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推荐乡村女企业家文案范文(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19:57:18 页码:8
推荐乡村女企业家文案范文(5篇)
2023-01-15 19:57:18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乡村女企业家文案范文一

(一)广泛宣传,全面发动

我乡利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展植树活动、文艺演出等多方式向返乡农民工大力宣传生态乡村活动,营造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1、张贴标语

我乡各村于8月在村屯公路边,村屯小卖部等人员密集场所张贴标语,全乡共张贴标语50多条。

2、开展文艺演出

我乡于节假日期间在部分村屯开展迎新春文艺演出,在演出中通过歌舞、小品等形式宣传生态乡村建设。

(二)加强“三清”工作,改善环境卫生。

实行包干责任制,以各挂点村领导、干部为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员,包括新农村指导员、第一书记、挂村工作队、村干部、一组两会成员、保洁员、生产队长、党员、老板、学生、家长等,负责做好各村所辖范围内“三清”工作,形成齐动手、互协助的良好氛围。

1、清洁家园。重点对村屯内公路沿线,房前屋后、商店、活动中心、村委、学校周边等公共场所和人员集中地成堆垃圾进行清理,对大面积历史垃圾则出动铲车、后驱动车及清运队伍进行搬运或就地填埋。三季度我乡共出动人员110多人次,铲车、后驱动15车次,投入经费1多万元,清理垃圾60多吨。

2、是清洁田园。通过组织干部群众清捡村屯周边、主要道路两旁、河流两岸、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的农药、化肥、薄膜、抛秧盘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向农户宣传其危害性,引导群众形成“田间地头顺手捡”的良好习惯。同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等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并适时适量做好病虫害防治,尽量减少投入,做到清洁、科学生产。

3、是清洁水源。重点治理村屯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粪污、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对村屯内家庭畜禽散养的粪便、生活污水统一进入沼气池,未建设沼气池的则进行简易挖坑集中覆盖或通过敷设填埋管道集中处理。对村屯内水井、水塘、排水沟、河流的沉积污泥、水面漂浮物、排水通道进行全面清理,并在大雨过后组织人员对马来江两岸进行一次全面整治。

(三)加大圩街整治力度。

三季度我乡开展了6次圩街整治大行动。特别是针对节假日圩街人流量和摊贩增加,加大对占道经营、乱摆乱卖、违规乱搭乱建的行为整治力度。同时与圩街所有单位、商铺、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要求单位、商铺、住户搞好门前卫生、管好门前秩序、做好门前美化绿化工作。及时清理乱堆乱放、各种“牛皮癣”以及“小广告”。

(四)做好20xx年保洁代收代缴工作

通过致群众的一封信、乡村干部入户等方式宣传缴纳保洁费的意义和有关政策,加强收缴工作的宣传力度。同时充分发挥“一组两会”作用,群众通过召开理事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户主会议等形式参与收缴工作。严格规范收缴程序,确保流程公开、群众知情。该乡各村屯建立独立账本,由村民推选报账员,制作保洁费收支情况流水账,并定期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强化保洁队伍管理,提升保洁员工作责任心,杜绝保洁不到岗、到岗不出力的情况,使群众对环境卫生满意,缴纳保洁费乐意。目前已通过信用社成功代扣94.6万元,完成全年保洁费收缴任务的104%,为“清洁乡村”长效续航提供保障。

(五)做好“三化”工作,开展生态乡村建设。

在清洁乡村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做好道路硬化、村屯绿化、水源净化“三化”工作, “生态乡村”活动逐步开展。加快进村水泥路建设,认真把好质量关,完善各项监管制度,改善通行环境和客运环境,实现村屯道路互联互通。

(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继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宣传环境卫生意识,与群众多交流,做好解释工作,逐渐转变群众的传统思想和观念,争取全民参与清洁乡村活动。

(二)加大“三清”整治力度。特别侧重于对大的水塘、马来江等水源污染源进行整治,争取从源头上截断污染源,对公路、村屯、田间也不放松,杜绝污水直排到农民田间造成污染。

(三)加大圩街整治力度。加大对圩街“五乱”整治力度,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积极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加强与交通、林业、水利等上级部门协商力度,争取资金和项目开展生态乡村建设。

