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2:15:28 页码:13
2023年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优秀15篇)
2023-11-19 22:15:28    小编:ZTFB

在撰写报告时,应注意使用恰当的引用和注释,避免抄袭和不当引用他人作品。在撰写报告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流畅,避免使用太过复杂的句子结构。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报告的写作方式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一

六村学校位于北冶镇西部偏远山区,学校共有10个教学班,总占地面积10755平方米,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学校校长1人,教务主任1人。全校共有教师13人,现有3人正在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全校共有学生199人,入学率100%。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丰富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近年来,上级主管部门、学校一直把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普及义务教育奠基工程来抓通过努力,目前我校办学条件已基本适应义务教育要求。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自查情况。

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县教育局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评工作动员大会,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召开了教师会,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全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指导,学校存在的问题是:校园墙有一段约20米有裂痕。照明没达到标准,小学教辅用房6室正在建设中。高学历教师低于80%。正在着手整改,力保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一)统筹管理。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学校办学条件。

我校20xx年7月修缮了围墙,20xx年8月粉刷了教室等。20xx年8教学楼门窗油漆,并修缮楼顶,学校有校门、围墙、旗杆、校牌、厕所等,周边环境良好,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充分利用墙壁标语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宣传版面等舆论工具,强势宣传,进行监督,坚持日检查,周汇总,月初评,期总评评价机制,从点滴做起,彻底实现“视线内无脏、乱、差”?促进学生行为规范,语言文明,教师敬业爱生,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实施,礼仪教育特色更加明显,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3、学校配有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农村远程教育播放教室,含光盘播放教室、行政办公室各一间。图书室内,现存图书5700册?生均图书28册。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配有自然科学、体育、数学等仪器器材设备。农村远程教育播放室配有29英寸彩电五台,dvd五台,达到模式一配备标准。办公设备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

4、学校正在使用的两栋教室内外墙面均重新粉刷加固,门窗更换一新,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新建幼儿园正在建设中,投资170万。

5、学校操场有水泥硬化的运动场1500平方米,能保证学生活动及教学的正常运行。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5名,专科学历1名,中师6名,中级职称8名,全体教师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全体教职工都在教学第一线,继续教育参与率100%,这是一支业务能力强,安贫乐教,甘于奉献教师队伍,一直保持着良好工作作风,且工作成效显著,深受家长赞誉。

2、学校按规定配齐必需的行政、教辅和工勤人员。有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并结合学校以及教师实际情况,每个教师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予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落实自身发展规划目标同时学校制订了校本教研计划,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坚持每学期至少四次全校性专题性校本培训和教研组不定期业务培训,效果明显。

3、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4、“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学校校长带头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所以领导和教师都参与教学比武活动,每名教师都能做到比教学经常化,听课、评课常态化。全体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做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至少走访一次。教师每人一个档案盒,“比访”专项档案资料齐全。

5、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五)教育教学质量。

2、学校教务处周调阅、月检查制度落实,经常性地对全体教师备、教、改、辅等情况进行检查,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写好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同时做好期中、期末测评工作。改进对教学秩序、坐班、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加强与学生的座谈,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坚持组织好冬季长跑活动,切实保证学生的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组织,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4、学校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不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也不强迫、诱导或暗示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指定的教辅资料。不推销课外辅导材料和报刊杂志或自行编印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购买。

6、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本学年年初在校学生数199人。一年级新生全部达到规定的入学年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0%。

7、学校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学生体质的检测工作,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格健康检查?每个学生都建有健康成长档案。

8、学生学有所长,办学特色是手抄报创办和经典诵读,口号是手抄报创办强素质,经典诵读净心灵,。

(六)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1、学校建立留守学生关爱制度,留守学生档案齐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关爱措施并落到实处。

2、学校服务范围内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

四、主要做法和体会。

我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取得成绩不多,但仍显出儿点本校特色。

1、关注学生健康,建立平安乐园。我校开展了“三生教育”,即对学生进行生活、生命、生存“教育。是学生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与幸福,生命的珍贵与价值,生存的意义和目的。定期家访和通话,向学生父母汇报在校表现,向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家校结合,关心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心理。从而建立和谐平安校园。

2、加强教育信息化,均衡城乡教学资源。我校一是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学校倾斜有限资金购买相关资料、软件、图书。二是加强校本培训,把现代教学资源作为校本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全员参与,全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能熟悉掌握现代教学资源。三是现代教学资源进教室,更好地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上好每一堂课,让农村孩子享受城里孩子同等的教学资源。

3、加强外部联系,积极争取扶持。我校和积极与县电视台联系,筹措资金,两次购置了新的课桌和办公桌椅。修缮了围墙。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学校整体规划和布局比较合理,但在校园的.美化、硬化等方面仍需改善,属于基础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2、小学按国家标准,还有音乐教室、美术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阅览室有待进一步规范建设。

3、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不足。

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小学的项目投入,真正做到城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均衡。

5、真正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扎实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二

从“一五”到“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已走过近30年的历程。30年来,广大居民的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得到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与此同时,社区法制宣传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在xxxx市xxxx区的基层司法所多年从事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现阶段法制宣传工作的特点,寻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从xxxx市的发展速度看,xxxx区城镇化进程最快,从的56。76%,提高到的69。4%,上升了12。64个百分点,而城镇化发展的结果就是各项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多数村民集中居住在一个安置房小区,这给我们当前法制宣传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要求。

就三年的法制宣传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老百姓的参加法制宣传活动的热情愈来愈高涨,大多数村民有法律问题也能积极向律师咨询,免费发放的宣传单、法律书籍也不在像以前随手丢弃,能带回家里。在开展活动时我们对法制宣传的活动方式、宣传的内容、自身法律素养、法律维权的意识等四个方面做过问答调查,约85%的人认为活动方式比较好、宣传内容实用、自身法律素质有所提高、维权意识增强,但仍有约15%的人认为还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有个别老人对子女不赡养自己仍不知如何维权,更不知道法律援助可以免费帮其维权。

虽然我区各个街道的情况不尽相同,但辖区内社区居民的各类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逐步提高,农民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法制宣传工作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加以改进。

以我们街道为例,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大多数村民现在集中居住安置房小区,他们已没有田地,正在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但仍有部分村民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搞法制宣传活动多数都是在集镇和小区广场,一是群众相对集中,可以使较多的人获得所宣传知识和宣传资料;二是距离近,工作人员携带宣传展板和宣传材料方便。而对于居住偏远、分散的村民来说,参与法制宣传的机会相比小区居民要少些,即使去偏远的村搞法制宣传活动也没多少人来参加,那些村委会设置的宣传展板或宣传标语,从实际情况来看,认真细致的阅读观看的村民很少,所起的宣传作用非常有限。

2、宣传内容与群众实际需要还存在差异。

当前一些法制宣传人员为了应付检查或是完成工作,将一些现成的宣传资料或很久以前的宣传资料拿来做宣传,而这些资料对群众来说也许根本不需要或资料已经过时而失去了应用价值。而我们的老百姓需要更多的知晓《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等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新律法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宣传这些,这将导致宣传工作虽做了,但群众的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3、学习法律知识存在的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宣传队伍法律专业知识培训很少,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全凭大家的自觉,这样的效果是很差的。有些村(社区)干部年龄普遍在40岁左右,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不高,常以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为借口免于学习,从而使得法制宣传源头出现问题。另一方面,群众学习法律知识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难看懂文字型宣传材料。多数青年人平时不学习法律知识,等自身需要法律维权时才开始关注相关法律,即使学习也是片面学习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对自己需要承担的法律义务视而不见,容易产生偏激的维权观念。

4、法宣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不足之处。

宣传活动中,我们发现当地居民都有地方口音,而现在一线法宣人员,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和实习律师,都是普通话教育多年的年轻人,对当地人说的话有时听不懂,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有些法宣人员在回答咨询时喜欢运用法律术语,这对专业人员无可厚非,但对老百姓来说等于说天书。比如“标的物”,大多数老百姓都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但说钱、物等具体的名称时,他们才能懂。

1、增加宣传形式,扩大宣传面。

一是针对不同人群使用不一样的宣传方式。对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要多采用图画、录像、电视等形式开展宣传,让他们通过眼睛了解法律知识;对上班族要多组织送法进企业活动,发放法律书籍,建议企业订购法制报刊、杂志,定期组织员工阅读、学习法律知识;对居住农村的分散居民实施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切实将法律知识带到每家每户,不流于形式。

二是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宣传,比如学校,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对学生多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印发法制宣传单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将更多的法律知识带回家中;电视台,制作一些法治方面的节目,直播法院审判的典型案例,以及制作法律知识竞赛节目,让群众在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老年大学,规定每次开课有一堂课是法律知识学习课,组织中老年朋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2、重点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

以现有的宣传工作力量,每次法制宣传都要满足各类人群的所有需求也不现实。但我们可以根据辖区内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重点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每次法制宣传。对安置房小区内的失地居民要着重《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的宣传;对即将拆迁的居民要着重《物权法》、《xxxx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对进行农业生产的村民要着重《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探索群众实际遇到的法律难题,看看群众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然后着重宣传群众需要的法律知识,彻底转变以前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

3、加强一线宣传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业务培训。

随着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制定和修订了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不论是专职法宣人员还是一线村(社区)干部都应该及时有效的学习这些新的法律知识,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更新和提高法律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宣传工作需要。其次,对刚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及专职法宣人员开展业务能力培训,请经验丰富的老法宣人员讲授工作经验及注意事项,要求他们多和当地人交流、多说当地话;要求他们在搞宣传活动时,特别是解答法律咨询,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少用法律术语。

每一个居民法律素质的提高都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如果大家都知法、懂法、守法,并积极用法律维权,那么刑事案件必将减少,非法上访也会转变为依法诉讼,社会必定会更加稳定、和谐。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三

密工作的重点,也是保密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下面,就当前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求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西湖区是南昌市中心老城区,所辖面积34.8平方公里,常住人员44万,管辖1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设13个行政村、101个社区居委会。区国家保密局属区委办内设机构,共有专兼职保密工作人员4名,每年工作经费2万元左右。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保密法制宣传工作力度,以《保密法》为核心的保密法律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保密管理法制化水平明显提高,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为了开展好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工作需要的投入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全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区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区保密委员会成员,切实加强对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仅,区委常委会就先后3次研究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解决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对保密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督办,以来,共开展专项督查14次,确保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及时制定“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为确保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南昌市“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结合西湖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西湖区“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进一步强调了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保密法制宣传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全区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不断提升。为增强全区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全区认真开展了保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结合“五五”普法,依托区委党校教育资源,组织全区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全面深入地学习了保密法律法规;认真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涉密人员收看了电教片,学习了保密方面的反面典型,加强警示教育;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保密知识培训班,增强涉密人员的工作水平;积极订阅保密工作有关宣传期刊资料,确保了全区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单位和副县级以上(含副县级)领导干部都有一份保密工作杂志。20全区共开展宣教活动310余人次,办橱窗板报50余块,增强了全员保密意识。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涉密人员、涉密活动、涉密载体等不断发生新的改变,使保密管理的对象、领域、方式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保守国家秘密的难度加大,泄密渠道增多,保密工作在观念、制度、手段等方面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区一些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敌情观念不强;一些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措施不到位,涉密信息系统防护薄弱,泄密隐患较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普及保密法律知识,增强广大公民保密意识。

