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落实人才绿卡的请示范文如何写 申请人才绿卡怎么填写(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18:04:38 页码:11
落实人才绿卡的请示范文如何写 申请人才绿卡怎么填写(2篇)
2023-01-15 18:04:38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推荐落实人才绿卡的请示范文如何写一

一。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增强校企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特制定本办法。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原则

(一)面向市场、适应需要原则

广大教职工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经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确定合作方向。选择“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对象,首先要研究合作对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景,研究对方在行业内的实力和基础,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到该企业就业;其次要研究对方的设备条件、技术和管理水平,学生能否学到知识与技能,能否学以致用;第三要研究对方对合作教育的进取性。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构成一种法定的协作关系。

(二)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原则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原则,有利于学校利用企业优质实践性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有利于企业利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贴合要求的人才。所以,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研究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充分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的要求,根据订单的约定,保证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保证学生自愿参与定向培养工作。

(三)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首先,课程设置应研究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要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要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要在课程方案中1

清晰体现。第二,课程设置应满足工作需要,即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本事来设置课程,确定课程的性质和资料。第三,要研究学生可持续发展与即时就业的需要,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学生的选择性来设置课程。

(四)教学规范性原则“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必须遵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保证教学完整性、系统性和灵活性。教学计划内集中实习、课程设计环节可与企业上岗培训相结合,由用人单位给出实习成绩。毕业环节可结合用人单位实际,由指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参加答辩。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程序

针对行业企业需求,校企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根据企业生产特点灵活调整课程设置,企业选派技术专家讲授部分专业课程,可根据需要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学生在学校、企业两个地点进行学习,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训,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为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对其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一)前期调研,选择合作企业

要圆满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首先就要选择良企为合作伙伴,选择那些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科研本事强、发展后劲大和有合作愿望的企业,异常是刚刚筹建的大型成长性企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空间较大。

(二)与企业签定订单协议

在对企业进行综合评定并确立合作意向后,经过充分协商,学校、企业、学生按照审批程序正式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协议书的资料要涉及合作目标、合作原则、培养对象、培养时间、三方的权利义务、其他事项等,从法律上保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2

校企合作协议要注重保护学生切身利益,订单班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当缴纳意外伤害保险。

(三)公开选拔订单班学生

校企精心组织和优化订单班的生源。学校和企业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宣传,向学生全面如实介绍企业的情景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过程、工作岗位和基本待遇等,理解学生咨询。企业派出人员对报名学生进行笔试、面视,经过综合考核合格,组成订单班。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期限不低于9个月。订单班组织完成后,要将组织情景和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报校企合作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备案。

(四)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协议签定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资料、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等。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学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教学。

(五)课程与教材开发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应进取开发适应订单班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是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特点等确定的,体现了不一样订单的要求和不一样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课程与教材开发是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发过程应有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具体控制要求包括:深入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群的要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培养对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综合本事等;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案应与用人单位共同拟订;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案应具有前瞻性,尽量避免只注重眼前的实用主义,防止课程基础过于狭窄而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顶岗实习)

实践教学(包括顶岗实习)是“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控制要点主要有: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实践环节的指导与组织;用人单位应供给贴合培养目标的工作实践岗位;实践教学环节时间不少于一学期。

(七)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的高度信任的基础上的,这种信任必须缘于其实施过程中严格的过程管理。年终由学校交流合作处牵头,组织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订单式”人才培养考核小组,对“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考核。过程控制和评估的基本要求有:双方安排专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班级进行管理;用人单位切实履行培养协议;面向学生开展征求意见提议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学校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顶岗时间、岗位轮换等情景进行跟踪,建立顶岗学生的实训档案;技能水平、顶岗实习中的表现等应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重点。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系部主要负责人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第一职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是本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直接职责人,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是校企合作的中坚力量。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是专业与企业的直接联系洽谈人,负责校企合作协议的起草,校企合作项目的立项申报及实施,校企合作成果总结,校企合作资料的建档;系部负责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项目的初审上报,各专业校企合作的检查指导评价;校企合作处等部门对系部上报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审查,分管校企合作的学校领导、学校院长签批后生效。

推荐落实人才绿卡的请示范文如何写二

各位领导:

区农业局总编制119个,其中行政编制7名(不含粮食局),工勤编制1名,下设区畜牧兽医局、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等3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和农业执法大队股级事业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实有人员36人。全区共8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总编制数74个,现实有人员67人。农业系统在岗职工中,副高级以上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41人,初级以下职称7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14人,专科72人,专科以下16人。

一、学习贯彻落实情况

区农业局党委对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批示精神高度重视,认真传达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并召开局党委会议,专题进行学习讨论,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学习贯彻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为使区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总书记批示的重要意义,在农业行业积极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区农业局还开设专栏进行宣传学习,推进人才兴农战略深入实施,使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20__年人才工作进展情况

区农业局高度重视对农业干部职工的教育培养,以建设创新型、实干型、知识型、专业型社会人才为目标,加快整合培训资源,构建了干部和人才培训的“高速路”,使干部和人才培训工作走上了“快车道”。一是带领干部走出去。区农业局充分利用省内外教育资源,主动与农大等学校联合举办农技人员研修班,让广大农业干部走进名校。培训内容贯穿“四个全面”这一主线,分别开设水稻生态种植、柑橘病虫害管理等专业课程,同时还开设了涉及领导干部身心健康、国际政治等课程。二是广邀专家请进来。针对我区井冈蜜柚、有机蔬菜、标准化畜禽养殖等发展状况,把专家、名师“请进来”,聘请了井冈山大学的电子商务系教授陈勇强、园艺系教授李东影等教授举办农业技术大讲堂,开展多专业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着力提升干部实务技能和农技队伍的正能量。叁是利用网络创氛围。办好农业技术网络学堂,利用农业工作qq群、微信、干部学习网络学院等,把网络正能量“引进来”,为农业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四是强化农村人才培养。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我局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00余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手册3000余份。安排青年农场主10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30人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三、本人履行抓人才工作职责情况

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人才并重,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鼓励本区大学生返乡创业。制定完善并实行好各种优惠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技术指导,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种养大户528家,创建家庭农场120家,组建合作社219家;培育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600余人。

四、人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基层农业人才队伍结构失调。畜牧、农机、蔬菜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少,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农民生产所需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二是农业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短缺。农校学生毕业后多数不愿从事农业科技,后继乏人,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叁是农业科技工作激励机制急需完善。农技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缺乏经费支撑,农技推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农技服务工作条件差,工作量大面广,工作辛苦,待遇低,优秀人才留不住。

五、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继续做好农技推广和普及等相关工作。二是着力提升农业工作水平。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力夯实农业工作基础,加强部门沟通协调,规范农业人才管理。叁是继续抓好队伍建设。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继续加强农业人才的队伍建设并在系统内分层次多渠道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六、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是加快培养补充急需人才提升农业科技队伍总体素质。建议组织在职农技人员参加农业专业学历或者非学历培训教育,财政给予补贴,限期提升知识水平。二是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献身农业生产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激励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才终身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叁是充分发挥现有农业科技人才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调动非公农技人才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