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民族团结研讨材料范文范本(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2:07:57 页码:9
2023年民族团结研讨材料范文范本(优秀8篇)
2023-11-10 22:07:57    小编:ZTFB

在对待问题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好的总结应该简明扼要地回顾过去的经验,并结合个人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总结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民族团结研讨材料范文范本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国家赋予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我国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2018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特别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杜尔伯特县自2018年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强化组织领导、活化载体平台、细化工作措施,创建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就如何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出一下几点意见。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中小学培训计划。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媒体作用,开辟专栏专题专版,讲好杜尔伯特创建工作故事。扎实推进创建示范单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建设,形成点面结合、合力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试点单位提档升级。扎实开展业务培训,总结成功经验做法,再命名一批示范单位、教育基地,进一步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汇编创建工作典型案例等文件资料,丰富完善创建工作纪实片,提升创建工作成效。针对存在的短板不足,进一步对标对表、提高标准、加快推进,巩固深化创建工作成果。

三是创新创建活动载体形式。扎实开展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座谈研讨等系列活动,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结合民族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以“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好书、唱一首民族团结新歌、讲一个“民族团结一家亲”故事”等为主要内容的“十个一”活动,确保创建工作抓在平常、融入日常。

民族团结研讨材料范文范本篇二

学习宣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民族团结研讨材料范文范本篇三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民族团结研讨材料范文范本篇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民族团结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民族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民族团结对凝聚人心、稳定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了充分保障。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形成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体现了法治文明的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力量、平衡利益、调节关系、规范行为,确保民族团结在新时代社会变革中不断得以巩固和强化。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使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民族团结研讨材料范文范本篇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团结一家亲》。

你听到了吗?是雄壮的国歌在校园里回响;你看到了吗?是夺目的国旗在清晨第一缕清风中飘扬;你感受到了吗?是自豪与肃穆之情在我们的心中激荡。你可曾想过,在人类的精神宝库中,什么东西可以历经千载而永葆青春?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时代而生生不息?什么东西可以深入人心使一个国家威力无比?是爱国!是团结!正是“爱国、团结”,让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艰苦奋斗,携手共建了这个强大兴旺的人民共和国。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伟大的中国就是一座不垮的大厦,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不倒的巨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进的精神。我们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团结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大力弘扬。沧海桑田,风雨坎坷,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同学们,请你再仰望一下那鲜艳的国旗吧!请你再轻唱一遍那肃穆的国歌吧!请你再重温一次那心底的团结爱国的激情吧!就在今天,让我们告诉自己,为了祖国的明天,牢记“民族团结一家亲,国家稳定大繁荣。”

谢谢!

有一句歌词叫做“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这句歌词谁也不陌生。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自秦朝开始,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此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始终没有间断过。我国幅员广阔。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生活着56个民族。民族团结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当今的中国,搞好民族团结才是重中之重。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人民内部的团结,增强各民族之间的责任感。

伊斯兰教的教规当中有一句话叫做“凡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都是兄弟姐妹”,那么我在加上一句,“但凡相信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和谐的、繁荣的多民族国的家的人,维护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人都是兄弟姐妹。”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中国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因为什么,因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如果说没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国也不可能迅速的发展。

7.5事件,由于外国势力的影响,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不信任,不团结,才导致了7.5事件的爆发。等爆发之后,更多的人才意识大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个离不开思想从此开始慢慢的的刻到每一个民族同胞的脑海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团结始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如果说一个国家民族之间不团结,那么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

在新疆布尔津县哈萨克族爱心妈妈--丽达常年帮扶各族贫困孩子。丽达下岗后从街头摆小摊开始做起,现在经营一家民族工艺品商店。2003年,丽达联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创办了布尔津县“爱心妈妈”协会,5年来,爱心妈妈们已先后帮扶了20多名各民族贫困孤残儿童和困难群众,累计捐款捐物达十多万元。丽达:“我是个下岗工人,当时有好多人帮助过我,要不是他们的话,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我有能力了,有条件了,所以我帮助别人。我们民族汉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团结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

在我们的身边正是因为有像丽达这样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心中没有民族之分,没有等级的限制。才让我们这么多的各民族的孤儿在一起有一个新的家。在整个大中国当中,像丽达这样的人还有无数。他们知道在中国没有什么民族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56各民族没有等级之分,更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我们56个民族在一起,和谐共处,和睦相处。才会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强大。只有个民族团结,我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团结友爱,携手共进。

