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环境设计乡村调研总结范文简短(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3:19:55 页码:8
环境设计乡村调研总结范文简短(实用8篇)
2023-11-20 13:19:55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写一篇完美的总结要注重语法的正确性和词汇的丰富性。想要写好总结,可以参考一些范文和案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设计乡村调研总结范文简短篇一

我们通过对xx村的农民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经李书记介绍,xx村产业链有苹果产业,农业,劳务产业以及正在规划中的旅游业,其中,苹果产业占地4700亩,人均收入一万多元,劳务产业工人日薪600元,并就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做出以下几点介绍:

1、苹果产业防灾害能力差,投资大,建设慢,今年由于自然灾害导致苹果产业受损严重,但是,农业大有可为,它可以促进社会稳定,中国有五亿多农民,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性极强,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又指出,农业为根本,但是当农业收入受损时,劳务产业就尤为重要,xx村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传承传统的工匠精神。旅游业目前尚处于建设阶段,李书记带领我们参观了建设完成的xx村“乡村记忆园”,分别有在六七十年代陇东地区居住的家庭园,集体园(农业合作社),生态园,民族园以及明朝陕西移民过来的海山寺。并介绍了雨水池的循环利用,公墓区的对内开放,规划中的环山公路以及共享单车的引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观看黄土高原的民土风情,同时又介绍了海山寺的选址的原因,是由于一对白鹤在原址停留时间较长,故选在这里。海山寺建设形状如展翅的雄鹰以及雄伟的宝座,土柱又像一艘航帆,象征着一帆风顺。坐落的山脉疑似龙形,寓意为卧虎藏龙。

2、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劳动力内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就是从农业生产领域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向工商业等非农业产业转移。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从目前我国农村资源状况和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看,乡镇民营企业仍然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所在。xx村李书记指出,发展壮大地方经济,要依托陇东地区民俗文化传统,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并且要带到正路上,传授知识,要走正道,要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把握好度,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

环境设计乡村调研总结范文简短篇二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加快推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通过对xx村调查了解,公共厕所建设已经全部完成,xx村公厕革命很成功,并建设有老年园(老年活动广场),篮球场,村级停车场,樱花街道以及xx社区学习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结合庆阳市的政策模式和经验,对比分析我市实际,就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工作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民营企业作为全面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型民企投资农村,充分调动民企投资农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要充分利用民企的资金,更要注重利用民企现代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净化、垃圾处理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充分发挥民企的重要作用。支持和引导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排头兵。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的通道,保护好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以实现国家引导、企业投资、群众受益的最终目标。

环境设计乡村调研总结范文简短篇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适应“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总体思路,在检察院党组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支持和帮助作用,与村“两委”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做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特别是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主动上前、担当作为,同时注意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履行好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职责,推进全村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一、xx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xx村位于xx省xx市xx县城以西31公里处,全长9公里,东南与安坪村交界,西北与松柏村毗邻,该村由原西北、xx两村合并而成。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有耕地2062亩,林地面积2。3万亩,全村总户数318户1093人。通村水泥路磨木路纵贯全境,全长10公里,通组水泥公路七条,共计18。49公里。全村以种板栗、蚕桑、魔芋、养殖和务工为主导产业,202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余元。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448人,截至目前已脱贫147户448人。有低保户43户83人,特困供养户27户28人,残疾人102人。

二、驻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按期完成工作交接。

为扎实做好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审核,xx县委、县政府同意,按照《中共xx县委组织部xx县乡村振兴局关于认真做好驻村帮扶交接工作的通知》和《xx县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文件》(镇驻领组字〔2021〕1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乡村振兴工作队刘远伟、文政武、叶伟三名同志于2021年7月20日到柴坪镇xx村报到,熟悉村情村貌,全力指导、协助、配合村“两委”工作,共同推进xx村乡村振兴发展。2021年7月26日,新派驻xx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与原xx村包扶单位xx县道路运输管理所脱贫攻坚工作队在镇村干部的参与见证下,按期完成了交接工作。

