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初中语文范文(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2:33:01 页码:14
2023年初中语文范文(优质17篇)
2023-11-11 02:33:01    小编:ZTFB

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权威的研究和观点,增加总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总结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并改进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接下来是一些写作总结的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篇一

情境作文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情境、情景,初中学生成长在青春的花季和雨季,这个微妙年龄段的学生通常情感丰富、易于激动,善于表达和表现自我感受。教师要深刻理解并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并能够巧妙地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打开情感闸门,让他们的心绪受到正面的影响和触动,从而将他们的那些感受、心情抒发出来,这样才能达到学生情感的真实表达。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情境和细节,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感人事迹,将其灵活引用、深度加工,设计成情境,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身在其中主动感受、轻松发挥、自由创作,达到情境作文教学的目的。例如几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惊动了中国人民的心,各种悲痛、各种哀悼纷至沓来,众多的感人事迹在灾难现场真实地演绎,使广大人民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很多人目睹了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后纷纷落泪,仿佛置身于灾难现场,触景生情。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一事件作为学生情境作文教学的素材,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广泛搜集反映震后救灾感人事迹的材料、文件以及视频,用幻灯片的形式在作文课上向学生呈现出来,为学生播放一些催人泪下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情境,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收获一些感动,得到一些感受,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灵触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感动之余写下自己的心灵感受,要求学生自行拟定题目,以“爱心温暖”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字数随意。这样学生就能够凭借感动尽情地表达心声,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创作出佳作。

情境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学生拟定良好的情境,能够使学生身在情境中有所感触、有所感受。除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还可以试着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走入情境,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获得最直接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主动表达自我心声,达到情境作文教学的效果。为了能够带领学生进入一个真实的情境,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色、社会景观,作为情境场地,发挥作文教学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使学生接受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市区学校的教师可以试着带领学生参观一些风景名胜、历史古迹、博物馆。东北地区的学生可以参观抗战历史遗迹,如:长春的伪满皇宫——东北沦陷馆、沈阳地区的锦绣中华皇宫等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这些历史遗迹,充当导游,为学生讲述一些知名的历史事件,学生通过观赏景观、观摩历史陈列、聆听教师的讲解以及风景古迹中的一些真实场面自然会进入一种情境、一种状态,心灵会受到触动,感动的情绪油然而生,就会借着这份触动、这份感动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的心灵与情感接受洗礼、教化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抒发情感,将这些感受、情感与经历落实到纸上就是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体现出学生作文的用功之处。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式反映。生活中布满了情境,看似简单、平淡的生活其实蕴含着细节情境,这些情境都可能蕴含着感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情境,记录并描写这些生活情境,或者针对某些生活情境发表感想,培养学生的作文创作热情。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生活日记,学生可以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例如:早上上学前,母亲的一声叮嘱、一句祝福;放学回家后母亲厨房内外的忙碌;考试成绩公布后,父母的循循善诱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供学生捕捉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机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类似生活琐事的作文题目,例如:校门口父亲的叮咛、饭桌上母亲的唠叨、班级里同桌与“我”的争吵等等,教师要求学生细致地描写出各种生活情境,借助情境展开人物的形象刻画、心理描写、情感塑造,借助情境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发表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评论等等。这一过程就是情境作文创作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创作热情。

初中语文篇二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全文的重点—“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这对于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审美情趣的好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如“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许多人习惯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潮来前‘。睁”的特点。和‘。潮来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当然不错。但我认为,仅这样理解还不够,还没有真正理解作者写这句话的匠心所在—那就是‘。越往东越宽”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为表现人潮的奇特、壮观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1.学生课下搜集了不少潮汐的资料。对大潮有所了解。

2.课文描述的“潮来时”的景象。学生很难见到。理解体会起来有一定难度。可通过反复朗读及观看钱塘江潮的录像。使学生置身其中。切身感受。

3.学生朗读描写潮来时的语句时。可能气势不够。老师应注意适时指导,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人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应重读“白色战马”、“飞奔而来”等词语。以突出大潮的势不可挡。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

2.能力目标:积累运用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如“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笼罩”、“屹立”等词语。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与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人好河山的热爱、赞美。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包括观潮录像、课文内容)。

