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上海特种焊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 电焊工工作总结范文600字(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20:36:45 页码:9
上海特种焊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 电焊工工作总结范文600字(8篇)
2023-01-15 20:36:45    小编:ZTFB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上海特种焊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一

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

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截止20xx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

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 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20xx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上海豫园古楼阁景观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国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 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被严重破坏,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⑽,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现豫园占地三十余亩,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

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豫园于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2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萃秀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深隐于大假山北麓,面临峭壁,北倚高墙,古木交柯,佳卉盈庭,环境清幽淡雅,静坐堂中推窗便可近观大假山景。现设古玩店。

"渐入佳境"语出《晋书?顾恺之传》,这里有引人入胜之意。游廊石板铺地,中为小桥,两侧有鹅项靠,可以坐观山光水色。廊中间竖一太湖石立峰,高约2.3米,亭亭玉立,故名"美人腰"。

元代铁狮位于"渐入佳境"游廊前。左雌右雄,铸造于1290年,底座上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七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大假山用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建成,由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堆砌,也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山高约14米,潘允端在《豫园记》中对大假山的评价是:"峻 颇惬观赏"。

仰山堂为五楹,北有回廊,曲槛临池,可以坐憩堂内有录自晋王羲之《兰亭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匾额。卷雨楼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

三穗堂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园时所建,高9米,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在清代,这里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也是地方上文人士绅聚会活动的场所。

"海上名园"是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时任中共中央、为庆祝豫园肇建440周年所题。

银杏树高达21米,枝叶茂密,相传为建园时园主人手植,已四百多年。

万花楼下四角有梅兰竹菊图案漏窗四幅楼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槛,廊旁的白色粉墙边,依墙缀以石峰,栽植翠竹。

复廊东端有一小轩,在这里探首俯视则清泉如镜,隔崖相望则石峰壁立,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故名两宜轩。北面有建筑名亦舫,形状如古代之船舫。

复廊,中间用墙分隔,两边皆可行走。墙上开设着形状不同的漏窗,从漏窗中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图画小品。廊西端连以方亭,亭中有匾,上题"会心不远"。

鱼乐榭周围古木参天,凭栏可观池中游鱼。榭前小溪上的隔水花墙体现了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特点。小溪长仅数丈,花墙把小溪隔而为二,墙上开设漏窗和半圆洞门。从鱼乐榭旁有一株已度过三百多个春秋的紫藤,每年初春时节,枝条上绽满白色的小花。

和煦堂与点春堂隔水相望,堂呈方形,周围开敞。堂内陈列的一套家具,包括桌、椅、几和装饰用的凤凰、麒麟,都用榕树根制作,已有上百年历史。旁有石蹬通向听鹂亭。

"打唱台",也叫"凤舞鸾吟"。戏台依山临水,台前的垂檐,雕刻细腻,涂金染彩。戏台四面的石柱上,分别有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联。

点春堂东南有湖石假山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幽深。山上有双层楼阁;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从快楼朝南而下,还有静宜轩、听鹂亭,周围绕以花墙,自成小院。

穿云龙墙位于点春堂西,龙头用泥塑成,龙身以瓦作成鳞片。园中另外还有几处龙墙:大假山后有卧龙,和煦堂西有双龙戏珠,内园"可以观"前有眠龙,各具特色。

点春堂整座建筑为五开间大厅,扇上雕戏文人物,梁柱花纹造型奇特,饰以金箔。堂后有临池水阁,上有匾额曰"飞飞跃跃"。点春堂建于清道光初年,曾为福建籍花糖洋货商人在沪祀神议事之^所,俗称"花糖公墅"。小刀会起义时,这里是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小刀会领袖之一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陈阿林在此办公,发布政令,称"点春堂公馆"。起义失败后,点春堂遭到严重破坏,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集资重修,历时四载完工。现堂中挂晚清画家^任伯年的巨幅国画《观剑图》。画两边是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堂内还陈列着起义军使用的武器、自铸的钱币日月钱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

流觞亭,因其两面临水,取《兰亭序》"流觞曲水"之意。亭侧有三曲板桥,贴水而筑。三曲板桥西是浣云假山。山以湖石堆成,北倚得月楼,西临清泉。山洞盘桓,循洞可达山顶,洞内有泉,涧溪水从洞内流出。

2023年上海特种焊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地方是上海著名的金融一条街,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外滩,它是百年上海的一个影子,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那现在大家就随我一起找寻下这片浦江土地吧。