二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尽管近年来全区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活动,但从总体上看,多是发发传单、看看板报,内容上没有很好的贴近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实际,形式上没有采取干部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好新式,使得干部群众参与热情不高,效果不很理想。

三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五五”规划已经制定下发,全区各单位的各项保密工作机制也都已经建立,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却存在一些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规划和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根据当前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形成“三个支持”,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保障。

一是要形成网络支持。进一步充分发挥区保密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制定完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明确对不同对象的教育任务,将每年的宣教任务责任化,建立起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专人组织实施的网络体系,实现“人人肩上有指标,保密重担人人挑”,做到“年度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工作有重点”。

度经费预算,为保密宣传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并做到专款专用。

三是要形成领导支持。定期向区有关领导汇报保密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形成坚强的领导保证。

(二)突出“五个”重点,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要突出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要坚持领导干部学习保密法规制度。利用区委中心组学习,集中学xxx省、市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指示精神,使领导干部熟悉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区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将保密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检查保密意识、保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情况。

二是要突出涉密人员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对涉密人员的上岗、在岗和离岗培训,积极举办各类保密工作培训班,组织涉密人员参加省、市保密培训,使涉密人员掌握必要的保密法律知识、保密技术防范要求和知识,自觉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

三是要突出公务员的宣传教育。要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协调配合,把保密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和管理工作中,抓好党政机关新录用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加强公务员保密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把保密教育纳入全区各单位年度学习计划之中,可有组织地学习国家《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和有关保密工作法律法规,组织观看关于保密工作的录像片和专题片,开展警示教育。

四是要突出保密干部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对保密干部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保密教育学习,及时学习贯彻落实上级业务部门的各类文件精神。对专职保密干部,要分层次进行全面、系统的保密法制法规教育培训和岗位业务培训,建立健全专职保密干部持证上岗制度,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专业水平的保密干部队伍。对兼职保密干部,既要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对他们的保密业务工作指导,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必备的保密法规知识。

五是要突出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要积极利用街道、社区宣传栏,采取不定期刊出板报、张贴保密教育挂图等方式加强对广大群众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抓住保密法制宣传周活动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三)抓好“两个关键”,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要抓好形成教育合力这个关键。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吸引更多人员、更多资金参与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来。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全区普法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对全区领导干部进行保密教育,协调安排保密教育课程,努力做到教学有计划、课时有安排。并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育效果。

二是要抓好加强业务指导这个关键。要加强对重大涉密会议、活动的督促指导,确保重大涉密会议、活动无失泄密事件的发生。要积极指导区有关部门做好高考等国家统一考试的保密工作,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培训,积极协商、研究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和防范措施,对各考场的准备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保密检查,确保考试期间不发生失泄密事件;要加强与外事、安全等部门的合作,主动介入重大涉密活动与会议,结合涉外招商活动、境外考察学习活动等各项重大招商、外事活动,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行前保密教育,增强涉外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确保国家秘密的绝对安全。

(四)做到“三个结合”,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广泛性。

一是要结合全区重点工作进行宣传教育。要擅于结合全区性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整顿“五风”、三项创建等活动,在活动方案增加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对《保密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进行统一部署,不断增强广大机关干部的保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机关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是要结合全区重大会议进行宣传教育。在全区负责干部会、全区经济工作会等全区性重大会议上,对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强调,不时失机地对保密工作重要性进行有效宣传,不断增强机关干部防范意识。

三是要结合保密督促检查进行宣传教育。结合全区涉密文件和涉密计算机保密检查工作,加大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对保密检查中所发现的保密规章制度不健全、保密责任不落实、保密设施配置不到位等问题和隐患,提出整改意见,促使其及时整改,进一步加强涉密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把好保密安全关。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四

根据全江市全蛐蛐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全江市全蛐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分年度行动计划的通知》(全市区府发〔20xx〕38号)文件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深入剖析,查找不足,现就我校有关迎评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中心小学位于xx镇场镇,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31人。教职工32名。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开展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全蛐蛐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召开了教师会,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全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认真剖析,及时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力保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一)领导重视。

(二)学校办学条件。

自20xx年以来,在全蛐蛐政府和全蛐蛐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消除了危房,同时按照规定配备了图书室、微机室、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等功能室,增配了数学、科学实验仪器,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器材,使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逐步得到改善,但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1)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2957平方米,生均2.35平方米,离指标值的3.63还有较大差距。运动场馆面积2800平方米,生均3.37平方米,只占指标值的48%。

(2)学校设有科学实验室54平方米、图书室50平方米、音乐室54平方米、体育保管室25平方米。学校科学、数学教学仪器品种、数量达标率100%,音体美器材品种、数量达标率99.3%,图书室全现有图书11555册,生均13.9册,生均图书达标率92.6%。

(3)学校设微机室一间,面积54平方米,学生电脑30台,实现了12个教学班“班班通”。全校教学用电脑43台,每百名学生拥有电脑5台,达标率83%。全校电脑接入宽带网,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同学的学习。

(4)近几年来,学校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资金,改造了学校的厕所;改造了旧教学楼的屋顶;解决了大千楼的漏雨问题;更换了教师的门窗;增添了教室全的电灯、风扇;添置了新的办公座椅和学生桌凳。使学校的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5)学校操场不大,且两所学校共用一个操场,教学过程中互相有所影响。跑道为黄沙跑道,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

(6)学校食堂但面积120平米,学生排队打饭很拥挤,没有地方摆放足够餐桌。

(三)、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编制配备40人,现有在职教师32人,空编8人,空编率17.8%,师生比25.97%。在职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3名,小学高级教师13名,小学一级教师14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

2、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均参加了岗位培训,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100%。

3、教师平均年龄40岁左右,教师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合理,能够及时参加各种业务培训。

4、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整体规划和布局比较合理,但校园面积狭小。教学及辅助用房不够,化解大班额比较困难。教师周转房奇缺。

2、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有一点差缺。

3、学校按规定的配备标准为学生配齐舒适的课桌椅还有待实现。

4、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少。

5、操场达不到规定要求,学生课间活动、体育课受到限制。

6、计算机等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五

当前普法工作已经走过了28个年头,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都得到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农民懂法、守法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的普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当前广大农村正处于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民发展,成为当前农村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基层一线司法行政干警,普法宣传,责无旁贷,为了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更好地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本人经过走访调查、座谈等形式对xx市部分乡镇的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在大部分乡镇,各种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逐步提高,特别是农民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普法工作的形式也从过去简单的以会代训、出板报、发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开展法律咨询等向探索农民喜闻乐见、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普法宣传方式转变,普法成效逐步彰显。

一是依法明辨是非能力提高,动辄打人或械斗的情况明显好转。

二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加深,依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提高。

三是遇事依法办理的觉悟提升,在涉及经济或民事关系时,能够按法律要求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发生纠纷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是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与能力明显提高。

五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农村各项事务,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办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想上有偏差。

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并且降低了行政效率,阻碍了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于是便对普法宣传工作轻描淡写,应付检查,走形式,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

乡镇司法所2-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很多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经济建设,对组织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遇到矛盾纠纷绕道走,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

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放广播,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类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访维稳工作中,面对个别“上访户”的诉求,法律宣传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5.农村普法经费没有保障,制约工作开展。

乡镇财力不足,无力支撑普法经费,村普法没有经费,落实起来难,普法资料紧缺,宣传设备落后,普法人员难做“无米之炊”,力不从心,不同程度影响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镇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2.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对村普法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到普法队伍中来,使他们成为各村农村普法教育的宣讲人;实行农村普法宣传辅导员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选派政法干警到各村、各中小学担任普法宣传辅导员,指导村、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

3.要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镇设立法制辅导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图书角,依托公开栏设立法制宣传栏;在继续利用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采取以案说法、图片解法,组织旁听审判,组织反面典型现身说法、法制文艺、法律咨询、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网络博客等贴近群众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4.要进一步把普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平安建设相结合,增强工作灵活性和针对性。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推进农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党员冬训时机,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制专题教育;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机,对广大农民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抓住春节民工返乡时机,对他们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抓住禁毒、禁赌、反对邪教等专项治理活动时机,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等;此外,普法工作还要突出重点村(如信访村、宗姓村)、重点人群(如刑释解教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重点年龄层次(如15-25岁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

5.进一步加大农村普法的经费投入。市(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对司法所日常办公所需经费与普法经费共同纳入财政预算,使农村普法有专款,专款能专用,保证农村普法的必要支出;建立和完善村级普法经费保障制度,确保普法经费落实到位,不落空,不虚。

“社区教育”一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国际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教育比较发达,在这些国家中,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推进公民教育、推动社区和社会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发展社会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我国的社区教育是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兴起的一种教育模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从开始着重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学校社区教育,逐步拓展到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丰富生活内容等,内容涵盖了居民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社区教育是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特点的区域教育,与各类正规教育既有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国社区教育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一所学校为中心,连接所在社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另一类是以社区为中心,由县(市、区)级政府牵头、社区教育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组建的教育组织机构。

我们xx区于加入省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5年来,社区教育从市区街道、社区到农村镇村、从教育主体到政府职能部门、从业余教育培训到广场文化建设、从单纯组织活动到涉足社区考察等,教育形式不断创新,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为进一步培育“上风、上水、上善、上品”的“红色高地”,大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居民幸福生活指数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我区社区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建立组织,完善体系,构建社区教育发展平台。

1.健全组织体系。我区于20成为浙江省首批社区教育试验区,并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的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社区教育学院院务委员会,“xx区社区教育学院”设在xx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由教育科一名干部兼任相关工作。同年,市区6个街道成立了社区教育分院和50个社区教育教学点;,农村5个镇也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和78个行政村社区教育教学点,社区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各社区教育分院、社区教育中心分别成立了由党群副书记或分管副主任(副镇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社区和行政村的社区教学点工作,形成了横向到部门、纵向到村居(社区)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呈现出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市区的社区教育工作主要由所在街道的党工委相关部门负责,农村的社区教育工作主要由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承担,并挂所在镇社区教育中心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