学生:课前查阅搜集有关大潮知识的资料,朗读课文。

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设计意图:从读书的形式到读书的内容都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读书、去感悟。

学生可能会说自己读愉的知识。如:“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海宁市盐关镇是最好的观潮的地方;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叙述的……学生也可能会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时,老师可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通过下面的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习需要。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与信心。鼓励学生以学定教。

二、仔细品读,深入理解(一)学习“潮米时”一部分(播放录像)老师范读这一部分课文,学生切身体会潮来时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

初中语文篇三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自尊地生存,为自己的证明……”

当这首歌回荡在耳畔,它如船桨一样在我的心海中激起阵阵涟漪。通过空蒙的海面,我看到张瑞敏的顽强,看到牛根生的执著,看到马云的从容与镇定。

走在路上,曾经我不解“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不解“水到穷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不解“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时的我,过多地贪恋身边的“风景”,在不知不觉中滑向抛物线的减区间,直到坠地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已偏离轨迹许久。

托起疲惫的身躯我又一次走在路上,这一次与成熟携手,与坚定同行。

走在路上,真的需要坚定。

泰戈尔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我不需去下地狱,却要爱烈火中百炼成金,去获得创造天堂的力量,流泪流汗,去完成一次壮阔的远航!而这一切,需要有坚定的信念作翅膀,坚定的勇气做后盾。

走在路上,我一路感受坚定。

是谁在高唱“人到万难需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那是张大千。他告诉我:遇到困难要有坚定的意志,有胆量去同困难作斗争,遇到左右为难的事情,要静下心来认真权衡利弊,以坚定的信念做最明智的选择。

是谁在唱“为人树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那是谭嗣同,他告诉我:为人处事要有原则,以坚定的目标走自己的路,立志做自己的主人,不做奴才。

是谁在唱“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青松翠竹白梅兰”?他告诉我:做人要像松竹那样坚定有节,根深深扎入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摇星月,叶拍苍天,直到凌云高处,仍然虚心。

走在路上,坚定的信念在左,坚定的意志在右,坚定如种子,我走在路上手握坚定,时时播种,时时开花!

坚定,永恒的主题!

走在路上,坚定为我开路!

初中语文篇四

写作是需要进行方法的指导的,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很容易出现命题理解不清,理解错误,或者是不加思考的进行写作,写到一半突然思路中断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非常不利的。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发现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在写作开始之前,先培养学生对题目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分析题目,审清题目后不要让学生急着动笔,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思路的描述,文章大体结构的规划等,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能够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在写作的过程中才会避免出现思路中断的现象,提前对写作进行规划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技巧之一。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话说,不知道写什么,这也是写作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写作就是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加工描述,积累创造的一个过程,学生之所以没话说是因为没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生活阅历不足造成的。对于一些事物和人物都没有留心观察,当然在写作中对具体细节进行描述的时候会感觉到力不从心,作文是对生活的一种描述,同样写作的素材也来源于生活呢。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增加生活实践,为作文教学积累丰富的实践素材,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学的课堂,走进生活的课堂中,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比如:写作中经常会遇到描述季节,景色的情节,学生由于平时的观察不是很到位,生活经验匮乏,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对景色和季节的描述就不是很到位。在春季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色,在柳树刚发芽的季节,让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景进行观察,然后通过观察问学生有什么感触。学生通过实际的感受吗,自然也能够写出“清风拂面,垂柳的一条条柳枝随着春风像一条条温柔的手臂轻轻的向我们招手,表示对我们的欢迎”,“田野里生机盎然,小草悄悄的探出头打探着外面这个温暖多彩的世界”这样如诗如画的语句。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对于语言表达的帮助是非常大的,通过视觉上的观察,也能够在学生的内心中形成美好的画面,在写作的过程中用文字的形式将画面呈现出来,为文章增添亮点,所以说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是需要大量的素材积累的,从课本上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种简单单一的形式根本不能够满足作文题材变化多端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高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从更广的范围内进行素材的积累。比如:在作文课上除了练习学生的写作之外,还可以找一些好的作文素材进行阅读,让学生以听的形式进行积累,可以将素材进行分类,人物描写类的,景色描写类,事件描述类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素材的强化,学生能够从听素材这样的形式上得到写作技巧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的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运用。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日记虽然短但是可以准确的进行心情的描述或是记录下当天看到的人或事,或是感觉没得景色,在生活中通过一天一天的积累,让学生可以积累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写作中更好的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正确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走进生活增加生活实践,开启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发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初中语文篇五

