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预算单位会计报表模板范文简短(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0:13:25 页码:14
预算单位会计报表模板范文简短(实用8篇)
2023-11-19 20:13:25    小编:ZTFB

生活中的磨砺和挫折使我们更加坚韧,更加成熟。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是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预算单位会计报表模板范文简短篇一

一、单选题。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机制。

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2.在政府层面,()是会计行业的主管机构。财政部。

国务院。

人民代表大会税务局。

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

市场管理与成本管理。

2018年1月1日。

2018年12月31日。

2019年1月1日。

5.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由多项工作任务与内容构成。其中,()是关键。

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机制。

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预算收入。

预算支出预算成本。

13.财务会计的负债共设置了16个会计科目,行政单位可以使用其中的11个科目,不使用()科目。

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应缴财政款应付政府补贴款。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资产负债表重要项目的是()。在建工程。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长期借款应收账款。

权益法调整。

26.下列关于平行记账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平行记账需要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平行记账只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中的一个。

28.关于固定资产业务的会计操作,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预算会计取得时记入行政支出/事业支出,计提折旧时记入业务活动费用或单位管理费用等。

30.应付账款核算单位因购买物资、接受服务、开展工程建设等而应付的偿还期限在()的款项。

1年以内(不含1年)1年以内(含1年)2年以内(不含2年)2年以内(含2年)。

二、判断题。

1.现行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为混合式,不利于编制决算报告与财务报告。新《政府会计制度》将报表分为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两大类。(正确)2.预算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要确认基础,侧重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错误)3.《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颁布前,我国已有“政府会计”概念。(错误)4.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多项会计制度并存、会计政策不一致。(正确)5.会计制度是政府会计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6.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制报表的前提下,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正确)。

7.财务报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错误)8.新的会计核算模式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撑。单位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符合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标准,符合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9.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制报表的前提下,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正确)。

10.政府会计科目的要求应当根据单位的类型,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正确)。

11.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正确)。

12.根据权责发生制,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无法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错误)。

13.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正确)。

14.资产的账务处理应当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正确)。

15.政府财务会计的计量,主要是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正确)。

16.财务会计是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政府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信息的会计。(错误)。

17.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凡对使用者的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会计信息,单位均应当充分披露。(正确)。

18.单位应当按照及时性原则,对本发生的各类影响收入(预算收入)和费用(预算支出)的业务进行适度归并和分析,披露将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预算收支差额”调节为收入费用表中“本期盈余”的信息。(错误)。

19.费用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减少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出。(正确)。

20.资产负债表以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正确)21.财务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设计了费用类的会计科目,同原制度的支出差异不明显。准确反映运行费用,为成本核算奠定基础。(错误)。

22.行政支出这一会计科目主要核算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责实际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出。(错误)23.预算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会计。(错误)。

24.政府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正确)。

25.预算收入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内依法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正确)。

26.预算会计中的支出类科目与原制度的类似,同财务会计中的费用类科目没有明确的对应6关系。(正确)。

27.存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出售而储存的资产。其会计核算主要包括取得、发出、盘点和处置等环节。(正确)。

28.政府会计对于所发生的业务和事项,需要同时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项记录,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错误)。

29.同级财政的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重要)收入来源。拨款方式包括财政授权支付和财政直接支付。(正确)。

30.政府会计由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双功能”构成,两者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正确)。

31.行政单位的开展的履职业务活动,以及事业单位的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费用(支出)事项。(正确)。

预算单位会计报表模板范文简短篇二

坚持是通往胜利的桥梁,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级会计实务基础知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政府收支分类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也称为预算科目,是政府收支分类的具体项目。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

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收入分类设类、款、项、目四级科目。

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收入分类科目的类级科目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在以上收入分类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类科目的类级科目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支出功能分类主要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内容和方向,表明政府支出用在了哪些领域。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总体来说,支出功能分类的类、款、项科目主要根据政府职能,按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层次设置。其中:类级科目反映政府主要职能,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教育、公共安全等;款级科目反映政府履行某项职能所要从事的主要活动,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等;项级科目反映某活动下的具体事项,如普通教育下的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