2.完善教育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已建立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5个,其中棋类培训4个、艺术类培训3个、文化心理类培训8个,主要为青少年提供各类业余培训,是正规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5所农村成人技术学校是农村社区教育的主阵地,主要承担组织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组织当地社区成员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如余新镇成校将培训与需求相结合,开展了“三单式”(学校“菜单”,企业“订单”、政府“买单”)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各街道社区、各镇村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基层单位,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如建设街道以“女性素质工程”为活动主线,组织“千名妈妈观新貌、游古镇”、“千名妈妈学习健身活动”、“千家万户学礼仪”、“城乡学习型家庭结对”等。不同的社会教育机构向社会成员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产品,既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又促进了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构建。

3.优化基础设施。以巩固教育强区、创建体育强区、加快“农民技能素质提升和阳光工程培训”和夯实社区教育学院基地为契机,以政府投入为主各方捐赠资助为辅,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特别是采用区、镇两级政府经费“1+1”统筹方式和抢抓创建省示范成校的契机,投入1000多万元,添置成校培训设备和修建校舍。投入15万元,将教育文化体育局内的一幢三层教学大楼装修一新,作为“社区教育学院”,形成了社区教育“干有基地、学有内容、练有设备”的新格局。结合省级文化强区创建和省级教育强区复查,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激活社区教育分院、中心和教学点积极性,促成“星光老年之家、阅览室、图书室、宣传画廊、健身路径”等128个文化体育中心应运而生,为社区成员提供了学习、健身、娱乐、生活新空间。

(二)整合资源,优化队伍,努力提升社区教育功能优势。

1.整合学习资源。xx区作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紧紧依托嘉xx市大学、市“三馆一中心”和全区128所市民学校、34所中小学、6所成校等教育资源,聘请139名成员组建社区教育讲师团、邀请79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农经、建设等部门业务专家组建社区教育培训师资库,为推动全区社区教育扎实开展提供了人才资源。

2.打造“四支队伍”。区社区教育学院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精心挑选、优化配置“四支队伍”:一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和镇(街道)所在学校老师、团区委等群众性组织干部、社区(行政村)干部和相关部门志愿者等组成,每年协调、组织万名学生进社区。据统计,每年暑期中小学生在学校老师、社区干部的组织、引导下,踊跃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服务市民、科普宣传、诚信廉洁教育、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志愿者服务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和城乡结对等活动,累计20多万人次学生参加。二是社区兼职法制副校长和交通辅导员队伍。全区专门聘请34位兼职法制副校长和84位交通辅导员,为青少年开展定期讲座、专题培训、现场咨询和个别矫正等活动。三是社区文艺宣传队伍。全区有60多支千人社区文体骨干,近年举办88场文化体育艺术节、300多场广场文艺演出、156次城乡文艺结对,参与观众达60多万人次,为打造“歌城”、创建“文化强区”和培育“人文南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四是社区劳动就业培训队伍。为帮助社区居民掌握一技之长,建立79名专业培训人才库,提升成校50名文化课教师培训才能,发挥社区“有才者、有心者、有力者”蕴藏潜力,以“教者尽其能、学者有其所、处处是课堂”的工作理念,引导农村居民“洗脚上岸”,走出一条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致富新路。

(三)搭建平台,加强引导,着力提升社区教育内涵。

1.建立三大平台。一是信息平台。全区投入139万元电教经费,武装5个社区教育中心,架起了由280台电脑组成的“三直通信息网”(直通区教文体局、直通区劳动就业所、直通市职成教在线),让全区22万新农民享受知识经济的快乐,实现人的现代化。二是活动平台。组织开展“社区读书月”活动。自20起,每年举办“社区读书月”活动,打造“读书明理、走向和谐”学习型社区。举办社区“睦邻节”,开展以“邻里合奏、陶冶生活”为主题的器乐演奏,以“邻里携手、健康生活”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会,以“邻里牵手、美味生活”为主题的果蔬拼盆展示、邻里知识竞赛、好邻居论坛和文明格言评比等遍地开花,蔚然壮观。由街道文体站牵头,以南湖市民广场、戴梦得广场和城南公园、洪波公园及望吴门广场为中心,以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等学校为体育集训基地,以健身路径、扭秧歌、太极十二拍、交谊舞和文化艺术节为载体,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呈现一片健身、健脑、和谐的新景观,为积极创建“体育强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是交流平台。全区通过“校际学习交流、校企合作交流、讲师团成员经验交流、协会联谊交流、农民培训交流、职工技能比武交流”等形式,不断健全并完善城乡学校管理、支教结对、城乡街道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联谊等机制,营造了一个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借势发展的.新格局。

2.加强分类引导。区委、区政府从年起,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在市区50个社区中开展了“和谐社区”的星级考评工作。通过制定方案、层层发动、社区申报、专家指导和组织考评等形式,已经评选出了10多个五星、四星、三星级社区,并成为xx区社区教育、社区建设的示范点。“和谐社区”星级考核涵盖了社区教育的众多元素。如“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制定社区教育年度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老有所乐教育活动,参加比例占老年人的60%以上”等等。“和谐社区”考核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教育的更加规范发展。

二、我区社区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于年成为“社区教育试验区”以来,社区教育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区的社区教育仍处在初级阶段,社区教育试点单位指导还不够全面,不够均衡,不够深入。特别与我市其他县(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的困难和问题有:

1.从社区教育学院工作层面上看,对全区社区教育的指导统领工作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深入。社区教育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慢,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近几年,出现了不少社区教育的先进模式。探其原因,离不开当地的“社区教育学院”发挥的积极作用。其“社区教育学院”都有完善的组织机制,不仅有多名专职人员,而且还分设相关处室,条线清晰,合力协作。如xx市各社区都建有“社区教育工作网”,每月的工作计划及时上网,成为连接社区与居民的桥梁。紧邻我区的xx市,“社区教育学院”既有专门机构,又有专职人员,而且将社区教育与市电大融为一体,社区教育工作十分有效。而纵观我区的“社区教育学院”,在指导工作上却显得力不从心。作为xx区社区教育工作的最高指导中心的“社区教育学院”,理应承担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指导检查等具体工作,引导全区社区教育工作快速高效发展,但由于没有专职人员,缺少专项经费,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又由于种种原因,每年一度的省社区教育工作会议都无人参加,缺少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对基层社区教育这一块工作也就更难指导。全区缺少区级层面上的综合的社区教育规划实施与指导,尽管这几年基层社区教育工作都在努力开展,但对象也大多是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和暑期在家的学生。

2.从基层社区教育工作层面看,虽然工作热情比较高,但由于工作机制不畅,缺少经费保障,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覆盖面不够广,社区教育内涵难以提升。尤其是社区教育工作纵向机制上的“丝连藕断”,使得各基层社区教育各自为政,具体工作缺少直接的指导和交流,教育资源得不到整合、互通。社区教育对象不广,活力不强,机制不全,内涵不深,无疑制约了我区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

三、对我区社区教育下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组织网络机制,推动社区教育和谐科学发展。要更加重视社区教育工作,要将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纳入全区中长期社会发展规划中,摆上政府日常议程。第一,要完善组织,强化领导。要将相关部门纳入领导协调小组,明确职责,切实落实相关规章制度。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制定规划,落实检查。第二,要发挥区级“社区教育学院”的管理指导职能。尽快为“区级社区教育学院”配备专职人员,可以参照平湖的做法,结合我区实际,配备相应数量的管理人员。第三,要注重发挥市区街道和农村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中心”作用。落实专门人员,切实履行好制定规划,对基层社区进行领导组织、协调指导的职责,使基层社区教育工作在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下科学安排,和谐发展。第四,要加强基层社区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交流,创新创优,提升内涵。基层社区要在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的同时,积极关注社区教育对象的覆盖面、社区教育的丰富性和社区教育的实效性。

2.建立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归根结蒂取决于当地居民的素质。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它与周围社区及整个社会有着有机的联系,并且处于一刻不停地人员、资金、商品物质、信息、技术等交流、交换之中。社区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与整体素质的高低,对于上述种种“流”的优化或者劣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重要。社区教育不仅是推进社区发展的动力之一,还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我们xx区正处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更需要全体居民的素质提升。而社区教育则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居民素质提高的有效载体。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目前,我们xx区的社区教育亟需提升层次,加快发展,应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保障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鼓励社会办学,尤其是要鼓励有志于发展社会教育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投资兴办社区学校,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终身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素质。

3.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发展。我们xx区是xx市主城区,教育资源丰富。在近几年的社区教育进程中,也积极发挥着当地教育资源的优势。但从发展看,还需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促进我区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一,要充分利用xx市城市大学,做好借力发展文章。嘉xx市大学是嘉兴终身教育的一所开放大学,可以将其作为我区教育学院的教学基地,以委托办班的形式,与其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主动争取嘉xx市大学对我区的关心、支持和指导,推动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迈上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要积极组织街道、镇社区教育分院(中心)的有关人员,与嘉xx市大学开展交流、切磋、研讨等活动,努力营造我区面上拓展、点上深化、合心合力、借力发展的社区教育新局面。

第二,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学院和各街道、镇社区教育学院(中心)两级指导作用,做好资源提升、优质共享文章。要在进一步理顺组织机制、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社区教育学院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络、协调、沟通,努力将各部门与社区教育相关的培训、教育等活动纳入社区教育范畴,统筹安排全区社区教育工作。街道、镇社区教育分院(中心)要积极发挥社区教育的枢纽指导作用,在社区教育学院指导下,以一年或半年为时间单位,为基层社区提供社区教育大菜单。基层社区按照教育学院和分院(中心)的工作安排,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每月社区教育计划,并积极实施。这样,上下连贯,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安排科学,不断提升社区教育内涵。

第三,要充分调动基层社区所辖单位积极参与,做好基础设施共享文章。社区教育设施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实施社区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我区基层社区教育基础设施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是服务于基层社区所辖单位,各社区所辖单位,都有义务向社区开放本单位的相关教育设施,在这方面政府还要加大引导力度。除了区级社区教育学院要有配套的教学基地外,街道、镇都应建立相应的社区教育分院教学基地(镇以成人教育技术学校为基地),政府可利用目前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机遇,将调整撤并的学校作为街道社区教育分院教学基地。(严禁对外出租,资产仍归属于教育文化体育局,一旦教育格局发生变化,可随时再作调整)有了固定的较大规模的基层社区教学基地,社区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就有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第四,要立足社区,眼光向下,做好各类“精英”和“普通”人才引领文章。