人类和大多数动物一样,脑袋上长着眼睛、耳朵和嘴巴。但是,人类有深邃的思想,可以使用纯熟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动物不行。所以,人类站在地球生物界的最顶端。

自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小学开始正规的学习,语言的学习使用,也就是语文,一直浸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她就像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气。可是,大多数人对语文的了解及重视程度,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瞒你说,三岁时我就能把《弟子规》、《千字文》一句句接下来,可是不认字。到了一年级,跟同学们一比,我成了睁眼瞎,好羡慕他们!四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从笔画开始学,到每天写一篇博文,沧海变桑田!其中的苦辣酸甜是一言难尽啊!

记得曾经学过一篇课文《珍珠鸟》,作者对其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十分传神,只觉得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文字间充分表现出了珍珠鸟的灵动;殊不知作者对动词的熟练运用,全得益于平时的积累和练习。

比如数学上有个倍数问题很绕嘴:甲是乙的两倍和甲比乙多两倍,两者之间的差别看出来了吗?反正一个不小心,你就万劫不复!其实这不是数学有多难,而是语文你没学好!

还有,俺那个老古董的爹,特别反感现在大部分年轻人说起话来,动不动就然后,然后的!斥责这些看起来时髦的人没文化,词汇贫乏,连话都说不好,像大白鹅似的额,额地发一个音。这不还是语文没学好嘛!

为此,已经被然后污染的我和老姐经常被老爸嫌弃!以后说话得格外小心喽。哎,先别急着笑话我,这方面你们不比我好到哪里去,嘿嘿。

闲说语文。哼哼,语文一点儿都不能闲说!

初中语文篇六

世界上最宽阔的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题记。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宽恕他人,饶恕自己,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天,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太阳暖暖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大地上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我们学校五年级开展了春游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向着青龙湖出发。我们行走的是一条偏僻的小道,同学们一路上有说有笑,有的哼着今年最流行的小曲:“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笑脸温暖我的心窝……”鸟儿们叽叽喳喳,花儿们在春风的吹拂下不停地向我们招手示意,旁边传来运河里的水的翻滚声,田野里的油菜花金灿灿的,麦苗绿油油的,柳树在旁边不停的梳理着秀发,一切是那样美丽,那样安详,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哇塞”旁边传来同学们的赞叹声,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打破了这片宁静。小明和小花在欣赏风景的过程中追逐打闹,忽然因为一件小事打了起来,小花被小明按在了地上,由于老师上去劝架,两人害怕老师责骂,在停手的过程中,小花栽倒在地上,脸流了好多血,牙也摔掉了,引起了许多人的观看,老师急忙打120,随着救护车的到来,小花被送进了医院,好多同学都被吓哭了,最后听说没什么大碍,只是脸刺破了,事情过后,我们以为小花的妈妈会去让他家赔钱,可却超乎了我的想象,小花的妈妈十分善解人意,反而去给小明家道歉,说是自己管教不严,不应该去骂小明,说全部的医药费都由自己出,小明的妈妈也道歉了,时间久了,两人成了好朋友,小明和小花也互相道了歉,两家并没有发生争执,吵架。

这次的春游并没有符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教人一个道理:人的胸怀是比天空更宽阔的,假如人人都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担待,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初中语文篇七

每当那个熟悉的背影逐渐模糊直到消失在校门口,我的心都变得空落落的……尽管我对那个背影熟悉得不得了。从小,妈妈就很照顾我的起居饮食和心理上的变化,就连我上了市里的一间重点初中,由于学校离家有点远,妈妈每次都会骑着那一辆破烂得好像随时都会罢工的自行车和携带一些有用或无用的东西来看我。

虽然我每次回家,妈妈都会我的耳边唠叨,我也偶尔会嫌她烦人。但我不得不承认,妈妈在我心目中的分量还是很足的。家里一直都是妈妈在操持,即使她很累,也仍不忘了为我做好吃的。

