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7:31:12 页码:13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优秀15篇)
2023-11-10 17:31:12    小编:ZTFB

报告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评估和分析特定情况。报告应该结构清晰,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确保逻辑连贯性。这些报告范文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报告。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一

反映敏感程度的指标是敏感系数:。

敏感系数=内部收益率变动百分比。

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定义。

财务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企业从事建设项目投资活动之前,由可行性研究主体(一般是专业咨询机构)对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等项目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分析项目必要性、项目是否可行,评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意见或申请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文件。

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用途。

1、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目建设贷款时,会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平谷,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

项目投资方需要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

3、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6、用于环境评价、审批工业用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当前对项目的节能和环保要求逐渐提高,项目实施需要进行环境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作为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同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也作为向项目建设所在地政府和规划部门申请工业用地、施工许可证的依据。

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内容。

第一章项目总论。

概括性论述项目背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项目提出的背景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企业进行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

采用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市场调查方法对现有市场情况进行准确分析,采用专家会议、特尔菲、类推预测等定性分析方法和时间序列、因果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市场进行预测,通过竞争力对比分析、战略态势分析、波士顿矩阵分析、swot分析等确定项目市场战略和企业营销策略,通过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最小费用法等定量分析方法确定项目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等方法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通过工程技术条件和建设投资费用的对比确定场址方案。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采用评分法、投资效益评价法确定项目的技术方案,采用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运营成本法、寿命周期法确定项目的设备方案,通过对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费用、拆迁方案的对比确定项目的总图方案。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二

财务研究报告是一种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报告。同时,这也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撰写财务研究报告时,要结合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市场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我的大学学习生涯中,我多次撰写了财务研究报告,通过这些经验,我深刻了解到撰写财务研究报告的重要性和技巧。

第二段:关于数据分析。

撰写财务研究报告时,数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分析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且也要避免数据的歧义性。同时,在数据分析中,我们还需要寻找数据背后的含义,找出财务指标与公司财务状况之间的联系。

第三段:关于财务指标的重要性。

财务指标是财务研究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包括公司的盈亏、资产负债率、营收增长率等。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财务指标,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此,在撰写财务研究报告时,我们需要重视对财务指标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段:关于市场环境分析。

除了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之外,市场环境也是撰写财务研究报告的重要考虑因素。市场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和公司自身的竞争优势等。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因此,市场环境分析在财务研究报告中也非常关键。

第五段:总结。

撰写一份出色的财务研究报告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出精细的工作,如数据分析、财务指标解读和市场环境分析等。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在报告中准确阐述研究结论和观点,以及在内容和结论上具有极高的客观性。撰写财务研究报告不仅是一份枯燥严谨的工作,还需要具备对财务和市场的全面了解和深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撰写出一份具有严谨性、精准性和实用性的财务研究报告。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迅速,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利益主体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使得公司财务越来越复杂,只有通过财务分层管理对财务体系进行分层次管理从而达到降低财务体系的复杂性,简化管理的目的,进而使整个财务体系的效率得以提升。财务分层理论在未来公司财务治理中的作用将是不容忽视的,财务分层管理的研究对于完善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构建我国财务治理理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发展进程中不相同的,无法借鉴别国经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只有发展相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理论,才能解决在我国这一特殊环境下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

建立一个完整的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既要包括财务治理结构的建立,也要包括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渐代替了两权合一的企业制度,公司制成为我国企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财务理论所产生的背景、适用的环境和其所关注的范围注定了传统的财务理论已经不足以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内外部复杂的财务关系,如果不引入新的财务理论和方法,传统财务理论不但不能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和决策辅助,而且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财务分层管理引入到“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委托代理问题导致传统财务理论难以解决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前面己经分析过,传统财务理论是适用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的,这些企业属于国家,同时也由国家进行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国家,不存在委托代理的问题,传统财务理论也就没有涉及到对企业财务关系的管理。在经济体制改革后,由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决定了两权分离的不可避免,也就决定了经理人在公司经营中的不可或缺,就必然产生委托代理问题。(2)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公司财务进行分层管理(3)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公司财务体系应实行分层次管理。(4)财务分层理论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司内部不同财权主体之间利益冲突。

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梅慎实博士后认为:公司治理机构是所有者、经营决策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关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根据我国最新公司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共同组成的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的财务监督、制衡机制。我们通过我国新《公司法》对于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的相关规定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从公司法对企业股东会和监事会的有关规定中可以发现我国对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既不同于经营阶层主导型模式,也不完全相同于股东决定相对主导型模式和共同决定主导型模式,而是在股东决定相对主导下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将股东视为利益者群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由于资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都是所有公司必须竞争得到的,而股东作为资金的所有者理所当然成为了优先考虑的对象;其次,从长远看,只有管理者把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公司的每个利益相关者受益。在强调股东利益的同时,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以刺激顾客对公司产品的消费,也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潜力。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在为股东获取利益的同时,也使员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兼顾了顾客的满意度,并使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使各方都达到了相对的满意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