外滩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苏州路南至金陵东路,长约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那黄浦江的名字又是由何而来的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十分有威望的人叫春申君,浦江这一带是他的领土,故上海简称“申”,春申君名叫黄歇所以就叫黄浦江。它是发源与浙江安吉的龙王山,全长114公里,平均水深14米。但并不是从龙王山算起的,是从上海的淀山湖一直流往吴淞口来最后注入长江,期间经过10个区。那有人会问我黄浦江的水为什么是黄的呢?我就简单的和大家解释下。其实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黄浦江江底的泥土是壤土,壤土是介于泥土和沙土之间的一种土质,是又有泥又有沙的。第二是因为它流入的时候经过10个区,所以经过了一定的污染。第三是因为长江水的回流把一定量的沙土带了进来。基于以上三种原因所以黄浦江的水是黄的。

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世界各国风格的建筑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外滩是上海标志性的景点,到上海必游外滩,否则就等于没来过上海,它的总体布局可以5条线来概括。1、万国建筑博览群(在这条路上有中外建筑26幢形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2、10车道的中山东一路贯通了四方的交通。3、外滩的绿化、城雕、喷泉。4、浦东新兴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5、外滩情人墙

那我们就连着这几条线,把外滩迷人的风景尽情的欣赏下吧。

走到这里,我们先看下对面那幢不起眼的房子,它位于中山东一路和金陵东路口。现在看起来十分的不起眼,但在解放前他是上海比较高级的公寓房,里面的房间布置相当豪华,每个房间都有20平方左右,而且有独立的卫生设备,它是专门给在外滩工作的高级职员居住的。郭沫若先生在日本和他第2个老婆安娜生的儿子也在这里居住过。

首先我们在这里揭开外滩序曲的是这座具有86年历史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的气象台。他建于1920xx年的3月9日,他统高50米,包括上面的天线等,塔的实际高度为36.8米。这个塔原先并不是在这个位置上的,因为92年外滩改建的时候马路拓宽,修建新的防汛墙,基于这个天文台历史悠久,而且十分有价值,就把他从原来的位置向东北面整体移位20米,并对他进行装修。他在以前的作用是他可根据徐家汇气象信号台测得的气象信息。每天5次在塔顶桅杆上悬挂各种形状的标志,向往来船只告示吴淞口外的风浪和海浪等气象信息,以保证航行安全。另外在桅杆上有一只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每天中午11: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55分又将球升到顶端,12点正又将球升到原来的位置向往来的市民、船员报时,所以他也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座报时台。但随着现代划信息传播科学的发展,它也只能“退休”了,现在是外滩的历史陈列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上海总会]

现在我们位于中山东一路3号,现上海总会,原英国侨民活动的上海总会又称皇家总会。它1920xx年建成,耗资白银45万两,是文艺复兴式风格。所谓文艺复兴式风格的特点就是整体感觉给人十分均匀、对称。整幢建筑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对称,显得和谐均匀而稳重。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有六根爱奥尼克立柱,爱奥尼克立柱特点是柱身修长,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两种柱子风格叫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壮,柱顶是突出的圆形,上方有方形的石头盖顶,是“男性美”的象征。海关大楼地层就是用这种柱式。还有就是科林斯柱,此柱出现在希腊时期商业繁荣的科林斯城,柱顶有一束树叶和花蔓组成,似花篮状,雕刻华美,是“富豪”的象征,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都使用这种柱式,以显示自己的财富。这里要和大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幢建筑中远东第一长酒吧台,有34米长。大堂北侧是环形楼梯,旁边有半圆形铁栏电梯,现仍能上下通行。市内装修由日本设计师承担,参照日本帝国主义王宫的风格设计,故又称之为“东洋的伦敦”,这做优秀近代建筑已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位于中山东一路6号的中国通商银行大楼是一幢四层哥特式建筑。1920xx年建造。屋顶坡面陡,顶端原立有十字架。尖角顶的两侧原来也有小尖塔,如向上帝供奉的巨烛。第四层的窗户形状都像教堂的窗框一样,采用尖卷形。正门前有古典式柱廊。中国通商银行是1879年由盛宣怀筹资兴办的中国人自己最早经营的一家银行。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这楼是现在的盘谷银行上海分行,自1920xx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公司所用。

2023年上海特种焊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三

亲爱的游客,我们的车子行驶在延安东路高架上,还有十五分钟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点外滩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外滩景区的概况。