随着开学的时间到了,告别了自由的寒假生活,她如以往那样带着大包小包载我到学校门口。我接过她手里的东西,向她挥了挥手。

看到妈妈的背影,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妈妈那么辛苦,还千里迢迢送我到学校。没有一声怨言,只有道不尽的关心。她总是这样,一个人默默地把付出。

看到这样的妈妈,我的心揪疼。很想大声喊一句,“妈妈,我爱你。”

初中语文篇八

1、领会文章深刻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1课时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可让学生简要复述。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

参考: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鼓励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自主批注,组内交流研讨。

教师点拨,可以从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刻画等方面入手探讨。

例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二、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而变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还例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

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

初中语文篇九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田园诗、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一课时

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

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1、散读、齐读《读过故人庄》

2、讨论:这篇读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点?(如热爱田园生活、醉心田园风光等)

读《过故人庄》

王爱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过故人庄》

空气甜甜的把鼻孔打开

泉水甜甜的把胃打开

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图案打开

我和一个村庄一起

被一声声鸟鸣一道道小溪

送出更远我要生出翅膀

不走名山大川

只在来过的这个村子的山坡下

作巢

用恬淡作砖用快乐作瓦。

初中语文篇十

20xx年xx月xx日xx天长大,是每个孩子的必经的阶梯,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曾想过长大,盼望长大。长大,就有自己的主见,独自干自己喜欢的事。但在这成长中就有无穷的烦恼,必经磨难。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事情。其中,有些事情是很容易解决的。也许没过两三天,这些烦恼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烟消云散了!但有些则不同咯,若是一直解决不了的话,也许会随着时间的积累,使那些烦恼越积越多,越聚越大,给心理造成更大的压力!

喜欢想做的事情就被唠叨的不停;单是成绩不怎么好,就被批评的一阵子!嗨~他们的我也会听,但我也希望能得到理解!

成长的道路上的酸、甜、苦、辣是数不尽的,遇到烦恼更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你能够勇敢的去面对,万事不成问题!

所以我一直的在努力,因为我知道,其实我根本就不缺少机会,缺少的只是我的一份执着。曾在烦恼中我想过简单的生活,因为我感受到生活的困扰。我虽乐于与周围的人交往很耗时,但似乎有时在掩盖着自己的烦事与不乐,内心的孤独!

就因此,我曾好几次想找家人沟通,就是因为他们的几句唠叨打断了我的举动,再没勇气去说,去沟通。我几乎忘却了我自己,忘却不幸,忘却时间的是是非非。我想,只有这样的世界,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曾经,在孩童的幻想:如有一天能够长大成人,希望可以得到解脱,可是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周围的事物都随时间流逝,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唯独我——一个还是希望得到解脱的我!因为我,现在活的很累,压力大。

初中语文篇十一

20xx年5月,我们在上海迎来了举世瞩目的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这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美丽盛会!它是每个国家的精华,知识、创新、和平、环保的结晶。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有240多个,为历届世博会之最,它们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通过展示、活动、论坛等形式,共同探讨城市发展之路,从而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暑假中的一天爸妈决定带我去上海看世博,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想象着进入世博会园区后,感觉着它的气势宏伟,平时耳闻的,如一轴四馆、形状各异的外国展馆等世博园内著名建筑现在都将会一一目睹。此时心中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中国真是太伟大了,上海世博园区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游玩当天我们首先去看了中国馆,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主题的构思,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内容以“寻觅”为主线,带领我们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让我们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出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我们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进入馆内,彬彬有礼的志愿者们微笑着引导我们参观。展馆内:有流动的“清明上和图”国宝级名画,画内的人和景都犹如一部纪实影片动态地展示出来,栩栩如生,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太神奇了!我们乘坐轨道游览车,领略到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和在城市发展中中国建设者的智慧结晶;走进“低碳未来”专题馆,使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以低碳为核心元素,同时也对我们进行了一次环保知识的学习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教育。我最喜欢童心畅想展区了,98幅儿童画展示了我们孩子童真烂漫的想象,为城市的未来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走出中国国家馆,旁边就是中国省区市联合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展示,每个馆也各有特色。都从不同角度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绎,展现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城市风貌与对未来美好城市的向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本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希望能向我们预料的那样,使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同时也希望中国世博会能够举办得更加成功,更加光彩。让我们走进世界,走进世博吧!