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是在支出功能分类的基础上,用于某个领域支出的再细分。

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科目。根据财政部制定的《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的类级科目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债务利息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预算举例:xx部2016年预算(节选)

2016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2,983,855.11万元。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2,253,616.4万元,上年结转730,238.71万元。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721.27万元,外交支出2,358,474.52万元,教育支出763.6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977.5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42,996.1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312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476,600万元。

预算举例:xx部2016年预算(节选)

xx部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50,042.01万元,其中:人员经费35,160.66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采暖补贴、物业服务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日常公用经费14,881.35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其他资本性支出。

国库集中收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国库集中收入管理

国库集中支出管理

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范围(最终目标)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与政府采购的对象

1.政府采购资金是指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资金(包括财政补助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以及与财政预算资金相配套的单位自筹资金(包括经营收入、捐赠收入等)。

行政事业单位全部或部分用财政性资金开展的采购活动,应遵循政府采购的规定。

2.政府采购的对象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在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

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

1.集中采购。采购人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

2.分散采购。采购人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之外且达到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应当实行分散采购,按政府采购的要求和程序办理。

政府采购的方式

政府采购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以及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采购人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其具体数额标准,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其授权管理范围规定。

政府采购的程序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之间的关系

三项制度构成了科学的`财政预算管理的机制

三项制度不仅分别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采购环节进一步深化了财政预算改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改变了传统的预算编制与执行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初步建立起了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对分离为主要特点的科学的财政预算管理机制。

科学的财政预算管理机制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豆腐预算”,增强了预算执行的刚性,进而为我国公共财政的建立和目标的的达成提供强大的制度和程序保证。

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重视预算产出,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以提高政府资金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管理 + 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

(1)目标管理原则:预算管理围绕绩效目标进行

(2)绩效导向原则:以绩效为导向

(3)责任追究原则:强化绩效责任,实施绩效问责

(4)信息公开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和重点: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被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根据不同情况由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别或共同设定。绩效目标应编入部门年度预算。

绩效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时效目标、成本目标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达到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必需的资源;支出的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衡量或评估每一项目活动的相关产出、服务水平和结果的考核指标。

绩效指标

项目名称        


       


              

教学主楼屋面防水工程        


       


              

申请数合计(万元)        


       


              

102        


       


              

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具体指标(指标内容、指标值)        


       


              

产出指标        


       


              

产出数量指标        


       


              


       


              

产出质量指标        


       


              

施工质量合格,达到设计标准        


       


              

产出进度指标        


       


              


       


              

产出成本指标        


       


              

总成本控制在102万以内        


       


              
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        


       


              

能减少以后的维修费用        


       


              

社会效益指标        


       


              

教学区主楼雨季屋面漏水发生率0%        


       


              

环境效益指标        


       


              


       


              

可持续影响指标        


       


              

防水层发挥作用10年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如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等。

预算单位会计报表模板范文简短篇三

摘要:本文主要从国企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常用的审计办法,重点分析如何更好地系统化应用审计办法,提高审计质量,达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论文。

一、引言。

建设项目管理通常概述为“三控三管一协调”,三控即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三管即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一协调即协调与相关单位关系。其中造价控制是国企对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投资项目较为膨胀,房地产开发项目增多,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建设,国家对国企技术改造,科技投资带来的配套建设项目也在逐年增加。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的变更洽商、施工索赔、结算超概等事件突显,尤其施工企业追求利润虚报工程结算的行业弊端,暴露出国企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不足,也导致工程结算审计上的风险较大,难度增加。由此做好工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显现,如何运用有效的审计办法,达到造价控制的目标,逐渐成为国企在建设项目管理中重点探索的课题。