(五)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大对保洁员日常工作监督和管理,对家园、田园、水源进一步漏补缺和完善,巩固活动成果,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推荐乡村女企业家文案范文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确保我镇乡村振兴战略按要求、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奋力赶超、进位争先”的目标定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走符合xxx实际、具有xxx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党管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政治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

xxx镇地处xxx县东南边缘,距xxx城区1小时车程,距xxx县城54公里约1小时车程,距省会xxx139公里约2小时车程,距南京300公里约4小时车程。高铁从xxx出发到xxx市仅30分钟,xxx镇被纳入xxx都市圈2小时生活圈内。随着xxx高铁站的建成使用与未来xxx省道的建设开通,xxx镇对外交通联系将得到大幅优化提升,全镇实现跨越式发展腾飞迎来了战略机遇。

(一)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植乡村振兴动能

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三转三化”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特色农业格局,不断增强特色农业产业优势。xxx镇西部地势平坦低洼为城东湖的行蓄洪区,东部为岗丘坡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的生态特色环境资源。西部淹没区水系密集、湿地遍布、圩台众多、土地肥沃,芡实等野生水湿生作物极具特色,适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东部岗丘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果种植和生态旅游。

2、加快农业农村产业融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大力培育“新六产”,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朗德鹅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产销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积极推进镇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龙虾、皖西白鹅等一批优质农产品电商经营业户,2018年实现镇级电子商务站点全覆盖、中心村覆盖率70%以上。到2019年实现镇、中心村电子商务站点全覆盖。

3、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坚持农业提质导向,推行农产品、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食药监管,每月对全镇食品药品领域进行1次巡查,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4、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及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抗旱防洪能力,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工程,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商品有机肥等技术模式,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积极推进农村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解决畜禽养殖场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

5、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xxx镇主要以种植业和传统养殖业为主。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根据不同村的基础条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平台支撑。积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合作社,探索完善“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二)建设生态美丽家园,提升乡村内涵品质

1、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巩固拓展镇村环卫一体化成果。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三年改厕任务,让农民群众用上洁净厕所。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与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相结合,建立多形式、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体系。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对我镇美丽乡村,进行标准化再提升,争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2、提升城镇载体功能。扎实开展城镇形象“清底子”行动,对主干线“僵尸车辆”、废弃固堆等镇区乱象集中清理整顿,提升沿线绿化水平。抓好老旧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解决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保障农村供水保障率、水质达标率、群众满意率稳定在较高水平。进一步拓展乡村道路生命安防工程,加大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路口警示装置、波形护栏安装力度,提升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3、突破特色小镇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基础、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富民为根本,利用本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强调产业先导和领先的品牌定位,推动淹没区和丘岗区“山水”联动融合,体现精准扶贫的发展要求,推动农业一产接二连三与产业价值链提升,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旅游主题形象,聚焦生态、美丽、富裕、诗意、众享的价值愿景,创建宜业、宜居、宜游、宜文的特色小镇。

4、全面深化河长制、湖长制。深入开展“河畅、水清、岸绿”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弥河、石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立完善水源地和“禁养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焕发农村文明新形象

1、深化乡村文明建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主旋律。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评选活动,把孝文化运用到农村社会治理中,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持续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评选,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2、大力发展优秀文化。开展各类书画笔会、文学交流等艺术活动,组织开展文化名人辅导、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培训,积极培育民间艺术团体,提升文化队伍层次水平。深入开展以歌唱、舞蹈、表演、戏曲、书画、文学创作为模块的系列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参与率和满意度。

3、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建设文化大院、农村书屋、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确保村(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达标率和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文化大院建成率达到100%。

4、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建好、用活、优化村(街道)善行义举四德榜。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农村科普和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加强乡村治理,夯实基层基础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为重点,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治理整顿,扎实开展“过硬支部”创建活动,提高村级管理规范化水平。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改进基层干部作风。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严格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管理,注重从新型经营主体中培养党员,注重培育农村优秀党组书记,在全镇树立一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领头人的典型。

2、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扩大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阳光议事日”“三务”公开等村级基本制度落实,全面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