初中语文篇十二

去年春天,妈妈从网上买来一棵凌霄。打开包装箱一看,我傻眼了,难道这就是图片上见过的高高攀爬在墙上,枝叶繁茂、花朵绚丽的凌霄吗?明明是三根光秃秃的干枝枯杈嘛!妈妈该不会遇到骗子了吧?妈妈让我别担心,这是为了安全过冬和方便运输才对凌霄动了“大手术”。

听说凌霄爱晒太阳、喜欢喝水,爸爸把凌霄种在院子里阳光最充足的地方,靠着我家小楼朝南与朝东两面墙的转角,每天我都给凌霄浇水,盼着它快点扎根、早日发芽。等啊等啊,就在我快要失去耐心,怀疑凌霄会不会不习惯新家或是修剪手术失败的时候,妈妈惊喜地告诉我:凌霄发芽了!我跑去仔细观察,果然看见在依旧干枯的枝条上,钻出了好几丛紫红色的幼芽,几天后变成了嫩绿的叶片,这让我高兴极了!

从此,凌霄在我和爸爸的照顾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长势越来越旺,当夏天到来时,已经长成了一株绿油油的小树,个头足有一人多高。爸爸在拐角的墙上拉了牵引的细绳,凌霄有了攀爬的方向后,更加卖力地伸展枝藤,很快在地面和二楼阳台之间的墙角织成了一张碧绿的“毯子”,炎炎烈日下看着格外清心悦目。只是直到深秋满树叶子枯萎、掉落,凌霄始终没开花。妈妈解释说,凌霄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移栽当年一般很难开花。

夏天来临,凌霄的又一个花季开始了。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到了6月中旬,望着郁郁葱葱却不见开花迹象的凌霄,轮到妈妈沉不住气了,说:“如果凌霄今年还不开花,那我们不是白种了?”我认真地说:“妈妈你说得不对,我们种凌霄不是为了让它开花,是为了让它有生命。”妈妈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会儿,夸我这句话很有哲理。我不明白哲理是什么,我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就在我和妈妈这番对话过后没几天,爸爸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凌霄长花骨朵了!我欣喜万分,连忙跑到院子里,睁大双眼朝爸爸指点的方向望去,好不容易才辨认出,凌霄的'一处枝头冒出了几粒黄豆般大、绿中泛红、圆嘟嘟的小珠子,这就是凌霄的花骨朵啊,眼力不好还很难发现呢。

大约一周后,凌霄开了头一批两朵花,橙红的花朵、嫩黄的花蕊衬着碧绿的枝叶,显得分外艳丽动人。望着昂首怒放在枝头的两朵凌霄花,我仿佛听见两支小喇叭在欢快地呐喊:“我爱这个新家!我要开出更多的花朵,把新家装扮得更美!”

初中语文篇十三

去年,在初一刚开学时,我就对语文充满担心。可没想到,初一的语文老师,竟让我爱上了语文。

第一天的第一节语文课,同学们大都期待着新语文老师,我却暗暗担心:新来的老师会凶吗?作业会多吗?要求会严吗?……在大家的期待中,语文老师走上了讲台:她看起来并不年轻,个头不高,似乎不像那种温柔的老师。可没想到,她的出场白就出人意料:“同学们好,我是王老师。其实同学们学不好语文,家长也有问题。”什么?这老师也太怪了吧!“如果家长多鼓励你们,让你们多一点兴趣,还会学不好吗?”听起来有了兴趣,语文似乎也不可怕呢!顿时,我对语文多了很多信心。

说起她的上的第一课,那更是令人难忘。第一课的标题为《散步》,老师自然要让我们谈论自己散步的经历,但王老师自己却先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和课文联系起来,还真是十分有趣。“也不知老师上课会不会提问我,如果提问,还真是没把握啊!”尽管老师非常和蔼,我还是有些顾虑。没想到,老师提问的就是我。没办法,我只好吞吞吐吐,凭感觉说几句。“没事,想到什么说什么。”老师走到我跟前,笑着对我说。我咬咬牙,一口气说了出来。“也许我的语文还不错嘛!”我对自己的回答比较满意。老师看起来也满意我的答案,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你语文还行啊,怎么听你家长说你那么害怕语文呢?”是啊,语文挺有趣的啊!