2.两主体、五层次管理模式中动态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

通过前面对我国现阶段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的国家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股东的产权保护意识较强,同时也意识到了员工参与财务监督的重要性;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都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完善,不能够成为公司财务治理秩序赖以维持的外部约束因素,因此在现阶段要加强对公司高级经理人员的内部约束和监督机制;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许多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公司由中低技术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向高级经理人员分权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同时为了使高级经理人员自觉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需要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激发高级经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现阶段股权集中,但是监督的动力不足,因此股东集团还需要加强对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督力度和约束机制。

对于两主体、五层次结构的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除了要考虑对公司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博弈状况,还要考虑到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应该遵循的原则,要做到合乎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动态性原则,才能连续不断的发现和修复公司治理中的缺陷,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财务收益权与财务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保证了各个财务层次之间互不侵犯,同时责任到位,但是仅仅通过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相对应,使得各财务层次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对各财务层次的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各财务层次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又要对各财务层次进行有效约束,防止侵犯其他财务层次的利益。在公司的财务治理中,还要遵循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将各财务层次应该享有的财务权力、相关责任和获得利益充分结合起来,在财务利益的驱动下,提高各财务层次有效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在财务责任的约束下,使各财务层次的财务权利配置更为协调。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关于财务理论若干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1.

[2]姜鲁翔.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分权分层管理[j].财会研究,.2.

[3]徐小琴.谈谈公司财务关系协调和财务管理分层[j].交通财会,.9.

[4]郑新生.论现代企业的财务分层分权管理与调控[j].北方经贸,2001.3.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四

最近我参与了一次财务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通过这段经历,我不仅加深了对财务研究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实践技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财务研究报告的心得体会,总结其中的关键要点,以及我在撰写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在撰写财务研究报告时,明确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对于传达信息至关重要。根据我的经验,一个典型的财务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点。首先是简介,介绍所研究的公司或行业的背景和目标。其次是方法和数据,解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来源数据的可信度。第三,是详细的分析结果,包括财务比率、趋势分析和竞争对手比较等。最后是结论和建议,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第三段:撰写过程中的收获。

在实际撰写财务研究报告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技能和知识。首先是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在准备报告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不同来源获得和整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次是分析和解读财务比率的能力。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财务指标,我能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最后是书面表达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复杂的财务分析结果以简洁和清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

第四段:撰写过程中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当然,在撰写财务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有时,一些公司的财务信息并不完全公开或不易获取,这给我所做的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对行业报告、新闻文章和其他可靠来源的综合分析,找到了一些可以代表公司状况的数据和信息。另一个困难是解读财务比率的复杂性。在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财务比率的解读困难,尤其是在涉及不同行业的比较时。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我通过阅读更多相关的财务分析文献和咨询师的意见,提升了自己的分析能力。

第五段: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财务研究报告的经历,我不仅对财务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分析和书面表达能力。尽管在撰写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通过一些积极的努力措施,我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我相信,这次撰写财务研究报告的经历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五

财务研究报告是一种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评估公司的价值和优劣。在炒股投资时,查看财务研究报告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本文将分享自己读财务研究报告的心得和体会。

段落二:了解报告信息。

读财务研究报告时,要先了解报告的来源、作者、所涵盖的公司、时间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报告的可信程度和时效性,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分析人士的观点。在了解基本信息后,我们还要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例如公司的行业、竞争对手,公司的业务模式、规模等等。这些信息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段落三:深入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

读财务研究报告的关键在于深入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这包括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财务杠杆、现金流等多个方面。盈利能力是评估一家公司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涉及到公司的营收能力、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等指标。资产质量则反映了公司的风险水平,包括坏账率、存货周转率、长期资产比例等。财务杠杆则关系到公司的债务水平,包括债务/资产比率、利息覆盖比率等。现金流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司的现金储备、长期债务偿还能力等。

段落四:综合评估公司的价值和优劣。

通过深入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我们可以综合评估公司的价值和优劣。这包括分析公司的PE比率、市净率、股息收益率等多个方面。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综合考虑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风险、业务模式等多个方面,评估公司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综合考虑行业竞争、公司治理、市场前景等因素,从而评估公司的优劣。

段落五:结论。

通过读财务研究报告,我们可以深度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为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在读报告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公司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要注意综合考虑行业竞争、公司治理、市场前景等多个因素。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六

近年来,财务研究报告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它不仅能够提供给投资者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还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在阅读和研究财务研究报告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了财务数据的重要性,分析工具的应用以及行业对财务研究的需求。本文将以这三个方面为主线,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财务数据是财务研究报告的核心。财务数据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进行财务研究的基础。在阅读财务研究报告时,我发现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财务数据不准确,那么企业的财务状况将被误导,从而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因此,企业在编制财务研究报告时,必须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并避免任何误导性的信息。此外,我还发现财务研究报告中的财务数据需要大量的统计分析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通过分析和比较,我们才能找到企业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其次,分析工具的应用对财务研究报告至关重要。在阅读财务研究报告时,我发现财务分析是十分重要的。财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在财务分析中,常用的工具有财务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和财务杠杆分析等。通过运用这些分析工具,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企业的优点和不足,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同时,我还发现对于非财务专业的读者来说,理解财务研究报告并进行财务分析是不容易的。因此,编制财务研究报告的企业应尽可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财务数据,并提供相应的说明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最后,笔者认为财务研究报告需要根据行业需求进行相应的定制。在研究财务研究报告过程中,我发现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财务特点和需求。企业在编制财务研究报告时,必须充分考虑行业的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例如,对于金融行业的企业,我们需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对于制造业的企业,我们需要关注企业的成本控制、资产利用率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只有根据行业需求进行定制,才能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和行业的需求,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