二、工程审计的现状和问题。

在国企工程建设领域,工程审计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家审计署指派审计团队,对国企技改项目,即以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进行审计;一种是国企根据国家监管要求或内部管理需求,由内部审计部门或委托专业造价咨询公司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针对第一种情况有明确的规定,关于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责、程序等内容。国企内部工程审计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相关内容的规定,通常企业采用的工程审计方法主要是工程结算审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一定程度上为国企建设项目造价控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工程审计随着发展,逐渐浮现出的新问题是工程结算审计是工程竣工后的事后审计,针对的标的主要是施工企业工程结算书,存在单一性、片面性和滞后性。根据统计,建设项目结算审计阶段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由于结算阶段,抓住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与造价信息的差异和涨跌变化不同,以及建筑设备价格无统一标准参考,通过工程结算套高价格钻空子。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施工企业会统一计算建设投入成本,并结合应获利情况,确定结算数额,组织工程结算书的编报,往往通过抓住工程量清单漏项错误、变更洽商、工期延误等方式,抬高结算额达到目的,坚持不让步,导致建设单位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大多数国企,尤其是军工企业,均非建筑行业内企业,面对建设项目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往往无从下手,无法有效造价控制。

三、工程审计的系统化应用办法。

针对工程结算审计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工程审计可调整介入的时机和内容,与工程实施同步进行,从工程招投标阶段即介入,覆盖施工全过程,直至工程竣工结算,引入工程预算审计、工程过程审计,结合工程结算审计,应用系统化审计办法跟踪审计,可达到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

(一)工程预算审计办法的合理应用。

目前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规定,一般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进行招投标,并采用固定单价计价方式签订合同。国企在招投标准备阶段委托一家具备招标代理资质的单位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招标活动,委托一家具备造价咨询资质的单位以施工图为基础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因为招标文件约定了工程合同基本条款并不得在签合同时修改,清单和控制价圈定了工程造价的基本范围并作为投标报价主要依据,所以招标文件、清单和控制价的编制水平和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造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建议在该阶段即邀请审计公司介入,采用工程预算审计办法,重点审核招标文件和合同、清单和控制价,审计要点应包括如下4项内容:

4、审核招标控制价是否符合现行清单计价规范,单价计算依据是否合理,措施项目选用和计价是否合理,工程取费是否执行对应基数和费率标准,材料暂估单价和专业工程暂估价是否计价合理,暂列金额、计日工是否列项合理,总承包服务费是否按标准计取。通过工程预算审计办法的合理应用,消除和降低招标文件、合同、清单和控制价,以及施工图的问题,约定好了调价定价原则,在源头上就控制建设项目造价,圈定工程的合理造价,减少工程造价争议的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过程审计、工程结算审计打好基础。

(二)工程过程审计办法的合理应用。

工程在完成招投标和合同备案并办理开工手续后即可组织施工,影响工程造价变化的因素集中在施工阶段体现,主要包括现场突发问题的签证、设计单位出的设计变更、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洽商,由于政策变化导致的人材机价格调整,以及暂估价认价等。本文建议在该阶段采用工程过程审计办法,跟踪施工阶段涉及工程造价调整的情况,可确保工程计量和计价准确。审计工作主要围绕如下4项内容展开:

2、审查现场签证。专业审计人员及时到施工现场,对过程中清单漏项、图纸错误等涉及清单、图纸及现场三者有不符的情况,进行实际工程量的签证;对隐蔽工程应在掩盖前记录取证,对未取证的有疑点的隐蔽工程采用抽样定点开挖法[4]核实工程量。

4、审查暂估价认价。对于合同约定的暂估价材料和暂估价工程,在实施阶段对价格确认工作进行过程审计,确保认价手续合规、资料齐全。通过工程过程审计办法的合理应用,可使施工合同及付款合规执行,保证变更洽商、现场签证、暂估价认价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及时响应和处理问题避免工期索赔,确保了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同时也对工程质量、进度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三)工程结算审计办法的合理应用。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后,施工单位申报工程结算书,经监理单位初步审核后,报审计公司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出具工程结算审计报告,工程结算审计为工程结算的最终节点,确定了建设项目最终造价,应充分重视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在工程结算阶段,结合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预算审计和施工阶段的工程过程审计的成果,有理有据,应用工程结算审计办法,依据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合同其他组成部分、工程量清单、施工图和竣工图、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现场签证、经济洽商审核结果、暂估价认价单等工程资料,对于合同内外涉及量、价、取费等变化的全部内容进行整体核算,保证审计的依据合规、计量准确、价格合理、内容完整。