社区教育是以构建和谐社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为目标,社区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社区教育要在努力沟通社区居民心灵、情感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培育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使社区成为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家”。社区教育工作者应下功夫了解社区内全体成员的基本情况,除了聘请一些专家、教授等作专题性讲座外,更要将眼光锁定自己社区成员,尤其是那些平民百姓,让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善良之举的、心胸豁达的等各类普通市民给社区居民作技艺展示、经验传授、心得交流,让大家在平和融洽的气氛中增长才干,增进友谊,建立社区内部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教育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是一项发展中的事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要结合我区实际深入研究并大胆探索,积极借鉴外地成熟的经验,积极开拓创新,将我区社区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六

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制定张新镇20xx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力争通过今年的努力,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过3万元,其中美好乡村示范村——马寨村达到5万元,各村经营性总收入比20xx年增长15%,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3万元的村6个。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美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推动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村级主体、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增强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不搞行政命令,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防止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的现象发生。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重点抓好经营性收人3万元以下的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4、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发展途径。

1、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选择发展路子,避免跟风上、盲目投资现象。

一是服务项目建设,增加收入来源。马小村、桃花村,可利用养殖和种植业提高农民收入。

二是盘活集体资源,增加集体收入。如盘活集体养殖、种植、土地等,通过在集体资源上发展农业种植,或集体资源发包,收取承包费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

三是兴办农业基地,走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路子。如药材种植、光伏发电基地,走特色农业、服务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路子增加经济收入。四是创新资本运营手段,以现有土地、资金、资产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参与企业发展。

2、利用好政策,借力发展集体经济。

在当前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和用好用活土地的时机,大力推行建设集体公墓建设。做好公墓的选择址、设计和征地,准备开工建设,利用选派资金实施公墓建设发展集体经济。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镇党委政府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对村实施倾斜的扶持政策,结合各村_、特色,实行统—政策、统一宣传、统-引进、科学布局,充分整合招商的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明确主导立业,重点突破,把—些规模相对较小或不适宜在市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的项目引荐村,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4、强化管理,千方百计盘活资产,增加村级积累。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弱,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各村要积极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在完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同时,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并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四、保障措施。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镇党委、政府将在扶贫开发、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上均衡考虑,在项目、资金上对集体经济发展较薄弱的村给予适度倾斜。

2、支持盘活各类资源。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允许其依法按规划使用土地开展生产和经营(商品住宅开发除外),促使集体土地资源获取更大收益。支持发展经营能源林、苗木花卉等基地建设。

3、建立奖励表彰制度。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村给予表彰奖励,集体经济发展未达标的村,年度不得评为先进。

4、落实结对帮扶措施。大力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结对帮扶,兴办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稳定的村集体收入来源。组织引导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共建,结对企业可以与村合作,盘活存量资产。

五、工作要求。

1、全面清家底。各村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采取自查登记与清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摸清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家底。

2、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计划,各村要结合村情,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抓好落实。

3、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采取以村为单位、逐级申报的办法,建立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在此基础上,幵展大规模的村级项目招商引资活动,以市场化的办法,吸引本地和外地的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4、扎实推进产业建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1-2个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产业,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从项目申报、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土地审批等各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5、强化集体经济管理。进一步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处置村集体“三资”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坚决制止和查处平调集体“三资”行为。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民主管理的水平。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七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镇化发展不断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渐见明显,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步伐加快;农村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农村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社会稳定。

(一)农村基本情况。我镇下辖6个工作组,28个行政村,321个村民小组。据统计,全镇农村住户为13753户,农村人口55679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7748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9.84%,第一产业从业人数10149人,其中农业5886人,占58%,渔业2740人,占27.4%,林业1000人,占9.8%,牧业532人,占5%;从事一、二、三产业人数比为36.4:30.3:33.3;耕地面积为3069.8公顷,其中水田1894.4公顷,旱地1175.4公顷;抗旱泵站66处,排涝泵站16处;水库9座,小山塘148口。

(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我镇村级经济总收入达到16.7615亿元,增长8.8%;全镇农业产值1.39457亿元;据统计,全镇有各类农业专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个,吸收会员20xx万人,其中农业专业协会3个(市级专业行业协会1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8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专业性十分明显,其中从事水果、蔬菜、禽畜、水产、粮食的占了85%。全镇有农业龙头企业3家,各类农业基地39个,形成了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优质粮油、林地杂果、生猪养殖等5大经济板块;有淡水鱼罐头、“杜洛克”生猪、xx湖王蟹、优质粮油等4大品牌产品,有各类种植、养殖专业户93户。全镇薄弱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可达33.4万元。1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实施经济开发项目16个,可使5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全镇薄弱村总数的41.7%。

(三)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及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全镇通自来水村(组)有5个;28个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通汽车村有27个村,占96.4%,通组公路达85%,硬化率达10%;通邮村达100%;通电话村达100%个;通电村达100%个;10个村通有线电视,占35.7%;到目前,全镇农村电话用户数达到5272户,农村电话普及率为9.47部/百人。镇中心卫生院1个,达乙级甲等标准,村卫生室32个,22个达甲级标准,占68.8%。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9%,农民因病返贫情况明显下降。全镇有小学26所,初中7所,高中1所,镇级农民学校1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8%,农民培训年均2次。全镇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8人。

(四)农民生活环境及质量。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全镇有2个文明新村通过市级验收。通过中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全镇已建5个中心村,有6个村创建文明新村,15个村开展村庄整治。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0平方米,75%以上的住房为两层砖混结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92元,消费结构从自给自足向多元化转变,整体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

二、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农村问题在相当程度上继续存在,仍然是影响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民人均受教育不到8年,由于文化水平低导致了农民收入低。因而产生两大主要不良后果:一是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外出务工的农民不能享受与城市人同等的待遇,出了苦力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心理失衡现象加重;二是产生恶性循环,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收入少--无法供应子女上学--子女文化水平低--收入低。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不但不利于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就业难。从城市劳动力需求来看,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和外来劳动力增多,农民进城寻找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有限。从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来看,全镇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度放慢。同时,农业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农民就业问题逐渐突出。再加上农民的自身文化素质、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制约,市场就业竞争力相当弱,再就业很难。(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垃圾成为水污染的三大原因。农村环境卫生不容乐观,农村垃圾管理存在漏洞,垃圾污染严重,尤其是人口集聚区。全镇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几乎为零,自来水饮用率不高,还有许多自然村道路未硬化。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平很难大幅提高,推进城乡一体化难度很大;此外农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比较差,没达到标准卫生院的标准,需要提高;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八

按照单位要求,就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乡镇、村主要领导和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结合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村农村基本情况

全县辖8镇10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共有农业人口19.9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0.2%,其中,贫困人口4.9万人,移民23769口人;全县共有林地面积190万亩,造林面积1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6%,居全省第四位、全市第二位;县内水资源总量3.241亿立方米,人均1300立方米;预计到2015年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29元,同比分别增长7%和13%。

二、2015年主要工作

(一)农业循环经济区初具规模。农业循环经济区以汤道河镇为中心,辐射、xx3个乡,截至目前,xx等项目均已投产,xx交易市场现已开工建设,xx专业市场已投入使用。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坚实步伐。2015年,全县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16个,完成投资13.5亿元。其中,能源利用、优质蜂蜜深加工、xx等项目均已投产营运;xx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基本形成了一个产业一个龙头的生产格局,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了6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三)农业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林果基地,严格落实1000万元经济林奖补政策,全县共栽植果树635万株,其中板栗350万株、山楂125万株、苹果93万株、核桃60万株、梨2万株、采摘园5万株,建设100亩以上家庭果场30个、10亩以上家庭果园200个,建设采摘园15个、605亩、14万株。设施菌菜基地,大力实施1000万元设施菌菜贷款贴息政策,全县新民展设施菌菜大棚4000多亩,规模发展到8000亩,位居全市第二位。基他特色基地,新增蜂群3000箱,全县达到了1.2万箱;生猪栏40万头、年产水产品2万吨、中药材2万亩。

圾压缩转运站、500多个垃圾池,14个示范村均已完成四清四化任务。

(五)农业农村保持整体稳定。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攻坚战略,700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认真落实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返迁移民劝返工作,保持移民整体稳定;全力抓好“三防”工作,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火灾、水灾和疫情事故,农业农村保持整体稳定。

虽然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基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大部分是以种养初级原材料为主,且以散户种植为主,规模化程度不高;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xx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仅x家,农业龙头企业少,农产品加工能力弱,示范带动能力不大;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有形和无形市场体系,农产品品牌少,只有两个著名商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薄弱,市场价格极不稳定。二是改革开放力度不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度不深,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仅为4.5万亩,占全县农村耕地面积的23%;全县x大集团投资农业仅有3家,京企、央企等投资农业的还是空白,改革开放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全县水浇地面积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1.6%,林果产业基地有效灌溉面积22万亩,占全县经济林产业的25%,而且水电配套设施多数随着农业项目建设而建设,企业和种养大户发展受到限制,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四是农业融资十分困难。由于农业企业存在投资大、效益低、周期长、风险高等实际情况,多数企业家不愿投资农业,单靠农户自身的资本积累,很难筹建农业龙头企业,即使勉强投资建设,也只够前期建设,缺少流动资金,很难筹措资金保证正常运转,最终因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产业的民展。

二、下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总体思路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统领,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发展高效、生态、富民产业为目标,优化特色种植业,规范规模养殖业,提升加工物流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一主三特”产业格局和“三次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主要措施

为确保到2020年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立足于全县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11335”工程(1个园区建设,1个主导产业、3个特色基地、3个重点工程、5个保障措施),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顺利开展。

经济区倾斜,强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区建设。一是做产业循环。大力发展一批型煤、木煤、有机肥和食用菌工厂化等产业项目,加大对农业农村秸杆、柴草、畜禽粪便及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缓解因发展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鼓励畜禽粪便和秸秆还田做肥,发展经济林和设施菌菜产业,建立畜禽养殖-沼气沼液-有机肥-林果和菌菜生产模式,建设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二是做基础设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打捆使用各项支农资金重点向园区内倾斜,突出抓好以水电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同时对新上的规模较大的农业加工企业,给予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三是做市场体系。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汤道河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打造成为全县最大的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积极组建农村经济人队伍,统一到县农牧局登记备案,按照销售量的大小给予奖励;鼓励发展网络市场,将农产品相关信息公布到网络上,通过网络强大的宣传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农民根本利益。