综上所述,通过对财务研究报告的阅读和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了财务数据的重要性,分析工具的应用和行业对财务研究的需求。财务数据是财务研究报告的核心,无论是在编制还是阅读财务研究报告时,都必须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分析工具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财务数据,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而行业需求则需要我们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定制,以满足投资者和行业的需求,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财务研究报告对于投资者和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财务研究报告,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财务研究报告在企业决策和投资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近,我阅读了一份财务研究报告,深入了解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通过学习这份报告,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一份财务研究报告应当具备准确的数据和详尽的分析。在这份报告中,我看到了大量的财务数据,例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些数据提供了我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直观了解。此外,报告中还提供了对这些数据的详尽分析,例如收入和支出的变动趋势以及同行业对比等。通过这样的分析,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后续的决策和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财务研究报告应当具备全面的内容和清晰的结构。在阅读这份报告时,我发现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企业的战略定位、市场竞争状况、运营策略等方面的内容。这使我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并准确评估其业务风险和发展潜力。此外,报告的结构也十分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分块呈现,使我能够系统地阅读和理解。这种明确的结构对于准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重点至关重要。

第三,财务研究报告应当具备客观的态度和专业的风格。一份好的财务研究报告应当客观中立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主观臆断或夸大其词。在阅读这份报告时,我发现它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报告中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既突出了企业的优势,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这种客观中立的风格使报告具备了可信度和价值,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第四,财务研究报告应当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深度的分析。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财务研究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和评估的需求。在这份报告中,我看到了一些创新的思维和分析方法。例如,报告利用了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企业的市场份额、客户行为等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这种创新的思维和深度的分析使报告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最后,财务研究报告应当具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在这份报告中,我看到了这种特点的体现。报告中使用了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了冗长和晦涩的表达。此外,报告还使用了图表、表格等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使复杂的财务数据更易于理解和消化。这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报告更加轻松愉快,也更有利于传达报告的核心内容。

综上所述,一份优秀的财务研究报告应当具备准确的数据和详尽的分析、全面的内容和清晰的结构、客观的态度和专业的风格、创新的思维和深度的分析、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这份报告,我深刻体会到了财务研究报告在企业决策和投资分析中的重要性,也更加认识到了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财务研究报告的要求和技巧。希望我的体会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八

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三个阶段的发展演进过程。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出发点是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将风险考虑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同时着眼于全面的控制测试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摒弃了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基础的“无利害关系假设”,以“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为基础,根据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捕捉潜在的风险点,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标志着我国的内部审计已开始向风险导向发展。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个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自1月1日起施行。至此,以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尽管如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迫切需要内部审计的参与。因此,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意识普遍薄弱,在全国单位中未得到有效推广。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单位开展过财务收支活动的内部审计,其次是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基建审计,仅有很少的单位开展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并未有效开展,这充分表明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一项新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其给予了关注并不断开展探索,但尚未完全成熟。

2.内部审计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的意识不强。根据资料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单位2/3的内审人员来自会计专业,只有一小部分内审人员来自审计专业。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单独的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审计人员,而由其他职能处室的人员兼任。而且审计部门人员技能单一,大多是由财务转入审计岗位上来的,他们熟悉财务工作,对风险审计工作却比较生疏,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单一知识结构的内部审计人员导致内部审计范围狭窄,审计效率低下,甚至审计方向不明确,内部审计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内部审计运用的意识不强。因此很难以实现对高校风险的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而进行全面综合的审计。

3.内部审计的“粗放型”的审计模式是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以账项、制度为主的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审计,内部审计的内容也还停留在对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监控,而且由于大多数内部审计部门机构的设置都是因行政干预而建,并非出自本单位管理发展的需要,审哪些项目,什么时候审都由领导决定,行政色彩鲜名。这种“粗放型”或“行政化”的审计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着力把“粗放型”转型为“精细化”的内部审计方式上。

三、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设计构思――从万向集团得到的启示。

1.大宗物资采购成本的风险管理控制。工业企业的物资采购量多比较大,由于各公司均自行采购,物资供应的不同以及采购人员的人为因素,导致各公司对大宗原材料的采购的质量及价格,相关较大,进而影响到各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对公司,因此,通过对工业企业设立物资采购工作小组,负责整体范围大宗类物资集中采购的组织、日常采购的管理、评审及采购资源信息共享等具体工作。由物资采购工作小组负责物资管理内、外部纠纷的协调与处理,负责物资管理重大违规问题的处理。对物资采购实行“定点供应、比质比价、竞价采购”原则。建立大宗物资采购平台,对钢材类、刀具类、砂轮类、包装箱类、油脂类等物资通过贸易公司集中采购。对计量器具类、办公用品(如办公用的纸张、计算机、复印机和油印机等物资)、化工类(如清洗剂、磨料、清洗粉、纯碱、硝酸和悬浮液等)物资、工作服、废料类让售等物资集中通过物资采购工作小组集中统筹,通过组织各有关企业招标确定采购和让售价格,招投标后,再由各企业分别与中标单位按中标价格签订合同采购和让售。

