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1:49:36 页码:13
最新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实用20篇)
2023-11-19 21:49:36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避免重复犯错。如何写一篇充满艺术感的古诗词,需要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美的敏感。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作为思路与参考。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一

关于合作的概念定义,我国学者有以下几种表述:

“合作”:综合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刘宏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合作”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三位教育学者均认为合作学习具有异质分组、积极互助、分工合作、奖励体系、资源共享的特征,主要对象是学生。合作学习并非仅仅是让学生们围坐在课桌帝,边做作业边说话,真正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们在身体上接近别的学生,而且还要求他们共同进行讨论,彼此帮助,相互依赖,小组成员有均等的成功机会。

“交往”:典型的表述当属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交往与沟通活动,是“对话”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一一主)通过教学内容(客体)中介的“双向理解”的交往关系。在这种交往模式中,“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主体和客体的两极摆动,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的交往过程,它生成的是多重主体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教师间的主体际关系、学生间的主体际关系等。这种多重主体关系实质上体现了师生的交互主体性关系,即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交往就是这种交互主体性的现实表现。反过来,借助于这种交互主体性,教学才能成为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交往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范畴包含了学生间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及教师间的关系,本课题主要方向就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进行研究。

“调控策略及其评价”: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合作与交往中,教师承担好促进者的角色,不但要做好充分准备,设计、组织、参与,并对课堂教学出现的不确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有着高度反应并适时做好调整和控制,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调控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

(1)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论(socialinteractiontheory)。

社会互动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社会学的互动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的个人组成,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个人不是一组确定的态度,而是有活力的并不断变化着的行动者,一直处在生长中但不会彻底完成。社会环境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它一直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但这本质上也是互动的过程,因为环境正是互动的产物。人有内心活动,同时又是一个自我,自我并非一心理实体,而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互动过程首先是一个符号过程,符号被行动者赋予了意义。这种我们与他人共享的意义,关于社会世界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的感知和反应,均产生于互动过程。”这些观点告诉我们,合作与交往伴随着人的成长,合作与交往与我们息息相关,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既促进学生发展,又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在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即知识与理解是由认识主体构建的。这种知识的建构活动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作为个人的认识活动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形成的。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脑袋决不是一个空着的、准备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一块白板,而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已经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所以,教师不能无视这种预结构和先经验,而必须看到这种预结构。学习活动中的知识是不能通过教师“导向”学生的,知识来自于学习者个体内部通过新旧经验的作用而建构,但这种内部建构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学习群体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协调完成的。面对某一知识,某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又因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拥有不同思维水平,所以要进行经验的分享,达成理解的丰富性和合理化。因此,要重视课堂上建立学习共同体,鼓励大家进行合作、协商。社会建构主义召唤我们在课堂上要进行全方位地有效互动,要重视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结构。

(3)多尔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二

1、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按考证两个概念都不正确。应试教育应该说是传统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应是素养教育,都应归于教育这个概念的外延内。“素质教育”由于长期应用就约定俗成了。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正所谓“见多识广,经多见广”。

3、关于什么是课程?既然课程是有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材和其他材料组成的,有教师和学生及教学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那么除了教师的备课,讲义,教学案外,学生的所作所为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作业,就是学生做的,也就是了!

4、有关“教学目标”的设计,课改十年来,我第二次听阚主任如此透彻的解读,就是一个“实”字,实际、实用!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隐性的目标就是隐性的,是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

5、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仍处于“形态”阶段,我们应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临帖、磨帖、入帖”,然后根据我们的探索“破帖”,成为我们“个人”的、“个性”的成功模式。

6、扬长教育与补短教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我们也进行过一系列探索,如“促弱推边”包保制、分层评价等,但我们还没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没有做好的原因是这项工作实在是太麻烦,没有形成确保制度落实的机制。

7、讲考试与多元评价的关系时,阚主任讲“升学率的高低就代表推进素质教育的高低”,这对我们讲,就是思想认识再解放。推进素质教育,从来没有人讲就是不要质量!分数是衡量差异的标志,该精确的要精确,该模糊的必须模糊!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三

1、今年来,在课堂中应用目标导学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者主要从理论方面探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与理论依据,一线的教师则更多地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目标导学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索,围绕着“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实施两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标导学还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标导学的内涵及策略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其次,现行教材的目标资料需要进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明确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导学而不是导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45分钟的课堂内分步实施完成。

(1)教师学习、认可“目标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优点。

(2)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通过实施“目标导学”模式教学,探索、总结出适合该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3)以研促教,加快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我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目标导学”,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案例-评价-反思-交流”的教学流程,深入开展教学专题化研究,组织教师集体攻关。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以“目标导学法”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创新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具体目标:

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精神。

2、教师成长。通过“学习、实践、评价、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导学、导教、导练以及课后反思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广大教师在改革中成长。

3、学校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1、通过教师的“目标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示范、现场听课、评课及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模式优点,使该模式能被其它教师认可。

2、通过示范课及辅导讲座,使课题组教师基本掌握“目标导学”模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并进行实践、创新与总结,实践出适合各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高效教学模式及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入案例,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与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总结出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目标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获得新课导入的优秀案例。

4、如何组织教学,达成高效课堂。即:

(1)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2)通过学习,借鉴及对比实验,教师掌握编“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获得采取什么样的讨论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讨论中得到收获。

(5)通过了解、调查、追踪对比,了解各学科、各章节哪些知识需适当拓展。

5、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和总结出还有哪些不足及困难。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四

从事教师职业十多年了,最近几年对工作莫名的产生了倦怠心理,怎样走出职业倦怠,实现自己第二次成长呢?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学习,阅读大量的研究资料让我茅塞顿开,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不断的学习。在当下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必须要成为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教师。要成为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教师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充实自己,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创新。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要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做一名哲学的思考者。带着问题去思考教育;带着尝试去解决问题;带着反思去总结问题;带着结论去验证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课题研究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趋势,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自己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过程。自己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要不断的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即研究,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那么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研究中发生,在研究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必然是带来观念的改革。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五

我在6月参加了二年级组“运用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这一课题。一年来,在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语文课堂中的积累方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两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金、奖惩四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运用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和和熟字的联系,学生能运用记忆规律,将已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2、学生能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如:学生认识姓名用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等。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了。

3、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运用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中课题成员全身心投入研讨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识字习惯,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六

按照自主学习理论之父霍勒克的定义,自主学习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讲,自主学习可以使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外语能力,直至掌握这门外语。大学生拥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利用的课外资源也比较丰富;他们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也更加明确,所以他们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而大学英语又是一门重要课程,大学生不仅面临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还要应对社会对他们的英语能力日益增强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英语自主学习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做起。