四结束语。

建设项目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设项目管理中重要工作,应贯穿于项目各个阶段,不容忽视,任一阶段的管理缺少都可能导致失控。充分利用好审计办法的系统化应用手段,将预算审计、过程审计和结算审计有机结合,合理应用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获得良好投资效益。并作为建设单位和审计公司的宝贵经验,指导其他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程行.利用三控三管一协调,降低业主建设成本[j].中华民居,.

[2]高春艳.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4]赵席利.基建工程事中审计的作用及方法[j].建设监理,.

预算单位会计报表模板范文简短篇四

随着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编辑部类型的事业单位未来有被企业化的趋势,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来管控单位的预算资金配置,则成为了摆在单位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重要课题。由于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具有公益特质的专业技术服务,所以即使在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仍需要突出单位职能的社会化特征,以及服务内容的外部性要求。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会计管理时,无法完全按照企业的模式来展开。而是需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目标下,有效构建财务内控机制来弹性实施预算会计管理。因此,这也是笔者想提请同行所关注的问题。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有效内控机制中的“有效”应体现在,切实实现全员参与和全过程预算管理的目标。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具体而言,在经营管理的双目标驱使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着力点:

(一)经济效益目标下财务内控的着力点。

在“利润=收益-成本”的简单公式中可知,若要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目标,首先需要严格管控成本的发生,特别是管控虚高的成本发生现象。另外,在追求“产出/投入”最优化目标下,还需要重视预算资金配置的合理化问题。事实上,成本控制与资金预算管理属于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相辅相成。

(二)社会效益目标下财务内控的着力点。

突出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外部性,则构成了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的内在要求。以编辑部这类事业单位为例,向社会提供优质的读物则成为了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的具体体现。然而,内容丰富、健康和可读性强的读物,依赖于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调研和采风工作。因此,这就涉及到了预算管理的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将以上内控着力点落实于预算会计管理中,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针对财务内控的思维惯性。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执行预算会计制度,若当年预算资金存在剩余,余额将在年末会计周期中收归国库。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层最为关注的便是如何使用预算资金,而对于资金节约化使用的意识却较为淡薄。在这种思维惯性支配下,财务内控机制的实施绩效也就大打折扣。

(二)针对资金配置的人为干预。

在事业单位科层组织结构中,对预算资金的配置往往需要得到上级主管领导的审批。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的共同作用下,上级主管领带在审批中往往存在着主观偏好,进而存在着人为干预的问题。在包括编辑部在内的事业单位组织生态中,人际关系影响力仍能左右资金的配置方向和额度。

(三)针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

在实现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目标时,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问题一直困扰着财务部门和管理等。之所以存在这种局面在于,户外调研和采风同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因素的干扰。前者主要在于调研人员谎报经费;后者則在于工作计划因主客观原因无法按期完成。

(一)增强成本管控意识。

在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编辑部单位日益感受到市场化进程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和挑战。同时,在新媒体对编辑部传统市场的侵蚀下,管理层应不断增强成本控制意识。为了使他们能在专业视角下来审计成本控制问题,可以通过邀请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来为管理层开设讲座,也可以与单位财务认为分析出成本控制的思路。

(二)完备资金拨付管理。

事业单位都拥有完整的财务管理章程,但却因人为干预而使得财务管理陷入人治的境地。为此,在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制的同事,应加强党委集体研究决策的组织建设,来助力预算资金的合理配置。在新媒体时代,应将资金合理配置在员工岗位技能培训,以及优化媒体专业化设施设备领域。为此,这也构成了党委集体研讨的重心。