2.物资采购的经济效益审计。在通过统一平台采购的基础上,对由外单位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用进行审计,深入到外单位的生产第一线,对其加工产品的固定资产、机物料消耗、人工费用、水电费等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经过审核后,向各加工单位为本公司加工的产品作出一个合理的加工费用结算单价,该结算单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每半年或每季度的市场材料、人工等物价的变动,对结算价格进行一个调整。

3.事前控制制度。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到对董事会材料的审议当中,对董事会材料中每一项需列支的预算进行详细的审核,对每一项发生的`经费都需对应一项业务内容,对每一项的投资支出作为投资计划列入董事会内容后,每一个投资在投资前都要报送可行性分析报告,列示该项投资需要的投资总额的组成内容,能否达到投资回报率,投资报酬率有否达到公司规定的要求指标,回报期等内容,可行性方案通过后,以正式的文件下达,在投资时,严格按照可行性方案的内容操作执行及考核。在实际投资发生时,对设备的采购由投资单位按照产品的特点提供技术参数指标,公司专门建立设备统一采购平台,根据提供的技术参数指标,通过设备统一采购平台向全国范围内的供应商进行集中统一采购,利用集中采购优势,仅这一项每年就可为公司节约费用,贡献了可观的利润,同时,对公司而言也建立和培养了专业的设备采购人才,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4.资金管理制度。公司对资金的支付建立网银系统,对支出的资金委托财务公司进行监控,对一定额度以上资金的支出进行严格的监控,对每一笔有疑点的资金都反馈到审计部门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业务发生的真实性,有否必要采购,以及业务发生金额的合理性,非紧缺物资不得采取向供应商预付资金,杜绝了公司在资金上的风险。

这样的审计模式遵循了从目标到风险再到控制的过程,注重高风险领域;重视与企业发展目标直接相关的风险分析,所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评估风险管理时,不仅关注内部控制的符合性,而且优先选择高风险领域的控制,并且着眼于具体控制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估。此时,内审部门不只是强调控制,而是通过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达到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企业的风险管理的监督者。

目前,我国企业整体内部审计制度还很薄弱,但这并不表示在我国不能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1.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没有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很多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也不强。企业的领导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把内部审计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去,合理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维护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风险环境中开展审计业务,才能提出全面的风险控制建议,为企业增加更多的价值。要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和风险管理体系,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企内外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特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形成适合企业生产发展所需要的风险管理的方式,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创造条件。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审计部门事前参与企业项目的预算。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表明,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内部项目等环节进行有效调控,可以说,没有内部控制就没有内部审计,尽管内部审计已经走上独立的职业化道路,但是,内部审计把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基本业务的工作实质并没有改变,其工作范围必须包括企业的风险管理。当然,内部审计不能仅仅是过程监控、提高监控控制的有效性,还应该涵盖如何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使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应引起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高度关注,让审计部门参与企业项目的预算,由单纯的事后评估控制转变为事前参与风险管理和过程监控。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根据多年来对风向导向审计的研究,重新修改了内部审计章程,将内部审计定位在“参与风险管理,提供独立评价和建议”的高度。因此,我国的企业也应根据风向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更新内部审计观念,认识到其重要性和价值,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各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为内部审计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中奠定基础。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建立内部审计的监控网络。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网络的联网。利用计算机网络不仅能较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各项审查内容,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审计、财务和预算部门的联系网络,实现网络畅通,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实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健全目标项目的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当积极参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将内部审计的重心由财务预算审计转为战略控制,由控制导向向风险导向转变,负担起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大责任。不仅加强重点项目的内部审计,也要关注小项目的风险审计,现代企业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业务涉及面也在不断加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极化,经营地点的分散化等已经成为内部审计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健全和完善目标项目审计是相当必要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本身就是以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为基础,将重要风险点作为切入点,并加大对企业高风险的审计力度,合理地设计审计程序,使审计范围得到扩大,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从而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所以,以战略系统观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内审中的运用,必须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项目。

5.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内部审计知识,还应具备法律法规、金融知识、经济管理、统计、会计、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等方面专业知识。企业应加强对审计人员有关风险技巧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使其做到与时俱进。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廉政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审计人员的心中,对企业负责,为企业服务,审计时做到恪守客观、公正、廉洁,让内部审计人员真正成为一支既具现代知识素养又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高素质队伍。

参考文献:

2.李玲,陈任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分析――兼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j].财会通讯,2006(12)。

3.王晓霞,孙坤,张宜霞.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通过解读2001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看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j].审计研究,2004(2)。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九

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是基于母子公司间的产权和资本纽带关系,为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约束、检查或纠偏为手段而形成的若干要素的有机组合,它是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系统的核心。

笔者认为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是由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制度控制系统、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控制系统等构建成的有机整体。

一、财务人员控制系统。

提高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效率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加强财务监控,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通常可采取三种方式:

(一)委派制。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母公司直接委派,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列为母公司财务部门的编制人员,子公司的财务机构作为母公司财务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参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严格执行母公司财务制度,并接受母公司的考评。

(二)指导制。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子公司总经理提名,由子公司董事会聘任或解聘。母公司只能通过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影响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产生。同时,母公司财务部门只能对子公司财务部门进行业务上的指导,无权对子公司财务部门发布命令。