培养自知,树立自信。

自知包括对自己的学习愿望、目的、观念、风格等的认识。研究者本森和沃勒提出,“一项学习活动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学习者对世界、尤其是对该学习活动的态度,自我感觉,学习欲望为条件的”。所以,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观,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只有拥有主动的态度,学习者才有可能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产生独立的想法,并利用各种学习机会,而不是仅仅对老师的教学刺激做出反应。此外,强烈而积极的动机是对外语产生兴趣、进而要努力学会这门语言的重要条件,动机能在困难的时候使学习者产生坚韧不拔的信念,而坚持常常能克服能力和环境所带来的局限,所以,动机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要让他们相信自身的努力对学英语至关重要,而自己有决心付出努力;不论自己的英语基础是好是坏,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自尊和自信可以产生责任感和独立感,促使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和后果。自尊和自信也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认知上的,明白自己的认知特点是理性还是感性,场依赖型还是场独立型,视觉型还是听觉型等,学生就不会盲从和模仿别人,而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被调查的学生自称对这些时间抓得不紧,其他类似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学习时间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尽如人意。毫无疑问,在使用有效策略的情况下,要获得较高的英语能力,就得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建议让学生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使自己在每天预定的时间内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他认为教会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也是自主学习教学中需要确立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教学一般包括如下步骤:与学生讨论时间的运用;让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记录下自己的时间运用,认识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制定个人时间表,确定可以自主使用的时间;让学生估计完成自主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并相应地填入时间表;本段结束后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

学习并运用学习策略目标制定出来之后,就要付诸实践,采用适合自己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说:“如何学和学什么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学习者所采取的总体方法将极大地影响他的学习结果”。那么,我们的学生策略使用情况如何呢?徐锦芬等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而根据王静等对自主学习的调查,无论对于英语学习的总策略,还是对于各单项技能如词汇学习、阅读学习等的策略使用,受试学生绝大多数在“有时使用”的范畴以下,表明我们的学生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很低。这种情况与我国英语教学一贯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有关,所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策略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观点,“提高学习者策略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把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作为外语课程的一部分传授给学生”,“明确地教给他们如何应用语言学习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外语。研究者查莫特和卢宾提出了策略培训的做法:。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帮助他们培养这种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断的过程,包括自我评价和归因分析。自我评价指对学习结果是否与预期的目标一致以及对学习结果的重要性的评判,归因分析是指对造成既定学习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如较差的学习成绩是因为能力有限还是因为努力不够造成的,等等。评价可从学习的质量、数量、速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学生用书面形式进行反思会受益很多,比如写学习日记,阶段总结,自我报告等,教师只需帮助他们弄清楚用哪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亦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对英语学习而言,指“学习者不停地根据系统内外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观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状态,使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全部发挥出来”。语言学习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在不同的时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不一样的,学习策略也应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调控”是策略系统良好运作,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学生不能做到适时、自觉进行策略调整时,教师可加以提醒、点拨,或亲自进行调控,随后逐渐放手,只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进行监督,作出鼓励性、形成性评价即可。

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非教学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其职业和生活所需要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大学阶段的自主能力培养很重要,应从激发学生自知、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策略培训、发展元认知调控等几个基本步骤逐步、全面地发展。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七

在高中课程中,课题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在我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在选定课题之前,我们要先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热点问题,掌握前沿的研究进展。然后,我们要选择一个具体而有价值的课题,既要符合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只有选定了一个好的课题,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激情去深入研究和探索。

其次,课题研究需要有一定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且按照计划进行每一步的研究工作。我们要优化实验设计,采集和整理数据,运用一定的科研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解读。同时,我们还要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逐步推进和积累,我们才能获得有关课题的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第三,团队合作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在我进行课题研究时,我深刻领悟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优势和专长,协同工作,加快课题研究的进展。团队合作还可以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与队友的讨论和交流,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友谊和人生经历。

第四,自我反思和改进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时候,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研究策略。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经验和方法。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能力。

最后,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得到适当的宣传和应用。在完成课题研究之后,我们要进行适当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整理,并将其撰写成论文或报告。这样,我们可以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他人的批评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提高其社会经济价值。通过宣传和应用,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课题研究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意义深远的学术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选择好课题,保持条理性和系统性,注重团队合作,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并适当宣传和应用研究成果。通过这些环节的不断努力和提高,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学术成果和个人成长,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八

近年来,西方节日悄然传入中国,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中国人青睐.而我国中学生既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圣诞节是什么样子呢?时值圣诞节前夕,各地学生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节日准备着;各商店也不失时机,装点着圣诞树,其店员扮成圣诞老人兜售着精美小商品;一些媒体也在大肆渲染,积极营造节日气氛.鉴于此,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利用圣诞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时机,一方面,这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临近的节日又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学习英语背景知识.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西方人特有的风俗习惯给英语学习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所以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英语背景知识,为其最终掌握这门语言做好知识铺垫.

2.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团结协作风貌.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从实践中去获取知识,从而树立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学习观念.该项活动将课堂由校园内移到了校园外,求知的空间更为广大,同时亦更为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从而达到培养良好学风的目的.

3.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养成科学求知态度.

该项活动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推断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去获取信息.同时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去求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该项活动的重点是比较西方圣诞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圣诞节的差异.对于西方的圣诞节,学生大概了解一些.纵观周围的节日气氛,大家似乎在模仿西方人庆祝节日的模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中国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兼带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圣诞节在中国悄然地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学生需要仔细了解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过圣诞节时要装点圣诞树,吃圣诞大餐,唱圣诞颂歌,甚至还有圣诞老人.可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呢?这些节日特征是同时形成的吗?它又是怎样传播到中国来的?所以西方圣诞节的由来、演变与扩散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查询和整理方能解决.

由于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中生,所以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学习的内容,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为了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建议活动分小组进行.如果学习者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步减少活动建议或活动提示,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

《圣诞节在中国》的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一学生,所以给出了“圣诞节文化”、“中国式的"圣诞节"”两个方面的子课题,并附上了活动建议和提示.(见附一和附二)。

附一。

圣诞节文化。

活动建议:。

1.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大家所知道的圣诞节.

2.到图书馆或网站查询相关资料.

活动提示:。

1.“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它兴起于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

2.圣诞颂歌有哪些?圣诞礼拜时必唱的歌曲是什么?

3.圣诞老人是怎样出现的?在节日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4.圣诞树是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为什么?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5.常用的圣诞祝福语有哪些?

6.你吃过或见过圣诞大餐吗?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食物是什么?

7.西方人是怎样庆祝圣诞节的?

附二。

中国式的圣诞节。

活动建议:。

1.询问亲戚朋友,了解他们过圣诞节的情况.

2.深入社区,听取群众意见.

3.上网查询其他相关资料.

活动提示:。

1.圣诞节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2.全体中国人都喜欢过圣诞节吗?有没有年龄特征和区域特征?

3.中国人过圣诞节时用的圣诞树有无自己的民族特色?

4.中国人是怎样庆祝圣诞节的?会举行崇拜仪式吗?

6.喜欢圣诞节都是为了享受节日的快乐吗?有没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商家为了赢利.

7.你对圣诞节的态度如何?

根据活动的内容和难度,整个活动时间为两个星期,大致安排如下:。

1.问题提出与选定(提出所需学习的内容,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分工与合作(五人一组,责任到人).

3.素材搜集与整合(上网、进图书馆、社区调查、整合).

4.成果商讨与定稿(剪辑录音、图片,组织书面材料,写出学习心得).

5.成果展览与评价。

1.从研究性学习这一角度来考虑,活动后掌握的内容要反映出来,所以要求每组学生搞一个成果展.