(二)进村入户,深入调查,切实了解村情民意。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xx县人民检察院乡村振兴工作队进入xx村后,迅速投入驻村角色,转变工作方式,顺利接过xx县道路运输管理所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接力棒,首先突出抓好入户走访调查工作,切实了解村情民意。

xx村发展相对滞后。为了全面系统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驻村工作队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场所、深入群众每家每户,访民请、询民意。采取挨家挨户详细地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和掌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心尽力做好群众贴心人,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防汛防滑,抢险救灾,冲锋陷阵敢担当。

2021年8月20日以来,xx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全县多数镇办降雨量超过100mm,全县受灾严重,xx村是受灾最为严重的村之一,大雨造成滑坡体多处,部分通组路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水、电、网中断,产业受损厉害,多个受灾户住房安全无保障,生活困难。险情当前,xx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高锋,副检察长任永常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示范带头作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督促落实“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措施,工作队亲自加入xx村青年抢险救灾突击队,率先到达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指挥参战,排除险情、转移群众,多次冒雨查看重点监测户,组织群众有序撤离,经四支力量同心协力,防汛防滑工作做到了“无伤亡守底线”,尽最大努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后工作队与镇、村及时掌握受灾状况,进一步排查灾害隐患,并为重灾户送去了米、面、油、被褥等急缺物资,包扶单位县检察院还筹集资金3万元,支持xx村灾后重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保护人民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

(四)战疫情,凝心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1年8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防控形势严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部署要求,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xx村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加入该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突击队,协助村“两委”推进疫苗接种,开展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切实做好疫情的监测、排查、预警和防控工作,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五)扎实推进养老保险集中收缴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广大村民老有所养,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工作队协助xx村“两委”按照“保基本、全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费收缴工作。通过召开动员会、悬挂标语、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让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引导村民利用微信、支付宝等方式进行缴费,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六)落实临时低保政策,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热心帮扶特殊群体。

绿色作文网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期间,驻村工作队密切关注疫情、灾情对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协助镇、村通过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建立落实临时低保政策,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保障功能,热心帮扶特殊群体,将部分五保老人集中安置在养老院等各种途径,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帮扶,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关怀落实落细。

(七)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相关政策解读。

打通“政策到人”最后一公里,让村民知晓政策、享受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继续开展送政策到基层活动,厚植为民情怀,以群众视角和群众需求提供更贴心、更精准、更高效的政策解读服务。如大学生爱心救助、人居环境整治、秦岭环境保护、防汛防滑、疫情防控、疫苗接种、信访维稳、国家政策宣传等。

(八)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助力“我为群众办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多措并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统筹,谋发展。制定符合xx村实际的长短期帮扶计划。抓改革,优环境。协助村“两委”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秦岭环境保护”,“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厕所革命”等专项活动,让村庄环境得到优化提升。抓治理,保稳定。协助村“两委”通过组建党员先锋队、疫情防控突击队、青年抢险救灾突击队,在信访维稳、疫情防控、矛盾协调、便民服务等方面做实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快进度。

xx村二组曾家沟、五组延安沟手机讯号没有全覆盖,涉及83户农户要求新建手机信号基站,解决通讯不畅的问题。

(二)贫困户产业发展不够均衡。

xx村主导产业以蚕桑、魔芋、板栗、核桃及种养殖为主导产业,目前本村已经成立村公司一个、合作社6个、互助资金协会1个。通过村公司、合作社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有58户有2—3样以上长短期结合的产业,根据规划预算都能支撑贫困户脱贫;但仍有个别贫困户无土地、无林山、无劳动力等原因,无法发展种养殖产业,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劳务输出为主。

(三)贫困户自发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xx村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脱贫主观意识不强,认为脱贫是政府和干部的事,以为脱贫之后就不能享受任何政策。

府和干部的事,以为脱贫之后就不能享受任何政策。

(四)群众满意度不高。

由于xx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和干部对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同时群众思想工作还做得不扎实和对群众的一些诉求没有及时化解处理,导致群众中特别是非贫困户中的边缘户对政府和干部有意见。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与帮扶村“两委会”共同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或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单位主要领导到帮扶村调研、督导、部署工作不少于2次,分管领导每月到帮扶村调研督导不少于1次,促进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督促做好过渡期内的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有效衔接,常态化运行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及时发现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发挥单位优势,立足帮扶村情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坚持巩固脱贫成果,帮助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计划投入资金2万元,引进资金26万元,组织实施蚕桑、魔芋、板栗等产业帮扶项目。

