,全省政通人和,有战胜危机的条件;我们在应对这场危机中,认识早,行动快,力度大,有战胜危机的准备。特别是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的正确领导,有全省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保增长的目标。辽宁不仅要战胜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要在战胜金融危机中脱颖而出。

要实现保增长的奋斗目标,就要做到:

第一,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在全省的生产总值中,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七成以上。保住了固定资产投资,就基本能保增长。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1.3万亿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决完成这项任务。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一半左右,今年要坚决完成6500亿元;

基础设施和农业投资占总投资30%左右,今年要坚决完成3300亿元;

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20%左右,今年要坚决完成2400亿元。

同时,我们还要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的投资。

我们不仅要通过投资拉动经济,确保增长;还要通过投资调整结构,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高经济竞争力。

第二,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辽宁过去的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年的保增长,更要靠改革开放。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的要求,力争早日将沿海经济带纳入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北黄海开发开放,加大庄河、东港的开放力度。要把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建设成为辽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每个城市都要形成有特色的主题招商概念,每个地区都要有自己的开放热点,每个产业都要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额要达到150亿美元,吸引国内资金超过3000亿元。我们就是要进一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全中国的目光,让辽宁开放的热潮一浪更比一浪高。

要保持外贸出口的良好势头,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全年外贸出口增长要力争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加快对外投资步伐。

要通过开放促改革。努力争取国家将沈阳经济区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和沈铁工业走廊发展步伐。全面完成地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改革任务,鼓励优势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第三,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工业是保增长的主力军,要在保增长中有更大的作为。

要努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搞好营销,解决运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特别要努力抓好100户重点企业和1000户中小企业的经济运行。抓好了这些,就抓住了全省工业经济的主体。

要努力抓好100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沈西工业走廊和大连“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建设。

要努力在每个市形成一个有品牌、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亮点。加快阜新、盘锦、抚顺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要努力抓好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同时,还要抓好信息产业的发展。

要努力抓好收购国外100个科技型企业和引进100个国外研发团队的双百工程,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要努力抓好100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新建5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0项,研制开发重大装备和新产品50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300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17%。

第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经过几年积累,形成快速发展势头。县域经济今年要为保增长作出新贡献。

要继续实施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建设一批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十亿的县(市)。继续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争取今年达到沿海省份的平均水平。

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大力开发云水资源,保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粮食安全,力争夺取第六个大丰收年。

加快实施设施农业、畜禽业、渔业和林业经济倍增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每个县都要形成一个农业主导产业。

各县(市)都要狠抓工业产业集群建设。44个县(市)新开工的规模以上工业项目达到3300个。

搞好县城规划,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加快推进农村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大户籍改革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新建沼气池8万个,完成1000个村屯绿化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服务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服务业对今年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服务业一定要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服务业增长要达到11%以上,其中城区和郊区增长要达到20%以上。

十四个市都要形成服务业聚集区,形成服务业新品牌。沈阳金廊、大连钻石海湾要领先全国,走向世界。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大连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等10大重点服务业工程都要实现新突破,成为全省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

服务业十四大门类都要扩大新增量,作出新贡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100户服务业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大连商品交易所等10户重点服务业企业,抓好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

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做到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三箭齐发;城区、郊区、县城三个空间齐头并进。千方百计确保房地产销售额增幅不低于15%。做大做强建筑业。

实施扩大消费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旅游、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领域消费热点,努力扩大居民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六,环境建设达到新高度。

环境建设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内需题中应有之义。

开展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完成辽西北边界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形成近1000公里长的绿化带;完成滨海大道两侧绿化任务,形成1400公里长的景观绿化带;加快推进朝阳、阜新、铁岭660万亩荒山绿化工程。搞好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用三年的时间,完成300万亩严重沙漠化草原的治理,建设600公里长的草原阻沙带。

毫不放松抓节能减排。要继续落实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环保问责制,加强监督和行政执法。全面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生产能力。大力推广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大力推进城市热电联产项目。继续推进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电力、钢铁等企业实现二氧化硫达标排放。加快城乡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重点水源地和湿地保护。