要求:(1)关键词及圣诞节祝福用语要求用英语表述.

(2)每个小组成员至少要展示一件成果,有引用的地方要注明出处.

(3)要注意图片的排版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2.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道德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把活动中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都汇集在档案袋中,并标明出处.

要求:档案袋中应包括活动中搜集的所有相关资料及一份活动小结.

3.从信息的交流与讨论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上一堂汇报课,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就有关内容向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成果,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要求:把活动中所探索研究的新内容,用一次独具特色的汇报介绍给大家.

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况都应该给出一个公正、客观、科学的评定,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表.(见附三)。

附三。

1活动是否积极参与,有无责任感。

2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是否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

3独立查询资料的数量以及档案袋的建立(具体展示、说明)。

4个人承担的任务有无完整的记录(文字、录音和摄影均可)。

5活动中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6活动成果的展示。

7活动成果的汇报。

评价等第。

优良中差。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九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其中以下三种原因:

(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

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二、目的和意义:

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内容: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义是什么?

二.高中生为什么大多数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社会、家长、教师.……)。

四.高中生如何正确科学的选科?

五.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扭转偏科的局面?

四、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随着高考模式在全国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但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偏科现象,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现象的成因,时间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中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导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我们高二(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为单位,进行全员问卷调查;。

二是对典型的偏科生进行个案调研;。

三是采访有关专家和教师。

(1)问卷调研。

为了使问卷调查科学全面具有操作性,我们谈论设计出问卷调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们以6人一表发放操作,调查前进行了细致系统的指导,同学们的配合很协调。调查是真实可信的。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从表中我们发现喜欢科目人数最多的是微机占78.72%,然后是音乐70.71%,再次就是语文,英语,数学分别为27.66%、30.80%、25.61%,其中语文的厌恶率最低为13.83%,次之为微机14.89%,厌恶率在20%以上的有:数学21%,化学25%,美术22%,体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调查中我们发现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先说喜欢的原因,在众多调查对象中,有的认为“从小就喜欢文科,基础一直也很好,没有掉队,所以喜欢文科。”而有的“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却是认为“由于班主任,家长或其它课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同时形成偏科的原因还和社会时代的发展有关系。譬如,有的同学认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进而了解现实生活。”由于媒体的影响或是看书籍等影响,比如因爱着历史性的电视剧而喜欢学历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认识有关,如有的说:“因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进去。”学起来心情舒畅,有种美的享受,可以增强兴趣、自信心。

接下来再说形成厌恶的原因。有的同学认为“天赋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很差”、“讨厌背诵和记忆而不愿学文科”。有的则是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由于一项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对周围的环境也是有影响的,如“因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同学,朋友影响。”觉得所学科目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所以不想学。还有人说“自身性格,爱好有关,”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对高考和人才成长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同学已有所认识,如他们说:“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综合后,每科都要考,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学习不单是为了考试,认真思考从中可以体会到无穷乐趣。要尽力学习较差的科目,学习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是我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必要途径。“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或特长,要再接再厉,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管哪一科对自己都有益处,我已认识到偏科的严重性,努力改正,争取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们将来的事业的发展。就算自己学不好,也要为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努力去拼搏、奋斗。为自己的前途,父母,国家而学习,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对偏科时间的统计,发现61.7%的同学在初中阶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学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操作性强和娱乐性的科目比较感兴趣,此外对三门主科也具有较大兴趣,对美、体、政厌恶率也较高。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活动,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和认识:

(1)中学生的偏科现象,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似乎个别人的偏科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我们估计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现象。

(2)从问卷调查访问的过程中,不少同学认为为了高考,主观上希望纠正自己的偏科现象,可见高考“指挥棒”对偏科是有导向作用的。

(3)从调查了解中,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恐怕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比如说他们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社会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响。

(4)从成功人士的调查来看,偏科还是应纠正的,坚持全面发展,会使人终生受益,可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坚强的意志,尤其要加强对初中时期预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们能对偏科现象予以正确的,适时的引导培训,开办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文学班。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学也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五、结果:

实践证明,高中生偏科的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现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才能,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反之偏科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其他学科。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由于各学科都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学习上出现“瘸腿”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升入高一年级的学习带来困难。同时,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记忆力较差或记忆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六、对策:

1.解决思想问题:心理学家指出,厌学往往只是孩子心理问题的表面现象,其背后隐藏的原因不尽相同,而家长们却往往只看成绩单,缺乏对孩子真正的关注。

2.激发学习兴趣:偏科往往是学习没有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纠正偏科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1)用目标激发兴趣;(2)用兴奋形成兴趣;(3)用优势引导兴趣;(4)用意志强化兴趣;(5)用成功来激发兴趣。

3.解决心理的问题:偏科是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我们称之为偏科。这些现象有些可以纳入学习心理范畴,有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问题,或者说,在某学科的学习上,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不健康的。

4.从零做起:学习偏科现象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每当学生们的学科出现“瘸腿”时,不仅学生自己着急,家长和老师更是甚为头疼。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存有焦虑的心情,要敢于从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谓“有效偏科”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越是感觉困难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头”。这与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七、感悟:

时间过得真快,两年已过,我收获很多,开心多,伤心过。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上,我更是领会颇多,一个小组(团队),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会成为好的团队,一个再强的也强不过一群人要认真的观察生活。只有平时多努力,学习方法正确,我的学习也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巨大收获。

—李进。

转眼间,和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已经相识两年了。对于这门课刚开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对于这门课的喜欢也随着时间增加了。

在研究活动中我最开心的就是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尤其是讨论到最令人难忘的。当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会因为种.种原因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不免闹矛盾。也有一些组员不合作,这也是令人烦恼的。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合作、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增强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我的思路,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语,而是开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给我们以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吕纯慧。

两年的研究性学习课已接近尾声了。我们既失败过,也成功过;既付出过也努力过.再过去的两年里,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各项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成长了许多,更让我领悟了很多,一个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付出,去做,只有这样,研究才更有意义.在学习上,我们要多问为什么,如:“我们为什么研究它”,把它换成“我们为什么学不好”,这样对于学习,做人都有极大的帮助.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好处多,在这不展开了,因为好处太多,经历了这些过程,我很后悔,如果当初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那该多好,时间如风,转瞬即逝,我不想停留,因为我不能回头,我要尽我自己的全力,为研究性学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个结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我要掌握真确的学习方法,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王昌勇。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对我们来说有一点点的挑战性。虽然课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讨论的焦点和热点,但在研究,调查,讨论,制作等方面也让我们吃尽了苦头。在制作调查问卷时,要提什么问题也让我们想了好久时间,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但我们却不知该采取哪一种,在散发调查问卷时,许多同学都抱着懒散,无所谓的态度,让我们拜托半天才肯填写。我想,或许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很敏感,很有压力吧!