(四)推进消费扶贫,运用“832”平台,落实预算单位采购、工会福利购买帮扶村农副产品。采购帮销消费产品2万元。

(五)持续助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计划投入资金2。5万元,引进资金3万元,指导或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公益岗位安置等活动。

(六)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秦岭生态保户、改厕、污水处理、垃圾清理等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七)推动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坚持扶志扶智,倡导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革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推动乡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八)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九)指导帮扶村建强村级党组织。加强村“两委”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

(十)推进强村富民进程。重点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加快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十一)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强化对驻村工作的督促管理和对派出人员的激励关爱,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每季度至少听取1次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十二)计划投入帮扶资金0。5万元,引进帮扶资金1万元,开展帮助帮扶村卫生室健全医疗器械和设备、送法进村等系列帮扶活动。

环境设计乡村调研总结范文简短篇四

通过对农村一三产业发展现状,特别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物流销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研,李书记指出,健全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这是提高农业产业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有效举措。近些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很快,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必须从农业产业体系整体谋划,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三产活,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益。毛院长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注重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到农业产业中来,借鉴工业等领域的成功范式,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

环境设计乡村调研总结范文简短篇五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xx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x县、先进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单位,分x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x亿元,完成任务的x%;

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长x%。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1x年续建工程x个,共x公里,201x年实施项目x个,共x公里,截止201x年底xx县x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1x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x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x余万元建起了x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x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x%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x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x个,聘用乡村医生x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二是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x人,见习岗位x人;

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招聘政府购买性岗位x人,辅警x人,各企业招聘大学生x人。同时,大力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为x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建成x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户,带动就业人数x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人,带动x人脱贫。

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xx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x处,其中x个魅力庄园、x个精品庄园、x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x亿元。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方面。

1、土地确权基本完成。自20x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县确权发包方x个,去年共完成x个村x个发包方权属调查任务,调查农户x户、面积x亩,签订合同x份。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xx县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1x年正式更名为“xx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1x年,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1x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x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x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1x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1x年x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x月底确定将x乡连壁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连壁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

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x支,吸纳贫困劳动力x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x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x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1x年新栽植x万亩,提质增效x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达x万公斤,产值x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x亩,总面积达到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x个、百亩杂粮示范片x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x头(只),畜牧饲养量达x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x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x家,其中规模最大的x大魅力庄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麻田顺康、鲜淼酒庄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1x年x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x个,正常经营x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x个,蔬菜产业29个,林业x个,畜牧业x个,其他x个,年产值超过x亿元。自201x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x个,共流转土地x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4年至201x年,xx县职业中学、x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x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其中:生产经营型x人,专业技能型x人。

4、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1x年x月xx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我县大力实施电商本土化战略,截止目前已建成x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办了xx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村级服务店x个,占全县行政村的比例x%,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培育一麻袋、尚农、大侠等电商扶贫示范网店x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x人,发展电商和微商x户,带动了劳动就业x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x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x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x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x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201x年荒山造林绿化x万亩,河道堤防治理xkm,x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x%,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x%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x个、市级宜居示范村x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x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x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x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x座,简易垃圾填埋场x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36项,新造林x万亩;

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

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

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x亩;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x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x%。

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1x年,目前已完成x共x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x人,资金投入x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x座,无害化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x%,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举办x余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1x年,xx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x,桐峪镇上武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1x年,xx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x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xx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x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方面。

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1x年又有x万人可脱贫,x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1x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

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x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x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x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x人,村委班子成员x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x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x个、修缮x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x平米以上达x个。

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x%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完善“三农”干部激励机制,畅通“三农”干部的晋升渠道,实现事业留人;

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三农”干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平川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x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5、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x%。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xx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x亩芹泉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x万亩x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范县,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xx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x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

3、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xx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xx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

4、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是主抓项目建设。把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三是以核桃、杂粮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麻袋、田农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x国道沿线采煤区及桐粟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

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xx“道德模范”、“xx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9、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解决乡村振兴编制问题,配备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把产业兴旺作为关键之举,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全省乡村产业振兴主要做法及成效。