(三)恰当引入市场原则。

针对调研和采风过程中的资金使用监管,在保持适度弹性预算管理的同时,还应引入市场原则中的合约机制。具体而言,额定调研采风人员每天的活动经费,根据具体情况弹性追加预算。但最终都需要对他们的工作绩效进行严格考核,从而来确保“产出/投入”的满意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小结。

本文认为,随着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编辑部类型的事业单位未来有被企业化的趋势,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来管控单位的预算资金配置,则成为了摆在单位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重要课题。具体而言,内控机制可围绕着:增强成本管控意识、完备资金拨付管理、恰当引入市场原则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预算单位会计报表模板范文简短篇五

新会计制度在全国统一实施,为我国多元化所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按资分配”的实现提供了计量基础。

(一)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框架下,体现了一条基本的市场规则无论投资者的社会身份和经济属性如何不同,仅仅只根据出资份额来确认和计量权益与责任大小。只要承认多元投资主体的合法地位,就必须对企业收益“按资分配”。从图1和图2显示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股份制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效率稳步提升。

在经济转型期,各种制度安排还不成熟,因而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政治风险。股份制成为有效规避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多元产权主体的直接参与,也是对传统体制下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替代。微观主体根据自身偏好自由进行投资选择,真正分享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多元投资主体地位在制度的有力保障下,投资积极性与日俱增。市场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资本保值增值状况提供了计量基础,也为投资者监督企业运营提供有用信息。

(二)会计信息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由企业生产,但仅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级计划管理机构内部纵向传输,满足计划管理和监督的需要,是一种典型的内部人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成为经济活动赖以存在的条件之一,如果离开了会计信息,市场经济活动将难以维系。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会计信息已成为一种低成本、广泛传递、为公众分享的市场化信息:受托责任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基本内涵,基于会计信息的信号作用,会计信息成为委托人的决策依据;会计信息为规章制度的建立、公共政策的制定、市场交易的契约和市场监管提供了理想的基础;会计信息为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了信号显示。

二、市场会计制度有利于微观经济基础重塑。

在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上,中国经济面临的约束主要来自微观层面。指令性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非独立的经济主体,缺乏追求效率的内在动力。国企改革实质上是在重新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微观经济基础。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也就是建立在尊重价值规律基础上的市场微观经济体制,其本质特征是讲求经济效益,用最小的资源耗费,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新会计制度激活了企业组织的利润激励机制,用利润考量经济理性的实现程度。在自负盈亏的硬约束之下,迫使国有企业在以下方面做出重大的变革:

(一)节约劳动耗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减员增效可以从1993年至的相关数据分析看到国有企业“瘦身”、“减肥”的努力。国有职工人数从1993年的10920万人下降到20的6148万人,工资总额环比增长速度从1993的23.4%下降到的-4.2%,经过数年调整,年达到19.8%。但同一期间,国有企业工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社会总体水平。而数据背后,隐藏着国有企业职能的转型。在计划经济年代,行政手段替代了市场理性,成为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市场基础调节功能丧失,国有企业成为资源配置的场所,承担了实现社会理性目标的重要责任。职工安置问题成为国有企业的基本责任之一,工资水平则根据不同技术的劳动力用行政方式设定。