团结友爱,是华夏民族繁衍不息、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伦理道德支柱;团结友爱作为一种社会的公德和准则,在中华名族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了炎黄子孙的美好品质。

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更应该继承发扬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团结同学,不与同学闹矛盾。尽自己所能为生活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携手共进。

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关心、帮助。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友爱、关照的心,伸出友谊之手,携手共进,那等待我们的必定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艳阳天。

让爱充满校园,让需要帮助的同学们和我在同一蓝天下快乐健康的学习、成长,不要让任何一名因困难而不能完成学业的同学离队。你的行动,将是他们实现梦想的阶梯!你的爱心,将是意义非凡的心灵洗涤。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民族团结研讨材料范文范本篇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民族团结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深刻回答了民族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民族团结对凝聚人心、稳定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了充分保障。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形成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总书记强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体现了法治文明的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力量、平衡利益、调节关系、规范行为,确保民族团结在新时代社会变革中不断得以巩固和强化。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使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民族团结研讨材料范文范本篇七

树立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关于民族工作加强系统性学习,特別是加强对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的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服务大局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一些工作只是站在工作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全局的任务目标思考不足,悟不够透彻,导致工作过程中前性、预见性不够,在超前服务、主动服务上得还不够好。

对照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相关政策,结合分管工作实际推进落实得怎么样,工作存在差距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由于工作较为繁的忙实际情况,下基层时,大部分是被动安排。二是群众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主动和群众打交道、听意群众排忧解难的热情和标准不高,要做到真正自己到困难群众家庭了解民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在下一步工作中要从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民族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分管领域的工作;对分管工作中涉及民族因素的工作,坚决按照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政策部署推进落:在可能涉及的业务方面要强化学习,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创造性。

对于民族工作中存在一些偏差和不足,面対新情况新问熟,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动研究,立足民族工作形势的新变化、推进民族工作考得再全面细致一些,做得再周密稳妥些,增强工作中的担当意识、担当能力与争创一流的决心,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増强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大局的政治能力,切实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牢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持续巩固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真正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各族下部群众心中牢牢扎根。

要把整改落实责任压紧压实,把整改落实工作作为政治任务,鉴定自觉履行好政治责任,对本次民主生活会查摆出来的各类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具体整改措施。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结合起来、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项紧密联系起来,持续深入抓好学习研讨、教育培训、宣传阐释等工作,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做到整改做到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批评、多指导、多提醒、多督促、多提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国家赋予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我国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2018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特别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杜尔伯特县自2018年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强化组织领导、活化载体平台、细化工作措施,创建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就如何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出一下几点意见。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中小学培训计划。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媒体作用,开辟专栏专题专版,讲好杜尔伯特创建工作故事。扎实推进创建示范单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建设,形成点面结合、合力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试点单位提档升级。扎实开展业务培训,总结成功经验做法,再命名一批示范单位、教育基地,进一步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汇编创建工作典型案例等文件资料,丰富完善创建工作纪实片,提升创建工作成效。针对存在的短板不足,进一步对标对表、提高标准、加快推进,巩固深化创建工作成果。

三是创新创建活动载体形式。扎实开展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座谈研讨等系列活动,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结合民族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以“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好书、唱一首民族团结新歌、讲一个“民族团结一家亲”故事”等为主要内容的“十个一”活动,确保创建工作抓在平常、融入日常。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民族团结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民族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民族团结对凝聚人心、稳定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了充分保障。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形成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体现了法治文明的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力量、平衡利益、调节关系、规范行为,确保民族团结在新时代社会变革中不断得以巩固和强化。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使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民族团结研讨材料范文范本篇八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

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需要做好这一点,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统一思想,加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其次,立足实际,认清形势。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利通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

长期以来,“分裂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利通区发展进步的关键。因此,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裂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利通区社会稳定。

第三,和睦相处,加强团结。多少年来,利通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创造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团结”的新局面;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入揭批“分裂分子”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决地同”分裂分子”集团分裂活动进行斗争,反对分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还要进一步提高讲政治、讲党性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无小事”的思想,团结一切力量,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做好反分裂和维护稳定工作,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局面。