继续抓好辽河流域治理,加大力度关停高污染企业,99座污水处理厂要全面建成使用。抓好河道种植蒲草和河滩地绿化。

第七,努力改善民生。

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困难,越要高度关注民生。今年要做好以下十项民生工程。

要继续扩大就业。实现实名制就业100万人。新增公益性岗位3万个,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实现一人就业,争取双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对城乡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将创业扶持政策扩大到所有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努力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30万人,普惠制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25万人。

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10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年提高30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20%左右。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将大学生纳入保障范围,全省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解决42万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的实际补偿比例。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启动省级医院与市、县医院的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推进167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实施农村母婴安康工程。继续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蓓蕾慈善救助工程”。

要加快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完善房租补贴制度,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20万户,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户数达到6万户。继续实施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

要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改造农村危旧校舍26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50所。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宿费。

要继续推进农村开发式扶贫。实施整村推进扶贫400个,力争全年减少低收入贫困人口50万人。对城乡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实施专项救助。

要加大农村环保工作力度。建设100个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创建20个环境优美乡镇和200个环境优美村。扶持60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搞好水源建设,解决1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黑色路面3064公里,全省全部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油路。

要继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608个。新建农家书屋4000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覆盖所有开通有线电视的农户,并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实现点播服务。

要做好农村敬老院改造和养病院试点工作。新建中心敬老院60所,改造乡镇敬老院60所,加强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启动农村常年病人集中管理和治疗试点工作。

除了做好这些民生工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继续增加一些新的项目。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为全省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我们一定要让辽宁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八,推进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要在保增长中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事业要为保增长作出贡献。

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化解农村“普九”和高校债务,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强高技能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一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做好古塔修缮工作。建设牛河梁大遗址公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抓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要对全省的烈士陵园进行一次整修,让后代能永远继承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的光荣传统。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力申办第十二届全运会,争取在十一届全运会取得好成绩。

民族宗教、质监、统计、审计、物价、外事侨务、对台、新闻出版、档案、保密、地方志,以及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防震减灾、气象、测绘、贸促、农垦、人防等各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

第九,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在保增长中资金十分重要。

要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国家分配更多的国债资金、更多的专项补助资金。

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

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新增贷款达到3000亿元以上。努力让金融机构一定要把更多的资金留在辽宁,用在辽宁。

要加快发展村镇银行,不断发展壮大小额贷款公司,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扩大融资规模。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村。

要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新增上市企业15家。

全面开展诚信辽宁建设,用三到五年时间将辽宁建设成为全国诚信最好的省份之一。

第十,确保社会稳定。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定工作十分重要。有了稳定的形势,我们才能保增长。

要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加强平安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省”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巩固深化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坚决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强安全生产,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强化道路交通、消防、公共场所和海上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做好“五五”普法、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工作。

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边海防建设。大力支持驻军部队建设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今年保增长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年前考察辽宁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超前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努力完成今年工作任务。

一定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完成今年的保增长任务,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我们要有逆势而上的进取精神。危机恰恰是辽宁全面振兴的良机,是辽宁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的良机。在危机面前,我们要敢于脱颖而出,要善于创造奇迹。

我们要有勇站前排的拼搏精神。要在工作中争分夺秒,只争朝夕;要敢打敢拼,敢于胜利;要坚韧不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总之,只要市场上还有项目、还有资金,就一定要争取到辽宁来。

我们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别人没想到的,我们要想到;别人想到的,我们要做到;别人做到的,我们要做得更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就是要用超常的办法、超常的干劲、超常的效率,咬定保增长的目标不放松,开足马力发展不动摇。我们要向世人再一次证明,在关键时刻,辽宁人能行。

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关键在于抓好落实。

为了抓好落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都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危机面前,谁也不能退缩,谁也不能无所作为。我们必须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的检验。

为了抓好落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走进矛盾,都要接触问题。把一个个问题解决了,把一个个项目落地了,我们就前进了,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

为了抓好落实,全省都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那就是谁踏踏实实干事谁光荣,谁不干实事谁耻辱;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要牢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一定要建设法治高效廉洁的政府。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政府的工作效率、政府的廉政建设格外重要。

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继续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健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制度,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

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改善发展软环境,提高行政效率。

要坚持把方便留给企业、留给基层、留给群众,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搞好服务,围绕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搞好服务。