(三)监督制。子公司在决定自身财务部门的设置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母公司基本不干预。但母公司向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或财务监事,负责监督子公司的财务活动。

上述三种方式具有共同点,即母公司都必须向子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我们称之为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有两种职权:享有对子公司财务计划制订的参与权,财务计划执行的监督权;对重大财务事项,财务总监与总经理或董事长共享签字权,并承担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等责任。

二、财务制度控制系统。

以财务权力和责任为核心的内部财务制度是集团公司开展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集团公司实行科学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

关于财务制度的基础构成,此处不再详细阐述,需要注意的是:

集团公司内部各层次的'财务制度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力机构(股东会)、决策机构(董事会)、执行机构(经理层)和财务管理部门四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包括他们各自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活动中的权限和责任,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财务目标控制系统。

为实现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目标,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包括:

(一)财务目标评价系统。

财务目标评价系统,是以母公司财务目标为基础制定的母子公司财务评价体系。围绕集团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应建立以评价获利能力为主体,评价偿债能力、资产营运效率和发展能力为辅助的财务目标评价系统。集团母公司的财务目标确定后,便可按照目标管理的办法,将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子公司,实行层层目标控制,以确保集团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资金控制系统。

包括现金控制系统、筹资控制系统和投资控制系统等内容。

[1][2][3]。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十

随着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如何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用现在看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出发,阐述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程序和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对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

随着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用具有重要意x。加快构建以风险评估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的内部审计模式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以企业的风险评估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关注风险,根据风险度选择项目,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实施审计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为降低审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是不同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

传统审计模式采用账项基础与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差错纠弊和检查监督,这样的内部审计模式审计效率较低、审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

而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审计的审计模式,关注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全面地评估风险后,提出应对的意见,能够使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在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首先要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并识别风险,制定审计计划;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实施具体审计项目:开展审前调查,进行控制测试,确定风险水平并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实质性程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管理风险的建议;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后,出具审计报告并进行后续审计。

(一)制定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了解企业,关注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将企业风险与审计计划相融合,使内部审计所选择的对象更加针对企业高风险的领域。

审计人员需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审计的对象、分析可审计对象可能存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审计先后次序。

(二)开展具体审计项目。

1、审前准备阶段。

在正式实施审计项目以前,要开展审前调查并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前调查工作应侧重对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点进行控制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判断重大错报风险。根据审前调查的结果编制审计实施方案,针对风险较高的项目要重点审计,细化审计步骤,提高审计效率。

2、审计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执行审计程序来完成审计计划,获取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包的主要内容有:执行实质性程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管理风险的建议、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及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开展实质性程序,围绕审计目标广泛收集审计证据;同时,要根据变化及时调整风险评估结果,必要时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修正审前调查中的错误估计和判断,降低审计风险。

3、编制审计报告及后续审计。

在审计过程终结的阶段,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出具审计报告。

出具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过程的终结,还要进行后续审计。后续审计的目的是确保审计整改建议得到落实,既定的风险及其他内控缺陷得以适当的处理。

(一)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乏相关制度支持。

现阶段,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在国有企业应用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成熟的理论指导,国家尚未制定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且无相关规章制度指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因此,国有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具体准则和操作指南。

(二)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还不是很强,企业从管理层到各级员工,虽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风险意识,但基本停留在概念上,还没有落实到工作中。企业风险意识的缺乏或表面化运行,导致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这使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乏必要的平台。

(三)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战略眼光,能够将防范风险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并通过对风险控制机型有效性的评价、协同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生产、技改、经营、销售等所有经营环节的全过程监控。但当前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以财务、审计专业为主,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难以全面理解及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无法提出针对性强的管理建议,也无法对将要进行的控制过程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

只有内部审计实现了以风险为导向为新的.审计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尤其是监督和服务功能,这样也会适应企业发展及审计方式变革。针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所面临的困难,本文对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取得核心管理层支持,提高公司风险意识。

内审部门要完成审计模式的主动调整,现代内部审计应不局限于监督财务与资产安全,更应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执行效率进行监督;不局限于发现风险,而是要参与防范风险、分析风险、化解风险;不局限于提出问题,而是要将发现的问题归纳总结,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

审计模式的调整要取得核心管理层的支持,由管理层推动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为内审部门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打下基础。

(二)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其有效执行。

开展流程再造,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体系。风险管理部门可针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指导建立风险相应措施,对重点风险进行监控。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可有效利用风险部门的工作成果,并结合自身经验和职业判断,构建适合企业特点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三)建设专业型内部审计团队。

为适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一方面,可以开展业务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行业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通过积极参与内部审计协会等单位组织的培训、参加同行业人员交流,丰富和提高审计人员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对员工实施轮岗交流,使审计人员对企业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审计人员通过参与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可以更快更有效的识别和评估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现有内部审计模式结合使用,逐步实现审计模式的转变。

部分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中一味追求创新,只采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完全摒弃了账项基础和制度基础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做法割裂了不同审计模式之间的联系,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效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中依然会用到账项基础审计中的查账技巧,制度基础审计中的诸多审计方法在风险导向审计中也仍然使用。此外,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尚处于摸索阶段,不够成熟,采用单一风险导向模式如果达不到预期审计效果将大大影响审计工作的作用。因此,现阶段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制度导向内部审计结合使用,逐步实现审计模式的转变,待条件成熟时实现审计模式的完全转变,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六、结语。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开拓思路,不能等条件都成熟了再开展工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是企i内部审计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积极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步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瑕.基于注册会计师视角的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2]戴娇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十一