职工拥有的职位及工资双重刚性,被形象的称为“铁饭碗”。工资作为反映劳动力市场稀缺程度的信号以及调节资源流向的功能丧失,进而导致工资激励机制的缺失,劳动生产率受到极大影响。市场功能的发挥,无论从外部竞争压力还是内部理性追求出发,国有企业都有减员增效的动力。国有企业微观主体形象的再造,使得理性追求成为必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能力和实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激励机制迫使企业必须从自身发展需要考虑,解决企业冗员问题,对不必要的职工进行辞退,使得企业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佳用途,从而有能力对在岗职工进行有效激励,这一点可以从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来考察,国有企业的平均工资增速在短暂的回落后出现了长期增长,并一直高于社会总体平均水平。企业职工面对下岗压力及工资激励,势必积极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节约成本耗费,提升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力从1993年至2007年的数据(图5)分析中发现,销售毛利从1993年5107.77亿元增加到2007年24102.05亿元,成本费用利润率从4.1%上升到9.9%。从而表明,市场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国有企业节约成本,追逐利润提供了制度保障及信息基础。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理性追求被封杀,降低成本则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市场环境中,利润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这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强大的激励,节约成本成为提升利润空间的有效途径被企业所重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价格的信号功能不断增强,企业为了以较低的价格获取资源,势必努力寻找信息,进行价格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竞争机制,使得价格水平趋于合理,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提高资源转换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重塑微观机制,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遵循效率优先原则。国有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导向下,节约劳动耗费和成本耗费的必然结果就是经济效率的普遍提升。具体可以由单位资产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说明(图6、图7):单位资产收入从1993年的1.7上升到2007年的1.9;劳动生产率则大幅提高,从19的29556元/人提高到229321元/人。在市场会计规则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素的再配置抑或重组,必然发生负面的“制度成本”;另一方面,在利润目标驱动下,也必然提升微观效率,在制度变迁中,机会收益始终大于机会成本。

三、市场会计制度不利影响的合理评估。

随着制度的深化改革,加速了企业职能的转型。市场会计制度考量市场理性实施程度的功能备受企业的青睐,制度效率的发挥使得企业的理性追求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企业利润最大化会出现三个方面的恶果:利润最大化会导致劳动条件恶化,是以劳动者的健康、安全甚至生命为代价,忽略了劳动者的.个人需要;节约劳动支出,导致大量失业;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此外,市场体制取代计划体制,会计制度功能从对计划理性实现程度的计量转变为对企业个别理性实现程度反映的过程中,存在高昂的“制度成本”,这必然使得新会计制度的运行效率受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对抗性矛盾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设计者及推动者的意愿本身就是保障个别理性的合理合法地位,使得微观行为主体理性行事,从而满足社会理性实现的要求。但在市场环境中,对个别理性的推崇,从长远计,也未必能使社会整体福利得以提升。更何况,处于制度变迁中的中国,各利益集团相互角逐、对抗,势必提高转型成本,影响经济运行效率。

(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关外部影响带来的“外部不经济”外部性问题作为市场失灵的一个主要现象,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科斯对此问题的具体表述为:当交易成本为零,产权清晰界定(无论给谁),经济效率产生。而张五常举例说明“私有产权界定,可养鱼千里”。因而产权的清晰与否成为外部性的症结,转型期的中国,国有财产的“所有者缺位”经过国有资产的分割、重组,从而达到国有企业现代组织制度的确立。在此过程中,虽然新会计制度为法人财产权的界定提供了制度保障及操作手段,但是会计制度效率功能的发挥还必须与其它的制度安排相配合。此间的磨合过程必然出现“约束空白”,而这也就成为滋生“外部不经济”的温床。

(三)个别理性与社会理性协调受阻自由市场的捍卫者坚信,市场体制必然使得个别理性与社会理性“互通互惠”。但“阿罗不可能定理”及社会福利函数构造的难度都表明此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转型期的中国自然也面临同样问题。计划体制下对个别理性进行封杀,使得社会理性成为制度安排的首要目标,也是唯一目标。而转型过程中,个别理性的重生、再造,必然引起两者调节的方法问题,方法选择的不易有可能导致高昂的“学习成本”。为了消除上述不利影响,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考虑。

首先,必须在就业、劳动、安全、福利等方面制定法律,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企业和国家两个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其次,推进会计制度改革,建立雇员报告制度和考虑外部成本在内的社会会计报告制度,充分披露为谋求“利润最大化”而伴随的外部成本,反映包括裁员、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碳排放等产生的外部效应。在通行的“会计利润”基础上,探索“经济利润”的计量。最后,更深层次考虑,建立相互配套、协调的法律安排与制度安排。