要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绝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我们要以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全省人民战胜危机,渡过难关。

各位代表:面对金融危机,我们毫不畏惧;面对保增长任务,我们充满必胜信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保增长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辽宁省考选人报告篇五

招聘时:

一、学历不一定越高越好。

有些用人单位在选才时,将学历作为一条硬杠,达不到要求的免谈。如:某公司聘一名库管员,要求大学文化;某专卖店聘营业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这些企业认为,人才的学历越高越实用。实际上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岗位的技术含量、薪酬以及能够给人才多大的发展空间等综合因素制定选聘人才的条件。否则,即使招聘到高学历的人才也难留住。

二、有工作经验者的能力不一定比毕业生强。

通过对招聘单位用人条件的分析,有95%的单位不吸纳应届毕业生,均要求应聘者具备2~5年的工作经验。这些企业通常认为,使用毕业生,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人力资源成本包括机会成本投入太高,太不划算。使得相当一部分应届生,毕业一年后到企业里工作,给用人单位造成有工作经验的假象。实际上毕业生有自己的优势,如:年轻,思维敏捷,可塑性强等等。这些都是他人无法比的。目前许多毕业生已十分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如能转变观念,给毕业生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他们会大有作为的。

三、对人才,户籍的要求不宜过严。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招聘当地户籍的人才,好管理、风险小,所以对招聘人才户籍的要求过于严格。外省学财会的孙小姐,半年内在合肥面试了四家用人单位,因户口不在本地而被拒之门外。人才流动应不受地域的限制。上海把从国外引进、吸纳人才作为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的用人单位也应把眼光放远一些,坚持唯才是举的原则,将引进人才的大门敞开,面向全国广纳贤才。

四、要求应聘者的年龄在35岁以下,不科学。

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管理人才,40岁左右是技术最娴熟、经验最丰富、出成果、出效益的时候,而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这类人才时,将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造成相当多的中年人才无法进入人才市场交流,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企业又因找不到满意的人才而苦恼。真正的人才应无年龄的限制,只要有才干、有能力、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就应获得被聘用的机会。

用人时:

一、切不可“大马拉小车”

所谓“大马拉小车”就是小企业用了大才之人,“大马”一旦跑起来小车就有被颠覆或摧毁的危险。如三国的庞统当了知县,到任后终日饮酒作乐,消极怠工。所以说,多深的水养多大的鱼是企业选人用人的明智选择。

二、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在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选人用人就有了很大的可选择性。因而选人用人时,在同等条件下,最好选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生活困难、急需工作的人。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这些人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大多都能令企业满意。

三、把人才分类。

以企业家用人的眼光去看,人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可以信任而不可重用者,就是那些忠厚老实但本事不大的人;二是可重用而不可信者,这是那些有些本事但私心过重,为了个人利益而钻营弄巧,甚至不惜出卖良心的人;三是可信而又可用的人,这种人才当然好,但凤毛麟角。为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家各种人物都要用,只要在充分识别的基础上恰当使用,扬长避短,合理配置,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四、“长用者”多批评。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和落难者毫无孝顺、同情之心,企业若有意外,这种人是靠不住的。

五、奖罚不能吝啬。

对员工万万不可太抠门,该给员工的工资、福利、奖励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对有突出贡献的要舍得给票子、给位子,千万不要吝啬。只要真正做到奖得眼红、罚得心痛才能收到恩威并重的效果。

六、不要计较下属的缺点。

企业用人,不是在寻求圣人、贤人,而是寻求对企业有用的人。员工中尽管有的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只要不危害企业的利益,不必过分关注和追究。

七、尊重人的本性。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各种活动,都是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你和你的员工走到一起都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虽然其中有感情、友情的成分,但在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时,感情、友情就会被冲淡。所以,不要要求员工们对企业的绝对忠诚,要宽严相济、威恩并施,用物质和精神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有的企业主管常常如《马说》中所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的地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调动和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并不断为每个人创造更富挑战的机会,促其发展,企业也才能发展。