在这学期结束后,我接触研究性学习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随着时间的飞逝,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与了解也有了更深的印象。明白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充满知识,充满探索,蕴涵着无尽宝藏的学科。

—牧园园。

研究性学习,教会了我很多。如:团结认真,仔细的态度等。转眼间,两年已过,我的高中三年生活已过了一半,往事如云,我不想去追忆,我只想为我的研究性学习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投身到学习当中,研究性学习,一个很奇妙的课,不久的将来,它会更好的帮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自己的梦想。

—葛亮。

时间过的可真快,转眼间,我们小组的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的成员都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课题。为此,大家都很高兴。同时,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也看到了我们小组成员合作精神,明白了很多道理:合作是我们得以完成浩大工程的前提,是团体取得成功的基础,是个人更快更好的发展途径。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合作,是产生伟大力量的源泉。合作,让我们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我们合作所取得的成功,是团体的成功,是团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合作精神。人类需要合作,社会需要合作。那么,让我们人类中的每一分子都积极参与合作中去吧。因为,合作是伟大力量之源。

课题题目: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由__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__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__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著,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习,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减弱,学习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十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强调,课程应具有发展性,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教育要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多个年头,经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绝大部分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或“一言堂”,学生被动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率,甚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

面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一方面能够全面深入地探索和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帮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学会探索,学会主动改革,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成长。

自主、合作学习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学习者自主性方面的理论性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许多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他们纷纷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国内外教育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与不同层面对自主学习下过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内容大体相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换句话说,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大胆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在这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适时地给学生指导点拨,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构新知,提高能力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这种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可见,这种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要培养学生这种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与培养才能逐渐形成。

1、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经济全球化要求社会成员具有交往、合作、分享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

2、从我国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对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意义重大。

3、从我校政治教研组当前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较多关注教材教法,对学生学法,尤其是对合作学习指导不足;亦有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方式单一、陈旧,被动,需要寻找新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结合教情学情,研究合作学习,对于转变传统的教法学法具有现实意义。

充分发挥xxxxx县一中政治组教师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结合,使本校高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上一个新台阶,从而引领我县高中政治教学。

1、寻求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

2、通过课题研究,师生共同总结出在一定的学科领域内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可行性方法。

3、学生掌握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自信开朗的性格,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善于动手、善于交际等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富有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和世界观。

1、调查问卷法:设计问题和表格,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归纳。

2、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资料,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新形势的要求为方向,探索评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科学方法,迅速摸清我校高中生探究性能力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3、行动研究法:尝试用多种手段探索出培养高中生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总结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教训,并在研究中收集资料便于今后总结课题。

课题研究计划一年半时间完成,共分四个阶段。

1、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6月)。

撰写开题报告,分配各项任务。

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例如:填写课题研究申请书,撰写开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成员任务。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xx月)。

理论著作,撰写读书笔记及撰写论文。

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有关高中政治自主合作学习的课题的专著学习及其他课题的成果进行文献研究,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采用研讨会的形式进行了开题相关工作的部署。通过学习理论专著,例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的难点、关键点、及着力点的思考》《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念与实践》《新课改形式下教师角色的回归》等教育著作作为开展本课题的指导思想,各成员积极撰写了多篇读书笔记、教学随笔及读书心得,对本组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撰写了多篇论文,尤其是xxxxx教师撰写的《探寻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荣获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举办的第xx届“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教师优秀教育论文评比大赛”二等奖,并编入《中国当代教育实践与研究指导全书》。

第二阶段(20xx年1月—5月)。

制作调查问卷,分析调查问卷。

本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法,xx老师根据我校我组实际情况,自主设计问卷调成,分别在高一4班(实验班)、高一5班(平行班)和高二2班(文科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98份,收回98份,及时统计了调查结果,书写了调查问卷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3、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3月)。

进一步开展公开研究课及反思总结。

对课题研究实施前后学生的变化进行了个案分析,调查高中政治自主合作学习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状况以及课题实施的实际效果。课题组各成员,针对自己的研究任务,收集资料,定期开会交流,撰写中期报告,进行阶段性总结。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同时,在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中,课题组老师将课题研究方面的资讯传播给非课题组老师,让更多的老师受到影响,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为课题提供意见和建议。另外,也会影响到非课题组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使课题研究沐浴于浓厚的教研氛围之中。

课题组成员人人总结课题活动,做到人人有可以成果。

(1)科学分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础和依托的,没有分组,谈不上合作学习,没有科学分组,谈不上能有好的效果。分组可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调整。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如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寄宿走读(走读生比较之下更有条件搜集下载查阅资料)等方面因素。课题组老师在每一节实验课前,都在分组方面下了工夫。根据课堂活动需要,有时还要将小组合并成大组,例如,侯永红老师的公开课亮点“权利是天使还是魔鬼”的辩论,正是有了合理的分组,两组学生才能唇枪舌战,激烈交锋,势均力敌。否则,分组不匀,有可能出现默默无声冷场现象。

(2)小组奖励。我国学者王坦(1994)在《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中指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方式,老师必须向学生讲明学生小组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它与学生的个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个体自身才能达到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小组成员之间必定会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一种既有利于自己成功又有利于同伴成功的方式活动。当小组成员达到了共同的目标时,老师应该给优胜组奖励,奖励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也可以是物质的东西。我们课题组承担xxxxx老师给优胜组有奖励名人名言的,也有奖励,笔记本的。小组奖励这种形式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在合作学习中一定要有。因为它可以是学生达到共同学习目标的一副“引子”,因为它的存在,学生会很在意小组活动的结果,他们也会积极地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来,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

正如合作学习研究者所讲的:“在教学目标上,合作学习注重教学的情愿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由于合作学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睡觉的没了,沉默的少了,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掌声笑声讨论声,课堂氛围民主和谐,老师以小小的奖品鼓励学生,拉近了师生距离,教与学达成良性互动。

(3)任务分工。课题组实验课老师有一个共识:合作学习课堂效果好不好,要看课前任务分工细不细,任务完成实不实。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了事,分组是为了合作,为了高效,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需要对小组进行合理分工,当然,小组长的协助不可缺少。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老师要指导检查任务落实情况,每个人对小组的成功都有平等的贡献机会,要在合作中体现出自己对于小组独特的贡献,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合作学习追求的境界。防止出现“责任扩散”现象,即小组的任务由少数人来完成,而其他人不闻不问,袖手旁观。

(4)酌情评价。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强调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1)从学生收获来说,我们通过课题调查活动,了解到学生对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合作学习比较陌生,因此课题组老师在不同的年级向学生介绍了合作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实验课让他们践行了合作学习方法。这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人际交往技能、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2)从教师收获来说,课题组老师通过课题活动,提高了理论素养,丰富了教学经验,撰写了各自的教育教学论文,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提高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自觉性。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带动了非课题组老师的参与热情,形成我们政治组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虽然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设计为课题服务的问卷,尤其是研究过程中的问卷,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2、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还缺乏力度。

3、合作学习方式需要老师和学生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怎样运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4、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课案例剖析深度不够,课题研究还不够开放,以后在课题活动中注意邀请课题“外援”,让专家学者,学科外的老师,甚至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来,我们以为这种做法定有裨益。

以上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继续探索和验证。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十一

高中课题研究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实践活动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挑战与收获。以下是我对高中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的总结。