民族融合一直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清朝时期是民族融合的四个主要时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深厚的友谊也意识到你有我,我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该制度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坚持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显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全国开展了扶贫斗争。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国家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历史是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同繁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所有民族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社区。

在美国,继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了西方国家严重的种族歧视。事实上,西方种族歧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西方国家一直在实施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黑人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的根源。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有色人种和少数民族因社会制度和贫富分化而受到不公平待遇。

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壮观的蓝色星球,上面住居着一个很团结的国家中国。它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我的家乡拜城县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城,在那里有着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壮族等。

全国56个民族在1949年一起手拉手、心连心同唱对祖的祝福。“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当这曲宋祖英的歌再次萦绕耳畔时,我们不得不会想起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的5.12大地震,这一震,震的天颤抖;这一震,震的手牵手。全国各地的救济钱像雪花一样飞向了灾区,这让所有的民族都团结了起来,去感动灾区的人们。就连一些孩子,在那一刻,也献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点爱心。我心中最喜欢的一个数就是“56”。因为它代表着我的中华,代表着我们中华的民族。

鲁迅说过一句话:“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正如鲁迅的话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民族灵魂的一小部分。从“桃园三结义”到“两万五千里”;从“开国大典”到“2008”,听!芦笙和唢呐一齐吹响;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56朵鲜竞相开放,装典祖国万里大花园。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我们中华的民魂!

明白什么事是该做的,什么事是坚决不能做的,什么事又是我们。

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是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党对城市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为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提供了遵循。

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是夯实党在城市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城市基层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主心骨。改革开放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必须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充分调动城市基层各类组织、各类群体积极性,整合各方面力量资,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应当看到,目前城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之间还缺乏机制性联系,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和服务能力弱,治理合力尚未形成,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严密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

要把基层党建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强化政治引领,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加强基础保障,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强化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学习宣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我的“保护之神”。

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那一天,我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内初班,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周围是陌生的面容,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影子。

总感觉自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样,整天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影子走进教室,周围没有一个朋友。

阴沉沉的天气,冰冷冷的心,悲伤你留成河。

梦里落花知多少。

“当当当”考试开始了,我摸着自己那沉重的头,看着那模模糊糊的黑圈圈,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考完试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趴在那坚硬的课桌上,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能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来到了我的身边。

长相依日光倾城。

她轻轻地迈着脚步走了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我被眼前的这画面惊呆了,原来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汉族同学红霞,没来得及回答,她就把我扶了起来,关切地说:“走,我陪你去医务室。”

一路上,只听她不停地唠叨: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以为没人管你啊!”我只记得她说了很多,但实在是记不起来她到底唠叨了些什么!

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开满了美丽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那段日子,红霞就像我的“保护之神”,只要有困惑,她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的病也很快好了起来,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子,我们拉着手,面向霞光许愿:做一生的好朋友,永不分离!

我的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也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闲暇之余,我也会教红霞说几句维吾尔语,日子在我们的相伴中愉快的度过。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刚才与各位领导同事们一起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学习材料汇编,我深刻的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创新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与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盟委、旗委关于民族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起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依法处理民族事务,提升民族团结的保障能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增强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大局的政治能力,切实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要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要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严肃认真纠偏差,学懂弄通、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持续巩固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扎实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真正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牢牢扎根。要深刻吸取这次双语教学改革问题的教训,坚持从政治和大局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大局的政治能力,绝不能把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当成一般性的、事务性的工作来抓,绝不能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出现偏差。

三要加强责任担当,提高工作能力。要持续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结合起来、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持续深入抓好学习研讨、教育培训、宣传阐释等工作,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

前一阵对于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通用语言社会上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有的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有的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有的认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会导致本民族文化的衰弱甚至消亡,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都不利于我们维护民族团结,都要坚决克服。只有将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结合起来,才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和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同和广泛响应。新疆、西藏已于2017年、2018年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将有利于各民族同步走向现代化。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到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可以预见,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各民族都会越来越自觉参与到传承、使用、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中华民族也必将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全面的认识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立足本职岗位,要严格要求、严格自律,以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展各项工作,遇到险阻不退缩,获得成就不骄傲,遇到委曲不抱怨,面对困难我为先,从点滴做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工作,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特别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健全个人和全场定期学习制度,系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最新理论成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用党的政策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