用什么样的人才,便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赵王用赵括而亡国,诸葛亮用马谡而前功尽弃,不得不察。另一方面,企业主管是什么样的人,也决定了他更喜好用什么样的人,当然也决定了他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孙武亦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吾以此知胜之谓也。从认知学讲,人更容易接受、认同自己熟悉的东西。远小人而近君子自不必说,如何修君德,是否敢用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及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体现了一个企业主管的胆识与气度,也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只有一流的人才才会造就一流的公司。吸收人才对企业的高速、稳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吸收一流的人才,哪么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公司。如果企业缺少吸收人才的机制,企业慢慢会变成一潭死水。确保一流人才的不断加入,是企业跳跃式高速增长的基础。

在选人的过程中,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摘掉有色眼镜,尽可能以平和的心态、立足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来对待人才的识别和引进。选人要与具体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任务的发展相互结合,合理确定工作任务对人之专长的需求。

激励机制是企业留人的重要手段,健全的激励机制不仅体现的是企业高层领导的智慧,更体现的是一种真诚,这种真诚是对人尽其才的一种回报和尊重。

企业管理者更主要的是要专注于用人之长,在用人过程中尤其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专长,并根据有关变化及时调整,动态的实现人的专长能力与工作任务的合理匹配。

企业要舍得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只有合理投入才能有合理的回报,同时要打通人才的内部成长通道,为每一位做出贡献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并与员工共同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员工能力确实超出企业的现有需求,而企业现有资源和能力又难以满足员工发展的需求的时候,企业要有勇气放员工出去去实现自己的追求。

企业管理者的心胸有多大事情就能做多大。善于宽厚待人的企业领导会不断把企业带到一个个崭新的高度。一定要记住我们是在用人之长,而不是用人之短,人无完人,谁都不可避免的会犯些错误,这时候就需要管理者来宽厚的处理。

(1)知人: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不但知人之表,更要知人之潜力;。

(2)容人:创造宽松环境,使人心情舒畅,不求全责备,允许改进自律;。

(3)用人: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创造学习、发展、升迁的机会;。

除此之外,请记住:企业对人的管理要审时度势,宽严有度。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事就不要管,要“一半清醒一半醉”。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辽宁省考选人报告篇六

各位领导:

根据本单位党委《关于做好做好20xx年度选人用人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的精神,受单位党委的委托,我向年度工作会议报告全年我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景。

过去的一年,xx单位党委坚持贯彻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善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以扩大干部信息公开为突破口,进取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供给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做到“两个坚持”,把握干部工作方向。

1.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始终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的用人导向,注重工作业绩和群众公认,把上级部署的各项重大任务作为考察和识别干部的重要时机,坚持在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一线考察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识别干部、在有效破解难题中发现干部、在推进工作发展中检验干部,经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来匡正干部价值取向。

2.是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进取稳妥地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20xx年,单位党委共调整干部x批xx名,其中新提拔x级干部x名、xx级干部xx名;平职交流xx级干部xx名、xx级干部x名;副处级x免职xx名,xx级干部免职xx名。

二、严把“三个关口”,提高干部工作质量。

1.严把推荐考察关。坚持民主推荐、考察预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制度,认真做好推荐考察各个环节的工作,在每次干部推荐过程中都严明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提高了民主推荐的有效性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2.严把酝酿关。对拟提拔交流任用的干部,在提交党委讨论之前,广泛征求相关领导干部、部门等的意见,进行充分酝酿。

3.严把讨论决定关。在讨论干部任免时,坚决做到考察不充分的不上会,没有考察材料的不上会,没有征求纪委和相关部门意见的不上会,酝酿不充分的不上会;做到出席党委委员达不到规定人数不讨论、临时动议的不讨论、讨论不充分不表决、问题不查清不提拔;坚持党委会团体决定、坚持人人发言明确表态、坚持党委书记不率先发言定调、坚持无记名票决,让选人用人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xx年,党委共x次对xx名xx级和x名xx级干部任免实行投票表决。

三、落实“四项权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

明确。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提高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推进了党管干部原则与民警有序参与的有机统一。