2、做强主导产业。全县共有板栗46.8万亩、3000万株,年产板栗2.6万吨,板栗产业是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继续加大对板栗产业的扶持力度,做强板栗产业,将板栗打造成为全国板栗标准化栽植示范园区。一是做规模。加大板栗的栽植力度,在适宜板栗生长的地方应载尽载,免费提供苗木,并对100亩以上的给予水利配套和技术指导,力争基地规模达到65万亩。二是做质量。加大对原有板栗树的管理,引进先进的栽植、剪枝、施肥等技术,聘请国内有经验的果树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来格按照专家的指导意见和板栗种植操作规程进行管理,不断改良板栗品质,提高板栗的单产产量和板栗质量。三是做品牌。立足本县板栗基地是全国唯一一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依托神栗食品有限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板栗的科技研发力度,生产板栗系列产品,将神栗品牌打造成为全国驰名商标,神栗食品有限公司进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事业行列。同时加快推进板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挖掘板栗栽培及贸易史,筹建板栗博物馆和板栗资源圃,筹办板栗文化节,提高板栗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园,增加果农收益。特色养殖业:规范发展生猪产业,严格控制规模养殖,并对原有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排污治污设施,确保环境达标;稳定发展水产品产业,规模控制在2万箱以内,严格控制饵料鱼生产,防止水环境破坏和水产品质量;适度发展绒山羊、肉牛、柴鸡等畜禽产业,严格实行舍饲圈养,防止破坏生态资源;鼓励发展养蜂产业,充公发挥御蜂园、蜂旺养蜂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种蜂培育,不断优化蜂蜜产量,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蜂产品深加工,生产蜂胶、蜂王浆等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轮农村电网改造规划,加大电力实施力度,提高农业发展电力保障能力。通过水利、电力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不能实施项目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业大户给予水电等基础设施扶持力度,确保企业和种养大户用水、用电需求,促进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5、强化五项保障措施。一是强化规划引导。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原则,抓紧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板栗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充公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快速科学发展。二是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按照每年产业化资金不低于1500万元、经济林1000万元和农村面貌发行提升1000万元的标准,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以后,根据全县财政收入情况,适当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促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逐步改善贫穷落后的面貌,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三是强化科技服务。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神栗、康美、广盛居功能饮料等公司深入开展农企对接、农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发挥高等院校科技人才作用,对农民进行业务培训,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强化改革开放。不断加强改革开放力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全面推进金融制度改革,放大资金效应。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扶持,力争引进一批外资、京企、央企项目落户县城,提升企业经营水平。五是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对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尤其是全县农业的重点项目,按照在建项目抓推进、新建项目抓开工、谋划项目抓跑办的原则,强化对乡镇和部门的考核力度,并给予奖惩,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个人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几点建议

虽然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发展势头保持良好,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为确保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做大农业贷款担保服务中心。今年农业贷款担保服务中心共注入本金2500万元,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担保贷款12500万元,解决了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资金难题,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农业贷款担保服务中心,放大了资金效应,为企业和种养大户提供了有力保障。按照省工信厅的规定,县级担保服务中心注册资金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二是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奖励政策。鼓励规模化种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和企业、种养大户创业热情,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奖励政策,按照流转土地面积给予奖励。三是加大争取项目和资金奖励。鼓励各级各部门和个人跑办项目、争取资金,建议制定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奖励政策,年底兑现,激发跑办项目和争取资金的意识。

一、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 村级经济薄弱。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经济基础较差,村落不整,经济基础差距较大,经济滞后。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来源,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同时,村集体经济相应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2、常驻人员老弱严重。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或读书,在西部的两个村里尤为明显,村内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或因为子女入学到县城租房或买房居住,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近几年来各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公路、通讯、饮水、沼气池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西部的两个村子各组之间的道路有的还是土路,影响群众通行,农产品的外运受到严重的.影响。

就业、从业门路窄,本身没有一定的技能,导致非农就业比例低,并且一部分的贫困户多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把经济来源限制在农田收入上。

二、帮扶对策措施

村子要增收确实收需要创新。这几个村子都是以传统种植为主,自然的经济来源单一农田收入,一旦受灾,收入剧减。帮扶按照 “十七大”大的要求、科学发展的思路和“真学真干,福民强市”为指导,用实际行动帮助村民致富。 村子要发展确实需要指导。相对来说,农村信息不灵、眼界不高、思路不宽。特别是现在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年轻的人,要么在外读书,要么在外打工,常年生活村里的除了小孩之外大多数是年老体弱的。要又好又快发展,也需要相应的进行点拨、指导和帮助。

贫困群众确实需要帮扶。经过这次深入调研,发现村里的的确确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艰苦。对于这一大批,生活存在困难,特别是那些年老多病的群众,确确实实需要我们党委政府给予帮助,确实做到从根上脱贫。

在入村了解情况的过程后,通过听取该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并进行实地察看后,总结出该村今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和办法。

要从项目、调整种植结构上下手,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四个村子的工作重点是发展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在张庄和落沟村薄皮核桃、花椒小范围的种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特别是落沟村的花椒种植已初见成效,得到了实惠。推广新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比如:进行牛、羊育肥等项目,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和引进外部资源,努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努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村一品”品牌,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

二是及时解决群众面临的吃水难和行路难问题。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维护和管理。通过修建蓄水池、泵房,铺设用水管路,改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做好设备技改和维护保养工作。干群合力,村民积极参与。村两委班子,充分发动群众,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群策群力,带领村民共同解决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

扶贫,在争取低保补助的同时,由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村里的企业对困难户进行救济。与镇党委政府的党组织、党员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帮扶活动相结合,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对就业、从业门路窄,没有技能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多提供就业信息,并联系上级劳动部门,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尽可能多的贫困劳动力掌握技能,增长才干,增加收入,加快致富步伐。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要激励和促进劳动自救,鼓励部分劳动自救人员积极退出低保。把低保工作的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救助低保与扶持低保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把低保人员的进与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低保农户摆脱贫困,打造动态性低保。

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 “讲政策、抓落实、比发展”的工作要求,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和开展 “百名干部下基层,三问三解惠民生” 主题实践活动,在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配合下,本人驻点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福安村委会毗邻番香村,畅好农场中间,地理位臵得天独厚,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福安行政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373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 46 名,其中女党员 14 名,男党员 32 名;少数民族党员 46 名,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橡胶、槟榔、冬种瓜菜、养殖业、劳力外输等,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4102元。村支部有文化室,安装远程教育站点。

二、调查方式

1、走村入户,深入群众个别访谈

2、与村干部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三、近年来的变化

随着强农惠民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政府政策性指导的不断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色电视的普及,大部分村民都使用上了电视,得益于政府政策对电视接收器的补贴,电视的普遍使用,使村民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二是摩托车和手机电话的普及,在调查的过程中大部分家庭都使用上了摩托车和手机,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扶使得农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是村里出现了个别经营户,政策好了,路子宽了,致富路越走越好,个别富有经营头脑的群众当起了老板,发家致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同时给周边村民起了带头作用。

四、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1、 村级经济薄弱。福安村经济来源主要靠劳务输出和少量的农业、养殖业经济收入,经济基础较差。因地理环境四面环山,山坡多,平地少,所以能用于农业发展的地比较少,人均几分地,严重制约了农民靠种地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来源。

2、常驻人员老弱严重。因村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村内青壮劳力长年多外出务工以补贴家用,村里仅出的几名大学生毕业了都留在城市工作,能起致富带头作用的人才基本上没有,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上成为自家逢年过节、招朋待友的桌上菜。主要经济收入基本上就靠政府补贴,外出务工维持生活。

4、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近几年来福安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公路、通讯、饮水、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却是一个严重影响村民生活的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调查的过程中,常常有民众反应生活用水都是靠挑水解决,而农业方面常常因水源的问题导致农作物减产或农用地荒芜。

5、贫困户发展难。在了解情况中发现四个村民小组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种表现:一是家庭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二是家庭劳动力少,文化水平低。三是就业、从业门路窄,本身没有一定的技能,并且一部分的贫困户多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把经济来源限制在农田收入上。

6、村级班子整体办事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业务知识不精。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五、个人意见和建议

1、认真贯彻各级党委政府精神,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建设。为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每个月至少组织党员收看远程教育一次、召开民主生活会一次,通过不断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各方面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2、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通村公路及时维修和清扫,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保持交通畅通,物资运输安全便利。加大什阳文明生态村建设,可以利用什阳发展文明生态村过程中当一个示范点总结发展经验。

3、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重点做好橡胶、槟榔、冬种瓜菜等经济用物的发展。加大鱼塘养殖项目,积极利用好自身环境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吸引投资。

4、倡导文明新风。遵守法纪、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建立图书室,文娱活动室,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开展全程便民代理等服务进组入户,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5、搞好双创工作。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成立环境督导队,使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户户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美化。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同时深入发动群众,形成建设合力也非常重要。作为选派干部,首先团结好村支两委成员;其次深入宣传到农户;再次与全村农户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调动全体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户关心福安村、建设福安村、美化福安村。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九

为落实国务院、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做好我镇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根据《安徽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发[20xx]2号)、《凤台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凤农房办[20xx]2号),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通过开展摸排工作,摸清全镇20xx年以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底数,涉及用地情况,房屋建设、使用和非法出售情况,处罚情况等,建立全镇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工作台账,为分步整治、分类处置存量问题莫定基础,重点整治强占多占、非法出售等恶意占用耕地建房行为,保障农民合理的建房需求。

(一)摸排范围。

摸清20xx年1月1日以来占用耕地建设的没有合法合规用地手续的房屋,无论全部或者部分违法占用耕地(包括国有的和集体的),都要纳入摸排范围。之前个别或部分已经建设但与20xx年以来违法违规建房行为有整体关联性的房屋,要一并摸排。

(二)范围界定。

1、耕地。是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成果为耕地且未依法依规变更用途或现状为应按耕地管理的土地,以及“二调”后各年度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途径新增加的耕地或按耕地管理的土地。具体情形如:长年耕种的纯耕地;休耕、撂荒的耕地;应按照耕地管理的园地、林地、草地、坑塘等用地;应按照耕地管理的设施农业用地;应按照耕地管理的地面已硬化的乡村广场等用地;等等。

2、用地手续。已依法取得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土地上的房屋,已合法审批的宅基地上建设的房屋,已依法取得不动产登记证书(含之前依法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且未扩建违法占用耕地的房屋,已依法取得临时用地手续且尚未到期的临时用地上的房屋,在“大棚房”清理整治工作中已整改到位的设施农业用地上的房屋,符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xx]4号)《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助推乡村振兴的通知》(皖自然资规[20xx]3号)相关规定,兴建的种植业、养殖业房屋,以及已经纳入全国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的房屋,不纳入本次摸排范围。