预算单位会计报表模板范文简短篇六

“预算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目的是培养具有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预算会计作为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一个会计学分支,随着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面的扩大,尤其是近年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增加,今后学生就业不仅可能到企业从事会计工作,也有可能到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然而“预算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必须进行改革。

《预算会计》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目前各种版本的《预算会计》教材几乎千篇一律,缺乏创新。《预算会计》教材与《初级会计学》教材中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内容重复较多,教材内容理论阐述多,实务操作少,例题过于笼统、缺少专业细化,更没有与各章节相对应的案例,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不便于帮助学生对基本理论进行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上仍然依据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编写,没有系统地融入新的会计处理办法相关内容。几年来随着我国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先后出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能采用增减内容的方法,删除一些过时陈旧的内容,通过查找最新资料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预算会计知识,对预算会计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目前,预算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授课时数在30~40课时。该课程教学仅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缺乏实际操作教学环节,造成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脱离。

预算单位会计报表模板范文简短篇七

财会[2017]25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我部制定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现予印发,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

执行本制度的单位,不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暂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2017年10月24日。

预算单位会计报表模板范文简短篇八

摘要:对权责发生机制进行落实,除了能够对常规会计工作的核算模式实施优化之外,还能对事业部门及单位进行引导,使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能够对会计工作形成新的认知。为此,作者依照个人在事业单位中参加财会工作、从事会计职位的经历,对落实权责发生制的价值实施探析,并解答如何践行权责发生制这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预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一、前言。

目前国内所有的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工作方面需要遵循收付实现这个财务原则。目前国内整体的会计工作氛围都出现了转变,在转变过程还暴露出了比较突出的弊端。为消除这些弊病,事业部门以及相关单位需要对权责发生制进行探究,并逐步将这种机制落实到财会系统中。文中作者立足多个层面探析将权责发生机制落实到事业部门内部财会系统的必要性,同时依据事业部门落实财会工作的现状,研究让此类部门和单位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的实际方式。

二、将权责发生机制落实到事业部门内部财会系统的必要性。

(一)为顺应事业部门内部预算结构改革需落实权责发生。

建国至今,国内开展了公共财政系统的构建,在事业部门推行了预算工作,同时还构建了与事业部门对应的采购系统、并形成了集中支付模式。推进上述革新策略令事业部门中的各种财会项目工作出现了多重转变,这些转变使事业部门的会计结构发生改变,同时还影响了财务信息报告编制的方式。然而,许多事业部门未曾根据这些转变对机制实施调适与改良,导致制度无法跟上实务工作的变化进程。尤其是目前主导会计工作的仍然是常规的收付实现机制,所以进行实务工作会呈现某些尖锐的矛盾和根源性问题,所以为顺应事业部门内部预算结构改革需落实权责发生。

(二)优化事业部门的服务业绩需要依靠权责发生机制。

在现行的收付实现机制中,处理全面预算时,对投入环节的咨询信息进行处理是关键步骤。比如要调查款项具体应用在哪个项目,并确定不同项目所约束的实际支付规则及标准。在这种常规的会计机制中,支出的实际控制环节以及使用环节存在矛盾。其中公共性的资金资源将被二者相互抢夺。在运用款项时,事业部门如果得到了相应的资金,其使用过程将被资源所制约和管控,导致使用环节不能自主,欠缺机动性。而过渡到权责发生机制之后,事业部门的会计资讯信息将重点放在费用资金的分配、提供服务和相应成本的关联上。这样可以让事业部门的实际业绩能更为透明,让大众能公开对事业部门践行职责的水平进行评判,以此使事业部门的实际服务水准得以提升,所以优化国内事业部门的实际服务业绩,就需要依靠权责发生机制。此外,为了促成融资模式的革新也需要推行权责发生机制。