首先,在高中课题研究中,选题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选好了适合自己的课题,学习动力会更加充沛。在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大会中,我选择了一项关于环境污染影响下植物生长的课题,并成功入选。通过选题研究的过程,我了解到了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土壤、灌溉和施肥等措施来改善植物生长环境。通过这个过程,我对自己的选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对环境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高中课题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科学方法是我们进行实验和探究的基础。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到结果。然而,由于我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的不足,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惑。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指导,我学会了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再次,高中课题研究需要明确的工作计划。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在我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我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我先确定了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时间节点,然后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在实施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我遵循了时间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这个过程,我学会了如何制定和执行工作计划,并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

最后,高中课题研究需要团队合作。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与同学们一起工作,可以互相帮助和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合作中,我们可以互补。比如,在采集数据和分析结果时,我遇到了许多问题,但通过与同学们交流和讨论,我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帮助。通过合作和团队协作,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体验到了团队协作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高中课题研究是一种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我从选题、科学方法、工作计划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获益匪浅。课题研究不仅培养了我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加深了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未来,我将更加积极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科学素养。这将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十二

中小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中小学校要改革,就必须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对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起了较大作用,研究成果为学校各学科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中小学校教育既应坚持“常规体系”高效率地运行,又要构建未来教育的框架。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不仅对学校今天的整体教育水平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学校明确未来的教育思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趋势。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说,课题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

教师是办学诸因素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使学校在现代教育中办出特色,才能使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教育实践表明,优秀教师的匮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要重视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行动中探索,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十三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侯凤丽。

所在单位。

西安市莲湖区行知小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创设情境创造性使用课本情境创设情境的策略教学效率。

结题。

报告。

摘要。

学生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认为创设情境很重要不是浪费课堂时间。对于课本中的情境有些喜欢,有些不喜欢。当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在课堂再现时,觉得很有趣。对此课题组教师先研究学生,钻研教材,思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课堂实践、反思、总结。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创造性的使用课本情境:1、变静态情境为动态情境。2、巧用身边的情境。3、巧设问题情境。4、巧用故事链接情境。最终形成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策略: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2、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情境。3、在知识应用中,创设情境。经过课题组全体教师扎实研究,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有所增强,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认为上数学课是快乐的。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个好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但在学校开展的几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哗众取宠,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些情境过分追求生活化,缺乏“数学味”;有些情境过多的依赖信息技术演示,忽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更加有效合理,既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激发起学生探究、思考数学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使教学情境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题界定。

“数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的“情境”。“数学情境”可以是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情境、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学生喜欢参与的游戏情境等。

本课题主要研究课堂中创设情境的作用、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情境、如何创造性的使用课本中的情境、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策略等。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知识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因此,教师要着力建构有利于知识内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

3、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该理论的核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三方面的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

(2)使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分析、归纳、总结大量的案例,明确创设情境的方法。找寻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因素,探究达成有效教学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征的研究。

(2)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作用。

(3)如何创造性使用课本情境。

(4)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1)文献资料法。学习课标,通过网络、杂志搜集有关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3)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和方法。

4、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

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翻阅与情境创设有关的论文和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二阶段:课堂实验阶段。

课题组教师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研究学生,钻研教材,思考创设有效的教学案例,进行课堂实践。课后授课教师先反思,听课教师谈收获和建议。在研讨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了情境创设的意义作用,逐步积累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方法。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阶段。

完成各项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近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教师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有所增强,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认为上数学课是快乐的。在课堂情境创设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作用。

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情境,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学习。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并不断与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相融合的发展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例如:兴趣、心情、性格、意志力、成就感等都会影响学生课堂的听讲效率。

(三)如何创造性使用课本情境。

课题组三位教师面向自己的实验班发放问卷调查表(已上传博客)163份,收回163份,得到了能反映学生心声的第一手资料。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认为创设情境很重要不是浪费课堂时间。对于课本中的情境有些喜欢,有些不喜欢。当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在课堂再现时,觉得很有趣。喜欢老师在课堂中做游戏、用讲故事或提问的形式进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此课题组教师对教材中的部分情境进行了尝试替换效果较好。

1、变静态情境为动态情境。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教材情境为:1.草地上有个喷水龙头,喷水的半径是5米,求喷水的面积是多少?2、在半径为5的圆内,画出内接正方形,圆的面积应比内接正方形大。授课教师将情境设计为:将正方形和圆形卡片贴在黑板上,请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比赛涂色,看谁涂的快,比赛结束,一方失败,学生有争议:两图形面积不相等。教师再带领学生用正方形估测圆的面积。这样设计让学生在涂色活动中感知什么是圆的面积和求圆的面积的必要性。进而用正方形逼近,估测出圆的面积与r2的大致关系,为后继学习圆的面积公式做铺垫。

2、巧用身边的情境。

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赢了》一课,教材情境为: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2001年7月13日晚10时08分。该情境学生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接近整时或整时过几分这样的时刻。而我校学生早上8时15分上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今天早上值日生吴元浩早早来到教室打扫卫生,(课件出示8时03分的钟面)请问:这是什么时刻?该情境就在学生的身边,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3、巧设问题情境。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认识》一课,教材情境为:淘气和笑笑分苹果。2个苹果,平均每人分1个;1个苹果,平均每人分多少个?授课教师将情境设计为:以游戏进行,请学生用手表示每人分到苹果的各数。4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2个呢?1个呢?难住了许多同学。提示学生用数字、符号、图形来表示“一半”,使新知(分数)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在教学中借用游戏用猜想、验证等方法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4、巧用故事链接情境。

故事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整理房间》一课,我校教师在课堂实践时将教学情境设计成这样的故事: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刚搬了新家,老师带大家去参观,笑笑家很乱,大家帮助笑笑整理房间,接着帮妈妈分类摆放蔬菜水果,午饭后笑笑一家去动物园游玩,我们跟随笑笑去看一看,对动物园中的部分动物分类,最后是做游戏环节。整节课学生的思绪都在笑笑身上,同时又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觉得数学课真有意思。

当然教材情境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深入地钻研教材,切实把握教材情境的含义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

(四)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

刚上课,小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思绪拉回课堂。常常会将惦记着课间玩的游戏或其它事情。此时,若教师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例如:北师大版第八册第七单元《字母表示数》。

反思: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猜测钱包里可能有多少钱,激发学生兴趣,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2、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情境。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3、在知识应用中,创设情境。

枯燥的数学题学生很反感,但一定量的数学练习又是教学所必须的。如果在学习新知后,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既巩固了新知,又使学生觉得数学有趣。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对于低段的学生可以将各种练习融入到故事、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教学《人民币兑换》时,可以创设一些与世园会有关的情境,在教完“三角形稳定性”后,创设“帮家人修桌椅的活动”,教完“百分数”知识后,让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等。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者数学问题,也从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教师对课题研究还只是初步了解,教师的科研素质有待于提高。

2、教师们由于教学任务重,质量压力较大,在日常教学中不能给予课题研究充分的时间,不能及时总结反思。

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渠道、多方位加强教师们的理论培训,提升教师们理论水平。

2、本着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让教师们从行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最终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

3、鼓励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再一次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课题研究工作即将结束,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在以后的教学我将继续实践、反思、总结提升自己创设情境的能力,使学生学在课堂,乐在课堂。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3。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介绍高中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约200字)。