3、乱占耕地建房。是指没有合法合规用地手续或用地手续不全,占用上述各类耕地建设房屋。如,因停批造成多年未批准宅基地的;不符合分户条件等原因未能批准宅基地的;不符合规划未能办理用地手续的;没有用地计划指标未办理用地手续的,没有缴纳相关费用未取得用地手续的;虽有手续但不合法合规的;等等。

没有合法合规用地手续建设的房屋,无论全部或者部分违法占用耕地(包括国有的和集体的),都要纳入摸排范围。对实际已经建设但因各种原因导致“二调”时调查为耕地的土地上建设的房屋,也要纳入摸排范围,但可以举证说明。

(三)摸排房屋类型。

1、住宅类。对农村宅基地类住宅,以宗为单元开展摸排,并认定房屋是否符合当地“一户一宅”政策或分户条件。对单元楼式的多户住宅,以项目为单元开展摸排。摸清房屋类型、建设和使用情况、土地违法和处罚情况等,最终形成住宅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工作台账。摸排结果和认定情况要予以公示。

2、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类。以项目为单元,摸清该类房屋用途、建设主体、建设依据、土地违法和处罚情况等,最终形成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工作台账。

3、工矿、仓储、商服、旅游等产业类。以项目为单元,摸清该类房屋用途、建设主体、建设依据、土地违法和处罚情况等,最终形成产业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工作台账。

镇级层面组聘请第三方技术力量,组建本镇技术摸排团队,做好基础数据,资料收集和应用的技术保障,参与镇级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镇级核查技术保障工作,及时利用国家层面下发的20xx年以来乱占耕地建房遥感监测图斑,为摸排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参与摸排成果数据审核和统计汇总分析。

本镇聘请的第三方单位指导各村在安徽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数据填报信息平台上填报摸排信息,记录房屋位置信息、上传现场照片、上报摸排结果,形成统计汇总结果。

各村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认真复核摸排结果,充分采用公开、公示等方式,确保摸排结果真实、准确。每宗宅基地房屋或每个项目均要明确记录填报人、审核人、复核人等(均可多人),确保填报信息可追溯。要采取多种方式,层层把关,严格检验摸排结果,对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等问题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摸排期间,镇级层面将采取明察暗访、督导调研、内业核查和外业抽查等方式,对各村摸排成果质量进行检验。

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责任主体,逐级压实责任,切实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效。

(一)镇级抓总。镇级层面组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第三方单位和镇(成立岳张集镇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镇整治领导小组”),统一组织调度、统筹协调推进摸排工作。镇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镇整治办”)设在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承担日常工作,制定镇级实施方案,完成相关资料准备,组织开展督导,调度通报进展情况,抽查汇总摸排成果,建立台账,研究提出分类处置的意见、建议,并向县、镇整治领导小组报告。加强对村摸排工作督导检查,对摸排数据成果质量进行监控和审核。

(二)镇抓落实。镇党委和政府承担本地区摸排工作主体责任,负责摸排工作的组织落实。按照县级摸排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各村全面摸排本村占用耕地建房情况,包括土地获得方式、房屋使用情况、土地和房屋的非法交易情况,涉及违法违规审批和处罚情况等,建立工作台账,并对数据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10日前)。镇级层面制定摸排工作方案,落实工作经费,确定第三方单位,明确技术路线,开展基础数据处理和分发,组织业务培训。各村根据镇级摸排工作方案,明确各村职责,进行动员部署,做好摸排工作。

(二)摸排调查阶段(20xx年10月20日前)。各村对20xx年以来所有占用耕地房屋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排工作人员要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核查,形成初步摸排成果,以村为单位汇总形成台帐、清单,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镇级层面加强对摸排工作检查指导。

(三)核实纠正阶段(20xx年11月10日前)。各村利用国家和省下发20xx年以来乱占耕地遥感监测图斑,对初步摸排成果进行核实纠正,上报最终摸排成果。各村委会作为填报主责单位,对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镇党委和政府作为摸排成果质量审核责任单位,须严格履行审核责任,并在11月10日前向县整治办报送摸排工作情况报告及分类处置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做好摸排工作是顺利完成清理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村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摸排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落实清理整治工作要求作为检验“四个意识”是否坚定、“两个维护”是否牢固的具体行动,精心组织,集中力量,采取强有力措施,把摸排工作抓实抓好。各村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部署,靠前指挥,狠抓落实,加强摸排工作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确保成果真实准确。

摸清底数对于做好下一步分类处置工作至关重要。各村要切实担起责任,逐级压实属地责任。要形成由村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在《信息采集表》及《摸排汇总表》中签字的逐级“双签字”负责机制。对住宅类房屋的调查要以村组为单元,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通过民主决策、成果公示等方式,使摸排结果和认定情况公开、透明、准确。摸排结果和认定情况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10天。

(三)坚决遏制新增违法。

遏制新增违法是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的当务之急,20xx年4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对乱占耕地正在违法建房的,强占多占、非法出售等恶意占地建房的,一律由镇人民政府依法责令立即停止。20xx年7月29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自然资发[20xx]127号,以下简称“八不准”),要求对“八不准”通知下发后出现的新增违法违规行为,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肃处理,该拆除的要拆除,该没收的要没收,该复耕的要限期恢复耕种条件,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责任,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各村要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采取坚决、果断、有力的措施,强化日常监管,务必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防止再增加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面积,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四)严格监督检查。

摸排工作要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的全程监督,主动邀请镇纪委监委参加有关会议,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摸排工作中,发现相关党员干部和其他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要及时向镇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镇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各村的监督检查,对摸排工作进展缓慢、敷衍塞责、推委扯皮、避重就轻、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予以公开通报;对问题严重的,要约谈各村相关负责同志。坚决查处摸排工作中干部失责失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对授意弄虚作假、虚报确报的干部,要严肃问责。

(五)加强舆论宣传。

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耕地保护政策以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等相关规定,使广大干都群众充分认识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拥护和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开展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及时了解干部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引导工作。有效化解相关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隐患。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清理整治工作中打着专项行动旗号侵害群众合法利益的行为和地方,要公开曝光、严肃问责。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十

为落实20xx年7月3日国务院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摸清我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情况和底数,做好我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根据《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部际协调机制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方案的通知》(协调机制办发〔20xx〕1号)、《安徽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房办[20xx]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通过开展摸排工作,摸清全市20xx年以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底数,涉及用地情况,房屋建设、使用和非法出售情况,处罚情况等。建立全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工作台账,为分步整治、分类处置存量问题奠定基础,重点整治强占多占、非法出售等恶意占用耕地建房行为,保障农民合理的建房需求。

成立铜陵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纪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分管自然资源、分管农业农村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县区政府、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编办、市委改革办、市委网信办、市人大法工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扶贫办、市行政执法局等31个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整治工作,指导和督促县、区落实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行政执法局分管负责同志任副主任,并抽调人员集中开展工作。

(一)摸排范围。

本次摸排对象为全市范围内20xx年1月1日以来占用耕地建设的没有合法合规用地手续的房屋。之前个别或部分已经建设但与20xx年以来违法违规建房行为有整体关联性的房屋,要一并摸排。没有合法合规用地手续建设的房屋,无论全部或者部分违法占用耕地(包括国有的和集体的),都要纳入摸排范围。对实际已经建设但因各种原因导致“二调”时调查为耕地的土地上建设的房屋,也要纳入摸排范围,但可以举证说明。

(二)范围界定。

1、耕地。是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成果为耕地且未依法依规变更用途或现状为应按耕地管理的土地,以及“二调”后各年度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途径新增加的耕地或按耕地管理的土地。具体情形如:长年耕种的纯耕地;休耕、撂荒的耕地;应按照耕地管理的园地、林地、草地、坑塘等用地;应按照耕地管理的设施农业用地;应按照耕地管理的地面已硬化的乡村广场等用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认定为耕地,但林业管理部门认定为林地、草原管理部门认定为草地的土地;等等。

2、用地手续。已依法取得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土地上的房屋,已合法审批的宅基地上建设的房屋,已依法取得不动产登记证书(含之前依法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且未扩建违法占用耕地的房屋,已依法取得临时用地手续且尚未到期的临时用地上的房屋,在“大棚房”清理整治工作中已整改到位的设施农业用地上的房屋,符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xx〕4号)要求或省级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的设施农业用地相关规定兴建的种植业、养殖业房屋,以及已经纳入全国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的房屋,不纳入本次摸排范围。

3、乱占耕地建房。是指没有合法合规用地手续或用地手续不全,占用上述各类耕地建设房屋。如,因停批造成多年未批准宅基地的;不符合分户条件等原因未能批准宅基地的;不符合规划未能办理用地手续的;没有用地计划指标未办理用地手续的,没有缴纳相关费用未取得用地手续的;虽有手续但不合法合规的;等等。

(三)摸排房屋类型。

1、住宅类。对农村宅基地类住宅,以宗为单元开展摸排,并认定房屋是否符合当地“一户一宅”政策或“分户条件”。对单元楼式的多户住宅,以项目为单元开展摸排。摸清房屋类型、建设和使用情况、土地违法和处罚情况等,最终形成住宅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工作台账。摸排结果和认定情况要分别予以公示。

2、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类。以项目为单元,摸清该类房屋用途、建设主体、建设依据、土地违法和处罚情况等,最终形成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工作台账。

3、工矿、仓储、商服、旅游等产业类。以项目为单元,摸清该类房屋用途、建设主体、建设依据、土地违法和处罚情况等,最终形成产业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工作台账。

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发挥各级优势,共同做好摸排工作。

(一)准备基础资料。

市级将统筹国家下发、省级下发和市级已有的基础资料,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终成果数据库及遥感影像底图、20xx—20xx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最终成果数据库及遥感影像底图、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统一时点更新遥感影像底图、20xx—20xx年度土地卫片执法图斑、20xx年四个季度和20xx年一、二季度土地卫片执法图斑、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20xx年以来新增耕地项目图斑、农转用审批备案数据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备案数据库等,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统一分发。

各县、区要利用国家、省、市统一下发的基础资料,结合本辖区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发证、地籍调查(测量)、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相关工作成果,制作本地区摸排工作基础资料。

(二)明确填报平台,组建技术保障团队。

省已开发建设安徽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数据填报汇交模块,我市将在省平台上填报全市摸排信息、数据,并形成统计汇总结果。

我市将组织有关技术单位、第三方技术力量,组建技术保障团队,收集市级各部门已有基础资料,统筹分发相关基础资料,做好我市在安徽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数据填报汇交模块的摸排数据填报、数据汇交的技术保障工作,为摸排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参与摸排成果数据审核和统计汇总分析。