3、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中心村司法行政工作室实现全覆盖,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强对农村宗教活动的引导,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形成崇法尚德、扶正祛邪的良好风气。

4、深化平安村庄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信息化支撑,立体化防控,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社会治理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农民幸福感

1、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积极开展脱贫“回头看”专项行动,精准做好脱贫核查,严格准入退出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深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认真组织好产业扶贫项目效益分红,积极发展规模种养、特色加工等产业项目,切实发挥产业扶贫项目支撑带动作用。广泛开展社会扶贫,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扶贫模式,完善社会扶贫供需对接机制,积极动员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参与扶贫开发。狠抓脱贫攻坚作风建设,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在全部兜底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

2、加快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引导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回乡创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创新创业,加强村两委成员、合作社带头人、农业大户的创新创业培训,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学校建设的投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非外力情况下不落一人。

4、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逐步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统筹使用各级救助资金,精准用于救急救难。完善农村残疾人生活用电、水等优惠政策。健全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6、改善农村养老服务。鼓励多种方式建设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行邻里互助、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方式,改善贫困老年人生活状况。对不赡养老人行为进行行政、司法干预。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在农村养老机构设置服务站点、提供签约服务。

(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村改革

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激活资产资源、发挥权属效能,增加财产性收益。巩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

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稳慎探索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有偿退出、继承及抵押、担保权能,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3、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完善盘活利用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设施建设。

(七)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相关站所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实行镇村两级书记一起抓,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切实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抓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完善推进机制,成立乡村振兴战略五大工程推进组,每个推进组由班子成员牵头抓总,各责任站所、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任务相适应。严格落实上级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做好资金整合使用项目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乡村振兴。

3、改进工作作风。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要坚持规划先行,由点到面、由低到高,有序推进。要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结合各自实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要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内外兼修,面子新,里子也要新,坚决杜绝“形象工程”。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群众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4、强化督查考核。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作为对各村及站所、部门年底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建立工作信息交流和督查通报制度,主要领导将不定期现场调度进展情况,对责任落实不力、进度缓慢、成效不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约谈问责。各责任站所和村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努力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和观摩现场,强化示范引领,确保工作实效。

推荐乡村女企业家文案范文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推广公司“互联网+共享农业”和土地托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等乡镇的3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加强对镇、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水超采区补贴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实施好3.25万亩粮食绿色高效示范项目,加快乡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建设完善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2.1亿株。支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万座,提高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货物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对已经改造的厕所开展“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强改厕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的问题。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总投资6.1亿元的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问题。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确保保洁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个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实行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庄,推行“管网或排水沟+三格渗滤+人工湿地”模式,强化对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职责和标准。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巷道硬化,各乡镇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用石板、旧砖、砂石、灰土等多种形式进行硬化,基本解决村庄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3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5%。六是大力开展农村空闲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动。对村内空闲宅基地、残垣断壁进行清理,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对清理出的空间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美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村庄规划、村庄亮化、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牵头单位:农办;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妇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村创建。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两会一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2.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阵地。强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合理规划配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文化馆等文艺机构作用,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为建设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即:一个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事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或文化礼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评选)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演艺业、乡村旅游业等,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和品牌。加强农业景观、农业庆典、农业主题公园等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农事体验型、教育实验型、科技展示型等田园文化综合体,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牵头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完善体系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2.提高村级自治能力。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发挥社会各类人才、乡贤等群体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农村“六有”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形成政府、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自治水平。

3.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一委三中心”规范化建设,由村(街)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两委”干部、治安员、网格员为成员,负责做好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社会治安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4.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农村文明新风。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