2.落实民警的“参与权”。在干部推荐工作中,注重研究参与人员的知情度和关联度,合理设置推荐人员的范围、人数和比例,扩大干部和职工的参与面。

3.落实民警的“选择权”。充分尊重广大人民意愿,对推荐票数达不到要求、得不到多数群众公认的不列入考察。

4.落实民警“监督权”。实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全面推行干部公示制度,严格执行任职试用期制度,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年内,对考察预告中因举报反映的x名干部暂缓或不予提拔,对x名拟提拔任用的干部进行了任前公示,对x名干部实行试用。

奋发有为、群众信任的坚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支能堪重任、勇于攻坚、善于创新的干部队伍。

同志们,20xx年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职责更为重大。让我们在xx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顺利完成新时期各项任务供给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辽宁省考选人报告篇七

街道机关核定编制23个,其中行政编制20个,工勤编制3个,实有机关公务人员17人,工勤人员3人。20xx年以来街道通过考察任命方式选人用人3人,其中20xx年4月考察任命干部2人,分别为工会主席1人和党政办公室副主任1人;20xx年12月考察任命干部1人,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学习条例。街道党工委通过召开学习会积极学习《党政领导干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和本市选人用人相关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通过对条例的深入学习,街道党工委领导用人选人标准更加明确,党员干部和各组织部门开展人事工作心中更有准则。

(二)严格执行程序。

一是严格标准。

即严格坚持干部任职资格条件,严格把握选人用人标准。真正把政治素质强、敬业精神强、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选拔任用到岗位上来。20xx年,针对街道中层干部严重不足的现状,街道党工委以“高标准,严要求”的用人选人原则选拔任用了3名优秀年轻干部。

二是发扬民主。

林泽婷同志得到优秀13票,称职1票,弃权2票;

林俊波同志得到优秀12票,称职4票,弃权0票。

三是完备手续。

街道在干部人事任免工作中,能做到各项操作程序规范、记录齐全、手续完备、资料完整,整个干部人事档案完备。

(三)强化监督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各项制度,规范和落实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函询制度。

二是受理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

三是街道纪检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办公室自觉接受监督,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四是党工委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水平,避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街道干部的选拔任用均经过党工委讨论决定,并通过公告栏和网络等平台进行7天公示,确认没有反映问题后予以提拔任用。

三、存在问题。

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街道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均能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圆满完成,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对于相关法规规定的学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档案归档有待进一步整理;

三是人员梯次不合理,中层公务员人数不足有待改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街道将紧紧围绕区委、区管委的要求,按照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改进完善,努力做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高人才素质建设,为空港区的干部人才储备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辽宁省考选人报告篇八

人大对司法机关具体案件实施监督,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监督工作。它最初是由一些地方人大会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中逐步发展而来的。最早对个案监督进行地方立法的是辽宁省,以后,各地方人大相继制定了类似的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上都有了关于个案监督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甚至在市县一级人大会也制定有个案监督方面的规定。

人大对法院进行个案监督,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合法正当方式,还是对司法制度的一种干涉破坏,数年来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见。??。目前,在关于个案监督活动和个案监督立法的合法性争论中,主要存在支持和反对两大类观点。支持方认为个案监督有充分的宪法和法律依据,不妨碍司法机关独立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具有合法性。因此建议通过专门立法,明确其地位,规范其实践。另一类反对方的观点认为个案监督破坏了法院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且将在事实上和不同程度上分享司法权,不具备充分的合法性。也有一些学者从折中的角度看待人大的个案监督虽然并不赞赏这类做法,但仍认为这是应对当前司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因此不能简单地否定,当务之急是要规范人大个案监督的程序。

公平正义是司法最终的追求目标,如何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是司法制度设置的目的。对此,各国的司法制度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在我国,人大作为立法机关对法院行使监督权是有宪法依据和现实必要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然而,人大采取对法院个案监督这种方式来行使监督权利大于弊,稍有不慎可能会沦为对司法的干涉,不宜过分推广。同时,应当对人大的监督进行立法,从监督的主体、程序、对象和范围等进行规范。因此,笔者以《论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为题,从人大监督权的性质、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的现状和争议、个案监督的利弊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如何规范人大监督制度提出了建议,以期有助于司法制度和宪政体制的完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个案监督的性质界定,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以及个案监督存在空间的发展趋向,已经成为当前宪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综合近期我国有关的研究文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观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