县、区也要相应建立技术保障团队。

(三)管控成果质量。

各县、区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认真复核摸排结果,充分采用公开、公示等方式,确保摸排结果真实、准确。每宗宅基地房屋或每个项目均要明确记录填报人、审核人、复核人等(均可多人),确保填报信息可追溯。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层层把关,严格检验摸排结果,对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等问题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严肃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摸排期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取明察暗访、督导调研,内业核查和外业抽查等方式,对各县、区摸排成果质量进行检验。

坚持“市级抓监管和审核、县级抓落实、乡镇抓摸排”的原则开展摸排工作。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责任主体,逐级压实责任,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切实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效。

(一)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牵头组织协调,负责组织全市的摸排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压实责任,加强对县、区摸排工作督导检查,对摸排数据成果质量进行监控和审核。

(二)县、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承担本地区摸排工作主体责任,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摸排工作。按照省级、市级摸排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准备基础资料,组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有关技术单位和乡镇(街道)、村组等各级基层力量,全面摸排本地区占用耕地建房情况,包括土地获得方式、房屋使用情况、土地和房屋非法交易情况,涉及违法违规审批和处罚情况等,并建立工作台账。

(三)乡镇(街道)要按照县、区安排的时间节点,组织精干力量,按照住宅类、公共管理服务类、产业类进行信息采集,做到不漏、不重,准确无误。

(四)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摸排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负责准备相关基础资料,如二调成果、土地确权资料等,配合县、区做好摸排范围界定,如耕地、用地手续等的认定,并组织基层自然资源部门人员全程参与乡镇(街道)摸排工作。市农业农村局负责配合县、区做好农村村民住宅类问题的认定、资料审核等工作,及时提供本部门相关资料。市公安机关负责对在摸排过程中阻碍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等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市纪委监委负责对在摸排工作中发现的相关违纪违法行为线索和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及时查处。市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摸排工作组织实施、人员培训、购买社会服务等必要的工作经费。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30日前)。

根据省摸排工作方案,制定我市摸排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全市摸排工作动员部署和业务培训,做好摸排相关准备工作。各县、区制定本辖区工作具体方案,明确部门责任,确定技术支撑单位,进行动员部署,做好摸排准备工作。

(二)县级摸排调查阶段(20xx年10月25日前)。

各县、区要以实地核查为主,综合利用本地区摸排工作基础资料,在辖区内开展拉网式摸排。要按照规定的摸排范围、要求,对20xx年1月1日后所有占用耕地建设的房屋开展全面摸排。排查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做到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定性准确。乡镇(街道)、(街道)、村(组)摸排工作人员要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核查。属摸排范围的房屋,按类别逐个填写《信息采集表》,形成初步摸排成果。要明确摸排人员职责,按照“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担起责任,做到排查结果真实有效,不虚不假。

摸排过程中,摸排人员要从不同角度拍摄全面反映房屋及占地状况的现场照片。房屋占地面积没有国土调查、确权登记或地籍调查(测量)等成果可准确确定的,可采取皮尺丈量、图上勾绘等简便方法确定。在分类处置时,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测量。

对住宅类房屋的调查要以村(组)为单元,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通过民主决策、成果公示等方式,使摸排结果和认定情况公开、透明、准确。摸排结果和认定情况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10天。

各县、区要在安徽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数据填报汇交模块上填报摸排信息,记录房屋位置信息、上传现场照片、上报摸排结果,并形成台账、清单。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摸排结果数据的管理,不得泄露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对涉及保密管理单位的房屋(含军用土地上的房屋),不得在非保密的信息系统或数据汇交平台中填报,须单独上报。

20xx年10月25日前,各县、区将本辖区初步摸排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步通过安徽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数据填报汇交模块上报本辖区摸排数据等。

(二)市级督导、检查(20xx年10月底前)。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县、区摸排工作的检查指导,认真审核县、区上报的报告、表格、资料等。特别是对各县区通过平台上报的数据,要认真审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并对全市摸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定期通报摸排成效。

同时,将适时成立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督导检查组,对县、区的摸排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限期整改。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0月底前通过安徽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数据填报汇交模块上报全市摸排数据等。

(三)核实纠正阶段(20xx年11月底前)。

各县、区利用国家下发20xx年以来乱占耕地遥感监测图斑,对初步摸排成果进行核实纠正,形成最终摸排成果。

11月10日前,各县、区政府将本辖区摸排工作情况报告及分类处置的意见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摸排最终成果进行汇总分析,上报市领导小组。11月20日前,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全市摸排工作情况报告及分类处置的意见建议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高度重视,提升政治站位。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做好摸排工作是顺利完成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全市各级要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全面摸排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和严峻性,把落实专项整治工作要求作为“四个意识”是否坚定、“两个维护”是否牢固的现实检验,精心组织,集中力量,采取强有力措施,把摸排工作抓实抓好。各县、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靠前指挥,狠抓落实。各县、区要建立对应的专门工作机构,加强摸排工作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精心组织实施。

本次摸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成果质量要求高。各县、区政府要充分调动基层党委政府的力量,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确保在工作限期内保质保量全面完成摸排工作。摸排工作可以与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三调等工作相结合,减少重复工作,确保调查认定标准一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组织有关技术单位、第三方力量开展摸排工作。要求在10月25日前完成全部摸排工作。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咨询服务电话,及时为基层解疑释惑。县、区也要相应设立咨询服务电话。

(三)保障工作经费。

各级政府要将摸排工作与整治工作统筹考虑,按照事权、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就此项工作追加财政预算,保障摸排工作组织实施、人员培训、购买社会服务等必要的工作经费,按照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分别由省和市、县财政安排。

(四)确保成果真实准确。

摸清底数对于做好下一步分类处置工作至关重要。各县、区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起责任,逐级压实属地责任。要形成由村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在《信息采集表》中进行审核和复核签字,乡(镇、街道)、县(市、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所属地摸排汇总表中签字的逐级“双签字”负责机制。

(五)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实行周报、月报制。

遏制新增违法是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县、区党委政府要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20xx年7月29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自然资发〔20xx〕127号,以下简称“八不准”)要求,对“八不准”通知下发后出现的新增违法违规行为,要以“零容忍”的态度,采取坚决、果断、有力的措施,依法严肃处理,该拆除的要拆除,该没收的要没收,该复耕的要限期恢复耕种条件,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责任,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各县、区整治机构每周四上报本辖区周工作进展情况,每月23日上报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和典型案例,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通报。

(六)严格监督检查。

摸排工作要主动接受纪委监委的全程监督,邀请纪委监委参加有关会议,及时向纪委监委报告有关情况。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摸排工作中,发现相关违纪违法行为线索,要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

各县、区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下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摸排工作进展缓慢、推诿扯皮、避重就轻、摸排不实的,要予以公开通报;对问题严重的,要约谈党委、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要坚决查处摸排工作中领导干部失责失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对授意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领导干部,要严肃问责。

(七)加强舆论宣传。

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支持和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开展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及时了解干部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引导工作,有效化解相关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隐患。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整治工作中打着专项行动旗号侵害群众合法利益的行为和地方,要公开曝光、严肃问责。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十一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为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笔者利用在乡镇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xx”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放广播,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街、居委)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访维稳工作中,面对个别 “上访户”的诉求,法律宣传的技巧显得极为重要,这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5、农村普法经费没有保障,制约工作开展。司法所无专项普法经费,宣传活动经费要临时筹集,列支主要依附综治经费报销,数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没有经费,落实起来难,自然什么事也办不成。

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镇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十二

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完成“两基”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为了了解我镇教育现状及发展情况,本文以调查走访的形式,对我镇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报告总结如下:

一、官渡镇基本情况。

官渡镇位于浏阳东区的中部,浏阳河主干流大溪河中游地域,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辖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东连张坊,西接沿溪,南倚永和、七宝山、北邻达浒。由于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素有“浏东重镇”之称。

官渡镇现有7所中小学,其中包括一所初级中学即位于南岳社区的官渡中学,两所完小即位于竹山社区的官渡中心完小、位于观音塘村的启明完小,四个一至六年级教学点,分别为位于南岳社区的南岳小学、位于兵和村的兵和小学、位于田郊村田郊小学和位于云山村的桥港小学,共有中小学生2300余人。

二、近年来官渡镇教育强镇的.一些措施以及收到的成效。

(一)多元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学校的校舍教学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在官渡镇教育工作会议上,当地知名企业家纷纷表态,采取“一帮一”、“二帮一”的形式,共同投资改善当地学校的办学条件。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得知,建于1987年的南岳小学,在维修前是一所破烂不堪得学校,学校外墙十分破烂,屋顶、天沟漏水严重,教室墙壁脏乱,墙裙脱落,砖石裸露,电路老化,学生用的课桌还是七十年代的双人桌,操场泥沙遍地,教师午间休息只能打地铺,晚间备课无电。学校整体设施情况列为全市学校倒数第二。7月,在南岳党支部书记冯绪斌的发动下,通过社会各界的热心捐助对南岳小学进行了全面改造,现在的南岳小学墙壁洁白,门窗课桌崭新,操场平整,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田郊学校征地重建已耗资17.6万元,征地30余亩,现在已完成三通一平建设,学校建设已正式启动,当地知名花炮企业家黄光明亲自担任学校筹建委员会主任,并捐款10万元,还与学校校长、村支书记一起到浏阳城区学校进行考察,准备捐资为田郊学校装备学生电脑室;启明完小村部已划归学校作教辅用房,并征地1.8亩,完善操场建设;云山学校改造正在进行。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到目前为止,全镇具备合格学历并有教师资格证的在编教师共151人,这些教师是统一由浏阳市教育局进行公开招聘,并经过了一系列考试选拔分配而来的,教师学历水平大部分为专科及以上,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我镇今年争取了12名全日制本科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并建立健全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十三

野三关红军小学于20xx年9月整体迁入现址,服务于9个行政村及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35.86平方米。绿化面积5130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6001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9400平方米(含篮球场2个,排球场一个,足球场一个),图书32940册,学生人,专任教师85人。新修教学楼2栋,科教楼1栋,学生食堂1栋,学生宿舍1栋,厕所1栋,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化要求,学校设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各功能室均达到二类配备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在校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清晰。

我校多年来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学质量优质校园”为工作方向,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管理日趋成熟,校园环境逐年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学校面貌逐步改观,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根据自查,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分为95分。

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绩。

(一)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效。

1、我校把提高“普九”成果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我校实行落实责任制,重点抓好留守学生、贫困学生、问题学生、学困生以及进城务工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同时我校进一步规范了学籍档案管理,做到档案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装订规范,保管完备。

2、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树立善处、广纳、勤政、高效的政风形象。学校成立了以校长谭传位为组长,党支部书记邓正升为副组长,其他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上统一认识,作风民主,处处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好的,领导率先垂范,勇挑重担。通过组织学习,加强理想、信念、师德等正面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关心教师思想的提高。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加强德育教育,构建均衡发展的学生素质。