水产品总产量217.7万吨,同比增加2.3%。生猪产能加快恢复,截止7月末,生猪存栏989.1万头,已完成1044万头存栏考核目标任务的94.7%。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累计创建20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3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79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达1亿人次,综合收入超300亿元,其中二季度综合收入是一季度的3倍,同比增31%。大力推行信息进村入户,开展智能农业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提升等行动,“苏农云”平台加快建设,大数据应用展示与指挥中心基本建成。新建省级农业电商示范基地100个,形成了“沙集模式”“沭阳模式”等一批农村电商集聚区。今年1-6月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90亿元,同比增25.8%。

入驻企业近16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0家、省级228家、上市企业37家,实际投资额超过923亿元,入驻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556亿元,对接合作社数量超过6500多家,带动535万户农户增收总额144亿元。

有机农产品企业76家,产品124个;

农产品地理标志98个。

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1891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超过8380家。促进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累计达到500个,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200个,带动3000多个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形成了多元主体合作的生产机制和多类资源要素的优配机制,达到了利益共享、资源共用和品牌共建的目的。

(六)技术装备逐步增强。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全省新建350万亩高标准农田、4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和4.12万亩生态型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农田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计划建设任务,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获奖励资金2亿元。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度支持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县超过20个,实现项目对66个粮食主产区全覆盖,新确立7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全省农机化水平达86%。推进稻麦优质丰产绿色增效、稻田高效综合种养、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技术集成创新,累计示范应用1500万亩次以上。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组建2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开发“农技耘”app为农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培育5万科技示范主体。加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累计建成463家,初步实现了全省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七)创新融合动能增强。积极承办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和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组织举办全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累计成功创建7个全国农村“双创”典型县、87个全国农村“双创”园区和9个全国农村“双创”孵化实训基地,从事农村“双创”人员超过40万人,涌现大批农村“双创”主体,10人入选全国农村“双创”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目前已有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5家,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40家。依托1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创新和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全省已有43个乡镇进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培育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优势特色明显、规模集中连片、模式绿色生态的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实施中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试点县(市、区)达到26个,探索形成了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功能拓展型等多种农村产业融合模式。组织实施“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流动,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

(八)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围绕破解产业发展“用地”瓶颈,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全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明确市县每年单列不低于5%的建设用地专项用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允许实行“点状供地”。在乡村产业振兴意见中,提出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可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出台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见,聚焦了农民干不了,但又急需投资建设的8个重点领域,对农业企业挂牌上市给予奖励,多渠道推动产业主体对接资本市场,目前已有607家农业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加大项目融资推介,省农业农村厅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等7大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落实7000亿融资授信,支持重大项目贷款150多亿元。设立100亿元省级乡村振兴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此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扶持,两年来共争取国家级产业强镇创建、绿色循环特色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各类项目资金4.33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我省乡村产业振兴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有面上共性的,也有集中在少数地区的某些产业领域。有的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有的仍需要从深层次研究分析、提出系统解决方案,乡村产业振兴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主体多而不强。我省产业经营主体众多,但存在“多而不强”的问题。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全省农业龙头企业销售(交易)额超百亿的比例较低,80%是市场流通类企业。企业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生产加工类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科研投入仅占营业收入的1.05%,使用的生产设备平均比国外发达国家同行业落后5-10年。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实力还不强、服务功能偏弱、抵御市场和抗风险等能力脆弱,不少家庭农场主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有效的市场分析能力,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产品特色不明显,较难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产连接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

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等新型业态还处于成长阶段,多产业、多业态的跨界深度融合难以形成。三是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有的企业品牌虽然做得很大,但做得不响,知名的“苏”字号农产品品牌不多,与江苏农业大省、经济强省的地位不相适应。

(三)产业融合与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是产业融合程度还较低。全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格局,但融合的深度还不够,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紧密度不高,生产、加工、分等分级、冷链物流等领域由多个主体承担,主体之间分工协作不够、优势互补不强,共同推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多数企业与农户之间是简单的产品买卖关系,没有通过订单生产、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较难共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不同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之间还没有完全做到互惠共赢、风险共担。