高中课题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我参与高中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了这些好处,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选择课题,制定计划和目标(约250字)。

在参与高中课题研究时,我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研究的质量和余下的工作。我通过查阅文献和与老师、同学的讨论来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我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目标,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帮助我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使我能够有序地完成各个环节。

第三段:调研和实验,整理资料与数据(约250字)。

为了深入了解课题,并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我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通过查阅资料、访谈专家和采集实验数据等方法,我获得了大量有关课题的信息。然后,我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了实验,并整理和分析了所获得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四段:撰写论文,展示研究成果(约250字)。

在整理和分析完数据后,我开始撰写研究论文。撰写论文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示研究成果的关键。在写作过程中,我遵循了学术规范和结构,将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通过论文的撰写,我不仅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我还参加了学术报告和答辩,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了我的研究成果。

第五段:收获与感悟(约250字)。

通过参与高中课题研究,我受益匪浅。首先,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耐心的重要性。科研不仅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实践,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其次,我学到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在研究中,我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帮助和分享资源,这使我更好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最重要的是,我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学习能力。

总结:

通过高中课题研究的实践,我不仅获得了学术上的成就,还培养了自己的科研兴趣和能力。这是一次珍贵的经历,我将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我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为科学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十五

在采访过程中,尽管我们参加人员比较多,但都有各自的分工,有的扮演记者,有的摄像,有的记录,有的录音,有的为采访过程做其它服务。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使我们最终形成了这份理论性结题的报告,使我们的报告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理论性。

课题研究的顺利结题,使我们每一位都很高兴,但我更高兴的是:通过实践锻炼,使我更自信,更坚强。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十六

由xx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

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

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著,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习,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减弱,学习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十七

不是我自各的,在网上摘的,希望对你有用。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

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其中以下三种原因:

(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

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二、目的和意义:

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内容: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义是什么?

二.高中生为什么大多数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社会、家长、教师.……)。

四.高中生如何正确科学的选科?

五.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扭转偏科的局面?

四、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随着高考模式在全国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但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偏科现象,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现象的成因,时间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中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导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我们高二(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为单位,进行全员问卷调查;。

二是对典型的偏科生进行个案调研;。

三是采访有关专家和教师。

(1)问卷调研。

为了使问卷调查科学全面具有操作性,我们谈论设计出问卷调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们以6人一表发放操作,调查前进行了细致系统的指导,同学们的配合很协调。调查是真实可信的。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从表中我们发现喜欢科目人数最多的是微机占78.72%,然后是音乐70.71%,再次就是语文,英语,数学分别为27.66%、30.80%、25.61%,其中语文的厌恶率最低为13.83%,次之为微机14.89%,厌恶率在20%以上的有:数学21%,化学25%,美术22%,体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调查中我们发现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先说喜欢的原因,在众多调查对象中,有的认为“从小就喜欢文科,基础一直也很好,没有掉队,所以喜欢文科。”而有的“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却是认为“由于班主任,家长或其它课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同时形成偏科的原因还和社会时代的发展有关系。譬如,有的同学认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进而了解现实生活。”由于媒体的影响或是看书籍等影响,比如因爱着历史性的电视剧而喜欢学历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认识有关,如有的说:“因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进去。”学起来心情舒畅,有种美的享受,可以增强兴趣、自信心。

接下来再说形成厌恶的原因。有的同学认为“天赋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很差”、“讨厌背诵和记忆而不愿学文科”。有的则是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由于一项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对周围的环境也是有影响的,如“因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同学,朋友影响。”觉得所学科目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所以不想学。还有人说“自身性格,爱好有关,”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对高考和人才成长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同学已有所认识,如他们说:“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综合后,每科都要考,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学习不单是为了考试,认真思考从中可以体会到无穷乐趣。要尽力学习较差的科目,学习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是我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必要途径。“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或特长,要再接再厉,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管哪一科对自己都有益处,我已认识到偏科的严重性,努力改正,争取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们将来的事业的发展。就算自己学不好,也要为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努力去拼搏、奋斗。为自己的前途,父母,国家而学习,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对偏科时间的统计,发现61.7%的同学在初中阶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学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操作性强和娱乐性的科目比较感兴趣,此外对三门主科也具有较大兴趣,对美、体、政厌恶率也较高。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活动,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和认识:

(1)中学生的偏科现象,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似乎个别人的偏科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我们估计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现象。

(2)从问卷调查访问的过程中,不少同学认为为了高考,主观上希望纠正自己的偏科现象,可见高考“指挥棒”对偏科是有导向作用的。

(3)从调查了解中,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恐怕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比如说他们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社会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响。

(4)从成功人士的调查来看,偏科还是应纠正的,坚持全面发展,会使人终生受益,可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坚强的意志,尤其要加强对初中时期预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们能对偏科现象予以正确的,适时的引导培训,开办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文学班。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学也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五、结果:

实践证明,高中生偏科的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现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才能,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反之偏科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其他学科。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由于各学科都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学习上出现“瘸腿”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升入高一年级的学习带来困难。同时,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记忆力较差或记忆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六、对策:

1.解决思想问题:心理学家指出,厌学往往只是孩子心理问题的表面现象,其背后隐藏的原因不尽相同,而家长们却往往只看成绩单,缺乏对孩子真正的关注。

2.激发学习兴趣:偏科往往是学习没有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纠正偏科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1)用目标激发兴趣;(2)用兴奋形成兴趣;(3)用优势引导兴趣;(4)用意志强化兴趣;(5)用成功来激发兴趣。

3.解决心理的问题:偏科是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我们称之为偏科。这些现象有些可以纳入学习心理范畴,有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问题,或者说,在某学科的学习上,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不健康的。

4.从零做起:学习偏科现象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每当学生们的学科出现“瘸腿”时,不仅学生自己着急,家长和老师更是甚为头疼。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存有焦虑的心情,要敢于从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谓“有效偏科”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越是感觉困难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头”。这与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七、感悟:

时间过得真快,两年已过,我收获很多,开心多,伤心过。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上,我更是领会颇多,一个小组(团队),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会成为好的团队,一个再强的也强不过一群人要认真的观察生活。只有平时多努力,学习方法正确,我的学习也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巨大收获。

—李进。

转眼间,和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已经相识两年了。对于这门课刚开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对于这门课的喜欢也随着时间增加了。

在研究活动中我最开心的就是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尤其是讨论到最令人难忘的。当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会因为种种原因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不免闹矛盾。也有一些组员不合作,这也是令人烦恼的。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合作、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增强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我的思路,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语,而是开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给我们以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吕纯慧。

两年的研究性学习课已接近尾声了。我们既失败过,也成功过;既付出过也努力过.再过去的两年里,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各项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成长了许多,更让我领悟了很多,一个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付出,去做,只有这样,研究才更有意义.在学习上,我们要多问为什么,如:“我们为什么研究它”,把它换成“我们为什么学不好”,这样对于学习,做人都有极大的帮助.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好处多,在这不展开了,因为好处太多,经历了这些过程,我很后悔,如果当初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那该多好,时间如风,转瞬即逝,我不想停留,因为我不能回头,我要尽我自己的全力,为研究性学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个结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我要掌握真确的学习方法,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王昌勇。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对我们来说有一点点的挑战性。虽然课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讨论的焦点和热点,但在研究,调查,讨论,制作等方面也让我们吃尽了苦头。在制作调查问卷时,要提什么问题也让我们想了好久时间,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但我们却不知该采取哪一种,在散发调查问卷时,许多同学都抱着懒散,无所谓的态度,让我们拜托半天才肯填写。我想,或许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很敏感,很有压力吧!