我校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充分调动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优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活动弘扬红军精神,丰富和活跃校园德育氛围。坚持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接过先辈的旗帜”等主题活动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坚持了评价要体现导向性和教育性,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为全校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均衡化提供了可靠保证。学校20xx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活动,反响良好。20xx年组织了全校“做美德少年”的演讲比赛,20xx年举行了全校红歌合唱比赛。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我校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多年来“迎来送往”多名骨干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先后选派老师们到北京、武汉、恩施、巴东等各级各类培训学校交流锻炼。校长谭传位,老师胡晶晶、涂成云、邓红琼、杨王琴、周云梅、向海艳、崔刚明、邓慧云、东渐明等先后在北京、武汉、宜昌接受过国家级、省级培训。把外校经验带入,把本校经验传出,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高效课堂的均衡发展。互慧互利,共同成长。20xx年1月,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实践探索和方法研究》立项,多人次在国家、省州县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四)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均衡提供保证。

1、加强教科研工作。学校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和计划,年终写好总结,制定了奖惩制度。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做好过程管理,通报和整改工作。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教学大比武”活动,多次为学校赢得荣誉。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了“一师一优课”活动,坚持每人每学年在国网上晒课一次,多人次获得好评。校本教研更是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在抓,多人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级书刊上发表。

2、学校广泛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学校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艺术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仍能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让学生多角度接受美育,提高审美标准。每年利用“六一”“十一”组织红歌演唱比赛活动,每年冬季组织一次运动会。20xx年我校承办了巴东县第七届小学生“光明杯”乒乓球运动会,赢得了社会和领导的高度赞扬。

3、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全能型的教师队伍,是红军小学执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们以教师网络培训的为主要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包括“国培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同时狠抓教师校本研修,营造教师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选择有价值有影响的教育书籍阅读,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五)加强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学校“硬件”配置。

1、在上级财政部门及教育局的关心下,安装配备了“班班通”电教设备,电子备课室给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20xx年,学校完成了9400平方米的操场硬化工程,建成了标准化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乒乓球台8套,规范化的环形跑道。20xx年成功申报了“全国第二批特色足球学校”,建有新五人制足球场1个,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2、设有校内图书室,藏书分类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共有学生图书32940册,学校建有标准化的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储藏室。仪器配备均达到标准。

3、音、体、美教学活动室、器材储藏室及电教器材配备达到二类标准,远程教育设施及班班通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

(2)校园文化建设。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把我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大课堂,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依据学校环境实际,结合“六城同创”和“做四有好教师”的要求,本着“布局合理、优雅大方、小而精美、展示理念”的建设思路,坚持高标准、高品位原则,搞好校园的绿化、净化、班级的美化、教师办公的书香化,楼道的布置彰显特色文化创建氛围,教室的布置体现班级特色。适当改造一些公共设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书画校园、人文校园。

我校通过建设文化长廊,更新宣传栏,悬挂名人画像,张贴文明标语和礼仪标语,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校领导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置和补种苗木和花草,增加学校的绿地面积。同时学校重视保洁工作,倡导“文明班级”一周一评比,“文明红旗”一周一流动。

(六)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证。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各班班主任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3、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向全体家长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七)关爱留守儿童,保障弱势群体的健康成长。

学校每学年开学初统计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制定相关的帮扶制度和实施方案。具体负责人由我校副校长邓红琼老师负责,响应巴东县妇女儿童工会组织的“建立家校连心,亲情小屋”的通知,建设了亲情小屋,设置了亲情电话,让每个留守儿童每周能够和远方的爸爸妈妈通话一次(含视频),并做好了详细的记录。对于我校住读生的生活补贴,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操作,公开透明,及时落实了“一补生活费”的发放。学生营养餐专人管理和发放,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及时享受到国家的温暖。

三、取得的成绩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科学管理使得学校发展具有活力,规范定位使得学校的工作目标明确,精细谋划使学校发展得到了加强。我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几年来,我校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列,先后被县政府、县教育局命名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学校”。20xx年被全国红办评为“全国五星级红军小学”被湖北省校长协会评为“湖北省名优创建学校”。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今后要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

3、学校未来更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4、学校还需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红军小学全体教师不懈的追求。借这次督导评估,我们将及时找出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学校。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十四

根据兴山县教育局的安排部署,我校积极投入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建工作之中。对照湖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鄂政发〔〕16号)和《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中的基本条件和标准,进行逐项自查评估。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兴山县西部,全县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学校秋季正式试行。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教师人。学校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教育发展不均的问题,为高桥乡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提供了方便。

学校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一所充满现代气息的花园式学校。建筑物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学生食堂及附设幼儿园、门卫房等。所有建筑物为全框架结构,抗震强度达6级以上,建筑物材料全部采用国家免检产品,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学生餐厅可为学生提供早、中、晚餐服务。“班班通”工程实现了教学网络化,计算机室、各类图书室室等各专用教室的装备均达到一类学校标准。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及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面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以“书声,笑脸,善心”为办学目标,以“知书知礼,健康向上”为学校校训,坚持“阳光九年,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全体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为区域内素质教育实施示范。

“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校全面实施完善“两个机制”、实现“三化目标”、推进“四项工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学生关爱工程,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各项指标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一)统筹管理。

根据市政府制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及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我校制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两免”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此外,近三年来,我校共争取资金1000多万余元用于维修教学楼、新建科技楼、扩建运动场,同时教育教学装备也高标准配置到位,使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普及程度。

1、2010~全区共有适龄儿童498人,入学就读498人,入学率100%,适龄少年407人,入学就读407人,入学率100%,~全区共有适龄儿童407人,入学就读407人,入学率100%,适龄少年338人,入学就读338人,入学率100%;~,全乡共有适龄儿童人,入学就读人,入学率100%;秋季学期,全校共有学生679人,秋季学期,全校共有学生592人,秋季学期,全校共有学生人。

2、辍学率:建校两年来,所属区域内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没有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3、四类弱势群体入学率:所属区域内小学阶段四类弱势群体(残疾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女童、留守儿童)已全部入学就读,入学率为100%。

4、完成率:20毕业生106人,完成率100%,20毕业生101人,完成率100%。

此外,我校还建立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范围和人数,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建立了学生电子学籍和生情档案,及时记载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加强对学生流动的监测。

(四)办学条件。

学校所有装备均按国家一类学校标准配备,硬件设施全部达标。

1、教学设施:学校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建设投资总额为315万元,投入使用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学校“净化、绿化、美化”到位。

2、图书仪器设备:学校设有图书室,藏书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全校共有学生图书18300册,生均30册。

3、学校“班班通”工程实现了教学网络化,微机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各专用教室的装备均达到一类学校标准,管理和使用情况好。

(五)教师队伍。

1、现有教职工总数:73人(不含资教老师4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专职行管人员:5人,教辅:19人,工勤人员:2人。

初中专任教师:27人,其中本科12人,高学历达44.4%,专科15人,学历达标100%;小学专任教师20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11人,中师及高中8人,学历达标100%。岗位合格率为100%。教师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合理,能够及时参加各种业务培训。

2、校长培训合格率:实现了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正副校长均参加了岗位培训,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100%。

此外,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校长廉洁治校,教师廉洁执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稳定和谐,社会家长放心满意。

(六)教育教学管理。

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国家标准,学校努力创建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把德育、体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学困生和困难生得到有效帮助。我校认真学习上级领导部门的相关政策,认真制定了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各项制度,并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进行了量化考核,较好地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教师城乡交流,20以来,我校分别于兴山实验中学和兴山实验小学两所学校进行帮扶,主要形式有:实验中、小学领导和骨干教师定期到高桥中心学校,帮助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传授管理经验和上示范课,帮助结对帮扶学校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结对学校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两个学校之间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实现两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共享。实验中、小学派出农村学校学科薄弱的教师到高桥中心学校学校支教,高桥中心学校派部分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两校并定期开设面向全县的公开课,选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高桥中心学校开示范课、优质课和讲座等。

实验中、小学为高桥中心学校开放教学设施、设备,提供教学资料。在此期间,名师带徒共有30人次。上示范课、精品课达50多节。定期支教6人。我校派出教师跟岗培训学习20人。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艺的提升。

结合我市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我校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和实施方案,完善了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使我校校园风气纯正,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七)质量效益。

学校能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利用各种手段开足开齐课程,不在节假日补课,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看精彩的电影,在微机室练习计算机基础能力,在操场上打篮球,在球场上打乒乓球。每年每期我校如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学生在校园快乐地生活、成长。近年来我校中考、中职招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群众好评,取得了较好地社会效益。

(八)刚性指标。

本校近3年来,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落实教育经费预算制度,教育经费区级拨款符合规定标准并逐年增长,保证了学校的运转及发展;本校自年2011年年底全部消除d级危房,薄改计划按规定完成,设施设备均达标。目前,各块负责人严格按要求整理;维修改造工程,图纸没有审核,没有办理到备案证;图书室的书柜未到,所有图书没有上架;展板正在制作之中,教育科研方面还需要提高。

乡镇农村建房工作报告范文简短篇十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准备工作。

(一)成立以副镇长兼**管理区书记为组长,财政所所长、民政所所长、国土所所长和经管站站长等为成员的“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

(二)通过会议研究,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责任分工、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制定《**镇**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三)召开**村“三资”清理专题会议,全面进行部署安排;

通过大喇叭播放、发放宣传纸等形式让群众家喻户晓,并把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在村务公开栏中公示。

(四)组织村级清理核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为工作开展做好准备。

二、清理目标。

集体所有的土地、林木、山岭、园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资源性资产。

三、工作开展。

采取实地勘测丈量的方式,查明实际数量及其权属。

(二)清理一项登记一项,所查资产资源按类别登记其名称、数量及使用情况。登记的内容全面,事实清楚,数字准确,不遗不漏。对自查的问题,进行自我纠正,自我规范。发现重大问题上报及时。

(三)对已清理登记的集体“三资”,由村民主理财小组进行逐项逐笔进行核实。重点对“三资”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置与管理等情况进行核实。在清理的基础上,核实“三资”所有权,全面建立管理台账,做到家底清楚、台账健全、手续完备、产权明确.

(四)对初步核实后的集体三资,由清理核实小组负责逐项逐笔在村公开栏中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期间接受群众的咨询和反映,并已记录在册。

(五)公示期满,按照有关规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集体“三资”清理结果进行确认。

(六)经过村民代表会议确认通过的“三资”清理结果,由村两委和村党支部书记、村会计、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后上报镇“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四、清理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