初中语文篇十四

x月x日,xx市初中优质课在举办,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前往听课学习。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语文课,收获良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听课心得体会。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我区骨干教师31中朱清华老师执教的《在沙漠中心》非常成功。朱老师深情的语言,学生默契的配合,阅读声,抢答声,声声体现了其高超的教学技能及课堂掌控力。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一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学生,课堂上学生们某些问题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

二、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马强老师的《喂---出来》深度挖掘课文内涵,以出来为突破口,呼唤人性出来,呼唤原始出来,呼唤新的生命出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曾听一位老教师说:“课本编的有他一定的道理,讲课前首先要吃透课本„„”当然这不是说讲课就围着书本转来回的读,而是不管怎么变都是不会脱离这个根本的。

三、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这次的公开课交流中,我看到有的老师讲起课来可以旁征博引,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精彩纷呈。也有的由准备不够充分,需要用到什么事例讲解的也是拿来就说,所举事例考虑不周全,有时缺乏逻辑性严密性。

四、必须要对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也发现我们的青年教师都能跟学生培养出一定的感情,有了感情的教学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更精彩。我们的学生都是很敏感,很聪明的,当你对他们给予了全部的爱心,饱含着热情的上每一节课的时候,他们会回报给你百倍的情意。xx科长说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曾经有个学生因为受到学校的表彰,他当时要求拥抱一下我们的院长,在他的过去的学习生涯中都是差生的代表,只得到过老师的批评,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奖励,让他十分的感动。是啊我们的学生也许是最调皮最不好管理的,但是他们更是内心中情感最充沛的群体,而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好好的引导他们。优秀的教师就是以他们人格魅力和品德来打动人的,而并不仅仅是学识。

总得来说,通过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也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初中语文篇十五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切合文章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父辈的坚韧,体悟父辈的艰辛与责任。

诵读课文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朗读、讨论、点拨。

多媒体。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认清字词。

2、讲述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主要情节,理清思路)。

问题探究(一)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小结)

问题探究(二)说说父亲

1、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说说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跳读、思考、讨论、交流)。

1、思考文章的标题能否用“父亲”或者“新屋”等来替换,原因何在。

2、你从文中读出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反复咀嚼文末句话,体味一下。

初中语文篇十六

深人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二)能力训练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三)德育渗透点

有的气势磅礴,景象宏伟;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人诗,发人深思。学习时注意体会。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教学古诗尤应展示场景,激发情感,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能力。因此,教法上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以朗读、比较、自学辅导、画图、想像等方法。要注意以形象人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1.重点:熟读、背诵。

2.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3.疑点:作者作诗的背景或心境

解决方法:教师出示资料(可以多媒体大屏幕或幻灯片的形式)

2课时

以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为主(古诗反映的背景),或彩图、录音等。

1.反复朗读、背诵

2.欣赏、品味名句,体会诗中情感。

3.想象作画。(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自选古曲,配乐朗诵。

第一课时

学习《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

诗。

(一)学习目标

1.深刻理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诗句。

2.背诵这三首诗。

(二)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杜甫《春望》背景

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

3.理解诗的意境、内容

(1)《使至塞上》王维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单车欲间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在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时,写给王昌龄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怀。本诗构思巧妙,诗人以明月作信使,代为转达自己的一片情意。

“杨花”乃随风飘落之物,“子规”系泣血悲啼之鸟。景随情迁,这种哀愁气氛,是对表达“愁心”的烘托与暗示。

怎么向远去的友人表达自己的牵挂之情呢?诗人想像丰富,构思奇巧,“我寄愁心与明月”,竟遣明月做信使,转达他的慰问:你切莫因孤独而过于忧伤,现在我要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伴随你同到夜朗西。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表达对远方挚友的慰问。

小结: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3)《春望》杜甫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初中语文篇十七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