(四)要素保障还有待加强。一是在用地上。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在少数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地方上出台具体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二是在人才上。尽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但受制于各种因素,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领头人,缺少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大量的创业型、技术型人才很难扎根农村发展乡村产业。三是在金融上。不少财政和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项目缺乏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同时各地也缺乏对接金融支持的包装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势头。

三、下一步思路和打算。

根据中央要求,从2021年开始,“三农”工作将全面转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把产业振兴作为重要基础。围绕“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发展思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突出重点产业、重要主体、重要载体,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调高质量效益、调强经营主体、调精技术装备、调新路径模式,加快构建乡村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主体载体,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紧密利益链,推进农业融合、三产融合、城乡融合,为加快美丽江苏建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突出抓好稳产保供。全力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和生猪产能恢复。进一步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分级负责制,坚持抓早抓紧抓实,加强督导和调度,确保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装备支撑,推进科技兴农,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力夺取全年粮食生产丰产丰收。更大力度推动生猪恢复生产,加强调度跟进,继续组织开展常态化督导调研,加快落实规模猪场扩能增量综合奖励、引进种猪奖补、贷款贴息等政策,在发展大型集约化养殖的同时,积极推广“公司+家庭农场”等新型合作经营,支持生猪养殖企业布局全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强化网格化管理,严格打击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确保完成全年生猪生产目标任务。

(二)突出抓好提质增效。着力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围绕产业兴旺目标要求,协调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合力推动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等8个产值千亿元级产业培育发展进程。进一步抓好粮食提质增效,推进“粮食+”,扩大优良食味稻米和稻虾共作面积,拓展稻田功能,提升综合效益。实施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推动每个县(市、区)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产业主攻重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集聚多元市场主体、现代科技、高端人才、资本投入等各种要素,壮大一批规模集中连片、竞争优势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镇,挖掘梳理一批乡村传统工坊、乡村手工业、乡村文化、乡村能工巧匠等,建立乡土气息浓郁、市场影响力强的地方乡土特色产业名录。

(三)突出抓好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加工流通和乡村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冷链、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建设一批省级主题创意农园和省市级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点,持续组织开展“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系列推介活动,推动各市举办形式多样的专场推介,带动城乡消费扩容。在全省选择10个农业县(市、区)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推动县域农产品产得优、卖得出、卖得好。

(四)突出抓好重大项目。聚力做强产业经营主体和集聚载体平台。实施“1111”工程,瞄准10个重点建设工程领域,建设1000个以上重大项目,推动1万个以上企业联村带农,带动1万亿元以上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实施行业领军型企业培育行动,推动龙头企业群体做大做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联结紧密、资源共享、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强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聚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省级三产融合先导区建设。加快组建园区联盟,出台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全省园区建设再上新水平。实施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提升工程,强化政策奖补,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五十亿级和百亿级的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环境设计乡村调研总结范文简短篇六

乡村振兴学院自创办以来,各项乡村振兴服务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取得较好成绩。

一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举办全国最大村干部大专班项目培养农村干部近3997人、农民大学生项目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项目培训农村教师3000余人、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项目培养农民工20000余人,培养农业推广硕士400多人,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工作者培训班20余班次,培训超过3000人次,举办客家菜师傅培训班3个班次共200余人。

二是各级媒体高度关注。“政校农”协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办学成果被中宣部(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数字广东)、人民论坛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农村报、南方报业集团南方+、河源日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报道累计130余篇次,已构建了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品牌。

三是教学科研成果突出。乡村振兴学院建设获教育部、省、市等各类项目立项10余项,项目经费达2000多万元,出版专著3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省、市等各类优秀成果奖10余项。先后有50余所省内外高职院校到我校学习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高职继续教育工作精准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性范本。

四是各类荣誉奖项丰硕。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所在党支部先后获“全国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东省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东省高校首批三型党支部”“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远程教育优秀学习中心”“广东省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集体荣誉13项。

五是成功搭建各类人才培养平台。2019年至2020年,先后设立“河源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河源市人民调解培训基地”“河源市退役军人培训基地”“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河源分院”。2020年,成功入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这些平台的设立为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经验做法。

乡村振兴学院着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计划未来5年对全市50岁以下的农民进行全员轮训,培养大批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管理人、创业致富带头人、乡村工匠、农技推广员、农村养老护理员、乡村医生等乡村振兴人才。