近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38项审计准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修订后的审计准则提高了准则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并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彻底地贯彻到整套审计准则中。

在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后,中注协根据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地方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会计师公会的反馈意见,对审计准则作出了全面修改,并于6月将修改后的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向会计师事务所定向征求意见。

按照新的体例结构改写后的审计准则体系,有利于提高审计准则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有利于监管机构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监管工作。

修订后的审计准则进一步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除修订核心风险审计准则外,对其他审计准则也作出修改,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彻底地贯彻到整套审计准则中。

此外,修订后的审计准则取消了现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而是在每项应用指南中增加了“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部分,显著增强了对审计小型企业的指导力度,有效提高了审计准则的适用性。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十二

母子公司运做体制是被实际证实为有效的集团型公司运做体制,其核心原理是基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的关系,但大量例证也表明,这种体制可因为种种原因而失效,往往导致分权失度和控制不力,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本报告从保证母公司出资者权利的基点出发,研究了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的实现方式。

一、母公司(大股东)对子公司的财务权利。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权利,根本上是资本的权利,是出资者的权利。资本的权利要求资本的增值,出资者的权利要求子公司实现股东某一领域的战略目标。这种财务权利在管理上体现为大股东在股东会上参与批准子公司的年度预算,体现为大股东派入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子公司的控制,体现为母公司对子公司设计的公司治理一整套制度和程序。

(一)战略和规划控制。

子公司是负责母公司某业务方向,落实母公司某战略领域的经营实体。为从财务方面控制子公司战略逐步实施,应建立战略规划制度,编制五年度滚动战略计划,其中应包括五年度滚动编制的战略财务预算。在五年度计划中,从次年后,可以粗线条编制,逐年根据经济环境、竞争状况、资源状况等因素,调整五年度战略财务预算,使其具有可*性。

该战略规划,应是子公司股东大会年会讨论审议的规定议题。该战略规划及战略财务预算应和年度预算共同报送母公司预先审核,再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实施。其标准格式内容,由子公司拟订并经母公司审定。

(二)预算控制。

1、年度预算。

股东大会批准年度财务预算,是一个管理周期的开端,也是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控制的基本手段。为使预算在股东大会上顺利通过,会前一定时间应预先向母公司提交审议公司级营销、生产、成本、费用、投资、开发、资金等业务预算和相应年度财务预算草案,以向母公司说明将提交股东大会批准的年度预算将如何确保实现。

应该在股东大会中议定或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相应的年度预算报送预审程序,在程序中应规定,年度预算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和详细程序由子公司拟订并经母公司审定。

因除母公司外的其他股东大部分基本没有能力或不愿意了解这些详细预算,或者其他股东较多、较分散,大范围向股东提交详细预算会造成工作繁复和公司商业机密的泄露,因此不必大范围征求股东同意。

2、季度预算。

年度预算经股东大会批准,即成为子公司年度财务目标,子公司在这一财年将通过计划的经营任务组织实施年度预算。为使年度预算目标的逐步实现具有可监控性,弥补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不完备性,子公司应分季度向母公司报送季度财务预算、决算报告,同时报送销售、生产、成本、费用、开发、资金等业务预算和部分管理报表,母公司据以了解子公司季度财务和经营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在销售、生产、成本、费用、开发、资金等方面的分项财务和经营目标,以判断子公司年度预算的分季度落实情况。

该制度的规范实施,可通过在股东大会中通过或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明确的报告程序,在程序中应规定,财季预决算报告标准化格式内容和详细程序由子公司拟订并经母公司审定。

3、预算制度。

母公司(通过股东大会)决定子公司年度预算,监控子公司的季度预算,使预算成为母子公司之间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式,因此应在子公司和母公司两个层面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应在《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中明确要求子公司实行全面预算制度,要求子公司在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方面制定详细的制度报母公司备案,使预算成为对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和对子公司管理层经营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会计控制。

1、财务会计制度。

《公司法》规定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方案由经理拟订,由董事会制定,即董事会拥有公司机构设定权和基本制度制定权。母公司可通过其在董事会中的控制权,制定或审定子公司基本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设定子公司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体系。母公司并不负责管理和实施,只需监督和控制财务会计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防止会计报告项目的虚列、虚报、操纵利润,保证会计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备有效。

2、统计和核算。

完备的核算和统计体系明确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程度,记录各层直至最低层预算的执行结果,可为管理者提供会计系统以外各种所需管理信息,是公司反应物流、人流、资金流合理流动的信息流机制。完备的统计和核算制度,是公司由人治走向规范管理的基础性、常规性、全面性工作,应该被管理层(董事会层)高度重视,因此,该项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应该成为董事会层参与的常规工作。

该项制度的基本原则,应该由股东大会或《公司章程》予以明确,同时应明确母公司对子公司关于此事项的监控程序。

(四)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包括会计审计和预算审计,

会计审计可以确保会计报告正确,会计核算合理和内部控制有效;预算审计则偏重于财务管理,主要针对预算汇总编制体系的合理性、核算和统计体系的完备性、预算分析的全面性和针对性、预算考核制度的有效性等等。