外滩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征,是上海历史的凝聚。他集中体现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又能体现出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外滩景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风景区,又是西方古典风情与中国现代风情相得益彰的风景区,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现在文化交相辉映的风景区。

外滩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与东方明珠景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桥,南至新开河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地区全长约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东路南京东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延安东路金陵东路等几条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们是建设和发展外滩景区的重要支架。

外滩原是在上海城厢外,东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1843上海开阜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这一地区,于1845年以上海道台颁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依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划定亩土地为法租界。随后两国沿江开筑道路,称黄浦路,黄浦滩路。1xx年后也就是1945年,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才改名为中山东一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筑起了二十多栋巍峨参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并在此地区开设了110多家银行等经融机构,使之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百年沧桑,上海政府于1992-1993年间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将原来的马路扩建成十车道的宽阔道路,并在北面建起来造型独特的吴淞路闸桥以此减轻外白渡桥的重负。随后又建起了延安东路高架,使该地区的交通更为通畅,更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劲活力。沿江则修建起防汛墙和绿色长廊,各类雕塑和建筑小品坐落其间更使得外滩诗情画意。站在黄浦江边的观景台上,江风拂面,江面波涛粼粼,百舸争流,江上海鸥高低飞翔,可一览大城市港口的绚丽风光。隔江而立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耸入云宵,国际会议中心造型优美,金茂大厦,中银大厦等跨世纪的摩天大楼更是欲与天工试比高,以及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宏伟的气魄更使外滩借得美景。

亲爱的游客们想必大家在此时已经很想一览外滩的壮丽风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浏览外滩风景区。

亲爱的游客门,现在我们站在外滩的观景台上,西面就是著名的: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北面可以看到绿树成阴的绿色长廊,黄浦公园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则能看到陆家嘴经融区的摩天大楼建筑群。下面我将重点给大家讲解世界著名的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

大家可以看到从延安东路高架下来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桥,在中山东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开的20多栋西方古典风格的建筑,他们构成为了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这些上海的近代经典建筑源于西方的古典建筑,所以要想了解它们则要把它们和西方的传统建筑联系起来,在比较中了解他们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和功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凭借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别是历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断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蕴,让上海迅速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经济文化中心。使上海成为当时世界建筑大师们竞相表现自身价值,展示自己不风身手的大舞台。其时大量外国建筑师的登陆,先期留学欧美的中国建筑师的回归,给上海带了西方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当然也使得当时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筑渗透了西方建筑的影响。所以当时上海的近代建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价值连城的文化遗产。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样拥有如此规模庞大。精美,技术精湛的近代建筑群。其中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就是上海最为集中的近代建筑群。

2023年上海特种焊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四

上海,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海纳百川的地方;上海,我的故乡我的家。

上海又称申城,而如今网络微博上又有了新的称呼:魔都。

上海是座美丽的城市,有节奏,有文化,有创新,有活力。

在这座城市里,我们周围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哥哥姐姐可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而张口闭口上海闲话的阿姨爷叔倒并不一定是正宗上海人。

在这座城市里,每天都会有变化,每天都会有事情发生……

我想告诉大家,作为上海人我特别喜欢“一抹绿”,它有一个平凡又上口的名字:小白菜---志愿者。

自从上海世博会后,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白菜们”的身影:每天清晨,在繁忙的十字路口,可以看见“一抹绿”在协助交通管理;小区里,“那抹绿”正在清理的乱扔的垃圾;在医院,“有抹绿”热心的引领着就医的病患;地铁口,“这抹绿”面带微笑迎来送往来自各方的乘客……

其实就在我家也出现了这样的绿,那就是我的“白菜妈妈”。我妈妈去年当上了区图书馆的志愿者,每周双休日她会抽出一天的时间去图书馆帮助那里的工作人员整理图书。将借阅者归还的图书整理上架,还要不停的整理被读者翻乱的图书。妈妈当志愿者没有报酬还要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很多人不理解,但我每次看到妈妈那洋溢着快乐和满足的笑脸时,我知道那是帮助别人后的幸福。妈妈告诉我,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如果将自己的爱传播出去,将会得到更多的爱。

我也要当小小志愿者,去帮助更多的人,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充满着爱,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

2023年上海特种焊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五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

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

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截止20xx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

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 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20xx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上海豫园古楼阁景观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国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 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被严重破坏,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⑽,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现豫园占地三十余亩,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