5.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广泛开展“三无三百”平安村创建活动,在60个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一案三查”,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紧紧围绕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坚持民生为本,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抓好永合会、、讲武等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依托“六二一”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统筹配置城乡教学资源,积极向乡村倾斜师资力量,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2.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实施六项医改突破,高标准建成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专区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扩充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搞好人才招聘和培养,满足农村医疗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3.做好扶贫社保工作。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发放低保、五保、孤儿、“两残”等各项救助资金。切实发挥好社会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老龄政策,确保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职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0日)。区委召开全区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部门围绕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限,细化举措,建立台账,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集中实施阶段(2020年1月11日-11月30日)。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统筹安排各个项目建设顺序,做到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合力攻坚,保证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20年12月1日-12月31日)。由农办牵头组织,对照上级考核办法,对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放慢,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建立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搞好部门联动。区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农办要发挥牵总协调工作。住建、农业农村、交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其他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通过列支专项资金,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行奖补。继续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区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项目、资金、政策向农村倾斜。各乡镇村街要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财政引导、部门倾斜、社会捐助、村街自筹、群众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对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表扬;对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批评;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乡村振兴规划方案模板

**年,xx镇将紧紧围绕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实际,聚焦疫情防控、重点项目建设、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稳定等中心工作,着力建设“美丽.富裕”琴城,我镇将重点着手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抓好疫情防控。继续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部署,不断完善应对方案和措施,扎实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举一反三,细化任务,靠实责任,确保无一遗漏,无一死角,确保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

(二)服务重点项目。继续加大征拆力度,倒排工期时间表,实行每日项目进度上报制,压实责任,对规划区内涉及的村集体土地依法征收,为新区学校、国安路东延工程、环城南路扩建、滨江大道、污水处理厂扩建等道路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及商业用地出让提供用地保障。配合指挥部督促精干力量完成河东新区房屋征收工作,完成嘉禾商业街、学府东路房屋征收工作等,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同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严格依法依规整治“两违”。实现铁腕整治“零容忍”,强力推进拆违,实现新增两违“零漏网”;注重疏堵结合,实现合理需求,设身处地帮助被征地户解决后顾之忧,对符合失地农民社保标准的及时落实社保,保障预留安置地用于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严格“一户一宅”政策,规范农民建房。同时,促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秩序。

(三)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推进秀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我镇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让农村“厕所革命”先行,增强“小厕所、大民生”理念,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当前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同时,做好瑶浦秀美乡村的长效管护工作。二是注重精品桔园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桔园管理,以提高蜜桔品质为总抓手,特别是柑桔木虱的防控,采取标准化生产流程,施用生态有机肥,实施生物防治等新型管理技术,发展蜜桔甜蜜事业;另一方面要加强组建农民合作社,创建蜜桔品牌,以点带面,提升蜜桔品质。三是继续抓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绿色殡葬改革,实行集中治丧,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秩序。四是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经济强村的目标。

(四)巩固脱贫成果。一是健全长效机制,下大功夫抓好动态精准管理,严格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以“绣花”的功夫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二是强化脱贫质量,抓好扶贫项目、扶贫车间,产业培育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接和带贫益贫机制,积极利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形式发展龟鳖、旅游、果品加工等产业扶贫项目,落实就业扶贫,形成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党组织对脱贫攻坚的带动能力和水平。聚焦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动力,深化感恩教育“四大行动”和“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树立自我脱贫发展斗志,自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同时,继续在城镇群众脱贫解困上下功夫,争取较好解决城镇贫困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方面的困难,全面提高保障水平。

(五)优化生态环境。结合山长制、路长制、林长制、乡风文明建设及城市文明创建工作,做好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管控和治理。围绕秀美乡村的建设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方面抓环境整治。持续做好“三拆”工作,拆除空心房、危旧房、附属房、猪栏等。注重村庄规划,将高速沿线、昌厦线、南建线村庄列入重点整治范围。围绕城市品质提升功能,注重城市街道秩序整洁,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引导更多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营造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此外,做好水库退养,继续落实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抓城乡文明。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城乡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开展道路交通、河流水体、农村改厕、镇村环境等整治工作及绿色殡葬改革、集中治丧行动,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评选“文明信用农户”、“十星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六)构筑平安琴城。我镇将继续通过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建立维稳风险评估机制、落实疫情防控、开展扫黑除恶行动和拓宽信访矛盾化解思路五方面工作着手,减少不稳定因素发生,对疫情防控、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涉民利益的重点领域工作尽可能把潜在矛盾提前预想和化解。同时聘请镇村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实行“一户一名”法律明白人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和事厅”,壮大农村“和事佬”队伍;同时加强镇、村(社区)干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知识的培训,规范案件调查程序、收集证据材料、注重档案备查,让威慑力转换为公信力,不断提高全镇干部在处理群众矛盾纠纷中的能力,维护琴城平安。