在母子公司之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审计控制是一种间接控制,母公司只需在公司治理层面规定审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由子公司制定审计制度的详细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不必直接以母公司的名义对子公司进行审计。子公司可在董事会层面设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也可由预算委员会负责审计事项,也可由其他董事会、监事会层的机构负责审计,也可指定一个执行董事或监事负责此事,也可委托母公司审计,形成的审计报告要报送母公司,母公司据以监控子公司财务。

应该规定母公司的审计授权涉入条款。当存在重大财务异常事项,如发生异常亏损、严重偏离预算目标、预算巨额偏差、投资失败或项目失误等,或规定母公司认为需要时,在股东大会预先授权下,可涉入子公司进行审计。审计授权涉入的范围和事项,可预先由股东大会议定。

应强调审计的监督性和服务性,应以服务为主。通过对会计核算、内部控制、预算体系的检查,发现问题并提出更有效、更科学的解决方案,为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当参谋、做服务。

(五)重大财务事项预审制和授权批准制。

《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和股东大会议定的应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重大财务事项,如大型项目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增加大额预算等,应向母公司提交报告,提请母公司预先审核,交股东大会批准。为简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股东大会也可以规定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授权母公司代行审核批准。

(一)报告程序。

为保证母公司和其他股东资本权利和母公司自身战略和发展的需要,充分了解和监控子公司财务和经营的运做,应在子公司股东大会中议定或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子公司向母公司报告事项的内容,如有必要,部分报告可拟审标准格式内容。

1、各月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2、各月管理报表,即公司级各销售、成本、费用、资金、开发等各业务决算表;。

5、其他母公司认为需要的文件、资料。

(二)备案程序。

与报告程序相同,也应在子公司股东大会中议定或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子公司向母公司报送备案的内容。

1、子公司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稽核制度、审计制度等。

2、子公司财务机构设置方案,子公司财务会计岗位人员。

3、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程序、有关财务的议事规则和程序。

4、其他。

(三)预先审议程序。

凡需要报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财务事项,如公司年度预决算、利润分配方案、重大投资融资、重大担保等,应在会前一定时间报送母公司预先审议,经母子公司充分协调后,形成子公司报股东大会审议的文件。

(四)授权批准程序。

为提高决策效率,一些需报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财务事项,可经股东大会预先授权母公司代行审核批准。

在法律上,母公司与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同是平等的民事法律主体,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应该通过子公司的董事会或委派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加以实现。也就是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直接控制和集中控制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因此,母公司不能直接向子公司下发决策性和经营性文件,不能以母公司名义直接控制子公司资金收支,不能在正常的情况下直接干预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等等。但为确保母公司的出资者权利,母公司可在子公司的《公司章程》中规定或在股东大会中议定母公司认为必要的程序和条款。

母子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设,必须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进行,即必须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以及有关的契约进行。

(一)战略规划。

子公司是母公司总体战略中某一领域战略的实施主体,母公司应做好战略的规划,并落实各子公司具体实施。

(二)融资支持。

母公司综合了下属各分、子公司的财务资源,拥有合并报表的优势,比子公司有更好的融资条件。母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其直接融资功能也可为子公司业务发展提供更雄厚的资金资源。

(三)财务服务。

母公司将其部分业务分别交各子公司经营,退出部分实体经营领域,将经营视角转向战略规划设计、外部环境协调、财务设计等方面,可为子公司提供更优秀的财务管理资源与环境,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性财务服务。

(四)预算协调。

各子公司预算报送母公司,若经母公司审核,认为子公司预算目标偏低,或其编制忽略了一些必要考虑的因素,应和子公司充分协调,并最终确定预算目标。

(五)风险控制。

母公司应及时了解子公司财务运营情况,对财务和经营风险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控制。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十三

母子公司运做体制是被实际证实为有效的集团型公司运做体制,其核心原理是基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的关系。但大量例证也表明,这种体制可因为种种原因而失效,往往导致分权失度和控制不力,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本报告从保证母公司出资者权利的基点出发,研究了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的实现方式。

一、母公司(大股东)对子公司的财务权利。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权利,根本上是资本的权利,是出资者的权利。资本的权利要求资本的增值,出资者的权利要求子公司实现股东某一领域的战略目标。这种财务权利在管理上体现为大股东在股东会上参与批准子公司的年度预算,体现为大股东派入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子公司的控制,体现为母公司对子公司设计的公司治理一整套制度和程序。

(一)战略和规划控制。

子公司是负责母公司某业务方向,落实母公司某战略领域的经营实体。为从财务方面控制子公司战略逐步实施,应建立战略规划制度,编制五年度滚动战略计划,其中应包括五年度滚动编制的战略财务预算。在五年度计划中,从次年后,可以粗线条编制,逐年根据经济环境、竞争状况、资源状况等因素,调整五年度战略财务预算,使其具有可*性。

该战略规划,应是子公司股东大会年会讨论审议的规定议题。该战略规划及战略财务预算应和年度预算共同报送母公司预先审核,再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实施。其标准格式内容,由子公司拟订并经母公司审定。