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豫园于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2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萃秀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深隐于大假山北麓,面临峭壁,北倚高墙,古木交柯,佳卉盈庭,环境清幽淡雅,静坐堂中推窗便可近观大假山景。现设古玩店。

"渐入佳境"语出《晋书?顾恺之传》,这里有引人入胜之意。游廊石板铺地,中为小桥,两侧有鹅项靠,可以坐观山光水色。廊中间竖一太湖石立峰,高约2.3米,亭亭玉立,故名"美人腰"。

元代铁狮位于"渐入佳境"游廊前。左雌右雄,铸造于1290年,底座上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七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大假山用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建成,由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堆砌,也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山高约14米,潘允端在《豫园记》中对大假山的评价是:"峻 颇惬观赏"。

仰山堂为五楹,北有回廊,曲槛临池,可以坐憩堂内有录自晋王羲之《兰亭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匾额。卷雨楼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

三穗堂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园时所建,高9米,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在清代,这里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也是地方上文人士绅聚会活动的场所。

"海上名园"是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时任中共中央、为庆祝豫园肇建440周年所题。

银杏树高达21米,枝叶茂密,相传为建园时园主人手植,已四百多年。

万花楼下四角有梅兰竹菊图案漏窗四幅楼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槛,廊旁的白色粉墙边,依墙缀以石峰,栽植翠竹。

复廊东端有一小轩,在这里探首俯视则清泉如镜,隔崖相望则石峰壁立,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故名两宜轩。北面有建筑名亦舫,形状如古代之船舫。

复廊,中间用墙分隔,两边皆可行走。墙上开设着形状不同的漏窗,从漏窗中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图画小品。廊西端连以方亭,亭中有匾,上题"会心不远"。

鱼乐榭周围古木参天,凭栏可观池中游鱼。榭前小溪上的隔水花墙体现了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特点。小溪长仅数丈,花墙把小溪隔而为二,墙上开设漏窗和半圆洞门。从鱼乐榭旁有一株已度过三百多个春秋的紫藤,每年初春时节,枝条上绽满白色的小花。

和煦堂与点春堂隔水相望,堂呈方形,周围开敞。堂内陈列的一套家具,包括桌、椅、几和装饰用的凤凰、麒麟,都用榕树根制作,已有上百年历史。旁有石蹬通向听鹂亭。

"打唱台",也叫"凤舞鸾吟"。戏台依山临水,台前的垂檐,雕刻细腻,涂金染彩。戏台四面的石柱上,分别有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联。

点春堂东南有湖石假山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幽深。山上有双层楼阁;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从快楼朝南而下,还有静宜轩、听鹂亭,周围绕以花墙,自成小院。

穿云龙墙位于点春堂西,龙头用泥塑成,龙身以瓦作成鳞片。园中另外还有几处龙墙:大假山后有卧龙,和煦堂西有双龙戏珠,内园"可以观"前有眠龙,各具特色。

点春堂整座建筑为五开间大厅,扇上雕戏文人物,梁柱花纹造型奇特,饰以金箔。堂后有临池水阁,上有匾额曰"飞飞跃跃"。点春堂建于清道光初年,曾为福建籍花糖洋货商人在沪祀神议事之^所,俗称"花糖公墅"。小刀会起义时,这里是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小刀会领袖之一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陈阿林在此办公,发布政令,称"点春堂公馆"。起义失败后,点春堂遭到严重破坏,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集资重修,历时四载完工。现堂中挂晚清画家^任伯年的巨幅国画《观剑图》。画两边是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堂内还陈列着起义军使用的武器、自铸的钱币日月钱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

流觞亭,因其两面临水,取《兰亭序》"流觞曲水"之意。亭侧有三曲板桥,贴水而筑。三曲板桥西是浣云假山。山以湖石堆成,北倚得月楼,西临清泉。山洞盘桓,循洞可达山顶,洞内有泉,涧溪水从洞内流出。

2023年上海特种焊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六

今天我们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园、豫园商场的所在地。

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外滩。诸位左侧就是著名的黄浦江。我们以后会到这儿来的。

为了节省时间,在没到豫园之前我先讲些中国园林和豫园的情况。

在中国,园林被分为三大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豫园属于私家园林。中国园林有许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过它们都由四个基本因素组成。这四个因素是水、植物、建筑和假山。大多数的私家花园是在江南,就是因为这儿多水源和适宜做假山的石。豫园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时建。园主姓潘,是个大官。他建此园是取悦于双亲,让他们安享晚年。所以豫园的”豫”字就取其豫悦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见豫园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后代变卖此园于当地行会。豫园之所以成为名胜,还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园内一厅堂曾被用作指挥部。今天豫园是个必游之地。所以我建议到了那儿我们千万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离,好吗?