一是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研究。包括乡村振兴政策研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乡村治理研究、乡村振兴相关调查研究等。

二是全力推进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设立“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致力打造一批客家菜名厨、名菜、名店、名村。制定客家菜厨师的标准,培养有文化的新一代客家菜厨师。

三是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引进各类涉农高校优质办学资源,积极开展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合作社管理人、家庭农场主、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培训项目。

四是加强乡村振兴农民创新创业指导。每年聘请农业专家、各种农业能手深入农村开展讲座,重点开展涉农前沿管理、前沿技术理论课堂讲座及技能现场演示讲堂。

五是加强乡村振兴规划指导。组建专家团队,指导广大农村开展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建议、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乡村环境整治、乡村基层党建等方面的发展规划。

六是构建河源农村终身教育体系。面向农村地区、农业领域、农民大众、乡村教师、退役军人搭建以短期培训、专科函授、本科函授、在职研究生教育、远程教育等多位一体的农村终身教育体系。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性硬件条件不足,没有设立专门的农学院,没有开办专门的农类专业;二是运行机制不完善,依托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办学工作;三是建设经费不足,主要通过自筹解决,制约业务的拓展;四是师资团队专业性不强,涉农类的专业师资极少;五是相关研究系统性不够,没有全面系统地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六是人才培养供求不均衡,难以实现因需培养人才等。

四、对策建议。

一是协同创新整合办学资源,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针对当前乡村振兴学院硬件不足,积极引进省内华南农业大学及国内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类高校的优质办学资源。积极开展“走出去”教学,使乡村振兴学院培养的学员接受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熏陶。敢于创新资源利用模式,积极引导大湾区重点高校资源要素向河源聚集,搭建更高层次的平台、基地,目前,已跟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公共管理和农业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同时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了开设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河源分院的合作协议。

二是系统构建学院运行机制,科学推进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从全校的高度系统构建乡村振兴学院的运行机制,转变乡村振兴学院仅仅依托继续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的局限性,从学校层面统筹乡村振兴办学,明确全日制办学、继续教育办学等各方面服务乡村振兴的宗旨和任务。把相关的院部、处室纳入到乡村振兴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团队,拓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范畴和内容。把乡村振兴学院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纳入学校管理,科学规范推进乡村振兴学院业务开展及工作运行。

三是多方筹措学院建设经费,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资金保障。努力争取各种政策性扶持资金,用好如工会、扶贫、教育、人社等领域涉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资金,从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实际出发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按照《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并落实培养培训资助政策的要求,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减免学费。

四是立体设计学院工作规划,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从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局规划学院业务开展的范畴,积极拓宽业务,既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又做好教育服务的其它工作,全面发挥乡村振兴学院的功能。科学规划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专业,找准人才培养的对象,既要培养好全日制人才,又要做好继续教育办学,更大范围、更全方位地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人才。科学规划好乡村振兴学院业务开展的举措、途径、手段,确保业务开展有抓手、有方向、有思路。

五是打造全面专业师资团队,扎实高效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针对当前乡村振兴学院师资匮乏、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引进大湾区重点高校资源要素、政校农企协同等方式整合各方师资资源,打造专业化的优秀师资团队。在本校及合作院校遴选优秀教师、在政府有关涉农单位及涉农业务部门的遴选业务骨干、在农村遴选优秀的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在农业企业遴选管理和技术精英共同组建优秀的师资团队,充实师资力量。

六是深入开展理论实践研究,科学指导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的专题研究与实践活动,凝聚更多力量全面、深入开展理论实践研究,丰富研究成果,扩大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研究系统化和实践深入化。建立健全相关研究工作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推动成果应用与转化,促使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统一。

七是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确保平衡乡村振兴人才供求关系。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短板,因需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顺应乡村振兴对涉农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三农”人才。顺应乡村振兴经济大发展的需求,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会营销的经管类“三农”人才。顺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规划建设的需要,大力培养精于乡村规划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八是大胆创新办学特色品牌,不断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当下与未来发展的趋势,谋划开办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项目,确保办学项目高起点、规划长远,并争取通过2-3年的实践凝练特色、不断优化并逐步打造新品牌。主动对办学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和改进,将特色凝练与理论实践研究工作统一起来,积极申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成果奖、社科成果奖等,扩大办学影响力和知名度,促成特色的形成与品牌的塑造。