(二)预算控制。

1、年度预算。

股东大会批准年度财务预算,是一个管理周期的开端,也是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控制的基本手段。为使预算在股东大会上顺利通过,会前一定时间应预先向母公司提交审议公司级营销、生产、成本、费用、投资、开发、资金等业务预算和相应年度财务预算草案,以向母公司说明将提交股东大会批准的年度预算将如何确保实现。

应该在股东大会中议定或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相应的年度预算报送预审程序,在程序中应规定,年度预算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和详细程序由子公司拟订并经母公司审定。

因除母公司外的其他股东大部分基本没有能力或不愿意了解这些详细预算,或者其他股东较多、较分散,大范围向股东提交详细预算会造成工作繁复和公司商业机密的泄露,因此不必大范围征求股东同意。

2、季度预算。

年度预算经股东大会批准,即成为子公司年度财务目标,子公司在这一财年将通过计划的经营任务组织实施年度预算。为使年度预算目标的逐步实现具有可监控性,弥补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不完备性,子公司应分季度向母公司报送季度财务预算、决算报告,同时报送销售、生产、成本、费用、开发、资金等业务预算和部分管理报表,母公司据以了解子公司季度财务和经营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在销售、生产、成本、费用、开发、资金等方面的分项财务和经营目标,以判断子公司年度预算的分季度落实情况。

该制度的规范实施,可通过在股东大会中通过或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明确的报告程序,在程序中应规定,财季预决算报告标准化格式内容和详细程序由子公司拟订并经母公司审定。

3、预算制度。

母公司(通过股东大会)决定子公司年度预算,监控子公司的季度预算,使预算成为母子公司之间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式,因此应在子公司和母公司两个层面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应在《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中明确要求子公司实行全面预算制度,要求子公司在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方面制定详细的制度报母公司备案,使预算成为对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和对子公司管理层经营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十四

风险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方法本身也随之不断地完善。在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也提出了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的要求。然而,在实践中,审计人员普遍地仍然在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妨碍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说明风险基础审计的意义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应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改进目前的审计实践提出建议。

一、风险基础审计的意义与特征。

风险基础审计(risk-basedauditing)是指审计人员以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搜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模型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x内控风险x分析性测试风险x细节测试风险。

所有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误报和财务报表表达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指企业及各类经济业务、账户余额,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的情况下,发生重大差错或问题的可能性;内控风险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已存在重大差错或问题的可能性;分析性测试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分析性测试但未能发现已存在重大差错或问题的可能性。细节测试风险是指审计实施细节测试但未能发现已存在重大差错或问题的可能性。

风险基础审计体现的审计思路,是以项目的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首先研究理解企业经营及所从事经济活动、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然后,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由概括到具体,由表及里地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审计全过程所搜集到的证据、信息,构成审计意见的合理保证。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交易)基础审计(transaction-basedarditing),制度基础审计(system-basedauditing)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账项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主要根据对账项、交易的具体检查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即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会计账簿、凭证及其有关资料的检查,故审计又被称之为查账。制度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对客户内部控制的研究、评价,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在审计过程上划人为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两大阶段,但在审计的'着眼点,仍集中在具体类别的经济业务或帐户记录及余额。在审计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这两种审计方法都曾占据过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其内在局限性,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本世纪70年代起,风险基础审计产生并迅速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

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相比、风险基础审计具有下述特征:

(1)风险基础审计属于开放式模型,审计人员在开始一项审计项目时,必须首先评估审计风险,并把它作为审计质量要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过程控制的依据。而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必须研究谁使用审计报告,用途是什么,即研究社会和客户的需要(期望)。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客户这方面的沟通,是合理确定审计目标的前提。而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均忽略了这一点,忽略了审计目的与手段之间内在联系,因而难免出现过度审计或审计不足的问题。

[1][2][3][4]。

财务数据研究报告范文范本篇十五

财务研究报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计划时必不可少的参考和决策依据。这些报告基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严格分析,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并对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估。通过这些研究报告,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做出更明智的财务决策。

第二段:我的经验和体会。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撰写财务研究报告,并参加与财务相关的会议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收获了许多体会。

首先,每个报告都应该是非常精确和详细的。报告必须包含最新的财务数据,而财务数据必须是精确的,并且必须遵循财务和会计原则。除此之外,报告还应该包含足够的上下文信息,以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发展情况。

其次,研究报告需要进行分析和解释。报告需要详细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并解释数据背后的原因。每项指标都需要说明其含义和作用,并将其与其他市场情况和公司经营策略相结合。同时,还需要对当前市场和行业的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当前和未来表现。

第三段:报告的目的和受众。

财务研究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对其财务状况的准确评估,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这些报告的主要受众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董事会成员、投资者、分析师等。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报告的呈现方式和重点内容有所不同。

对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报告应该着重关注公司发展及其财务稳定性。对于投资者和分析师,报告应该注重分析市场风险、发现投资价值及其对于公司战略的相关性。

第四段:报告编写流程。

撰写财务研究报告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首先,需要搜集财务数据,并进行财务分析。接下来,需要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例如市场竞争、政策和法规等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财务决策。

第五段:结论。

财务研究报告是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计划时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决策依据。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帮助企业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因此,编写财务研究报告需要仔细严谨的流程和高质量的数据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