在这学期结束后,我接触研究性学习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随着时间的飞逝,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与了解也有了更深的印象。明白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充满知识,充满探索,蕴涵着无尽宝藏的学科。

—牧园园。

研究性学习,教会了我很多。如:团结认真,仔细的态度等。转眼间,两年已过,我的高中三年生活已过了一半,往事如云,我不想去追忆,我只想为我的研究性学习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投身到学习当中,研究性学习,一个很奇妙的课,不久的将来,它会更好的帮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自己的梦想。

—葛亮。

时间过的可真快,转眼间,我们小组的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的成员都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课题。为此,大家都很高兴。同时,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也看到了我们小组成员合作精神,明白了很多道理:合作是我们得以完成浩大工程的前提,是团体取得成功的基础,是个人更快更好的发展途径。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合作,是产生伟大力量的源泉。合作,让我们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我们合作所取得的成功,是团体的成功,是团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合作精神。人类需要合作,社会需要合作。那么,让我们人类中的每一分子都积极参与合作中去吧。因为,合作是伟大力量之源。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十八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

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其中以下三种原因:

(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

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义是什么?

二.高中生为什么大多数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社会、家长、教师.……)。

四.高中生如何正确科学的选科?

五.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扭转偏科的局面?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随着高考模式在全国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但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偏科现象,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现象的成因,时间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中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导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我们高二(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为单位,进行全员问卷调查;。

二是对典型的偏科生进行个案调研;。

三是采访有关专家和教师。

(1)问卷调研。

为了使问卷调查科学全面具有操作性,我们谈论设计出问卷调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们以6人一表发放操作,调查前进行了细致系统的指导,同学们的配合很协调。调查是真实可信的。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从表中我们发现喜欢科目人数最多的是微机占78.72%,然后是音乐70.71%,再次就是语文,英语,数学分别为27.66%、30.80%、25.61%,其中语文的厌恶率最低为__.83%,次之为微机14.89%,厌恶率在20%以上的有:数学21%,化学25%,美术22%,体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调查中我们发现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先说喜欢的原因,在众多调查对象中,有的认为“从小就喜欢文科,基础一直也很好,没有掉队,所以喜欢文科。”而有的“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却是认为“由于班主任,家长或其它课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同时形成偏科的原因还和社会时代的发展有关系。譬如,有的同学认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进而了解现实生活。”由于媒体的影响或是看书籍等影响,比如因爱着历史性的电视剧而喜欢学历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认识有关,如有的说:“因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进去。”学起来心情舒畅,有种美的享受,可以增强兴趣、自信心。

接下来再说形成厌恶的原因。有的同学认为“天赋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很差”、“讨厌背诵和记忆而不愿学文科”。有的则是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由于一项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对周围的环境也是有影响的,如“因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同学,朋友影响。”觉得所学科目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所以不想学。还有人说“自身性格,爱好有关,”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对高考和人才成长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同学已有所认识,如他们说:“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综合后,每科都要考,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学习不单是为了考试,认真思考从中可以体会到无穷乐趣。要尽力学习较差的科目,学习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是我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必要途径。“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或特长,要再接再厉,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管哪一科对自己都有益处,我已认识到偏科的严重性,努力改正,争取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们将来的事业的发展。就算自己学不好,也要为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努力去拼搏、奋斗。为自己的前途,父母,国家而学习,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对偏科时间的统计,发现61.7%的同学在初中阶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学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操作性强和娱乐性的科目比较感兴趣,此外对三门主科也具有较大兴趣,对美、体、政厌恶率也较高。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活动,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和认识:

(1)中学生的偏科现象,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似乎个别人的偏科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我们估计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现象。

(2)从问卷调查访问的过程中,不少同学认为为了高考,主观上希望纠正自己的偏科现象,可见高考“指挥棒”对偏科是有导向作用的。

(3)从调查了解中,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恐怕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比如说他们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社会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响。

(4)从成功人士的调查来看,偏科还是应纠正的,坚持全面发展,会使人终生受益,可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坚强的意志,尤其要加强对初中时期预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们能对偏科现象予以正确的,适时的引导培训,开办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文学班。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学也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实践证明,高中生偏科的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现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才能,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反之偏科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其他学科。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由于各学科都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学习上出现“瘸腿”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升入高一年级的学习带来困难。同时,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记忆力较差或记忆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1.解决思想问题:心理学家指出,厌学往往只是孩子心理问题的表面现象,其背后隐藏的原因不尽相同,而家长们却往往只看成绩单,缺乏对孩子真正的关注。

2.激发学习兴趣:偏科往往是学习没有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纠正偏科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1)用目标激发兴趣;(2)用兴奋形成兴趣;(3)用优势引导兴趣;(4)用意志强化兴趣;(5)用成功来激发兴趣。

3.解决心理的问题:偏科是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我们称之为偏科。这些现象有些可以纳入学习心理范畴,有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问题,或者说,在某学科的学习上,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不健康的。

4.从零做起:学习偏科现象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每当学生们的学科出现“瘸腿”时,不仅学生自己着急,家长和老师更是甚为头疼。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存有焦虑的心情,要敢于从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谓“有效偏科”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越是感觉困难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头”。这与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时间过得真快,两年已过,我收获很多,开心多,伤心过。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上,我更是领会颇多,一个小组(团队),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会成为好的团队,一个再强的也强不过一群人要认真的观察生活。只有平时多努力,学习方法正确,我的学习也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巨大收获。

—李进。

转眼间,和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已经相识两年了。对于这门课刚开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对于这门课的喜欢也随着时间增加了。

在研究活动中我最开心的就是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尤其是讨论到最令人难忘的。当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会因为种.种原因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不免闹矛盾。也有一些组员不合作,这也是令人烦恼的。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合作、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增强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我的思路,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语,而是开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给我们以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吕纯慧。

两年的研究性学习课已接近尾声了。我们既失败过,也成功过;既付出过也努力过.再过去的两年里,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各项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成长了许多,更让我领悟了很多,一个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付出,去做,只有这样,研究才更有意义.在学习上,我们要多问为什么,如:“我们为什么研究它”,把它换成“我们为什么学不好”,这样对于学习,做人都有极大的帮助.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好处多,在这不展开了,因为好处太多,经历了这些过程,我很后悔,如果当初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那该多好,时间如风,转瞬即逝,我不想停留,因为我不能回头,我要尽我自己的全力,为研究性学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个结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我要掌握真确的学习方法,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王昌勇。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对我们来说有一点点的挑战性。虽然课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讨论的焦点和热点,但在研究,调查,讨论,制作等方面也让我们吃尽了苦头。在制作调查问卷时,要提什么问题也让我们想了好久时间,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但我们却不知该采取哪一种,在散发调查问卷时,许多同学都抱着懒散,无所谓的态度,让我们拜托半天才肯填写。我想,或许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很敏感,很有压力吧!