环境设计乡村调研总结范文简短篇七

1、餐饮油烟专项治理。

20_年5月起,由县城管局牵头,在县城建成区开展为期2月的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历时3个月,至20_年8月底,县城区332家餐饮服务单位和烧烤店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验收。

2、露天禁烧督查。

我局重点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以及周边乡镇等露天焚烧落叶、杂草、垃圾行为的巡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从20_年7月起,截至目前,共发现并处理近10起露天焚烧落叶、垃圾的行为。

3、坚持扬尘治理。

从20_年10月起,根据大气污染应急预案要求,我局洒水车坚持对县城区主要街道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冲洗,人休息车不休息,全面提升主次道路保洁水平。

(二)狠抓落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

为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由县城管局牵头指导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1、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2015年,指导全县各乡镇制定《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环境卫生三包责任书》;

采购后压式垃圾运输车1辆、转运站配套转运车1辆、箱体可卸式垃圾收集车12辆。目前,全县27个乡镇生活垃圾全部运往乐山垃圾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0_年和20_年,县城管局争取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共计440万元,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我县研城镇宋高山村、周坡镇周坡村等45个行政村的垃圾收集设备设施进行了再完善。

20_年,按省、市、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计划分两批在我县周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

20_年,由县城管局牵头,投资约1500万元,建成周坡、竹园、马踏和研经等4座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并于20_年投入运行。

2、扎实开展存量垃圾治理工作。

20_年5月,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要求,我局代拟了《_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方案》,会同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查。经查,我县有500立方以上的存量垃圾6处,涉及5个乡镇,主要分布在研城镇、马踏镇、三教乡、高凤乡和宝五乡,总量35万吨。我局先后邀请上海昊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四川中都设计院等专业治理公司现场勘察,拟定治理方案。经反复对比,拟采用四川中都设计院提出的“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20_年8月,我局向县政府上报了《关于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相关事项的请示》,9月份,县政府批复同意“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发改局立项,并完成测绘工作,正在进行设计和地勘。

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2%;

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50%。

(三)常态治理,落实河道专项保洁。

主要采用竹杆、鱼网等工具设置拦截网、人工清理等方式,实行全天轮流打捞保洁作业,对茫溪河县城区段河道进行保洁,确保河道整洁。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继续加强油烟管控,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商家使用油烟净化器。

2、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尤其在重污染天气,严格按要求实施洒水降尘频次。

3、配合做好露天禁烧工作巡查。

4、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

20_年,在千佛镇、东林镇、王村镇和大佛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届时,我县27个乡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可就近运往附近的垃圾压缩转运站进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根据《_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_年,我县乡镇每个村完善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点,3至5户有分类垃圾池,每个村建一个垃圾转运屋。县城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20_年,在完善45个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上,再争取省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资金,力争到2020年,每个村完善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4个垃圾中转站,实现90%以上的农村垃圾到达有效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环境设计乡村调研总结范文简短篇八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讲话为纲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同时,依据xx村的具体指导思路:步步为营,年年有成,一步一个脚印,稳扎实干。依据本村的传统民俗文化,发展壮大当地经济。在调研中,xx村李书记指出:要实现乡村振兴,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人。要狠抓人的思想问题,从思想上转变学习态度。提出:作为村干部,要有远大的见识,长远的目光,不能局限于当下。村委会要公正、公平、公开,经得起国家的考验,经得起人民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精神建设方面,xx村主要原则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民众。主要在村道、围墙、路牌上写有各种宣传标语,社会价值观荣辱观等,在潜移默化中教人育人、树德立德。在文明建设方面,对待传统文化,主要提出了三个要求:树德、行善、尽孝。村风以行善尽孝为主,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乡村原貌以及老物件的保留,注重乡愁的保留,留住旧的记忆。同时,李书记特别强调了村民的信仰问题:提出信仰的力量是源源不断的。在发展的方面,要求不仅要富而且要正,既要走富路,也要走正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