这儿是停车场。万一有人走散,请记住车号最后三个数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发生这类事。我会举着小红旗,你们全陪张先生会殿后。大家准备好了没有?我们上路吧。下车时请注意自行车。

女士们、先生们,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桥。为什么是九呢?因为是阳数最高的数。走在桥上,逗留时间就长。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风景。还有,据说鬼怪只能走直线,所以你不必为遇到鬼怪而担心。

在桥的中间,有座亭子,始建于清朝,大约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馆。老人们喜欢早晨来此,会会朋友,沏上一壶茶,聊聊天儿。一般他们喝的都是一种绿茶,叫做”龙井”。这个茶馆也是外国首脑常来之地。比如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上海,也亲临茶馆喝了茶。

确实,能在这儿喝上一壶也是一种享受。试想一下,在一个夏日,你来到茶馆,临窗而坐,俯视着开满荷花的绿池。迎面吹来阵阵凉风。在悠雅的江南丝竹声中,你提起紫砂壶,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温的”龙井”茶。你会觉得飘然若仙。

你们也想喝一壶?对不起,我还是不能让你们去。等我们看完豫园再做决定,行不行?

这儿就是豫园的入口。当你走进一个私家花园,视线总会被什么东西挡住,有时是假山,有时是这肃的照壁。这是园林一技巧,称之为障景。不让你一日了然,却让你看到一部分,然后才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这座堂叫”仰山堂”。大家知道,上海位于一冲积平原,市内无山、无林。所以此”山”就指对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吨。它过去乃至今天一直是个奇迹。因为四百多年前没有水泥和熟石膏,人们就用烹煮过的糯米,加上明矾和石灰,把石块粘起来。至今安然无恙。看见山顶的亭子吗?四百年前,这是上海城最高点。从那儿可看到黄浦江上的渔船、帆影,可这些今天只能在电影中见到了。你也仅能看见他们上移的头顶。因为盘旋的小径皆被树、石遮住。这实在是园艺大师张南阳的杰作。也被公认是本地最佳假山。

在假山之后,有座龙墙。这是本园一特色。总共有五条龙墙。这边走,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那儿能清楚地看见另一条龙墙。

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那条龙墙。龙实际上是想像出来的动物。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赛珍珠的《龙籽》。如果看过的话,这儿很多东西令你觉得熟悉。请看这条龙,你会发觉这是个多种动物的综合体。你看它头似牛,眼似虾,角似……我看不太像牛。我们通常说角似鹿,身似蛇,鳞似鱼,爪似鸡或者鹰。请告诉我,你们看见几个趾。三个对。但一般龙应有五趾。为什么是三个呢?其中有一故事。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室人员才配有龙的图案。园主潘允端用了龙做墙,他有野心。不知怎么,皇帝得知此事,便派人来调查。潘允端得悉后,立即令人敲下两个趾。当朝延官吏一到,园主说:”瞧,这本不是龙,只有三趾。”真是个聪明人,不然他性命难保。

这儿我们可看见三块石头。中间那块称作”玉玲珑”。这并非是玉,但是挺有名,叫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蚀而成。这原来是给宋微宗的贡品。宋微宗广收奇花异石,称”花石纲”。可怎么会到这儿来的呢?原来,在运往当时京都遗失了。多年之后,又成了地地方官绅的玩物。后来他把该石送给潘允端做嫁妆,因为潘的兄弟娶了他女儿。玉玲珑因有”瘦、透、皱、漏”等特点而著称。假如你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犹如小瀑布;如你在下方燃香,它72孔孔孔烟香缥缈,非常美丽。园主以前常凝视此石多时,留连忘返。这也是园林功效之一,一个景物使你沉思,结果达到情晚合一的境界。

豫园之游就到此结束,希望胸们喜欢它。最后,大家必须做出选择:是喝茶还是购物。我看,还是举手表决。有多少人想品茶?哈,全都想去?!什么?我愿不愿去?说实话,这正合我意。那么我们还等什么呢?大家走吧!

2023年上海特种焊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七

一、古镇牌坊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古镇的牌坊了。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大家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

二、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

三、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3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6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

2023年上海特种焊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八

一、古镇牌坊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古镇的牌坊了。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大家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

二、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

三、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0xx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 、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0xx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xx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