在这学期结束后,我接触研究性学习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随着时间的飞逝,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与了解也有了更深的印象。明白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充满知识,充满探索,蕴涵着无尽宝藏的学科。

—牧园园。

研究性学习,教会了我很多。如:团结认真,仔细的态度等。转眼间,两年已过,我的高中三年生活已过了一半,往事如云,我不想去追忆,我只想为我的研究性学习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投身到学习当中,研究性学习,一个很奇妙的课,不久的将来,它会更好的帮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自己的梦想。

—葛亮。

时间过的可真快,转眼间,我们小组的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的成员都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课题。为此,大家都很高兴。同时,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也看到了我们小组成员合作精神,明白了很多道理:合作是我们得以完成浩大工程的前提,是团体取得成功的基础,是个人更快更好的发展途径。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合作,是产生伟大力量的源泉。合作,让我们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我们合作所取得的成功,是团体的成功,是团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合作精神。人类需要合作,社会需要合作。那么,让我们人类中的每一分子都积极参与合作中去吧。因为,合作是伟大力量之源。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十九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和国内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当代教育不再是封闭在校园内,而是与整个社会各个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国都把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国家未来战略的高度,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合作和交往意识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说在合作双赢的今天,合作和交往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迄今为止,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具体实践中各国有一定的差异。

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后,各学科制定了相应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成为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历史学科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习历史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的是课程评价,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可以说,合作与交往成为历史学科最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今年是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第三年,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教育的民主性、“四个学会”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终身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等新理念都已深入人心,但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的问题仍然存在着“流于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滞后,学习指导经验不足,对理论吃不透,导致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做法。比如,有平等合作交往教学的意识,但在实施中往往过于随意,缺乏持久性和系统性,没有给自己确定新的合适位置,所以大多数教学设计是预设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仍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个性差异和全员参与这些真正问题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导致参与的水平和深度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多数学生进行合作和交往的技能和技巧缺乏,课堂合作和交往的实效性更难说了,再加上课时安排和空间限制,大多数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切;学生间的交往严重缺乏,在教学交往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并且这种交往也只是单向的静态的沟通,“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交往从本质上说大多仍然是形式的、造作的、老师垄断的、独裁的交往”。由此导致教学目标仍以知识与技能为主,教学评价强调学习的评比和排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关注少数精英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并最终影响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些显然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

“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钟启泉语),实施教学合作和交往要讲究实效性,越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对教师的指导水平要求越高,抑或说,高水平的学习指导,才能够带来高质量的学习。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评价者,如果只凭激情和爱心,而不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做一些调整和研究,恐怕很难收到预期的实际效果。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最明显的角色就是教学的促进者,除了把人类文明的知识成果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良好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让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

我们期望通过《普高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调控策略及其评价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立足本市实际,准确理解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理念,正确掌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策略,适时调控,并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构建全新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师的实际行为,进而推广变为全体教师长期的自觉的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近几年普高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合作和交往出现的一些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等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调控教学合作和交往的策略的方式和方法及其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为普高历史学科进行教学合作和交往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关于合作的概念定义,我国学者有以下几种表述:

“合作”:综合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刘宏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合作”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三位教育学者均认为合作学习具有异质分组、积极互助、分工合作、奖励体系、资源共享的特征,主要对象是学生。合作学习并非仅仅是让学生们围坐在课桌帝,边做作业边说话,真正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们在身体上接近别的学生,而且还要求他们共同进行讨论,彼此帮助,相互依赖,小组成员有均等的成功机会。

“交往”:典型的表述当属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交往与沟通活动,是“对话”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一一主)通过教学内容(客体)中介的“双向理解”的交往关系。在这种交往模式中,“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主体和客体的两极摆动,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的交往过程,它生成的是多重主体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教师间的主体际关系、学生间的主体际关系等。这种多重主体关系实质上体现了师生的交互主体性关系,即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交往就是这种交互主体性的现实表现。反过来,借助于这种交互主体性,教学才能成为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交往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范畴包含了学生间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及教师间的关系,本课题主要方向就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进行研究。

“调控策略及其评价”: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合作与交往中,教师承担好促进者的角色,不但要做好充分准备,设计、组织、参与,并对课堂教学出现的不确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有着高度反应并适时做好调整和控制,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调控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

(1)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论(socialinteractiontheory)。

社会互动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社会学的互动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的个人组成,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个人不是一组确定的态度,而是有活力的并不断变化着的行动者,一直处在生长中但不会彻底完成。社会环境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它一直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但这本质上也是互动的过程,因为环境正是互动的产物。人有内心活动,同时又是一个自我,自我并非一心理实体,而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互动过程首先是一个符号过程,符号被行动者赋予了意义。这种我们与他人共享的意义,关于社会世界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的感知和反应,均产生于互动过程。”这些观点告诉我们,合作与交往伴随着人的成长,合作与交往与我们息息相关,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既促进学生发展,又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在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即知识与理解是由认识主体构建的。这种知识的建构活动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作为个人的认识活动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形成的。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脑袋决不是一个空着的、准备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一块白板,而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已经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所以,教师不能无视这种预结构和先经验,而必须看到这种预结构。学习活动中的知识是不能通过教师“导向”学生的,知识来自于学习者个体内部通过新旧经验的作用而建构,但这种内部建构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学习群体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协调完成的。面对某一知识,某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又因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拥有不同思维水平,所以要进行经验的分享,达成理解的丰富性和合理化。因此,要重视课堂上建立学习共同体,鼓励大家进行合作、协商。社会建构主义召唤我们在课堂上要进行全方位地有效互动,要重视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结构。

(3)多尔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高中中学生课题研究范文范本篇二十

1、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按考证两个概念都不正确。应试教育应该说是传统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应是素养教育,都应归于教育这个概念的外延内。“素质教育”由于长期应用就约定俗成了。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正所谓“见多识广,经多见广”。

3、关于什么是课程?既然课程是有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材和其他材料组成的,有教师和学生及教学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那么除了教师的备课,讲义,教学案外,学生的所作所为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作业,就是学生做的,也就是了!

4、有关“教学目标”的设计,课改十年来,我第二次听阚主任如此透彻的解读,就是一个“实”字,实际、实用!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隐性的目标就是隐性的,是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

5、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仍处于“形态”阶段,我们应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临帖、磨帖、入帖”,然后根据我们的探索“破帖”,成为我们“个人”的、“个性”的成功模式。

6、扬长教育与补短教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我们也进行过一系列探索,如“促弱推边”包保制、分层评价等,但我们还没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没有做好的原因是这项工作实在是太麻烦,没有形成确保制度落实的机制。

7、讲考试与多元评价的关系时,阚主任讲“升学率的高低就代表推进素质教育的高低”,这对我们讲,就是思想认识再解放。推进素质教育,从来没有人讲就是不要质量!分数是衡量差异的标志,该精确的要精确,该模糊的必须模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