(七)发展各项事业。坚持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兴办城区公办幼儿园,促进“1+1”联合办学,化解城中村新生入学难题;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生育节育孕前优生检查等任务;扎实做好医保、农保的政策宣传和缴费工作;高度重视弱势群体救助救济工作,落实好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城乡大病救助发放、高龄补贴、优抚补贴及独生子女奖励的发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强化作风建设。始终把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风向标。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坚决摒弃“好人主义”。制定完善乡镇村绩效考核制度,督查制度、约谈机制。加强督查,镇督查组定时对工作落实及干部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通报,结果与干部绩效挂钩。不断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决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从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推荐乡村女企业家文案范文四

南城区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北沙河、胡家庄、南杨家庄、孟家庄、杨家庄、申奉,2个农村社区:太纺二社区、天利达二社区。南城区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

(一)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玉露香梨、早黑宝葡萄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南城区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申奉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南城区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

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自“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各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形成了源于自然,用之于田,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秸秆焚烧现象也没有了,农村大气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养殖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的模式,以就地就近种养还田和农用有机肥为方向,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各村积极响应上级指示,清理本村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进行墙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虽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很多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差甚至缺乏,今后还需采取设立环境课堂、加强舆论宣传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临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短板,还需加强建设高标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

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在攻坚脱贫方面,南城区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

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革创新、攻坚破难,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要着力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推荐乡村女企业家文案范文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推广公司“互联网+共享农业”和土地托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等乡镇的3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加强对镇、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水超采区补贴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实施好3.25万亩粮食绿色高效示范项目,加快乡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建设完善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2.1亿株。支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万座,提高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货物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对已经改造的厕所开展“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强改厕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的问题。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总投资6.1亿元的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问题。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确保保洁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个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实行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庄,推行“管网或排水沟+三格渗滤+人工湿地”模式,强化对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职责和标准。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巷道硬化,各乡镇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用石板、旧砖、砂石、灰土等多种形式进行硬化,基本解决村庄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3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5%。六是大力开展农村空闲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动。对村内空闲宅基地、残垣断壁进行清理,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对清理出的空间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美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村庄规划、村庄亮化、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牵头单位:农办;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妇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村创建。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两会一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2.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阵地。强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合理规划配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文化馆等文艺机构作用,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为建设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即:一个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事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或文化礼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评选)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演艺业、乡村旅游业等,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和品牌。加强农业景观、农业庆典、农业主题公园等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农事体验型、教育实验型、科技展示型等田园文化综合体,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牵头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完善体系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2.提高村级自治能力。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发挥社会各类人才、乡贤等群体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农村“六有”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形成政府、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自治水平。

3.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一委三中心”规范化建设,由村(街)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两委”干部、治安员、网格员为成员,负责做好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社会治安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4.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农村文明新风。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

5.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广泛开展“三无三百”平安村创建活动,在60个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一案三查”,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紧紧围绕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坚持民生为本,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抓好永合会、、讲武等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依托“六二一”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统筹配置城乡教学资源,积极向乡村倾斜师资力量,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2.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实施六项医改突破,高标准建成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专区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扩充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搞好人才招聘和培养,满足农村医疗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3.做好扶贫社保工作。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发放低保、五保、孤儿、“两残”等各项救助资金。切实发挥好社会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老龄政策,确保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职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0日)。区委召开全区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部门围绕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限,细化举措,建立台账,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集中实施阶段(2020年1月11日-11月30日)。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统筹安排各个项目建设顺序,做到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合力攻坚,保证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20年12月1日-12月31日)。由农办牵头组织,对照上级考核办法,对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放慢,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建立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搞好部门联动。区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农办要发挥牵总协调工作。住建、农业农村、交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其他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通过列支专项资金,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行奖补。继续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区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项目、资金、政策向农村倾斜。各乡镇村街要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财政引导、部门倾斜、社会捐助、村街自筹、群众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对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表扬;对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批评;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