三、使事业部门和单位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的实际方式。

(一)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进行过渡。

由于传统的.机制在财会系统中生成了庞大而复杂的根系,所以要想清除旧机制并向新的机制过渡必须逐层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国内在实现某个项目或全面性的机制改革时,中央政府一般会安排几个典型的试点,并将新机制放在这些试点进行实验,通过验证探索新机制是否成熟,并对该机制进行调适,随后才能面向全国大面积推行。同时,对于某些根源性的机制革新一般可以通过两个方向进行改革,如从中央或省会逐层向各地实施推广,或者由各地先落实再逐步深入中央实现改革。所以在事业部门内部的财会系统推行权责发生机制时,同样需要循序实现改革的传统模式,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让财会系统在一段比较长久的时间中慢慢适应新机制,这样这种机制才可以真正扎根于事业部门,完全替代原本的财会机制。

具体而言,事业部门在开展内部预算工作方面,为了达成理想的会计核算目标,并让上层管理人员掌握收付环节的信息资料以及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的相关财会信息资料,以此提升事业部门承担工作的能力,令事业部门内部资金使用情况更为透明,部门内部的预算效率得以显著提升。从国内事业部门的情况看,可以沿着两个步骤对权责发生进行落实:先从当前正在使用的常规收付实现制着手,对常规机制的内容进行调整,逐步淡化收付实现,然后再尝试对权责发生机制进行推广,使两种机制并行,让事业部门的财会人员可以慢慢对新机制进行适应;当事业部门对权责发生这种新的机制形成认知并能够接受这种机制之后,再转变新机制与常规机制之间主次地位,将权责发生机制推上主导会计工作的首要地位,并进一步对收付实现机制进行淡化。

(二)在预算工作方面可维持原机制。

在财务系统中,预算工作所涉及的信息资料与财务报告所涉及的信息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预算来说,需要先对财务工作的方案计划进行编订,但对于财务报告来说,详细的会计资讯信息需要建立在具体的交易项目或财务活动事件之上,其真正反映的是事件取得的结果。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的有关财务工作报表,尤其是债务的相关报表能够证实过去推行财务决策所达到的结果,同时还可以对目前做出的决策进行结果分析。把预算工作涉及的财务报告资料与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取得的财务报告信息相互的联合,就能达到互补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财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事业部门内部的财务运转情况。同时,联合两种财务报告信息还能对预算工作进行检验,确定预算的编制以及落实是否科学。将预算所产生的财务信息账目和财务报表资料进行对照,能够让这两种资料相互衔接,使二者逐步达到统一。同时对照两种资料能够使达到验证与核对两种财务资料信息的效果,以此判断出两种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同时开展对账工作还可以判断使两种财务资料产生区别的根源,给事业部门带来了确定会计政策的依据。

(三)先落实支出的环节再处理收入。

通过权责发生机制不但能对收入环节进行验证和计算,还可以对支出环节进行确认以及计算。但根据西方事业部门推进会计机制的经历我们知道利用新机制对收入环节进行验证确认,其困难程度会超过支出环节,同时验证和计算收入环节难以达到理想的适应性[4]。这是因为,在不可控制性方面,支出受到的影响比收入环节低。所以,在落实权责发生机制时,需要先对收入环节进行处理,令收入能得到准确计算以及验证,随后再处理支出环节。此外,对收入的详细类别进行确定时,也需要遵循从易入难的方向落实权责发生制。比如,在对缴纳税款的相关义务进行处理时,要分析收支环节多个项目受不可控因素干扰的程度,先处理干扰最小的项目,随后再逐步对受干扰较大的项目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上文作者对于将权责发生制落实到国内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具体必要性实施了探究,同时在分析当前国内事业机构内部会计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详细落实权责发生制的科学策略,如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进行过渡、在预算工作方面可维持原机制、先落实支出的环节再处理收入等,妥善实施这些策略能够让国内众多的事业部门及单位能尽快过渡到权责发生制中,使该机制可以在真正意义上为会计工作发挥辅助及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